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投资渠道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投资渠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 投融资渠道 分析
企业管理者依靠科学合理的投融资活动能够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切实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经营和管理风险,通过企业融资及投资的结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投融资的重要性,在各个层面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投融资渠道。但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当注意到企业投融资活动的不科学常常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进而可能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未来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投融资的渠道和范围,有效规避风险。
一、企业投融资与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分析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有效实施财务战略是实现自身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都应当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并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关键环节,缺乏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保障,公司管理者就难以规避和防范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而使得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制定财务战略应当明确自身财务战略的实现路径和最终的战略目标,确保企业财务愿景的实现。在制定和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的过程中,主要会涉及到企业投融资的相关实现形式以及策略等。
一般情况下,企业融资重点关注资金的筹措来源,这其中既包括内部资金来源,也包括外部资金来源。内部资金来源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利润留存,而外部融资则主要是指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等。在这其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资本结构以及融资的成本等因素。外部融资则可以划分为直接融资以及间接融资两种。其中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如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自身是否满足债券或者股票的发行条件进行衡量。与此相对应,间接融资则是指将银行借款作为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在进行融资时考虑到自身的担保条件、抵押品以及偿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分析,企业管理者需要有效结合自身实际和融资需求,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以此来推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二、拓展和完善企业投融资渠道的建议措施
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进一步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渠道,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渠道来推动企业投融资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就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展来讲,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原先的信贷融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吸纳融资租赁、项目融资或者保险融资等各种方式,进一步丰富企业融资的手段。
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政策支持,尽力为自己争取利息补贴以及融资支持。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开的项目来有效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依靠出让公司股权或者引进项目风险投资等形式扩展自身的投融资渠道。企业管理者通过这些方式扩展融资渠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得自身的利润预期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能够实际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融资渠道拓展时,还可以积极发挥保险的融资作用。对于不少企业管理者来讲,保险仅仅拘泥于保障的作用,其融资平台的功能常常难以发挥。实际上,企业进行保险管理不应当将其功能拘泥于规避和防范风险,还应当积极发挥其保险融资的职能。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对于企业都会提供保险融资服务,例如可以将企业产成品作为企业进行保险融资的标的物,在此基础上将企业保险单作为相应的银行贷款担保物,与此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保险索赔收益等转让给银行,通过这一方式来有效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在这一方式下,企业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能够借助于保险形式实现自身融资,满足资金需求。
企业管理者可以积极引进TOT、BOT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形式。TOT融资一般是指企业按照移交―经营―移交的生产经营模式,将自身已经完成的企业现有设施等转让给投资者。一般情况下,这一模式不会涉及到企业设施具体的建设过程。而BOT融资模式通常是指企业的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模式,政府相关部门将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授予承包商,并准予其特许权,相应的承包商可以参与到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开发中,并且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投资方式。这两种融资方式对其企业缓解融资压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且依靠政府部门对特许经营权的授予,企业能够获得融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风险,是一种比较稳妥的企业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讲,实施融资租赁这一模式也比较合适。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自身闲置的设备或者资产等按照市场的公允价值投入市场中,以此来满足市场上其他相关企业对于这一资产的需求,这样就能够促进资源在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增加设备出让方的额外性资金收入,这是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合理补充,并且可操作性较强,比较适用。
企业管理者还应当积极拓展投资渠道,优化企业投资结构。按照投资方向的不同,企业投资可以划分为内部投资以及外部投资两种。内部投资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将自有资金投入到企业内部,将其用于购置相关的生产设备等。而企业对外投资则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将企业资金用于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通过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相关形式对其他组织或者企业进行的投资。一般情况下,企业进行外部投资的风险相比较于内部投资会高一些,不过在收益率上外部投资也会更胜一筹。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渠道拓展时,需要积极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科学地选择最为优化的投资项目,通过适度扩大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来满足资金投资需求。可以将投资项目优化集中,将优势项目作为主要方向,灵活匹配企业的负债结构、资本结构以及资产结构等,切实提升企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现代化。
篇2
图1-1为1997年与1998年美国风险投资来源的构成分布,图1-2为1998年欧洲风险投资新增资本的来源构成分布。
图1 1997年与1998年美国风险投资来源的构成分布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我们将1998年美国风险投资的来源构成分布与欧洲风险投资新增资本的来源构成分布放在表1中。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美国,风险投资来源的前三位分别是养老基金(60.0%)、公司(11.4%)、家族/个人(10.6%)。其中,1998年养老基金对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几乎是1997年的2倍。而在欧洲, 风险投资来源的前三位分别是银行(27.8%)、养老基金(24.0%)、公司(9.8%)。其中, 保险基金和政府对风险投资1998年新增基金的投资分别占8.9%和5.1%.而这二部分在美国的统计中则十分小。下面就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公司资金、家族/私人投资、金融机构、政府投资等投资主体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分别加以介绍。
表1 美国-欧洲风险投资来源比较
来源 美国 欧洲
养老基金 60.0% 24.0%
公司 11.4% 9.8%
家族/个人 10.6% 7.6%
银行/金融机构 6.3% 27.8%
保险公司 0.3% 8.9%
其他 1.9% 8.1%
捐赠基金 5.9% -
基金中基金 2.8% -
外国投资 0.8% -
再投资资本增加 - 7.6%
政府投资 - 5.1%
资料来源:European Private Equity Highlights
图2 1998年欧洲风险投资新增资本的来源构成
一、养老基金/捐赠基金
养老基金或称退休基金是为支付退休而建立起来的基金。在国外养老基金的发起人可以是公司,政府和工会。公司养老基金称为私人养老基金(private pension fund)是由大公司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为本公司退休人员设立的养老基金,并由公司自行经营管理。而政府主办的养老基金称为公共养老基金(public pension fund) 一般公共养老基金委托公共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相联系,发达国家的养老基金在战后扩展很快。是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在美国,由于养老基金对美国工人来说非常重要,为监管公司养老基金,美国国会于1994年通过《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就其内容的详尽和明细程度来讲有相当强的技术性。对我们而言,在此仅有必要理解ERSIA涉及投资的条款。
首先,ERSIA为养老基金受托人、管理人或顾问制定了信托标准。具体地讲,所有对养老基金的管理负有责任的各方在试图决定哪些投资合理时都应以想象的"谨慎人"评判法作为指导。由于受托人管理的是其他人的资金,为确保受托人尽职尽责的发挥其作用,彻底地履行其义务,受托人必须遵守合理的谨慎人原则获取和利用与制定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
其次,ERSIA制定了最低既得利益标准。例如,当一名计划参与人被雇佣5年后,就拥有了25%的应计养老金利益。10年后,这一百分比就应增加到l00%.
