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入概念要生动恰当
引入概念的教学过程,是揭示概念发生过程的过程,就是说,要揭示概念发生的实际背景和基础,概念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质变,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为此,应该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例如:引入“平行线”概念,可以给出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如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直驰汽车的两道后轮印,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给学生以平行线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他们都是两条笔直的线,都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都在一个平面内,两条线永远不相交,用几何语言把共同属性表达出来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并指出用“平行线”来表示这样的两条直线,最后给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通过与已定义概念类比引入新概念,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引入新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内涵有相似之处,我们常把这些概念作类比,明确其基本属性的运用,从而揭示新的内涵,引入新概念。比如:类比分数概念引入分式概念,类比等式概念引入不等式概念等等。
二、剖析概念的本质
对概念的深化认识必须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作深入的剖析,内涵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哪些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一个科学概念既有其确定的内涵,也有确定的外延。因此,概念之间是彼此相互区别、界限分明、不容混淆、不可偷换的,教学时要概念明确,从逻辑的角度说,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都明确了,才能说概念是明确的。
每个概念都有其基本要素,这就是概念的内涵,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的基本要素是:⑴是整式方程式;⑵这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又如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概念的基本要素:⑴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旁;⑵这两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只有正确分析,准确揭示概念的基本要素,才能全面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才能正确运用概念。如:当m为何值时,方程xm-1+2x=0是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后,学生就能回答:当m-1=2即m=3时,方程xm-1+2x=0是一元二次方程。
讲清概念内涵后,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避免概念混淆不清或考虑问题时发生疏漏,例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教师除讲清其意义外,还应当讲清以下两点:用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六种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才是代数式;代数式里不能含有符号或者不等号,这是概念的外延。
三、小结归类要注重理解
将一个概念的内涵按一定的规律加强或削弱,就可以形成一类概念,这一类概念的外延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如加强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就可以形成矩形、菱形的概念,合并矩形、菱形的内涵又形成正方形的概念,及时小结、归纳有助于概念的系统性,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讲解中还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符号联系概念中符号读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相似以图形的符号“~”与全等图形的符号“≌”提示了两个相似图形,如果加上大小相等的条件就是全等图形。
许多不同的概念具有相似性,如数轴与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反比例与比例函数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与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概念,正比例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在讲解后一个概念时,若能从前一个概念引伸出,同时把它们串起来,记忆效果更佳,突出知识结构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
四、适时巩因,学以致用
重要概念要求牢固掌握,掌握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同时在运用中又能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与牢固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概念,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运算、推理、证明或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概念。
当堂巩固所学概念,为了使学生能当堂巩固所学概念,在概念教学中,给出概念定义后,可以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比如:定义二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二元一次方程?为什么?
X+y=3 xy=3 2x+1=x+y x2=9
及时复习,整理所学概念,概据遗忘规律,要巩固掌握概念还必须及时复习,任何概念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其它概念具有某种联系。因此,在某一类概念教学到一个阶段时特别是章末复习、期末复习及毕业复习时,要重视对概念的系统复习。要引导学生对每一类概念进行整理、总结,建立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及不同概念体系中存在的关系。例如“函数”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体系间相对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等)学生了解了,对巩固掌握这些概念是有好处的。
篇2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概念放在一个丰富的、典型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上,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何设置恰到好处的探索性问题,并且能体现本节课概念的必要性,这必须建立在认知和教学内容的生长点上,如:“函数”教学中设置的情景:
1.王叔叔开车从天虹到学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在这个过程中,变量有:
2.丁一从学校给妈妈打电话,一分钟0.5元,在这个过程中,变量有:
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0。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共有个变量,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当t分别等于-43℃,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K?
(3)给定一个大于-273℃的t值,求出的T值都是唯一的吗?
(4)摄氏温度t能取哪些值?
二、提出数学新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各种类型的感知材料中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感悟、体验到的,如:在“函数”教学中由创设的三个情景得到共同特征,然后再辩一辩,最后得出概念。
思考:以上生活实例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从变量的个数上看:
2.从变量的值的确定上看:
归纳总结: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y是,表示函数的方法有哪些?
