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渗透融合;多元思维;创新思维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独立的整体,在体育课上教师几乎不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只学习体育方面的内容。而新课标要求体育课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多种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现将我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的多学科知识渗透融合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信息科学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将计算机、INTERNET、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在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
1.利用各种图解,做成演示文稿,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
2.画一些常用动作及基本动作结构图,做成简易的动画,如,跨越式调高动作过程,并配以文字说明。
3.体育动作技术录像,必要时可播放慢动作。如,我在教授水平二的“前滚翻”动作的时候,让学生观看视频,电脑制作图解,并配以文字说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数学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很喜欢研究性的数学知识。所以,我在水平三“耐久跑”一课就结合了数学知识,设计了几何图形,要每个小组以最短的路线、最短的时间跑完所有的线路,增强了耐久跑的趣味性,实际锻炼效果很好。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很喜欢音乐,不但喜欢听,也喜欢唱。我在每次课的结束部分都设计了简单的律动,学生听着音乐,边唱边舞蹈,不但放松了身体,也愉悦了身心,在这样的环境下结束体育课,会为下一节课打下很好的基础。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使每一堂体育课都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体育教师;途径;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往往包括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第二种以及是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就当前我国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往往都被局限在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宏观层面研究,并且对体育教师资格制度、体育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了着重的探讨,然而,体育教师个体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研究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同样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化进行深入研究中在一定时期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以及产生背景
自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伴随着我国将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十分正式的学科初始,人们已经对教师不仅仅应该对他们自身所教授的科目知识进行掌握,同样要对教师自身进行教学艺术进行了解这一重要的原则产生了共鸣。因此,教育学知识已经成为了教师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之一,但是,这一种专业化的改革并没有带来让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大量教育学知识以及学科知识掌握以后,自身教育教学的水平仍然比较低,学科与教师的科学家、专家以及其他知识分子这几者之间仍然没有实质性区别。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名教授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对于教师教育以及教学教育的相关研究都忽略了某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重要的程度都已经超出了教师必须要掌握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教师学科知识究竟如何进行发展和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科知识究竟如何对其教学产生影响,教师知识基础所涵盖的范畴包括什么,教师知识来源于哪里,新任教师和专家教师、学科专家知识和教师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都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等等。这位教授明确指出一般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科内容知识都不能够对具体教学进行支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一类型的知识进行清晰整合,因此,他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
(一)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内容的增设
目前为止,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教育十分普通化,拟任教不同学段未来教师以及不同科目教师所接受的教师专业教育基本相同,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所接受的大量知识都是普通普遍的,也就导致了教师不能够对于具体教学问题进行很好的准备。
在当前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内容进行增设,这也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在课程中,往往有一些方法能够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容明显的突出,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增加学科教学知识这一门课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系列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增设这些课程往往能够将其安排到教学计划之中去,还可以将学生早操等等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能够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在不同体育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相关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穿去,这也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将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地位和内容进行改革,将操作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
(二)对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
体育教师这一个个体专业化要求必须要拥有一支专业化教师教育的队伍,本着将自身体育教师教育内部专业化加快这一重要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将参与到教师教育四种师资力量进行协调,这四种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和教师专业教育息息相关教育
科学教师,有基础教育经验和兴趣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论教师以及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如果想要将专门组织的机构建立起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这四种学术人员力量进行资助、整合和引导,并且使这四种师资力量和基础教育密切关系,能够促使教师教育迈向实质上的专门化。
(三)实现体育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进行体育师范生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对技能、知识掌握程度过分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了对他们学习评价重点内容,然而,作为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仅要对技能和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对技能和知识传授方式进行了解和应用。所以,笔者主张在体育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技能和知识传授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且时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要敢于尝试。
参考文献:
[1] 胡青,刘小强. 分离还是融合:教师教育专业化中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兼谈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1) .
