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不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要不断地适应,重视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强调幼儿智力的发展。但是,家庭教育夸大了智力的影响与作用,片面追求智力的发展,忽略德育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重智轻德的错误理念来教育孩子,一味的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对幼儿的识字、写作、绘画、唱歌、跳舞等多方面的培养,但是对幼儿的思想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情况及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这种教育理论下,假如幼儿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效果,家长对幼儿产生失望等情绪,及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们所谓的“智力开发”其实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灌输”的表面层面上,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基本没有益处。掌握知识确实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但是掌握知识要依据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水平,给幼儿灌输超过他们认知水平的知识,不利于幼儿智力的长期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教师应该与家长及时的进行交流沟通,经常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为家长科普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家长端正教育心态与教育理念,为幼儿家庭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家庭教育中缺乏良好的幼儿教育方式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这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与方。在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教育方式只有两种、溺爱或者专制。计划生育实行以来,我国的家庭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家庭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式,基本上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基本上对幼儿是百般宠爱,幼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幼儿的衣食住行家长全部包揽。这种溺爱式的教育直接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能融入到小朋友的集体活动中去,自理能力与自制能力都得不到发展。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教育形式,就是专制式家长们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孝子的原则,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教,这种管教甚至于达到虐待的程度,家长完全不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家长总是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孩子进行权威式的管教,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家长说一不二,幼儿必须完全服从。否者家长非打即骂。这种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必然受到压迫,身心必然不可能健康发展。这两种常见的家庭幼儿教育方式,都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硬伤。
三、家庭教育中家长会陷入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是将来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要有高的学历,否则就没有出路,没有大学文凭就找不到工作。在教师与家长的眼中,什么才是好的学生,其中学习成绩好这一项指标遥遥领先,家庭教育还是避免不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儿童的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忽略其非智力因素发展,对于幼儿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与养成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要改善脚掌的教育理念,避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幼儿在家庭里甚至很少得到游戏的机会,也没有看动画片的权利,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画画、学钢琴、学识字、学舞蹈等等,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形象思维都得不到发展。社会上有个说法:“幼儿园的孩子,学小学的知识,小学的孩子,学中学的知识,中学的孩子,学高中的知识,高中生学大学的知识,大学生再来补幼儿园的知识”。即使幼儿时期得到再多的教育,一旦他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的学习也一直被动的,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及其不利。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给家长传递“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不要把孩子的未来全都寄托在是考大学这件事上。幼儿教师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时期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作为幼儿教师自身也要着重挖掘幼儿的想象力等思维能力,而不是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中。
四、家庭教育中缺乏幼儿良好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里的环境指的是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家庭生活的物质环境,例如,家庭的生活水平,幼儿活动的设施及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方面的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改善。软环境指的是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种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比较长远、比较持久。如果家庭教育软环境存在问题,对幼儿会有极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家长沉迷于玩麻将,吵吵闹闹乌烟瘴气,幼儿基本无人管教,长此以往,这种赌博的恶习甚至影响到幼儿;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时间,对幼儿的管教基本敷衍了事;有的家庭环境不和谐,经常吵架,大打出手……这些家庭环境都对幼儿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会模仿与效仿,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为幼儿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在当前幼儿教育的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个人终身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家庭之间要全方位互动,促进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冷欣怡.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
[2]龚晓敏.关于幼儿教育与幼儿家庭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功能;社会化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通过长辈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关系到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完美人格的塑造。根据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家庭教育包含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同辈成员间的相互教育和影响、聘请家教对子女进行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的传授,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的培养、个体社会行为的规范等。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其补充和延伸。因此,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功能的新变化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新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地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弱化了对基本生活技能的教导功能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相应的生活技能复杂多样,家庭教育在教导子女生活技能方面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上,家庭教育的此功能却因长辈的各种包办行为而被弱化,使孩子丧失了对基本技能的践习机会,造成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陕节奏的现代生活。
(二)家庭教育异化了对道德规范的教导功能
家庭是一个初级群体,家庭生活中的社会互动和行为规范都是个体最初接触到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其人格、品行等是子女的参照系,对子女产生最直观的影响,子女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一套道德行为体系。此外,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表里不一或是社会失范行为最终都将造成家庭教育在个体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方面的正功能被异化。
(三)家庭教育过分注重对理想目标的指导功能
