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华侨银行(中国)理财经理 罗苑
方式1:定期存款这样“拆”
拆分的存款方式,简单来说,把一笔大金额的定期存款,分散成几笔小金额的存款,比如10万元的存款,可拆分成5个2万元的存款。使用不同的存期,但一般不超过半年。这样的存款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灵活调动资金,需要提前终止存款时,可以只终止某一种存款,而其他则不受影响。
另外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处在升息周期中,需判断升息的步伐,若接近升息周期的尾巴,投资者应选择较长的投资期限,提前锁定较高的存款利率,避免之后可能出现的降息。
方式2:目前偏向投资平衡型基金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的资产增值,投资者应根据家庭资产的比例,适当投资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对于有一定投资经验但手中资金不多的投资者,投资门槛较低的公募基金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在基金的选择上,仍然需要结合个人的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平衡型基金更受青睐,由于其部分投资于债券,在证券市场出现回调时可相应进行调整。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对黄金、基金的投资。
但在总体资产的配置中,还是遵循“三三四”法则,即30%的家庭总资产投资于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如偏股型基金、股票等),30%的资产用于中等风险的投资,另外40%的家庭资产则投资于债券或储蓄等,且需要确保资金的流动性。
2.现阶段降低高风险投资产品的配置比例
兴业银行理财经理 刘静
方式1:今年股市不可过分乐观
在流动性收缩的前提下,震荡很可能是今年的主基调,大牛市的走势很难形成,操作难度加大。股指期货推出后,未来政策救市的力度将极大削弱。
方式2:今年要购房的可推迟到下半年
在政府的购房优惠政策退出之后,政府又出台了抑制房市投机、投资的多项政策,如提高购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开发商购地的首付比例,加大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必然使得多数购房者持币观望,也必然使得中国的高房价出现回落,有刚性需求的投资者可以把购房计划推迟到下半年。
方式3:今年黄金是“慢牛”走势
2010年,黄金的“慢牛”走势仍然是主要特征,对于黄金的投资,普通人群投资实物黄金最适合,而杠杆黄金交易则适合风险承受力较强并且有杠杆交易经验的投资者。
3.投资关注“低碳”主题
中意人寿理财师 刘惠娟
我的个人理财规划的主体思路如下:调整股市投资方向,重点关注“低碳”主题,以季度为阶段,设定预期回报率;维持定投基金的投入比例;加大黄金尤其是白银的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2010年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到底该投向哪些金融理财产品?投资的风险是否与自身的年龄和财富相匹配?我的建议如下:
篇2
由于今年盈利状况不错,李俊打算明年扩大公司规模,再招一名助手,并将办公地点搬出现租用的民宅,搬到CBD某写字楼,预计年用工费及房租支出约为15万元。
李俊认为北京房价太高,暂时不想买房。此外,出于公司业务的需要,他想买辆马自达6,这款车的价钱在20万元左右。而晓白却想尽快安定下来,她希望今年年底买房,明年结婚。她看中了朝阳公园附近一套二室两厅的新房,总价约150万元。
财务诊断分析
李俊正处于家庭初建期,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能力尚可,尚未结婚,收入大于支出,可承担较大的风险。下面,我们将从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保险保障等方面,对李俊家庭的财务状况做出分析和诊断。
收支状况
任何家庭理财计划都要从储蓄开始,没有资金,任何投资都将无从谈起。而收支节余资金正是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运用“开源节流”的思想,增加收入,理性消费,减少不合理的开支,都将增加家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尤其是在家庭消费方面,做好预算,运过记账等方式进行家庭财务管理都是有效的手段。在日常支出方面,晓白属于典型的月光族,婚后,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家庭支出,改掉月月光的坏习惯。
从该家庭且前的月度收支情况来看,家庭的月总收入为30000元。其中,李俊的月收入25000元,占83.33%;晓白的月收入5000元,占16.67%。家庭收入构成中,夫妻的收入相差较大,李俊是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家庭的月总支出为9000元。其中,日常生活支出为8000元,占88.89%;赡养父母支出1000元,占11.11%。目前家庭年度节余资金252000元,占家庭年总收入的70%。这一比率称为储蓄比例,反映了家庭控制开支和能够增加净资产的能力。李俊家庭的储蓄比例为70%,对于这些节余资金,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来实现未来家庭各项财务且标的积累。
对于李俊这样的家庭来说,由于每月净流入的现金流较大,因此必须要考虑流入资金是用于投资理财还是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这就需要李俊不要把公司资金和家庭资金混为一体,要在公司和家庭之间建立适当的防火墙,在规避公司经营风险的同时可以放心的用流人家庭体系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所以说是否进行投资理财不是在比较理财与公司赢利能力孰高的基础上做出的,而是是否建立了独立的企业核算体系。单就家庭收入而然,由于要实现各种家庭理财目标,进行投资理财就是必须要做的了。
资产负债状况
目前李俊家庭总资产为500000元,总负债为0元。根据家庭资产负债的构成来看,家庭总负债占家庭总资产的比率为0%,低于50%的临界水平,在安全的水平内。家庭的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00%,高于50%的安全水平。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家庭也有能力偿还所有债务。
伴随着创业不断的成功,流入家庭的累积资产会越来越多。有人做过统计,当家庭累积资产量与公司运营资本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如果不考虑加大对公司的注资扩大公司规模的话。每年由于乏于管理而导致的家庭累积资产增值损失甚至会大于每年公司创造利润给家庭带来的收入。所以李俊每年应该对家庭资产做一次盘点,计算投资收益。如果收益与企业带来的利润相当的话,就要适时地将关注的重转移到家庭理财或者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这两个问题上来了。
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指总财富中股票、基金、债券、定期储蓄、投资性房地产等在内的投资资产的构成情况。
对于家庭理财来说,通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并实现包括购房,支付子女大学教育费用或退休后生活需要等各种家庭财务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任何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获得最太的回报,但较高的收益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而通过构建恰当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散或减少风险,从而实现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
要构建恰当的投资组合,首先要了解李俊的风险偏好。经过测试,李俊属于温和成长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属于中高,期待中高收益。
以下是适合温和成长型投资者,并与李俊所处的生命周期相匹配的典型投资组
其中,低风险金融投资产品包括,储蓄、国债、人民币理财产品等;中等风险金融投资产品包括,信托、开放式基金、外汇理财产品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投资产品包括,股票、个人外汇买卖、期货、房地产、黄金及收藏品等。
李俊目前的投资组合构成情况如下:
对比目前的投资组合和典型的投资组合,我们发现目前的投资组合中。低风险投资产品所占比例过高;中等风险投资产品所占比例过低;高风险投资产品所占比例过低。
创业者应该对理财的概念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投资只是理财的一个方面,理财还包括风险保障、养老、子女教育、税收规划、遗产规划。而后者对于一个自己创业的人来讲就要加重要了。
创业者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企业理财。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内,如何使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资金,达到最有效的配置,这是企业家们的必修功课。一个企业理财活动的能力太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对大企业来说是如此;对创业者更是如此。由于李俊做的是外贸生意,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进出口时的汇率风险,那么,他可以选择在公司的开户银行做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或者期权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达到对企业现金流的准确把握。
保险状况
目前,家庭年保费支出为0元,占家庭年总收入的比例是0%,低于5%-15%的合理水平。目前只有晓白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家庭保障严重不足。
对于自己创业的人来讲。由于企业收入的波动性相对较大,而且风险不可预测,购买保险产品是转嫁风险的最好途径。此外,通过保险产品,创业者还可以有效地解决遗产问题及当投资人发生身故时企业股权的收购问题等等。
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李俊除给自己买基本的社会保险外,应再补充一定额度的商业保险。很多创业者往往会忽视基本社会保障的作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社会基本保障是国家强制性的保障项
目,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甚至带有政策补贴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比任何的商业保险要来得物有所值。
准备应急基金
应急基金是为了应付如暂时失业和其他一些意外情况而以高流动性的活期储蓄等形式准备的资金。它应是家庭储蓄的第一个目标。由于李俊和女友的工作一方稳定而另一方较不稳定,所以应准备能满足3-6个月生活开支的现金作为应急基金,建议留够30000元。为了尽可能获得较高收益,李俊可以将银行存款中的30000元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留存。货币市场基金实施T+1交易,免手续费,收益免税,存取方便,是最佳的选择。
理安排日常支出
月光族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永远都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建议从现在开始晓白每天对自己的支出情况做一个流水账,每周进行一次回顾。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支出结构,找出哪些需求是刚性的、哪些需求是弹性的。从调整弹性支出入手,合理安排。
从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来说,婚后两人的年日常支出控制在6万元以内比较合理。
购买保险增加自身保障
整个保额的计算大概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生活费:一旦李俊和女友其中一人出现不幸意外,就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一般建议以20年的基本支出为好,总计120万元;
(2)父母赡养费:约40万元;
(3)子女教育金:保守估计约50万元。
因此总保额约为210万元,资金缺口为160万元。按照两人收入的不同,建议李俊的保额占80%,晓白占20%。保险产品以终身寿险+定期寿险+重疾+住院补贴+意外伤害为主,采用储蓄型产品和消费型产品相结合的模式来购买。
结婚费用早打算
目前在京沪穗三地,一个普通的婚礼花费大约在10万元。这部分费用建议直接从目前的金融资产中支出,因为这笔钱1年后就要用,建议投资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或超短债基金,没有任何手续费,流动性好,没有本金风险。
量力而行购买住房
从两人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朝青地区150万元的二室二斤显然超过了其承受能力。其实买房大可不必一步到位,按照现在的状况,买一套价值80万元以内的房子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也可以考虑购买二手房,或者等3年后再考虑购买150万左右的房子。