养老基金参与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显著地反映了政府政策对风险资本形成的作用。在1969年至1977年间,美国的风险投资每年只有25亿美元到30亿美元,年变动范围为2.5亿美元到4.5亿美元,但其中有很大比例投向了较大的和已成熟的公司。在1977年的一份小企业管理局的报告中,一些风险投资业的从业人员建议修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 (ERISA)以及其他税收和证券法律,以挽救处于困境的创业资本行业。1978年至1980年间,一些建议被采纳,从而加速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美国劳工部关于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中的"谨慎的人"(prudent man)条款所作的修改。这一条款曾要求养老基金在投资时要以想象的 "谨慎的人"为评判指导。进一步说,就是禁止养老基金投资于小的或新兴企业所发行的证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1978年9月,美国劳工部提出,只要不威胁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上述原被禁止的投资行为也是可以被允许的。在此之前,养老基金管理者长期以来一直把风险投资视作对其所承担的信托责任的一种背离。在1976至1978年间,风险投资合伙公司平均每年从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的养老金计划中仅筹集了不到500万美元,而1979年的头6个月就筹集到了5000万美元。
养老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也是出于基金本身的财务考虑。例如,美国 Minesota 州投资委员会为其最大的养老金计划——总值140亿美元基本退休基金 (BRF)采纳的投资政策中要求,“BRF的投资应能创造额外的资金收益,这样才能为资金缴纳的减少或养老金给付的增多的情况作好准备”。其中,在具体的投资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创造大于持续10年期间的通货膨胀3%~5%的总年度收益率”。表2为1980年~1998年养老基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变化统计。从统计中可以看出:80年代美国的养老基金占整个风险投资的百分比为38.4%,90年代则上升为46.8%,增加了8.4%.若从绝对值统计, 养老基金在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了145.85亿美元,年平均增加29.17亿美元。
表2 1980年~1998年美国养老基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单位:10亿美元)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8
总额 0.661 1.423 3.019 3.033 2.947 1.847 2.548 3.764 12.8 19.3
百分比 29% 33% 34% 50% 46% 53% 42% 46% 33% 60%
资料来源: 根据《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与VCJ.March 1999 P45整理
在养老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公司养老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的地位发生过一次明显的转换。美国政府放宽对养老基金投资范围的限制是从公司养老基金开始的,对公共养老基金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松动。因此,直到1992年以前,公司养老基金在风险资本中的地位都要高于公共养老基金。但是,公共养老基金的总量规模大大超过公司
养老基金,在被允许进人风险资本市场之后,其在风险资本构成中的比重迅速上升,1993年起超过公司养老基金。目前,风险资本构成中的养老基金以公共养老基金为主。
《私人资本分析》杂志对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最大的15家公司养老基金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表明:在1992年底,这些基金平均将其资产的大约4.3%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最大的8家投资者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的数额在5000万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占了每个基金总投资的6%~7%.同样根据《私人资本分析》杂志对56个最大公共基金对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投资的调查表明,到1991年,公共基金已经将其总资产的大约4.3%投入到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有9个公共退休基金投入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资金达到8亿美元和20亿美元之间。
养老基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方式主要是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委托风险资本家进行具体的投资和管理,通过利润分成的形式实现投资收益。因此,在风险资本的具体行业流向上,养老基金没有特别的表现。但是,公司养老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在这一方面略有不同。美国法律规定,公司养老基金不得投资于与公司业务相关的领域,因此,公司养老基金在风险投资基金的选择上,就要回避与本公司业务范围密切相关的一些专项投资基金。
必须明确的是,虽然养老基金大规模涉足风险投资,但是,同下文将要分析的其他风险资本来源一样,风险投资在养老基金的全部投资活动只占其全部资金的很小份额 (5%以下)。这反映了养老基金保守经营的路线,同时也是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仅允许养老基金将2%~5%的资金投资于新兴企业的有关法律所规定。
在美国,捐赠基金在风险投资中的比例也不算很低。也是一个拥有资金并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投资机构。这些机构包括:大学、私立学校、博物馆或展览馆、医院和基金会。基金投资所得收入用于机构的运营。捐赠基金也属于风险资本市场的最早投资者,其大多数投资都是通过合伙制实行
相对退休基金来说,典型的捐赠基金规模较小,而且仅有少数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提供大额的资金。到1991年为止,在50所最大的大学和学院基金中,仅有9所进行了大约超过6000万美元的(不上市交易的)投资。总起来,非上市 (non-marketable)投资占了由50家最大捐赠基金所管理的总金融资产的5.3%.表3为1980年~1998年捐赠基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变化统计。从统计中可以看出:80年代美国的捐赠基金占整个风险投资的百分比为16%,90年代则上升为23.6%,增加了7.6%.若从绝对值统计, 捐赠基金在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了77.2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5.46亿美元。
表3 1980年~1998年美国捐赠基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单位:10亿美元)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8
总额 0.661 1.423 3.019 3.033 2.947 1.847 2.548 3.764 12.8 19.3
百分比 15% 7% 6% 6% 12% 13% 19% 21% 12% 5.9%
资料来源: 根据《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与VCJ.March 1999 P45整理
二、公司资金
从表1中可知,在美国和欧洲,公司资金在风险投资的构成中占分别居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表4为1980年~1998年公司资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变化统计。从统计中可以看出:80年代美国的公司资金占整个风险投资的百分比为13.2%,90年代则下降为8.5%,减少了4.7%.但若从绝对值统计, 公司资金在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了19.59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2亿美元。