中国社会传统的望子成才的心理进一步被强化,家庭教育更加侧重对子女人生目标的指导。许多家长将自己理想目标复制到子女身上,对子女有着过高的期望,而不从去考虑子女的兴趣爱好、实际承受能力等,虽然这样有助于子女在成长道路上做出比较有价值的选择,但是如果过于苛求,会导致孩子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最终将不利于孩子进取心的养成和理想的实现。
(四)家庭教育淡化了心理情感的交流功能
在当今社会,由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节奏相对较快,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心照顾子女,与孩子心灵交流的时间很少,许多家长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不了解,对子女在青春期出现的情绪障碍只是一味地加以批评,不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地出现。
(五)家庭教育淡化了对社会角色的培养功能
家庭对个人社会角色的适应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变迁,一方面,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个体的角色体验大为减少;另一方面,家庭对个体的阶层、职业等角色的决定作用被削弱,家庭在培养个体社会角色中的作用逐渐被淡化。
二、家庭教育功能变化的原因
家庭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对个体个性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认真分析对家庭教育功能变化的原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理论培养轻实用技术,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则是侧重于书本知识与智力培养,忽视道德教育与实践能力。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使一大批贫寒之士通过努力进入仕途,同时也使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入人心。随着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都希望通过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孩子的就业机会,将成绩作为衡量子女能力和未来成就的唯一尺度,忽视了对孩子行为塑造、品德教育等道德方面的培养,不能很好应对社会竞争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社会变迁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观念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处在不断地调适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发展要求家庭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化成员;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以应试为主、社会环境更多注重个体的学历文凭,家庭教育陷入两难境地。加之,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兴起,民主意识的觉醒,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威教育者的角色受到质疑。
(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个体社会地位的动态分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规模庞大,现有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普遍需求,因此,大多数父母将学历文凭教育看作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与整体性。
(四)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数量逐渐减少,使得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传统的家庭中复杂的网络化人际关系逐渐丧失,个体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某些角色也会逐渐消失,这样不仅不能体验相对全面的生活经验,并且对有些角色的实践和领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障碍和矛盾。
此外,由于家庭中子女的数量逐渐减少,父母对子女学业的期望要求普遍提高,再加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物质水平的提高等为此提供了可能性。
三、家庭教育功能变化的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塑造孩子的人格、情感等,更好地完成孩子的社会化,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多渠道的努力,整合社会有效的资源来完善目前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其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正功能得到真正地凸显。
(一)制定和完善家庭教育相关的理论指导体系
结合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实证调查,不断充实完善理论研究,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对策研究,从而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实际并能够与国际发展潮流接轨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二)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机构
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能够针对单个家庭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家长提供高效率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家庭教育困惑,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应积极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参与到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多数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掌握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能够针对每一个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具体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帮助家长减轻家庭教育中的压力。
(三)构建家庭教育网络模式
家庭教育是基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可以依托所在的社区,与周围社会相联系,通过网络资源构建以家庭为主,学校、社会多方参与的家庭教育网络服务基地,实时有效地提供各种咨询与服务,为个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轻松健康的成长环境。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14-04
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新时期。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学校教育相比,我国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因改革开放汹涌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对国民家庭的生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不容小视。因此,当前学校和社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更为具体和突出的表征,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更为激烈。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家庭教育在制度和理念方面有着许多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如注重人格教育、主张严格管教等,但也存在忽视个性发展、轻视实践创造等局限。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教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彰显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赖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事关人才培养和民族素质提升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其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勃兴便是明证。
加快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认真总结、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文化与成功的教育经验,根据我国社会与时展提出的要求,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回应新挑战,探索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教育发展之路。这是历史与人民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济所体现的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本质与主流上是积极和健康的。社会成员主体价值的觉醒和确立,使人的个性和权益得到充分的尊重,给个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人们的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独立意识等现代公民的人格意识逐步强化,青少年一代思想解放、个性鲜明、观念前卫。社会对务实精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的弘扬,使少年儿童可以自幼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禁锢,养成注重实际、崇尚科学的处世态度和思维品质。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使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超越了家庭、学校和书本的时空,为青少年一代创造潜能的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有这些,都是社会文明进步对家庭教育的正面影响。
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也难免给家庭教育带来各种问题。如:对孩子过于溺爱,扭曲了爱的本义;普遍重智轻德,忽视能力培养;批评处罚不当,孩子不堪压力;评价易走极端,孩子丧失自信;等等。
