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改革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改革的趋势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趋势

小学语文的学习其实是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母语学得不好的话对于之后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障碍。所以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这个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一般都会受到特别的重视。

一、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的不足

(一)书本的教学内容不能和实际相互连接

语文学习的就是中文,这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直天天使用的,从教育部的有关的精神来看,小学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意识地打破教学与实际的生活之间的隔阂来与实际的生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来。通过对于小学的语文教材的仔细的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关于生活的一些场景也都较为的薄弱和较少。由于教材脱离了实际,所以造成小学生们非常难以理解课本中的那些内容。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才会比较感兴趣,才会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其实,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的许多的东西都可以相互的连接起来,而且不少的道理都是表现在很多的事情中的,并不是一定的大事才有价值观的表现,很多的东西最后也都是换了副模样最后还是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所适用的道理也都是想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的方式较为枯燥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前而言还是一个处于应试教育指挥之下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以学生往往还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再加上教师们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又都存在着单一性,使得学生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感觉到了乏味,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不了兴趣的话,那样的教学效果也都得不到提升。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并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来形成对他们的一生都会非常有帮助的自学的能力,这样的短板在小孩子成年之后会表现愈发的明显。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就需要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这一块的内容进行补充。所以教育的方式也都需要创新,帮助学生可以主动的来接受教师的一些信息。

(三)教学之后的相关的评价较为落后

传统的应试教育所最为大家诟病的地方主要就是仅仅是把成绩作为最终的教学评价指标,应试教育的确可以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来帮助大家检验学习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长度来说的话就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了。所以我们一味的强调对于最后分数的重视其实仅仅是关注于眼前的利益而已,没有很好地从学生一生的长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且小学语文的一些评价的方式也都应该进行多样化的变化,多多的关注学生心理上的成长,重点要放在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才这个问题上面。

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把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相互联系到一起

要想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相关效果,那么其中比较重要的点就是需要可以极大地把教学的内容以及平时的生活相互的联系到一起来。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就要关注相关的点,那些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点来进行有效地扩充,以此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的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二)语文的教学的手段的丰富化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可以很好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可以很好地认识到小朋友的年龄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平时也都需要可以善意的加以引导来帮助他们有效地进入到需要的学习的状态里面去。而且课堂中我们除了使用板书这种方式以外,还可以有意识地来使用一些具有视觉效果的图片,影音的文件资料来丰富我们的课堂,以此来有效地增加对于他们的感官上的刺激,帮助他们快乐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不那么痛苦还可以学到要学的知识。

(三)相关的教学的评价的方式的改变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日常的交流,而且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听说读写这些方式,而且还都需要有更多的意义在里面去,比如对于美的理解,对于是非的概念,以这些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较为正确的三观,这些方面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所以在评价的时候就需要意识到这些方面来帮助评价的模式还有教学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保持一致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的改革也都已经开展多年了,现阶段我们需要的就是实践的一些方面,所以我们需要可以通过对于理论的实践来不断地对经验进行总结而获得进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灵活的变化,以创新来寻求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措施,努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 广东高职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政策的工具选择与评价 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从口语大赛发展谈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略论广东省能源现状与经济的关系 广东省高考外语改革的研究与分析 对高职教育现状及其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现状及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教育与英语教学改革 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谈 浅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路径分析 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学改革初探 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from=related .

Status and Trends of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Luo Dan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fourth to the seventh national teaching awards has shown that compared with Jiangsu, Zhejiang province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Guang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had realized rapid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award winners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In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microscopic fields ,Guangdong has made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However, high-level award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and not much of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erms of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mechanism. According to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Guangdong’s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s trends, how to grasp the “upgrade” theme, innovative fusion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core tasks of current and the next phase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57-01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

篇4

一、新媒体冲击下的综合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蓬勃兴起的热点媒介,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伴随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媒介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服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则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以笔者所授的两个英语专业班为例,每名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超过半数的学生配有笔记本电脑,还有少数学生拥有平板电脑,而他们日常的信息资料搜索、交友互动、娱乐消遣等基本都是通过电脑及手机网络进行。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阅读的影响。与传统的纸媒相比,新媒体阅读具有互动性、移动性及泛娱乐性等特点,而热衷于新媒体阅读的大学生也多采用“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终极追求的阅读形式”,其“阅读内容限于考试或工作需要,功利性较强”[2]。

相比而论,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面向大学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就是要整合优化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继承其知识精粹,矫正其学习盲点;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语音、语法、词汇训练及人文社科知识的熏陶,使学生达到由高考应试英语到大学专业英语的质的转变,从而为高年级英语专业方向课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一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综英课的“精读、慢读、苦读”的特殊性质,即综英课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文化背景、篇章结构、写作手法、重要语法点、句型和词汇都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实践中。而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必须是学生宁静状态下的苦读及反复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此耗时、耗力、见效慢的课程与新媒体阅读时代的“泛读、快读、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综英教学越发变得“不合时宜”。对于综英课,不少学生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不愿学又学不好。而综英教师又苦于无法摆脱综英教学的特殊性质与新媒体时代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在教学上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局面则让综合英语教学实践困难重重。

二、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的困境

正如张甫涛所言,“电子媒介的兴起,稀释了成熟于印刷媒介时代的读写深度和浓度,图像、影像挤走了文字,占据大众的注意力中心之后,视觉弱化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搁浅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深度思考。”[3]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图文并茂、视觉冲浪的网络、手机阅读,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长篇文本,也不习惯深刻思考问题。而综英课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恰恰要求他们专注于经典篇章,在对语言知识点细致把握的同时,对其中涉及的有关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话题作出自己深入的思考和严肃的判断。但这也正是新媒体阅读所欠缺的。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继续成功有效开展综英教学,成为综英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备课难、上课难和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