准备子女教育金
虽然目前两人还没有养小孩的计划,但由于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为30岁之前,可以假设5年后两人要一个小孩,子女教育金大约要在8年后才开始支付(8年后小孩3岁上幼儿园)。这部分资金由于使用时间距离现在较长,可以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购买一些偏股型开放式基金。
积极投资获取退休基金
假设李俊55岁退休,通胀率保持在3%不变:退休后作一些保守的投资,年收益率和通胀保持一致,也为3%:保持生活质量基本不变,退休后生活支出为退休前的65%,月生活费为4000元。那么在李俊退休的时候,必须要准备225万元,才能保证退休后生活无忧。李俊离退休还有27年时间,建议这部分投资采用积极型投资策略,以股票型金融产品为主。按照年收益率8%计算,为了筹集足够的退休金,月投入应该在1900元左右。
买车巧避税
从现金的贡献来看,买车是一种消费。但是考虑到李俊有自己的公司,会有业务上的需求,因此建议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时候以公司的名义购买,计入公司成本,这样可以合理避税。
扩大公司规模细思量
篇3
20岁女性:未雨绸缪,投资自己
20岁出头的单身女性应该是刚踏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离开了青涩的学生时代,社会中种种物质上的诱惑往往让这些女性朋友招架不住,纷纷中招,“月光族”多见于这个阶段。此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有计划地定期投资,将是理财的重点。
不做“月光女神”
很多年轻人认为这个时期没有“本金”,何谈投资、理财?其实这是不对的。年轻本身就是资本,而且越早投资收益越高,应该充分发挥货币的时间效应。基金是最适合这类女性朋友的投资方式之一,“本金”少的女性,可以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购买基金,每个月只需几百元,不仅能够获得专业证券理财所带来的高于银行和国债利息的分红,而且可以有效回避股市较大的风险。
由于年轻女孩子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以将资金选择股票型或是配置型基金,以追求较高的收益率。定期定额计划又称为单位平均成本法,指投资者每隔一个固定时间(通常是一个月),投资固定金额于固定基金上,不在乎时间,也不必在意市场价格的起伏。当基金净值随市场行情扬升时,固定金额购得的基金单位数会减少,反之同一金额购入的单位数则会较多,借此分散购入基金时点,摊平市场高低起伏。当投资者需要资金时,则可赎回整笔或部分资金。
学会记账
理财不是一蹴而就,要把理财当成习惯去养成。女孩子尤其要学会记账。利用每天几分钟的时间记下一天的花费,这样一个月下来,记账单的显示保证让你吓一跳!原来20元的杂志、50元的电影、30元的润唇膏……这些看似不多的花费加在一起是那么多。如果再把这些乘以12,估计这个数字足以让绝大多数女孩子目瞪口呆。
所以,指定一套“用钱”计划很重要,这会让你体会到掌握自己人生和经济的喜悦。理财师建议,可以做一张月支出表,把其中的开支分为3大类,包括固定支出、节制支出和完全节制支出。从节制支出和完全节制支出的部分减少花费,把这些钱重新分配,慢慢地就能了解应该怎么花钱却不影响生活品质,而不是每个月都成“月光”。
积累无形财富
美丽的女人投资外貌,聪明的女人投资内在。充实自我理财观念、开拓视野,将消费用在刀口上。“利用知识生财”是新时代女性最高竿的理财方式。初入职场,实际工作和所学知识脱节,想要得到老板的赏识,尽快提高自己的收入,成为复合型人才,就要投资于无形财富。考一个专业的技能认证,报一个口语班,多买些专业书籍,对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大有裨益。用不了多久,这些无形财富就会变成有形财富而回报于你。
30岁女性:量入为出,稳中求胜
30岁的女性,成就与财富已经累积到了一定水平,最重要的是,她们拥有了自己的家。这个阶段女性最大的开销多以置产、购车为主,有宝宝的女性更要准备子女的教育基金,以免日后被庞大的教育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所以,理财的策略也要改改,不仅要让现在的日子过得更好,也要让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
家庭开销
新婚家庭的开销较大,要购买房屋、汽车、家用电器等等。新时代女性也扛起了家庭经济的大梁。此时,女性朋友的投资经验经过几年的积累日益成熟,建议在大胆尝试投资中高收益产品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保本型的投资,例如人民币理财产品,货币型、保本型基金等等。同时,要兼顾资金流动性,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笔支出。这个时期,建议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比例下降到60%,如果计划短期内购房购车,则需尽量减少风险投资。
孩子教育
家庭中一旦有新成员加入,就要重新审视家庭财务构成了。除了原有的支出之外,宝宝的养育、教育费用更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大中城市里,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孩从幼儿园至大学的教育费用约为20万元,如果还要送子女出国留学的话,费用更高,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将是一笔惊人的数字。理财师建议,在小孩一两岁时,便可开始利用定期定额的方式来筹措子女的教育经费。子女教育基金的投资期一般在15年以上,每月投资具有成长价值的基金并长期持有,相信可用来轻松面对子女庞大的教育费用。另外,也可以考虑为子女购买儿童教育健康险,这种保险集投资、储蓄和保障为一体,不仅可以为宝宝积攒一笔丰厚的教育金,更可以在保障期内得到十几种大病的保障。
成熟包装
30岁的女人,脱离了女孩的稚气,开始成熟、优雅起来。在消费上也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收入、身份和工作需要等多方面去考虑,尤其是必不可少的护肤品和服装的选择。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里购买护肤品无疑是最好的,各大品牌都会推出礼盒套装和优惠促销活动,在买到适合自己的高档护肤品的同时还能节省不少钱。而服装可以在季节的中末期购买,这时候品牌厂商会有折扣优惠,在款式和选择的余地上也比换季后购买更加多样化。
40岁以上女性:控制风险,享受生活
40岁,孩子大了,可以少操一些心了,这个阶段的女性无论从职业成就还是收入水平来讲都达到了人生的最高点,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享受生活了。与前几个阶段不同的是,“风险”管理成为此时第一要务,应该开始审视自已未来退休生活筹措的资金是否足够,想清楚在退休后期望什么样的生活水准与生活计划,所安排的医疗相关保险是否合适。
退休计划
由于已入中龄,未来工作时间有限,因此该年龄段女性在投资的选择上需逐渐降低风险,投资心态应更为谨慎,建议逐步加重固定收益型工具的比重。中高龄人士可以采取定期定额及单笔投资双轨进行的方式,来积累退休基金,投资标的可选择平衡型基金或债券基金。前者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健基金,后者属于本金有保障的保本基金。股票的投资在这个阶段要逐渐减少,因为在这个时候重新来过的机会已经变得很小了。
保险规划
篇4
2008年12月31日,童装品牌巴布豆宣布,公司获得由富鑫国际主投、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跟投的810万美元投资。双方的牵手基于对中国童装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富鑫国际的刘坤灵先生认为,中国现在的新生儿出生率一年在1000到2000万左右,“如果这时候有一些卡通品牌、或者一系列的企业形象品牌做起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品牌所产生的效应不可估量。”巴布豆创始人兼董事长林启东则认为,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产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卡通品牌,因此,在拿到风投以后,林启东希望巴布豆能够代表中国成为儿童卡通品牌的一个代名词,“这也是巴布豆的使命。”
相同的共识促使双方走到一起,那么时隔多半年的时间,双方合作进展如何?
三年前,上海巴布豆公司来了一位乌克兰人,直言要做巴布豆在乌克兰的商。这让林启东很纳闷,巴布豆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外商,她又是如何知道巴布豆的呢?经过一番交流,林启东这才知道,原来对方是巴布豆的一个忠实顾客,此前一直是做女鞋的批发生意,几年前来北京出差看到了巴布豆品牌,便被那只顽皮的小狗卡通形象所吸引,于是给自己的儿子买了很多巴布豆的服装和鞋子回去,在周围朋友的大加赞赏中萌生了做巴布豆的想法。
“在乌克兰,别说巴布豆的卡通形象,我们连广告都没有做过,他们却这么快就喜欢上了巴布豆,这说明顾客重视的还是品牌的品质。”
也许正是这一特质,让富鑫国际和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看中了巴布豆的发展前景,于是810万的美金在两年接触后进到了巴布豆的账户上,这笔钱要怎么用,林启东早有打算。
没有电视卡通,没有漫画
赋予品牌生命搭建经营平台
林启东直言,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几个卡通品牌形象都来自比较发达的国家,像美国的米奇、史奴比以及小熊维尼,其次就是日本的Hello Kitty和机器猫,而在中国,中国的儿童数已基本达到了3亿8000万,市场那么大,却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产生一个能代表中国的卡通品牌,“所以我在接触风投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巴布豆的童装只是让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媒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巴布豆这个品牌能够代表中国成为儿童的卡通品牌的代名词。”
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林启东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看出一个端倪,那就是“应该赋予一个品牌生命。”在林启东看来,目前全世界卡通形象做的最成功的就是日本的Hello Kitty,“你有没有注意Hello Kitty是没有嘴巴的?”在得到记者的否定之后,林启东很兴奋地说自己最早看到Hello Kitty时便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一只猫竟然没有嘴巴,这表示什么?说明它是一只可以接受你跟它倾诉的小猫。”正因为这样,日本的女生,甚至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很多华人女生都非常喜欢Hello Kitty,“因为它不仅形象可爱,她们还可以把它当成是自己成长的伙伴,具备了这样的特质,Hello Kitty才能够在长达35、6年的时间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巴布豆也在追求这样的一个形象,“我们赋予巴布豆的卡通一个丰富的形象和色彩,通过这些表达出巴布豆健康、爱音乐、爱读书,热心的形象,这样就具备了一个基本的故事背景。”接下来就是如何把相关的商品做到尽善尽美,当然,设计是关键。
据林启东介绍,现在很多企业都像美国迪士尼一样,卡通形象设计由总公司的几名设计师主要负责,设计好后就授权给相关的业者去进行经营,你如何去演绎这个卡通形象的故事则不去负责了。
与之不同,HelloKitty同样是把所有的项目都授权出去,但业者只负责销售它的东西,设计则一定是要由日本的设计团队来完成的,并且会赋予这个形象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没有电视卡通形象以及漫画的情况下,这一点可以说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
“未来,我们会成立一个联合设计中心。”林启东透露,尽管现在巴布豆的设计也是由总部来完成,但为了力求呈现一个完整的元素 ,联合设计中心会在设计上进行中心思想地整合,林启东给记者举例,2010年春夏,巴布豆计划突出海洋世界的主题,那么联合设计中心就会围绕这个主题在服装、鞋帽、文具等相关的产品上,去很完整的表现它的生动性,肯定比厂商自己去做层次要高。
“其实这也是从Hollekitty的生产模式中学习过来的。” 林启东很坦白地说,“凭借这样一个优势,希望能够加速整合这些授权厂商,能够通过我们内部自己练功,然后提升整个运营和设计的品质,同时还能够提升市场经营能力。”
自营、,比例并不重要
加速扩张进入二三线城市才是关键
据林启东介绍,巴布豆有80%的业务是通过商去经营,余下的20%才是自营项目,但在拿到风投之后,林启东则希望目前的这种经营比例可以调整为30%的自营,70%的。“但最重要的不是自营比例,而是加速去扩张在国内的据点。”因为林启东相信,“要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就必须到二三线城市去扩展。”所以,目前巴布豆的短期目标就是今年下半年可以再开出100家店,对此林启东很有信心,他预计,到10月底之前这个任务就可以完成。
但要想顺利地进入二三线城市,对于巴布豆来讲,价格无疑成为一道门槛。据记者调查,在目前国内童装市场,除了国外品牌,巴布豆价位可以说已经位列中高档行列,这样的价位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是否可以接受?