表4 1980年~1998年美国公司基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单位:10亿美元)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8
总额 0.661 1.423 3.019 3.033 2.947 1.847 2.548 3.764 12.8 19.3
百分比 18% 12% 14% 11% 11% 7% 3% 9% 12.1% 11.4%
资料来源: 根据《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与VCJ.March 1999 P45整理
与养老基金进入风险投资的目的是出于基金本身的财务考虑不同,公司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和具体投资方向都与养老基金有很大差别。
从投资的方向上看:公司资金投资的领域与公司的技术领域比较接近。一般来说,从事风险投资的公司大多是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如美国通用、施乐、朗讯科技、IBM、AT&T等大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的决策和活动。这些公司的风险投资专业性比较强,方向多集中在与本公司的业务范围紧密联系的领域,如施乐技术创业公司(Xerox Technology Ventures),专门开发该公司位于Palo Alto的研究中心(PARC)和其他地方产生的,但是公司觉得不合适的相关创意。如果没有得到在公司总部的领导的赞同,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地带着他们的创意来找施乐技术创业公司。10多年来,施乐技术创业公司帮助建立了10多个新公司,开发那些可能被废弃、或者有可能丢失而被他人拿去赚大钱的创意。这些新公司有的上市,有的被卖掉,还有一些仍然作为小的成长型的企业而艰难地经营着。而IBM的风险资本全部流向IT行业。
从风险投资的目的来看:公司风险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留住下一个“英特尔”。朗讯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是在AT&T公司加工制造部门和具有传奇色彩的贝尔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多年来,贝尔实验室共出现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贝尔实验室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半个世纪前,威廉姆 肖特利(William Shochley)把他和几个同事在贝尔实验室发明的晶体管带到了加州的Palo Alto,在那里创立了一家公司,最终发展成为后来的英特尔(Intel)公司。今天,朗讯科技公司为了不再让任何“英特尔”溜掉,成立了自己的新风险企业集团。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该公司已拥有9个生机勃勃的新风险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字收音机、网络电话、电镀,以及公共安全等。所有这些全是基于贝尔实验室内部研究人员的首创技术。
从风险投资的阶段来看:公司风险资本更愿意投入早期的风险企业或者收购没有通过IPO方式退出的已有风险投资,这与风险资本的整体投资分布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风险资本主要在创新周期的第二阶段,即商业化阶段活动。由于创新活动日益丰富,创新周期日益缩短,判断一项创新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大多数风险资本家不会选择帮助一个创新公司的初创,进入种子期和导人期的风险投资是很少的,风险资本一般在后续阶段,即风险公司开始运作、需要大量营运投人的时候进人风险企业。有资料显示,美国1995年新增的风险投资在一轮投资中,只有1%(约740万美元)投入到种子期风险企业。公司资本在投资的手段中较多地采用控股的方式,所以在为导入期的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方面,具有更多的自信,也有更多的动力。因为从初创阶段开始介入,是控制和把握潜在领先技术的有效方法。在另一方面,现在在电讯、半导体、计算机、药品、医疔设备等高科技领域,都有这样几个不久前刚刚起家的公司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风险投资业的权威月刊《红绯鱼》(Red Herring)的Brian Taptich说:“灵活的新公司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市场推出新技术。像Cisco、英特尔、微软等公司都意识到由此所构成的威胁。因此,为保住自己的特权他们愿意以极高的价钱把他们买下来”。而暴涨的股票市场也使得大公司从外面购买新的创意变得更加容易。大公司不再局限于内部的开发,而是利用他们较高的股票价格收购成长型企业以得到后者的创新,收购通常用股票而不是现金。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创办企业就是为了到时候让人买走。不久前,微软就不曾还价用4.25亿美元收购了WebTV,用4亿美元收购了Hotmail公司。如今,许多新的创业者并不想去把Cisco、英特尔或微软拉下马来,而只是想被这些大公司收购。网景公司的创立者们就于去年11月以价值42亿美元的股票互换方式将公司卖给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世界最大的网络服务商)。
在公司资金的投资方式上,公司资本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直接投资于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具体项目;二是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其中,一家公司牵头,与其他大公司联合组建产业战略基金,对某一重要的战略领域进行投资,是公司风险资本重要而有特殊的投资方式。例如IBM联合其他5家公司共同出资1亿美元组建Java基金,专门对运用Java技术的硅谷信息企业进行投资。
三、家族/个人
在美国与欧洲家族/个人资金在风险投资的构成中占分别居第三和第四的位置。表5为1980年~1998年公司资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变化统计。从统计中可以看出:80年代美国的家族/个人占整个风险投资的百分比为15.4%,90年代则下降为10%,减少了5.4%.但若从绝对值统计, 家族/个人在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了19.59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2亿美元。
表5 1980年~1998年美国家族/个人资金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的百分比(单位:10亿美元)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8
总额 0.661 1.423 3.019 3.033 2.947 1.847 2.548 3.764 12.8 19.3
百分比 17% 21% 15% 12% 12% 11% 11% 12% 15.2% 10.6%
资料来源: 根据《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与VCJ.March 1999 P45整理
家族/个人资金投资于风险投资领域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例如,洛克菲勒家族为东方航空公司和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厂提供了大部分的启动资金。菲利普家族为英格索一兰德国际纸业公司提供资金。而惠特尼家族于1946年设立了J.H.惠特尼基金,琼佩森于1947年设立的佩森。特拉斯克基金。随着合伙制公司在60年代的繁荣扩散,富有的家族仍然是其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许多著名的公司完全由富有家族或个人提供资金。在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早期,由于受法律对机构在风险投资领域投资的限制,富有家庭和个人在美国风险投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到1978年后期,私人提供的资金占了流入私人资本市场资金的32%.