(一)备课难

综英课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课本、教师用书、权威词典及网络资料。综英教师也多立足于课文,将教师用书中列出的重要语法点、句型、词汇与权威词典中相对应的解析结合起来,贯穿于综英教学的语言知识学习中。同时辅之以在网络上查到的有关作者和文章赏析的内容,适时地穿插于语言点介绍中。这样的备课方法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应该是比较适用的,这客观上是由当时的教育科技文化条件决定的。那时的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多半以课本为主要学习材料,平时的辅助学习工具也只是一本牛津高阶或朗文词典。如果想阅读权威的英文资料,就必须在报亭买份英语学习报刊或者泡在阅览室的书海中苦苦阅读。有时需要上网查资料也得去网吧,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随时随地上网的物质条件。因此,相比较而言,教师所能掌握的教学资源在质和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学生,学生如果想学到系统的知识,就必须紧依课本、紧随教师。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资源优势正在悄然消失。如今的90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极强,入学不久很多人都配备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而英语学习网站也方兴未艾,沪江、可可、普特等网站汇集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为学生奉上视听说盛宴的同时,也通过论坛等渠道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英语学习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各种英语学习软件如有道词典、灵格斯翻译家也将众多权威词典收录其中,让学生所能掌握的学习资源陡然剧增。同时,教师所能应用的教学资源却相形见绌。首先,囿于综英课的特殊性质,教师必须以教材为纲,而现有的综英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或刚刚进入新千年后所编,相当一部分语言材料的时效性不强,与随时更新的网络资源无法同步,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备课,想要备出时代感很强、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大。其次,过去多为教师所专有的教材配套参考书、权威词典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且不说那形形的参考答案书,就是原版的教师用书学生都可通过图书网站轻松获得。而教师过去所依赖的各种权威词典也早已在网络词典的冲击下优势大减。因此,教师稍不留意,就会有照本宣科之嫌。如此想要备出新鲜感十足、个性化极强的语言材料难度也较大。

(二)上课难

综英课所特有的承前启后作用,决定了它集语言知识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于一身的双重性质。一方面综英课对学生中小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及时查遗补缺。同时,有别于听力、口语、阅读等单项语言技能课,综英课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也对其语言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一性质客观上使教师难以摆脱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重点的授课模式。此外,综合英语“所特有的浅显的内容和严格的形式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言语形式训练的必然性和必需性”[4]。因此,综英教学的落脚点必须首先是语法、句型、词汇的反复训练,否则学生的语言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综英课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文化背景、篇章架构、写作手法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对语言要素从认知到鉴赏再到综合运用的转化,为高年级的语言、文化、文学课打好基础。这就从更高层面上要求学生反复深入阅读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其中的人文社科话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而综英教学的另一落脚点,必须是引导鼓励学生熟读精思。

新媒体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抵触情绪。首先,他们刚刚经历过高考,自以为对英语语法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饱受“题海战术”之苦的他们也不愿意再次投入对句型、词汇的机械训练之中。而且综英课所占课时之多、知识点介绍之细、覆盖语言技能之广,很容易让他们联想起高中的英语课,因而要想以知识点灌输为主来激发他们学习综英的兴趣和热情确有难度。其次,学生多是新媒体阅读的粉丝,他们大多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生的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视频、阅读文献、下载使用电子词典。而正像有关学者所担忧的那样,“在互联网上浸日久,人们的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5],很多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他们热衷于阅读时效性、趣味性强的电子文献,不乐于也不善于对一些表面陈旧实则经典的文章进行认真分析、深度思考,因此想要引导这样的学生进行熟读精思也非易事。

(三)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

综英课重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仅凭每周六到八课时的授课是难以实现的,更多的还要依靠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外语习得的关键,学习者最终能否成功地。换言之,要想让学生对综英课本中的名篇佳作了然于胸,教师就必须不断督促学生运用词典等参考工具对综英课本和配套练习进行自学,同时通过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细心阅读有时甚至是反复诵读课文,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

然而如今的学生由于受到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的影响,难以沉下心来进行“精读、慢读、苦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最能反映这一问题的即学生的纸质词典使用情况。据笔者的观察,多数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还把牛津高阶词典带到教室,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是到了第二学期,很多学生的课桌上已很难看到纸质词典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手中的手机词典。问及原因,回答多是手机词典方便快捷,且信息更新快,便于及时查询生词。毋庸置疑,手机词典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和快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对于尚不能合理运用英语学习工具的低年级学生,对手机词典的过分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在日常授课中,笔者会对重点词汇的用法和派生词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回答,而在被提问后即使匆匆翻查手机词典也未必能给出满意答案。当被问及是否认真查字典进行课前预习时,回答多为否定。更为重要的是,时下的网络词典软件开发并不十分成熟,收录的词条多用汉语解释。即使现在的安卓系统可以整本收录朗文词典,但据一些学者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双语词典里中文信息依赖较强,在读过中文释义(或对应词)后,不愿再读英文释义,对中英文释义中可能存在的不同义项认识不够”[7],因而低年级学生在查手机词典时多半是读到中文解释就戛然而止。这对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可见学生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手机词典,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基础必将受到负面制衡。然而在新媒体强大的攻势面前,综英教师的苦口婆心似有“螳臂当车”之嫌,其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新媒体时代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如上所述,新媒体冲击下的综英教学困难重重,如何突破瓶颈,让综英课能“常教常新”是综英教师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精”、“专”、“博”三方面入手。

