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以初中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其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共有40人。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本节课复习运球技术,并通过比赛形式加以巩固,同时学习三步上篮技术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步上篮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篮球三步上篮技术的学习,95%的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70%的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学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难点: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三步上篮的节奏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游戏竞赛,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竞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活动、热身阶段;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放松恢复三个阶段。
(一)准备活动、热身阶段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
2、 游戏:胯下滚球 通过小组滚球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
2、 三步上篮练习
①小组自由组合练习三步上篮,体会三步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②教师示范三步上篮
③小组练习三步上篮
④分层次练习三步上篮:1)不运球直接三步上篮 2) 近距离运一次三步上篮 3) 三分线外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层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自我评价,进行不同层次练习,激发练习兴趣。
⑤自我展示三步上篮(小组推荐动作娴熟同学表演)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放松恢复
1、放松练习
2、小组评价
3、.教师做课后小结
4、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5、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练习消除疲劳,加快身心恢复,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做小结和评价。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案
篮球——三步上篮 指导教师:毕东川
教学内容 篮球:一、复习行进间运球
二、篮球运球三步上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步上篮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篮球三步上篮技术的学习,95%的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70%的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学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器 材
篮球40个,篮球场2个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三步上篮的节奏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准
备
活
动 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3. 提出本课教学目标与要求。
4.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教师到位观察情况。
2.宣布教学内容 。
3.安排见习生。
体育委员整队,并向教师汇报出勤情况。 组织形式:
要求:快、静、齐。
热
身
阶
段 1. 围绕篮球场运球跑
2.热身:篮球健身操
3. 游戏:胯下滚球 1.教师讲解要领。
2.教师口令引导学生并领做。
3.教师强调规则及注意事项,学生做练习时,巡回指导。 体委带队,在指定地点慢跑热身。
认真模仿教师动作做热身运动。
3.各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在指定区域比赛。 运球跑图形(一):
热身操队形(二):
要求:认真做练习,注意力集中
胯下滚球组织图(三):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师
生
互
动,
自
我
展
示
与
评
价
一、原地运一下球三步起跳
二、三步上篮练习
①小组自由组合练习三步上篮
②教师示范三步上篮
③小组练习三步上篮
教师讲解比赛要点及规则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三步上篮
②教师做示范
③教师巡回各组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适当参与各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准确的示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学总结,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教师小范围上点拔,纠正和指导。
看教师示范并在指挥下积极参加活动。
分小组在小组长组织下自由创新练习三步上篮。
教师示范并讲解三步上篮要领,学生认真观察。
小组在组长组织下有序练习三步上篮。
运球练习图(四):
要求:听从指挥安排,统一练习。
小组自由组合练习三步上篮图(五):
要求:边观察、边模仿、边思考、边交流、边学习。
教师示范图(六):
要求:认真观察,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小组练习图(七):
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具有创新性。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师
生
互
动,
自
我
展
示
与
评
价
⑤分层次练习三步上篮
1)不运球直接拿球上篮
2)近距离运一次球三步上篮
2)三分线外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⑥自我展示三步上篮
⑤教师巡回各组进行指导, 适当参与各组练习, 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小范围上点拔,纠正和指导。
⑥教师鼓动动作优秀同学展示自我。
学生们结合自己实际水平有选择性的进行练习。
各小组主动推荐动作娴熟,优秀学生展示自我,其他同学观摩,欣赏。
分层次练习三步上篮图(八):
个人才艺展示图(九):
放
松
恢
复
1.伸展放松操
2.小结
①学生自评
②教师小结本课
3.宣布下节课任务
4.回收器材
5.宣布下课 1.教师组织学生做放松操。
2.学生小组评价之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前面小结。
3.总结提示,布置下节课任务。
1.认真做操,尽量做到彻底放松。
2.学生们对自己及他人学习情况做一具体小结。
3.认真听教师安排下节课内容及任务。 放松图(十):
小组自评图(十一):
教师小结图(十二):
教
学
篇2
本文主要就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怎样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出了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行文的主旨是通过改革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来充分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不拘一格,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方能更加投入身心去学习,去创造。因此,教师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们不要受局限地展开教学设计,而是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地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进来。首先教师们就应该懂得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逐步进入自己所预设好的环节来展开教学。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各类学校教学活动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它在文字、图像、影音等方面的结合,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这种教学手段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适合带到体育的教学中来,其实不然。比如,在体育运动中的某些体育项目中,有些工作要领是要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如果这时能够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去再现给学生,笔者认为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又如,体育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篮球方面的知识时,如果仅仅只是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可以借助多媒体,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篮球运动中各动作的要领、各种经典的战术体系,或者各种犯规工作,笔者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
三、多元化的教学思路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体育课教学,不仅可以进行室内教学,还可以进行室外教学,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优势。同时,两种教学环境的交替,也可以为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天然的教学优势,有的知识可以进行室内教学,有的活动可以进行室外教学,而有的项目则可以结合室内外来开展,这样多变的设计,一定会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室内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体育知识竞答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欲望。在室外,教师又可以组织各种小游戏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接力跑、追击跑等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更加有力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针对性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篇3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实施环节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导学案”
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根据教学项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前置性的自学。但是如果只是笼统的让学生先学,而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自学过程就会变得漫无目的、随心所欲,以致先学的效果不理想。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前置性自学之前,应首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前置性学习。
