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

篇1

关键词:传统模式;新课程;改革措施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照搬原题,缺少原创

老师手里有很多资源,以往各届的高考题以及考过的周考、月考各种小检测的试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这些试卷反复讲解,并没有根据原题作出任何的改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就会的学生产生了厌倦,使原本不会的学生也只是加深了记忆,并没有学会变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手里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课程改革之后老师应该怎么做呢?老师可以把试卷整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改进或加深,再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这种方法的教学效率要比照搬原题高得多。

2.机械性教学,湮没了语文的个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充斥着机械性的语文训练,缺少语文个性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一堂课学生一直在做题,或者老师一直在讲解,枯燥乏味。我们不可以否认的是高三不同于高一和高二,高三需要大量的习题进行训练。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老师不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道题到底是选A还是选B上,新课改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拿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渗透、理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比机械性教学更加有效。

3.训练无序,缺乏效率

在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训练中,随意和散漫的现象很严重,老师只关注高考和考题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反复地将各类试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地做,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并不是多做几道题就能立竿见影的。老师不要总是强迫学生做题,可以将同一类型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专项性训练,不要一会儿跳到这个知识点上,一会儿又跳回来。

二、新课程标准下实现语文良好发展的策略

1.要研究考纲,真正吃透考纲的精神

每个高三教师的手里都应该有一本考试的大纲,老师应该认真地阅读并吃透考纲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适应国家新课程的形式,对国家新课程的标准予以理解,再将大纲上所涉及的知识点分类总结,然后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分门别类地理解参透这些考纲的内容,而不是老师一味地出试卷,讲试卷,忽视了知识点的渗透。

2.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有一个漂亮的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追求的是活力和创造力,如果把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考试的机器,那么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们不要求学生都能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但是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魅力。

3.改革训练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人们对于素质的衡量偏重于智力,对于学生个性的彰显不够,任何教学如果少了学生的兴趣和意志,结果都是老师空忙。所以,老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对于疑难问题不是直接灌输,而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在小组给出的结果中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也能融入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老师的讲授也起到了帮助作用。

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语文教学的好处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也获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首先,教师在讲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了,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很注意学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参与其中,课堂效率提高了;其次,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之前语文课上总是老师在不停地讲课或者学生在不停地做试卷,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很疲惫,而课程改革之后,老师将考纲总结出来,择其优而教学,并且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课堂和谐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学生不再是只会应试的机器,老师将学生自身的发展融入课堂中,充分注重学生将来的发展,为我们国家培养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基础教育的改革始终面临着传统教育观念的严峻挑战和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压力,而新课程改革的出现缓解了传统应试教育对于语文的压迫感,新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将考试换一种形式,讲知识分类汇总选择优而精的考试进行教育,这样的效果要比之前做十份试卷的效果好得多;新课程改革也不是不让老师讲课,而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消化总结,老师起辅助补充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一定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至于在这个大环境下究竟要怎么做,这也需要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一套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新课程之下促使教师对课程做进一步的n堂教学改革,从而达到相关教学标准需求,需要不断的表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与新思想,需要从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做不断地改良,促使学生获取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与新课程改革相比,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甚至与时展不符,导致教学形式落后,教学进度滞后;传统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教学新思路的发生与发展,教师自身缺乏课程革新的动力与意识;相关教学资源缺乏或者闲置,无法与实际课堂教学相匹配。其主要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过多的注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吸收不充分,错误的认为新课程理念就是对教学形式的改变,让教学从形式上感受出教学改革的差异,而忽视了形式变化没有带来实质性教学效果提升的现实,甚至成为广泛性的教学形式化,因此导致多种教学活动形式的百花齐发,但是却没有让学生实质性的得到教学效率的提升。眼花缭乱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注重将形式与教学实效性的结合,缺乏对学生内在以及教学体验,教学能力提升的关注,教学概念过于浮躁,学习效率低下。其次,注重教学达到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却缺乏对学生展开指导性意见的精髓性教学辅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更多的依照内容要求做完整性的知识教学,但是缺乏对知识点更为精髓、深度的挖掘,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只是浮于表面,对于教学的外延扩展较少,更多的限定在教学大纲中开展,主要是达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准备,因此有较强烈的教学惯性思维。害怕超出教学体系外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课业负担,担心学生吸收能力不足,害怕学生因为难度加大而打击学习信心等。其三,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演示,而缺乏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一)转换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教学大纲与课本教材,但是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扩展。大纲与基本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内容,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是不能在深度上进行提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做教学材料的重新定义与汇总整理,挑选出适宜时代情况的教学内容。甚至现在部分学校已经脱离教材本身,进行了更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的学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材料准备的定制化教学。而教材资料只是基本部分,更多的需要得到更丰富性、个性化的定制化准备。不能再默守陈规的使用惯性思维进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避免教学中过多的运用惯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固定印象的预判,要多进行学生潜能的挖掘。课堂教学中要懂得掌握课堂节奏,课程推进内容要依据学生的状态来进行安排。在单一的教学状态下,学生难以有效的保持整堂的聚精会神效果,因此要保持动静搭配,娱乐与教学融合,以及练习与讲述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有效的依据课堂节奏安排而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跟随。在内容教学中,不能仅依靠理论性讲演,同时需要通过案例做思考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规律。在知识点讲述的尾声需要点出知识点的深度规律与技巧,做好适度的深度扩展,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有更充分的吸收,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能力的扩展。如果长期采用刻板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僵化,甚至会有一定惯性思维导致知识点理解运用的差错,需要打破思维僵化局面。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融合