(一)精讲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综合英语的课程本位是基础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综英教学必须首先是“精讲教学”。而部分学生也确实体现出基本功不扎实、学风浮躁、眼高手低的倾向。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夯实其语言基础。

1.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词典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部分学生喜欢用手机词典而忽视纸质词典的问题,笔者经常会比较一些英语学习实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的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引导他们在深入学习综英词汇时应多查看纸质词典。同时,向学生适时介绍一些二语习得方面的知识,让其充分意识到“先看英语释义再看汉语翻译的使用策略与英语主动词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语言学习规律,鼓励学生通过重点学习英文释义,提高其词汇水平[8]。

2.将校园生活和人文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

词汇教学中。教学研究表明,“英语词汇量的多少,标志着英语水平的高低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9],因此词汇教学是综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源已基本与教师持平。教师如果仍照搬教师用书或词典上的权威例句,不但不会发挥例句应有的示范作用,还会降低学生上综英课的热情。因此,笔者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重点词汇的例句与社会 热点相结合,反映校园生活的新动态和90后学生的独特看法。同时,鉴于词汇和文化、历史的内在联系,笔者经常在讲解词汇用法时,将其与英语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思维的变化等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加深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印象。此外,还利用图、文、声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近义词的用法。例如在讲解有关“笑”的一组英语词汇时,就在课件中插入了十几个gif动画图片,通过图片中动画人物滑稽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意识到各种“笑”之间的区别。而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以上这种词汇教学方法更易接受。

(二)专业教学——训练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初入大学的学生仍囿于中学英语学习思维,对文章理解的重视不够,且受新媒体阅读的影响,浅阅读倾向明显,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能够回答课后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不甚了了。更有甚者,虽然明白一句话中每个词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义。而“阅读低效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书面语言形式和认知背景的不相匹配,即阅读的很多问题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读者的图式知识和思维能力”[10]。因此,综英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主课,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英语专业人才。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综英课本中的部分语言材料虽然陈旧,但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因此笔者在课上有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他们课后反复朗读这些课文。而这种朗读不能是机械性的“发声阅读”,而应是“出于口、入于耳、沉于心”的诵读。如此这般,才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其逻辑架构,并在不经意间将其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与文本配套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充分发掘新媒体时代的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对已学文章的诵读热情,深化其学习效果。

2.实践出真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读”和“写”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而“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批评,也包括鉴赏,不仅仅是审视缺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感受美的过程”[11]。所以在讲述具体语言点前,都会通过问题解答、集体讨论、画图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行文逻辑、写作手法进行细致分析,并在具体语篇分析中对其间的起承转合予以特别提示。同时结合该文的文体,介绍同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需外力推动时,输出比输入更能起到推动作用”[12]。学生通过长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此时如果能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提醒其在写作中注意行文逻辑,并及时评阅其文章、指出其不足,那么其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博雅教育——培养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短板,那就是英语基础虽然扎实,但知识面不广,思维不如其他专业的人活跃。换言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重视,往往使其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一弱点在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导向的辐射下,很有可能会无限放大,后果堪忧。笔者认为清华外语系“塑造博雅之士”的建系宗旨不失为解决这一痼疾的一剂良方,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属于全体之研究’的‘各时代之文学史’,另一方面‘专治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13]。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综英教学更应是“博雅教育”。也就是说,在专业学习起步的时候,将通识教育和综英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把“文史哲不分家”的思想贯彻到实处。

笔者所用的综英教材就收录了不少经典之作,且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文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学理论运用到对课文的文本细读中,试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意蕴之美,使其在文学鉴赏中不断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名篇《草原日出》(A Sunrise on the Veld)改编的课文时,笔者首先介绍了莱辛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之后让学生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作者在提到“雄鹿(the

buck)”之前所用的一系列代词,随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关受伤动物确切身份的“雄鹿”一词在故事第四段才出现,而在前三段作者只是用“抗争的模糊身影(the fighting shape)”、“兽(the beast)”、“挣扎的黑色物体(the writhing blackness)”、“块儿状物(the mass)”来代指雄鹿。并适时引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陌生化”概念,启发学生意识到这种写作手法除了能制造悬念外,还有延长读者感受时间,加深其感受强度的作用,因为在这些富于色彩、充满动感的代词衬托下,一只垂死挣扎的困兽形态已跃然纸上。接着,笔者又导入象征手法、成长小说、叙述视角转换等概念,充分发掘故事的文学内涵。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整堂课上学生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尽享视听娱悦的同时,也令综合英语面临着教师不好教、学生不愿学的两难境地。而如果能在实践中真正将综合英语变为“精”、“专”“博”三位一体的教学,那么或许可以突破这一教学中的瓶颈,使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2]付梅,刘娟,葛明贵.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大学生阅读[J].安徽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5]张涛甫.新传播技术催生阅读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3-06-21.

[4]李昊.交际教学法的尴尬——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6]于君.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2).

[7]邓燕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

[8]陈玉珍.英汉双解词典的使用调查和实践研究[J].辞书研究,2011,(2).

[9]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0.

[10]崔雅丽.认知图示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5).

[11]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

[12]武继红.论写作教学与词典使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13]许诺.清华院系:荟萃中西的外语系[EB/OL].[2011-03-21]http://news.sohu.com/20110321/n279930046.shtml.

