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发展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的时候,必须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基础的最佳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从学习知识、作业练习、生活实践等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个人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个人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将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也思考前人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重复前人思维创新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将“平行线”这个概念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然后让学生们分析他们的关系,学生们在分析讨论中,发现两条线会有平行、相交、重合几种情况,并从这几种情况出现的条件,发现了平行线的特点,推导出了平行线的定义。这样思考后得到的知识,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

二、在作业练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新能力就体现在对现有思维的突破上。书本上教解题方法只是众多解法中的一种,盲目地照抄书本,会使学生思维变得呆板僵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打破常规,大胆突破教材上的解题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创新能力。比如,“屋里有30人,出去15人,又进来5人,屋里余下几个人”这道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传统的解法,总人数减去出去的人再加上进来的人,即“30-15+5”,而学生又提成新的解法,用总人数减去进和出的差值,即“30-(15-5)”。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讨论分析,思维不断碰撞和突破,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要重视课堂外的生活实践,让创新思维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终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算算教室的面积,帮家长算算水电费等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成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也会发现知识不足而解答不出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思维创新。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好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红.浅议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J].新课程,2011(11):102-105.

[2]许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J].大观周刊,2011(12):105-109.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关系着教育的完整发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这个特殊的教学群体来说,教学兴趣举重若轻。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要是依靠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善于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个性化思维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生活化教学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认知下进行兴趣培养和能力塑造。

二、扩展延伸,发散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完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探寻一套新形势的教学之路。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扩展延伸。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语文内容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文章内容的留白之处进行补充续写,对于文章主题进行深度剖析,争取挖掘出不同于传统思维的另类内涵。只有真正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光添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变更教学方法,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利用客观手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主观发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主动地进行教学变革,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思维启发

《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传授。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从小学数学的学科构成来看,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启发、培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运用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启发不够重视,大多只是重视机械地教学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思维启发不够重视的表现有:重结果,轻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研究;重标准答案,轻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这一系列灌入式的教学方法的存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反思的。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原动力,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竭源泉。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定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好奇特性,保护他们好奇心强的优点。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发问,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解决自己、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生活中的实际素材或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一起解决。这样,小学生在认识生活、感知生活的同时,学到了应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更培养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民主开放,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死板、严苛、偏心、凌驾于学生之上时,小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将被教师所限制、压抑,甚至扼杀。因此,只有当教师对学生民主开放,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才能真正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健全他们的人格。

四、注重观察和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实物,或演示教具、实验、制作等,直观操作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定律、概念、法则等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有助于他们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并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此外,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放在实践和平常的训练当中,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年级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有不同的任务,但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贯穿到每一节课中,无论是学习新知识、做练习,还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都要根据具体内容有意识地把思维训练放在平常的学习之中。

五、运用新的思想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启发,还应该运用新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以上思想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启发和训练,不仅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他们能快速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能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上思维方法只是教学过程当中,较常用到的一些方法,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将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知识广、善思考的人才。数学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学科,数学的发展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有意义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的运用需要数学,数学学习更离不开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应贯穿始终。小学数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并有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他们创设积极、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思考,不断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春国,《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天地》,2011(12)

2.曹平,《小学数学思维教育机制》[J],《教育科学》,1995(2)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方法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明确思维能力的范围

思维能力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所以我们在讨论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时,首先应该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明确此处的思维能力具体指哪些思维能力。

数学是由系统的判断分析而组成的,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数学逻辑语句术语和相应的指示符号来表达的,或用逻辑推理和一些原有判断形成的新判断。数学科学就是由这些判断的总和组成的。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简单,它一般没有严格的论证,但是它离不开判断推理,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正好需要这些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学必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培养思维能力的重点。虽然,我们强调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仅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略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虽然人在小学教育阶段时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转型的初级阶段,但是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因此而丧失。另外,虽然创造性思维培养不是小学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但是在教学一些与旧知识紧密结合的富有思考意义的新知识时,如果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可以促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研究表明,辩证思维是在10岁时开始萌发的。因此,不宜过早地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重点,但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一些辩证因素,为辩证思维能力初期的发展提供一些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

1.打牢知识基础,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一方面,以知识为基础的思想,需要一些基本知识为思维能力的依托。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好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下才能使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则无法真正地牢固掌握知识,更不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密切地联系起来。要想使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改变传统课堂“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转而专注于此种教学,即强调理解结论产生的过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因果关系这一逻辑。

2.以问题为引导,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独立性差的学生不善于思考、无法组织自己的思维、无法通过所见的事物想该事物的内在本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要依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指导、引导等,通过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此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思维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3.注重说理,增强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则是语言要表达的内容,两者是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表达自己思维的语言表达训练,尤其是文字推理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方法。在“复名数和小数”的教学中,由于相互改写小数和复名数需要运用很多综合知识,而恰恰是这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如何渡过难关、突破困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呢?这就是笔者为何要强调注重说理的原因。通过语言形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的记忆,反过来,学生利用这一思维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利用思维方法解决知识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关键,

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的特点及小学生思维发育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并不能培养小学生的所有思维能力,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跟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田兴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1).

