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107-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pecialized nurs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rehabilita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To establish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team in charge of the nursing personnels guidance and training in the department,and made the rounds and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the results of after implement were compared with before.Result:The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pecialized nurse post set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P
【Key words】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pecialized nurse; Nursing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000,China
近年来,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指导意见”中提出,专科护士是方向,专业护士是过程,并阐明了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和阶段性[2]。在国外,专科护士的首要任务是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直接的高水平的护理,使患者直接受益,同时对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业务指导[3]。骨科患者的康复与临床护理及自我护理的能力密切相关。为了全面提高本院骨科康复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院于2011年12月成立了骨科专科小组,广泛开展骨科临床与康复护理,使全院骨科康复及处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及临床护理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病源丰富。对本院实施专科护理前(2009年1月-2011年11月)的骨科1390例住院患者及2012年12月实施专科护理后115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1.2 实施方法
1.2.1 成立骨专科小组 由医院护理部领导下成立成立骨专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组员组成,负责全院骨科专科护理及会诊工作。专科护士的任职基础:由广东省卫生厅选派香港培训的骨专科护士及高年资熟练掌握骨专科理论和能解决骨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1.2.2 制定骨科专科护理规范 骨专科小组负责全院骨科护理指引的制定与落实。制定与控制骨科疑难危重病例的查房与会诊制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及骨科各项质量指标的等,并参照广东省护理规范制定的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等专科护理单。
1.2.3 查房方法及时间 由护士长组织专科护士、责任护士每天对骨科病房查房;其他科室在关骨专科护理方面疑难问题,先由需要科室申请,由专科护士到申请科室会诊,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现阶段的护理措施及需要专科护士解决的问题,后由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查体,询问有关专科问题。查房结束后到一起讨论,由专科护士对病例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康复计划。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解答其他科护士提出的问题。
1.2.4 做好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 骨科专科护士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制定如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须知、深静脉血栓防护,弹力袜、肌肉泵等的护理使用指引方等宣传卡,或以讲课形式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骨科专科知识及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
1.2.5 组织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专科护士外出培训学习,学习回院后向本院护士授课、床边示范等,对包括专科护理、用具使用及功能锻炼等进行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患者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的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快了患者康复时间。
1.2.6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专科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查房,对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实施评估,根据当前存在问题,制定适当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总结分析缺陷与不足,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1.2.7 护理能力考核方法 理论部分:以广东省卫生厅[4]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及贺爱兰等[5]编写的《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为教材,培训前建立培训考核题库,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实施专科护理前后进行考核。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1,平均区分度为0.36;技能考核标准统一使用2007年卫生部管理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的考核标准。心肺复苏必考,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等50项。两项总分均为100分,≥80分为优秀,60~79分为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比较
实施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优良率和专科技能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实施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骨科功能恢复情况依据《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3版)》分为优、良、差。实施后的优良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实施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例(%)
时间 优 良 差 优良
实施前(n=1390) 467(33.60) 239(17.19) 684(49.21) 706(50.79)
实施后(n=1150) 730(63.48) 386(33.57) 34(2.95) 1116(97.05)
3 讨论
3.1 成立骨科专科小组有益于提高骨科护士的护理能力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高年资护士虽然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科知识,但有些操作流程欠规范,专科管理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教学、带教都是粗放型感性教育。成立骨专科小组,由于其成员为受过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而专科护士是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在其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护理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其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定位得到认可[6]。有研究结果显示:专科护理提供高素质和成本效益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7]。骨科专科护士利用在骨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制定骨科护理操作规程及指引,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和教育,丰富了骨专科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帮助和提高本院护理人员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提高了本院护士的整体水平,如对疾病的整体评估能力、专科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等。表1示,本院实施骨专科护理后,骨科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
3.2 推广骨专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需要高水平的专科护士参与其中。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凭经验对骨科患者进行感性评估,而专科护理有统一的系统评估体系及各种指引,明显增强了评估的科学性,并能较好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评估,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反馈监督、加强了护理过程的系统性、有效监督和不断强化。同时,骨专科小组利用较专业的骨专科知识对骨科患者在治护过程中所遇问题如: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解决骨科患者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防护,为骨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表2和表3示,实施骨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压疮、跌倒、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3.3 骨专科护士参与康复护理,有益于增强康复效果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由于骨科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康复密切相关[8],但是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康复知识的培训,对不同病种的康复护理知识掌握难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因而常让患者自己或家属帮助做康复训练。而骨专科护士多经过系统的骨科专科及骨科康复学习,系统掌握了各种骨科康复知识及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康复的辅助工具,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计划并参与其中,并能解决康复过程中各种疑难问题。出院后能跟踪指导评估康复效果。表4示,实施骨专科护理后,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骨专科护士对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指引下,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积极探索培训及造就我国骨专科护士人员的培养。但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尚未规范,专科护理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的作用还需更进一步发挥。专科护士的成长还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及自身不断努力。专科护士如何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如何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M].Washington DC:AACN Publishing,1996:5.
[2]刘苏君.“专业护士”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4.
