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的危机管理

篇1

    目前按校车运营主体的不同,校车运营模式可分为三种:学校运营、第三方租赁、个体接送。

    1.学校运营的现状与问题

    学校运营校车,就是学校自筹资金购置校车,并且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校车运营体系。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自己运营校车存在很多疑虑。首先,学校教育资金有限,特别是公立学校需要依靠财政扶持。在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下,校车成为学校减缩办学成本的重点。其次,学校难担安全责任,学校自己运营校车必然要承担安全事故的责任。近年来校车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校车运营工作量大,利润低,风险大,成了“烫手山芋”。最后是学校缺乏运营经验,与客运企业相比,学校没有车辆管理经验和人员储备,运营校车往往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很多学校虽然配有校车,但这些校车平常只是学校外出参加活动时使用,无法满足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需求。私立学校配有校车的比例和校车数量高于公立学校,但私立学校校车的质量差别很大,尤其是县城和农村学校的所谓校车都是用其他客车代替,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2.第三方租赁的现状与问题

    鉴于以上提到的学校运营校车的顾虑,更多的学校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租赁模式。学校通过与专门的客运公司签订校车租赁合同,由客运公司提供车辆和司机,学校只向运营机构定期支付一定的租车费用。租赁模式可以为学校解决资金和运营经验缺乏的问题,而且作为专业的运营方,客运公司在行车安全上更有保障。然而现实是,随着国家对校车安全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后,对校车的安全指标要求很高,租赁公司要承接校车租赁业务,花费的成本很高,同时要求学校方支付相当高的费用,又加之双方都要考虑风险和责任问题,使得校车租赁业务在逐渐缩小。

    3.个体接送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校被撤点并校,面对学校运营校车的顾虑与第三方租赁的逐渐萎缩,家长面临“只能走路上学”的尴尬。个体模式的出现反映出一方面是供给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是需求的绝对旺盛。如果是具有运营资质的个体还好,可怕的是很多地方存在大量的非法个体校车。在全国各地出现的校车交通事故中,拼黑车现象较为常见,很多家长“拼车”接送孩子,雇用非法运营的车辆。这些黑车中很多都是三轮车、农用车甚至拼装车,超载严重,营运车辆的安全性较差,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二、危机管理视域下的校车安全管理的措施

    危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爆发期、恢复重建期。在危机潜伏期,主要是事前的预防。很多危机的发生,事前都是有征兆的,危机是一个非常态的过程。在危机管理的早期,对环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很重要,要尽可能地寻找危机出现的各种迹象。事前的预防胜于事后的救济,最成功的危机解决办法应该是在潜伏期解决危机。为了避免校车交通事故引发学校危机,最好的危机处理方法也是事前预防,让校车成为学生上下学途中的“移动保险箱”,避免学童上下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也避免途中其他安全隐患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侵害。学校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校车安全管理意识

    很多学校对学校危机认识有些偏差,认为只有在校园内发生的危机事件才视为学校危机。学生家长自己租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跟学校没有关系,学校不需要承担责任。其实,这是对学校危机的认识误区,不论校车采用哪种运营模式,校车承载的都是学校数量最大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员——学生。学生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必然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校车安全直接关涉学生的生命安全、健康,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消除校车交通安全隐患,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认清校车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2.建立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学校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校车管理领导小组,安排和部署自有和租赁校车的安全管理的计划和任务,明确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考核。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专门机构,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同时,学校要建立定期调度和督察制度,定期深入一线,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3.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是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1)校车安全使用制度。使用制度应该对校车的购置(租赁)、校车的使用、校车的保养、校车的修理、校车的油料、事故责任、事故处理、校车保险及年检等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同时,校车的使用应该有相应的申请程序和使用记录。(2)校车驾驶员责任制度。该制度要规定校车驾驶员的资质(驾龄、准驾车型、违规违法记录等)、驾驶员的责任制度、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等。(3)校车陪同人员管理制度。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校车乘员均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校车驾驶员对学生缺乏了解,所以,学校应该安排教师陪同校车护送学生,相应地建立陪同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陪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包括学校对校车每次运载学生的情况进行查验并登记等。