[2] 毛有文. 体操单杠骑撑前回环教法新探——“前位保帮法”与“后位保帮法”之对比实验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3] 柴娇, 郑风家, 李林鹏, 陆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篇3
一、强化教育,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笔者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笔者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发扬团结互助的良好作风,体质好的学生要热心帮助体质差的同学完成任务,教育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难题,从小树立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思想,积极为他人服务,使学生逐步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教学需要通过师生的有效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开展。在合作过程中,我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通过接力赛、拔河等趣味活动深化了团结意识,树立了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同学友好相处。
3.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体育课很消耗体力,相对于其他学科学习而言,显得很苦很累,对学生的体力和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要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增强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的意志和信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强耐挫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奋力拼搏的优良品格。
二、夯实基础,发展职能,培养学生扎实的智能水平
初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养,而且包含许多基础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内容,教师要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术的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智能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1.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初中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手段,达到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领悟锻炼身体方法原则的目的,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创新拓展空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制作体育运动器材等。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要依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来逐步培养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强化“三基”教育。教师要强化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学,夯实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强化体育知识教学,才能够指导学生充分掌握体育锻炼的各种潜在规律,迅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田径内容的教学中,强化起跑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行篮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准确程度,强化排球的扣球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准确判断能力,开展体操运动可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时空感和运动感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
三、加强训练,疏导并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
初中体育课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脑体结综合运用的能力,把学生的身心素质调控到最佳水平。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对学生强化体育技能训练,对学生的身体成长也有很多益处,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为学习奠定坚实的体质基础,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自护、自理能力。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体育课教学中,笔者注重动作要领的规范演示和正确健身方法的讲解,例如田径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通过讲授,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组织教学比赛、开展游戏活动和达标考核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并向学生讲解健康心理的标准,引导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调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方式的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鉴赏体悟,示范拓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素养
我们通常所讲的体育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身体美”,另一个方面是“运动美”。身体美是通过个体身体所呈现出来的健康美,而运动美则是个体通过体育运动所展现出来的美,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点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各类动作技术,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动作训练中去体悟美、创造美,教师要做好动作示范,以标准的动作、完美的姿态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认真到位,保持动作、姿态的完美,将美展现在动作之中。
2.提高学生对运动美的鉴赏能力。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着力点要放在增强学生体质、塑造优美体型、促进机能发挥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教师通过表演、影音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悟运动产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篇4
关键词: 株洲市高职院校 体育理论课教学 改革
1.引言
加强理论课教学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21世纪人才需要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环境,不断完善自我;勇于竞争,勇于开拓;具有健康的体魄;具备聪颖的智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在认识体育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加强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健身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需要,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时,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具体效应。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进行终身健体思想教育的多元教学形式。加强理论课教学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在认知体育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情感,促使学生终身健体意识的形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株洲市5所高职学院。
2.2研究方法
2.2.1资料法。对株洲市5所高职学院体育教学大纲、课程进度等教学文件进行统计、整理。
2.2.2问卷调查法。对部分中学的9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90.8%。
3结果与分析
3.1高职学院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传授的知识繁杂。
高职学院体育理论传授的内容有体育的目的、任务、作用、要求,体育与德育、美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知识,以及竞技运动项目技术分析,裁判法,等等,内容繁多。要在有限的学时中讲完,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只能蜻蜒点水,不能有效地把学生想了解的知识讲深讲透,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缺乏兴趣。
3.1.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没有能力解决风雨天上实践课的学校,为了避免学时的流失,把理论教学安排在风雨天上,从表面上看这一安排较为合理,实质上是淡化理论课的具体表现。理论课与风雨天紧密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遇到风雨天上理论课,没有遇风雨天不上理论课,或产生理论课可有可无的意识。同时,上理论课的随机性大,教师备课仓促,教学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也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如此排课,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不能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3.1.3多数教师理论课教学水平较低。