另外,要想编写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体育任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还要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全面的了解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学习习惯和体育学习特点,把握好他们的学习起点,才能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出理想的“导学案”,才能为初中体育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设置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的学习
根据设置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前置性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反馈纠正错误”的模式。而引导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进行前置性的自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搜集和了解篮球的历史、NBA史上的篮球明星、我国的篮球明星,现有的篮球基本规则等等,而在课程正式开始时,让学生对自学的内容进行汇报讲解,然后再开始篮球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预先对篮球历史和篮球明星的了解,充分了激发了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而对篮球基本规则的了解也加速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的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课程开始之前的前置性自学,已经获得了对教学内容的一些直接经验。但是学生通过自学和自我尝试得来的这些经验,通常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正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学生片面的认识做进一步的拓展,将学生表层的认识做进一步的深化,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获得的零散的认知系统化。例如,在篮球教学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基本的篮球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了解很多都是片面的、局部的、一知半解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就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自学时对篮球规则的学习情况,有针对的进行拓展、深化,对学生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强调,并进行系统的教授和讲解,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选择的进行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时,并不是指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或前置性的学习。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如果对体育教学内容不加思考、区别,盲目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容易出现教学事故。
首先,体育教学不仅涉及理论的内容,而且还更多的偏重于实践的内容。一般来说,文化课的教学相较于体育教学来说,理论的东西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进行前置性的自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体育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适用。但是,在体育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前置性的自学并不适合某些教学内容的教授。比如,一个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通过学生自行研究教材来理解的话,通常需要阅读和理解几页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缺乏直观性,学生还经常无法准确领悟。而要是体育任课教师直接进行点拨的话,学生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技术要领,进而节约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另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将会很难改正,甚至纠正一个错误的动作比学习一个新的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更多,因此,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并不科学,体育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要“先教后学”如跨栏、体操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均应如此。
其次,在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项目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即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很好,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对技能动作理解的偏差或不到位,也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一般来说,体育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越强,学生先尝试自学的危险性越大,也容易出现事故。比如,体操教学过程中的“大回环”,这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在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体育教学理念时,一定要慎重。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体育基础,正确的选择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内容,通常来说,初中体育教学适合采用此种教学方式的多为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和部分简单易懂的体育技能知识,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育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出科学的调整。比如,在“跳远”的教学设计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次,基础层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是教学的最低要求,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提高层和发展层。在练习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而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在完成自己所选的标准后,可选择下一标准的练习,练习结束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再进行相互的评价和补充,以此提高练习质量。
(二)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途径通常只有两个,一是通过他人的讲授来获得,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来获得。而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得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往往会比通过他人的讲授而获得的知识技能更为牢固。而且,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时,会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信心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而良好的体育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效的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体育任课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因为初中体育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能力刚刚开始发展的初中生,他们的自学能力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体育任课教师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自学的乐趣,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琦.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 邓斌.新时期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J].才智.2008(11).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合理使用;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科学地、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材,能够全面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故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充分地使用形式不同的体育器材,以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切合教学实际需要,让器材运用恰到好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不可或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器材,合理规划体育场地,以此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辅作用,使体育器材更有效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在选择体育器材时,必须坚持下列两个原则:第一,紧扣体育课堂教学预期目标的设计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之前,只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设计的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体育器材为教学服务。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详细地分析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以期科学地合理地充分地选择体育器材。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必须合理地科学地使用体育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二,紧扣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学生不同,体育知识储备也不尽不同,使用相同体育器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体育器材服务教学时,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尽量选择适合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器材辅助体育课堂教学。
二、结合学校配置实际,增加器材运用机率
在我国,每一所中学都会配有相应的体育器材。尽管配备给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器材的质量、数量、类型等不尽相同,然而,只要对体育器材运用得当,就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巨大作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学校怕学生在使用一些体育器材时出现危险,就禁止学生使用这些体育器材,使不少体育器材成了体育摆设,体育器材也因此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必须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因为体育器材是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必须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与合理运用体育器材,以此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体操垫组织学生开展“釜底抽薪”(抽垫子)的活动,以此充分发挥体育器材体操垫的巨大作用。
