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8 21: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富管理

篇1

经历了2007年的投资热、2008年股市振荡和金融危机之后,很多投资者日渐趋于理性,一些国内专业人士也在此时反思了财富管理的概念。

近日,记者采访了光大银行重庆分行财富中心主任周敏,曾经多次被评为“金牌理财师”的周主任和我聊起了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的基础

谈起财富管理,周敏说,对于财富管理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每个人财产情况和理财目的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财富管理方式会有差异。但资本市场运行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当你坚持进行长期投资,坚持实现简单、有效的投资组合,才能使财富获得稳健增长。在财富管理的过程中,投资者至少应记住“理财是财富保护,理财是长期投资,理财是资产配置,理财是人生规划”这四句箴言。在人生的理财旅程中,只要坚持这四句箴言来保驾护航,就能欣赏到更为壮美的风景。

具体到银行理财产品选择,应根据产品的投向或关联标的与风险特征来选择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更重要的是,要把长期投资与资产配置作为选择理财产品的出发点,依托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理财。

私人银行是“金融管家”

采访中,周敏介绍,目前最顶尖的财富管理莫过于私人银行,它是财富管理的最高阶段。私人银行业务,无疑是理财业务最高端的品种。

私人银行服务是一种专门面向具有相当资产客户群体,为其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私密性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的服务。

个性化、多元化的私人银行服务,是普通客户甚至某些类型的贵宾客户无法轻易获得的。私人银行的客户可以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大额贷款(贷款利率可能相应要高一些);可以在其他企业IPO时优先获得股权;可以委托银行去投资艺术品;可以委托银行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可以要求银行提供节省税务开支的方法;私人银行的客户甚至可以要求银行为自己规划移民要求,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教育规划等等。

这同时也意味着,私人银行服务将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极具私密性。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绝不仅仅是理财服务,而更像管家服务,也有人称之为“金融管家”。

私人银行服务是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的终极诉求。目前的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则大部分停留在贵宾理财的层面上,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服务体系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要想让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获得发展壮大,从外部环境看,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大力推进金融混业经营,加深银行、保险、证券、外汇、黄金等市场的相互融合度,使私人银行业务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从内部要素看,应加强私人银行业务上的竞争力建设,重视人才及客户的培养。应该说,这两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中资银行的高度重视。这些前期环境培养及条件建设,必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

谈起财富管理未来的趋势,周敏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富管理主体的机构化成为一个全球现象。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也是一个功能结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市场。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趋势都是机构化。如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财富管理越来越走向机构化?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应该说,随着工具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将来对机构财富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财富管理能不能在机构发展方面、在机构制度的建设方面适应这些需要,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周敏告诉记者,“阳光财富”是光大银行在优势业务品牌阳光理财的基础上,在业务快速发展,高端客户数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针对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客户需求适时推出的财富管理品牌,专注为资产额100万元以上的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另外,理财产品品牌化也是趋势之一。据周敏介绍,光大银行重庆分行财富中心始终秉承“至专、至诚、致远”的服务准则,依托光大银行强劲的产品创新和卓越的服务理念,以高质量的服务,向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专业理财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截至上半年,重庆分行100万以上财富级客户数量较年初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客户品质也大幅提升。资产管理规模、中间业务收入都较好的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目标

篇2

今年10月,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并将从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这两项法规在业务概念方面正本清源,在起点门槛、风险控制等方面加以规范,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从此被纳入正式的监管轨道。在历经新品频出后的短暂沉寂后,财富管理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富有的高端客户在消费习性和投资理念上有其明显的特色,其财富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其次是避免过度纳税,以下依次为实现财富增值、为后代积累遗产、保障公司的生存等。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就是为他们量身订作适合其理财需求的财富与投资规划、税务安排、信托咨询与服务。

作为消费金融领域中深具发展潜力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在世界银行业界由来已久,在我国却是刚刚起步,有待成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推出,是财富管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理财产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业务必将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业务选择和发展方向。

新的财富管理业务要求其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度进行资产配置和预期管理。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财富管理在我国蒙着多层面纱,不可能与国际上的概念严格对等,只能以历史的眼光宽泛对待。由此,所谓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在大体上与财富管理属于同一范畴。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探讨,只有从这些方面同时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分析,才能得以窥其全貌。

篇3

新财富管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这一轮新的需求中,财富管理机构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客户又如何甄别出真正具有实力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在“第二届全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TOP10颁奖典礼暨论坛”中,似乎已经寻到了答案。

2013年11月28日,在外滩29号光大私行会所,“第二届全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TOP10颁奖典礼暨论坛”如期举行,与去年同期的第一届财富管理机构评选相比,这已经是国内第二次较大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的“精英荟萃”,在全国500多家财富管理机构中脱颖而出的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济济一堂,对行业发展现状展开讨论,并领取奖项。

本次评选活动历时半年,由《投资有道》独家发起,携手中国理财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举办,经过了机构综合实力考量、理财师财富管理实力测试、为客户进行理财实践的评分等环节,在层层筛选之下,十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最终获奖。

在本次会议上,本刊了“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十强”榜单。由诺亚财富领衔,恒天财富、好买财富、展恒理财、利得财富、启元财富、高傅财富、融义财富、君德财富、大唐财富等十强机构以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财富管理实力捧回了奖杯。与此同时,宜信财富也以创新的模式,一举获得“最具竞争力财富管理机构”推荐奖。