导致家族/个人资金从风险投资市场中退出的是80年代的私人资本市场的机构化。以前,退休基金投资于风险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雇员退休收入保险法"的限制,1979年随着这些法规的管制变得较为宽松,退休基金如同潮水般涌进了这一行业。1978年退休基金在私人资本市场上大约投资6400万美元,8年后,其投资额达到44亿美元。由此造成的一个直接的后果是私人资本基金规模空前膨胀。那些早已成立的基金则由于其后续的资金筹措,规模膨胀得更为厉害。按照所谓的"99规则",如果其投资者不超过100个,风险基金就用不着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各种文件报告,。为了免遭"99规则"的干扰,基金组织要求每一个投资者的投资额不低于预定筹资规模的3%~5%,这种规模增长对家族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要避免较高的风险,一般的策略是投资分散化,而一般的家族显然是没有能力同时投资几个不同的基金,因而就无法享受到由此带来的风险降低的好处,只有那些最富有的家族 (其财产一般超过1亿美元)才有可能进行这种风险投资。
虽然如此,家族/个人资金由于以下的原因依然在风险投资中占据10%以上的比例。首先,通过风险投资进行权益投资时,个人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美国1993年税制改革后,资本收益与普通收入的税率差别相当大,最高收入类的边际税率为39%,而长期资本收益的税率为28%,1993年税改中的一条特别条款还进一步规定,持有5年或更长期某些小型企业股份的资本收益仅课税14%.其次,通过风险投资进行权益投资时,个人还可以享受到合理规避联邦遗产税的好处。美国法律规定对超过1800万美元的个人资产征收50%的遗产税。此外,纳税人每年赠给其儿子或孙子的礼物如果超过10000美元则要被征收礼品税。其税率与遗产税相同为50%.而避税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最初几年,资本收益的计算通常比较保守,所以这种投资方式非常有利于在上下代之间转移财产。因为这种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美国法律还规定赠送这种礼物其价值应适当低估 (经常低估30%)。
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涨,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一高两低"的所谓美国"新经济".美国的家庭分享了美国现代历史上的这次增长期,可支配收入显著上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争取竞争优势,各公司加强了对技术人才的争夺,一批"技术精英"除了可以获得较高的薪金收人外,还可以获得公司根据业绩分配的公司股票的股票期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美国股市迭起,以"技术精英"为代表的中产阶级成为收入增长最快的群体,他们同时也是对风险投资认识较为深刻、较为偏好的群体。可以认为,他们是风险资本市场新的和潜在的投资者。
无论是家族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他们的投资方式有3种,早期的家族/个人的主要投资方式是直接投资风险投资基金,90年代的家族/个人的主要投资方式是通过投资“基金中的基金”间接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或购买公开上市的风险投资基金直接投资风险投资基金。
篇3
关键词: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云南省养老产业总体处于概念层面,养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云南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逐步显现。大力发展和完善养老产业投融资供给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本文主要从财政方面、政策方面和市场方面,对云南省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进行优化。
一、投融资渠道财政性优化
财政投资在事业性养老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投资水平往往反映了政府部门对养老产业重视程度和在养老产业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对云南省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财政方面的优化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扩大投资吸引力。由于养老产业具有福利性和微盈利性,加上财政资金额度有限,目前,云南省养老产业财政投资不足,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所以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扩大投资吸引力,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云南省政府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第二,明确投资方向、抓重点。养老产业财政投资的方向重点着眼于养老产业的“公共物品”,具体以养老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主,重点考虑和民生利益相关的领域,通过立法、规章制度等手段确保养老产业财政投资的范围。
第三,巧借力、促效率。云南省养老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不规范的财政投资模式,造成财政资金运作效率不高。因此,需借助相关部门和融资主体在理财观念、财政管理体制和资金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财政投资效率。
第四,成立专项基金。养老产业财政投资方式的具体形式和补贴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建议可成立专项基金,由云南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负责运作筹集专项基金,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和运作。此基金目的在支持云南省养老产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支持养老产业中可实现中长期发展的优先领域。
二、投融资渠道政策性优化
养老产业具有福利性和微利性特点,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云南省养老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渠道优化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云南省十分重视养老产业,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中就明确提到“建立健全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层面的重视必然导致政策倾斜,然而由于财政能力和执政效率水平有限,云南省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加强。
第二,多元化的渠道政策。养老产业要坚持直接与间接投融资渠道并举的政策,加大间接政策支持力度。直接政策如土地优惠和相关费用减免等,可以减少养老产业的资金支出,但不能形成养老产业项目真正的投资来源;政府通过政策实施,引导其它渠道的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如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性手段融资,使养老企业能够从各金融机构和国内外专项基金等渠道融通资金。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多种政策并举,将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融投资活动中。
第三,政策实施科学化、具体化。目前云南省养老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规模小、投入少、无具体标准、产品和服务不健全等。因此,实施政策性融资时要综合考虑养老产业机构的个性特征,区别不同性质的养老企业,选择相应的政策性融资力度和手段。对投资于不同领域的养老企业,其政策性支持措施必然要有所选择与侧重,而且要具体落实各项相关政策,不是将政策停留在口号和书面上,要求各项政策要具体落实。
三、投融资渠道市场性优化
“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商业性老年保险产品开发,提倡和引导公民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表明了云南省政府积极落实养老事业产业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的政策意图。越来越多的养老产业投融资机构的成立以及市场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案例都表明近几年来市场性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已成潮流和趋势。
第一,资本市场融资优化。由于还没有实施有效的政策来促进养老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产品的创新与发行,云南省养老产业仍不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积极推广使用资本市场融资来发展云南省养老产业,就要积极推动养老产业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云南省各养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强大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从中获得资金,增加养老产业的融资能力和规模。加强云南省养老产业中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既能够满足养老产业融资市场化的要求,更有利于化解养老产业财政投融资的瓶颈问题。
第二,各机构合力搭建融资平台。云南省养老产业属于“朝阳产业”,仍处于成长期早期,企业群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额度低、审批过程复杂,于是监管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和其他中小企业直接对接融资需求,推动养老产业和业务创新,整合各方金融资源,搭建良性的互动平台,解决养老产业融资困难问题。
第三,利用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与突破,规避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养老产业带来的风险性和低盈利性,为养老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对养老产业中长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资产重组,可以扩大当前养老产业规模,形成紧密或松散的产业集团,同时可以兼并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和融资。