三、转换教学思维方式,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
目前,配备给中学的每一种体育器材均具有多种体育教学辅助功能。比如:栏架既可以用来开展钻越障碍运动,也可以用来开展投射门运动,还可以用来开展跨栏运动等。再如跳绳,既可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斗智拉绳运动,也可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绳操运动等。还如实心球,既可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打保龄球运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投掷运动,还可以用来当作标志物、障碍物、负重物等。再如体育器材呼拉圈,在我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音乐中玩圈,也可以把呼拉圈当成是哪吒的项圈。学生有的滚呼拉圈,有的飞呼拉圈,玩得不亦乐乎。之后,扮演“哪吒”的学生拿着呼拉圈锻练体育本领。最后,学生们把呼拉圈用做套圈,把遇到的“坏人”套在圈中。此外,有的学生还把呼拉圈当做当绳跳,或者套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中高速旋转……可见,只要我们善于转换思维方式与教学视角,就可以充分开发常用体育器材的多种的新功能。
四、尝试创新设计,自制器材促进教学
虽然每一所中学校都配备了相应的体育器材,然而,所配备的体育器材未必能够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状况,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并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简单的体育器材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我们在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与当地现有的资源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体育知识。
五、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综合开发场地功能
众所周知,每所中学都有专门的体育场地,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中学专门的体育场地中,往往会配置一些体育器材,供我们指导学生使用。体育场地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充分开发场地资源、合理运用体育场地的途径来节省一些相关的体育器材。例如,体育场地中的篮球场,我们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足球场运动,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运动。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在篮球场中开展“地面乒乓球”训练活动。同时,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避免与其他的班级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另外,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合理开发校园中存在的那些被遗弃的体育器材,如此,既可以节省相应的体育器材,减少体育器材的浪费,又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器材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以期每一种体育器材都能够体现出自身的巨大价值。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体育器材,既能够顺利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又能够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我们有必要加强体育器材对课堂教学服务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程;素质教育;实施
初中体育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强健体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广,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体育项目锻炼,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一、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特长
在进行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依靠室内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效用,使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延展。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确立具体的课外活动方式,使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教师可在教授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运球技巧后,令学生领取体育活动器材,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展开课外体育活动。而有些学生喜欢篮球,有些学生擅长羽毛球,有些学生则更偏爱足球,通过课外活动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收获良好的授课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全校运动会或是班级友谊赛的方式,能够使具备体育特长的学生在比赛中充分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借助比赛平台,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增强集体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深度挖掘体育教学的美育因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必须深度挖掘体育教学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呈现出人类健康体态所展现出的机体美学,从而使学生在体育n程中感受到健康美、身体美与运动美。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授课中,教师需将重点放在强健体魄与塑造形体方面,使学生在体育的课程学习中得到身体充分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阴雨天等不适宜课外教学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备,为同学播放奥运会精彩体育项目的比赛片段,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此外,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督促学生养成课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仪容整洁。如此,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对学生的美育教学。
三、 做好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需面向在校全体学生。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地依靠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安排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未都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这就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加以充分了解,依照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展开分层次、步骤化、目标强的课堂教学工作,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状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展开课程教学环节。例如,在体育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男生和女生在先天身体硬性条件方面的差异,在进行球类运动的课堂活动时,需依据男生和女生的不同需求,安排男生打篮球、踢足球等消耗体能较大的球类运动,女生则可通过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的活动方式进行自由活动。此外,在进行日常体育课程课前活动的环节设置时,也可采取男生跑1000米,女生跑800米的方式,进行课前体育活动热身。通过对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的全面考量,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化、针对性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施人本化、个性化教育
在进行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时,需要依据体育的自身特点和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这五方面进行课程具体目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以人为本作为新课改内容的核心理念,对中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教学方向。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中,不禁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加以有序地组织和配置,从而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培养,还要求体育教师以学生发展的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体育学科的整体性和分散性特点加以有机结合,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宜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地适应。此外,还需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展开个性化教育教学。例如,通过建立体育活动小组的方式,对一个班级中体育活动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人员分配,充分发挥以强带弱的小组互助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大家共同帮助,共同进步,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在体育日常课堂活动、小组比赛、班级友谊赛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提升素质的学习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主要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深度挖掘美育因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这四方面内容,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渗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展开高效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海.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J]. 社会科学:引文版, 2016(11):300.