这些奖项的背后,是评委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在此,也诚挚感谢包括万通地产集团董事长冯仑、瑞士银行香港分行超高净值部董事陶理原、国际金融理财师夏文庆、深圳前海金融学院董事陈国定、长城证券民生路营业部总经理谢志红等在内的所有专业评委。

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财富管理行业取得出了巨大的成就。颁奖典礼上,评委对各财富管理机构给予了一致好评,其中包括以产品研发能力见长的诺亚财富、资产配置能力较强的利得财富、以社区理财为特色的融义财富、在理财门槛上非常亲民的宜信财富等机构,所有获奖机构在过往一年的财富管理中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的确,伴随着财富管理需求的集中爆发,财富保值和增值、家庭财务的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家族财富的传承等问题,都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发挥专业的价值”。而第三方理财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起,为释放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了一个通道。

然而,作为手上掌握资金的投资客户,在面对良莠不齐的财富管理机构时,同质化的竞争、以卖信托产品为主的模式,让他们无法从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中辨识出“真正有实力的财富管理机构”,而作为财富管理机构而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除了那些捞一把就走人的皮包公司,大部分财富管理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发展的侧重点,可能适应不同需求的客户。如何让有不同需求的客户与相适应的财富管理机构对应起来,将是财富管理机构研究的重点。

财富管理机构鱼龙混杂,需要第三方公信机构给予公开、公正的评价和监督,能替客户从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中“认”出来。在这样的使命下,《投资有道》基于多年对财富管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纵深的报道,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了全国首届财富管理机构评选活动,继去年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暨理财师评选”获得好评之后,今年继续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TOP10颁奖典礼暨论坛”。

财富管理行业需要专业服务 >>

论坛中,业内人士对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好买财富CEO杨文斌、恒天财富上海第一分公司总经理宋辉、万通地产华东区域公司副总经理赵骏、绿城集团养老事业部总经理朱浩义、国际金融理财师、鑫舟理财、理财88网的创始人夏文庆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大家一致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只是作为交易渠道并不具备竞争力,随着财富管理新时代的到来,急需要对自己进行清晰的定位,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

本次论坛分别从第三方理财机构、券商、信托、银行、理财师以及客户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

第三方理财机构看第三方:追随大流,但在做准备

利得财富助理总裁、产品总部总经理吴海波认为:“要发展得先活着。第三方理财机构前两三年是粗放式的野蛮生长,客户偏向于绝对收益,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度未能体现。但在未来一两年,随着风险储藏的释放,将会有一些产品和机构出现风险。”他介绍,也正因此,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开始做调整战略,“房地产类信托产品只是阶段性的产品,从三季度开始,我们开始丰富产品线,进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种产品的接入,在未来发展中,会重视标准化基金产品的建设,迎接拐点的到来。”

“依靠佣金制存活的模式,说明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还未完全‘独立’,无法像国外般收取客户服务费。”宜信财富创新产品中心总监曾锋指出,这不仅威胁到财富管理机构的公信力,也让财富管理机构无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要想长久发展,需要往上游的资产配置力去延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管理业务平台。

“在金融行业能够真正拥有高净值客户是很难的,只有那些真心为会员服务的机构才能够真正把客户维护好,增强客户对财富管理机构品牌的认知和认同。这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更需要时间来实现。”

券商资管看第三方:KPI和佣金制成为发展阻碍

“作为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客观、公正、全面、长期地为客户提供一生的财富管理配置。”长城证券民生路营业部总经理谢志红在担任圆桌讨论嘉宾主持时指出,就如她所遇到的一位客户所说的:“如果能够在资产管理的基础上收我们的费用,我也会乐意接受,因为这说明你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然而当前的财富管理机构则相反,大部分机构都被开户指标、销售指标、资产指标所束缚,虽然觉得有些理财产品对客户并不是最好的,但只能自卖自夸式地卖出,其盈利模式只是停留在销售佣金的获取上。这已经成为阻碍财富管理机构发展的一大阻碍。

银行看第三方: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如果从银行的角度去审视第三方理财机构,瑞士银行香港分行超高净值部董事陶理原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产品、人决定了他们是否能与大银行能否共存。”他介绍,“银行在决定与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作前会考虑两个问题,首先是产品与其他机构有什么不同?毕竟客户经理要在数以千计的理财产品中挑选最好的产品给客户,需要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让客户经理有故事讲给客户听’。第二个问题是你能给我们客户带来什么?比如收益率的多少,为什么能做到这些?这就需要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历史业绩去考量。”

深圳前海金融学院董事陈国定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要明白银行都在做什么。“虽然银行的客户忠诚度最高,交易的金额也最大,但是银行有太多的KPI,未必能真正做好财富管理,这给了第三方理财机构更多的机会。”

“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总是横向扩张,而不是深度去耕耘。”陈国定指出,如果进行横向扩张,第三方理财机构非常需要清除自己的市场地位,从产品、品牌、服务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培养自己忠诚的客户。这需要第三方理财机构持续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要专业地做好理财咨询机构,全方位地做好金融整合的服务,并且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理财师看第三方:做好财富管理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启元财富投资总监汪鹏认为,不仅财富管理机构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理财师而言,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业性。“同样的理财产品,让客户怎么去选择,第三方在其中要区分出产品的关键点是什么。”他指出,作为一名理财师要看到产品背后的市场,比如地产商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其共性与个性分别是什么,具体到开发商背后的市场参与度、开发商以什么样的方式运营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功课。”