在教学方法的改良上,一方面要获得学生的喜爱认可,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的目的需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有效吸收与运用。因此,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多样性的教学形式,让教学过程更为愉快轻松,同时也需要将知识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氨气”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例做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其实用性,同时可以运用氨喷泉实验做效果展示,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也要充分做好相关效果的解说,让学生明白氨气的特性与作用,避免只是让学生注意到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点特性的学习。形式只是教学的外壳,核心是教学知识点的渗透。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更多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扩展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因此需要让学生扎实的做好知识的沉淀,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方式做好知识的吸收工作,同时还需要采用适宜的启发式与讲授式的教学内容做有效配合。要避免教学流于形式,要让形式落实到教学目标的实质作用。无论应用何种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形式要充分的与教师的掌控能力相匹配,避免脱离教师实际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滑。尤其是部分教师过多的注重新颖的教学形式,而缺乏对形式的驾驭能力,从而导致知识点的渗透效果不佳,或者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扩展。要树立任何教学形式要服务教学目的的意识,避免形式与目标的脱离。例如当下有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该设备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技术掌握,或者缺乏对应的教学资料准备,反而会延误教学进度。因此要依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形式与技术的辅助,避免流于形式或者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的填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有充分的电子课件支持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多在复习阶段运用最为恰当,或者购买网络平台已有教学资源进行适宜的个性化修改,这样才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运用发挥高效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掌握新技术新思维,能够有效的将新科技服务于实际教学。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与新思路,转化思维模式,进教学内容、形式、理念的深化改革,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都忠黎.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感悟[J].散文百家(下),2015,(4):174-174.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2000年,我国开始新课程改革;2001年3月底,《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在新课程中,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的课程体系思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删除了“繁难多旧”的教材内容,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这种新课程的改革与旧课程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知识教育”是第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所以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师单纯地讲,学生盲目地听”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后,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教师之前已经受过旧课程教学的培训,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其次,不注重学生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教材中的生物探究性实验视若无睹,根本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而是用讲实验来代替了做实验。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大部分的学校还是采用成绩评价的方式,注重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仍然不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1.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转变之前的“知识教育第一位”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物学科思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探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物课堂学习中,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有初步、整体的认知,在生物中学到如何生活,如何爱护环境,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所培养出来的“书呆子”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所以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从教育做起,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把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转变成生动、有趣的Flash等动态视像,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教学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交换》,这是涉及每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育问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究竟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转变成能量的呢?”这可能是每个学生都疑惑的问题,但是也很难理解,因为这些知识虽然与我们密切相关,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只靠教材的解释或者是教师干巴巴的讲述,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这时就要依靠多媒体了。把人体物质运输和能量交换的过程通过Flash简单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而且Flash有趣而富有动感,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3.重视实验,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生物新课程的标准,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式思维。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3.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实验“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这节课可能是学生第一次亲身接触到显微镜,学生的好奇心会非常大,会提出很多的问题,这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显微镜需要细心地操作才能观察到结果,所以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微观生物世界,教师给学生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评价上,也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全面、公正,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包括学生的知识方面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班级互评等。总之,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利于新课程的推广,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要仔细研究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积极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美成,《浅析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11.5