[3]乔晓斐,宋瑰琦,秦玉霞,等.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67-69.
[4]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第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98.
[5]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87.
[6]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7]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0-181.
篇2
2010年卫生部开展了以“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我院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指导下,以骨科病房为“优质护理示范科室”,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探索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效果如下。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设立方便快捷的入院流程:目的是给患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护士的贴心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从而能很好的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
细化责任分组:小组包干实行固定小组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使护士和患者均相对固定,便于护士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管理同一组患者。
修定了岗位职责:确保落实到位调整责任组长的岗位职责,实行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
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满足患者在最需要生活护理的高峰时段(晨晚间)增设了护理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简化病历书写:取消了一般护理记录,实行表格式记录,重视护理文书的内涵质量,既节省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又不遗漏重要内容,“达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目的”。
围绕“优”字下功夫,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在强化沟通技巧,规范服务礼仪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亲情化护理服务,在病区悬挂各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出入院患者护理服务流程、分级护理制度及温馨提示牌,如:“小心地滑,严防跌倒,您洗手了吗,你戒烟了吗”等。
在专科特色服务方面:建立了科室文化宣传栏,专门制作了专科疾病知识展板、专科检查和治疗注意事项、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单等,为患者尽快康复提供了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
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加强基础护理,然而有不少护士觉得干的是洗脸洗脚的活,会不会使护士原本就不高的社会地位更低呢。我院及时进行了动员教育,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文件,编排护理情景剧表演,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按规范要求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注重环节质量,以保证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召开护患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加强对输液患者的液体巡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向患者介绍输液的用药目的等,打破常规思维,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医院里始终感到特别安全、舒适、满意、放心,使护士主动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来。
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骨科的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有效调整基础护理工作的时间和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把基础护理内容细化,要求每天保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污渍,患者面部、头发、口腔、会阴、足部清洁干净。洗脚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像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足部非常干燥,有的出现皲裂,护士不厌其烦地打热水洗脚。对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每周为患者床上洗头1次,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感,主动倒水并督促其饮水,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当班护士要完成卫生清洁工作,如皮肤清洁、剪指甲等。每天下午责任护士到床前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教育,解决患者提出的疑问,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情绪,做出正确的指导。骨科多数是卧床患者,翻身很重要,护理人员认真评估患者,根据病情确定翻身的频率和幅度,给予患者舒适的姿势,保证需要协助翻身的每一位患者全程护理人员翻身。骨科术后患者大多需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扎实学习康复锻炼方法,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每种疾病的康复锻炼体系,责任护士组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每位患者的功能锻炼计划,每次给患者演示,直到患者熟练掌握,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深得患者信赖,并配合其他护理用具,使患者早期达到功能康复,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价值。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了出院后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将患者康复指导由医院延伸到家庭,并接受患者康复方面问题的咨询与技术指导。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知晓率等月月达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组荣获市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一等奖。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骨科病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87-02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骨科病区年均收治病人902例,年均手术563台,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1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中随机抽取95例,作为对照组,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2010年12月~2011年3月的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80例病人为试验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比,护理级别、手术、种类及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均由同一批护士护理,护士16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10人。
1.2 方法
1.2.1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优质护理服务是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实行责任护士对患者全程、全面的整体护理。其主要目的是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体现优质服务,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度服务,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在职工大会上广泛动员,让全院职工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有统一的认识,护理部多次组织护士学习《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使大家深入了解什么是优质护理服务,更好为患者提供服务。
1.2.2 改变工作模式及排班方式,落实整体护理改变以往功能制排班模式,推行APN连续排班模式,分层级使用护士,落实责任制护理。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鼓励各班次、各时间段的人力互相配合,保证每班至少2名护士以上。这种排班方式不仅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交接班次数,防止信息流失,还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高峰时间段的人力,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1.2.3 实施分层级管理,落实小组责任制包干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要求,在病房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形成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级,按照不同层级搭配护士上班,明确各层级护士职责,实行组长负责制。我科开展床位54张,护士16人,分3个小组,设组长3名,每个组由2~3名责任护士,1名责任护士分管6个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治疗、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康复健康指导、出院随访等全部工作。
1.2.4 落实床边工作制,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每个小组配备一辆流动式多功能治疗车,车上放置有护士常用的治疗、护理用物,如血压计、体温计、护理记录单,注射用物等;流动车放于病房最方便的地方或跟随护士流动到各病房,随时为病人提供各种护理服务。护士在病房的工作始终围绕着患者,加强病房巡视,减少呼叫铃响次数,改变以往病人需要护士时按铃呼叫,使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建立入院指导、提供护送手术与检查前后、护送病人出院等人性化服务。
1.2.5 简化护理文书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采用表格式护理文书,简化护理文书,建立护士“床边记录制”,实时记录护士所观察到以及护士所实施的内容,有效缩短书写文书的时间,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1.2.6 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责任护士从病人入院开始不但要完成医嘱内的工作,还要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并结合病情实施个性化护理,如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根据护理部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完成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病房管理等内容,护理组长在下班前对本组的基础护理情况进行检查,并保证落实到位,护士长、护理部进行定期随机抽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1.2.7 建立出院病人的随访记录本每周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并对病人进行饮食、活动、功能锻炼、回院复诊等健康指导。
