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1

本节课,由于只是准备阶段的第一节课,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位在以酒的研究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生成子课题,就子课题分组,并讨论出研究计划。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总体上注意渗透这样一个意识:研究性学习活动轻结果、重过程。

具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让学生了解制订研究计划的方法,学会制订合理有效的研究计划,逐步培养学生制订活动计划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选定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树立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由于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常熟悉,所以我在教学前预设(课后也得到了验证),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位在两次较长的小组讨论内容:子课题的生成,研究计划的制订。具体教学流程简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一些带有酒的诗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词:酒。

(出示课题题目一幻灯片)

提醒学生“酒”只是本节课的话题,要开展的则是一项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确定课题

1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

研究阶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展示阶段:成果交流,资源共享。

总结阶段:活动评价,拓展延伸。

本节课只是开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

2 选课题

原则:①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②可行性与开创性兼顾

总课题:酒。

子课题:学生提出,教师筛选。

3 自选课题,建立小组(推选出小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合成研究小组。

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4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初步讨论(完成活动记录表)

开始计划如何研究自己的子课题,讨论出研究的基本步骤。

并指出在研究活动中,预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三、教师小结,布置拓展作业,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选定和研究步骤确定,并在课外完善研究方案。

本节课上完后,受到了与会教师以及全体评委专家的高度好评,特别是评委之一、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综合实践学科优秀教师的余向红校长给予本节课极大赞誉,让笔者深受鼓舞。

我自己仔细思考了一下,本节课,如果说得上成功,那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的小组研讨活动。一次是学生自己讨论出子课题,另外一次是学生自行制订研究计划。在学生讨论中,我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在布置任务并进行指导时能够“抛去枝节,直奔主题,简明扼要地指点,充分信任学生”(余校长语)。所以最后讨论结果的展示让人由衷地佩服学生,特别是在我给出主课题“酒”之后,进行一两分钟的选题指导后,学生自己讨论课题,我本来想学生自行讨论可能就三五课题,谁知学生居然给出了多个课题,并且大多具有可研究性。这一环节让我在处理时很动了一番脑筋,但最后的确成为本课的亮点。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8.1研究对象。从2011年9月起,在新乐中学小学部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组 织实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研究实践,实践周期为三年半。

篇3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 “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数据结构》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04-02

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网络环境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当前网络环境教育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现实问题的精神。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枯燥,传统教学方法缺少互动和学生参与,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明显。本课题的目的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环境的构建,为《数据结构》学生个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接下来,该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网络环境下《数据结构》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2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反映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基本原则如下所述:

2.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对于网络环境的应用,从而支持学生个体的“学”,与此同时,保证学生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具备较强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并且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个体可以通过良好的教学情境来灵活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

2.2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对其加以科学有效的指导。

2.3重视协作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协作性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个体在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相关的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考虑他人的观点,积极与他人进行协作,锻炼每一个学生个体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协作的学习精神。

2.4 重视评价的过程性的基本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其评价必须融入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系统,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加以全程跟踪指导。

3 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素构成

除了课题、学生个体、研究合作小组等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素之外,网络环境下《数据结构》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素的构成成分还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工具软件和网络环境平台。

4 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素之间关系

第一,网络环境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材料。这些教学资源涵盖了相关的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等,它们为课题的确定提供了来源,而且,它们也和每一个研究合作小组中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存在着非常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第二,在网络环境下的工具软件主要涵盖了浏览器、文字处理软件、个人数字图书馆等等,它们能够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支撑着课题的确立。每一个研究合作小组中的学生个体都能够借助于这些工具来实现对于信息资源的查询、共享、加工和传输等等。

第三,网络环境平台主要涵盖了教学支撑平台、协作教学平台等等,它们能够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阵地,借助于网络环境平台,每一个研究合作小组中的学生个体都能够参与平等的讨论、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课题的开展。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整体。

5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包括创设情境、确立课题流程;启发指导、协作探讨流程;课堂小结、效果评价流程。

1)创设情境、确立课题流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流程是创设情境、确立课题流程,该流程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流程主要涵盖了以下的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合作小组的确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确定研究课题。

2)启发指导、协作探讨流程:启发指导、协作探讨流程是课题研究的实质性进展流程,主要涵盖了下面的三个环节:资源搜索、网络环境交流与结论。

3)课堂小结、效果评价流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每个流程都离不开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课堂小结、效果评价流程必须体现出评价的多元化,主要涵盖了学生自评、小组协作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文对于网络环境下《数据结构》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网络环境平台结合《数据结构》课程,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在高校计算机学科中顺利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侯小静,石念峰. 数据结构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

篇6

关键词:积件;研究性学习模式;微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媒体正飞快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提出“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及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积件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积件及其基本特点

积件是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构成的,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教学信息资源的一种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的特点主要有:

1.基元性

积件库中的素材以知识点为基本元素,每一个知识点便是一个基元模块,以此实现分类、构建、检索等功能。

2.开放性

积件库是将积件素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的,因而不论何时何地,教师或学生都可将最新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使积件库不断丰富以方便自己和他人使用。