体育教师由于多数时间从事术科教学,理论课教学经验明显低于技术课。从我院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授课的逻辑性不强,使用术语过于专业化,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其二是教学中只注重体育轶事的传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学重点不明确。这必然使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是学生轻视理论课的重要因素。
3.1.4考试制度不规范。
目前,我市高职学院体育理论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闭卷、开卷、完成作业和课堂提问四种。组织形式有年级统考和任课老师自行组织考查两种,考试内容由各校或任课教师自行命题。各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的难度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难度最小的是课下写总结、体会,难度最大的是统一闭卷考试。考试的难度可大可小,考试的方法可严可松,可能使一些没有上理论课或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比一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学到一些体育知识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的“奇迹”发生。理论课考试制度不规范,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接受体育理论知识教育的水平,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不重视。
3.2体育理论课的现状
从体育教师方面来看,首先,没有在观念上重视起来,部分教师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主要是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没有把体育理论课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部分学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此随意性较大,甚至完全将其取消。但目前的状况是,学生对体育理论课还普遍缺乏兴趣,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学生在操场上那种生龙活虎的劲头荡然无存,个个无精打采。问之,答曰:“枯燥无味。”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人为地割裂了技术技能和理论的互补关系。其实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以往的教学大纲来看,体育理论课占到每学期体育课程的15%―20%,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强调了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因此,学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不仅不能削弱,反而要有目的、重点地加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学得明白,知其所以然,使体育理论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3.3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体育教学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由于体育的实践性强,长期以来形成了传统的体育观念,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重视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体育教学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机械地模仿练习,学生的思维与身体活动是脱节的,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是不适合的。因此,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和加强理论课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促进中学教学改革的体育观念。
3.3.1增加理论课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
目前体育课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选定体育的目的、任务、作用及方法等。由于内容少,知识面窄,加上教师对理论课教学不重视,敷衍应付,教学效果较差。这对于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健身手段,增加学习情趣不是适宜的。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在原有理论课教学内容基础上传授实用性强、目的性强,在将来工作中能用到、能延续的体育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如对各种项目的起源、发展趋势的讲解,对所学专项技术的实效性、针对性的讲解;对体育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的讲解,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高层次的需要,培养他们合理的体育运动知识体系。
3.3.2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
任何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与学生通过知识传递的双边思维认识过程。现行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单一的灌输教法,教师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抑,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为了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在体育理论教学方法中应提倡灵活多变、形式多样、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多元教学方法。如采用观摩、讨论、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等手段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并用之于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性,促进基本技能的提高。
3.3.3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情况。考核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启发思维,提高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加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使体育实践课的效果明显提高。只有把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二者合理的科学体系,才能使现代大学生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用充沛的体力、智能开创新的生活。株洲市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发展的基本策略体育理论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在课中和课外进行体育活动时的理论依据和锻炼的准则。
3.4株洲市高职学院体育理论课改革的思考
3.4.1适当调整和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比重。
丰富扩充体育理论,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限和合理的时间安排来保证教学的完成。只有相对固定地安排理论课教学时间,使理论课教学时间合理地融入体育课进度当中,才能真正落实体育理论课的实施,防止理论课“听天由命,可有可无”的现象,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合理地安排理论课教学时间,可以避免教师仓促备课、学生无思想准备的现象发生,如临时通知不到位或学生散落或找教室困难或拖延时间等,防止风雨天体育理论课出现“游击”现象。
3.4.2加强体育教师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培养。
无论怎样先进的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操作才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外派教师参观学习可开放视野,更新知识;建立说课制度,让教师之间进行经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提建议等方法,加速教师新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获取,为教师胜任体育理论课程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及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学校体育只有适应社会和人自身需要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我认为,注重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师应重视理论课教学,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揭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体育运动的规律,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学习的兴趣,这样才会使体育理论课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体育理论知识是从无数次的社会体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同多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体育文化内涵。教师较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对实现以健康第一的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以及完成大纲目标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青松.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改革[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吴明智.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1,(5).
