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

篇1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影响因素; 原则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37-01

1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因此,建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程特性、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这给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质量波动大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也就是说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2.3质量的隐蔽性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工程隐蔽后,再进行检测的难度和代价都非常的大,因此,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2.4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我们也要组织竣工验收,亦即最终的的质量检测;但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而工程项目的终检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荫蔽的质量缺陷。

2.5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的结果。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资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3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结合上述建筑工程的主要特点,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3.2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会固化在最终的工程产品上,移交给业主。但是,人力资源却是例外的。相反,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锻炼和积累,项目团队成员会变得更加成熟,这也正是企业获得项目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 “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3.3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3.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3.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管理;学习平台;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57-02

我们集团创办于2000年,集团设五个办学点,总园、两个分部、两个分园,就集团整个班子人员的配备上说是不足的,从各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也给整个集团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但回顾走过的十年办园之路,集团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这得益于幼儿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力争做到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果促进幼儿园发展。

一、制定工作目标,确立教职工的信念体系

自我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而强化目标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集团发展过程中,我们制订了集团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在昆山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中期目标是建成“争一流,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名园,长期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幼儿园。各幼儿园根据集团目标,制订出适合本园发展的奋斗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和任期目标。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使集团内部部门和个人目标与集团目标融为一体。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强化了集团成员的参与意识,凝聚了集团各方面的力量。这样,不仅使集团的管理形成网络连结,使资源得到共享,优化集团的人才、物资、资金,从而使它有条不紊地运作。

二、细化工作要求,规范教职工的日常行为

为了使工作要求层层落实,我们首先从制度上入手,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思想认识,严格大胆管理,让老师们明确了哪些事情该做、如何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为何不做,统一标准尺度,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是以环节为突破口,分解、细化并落实具体的工作要求。为了能让教职工充分理解和知道日常工作的每一个具体要求,并能真正贯彻落实,我们在每一个要求落实之前,会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把问题抛给教职工,再让教职工通过讨论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落实教师“六认真工作要求——活动准备”的这个环节上,我们就经历了集团教师共同讨论、梳理记录、形成细则、学习解读并付诸行动的过程,让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落实。第三,明确职责,细化到人。对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而言,我们必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和责,让大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我们的安全工作就是如此:首先强化教职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每年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好安全卫生工作责任书;其次把每块场地、每个教育用具、每个电器的安检卫生责任包干到人,每个责任人做到经常检查,做好记录,及时整改,防患在先;第三,实行安全报告制度,各岗位各司其职,加强巡视,发现问题、隐患,逐级上报,不得拖延。这样使幼儿园呈现每个人有具体任务,每个岗位有人值守,每项任务有人完成,每处障碍有人排除,每条信息有人反馈。

三、浸透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工的生命激情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病住院,集团领导一定会关心,为此我们还制定了一些人性化的制度。如每位教职工每月享受四小时的零星假,每学期享受一天病假,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教职工大多为独生子女,亲戚不多,尤其是当亲属中有人离世时,教职工往往有请假的想法或要求,为此我们除国家规定的直系亲属离世享受三天丧假外,夫妻双方的长辈或同辈离世享受一天丧假,解决了教职工的困难,减少了经济损失。集团领导还经常与教工交流、谈心,了解教工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工自我成长的需求,激发教工的成就动机,帮助每一位教工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成功。工会还积极组织健身活动和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教职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努力创设一种信任人、尊重人的气氛,激发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引感共鸣,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四、搭建学习平台,关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籍学历管理 以学生为本 实践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门,是对正常的生活和教学质量进行维护,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和执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实施了学分制度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了的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

应对广大学生的正当权益进行维护,坚持服务广大学生的原则。统一领导,切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成立“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学籍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保证学籍学历工作的严肃性

高校院校应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对学生在校期间学籍变动的办理程序,如转专业、复学和休学等进行明确。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严格审查各类毕业生的毕业资格,规范证书的发放工作,监督学历证书的办理工作,规避毕业证书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同时,对学籍注册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进行明确,对相关的新生电子注册工作流程进行制定。根据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对学分制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并科学的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免考、选修、免修和修读课程。为了更好的执行以上规定,学籍管理人员应在醒目之处挂出流程图,对那些有较强手续性的学籍管理工作,如退学、复学、休学、转学和转专业等,条理清晰的列出每一个步骤。同时对于学籍管理工作有较强时间性要求的,应以学期为主线,对每周和每日的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并进行张榜公布。这样对规范运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作出保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高职学生。

三、提高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做到服务周到和满意。实施微笑服务,并设立意见簿,供学生和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应选取稳重成熟的员工做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的学历和职称达到一定的级别。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应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甚至要求他们具备办公软件高级证书,对相关数据库系统的软件、Excel熟悉和掌握。另外,高职院校学籍学历管理人员应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教学活动。

四、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提高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效率

