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56-02
警察作为一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权力机构,他们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警察学院的职责和方向――警察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作为基本特征,要在教学的多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改革和革新。警察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体育锻炼,因为这种活动可以激发警察的体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2]每一位警察身上都承载了人民大众的希望,他们的执行力和综合素质是全社会的福利,只有做好了警察教育,才能够保证我们社会安全、快速发展。
一、警察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体育是一种强化人的身体素质的运动,通过参与多种运动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体育技能。警察只有提高了这种综合体育能力,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更大的作用,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5]体育不仅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更是一门教育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警察参与体育教育同样是具有教育性质的,这也是警察教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体育教育包括了教学的训练课程、身体素质培养、身体素质训练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技能为目的的。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能使警察体会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这为以后工作中的合作有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的现象,如协警甚至是警察的暴力执法,这是由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引起的。警察本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代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从根源上讲,就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没有真正学到警察身份的精髓。警察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肢体上的教学,更应该是文武全方面教育。具备好的身体素质的人有很多,但是综合素质过关,能够承担人民警察责任的人很少,这也就对警察的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教育未来的警员面对歹徒、面对人民公敌时要做到狠、准、稳。面对人民大众,执法过程中应该做到人性化。这样才能够在人民大众心中建立真正伟大、正义的形象,更是让人民的公敌胆战心惊,不再给我们社会带来麻烦。否则会使人民对警察失去信心,造成人心涣散。一个失去凝聚力和信任的民族,是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的。
二、当前警察体育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警察体育教育和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几乎无差异,不同点就是警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实战教学,这也是为以后工作中处理应急事务做准备。其次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的穿插,因为警察的思想教育必须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他们也会在一些合作运动项目中锻炼协同作战的意识。但是,警察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普通体育课程是不一样的。在长期的警察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对这一项目的不重视,以至于导致很多连锁问题的出现。教育教材不统一,脱离实践,导致公安院校的警察体育教学大纲出现了很多矛盾。一些公安院校的教师为了评职称,各自书写教育教学教材,内容不够全面,甚至出现一些纰漏,导致学员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进入状态,甚至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重大错误。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目标存在偏差。警察体育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学校体育教育,它的目标首先是增强学员身体素质,培养学员的终身体育观。同时,这种教育有着职业性的一面,所以警察体育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水平,达到保护社会安全的目的。由于这种体育教育不同于竞技体育,所以不能够按照竞技体育标准来衡量一个警察的体育综合素质。现在警察的工作不仅仅需要良好的身体条件,还需要具有科学指导下的执法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所以,作为一种特殊职业者,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教育目标存在偏差会带来一些弊端。教育投入不够。无论是从经费还是时间方面,警察体育教育的投入都是不够的。陈旧的设备,少的可怜的课程次数以及课少人多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公安类院校因为不同于普通的大学教育,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但是当今的警察教育,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关注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在教育投入方面确是非常少的。例如,陈旧的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学员多方面发展体育的需求。所以,很多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就是跑步和拉练,这样单一的体育项目,不能够满足学员们将来发展的需求。教育资源的匮乏还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因为学生都是对口工作,所以给学校缓解了很大的压力,这也是造成公安院校教师团队建设进度推迟的原因。一些教师都是脱离一线的退休警察,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但是接受新知识,处理新情况的能力就差了很多。因此,吸收年轻教师,建立年轻的教学队伍是非常迫切的。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科学,对体育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楚。警察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了更好地增强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当前的体育教育中,很多人出现了懒散的情况,对这一教育项目完全忽视,认为这就是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对于教练的语言教育无动于衷,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警察和军人不同,他们不是职业的军人,但是也应该有高于常人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警察以懒散的状态出现在公众面前,必然会让民众感到不安,也不会再信赖人民警察。所以,在学校教育阶段一定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警察体育教育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让警察变得虎虎生威,能够出色地完成人民交给他们的任务,因此,警察的体育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生体育课程。作风建设也是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一项,因为一个人的作风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被弱化了。当前警察作风问题屡屡出现在社会中,给人民留下了不良的印象,严重影响了警察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尽管这部分不尽责的警察占极少数,但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参与教学任务的教职工,认为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文化教育显得微不足道。教职工的失职,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他们的责任是不能推托的。
三、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
因为警察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他们的形象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首先应该包括全面的体育项目,因为培养警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通过科学、严谨的素质教育,提高警察的形象和执行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保障警务工作者工作的基础,所以警察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警察体育教育的重点是提升学员的体力和应对实际情况的反应能力,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方面,应该不断拓展新的体育项目。在基础的锻炼技能之上,我们还应该不断增加新的体育项目以适应工作的要求。例如,在擒拿术教育方面要不断改革。在歹徒持刀抗法时,一些年轻的警察无能为力,或者是在执法过程中受到歹徒的伤害,因此在这方面应该尽量多请一些有经验的警察进行授课,给学员们讲解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思想方面,应该形成铁的纪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躲藏,敢于面对,成为一个合格的警员。形象塑造方面也应该下足功夫,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让老百姓信任。严格把关教职工的实际教学能力。教职工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培养的警员的执行力和综合素质。当前的警察体育教育教师很多文化素质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像军队一样,不仅有队长,还要有教导员,这样一文一武相结合,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不能懈怠的部分,只有严格把关思想,才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警察作为一种执法机构,他们拥有着很多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用来保护人民合法利益的,如何用好这些权力,警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警察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他们具有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更需要有职业技能,、体育教育承担了大部分的教育课程,要提高体育教育的综合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造福国人。
参考文献:
[1]易丽萍,刘志鹏.警察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19):28-29.