篇5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难以促进每个学生锻炼的整体效果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世纪的形势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有计划的进行改革,在保留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把主要的教学目标变为参与运动、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会自我保健以及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对近几年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质量不高

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高校中都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简单的认为只有把竞技技能教授给学生才能促使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导致在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教育性,进而削弱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没能认识到积极教学环境对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极其关注教学的组织性、纪律性。这种教学方式看上去虽然严谨、在形式上规范,但是在主观上存在着紧张气氛的不足以及和当今体育教育改革不符这一主要的缺陷,进而抑制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

(三)体育观念相对滞后,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

首先,在高校中有些领导不重视高校的体育教育,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干扰。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清,简单的认为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类课程,应该在体育活动中增进学生的健康,不必要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体育健康理论的教学中。

(四)师资队伍难以适应体育改革的需求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是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分配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虽然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高级职称群体正面临着老龄化和即将退休的状况,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五)体育教学设施制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体育教学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样也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扩招现象严重,导致高校学生人均使用教学设施的比例严重下降,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一指示,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入手,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实施人性化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在以育人为本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因素、个体差异因素、发展因素、环境因素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接受体育健康教育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二)确立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同样也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结果的预测。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健康理念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上。长期以来,以竞技为主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这使得新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新世纪前提下,体育教学应该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增进学生的健康。

(三)适当增加理论课时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了体育的理论教学,误认为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但是,实际上加强高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则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尤其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高校体育向人文体育观(生理,心理,社会体育观)的不断发展。

(四)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侧重于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提高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以及增强自身体育锻炼意识而进行适当的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要转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育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引导他们去探寻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奥妙。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使用快乐教学法,充分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使体育教学走向成功。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是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方法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全面育人的特性。因此,改革是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尤其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调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理念的转变,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要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在新的世纪以及新的形势下,这种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改革是必要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同样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卫东.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学新论,2001,(05)

[2]霍宁,何茂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09,(05).

[3]胡良玉,吴勇.论高校体育教学模武改革[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篇6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项目驱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New Model driven by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Project

HONG Yingha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Engineering course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alone mode has been far not suitable for today's engineering profession. This model has many deficiencies, includ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update too slow, difficult to promote new technologies, lack of student ability and courses boring and other shortcoming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project-driven",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projects combined team led by university teachers let students develop an urgent need for enterprises to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actual project scenario, providing teachers with a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reform

1 大学工科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科专业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强国,科技的发展需要工科的支撑。目前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大学的工科课程设置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的发展趋势不利于我国对工科专业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人才的孵化,最终影响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导致这些情况主要的问题是在于高校与企业缺少实质性合作。针对以上所述,提出了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项目驱动式”的方式,省市财政的经费支持,拉动高校与企业的相结合,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出发点,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项目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目前大学工科专业,特别是师范学校,在发展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

(1)办学模式依照师范专业要求,培养目标不突出。许多工科专业名义上是非师范专业,实际上还是依照师范传统的培养方式来建设,无论在课程体系、教学实验都没有按照工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来落实。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的技术竞争力有限,学生的就业率也是有所影响,就业层次也相对比较低。

(2)教学师资结构性较为短缺。学校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工科师资队伍,但是在结构性上面离工科人才培养还是有一定地距离。一方面工科的骨干教师引进比较难,特别是熟悉产学研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更加难引进,从而教学团队缺少了主干力量;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较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项目更少,从而缺失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渠道。

(3)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从近几年来看,目前社会上对于师范院校的工科专业人才还存在偏见,因为学校少了一些工科专业的实验氛围,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技术编程的人数不到两成,大部分毕业的学生都是从事与计算机技术不相关的岗位,或者只是简单地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没有突出专业的优势。

(4)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工科试验室、校企合作基地严重不足,有些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程往往由于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而没有开设,只要理论课部分,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校企合作基地数量少,而且有些合作只是名义上的。

工科专业的培养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再实践,实践再理论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懂得熟练实践操作的校内外导师;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和实践基地。然而拥有这两方面齐全的学校却是比较少的。

2 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新模式

2.1 项目驱动式的概述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新模式主要是,通过省市等财政机构拨款支持的纵向项目或者企业自筹经费的横向项目为模式的基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都有相应的项目负责人。以项目负责人为主导,协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整合到产学研项目中,力争把项目做得又快又好。整个过程围绕着解决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质、社会适应性、理论转化实践能力等关键问题,开启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新模式。

2.2 项目驱动式的具体过程

(1)合作框架建立。首先,高校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通过前期的项目合作或者其它方式,确定下技术合作意向。高校的教师负责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企业负责项目的产品化、推广和运营。一般情况下,项目合作形成的知识产权和成果的归属权,由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划分。项目形成的经济效益,也同样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地指定合作方式。

(2)项目申报。针对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结合高校和企业的技术优势,申报相应的领域专题。特别是高校的技术负责人,可以跟多个企业建立合作框架,在申报项目时,明确产学研合作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应的企业,一起开展项目申报。企业主要是完成项目的申报、组织、流程管理、项目推广运营,高校主要负责该领域专题的技术的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结合产品具体功能实现。

(3)教学实验改革。针对项目的具体要求及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培养专业的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工作。实验改革由负责产学研的系领导主持,实验的教师由专业教学老师、实验室老师和企业导师三部分构成。其中专业教师老师负责课程的理论部分,包括对项目所对应的知识的整体归纳,课程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答疑;实验室老师主要负责所有课程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工具的准备、实验课程的安排和实验作业的检查及修改;企业导师主要是负责产学研项目的总体指导,把企业的总体需要、产品的主要参数和产品的检验效果等工作。