篇4
其实,无论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还是郑州担保危机,暴露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由于商业环境恶化,巨额民间资本无路可走。一方面,由于利率、汇率、薪金、租金、原材料等多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利润比“刀片”还薄,实业难做,民间资本大量游离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受限于国内金融渠道体系不完善、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再加上货币紧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而民间借贷又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规范,民间借贷大肆蔓延扩张不难理解。
虽然针对温州、郑州等地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大多数都是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扩大民间投资渠道。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建议,将“疏导”民间资本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在一起,考虑适当放低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的市场准入门槛。“目前,我国已有3000家小额贷款公司,但最大问题在于‘子弹打光’,其资本金无法满足业务需要。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存款,严重制约了发展,既然新批银行很难,为何不能让公司治理水平较高、风控能力较强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直通车’式审批‘晋级’银行呢?农村的小额贷款公司成为村镇银行,城市的成为社区银行,这两种中小银行都是我国间接融资体系中稀缺的。”
民间借贷猖獗的一个原因是,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所以单纯地给问题企业“输血”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表示,很多中小企业早已放弃了对实业的坚持,投资完全流向了虚拟经济,即便是把钱给了他们,也不会投到实业上去,照样会拿去炒房、放贷。孙立坚指出,加强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升级的环境,比给企业直接输血更重要。
在现如今中国经济中,还存在另外一种两极化现象,即一端是少数一些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丰厚利润,而另一端是一些行业中大量民企过度竞争、无序竞争,利润微薄。民间资本急于拓宽投资渠道,而国家也确实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但这类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铁路、金融、能源等重要领域政策落实更是效果甚微。
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款,贷款
一、背景介绍:
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将着力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也预示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快。
二、利率市场化释放内需潜力的机制:
利率市场化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经济的传导机制,间接的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深化经济转型:
消费者方面:利率市场化能够增加实际存款和投资收益率,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向内需为主导的方式转变。
企业行业方面:同时利率市场化将引导资金流向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新兴科技行业和企业,遏制粗放型投资增长模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结构调整的深入加速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
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投资效率的提高,根据金融深化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实际存款利率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正数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一个国家储蓄、投资及经济增长。
三、利率市场化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短期内存款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利息差缩窄: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大的金融产品自主定价权,这在一个方面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更加严酷的竞争以及存款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整体资金成本的上升,加上利息差的缩小都让将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银行将通过对于客户个性化的服务和差异化营销来为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将得到有效的解决,消费者将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二)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运用加速:由于存款利率水平上升,带来短期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投资市场的资金供给不足,为了吸引资金流入,各种投资渠道赢利性会随着利率上升而水涨船高。同时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与稳定利率相比各金融机构的风险系数也会上升,这也将促进了各种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金融产品的增加能够使消费者投资渠道增加,更高的收益率也意味着消费者将拥有更高的投资热情和财富,这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决策造成影响。
(三)直接融资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趋升的预期,将冲击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而以债券股票信托、票据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也将同步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失衡正在逐步改善,这将有效的配置市场资金和需求,引导资金从不同的渠道流向实体经济主体,为中国实体经济注入活力。企业能够更有效的获得资金资本,消费者则能够更直接的参与到实体资本的投资当中,分享企业发展的蛋糕获得投资收益。
四、金融市场变化对于内需变化的影响:
(一)消费者:根据宏观经济学消费者跨期均衡模型,根据中国高储蓄率的现状,将典型消费者假设成一个资金借出者,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利率水平上升的时候,典型消费者面临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水平预期不明显,所以没有办法确定哪一种效应比较大,但是通过模型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在未来的消费一定会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增加有效拉动了国内需求水平,有效促进经济转型。
1、金融市场的变化影响消费水平的原因:存款利率上升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丰富都使消费者面对的投资渠道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手中的剩余资金能够更多的投向实体经济,增加消费者投资总额。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拉动内需,同时还能间接刺激消费达到一个乘数效果,有效的促进中国经济转向内需型经济;
居民财富增加,消费水平增加:根据宏观经济学消费者跨期均衡模型,由于消费函数是居民财富总额的一个增函数,当居民财富增加的时候,消费者的消费量将会增加。高投资收益和存款利息让中国消费者的鼓起来,收入和财富总额的增加必将会刺激消费者在消费方面的需求。
(二)企业:
1、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实体经济投资:由于直接融资渠道日益畅通,根据相关研究,在中国直接融资的实际成本是低于间接融资的,虽然说理论上并非如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较长时间内间接融资一家独大,造成融资结构不均衡银行垄断现象严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使得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会使得企业拥有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投资总额。根据宏观经济学当中企业生产的产出模型:Y=zF(K,Nd),更多的融资渠道能够让企业更多地获得货币资本,不仅能够提高当期产出,也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投资从而有效获得投资回报。
2、投资效率上升,投资回报率增加: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融资,但是由于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面临的高风险,投资者对于投资项目的考察也越来越严格,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下,更多地公开和透明将使那些真正有潜力和实力的项目轻松获得融资,而淘汰粗制滥造的项目,提高了投资质量,是企业和投资人都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四)总结:通过上面对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的介绍,以及根据宏观经济学模型对于消费者和企业行为的分析,可以得到利率市场化可以说对于中国经济转向内需型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影响,所以中国在未来的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斯蒂芬D威廉森.宏观经济学[M].2010,(1)
