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防治措施: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
2、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主要随玉米病残体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而传播,玉米发病后,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害多在抽雄期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温低(20℃—25℃)、雨水多,大气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灰斑病严重发生,易易造成流行;而温度高、干旱则抑制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50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银浊利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3、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防治措施: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4、青枯病
青枯病应以抗病品种为基础,配合药剂处理种子,调整茬口,适期晚播,合理密植,与矮杆作物间作,增施有机肥和硫酸钾肥,及时防治玉米螟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
防治措施:4.1选用抗病品种如北京德农郑单958、农大108等;4.2每亩增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4.3扩大玉米与其它品种的间作面积。4.4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4.5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
5、粘虫:粘虫的幼虫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五、六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防治措施: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①诱捕成虫(蛾):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②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③药剂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粉2千克左右对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没1500—2000倍液防治。
6、蝗虫:成虫和若虫食叶片,影响作物生长。
防治措施:抖克1000倍、金世纪1000倍、莫比朗2000倍或千虫克1000-1500倍喷雾。
7、蓟马:又名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都吸食瓜的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被害枝叶硬化、萎缩。
篇2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种植 病虫害 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78-01
近些年以来,山西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粮食直补、优种补贴、农资综补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认真组织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优种包衣、配方施肥、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等农业技术项目,确保了播种质量。2015年山西小麦种植面积为1012.1万亩,比上年增加0.2%,基本保持稳定。主产区小麦播种期间底墒充足,播期集中,出苗整齐;小麦越冬期间温度适宜,墒情适中,苗情较好。小麦返青起身后,光温水匹配良好,群体密度大,分蘖数和次生根与上年基本持平,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由于气候因素和管理因素影响,该地区小麦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需要我们切实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1 小麦锈病
1.1 发病特点
在山西省小麦锈病主要以条锈病危害为主,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疾病。田间疾病发生主要与小麦品种抗性有一定关系。在易感品种的田间如果秋季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条锈病,冬季气候温度较高,就会有很多病菌安全越冬,等到第二年春季小麦返青后,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导致田间小麦大面积患病。苗期感染疾病后,在叶片上会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黄色夏孢子堆,成熟叶片感染疾病后,会产生长条状的斑点,与叶脉平行,该种疾病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1.2 综合防治对策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选择看该病品种,适时播种,针对叶锈病苗期发病特点适时晚播,可以降低秋季幼苗感染数量。在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施入充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避免小麦苗出现徒长,增施磷肥和钾肥。小麦返青后做好合理灌溉,控制好田间湿度,注意开挖排水沟,后期田间发病严重的,应该适当灌溉,提高小麦叶面养分,尽量减少损失;其次,做好药剂防治工作。春季小麦返青之后,结合田间小麦发病情况,当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可以选择使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同时对方防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2 小麦黑穗病
2.1 发病特点
最近几年,小麦腥黑穗病呈现高发趋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威胁。小麦腥黑穗病又称乌麦、臭麦、黑疸。病原主要有2种,分别称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菌,都属担子菌。主要对小麦的穗部产生危害。小麦患病后,生长发育迟缓,分蘖较多,但多数都是无效蘖。小麦成熟后,患病株颖片张开,露出灰黑色或者灰白色的患病颗粒,在小麦粒外层包裹着一层灰色薄膜,用手碾压容易碎裂,散出黑色粉末,这就是病菌孢子,因为被危害小麦粒有鱼腥味,因此该种疾病被称为腥黑穗病。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小麦播种较晚,播种深度较深,覆盖土壤较厚,出土较慢的小麦发病率较高,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小麦出苗后伤口较多,也会加大发病几率。
2.2 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选择抗品种,播种深度要适合,避免播种过深。掌握科学的播种期,避免过晚播种,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地下害虫。在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工作,选择使用40%五氯硝苯粉剂500克,拌100千克种子,充分搅匀后播种。兼治小麦秆黑粉病,或者使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拌种;其次,做好药剂防治工作。小麦出苗后可以选择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对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或顺垄撒施后接着划锄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对降低小麦苗期腥黑穗病的感染率有很大帮助。
3 小麦蚜虫和红蜘蛛
3.1 危害特点