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密切相关。为了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学籍管理相关软件进行开发。例如,为了方便毕业生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通过对注册信息软件的开发,以预防漏注毕业生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做出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以更好的管理学籍。为了对学籍学历注册信息的安全做出保障,应依据使用年限,实施分级管理。在和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时,可利用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对相关资料进行传递。利用QQ群,对相关学籍学历的电子注册的紧急信息进行。为了不被别人随意查询毕业证号码,可从数据库中全部转出毕业生数据,并制作这些数据的Excel文档,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文档里的身份证号码,在重新进行编号后,在数据库中转入编写完后的数据,保证有相对完整的电子注册编号。

五、科学分工,对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职责进行强化

在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高职院校各个单位和部门应协同合作、科学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学籍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职责部门,教务处应统筹做好汇总、登记和办理学生学籍异动工作,保证没有漏注和错注新生学籍注册信息。学生处应及时向教务处移送学生处分情况统计造册,并积极做好发放毕业生学历证书的工作。各个系统应对在校学生人数定期进行清理,并对自动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通过教务处的审核后,在登记学籍异动情况。成教部应主动做好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定期做好汇报工作。

六、总结

随着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应放到工作日程上来抓。高职院校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对学生服务水平的最直接的体现。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将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做精做好。

参考文献:

[1]王立杰.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1)

[2]别红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 2011(01)

[3]肖毅,刘敏,宗莲松,郭莉.对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改革创新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2)

[4]郑坤.浅论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6)

[5]龙洁,蒲昌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篇4

一、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要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的原则,保障水平要与我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企业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三、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到本世纪末,将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到全省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含私营企业雇工)及个体劳动者。劳动、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工作。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仍参加由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机构组织实施的社会统筹。

四、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凡参加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负担比例在20%(含20%)以下的,可逐步提高到按照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比例在20%以上的,要分年逐步过渡到20%。各地区具体过渡办法由省劳动厅审批。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5%缴费,以后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从1998年1月起,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费率记入,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在本省范围内调动时,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储存额不转移。职工跨省跨行业(国务院批准的11个系统统筹的行业)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继承。

六、职工符合离退休、退职条件时,办理有关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凡《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者,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职工退休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20%

月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者,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二)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本省有关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享受每年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三)《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为保持平稳过渡,本办法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过渡性调节金120元,分档执行(具体档次、标准另行制定)。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帐户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月过渡性养老金=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5年12月31日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四)本办法实施后三年内退休的人员,为保证他们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可继续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可以补齐,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最高不得超过按老办法计发的本人养老金的10%。按老办法计发待遇的标准工资封限政策继续执行《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规定。

(五)《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缴费年限满15年,不到退休年龄,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仍可按国务院〔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手续,并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七、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按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9%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11%进入个人帐户。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到达正常退休年龄者,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八、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险机构要严格履行经办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职责;财政部门要通过财政专户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定期审计和检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职工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放专户,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不得动用社会保险基金平衡财政预算,确保基金的安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后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劳动厅、省财政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

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收缴工作。劳动、经贸、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工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加强对收缴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养老保险工作列入企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不参加养老保险和无故拖欠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或个体劳动者,不得评为先进,不得购买小汽车,不得兑现经营者收入。工商和劳动部门要结合年检工作,督促、教育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九、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建立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制度。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周转金外,其余部分的40%上解省级财政专户作为省级储备金,30%存入省上在各地、州、市开设的调剂金专户,专户基金的使用权和调拨权在省上。不能按时划转的,由省财政厅相应扣减预算内补助经费。剩余30%留在地、州、市,作为地区级储备金,并按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管理。

十、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已经实行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地、市、县,要加以巩固并进一步完善。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机构基础建设,规范业务,改进和完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一、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十二、省政府以前所发相关文件与之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

篇5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0年底前,我市将对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单位中80%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此项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的原则,今年7月份在西城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实施。现就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步骤

    对按规定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000年要在原行业统筹之外所有参统单位中实行。2001年在原行业统筹单位中实行。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二、社会化发放的内容和形式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为按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为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查询,可自主就近选择发放网点。

    (一)居住在本市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工商银行和邮局发放;

    (二)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邮局寄发;

    (三)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本人申请和实际情况,委托邮局上门送发。

    三、统筹外养老金发放形式

    企业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不属于基本养老金范畴,应由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离休人员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应给予保障。单位可以委托工商银行、邮局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一起发放。

    四、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

    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遇法定节假日提前发放。为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拨付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五、组织实施

    (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篇6

关键词:会展专业 课程设置 泰勒原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328-02

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伴随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优秀的会展业生产和经营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也是企业竞争中能够异军突起、脱颖而出的核心资源,这是市场的呼唤。再从教育界来看,2002年广州大学和法国教育部联合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会展专业,到目前为止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有近十年时间,然而会展教育目前还处于混乱阶段,教学内容不是过于理论而脱离实际,就是过于实际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拉夫尔・泰勒(Ralph Tyle)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及评论理论专家。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其“课程的基本原理”。泰勒认为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四个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 ?