篇6
关键词:民间投资
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要求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但现实却是很多地方政府冷对民间投资,甚至宁愿借钱也不启用民间资本。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思考。
一、民间投资现状及分析
1、投资资金难
在我国,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据数据显示,我国超一半以上的金融资源被用于国有经济部门,而用在民营企业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无疑反映了我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的现状。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在直接融资方面,更是被拒之门外。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本市场难以进入,社会中的贷款是很难流向民营企业的,即使民营企业有幸能够获得部分融资资金,但面临的融资成本也要比国有企业高很多。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投资项目局限
民间投资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仍然受限,特别是在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的进展甚微。据统计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只占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出现了宁愿借钱建高铁也不愿意使用民营资本的奇怪现象。在很多领域,由于民间投资的规模所限,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只能靠关闭民营企业来完成。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其他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在科学技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体育等行业投资比重仍旧很低。
3、企业自身限制
民间投资自身条件也限制其发展,在我国,由于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私人创立的,他们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同时也很少有人懂得管理,因此民营企业呈现出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弊端。除此之外,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家一直以来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严重的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建议
1、解决融资难和拓宽融资渠道
若要使民间投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融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专门为民间企业融资的银行,除了抵押、质押贷款以外,良好的信誉也可使民间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当然要树信,企业必须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民间企业投资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民间企业的信用程度,而商业银行也要把支持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制定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增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意识。
2、拓宽投资项目,认真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印发的《意见》就相关行业和领域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障碍,进一步明确和
细化了有关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了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第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第二,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第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第四,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 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民间投资都是机遇,都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大投资空间,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提供更多优质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民间投资的长足发展。
3、加大政府的扶持和服务,提高民间投资的质量
政府投资要引导民间投资,在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协同 发展中,政府要起到积极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搞活全社会资本,让政府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上,政府应结合政府与民间投资的相应特点,强化后续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发挥民间投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等全方位的培训。并且制定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士到民营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发展,给民营企业注入鲜活有力的新生力量。
4、进行立法,规范和保障民间投资行为。
目前,在中国投资领域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融资领域,存在着法律空白。我国对民间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必须把完善这方面法律规范摆上立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例如: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调研课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了《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有26条,对投资和民间投资做出了界定,立法目的是促进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国民自由投资的权利,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民富国强。
此外对以往出台的有关法律规范,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全面贯彻,如对反垄断法,不能停留在宣传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这对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意义重大。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尽可能减少和克服侵害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投资者放心、放胆投资。
文献参考:
[1] 辜胜阻 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J].财经(2011):59.
[2] 潘劲松.关于我国民间投资政策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3):34-37.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金融;可行性
一、民间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的优势
中小企业不可能完全依靠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经验证据也表明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只能获得有限的资金支持,而民间金融在与正规金融的对中小企业的比较中,却显示出显而易见的优势。
(一)信息成本优势
民间金融组织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间金融组织多集中在乡镇,其放贷对象一般是本乡镇的企业,因而其信息优势反映在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甄别上。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比较了解,避免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其伴随的问题;信息优势还反映在贷款的监督成本中,由于地域、人缘和血缘等原因,交易双方可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收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息成本很低,这种较透明信息的把握使得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了解贷款的风险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这一点恰恰是正规金融所不具有的,也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这一最大的融资障碍。
(二)信用约束优势
民间金融机构在放贷时一般不要求抵押或担保,主要是靠借款人或者中间人的个人信用。一方面,这种由亲戚、朋友介绍的借贷活动有着道德约束的保障,而且这种道德约束往往比法律制裁更有效;另一方面,借贷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即所发生的是一种个人的关系,借款人对借款有着无限责任,当借款企业逾期不还时,民间金融机构就可凭借条上诉,法院也会以个人借贷纠纷的形式予以受理。民间借贷在放贷时也可能要求担保,但对担保品没有严格的限制,民间金融的交易双方能够绕开政府法律以及正规金融机构关于最小交易额的限制,许多在正规金融市场不能作为担保的东西,在民间金融市场都可以作为担保。