小麦蚜虫又称为腻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小麦叶片和茎干为主。蚜虫群集在小麦幼嫩组织,吸食汁液,小麦穗期大范围发生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结实,蚜虫产生的蜜露会影响小麦光合作用,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传播中间宿主,对小麦产量危害十分大。小麦红蜘蛛也是危害小麦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小麦叶片,造成小麦叶片枯黄,田间干旱会加重害虫发生。
3.2 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工作。要科学轮作,合理灌溉,小麦生育期间出去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生存场所,小麦收获后及时做好灭茬工作。此外,在小麦播种前,还要切实做好中深耕深翻作业,科学配方施肥,减少天田间蚜虫越冬数量。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其次,做好药物防治工作。可结合冬灌浇水,待地表干后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辉丰菊酯乳油25ml,4.5%高效氯氰菊酯1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蚜虫。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或1.8%虫螨克乳油8~10ml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红蜘蛛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霍治国,李茂松,王丽,温泉沛,肖晶晶,黄大鹏,王春艳.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0)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病虫害
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在所有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工程中,设计人员至关重要,其要从选择绿地种植的材料方面去选择病虫害少、病虫害发病率低的植物品种或植物品种地区,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是不同的,在园林植物生产或栽培中因地制宜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诸如水杉、构树、桑树、银杏等植物品种,病虫害发病率相对就低,甚至不用治虫。另外要合理使用植物配置,如绿篱,色块中可选用间隔形式来阻隔病虫害的蔓延,特别是在公园、道路和景观带的区域内,实现合理化的植物配置,对具有转主寄生的病虫害如锈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间隔隔断可以阻止病虫害蔓延与扩散繁殖,从而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给防治病虫害赢得最佳时间。
2.提高植物的抗免疫能力。
植物病害的种类可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而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病原生物的传播,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的发生则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展期 3 个阶段,如果在第 1 阶段就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即便受害,程度也可明显减轻。因此,植物的自身抗免疫能力尤为重要。
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
物理机械的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销毁,人工摘除或人工捕杀某些害虫卵块、幼虫、成虫等,利用温度、热度、超声波、紫外线、土壤熏蒸等物理方法来防治虫害或病菌等。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和高压电网灭虫器诱杀;利用害虫喜食的食物加入药剂进行诱杀等;这些措施趋于自然,保护了环境。但是物理机械防治要有好的专业队伍,且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虫害的习性、世代、生活史、孵化期、成虫期及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而采取不同的物理防治方法。
4.其他方法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还有栽培管理预防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等。但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的,其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病虫害天敌。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只可作为应急措施。“综合管理”是指容许有部分害虫客观存在,并非强调自然因素控制灭绝,是从生产的全局和生态平衡的总体观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抑制病虫害的各种因素,去保证生态平衡不遭破坏来进行防治。
5.几种病虫害及防治
5.1樟巢螟
为害情况: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樟科植物上的主要害虫,在香樟上比较常见。该虫主要取食香樟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成团,连同虫丝、虫粪结在一起,远观状若鸟巢。樟巢螟在本地 1 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 10 月上中旬陆续下地,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 月中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夜间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 2 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产卵期 8~10天。1 代幼虫为害期在 5 月底至 7 月中旬,7 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 10~15 天,后羽化成虫并产卵形成第二代。2 代幼虫在 8~11 月为害,而后落地入土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为害啃食叶肉。2、3 龄时边取食边吐丝卷叶结成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往往相差较大,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巢用叶 3~10 片,巢内有幼虫2~20 头,幼虫深居巢内啃食为害,行动敏捷。低龄幼虫有群集性,随虫龄增大而分巢。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地表,或坠地入土至 2~4 厘米深处结茧化蛹,少数在巢中做圆形丝质蛹室化蛹。
防治方法:综合运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修剪树木,去除病虫枝,一旦发现虫苞巢网应及时摘除销毁。二是结合病虫测报,于幼虫初孵期尚未形成虫苞之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或 5.5%溴氰菊酯 20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20%除虫脲悬浮剂 7000 倍液;结网巢后可用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 倍液喷杀。
5.2大叶黄杨白粉病
为害情况: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重要病害,发病会使绿叶和新梢布满白粉,叶片正反面都有发生,重者叶片皱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内,或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场所的病株上越冬,翌年早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年 4 月中下旬病情发展迅速,5 月中旬为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9 月上中旬至 10 月中旬可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二是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1000 倍液喷洒植株。
5.3.花卉苗木蚧(俗称介壳虫)