篇4

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50万,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9万人,年增长率为22%,并且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人民币,较2009年末同比增长约19%。

“假定国际经验可以信赖,那么中国已经于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迈入快速消费增长期。”王伯英分析到。

依据国际经验数据,一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消费会由于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达到4500美元。据预测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并创造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年利润。

各大机构暗战

鉴于当前经济形式,各大机构或者出于转型需要,或者出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约而同地对财富管理市场虎视眈眈,想从这块大蛋糕里分得一杯羹。

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达到4.1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1%,环比增长38.58%,比2007年新两规出台时的0.95万亿元,四年增长了四倍有余。信托业发展至今,经历了5次大整顿,

“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是挂在监管层人员嘴边的一句常话。之后,银信合作叫停,房地产信托被窗口指导。似乎最赚钱的业务总是多磨。各大信托公司纷纷打出转型的旗号,从单纯的融资类业务向综合类资产管理类迈进。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业务面临衰退,很多证券公司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5年3月,广发证券“广发理财2号”和光大证券 “光大阳光”的正式推行,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进入理财市场。2008年6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颁布,昭示该业务对规范类券商彻底解禁,中小券商陆续进入理财产品市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不断扩容。

2009年证监会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同年7月27日,中登公司叫停信托公司开设证券账户。当时就有人提出,基金管理公司新开展的有关业务内容和信托公司的“阳光私募”证券投资业务颇多相似之处。这是部门之间限行让路的鲜明体现。

“目前,各公司新发产品都用公司的留存账户。”用益信托研究员告诉记者,“为了发行新产品,一些私募公司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选择将一些资金管理规模不大、收益不太理想的老产品清盘,利用老产品的证券信托账户重新发行新产品。”

保险公司也不甘落后。据了解,作为中高端保险理财产品,分红险占比高达91.6%。而意外险、重疾险、教育金、投资理财型保险,保费大约占年收入18%。

不过,纵观近两年的市场行情,占据理财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国有银行。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统计,2011年第四季度,全国共有83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5313款,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2.4%,增速放缓。其中普通类产品为5097款(包括12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3%;结构类产品216款,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10%。

“资产管理是理财业务的核心,借助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票据、信贷和外汇等资产上的专业和规模,银行开展该项业务的优势显而易见。”一位销售银行理财产品的经理告诉记者。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周荣芳看来,理财产品已成为商业银行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经营模式的平台。目前各家银行已经开始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职能,同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深入理财产品的开发,作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转型准备。

创新产品匮乏

目前,券商自营、券商定向资产、基金专户、有限合伙企业均已获得参与股指期货的法规许可。其中,券商对发行投资股指期货的产品热情最高。

基金公司主要通过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参与股指期货,其投研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较为突出。现阶段阳光私募因受制于政策限制,只能通过有限合伙形式曲线参与股指期货对冲产品的设计,产品规模有限。

虽然2011年6月27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但根据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并没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有参与的情况。

“也不是风险大的原因,在国外很普遍。主要是它是个新的东西,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多,而且创新能力不够。”长江证券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

“今年信托产品基本没什么创新,一款叫好雨时节的,算比较新,是结构型的TOT产品。”用益信托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市不行,设计出的也就是在风险上加强控制,结构型TOT就是一种双保险。”

当前各家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品种和方案尽管为数不少,但除了组织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外,其余大多方案扔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仅有集合理财等少数品种可以达到实用化程度。

银行方面,则多以固定收益类产品实现融资功能,虽然在国内已经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后,但股票结构类产品的发售依旧不理想。2010年交通银行发行债券类产品近900款,在其发行的全部产品中占比逾72%,产品投资对象比较单一,且没有发行结构性产品。

“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政策,另一个是搭便车行为。”一位从事金融产品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与外国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银行不能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这直接限制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金融产品同质化加剧了财富管理市场竞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强强联合

“信托公司没有核心业务,这是它最大的问题。综合类资产管理业务是比较难的,但说到底,所谓综合,还是没有核心业务。信托未来的路,不好走。”用益信托的研究员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营及监管体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只能经营各自的业务。

有学者指出,几个市场相互割裂,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市场实现增值。不过,纵观整个金融市场,银信、银证、银保、证保业务合作不断加强,产融结合型集团日益增多。有数十家央企投资、控股了上百家金融子公司。其中包括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业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典当公司、担保公司等。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高级经济师马保明指出,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正在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迈进,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大型投资银行垄断传统业务市场,中小券商在夹缝中生存的态势。

“目前,以平安、中信、光大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是兼业经营而非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违背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体制。”一位金融学教授告诉记者。

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金融控股集团完全混业经营不同,我国银行业的金融控股模式介于混业和分业经营模式之间,子公司分业经营,母公司则是混业经营。

“集团的好处就在于客户资源共享,和中间费用的节省,比如平安集团、中信集团都是如此。如果说集团外部竞争激烈的话,集团内部倒是可以实现更明确的客户分层,设计出更多的理财产品。”一位业内学者告诉记者。

自2006年以来,华润控股了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和珠海市商业银行;设立了汉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华润租赁有限公司,并战略持股了国信证券、鹏华基金、华泰保险等国内金融机构。2009年,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战略业务单元对集团旗下金融资产进行整合与管理。

“今年,我们将华润投资和华润资产管理注入了华润金融,一个横跨银行、信托、基金、保险、证券的金融平台已经初具形态。”华润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是鼓励金融混业的,但还是个监管的问题。”上述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篇5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1]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辑)[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周首华陆正飞汤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中国有多少资产高净值人群、有多少资产超高净值人群

财富人群在哪儿?他们的财富从何创造?