2.赵灵霞,《从课程标准看初中生物新课程的特点》[J],《衡水师专学报》,2004.6

3.徐凯捷,《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浅谈》[J],《考试周刊》,2008.4

篇4

【关键词】高三数学 复习课 作业设计 优化 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三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提高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和不断反思。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优化高三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提高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高三数学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优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有机构成,高三复习课作业是复习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高三复习教学的质量。

首先,复习课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建构知识体系。高一、高二所学知识是零碎的,高三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意梳理知识体系与网络结构,将那些凌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进而促进各个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融会贯通,以便从整体结构和学科思想的高度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基本结构,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

其次,复习课作业有助于学生培养和提升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图表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高考考试按照"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确定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梳理知识基本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进而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掌握相应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据图表处理能力等,提高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二、高三数学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现状

新课程将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模块化调整,调整为必修系列模块、选修系列A模块和选修系列B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每一模块都配有相应的教材,而到了高三复习时,师生不再有国家教育部门编制的现成的可依据的教材。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学校选择市场上一本资料进行高三一轮复习,教师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该资料为载体进行复习和作业,教师讲解资料上的例题,并进行相应的梳理,学生做资料提供的作业。这样做常常是一本资料满足不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一些基础很差的学生,这本资料可以做的题目寥寥无几;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有些过于简单,有些太难;对于基础很好的同学好像还"吃不饱"。况且,很多资料内容大同小异,虽然题目比较多,但是都不够具有针对性。更糟糕的是有些资料个别内容还会超纲,或者难度偏离高考,带学生误入歧途,给学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高三数学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优化策略

事实上,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复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的学生基础,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整合。我在高三复习时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这样处理的:

1.教师以学生为本,对教材、资料整合,编制不同层次的作业。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对普通高中高三的学生十分适用。高三复习的作业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也不是题目做得越难越好,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同一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一难度的作业,对部分学生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而对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属于现有发展水平,对还有些学生则超越了"最近发展区"。为此,我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基础水平对教材、资料整合,编制出了不同层次的作业。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相当于会考中低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题量一般为5题左右,题目来源于教材(原题或稍作变形提高)以及浙江省会考导引、浙江省新课程以来历年会考卷、浙江省新课程以来高考容易题部分,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的是抓住高三一轮复习这个对教材进行点滴复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获得基本的成功和喜悦,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超越其最近发展区;继而向下一个、再下一个最近发展区挺进,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层次为基本题,相当于会考中高题和高考中档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简单的综合运用。题量一般为5题左右,题目主要来源于教材(典型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以及浙江省新课程以来高考中档题不分以及资料中比较典型的。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会一些简单的综合运用,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图表处理能力等,提高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第三层次为提高题,相当于会考难题或者高考中高题。针对几个尖子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题量一般为1题,题目来源为教材复习参考题得拓展、全国近两年高考卷。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学生分小组自主编制作业。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减少心理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改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复习课作业过程中,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又节省时间,提高复习与作业的效率。

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4——6人为一组),层次可以不同,选择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长。每人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利用作业本、教科书或相关资料自编作业题,题量一般控制在每人3题以内,内容可以是具体题目,做过的没有做过的,或者是某个概念、问题、方法等,只要是自己认为能够反映本单元核心内容的,典型的,或者自己认为重要但是自己还没有梳理透彻的都可以作为作业题。首先进行第一轮问题解决:组内整理、统计,讨论、交流,这样既解决了一定量的基础题,节省了作业的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说题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也可以使讲题的同学对概念、定理等有更深的理解;其次第二轮问题解决:将大家集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以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上交到班级,进行组与组间交流(可以是组长之间进行);最后汇总到数学老师处,老师根据汇总题目体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甚至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或进度。对于重点章节或知识点,我们还会将同学们共性的、典型的问题以电子稿的形式总结出来,放在班级公共的网络硬盘里,或者做成数学报张贴在教室板报处,供同学们复习使用。这样处理作业能查漏补缺,梳理知识基本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高作业的效率。