1.2.8 评价标准调查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巡视病房、治疗护理、病房管理、响铃7项标准。
2 结果
本研究统计显示,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和巡视病房满意率从开展前的90.4%和65.2%,提高到开展后的98.5%和89.2%。开展优质护理前由于采用功能制护理服务为主,护士对整个病区病情掌握不详细,巡视病房不及时,与病人沟通较少,解决问题不到位,有时引起家属及患者的误解。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落实有死角。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不再依赖陪护,而是主动做好患者需要的一切护理工作,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巡视病房、治疗护理、病房管理、陪检率的满意度明显升高,响铃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强化了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切实做好基础护理,改变护理服务模式,主动为病人提供帮助,与病人沟通,如主动向病人及家属自我介绍,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等;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热情、真挚、周到、细致的基础护理服务,让病人感到温暖,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理关系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专科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自觉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制度,掌握娴熟的理论和技能,并把病人看作自己的亲人,把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融入到各项护理工作中,促使病人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目标。
3.3 激发护士的潜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改进了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衔接,做到连续无缝隙,管理、督促检查到位,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落实,保障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湖南靖州 418400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在骨科病房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在开展优质护理后收治的80例患者组成近期内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5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B组6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成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的B组患者其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在骨科病室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骨科病区;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30-02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使得优质护理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得以在临床广泛开展。该种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其核心,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促使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加强了护患间的沟通[1],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我院骨科对近期内收治的65例住院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入选患者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平均年龄43.7岁。入选患者疾病情况:其中51例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患者为腰椎骨折、24例患者为胫骨骨折、22例患者为股骨骨折。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A组65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给予B组6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护理服务理念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今临床患者的需求,因此应转变护理服务的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首先应定期的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专业操作技能及专业素质。其次建立服务责任制,为患者设立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全程的、全面的护理,从而有效的规范护理工作,以扎实的基础护理服务来提高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2]。再者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服务工作时,应秉着热情、耐心、爱心、信任等为患者主动服务,这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与支持,从而也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评定,以便可以及时的寻找不足,弥补不足。
1.2.2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 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应对工作模式以及排班方式的改变。应用APN排班模式进行,分层级调配护理人员,坚决贯彻护理责任制。同时根据科室实际的工作量进行弹性排班,鼓励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其二应在科室建立分层管理,责任包干的制度,由护士长至责任护理再至助理护士进行分层搭配,并明确各级的责任。将科室护士进行分组,每组至少安排6~8例责任护士并带领助理护理组成,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治疗全程进行护理工作,其中包括整个治疗过程、生活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其三建立床边工作制度,将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为每组购置多功能的流动式治疗车,并常规配备各种常用的护理治疗设备、药物及记录单等,以便可以及时的为患者提供各类护理服务。此外,还应建立床边记录的制度,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将护理服务内容及患者反馈内容进行记录,这样可以缩短了文书的记录时间,从而使得护理人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在患者的身上。
1.2.3加强护患沟通 骨科患者多数病情较为严重,部分患者甚至会面临截肢的可能,因此骨科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的不良心理情绪,严重的阻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秉着一切为患者的原则,通过和蔼、温暖的语言、行为来感染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加强护患沟通是可以改善护患关系的[3],同时也可以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可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
1.2.4加强健康教育 优质护理的实施应体现在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中,而健康教育也应在患者的住院过程中贯彻实施[4]。首先,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的贯彻实施。其次,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的、详细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住院的环境以及住院治疗期间各项注意事项等,以便可以使患者良好的配合治疗。再者,多数骨科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并发症防止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指导其进行术后的康复锻炼。此外,对于出院患者,应告知其定期复查并进行定期的电话回访。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应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等6个项目,以综合评价实施优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此外将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的处理,并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的B组患者其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观点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就导致了以往的护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今患者的需求[5]。尤其是骨科病房,骨科患者绝大多数是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的,且患者也会因担心骨折的愈合剂肢体功能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因此就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实施,以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新的护理模式,笔者也就该种护理模式实施后的优点进行了如下总结:①该种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模式,从而使得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紧密结合,因此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②同时优质护理的实施也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使得护理人员对其自身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都有了较高的要求。③护理人员可以更加注重自己责任心、爱心以及同情心的培养,并将这些彻底的融入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视,这样就可以促使患者的身心都得到良好的恢复。④优质护理的实施将健康教育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贯彻实施,这样可以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临床的治疗,同时也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我院对65例骨科住院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护理质量方面还是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在骨科病室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周文娟,胡德英,吴莉,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22):15-17.
[2] 王淑新,王颖.综合骨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60-61.
[3] 腾悦.浅析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9,30(4):3241.
[4] 于海芬,罗琼,练爱国.严重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手术治疗配合[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9(3):851.