(三)交易成本优势
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即人—人关系成本。民间金融操作简便,可以针对企业的不同信用状况、资金用途等设计个性化信贷合同,有时可能只需几分钟即可办理好一笔贷款业务。而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比较繁琐,贷款审批所需时间较长,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不相适应,等贷款审批下来可能已经延误了企业的投资时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无法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相比之下,民间金融更具有灵活性的交易成本优势,再者,民间金融组织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合同执行期间,交易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贷款的归还日期、利率、归还的方式等进行创新与变通,与正规金融机构比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
(四)资金配置效率高
在金融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资源配置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效率。在正规金融的现实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信贷市场无法出清,从而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而民间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资金配置效率,民间金融一般都有明晰的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具有很好的激励约束功能。民间金融的委托——问题要少得多,极少出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经常存在的过度风险承担或风险回避的倾向。民间金融组织的股东常常与运作者之间关系密切,他们的监督成本以及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民间金融明晰的产权制度与中小企业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与兼容性,从而使两者之间较容易形成诚信和协作。民间金融是一种合约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贷款人一般都是具有理的“经济人”,贷款人在没有任何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地把资金投放到还款能力最有保证的借款人手中或预期收益最佳的投资项目上。而对借款人来说,由于资金供给方是产权明晰的民间金融组织,强化了借款人的信用约束和还款责任,决定了借款人必须合理和高效率地使用资金。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助于资金的有效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增加了社会的总体福利。
二、民间资本丰厚,社会投资渠道狭窄
巨大的资金来源和市场需求构成了民间金融存在的市场空间,投融资需求滋养着民间金融。
篇8
摘 要 我国建筑企业直接融资模式主要以外源直接融资和内源直接融资为主。而多数未上市的建筑企业通过非正式资本市场对创业投资、私募法人股权资本等进行吸纳,其直接融资渠道是不通畅的。对此,给予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我国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建筑企业 多层次 直接融资
通过不同发展阶段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的分析,对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建筑企业关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和目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与直接融资需求对建筑企业投资模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拓展的重要路径。
一、建筑企业发展各阶段的多层次直接融资需求
依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对可持续的战略发展思想进行了确立,通过在企业自身价值取向的融入,最终促使各个发展阶段中都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并不成熟,其融资需求主要为直接融资需求,分为外源和源直接融资两大类别。对于企业融资而言,其难易程度主要由内外部融资环境直接决定,对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形成,通过体系的运用能够获得直接融资的方式、渠道和工具,并最大程度的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行吸收。此类直接融资具有流通性、长期性、直接性的特点,有利于企业直接融资活动的资金诉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直接融资的诉求以及不同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拓展多层次的直接融资。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企业的投资模式
(一)正式资本市场企业公募资本投资模式
我国正式资本市场以境内外公开的基金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为主,集聚着不同 共证券投资者的大量流动性公募金融资本,此类资本适用于处于成熟期的建筑企业。当前,我国上市企业的投资渠道、信息等均是公开透明的,且融资工具十分多样。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公众投资者的追捧。我国现行正式资本体系主要为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用以辅助,而流动性公募金融资本的投资和退出方式与正式资本市场的特征存在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基于各类流动性公募金融资本,企业投资方式主要呈现债市、股市互补的阶段性周期特征;另一方面,企业公募金融资本退出企业投资方式和渠道的特征也呈现为阶段性周期特征。
(二)非正式资本市场企业私募资本投资模式
并购投行类资本市场、创业柚子及私募投资市场是非正式资本市场主要的投资市场,集聚着私募投资主体的私募股权资本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私募机构股权基金,金融机构发起,同时通过合伙制结构对私募股权资本进行设立,但不具备法人实体性质;二是私募法人股权资本,由企业发起,通过公司型合资结构对资金进行吸纳,是具有法人实体性质的私募股权资本。私募是此类基金的募集方式,依据行业投资范围,私募股权资本主要划分为综合性私募机构股权基金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非正式资本主义市场中,私募股权资本的投资对象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非上市的建筑企业。其中,通过实业参股方式,私募法人股权资本投资于初创期、改制期的建筑企业,是企业重要的实业资本来源。当前,私募股权资本的投资主体及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投资主体为产业发展投资资金,对某个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私募参股式股权投资;二是以专业工程设备为投资主体,对企业机构的私募参股式股权投资。
三、不同发展阶段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的拓展
从资本市场的层面出发,建筑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直接融资的方式、渠道、工具。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形成,其直接融资的核心要素已经趋于多元化,由单一的正式资本市场扩展为非正式与正式的资本市场;其融资方式也由单纯的公募转变为私募与公募并存的投资方式;融资工具则由股票扩展为债券、股票、基金等为一体的多样化融资工具。均为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基础。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模式和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需求,可对不同发展阶段建筑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进行扩展。通过拓展可知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以多种内源直接融资为重要基础,外源直接融资为主的趋势发展。
具体观察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企业公募投资方式。渠道是非常丰富的,且包含便利的私募投资渠道,但没有上市的建筑企业在非正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的渠道是不畅通的。大量发展初期的建筑企业并不能轻而易举的获得设备投资相关的风险资本支持,因而早期建筑企业直接融资存在着较多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提升建筑企业吸纳非正式资本市场私募资本的能力。1.提升基于产业发展关联持续发展战略的盈利与抗风险能力;2.对非正式资金市场各类私募资本退出建筑企业的定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对建筑企业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进行提升,使其股权投资的本位功能能够回归,促使发展初期建筑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国建筑企业投资仅仅的募集量是较为乐观的,但由于专业人才和市场经验的缺乏,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但可以预见的是,建筑企业私募股权资本的渠道和投资主要为私募产业投资资金,而股权投资本位功能的回归也是十分乐观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望舒.完善产业链――决定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战略关键词.文化产业导刊.2010(3).
[2]赵蓓文.公司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公司融资模式的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01.5.