泰勒原理以科学的实证主义为前提,旨在提供一个课程开发的普遍框架,极具普适性,可引起大家对中国会展课程设置工作的关注,通过更多学者、教师和会展业界精英的共同参与,在不断的交流与批评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会展课程体系,就一些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达成更多共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要了解会展人才的层级分类。会展活动的举办实质上是由专业会展人才发起并组织策划、其他会展从业人员参与执行、大众参与的由少数向多数、由内向外辐射的过程。主要分类会展核心人才,会展支持性人才和会展辅人才 [2]。

会展核心人才,主要是指会展的组织策划、经营开发和会展运作等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是会展活动操办的中心支柱。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一般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长,其不仅需要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懂统筹懂规划,对国际国内的行业状况、用户情况、市场需求等都要非常了解。会展支持性人才,主要是为会展活动提供其他各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人员,他们除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外,也对社会其他人员和组织提供服务,而不以会展业为主业。会展业中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一般较大,而其服务周期相对较短,故此对该类人才的培养不可在会展课程中占主流。如会展翻译人才可以通过给外语专业学生开设会展专业英语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会展辅人才,主要是根据会展计划和目标、具体实施举办会展各项准备工作和事项的人员,包括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公文写作、公共关系、会展空间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人才,他们的工作是会展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类人才的工作较之核心人才更为具体、专业化分工更细,因此对其专业化要求程度也更高。由于会展辅人才工作专业性较强,在对该类人才进行培养时专业知识的培养要求相对要高些,这主要通过高校教育和在实践中深化提高。这也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最佳定位。这一目标的设定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会展教育的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在会展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泰勒发现其表述上有三个致命的误区,把课程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列举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泰勒所提及的“行为+内容”的表述方式应用到会展教育领域极具启发性,在课程目标取向上,应该涵盖学生的行为目标及表现性目标 [3]。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教育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也不是教师如何去做,而是学生真正做了什么。通常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3]。

国外学者的研究指出会展管理的学生应该具备一系列的特殊知识,包括会展策划、管理和营销以及把握会展历史、发展趋势、各利益相关者的动机以及会展的影响效应等[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会展管理毕业生应该掌握广泛的商业知识和技能,例如行政、管理、规划、协调和人际关系处理等[5]。财务、法律、管理、公共关系、营销、经济分析等知识和技能也是所必须的具备的[6]。同时一名优秀的会展人才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包括时间管理、领导才能、灵活性、沟通能力等[7]。

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在旅游和会展管理学院下设会展管理专业,可授予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并分为五个方向,即节庆管理、会议与展览管理、体育赛事管理、文化与大型事件管理、节庆筹资与赞助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个方向的共有课程,如节庆战略营销、战略决策、客户和合作者管理等。另外每个专业又设有自己的细分专业课程,按课程内容、性质将各门课程归类到相应的教学模块(module),实行模块教学。通常每个方向其课程设置都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课程深度依次由浅入深,例如节庆管理专业方向就具有典型性。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和英国利兹城市大学的会展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会展这一应用性行业应以实践知识为主,而非理论知识为主。通过与西安外国语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专业的比较,发现“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使会展课程设置偏重外语而专业技能相对于行业需求来说不能达标。中国现行的会展教育课程内容重原理性知识,知识偏多、原理偏难,既有悖于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受杜威经验学习的影响,开创性地提出课程的组织是将学习经验组织成单元、学程和教学计划的程序。泰勒认为,课程的组织应符合经验的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原则,同时,也提出了课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 [3]。

泰勒对会展教育的课程组织问题的启示是,可以从多样化的组织原则找到会展教育课程开发的支点,那就是解构学科体系,重构行动体系的学习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参照点,按照工作过程知识来组织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保持知识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是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不同,会展教育课程关注的是蕴涵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建构,依据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构[8]。

因而,国外会展管理的课程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是德国较为著名的会展管理教育院校,其会展管理系课程可以分为五个模块,即工商管理模块、展览管理模块、会议管理模块、大型活动管理模块和展台施工模块,其中工商管理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9]。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本科学位开设的近20门课程有:会议概况、会议策划、高级会议策划、会议服务与管理、会议设施管理、博览会服务、展览管理、展销会经营、国际博览会管理、展览服务合同和实习、特殊活动管理、节庆活动管理、文化体育场所管理、目的地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目的地市场营销、奖励旅游、宴会销售和经营、协会管理等 [10]。

四、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指出,评价不是目的,而只是评估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即著名的“手段―目的”评价法 [3]。泰勒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化,课堂的纸笔测验、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等都可以为学生行为的改变提供证据。评价不仅要分析一项评估的结果,以指明课程编制中的优缺点,还要认真检查资料,以便就产生特定类型的优缺点的原因提出假设,然后依照现有的资料来检验这些假设,评价应当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泰勒指出教育评价就是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达到何种程度的过程,换而言之,教育评价的本质就是考察课程与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实现程度的一种手段。评估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不是片面地重视结果。教材和课程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会展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会展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予以更新是势在必行的。需要反思会展课程设置,会展教学体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会展人才。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明确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鉴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余向平.会展专业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3][美]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Getz,D&Wicks,B.Professionalism and certification for festival and event practitioners:Trends and issues[J].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1994,(4):163-170.

[5]Stafford,J.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for event professionals[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1994,(2):68-70.