3.建立作业纠错本与优秀习题集锦。

高三复习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体现在作业亦是如此,数学题目无法穷尽,题型千变万化。如果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解题的能力依靠题型的覆盖,希望以多取胜,熟能生巧,学生就会整天埋在书堆里,休息、活动、睡眠的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的作业不仅要具有典型性、系统性与启发性,而且要适量、适度,在此基础上努力追求"举一反三"。为此学生要对作业进行解题后的纠错与反思,作业讲评或批改后,学生要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错因分析。首先再次审题,看条件是什么?待求问题是什么?有无已知模式(即可否转化),解题方法是什么(如何转化)?然后回忆当初做题时的想法,是知识没有学过还是解题方法不知道,如果是没见过的知识方法,学生就应当把这些新知识和新方法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完善知识结构。最后学生将正确的答案详细、规范写出(与原错误解法对比),同时将自己的所悟整理出来,以供进一步复习提高。另外,我们可以从做过的作业或教材以及相关资料中摘录很有价值的题目及解法,供学生欣赏、复习与提高。目的是抓住重点,达到精炼、高效的复习效果。

总之,高三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在高三复习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优化高三复习课作业设计与布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S]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篇5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汇总

   20xx年秋,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课改,教师课改工作反思。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培养一代真正具有时代特点、现代意识的民族脊梁。因此,课改便成了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三年课改回头看,一路走来的民族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其中不乏坎坷与艰辛,困惑与矛盾,但由于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学者的指点迷津,还由于市教研室“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行动跟进”的总体方针策略的指引,依靠我们团队的集体力量,依靠我们历史同仁的大胆探索,我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为了谋求自我进步,也为了将我校中历史课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们做一总结和反思,以就教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仁!

   一、锻造教师团队,提升课改的支撑力

   三年前,当我们直面新课改时,深深感觉新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不足。一方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资源等滞后,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由理解到接受再到转变,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实施难度较大。

   怎么办呢?千头万绪中,深感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师资队伍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为了使队伍适应课改需要,我们把师资培训作为推进课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超前谋划。

   1.贯彻课改理念,掌握三维目标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首先从自己开始,系统地全面地认真学习、反复研读与课改相关的论著、文件等,探究其理念与政策,使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理解并领悟课改的精神和实质,理解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工作反思》。然后,我们就始终不渝地坚持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各类培训班上,把课改的理念、精神和实质反复宣传,大力弘扬。并在教学实践中用“三维”目标衡量和检测执行的情况。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2.坚持“先培后上”原则,做到三个“确保”

   课改三年来,市教育局师资处和教研室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组织各个学科、各个年级进行假期集中研训。历史学科积极响应,在培训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内容形式、考勤、考绩等方面严把质量关。有关教师还被要求反复轮训。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三个“确保”,即确保培训人员的全员性;确保培训时间的连续性;确保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每年还组织南京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南京市农村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高校组织的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3.健全三大机制,建设三支队伍

   健全以三个梯度(青优、学科带头人、名特教师),一个教研网络(以专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学科命题组成员为核心的学科骨干教师群体)为核心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以考核、评比、使用、管理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以学科中心组成员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组织机制。

   建设一支有新课程理念,基于行动研究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教研方式变化,立足学科,服务学校的区、县教研员专业引领队伍;建设一支关注课改、服务课改、研究课改的名特教师专家队伍。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汇总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新教师,经过参加青年教师培训,我懂得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看着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眸,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让人尊重的职业,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心”。它包括“对学生的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当拥有此“心”时,才意味着教学生涯的刚刚开始。

   我认为作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做到:

   一、强化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神圣而光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责任更加重大,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少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同时更要做到“育人”。做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注重课堂效率

   保证课堂效率要做到: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3、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不只学会,更重要的是学会“学”。

   三、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堂开发向课程教程的转变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给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不能一味的去教学,教好一堂课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万万不能的,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足。

   四、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 老教师 ”们有着及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听完授课大赛和老教师的讲座后 ,都让我收益非浅。综合自己的教学,作出及时调整,力求对知识点不重,不漏。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平台,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给我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培训后,我更感觉到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碰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来教学生。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而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汇总

   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的质和量的变化,而且接受能力快,孩子们的进步,我们看在眼中,喜在心里,望子成龙成凤的孩子家长更是不言而喻。

   首先,孩子们的进步!由于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由小班时洒饭一满桌哭着找老师到现在自己收拾桌椅;从小班时自己鞋穿不上急得满脸通红到现在自己穿鞋和请求他人帮助;从小班时争抢玩具到现在两人合作共同玩;从小班被褥乱七八糟到现在自己铺床叠被……都是他们的进步!学习方面,到中班后一天的课程慢慢加了一节甚至两节,时间也慢慢加长,孩子们在接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得到了加强!