总体而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提升伴随着家长普遍性的成才焦虑
在中国教育史上,当下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和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之高,都是前所未见的。
1.家庭经济实力与教育消费同步增长,使家庭教育既受到空前重视,又承受巨大压力。家长愿意在精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各种优厚的物质条件,不惜代价地为孩子请家教、买资料、做培优、择名校。但在知识经济与人才竞争的社会条件下,由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以及家长生活压力增加、无暇教育孩子等原因,家长群体弥漫着望子成龙心切又教子成才无方的普遍性焦虑,从而使许多家庭教育投资迷失正确方向,陷入盲目投资中。
2.社会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导致现代教育价值观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摩擦、对立和博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要求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素质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科学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也处于转型之中。由于传统的强大惯性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在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儿童观、亲子观、发展观等方面,广大家长面对现实社会眼花缭乱的教育信息常常难以分辨、无所适从,感到有力无处使。家庭抚养、教育、保护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让父母在某些负担减轻的同时,也付出了亲情淡化、教育影响弱化的代价。
3.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使人们坚守道义的意识与现实的利害考量之间不时产生冲突,许多家长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上产生困惑,家庭的道德和人格教育面临诸多危机。如作为道德核心的诚信和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就是愚蠢迂腐的代名词,要不要坚持和怎样坚持,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结构、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导致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物欲横流、传统道德日渐式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完全成为社会主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价值观的困惑和迷失,必然导致言传身教乏力,教育正能量弱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4.以“趋利”为基本特征的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及其价值取向,使家庭教育产生严重的功利倾向与短视行为,助推了应试教育。科技至上的社会潮流与人文关怀的普遍缺失,使很多家庭出现人格教育真空,造就日见其多的人格“差生”。
篇4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篇5
初中生是身体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我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有关体育的文件,将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并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但是目前,不少家庭陷入了教子误区,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了精神萎靡不振,出现了厌学情绪、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拖延症,甚至有的学生有颈椎病、腰椎病等。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从家庭关系看,初中生出现了双面性,即在家对父母脾气暴躁,在外对同学和睦相处。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合作,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身体素质,家校联动势在必行。
一、家校联动的途径
1.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也是进行家校联动的一个好途径。
2.邀请家长观看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
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让家长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表现,为孩子呐喊加油,必要时让家长参与裁判工作。
3.让体育教师走进学生家庭
家访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能够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是增进家校联系,把有关家庭体育锻炼的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鼓励家长在假期、周末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爬山、打球等,形成家庭、学校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二、家校联动的方法
1.通过体育课传授锻炼的方法和知识
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和保证,体育教学中必须把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体育课的中心。要结合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的学习,积累体育锻炼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方法和锻炼经验,这样就为家校联动体育锻炼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
2.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布置家庭锻炼作业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近期学习的知识、要领等确定锻炼项目。内容要科学全面,除了有体能训练外还有必要考虑到饮食卫生、意志情感、家庭娱乐、户外郊游及家务劳动等方面的知识。
3.学校定期召开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
通过会议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更新体育教育思想,以学习、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家庭和学校共同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举办家长“阳光体育培训活动”
这对于提高家长的阳光体育理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家长提供丰富和完整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向家长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基本理念。
5.举办“体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体育课堂
让家长观摩“体育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体育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运动、一起锻炼、一起分组对抗运动,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阳光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
6.利用班会课,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体育锻炼和生活中的有关运动问题
让学生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引导家长转变体育锻炼观念,有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篇6
幼儿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是一种积极、必要的社会活动,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有很多,而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就当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主要分析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改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幼儿家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庭教育;误区;改善措施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在家庭生活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与影响[1]。通俗而言,就是家长依照自身期望借助家庭环境、言语行为、心理氛围等多种方式对子女产生一定影响,子女结合自身表现反作用给家长,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家长要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期望,还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但当前很多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都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得很多家庭教育都步入了误区,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1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0-3岁的幼儿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信息都照单全收,进而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智慧、一种人格、一种意志等[2]。加之,0-3岁的幼儿很多时间都是在家庭里,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父母的言语行为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程度的教育作用。为此,当幼儿出生后给家庭和父母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永远的养育与教育责任。家庭,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家长,是幼儿一生教育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基地。只要在家庭里或是跟家长在一起,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一生中极具影响力,在幼儿接受的所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意义。