三、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
在概念教学中,会有很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比较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强化新知。
四、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由于函数概念是初始概念,所以我采取运用生活实例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1.我说你来写(请写出老师所描述事例中的变量,判断它们是否是函数关系,如是,请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1)老师拉窗帘的动作
(2)老师往玻璃杯里倒水的动作
(3)老师从讲台上走到一排学生前的动作
2.你说大家写(描述事例,请大家判断它们是否是函数关系,并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五、系统构建、加深理解
数学概念经常是一个一个地进行教学的,即使在教学时注意了概念之间的某些联系,也往往是为了学习新概念的需要。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种系统化了的认知结构,不仅有利于巩固对概念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这个概念与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篇3
关键词:四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设计
“四基”的概念教学方式是顺应课改要求提出来的,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在“四基”的引导之下,教师就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结合形式,将概念学习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
1、注重教材的分析
在应用“四基”来开展教学的过程,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将教材中内容和生活、四项以及活动的经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引入的时候,教师也需要注重问题的提问方式,是以直白的形式来进行呈现还是以含蓄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中“黄金分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材分析的时候,就需要思索以怎样一种形式来进行课堂引入,最终决定以“线段之间的比”这个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引入,对成比例的线段进行延伸和拓展,就形成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教师在选取生活化的例子来进行概念引入的时候,要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联合国总部、蝴蝶的翅膀、维纳斯的雕塑等,或者让学生观察两种不同身材比例的美女的图片,让学生来选择自己看上去更美的一张图片,在分析为什么自己选择的图片美女更美的时候,教师就引入了“黄金分割”的概念。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矢量图来对黄金分割的概念进行演示,指引学生的来找到合适的黄金分割点,学生的在生活的例子和日常经验中就掌握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
2、注重教学的设计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对事物进行体验的时候,往往是以感性的思维来进行。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运用“四基”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抓紧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在在进行具体的设计的时候,主要是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方面来进行设计。
比如在对人教版初中数学中“黄金分割”这一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知识技能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来对一些建筑上的黄金分割进行举例,并且体会在这些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教师让学生自己来利用线段之间的关系来自己制作具有黄金分割性质的图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信心。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对黄金分割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理解,毕达哥拉斯是最早提出线段之间的黄金比例的人,提出当一部分线段和另一部分线段的长度比恰好为0.618的时候,那么物体就会给人们呈现出一种美感。后来柏拉图将这种美丽的比例称之为“黄金分割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也注重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在过程方法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在生活中是如何具体应用的,这样学生以后在进行物体设计的时候,也能够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来进行设计。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教学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欣赏一些在黄金分割的理论下设计的图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谈一谈自己对黄金分割这个概念的体会,让学生在思维交流中来增强对黄金分割这个概念的理解。
3、注重问题的提出
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一种充满活力,让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教师那里,教师还需要对课堂中问题的提出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激励下来进行概念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黄金分割”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在幻灯片中展示两幅图片,让学生来分析这两幅图片中哪一幅更漂亮,学生在选出更漂亮的那副图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黄金分割的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其次教师提出下面这个情景:班级同学小花身高符合黄金比例,身高是AB,肚脐到脚的高度是AC,那么请问同学身高AC/AB之间的比值是多少?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然后就在幻灯片中对这个情景来描绘出来,学生就可以看着的图片来进行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教师还可以主张学生之间进行分许讨论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就了解了黄金分割在实际中是如何进行应用的。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设计一个高跟鞋(内增高)。”学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会将黄金分割的知识运用进来:高跟鞋(内增高)的高度是算在腿到肚脐之间的高度的,为了保证腿到肚脐的高度和身高之间的比例是黄金分割比,就需要对模特的身高和腿到肚脐之间的高度进行分别测量,然后结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就能够很快设计出高跟鞋合适的高度。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并且注重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得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做事的条理性也大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数学概念 导入 理解 巩固 教学质量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是学习理论和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导入
科学,有效,合理地导入概念是概念教学的关键。这一环节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好与坏,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是重视解题教学而轻视概念教学,导致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含糊不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世纪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力争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导入新概念时教师应阐述清楚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2.导入新概念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现状,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生活素材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务必要把要先教的新概念和已学过的旧概念进行必要的对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过渡衔接。
二、理解概念的本质
理解概念的本质,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入手,还要根据概念的不同定义形式,采取不同的剖析方法。
1.对于采用描述方式定义的概念,要结合典型例子,注意描述语言的科学性。描述语言要准确精炼,不能产生歧义,例如:“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对于以类比方式给出的概念,通常是通过比较来明确概念的含义。例如讲线段,射线,直线这三个概念时,就要逐个加以区分。线段: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3.对于以判断方式给出的概念,通常是列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判断。例如: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可举出例子1+5=6和2x-3>7.前者虽然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后者虽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按照方程的定义很容易判断出上述两个式子都不是方程。