[3]李莹.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篇5
【关键词】本科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措施与体会
一、前言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而教学是维系这种联系的纽带,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理解的桥梁。学生的质量和学习成效才是大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师不仅要把教学作为职业的一部分,还应作为一门艺术,不断探索,追求完美;把每次讲课看作一场演出,就如同演员上台的心情,有点紧张,也很兴奋,有种强烈的表现欲;对讲课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经常反思总结。如果教师一堂课讲得好,课后会非常高兴,有成就感;讲不好,课后会很难受,甚至不思茶饭。教师应培养高度的敬业精神,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体会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国内外名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课前精心备课,不仅考虑要讲什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怎样让学生学到手。其中包括知识点和渗透于知识点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精辟地讲解,如何采用诙谐有趣的语言等。学生很看重教师是否有幽默感,是否有激情,是否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喜欢的。一个教师即使业务水平再高,如果对学生不公正,也立刻就会在学生中丧失威信。这样的教师上课,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没有办法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上课有激情。激情是自然的流露,来自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所教内容的兴趣和感情。激情来自讲课的信心,精心备课之后在讲课时要点和精彩的语句也就自然而然讲出来了。课堂上用眼神去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当我看到学生听懂后那种喜悦的表情,就会受到激励,使自己振奋。如果学生抬头率低,或者表示疑惑,就要想办法再讲一遍,用眼神去搜索,吸引学生,了解学生。
讲课条理清楚,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利用肢体语言、语速、加重语气以及结合板书让学生感受到重点。讲完部分内容后,要总结归纳。语言的准确和流畅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听懂,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每次上课时,对上一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给学生一个知识的框架,最后简要小结,帮助学生回顾讲过的主要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讲课过程中,力求揭示问题的本质,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应用能力。例如解决一个问题,不是拿来就解,而是首先从初学者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想到这个解决方法的,并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善于启发诱导,注意师生互动,活跃气氛,调动情绪;走近学生,在教室中转圈;对学生有点评,以鼓励为主。
对学生充满爱且有耐心,善于观察、细心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用心去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目前“90后”的学生比较有个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独立思想,怎样和学生成为朋友?例如,我建立了QQ群,并加单个学生为好友,在网络上不仅聊学习,还聊生活,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拉近距离,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三、措施
以前我都是对学生的作业采取亲自详细批改,多年下来发现有个顽疾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部分学生的抄作业现象,而且有些学生只关心作业最后的分数,却不怎么看我批改的部分。今年我针对课堂教学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30人的小班课进行了试点。
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条:1.作业当堂改。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红笔,在我用ppt详细讲解作业的正确解题过程和答案的时候,要求学生对照我的v解用红笔修改作业错误之处,我再利用课间逐一查看学生的作业原始情况和修改情况,对每位学生的作业现场点评,课程结束之后我再收集作业;将学生每次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体系。这样,以课程知识重点为核心挑选典型题目布置作业,学生先做一遍,当堂又改一遍,课间教师查看并强调一遍。经过这三遍的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2.本科的课程考试通常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很多课甚至只有期末一次考试,不足以把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因此,安排3次小测验,作为平时成绩的补充。3.以往把ppt课件拷贝给学生,但发现效果并不好,有些学生拷贝之后并不学习,现在改为只把例题拷贝给学生,别的内容要求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做简单的笔记。4.加强课堂管理,发现上课玩手机的学生,要求他把手机放前台桌子上;上课不抬头的学生,要求他坐第一排座位。
四、效果
学生上课抬头率明显提高,抄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师生互动活跃,从平时及考试情况来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在教务处匿名评教网站,学生对课程的评分为98分,文字评价“马教师风趣幽默,课堂氛围好;教师思路清晰,讲得好;教师认真负责”;等等。
【参考文献】
[1]保罗・伯顿, 戴维・伯德,盛群力译.有效的教学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马新玲.浅谈理论力学教学[J].教育界,2016(24).