“以我们现在巴布豆的价格,让二三线城市接受是比较困难的。”林启东很快打消了记者的顾虑,他认为,现在绝不能小视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久前林启东专程去走访了一些二三线城市,“我被那里的城市发展速度给‘震’住了,在我的印象中,那里都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但短短几年的时间,无论是城市的市容,还是城市的消费能力,都已经不是我当年的想象了。”此行走访让林启东更加坚定了扩展二三线城市的信心。
而像今年大环境整体不太好的情况下,据林启东透露,截至到今天为止,国内有近二十几个城市已向巴布豆下了订单,其中不乏二三线城市,“这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很大地鼓舞,”所以林启东认为,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一定要在价格上替消费者考虑,于是决定,“在每个城市通过加盟的方式开出我们的巴布豆专卖店或者专柜。”
而为了有别于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区别,巴布豆将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服装的设计风格也是完全不同,比如一线城市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时尚性,价位依然走的是中高档。对于二三线城市,则会更加注重它的适用性,“我们会根据妈妈们的需求,去完成她所想要的诉求。”
在市场扩充的步伐上,拿到风投后的巴布豆也在同时提高着自己的运营能力,“我们除了ERP以外,甚至还要引进所有的单店管理的POS系统。”林启东说这些对于巴布豆来讲以前是从没有做过的。
如今,巴布豆的年销售额均在两亿元人民币左右,2009年,巴布豆的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60%,林启东计划,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巴布豆将再开800家店。这样惊人的扩张速度自然也是得到富鑫国际和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认可的。
两年接触,达成共识
未来三年再开800家店
“如果把事情讲在前面,对后面的工作绝对是有帮助的。”林启东说,与富鑫国际的接触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当初巴布豆要引进风投资金,目标只有一个,“让巴布豆变成中国普及性最高的一个卡通品牌。”林启东希望,能够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再开出800家店,
“你想想看,这是一个非常不对等的比例。从创立巴布豆到现在,15年来,我只开了300多家店,而未来的三年就要开800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势必要在管理、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只有有了这笔资金我才有机会完成我的梦想。” 林启东很直接地把这个目的告诉对方,“我要让对方知道,你所投入的巴布豆,不止是在童装的未来,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童装市场上还没有产生一个能够占到市场份额5%以上的一个品牌,而巴布豆可以做得到。”
林启东的直接反而更加促成了这个合作的达成,“因为一开始,我们就把双方所要的都看的很清楚。”
因此,当富鑫国际进入之后,双方很快就进入了磨合期。据林启东透露,他们现在经常会就发展状况进行沟通,“甚至每两个月就要开一次董事会。”
曾经有业内的企业家痛诉,风投进入企业后就会失去话语权、控制权、股权等等,但林启东说:“未来我希望可以带着巴布豆去进军国际市场,如果要达成这个目的,我已经不需要去在意那些了。”
刘坤灵,作为台湾第二大风险投资公司――富鑫国际的合伙人,在投资领域可谓是有着独到的眼光,但,与他擅长投资的半导体、通讯、消费电子领域不同,此次投资巴布豆让富鑫国际首次涉足传统行业,而对于刘坤灵,这是离他平时所投行业最远的一个行业……
选择巴布豆的风投原则
“坦白说,过去服装产业不是我们的重点,但我们对于这个模式很熟悉,有点象Dell。这种轻公司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我们觉得这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刘坤灵表示,而事实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大的制造工厂会主动找上门来,这也是为企业整合优秀生产商提供了契机。
“我们从2006年8月开始接触巴布豆,一直到2008年12月才正式确定投资。”刘坤灵介绍说,“因为是第一次涉足服装行业,我们对这个项目非常谨慎。2006年开始谈融资的时候,当时整个经济大环境非常好,我们双方对市场都很乐观,预期也非常乐观。但是进入2008年,尤其是9月份以后,金融危机爆发,整个经济环境出现大逆转。这需要我们更加冷静、客观地评估这家公司乃至整个产业的价值。”
“我们必须要保持警觉,避免像PPG、ITAT等公司出现的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进入服装行业,刘坤灵还是保持了谨慎。
把风投项目给了巴布豆,因为它符合刘坤灵的风投原则:“巴布豆是一个行业的领导者”。经过十多年国内市场的耕耘,巴布豆已经在中国设立了300多家专柜和专卖店,覆盖了内地主要省市地区的百货商场。而在未来三年,巴布豆的目标是再开800家店,计划把品牌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品牌,除了服装服饰外,可以通过对毛绒玩具、文具等商品授权,在各领域开花,并且能拓展海外版图,像日本的Hello Kitty,美国的Disney 一样,巴布豆将来也能代表中国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巴布豆正需要风险投资助它一臂之力,品牌的发展潜力将获得“专业的保护”。
巴布豆同时符合刘坤灵的的第二个风投原则:“选择一个好的企业家”。
“我不希望企业家坐想上市”,刘坤灵说,“我希望企业家不只是有一时的激情,而是需要有永久的热情,你必须有自信,必须找到你的优势根源,必须要知道天天都在变。你会有很多死亡谷要经历,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见解,做好、做强和做大,形成共赢的局面。要有创业家精神,要有非常高的人格的发展,要非常甘愿做、喜欢做,要有透视荒谬,并保持微笑的能力。
细细想来,巴布豆董事长林启东恰恰符合这些条件,因而,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仅仅依靠两个风投原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和巴布豆谈投资前,富鑫国际同时做了许多市场调研工作。资料显示,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
“传统行业的发展的确有很大的一个空间,存在着满足中国种种内需的机会。“刘坤灵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对童装行业产生太大影响。在中国国内,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小孩子,因此即使是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孩子的吃穿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富鑫国际显然心动不已,巴布豆再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视线当中。这一次,吸引刘坤灵的是巴布豆的卡通形象。“卡通可以创造剧情,甚至可以创造社会的价值和形象,巴布豆的卡通形象在服装上已经做的很不错了,现在又将卡通形象授权给了鞋、帽、袜以及书包等相关产品上.这样的话可以让品牌具有更高的高度。
风投的惟一目标:上市
“1997年做风险投资的时候,很多业界的人会问我,这个或那个案子该不该投。风险投资商必须要有自己的思维,要能够非常独立地判断及作业,跟风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我常常讲的,醉过方知酒浓,有些人投资之后死掉了,才知道投资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富鑫国际过去投了200家公司,三分之一上市,有14家被并购,有4家死掉了,做风险投资死掉的公司还蛮多的。所以,风险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精打细算出来的。”但刘坤灵也欣慰地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融资其实是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拿了风险投资的钱就够了,而是要能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的关系和资源。”此次巴布豆的融资将有一部分被用来永久买断巴布豆除日本和韩国外所有永久性的商标权与著作权。这样,上海巴布豆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对这个品牌的利用将会更加多元化和自主化。同时,富鑫国际也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协助巴布豆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这包括引进高端营销人员、建立公司ERP系统,品牌建设及渠道拓展。刘坤灵认为,很多家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体制和系统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这使得他们在与国际投资人对话时无法站在同一个认知点上。实际上,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帮助,不仅是资金,还有公司治理的经验,以及市场及渠道推广的经验及资源。“风险投资可以帮助所司更加快速地成长,所以说,很多时候‘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显得珍贵。”
篇5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
(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
(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
(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篇6
当前,大多数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主要把财务管理当作企业运营管理的重点内容,并且财务管理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着企业资源的应用和配置形式,对企业发展战略性目标的构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个企业也随着发展起来,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运营状况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因为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或者管理意识不强,从而给企业的运营以及今后发展带来了制约。因此,本文就重点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视角,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并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对促进我国企业稳定发展起到现实性的作用。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阐述和探究。
1.财务管理的目标及构成
1.1财务管理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企业把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整体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单单为了追求更多股东效益,同时也追求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1有关利益主体效益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资本范畴起到了拓展的效果,将原始资本框架进行了转变。在新资本框架中,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改变,也就是说,物质资本的地位降低,知识资本的地位升高。这一改变,将企业要素支持人的企业地位进行了改变,进而使得企业知识经济不再由企业股东掌管,而是归属于有关效益整体,其中包含了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以及客户等[1]。他们给企业投放了更多的经济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奉献了一份力量。
1.1.2社会职责
企业影响落实自身具备的社会职责,例如维护社会效益、保护生态均衡等,也就是给社会群众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r也给企业运营目标的落实提供条件。在工业经济社会中,因为受到物质短缺以及应用方面的实际排他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目标框架中社会目标和运用目标之间总是展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现象[2]。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和物质资源两者间出现的主要差异就是具备知识共享性以及可转移性,它让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联性更加深化,并且企业对知识的需求和应用也受到社会对知识构建和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给予社会职责高度注重。
1.2财务管理的构成
1.2.1投资管理
首先,实现技术创新投资。技术创新主要包含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资源创新等多项内容。所以,技术创作是企业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时,应该加大研发环节中的财务管理力度,而研发和开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今后生存和发展。因为在研发的过程中,资金投放力度往往相对较高,并且在投资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诸多不明确因素的制约,使得投资工作具备较强的风险系数。因此,为了保证投资过程的安全,加大对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加强无形资产的投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投资是企业获得知识产权以及专项技术的主要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科研活动进行投资的形式,把科研成果当作专有技术或者申请专项权限,从而实现效益的获取。针对某一个成果管理工作来说,不但需要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探究,同时还要站在投资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应该做好企业科研投放工作,加大对现有成果的管理力度。并且在进行技术管理时,需要做好保密工作,避免被竞争对手盗取知识产权,导致企业竞争水平受到损害[3]。
1.2.2融资管理
通常情况下,融资管理主要包含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资金作为企业自身持有的权益资金,具备较强的风险性和收益性等特点。风险投资和企业之间构建一个共同体,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风险投资主要注重效益的获取,是当前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该种投资方式会产生较高的风险,如果企业因为受到自身技术以及经济特点的约束,要想在正规的市场中获得一定的融资,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所以,企业要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融资,就要掌握一定的风险投资要素,做好价值宣传工作,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同时把其投放到盈利前景更好的项目中,进而给企业提供给增值的机会[4]。第二项是人力资本融资。在知识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应该把人力资本列入企业资本的范围中,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融资方式也应该具备抽象性、行为性等特点。对此,应将人力资源当作企业财务融资的重要内容。
1.2.3收益分配管理
在进行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有机融合的方式,对一般员工实施绩效薪酬或者项目提奖。而针对一般员工来说,由此形成的资金支出往往不会过多,但是依然可以起到绩效目的;针对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才来说,可以运用年新机制以及直接受权股份有机融合的方式,在薪酬框架中缩减年薪和持股占比,提升股票期权的占比,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增长。
1.2.4风险控制
要想实现企业风险的合理把控,可以采用投资组合的方式实现对风险的分散,从而减少各个运营环节中风险损失,促进企业稳定发展。高技术项目在落实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风险,必将会给企业接收水平带来影响,这时需要停止研发,并且根据风险发生等级,采取合理的备用措施,缩短中段时间,保证科研进度。如果风险没有超出评估基准太高,这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挽救。
2.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2.1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首先,没有对企业知识资本有全面的了解。大多数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对知识资产中高增值性、无形性以及高风险性认识不高。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来说,其价值主要展现在企业职工隐形知识方面,但是因为企业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没有构建企业价值存量,并且企业在知识产权和市场资本管理等方面也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其次,项目风险意识不强。针对每一个项目来说,只要在得到投产的情况下才算成功。但是由于项目具备一定的动态性质,如果项目出现失败情况,就会造成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以及客户量的流失。并且,因为我国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使得应用开发项目具备较高的风险性。
2.2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企业主要运用吸收内源融资的方式来开展投融资工作,这也是企业实现自力更生、封闭发展的主要途径,虽然这种方式可以给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但是这种投融资方式更适合运用在刚创建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正处于发展状态,要想实现自有资金的积累,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假设单单依靠这种投融资方式,企业发展规模效率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针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普遍还存在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融资力度受到限制等问题。身为机械施工企业,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其对?Y金需求量逐渐增多,如果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应该给予投融资管理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前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再加上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出现问题。
2.3收益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主要运用年薪以及项目提成的薪资机制把企业获得的效益分配给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参与了企业效益的分享,企业主要是结合收益情况来实现对资金的配置。但是,近几年来,企业专业人员数量的逐渐减少,使得收益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同时企业还要注重他们之间的成长和发展,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激励机制缺少对专业性人员的管理,导致他们无法准确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和自身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第二,创新是专业性人员具备的主要特性。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在中生产比例中占比较少,即使有一些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在最终产品生产时,没有生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专业人员工作缺少挑战性,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资产。第三,绩效和考核挂钩程度不明显,绩效无法得到真实体现,并且奖励具备随意性。站在机制角度来说,虽然企业对知识型职工薪资和奖金进行了明确,但是绩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些企业职工通过采用比较的方式了解到,同等职位的薪资和奖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打消了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