篇6
1.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不少初中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学生不过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纯的“教与学”关系,教师只要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内容知识,而无需进行其他的交流和沟通。事实上这种思想直接导致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缺失,无法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笔者以为,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关系刻不容缓。首先,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深入学生当中加强沟通与交流,主动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或学习方面的想法,并及时指导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素质水平,做好表率示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最后,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鼓励每一位学生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并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振奋精神投入到训练的队伍中去。
2.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果
尽管当前的初中体育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和论证,仍无法满足日渐发展的学生需求,因此更加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根据基础教材的实际,做好教学补充和完善的工作,以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切合自己学生的发展。为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深入调查本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兴趣点,结合现有教材纲要进行内容的填补和完善,以实现学生正能量的最大发挥。比如本地传统的运动项目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主,大部分初中生都对此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强化篮球和乒乓球的课程训练,通过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来提高整体学习氛围,显著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体育训练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都能带着巨大的兴趣来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必然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学习的高度热情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真正的兴趣教学方法,是要根据相应的教材采取对应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愉悦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命令教学。比如在进行初一年级学生的篮球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投篮的动作技巧,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投篮姿势,分别说出各自的感受,比较哪一种是自己感觉最好的投篮方式。学生既觉得好玩又感到新奇,就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与思考,激发出内心的兴趣,找到投篮的最佳感觉和姿势。(2)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体育热情。成功的学习体验,也是增强学生体育热情的催化剂,成功感是保持学生持续学习兴致高昂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尤其要用肯定和鼓励的语气去对待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例如有的初中生耐力不足,经常跑个400米就上气不接下气,不愿再跑下去。针对这样的同学,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当他稍有进步时就要加以鼓励,也让其他同学来学习监督,渐渐地,这些同学对自己提升信心,可以坚持跑到600米、800米,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对体育课也表现得极为主动。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化体育学习
教师的角色定位应从课堂主宰变成主导,以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模式,要运用新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体育世界。从实践到思考,再到创造性的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化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教学工作者应当是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成为他们毕生发展的领航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自主化的体育学习,还应注重带领他们勇往直前大胆实践创新。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启迪他们的逻辑思维,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不断挑战,超越自我。
篇7
关键词:微课;课前预习;课中观摩
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鲁教授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2009年微课程首次被到网站上,因其具有简短精练、可翻转反复进行播放学习等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不仅如此,微课还是一个教学视频的记录,是系统化的,包含教学策略、情境、问题解决,它是教学的补充和丰富,除了课中,还可用于课前、课后。微课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身学习行为。
本研究立足于微课特点,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理论为指导,探索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建立有效的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系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访问,重复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强化学习效果,也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方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一、高二、高三篮球选项班、足球选项班、形体训练选项班,各年级各选项随机抽取30人,共计27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2)观察访谈法:对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篮球选项教师、足球选项教师、形体训练选项教师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对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一、高二、高三篮球选项班、足球选项班、形体训练选项班各年级各选项随机抽取30人,共计270人,回收266份,有效回收率98.5%。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结果和调查材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首先,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要领的讲解,而每位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专项,同时也有薄弱项,在教薄弱项时,如男教师教健美操和啦啦操,女教师教足球和篮球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通过访谈得知,体育教师认为若有相应的微课教学资源作为丰富和补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引领学生学习,同时还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发现、追问、提升,从而达到体育教学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此外,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大,示范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再现情景类的微课视频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针对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条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馈,我校高中生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电脑拥有率为96.3%;88.1%的学生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也可方便地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下载学习资源;且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体育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学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切实可行的。