三、教学中注意加强概念的巩固
巩固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帮助学生对所学概念加以巩固。学生只有把自己所学的概念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算是达到了最终的学习目的。
1.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辨析类题目让学
生通过反复比较来明确概念的含义。
2. 对于约束条件多的概念,教师必须充分提示概念中的关键词的真正含义,揭示概念间的关系,把他与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区分,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涉及的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5
[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我校是刚刚迈入新课程改革的一所农村校,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期中考试反映出部分学生明显成绩落后,跟不上正常学习。分化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早,是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本来预想初二年级出现的分化突然表现在初一年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提前到来的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行为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初中数学学习分化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迟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诸如网络游戏等“电子鸦片”的诱惑。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针对以上对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控制数学学习分化教学对策,以下谈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控制数学学习分化的有效教学行为。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这里要防止优秀生“抢食”),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4、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案例1:
案例2:在我们这样生源较差的农村中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周一的作业收交情况是最差的。纠其原因,在两天的休息时间里,有些学生并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甚至忘记写作业,在加上家长大多没有辅导能力,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够,因此周一收作业就会出现困难局面。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班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是有利于课堂讨论,二是利于适度的竞争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周末我经常留一些针对“双基”的小测验,并统计每个小组的周总成绩,再把周总成绩累加形成月总成绩,进一步形成学年总成绩。最后进行表彰。我们把这叫“拉力赛”。“拉力赛”涉及小组荣誉,另外孩子本身竞争意识就很强,大多能自觉完成,即使出现个别学生忘记完成,小组其他成员也会提醒。这样不但解决了周一交作业难的问题,也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对知识学习没有热度;而在新课标的体系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将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深入学生的思维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法宝。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了解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思想,掌握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思想
了解概念教学的基本思想对于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概念教学有很大的意义。
1.概念教学要“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同学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接触新的知识之前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提出圆周率概念时,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下圆周率的发展历史;在讲述几何数学部分,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制作小模型,课堂上运用模型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几何的魅力。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不吃力。
2.概念教学要由浅入深。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的学习中概念总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我们在教学中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将来面对更多的难题做好铺垫。这就像我们所教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逐渐深入研究,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避免杂乱的知识结构。
3.概念教学要结合例题。
概念大部分是抽象的,如果强行记忆,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并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反而越学越不会,这就要求在我们概念教学过程中穿插例题。例题例题并不是盲目的,也需要由浅入深跟随概念,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慢慢形成有关的思维逻辑,做到运用灵活。
在了解概念数学的基本思想之后,就需要考虑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概念教学中。
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概念引入直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概念教学中首先引入概念时要直观易懂,这是之后能顺利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当一开始学生觉得容易理解,才会有学下去的动力。这就需要上文中提到的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等将抽象的概念转为直观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
2.理解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本质,发现规律。
概念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就要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相互讨论问题,老师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向更深的本质靠近,发现其中的规律,对比知识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多加巩固,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3.精炼例题,让概念灵活运用。
例题不是越多越好,是越精炼越好,只有有价值的例题才能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例题的种类有很多,初始引入概念时期最好运用较简单、能直观理解的例题,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加深概念;对于相关的概念,最好能给学生相关的例题,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有能力运用概念,可以让学生做些中等难度典型的题目;当有关的整个概念体系学完时,就学要一些比较综合的题目,训练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加强交流,多多实践。
新课标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过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思想,找到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在课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的数学活动,或不定期让同学们参与有趣的数字游戏,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生活,而且能成为很好的教学手段。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对多媒体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比如用PPT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等更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这比枯燥的传统教育更有效,学生的记忆也会非常深刻。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它们不是独立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合,多多创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学好初中数学十分必要。在数学学习中,概念是基础,先熟悉概念,再理解概念,然后用概念解题,最后达到由题知概念,最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思想,掌握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吉佩宽.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现代阅读,2011(6).