3.通用性

基元信息是不随课程体系结构、教材版本等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积件素材依然可被灵活选择应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4.可积性

积件系统中基元信息可根据需要进行重组和变换。这些特点充分说明了积件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设计、组合、管理、运用、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二、基于积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系统的组成

依托Theol网络教学平台,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积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基于积件的研究性学习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模块是教学资源积件库的构建。一般的,这一积件库收集的方式主要有:

(1)教师提供的微教案、微课件等资源。这类资源一般由教师亲自制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经过了多次修改,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是网络教学积件资源库中的主要资源。

(2)特别制作的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的资源。

(3)由资源建设者根据资源库的需要收集的微型素材。

三、积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1.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

2.将积件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各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型积件创设情境

一般的,研究性学习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创设情境”环节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要求来确定,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创设一个包含学习对象的情境。问题型积件应具有短小精悍且主题突出的特点。

(2)启发思考――通过微视频积件提出问题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首先必须保证让学生明确学习对象,其次要在研究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富有启发性且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类问题去探究学习。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应对复杂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分类,并且构成难易程度适中又互相联系的知识模块,且为每一模块设计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利用微视频或思维导图等形式提供,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完成知识信息的内在深化,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自身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实现了角色互换,知识信息的传播也由传统的教师单向输出转变为师生双向构建。

(3)自主探究――积件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研究性学习模式因采用“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故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环节是研究性学习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某一教学目标主要依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4)协作交流――积件库的良性建设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因每个人获取的资源不同,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因而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些好的思想可再形成积件丰富积件资源库,使积件资源库得到良性建设。

(5)总结提高――积件有助于学生自我总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研究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利用思维导图等积件对当前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迁移与深化。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结合其他学习者的反馈,能够较好地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且进行深刻的自我总结和评价。

以积件思想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克服了传统学习的固定性、机械性等缺陷,以知识点的灵活组合来适应变化的教学实际,可以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为研究性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设计;研究性学习;创新性

1 前言

关于研究性学习,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中将其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生活、社会或自然中自己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对涉及到的知识由学生自行进行学习、应用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活动。

作为机电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设计基础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理论储备,还要培养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尽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逐步建设成型,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更加完善,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仍然是被动性的接收,而很少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现在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引入这门课程中,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创立一种科学研究性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遇到的难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自主感和成就感。

2 展开探究性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2.1 建立立体化教学包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教材的建设和改进,另一方面还要设计与教材相配套的教辅资料。编写试题库和电子教案,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典型题解和教材学习指南,建立网络教学课程,方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建立起这种完善的立体化教学包,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阅资料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2.2 全课堂系统讨论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前期,我们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课堂系统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整机的设计过程分为五个大的专题:从学过的力学知识开始,逐次对系数的选择、受力的分析和结构的设计展开讨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后,为每个学生进行了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处理,避免了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

2.3 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

为了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切实提高,配合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关教师积极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比赛,比如“全国机器人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等,学生在这类比赛中不仅在研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对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不少。

3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路

3.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的学习模式涵盖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在这种研究性的教学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每一类知识都有更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比方说在刚开始讲解《机械制造设计基础》的绪论章节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更宽的知识面,可以在课堂后给他们留下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比如学习一下机械发展史,关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等;讲解凸轮机构和平面四杆机构等章节时,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这些构件的实际应用案例,并通过亲身的体验来验证这些构件的的特点以及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同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此外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作课堂笔记等方式让学生活跃起来,借助多种手段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3.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性的教学中大多都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开展,而小组成员的搭配大多都是按照性格特长、成绩等互补的原则组织。每个组一个特定的专题,而组内具体的分工则是由学生自行决定,设计能力强的可以负责方案设计或计划制定,而力学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动力学或运动学的研究和分析;绘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负责图表的绘制;其他同学可以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分析。根据他们自己的特长分配相应的任务,使得每个同学都有动力参与进来,体会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和魅力。

3.3 成绩评定要客观

成绩评定所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激励和鞭策。成绩评定的机制能否得到同学们认可,直接关系到它的激励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在这种研究性的学习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上,因为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过程最重要,真正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4 结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在中学生中试点性的扩展开来,符合时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在初步的教学尝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这种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其成效一定会更好,因此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也值得我们每位师生积极的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石磊,王志随.项目教学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9):89-90.

[2]张志勇,姜敏凤.高职"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群架构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12):141-142.