为害情况 主要为害桃、李和女贞、香樟、月季、桂花、蔷薇、枸骨、腊梅等林荫观赏植物。其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松干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桑白蚧等。有刺吸式口器,雌雄异体,雌虫无翅,触角、眼、足多数退化。雌成虫多为圆形、椭圆形,体或被有蜡质层。雄虫有 1 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退化仅余痕迹。雄成虫体纤细,寿命短,尸体易随风飘落,平时很难找到,所以所见多为雌虫。若虫蜕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介壳。蚧类往往多生,多数以成虫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春植株新叶长出后开始活动。由于多数虫体被 1层角质甲壳,蜡蚧常包有蜡层,一般药剂较难透过,因此不易防治。初孵若虫往往较为活跃,因此常将此时期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药剂可选用 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1000~1200 倍液,或 5.5%溴氰菊酯 3000~40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若虫孵化期。
5.4桃流胶病
为害情况 桃流胶病又称瘤皮病、疣皮病,在桃树、红叶李等树木上均可见到,在枝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重则引起死枝、死树。该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入。
防治方法 除在修剪的基础上刮除病部外,应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剂防治,每 10~15 天喷洒 1 次。药剂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0%超微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如加入有机硅助剂,防效会显著提高。
结语
园林植物树木的经济价值很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也高,若遭到病虫危害,必须要求较高的技术措施来进行防治。园林植物多种植在人口众多的城市及备受人们青睐的景区,这使得病虫害防治是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应尽量使用安全性高、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张连生.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夏希纳,丁梦然.园林观赏树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杨景伟1谈园林设计与病虫害的发生[J]1中国园林,2004,(2):73-741
篇4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61-02
食用菌的病虫害类型多、基数大、发展特别迅速,一旦发生病虫害,特别是病害,往往比较难治,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因此,病虫害预防是食用菌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1]。
1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一是种类多。食用菌的主要病害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细菌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病害发生。常见的真菌主要包括霉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它们污染菌种、培养料,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有的真菌还能分泌毒素,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如子实体在分化前感染则影响分化,形成畸形。主要通过空气、覆土、菇蝇、线虫和人为传播。二是培养基为病虫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含有麦麸、米糠、豆饼粉、棉籽壳等腐熟潮湿的基质适于霉菌等杂菌的生长,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只有根霉生长速度的1/30、木霉的1/20。未经灭菌和熟化的培养基质,曲霉不能侵染,一旦灭菌熟化后,曲霉菌丝能很快繁殖。接种面被杂菌侵染后,菌种失去营养源而无法生长,导致接种失败;腐熟的培养基散发出的特有的气味,能吸引昆虫成虫在料内产卵,并在食源丰富的情况下,在30~40 d后暴发成灾。三是食用菌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也适于病虫的繁殖。绝大多数种类的食用菌发菌时的温度为25~28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在15~25 ℃,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90%,培养基内水分在60%~65%,这样的环境也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病虫繁殖和为害的速度也达到最大值,增加了繁殖代数,消除了冬眠期和越夏期。四是食用菌和霉菌均属于真菌,在生理特性上差异性较小,许多杀菌剂在杀菌的同时也能伤害食用菌菌丝并引起子实体的药害,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五是培养基携带病虫源。稻草、棉籽壳、禽畜粪便本身就携带大量病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等虫卵,因此需要培养基做灭菌处理或发酵处理。六是交叉感染。菇蚊、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能传播病毒、螨虫和病菌,发病的子实体又引发细菌和线虫的入侵,进而子实体腐烂发臭,污染出菇房。七是暴发性强。虫体小、繁殖量大、隐蔽性强,螨虫、菇瘿、菇蚊从培养基质、菌丝到菇体都能取食为害。如果致病菌已在培养基内萌发、繁殖,一旦发现要用3次以上的药才能控制病情,有的甚至无药可治,只能及时清理。
2病虫害的危害特点
2.1病害的危害特点
一是褐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易导致该病发生;发病初期,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卵形,逐渐变为深褐色,直到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褐斑病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上。二是褐腐病。又称水泡病,该病由疣孢霉真菌引起,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1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白色的菌丝生长物。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主要危害双孢菇、草菇、平菇等。三是猝倒病。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菜豆镰霉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矮小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四是死枯病。属生理性病害,子实体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足,使部分小菇死亡;或是菇房温度过高,温度过大,通风情况不好,缺乏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小菇蕾,或出菇过量,从而产生药害。主要危害双孢菇、平菇、风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五是畸形菇病。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如遇到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不良条件,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平菇和风毛菇多发生在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
2.2虫害的危害特点