2.4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少对知识资产的管理。人力资本投资后,企业更注重将这些资金转变成人力资本持有人的专有资本,如果某一个具备专用性人员离职,将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重新配置成本,另一方面给使得企业客户出现流失现象,甚至出现企业机密泄漏现象,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其次,没有对市场资本有全面的了解。当前,大多数企业因素不具备“以客户当作导向”的管理意识,没有对客户要求有全面了解。如果企业仅凭自身工作经验对客户需求进行凭空想象,则是不能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并且在进行项目落实时,还要对市场需要以及改变情况进行评估,适当修整企业产品框架,凭借项目优势,运用现代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从而迎合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最后,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大多数企业在开展项目核算工作时,一味地根据部门需求开展,没有按照项目实际情况落实核算工作。并且,企业在项目落实阶段中,没有和财务部门进行良好沟通,导致项目负责人无法对项目财务情况有所了解。企业管理层级没有得到精准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运营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3.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第一,营造良好的工作软环境。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会采用诱人的薪资待遇以及物质奖励等方式,但是企业领导从中发现,物质激励主要为外在形式,如果没有满足企业职工的需求,就会导致人才流失的现象。结合西方国家著名学者赫茨伯格调查发现,软环境对企业人才的招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给自身聘请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开始构建合理的软环境。第二,建立培训机制。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对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企业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或者企校结合的方式,给企业培训一些所需的专业性人才。第三,制定高效的激励政策。制定高效的激励政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激励政策的规划将直接影响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当前,企业采用的管理机制应该主要把以人为本当作核心,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精准的对企业财务以及物力情况进行预测和管控,但是针对当前企业职工来说,其工作潜力至今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激发。因此,构建完善的激励政策,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职工工作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落实企业战略目标。
3.2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集权型内部控制体系;第二,构建分权型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影响,运用集权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这给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管和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统筹管理的状况下,构建完善的运营机制以及激励制度,对处理企业运营混乱以及资金流失等现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3加强投资管理和融资方式的改进
首先,实现企业内部投融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机制进行创新的方式,落实企业职工持股规划。企业职工持股规划实质就是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职工持有的股票进行集中管理,根据股份份额实现红利配置。委托机构可以和银行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在银行中设立独立的账户,并将企业股票存入到该账户中,之后企业或者委托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向银行部门递交贷款申请,来购买企业股票,企业职工用企业配置分红来归还银行本金和利息。此外,加强企业投资管理中问题处理,不但要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创新,同时还要得到外界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完善企业发展法律机制,构建相应的担保机构,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筹集,推动其更好发展。
3.4调整收益分配策略
首先,企业应该把薪酬和企业职工绩效进行挂钩,让企业职工明确自身获得薪酬,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从而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为无法对企业职工工作情况进行监管和计量,企业可以运用绩效评估的方式,把平衡计分卡当作考核工作,并且企业采用随机发放平均奖金的形式,让每一笔奖金都“实至名归”,把奖金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融合,实现导向效果。其次,企业还可以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让管理工作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营工作中,进而激发其工作热情。所谓股票期权就是企业赋予管理工作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获取企业股票的权利。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将自身利益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融合,减少其短期性行为,让其在各种决策以及技术创新的背景中快速成长。
3.5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具备多样性和繁琐性等特性,如果仅依靠于风险控制以及动员企业全体员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方式来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企业只有把财务风险落实到管理工作中,才能将企业财务控制的关注力度进行突显,同时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规范化。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构的方式,安排专业的人员开展风险探究、评估、检测和监管工作,这样可以快速的找出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安全。
篇7
关键词] :知识经济;知识产业经济;创新
一、知识经济、知识产业与知识产业经济
1.知识经济
何谓知识经济,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而权威的定义,1996年,OECD研究了其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发表了《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并明确定义为: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至此,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开始为世界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在知识经济环境里,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增值的最主要因素。知识经济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知识经济的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政府、企业甚至个人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这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的新形势下,企业必须不断的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和挑战。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的数量、规模和质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知识与经济的渗透更加明显。一方面,知识在传统产业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知识在管理科学中的渗透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一大批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微电子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及全球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飞速进步,以信息获取、储存、传输、处理、演示技术及装备的普遍应用以及以信息服务为内容的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共同构成发展最迅猛、规模最宏大的新兴产业。全球GDP中,有1/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业有关。由上述可知,知识与经济的相互渗透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必要条件。
2.知识产业
目前对知识产业的界定通常是从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出发来界定的,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作为生产的投入要素已经从“幕后” 走到了“台前”,在新的“知识经济形态” 中,其作用已超过了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传统的三次产业是从便于统计的角度,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加以分类,以利于对经济生活进行测度与评估;而知识产业则是从产业特征的角度,表明了这一产业内部的各个行业所具有的“知识性” 的特点。知识经济是对传统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革命”,那么,知识产业的界定就需要从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即从要素作用与地位变化这一角度出发来重新进行。所谓知识产业,就是以知识技术为主要内容,基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行业或事业的集合,它涵盖了知识从投入到产出再到消费的全过程。这一概念把知识产业作为产业的一个独立分支,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内部结构。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知识产业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工业、农业之外的,知识产业与工业、农业具有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作为新的产业形式,知识产业已在工业、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推动工农业乃至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反之,工农业又是知识产业产生、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依托。在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这一过渡时期,二者的协调发展将推动工业化向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以致知识化阶段演进。
3.知识产业经济论
产业经济是指介于国家宏观经济和企业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产业可以是广义的三次产业,也可以是狭义的石油、化工等行业意义的产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给产业经济的内容带来了与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经济化,使知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经济的知识化,使得商品经济的知识含量、知识附加值构成了商品的关键价值部分,出现了知识化的商品产业群。知识和经济的互动最终将促使知识经济一体化,导致知识产业化,形成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结晶――知识产业。同样地,随着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产业经济将会反过来作用和影响知识经济。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逐步深入发展,将会出现知识的产业化和产业的知识化、科技化创新升级的交替作用和相互渗透。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在知识经济的产业化基础上,最终将会形成介于宏观――知识经济和微观――知识产业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这就是知识产业经济。概括说来,知识产业经济是在知识经济得到深入发展和产业经济进行知识化创新升级的基础上由二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中观经济。
二、我国知识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所在
1.我国知识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知识产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计算机、信息通信、生物工程和宇航产业等为核心的知识产业群。国家也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批知识服务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我国许多大学和一些民营企业建立了经济管理学院或知识服务研究机构,产学研的路日益宽广;跨学科跨行业跨身份的科技顾问团体、科学研究学会纷纷成立。越来越多有才有识的劳动者投入到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科技园区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辐射和带动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尚有不少差距。从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对知识经济的指标界定来看,我们在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上差距很大。我们知道,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依托是智力资源,但必须有相应的资金和自然资源作基础,也就是说必须建筑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从目前衡量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指标来看,一般要达到人均3000-5000美元左右,我国目前才刚过1000美元,与这一指标相去甚远。另外,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比重,还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非常低。尤其是交通、通讯、金融、保险、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业等的落后和短缺,对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知识经济产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产业结构的均衡或失衡是通过产品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地区结构的均衡或失衡发展来加以实现的。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更为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产业结构的微观体现。我国当前产品结构的主要矛盾是产品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以房地产为例,就总体而一言,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远低于市场需求;就房地产内部而言,豪华商品住房供过于求,而一般商品住房的供给严重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是产业技术结构的不合理和低水平化。我国整个产业发展基本上是在低技术水平上扩张的,大都没有达到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换代的层次。以煤炭行业为例,煤炭仍以采掘为重点,深加工技术落后,难以使煤炭附加值提高,致使以初级煤炭产品出口居多。产业技术的低水平也使得产业组织结构处于失衡状况。由于产业技术水平低,比较优势不明显,产业进入壁垒低,因此形成重复建设,同类企业分散化、小型化,产业结构同构化,难以形成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地区结构的趋同化。各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盲目重复布点建设,企业间争材料、争能源、争市场,造成产品结构的大体雷同。
(2)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
产业结构的成长,实际上是各产业按照“高收入弹性”和“生产率上升性”逐步扩张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前提条件。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发展要求人这一首要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而目前我国还不能算真正建立了生产要素市场,一方面是高校扩张带来的人才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不断萎缩,技能人才的匮乏。人才培养环节与需求环节脱钩,造成人这一生产要素流动不畅。
(3)产业结构低技术含量使中国难以获取国际比较利益
面对知识经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种过度依靠初级技术、以适用技术为主的技术结构缺陷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随着对外开放,钢铁、纺织等产品成本、价格、质量、档次以及生产率不得不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产业技术构成的落后已经明显成为产业竞争力不强的基本原因。一方面国民经济进出口依存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重要产业的主体技术都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依靠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的政策在与国际经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已难以长期维持,另一方面出口产业“赔本换汇”的竞争方式已经引起发达国家越来越强的“反倾销”政策的抵制。上述矛盾已构成对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威胁。
(4)科技创新的水平不高,科技竞争力不强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增加值创造力的基础和动力源泉,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又取决于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原创性研究成果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论文在具有较高创新含量的SCI收录中的收录篇数、论文的引用率等都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专利发明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而我国专利结构中,发明专利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在国外获得的专利更少。不仅如此,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与经济相分离,我国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从整体上来看,技术创新还没有完全成为企业行为,政府代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还明显存在,表现在我国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或开发中高等技术开发机构比例不高。据统计,大中型企业研发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3%、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在1.2%左右徘徊,而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在5%-10%之间,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比重达到10%-20% 。