篇5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2例女性,7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14~85岁,平均年龄为46.8岁。利用随机分层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顺序来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遵医嘱来对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开放,然后准医嘱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并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对其给予相应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即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对其既往病史、并发症、病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询问、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备好防褥垫、床栏以及抢救设备等。待患者进入病区后,立即对患者实施各项抢救以及护理,同时对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收集的内容主要有:患者对疾病的期望、了解,疼痛忍受程度、自理程度、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文化水平、症状、体征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其配合程度,为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计划,例如,预见性并发症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计数资料均用%来进行表示,并用χ2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该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该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骨科患者均为多发伤,由于患者的疼痛较为剧烈,再加上其对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很容易出现较重的心理压力[3]。由于患者的卧床时间相对较长,绝大部分患者的生活难以自理,其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在对骨科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护理方案的制定
医护人员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接诊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吸氧或深静脉置管,以此来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让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迅速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
3.2健康指导以及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其具体病情以及治疗进展,让患者明白此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长期性,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抗拒、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适当的缓解。通过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对健康过程中遗漏的项目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此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认知度。
3.3营养护理营养物质是维持患者
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当患者处于疾病状态时,由于机体的消耗相对较多,因此,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就更高[4]。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A、B两组(各46例)。在A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1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35.64±2.74)岁;其中腰椎骨折有18例,盆骨骨折有17例,上肢骨折有11例;在B组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9例;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35.51±2.36)岁;其中腰椎骨折有12例,盆骨骨折有15例,上肢骨折有10例,下肢骨折有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A组施行常规护理,以针对患者饮食及环境护理为主,并监督患者按时服药,若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B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优质护理,具体方式包括:(1)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立即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将治疗前的各项工作准备好,并时刻掌握患者的最新状态。(2)做好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疏导。在治疗前给有意识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患者症状的详细情况、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告知患者[1],举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来鼓励患者,使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治疗后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帮助患者稳住不安的情绪。(3)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高蛋白质、高纤维素且低盐、低脂肪的食物,辛辣、油腻的食物禁忌食用[2]。此外,(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患者的病房要保持清洁干燥,且湿度温度要适宜,每隔一段时间,需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消毒,防止发生感染,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等并发症。(4)告知患者家属一些基础护理方法,必要时需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另外,指导其尽可能地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向其说明康复训练对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护理过程中感染、跌倒、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判断优质护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其中,患者的满意度可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交予患者或其家属填写,再由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并记录。(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为P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A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及满意的共有32例,不满意的有14例,总满意度为69.57%;对B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其中感到非常满意及满意的共有45例,不满意的有1例,总满意度为97.83%。组间数据经过对比,P
2.2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A组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4例、跌倒有2例、压疮有5例,共有1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3.92%;B组患者中,感染的有2例、压疮有1例,共有3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52%,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治疗骨科疾病的过程中,主治医生除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外,配合效果理想的护理干预也可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起促进作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3]。目前,治疗骨科疾病常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一时间,立即记录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稳定其体征。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详细病情、治疗过程及护理工作等有充分的了解。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主要以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为主,尽量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干预,其中包括饮食、环境护理等,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本次研究中,对B组施行优质护理干预。B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83%)显著高于A组(69.57%),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52%)较A组(23.92%)也有所降低。可见,施行优质护理对骨科疾病患者的A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骨科疾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娄菊红,吴秀飞,王飞飞.优质护理对骨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01):130.
篇7