[2]尹双双,陈永辉.如何有效构建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团队[J].2011,(24):116-118.
[3]黄正宪.自主创新的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在警察院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5):168-169.
篇2
体育“体现了人类意志力的能量”,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有足够的认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体育素质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总结如下:
一、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很重,除正常上课外,课后各种辅导班还让他们“应接不暇”。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无法保证课上和课外活动的有序进行。有一个好的身体,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可能有学生会说,我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安排得满满的,哪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啊?这里我们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并且,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调节剂,效率也不会很高。学生应每天锻炼一小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坚持下来,将会受益终生。
二、有利于锻炼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
很多体育运动如韵律操、健美操等,能开发人的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体育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不光是智力和体力强弱,还有身体各部分协同配合的能力。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体育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学生更了解自身。
在体育活动中,要重视一些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和人自身,从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的各项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知道如何自己去学,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任何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独立,又要合作,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教育就要培养有着强烈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一些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单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多人配合,通力合作,有主攻,有后卫,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团结一心,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培养全面发展,可以融入集体和社会中的人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体育素质教育也不例外。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重要性;教育改革;路径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康需求的日渐增大,体卫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之间的体育赛事、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足、投入不足、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部门担子还较重。在学校教育环节的实际情况上,虽然较重视体育教学,而且现行新课改的课标中较大幅度增加了体育份量,课时安排多,也延长课间操时间,以此来更多地推广课间体育活动,期望有效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优化措施,最终将体育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科目等,这些方式方法无疑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但是现实教学中发现,体育课的安排及教学内容仍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问题现状
当下我国各地区、各级学校的所处环境与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东西部学校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各种条件相对有限,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有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能由于学校定位和素质培养发展的不同,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程的教与学,偏重了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的发展,可想而知,体育教学势必会被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性课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从世界各国体育发展的实践、效果来看,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都集中而明显地体现着一个稳定的教育概念,那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综合发展身体素质。但是,纵观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现状,当前的体育教育观念上,多数学校表现出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常视体育教育为附属科目,由于考评机制、培养目标重点的转移,使得许多老师不知道用学生们好动好胜的天性来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成功欲。因此,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育素质很难“达标”。这种教学思路,最终学生被教育得非常的传统化,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团队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必须改进的地方。
4学校开展好体育教育的路径
4.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宏观战略和思想意识上,应该明确——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我们应该从地区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始,做出调整和深入改革,不断创新。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现有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机构,以面向全体的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根本理念为主导,不断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摆脱限制。一方面,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科学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制定和优化。另一方面,逐渐、逐步将体育教学列入到地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体系上来,让学校真正重视学校体育,从本质上对学校体育进行新的评价定义。
4.2学校体育教学要多样化
新课程、新理念提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改革”的方式去普及体育运动,使学生感到运动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新理念中,体育教育活动课的安排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体育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不但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要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运动,最终达到健康的功效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初步建议,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在某些体育运动中,不要设置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阶段的运动项目来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4.3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好必修选项课
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许多体育项目的设施相对于东部地区学校来说要差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在硬件设施方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赛跑等,因地制宜地发挥教学特长。学校体育教学应按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来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依照自己对本人现有能力的实际评价,有针对性选择体育项目来上课,因为参考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所以制定和实施差别化、个性化的课程类别,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4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好的学校一定拥有素质过硬、团结一致、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教师队伍资源。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对青年教师业务学习的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其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体育教育事业,让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要适当倾斜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学条件差异,这样体育教育事业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第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要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等看待,不能因为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要让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综合素质都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N].发展导报,2015-07-10.