篇6
论文摘要:高教体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能力,养成锻炼习惯放在首位。选择教学方法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锻炼意识的提高。实践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它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其各部分任务和内容各有不同,教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应当有所不同。
体育实践课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它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的任务和内容各有不同,因此,教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应当各有所异。
一、关于准备部分的教学方法
准备部分是一堂课的开始,其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各种方法,尽快地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来,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迅速进人状态,为下阶段学习做好准备,其主要内容有集合整队、宣布课堂任务和热身活动。其类型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和课堂常规的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是使全身的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应严格要求按照动作的规范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姿势,为进人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作好生理上的准备。专门性准备活动区别于一般性准备活动,针对性强。它是与课的基本部分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即将进行的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相似的模仿性练习,为准备掌握所要学的技术动作创造条件。课堂常规练习主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动课堂气氛。通过练习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排除一切与体育课无关的杂念,使学生们渴望运动,准备运动。因此,一般来说,准备部分使身体温热起来,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人体由比较安静的状态过渡到适宜的活动状态,因此,练习强度小,动作技术简单,教师只需向学生介绍练习的方法和要求,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进行适应地指导。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按照要求选择或自创适应自身情况的练习方法,自主地实施准备活动。这种“教化式”教法有利于调节运动量,减少因热身不当给下阶段练习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健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造出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
二、关于基本部分的教学方法
基本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部分,包括讲解、示范、学生做练习、纠正错误等几个主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素质,通过体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品质意识和心理素质,其内容一般包括新教材的学习、已知教材的复习和身体素质训练等。由于基本部分具有内容较多,且有一定练习强度的特点,因此应配合以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
新授教材对学生来说,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都较为陌生,要使其尽快熟悉并掌握运动知识技能,教学过程应在教师的严格制约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是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途径。虽然“注人式”教法有其不足,但在学习新技术的初始阶段,却有利于学生快速、正确地了解和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新教材时仍应以“注人式”教学方法为主。
复习教材,一方面学生对其知识技能有了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技术掌握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这时若仍采用“注人式”教法,会使一部分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感到乏味,而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则易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达不到复习要求。为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应采用“程序式”教法,把诸多的练习方法精心策划编制一个“程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练习,教师及时对选择不同难度的学生给予引导或提高。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克服“注人式”教法产生的弊端。
素质练习是体育课的一项经常性内容。此项练习枯燥而又运动强度大,教学难度也较大。教师首先要以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按体质情况进行分组,采用分组练习法。对各组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出现“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其次是运用好“等级升降”教法,鼓励体质差者加紧锻炼,争取升级,鞭策体质好者再接再励,进一步提高。这些方法能使不同体质的学生都有一种希望感,从而消除心理负担,提高练习效果。
三、关于结束部分的教学方法
结束部分是体育课必要的组成部分,其方法运用是否合理、科学、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更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组织选用不同的结束方法,做好课的结束工作。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结束方法。概括起来有回顾纲要法、归纳概括法、评价激励法和整理活动法等几种。
回顾纲要法是指教师把当堂所讲的知识或练习的动作技术、技能,进行简要回顾,把重点、难点和要点等纲要性的知识突出强调,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系统化。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授课。
归纳概括法虽与上一种有联系,但更侧重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突出重点,消化难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运用,起到突出课的主题、升华所学知识的作用。
篇7
1.1调研情况。①影响学习质量的主观因素:教师认为学习动机最重要占61.6%,学习方法占45.2%,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及努力程度占41.7%;学生认为学习动机占72.1%,其次是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及努力程度占66.3%,而心理压力占46.9%。②影响学习质量的客观因素:学生认为学校建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占55.6%,师资水平及教学状况则占81.5%,而社会期望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影响最大,占86.2%;教师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师资水平与学校教学状况,占91.2%,而社会期望及人才需求则占85.6%,影响最小的为教学的管理制度,占63.5%。③教师认为学校对大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的改进内容中,建设师资队伍占94.2%,,提供更多的实习或见习的机会,并增加实验课时占93.7%,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跨校区、跨专业选课占75.5%;学生认为增设实验课,多提供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占96.3%,师资队伍建设占89.9%,改革考评制度占79.8%。④反映和代表大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一些因素: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以后取得的成就占100%,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占88.4%,而大学生自身的创业以及创新的能力仅占87.9%;教师则普遍认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具体评价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大学生就业后取得的成就占到98.5%,大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占94.7%,大学生的成绩占87.7%。因此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则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后取得的成就,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是反映和代表大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大学校园文化和营造学校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1.2我院所有师生员工对在校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的主观态度。①传统的学习评价能否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2.1%的教师认为可以,54.4%的教师认为可以反映一部分,28.6%的教师认为略有反映,而14.9%的教师认为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②传统的学习评价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6.6%的师生认为起促进作用,13.7%的师生认为造成部分抑制作用,43.5%的师生认为会造成高分低能,而31.2%的师生则认为会使学生盲目应试。③改革传统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评价的主体占89.1%,指导思想和评价目标则占到81.6%,学习体系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分别问65.3%和74.4%。由此可见,传统学习评价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等过分注重,从而对评价和监控学习的过程有所忽视;不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全面真实水映完全,全院师生普遍认为,改革学习评价体系,需要尽快施行,并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评价。