[2]高永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智,2010(24).

篇5

一、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非唯一任务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在小学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理论根据

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科学训练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极其有效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我们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数学充满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注重训练学生发现规律,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结合2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说说算式排列的规律。通过课本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样做,比过去单纯由老师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推理能力。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里比比皆是,它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实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正确推理。例如教材在讲计算法则时, 一般通过实例都要求大家来总结计算法则。我们根据教材精神,注重训练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以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再例如,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有的教师让学生归纳思考方法和步骤,学生发现教材先通过实例引入一组算式,再到两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 再根据共同点揭示规律,这实质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由于教师注重让学生归纳上述推理过程,所以到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虽然它的知识结构和深度都比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些,但由于归纳推理的过程相同,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学起来就显得轻松,应用运算定律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高年级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出来的。例如,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既从除法、分数、比的意义方面类比,又从除法、分数、比的写法上类比,除法、分数、比的各部分名称,相互之间关系方面进行类比,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学生不仅记得牢学得活,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得快。

3.利用计算和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可相应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练习题设计的好坏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教学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通过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认识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智力、年龄等特点,制定适合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从而初步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动活跃,好奇心强,正是处于兴趣广泛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但因为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的课程,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1]。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习的愉悦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对乘除法的教学中,数字与数字相乘就是数字的叠加几次,开展运算的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互动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初步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创设情境的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创设情境的教学可以有效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概况与抽象等方法。

分类与比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分类就是把相同属性的数字、相近的法则、相同的运算规则等归类,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比较,比较的“比”能够很好的锻炼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2]。比较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将相近、相似的知识点区分,理解法则、定义的差异,从而加深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例如,学习小数时可以在学习整数的基础上让小学生自己分类学习对照。在数学公式中,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归为一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归为一类,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得出共性、差异,初步形成逻辑思维方式。

分析与综合方法就是要求小学生在给定研究对象时要分别分析每一个对象的组成部分,再综合每一部分结果得出研究结果。例如,在小学课程中有一节“认识物体”,教师可以带一些度量工具给学生们“认识”,三角板,四边形,直尺等让学生分析边的多少,角度大小情况,通过分析三条边,四条边,直角,锐角,钝角等,综合得出规律总结性质。

概况与抽象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概况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会抽象概况之后理解记忆会替代原先机械记忆,思维能力立刻上升一个新高度。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加法时,学生起初只会在计算时机械应用加法运算法则,不会懂得应用简便规律,503+497完全可以简便成500+3+497。

三. 设问教学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设问。在设问中循序渐进引导小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公式、法则等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并巧妙设问,促进学生积极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在应用题的讲课中,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把题中的称谓、问题改成现实中的人名和问题。这样既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现实的问题,又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创设问题,逐步引导小学生得出问题答案,提供给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新思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思考方式,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启发性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应该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就是不断开发逻辑思维的过程[3]。就是让学生必须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尽可能地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种培养方式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加强做习题来实现。例如:512+549-91=?下面是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答案中个位数是“0”,这道题常规的解法当然是相加相减,不过真正计算起来费小学生的纸墨,如果只是把个位相加减计算,那就很快得出答案。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相应地进行逻辑运算教学,学生不仅很快理解定义法则,也能很好的掌握规律进行解题,既加快了解题时间,有提高了学习效果。这种方法虽然投巧,但它完全是建立适用加法逻辑运算的思维基础上的,这是很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方法是很值得推广的。

五.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当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小学生小学学习阶段,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小学周刊,2012,4(2):12-13.

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会思考的思维方式,所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力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都还处于以动作为主的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形成自主的判断和思考方式.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入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准确生动的形象动作和语言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培养方案和建议.

一、小学数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阶段和基本要求

1. 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根据小学的阶段不同,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小学数学对思维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这个阶段,学生可以不再依赖于对动作的感知,学生离开动作也可以进行思考. 主要的思考方法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可以根据小学课本上的物体进行形式上的联想,并对一些简单的计算作出判断和思考. 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两个方面,形式逻辑思维是针对小学数学中的公式和计算规律而言,比如乘法口诀之类具有推理逻辑的公式等;辩证逻辑是对小学数学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和联系的问题而言的,它是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能形成的,这种思维能力多数在小学高年级才得以体现.