[2]李兴忠.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篇4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也理应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均衡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了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现代学校教育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管在课堂还是课外,“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枯燥教条的“技术教学”、“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树立“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以展示体育竞技之美和力量之美,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克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从而心违”的现象,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发号施令,学生也未必为令是从,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最好的体现。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具体任务,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要在教育和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独特资源,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合理开发,此时学生在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由易到难,让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
二、体育教师要转变角色
1.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者。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极为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身体、心灵都走下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体育教师应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体育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必须从课堂教学质量抓起。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注意到了兴趣的问题,但很少有创造性的变化。很多学生喜欢跑步,但他们喜欢在追逐性的游戏中尽情地跑,而不喜欢竞技运动味道的索然无味的跑。因此,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兴趣性应该站在学生立场上来考虑,当然不是说竞技性的田径项目对学生而言兴趣性相对不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些教学内容教“活”,使学生喜欢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并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
2.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需求。然而客观现实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过去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需求。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更多是成人化、竞技性较强的内容,这样就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合学生特别是低年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现在多面对的是初中学生,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满足学生,并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去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传统的特色项目,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所谓实效性,就是指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效。例如:跳高是一种发展弹跳的教学内容,然而,无论是从组织教学、练习密度还是从场地器材的角度来看,跳高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发展学生弹跳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试行,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这迫切需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加以解决。
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大,特别是一些学生有孤僻和羞怯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研究来探索学生的心灵,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把新课程的思想贯穿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篇5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在校中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体育锻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2、体育锻炼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3、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百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锻炼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包括学校和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心理环境、组织制度环境等,特别是校风、班风、家风、教风、学风等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体育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激励、维护和调控作用。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又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师生成为朋友,课堂成为乐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让学生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2、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体育教学必须包括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重任务。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然后,因人而异地开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譬如,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并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他们也会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功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篇6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学校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
1.德育教育总则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第一,使学生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第二,正确树立学生的“三观”;第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认识。
3.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遵纪守法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领域
1.全员德育
要建立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和各种道德责任,纳入评价机制。
2.学科德育
要重视德育教育课程的建设,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切入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3.校园文化
要在学校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文化中体现出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创和谐校园。
4.班级建设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课堂评价标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个团结、有影响、有创意的班集体。
5.团队工作
要加强团队在组织、阵地和基地方面的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6.三结合教育
要深化学校对家长的组织与管理,创新家访、家长会的形式,发挥家长教师协会的作用,提高家长受教育率。
7.区域德育资源利用
要充分利用市区教育资源和重大节日的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实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8.预防在校生犯罪
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以预防和教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是互补的,体育教师在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把理想、学习目的、人生价值和发展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明白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前提就是身体好;让学生在得到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对于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在所有的课程中,体育课程是最适合的了。比如说,在班级里进行分队竞赛的时候,可以把班级里能力差异明显的学生进行整合,让他们明白,想要取得队伍的胜利就必须做到成员之间的互协互助,从而使他们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可以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体育课程的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目标和规则,我们可以在学生违反了项目规则的时候对其做出一定惩罚,让学生明白,假如没有遵守规则进行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竞赛类的游戏,有竞赛那么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对于不肯面对失败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教育:人生不可能一路都是顺畅的,失败是避免不了的,也只有经历了失败的人生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人生,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失败,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
耐力跑项目是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在进行这个项目之前,教师可以在思想上先给学生交底,夸大地告诉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极点”的情况,并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等他们在长跑时出现“极点”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撑过去,只要靠自己的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经过如此几次的练习,学生的意志也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国内外的德育教育比较
21世纪,美国非常重视教育改革,而德育教育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美国两千年目标法》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国家的教学目标之一,《重视优等教育》里强调了学校的教育目的是智力和品德的教育,200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在其工作重点中又一次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跟美国的德育教育为“灌输”思想,而且我国的德育教育比较注重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适应性,因此,我国在对学生个性的启发方面有所忽略。
篇7