一是菌螨。又称菌虱,虫体很小,肉眼不易见到,多在料面或土粒上集中成团,呈咖啡色。主要为害香菇、黑木耳等。二是跳虫。又名烟灰虫,其尾部灵活,弹跳自如,体具蜡质,不怕水。常分布在菇床表面或潮湿的阴暗处咬食子实体。三是线虫。为无色的小蠕虫,体型极小,长1 mm左右,主要为害双孢菇、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四是菇蝇。幼虫又称菌蛆,主要取食子实体造成隧道而影响品质,且造成的伤口还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烂。五是菇蚊。以幼虫期为害最大,除在培养料表面蛀食外,有的还结网罩住菇蕾,使菇体不能正常生长。六是蓟马。成虫黑色,体小,身体略扁,复眼突出,若虫桔红色。其主要吸取菌体汁液,严重时可导致菌体萎缩。七是蛞蝓。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无外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又躲起来。八是伪步行虫。俗名黑壳子虫,其幼虫叫鱼儿虫,主要为害黑木耳。有些害虫蛀食菌棒,加快了菌棒的腐朽进程,缩短了持续出菇的时间,造成直接危害。由于虫咬的伤口极易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而且有些昆虫是病原物的传播者,因此很容易并发病害,造成更大损失。或取食菌丝体或子实体,直接造成减产和影响菇体外观,致使食用菌品质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3综合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一是选址建厂要合理。菌种厂和栽培场所应远离养殖厂、垃圾场和有害粉尘、有害气味的场所。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二是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清扫架子、墙壁、地面,彻底消毒、杀虫。栽培场所要进行甲醛(甲醛80 mL/m3和高锰酸钾40 g/m3)或硫磺(硫磺15 g/m3,直接点燃)熏蒸消毒48 h,之后通风换气24 h后再进行操作。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口和通风口要装纱窗,以防害虫飞入,传播病源[2]。三是原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无霉变木屑、麦粒、米糠、麸皮等原料,拌料用水的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同时由于培养料在其收割、加工、运输、贮存和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夹带病虫,因此在拌料前曝晒2 d。原料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在100 ℃条件下维持10~12 h;高压灭菌在121 ℃条件下维持1.5~2.0 h。四是选择优质菌种。对刚分离的菌种进行出菇试验,观察其经济性状表现;对于引种,应坚持选用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原种;合理计划安排制种和栽培时间,选择菌龄适宜的菌种,尽量不使用过于老化的菌种。五是覆土材料的选择。选用菜园土,先曝晒,然后打碎过筛,要经过高温或药剂处理,将病虫杀死,再用1%石灰水调湿备用。六是采菇后及时清理料面。采菇后将菇根、烂菇、其他子实体组织及受伤的菇蕾摘除、捡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七是定期换茬或轮作。长期使用同一栽培场地的地栽食用菌,病虫基数大,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虫害的出菇棚或栽培场所应采取换茬或轮作的方法,定期转换栽培场地,避免病虫害再次发生[3]。
3.2治病措施
一是细菌。目前,食用菌生物防治以生物的代谢物和提取物杀虫杀菌最为常见,如用180~210 mg/L链霉素、280~320 mg/L玫瑰链霉素、180~220 mg/L金霉素。二是曲霉。及时清除废料是防治曲霉的关键,施用5 mg/kg多菌灵可抑制黑曲霉和黄曲霉的生长,但必须于蘑菇采收完毕后施用。三是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常用的杀菌药剂(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对木霉只能起到抑制作用,无法彻底杀死,加大药量将同时杀死木霉和平菇菌丝。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局部涂抹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50%多菌灵2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的石灰水;此外,向污染处撒石灰粉,防治效果也很好。四是绿霉。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切断霉菌孢子飞扬传播;生料栽培时,每100 kg干料中添加克霉灵100 g,可彻底防治和根除霉菌滋生;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烧掉,然后挖除。
3.3 杀虫措施
综合杀虫措施有诱杀、水杀、人工捕捉、药杀等,其中诱杀包括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水诱杀、食物诱杀等;化学防治选用符合NY/T3 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农药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在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何化学药剂。可以选择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在未出菇或每批菇采收后用药,并注意少量、局部使用,防止扩大污染。禁止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甲胺磷、甲基1605、甲基1059、久效磷、水胺硫磷、杀虫脒、杀螟威、氧化乐果、呋喃丹、毒杀酚等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常用的杀虫剂有锐劲特、菇净、爱诺虫清、敌百虫、除虫菊、硫化锌、马拉松等[4]。菌螨发生时,可喷洒0.5%敌敌畏溶液500 mL/m2防治;黑耳木上的菌螨,可用20%可湿性杀螨矾800倍液喷雾防治。跳虫于出菇前发生可用1∶1 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蜜糖诱杀,或用亚砷酸制剂或有机磷制剂涂于地瓜片上进行诱杀。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农药,此时可利用新鲜桔皮250~500 g切成碎片,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再加入500 g温水用1∶20的比例喷施2~3次,防跳虫有效率达90%以上。防治线虫可从春季出耳牙时起,用1%石灰水上清液,或5%食盐水溶液喷洒黑小耳,并在地面上撒石灰粉即可。局部发现线虫,要将其周围的培养料一起挖掉,并用0.1%碘化钾溶液喷洒。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出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可用敌敌畏9 g/m2熏蒸,同时在每个培养块上再喷1%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可用5%食盐水代替)150 g;出菇后有菌蛆为害可喷鱼藤精、除虫菌酯、烟碱等低毒农药。烟碱可自制,取500 g烟梗,加水5 kg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此外,还应加强通风,调节棚内温湿度来恶化害虫生存环境,防治其为害。菇蚊防治上,于采收后喷敌百虫500~800倍液,同时在菇棚门和窗口处还要加上尼龙纱,以防成虫飞人产卵、繁殖为害。蓟马防治上,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蛞蝓防治上,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也可用15~20倍氯化钠溶液地面喷洒驱除成虫。21:00―22:00是它们集中活动时期,可进行人工捕捉。蝼蛄用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敌百虫50 g、米糠或麦麸1.5 kg炒香、糖50 g、白醋250 mg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蝼蛄、蚊类食后立即死亡。伪步行虫3―5月发生时,可用80%敌敌畏液喷洒耳场及其四周地面。伏前每隔10 d,或每次采耳后喷1次鱼藤精500~800倍液。白蚁采用诱杀为好。即在芝场四围,每隔数米挖坑,坑深80 cm、高50 cm,将芒萁枯枝叶埋于坑中,外加灭蚁药剂,然后覆盖薄土。投药后5~15 d可见白蚁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多次使用,以便杀灭周围的白蚁群。
4参考文献
[1] 陈今朝.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5(4):33-34.
[2] 申解管,陶国树,孙宏伟,等.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4(12):20-21.