在这个环节上,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应当统一安排、实验室统一使用、教学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基础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设备统一采购与管理,其中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产学研中心主任负责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实现资源优化调配和统筹有序,提高使用效益。

(4)企业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部分,特别是针对工科专业,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认识就业方向的重要途径。实习基地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是工科专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高校与企业、社会互动的需要。

工科专业的负责人应寻找若干个企业实习基地,大学与校外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产学研项目的要求全面展开,同时明确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企业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共同为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学习应当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产学研的高校负责人与企业负责人达成培养目标。按照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教师安排好实习内容,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好进度计划和考核标准,作为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

(5)产学研项目开展。产学研的项目立项后,企业与高校一同合作开展项目,成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和实施团队。项目管理运行模式分为三级模式,自上而下分别是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研究课题组和项目实施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项目总体规划,相关项目研究课题组进行研究调研和设计,在研究课题组制定对应的项目实施计划后,交由项目实施组完成。同时设置一个项目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各小组的工作。

项目充分融合企业的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优势,高校的专业人才优势。利用专项资金,做到为企业研发技术产品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促使企业的转型升级;从项目中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培养学生技能水平。

3 新模式的优势

在经过产学研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具体意义如下:(1)工科专业逐步走向理论实践相结合模式,真正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2)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在管理上和资金上,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3)工科教师可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技能。(4)在新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4 总结

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权责不明确、某些企业对产学研结合的不完全了解等。总体来讲,大部分高校与企业通过这种产学研项目合作,确实能够为高校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个很好的载体,促进了高校工科教学的进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孵化环境。

基金:

(1)2012年广东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012B040500034)

(2)2012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 00003)

参考文献

[1] 刘春英.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3.12.

[2] 朱洁,王江平,仝茂海.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7.

[3] 吴小芬,杜朝辉.创建产学研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

篇7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41)

【摘要】LED驱动电源在高职高专中是一门较新的课程,知识结构繁杂、注重实践能力,一般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介绍了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课程模式,将企业实际项目设计成为教学内容,利用校企合作进行项目与实境训练的教学,实施细致的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LED驱动电源;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TheCourseofLEDPowerDesignTeachingReformbasedonProjectTeachingandRealityofTraining

ZOUZhen-xingXIANGWei-bingJIANGYuHUANGHong-yong

(Guangdo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FoshanGuangdong528041,China)

【Abstract】TheLEDpowersupplydesignisarelativelynewcours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theknowledgestructure,payattentiontopracticalability,generaltraditionalteachingtheorycannotmeettheneedsoftheindustrypersonneltraining.Inthispaper,constructinguniversity-enterprisecooperationplatformbasedcurriculummode,theenterpriseactualprojectdesignbecometheteachingcontent,usingtheuniversity-enterprisecooperationprojectsandrealitypracticeteaching,theimplementationofdetailedexaminationwaytoexploreaspectsofteachingreform.

【Keywords】LEDpowersupply;University-enterprisecooperation;Practiceteaching

0引言

LED的发展使得其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LED驱动电源是其中的一个比较特别的分支专业,驱动电源作为LED照明产业的能源保障,被比喻成系统的“心脏”,是保证LED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基础。现国内院校都比较少开设LED驱动电源专业课程或者开设了相对比较偏重理论的电源教学,使得在快速发展的LED行业里真正能从事电源设计人才缺口相对较大。

目前,LED驱动电源主要是以开关电源为主[1],它的原理看似并不是很复杂,但实际要想设计一个合格的电源,要涉及电子电路、控制理论、半导体物理、磁学等众多学科,对设计者的专业要求很高,因此对在高职院校的初学者往往会历尽艰苦,仍不得其门而入。为了顺应地区LED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依托我院中央财政支持的LED新型光源专业建设的平台,我们开设了《开关电源与LED电源驱动设计》课程。对该课程进行以项目驱动、分层次和按企业岗位实施实境训练的教学改革。

1基于行业实际应用LED驱动电源项目,构建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走访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分析,针对以LED驱动电源工程师等岗位具体要求和职责,以职业化培养为教学主线,构建了基于典型岗位能力的课程模式。《开关电源与LED驱动电源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重在实际应用,兼顾技术理论分析计算和基础知识。所以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分阶段地引入不同技术含量的LED驱动电源项目作为载体,承载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项目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设计、分析LED驱动电源产品或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教学设计改革具体内容按企业项目教学实施时分为四大任务,其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表1所示。

设立了4大教学任务8个实训项目。通过项目任务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实境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多个模块的实训项目以及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总体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将企业中LED驱动电源常见的设计项目细分与教材结合成上课的教学任务内容,一个工作任务可能涉及多个技能和知识点,而一个技能和知识点可以指导多个工作任务的实施。

项目细分为各个不同应用实境训练情境及任务知识点,内容循序渐进,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针对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重点培养各自适应岗位的技能教学,使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特长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图1《开关电源与LED驱动电源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流程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以职业化培养模式进行教学