我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素质,而一个人素质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会有德育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处事方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地方的小学体育教育体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造成恶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的开展关系到我们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建设,从基础开始抓起,能够更好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增强体质。同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人生价值与学习目标相结合,在体育活动中学习德育知识。(1)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在体育活动中,不管是学生的体育竞赛或者体育游戏,教师一般都是把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竞赛中积极比赛,从而分出胜负。此过程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内外潜能,让学生意识到集体主义的正确含义。通过参与集体性体育活动,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2)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遵纪守法。体育运动中有各种规则和制度,学生只要参加体育比赛,就必须接受统一的体育规则,通过体会体育运动项目中各种比赛规则,学生逐渐意识到要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以此让自身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3)加强德育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体育运动需要付出汗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承受挫折,从而更好地迎接人生中其他困难。教师通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意志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坚持的意义,从而更好促进了自身道德水准的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教育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逐渐被重视起来的。以往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引导较为欠缺。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德育教育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学生整体德育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们体育运动质的飞跃。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研究较少,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经验,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德育教育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渗透,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进行讲授,德育教育需要掌握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可以说,当前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其德育渗透的内容还比较少,实施德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以及途径
1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心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值得效仿和学习的。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规范教学语言与教学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应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准时出现在课堂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遵守时间的良好的品德。若教师在教?W中不遵守时间,却要求学生遵守时间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就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言语和行为保持一致,在学生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学生产生道德意识。
2体育教学内容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机会较多。例如,在学生进行长跑项目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顽强进取、勇于拼搏的品质。此外,教师在长跑项目中还应引导学生具有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只有坚持、努力、拼搏,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在进行团体项目训练时,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以集体利益为先。目前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部分学生习惯了以自身利益为先,不考虑他人感受。参与团体项目能够使独生子女感受到共同拼搏的意义,进而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活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集体项目中,在项目进行不顺利的情况下,学生之间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项目进行顺利的情况下,是骄傲自满,还是谦虚谨慎。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过程。
3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体育科目相比于其他科目教学更为灵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组织游戏和比赛,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一味地对其进行德育思想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在游戏或比赛中渗透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可以将德育教育的思想灌输其中。
4依据教材特点进行引导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实践部分,即室外教学课程,这部分的教学主要以游戏和体育项目为主,理论性讲解较少。另一部分是理论教育,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比如,其中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体育基本理论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基本理论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的引导。
篇8
一、增强思想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是开好头,学好科目的方向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中,首先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爱国主义观、人生观相统一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用深动实际的现实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特点,以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思想品德与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创设学生体育情感空间
强化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深化教学层次。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学、乐、会”体育效应中,“乐”和“会”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乐”和“会”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掘式”、“主动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会”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异,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分钟和十几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注重体美融合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
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转变教学新思维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
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重要性;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身心健康
教育是体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其作用的广泛性而言,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体育的其他社会功能无法比拟的。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等。高中的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和运动量等,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时,也能够理解与正确评定所学技术的原理、功效和价值,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任务加重,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使学生懂得体育的重要性,并用好、探究好体育教学方法,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做足的工作,就问题,本人根据对体育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观点和建议。
一、学习高中体育的重要性与功能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做任何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进行体育锻炼则是增强身体素质的最佳积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除了日常的食物需求,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身体各个机能的状况,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增强各个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从而达到身体强健的目的。
高中的体育教育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实践环境和参考,促进学生们成为自我体育锻炼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意志
家长和教师所寻求的学生的健康,不止身体的健康,重要的还有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良好,在生活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心理状态。体育课作为一种与其他坐在课堂中听老师一板一眼讲课的教学形式不同,它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说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和学科难以企及的。
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它将学业繁重的高中生从相对封闭的教室里解放了出来,并为其提供了一个开阔、自由的环境,加之体育教学中的活动形式众多,例如: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学生们能够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缓解不良情绪,调节和当前情绪状态,甚至通过多次的体育活动,培育学生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在活动中,同学与同学之间还能增进友好关系,使性格更加开朗活泼。
(三)培育学生高尚情操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体育的育人功能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高中体育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帮助其培育其高尚情操和精神的机会。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许多体育知识和技能,能调节情绪,还能在活动和竞技中体会集体精神,团结的力量,还能对纪律性和组织性有更深的体会,高中体育的育人功能不可小觑。
二、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预备热身
体育课的运动前必须要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高中体育的准备活动一般是一些全身性的活动,主要有慢跑、压腿踢腿、伸展双臂、踝关节运动、弯腰等。一节40多分钟的体育课中,准备活动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具体的准备活动时间和量可根据气温和教学安排等因素做调整。例如:天气较冷时,教师可增加准备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的身体充分活动开,使其肌肉不再那么僵硬;又如:当堂课安排了随堂小测验时,为节省时间可缩短集体准备活动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进行课前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同学们阐述当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尽快带入角色,融入课堂。
(二)展开课堂内容
当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应是教师备课时明确好的,除了明确教什么课、怎么教,教师还应对其教学目标进行思考――这堂课的目的是考验同学们的耐力、速度、柔韧度,还是集体合作精神?