    4.加强校车安全宣传教育

    中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校讯通”网络、“校园广播站”、板报橱窗和专题讲座开辟“道路交通安全”专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展抵制交通违法行为,共建安全、畅通、和谐交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意外事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开设培训课程,教授学生自救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同时学校还应向全校中小学生及家长印发以交通安全为内容的“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交通事故图片展,组织师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片,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交通事故血淋淋的事例,增强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校车乘车纪律。

    5.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近年来,每到早晚交通高峰期,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川流不息,学校周边道路堵成一锅粥。2011年1月10日,浙江嘉兴市秀洲区,30多名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在路边排队等候校车时,15名小学生被一辆三轮摩托车撞伤。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策略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创新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管理层们的关注。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理应加快步伐。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机制是为了面向在校学生,减少其在受到各种危机时所受到的伤害。高职学校不同于其他的中小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独生子女、贫困学生、行为表现偏常的学生等等各式各样的学生。改建和完善学校现有的危机预警机制,将学生们作为主体,纳入相应的预警机制当中,帮助学生们一同解决危机,保护学生们在校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财产安全等,都是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做到的。可见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教育中,仅仅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已经远远不够,建立健全各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危机预警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说到危机管理机制,现今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相应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校学生对于危机意识的单薄、危机意识教育的缺乏、院校安全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都存在着。比起危机的预警,学校做的更多的则是在危机发生之后的相应的补救措施。是什么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建立、健全相应的危机预警机制呢?

一方面,校方低估了危机在学校会发生的几率,没能大力向学生宣传足够的危机意识,使得学生们都疏于防范。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现存的危机管理办法不够健全,许多规则都过于粗浅,危机管理的流程不够顺畅,许多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这就使得危机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排除。

可见,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还需要大力的加强,重视危机的预警,才能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

二、高职院校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的建立中,各个高校必须遵循“预警”二字,危机预警机制的意义并不在于事后如何解决,而是在事前如何预防。在危机发生之后,总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而建立、健全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灭可能会引发危机的根源,经过疏导、预防、解决等层层措施,才能真正的将高校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才能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产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意识。学生们作为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主体,理应放在首位考虑。提高学生们的危机意识,加强学生们对于危机的防范,就能行之有效的减少危机的产生。例如:在校园中刊登宣传图画或者文章、不定期发放宣传期刊、拟定“危机意识宣传日”,请消防或警方的宣传员开展讲堂等多种方法,都能够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危机意识,让学生们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时候不至于惊慌失措,使得学生们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们的人生、财产安全。

2.加强高职院校的安全制度建设。危机往往就存在隐患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危机多发地,往往就是在寝室楼的区域。寝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是能够帮助减少校园内发生危机事件的另一重要方法。例如:陌生人进出寝室楼必须进行登记、制定学生寝室电器使用规范条例、学生寝室张贴寝室楼结构图以便突况方便逃生、定期察看学生寝室是否有使用违章电器等许多方式都能够较为有效的减少在寝室内部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的危机。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建设。校园中存在的危机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学生们一时产生的心理偏差而酿成的危机,在校园中也不是少数,可见对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心理咨询室,让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心理导师的辅导下得到舒缓。或是定期开展相应的心理课程,在课程上让学生们懂得相处之道、增长危机意识。通过对学生们的心理建设,从而降低因心理偏差而导致的危机。

三、总结

危机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虽然无法做到将校园中的危机“连根拔起”,一下子彻底处理干净,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在高职院校的正常管理运行中默默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学校的安定和谐往往都离不开完善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设放在学校日常工作的首位,建立了好的危机预警机制,才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校园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甄珍,池卫东.论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郭星宇,王.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危机管理[J].社会科学家,2006(10).