三、完善中国知识经济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与败取决于技术创新。企业是微观经济的基础,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必须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其次,尽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行为主要由市场调节,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自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使自己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积极支持知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资金投入是影响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和整体科技进步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知识经济赖以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都需要获得基本的资金支持。依据国内外的经验,只有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资本流向高新技术项目,才能缓解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状况,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1)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技术创新。从风险投资者对高风险、高回报的偏好和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来看,风险投资天生就是为高新技术发展而设置的。结合我国国情,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又要着眼于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同时加强风险投资的法制建设,为其合法经营和正常运作提供法律保障。(2)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使银行贷款向有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项目和领域倾斜。在贷款对象上,关注项目本身的技术创新程度和产业发展前景,重点满足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和产品的资金需要,满足主导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优先支持为实现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产业升级目标所需要的资金;在贷款期限和利率把握上可以适当变通,例如允许技术创新项目在初创时期或项目建设期少付或缓付利息,到项目进入成熟期需要发展时再按约定上浮利率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评审,跟踪项目发展过程,确保有限的资金为效益好的高技术项目所使用。
3.积极提供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替代工业经济,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增长中比资本木和劳动更为重要的内生变量,极大地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只有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与积累,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才能加快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人才的摇篮,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续动力和基础。因此,深化教育改革、树立创新教育观念、积极积累人力资本应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首要任务。
4.创造良好的知识经济发展环境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知识经济、加快科技创新不仅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还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引导,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予以政策性引导和调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创造制度环境。首先要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与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固然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但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富有活力、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具有较高的现代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政策上应该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从多方面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创新,迅速成长。其次,由于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权不清,对产权所有者就难以形成创新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激励机制。明晰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政府应合理界定国有产权,打破国有资产人人所有又人人都没有的怪圈。另外,应适当扩大第三产业对非国有经济的开放度,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服务化程度的提高。(2)制定长远规划,实施有效扶持,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3)建立并不断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国际经验一再表明,高科技发展战略只有上升为国家法律,才能为其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4)转变政府职能,创造高效便捷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政府应从原来进行具体安排和审批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方面着力于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以市场机制引导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铸就社会的安全网和减振器。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贾中建.依靠知识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环渤海经济望,2004,4:9-11.
[2]陈大辉.论知识经济的两面性[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3:75-77.
[3]李学英.知识产业结构初探[J].理论与探索,2001,6:11-14.
[4]肖雪,陈海宁.中国知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刍议[J].科技进步与决策,2006,2:48-49.
篇8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 法律风险 成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急剧累积,个人理财意识也逐步增强。居民个人的理财服务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强大的市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已开展相关理财业务,而各家商业银行更是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纷纷进入这块领域,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而其中法律风险是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认清法律风险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界定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现象,有些银行甚至以个人理财业务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有鉴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办法和指引秉着“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规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代居民个人进行境外理财的活动给予了规范。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比较清晰的规范依据和保障。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和分类。根据《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个人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前者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后者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风险与收益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的方式承担。而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二)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严格限定。在《办法》出台之前,关于是否允许商业银行提供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很多人担心商业银行会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把它作为一种高息揽储和规模扩张的工具,变相突破国家利率管制,进行不公平竞争。《办法》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承认,但为防止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变相高息揽储,《办法》明确规定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利益;商业银行使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此外,银监会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
(三)综合理财服务的准入起点。为保证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综合分析所销售的投资产品可能对客户产生的影响,确定不同投资产品或理财计划的销售起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人民币应在5万元以上,外币应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其他理财计划和投资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应不低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并依据潜在客户群的风险认识和承受能力确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财业务准入的门槛,这将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资者退出该市场,而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将会成为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力军。由此,个人理财产品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多重风险,而其中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把法律风险单独列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我国《办法》和《指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内容之一。如《办法》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如下的法律风险:
1 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办法》和《指引》分别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时必须履行相应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义务,否则将可能会遭到客户的索赔请求并受到银监会的处罚。如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揭示相关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按照要求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如个人理财顾问服务中风险提示应设计客户确认栏和签字栏,由客户抄录确认栏的语句进而签名;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的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2 宣传和销售中的法律风险。我国对商业银行宣传和销售理财计划或产品的活动提出了一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予以遵守,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如商业银行不得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计划或产品,也不得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单独当作理财计划销售或者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理财业务人员和一般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应有明确的界限;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特别是与衍生交易相关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不得主动向无相关交易经验或经评估不宜购买该产品的客户推介或销售。
3 证据保留的法律风险。《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未保存有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的, 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出现诉讼情形,商业银行应当承担举证的责任来证明自身理财计划或产品销售的正确性。因此,商业银行应妥善保存完备的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记录,为以后可能产生的诉讼提供全面有力的证据。此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或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客户授权委托书和其他必须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关合同和各类授权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够齐全。
4 金融分业格局下的法律风险。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混业经营已显现出认可的趋向,但实际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商业银行不得开展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往往也只能将客户的资金投向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融资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财产品无一不和资本市场相连,随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获得比较优势,必然会积极为客户的资金寻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这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现行分业格局下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5 代客境外理财违反投资所在地法律法规的风险。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居民个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户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这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境外理财业务时不仅应该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及行业规定,而且还必须知晓且严格依照投资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来开展投资活动,否则将会面临违反投资所在地规范的法律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新业务,其法律风险的产生必然会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认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有规定虽然出台的比较及时,但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将涌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明确。且仅就我国目前的规定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仍处于法律规制的空白状态。例如我国现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委托关系,但这种界定十分牵强,模糊和回避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属于信托范畴的实质,这种法律界定和现实业务运作的冲突必将难免法律风险的发生。再有,我国虽然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认可,但商业银行一旦破产,在破产清算中个人理财产品将处于何种清偿顺序,《办法》和《指引》都没有予以提及。另外,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获得资格的情况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实际中复杂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一般也都会涉及该类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备“理财”的内涵,因为它也承担类似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导致的情形是个人理财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现监管法规上的“交集”,商业银行对在判断适用何种法规及相应程序上存在困难。
(二)金融分业体制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的整体趋势。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繁荣是以其本国金融混业的现实背景作为支撑的。由于西方国家放宽金融管制、实行混业经营,他们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推出的理财产品可谓花样繁多,无论是证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还是保险业务、基金业务,只要客户有需求,银行统统可以代为,可以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现了个人理财业务投资领域多元化和服务全能化,体现出“理财”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原则,这种分业经营的格局使金融机构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和效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许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理财品种无法开办,最终导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受到制约和束缚。