[2]吴立其.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新“概念”.考试周刊,2011(66).
[3]马晓旭.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方法交流,2011(2).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优势;不足
G633.6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国家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手段,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呢?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是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质的飞越呢?笔者认为,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从根本上讲,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多优势,尤其是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总结下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如下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本就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个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无疑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如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内容丰富以及更契合学生的生活等,而这些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数学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它是理性的,大量的逻辑思考与运算使数学教学更容易表现出枯燥性;另一方面,数学又是极为重要的学科,是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独有的声、像、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质量就是生命。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数学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大量抽象的数学概念要在这一阶段教授。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这一类的内容总是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不易教,学生也不易学。尤其是初中数学开始接触几何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借助多媒体与计算机的分阶段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立体感与动态感,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些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更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一些学习技巧。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教师应当不断深入认识和消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涵,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下,历经多代教师的积累,初中数学教学有了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这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讲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一方面是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保障,坏的一面则是容易使教师形成依赖,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参考书上,鲜有自我的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初中数学教学拥有了与之前大为不同的教学环境,对众多数学教师而言,必须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数学教学契合学生心理,受学生欢迎,进而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以确保自己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一般双刃剑。具有有利的一面,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当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1.一些教学内容不便于使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应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些结构性、严谨性较强的内容而言,教师还是应当配合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板书,以达到讲解透彻的目的。这就是初中数学学科性质影响之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之一。
2.过度依赖多媒体不利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通过制作课件,使以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的概念讲解变得简单。长此以往,教师会越来越愿意用课件的展示来替代教学中的“导”之作用,使多媒体从辅助成为主导,出现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学生在一次次的数学课堂中,逐步习惯了多姿多彩的课件,特别是通过翻看课件,可以很快地看到结果,使学生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做演算,使其数学学习成为浮萍一般脆弱,并没有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真正锻炼。很显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旦出现依赖性,将使初中教学的多媒体应用成为教学之“害”。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涵,认真分析和思考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节振生.浅谈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12):89-90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的难点仅仅在于其过程的复杂,思维难度却不高。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难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不适应往往会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实际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便会轻松很多。如何进行衔接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适应阶段呢?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1.梳理初高中数学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关联复习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将初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与巩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基础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些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上“衔接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的基石作用,使学生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能力。高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仅要知晓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还要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地方。这一了解过程可以利用“摸底考试”进行调查,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强化优势,在初高中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之间架构桥梁,使学生顺利“过桥”,从初中数学学习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亦很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强项带动薄弱环节的复习,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定理公式引出生疏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编织出一张数学学习的结构大网,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引导学生拓展初中解题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解题思路也仅有几类,只要掌握几类方法,很轻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数学却不同,其问题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不那么具体,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思路进行思考,还要具备不畏繁、不怕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初中数学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分析便能得出结果,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会猜测,能证明,进行全面思考。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虽然较高,但经过全面分析则会发现虽然其难度较大,却也并不是无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便可做到举一反三,多种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从相关题型中寻得解决其他问题的灵感。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善于发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进行合理关联
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数学内容较浅,问题简单,概念性知识较少,而高中数学的问题大多较繁杂,知识点较多,进行解题时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较困难,并且高中数学更抽象,更具有概念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从初中数学思维过渡到高中数学思维需要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从而使部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一直不佳,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状态,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全面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要保证学生在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必须重视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巩固,为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在此过程中适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其具备高中数学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总之,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索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活动;数学思想