篇3

【关键词】 学校图书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69-0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且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如:非典型肺炎、甲型HINI的爆发。不但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危险,更是对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育部在2007年第4次例行新闻会中提到:在学校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超过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分之二。同年,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做客“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提问时说,中国7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其中很多都是传染病流行和食品卫生问题。这表明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

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1]

1.1 定义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

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是传播的广泛性。学校是特殊的场所,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学校内的人与物时刻与外界发生着交往,社会发生的变化随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此特点有关,如传染病,前者如病原体的输入,后者提供了疾病传播的场所和易感人群的聚集。学校与自然、广大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易造成蔓延扩散形成暴发。

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确实很大。

2 学校图书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图书馆作为师生获得知识、阅读欣赏、收集信息资料的公共场所,它既是书刊交叉利用的密集地,也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就会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由于涉及的人群主要是学生,社会影响也较大。

学校图书馆在重视知识文献交流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做好图书馆的卫生防疫工作,从“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出发,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有效地控制危害性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读者及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这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建立完善的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制,编制适用、可行的应急预案,是提高图书馆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防患于未燃的重要手段。

3 学校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3.1 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应变能力

危机管理的目的是危机爆发前的预测防范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处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高校图书馆只有树立安全意识,保持对危机的敏感度,从威胁到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采取科学的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危害性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卫生教育和危机管理教育,增强对危机发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才能遇事安然,泰然处之。

3.2 制定高校图书馆应急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有效控制事件发生带来的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的制定通常包含以下内容[2]: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组织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组织的职责;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与通报;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3.2.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公共卫生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学校图书馆危机管理要对图书馆日常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到防微杜渐,从小事抓起,重视事物之“苗头”,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篇4

学校微机室的维护管理工作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机房使用率高,学生的基础差,好奇心强,经常出现注册表改动,给系统加密码,系统崩溃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如何维护好计算机,特别是软件系统,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且非常现实的问题。下面就以我在学校机房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几点经验。

一、硬盘分区

我校一共购置了600台微机组建了一个微机室,采用的是有盘工作站构建的对等局域网,安装的是WinXP系统,对外连接校园网和Internet。工作站的系统硬盘是重点维护对象,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部分。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将硬盘分成了三个区,分别是系统盘C:盘,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程序盘D:盘,用于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和考试题库;数据盘E:盘,用于保存用户数据资源。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环境不被破坏,防止计算机病毒攻击,以及学生破坏性操作,我们安装了“美萍视窗锁王” 保护软件,对系统盘、程序盘进行了保护,只对对学生开放数据盘E:盘,很好的保护了软件系统,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当然你也可以为计算机加装硬盘保护卡或安装“超级保镖”等其他保护软件)。

二、系统恢复

在机房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系统受到损坏、调整计算机配件后系统重装等问题,重装系统这是一项很大、很烦的工作,要花很多时间找驱动程序,还要花很多时间安装系统。于是我们采用了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建立ghost备份,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在记录盘上做ghost备份)。

三、利用“组策略编辑器”等简单设置对计算机进一步保护(对于WinXP系统)

学生上机后,有时把桌面改得面目全非(桌面许多的快捷方式,墙纸的改动等),我们对“组策略编辑器”进行设置,让计算机不保存桌面设置,具体方法为:单击“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在左窗格选择“管理模板”,在右窗格选择“桌面”,双击“退出时不保存设置”,选择“开启”就可以了。

禁用光驱。我校购买的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光驱,这样给教师安装软件,维护计算机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给学生非正常使用光驱,甚至安装游戏软件提供了方便。解决方法是:对着“我的电脑”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在对话框中选择“硬件”选项卡,单击“设备管理器”,找到光驱,对着它单击右键,选“停用”,然后一路“确定”下去,就可以了。如果要用光驱,重复以上步骤选“启用”即可。

WinXP的“网上邻居”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访问速度慢,无法访问其他主机等,可以通过以下设置很好的解决。

首先,开启Guest账户。

第二步,允许Guest用户访问本机:“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编辑器”, 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删除“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策略中的“GUEST”账号。

第三步,更改网络访问模式:打开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双击“网络访问:本地账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策略,将 “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身份验证”改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第四步,解除空口令限制:在系统“安全选项”中停用“账户: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账户只允许进行控制台登录”策略。

第五步,网上邻居看不到计算机:打开“控制面板性能和维护管理工具服务”,启动里面的“Computer Browser”服务。

第六步,增加共享文件权限选项:依次打开“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属性查看高级设置”,将“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面的选择取消,若还有“Mickey Mouse”项也将其取消。

第七步,网络邻居不响应或者反应慢,关掉WinXP的计划任务服务(Task Scheduler) 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中打开“Task Scheduler”的属性对话框,停止该服务,再将启动类型设为“手动”。