篇5
一、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1.玉米丝黑穗病。黑龙江省是玉米丝黑穗病高发区,一般年份主栽品种发病率在2-5%,重发生年份在5-10%,个别地区抗病性差的品种可达50-70%。由于它主要为害的是果穗及花,所以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全株颗粒无收,是令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种病。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2)种子处理: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是有效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高效、低毒玉米种衣剂有5.4%吡・戊悬浮种衣剂、20.3%毒・福・戊悬浮种衣剂等,种衣剂中含有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高效药剂一戊唑醇,对该病害有突出的控制效果;如果种子未进行包衣处理,也可使用戊唑醇、福美双、三唑酮(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处理,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大(小)斑病基本得到控制。目前,由于病原菌小种的演变,加上生产中推广的某些骨干自交系较感染大(小)斑病,使大(小)斑病在某些区域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制种田。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防治措施:目前,防治大(小)斑病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5~7d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玉米黑粉病
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重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刈除并深埋,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可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
二、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篇6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24-02
疫病、灰霉病、病毒病、根腐病、脐腐病、蚜虫、白粉虱等是危害辣椒较重且常见的病虫害,常造成大量的烂果、畸形果、死株等,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损失20%~30%,流行时损失更为严重[1]。因此,必须重视上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保障辣椒的生产。
1 危害症状
1.1 疫病
主要危害辣椒的根、茎、叶、果,植株挂果后最易受害。植株根茎部和茎及侧枝受害,产生暗褐色条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的枝条和叶很快枯萎,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软腐,有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受害,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害迅速扩展,病部可见白霉,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易脱落。果实被害,病果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到全果实,潮湿时,病果上密生灰绿色霉状物[2]。
1.2 灰霉病
苗期危害叶、茎、顶芽,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危害叶、花、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蔫。果实被害,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引起全果腐烂。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1.3 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辣椒的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受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的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
1.4 根腐病
主要危害甜、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病株部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茎内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
1.5 枯萎病
一般多在辣椒开花结果期陆续发病。病株下部叶片脱落,茎基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根茎维管束变褐,终至全株枯萎。潮湿时病茎表面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通常病程进展缓慢,从发病至枯萎历时10~20 d,甚至更长时间,其病征有别于辣椒细菌性青枯病。
1.6 病毒病
常见的发病症状有4种类型,一是花叶型:典型的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 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二是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三是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四是畸形型: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褪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的突起。
1.7 脐腐病
果实脐部呈水浸状,病部呈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引起软腐。
1.8 日灼病
主要发生在果实向阳面上。发病初期被太阳晒成灰白色或浅白色革质状,病部表面变薄,组织坏死发硬;后期腐生菌侵染,长出灰黑色霉层而腐烂。
1.9 蚜虫
主要在叶背或嫩梢嫩叶上危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蜷缩,使植株矮小、造成减产。分泌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还可传播病毒病。
1.10 白粉虱、烟粉虱
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受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危害,并分泌大量,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种植抗病虫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二是加强田间管理:①精细整地,高畦栽培,避免田间积水;②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及时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同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③加强通风,尽可能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禁止大水漫灌,降低湿度,避免棚内高湿;④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配以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伤害和高温障害;⑤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⑥及时清除病叶(果),彻底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⑦发生畸形果后要及时摘除,以利正常花果的发育[3-4]。三是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四是设施防护: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5]。
2.2 物理防治
悬挂黄色粘虫板,悬挂密度450~600块/hm2,用以诱蚜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中、小棚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同时尽量消灭邻作或田外其他植物上的虫源,减少传毒媒介,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2.3 化学防治
2.3.1 疫病。用20%移栽灵2 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或10%世高1 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250~500 mL,间隔7~10 d灌1次,连灌3~4次即可。阴雨天尽量用烟熏法或喷粉法防治控制,用45%百菌清烟雾剂3 750~4 500 g/hm2,或5%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既能防治控制病害,又可降低棚内湿度。在定植缓苗后和盛花期阶段,采用3%甲霜恶霉灵水剂600倍液、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0%移栽灵2 000倍液、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或10%世高1 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100~150 g,间隔7~10 d灌1次,连灌3~4次即可。
2.3.2 灰霉病。发病初期,用2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6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叶面喷雾。阴雨天气时间长,或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等熏蒸,用药量3 750 g/hm2,连续2 ~3次。
2.3.3 白粉病。当发现中心病株时,用50%白粉·高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1 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5 d喷施1次,前密后疏。宜加强温湿度调控,主要用粉尘法或烟雾法防治,用10%多百粉尘剂15 kg/hm2,或45%百菌清烟剂3.75 kg/hm2,暗火点燃熏1夜,连续使用1~2次。
2.3.4 根腐病。定植后浇水时随水加入硫酸铜,用量22.5~30.0 kg/hm2,可减轻发病;定植缓苗后,可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70%纯品甲托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绿亨1号3 000~4 000倍液等药剂灌根,每株用药液250~500 mL,每7 d灌1次,连灌3次。
2.3.5 枯萎病。田间发现零星病株,立即拔除。病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浇灌消毒,防止土壤病菌扩散。病害发生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灌根,每株用药液250~500 mL,间隔7~10 d灌1次,连灌3~4次即可。
2.3.6 病毒病。用病毒A或5%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375~450 mg/hm2、1.5%植病灵乳剂300 mL/hm2、15%植病灵900~1 80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每7 d喷洒1次,连喷3~4次。
2.3.7 脐腐病、日灼病。根外追肥,在坐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每隔5~10 d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
2.3.8 蚜虫。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2 500倍液、10%吡虫啉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喷雾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2.3.9 白粉虱、烟粉虱。可选用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连续喷施,均有较好的效果。
3 参考文献
[1] 任宝强.辣椒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3(1):41.