学生思维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并且要认真地分析出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分析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观察、分析、猜想等思维活动,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掌握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
1.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设计情景模式,引导学生去观察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球形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球状物体,像篮球、足球、排球等,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球状物体的内在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球的概念。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才能掌握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
2.?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使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负数的相关知识时,首先要明白负数的概念,?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可以分析气温零上和零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等现象了解正负数,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分析出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
3.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去猜想问题,从而使学生猜想出相关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其他形状?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对问题进行推理,从而猜想到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完全相等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理出圆的定义。所以,无论初中数学教师怎样分析教学中的思维活动,都要通过实践去亲身体会,才能准确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认识数学知识和方法,理性地掌握数学规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1.通过训练方法,培养数学思想
由于数学思想的内容较为丰富,方法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层次渗透,通过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分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当底数和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归纳出一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应用一般方法进行具体的运算。?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归纳和演绎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养成数学思想。
2.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应用类比方法,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可以用乘法公式进行类比;学生在学次函数时,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系数性质进行类比。学生通过反复地应用类比方法,能够熟练地掌握类比方法,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3.符号化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培养
符号化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引进字母的意义,以有理数为例,可以通过两个不同意义的数说明“+”与“-”所表示的两种相反的量的意义。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符号化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平方差公式等乘法公式,将符号化的鲜明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符号化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
化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将数学问题化解和归纳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时应该让学生掌握纵向化归和横向化归思路。纵向化归思路是将问题看成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小问题,并且根据各个问题的联系,逐个破解。横向化归思路是将问题转变为相互独立的小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分析与教学思想的培养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使教师掌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规律,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黄家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58.
篇10
关键词:数形转化;初中数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95-01
相较于小学数学的难易程度而言,初中数学已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若是单纯的解答数学问题,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适时的数形结合,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久而久之,就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们适时的进行数形转化,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解题效率和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以形助数、以数助形以及数形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形转换,从而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1.以形助数,直观
初中数学教学时,有许多习题直接用数字、公式计算的话,不仅复杂,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但若用图形辅助讲解、解答的话,就会直观、简单许多。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时地以形助数,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导学生们更快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正数和负数》这部分的内容时,就运用到了以形助数的解题方法。我先为学生们举了日常生活中温度的例子:某地的最低气温是-2℃,表示零下2℃;最高气温是13℃,表示零上13℃。结合-2℃和13℃这两个量,我为学生们引入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向-2这样数字前边带有"-"的数是负数,像13这样的数字前没有符号或者有"+"号的数是正数。这样以实际例子讲解后,我发现还有一部分的同学不能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于是我借助于"抵"进一步的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我先为学生们画了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了一个点作为原点(表示数字0),规定直线向右为数轴的正方向,反向为负方向。紧接着,我在数轴上为学生们标注了"1、2、3…"和"-1、-2、-3…"等数字,让学生们结合数轴和正负数的相关概念来判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并趁机为学生们引入了正负数比较大小的相关概念,学生们很快的就接受了。
像这样的很直观的将数学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起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数学概念,并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根本含义。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数形转化的数学思想来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将数学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促进学生们的理解。
2.以数助形,简洁
随着教学的推进,我们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借助于"数"的概念,需要借助于"数"的简洁高效来进行理解和解答。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将"数"的概念融入"形"的学习,让学生们充分挖掘出相关知识点的隐含内容,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
3.数形结合,统一
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广泛的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引导让学生们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借助于数字进行记忆和比较,从而找出隐含的的条件,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还能增强学生们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比如,我在要求学生们完成以下习题时,有效的将数形结合了起来,以提高学生们数形结合意识。习题为:求函数y=Ox+1O+Ox-2O+Ox-3O的最小值。直观的看起来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学习题,需要学生们进行计算,但真正计算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十分繁复,但若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就会发现解答此类习题事半功倍。我要求学生们先画出数轴,用数轴上的-1、2、3、x来分别表示A、B、C、P(P为动点),那这道题结合数轴图形即可看作是P点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即y=PA+PB+PC。
通过引导学生们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有效的融合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不仅能够将一些数学问题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促进学生们快速的解答此类习题,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使得学生们能够形成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的采用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以数助形、以形助数,有效的进行"数"与"形"的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们养成采用图形和位置关系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升华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
- 下一篇:小学道法课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