   再次,共同的适应!由小班到中班,教师从x位到x位,工作量和负荷多了许多,所担负的责任也更重,由不适应到造应到喜欢,也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现在孩子们正在长大,老师们也在成长,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渴望成长的眼神中,我们这些老师都“长大”了许多,孩子们和我们相处的很融洽,我们和中二班融为了一体,努力向上,坚强不屈!

   还有,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共举了两次家长会,一次家长开放日,一次“xxx”老人联宜,一次“xxx”,一次幼儿“xxx”,一次幼儿一段时间表现发放表,一次幼儿体重记录反还表,另外还电话沟通,家访,晨间活动等等,进行了大量的家园联系工作。有时,家长来幼儿园告状,孩子怎么样,需要我们进行教育,还有的小朋友来园告爸爸妈妈的状,我们经过谈话,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些使我们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和井井有条。

   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环境的布置和材料以及气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园是新建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数量以及些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结合民族同志的生产生活特点, 构画设计幼儿园整体格局,比去年老园教室更加增加了其质量以及趣味性和科学性,把整个活动室的一边,并排六张桌子,放一开放的绘画区,较多的大型积木作为半开放的建构区,使孩子们的相对面积增大。在娃娃家,小超市以及动手益智区内摆放学具,穿线板,动物拼图,并及时更换玻璃球所使用的材料,如:手指、小勺,到筷子,作到了循序渐进。孩子们早上晨间活动到早操时,都是依依不舍的离开区域;由于环境的创设,提高了幼儿的出勤率,也使我班绝大数幼儿来园较早,活动效率也由此提高了不少。

篇6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好几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呢?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如何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与教师的作用。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体现“生生互动”的精神,那么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优等生2人,中等生4人,学困生2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调整。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我将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个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等各一名,组内每位组员都是发言人,每位组员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采取组长负责制,记录员负责记录每节课本组的意见和组员的学习情况,记录每节课每位组员的表现及发言情况。在每周五下午周会时,由各组组长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时表现好的组员,班长汇总每周的优秀小组(前两名),学校每周出光荣榜进行表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学习小组的基础与教师的点拨

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个人自学,自己去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小组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与教师的监控

在预习新知识之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然后由各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长把组员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后让其他组员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时,教师对小组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明确要求,并进行方法的指导,防止学生不知道怎样讨论,借机闲聊、干别的事情,完不成学习任务。

4、合作学习小组的交流与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达到活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及时更换自己的角色,(导演、听众、演员)以适应学习小组的变化。

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要进行交流,也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的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本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本课时的目标,突出关键问题、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5、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与教师的评价

课内反馈检测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用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的练习题,从习题的难易层次,从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再板书出自己的答案,生生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解的形式,通过生生互讲,师生互讲等手段来解决。

二、合作学习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追求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组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究知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从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练习等方面加强和充实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知识的迁移,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练习一些拓展、变式题。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及时理解,使认识范围更广,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加强团结互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篇7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以巧妙的方式将课堂引入高效化模式,从而激起学生的积极回应,打造出理想中的精品语文教学课堂。对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提升,认为有四个法宝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法宝

教育是育人的工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怀有一颗匠人的心,耐心地帮助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教学出发点,使学生最终能够在语文素质方面有所收获。

我所指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四个法宝是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阅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汇总与整理、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多媒体工具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为建设开放型的语文教学发挥了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载体,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有内容集中、形式具象、信息量大等特点,常以视频、图片、音乐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对强调课程重要内容讲解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它的优势体现在:使教育与科技信息接轨,教师可借用多媒体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和拓展。多媒体教学有极强的集中性和针对性,由于时间控制较好,能够在准确的时间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精确讲授。多媒体工具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很好地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拆分提炼,将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处理,增加了授课内容的针对性,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不会阅读就等于没有学会语文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一把尺子。因而,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又一个法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字句、理清思路、体验情境等环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常用的阅读技巧来开展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三点,即学生与文章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把握了这三点,学生才能真正进入阅读的大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讨、强调个性的阅读方式。初中学生受年龄、生活体验的局限,其阅读能力还处于开发阶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阅读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自己的阅读情境,通过阅读感受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情悟。