[2] 国海霞.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31.
[3] 张素芳,郭尚.辣椒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5(4):71-73.
篇7
关键词:有机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6
最近,290农场中的技术人员一直对无公害水稻病虫害与草害的防治技术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1 对水稻病害进行无公害防治
1.1 立枯病的防治
1.1.1 农业方法
应用旱育苗这项技术,以及进行通风炼苗处理,并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适当增施一些高质量的腐熟农家肥,提高土壤的墒情,进而促进根系健康成长。
1.1.2 化学方法
在正常管理同时,做好补水工作,并在稻苗长出3个叶1个心时,在苗场上喷施100mL/10m2米醋,每隔4d喷1次,共3次;使用100mL米醋、10g晶体稀土,兑16g水,苗床喷150mL/m2,5d后再喷施1次即可。
1.1.3 生物方法
当稻苗长出1个叶和1个心时,应在苗场上喷洒2.1%的多抗霉素溶液,通常每隔5~7d喷施1次,一共喷施3次,防治效果高达92%以上。
1.2 稻瘟病的防治
1.2.1 农业方法
选取品种优良且抗病能力强的稻苗,并对品种进行合理布局,使品种种植尽可能多样;对肥水进行科学管理,适当多施一些磷肥、钾肥和有机肥,使植株的抗性可以得到提升,同时还需要做好排水晒田工作,以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吸收大量的养分,进而使植株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
1.2.2 生物方法
当发现水稻患稻瘟病后,可以应用5%的春雷霉素WP进行防治,通常每667m2地应使用60~90g,兑水稀释成5000倍的溶液进行喷洒。如果在水稻始穗或是齐穗时发生道颈瘟,应该使用7%的春雷霉素WP溶液进行喷洒防治。
2 对虫害进行防治
2.1 防治二化螟的方法
2.1.1 生物方法
在螟蛾繁殖阶段,在田地释放赤眼蜂,通常每667m2地放2~3万只,每隔4d放1次,连续放2次,可以使螟蛾卵孵化率大大降低。
2.1.2 农业方法
把田地中的稻茬以及杂草清除掉,以将越冬的成虫在未化蛹前消灭干净。当到分粟期根据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浅水灌溉或者把水放干4~6d,破坏螟虫的生长环境,之后再灌水14~16cm,这样会将众多蛹和幼虫杀死。
2.1.3 物理方法
在螟虫爆发时,应用高压或黑光灯来诱杀螟虫,这样可以减少成虫数量,防治效果高达92%。
2.2 防治稻飞虱的方法
通常人们应用农业方法对稻飞虱进行防治,布局要合理;将渠岸以及田埂上的杂草清除,以将越冬的虫源杀死,然后再通过排水晒田的方式对稻飞虱进行防治。此外,在稻飞虱初发阶段,还能够有机化的通过放养小鸭的方式防治稻飞虱,通常667m2地可放养13~16只,这样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治虫灭草效果,还能够取得肥田效果。
3 对杂草进行防治
3.1 人工除草方式
从返青阶段到拔节期前每隔1周实施1次人工除草。
3.2 应用稻糠覆盖的方式进行除草
应用稻糠可以与水发生还原反应的原理,将水中的氧气消耗掉,释放出大量CO2、有机酸,以使杂草种子无法萌芽,草根不能进行发育,心叶无法生长,进而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与此同时,还能起到培肥地力的效果,并且这也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除草方法[1]。具体方法如下:在插完秧8d后,把加工成小颗粒的稻糠撒入到田地中,通常每667m2地需撒75kg。
3.3 应用放鸭的方式进行除草
稻田放鸭具体方法为:田面必须平整;选择出壳10d左右的小鸭;通常每667m2地放13~16只小鸭较为合适;对放鸭时间进行选择,通常应该在插完秧以后的第9天开始放鸭,如果放鸭时间过早,那么秧苗会遭到破坏;如果放鸭时间过晚,就不能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对小鸭进行管理,给小鸭供给适量的饲料,通常早晚各喂食1次,每隔4500m2盖1个供小鸭休息的塑料棚;当到了水稻灌浆阶段,把小鸭全部撤走。
4 结 语
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有机水稻,必须做好病虫草的防治工作,还需要相关人士继续进行研究,以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新突破,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篇8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S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88-1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域的不断扩大,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加,且较难防治,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水稻高产的严重阻碍之一。因此,如何更好的、有效的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从而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成为当前水稻种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治理水稻病虫害时我们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下面我们将从四方面来探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1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科学的药剂防治来解决病虫危害。化学防治是水稻综合防治中最重要的方式,具有见效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利用化学药剂解决病虫害时,大多数农民朋友选择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消灭害虫,这样做只是单纯地起到了救急的作用,并不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且这样做的成本较高,不但增加经济负担,时间一长,还会使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从而造成病虫害再次猖獗等缺点。在选择化学药剂防治时,我们要利用科学的防治方式来进行防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1.1 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所有的农药都有其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我们在决定施药前,首先一定要弄清楚防治的对象和范围,选取最适合的药剂,然后实施下药,最终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还要注意用药合理,各地要因地制宜,适时、合理的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1.1.2 选择农药 选择农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的农药,尽量使用低毒、安全的农药,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使用低毒、安全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减少水稻中毒素的残留数量,避免水稻中残留毒素对人身体的影响,从而生产出环保、绿色食品。