[6]Perry,M,Foley,P.& Rumpf,P.Events management:Am emerging challen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1996,(3-4):85-93.

[7]Royal,C.&Jago,L.Special event accreditation:The practitioners’perspective[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1999,(5):221-230.

[8]喻春兰.从泰勒原理到概念重构:课程范式已经转换――论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之关系[J].教育学报,2007,(3).

[9]张健康.德国会展教育体系的考察与思考[J].中国会展,2004,(17):34-35.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该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支持系统,以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等内容。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的内容,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本门课程与众多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使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费用管理一章内容,与《工程经济学》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时间管理一章内容,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因此,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才能既有效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又能够涵盖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进行一定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的设计。

另外,由于本门课程属于管理类课程,文字性内容较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授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再者,随着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必须紧扣时代特点,响应国家政策,了解行业需求,掌握科技发展。沿用固有的知识、照本宣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学生步入工作后也会感到迷茫。为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国家政策、行业需求,以及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工程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实践,用实践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2.1 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交叉问题,必须站在专业建设的较多,召集各门课程授课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从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到授课计划,进行统一制定和科学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详细规划每门课程要讲授的内容,以及先导课程及后续课程设置问题,科学划各门课程的授课先后顺序,保证各门课程讲授过程中所需要的合理铺垫,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使整个专业建设具有连续性,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

2.2 教学设计问题

授课中的枯燥乏味,是很多教师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如何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的教学研究已经提出了众多的授课手段及方法,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众多,应通过科学的设计,将这些经典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第二,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作用。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对具体知识点的应用案例。因此,科学合理的引入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必将使学生清晰了解所学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后能够得到的结论。

2.3 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

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是以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习题库建设研究与实践。在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应注意收集经典的科研成果,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并用最新的科研理论提高课程授课效果。随着国家对执业资格的重视,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每年都在进行,这为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考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行业实践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需求,以及具体知识的应用方法。因此,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习题库建设,能够更好的贴近工程管理专业实际需求,并且使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产生更深的理解,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反转课堂”等众多新的理念,为相关课程习题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交叉问题,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设计各门课程授课各环节的解决方案;针对授课中的枯燥乏味问题,强调了案例教学及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作用;针对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提出了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以及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习题库建设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科学实施,必将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篇8

一、管理学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管理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特点要求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如果只是单纯讲授理论,死记硬背定义,不免空洞、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抽象性特点。管理学中的许多道理和结果都难以直观地看出来,这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会增加理解的难度,降低学习者的兴趣。管理学课程的抽象性来源于管理现象本身的特点。管理实践的对象主要是人,管理就是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人的心理表现是很难直接看出来的。所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行为以及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是不直观的,许多时候要靠思维去把握和概括。因此,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等听起来会感觉抽象枯燥,结果检验也不好计量。

二、大一新生面临的学习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学与中学相比,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消失,学习动力不足。中学时代学校基本能够有效督促学生专心学习。上大学后,部分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后原有的目标实现了,不需加油和充电了,逃学、旷课甚至沉迷上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众多选择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目标模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有的学生目标很多而且多变,今天觉得“应该”考研,认为提高学历才有出路,明天又想多考点资格证书便于找工作,后天又认为在大学就“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等,最终目标都没有实现。

(二)学习方式不适应

与中学教师相比,大学教师授课有速度快、内容广、理论深的特点。一本厚厚的教材在几十节课内必须讲完,教学的内容不仅涉及教材,还有教材以外的知识,课程的理论深度比中学阶段明显增加,学生若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和虚心求教就难以理解和掌握。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多元性、专业性和探究性,因而需要主动学习。而很多新生把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自己的爱好与满足自己的乐趣。因此,在大一这个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与综合知识渗透的特殊时期,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联系能力,以摆脱高中教育的一些惯性思维。

(三)专业和课程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新生有着读书的良好习惯,他们的兴趣爱好范围很广、知识面很宽,而且有个人的独到见解。但具体到所学专业时,由于大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有些课程听起来云里雾里,特别是对于管理学这种社会科学类课程,许多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观点,而高中时代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了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的习惯,简单地认为,凡事皆有公断,是一即一,是二即二,怎能是一又是二呢?在所学专业和课程面前无所适从。这正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差别,我们必须使新生认识这种差别。而对于没有探索到新的学习方法的新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降低、厌学等问题。

三、针对大一新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堂课

1.教育新生积极调整,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中学,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性的知识,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所学知识的范围相对明确。而大学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中学有了很大的区别。从广度上说,大学的课程多达几十门课,而中学最多十几门;从深度上说,大学传授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侧重于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与中学教学那种依赖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相比。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的来说,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自由、自主。大学生要掌握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必须课下自己去钻研、拓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2.向新生讲授学习管理学课程的意义,使他们从内心上产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荣耀感。管理学课程的进展,必然涉及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业绩、奋斗历程与名言,也可以用来激励我学生。一年级新生刚结束了高考的紧张拼搏,脱离了父母的管束,早就想轻松轻松,我们应当及时告诫学生:一年级是大学的关键