第八步,关掉自动搜索的网络文件夹和打印机,到“网上邻居/文件/文件夹选项”中,点击查看最后一项,关闭自动搜索的网络文件夹和打印机这项。

四、定时维护,抓日常管理

很多时候,计算机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都是由灰尘引起的。计算机的配件都是一些比较精密的电子仪器,所以细小的灰尘就成了危害计算机硬件的重大隐患。灰尘能够造成主板电路各接触点接触不良、短路等故障。我们利用寒、暑假,每年两次对计算机室进行整体维护,包括对键盘、鼠标内异物的清除,机箱内部灰尘的清扫,更换有问题的零配件等。

当然,平时要保持机房的整洁卫生,下班前整理机房是每天必做的工作。加强老师之间的协作,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并掌握其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填写好维护记录,大家共同做好机房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篇5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机房 管理 维护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已经深入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职计算机机房已成为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场所。机房要负责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及考试任务,机房使用频率比较高。因此,机房日常的设备管理尤为重要。

1.学生机房管理有存在的误区

1.1只管软件,不管硬件。

一般来说系统出问题大多在软件上,对软件的维护可能消耗较多时间。但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忽略对硬件的维护管理可能导致的硬件损伤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例如交换机的损坏将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要在管好硬件的基础上管好软件。

1.2只管电脑,不管学生。

谈到机房管理,也许想到的仅仅是各种软、硬件设施及对它们的维护。其实,学生机房是由学生使用的,管理机房时不可能不涉及使用者。如果忽略对学生上机时的管理,就必然会给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1.3软件只安装不保护。

机房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实验内容,需要安装不同的教学和考试软件。学生在上课时,由于误操作或者故意破坏系统及应用软件,使得机房管理员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

1.4不注意机房卫生。

如果机房卫生差,电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主机内就会积累灰尘,使得电脑速度缓慢、经常死机、噪音大甚至出现重启、蓝屏、黑屏等现象,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造成电脑硬件损坏,严重烧毁。70%以上的电脑故障都是由灰尘和静电引起的。电脑会在电路板的灰尘堆积和静电反复作用下造成短路烧毁元件;电脑更换硬件费用很大,电脑内部清洁干净,正常使用硬件很难出问题。

2.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

2.1了解清楚机房的硬件配置、网络结构等。

如学生机的配置情况,性能如何,可以对照厂商给出的配置清单,也可以利用检测软件检测硬件配置,打印出详细清单,并保管好。对于各种网络设备,如网线、集线器或交换机,要仔细阅读厂商提供的说明书,了解相应性能。至于网络拓扑结构,学生机房网络大多为星形结构,也可能是其他拓扑结构,事先更要了解清楚。

2.2各设备的摆放要整齐、划一。

包括学生机的位置、网线的摆放等。特别是网线,最好封装。如果条件不具备,就要摆放在学生不易碰到的位置。

2.3注意保持机房的清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机房要定期打扫,保持地面、电脑桌、机箱、显示器的清洁。运行时最好开空调,保持适当的温度。用后要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3.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机房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都是采用硬盘保护卡,虽然有效但是有不少弊端。首先,保护卡通常是插在PCI插槽上的,时间长了,它的金手指会被氧化,从而会使计算机失去保护功能。其次,通常保护卡都需要驱动,如果驱动被破坏会造成操作系统的MBR损坏,则会给重装操作系统带来麻烦。最后,保护卡是需要花钱购买的,这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笔开支。笔者认为,机房的软件保护需要双管齐下,一是安装保护软件,二是做好备份恢复。

目前,有许多方便实用且免费的保护软件,而且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保护软件的技术越来越全面,从以前的单机保护到现在的网络批量保护。在保护硬盘分区时,通常会留出一个分区给学生当做自由空间。当学生机需要更新补丁或者升级软件时,教师机可以作为服务器打开保护端,学生机的分区保护就会被取消,从而执行更新任务。另外,目前的保护软件还提供了还原、转储、信息传送、文件传输、注销、关机等特别实用特别好用的功能,确实方便了教学。

在机房日常管理,由于特殊需要,我们经常会重新做系统或更改系统设置,在做系统过程中会因操作不当或意外情况造成系统不稳定。日常除了要对系统进行保护以外,管理人员还应在系统安全、稳定、完整的情况下,应用还原软件备份。这样即使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运用系统备份文件恢复系统。