2.微课的制作
通过参与微课制作,本人认为优质的微课应该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我们拟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动作技术的示范、微课的拍摄与制作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微课的教学设计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参与设计,他们能根据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呈现条理清晰、精彩有趣的课程情节;动作技术的示范最好是该专项的年轻教师,用他们规范标准又富有青春活力、简洁鲜明的技术动作示范感染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微课的拍摄与制作由擅长软件运用的教师操作,可用录屏软件、手机、iPad、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拍摄教学过程并确定视频格式,使微课录制更流畅,效果更精良。
3.微课的应用形式
(1)课前预习自学型
体育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呈现具体、形象、生动的运动技术,学生可通过课前在家中预习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及易错点,这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培养运动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观摩学习型
传统体育课教学中,教师教授某项技术动作,如“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只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动作示范来完成,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无法看清过程。但是,在微课视频中能将“一大、二小、三高跳”的技术动作设置成正常速度示范和慢动作示范,并且每个环节在生动解说之余配上简明的文字,既能变抽象为形象,又能够反复观看,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感性认识,进而深刻了解各环节的技术要领,最终掌握该项技术动作。
4.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通过对篮球、足球、形体训练选项班教师进行访谈,他们一致认为,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并请教老师;基础弱的同学课后还能通过微课视频,反复多次观察技术动作,领会重难点及易错点,对技术动作理解更透彻,掌握更娴熟;95.2%的学生认为通过微课学习能从中得到收获。此外,微课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学习需求,能增加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得到增强。由此可见,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且富有实效的。体育微课的制作最好是由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其应用形式有:课前预习自学型、课中观摩学习型、课后复习巩固型。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打破了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个性化学习、按兴趣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因此,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课的不足。
2.建议
(1)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育技术能力。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教师需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掌握相应的技术。
(2)体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学习、总结,使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能结合新课程理念,从课程和学生特点出发,通过团队合作,制作出适合学生和同行使用的高质量的微课。
(3)体育微课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知识点选取要面向学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要有关联性,形成系统完整的微课教学资源,使学习者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
(4)体育微课的学习应该有学生的提问、练习、测试等,而不是单纯地看视频,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媒介的交互,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5)微课关注的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及易错点,是常规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使用时必须与体育课程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1):85-87.
[2]赵良.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4(05):78.
[3]常彦君.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4(11):126-128.
[4]唐艳,唐军.“微课”:高校体育课教育资源建设新途径[J].软件导刊,2014,13(06):167-168.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应用科学,是教育技术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中的要求,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教学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作为其理论基础,以系统方法作为其基本方法与技术。由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历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在众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基于此,我试图通过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素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加以梳理与分析。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计划过程,它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系统中诸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设计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在系统计划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作为科学依据,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教学问题的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层次,即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较完整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大致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环节。教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上面的每一个内容都认真分析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设计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二,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第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教学预期目标)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第四,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并提供学习指导;第五,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即平时所说的练习设计);第六,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三、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理念选择要依据新课程,实现“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