如何为财富人群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若没有金融投资需求,他们倾向如何处理资产?

如今,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资产称作财富,与财富相关的除了创造这个词,显然还有理解、管理和使用。我们曾经强化新兴市场创造财富的时间短、速度快这样的现状,并认定中国高净值人群是与美国,欧洲等有着悠久财富传承截然不同的财富文化和管理需求。而事实上,地球是平的,富有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不只是在新兴富裕国家。

“新富人”世界是平的

中国式的财富观念与众不同,就如同迪拜的故事无法复制到欧洲。这样的认知是对的吗?

美国的一家市场调研公司调查收集了500个美国最富有家庭,成为“哈里森&泰勒研究”项目的基础,他们发现美国的富人讨厌“奢侈品”这个词,不喜欢媒体上对“富人”的公开讨论,“他们感到媒体上充斥着放纵、罪恶的富人形象――从特朗普(Donald Trump)到帕丽丝・希尔顿(Paris Hilton)个个如此。但是他们自己却非常小心。有钱人不花钱,花钱不好。”

显然,即使是能够更坦然面对财富的文化中,也不乏对财富和富有人群的错误化理解。本刊的采访进一步显示,做为金融机构的“高净值客户”的目标人群中,超过30%认为他们从金融机构得到的是商品供给及定制,而不是我们以为的文化及理念。

泰勒和哈里森研究结果表明,把富有人群作为目标的营销界人士通常认为这是一个同质阶层,并倾向于通过财富的多寡、而不是经历进行划分。而实际上,他们的调查却有了如下的数据被调查者中仅有19%的“富裕史”超过15年,而这其中又只有16%的财富是继承而来。其他人的财富都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积累起来的,通常都是通过风险资本融资的发展获得的。

新的融资方式使那些有很好主意的个人有机会在大企业之外获得发展,改变了二战后美国大企业的主宰地位。“他们几乎都来自于中产阶层”。调查显示,通过华尔街致富的被调查者数量较少,更多人是通过创建企业实现了财富的创造。

泰勒和哈里森认为,调查显示了:富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钱财,反映了他们开中产阶级背景的距离。泰勒表示:“他们出身中产阶级,除了在电视上看到的奢侈品牌,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花钱,不知道如何度假。在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有钱了。”

调查结果表明,富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几乎要用15年的时间才能做到。不过,源于早期经历的某些态度仍会保留下来,特别是在花钱方面根深蒂固的保守态度――尽管有迹象表明,在成为“熟练工”后,富人们花钱会更为“放纵”。

调查给营销商的建议是:“别告诉我我需要什么,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第二条是“别用形容词”,第三条是“他们不愿意觉得自己无法判断质量”。

金融服务营销的挑战

波士顿咨询的最近一期财富报告显示,私人银行对于中国大多数富裕人士来说仍然是一个新概念,私人银行业务的渗透率还很低,从对高净值人士及业界人士访谈及调研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很多高净值人士从来没有听说过私人银行业务,也不知道私人银行可以提供什么与众不同的服务,有些客户不愿意使用私人银行服务,以免泄露其真正的财富水平。

一些客户不能区分零售银行与私人银行服务,目前,许多中资私人银行尝试通过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来吸引客户并建立密切的关系。

银行通常按照财富水平对高净值客户进行细分,但仅用这种方式并不足以全面了解该客户群特征。一些全球银行已经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客户是谁,以及客户想从私人银行获得什么,随着市场的发展,私人银行需要通过不同的维度帮助其明确目标客户群,并根据他们独特的需求和行为为其度身打造清晰的差异化价值定位。

这家咨询机构同样认为,财富来源是衡量其财富管理特征和需求的更好标准,基于财富的来源,可把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

快速变化的竞争格局

波士顿咨询建议,要在财富管理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建立强有力的竞争地位,银行首先需要决定如何以最佳的方式组织自己的业务,同时中资和外资竞争者也需要应对各自面临的独特挑战。

中资银行正在积极地扩张它们的地域覆盖范围也迈出了开展海外私人银行业务的第一步,尽管很多高净值人士认为,市场上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在不同银行之间差异甚微,我们还是注意到市场上出现了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产品。除了升级一般理财产品以外,银行还发行了一些复杂产品,比如专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私募产品,创新类产品也不断涌现,比如投资红酒类和艺术藏品类的产品,这体现了高净值人士对更专业化,定制化的产品感兴趣,这类产品也为私人银行进行了有效的广告宣传。