【关键词】 哮喘;知识教育;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童疾病,往往反复发生,且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展,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是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患儿有嗜酸性细胞浸润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且炎症滴注彼此相互作用,导致慢性气道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反复发生,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并多伴有气道的高反应性,发生可逆的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双重影响造成的。大部分患儿发病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及过敏导致,且主要表现为气道的高反应性。患儿经过反复的病情发作后,严重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患儿学习和生活受到妨碍,严重者还会影响其体力挥动。且哮喘患儿往往多处于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如何给予综合治疗,即从多方面给予患儿干预,加强患儿关于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十分重要。我院对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进行了知识教育及临床关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32例,患儿年龄在3.5岁-14岁之间,平均为11.54岁。患儿病程为0.5-11年,平均为5.2年。所有患儿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2 方 法
2.1 知识教育 哮喘知识的讲解,其目的在于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使患儿和患者家属均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就诊,使医生可以早期干预,同时能够规范地遵医嘱进行治疗。耐心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每一种药物的特点,药物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做到自我护理、自我管理。护士每日在与患儿进行接触时,要反复地讲解有关哮喘的知识点和本质,并向其强调哮喘为慢性疾病,且容易复发,需要患儿和患儿家属长期坚持正规的治疗。此外,护士还要告知他们诱发哮喘的原因,个性化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帮助患儿预防呼吸道感染、告知其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让患儿和患儿家属熟悉哮喘发生的先兆表现,如何在发生哮喘时紧急处理等。
2.2 建立档案 为患儿建立全面的档案,包括其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疾病病史,诊断方式,治疗方式和用药方式,有助于及时总结。这种规范的档案,还有助于医生和护士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提高其依从性。
2.3 建立随访复诊计划 为患儿建立较好的复诊制度。护士认真地填写患儿首页的病例,注意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病史等一定要详细,使其明确下次复诊的时间。对没有及时复诊的患儿,可以给予电话等方式联系,使依从性提高。
2.4 用药指导 指导住院患儿规范地用药。处理要告知患儿使用药物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外,护士还要使其能够明确缓解期药物及控制期药物存在哪些差异,药物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怎样去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等。检查患者使用药物的准确性。在进行用药指导时,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多夸奖。
2.5 指导患儿及家长填写哮喘日记 我院制定的哮喘日记,是用来记录每日患儿的症状和用药情况的一种方法。护士要指导患儿和患儿家属正确填写,以保证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可靠性。告知患者在就诊时,要戴好哮喘日记。此外,家属还要注意调节患儿发病时的准确情况,寻找诱因,如饮食、活动,是否有过敏原等,每次发作的严重程度和天气变化等。此外,我们还增加了患儿发病时的情绪。
2.6 指导患儿使用和记录PEF仪 告知患儿和家属使用峰流速仪对哮喘的积极作用,并教会患儿如何正确地测量呼气峰流速。
2.7 定期开办哮喘知识讲座 定期组织哮喘患儿、患儿家属及专业护士进行活动,可以利用观看哮喘防治录像等方法,并鼓励患儿和患儿家属彼此交流。3 结 果
两组患者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随访患者1年,共92例患儿的资料较为完整。对比内容包括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全部缺课天数及患儿肺功能PEF方面,对比护理知识教育前后差异,发现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2组哮喘患儿护理知识教育干预后1年后结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门诊急诊次数 入院次数 缺课天数 PEF(占预计值%)
护理干预前 104 4.1±0.7 5.6±1.4 14.7±2.9 78.7±10.2
护理干预后 92 2.5±0.9 1.8±0.5 4.9±0.9 88.1±9.6
t 7.99 14.85 16.96 8.03
p
4 讨 论
本次研究发现,哮喘患儿在经过规范的教育管理和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就诊时间、住院的天数、肺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患儿的依从性提高,哮喘的控制更好,其生活质量提高。而儿童在经过哮喘的积极规范治疗和护理后,其症状控制较好。
哮喘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疾病,以往的门诊和住院治疗,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哮喘患儿的防治,也长期停留在被动地对患儿急症进行处理的方面。因此,对患儿进行哮喘知识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研究发现,患儿和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的不了解,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正确地使用药物,或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均较为常见,直接影响了哮喘的治疗效果。此外,医务人员对哮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治疗哮喘的人员缺乏也是一项影响哮喘治疗的严重因素。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比医生更具有优势,其更贴近患者,与患者的关系更加和谐,因此能够更好地告知患儿如何执行医嘱,回家后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等。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的知识讲解,患儿门诊急诊次数降低,仅为2.5±0.9次,其住院次数降低,为1.8±0.5次,缺课天数降低,为4.9±0.9,PEF(占预计值88.1±9.6%),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采用系统的教育管理及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肺部功能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培成,胡珍玉.128例哮喘儿童心身因素初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60-166.
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骨科人工关节置换;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是近年来护理界的新兴词汇,需要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出发,想患者所想,是一种符合现代化护理服务理念的护理模式。患者从入住医院开始,护理就形成一种无缝状态,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的目标在于通过护理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让患者满意程度提升,缓解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推动我国护理的持续发展[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选取的患者均为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通过关节置换手术方式治疗骨科疾病。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3岁。
1.2一般方法
将这88名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优质护理方式如下:
1.2.1心理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并不是一个小手术,并且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由于年龄原因,患者对手术通常会产生恐惧感,严重时还会表现出抗拒状况。另外,由于是关节部位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担心自己在手术之后行动能否自如问题。针对这类状况,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手术原理,并列举一些手术成功案例,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这样一来,患者才能够在心态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并确保配合治疗。
1.2.2行为护理
患者在手术前,可以先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例如大小便活动等,并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方式。同时,患者由于关节处手术,可能在手术后会不自觉的将患肢外旋或内收,应告知患者要避免这种行为。
对于术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先治疗相关疾病,在确保病情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另外,由于手术需要将患者全身麻醉,因此应确保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进水,以免术中患者因麻药反应产生不自觉的呕吐,呕吐物堵塞气管发生危险。