转贴于

时期,放纵自己,沉迷于游玩,就会沉沦下去;一年级是机会,可以使他们开始独立的人生,迈向新的生活。

3.要求新生运用目标管理法制定学涯规划。学涯规划是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这个目标体系包括学涯总目标、各个学年和学期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实施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是:使学生明白大学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学会思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阶段地计划和安排学业以及大学生活,使学生能在正确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做好大学四年的学涯规划。

(二)整合教学内容,妥善处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抛弃全面讲解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书本内容整合为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管理职能等几大模块,在增加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的基础上明确各模块之间的相关性。另外,为了突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应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做简略讲述,详细地讲述留给后续课程处理,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样既能保证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能建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为它们的教学活动预留所需的空间。

(三)针对新生特点适度使用cai课件

如今,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念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有的教师简单地将多媒体作为黑板和课本的替代品,单位时间内信息过大,对刚脱离高中学习的大一新生来说这种快节奏、多信息量使他们难以适应。其次,教学原理的推演、例题的求解过程也是一种创新过程,用cai课件极难再现这一创新过程。我们应当不过度依赖cai课件,充分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弱点,使cai课件教学和黑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的内容为形象具体的案例或事例,使课件制作始终围绕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与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四)从新生的需求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的设计主要包括课程框架、课堂讲授时间、课堂案例讨论次数、课后作业布置等问题。在课程框架方面,教师要选取管理学中基本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一些内容,而不是大而全。在课堂讲授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讲课时间不能太长,应该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所学内容,听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见解。在课堂讨论的次数方面,应当选取一些有扩展空间、有争议、便于学生思维的内容来讨论,如“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章很具有思想性,就比较适合讨论。新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管理学这类课程,有些内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与现实结合起来,所以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案例设置得太复杂。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管理学这门学科的作业题应该向实践方面倾斜,注重内容的巩固和适当的拓展,更多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稳固基础,拓宽知识层面视野

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对多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重要。因此,要鼓励新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用批判的眼光学习,要具有质疑精神,进行多维思考;倡导新生掌握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学习好管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例如,除了给新生指定一些参考书目之外,应倡导他们在寒暑假开展读书活动,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参加审美学、心理学、音乐、文学、公司经营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讲座,使学生接触多层面知识,开阔视野,从而逐步摆脱高中时期只重视主课的惯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六)鼓励新生参加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刚刚进入大一的新生经历了12年的应试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训练

篇9

第一章:销售部门的职能与销售经理的职责

销售部门的职能

1.销售部门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的作用

2.销售部门的职能

3.销售部门组织类型及特点

4.销售部门在公司中的位置

销售经理的职责

1.销售经理职能

2.销售经理的责任

3.销售经理的权限

案例

销售管理的职能

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销售经理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2.信息方面的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

第二章:销售经理的知识背景

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基本内容体系

2.stp营销过程

3.市场细分

4.目标市场

5.市场定位

6.营销观念

7.营销相关概念

财务基本知识

1.国内支付结算手段

2.国际结算业务

3.财务概念

4.销售管理中的财务运用

案例

管理基本原理

1.需求层次论

2.双因素理论

3.x理论—y理论

案例

经济基本知识

1.市场的功能

2.需求弹性

案例

案例

销售管理的职业道德

1.营销道德理论

2.克服道德缄默

3.培养道德价值观

附:美国营销协会的道德准则

销售员职责

营销交易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处理组织内的各种关系

第三章:销售经理的技能

商务活动中的基本准则

1.实事求是

2.信用至上

3.奉公守法

销售经理的基本技能

1.组织能力

2.交际能力

3.表达能力

4.创造能力

5.应变能力

6.洞察能力

商务技能

1.约见客户的方式

2.接近客户的方法

3.吸引客户注意

4.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言语沟通策略

1.直言

2.委婉

3.模糊

4.反语

5、沉默

6、自言

7、幽默

8、含蓄

非言语沟通

1.目光

2.衣着

3.体势

4.声调

5.礼物

6.时间

7.微笑

谈判策略

1.避免争论

2.避实就虚

3.最后期限

4.以退为进

5.兵不厌诈

6.绵里藏针

管理下属

1.务实的态度

2.采取行动

3.坦诚的对话

4.激励销售员要言之有物

5.摒弃假困局

6.领导

第四章:市场调研

为什么要进行市场调研

1.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

2.市场调研是我国企业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

案例

市场调研的内容

案例

案例

市场调研步骤

1.确定市场调研目标

2.确定所需信息资料

3.确定资料搜集方式

4.搜集现成资料

5.设计调查方案

6.组织实地调查

7.进行观察试验

8.统计分析结果

9.准备研究报告

市场调研形式

1.实地调查

2.室内调研

a.调研步骤

案例

b.信息来源

c. 资料搜集途径

实地调查

1.调查范围

2.实地调查的对象

3.实地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

1.问卷构成要素

2.问题分类

案例:

客户调研

1.顾客成份分析

案例:

2.实地调查方案

3.实地观察方案

广告媒体调研

1.调研内容

2.广告媒体组合

3.调研实例(以广播为例)