1.1.3 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科学施药 (1)在施药时要选用新型的低容量的农药喷雾器。(2)在施药时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选择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使用。(3)在施药前要确保水量的充足,以确保农药药液搅拌均匀。(4)在对水稻施药时一定要对准位置进行施药。(5)在施药时,为了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对稻田的水进行补充,尽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
1.1.4 注意保护天敌 在防治水稻虫害时,一定要对害虫的天敌加以保护,这样可以减少水稻害虫的数量,尽量使水稻健康地生长。
1.2 农业防治措施
(1)首先要选择抗性良好的种子,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几率。其次,种子的品种要时常更新,这样可以防止因长期种植某一品种而产生的抗性,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再次,要使用农药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从而有效地预防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传染。
(2)改进耕种方式、改善栽培技术,对肥水加强管理。
(3)建立无病害的留种田,适时进行播种,从而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与传染。
(4)对染病的稻草进行及时的烧毁,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与传染。
(5)在冬季时,要对耕地进行深耕翻土和深水泡田,这样能够将土壤中的螟虫大部分都杀死,从而降低来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染几率。
1.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的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措施是:
1.3.1 针对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捕捉;拔除被虫害浸染的枯叶。
1.3.2 针对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选择优良的、健康的种子,利用药液浸种从而去除病粒,利用浸种和晒种的方式减少病菌的侵入。
1.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性能较为安全,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长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染,减小水稻病虫害的危害,在水稻的综合防治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寄生蜂、农田蜘蛛等虫类对水稻害虫进行抑制,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2)利用两栖动物,例如蟾蜍对水稻害虫来进行防治。
(3)利用微生物来治疗水稻病害,如应用井岗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
2 结语
正确、合理地利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有效地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将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水稻的高产。
参考文献
[1] 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09,(05).
[2] 王丽雁,刘玉贤.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09,(05).
[3] 张学道.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5).
篇9
关键词: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11
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态防治技术及药物防治,综合防治可大大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高马铃薯品质。
1 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
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最有效、最经济、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从源头上选择中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能强、适应性广、耐贮运的马铃薯品种,尤其是抗晚疫病、耐病毒病效果好的品种,比如陇薯7号、庄薯3号等。注意认真挑选薯块,以病斑、无破损、无虫蛀且表面光滑的小薯块为主,并做好薯块的检验检疫工作。
合理轮作、间作。如条件允许可以采用马铃薯与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或与玉米、菜豆等高秆作物间作,也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影响。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可消灭病源、虫源。培土后如田间土壤墒情好,但是可见植株萎蔫,且手拨与根分离,可能是由于地下害虫啃咬所致,比如蛴螬、蝼蛄等,针对这种情况可挖马铃薯根部,消灭害虫即可。如地表处断茎可能是被地老虎咬断,在断茎附近找寻捕杀即可。如手拨根部无明显外伤,多数是由于青枯病所致,如叶片侧脉变黄褐色,下部叶片坏死,折断根茎则有可能是枯萎病,染病植株则要及时带离田间集中销毁。不同的季节也要加强田间病虫害的管理,6月下旬―8月上旬可在田间查找蛴螬成虫、小地老虎、块茎蛾幼虫等,人工捕杀可减少用药;冬春季节可寻找瓢虫的越冬地。此外,还要尽量提早收获时间。马铃薯生长后期严禁牲畜、闲人等进行薯田,以减少对块茎的人为伤害;成熟后及早收获,减少块茎在田间受侵害的机会,预防田间腐烂。
积极预防晚疫病。7月下旬―8月是晚疫病流行的高发期,此时气候炎热,田间温度高,如果种植品种抵抗力差、种植密度大,则会加大晚疫病的发病机率。此时要在植株未严重发病前,将地上1/3、甚至50%的植株枝叶割走,以提高田间的通透性,增加薯田光照,降低湿度,降低晚疫病的发病率。
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以下2个方面:马铃薯种进行钝化病毒处理,用56℃温水浸种即可,浸种时间不可过长,保持在15min即可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利用马铃薯害虫的生物特性进行捕杀。比如蚜虫具有避灰、趋黄的特性,故田间挂银灰膜驱赶蚜虫;也可在田间悬挂黄板,黄板上涂抹机油也可诱杀蚜虫。小地老虎的成虫具有趋化性,故可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而蝼蛄对马粪有趋性,可在薯田中将新鲜马粪堆成小堆集中捕杀;也可利用害虫对黑光灯的趋性诱杀地老虎、金针虫、成虫、蝼蛄等。此外,瓢虫具有假死性,可在夏季上午10:00以前或16:00以后拍打植株,瓢虫会假死落下,集中捕杀即可。
3 生物防治措施
所谓生物防治是通过自然界的生物或代谢产物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常用的包括以虫治虫、利用代谢产物防治等措施。所谓以虫治虫就是利用自然界天敌相克的原理用害虫的天敌捕食害虫。比如瓢虫、步甲、蜘蛛、寄生蜂等是甲虫的天敌;而七星瓢虫、茧蜂等则是蚜虫的天敌。通过人工饲养的方法养殖害虫天敌,并释放于田间,通过天敌控制害虫的繁殖,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另外一种利用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是应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制作防治药物,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现阶段应用于马铃薯种植比较普遍的生物药剂包括岭南霉素、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等;苏云金杆菌在防治地老虎方面效果比较突出;苦参碱、黄连碱则可防治蚜虫等。