篇8

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 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研究性学习周课时3节,高中总授课时数288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施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的能力。同时,《纲要》还规定了各个教育阶段(初中、高中)的教学目标、内容、任务等。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 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 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和性,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连接世界上上亿台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为教学资源的享用提供可能性,而网络的快速传播和简单易行的上传方式又令各类信息资源空前丰富和易于传播。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 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知识的建构,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的指向由面向课程转为面向学生。面向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是否完成各门课程教学任务为标准;而面向学生的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能否有效地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新知识为标准。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4、 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使双方适合两种学习模式的内在需要。

(1、)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在需要。在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中,包括研究课题的确立、资源的收集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论文展示,研究成果评价,都是需要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假如问题情境阶段、实验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搜集本学科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建立研究小组,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网络在这个过程的作用无可非议的。

       在实验体验和表达、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研究成果。

    (2、)研究性学习适合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

       如果按照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网络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辅助课堂教学,②协同教学,③发现教学④发现教学,⑤讨论,⑥模拟,⑦问题求解,⑧教育资源的查询,前四种教学方法注重在说明教学过程的特点,辅助课堂教学;后四种教学方法是网络教学方法的实质具体化。在运用几种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网络技术不能单纯依靠自身开展活动,它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和“过程”,研究性学习在诸如讨论、查询等方法领域拥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创设问题情景,使网络技术教学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在中学各课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手段、模式,既有效,又可行,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实验,付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程  智,《网络教育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3]刘婉华  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6]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

[7]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8]毕作勤  刘  强  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

[9]童光慧,《研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apwsb.myrice.com)

[10]陆  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slfgz.com.cn  教育科研网)。

 

 

作者真实姓名:梁柏明

通联: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信箱

邮编:524048

E—mail:liangbaiming@163.com

篇9

现在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引入这门课程中,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创立一种科学研究性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遇到的难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自主感和成就感。

2展开探究性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2.1建立立体化教学包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教材的建设和改进,另一方面还要设计与教材相配套的教辅资料。编写试题库和电子教案,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典型题解和教材学习指南,建立网络教学课程,方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建立起这种完善的立体化教学包,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阅资料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2.2全课堂系统讨论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前期,我们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课堂系统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整机的设计过程分为五个大的专题:从学过的力学知识开始,逐次对系数的选择、受力的分析和结构的设计展开讨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后,为每个学生进行了分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处理,避免了.音仔分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

2.3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一一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

为了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切实提高,配合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关教师积极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比赛,比如“全国机器人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等,学生在这类比赛中不仅在研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对研究陛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不少。

3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路

3.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的学习模式涵盖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在这种研究性的教学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每一类知识都有更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比方说在刚开始讲解《机械制造设计基础》的绪论章节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更宽的知识面,可以在课堂后给他们留下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比如学习‘下机械发展史,关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等;讲解凸轮机构和平面四杆机构等章节时,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这些构件的实际应用案例,并通过亲身的体验来验证这些构件的的特点以及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同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此外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作课堂笔记等方式让学生活跃起来,借助多种手段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3.2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性的教学中大多都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开展,而小组成员的搭配大多都是按照性格特长、成绩等互补的原则组织。每个组一个特定的专题,而组内具体的分巨贝日是由学生自行决定,设计能力强的可以负责方案设计或计划制定,而力学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动力学或运动学的研究和分析;绘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负责图表的绘制;其他同学可以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分析。根据他们自己的特长分配相应的任务,使得每个同学都有动力参与进来,体会研究陛学习带来的和魅力。

3.3成绩评定要客观

成绩评定所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激励和鞭策。成绩评定的机制能否得到同学们认可,直接关系到它的激励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在这种研究性的学习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上,因为研究陛学习中,研究的过程最重要,真正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4结语

篇10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在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例如在画图和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实现功能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再组织不同小组利用机会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在小组学习中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1.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从合作学习的概念中可见,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的构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几个学生的随意组合。教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仔细观察、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成绩、能力、思维特点等,然后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之后,要注意收集小组成员的“磨合”信息,并酌情做出调整。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应合理分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讨论跑题时负责把话题引回主题)、汇报、记时等各有分工,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作用。角色分工可以由学生协商进行,也可由教师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每个人的角色可以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便学生适应角色要求;可以定期轮换,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并可避免因长期担任一种角色而出现懈怠感。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确定汇报人,教师在学生实施合作前均应明确告知,以便学生做出相应的准备。各种确定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可轮换使用。事先选定汇报人的方式的益处是承担汇报任务的学生因任务在身会用心倾听、整理同伴的观点,汇报的质量可能较高。弊端是非汇报者可能会产生事不关己的松懈心理;临时指定和随机叫号的方式,因每人都有可能被教师叫起成为汇报者,而汇报质量又决定本组成绩,可促使每位学生成为认真的倾听者。当然,因每个人是否成为汇报者只具有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学生也会存有侥幸心理,并因此影响汇报质量。由内向或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汇报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要求各组记录员做好记录工作,为他们的汇报提供心理支持。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中要使每个学生倾力投入,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其中,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异类”的观点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学生讨论、争论甚至是辩论,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轻易否决或不屑一顾。

4.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教师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现场的进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合理的标准可以是:小组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研讨产生的方案都有时间进行演算、实验探究和验证;需要留出出错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去思考总结个人经验,去进行相互交流。那种只因预定时间已到而强行打断学生讨论兴致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更会败坏学生可贵的参与热情。

5.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职责。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其次,在学生进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第三,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第四,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教师既应是平等的参与者,又应是冷静的观察者和有效的调控者。这要求教师既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又能适时抽身了解各组的合作进展情况,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合理调控合作的进程。教师完全被“裹入”其中而忘记自身职责,或在讲台上忙于熟悉教案、准备课件和教学用品而对学生合作进展不听、不看、不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