2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2.1家庭教育理念误区。
家庭教育理念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重视分数多于品德。经笔者对所在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的调查显示,有30%多的家庭最重视幼儿的分数,其次才是幼儿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虽说分数对是幼儿以后考取中学、大学等的重要衡量标准,但忽略幼儿的品德却很容易让幼儿的品质走滑坡路,直接影响幼儿的一生。(2)重视学习多于劳动。当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对孩子也比较溺爱,很多时候都看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抓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余事情都为孩子一手包办。这对孩子生活能力、毅力、处理事情能力等的培养都是不利的。(3)重视特长多于其他。很多家庭都误认为孩子必须要学有所长才能有出息,加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驱使,使得不少家长都不顾孩子喜好和意愿,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这学习那。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影响。(4)重视智商多于情商。很多家庭都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希望孩子更聪明,却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情商,如孩子的情绪变化、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等很多家庭都不重视[3]。
2.2家庭教育方法误区。
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很多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就是“宠爱”、“溺爱”,幼儿遇到什么问题都帮着解决、幼儿想要什么都直接满足、幼儿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总之,只要是幼儿想要的家里人都会千方百计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满足,这样的宠爱和溺爱教育对幼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2)体罚教育。一些家庭对幼儿一但犯错误、不听话的情况就直接是体罚,或棍棒教育,或罚站,信奉的是“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这样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自闭心理,不敢说、不敢做,认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受罚[4]。(3)物资刺激教育。适当的物资刺激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但很多家庭都把握不好物资刺激教育的“度”,不管什么事情都跟物资扯上关系,这样很容易让幼儿陷入“利益交换”的误区,认为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物资交换,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幼儿家庭教育的改善措施
3.1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幼儿意愿。
家长们应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培养,要知道分数并不是唯一能体现孩子学习成绩的方式,注重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对幼儿成长有积极作用,对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有促进作用。要注重劳逸结合的教育,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要知道一次的吃苦很可能就是孩子的一次成长,不能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包办了,这样等到孩子再次遇到同样问题时仍然是不知所云。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很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尊重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当前很多家庭都应做到的,家长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最后就是家庭要注重幼儿情商的培养,多关心和观察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情绪变化或是其他问题就要及时沟通或是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
3.2转变教育方法,科学培养幼儿
3.2.1幼儿家庭教育应把握好“度”。
每个家庭都宠爱自己的孩子,但如果过分的宠爱就变成溺爱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为此,家庭应把握好宠爱的“度”。就拿孩子间小吵小闹或是打架的事情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庭第一反应都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伤害,这无可厚非,但不少家庭不明是非、不论对错,就认为一定是自己孩子受委屈了,这就值得思考了。这就容易让幼儿形成一种错误思想:不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都有人给自己撑腰。长此以往,很可能让幼儿养成蛮横无理的性格和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典型的家庭过分宠爱孩子,形成溺爱,最终让孩子不能明辨是非。
3.2.2摒弃对幼儿的体罚教育。
家长们应该摒弃体罚教育,改变“不打不成才”的家庭教育误区,不能遇到什么事都直接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例如:在一次离园时,一位奶奶到幼儿园接自己孙子,接到孙子后发现孙子新买的玩具不知弄到哪里去了,这位奶奶还没有弄清缘由就当着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面凶自己的孙子,只见那孩子吓得不停掉眼泪,不敢抬头,连哭都不敢哭出声。这件事虽说是在幼儿园发生,但这位奶奶在幼儿园都可以因为一件小事这样凶骂自己的孙子,可想而知在家里一旦这个孩子犯了错误面对的又将是怎样的责骂,甚至还可能挨打。而且孩子面对奶奶的责骂连头都不敢抬,哭也不敢哭出声音,不难想象平时在家里这个孩子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如果幼儿长期接受这种体罚性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会有很大影响。
3.2.3适当对幼儿进行物质刺激教育。
就当前社会来说,很多家庭的生活虽说不富裕,但也是吃穿无忧,孩子一出生基本上享受的都是最好的,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很多家庭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买什么就买什么,即便有些家长不给孩子买,但孩子一哭二闹家长也就没辙了。但殊不知,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形成一种“自我思想”,认为大家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给自己买。这对幼儿以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我班上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玩新玩具,自己也想要,于是就跟自己妈妈撒娇,希望妈妈也给自己买一个同样的新玩具。但这位妈妈并没有一下答应孩子的要求,但也没有拒绝。这位妈妈只是对孩子说“想要玩具妈妈可以给你买,但不是现在,你要得到大红花,回到家里得到爷爷奶奶的夸奖,妈妈就给你买。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好吗?”这位孩子听完自己妈妈的话之后,就很高兴的点头答应,还说自己一定会拿到大红花,一定会让爷爷奶奶夸奖自己。虽说这位妈妈与孩子间就简单的几句对话,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很会教育孩子,这位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正确的。这位妈妈懂得如何运用适当的物质刺激教育,激发孩子努力学习,交给孩子正确的做人道理,这是值得很多妈妈、很多家庭学习的。
3.3积极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幼儿。
这里的积极沟通交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与学校以及幼儿教师的沟通交流。家庭与学校以及学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孩子步入幼儿园后家庭和教师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全部依靠幼儿园教师,家长们就撒手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家庭应该多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表现,征求教师的意见,在家里应该着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或是向教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确保家庭与教师两者间形成统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共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如在幼儿园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相应本领,在家里家长就让孩子自己死记硬背,这显然是不行的。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或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早晨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着了,很多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孩子,与孩子交流少,对孩子的情况也不了解,很容易不问事情缘由揪着小事情就打骂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跟父母间形成隔阂。而父母多跟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就会知道怎样跟孩子相处,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关心和关爱,也就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了。