(三)银行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可以说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兴起较晚,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其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尚没有得到系统完善的建立。例如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操作依据等不够完备、存在疏漏,有些甚至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和矛盾;银行法律部门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风险化解上,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被忽视; 银行高层领导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给予重视;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低下,为了稳住客户,有些业务人员往往明知道应该办理哪些法律手续,却为了行客户“方便”而使银行承担法律手续不健全的危险等等。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我们认为可以从其外部法制环境和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法制环境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的定位问题,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注重对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基础上重视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调整,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面对商业银行竞相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的现实发展趋势,我国应加紧立法,扫清“灰色区域”,进而构建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更是无从谈起。
1 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和制度,尤其是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并且,针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还要不断完善业务规章、健全操作程序。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银行内部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首先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结合国家法律的调整对已有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进行必要的修改。
2 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首先从银行高层管理者就要树立把法律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态度,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放在第一位,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确保个人理财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对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定期法律培训,并且以一定的考核机制和惩戒机制来加以保障,使其树立起“法律至上”“依法操作”的工作理念。
3 重视银行法律部门“事前防范”职能的发挥。应正视法律部门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将法律部门的工作重心由风险的“事后救济”向“事前防范”过渡,使法律部门的工作与业务部门的经营紧密结合,从而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为个人理财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具体到法律部门应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的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首先,订立个人理财业务合同、文书范本。合同和文书范本可以使业务操作规范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商业银行要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的合同文本管理制度,其法律部门应在遵守国家法律和本行规章的前提下,通过梳理和研究个人理财业务的常用合同,订立、完善并推广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同时适应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来进行调整和修订。其次,加大审查力度。法律部门应严格根据已有的法律事务审查制度,认真完成行内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事务审查工作。法律部门在审查中如果发现风险点,应及时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为个人理财业务部门提供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法律指导意见。第三,建立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档案。建立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防范档案库,积累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以从中梳理出一些今后需要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加强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炜 个人金融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贺坤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 北京:中国金融,2005,(24)
[3]赖小民 法律工作与银行经营风险控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技术出口;贸易结构
一、技术出口将是我国冲破贸易摩擦重围的重要路径
后危机时代是指随着危机的逐渐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缓和,原本预期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保护压力却并没有减轻,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据商务部透露,2010年前8月,我国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案48起,总涉案金额64.8亿美元。2010年以来,美国已对我国产品发起337调查13起,较2009年全年增加62.5%,且案件数量还在不断上升。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有其他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贸易摩擦不仅来自欧美,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这表明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论文。
对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面临再调整,国际金融秩序也正在改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资本流动速度放缓,各国经济将面临一段较长的低增长期,各国更加注重内外均衡发展,通过结构调整寻求新的竞争优势。而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对外贸易持续大量顺差。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960.7亿美元,2010年1—5月贸易顺差为353.9亿美元。因此,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很容易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
二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我国部分产业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同质性趋强,竞争面扩大。我国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正受到来自这些国家的挑战,有些产业竞争力相对在递减,在这些产品出口上,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贸易摩擦正在上升。不仅如此,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提出要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要通过扩大出口来减少国内贸易赤字,这使得我国的中高端产品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最典型的案例是2010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对我国数据卡发起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约41亿美元。
三是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数量增加、规模扩张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出口的质量、结构和效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出口产品层次较低;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较少;出口价格不高,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依靠价格竞争和数量型扩张,并严重影响着中国贸易结构的优化。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业主要是:纺织、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位于产业链条最低端。虽然近年来中国出口额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较大比重,但仍然是低附加值环节,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源自加工贸易。
四是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平衡、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三部分不能够同步发展,对外贸易仍然主要倚重货物贸易。虽然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在2005—2009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571亿美元增长到2868亿美元,增长了约1.8倍,年均增长16.2%。我国服务出口的世界排名从2005年的第八位升至2009年的第五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仍落后于货物贸易,服务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维持在9%左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我国技术贸易发展更是落后,尤其是技术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非常低,以许可贸易方式技术出口为例,2009年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仅有4亿美元,占当年服务贸易出口额的0.3%;与其他国家相比,2007年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美国为286.1亿美元,日本为232.2亿美元,英国为151.3亿美元,而中国仅有3.4亿美元,数据是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网站公布数据整理。与上述国家技术出口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与我国贸易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符。
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未来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路径。“十二五”外贸规划的核心是调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那么就应该更重视质的增长、进一步弱化数量指标。大力发展包括技术贸易在内的服务贸易,积极促进技术尤其是许可贸易方式技术出口,提高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的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占我国出口贸易的比重,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出现质的转变,冲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品的重围。
二、技术出口的产业、贸易和收益效应:以发达国家为例
1.技术出口的产业效应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产业结构重心逐渐向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等所谓“第四产业”偏移的现象。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被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替代,制造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份额不断增大,呈现出产业结构高技术化、融合化、国际化和服务化的特征。以美国为例,美国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其占GDP比重由二战后的40%下降到2002年的13.9%,就业比重从最高时的35%降至2005年的10%左右。由于其跨国公司将技术及其生产环节分包甚至完全退出生产,出现了“虚拟制造现象”,如耐克公司除最关键的气垫系统外全部由外部提供,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通用电气明确提出要由制造公司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业公司。据美商务部统计,约有2500家美国公司将生产和技术转移海外。在这场变革中,发达国家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伴随着技术转让推动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伴随着大量的技术转让,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199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05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1.6%。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扩大对外贸易、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网、获得或者利用东道国廉价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向第三国出口和向日本返销等。其中建立国际生产销售网成为新的重要的投资目的。日本为了适应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和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内集中进行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最终实现有利于日本的国际分工体系[1]。
2.技术出口对贸易结构的改善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进行贸易结构的调整,普遍重视技术转让和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达国家贸易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一是技术出口速度加快,二是技术出口中高技术出口,包括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服务出口比例不断提高。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就开始向技术出口方向发展。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均加快了技术出口步伐。例如,1975年,美国的技术出口额430亿美元,法国19.6亿美元,德国30.8亿美元,英国49.3亿美元,日本22.4亿美元;到1985年分别为,美国655亿美元,法国50.9亿美元,德国50.4亿美元,英国96.8亿美元,日本98.2亿美元;而到了1993年,美国已达到2039.8亿美元,法国165亿美元,德国156亿美元,日本360亿美元。其中,1975—1985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73.1%,而1985—1993年间,其技术出口额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6.5%[2],直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出口仍占世界技术出口额的80%以上。
3.技术出口企业的收益效应
转让技术会给技术转让一方带来许多利益:其一,会带来可观的回报收入,甚至是高于转让方本身的正常收益率。其二,使转让方企业能够保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其三,通过技术转让扩展该企业的业务开展到不够完善的国家和市场,由于多样化和全部的效应可以降低整体风险。其四,通过向不发达国家或地区技术转让,可以使转让方能够取得或保持一个较高的业务增值率。其五,转让方能够利用接受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从而使所获得资金来源的成本更低些,渠道更加多样化。
我们用著名的“戈登增长模式”,即股票评估模式来解释技术转让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公司的股票价值(P)等于该股票的预期股息收益(D1)与投资人所要求达到的收益率(k)和股息增值率(g)之差的比值,完整的公式为:P=D1/(k-g)。以上所有关于技术转让能够带来以下五个好处:其一,有助于增加P的价值,即转让方企业的股票价值,进而增加了股票持有人的财富价值。例如在转让方企业取得较好的收益后,将能够支付更多的股息,而且本身业务也得到更快速的增长。这些都会有助于取得更高的股票价值。其二,技术转让实质上是一种防御作用,可以阻止D1和g在企业经营中下降,进而可以阻止该公司股票价值P的下降。其三,即降低风险或多样化使得投资人降低所要求达到的收益率k,这也将导致公司股票价值P的升高。其四,即通过增加g值而增加P值。其五,通过降低k值来增加P值(由于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或者通过增加股票预期股息收益D1值,来增加公司股票价值P(由于较低的融资成本)。因此,当一个企业发现技术转让将利大于弊,或是收益大于成本时会积极地利用其掌握的技术参与到向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转让中去[3]。
三、我国技术出口发展特点
我国技术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权实施许可、专有技术转让、商标使用许可授权、计算机软件许可,以及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主要贸易方式有:许可贸易、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加工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和设备出口等。其中,许可贸易是技术贸易最基本形式,主要围绕着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经营。与技术引进不同,我国技术出口起步较晚,可以说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从1980—2010年30年间,我国技术出口经历了从探索阶段到较快发展阶段。
1.我国技术出口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85年)是探索阶段,其特点主要是:无计划、自发地进行。出口主要以新技术、新工艺等软件技术为主;以工业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国;国家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管理法规及相应鼓励、扶植政策;技术出口额很小,成交金额每年约1000万美元。
第二阶段(1986—1995年)是初步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确定了归口管理部门、技术出口政策、审批权限和程序。这一阶段开始了有组织、有管理的技术出口工作,出口金额和品种逐年增加,以技术出口带动成套设备出口的项目增加,出口国别地区扩大到了发展中国家。
第三阶段(1996年—现在)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技术出口贸易发展很快,特别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科技兴贸战略,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得到发展起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渐成为外贸出口新的生力军。这期间,技术咨询和许可贸易等也得到一定发展。据商务部统计,1997年我国出口获得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只有5500万美元,技术咨询费3.46亿美元,到2009年,这两项金额分别是4亿美元和186亿美元,是1997年的7.27倍和53.76倍。
2.当前我国技术出口的主要特点