1.2.3术后护理
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手术中会流失一些血液,术后创口可能会产生较强烈的疼痛感,也会存在较轻低血压症状。护理应定期记录患者排尿量,必要时可以为患者吸氧或服用止痛药物。
患者在术后需要多饮水,并适当运动。运动仅限于轻微活动,例如做扩胸运动等,帮助患者将肺部痰液排出。
1.2.4饮食护理
患者除了在术后需要多饮水外,还应注意食用纤维较多的食物,例如韭菜或芹菜等。由于患者术后极易出现便秘症状,因此术后护理需注意肠道功能的护理,多让患者喝蜂蜜水等,帮助润肠,减少便秘发生几率。另外,患者在术后需补充较多维生素,可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食物或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2],补充体内维生素含量,帮助身体机能的恢复。
1.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2.1患者满意程度调查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护患关系,因此护理需要提升患者满意率,让更多患者达到“满意”程度。研究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下,患者满意率更高,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2.2并发症调查
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会影响到术后康复时间及康复效果,护理应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减轻患者术后痛苦程度,帮助病情的有效缓解。本次研究中,患者并发症多表现在便秘方面,可能与患者饮食以及活动状况有关。总体而言,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效果显著。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3 讨论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对患者术后生体机能影响较大,且住院时间较长,患者与护理人员接触机会较多,因此护患关系容易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优质护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优化护患关系,因此应用效果较好。
总而言之,通过研究不难看出,优质护理涉及到患者饮食方面、行为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等,在临床上效果较好。人工关节置换这种骨科领域的较大型手术必然会对患者心理与生理造成影响,患者在术后情绪上的波动也会影响到护理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即使面对患者粗暴的态度也应微笑服务,用优质护理提升护患关系。患者采用人工置换手术方式治疗骨科疾病,在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心理及治疗有明显优化干预效果。相对于采用一般护理方式的患者而言,术后并发症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尤其是便秘状况。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对于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而言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67-01
感染伤口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不断换药,不仅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长,而且费用高,增加了病人的负担。1992年德国Fleischman博士首创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1]。我科于2010年开展VSD引流技术,共治疗感染伤口20例,均取得效果良好,现将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开始在骨科开展VSD治疗感染伤口,共计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8岁,手及手臂外伤6例,小腿及足部外伤14例,创面最大12×20cm2,最小3×3cm2 。使用床头中心负压装置及武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VSD敷料,常用三种规格:10cm×15cm×1cm;5cm×15cm×1cm;5cm×5cm×1cm。
1.2 操作方法
1. 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脓液、渗液,使其内纤维分离,敞开死腔。(2)设计VSD敷料,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或拼接VSD敷料。(3)覆盖填充创面:将设计好的VSD敷料覆盖获填充创面,必要时缝合VSD敷料。(4)贴膜:清理创面周围皮肤,在VSD敷料外覆盖3M生物半透膜。覆盖范围应超过创源3cm以上,保持创面的封闭性。(5)连接负压源: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装置,开放负压,调整到200―600mmHg之间,在负压的作用下,创面呈真空状态,泡沫敷料皱缩,手触变硬、变薄,形成持续负压吸引,如引流管较多,使用三通接头将多根引流管串接到1―2个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引流5―7天后取出敷料,如肉芽新鲜、生长旺盛,可行自体植皮。少数创面分泌物多或创面大者,重新更换VSD敷料,继续负压引流,直到肉芽生长良好为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是难治性创面,感染严重,难以愈合,患者担心肢体功能能否恢复,担心使用VSD费用太高而产生焦虑。护士应充分利用时间予心理抚慰,说明VSD治疗的优越性和一般过程,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病例,消除顾虑,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告知病人使用VSD后因限制不能随时下床或翻身,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一般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将患肢抬高30度,置于功能位,观察患肢肢端末梢血运、皮温、肤色、感觉及肢端活动。鼓励深呼吸,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背、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压疮等并发症。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易消化食物。
2.3 保持有效的持续负压引流:保持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成败的关键,负压的高低及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引流的效果。一般负压调整到200-600mmHg。每次更换负压瓶的引流液时,要用两把止血钳左右交叉夹闭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负压瓶,调整好负压后再松开止血钳,防止漏气。如果负压低于150mmHg时引流效果差。如果瘪陷敷贴恢复原状、薄膜下出现积液,提示负压失效,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置入引流装置。
2.4 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的通畅与否,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与性质,记录后及时清倒,防止引流管脱落。若引流量突然减少,揭除黏贴薄膜后,中心负压不下降,这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
2.5 创面的观察及护理:应用VSD不需每天换药,一次封闭可保持有效引流5-7d,要尽量避免薄膜下积液,如果瘪陷表示有效,如果恢复原状表示膜下积液,负压无效。定期检查各接口是否松动,给予调整。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值班医生,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作出相应的正确处理。皮肤黏贴薄膜时应注意避免过度牵拉级反复黏贴,防止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2.6 肢体功能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护理的首要任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指导,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无骨折的患者尽快早期下地活动,有骨折的患者给予协助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做到既保持VSD有效,又不影响肢体的恢复。
3 结果
使用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伤口时间5―14天,平均时间8天,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无水肿,感染创面经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抗生素的使用量及使用时间降低,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随访20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复发。
4 讨论
VSD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通过变开放创面为闭合创面的原则,可透气的前提下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素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起到了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的代谢功能,疗效明显。VSD在骨外科中治疗皮肤撕脱伤及化脓感染创面疗效高于开放性换药[2]。它不仅缩小了创面,还减轻病人换药时痛苦,减少护理的工作量。VSD的护理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篇10
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被称为“水十条”的文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应该控制在10%以内”,这被认为是目标任务难度最大的一项。多年来,水环境保护多注重大江大河,此次“水十条”将城镇黑臭水体作为攻坚重点,体现了大小并重、知难而进的思路。针对黑臭水体形势及其治理思路,本刊对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进行了专访。
黑臭治理是实施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
《环境保护>:当前,在我国环境管理由总量控制逐步向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转型的背景下,黑臭水体的治理有哪些意义?