二、目前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形成性评价较缺乏。所谓形成性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考核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尤其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
2.终结性评价比例过高。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后所得结果的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判断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终结性评价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就是期末考试,以学生所得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平时的表现关注较少。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终结性评价这一方式,其在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很高。
3.现行的考试方式太过单一。大多数高校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这两种较为普遍的考试方式,并以闭卷考试为主,可见在大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中,考试方式太过单一。并且在考试命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程度不够。
4.评价方法较片面。传统评价方法延续使用至今,其优势是不容质疑的,通过测验或考试也可以迅速筛选符合要求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选拔工具。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学生评价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由此现行的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日趋显露,需要采用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原则。
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秉承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科学及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等几项原则,切实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
四、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课堂表现学习评价
课堂表现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真正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都应予以重视,并进行评价。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分别占学科总成绩的30%和40%。
1.1理论知识课程评价(占课堂学习评价的60%)。理论课程学习评价的评分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评价内容应尽可能涵盖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具体内容如下:①纪律评价:迟到早退扣1分,旷课扣2分。②热情评价:主动与老师互动、积极发言、善于思考的同学加2分;认真做课堂笔记者加8分(共30分)。③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课程作业完成质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分。(共70分)。
1.2操作课程评价(占课堂学习评价的40%)。实验课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不同的实验课程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进行评价,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评价内容如下:①热情评价:积极参与实验课程、主动与同学合作者给予奖励加5分。②技能评价:从实验目的和要求出发,关注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③报告评价: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课程的总结性内容,对于实验课程而言十分重要,老师可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验报告完成质量进行评分。
2.课外实践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外教学实践环节应有所增加。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或三篇本专业学术论文,之后认真写读书心得,并总结上交。另外,要求学生每学期参加2~5次专业学术报告,写出学习心得并上交,于本学科课程结束时评分,该考核成绩作为本学科总成绩的加分成绩。此外,实验室鼓励在校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主搞科研。大三和大四阶段的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发展的重心。(现每年大四学生在9-10月都要在工厂参加生产实习一个月,以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开设的ISO9000、HACCP和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培训。
3.考试评价
大学生的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知识的学习并考查能力。本学院的学生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根据学生所学各专业的不同目标,灵活调整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程性考核评价包括在任课教师的日常评分基础上,期末学生互评(20%)和期中成绩(30%);终结性考试评价即期末考试(50%)。汉族学生考试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70%,民族学生占60%。
4.课程总成绩。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和额外加分构成,综上所述,根据实际情况,个别学生的学科总成绩允许超过一百分。
五、毕业跟踪
各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对评价主体进行改革的师生占89.1%,其普遍认为评价主体应该是大学生本身。认为最能够反映大学生自身学习的质量的因素是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并将这个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教师和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8.5%和100%。根据上述分析,对社会评价的高度重视,并跟踪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的学习评价体系中,应增加大学生自我评价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的内容,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反馈回来,进而对学习评价进行改革和完善。
六、结论
篇8
[关键词] 中职体育 课堂教学 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评价指导,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有效评价指导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协作的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有效的指导,正确有效的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真正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制
笔者通过平时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观察,对实践中积累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修正、总结,最后制定一套相对完整的,能适合中职体育课程的有效的评价方法,并且结合学生座谈、行为研究、文献资料,我们初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不赞同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通过对影响中职体育的因素的研究以及对问卷调查分析,综合对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制定了“四步评价方法”。
“四步评价”模式:
(1)“5分钟热身”能力的评价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主要从组织、口令、动作示范和操的编排等方面来进行评定(注:“5分钟热身”由学生组织)。
(2)对《体育与健康》课及体育活动课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合作创新能力和执行常规情况的评定:采用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模式。
(3)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主要由教师通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变化来评定。
(4)量化评定――通过基础理论考核及技术、自选项目和素质等测试来评定(注:量化考核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自选项目由学生自行选择项目进行考核)。
这种评价模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采用〈1〉+〈2〉+〈3〉+〈4〉的评价模式才能反映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态度等素质。
根据以上“四步评价”模式,结合课程标准和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了以下四大类的评价内容:
(1)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体能相关的体能运动项目(40%)。如水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米跑等。