(1)我国技术出口发展时间短,贸易格局不合理。近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成为技术出口的主力,咨询服务有较快增长,在技术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相比之下,我国许可贸易方式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许可费虽有增长,但在技术出口和整个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却变化不大。例如,自1997—2009年13年间,我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许可费占全部服务贸易比重有6年是0.2%、有6年是0.3%,还有1年是0.4%,基本没有改善。数据是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公布统计数据计算而得。2009年,我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4亿美元,占全部服务贸易出口额的0.3%;进口11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额的7%,逆差107亿美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2)总的来说,我国技术出口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资企业,尤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资企业出口额远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例如,2010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的出口金额为1814.6亿美元,占总额的83.5%;国有企业的出口额为152.5亿美元,占总额为7.0%。外资企业的出口额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之和,是技术出口的主要主体(如表1所示)。
(3)我国技术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主要依赖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中国香港仍为我国技术许可和服务许可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其次为美国和欧盟,三者合计约占我国专有权利使用和许可服务出口总额的70%以上。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专有权利使用和许可服务逆差的主要来源地;咨询服务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这三个国家或地区,合计占咨询服务出口总额的70%以上。欧盟和日本仍为我国咨询服务的前两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香港超过美国,成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三者合计约占我国咨询服务进口总额的1/3。我国与中国香港地区、美国的咨询服务贸易均呈顺差状态,而咨询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欧盟、日本和韩国。
(4)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式主要依靠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几种方式。2010年上半年,按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金额为1725.0亿美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79.3%,一般贸易金额为321.9亿美元,占比为14.8。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金额为1517.4亿美元和207.6亿美元,分别占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69.8%和9.5%。可见,加工贸易是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如表2所示)。
四、发展技术出口的政策性建议
1.技术出口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技术出口发展很弱,主要表现在:专有权许可费占比过小,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比过大;技术出口主体仍以外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等技术出口规模较小;技术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忽视了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没有发挥我国成熟产业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影响技术出口的来源。一直以来,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但是生产水平却相对滞后,原因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比较低。据汤姆森路透最新预测,“中国将是明年世界上公布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8%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科技资源存在着巨大的闲置和浪费。其次,技术创新不足,许多技术发明真正价值不高,影响出口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再次,贸易惯性,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方式。尽管我国技术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在迅速增加,但大多只是专业化于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这种局面严重制约贸易结构的优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技术出口贸易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对技术贸易缺乏全面完整的统计制度和有效地手段,使得对技术出口缺少全面和及时的了解。我们也出台一些鼓励成熟技术和含有技术的机械设备出口的优惠政策,但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对企业不能起到很好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作用。对技术贸易人才培养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专业培养方式。此外,人们对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遍认识不足。上述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技术出口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
2.政策性建议
(1)积极培育和完善技术出口促进和服务体系。确定一批具有技术研发优势,或者产业基础优势,或者市场开拓优势的重点扶持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我国企业总体技术出口实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商务信息平台、境外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等建设,及时全面地做好技术贸易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家对技术出口企业的服务水平。
(2)完善税收扶持政策。继续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出口现行优惠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效应。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国际市场的预测,适时推出新的适用的税收鼓励政策,简化管理程序。对技术出口所必须的进口货物,可以考虑给予延期出境或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3)资金信贷的扶持和金融创新。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没有资金信贷的参与,没有融资的支持,就没有高新技术持续研发与迅速的产业化,也就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无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具有高风险性,许多中小企业为此望而却步。因此,我国可以有条件、分步骤地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实现高科技与金融资本的融合。金融支持应当在银行信贷、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各个阶段特点的投融资体系。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只占GDP的0.025%,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占GDP的1%相比,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应当大力鼓励、支持发展风险投资业,实现风险资本与高科技的融合,把社会游资引导到高新技术产业中来。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包括对国内创新成果的保护,也包括对我国技术及其产品在国外的保护。技术贸易是以知识产权为主要交易内容的贸易活动,目前绝大部分知识产权的内容,如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标的。因此,知识产权与技术贸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可以促进技术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趋势发展,知识产权制度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经济与科技合作的基本条件之一。不仅是在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在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及其他领域都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应借助已经加入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尤其是WTO《知识产权协议》作用,为技术的跨国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5)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企业在技术出口和“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普遍感到国际化商务人才缺乏,现有的毕业生中许多外语不过硬,业务也不精,更缺乏竞争意识,无法胜任此类工作。根据对部分企业经理人的调查,国际化商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一般的商务知识,尤其需要能透彻了解并娴熟地运用国际贸易、企业财务、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金融、国际税务、国际旅游、国际展览和电子商务等,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很强的竞争与团队意识。我国在技术贸易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到底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差距。无论是远期目标还是近期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自己培养人才,同时也要大量引进国外人才。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请进来与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引进海外智力,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国际技术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38-150.
[2]张祥.知识经济与国际经济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130-135.
[3]Tamir,A.,Mary,A.V.G.TechnologyTransferinInternationalBusines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67-74.
[4]王晋斌.对中国经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
[5]孙楠.美对华337调查缘何集体爆发?[N].国际商报,2010-08-18.
[3]孙治宇,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因素分析[],经济评论(武汉),2010,(3).
篇10
经济增长变轨
近年来,就中国经济形势既有震荡下行说,也有筑底反弹说,各种对策建议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我们对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轨迹进行的分析显示,经济运行已经呈现出一些基础性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新的轨道。
经济增速进入较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区间
数据分析显示,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时间长达24个季度。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动,中国GDP增长在2008~2011年间也经历了较大波动,从2007年四季度的14.2%快速下降到2009年一季度的6.6%,随后因大规模刺激政策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2.1%,之后开始继续下降到2012年一季度的8%以下,这16个季度基本的经济增长趋势是在剧烈波动中的增速下行。但从2012年一季度至2014年三季度,GDP增速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7%~8%的区间之内,中国经济增速的轨道已发生明显转换,从连续上升、大幅波动进入较为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区间(见图1)。
经济增长波动趋稳
投资增速波动趋稳。2011年至2014年三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3.8%下滑至16.1%,导致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从行业来看,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下降的是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电力、金属冶炼等落后产能以及住宿、餐饮等受反腐政策影响较深的行业,而对教育、卫生、科研、环保和基建等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业投资增长相对平稳。由于房地产、电力和采矿等行业一直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减速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拉低了经济增速,但换来的却是投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从趋势上来看,2012年来11个季度虽然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然处在震荡调整之中,但振幅呈现下降趋势,而基建投资整体上呈现回升上行趋势,整个投资增速波动趋稳。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和2012年,消费一度超越投资成为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但2012年后期消费增长出现拐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由15%下降到2014年的13%以下,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超过5%。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以来的消费增速下滑是以一系列厉行节约、打击奢靡消费的政策导向为背景的,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被明显挤出,而居民消费并未受到影响。社会消费增长更多地依赖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消费行为更趋理性,消费市场更加健康。
进出口波动幅度收敛。2011至2013年,出口对中国GDP增速的贡献率均为负值,这主要是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所致。进入2014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中国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速变化轨迹来看,进出口波动幅度明显收敛,尤其是从最近11个季度扣除季节性因素以后的趋势上来看,进口与出口都呈现趋稳态势。
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
在环境压力、资源禀赋、国际环境等约束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速难以再回到9%以上。
能源资源约束。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占到全球的22%,铁矿石进口量占到全球进口量的63%。如果经济增速继续保持9%以上,则中国能源消费将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铁矿石进口占到全球进口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可能引发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能源与其他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空前加大。
环境约束。当前,仅中到重度污染的耕地就在5000万亩左右,土壤总超标率达到16.1%。黄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七大水系全部中到重度污染,仅有11%的人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2013年74个新标准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4.1%。如果经济增速持续超过9%,粗放型增长模式将难以改变,环境也将无法承受。
结构调整约束。中国第二产业产能几乎全部过剩,而且大多处于低端水平,面临深刻而紧迫的结构调整要求。经济增速超过9%,钢铁、水泥、玻璃、煤化工等“两高一资”行业的低端过剩产能将无法淘汰,产业结构无法升级,提质增效升级目标也将无法实现,经济增长质量难以保证。
人力资本约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以农民工为主的普通劳动力工资呈现持续上涨之势,大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在2005年以后增长加快,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速,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而随着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人口红利不断减弱消失,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
经济增速不会大幅下降
从现实市场潜力分析,中国国内市场远未饱和,城市基础设施补课、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建设、制造业固定资产更新等方面的投资需求还很旺盛;在居民收入提高和政策鼓励下,消费对拉动经济的影响继续提升;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全面启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速也将获得一系列基础性支撑,短期也不可能跌落到6%以下。原因如下:
经济增长动力支撑。中国人均收入仍较低,不仅与发达经济体相差甚远,也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0.67万美元,同期美国为5.3万美元,欧元区为3.82万美元,日本为3.77万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1.03万美元。中国在大宗消费、住房、教育、旅游、医疗保健等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差距。因而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很大,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完善经济结构为核心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十分强劲。
城镇化支撑。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当前城镇人口比重在54%左右,距美欧日等城镇化水平超过80%的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中国未来6年内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人均基建投资水平大大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投资仍将会保持较高速增长,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将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潜在增长率支撑。根据汇丰银行估算,2015年到2020年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年均为8.5%,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潜在增长率影响不大(0.3~0.5个百分点),并且中国劳动力的人均资本存量还很低,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五分之一,韩国的四分之一,投资空间很大,而且户籍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等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经济增长将得到有效支撑。