一般的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师会比较注重“教”这一部分的设计,而对学生如何学的设计比较少。例如,我以前在进行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时,在课堂中会让学生先看示范动作,然后原地模仿,最后让拿球进行练习。在整堂课中学生出功不出力,只是应付老师,对篮球没有兴趣。后来,我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必须要转变观念,教学设计重点要放在学生学的角度上,改变以往传统上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理念。同样还是篮球三步上篮,我在课堂中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篮球3分钟比赛。在比赛后,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你在比赛中为什么传球不到位,上篮走步,防守不知道如何去防,有机会投篮投不进呢?”当学生都不出声、低着头时,我就问:“你们想不想改变这些不足的地方?”这时学生都大声说:“想!”我就紧接着说:“那好!你们必须从头开始,静下心来一步步地学习!”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篮球练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通过两次设计的对比,我深深感觉到“学生怎么学,可以怎么学,会怎么学,最好怎么学”的设计理念才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设计理念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教学内容选择要接近最近发展区,实现“学习受挫”到“学习收获成功”
按照维果茨基的解释,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假设我们把“真实水平”与“潜在水平”分别称为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与后端水平,那么,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对前端水平的把握。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太强调教师的教,而没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的前端水平的发展,即便是有预习,也常常因为不了解预习的具体情况而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这样,教师所预设的前端水平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比,不是拖后,就是超前,使得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这一层面来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新颖度与难易度以及深浅度的安排做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这是激发与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前提之一。实践证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只有那些新颖、难度适中的知识、技能内容才会使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上必须要坚持以适宜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以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如今,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其对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没有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选择原则和选择依据。我认为最为合适的原则和依据应该是根据教材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器材场地及地域文化特点等加以实施。
1.选择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目标统领教材是新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为此,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就必须要依据这个理念进行设计,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加以丰富、修正。例如投掷类内容的选择,为了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正确地掌握好投掷动作中的挥臂动作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就可以选择掷纸飞机;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投掷中出手的速度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甩绳内容;为了实现增强学生臂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单、双手抛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2.选择要利于实效性的实现
教学内容的选择目的是为了教学能顺利实现课程目标,而在实现的过程中实效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也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比如,在课的准备部分,体育教师往往都会选择游戏化的准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个内容更应注意其实效性原则的贯彻,因为不坚持这个原则就会导致课堂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游戏内容选择上应该坚持有效性的原则,要能够为主教材做好铺垫服务,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曾经观摩过一节技巧课,上课教师的设计就非常有实效性。课堂内容是前滚翻教学,执教者设计了“看天”与“看谁坐得快”两个不同的游戏。可以说,最初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其游戏的选择很普通,可是随着教学的推进,我发现这两个游戏恰到好处的为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做了铺垫性的准备。透析两个游戏,我们会发现两个游戏当中将“低头与团身”这个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巧妙地渗透到游戏内容中,这样不仅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效地为接下去的教学做了铺垫。所以,我认为两个游戏的选择与设计体现了其实效性。
3.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人,是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活体。恰恰就是这个特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水平阶段、生理以及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实践证明,同一水平阶段上的学生往往也会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前要深入到教学对象中去认真、仔细地考察和甄别,通过了解学生体育上的兴趣、爱好、态度以及心理特征等,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三)教法选择要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实现从“学生学会学习”到“学生会学习”
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而这主要是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所致。因此,为了扭转这个现象,教师就要避免为教而教,而应充分去考虑学生的兴趣,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积极参练。我们应将兴趣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入点,从是否有利于学生“乐学”“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最终达成人人喜欢体育课且愿意上体育课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我认为下面三个方面值得体育教师认真思考践行。
1.留足空间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预设对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中对课堂程序、师生活动、器材、队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都应有预设。对于上述的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足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了思考的空间、尝试的空间等。空间预设的实现需要教师对预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以把握。同时,在教学的切入点选择、重点把握以及教学难点确定方面,教师都要考虑如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例如,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跑的方式:定时跑,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跑步的距离远;定距跑,规定同一个距离,看谁用的时间少;领先跑,小组集体出发,由学生轮流领先。不仅如此,我还依据学生年龄段特点预设了几个问题:“你最喜欢的跑步方式是什么?”“你有自己跑步锻炼的更理想的方法吗?”因此,课堂出现了主动参与、大胆展示的生动局面。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的前提下,还自创了各种不同的耐久跑形式,以及运球跑(边运篮球边保持一定速度的跑步)和携手跑(两人或三人一组,手拉手共同跑)。