同时

中资私人银行在增值服务上除升级理财增值服务外,还进一步扩展到专业咨询服务,咨询内容涵盖高净值人士的个人,家庭和公司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银行可以提供包括国际财富传承规划,企业融资,上市策划,艺术品评估以及购买演唱会贵宾门票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外资银行拥有成熟和行之有效的成功商业模式,并具备海外经验,系统化的知识和互补的境内外产品,虽然它们的业务规模还很小,但许多银行正在积极推出财富管理产品,扩大其市场占有率。能同时提供境内和境外的投资机会是外资银行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优势所在,中国高净值人士重视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组合多元化的机会……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尝试在财富管理市场一展身手。然而,由于缺乏销售网络,它们更多地担任银行合作伙伴的角色,而非银行的直接竞争对手。

当中资银行进入私人银行市场时,它们努力实现两个战略目标,一是依托现有银行网络发展高净值客户群,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现有大量一般理财产品,主要售给拥有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的管理资产额的富裕客户,利用零售客户资源的优势来建立私人银行业务。另一个目标是发展专业能力以及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这需要私人银行对业务拥有一定独立的经营权,具备专门的产品开发团队,以及专业的,高素质的私人银行家和咨询顾问。为了实现这两个战略目标,中资银行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和运作私人银行业务,第一种方式是把私人银行业务纳入零售银行网络,尽管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利用零售客户资源,但可能不利于建立私人银行业务能力,私人银行家可能会感到受限制,无法很好地开展服务,甚至没有动力去实现业务增长。第二种方式是把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全面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绩效,该部门负责私人银行产品的开发,通过

独立的客户经理,顾问和专家小组团队服务私人银行客户,甚至拥有独立的渠道和运营职能。区域私人银行中心与分行业务相互独立,直接向私人银行事业部汇报,此方式最适合实现第二个目标,即建立专业的私人银行业务服务能力和差异化的产品组合。但在利用零售网络进行客户迁移上遇到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采用混合模式,希望实现发挥现有客户基础的优势。

对许多客户来说目前可能已经足够,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传递最佳的客户体验。虽然许多本土银行尝试使用咨询模式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私人银行家自身素质的限制或缺乏适当的激励,还是给客户造成产品推进的印象,无法在客户心目中建立专业顾问的形象,也无法培养客户的信任感和密切的个人关系,而这些都是私人银行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

满足用户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即使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传统产品的供应商(如:珠宝、汽车,服装服饰)仍旧不断在品牌诉求上精益求精,提供金融服务想来亦应如此。

体验投行背景的“1+1+N”

一般认为,投行与私人银行存在一定的潜在协同效益。而德意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既有零售银行,又有投资银行背景的综合性银行,这一先天的条件是否对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大有裨益,本刊记者特别为此亲身感受一番。

体验之前,据德银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投行部门有条件追踪海外市场投资热点,设计出符合不同投资者利益的多样化理财产品,然后直接交由私人银行部门销售,这样就形成了“无缝连接”型的紧密协同合作。

事实上,在问到德银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或其他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相比,最大的优势在哪时,曾任德银中国副总裁、私人银行部总监黑玉琪便说到了这点:如今私人银行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理财产品销售,转变为提供投资建议和理财方案,已经实现由商店到顾问和管家的角色转变。

德银的一大亮点是投研,产品设计实力较强。国际化投资分析及研究团队有近千人,可以对全球范围内主要区域的经济及市场表现密切跟踪、研究和分析,并定期各种市场的研究报告及前景预测等,以供客户参考,并且,他们还拥有6000多名交易员分布在全球39个交易室,直接操作各种金融交易。

在配套服务上,德银中国在业务上主要有三部分私人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工商企业银行,可提供一条龙服务。例如对于一些高端客户,除了自己的个人资产有金融服务需求外,他们的企业也有这样的需求,例如有些企业将来做大了可能会考虑其他的融资方式,比如买卖股权,上市等等。银行就可以提供一对一的从日常的银行业务到长期投资计划的全面服务,为客户定制符合个人资产,企业资产需求的一整套投资方案。

当然,投资策略组合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约每隔半年,或应客户特殊需求,3个月甚至1个月,投资策略顾问就会对客户的投资组合进行一次检视,并根据客户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理财市场的波动提出相应的调整。

记者体验

・开户门槛是50万元人民币,针对3∞万以上资产的贵宾客户提供度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和规划,任其自行选择产品的投资标的。投资币种,投资期限及赎回机制和保本类型等,且可随时投资,不受标准化产品发行周期等的限制。

・跟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一样,也采用“1+1+N”的服务模式,即一位专属客户经理、一位专业的投资策略顾问,“N”则代表专属客户经理和专业投资策略顾问身后的全球平台。

・从确定风险类型到投资期限再到资产配比,提供投资产品解决方案,及至将来定期的回顾和调整。1、确定风险类型。首先,通过了解客户的财务现状、收支情况,投资经验、收益预期,风险意识等,可以判定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高低,可承受高于10%投资本金损失的投资人被定位为“风险喜好型”,5%10%为“风险中性”、低于5%的为“风险厌恶型”。

2,确定投资期限:综合考虑客户的人生阶段目标、投资资产比重、应急资产储备,预计投资期限等因素,明确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从而确定客户适合何种投资期限长期(3年及以上)、中期(1-3年)或者短期(不超过1年)投资。