竞争对手调研

1.竞争对手基本情况

2.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3.竞争对手经营活动

第五章:销售计划

销售预测

1.为什么要进行销售预测

2.销售预测的过程

3.环境分析

4.市场潜力预测

5.确定目标市场

6.销售潜力预测

7.销售预测方法

案例

销售预算

1.为什么需要预算

2.预算的职责人

3.销售预算内容

4.销售预算的过程

5.确定销售预水平的方法

6.预算控制

年度销售目标的确定

1.在决定收入目标时,需考虑到的因素

2.决定年度销售收入目标值的方法种类

3.年度销售目标值三种常用确定方法

销售定额

1、销售量定额

2、如何决定销售定额基数

3、销售定额制定的几种常用方法

a.顺位法

b.评分法

c.构成比法

4、合理销售定额的特点

销售计划的编制

1.销售计划的架构

2. 销售计划的内容

3.年度销售总额计划的编制

4.月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5.月别商品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6.部门别、客户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7.销售费用计划的编制

8.促销计划的编制

9.销售帐款回收计划的编制

10.销售人员行动管理计划的编制

11.部门别、分店别损益管理计划的编制

12.制定计划不可或缺的4项资料

营销控制

1.年度计划控制

2.盈利控制

3.营销审计

讨论问题:

第六章:销售人员管理

销售人员的招聘

1.销售人员的特点

2.选择与招聘程序

3.招聘的方法

案例

销售人员的培训

1.为什么要对销售员进行培训

2.销售员培训的时机

3.销售员培训的内容

4.培训销售员的流程与方法

销售人员的激励

1、竞争型

2、成就型

3、自我欣赏型

4、服务型

案例

销售人员的行动管理

1.销售日报表的管理

2.时间分配管理

案例

1.优秀的销售员在高销售区失去效益了吗?

2.制定销售定额和特殊奖励制度

3.如何管理难管的销售员

销售团队建设

1.团队的任务和目标

2.销售团队的成员

3.团队模式

4.团队的的环境支持

5.团队合作

6.发挥最佳表现

7.创造自我管理团队

8.创建未来销售队伍

9.销售队伍筑建

10.中途接管团队

案例

11.重建成功销售团队的九个步骤

提升团队

1.分析团队能力

2.有效联系

3.召开团队会议

4.建立团队人际网

5.重视信息

6.创意性思考

7.处理问题

8.提升团队表现

9.自我评估领导能力

第七章:客户管理

销售过程管理

1.销售目标实现的关键

2.时间管理

3.销售员过程管理

客户开发

1.客户开发是销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案例

2.什么是客户开发

3.客户开发技法

4.面对拒绝

5.迈向成功

客户管理

1.终生客户价值

2.客户经验

3.客户经验对销售战略的意义

顾客满意度

1.顾客满意程度

2.重视跳槽顾客的意见

3.根据跳槽顾客的意见,改进经营管理

案例

客户服务

1.作客户的候选对象

2.了解客户

3.甘当“第二名”

4.攻心为上的应用

案例

第八章:销售管理控制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优点

2.目标管理的步骤

目标管理的9个步骤(示例)