2.精于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是教师精于探究,通过探究找到合适的途径与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所以,无论教师的预设多么好,多么具体,都不可能预见到课堂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将课时教案进行具体实施时,有可能你会被想不到的事情或意外所打断。预案设计仅仅是我们对教学流程的一个大致设计与判断,因此,其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主体性体现强度的提高等,对体育课堂教学上的“意外”出现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在蹲距式起跑一课中,两组学生就蹲距式起跑与站立式起跑哪个起跑速度更快产生了争论。哪一种起跑技术能更快、更具有先进性体育教师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假如这时体育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就会打击学生探索研究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我的做法是:一是组织学生对两种起跑的姿势分别进行尝试并基于对比性的比较,二是组织学生小组间采用不同的起跑姿势进行起跑比较。通过两次不同的探究形式,请学生观察起跑前几米哪种起跑姿势可以使运动员的速度更快。
3.预设与生成
全面发展是教学设计较高的要求,其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包括了学生学习目标方面。这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得也是非常明显的。我认为仅仅辨证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例如,在不同形式的传接篮球练习中,有的学生提出要求采用分组打比赛形式来进行传球练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阶段,如果采用篮球教学比赛,学生往往注重抢断、运球、投篮等,传接球练习的机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比赛中只能通过传接球、原地运球和投篮等方式进攻或攻防转换,不能运球。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接球方式进行进攻,学习兴趣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传接球技术的掌握。师生互动,情景交融,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氛围,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造性。
(四)教学组织形式选择要强调有序性,实现从“规整性教学”到“灵活教学”
“有序性”是指教学组织要严密,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不能有杂乱无章、停停绊绊,更不能出现教学中断的现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有目的,活有目标”。如发现有些非常内向,同时活动能力也比较差的学生,我就会帮助他们找到与他们关系比较要好的,也比较热情的学生那组,让他处在一个爱动、爱玩、热情的群体中,其同伴会热情地邀请,用友好的态度陪其一起玩,久而久之他就会产生运动的欲望与兴趣,自然而然就会融入其中。一线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动体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设置弹性标准,运用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教师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异,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就要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水平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难易不同的四组练习方法: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2组,正常的前滚翻;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组织,生活活泼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大多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的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我们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我们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而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也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这样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及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3.创设竞争氛围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因此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学生,教师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取再赛时胜利。
(五)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要注重激励性,实现“教师主体”过渡到“学生主体”
1.激励要讲究适时
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至今还记忆犹新:校内实心球公开课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将实心球放到指定地点,所有学生争先恐后地跑到指定地点把球胡乱一扔就回来了,地上的实心球放得杂乱无章,有的还放在指定地点外。没想到学生李xx(平时爱欺侮同学且屡教不改的一个学生)最后一个过去,一声不响地把地上的实心球收拾得整整齐齐。我当时真的被感动了,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为他鼓掌。下课后,我又专门找到他进行了进一步的谈话,从此,他的体育锻炼更积极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第二学期被同学们推选为体育委员,成了我的好助手。可见,适时激励和表扬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能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时,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能让他重燃希望。
2.激励要讲究适度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过了就会起到反作用,评价也是如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把握好对学生表扬的分寸。表扬是对学生的正向肯定与及时鼓励,然而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反向评价。理想的评价与表扬应该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表扬会令受表扬者失望、泄气,过重的表扬会使被表扬者产生自满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表扬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想好措辞、准确表述,控制好表扬的度。
3.激励要讲究策略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点拨导向性和解惑释疑以及激励表扬等功能,同时还能激活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一定的活力。教学对象是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所以,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例如,当发现学生的不足时,教师有时需要通过委婉的形式加以评价,有时需要用幽默的措辞进行表达。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地、大胆地探索域实践,适时地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
4.激励要有促进性
差异是现实的,课堂上学生的动作也不可能每次都尽如人意,当学生的动作出现问题时,一些教师就急于换人来作该动作,他们以为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怕如实地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应该考虑的是既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又巧妙地给予鼓励表扬和指点,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进步的动力。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一个学生在起跳的时候,动作没做到位,摔倒了。其他同学都哈哈大笑,使他有些沮丧。见此景,我马上说到:“同学们不要笑,其实××同学并没有做错什么,仅仅是动作没有到位。同学们再仔细地想想刚才老师的示范动作。××同学,我们相信你可以的,对吧?同学们,我们一起给他鼓掌,加油!”这一番话加上掌声,促使××学生站起来,再次走到起跳点。第二次他终于做出了漂亮的过竿动作。可见,有效评价能给学生学好体育的动力,可让学生明白准确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所建构,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四、结语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对症下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好地掌握技能,促进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王书栋.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2.毛振明赖天德.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10(6).
3.吴健.新课程下的有效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1(7).
4.张加军.吴海鸥.论有效体育教学及其策略[J].四川体学,2008(12).
5.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7(2).