3,确定资产配比。针对国内客户情况设计的风险一流动性组合矩阵。

4、提供投资产品解决方案。投资策略顾问会依据当前的市场形势及各个领域的投资热点,并结合投资人的个性需求,推荐适合现阶段的投资产品。

5、定期回顾和调整。

投资产品线涵盖结构性投资产品(SIP),代客境外理财海外基金(QDII)和个性化的投资组合:是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单独为其设计研发的“财富产品篮子”具有高起点、小规模,度身定做、定向发售,投资灵活等特点。该类产品的投资标的,投资币种、期限以及赎回机制和保本类型等特性均可量身定制。

留学家庭金融服务接触

记者见到汇丰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丁国良先生时,他刚从英国回来,去探望在英国念医学和艺术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于是,体验就从汇丰银行的留学服务开始。

与其它外资银行的风格略有不同,汇丰更注重实用性。比如留学金融服务。

丁国良说,汇丰的留学服务包括联名账户服务、海外账户预约开立。信用卡申请、汇丰集团同名账户间免费汇款、以及应急现金全球支援等。由于很早就观察到市场上有这方面需求,汇丰的留学服务开展得比较早,而且先天条件也较好一汇丰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分布了1万多个网点,尤其是在中国学生留学的偏好国家如英国、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地。在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银行账户便寸步难行,而汇丰银行可以在学生还在国内时就开好当地账户,到了留学国家便省去很多麻烦。而且,国内开卡也有利父母观察和控制子女留学期间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一些外出就读中学的小留学生们,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可能面对环境的巨变带来的各种诱惑,难以抗拒,很容易染上恶习。而如果消费阀门掌控在父母的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尽早发现,防微杜渐。

中国人由于传统习惯上喜欢携带现金,在国外也成为被偷被抢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些都可以通过账户的设置来避免。

在人员的配备上,汇丰银行也尽量配备有国外留学经验的员工参与到留学服务这一块业务上来,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客户的最大和真正的需求,更好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优质服务。汇丰的卓越理财服务可以用一个账号连同世界各地,客户只需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成为汇丰卓越理财的客户,那么它即可获得全球的身份认同,享受“无国界理财”。从这个意义上看,汇丰这个财富管家尤其适合与海外有较多国家业务往来的客户。

据丁国良介绍,“家庭金融服务”是汇丰银行今年主推的一项业务,该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保障为概念。提供包括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安家置业、退休养老等一篮子保障型服务:该项服务比较契合中国内地居民对财富的愿景以家庭为重,拥有财富是为了给家庭提供安逸的生活和保障的观念。

汇丰的理财师吕先生告诉记者,“家庭金融服务”启用“财务需求分析工具”,设定未来某一规划需要多少金额,并根据预测自行选定通胀率,便可以算出财务缺口,帮助家庭发现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

在这个服务包里,我们也特别关注了子女教育尤其是子女海外教育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篇7

神奇的财富创造公式

曾经有一位著名投资理财分析师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他每年累积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等项目上,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半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这个数据是依据会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到的,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省吃俭用不是办法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前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究竟谁比较有钱,其实有钱与否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可看出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钱要不要存到银行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年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分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房地产等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的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会的资产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会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基金会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至1993年基金会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难度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机,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打工一族理财方式

作为打工一族怎样才能既享受生活又能投资赚钱呢?大至上我们可以把支出分成三大部分:

首先,拿出每个月必须支付的生活费。如房租、水电、通讯费、柴米油盐等,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它们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满足你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离开了它们你就会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无法生活,所以无论如何,请你先从收入中抽出这部分,不要动用。

其次,是自己用来储蓄的部分,也约占你收入的三分之一。每次存钱的时候,你都会很有成就感,好像安全感又多了几分。但是到了月底的时候,往往就变成了泡沫经济;存进去的大部分又取出来了,而且是不动生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就不见了,散布于林林总总自己喜欢的物品、杂志或朋友聚会上。这个时候,你要大声对自己讲:“我要投资于自己的明天,我要保护好自己的财产”。起码,你的存储能保证你两个月的基本生活。要知道,现在“世道艰难”,很多公司动辄减薪裁员。如果你一点储蓄都没有,一旦工作发生了变动,你将会是非常被动的。而且这两个月的储蓄可以成为你的定心丸,实在工作干得不开心了,你可以无需再忍,愤而挥袖离职,想想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啊。所以,无论如何,请为自己留条退路。

剩下的钱,你可以根据当时的经济行情,侧重地投资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小型房地产投资、股票甚至集邮等赚钱项目上。

当然我们应该知道节流只是暂时性的,就像大厦的基础一样,一旦脱离了菜鸟身份,对于职场中的各位同仁来讲,更重要的是怎样财源滚滚、开源有道,为了达到一个新目标,你必须不断培养自己的经济实力以求更大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现实生活中的理财原则

1、要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并做好保护措施。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发生严重事故(伤、病等),家庭经济生活能维持的时间长度。最好能购买保险,通过由社会来分担风险的方式来寻求完整的家庭保障。

2、了解不同理财工具的风险和收益。银行定存较为保守,但收益相对较低;投资债券的风险较之银行定存高,但同时收益也相对高些;投资股票、基金、期货等风险高,收益也高。

3、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假如家庭的固定支出金额占收入的比例高,表示资金的流动性不足,家庭投资策略应倾向保守,尤其需要考虑投资工具的变现性。若家中有固定收入的人口占家庭总人口数的比例较高,表示该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可以考虑采取较为进取性的投资策略;反之,若家庭的收入集中在极少数人身上,则该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较低,应评估“生活风险忍受度”,做好家庭的防护措施。