体育课虽和其他在教室中进行的课不同,但同样的是应有流畅的教学流程。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实践的机会很多,一堂课的准备活动完成后,教师先对当堂课的新内容新体育项目进行多次示范,示范过程中最好加以解说,以演示、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并采用观察、模仿、尝试、互助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示范指导完后,时间就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自主练习的过程是考验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过程,也是考验同学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同学间的互相帮助能使教学更高效,质量更佳。
自主练习后教师可适当安排小测验,例如:分小组进行中长跑比拼、接力赛、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在小测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也能更为深刻的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课后放松与总结
紧张有序且丰富的一堂体育课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做全身上下的放松活动,达到肌肉和心情的同时放松,课前和课后的身体活动都是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肌肉和身体各个机能的安全,还能起到调动情绪和放松思绪的作用。
做一个课堂小结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就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表现、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意见,也为自己往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反思。
篇10
前言
体育不仅是一门强身健体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在大学教学中,体育更是一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1]。由于学生从紧张的高考生活进入到宽松的大学生生活后,会出现过度放松和懒散的现象,从而导致其缺乏运动锻炼,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体育课程成为大学生唯一获得运动锻炼的举措。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训练的重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运动锻炼,仍然是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1.1激发学生各项潜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大学课程教学中,体育训练是一门能够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学科[3]。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严格督促其进行积极、努力的训练,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其忍耐和承受等能力都得到增强。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期间,不仅只收获到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获得更多心智与斗志的磨砺和锻炼,促使其不断进步,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帮助其增强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加强学生体育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从容稳定面对和解决问题,使其练就一颗坚韧的心,从容不迫地融入到社会中。
1.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体育精神
在体育精神中,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人生思想。因此,通过加强大学生各种体育训练,能够提升其思想品质以及精神层次,从而使其能够拥有正确、正面以及积极的思想看待问题,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除此以外,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还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由此可见,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专业课程同样重要。
1.3增强学生的身体综合能力
体育是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课程,也是在大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获得运动锻炼的主要手段。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加以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训练,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增强,从而不断提升其身体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还可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改变其思维方式,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使其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与提高。
1.4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意识
在体育训练项目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项目,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产生积极训练的意识。比如,教师可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简单训练项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运动兴趣,从而提升其积极主动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会逐渐忘却各种心烦琐碎的事情,使其身心压力得到逐渐缓解和释放,有助于其更好地再次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由此可见,体育训练在大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其能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促使其学习动力得到不断提升。
2.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2.1多样化体育训练项目
传统的体育训练项目已逐渐失去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起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项目,设计各种各样简单、有趣或是挑战性较强的训练项目,以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训练,从而可以极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增强体育训练项目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运行兴趣,还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训练后的成果,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运动中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
2.2增强体育训练项目的良性竞争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只有存在一定的竞争,才可使其不断进步,从而才会出现超越。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适合的训练项目来开展良性竞争训练,以使学生在运动训练中,不断建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从而进行有目的的体育运动训练。
2.3合理安排体育训练时间,确保训练安全性
在进行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安排体育训练时间,避免体育运动训练时间设置过少而使学生得不到切实锻炼的现象,同时还应避免体育运动训练时间设置过多而导致学生体力吃不消的情况,还应该杜绝教师因各种缘由推脱体育授课的情况,以确保学生体育训练时间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学校方面,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训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体育训练教学。而在体育教师自身方面,还应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加以足够重视,加大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以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任何的意外事件,确保学生在安全。
- 上一篇: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
- 下一篇: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