4结语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家风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及其价值观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主要借由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为培养方式,实现培养目标[1]。且这种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家庭教育既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又是贯穿我们整个人生的终身教育。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因而,尽早开始家庭教育极为必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家庭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人生规划及人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自党的十对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出指示以来,各地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活动。在此背景下,社会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家庭。这些家庭中,有些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些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2]这些文明家庭的特点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融合于中华家庭的基本理念,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强势引领和深化当代家庭教育,成为涵养心灵、丰盈思想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育人的环境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父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地位
弘扬优良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新时期构建和谐家庭的新思想。家长作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群体,要为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力量。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坚持立德树人。二者在立德树人的培育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坚持其导向引领作用,既能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施行,同时,又能在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观念意义,更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家庭教育应该准确把握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上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诉求,以爱与责任为切入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同时,还要以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模仿、行动和反思上下功夫,帮助他们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理解,掌握一定的育人理念与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注重家庭教育的总结反思与激励性评价,才能在日常生活点滴中,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想法,抓住机遇循循善诱,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需要塑造优良、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注重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子女的安全感。家长要严于律己,注重自身修养,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同时,要积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通过家庭成员具体践行和传承,培育优良家风,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家庭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深入孩子的思想与心灵。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家庭教育实施中,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情、行的统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慎始、慎独、慎微,优化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最终,借助家庭教育的先入性、奠基性、连续性等优势,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篇8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education resource which is worth utilizing,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schoo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 the value of family education has not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the family education also has series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change our minds; renew the educational ideas, to strengthen the links between the school and family,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庭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famil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94-02
0引言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由于家庭教育向高等学校的延伸日益明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家长与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1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1.1 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启蒙性,影响的长远性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是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我国已将家庭教育列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身难忘的。[1]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避免教育的“真空”状态和“后教育”状态所谓真空状态是存在于学生和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误区。学生家长往往在孩子升入大学后就彻底放松了,一是认为孩子该懂事了;二是孩子一般上学离家较远且住校,对高校缺乏了解;三是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家长一般是孩子说什么信什么,缺乏同高校老师的主动沟通。[2]高校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行为能力,应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尊重学生,同学生家长联系是否是“无工作能力的”表现。以上误会会导致学生在上大学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真空状态和后教育状态。
1.3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有利于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自学生进校有专人管理。按规定1:150比例配备1名辅导员老师,但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一标准,有的甚至达到1:300以上,这导致辅导员不能关心到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观察每个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家长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学校反映子女的情况,以便于老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也应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共享,便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其子女思想觉悟提高的关系调查研究表明,86.2%的家长在学生的高中时期,为了达到让学生能够考上较理想高校的目的,能够主动保持与学校以及教师的沟通及联系,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的表现;同时,93.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异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2.2 家庭教育未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家庭教育还未进入工作日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状况的不足18%,一般只是从学生档案中简单看一下基本情况,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历史文化背景,学生与家庭亲友之间的关系状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等各种思想教育信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计划中一般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各级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估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2.3 学生忽视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不主动或者不愿意接受家长指导是高校家庭教育缺失的又一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幸福带来的快乐,能为学生在受到挫折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过程。对于远离家庭而在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不畅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显得极为单调。