LED驱动电源课程知识结构繁杂、注重实践能力,若采用传统的课程理论教学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学习失去兴趣。在课程理论讲解过程中往往也会相对枯燥和难懂。本课程改革在校内从开关电源基本原理、LED驱动电源电路元器件电气特性等基础理论入手,到常用开关电源拓扑架构的详细讲解,常用开关电源拓扑在不同应用中的设计,再结合特定芯片的运用进行项目讲解,分析项目的输出特性、电源性能参数、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除此之外,我们充分利用地区行业资源,加强与当地的LED企业祥新光电的协同创新合作,在祥新光电设立课程实训企业课堂-光电学院,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幅提高实验实训课比例,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情境,灵活实行校内——校外——校内——校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电源车间实践,校企人员互派,双方指导人才培养,共同探索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实现共赢互利。以基础、实用为原则,通过企业提炼选择实例项目,结合支撑知识与技术点的学习形式,循序渐近地讲解了LED驱动原理并进行相关应用项目的实践,学会主要基于开关电源的LED驱动拓扑设计的各种方法与要点[2]。形成依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实训、实境训练三层的实践能力递进的培养方式。

课程改革是以针对电源设计的特点实施“以项目为导向、实境训练”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的企业实境训练共有8个项目。LED驱动电源项目在“课内课堂”中学习、分析、设计,在“企业课堂”实境训练中认识、熟悉、实践,然后回到“课内课堂”总结、深化、理解,最后在“企业课堂”中检测、求证、掌握,形成校内——校外——校内——校外的灵活教学模式;学生还可再通过课余的“第二课堂”得到知识的巩固和发挥——即学生借助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开放的实训室环境,组成日常兴趣小组,参加各级别技能大赛,参与校内工作室项目工作等,使“课内课堂”、“企业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运用、扩展,自学能力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得到发挥。

利用社会资源共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化培养为教学,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情景和项目任务,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能动性和实现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

3细化课程考核方式,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考虑到LED驱动电源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并不能很好激励学生和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所以在设计课程考核的方式时,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践制作表现评价相联系的方式,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具体考核点如表2所示。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电路拓扑理论和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电路、实践调试和测试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及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

4结束语

基于项目驱动、实境训练的《开关电源与LED驱动电源设计》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正处于开始尝试阶段,从初步实施的效果看,学生在光电学院上课,能够很好进行技能的实际操练,对动手能力有极大的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学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特色所在。LED驱动电源课程的构建正是围绕“这个项目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来解决项目问题”、“采用这种方法会有什么结果”等几个方向来进行。校企产学研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路。通过与祥新光电的合作,在学生“学”的同时安排他们进行“产”的工作,学产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能力以及企业适应能力。该课程教改的目的就是在于更好培养学生在校时的实践能力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进企业后的后续发展的潜力,主动适应社会,接收社会的洗礼和挑战,满足当代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奇峰,廖鸿飞.基于工作任务的《开关电源原理与分析》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6):88-90.

[2]于雁南,高柏臣,严继池.开关电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58-60.

篇8

摘要:文章介绍了山西东北部山区县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并重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模式的实施环节、学习评价、实施成效等内容。以期为更多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伙伴合作共同体的农村高中少教多学模式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40);2011年度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041041-02);“问题导学”下的“探究性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 (项目编号:JZCZKTYW201411002)的阶段性成果。

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沉闷的旧课堂,学生渴望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已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发展趋势。而新型课堂模式呈现了学习的科学思维和人文过程,预设的师道尊严被动态生成的尊重生命冲击。尊重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成了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农村中小学承载着基础教育的重任,因此,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质量。作为新时代的农村教师,应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创新自己的课堂,形成知识交流、生命对话、思维碰撞,智慧火花四射的开放课堂。

山西省昔阳县地处山西东北部,以大寨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闻名。昔阳县的基础教育课改走过了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在全县的新型课堂推进中,乐平一中就是一所典型的课改先进农村学校,它位于县城北端,处于城郊结合部,生源多为农村孩子。该校是六规制单办初中,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200名。现有专任教师80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2名、中级职称21名、初级职称57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正在努力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创品牌”的标准化校园,极力打造县城名校。校长王海青年轻有为,提出德育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略,提倡养成教育推动课堂模式的办学思路。校教研室主任陈志如老师,有35年的教学经历,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骨干教师,2008年被评为山西晋中市学科带头人,他有9年的课改学习与实践经历,实验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他结合学校实际,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问题导学”下的“探究性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的研究课题,实验创建了:“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学教并重的五步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学教并重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体验—提高拓展。此模式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学习活动,构建自己有效学习理解的场所。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此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与新课改内容和要求相适应。实施该模式的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短时间内提高学业成绩;二是有利于缩小全班学生的学习差异,大面积提高全班学业成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有利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感受成功教师的快乐和幸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过程(实施环节)

1.思路: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提出问题,进入文本,通过探究,反思实践,提高拓展到生活中去。

2.准备:学生课前依据教师的预习要求,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主要预设五步教学环节的内容,力求预设课堂生成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调控方案。

3.上课:学生根据教师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进入文本探究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班内展示分享;反思提高总结、探索规律并延伸到课外生活;教师科学及时调控、点拨、释疑、拓展。模式的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1)创设情境(3~5分钟)。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

(2)提出问题(2~3分钟)。通过情境创设,适时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3)探究问题(20~25分钟)。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相互促进,注重探究式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体验挫折与成功。

(4)反思体验(8~10分钟)。教师在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教学行为重新进行评估。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建构,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的目的就是课堂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现、发展的空间。

(5)提高拓展(3~5分钟)。教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总结本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作适度的提高,并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可谓“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回”,使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在昔阳县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乐平一中的教师们制订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新课堂教师常用语》,大大推进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操作主要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进行,对平时上课的表现印象则集中到每周周会进行。《新课堂教师常用语》张贴在各教研组并散发到每个实验教师,提倡教师使用新课堂教师常用语激励评价学生,通过这两项举措有效促进了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由学生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分别从认真、积极、自信、与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这六个方面考察、评价学生,根据考察结果分为A级、B级、C级。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的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具体评价标准与等级如下:

1.认真方面。A级: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B级: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有参与讨论。C级: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2.积极方面。A级: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B级: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C级: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3.自信方面。A级: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B级: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C级: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4.与人合作方面。A级: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B级: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C级: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5.思维的条理性方面。A级: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B级: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较差。C级: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6.思维的创造性方面。A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B级: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C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自“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学教并重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并在乐平一中实施以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尽管乐平一中因乡下几所中学撤并到该校的学生底子薄、成绩差,而使教学质量提升遇到了冲击,但全校多数教师坚持采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学校总体成绩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仍位居全县前列。有一些撤并回来的学生,中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近三年教学质量全县评估来看:2010年第五名,2011年第四名,2012年第五名。从教师方面来看,乐平一中两位数学教师参加2010、2011年山西省晋中市青年教师课堂大赛,采用乐平一中的课堂模式参赛皆获得了市级一等奖,而且其中一位教师参加了全省青年教师课堂大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当然,该校部分老师还处在转型发展阶段,依然难于摆脱标准化答案讲授,同时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开放的思维。为此,将昔阳县乐平一中这所农村中学实验探索课堂模式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3

[2](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篇9

Abstract: Aiming at the question of audit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revolves around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ask drive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ntent of the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关键词: 审计教学改革;必要性;内容和实施

Key words: audit teaching reform;necessity;the cont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97-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对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审计原理及实务》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核心能力。是检测学生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手段。通过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1 审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原理及实务》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经济业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中教师在编写任务书时围绕具体的案例和经济业务的审计对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强化。任务驱动改革是将课程整合为主题进行的,这些任务既可以是具体业务的审计处理,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有机的进行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也就掌握了知识。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考核,并将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部分。有利于课程进行形成性考核。同时也是学生专业技能进一步得以提高和培养的形成性过程之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核心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审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是在审计总课程有限的课时下保证《审计原理及实务》教学效果的积极措施。由于专业课时紧张,一些学院对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进行了压缩,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各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始终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有重点的掌握审计知识和熟练其他操作方法,容易把握审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每次课程都取得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 审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内容

课程《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编写任务书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此环节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这个要求,教师编写了14个任务书,覆盖了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见表1所示。

在高职《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任务书的编写是关键。学习任务书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案例分析、课后思考实训三个部分。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学习任务的内容和驱动教学过程都要精心策划,对审计理论部分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为了创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应当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讲授基础知识,并精心设计教学课堂案例和情境。通常的做法为:教师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新旧知识衔接的金桥,使得学习在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采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以及课堂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探索以及思考的兴趣,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求和法律法规的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真正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积极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以良好的心态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维持浓厚的兴趣。达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课后思考实训是教师对审计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反馈信息。是进一步检查学生完成任务,对审计知识理解应用的重要手段。

具体的做法可以分解为三个过程:

2.1 导入课堂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开始就明确这节课的所学的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学习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

2.2 学生自主探索“任务”阶段

此阶段作为任务驱动课堂的关键,更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本阶段的目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讲解以及分析经济业务后,让学生动手实践才是关键性的一步。教师应当遵循“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第一,模仿:为了加深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应让学生按照课本的案例仿做一遍,由于尝到了初步的成功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第二,改造:对第一个案例进行加工后,举出与原题类似但是又要求略高而角度较新的例子,在教师的帮助下努力完成任务,进一步体会付出努力后成功的喜悦;第三,创新:教师应加强引导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思维,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遇到问题既可以请教老师又可以咨询同学,只要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即可。

2.3 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为了达到激励学生实践以及提高能力的目的,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当立足于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创造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讨论会以及交流会中学会比较、思考以及表现自我和勇于实践。在每一堂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以及乐于实践的精神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处理经济业务的水平和能力。

3 审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在课程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中,通过对参加实验的班级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 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使得学生具有更加明确的实习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条例清楚,层次分明。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构建知识的是学生,而教师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传授教材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3.3 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独立思考以及主动创新的机会,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是在任务中蕴含教学内容,学生针对案例必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各种肯能方案,并探究解决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件任务,都需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5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是战友又是老师,从而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为今天的学生、生活以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4.1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前的“知识点”作为线索,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改用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来精心安排组织教学内容。为了使得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当强调所学知识应与会计和审计的实践相吻合。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适用于每堂课。当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等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和经验时,不适宜采用此法。

4.3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要管理好学生活动: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师从事的一切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更是要使学生理解、接受以及掌握并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4.4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交给的任务是有困难的。

参考文献:

[1]胡继荣,弓亚静.论审计教学内容体系改革[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9).

篇10

关键词:慕课;英语课程;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73-02

一、前言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高等教育迎来了信息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挑战――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以“勇敢之城”、“课程时代”和“教育在线”为主的三大网络课程运营商掀起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信息教育革命。从技术上讲,“慕课”是对传统信息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以及精品课程)的继承与发展。它继承了后者“跨时空”的传统优势,并充分运用了网络交叉性、及时性和集聚性的特征,通过不断邀请学习者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实现完整的学习过程。“慕课”课程观看者不再是视频终端沉默寡言的信息接受者,他们通过网上讨论及时分享自身学习感受,并向教师提问求解,测试评估自身学习进展等方式,将“视频观众”的“他者”身份激活,华丽地转身为“慕课学习者”。