熊跃辉:近年来,我国总量减排成效较为显著,七大流域和重点湖泊水质的改善直接说明了总量控制带来的成效。但是,公众感觉并不明显,因为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水体日趋变黑变臭,形成我国水环境形势“好”“差”两头大的局面,很多地方水质转好的同时,也有很多地方水质变差。例如淮河流域主干干流水质常年在Ⅳ类水以上,但三级支流、四级支流基本是黑臭水体。
城镇黑臭水体问题对于老百姓而言是看得见、摸得着、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在当前环境管理由总量控制逐步转向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的背景下,黑臭治理是对公众改善生活环境质量需求的直接回应。此外,对于水环境而言,质量控制的实施首先要有可考核的水体,黑臭水体都是污染严重的劣V类水,不具备任何使用和考核价值,从考核角度来看,黑臭水体的治理是实施水环境质量考核的前提。在新形势下,治理城镇黑臭水体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满足公众享受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黑臭水体是感官性污染常见现象,主要属于环境景观、物理指标范畴,河流水体因污染而在视觉上呈现明显异常颜色(通常为黑色或泛黑色),同时散发恶臭气体,视觉和嗅觉上的双重污染是黑臭水体最显著的特征,严重影响居民心情和城市环境,因此,治理黑臭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直接有效手段。
其二,维护公众身体健康。黑臭水体散发的恶臭气体里大多含有硫化物和氨化物等有害物质,含有工业用水的黑臭水体散发的气体甚至还会有苯系物、酚类物质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硫化氢气体,闻久了之后会引发头痛、恶心等症状,因此治理黑臭水体是保证公众健康安全的必要措施。
其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不同于工业点源影响范围的有限性,黑臭水体影响范围大、波及人员多,实践证明,近几年来引发环境投诉和环境纠纷最多的就是黑臭水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此外,黑臭水体经治理后,良好的水环境可以吸引人口、资金的集聚,实现周边经济发展,带来社会效益。黑臭水体的治理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自上海苏州河最早出现黑臭水体以来,我国黑臭水体形势愈发严峻,主要原因是什么?
熊蹶辉:历史上上海苏州河水质优良,唐代白居易就曾用“水脍松江鳞”来赞美苏州河,直到1911年,苏州河上还建起了以河水作为直接水源的“上海闸北水厂”。1920年以来,由于两岸的工业污染,苏州河开始出现黑臭,鱼虾逐渐绝迹。19 78年,上海境内河道全部遭受污染。1988年上海市政府开始对苏州河进行治理,并逐步恢复苏州河生态系统。然而,在上海开始治理黑臭的同时,全国很多地方的水环境却在不断恶化,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的集镇尤其是近海城市和水系发达的水网地区,普遍存在黑臭现象。
宏观上,全国黑臭水体形势愈发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在条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加速城镇化,使过去一些乡村和城郊地区人口迅速聚集,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但是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不足或能力落后,造成污水横流、垃圾横飞,大量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水体吸纳的污染量超过自身自净能力。二是水生态功能被人为地碎片化或异化。迅速的城镇化在产生大量污染物的同时,也加速了水生态功能碎片化。由于居住、交通、生产需要,各地采取拦河坝、填河等手段拓展空间,完整的水生态系统被人为碎片化,一些原有的自然水系尤其是小水系遭到空前毁灭性的破坏甚至消失,不利的水动力条件造成水体不流动,加上污染物增多,水体功能丧失,本应流水的河流异化成流污。另外,地势平坦的地区,即使水生态系统没有碎片化,但由于没有落差水流缓慢,河道底部也容易形成污泥淤积。
微观上,黑臭形成的主因是缺氧与富营养化。国家重大水专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溶解氧降低到2毫克/升时,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当溶解氧为3-5毫克/升时,水体呈现有色有味状态,但有水生生物存在;当溶解氧高于6毫克/升时,水体开始有自净能力。具体而言,黑臭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当溶解氧下降到过低水平,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二是内源底泥释放污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造成水体黑臭。此外,城市河道中的大量营养物质导致藻类过量繁殖,藻类死亡后分解矿化形成耗氧有机物和氨氮,导致季节性水体黑臭。三是水体不流动和水温升高。水体不流动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水温的升高也会加速溶解氧消耗,加剧水体黑臭。
标本兼顾,“治”“管”到位
《环境保护》: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发展如何,主要有哪些治理技术?