4、在个人资产的建立阶段,选择投资机构时,对安全的考虑应当重于对利息水平的考虑,存放的资金还应当可以随时支取。因为是在打基础阶段,因此选择低风险的储蓄或投资国债应当是不错的。准备购买家庭住房,这是建立终生资产的投资,当然要深思熟虑。但在采取任何购买不动产的行为之前,都应该仔细考虑好自己的资金支付能力和支付方式方面的问题。

5、一份资产应该根据明确的目的实现增值。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的期限不同,在这上面犯错误就会带来经济损失。比如在存款未到期时提前支取,肯定会带来收益的减少。

6、一般而言,关心预测税制的执行和变化情况,这是管理好个人资产的一个方法。如果有必要改变积蓄方式时请不要犹豫,改变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能会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7、要为退休作好准备。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受就业危机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最好能以其它投资方式来弥补退休金不足和社会保障措施的缺陷。

8、考虑保护好家庭。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结婚之前就必须先考虑好相互适合的夫妻财产制,当中应明确以夫妻间赠与的方式来保护将来最后去世的一方,而对于死亡保险、人寿保险等方面也应该有所考虑。此外,对子女要考虑好遗产的分配和转让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也能使继承者享受更多的税收便利。

防止走向个人破产的五大关键点

1、要控制个人债务。

一般的原则是,个人负债不要超过个人总资产的50%,否则家庭资产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

2、购买适当的保险。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购买充足的适当品种的保险,是保障家庭的航船平稳航行的重要保证。

3、避免过度消费。

过度消费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破产,但却是破产的根源。

4、不要持有两张以上的信用卡。

信用卡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信用卡透支也是导致个人破产的最重要原因。清理多余的信用卡是避免过度信用卡消费的有效手段。

5、小心控制投资风险。

篇8

1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逐步推进。

2 GDP增速放缓。

3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

4 理财者的投资回报和财富增长受到负面影响。

5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加剧,家庭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到2020年,23%的中国人口将达到65岁以上。

6 如何为自己提前安排后继无忧的养老计划,已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国内财富管理面对的问题

1 个人财富快速增长,在财富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

2 金融分业监管,导致金融机构以产品为导向,富裕人群得不到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

3 中国市场普遍存在资产证券化限制,导致产品缺乏,尤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匮乏。

4 中国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还不成熟,绝大多数人误以为财富管理就是购买理财产品。

财富管理两大误区误区

一:羊群效应

对于个人理财者而言,限于个人时间、精力等原因,而无法涉及广泛的产品门类。这也使得绝大多数人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往往选择听信身边人的劝告,因而常常会陷入一些骗局。吕骐认为,近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大妈”,这一次的盲目黄金投资,给她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误区二:“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在市场日渐复杂的今天,没有专业机构服务的理财者,将很难在市场上存活。但一个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不会建议客户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敢于投资、分散投资,前者应该是理财者自身具备的素质,后者应该是财富管理机构和客户共勉的原则。

财富管理的九大作用

中美两国财富管理行业对比

1 财富管理刚刚兴起,单业经营,行业间合作少,以销售为主业。

2 投资者不重视资产配比,短线投资居多,着眼绝对收益,对增值服务需求有限,喜欢自己理财。

3 产品匮乏,流动性差,投资门槛高,利率政策决定,资产证券化率低。

1 数万家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混业经营,行业合作普遍,以服务为主业。

篇9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进入奇迹般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国家需要自动放款,进行结构性调整,时间比较长,这意味着企业家所面临的行业可能要面临一个长期的寒冬,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很大,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称全世界经济增长保持在3%,美国经济维持在1.7%左右,中国保持7.5%~7.8%,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要出海,要做全球化投资,无论在撒哈拉沙漠,还是绿洲,人们对商品的技术优势或价格优势,而是性价比。

中国经济在装备世界,以前是温州人在国外单打独斗,现在,全面登陆海外市场,做全球化资产配置。金融业是我们国家的短板,是唯一一个没有完全对外开放的产业,为此,国家汲取教训,比如,汽车品牌多数是合资品牌,几乎没有民族品牌,因此,国家要努力把民族品牌做大做强。加入WTO之后,中国加快资本步伐,可以预测,中国将会进入一个大资管时代,未来10年,将是金融业的黄金十年。

这将为民企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比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在实行市场化,这样导致民间贷款利率下降,而银行的资金成本向上走,现在,贷款买房不会成为银行最佳投资,因为成本太低,也不会把钱贷给国企,他们不缺钱,银行的钱会流向哪里?是融资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所以,民企的发展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挑战。

中国经济位居世界第二,国家每13000分钟会诞生一个千万富翁,绝大多数是隐形富豪,有10家身价的人浮出水面有2500人,在水下的高达5000人;100亿身家的人,浮出水面有119人。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再向上走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自己的资产证券化或者金融化,只有这样才有更大的杠杆,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多的资金去推动企业的发展,你的企业有可能曝光财务报表,你也可能成为阳光富豪。这是一个趋势。

当企业全球化时,个人资产要全球化。不少高收入人士把自己的钱放在一个专业平台上,交给专业的人管理。西方比较重视传承,一代相传的财产只能还是金钱,代代相传才能成为财富。

企业资产与家庭个人。很多老板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不断加大对它的投入,而忽略家庭资产配置,我认为,不管企业做多大,如果没有安排好家庭资产,或者没有为家庭留下资产,只能叫商人,不能成为企业家。无论企业做多大,都要做家庭财富管理。

“钱忙人闲”的财富管理逻辑

财富管理的基本逻辑:一、雇员,为别人而工作。二、老板,别人为自己工作。三、自由职业者,为自己工作。四、投资者,钱忙人闲。为什么做到钱忙人闲呢?