三、教学生学会整理自己脑子里的“书箱”

任何知识都是需要整理和积累的,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整理和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指出:“根据学习目标不断地积累有关的语文知识,在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取舍。”故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语文学习方法、能力和价值等,提高其语文素养,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又一个法宝。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显性的知识性和事实性的积累,主要包含了字、词、句、篇、章等知识,二是隐性的内化知识素质的积累,如方法、态度、情感、体验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积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素质。在语文知识的整理和汇总中,可以这样做:一是记笔记、剪报纸、记纸条。二是发声地诵读。边读边记。三是潜心阅读。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四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知识积累和整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归类汇总,条理清晰,不能杂乱无章。

四、没有写作能力的学生是纸上谈兵

没有写作能力的学生就是纸上谈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培养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心学生的情感建立,营造和谐的练笔氛围,使学生能蛟谟镂男醋鞣矫嬗兴斩获。

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把目光放开、放远,投向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去观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理解人生。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这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要想文章写得好,就要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想象和情感去看待生活,要指导学生用别致的眼光和独特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是感受和接受生活的过程,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写作时学生能使用各种生活资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是教师教学写作成功的表现。写作能力是一个学好语文的“法宝”,但不是最后一个,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去发现、去实践,还会有更多的教学“法宝”被炮制出来,并服务于教学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途径探究能力

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具体包括:1)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3)发展制订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4)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能力;6)发展表达和交流的能力。①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科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理论体系,也许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关注科学的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因为这些知识都十分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然而,科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此,科学家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假设,进行推断和估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科学家正是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而取得同行公认的成就。②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学习科学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这些知识和技能,无法真正理解科学。

三、实验教学的途径及案例分析

1、创新演示,提高效率。

演示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中配合知识的讲授,由教师或教师指导个别学生所做的表演示范性实验。教材中配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通过这些演示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快速地理解科学概念,形成规律,强化记忆。同时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教师的规范性的操作演示,更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要善于演示,更要创新演示。如教师演示时能请几个学生作为小助手一起参与;要善于挖掘实验的探究性内涵,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问题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思维;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演示,增加直观性,提高效率;对于时间要求较长,无法当堂完成的实验,教师要提前准备,把实验结果在课堂上呈现。

例如:“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这一实验。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因此我就提前一周左右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培养微生物。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设置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然后启发学生进行猜想,讨论在可能有多种因素的情况任何确定微生物滋生的条件是否与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案。这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突出了控制变量的意义,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同时演示提前准备的材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需要一周的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分组实验,体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尤其是实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任何演示实验所无法替代的。在实验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自行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动手操作,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艰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实验创新能力。

案例:探索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可设计为:①以实验(表1)作为课堂问题探究的情境,提出质疑――酶的活性与温度有何关系?②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在提出了实验的对照设计方案后(表2),③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经各小组学生实验现象观察汇总,初步得出淀粉酶与温度的关系:过高或过低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将无催化作用,④深化实验要求,由学生在课外进行方案的设计,如何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

该案例课堂教学设计为:①针对知识点拓展要求,设疑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②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③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④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这种体验式分组探究教学,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与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对问题探究过程的体验,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

3、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由于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我们可以通过课外家庭实验补充,把探究延伸拓展。如开放实验室,组织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种家庭实验,科技活动,小制作小发明,调查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各种探究能力。

案例:制作小型地球仪

让学生制作小型地球仪,主要是提高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流程完成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制定评价方案,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自评与互评。

首先学生们讨论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要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达到什么目标、确定工作计划等。在制作完成小型地球仪后,在年级里进行一次展览,让学生自行编制评价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评价表,各组经过讨论要确定一份统一的评价表。然后让学生作评委,评选出最佳的作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验,制作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的流程均不作统一的规定。鼓励学生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制作小型地球仪。制作的过程会延续到课外,因此也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请教有经验的家长给予帮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科学实验活动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篇9