(2)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学会简单的技术动作,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30%)。如鱼跃前滚翻、肩肘倒立等。
(3)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及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包括着装、课堂纪律两个方面(15%)。
(4)情意表现、创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自信心、意志品质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及相互合作与交往精神(15%)。
在进行成绩评定时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级制与记分制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体能成绩评价时,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绝对性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基础成绩与提高幅度(相对性标准)进行评价。又如,运动技能成绩采用定量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学习的态度、性别、性格作为综合考虑的因素,结合等级制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并公布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幅度,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二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意表现、与他人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发现体育课上存在的问题等。
二、“四步评价”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一)“四步评价”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我选择某职业中专高二年级(08级)的12个班级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两个组作为实践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引导学生自评,开展小组互评。通过多样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性评价。通过系统观察,引导学生进行过程分析性评价。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性评价。利用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终结性评价。此外辅以教师点评,家长赏评等评价方法。
(二)实践结果与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四步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促进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通过学生反思性评价,不仅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创新动作的激情,更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动脑,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表8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后两组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情况对比。
2.激发了学生在参与兴趣、主动锻炼、情意表现方面的积极性
有反思就有进步,有反思就有动力,学生通过反思评价,培养参与兴趣,养成主动学习,自觉锻炼,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在与自己过去的对照下,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克服被动和盲目上体育课的消极学习状态。
通过表9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班。
3.提高了学生分析技术动作,掌握动作技能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不仅指运动技能,还包括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欣赏运动的能力、安全运动的能力与运动有关的野外生存技能等,引导学生反思性评价有助于激发不断思考,掌握科学的方法,获得很高的运动技能。(见表10)
4.有利于发展个性,全面提高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和身体素质
任何一项评价方法的实施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体质。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发现实验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反思积极,能及时总结,不断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和身体素质。
通过教学实践和结果分析表明,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四步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四步评价”模式是一套能比较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
三、思考
由于本人的能力、水平、经验有限以及受场地器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本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不断改正、不断完善。此外,该评价方法在操作性、实践性和量化方面有待进一步改正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杜存锋,孙莉.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3]季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试行方案)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
[4]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合订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3,12.
[5]曲宗湖.学校体育测评理论与方法.21世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丛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魏小明等.体育教学评价之我见.中小学体育,2001.
[7]林笑峰.体育与娱乐、竞技等文化活动相区别的问题.体育方法学参考文集,1984,7.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课教学
一、选曲要合理。难度要恰当 :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篇10
一、精讲多练,创建特色
“说课”是体育教学由最初的“直觉型”转向以理论、比较、鉴别和指导的“科学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说课”是根据科学目的、内容、方式、媒介、心理环境结构(学生、教师) 和社会生活环境结构等,运用教育控制论的原理,对体育教学整个过程的构思与设计进行述说,使其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方式。“说课”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形成教学特色的一项重要措施。
不管是室内说课还是室外说课,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增强授课效果,使听课者对课程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堂体育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精于启发引导,教师只要用20 %的“导”,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指明方向,让学生积极参加80 %的“练”,思考、身体练习、识记、形成技能,讲为练服务,使学生在练习中完成教学任务。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提高教学质量。
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和身体发展的水平,以及学校的场地设备、器械和地区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只有找到教材要求与学生需求的结合点,才真正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优势互补,提高素质
1、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体育教学活动中讲究默契配合,要求每个教师要先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合作中的位置、作用,恪尽职守完成好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互补表现在说课过程中,其一要求教师各自讲述自己对大纲、教材的熟悉与理解程度,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艺术;其二要求教师说出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教法与学法指导,也要求教师阐明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持,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2、取长补短、发挥专长。
由于每位体育教师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素养方面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学也需要各种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所能、所专和所长,让教师承担他所擅长的教学的说课,发挥其所长。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发挥出体育科组的群体优势,收到“1 + 1 > 2”的说课效果,给体育教学带来一派生机与活力。
三、提高自我,创新发展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将自己的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过程中,涌动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审美价值,优美的语言,饱满的精神,优雅的举止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教法与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学法决定教法,教法转化为导法,导法渗透学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