二、“慕课”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冲击

“慕课”的磅礴冲击力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生态圈。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学生市场的进一步分流,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挑战。“慕课”为名牌高校描绘的美味蛋糕是,他们将利用自身的“三名”(名校+名师+名课)效应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一点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影响尤为突出,既然“慕课”课程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优质化的语言教学课堂,学生又何须付费给母语并不是英语的中国教师呢?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则是显而易见的,通常一门“慕课”课程是由名师及其团队合作,精心打造的。这些主讲老师不仅是语音纯正的英语母语者,而且具有专业的语言教学背景和丰富经验。课程的教学设计更是具有突出的优势,如语言材料具有时效性,紧贴当前学生社会生活所需;教学方式具有互动性、创新性及可观赏性,学生乐于透过新鲜事物与教师频繁互动等。

当然情况并非完全令中国教师绝望,从“慕课”课程发展的阶段性看,它依然面临着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语言教学的“小课堂”特征与“慕课”课程的“大规模”发展趋势不兼容。不同于知识传授型课程,语言的习得主要是透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这是长期以来语言教学崇尚“小课堂”的根源。研究者发现,“慕课”课程的名师效应可能带来“一比数万”,甚至更高的师生比例,这显然不利于语言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现阶段技术所支持的“慕课”主要表现为“书面”交流。再次是现阶段技术所提供的“即时性互动”依然无法与传统课堂相媲美。“慕课”推动者所宣称的“及时性互动”主要是通过学习者在论坛、邮件或者短信等方式反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由主讲教师或者同伴学习者解疑互动。课程的“文化普适性”问题依然存在,尽管本土英语教师能够编写具有时效性的语言材料,但课本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如思维差异、习惯差异等,会严重影响学习者对于语言材料的接受性。最后对于学习者本身而言,“慕课”所代表的技术性革新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因为交流并非只是语言层面的,它承载着交流者变化万千的情感因素,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才是“最温暖人心”的。

三、翻转课堂与微课――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趋势

尽管“慕课”课程阶段性的缺陷仍然为第二外语教学留下些许生存空间,但其改革性的教学方式无疑倒逼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此背景,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普遍认可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教学理念,融于传统课堂中。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则用来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慕课背景下的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如“翻转课堂”的主要通过“课前”和“课中”两个教学环节以实现。在“课前学习阶段”首先向学生发送学习任务单。在学习任务单上,明确列出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线索、为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的习题等。然后由学科组制作教学课件,发送到社交平台上。学生通过上对教学课件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列出的作业题。因此,“翻转”的实质是将课中的信息输入重心前移至课前,课堂内部则成为知识检验和巩固的中心。

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一是凸显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生需要在课堂外,主动查找资源进行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真正做到学习的“私人化定制”。二是解决了课堂上单调枯燥的知识点传授,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学习者的监控和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能够及时得到实践和内化。三是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忙碌的现状,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整合为有效的学习时间。事实上,翻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授课课件的制作,课堂教学与评价活动设计。课件制作要立足于教材,以单元主题为纲,课文为序。每次课的课件需要以两三个思考问题结尾,促使学生反思总结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利用这些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微课。慕课讲究的“微格”教学,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录制中,一展其优势。微课是充分利用了人脑注意力有效集中的时长,尽量将教学内容“微格”化、精巧化、具体化。如:可汗学院的一些“传统慕课”依然具有很高的点击率,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人脑注意力的黄金10分钟。在讲授《古代中世纪史》时,视频的制作者便是通过六个小于10分钟的课程视频来展示古代中世纪的文化生活状况。在长达8课时的《综合英语》教学中,参与到某个具体话题的交流互动,要求学生通过听力理解内化某个文化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小测试”(quiz)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话题”细分为具体教学目的明确的、具有逻辑层次的“小话题”,“小话题”中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内容讲解不会超过20分钟。

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慕课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和深化。同时它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挑战和反思:

翻转课堂对师生角色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首先是自身观点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站在学生和知识的中间,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在翻转的模式下,学生直接学习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由于大部分老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了固定而成熟的教学范式,翻转课堂无疑会冲击他们的教学习惯。其次是对教师知识库的挑战,利用网上海量的知识信息不更新知识库。英语专业老师要时刻留意查看内容,各取所需,充分将这些资源为我所用,充实课堂信息;再次是对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挑战。学生角色的挑战则在于“慕课”的根本性假设前提,它假设了学习者都是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者,实际上这并不符合现在高校里的学习者。事实上,在语言学习的难题中,如何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一个疑难杂症。动机强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动机不强,再完美的授课视频、课件都无法帮助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中的教学与评价活动设计依然面临着很多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问题。这主要来自于建立在同伴互评基础上的可信任度的质疑。将翻译、作文等主观性作业交由同伴互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作业批改的“即时性”问题,但它无法抹去同伴互评中的质疑。由于参与同伴互评的学习伙伴都是语言学习者,他们虽然存在学习差异性问题,如有些知识点掌握全面,但有些知识点掌握较差。这直接导致了因分配方式的差异导致互评结果不甚理想。情况最糟糕的莫过于互评的两位同学都是学习较差者,他们显然是无法完成互评任务的。另一种可信任度的质疑则更富有中国特色,学生在小组口语互评的环节,考虑到自己作为评价者的角色只是暂时的,下一刻自己就轮到被评价者,就会给予当前的被评价者高分以换取下次自己也获得高分的人情。这样的互评又容易让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五、结语

“慕课”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带给教育者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生动的讲授通道,而挑战则突出的反映在:平台为全国教师重新划定了起跑线,谁在这场教育革新潮流中占据了主动地位,谁就可能获得生态圈里生存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高地.美国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若干前沿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4,(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