篇9
一、实行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纵观现代教育,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男女生统一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以前体育课一直被别人当成副科,也一度不被重视,随着学生体质日益变差以及体育中考的出现让体育课在身份上也渐渐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也在慢慢渗入差异性教学。
作为身处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要以发展的思维不断更新知识。体育课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组织,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差异性教学,建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养成运动习惯和培养运动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差异性教学的特点
1.教师的主导带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阶段,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不同的练习手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练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薄弱环节上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2.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
以前“一刀切”的模式,教师讲解完以后设立统一的目标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课堂组织方式也相对单一,而差异性教学的模式,必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规划多样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更亲近教师,和谐了师生关系,素质好的学生更好,素质差的学生也因为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增强了自信。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3.课堂生花,素质提升
差异性教学因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让课堂更加精彩,不再枯燥乏味,目标的多元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让原先自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体育课堂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方法,而差异性教学就是这个方法中的一种。
三、初中体育课程差异性教学的几种方法
1.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由于差异性教学,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在一堂课中同时上几个组课,内容进度不同,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2.分组练习法
A.男女分组
B.层次分组(优、中、低)
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设计一些易学易练的内容,并降低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C.特长和兴趣分组
在一项运动中,每个人所擅长的不一样,可以根据其特长和爱好进行分组,比如篮球赛中结合学生的身高、速度、进球能力等安排,前锋,中锋,后卫的人选。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能充分显示差异性教学的好处。
3.辅助器材法
对一些运动项目比较薄弱甚至不敢做的学生,往往会采用辅助的器材给予差异性教学帮助。比如,跳箱时加跳板,前滚翻时将一头垫高,立定跳远时在起跳处加一定高度的皮筋等等。
4.激励评价法
一个小孩要跳过比他高很多的跳箱,他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教师和同学每次都给他满满的鼓励,这个小孩在第五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所以激励和鼓舞对学生成功与否真的很重要。让学生尝到“我也行”的成功的喜悦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取得更好的成绩。
5.加强课外活动指导
篇10
初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2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阶段,其心理的变化也很大,我们的体育课教学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根据教学的内容,我先后针对广播操、排球、耐久跑、篮球等四个教学单元进行了较为完整详细的前课教学设计,细化到每个技术动作与环节。仅以篮球而言,整个初中的篮球技战术大致包括:传接球、球性练习、移动、运球、投篮、基本战术等等,其中传接球技术又包括双手胸前传球、双手接球、原地传接球练习、双手头上传球动作、双手低手传球动作、单手胸前传球动作、单手胸前接球动作等等。
以篮球单元中的传接球部分的“双手接球”技术动作为例,我制作了前课自主学习卡,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
我利用这些卡片让学生在前课中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再练习、纠错和展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与分析,实施前课自主学习的学生动作明显娴熟得多,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也有更大的进步,尤其是他们已经基本能适应前课的分组自主学习,不仅准确地完成了卡片上的学习任务,还能举一反三,有所创造。
传统的体育课,基本上是备课组制定计划,教师按照大纲积极备课,再把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练习,教师纠错,下课,任务完成。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技术动作一学就是三年、年年都学、年年一样、年年都学不会的奇怪现象。通过前课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学生在课前自主查看、分析、学习共同制定的技术小卡片,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再到课堂教学时,只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纠错环节。这样的学习,一是提高了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二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师详细解释知识点以及进行技术示范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或加深难度进行训练。三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前课学习认识,自主地参与练习,甚至创造性地进行训练,教师只需要适时指导,让学生在特定的范围内,特别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由地发挥和实战。
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开始是由我制作前课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技术动作的解释、图例的展示、重点难点的提醒,以及完成的注意事项等等。逐步发展为我只布置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名称(一般规定为同类运动项目),学生自己就会制作动作技术小卡片,而且内容比我的还要丰富,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再后来学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新项目,有的甚至是教师和大多数学生都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比如一个学生看了一个欧美电视剧里有人玩的飞盘,在网上查了查,写了操作方法和技术动作要点,卡片做得有模有样,一整套关盘运动的材料非常翔实,也很有操作性。我打算在下学期就借鉴他搜集的资料,尝试在班级推广飞盘运动呢!
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和保持。体育有很多的项目,虽有共通的特点,但各个项目的差异也很大。学生不是对每个项目都喜欢,对于不喜欢的,他们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探索的动力和渴求的欲望。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伴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的进度的把握。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把某个单元的知识点集中起来制成卡片发给学生,结果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哪个环节都没有做好,只得再回到课堂上重新整理,这样就没有起到前课自主学习、课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要循序渐进,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布置、学习并检查。
三是学生分组的选择。前课的自主学习一般是自由组合,有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有可能自愿在一组,但由于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互不听指挥,结果造成组内气氛的紧张,不团结,很难共同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直接参与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条件,合理地分配到各组之中,同时提倡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真正面向学生全体,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
四是前课自主学习采用分组学习,要防止不良的攀比心。有的小组成员只想表现自己的组,对其他组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还出现贬低他人的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小组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不利同学正常的交往。教师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如何判定。许多同学很努力地进行前课的自主学习,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仅在文字理解上做足了功课,而且在课前能提前进行实际模拟练习,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身材条件、动作技能等因素,在课中展示的能力和考评成绩并不理想。一个学生曾经颇为无奈地为自己辩护:“老师,邓亚萍去打篮球,刘翔去游泳,乔丹去举重,他们还不一定有我好呢。”对此,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肯定,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技能与体能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毕竟增强体质、形成终身学习与锻炼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对体育的最好诠释。
- 上一篇:保险资金管理办法最新
-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