3解决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现存问题的措施
3.1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自身的素质如何,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习惯、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严谨务实的作风,往往是引导孩子积极进取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对自己要严格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其次,要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第三,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家长不能唯唯诺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是非颠倒。第四,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切实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要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带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言行举止方面为孩子起表率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良好的品格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2 家长教育孩子要用新的理念和科学为了使家庭教育收到好的效果,家长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首先,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有事与孩子多商量,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所选择的符合本人实际的成长目标。其次,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家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孩子谈心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第三,对孩子实施教育应有针对性。家长要在了解孩子思想道德、学习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教育。针对性越强,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3.3 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良好氛围高校在鼓励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学习讨论,牢固树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进一步认识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在帮助学生成才,促进学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明确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同样是光荣的有作为的。
4结束语
研究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希望引起高校的注意,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提醒广大家长重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激励功能、示范功能和调控功能,不仅重视知识,更重要重视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作用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对学龄前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属于国家教育机构,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与任务,由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幼儿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为幼儿制订连贯、有序的教育内容以及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幼儿园教育是发展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记忆深刻。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因为幼儿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适应的情况也不同。而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教育是由家庭环境所决定的,父母始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教育过程连续,不会中断,与父母的关系始终较稳定,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这种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更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形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和家庭教育之间
1.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非常的随意、封闭和片面,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幼儿教育则相反,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它更系统、更科学。由于父母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面对个性很强的幼儿常常束手无策。虽然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很重要,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也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科学合理。
2.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
幼儿园教育要想获得较高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想要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完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就必须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好好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教育质量大大下降,影响幼儿的进步与发展。
3.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幼儿教育的制约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标的确立依据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国当时的国情,并且在一些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家庭教育更具有随时随地性、灵活性和较强的目的性等特点,但是父母必须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幼儿的发展目标,两者不能相冲突,否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策略
1.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能够很有效地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亲子活动能使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校的真实情况,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与家中接受的教育保持一致。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为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进行意见交换,这样就能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加入的位置,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问题。同时幼儿园也能给家长带来更多正确、科学的教育幼儿的知识,使家长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2.幼儿园和家长应该经常进行沟通
家长参与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双方合作的成功与否。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家长的理解、支持、参与和信任。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教育需要做到相互支持、沟通和理解,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家长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幼儿在这期间的情况和动向、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总之,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在其成长阶段的最初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真.“互动式”家教指导模式: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5(7).
篇10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 ,3140岁的42 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 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