保证就业要求。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形势一直十分复杂严峻,特别是在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背景下更是如此。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一般经济规律,如果经济增速下降到6%以下,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5%甚至更高,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保就业也要求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回落到6%以下。
财政金融政策回旋空间大。从政策目标和调控手段来看,一是宏观调控目标采用弹性区间方式,避免了过去为实现绝对计划目标频繁采取短期调控措施;二是当前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处于历史较高位,有进一步调整的宽松空间;三是中国财政赤字、债务余额占GDP比例分别远低国际安全警戒线水平,积极财政政策空间较大;四是税收、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与变化趋势,将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对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五是价格水平较低,特别是PPI水平长期负增长,政策宽松取向具备基础性条件。
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
2012年以来,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与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供给端微观主体的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基础性良好变化。具体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水平不降反增。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虽然GDP增速放缓,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稳定在4.05%~4.1%区间内,就业对增长放缓容忍度提高(见图2)。2014年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比2013年同期多增了十万人以上。截至2014年8月,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37亿人,比2013年增长8.5%。究其原因,现阶段中国经济正由制造业主导逐步向服务业转型,而服务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明显高于制造业。而且随着结构调整加强,中国就业弹性逐渐增加。2007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120~140万人的新增就业,并且这一规模以每年约4.5万人的速度增长。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大约为每GDP百分点150万人,新增1000万就业只需6.7%的经济增速。
企业盈利未出现大面积亏损,微观经济基础更加坚实。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加快、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亏损面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下滑而出现明显扩大,企业盈利趋于稳定。2009年,GDP同比增长9.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工业企业亏损面达17%以上。但2012年以来,随着GDP、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回落,工业企业亏损面反而呈现下降之势。2012年GDP同比增长7.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为12.02%,2013年GDP同比增长7.7%,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下滑至7.6%,而工业企业亏损面进一步下降至11.87%(见图3)。2014年以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稳定,月份累计增速基本维持在10%左右,同样未随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
经济效率有所提高。近年来,受益于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循环经济措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率明显提高。2009至2013年5年间中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2014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为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物流运行的效率有所提升。2014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9%,比2013年下降1.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进入经济变轨期,中国工业占比开始持续下降,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2013年,GDP中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了工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2%。与此同时,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突破。工业领域能耗高、产能过剩严重的黑色金属、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调控行业增速快速回落。
宏观调控不断创新与完善。2013年首次提出的“区间管理”创新型调控方式,对经济增长率、就业、物价等实施上下限目标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定向调控思路:抓住重点领域、薄弱地带和关键环节,更多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精准发力,定向施策。
具体来说,宏观调控一是不再一味采取短期性政策和措施追求短期经济增长效应,而是更着眼于长远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短期波动容忍度提高;二是更加关注和着力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加强预期管理,宏观调控目标采用弹性区间方式,促进社会各方形成较为合理的增长预期;四是更加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五是极大弱化甚至取消对地方政府GDP的考核,引导各地追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经济增长面临的潜在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企业债务杠杆率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影子银行失控等问题,被认为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甚至可能会成为引发经济进一步下行的主要动因。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甚至会在某个时点或者一定时期表现得比较突出,但不会改变中国中期(3~5年)经济平稳运行格局。
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可能性不大。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占GDP比例26.7%,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7.9万亿元,占GDP比例达到30%以上。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速度也不容忽视,如承诺的社会福利越来越多,维护区域稳定、承担社会道义责任的压力越来越大等。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削弱,2014年和2015年是地方政府债务集中还款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趋于上升,部分地区的政府性债务已经严重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
但是,目前中国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并没有超过60%的国际警戒线水平,同时,地方政府资产规模远大于其负债总额。地方政府举债也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些投入可以使政府获得多方面的“投资回报”。此外,地方政府规范性发债的法规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各相关部门有强大意愿和动力去化解债务风险。综合以上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从企业债务状况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从2007年的24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6月末的超过70万亿元,约占到GDP的125%。企业债务持续走高,财务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投资能力受到削弱,对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违约时有发生,企业债务规模及偿债能力引发了市场极大担忧。
但同时也应看到,企业资产也在较快增长,并且其增长率超过了负债增长速度。企业资产负债率、杠杆率并没有随着企业债务占GDP比重的上升而上升,近年来反而呈现下降之势(见图4),企业资产和负债增长速度均超过同期GDP增速,其中净资产增长速度较高(超过10%)且长期保持平稳。如果再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企业直接融资增长等因素,简单地以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考量企业债务风险并不科学,企业债务占GDP比例上升较快并不意味着企业债务风险也等量上升。
在随着监管机构加大风险管控,企业杠杆率约束加强,债务结构不断优化,盈利模式加快转型带来预期效应,企业资产、净资产增长速度快于负债增速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下,企业大规模债务违约、系统性债务风险估计不会发生。
房地产市场特殊性使其出现系统性“崩盘”的可能性很小。从中国房地产市场特点和信贷结构来看,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有着较强的刚性需求,难以出现全国性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多年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自住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还较为旺盛,并且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城镇化引致的住房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个人购房贷款占比大、质量高,不仅历史违约率很低,即使是一些房价下跌幅度很大的地区也不多见住房按揭贷款断供的案例。事实上,目前银行业住房按揭贷款质量很高,不良率不到1%。
影子银行监管正在加强。2012年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影子银行”急速膨胀,并对其风险提出警示。部分影子银行资金投向了产能过剩、贵金属投机等高风险或非实体经济领域,存在一定的资产泡沫。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对影子银行的内控管理存在不足,也为影子银行良性发展埋下隐患,进而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但在客观上,不能忽视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对于经济和金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手段,将影子银行的发展引导到良性规范的路径上,以继续发挥它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还不大(约20~30万亿元人民币),期限错配较少、杠杆率较低,涉及资金基本投向实体经济,因此尚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展望
经济增长进入变轨期后,经济下行的惯性压力与发展潜力并存且不断积累,经济发展策略预计将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未来3~5年内,尽管努力扩大需求、保持适度经济增速仍会作为宏观经济策略的基本取向,但策略重点将进一步明确,不断优化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带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挖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纵深,加快核心领域市场化改革,确保经济平稳过渡并为中长期经济发展蓄力。
投资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当前外需难有大的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仍然偏弱情况下,经济要维持7%左右的增速,适度的投资增速必不可少。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城镇化远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技术改造、与民生和消费相关的服务业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仍有较大空间,投资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未来三至五年内,维持适度的投资强度不仅是保持经济稳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效的重要举措,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悬崖式”下滑。
其次,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关系将进一步理顺。政府投资将不断退出市场日益成熟的竞争性领域,集中投向那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基础领域和民生领域;政府职能会进一步转变,下放审批权,对投资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降低;针对一些行业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开,吸引并引导民间投资,与政府部门投资形成互补;同时,借助利率、税收、并购重组政策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企业投资方向,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再次,投资鼓励的重点将进一步明确。一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科技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更加重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投资,鼓励企业从发达国家引进一流生产技术,吸收先进的服务和管理经验,引导企业优化内部投资结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产业生产力科学布局和产能有序转移,减少低水平建设投资。三是财税、金融政策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投资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强,直接融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会得到重点发展。四是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在土地综合整治、城镇棚户区和旧厂房改造、安置房、新城区、产业园区以及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资配置格局将更趋合理。
消费稳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在政策引导与制度约束下,畸形消费、公款消费、浪费性消费将继续呈现明显收缩之势。教育消费将得到大力发展,促进人力资本提升。预计教育政策倾向从扩充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附带的收费服务,转到重点面向有收入人群提供职业教育、文化和技能培训,引导主动消费,确保消费的质量和体验。宏观政策对养老消费的引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将加快建立社区医疗、陪伴、护理、家政、送餐等养老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保险、投资、资金计划等与养老相关的金融服务安排。与此同时,居民医疗消费将得到引导、提高。通过完善医疗保险体制,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创新医疗保险模式,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医院与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医疗供给、服务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此外,电商、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加强培育与引导。加强对电商等虚拟经济商户、物流和信息服务等配套商户的科学管理,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市场,将信息消费上升到战略高度。
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
广泛参与国际市场这一战略取向的核心是依托国际市场调整、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力推优势能力输出,例如港口、公路、铁路尤其是高铁、隧道、水电等基本建设能力;二是借助双边经济合作、经济援助等多种途径,支持过剩产能输出;三是引导大型企业加速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进一步开放资本投资品市场;四是全面推广负面清单管理,更大限度地开放商品与服务市场;五是积极参与并全力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六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持更加积极的态度。
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集中体现为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差异与区域发展协同性差,但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依托。在区域发展战略方面,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将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从点到面,逐步实现“一弓双箭”的战略布局。二是今后一段时期,东部地区将重点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率先实现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甚至创新驱动的转变。中西部地区将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原有的产能和产业结构,并按照市场主导、追求效率的原则接纳东部地区多余出来的投资,延续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加快上海、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升级步伐,加快“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规划、实施,拓展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纵深。
加快核心领域改革
在经济变轨特殊时期,在适时适度地出台一些稳增长的需求管理措施,保证经济增速不突破区间管理下限的同时,强力推进改革是对经济成功变轨的最好刺激。由此,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提质增效。从目前趋势来看,一方面,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办法将加快调整,GDP不再是唯一关注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将会加大,对改革落实情况的考核会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简政放权作为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预计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从而带动财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中国核心领域市场化改革将加快推进步伐,不断增强市场在增长动力转换中的机制性与决定性作用;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力度将加大,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将逐步建立;资源、能源等要素领域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将不断完善。农村将稳步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将加快步伐;金融改革步伐将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更加紧密;科技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不断健全。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依法治国助推经济机制转换
- 上一篇:大型晚会活动方案策划
- 下一篇:对县农业农村局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