2. 小学数学对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科和学生心理两方面的特点,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正因为严密的逻辑性,为小学生的思考判断提供了依据,小学生借助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判断便构成自己的思维结构. 同时小学数学又具有抽象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 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已经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奠定了条件. 另外,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讲,小学生由具体到形象的思维过程也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由规律性的简单公式到复杂多变的应用题,这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时间和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从形象具体到抽象复杂这一过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将数学问题形象具体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设意境,激发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思考又是由问题引起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只有学生对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解,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

情境的设置要带有趣味化和游戏化,比如在一堂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等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参照教室的物体让学生指出自己图画中与室内相同图形的物体. 这样,学生便会兴致盎然,争先动手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叙述留下形象具体的深刻记忆.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同样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问题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方面. 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摆放诸如铅笔、橡皮擦和文具盒等物品,自己标上单价,模拟现实生活中购物的情节,让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进行现场买卖. 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熟练程度,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2. 引导想象,培养形象思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诸如在数学图形的教学中,“如果长方形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直到无限接近重合,长方形会成为什么图形”,“如果平行四边形也做这样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借助对这些图形的想象,能有机地将这些图形联系在一起,结合起来找到相关的规律.

3. 借助多媒体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数学中抽象的表述具体形象化,对抽象的语言教学实现直观的视觉效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数学教学课件实现立体和动感教学. 比如在对图形的平移和以各种角度对图形进行旋转中,先让学生进行想象,然后通过多媒体进行视觉展示,从而来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能减少教学中的错误率,又能快速地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结 语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阶段式的培养,运用多种方法去启发和开拓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基础教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变化、结构、空间、信息等概念的学科,数学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及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为初中学习及日常生活计算打下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是指运用教材,教会小学生认识数、四则运算、图形、长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转换等一系列知识。当前人们多将小学数学理解为加减乘除的学习,许多小学数学教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学生对数字运算的掌握,对于其他学科与数学之间的关联及逻辑关系关注较少。在数学教学中,公式是进行运算的基础,但单纯通过公式不能解决问题,公式与数学内容的结合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而数学包括想象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多种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小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开发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阶段,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能不断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他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其次,数学学习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逐步提升;第三,数学学习基于事实,而逻辑推理能力是学习的根本,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训练他们依据事实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

数学教学以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基础,当学生没有数学思维能力时,将出现思维混乱的状况,解题过程毫无条理,在解题过程中对于未见过的题目难以下手。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1.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小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础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对外界好奇心较重,且注意力较为分散,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常出现死记硬背状况,解题能力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在运用公式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分析、理解、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2.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小学生判断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促使学生获得思考能力,并逐渐从逻辑思维活动中学会分辨真假,并能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整体判断力。

3.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

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不同的小学生,受家庭因素、先天基因、外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学思维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而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总结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外界较为好奇,注意力常难以集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将强烈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利用小学生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设计有创造性的、新颖的题目,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形状及角度这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各种形状的尺子,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并着重讲解三角形内角测定,让学生动手自行测量三角形尺子的两个内角度数,并在学生测量第三个角之前直接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使学生为教师的答案真伪产生好奇心,随后再进行测量,并讲解解题方法。

2.加强基础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新知识教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需要在学生基础知识教学中培养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引导学生推理分析问题。如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概念等基础知识后,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进行知识点梳理,并在每章节授课结束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

3.将思维能力培养与生活实际关联

许多数学理论来自于生活,并且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多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在课堂中可多例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数学融入生活,及时通过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融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9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10

摘 要:如今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许多困惑,数学成绩总是忽高忽低,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会有效地学习。首先分析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接著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开始上学,觉得数学比较难,成绩总是没有语文好。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大部分小学生还不会学习数学,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力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综合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用形象而且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他们去理解和学习数学,形成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今,教师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小就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如何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简单的理解问题,掌握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进行开放式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心设计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渊博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和源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学生思考事情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就会受到限制。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开阔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处理事情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看待事情也会比较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进行开放式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求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注意方法,有效学习。比如,小学生在学习10以外20以内的加减法时,他们会算加法但是不会算减法,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加法的时候把对应的减法写在旁边,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减法思维。

2.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计算量比较大的科目。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堂练习的机会,要巧妙地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开阔自己的做题思路,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增加练习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慢慢地也对自己学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把握。练习应该设计得有意义、有效果,不能总是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题,这样学生不用动脑就可以做出来,学生的思维就会禁锢。要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培养严谨、全面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要重视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教小学生找规律填数字的时候,先设计简单的单数、双数这样的按顺序的练习,然后再慢慢地加大难度。

3.为小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自我摸索,学生才会有思考和提问的欲望,才会自己发现问题,才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视角,思维和想象力也可以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比如,在学几何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实体模型,这样一些没有见过实物的学生就可以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体具体是什么形状,看看它们各自有几个面,都有什么特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他们自己用贴纸拼出指定的形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认知感和立体感有很大的帮助,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很难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也许他们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多走一些弯路,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消磨殆尽。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不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和指导,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一定要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做题巩固。还有就是数学知识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在动脑思考和灵活运用的过程当中学会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