所以,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叫自主学习?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呢?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题、组织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学习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励人去达到行动目标的主观原因,表明人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标。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苦学”变为“乐学”。因此,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正如李政道教授对学习主动性的精辟论述:“一个上海学生对上海马路很熟悉,另一个外地学生没有到过上海,若给他们一张上海地图,告知明天考其中的街道名称,结果外地考生成绩好。但把他们放在上海市中心,摘掉所有路牌,成绩完全变了。”李教授接着说:“真正的学习,是要没有牌子也能走路,然后轻松走出来,这才是学习的本质。”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不良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实现。

课堂不仅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更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比如,我们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印度国王奖励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展开,随着故事的推进,困惑来了,整个国库的小麦都不够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将一个看似神奇的故事,演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即如何求前n项和Sn。这样用趣味故事引入,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某种程度上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当“老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必须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知识的增长是不能替代的,智慧和能力更是不能移植的。因此,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如: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等。比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首先,每一节课要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生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其次,课堂上,通过前一天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讲对数学定义、公式、定理的理解,这样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动手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最后进行点评、补充和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做下节内容的课前预习。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像主持人,主要角色应该是嘉宾(学生),让他们充分的表演,主持人(教师)应该协调和组织整个过程,对一些问题进行诱导深入,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定理、公理的目的。

三、创新作业模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课后,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有别于传统作业。传统作业经常是做书上习题、完成试卷或是辅导书上的题目。而自主学习的作业要有部分软性作业,软性作业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归纳整理等差数列解题方法、一般思路、常见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会自己去总结和复习巩固等差数列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少花时间在作业上,掌握慢的学生可以慢慢的巩固和复习这部分知识。作业的检查可以通过公开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总结成果与大家分享,这样通过交流,汲取所有同学的总结成果。最后,教师将所有方法进行汇总,分析优缺点,讲解难点、重点,指出独特、关键之处。再加上传统作业的巩固,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才能学会通过自己归纳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去,并且可以通过练习作业来检验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相信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关于等差数列的一系列的知识。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积习已重,流弊甚深,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观念和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正猛烈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势必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及角色发生转变。笔者从学生心理需求、学习需求着手,结合自己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勇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开放”课堂教学,采取面向学生的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作了一些尝试和改进。现将笔者对一些教学模块的自己的教学经验及设想略述一二以共同探讨。

一、变换传统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对照自主学习的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有很多教学内容可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例如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必修1、2每节都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资料卡片”等,教师如能重视教材这种重要的变化,从高中教学开始就养成学生学会能够充分运用各种途径所学的知识来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那对它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有不可估量作用。作为高一的新生他们有太多的潜力,并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在他们积极准备预习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迈出了,教师的引导目的也就初步实现,但这并没有结束,正式上课时教师必须以各种形式让认真准备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做不但使自主学习的同学有成就感,也使没有参与的同学有主动参与的愿望。课后教师还应坚持每节都布置一些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并都以不同的形式反馈,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多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到此时教师可以逐渐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指导和限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精选“剧本”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反思传统的学习方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通常情况下,表现出一种学习的“个人主义”,他们缺乏合作的愿望和冲动,不愿与他人一道分享学习成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之间的相互隔离、嫉妒、疏远和对立,为解决这种矛盾我们应引导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前提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本节教学内容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涉及的面较广泛且较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靠想象去理解有关的知识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相关环境的污染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也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现状。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能激发学生潜能,笔者尝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并要求每个组中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及时汇报给小组整理,小组先讨论,看法不同的部分成员先展开组内激烈的争辩,最后都汇总出小组的共同结果。上课时我只是让每一组派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发言汇报成果,最后表现好的小组我再予以充分肯定、表扬。这种肯定对这类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对他们将来发展积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此外,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发现他们搜集的资料相当全面,且有一些是我都不知道的最新信息,这样也扩大了老师的知识面。这种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导拨心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能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例如苏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第二节讨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学生设计、交流证明:大小形状一样的锌片与不同浓度盐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实验方案。

②学生实验:用同样的锥形瓶分别量取2mol/L的稀盐酸和5mol/L的稀盐酸20mL,接在注射器上,然后同时加入大小形状一样的锌片,计时;

③数据记录:当注射器到达相同位置时,分别计时5mol/L的稀盐酸用时比2mol/L的稀盐酸用时短。

④结论: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在该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不是按传统教学法把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再通过练习来巩固,而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结果的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