篇9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湖南省体育资本市场投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湖南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投资渠道较窄,投融资规模小,资金来源不稳定;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待提高;从事体育产业投融资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信息交流不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互动;体育投融资的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并提出了充分拓展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渠道的作用、要加大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等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投融资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湖南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 投融资 困境与出路
一、前言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是一种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体育市场于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作为体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起着难以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尤其是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体育产业市场投融资还举步维艰,融资渠道很不畅通,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的投融资环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发现长株潭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为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市场投融资走出困境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南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了相关体育产业的融资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2.访谈法:对部分专家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法:针对当前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困境设计问卷一份,对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95%,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2011年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35.19亿元,增长12.8%,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速度,经济总量居全国第9位。全省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的水平。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44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67元,增长16.8%。和经济增长相比较,其体育产业的投融资状况相对滞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湖南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渠道较窄,投融资规模小,资金来源不稳定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包括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信贷、体育赞助以及体育彩票等诸多投融资渠道。调查发现,湖南省目前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体育彩票和银行信贷和体育赞助,其中体育彩票占总融资的21%,体育赞助为12%,银行信贷占52%,其它如体育基金、体育保险等占15%。体育大部分的投资还靠政府投资,资本市场的投融资还不能在体育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还没有形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网络,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投入渠道有待多元化。
2.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待提高。
政府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法制不健全,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是目前制约湖南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法律环境、税收减免、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还不完备。其次是政府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无法保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活动的基本利益,这样就无法调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和当前我国的《体育法》、《风险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法》等文件中对有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一些基础性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来保障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主体的利益,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发展处于法律真空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发展,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从事体育产业投融资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
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在湖南省从事体育投融资的从业人员主要由体育官员(20%)、教练(18%)、运动员或者曾经从事过训练的退役运动员(45%)以及大学毕业生(15%),其他占2%。懂经济又懂体育产业的和投融资运作的专业人员非常少,政府对这些人员的从业资格也没有相关的规定,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造成投融资不规范,给湖南体育产业的投融资带来负面影响。
4.信息交流不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互动
一方面,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需要资金来发展壮大自己,另一方面,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之间以及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的资金又得不到有效利用,急需要寻找好的项目来投资,但是由于投资者和企业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得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之间以及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与体育企业之间的先进经验不能及时交流,体育产业资本投资者又难以寻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素养的合适的投资企业,使体育企业难以迅速了解和跟踪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最新动态,造成了体育企业的应变能力低下。在这种状况下的体育企业开发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增加了体育产业开发与投资的风险。
5.体育投融资的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篇10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成因;后果
一、经济金融化相关概念
经济金融化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不过在中国经济金融化才刚开始形成。经济金融化在正常经济结构范围内是合理的,但如果超出经济社会的承受力,就将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危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希腊债务危机、冰岛的经济金融化、美国次贷危机都是过度经济金融化的后果,都是由于经济金融行为超出了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积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利润不是通过商品生产和贸易产生,而是通过金融途径产生。金融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金融关系随着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和各社会阶层在社会经济关系中不断传播、渗透和融合。很多金融学家都给出了衡量经济金融化科学的计算方法。当前衡量金融化程度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1969年首次给出的金融相关率FIR,即用一国某一时点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和一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我国经济金融化正向证券化、信贷化、货币化、虚拟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指标计算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发展程度。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经济金融化意味着泛金融行业的过度膨胀,即传统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在我国产业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改革三十年以来,这些金融部门的GDP贡献率从过去的4%上升到12%,且在2006年之后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吸纳就业比例从九十年代中期的2%上升到2012年的5%。中国金融企业的利润占比也明显增加。大部分企业利润的获取越来越依靠金融途径。同时,非金融企业利润的积累手段也不断金融化。中国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2004年~2013年的财务数据说明,在过去十年间非金融企业对通过金融手段获利的依赖程度逐年提高,占比由3%上升到近20%。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金融化程度快速发展,尤其最近五年提升过快,对实体经济已有一定影响。因此,适度金融化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非常重要。
二、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成因
现在中国的经济金融化还处于开始阶段,但明显有加速倾向。目前引起我国经济金融化加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1.传统生产行业长期不断下降的利润率
近几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生产性行业利润率长期不断下降。资本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不断寻求各种渠道取得较高的利润率,而且生产与金融相结合的理念也逐步被企业接受,使得企业经济活动的方向从商品生产领域转向了金融获利领域。2014年9月的《2008至2014中国制造业500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利润率仅为2.7%,远低于世界制造业的利润率。
2.不断增加的金融资源供给
不断增加的金融资源供给持续进入传统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造成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挤压,资本市场投机盛行和严重资产价格泡沫。同时,实体经济金融化也成为企业获得金融投资利润的逐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增加的金融资源供给缩小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服务方面的差异,但国有上市公司国家政策与制度红利的获得,金融资源错配的程度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资本市场在发行方面的制度缺陷,以银行为代表的信贷金融制度的垄断,已经在民营企业自身层面上形成了二元分割,民营企业是否上市决定民营企业所能获得资金方面的金融支持的多寡。
3.社会积累大量财富,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
我国目前的投资渠道太过狭窄,改革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积累了大量货币财富,这些财富资本为了逐利,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不仅要求进入生产领域获取利润,还要求进入金融领域获取利息和红利。这使得大量货币进入资产领域,导致资产价格的飞涨。国家在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管制方面有所放松,国营资金也可以进入金融部门,从而为我国经济金融化提供了条件。
4.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
经济全球化下,资本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在短时间内进行投机获利。在传统生产性行业利润率下降时,经济全球化使得金融资本可以向全世界进行投资,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可观的金融投资回报。国家金融政策的推行,也使得金融部门快速发展。国家主导的投资结构,尤其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模式,也强化了经济金融化。
三、我国经济金融化的后果
1.改变了传统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生产性企业依附于金融渠道,金融企业逐渐脱离实体经济。金融资本的进入,使普通商品体现出资本性质,甚至纯金融产品的性质。普通商品的价格化使得商品完全与其投资价值有关,而与其他无关。商品金融化加剧了商品价格的波动,使治理通胀的成本上升。
2.加剧收入分配差距
经济金融化改变了就业市场结构和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企业对金融获利渠道的依赖使得企业减少了对生产性收入的依赖,降低了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金融资产在国民财富中分布的不均衡,经济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998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455,2009年为0.490,2010年0.481,2013年0.473,2014年为0.469,而高收入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基尼系数才仅为0.338。
- 上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 下一篇:保险资金管理办法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