诺贝尔基金为什么会越发越多?诺贝尔死于1900年,留下3100万瑞典克拉成立基金,他没有孩子,希望把这笔钱给社会,每年评选6大奖发放基金,由于前期资金管理不善,在1953年,只剩三分之一,在即将破产时,后来交给基金会管理。50年过去,奖金发放越来越大,现在总额已增长到4.7亿美元。

钱为什么越发越多?可不可以为自己创造这样的基金?企业家做慈善可不可以越发越多?我们发现,财富管理有三大理念,长线投资、分散投资和专业投资。分散投资比如,买房子、做股票、做生意等都是本土化,也就是集中在人民币上投资,意味着面临系统性风险。我们所谈到的分散投资,是拜科技所赐,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真正的分散是应该在月球看地球,全世界的分散。

长线投资,很多人会怀疑其安全性。有一对大学任教夫妇财富积累达到8.7亿美元,因为在45年前,他们把5美元交给巴菲特,年回报率24%。之所以达到这个数字,是因为还有时间值,就像去医院看病会挂老中医的号,字画因历史悠久变得增值。

对于长线投资,美国道琼斯指数走势图,不断震动向上。那它会不会因地震、战争等因素受到影响呢?当然会,但是可以长线投资,静观其变。刚刚过去的一年,美国股票47次创新高,其中高科技企业有带动股市的走势,facebook、甲骨文等就是典型例子。

如果我们分散投资,会不会带来风险?全球各地股市行情不一,如果分散投资,会降低风险获得收益。如果长线投资做10年,分散投资全球7个市场,结果是什么?我国香港、日本、俄罗斯、印尼等,过去10年平均下来,上升指数是3.28%。专投一个国家的市场也会有风险,不可能一直都上涨,这时,可以去买基金,比如买一只房地产基金,这个基金专门投全球的房地产,这样你不用去跑到这个国家,考虑房子地段、税收政策、租房问题。把7个基金分散到7个市场,最后的回报率是19.04%。

优化资产重组结构

富有的中国人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把在本国积攒的财富投到海外股票、债券、地产和其他资产。不管中国经济是否还能够持续原来的快速增长,把资金分散到海外都是富人的明智之举。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转投海外需要忘记他们在国内成功的投资策略,从头学起。与其关注利润,不如注重安全;与其承担风险,不如寻找对冲。他们也不该局限在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比如和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资产。

这对追求高回报的中国有钱人来说,是个不小的心态转变。中国投资者问他们理财顾问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这能带来多少回报?

在过去十年,国内最成功的投资策略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然后再利用好杠杆。大多数资产价格都一路直线上扬,就像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前那样。

篇10

伴随财富增长的同时,高净值财富群体也在成长。许多高净值人士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财富保值增值,而更需要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不仅仅是资产管理,或者是理财,也不仅仅是投资,而是基于风险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架构、财税手段和金融工具,就财富安全、财富增长和财富传承所进行的长期筹划、私密安排和持续动态管理的过程。而财富安全和财富传承则成为最为现实的需求。

私人财富管理服务的现状及短板

与财富激增和高净值群体壮大相生相伴的是,财富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私人银行、证券机构、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保险公司等等,不一而足。而其财富管理服务却存在着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1.各个机构在财富保值增值方面各有千秋,但大多还处于销售理财产品阶段,尚未达到财富管理的高度。

2.即便诸多机构打着“财富管理”的名号,但仍徘徊于理财产品的拼接、组合阶段,而且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难以给客户提供真正的财富管理服务。

3.尤其不能回避且最近屡遭诟病的是,由于大多机构都是销售或者代销金融产品并获取佣金,使得其服务与客户权利存在利益冲突。

4.财富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财富风险最终都归结为法律风险。但纵观各大金融机构、财富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的财富报告,历数各个财富管理机构的产品和服务,鲜有提及风险管理,即使有也仅仅局限于投资风险层面,没有触及财富管理的深层次需求。至于财富管理中的法律架构和安排,则几乎在所有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中均不见任何踪影。

私人财富管理需求催生专业服务机构

基于前述私人财富管理现状及短板,能够解决高净值人士财富安全、财富增长和财富传承的风险问题和法律问题,且客观、独立、公正、专业、私密的机构就倍显稀缺且需求迫切。

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和财富管理专家走在了前面。他们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关注私人财富的安全和永续;从定期“体检”、风险预警、提前防范、综合规划到危机救济,进行系统管理;通过运用法律、财税和金融手段提供独立、专业、私密的财富管理服务。这必将使得高净值人士在打拼创富的同时,能够排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