熊跃辉:黑臭治理的技术措施有很多,并且大多趋于成熟,归纳起来主要有治标和治本两类,治标技术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水动力改善技术,通过造坝形成落差,加速水体流动,提升溶解氧浓度;通过调水稀释黑臭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加强污染物的扩散、净化和输出。二是物理技术,例如采取氧化塘技术,氧化塘是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功能相结合的水质净化技术,将流水抽人到河道两岸的天然水塘或人工水塘进行曝气、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氧化塘能够将河水中的COD去除40%左右,将经处理后的水体重新引入河道,并通过不断的换水、净化、回流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三是化学技术,向城市河道水体中投放絮凝剂、复合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等化学制剂去除污染物,使之与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形成不溶性固体沉淀至河床底泥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技术成本较高,并且产生较多沉积物,某些化学药剂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四是生物技术,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从而使受污染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例如复合酶分解、微生物技术等。五是生态技术,例如人工湿地技术是利用土壤一微生物一植物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可以用橡胶坝拦截水流,在两岸建设人工湿地,引导水流通过人工湿地经生物净化、物理净化后再汇入到河流中,人工湿地的优点是运行成本及一次性投入成本低,效果较明显且处理量大。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浮岛等生态技术。
上述治理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河道情况因地制宜,然而,这些治理技术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均为治标不治本,黑臭水体治本要走好三步棋。一是外源截污,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二是实行内源控制,对底泥进行清淤疏浚。三是沟通水流,做到流水不腐。
四《环境保护》:按照“水十条”抓好差两头的原则,黑臭水是差的代表,也有专家称黑臭水体是“水十条”最难点,既然黑臭治理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那么治理难在何处?
熊跃辉:“水十条”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接影响整个“水十条”的完成。客观而言,城镇水体排污量较大,污染集中,很多城镇水体缺少径流量,水质改善见效比较慢。
首先是截污治污难。外源截污的主要手段是治污,治污难点在于点多面广成分复杂,任务重能力低下。一是污水收集治理能力不足,管网不配套。很多大中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以深圳为例,近年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并位居全国前列,但深圳市内所有河流水质达标率不到20%,近80%城市河流、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处于劣V类,其中,污水收集管网的严重不足是黑臭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目前深圳还缺少5000公里左右污水收集管网,城市每天有90万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水环境。二是污水处理能力不够。在管网不配套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处理水平较低,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即使污水处理厂按照最高水准的一级A排放标准,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级A标准仅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就造成大量“达标”污水排入水体,而实际上,目前我国还有大量污水处理厂无法达到一级A的处理标准。三是缺乏明确目标和对象。一方面,城镇黑臭水体污染源点多面广,涉及工业、生活、农业面源等各个方面,水体成分包括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场加工废水、畜禽粪便等;另一方面,责任者不明,不能照搬工业点源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处理方式。
其次是底泥疏浚工程浩大。一方面,长年累月的黑臭水体在河流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淤泥,有些淤泥厚达1~2米,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有机物、无机物等,疏浚清淤工程浩大;另一方面,淤泥处理面临难题,大量的淤泥从河道挖出后无处存放,目前对淤泥的处理工艺尚不成熟,淤泥不经加工不具备任何使用价值,清淤疏浚处于“不清污染,清则无处安放”的处置两难境地。
再次是水流沟通难度大,对于生态功能碎片化的水体,要使其流动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些甚至会涉及搬迁、交通规划等事项;否则,即使经过截污、技术处理、底泥疏浚消除黑臭,水体在不流动的情况下,大气中污染物沉降也极易再次造成水体污染。另外,水体“由差变好难,由清变黑易”,黑臭水体治好以后管理不到位会很快反弹。
综上所述,黑臭治理既有外源控污和内源清淤的压力,又有标准现状和治理能力的不足,同时面对长效监管和避免反弹的要求,只有“治”“管”到位、内外结合、统筹管理,才能推动黑臭治理取得长久成效。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
《环境保护》:黑臭水体并不是科学概念,而是公众的主观感受,下一步是否考虑制定相关的评判标准?
熊跃辉: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评价体系由住建部门负责编制,目前评判体系正在制定中。根据我国当前黑臭水体的现状及特征,结合各国各地的实践,建议建立以溶解氧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是改善水体的溶解氧状态,使水体由低氧/厌氧恢复到正常的好氧状态。国家重大水专项相关研究成果,建议以溶解氧为核心,建立包括臭阈值、透明度、色度4项指标的黑臭水体评价体系。其阈值为:溶解氧1毫克/升、臭阈值100、透明度25厘米、色度20,当其中任意一个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则可判定其为黑臭水体。
《环境保护》:环保工作需要好的政策好的机制去驱动,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在政策和机制保障方面有哪些建议?
熊跃辉: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漫长的治理过程,涉及多个部门,治理的关键在于政府,只有政府做好主导和引导作用,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才能推动黑臭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一,政府主导,配备治理设施,提升治理能力。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措施之一是截污治污,截污治污环节需要解决污水收集、雨污分流、铺设管网、建设污水厂等问题,这些措施均带有公益性,需要公共财政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政府在财政上首先要做到统筹规划,解决管网不配套、污水直排、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政府要做到严格监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处理技术并不落后、法律法规体系也在逐步完善,污染问题难解的根源在于不缺技术缺良心和责任,违法排污行为屡禁不止,需要政府严格执法,强化治污决心,按照新《环保法》要求,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公安、检察、环保、住建等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强化协同治理。
- 上一篇:课程改革项目
- 下一篇: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