4 药剂防治措施
当病虫害大规模爆发时就有必要采取药剂防治措施,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疫病:疫病包括早疫病、晚疫病,发病初期可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防治,视疫情严重程度间隔1周或10d喷施1次,连用2~3次。除杜邦克露外还可应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分散为害前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喷药时要注意喷洒叶背面,以便杀死孵化的幼虫;除敌百虫外,还可应用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倍液等物;蚜虫:蚜虫可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除此之外还可用50%灭蚜威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0
1 园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园林病虫害种类较多。仅我国园林植物的病害就在5500种以上,而虫害更是接近8300种,尤其是植物的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导致园林的苗木病虫害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园林处于近郊区,这些地区的蔬菜、水果、糖食作物等本身就会发生病虫害,有可能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浸染;存在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由于园林处于城市景观中,人为干扰因素对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不仅会降低苗木的抗性,还会导致病虫害更加严重。并且城市中有大量建筑群,会对城市园林的功能互补性产生负面影响,促进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化学防治措施的应用受到限制。园林景观通常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如果对化学药剂的应用加以限制,可能会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化学防治措施受到限制,要尽量采用安全、无毒的物理措施、农业措施及生物措施。
2 园林病虫害控制关键技术
针对园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治:
2.1 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应用比较成熟、普遍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利用菌类进行防治、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及利用激素进行防治。其中利用菌类防治园林病虫害主是在了解园林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利用对应的病原微生物治理病虫害。常用的菌类包括青虫菌、松毛虫杆菌、杀螟松杆菌等,具体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选择喷雾、诱杀及土壤处理等方法进行防控。不过应用菌类防治病虫害要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其不会存在其它危害;利用天敌进行防治,该方法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消灭有害生物,比如瓢虫、草岭、蚂蚁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比如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赤眼蜂可防治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等;还可以利用益鸟进行防治,比如啄木鸟可以防治双条杉天牛、灰喜鹊可以防治松毛虫等;利用激素进行防治,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应用2种方法获取激素,一种是自然界直接提取的生物激素,另一种则是人工合成的激素。
2.2 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各地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各地区之间的植物种子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蔓延,而旅游业的繁荣加速了这种物种迁移,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越来越重要。在从其它地区引入植物种类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侵入,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针对已经发现的病虫源,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彻底消灭;提高园林景观规划搭配的合理性。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通常会搭配种植不同的种类的植物,以达到美化景观的目的,但是这也会加速病虫害之间的传播。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搭配时不仅仅要考虑美学因素,还要基于生物学的角度合理搭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栽种植物。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园林植物的种植要充分考虑其生长习性,不仅会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3 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光诱杀法、高温处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环、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其中光诱杀法主要是利用昆虫怕光的特性制作捕杀器杀灭害虫,该方法不仅投入成本低,而且不会污染环境,不过针对一些对光不敏感的昆虫无效;高温处理,该方法是对土壤及有机肥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将隐藏其中的病虫、病菌通过高温除去,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灭病菌及害虫卵,但是有一点不足,即处于生长期的植物不适用;塑料薄膜毒环。一些害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会上树为害植株,塑粒薄膜毒环就是利用昆虫这一特性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在树干合适的树置制作塑料毒环,宽度维约20cm,昆虫爬至塑料毒环的位置时会滑落,使其无法上树为害。制作塑料毒环要注意塑料环要紧贴树干,也可在塑料薄膜上杀虫药,杀虫效果更好;及时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为了更高效的防止树木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可以去除树木中的病灶或者感染组织,从根本上杜绝了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