3.目标控制

案例

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感

1.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2.满意感与绩效的关系

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的作用

2.绩效考核的方法

3.业绩评估的指针

销售人员的报酬

1.确定报酬水准的依据

2.确定报酬水准

3.报酬制度的类别

4.如何选择报酬制度

销售人员评价与能力开发

1.能力、成绩与考核标准的关系

2.运用标准发掘能力的方法

3.运用修订标准发掘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

绩效评价中的问题

1.绩效评价的过程

2.评价者常犯的错误

案例

3.评价工作不顺利的原因

案例

案例

第九章 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非正式组织策略性运用原则

公司内部沟通渠道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案例

案例

信息沟通的方法

1.指示

2.会议制度

案例

信息沟通的障碍

1.主观障碍

2.客观障碍

3.沟通联络方式的障碍

信息沟通的技巧

1. 妥善处理期望值

2.培养有效的聆听习惯

3.听取反馈、给予反馈

4.诚实无欺

5.制怒

6.有创意地正面交锋

7.果断决策

8.不必耿耿于怀

垂直沟通

1.垂直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2.销售经理与营销副总的信息沟通

3.销售经理与区域主管的信息沟通

4.销售经理与配送中心主管的信息沟通

5.销售经理与客户服务主管的信息沟通

6.销售经理与销售人员的信息沟通

7.销售经理的述职

横向沟通

1.横向营销信息系统

2.销售部与市场部的信息沟通

3.销售部与财务部的信息沟通

4.销售部与产品部的信息沟通

5.销售部与研发部的信息沟通

6.销售部与仓储中心的信息沟通

营销情报系统

1、营销情报系统的发展

2.提供正在发生的资料

3.营销情报的处理

4.对市场决策的支持

5.营销情报系统的应用

案例

第十章 产品策略

产品组合

1.营销组合

2.产品组合的概念

3.产品组合优化

产品的五个层次

1.核心利益层

2.实体产品层

3.期望产品层

4.附加产品层

5.潜在产品层

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的界定

2.新产品开发战略

3.新产品开发的组织

4.新产品开发程序

5.新产品的采用与推广

产品生命周期

1. 产品生命周期

2.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品牌策略

1.品牌概述

2.品牌策略决策

3. 品牌延伸策略

4.品牌的统一与延伸

案例

产品包装策略

1.包装概述

2.包装策略

案例

第十一章 价格策略

基本价格的制定

1.定价目标

2.确定需求

3.估计成本

4.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5.选择定价方法

案例

6.选定最终价格

产品基本价格的修订

1.地区性定价

2.价格折扣和折让

3.促销定价

相关产品的定价

1.产品线定价

2.选购品的定价

3.附带产品的定价

案例

4.副产品定价

5.组合产品的定价

产品生命周期与价格策略

1.导入期定价

2.成长期定价

3.产品成熟期的价格策略

案例

4.产品衰退期的价格策略

服务的定价

1.服务与有形产品的差异

2.服务定价方法

价格竞争

1.竞争性调价

案例

2.顾客对调价的反应

3.竞争者对调价的反应

4.企业对竞争者调价的反应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

1.竞争定价策略

2.个性化定价策略

3.自动调价、议价策略

4.特有产品特殊价格策略

案例

第十二章 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及其结构

1.分销渠道概念

2.分销渠道的结构

3.分销渠道类型

案例

分销渠道系统的发展

1.垂直渠道系统

2.水平式渠道系统

3.多渠道营销系统

中间商

1.批发商

2.零售商

分销渠道的设计与选择

1.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2.评估选择分销方案

3.分销渠道管理与控制

案例

实体分配

1. 实体分配的范围与目标

2.实体分配的战略方案

电子分销

1.什么是电子分销

2.渠道转型

案例

第十三章 促销组合

促销组合

1.促销的涵义及促销内容

2.促销的作用

3.促销组合

广告

1.广告的涵义及作用

案例

2.广告定位

3.广告媒体的种类

4.如何选择广告媒体

5.广告的创意制作

案例

6.广告费用预算

7.广告效果评估

8.如何创作高水平的广告

人员推销

1.人员推销的设计

2.人员推销的任务及其工作步骤

3.推销人员的管理

4.推销人员的业绩评估

营业推广

1.营业推广的种类

2.营业推广的特点

3.营业推广的实施过程

第十四章 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

权力营销

1.什么是权力营销

案例

2.守门人理论

3.行政权力和行政渠道

4.政治人物的影响

案例

公共关系

1.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案例

3.与顾客的关系

案例

4.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

案例

5.与新闻界的关系

案例

6.危机公关

案例

ci系统

案例

1.企业标志――ci系统的核心

2.ci系统的组成

3.cis策划

4.ci的设计

案例

第十五章 销售创新

绿色营销

特色营销

1.矛盾营销

2.口碑营销

3.“一对一”的营销方式

4.定位营销

网络营销

1.网络时代的到来

2.网络营销的功能

3.营销网站

4.网络营销的特点

案例

数据库营销

1.什么是数据库营销

2.数据库营销的特征

3.数据库营销的发展

4.数据库营销的竞争优势

5.网络资料营销

营销组合创新

1.消费者策略

2.成本策略

3.方便性策略

4.沟通策略

新经济时代的销售经理

1.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2.新经济时代对市场营销的挑战

3.营销手段的创新

4.营销产品的创新

篇10

销售经理:指导产品和服务的实际销售。通过确定销售领域、配额、目标来协调销售工作,并为销售代表制定培训项目。分析销售数据,确定销售潜力并监控客户的偏好。

多数企业管理部门和最高行政主管的职位由经验丰富的低层经理和行政人员替补,销售经理可以晋升为总经理,直至最高职位总裁或首席执行官。

企业经理要求的教育背景相差很大,多数拥有文科或管理的本科学位。营销、商业、金融、会计、计算机、心理学课程也是对这一职位的很好的准备。国际贸易知识和外语水平对这一职位非常重要。

工作任务:

解决用户关于销售和服务的投诉。

计划和指导工作人员,训练和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发展并控制销售和服务程序。

观察用户偏爱,确定销售努力的焦点。

指导和协调各类销售活动,包括所生产的产品、服务、商品或其他物品的销售。

拜访给予特权的经销商,激起其对建立或者扩大合作计划的兴趣。

确定价格时间表和贴现率。

与准客户商讨其对设备的需要,并且给用户提出购买设备型号的建议。

监督地区的、本地的销售经理和他们的工作人员。

指导文案人员对出口信件、投标请求、信贷收集作记录,保持目前关于关税,许可和限制的信息。

检查运营记录和销售报告,确定盈利。

指导、协调和评估在销售和所说明的服务中的行动,受到的和转嫁操作中保持的记录。

指导组织国外销售和服务的出路。

和部门领导商议制定广告服务的计划,确定设备信息和用户说明书。

给经销商和销售人员提出有关政策和操作程序的建议,确保商业功能的有效性。

制定预算并且审批预算支出。

在贸易协会会议上介绍公司以促销产品。

考虑统计和支出,评估新产品或现有存储产品的市场潜力。

技能:

重要度基本描述

积极倾听--注意倾听他人所讲的话,理解要点,提出恰当的问题,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数学--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时间管理--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服务导向--积极寻找帮助别人的方法。

说服--说服他人改变原先的观念或行为。

社会知觉--注意到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反应。

阅读理解--理解与工作相关文件中的书面句子和段落。

操作监督--通过监视测量仪器、刻度盘或其它指示器确保某个机器的正常运转。

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目前和未来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新信息。

谈判--召集大家,协调差异。

判断和决策--考虑潜在分案的相关成本和利益,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协调--根据他人的行动调节自己的行动。

指导--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情。

批判性思考--使用逻辑和推理的方法确定多种方案、结论或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力资源管理--对他人的工作进行激励、促进和指导,确定某个工作的最佳人选。

解决复杂问题--识别复杂的问题,查阅相关的信息,制定和评估解决的方案,执行方案。

写作--通过写作有效地进行交流。

学习策略--在教学新知识时,选择和使用适合于具体情况的培训/指导方法和程序。

运作分析--分析需求和产品要求,进行设计。

管理资金--确定资金的去向,计算支出。

故障检修--确定操作错误的原因,确定检修的方案。

物质资源的管理--获取某项工作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并负责合理使用它们。

系统评估--确定系统功能的测量标准或指标,确定提高或校正系统功能的方法。

科学--利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问题。

系统分析--确定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工作,条件、操作和环境上的变化将会如何影响结果。

操作与控制--控制设备或系统的操作。

量控制分析--对产品、服务或程序进行测试和检查,并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设备选择--确定完成某个工作需要哪种工具和设备。

设备维修--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确定何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哪种维修。

技术设计--为满足用户的需要发明或改进设备和技术。

操作监督--通过监视测量仪器、刻度盘或其它指示器确保某个机器的正常运转。

修理--使用所需的工具修理机器或系统。

安装--按照说明书安装设备、机器、配线或程序。

编程--为各种目的编写计算机程序。

知识:

重要度基本描述

数学--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销售与市场营销--演示、促销和出售产品或服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市场营销策略、产品演示、销售技巧和销售控制系统。

计算机与电子学--电路板、处理器、芯片、电子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包括应用和编程。

语言--语言的结构与内容,包括单词的意思和拼写、写作原则以及语法。

消费者与个人服务--提供消费者与个人服务的原则和程序,包括消费者需求评估、服务质量标准和消费者满意度评估。

行政与管理--关于策略规划、资源分配、人力资源模型、领导技巧、生产方法和人员协商等方面的商务和管理原则。

文书处理--行政与文书程序和系统,例如文字处理、管理文件和记录、速记和抄写、设计表格,以及其他办公程序和术语。

法律与政府--法律、法律条文、审判程序、法律判例、政府规章、执行命令、机构条款和民主政治程序。

交流与媒体--媒体制作、交流、传播技巧与方法,包括通过书面、口头和视频媒体等多种方法进行沟通。

人力资源--职工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福利和劳工关系协调的原则和程序,人事信息系统。

教育与培训--课程和培训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个人和团体教学与指导,以及培训效果的测量。

经济学与会计学--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原则与实践、金融市场、银行学、金融信息的分析与报告。

工程学与工艺学--工程学与工艺学的知识与应用,包括设计和生产各种物品和服务的应用原则、技巧、程序和设备。

地理--描述陆地、海洋、气体特性的原则与方法,包括物理的特征、地点、相互作用以及动植物和人的分布。

生产与加工--原材料、生产程序、质量控制、成本和其他提高生产和分配效率的技巧。

建筑学--建筑和修理房屋、建筑物、公路、铁路等所需的材料、方法和工具。

机械学--机器和工具的设计、使用、修理和维护。

设计--设计技巧,工具,制作精密技术方案、设计图、绘图和模型的原则。

化学--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构与特性,化学程序和变化,包括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物的用途、危险征兆、生产技巧与处理方法。

心理学--人类行为和表现,在能力、个性和兴趣方面的个人差异,学习与动机,心理研究方法,行为评估与治疗,以及情感失调。

远程交流--传输、广播、交换、控制和操作远程交流系统。

物理学--物理原则、原理及相关关系的知识与预测,气体、流体和固体的动力学及其应用,机械、电力、气体和亚原子的结构与程序。

食物生产--种植、饲养和收集食物(动植物),包括储存和处理技术。

生物学--动植物有机体及其组织、细胞、功能、依赖性、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公共安全--保护当地、省级、国家安全的相关设备、政策、程序、策略,保护对象包括公民、数据、财产和机构。

社会学与人类学--团体行为与发展史,社会趋势和影响、人类迁徙、种族划分、文化、历史和起源。

外语--外语的结构和内容,包括词汇的意思与拼写,写作和语法的原则,发音。

治疗与咨询--有关身体和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以及职业咨询和指导等方面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艺术--对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和雕塑作品进行编写、制作和表演的理论和技巧。

哲学与神学--各种哲学系统和宗教的知识,包括基本原理、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法、习俗、惯例及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