4.机房管理制度建设

每个机房都要制定周密详细的制度,如“学生不准随意移动计算机设备和打开机箱”、“建立用机登记和故障维修登记记录”、“严禁在机房内吸烟,严禁带火种进入机房”、“上搞好软件管理,谨慎使用外来软件,禁止使用游戏盘”等,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要让他们懂得爱护电脑,不要随意操作电脑、更改设置、删除文件等。对于上网,除了安装上网控制软件限制访问不良网站外,还应多引导学生浏览一些适合的健康网站。另外,学生机房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唯一途径,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机房管理规则。同时,教师要做好人文管理,才能发挥管理效应。对那些动手能力强、“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多与他们沟通,就可以让他们成为管理机房的好帮手,这样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管理机房的负担,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良好条件。

篇6

1 一般软件系统故障的维护

在日常工作中,软件故障一般要看出现什么错误信息,根据错误信息和故障现象查出原因。是一种较复杂的故障现象,不但要观察应用软件本身,而且还要了解系统软件功能,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使用过程产生的故障。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常见的软件故障分为应用软件故障、系统软件故障和病毒软件故障三类,对其来进行探讨解决,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正常进行。

(1)系统软件故障。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基础,常见系统软件故障与维护方法有:应用软件导致故障。有些应用软件的程序编写不完善,至安装或卸载时会修改系统软件的设置,或者误将正常的系统文件删除,导致系统软件出现问题;还有就是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发生版本兼容性问题。若是发生系统软件设置被更改或系统文件被删除,可以采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应用程序中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进行维护,不行需考虑重新安装操作系。在日常操作中,若是杀毒软件导致无法正常运行,可以试试关闭杀毒软件的监控功能看看。若是发生了软件冲突现象、面临与系统兼容问题的时候,通常只要将其中一个软件退出或者卸载掉即可;另外,还应该熟悉我们安装的常用工具软件的设置,避免假故障现象的发生。

安装/删除应用软件中产生了误操作,给系统软件带来故障。如果师生们刚安装/删除了某个软件,系统就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我们在安装/删除应用软件中产生了误操作,此时如果知道是系统软件哪部分组件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修复;如果不知道,由于安装删除又较频繁,出现部分垃圾程序,并造成机器运行速度下降了,我们可以行采用优化软件对系统进优化后,再行排除故障。所以无论软件大小,都一定采用正确方法安装,删除。

由于硬件驱动问题而造成的一般故障。如果因为驱动的问题进不了系统,可以进入安全模式将驱动卸载掉,或者重装正确的驱动。如果所安装的硬件驱动没有经过微软WHQL认证或者驱动编写不完善,也会造成系统软件故障,比如出现无法进入系统、蓝屏等故障,CPU被完全占用等。

(2)应用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是为用户完成某种特定工作而开发软件,它使用频率高;一旦出现故障,用户就不能用计算机工作。因此这类故障的出现会给师生们工作和学习带来相当大的不便。

应用软件安装不当会出现软件无法启动。师生们可以采用正确方法删除后,重新正确安装即可解决。

应用软件启动后,部分功能无法实现。如WORD软件中公式无法调用,教师就无法输入数学、物理、化学等一些公式。师生们只须重新启动软件安装程序,调安装程序中修复功能,补装上这部分功能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重装,装入软件全部组件。

(3)由于病毒原因产生的故障现象。常见的如:硬盘不能启动了,或是打印机不能打印了等现象。目前,由于计算机病毒对学校计算机影响很大,它能破坏电脑的操作系统,同时对硬件或软件也会产生严重影响。这类现象除了考虑上述两种原因外,还要考虑病毒的影响。通常对待病毒产生故障,我们采取两种措施,即一防二杀。

防,就是预防,预防计算机感染病毒。首先切断传染源,师生使用软盘、U盘在机器间传信息要慎重,及时对软盘、U盘查杀毒;登录互联网时不打开不明邮件,不随意下载不明软件。其次加载防火墙,对机器接收到文件进行实时查毒,同时防止黑客侵入。再次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管理,加强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介绍病毒危害。

杀,就是杀毒,对计算机进行定期不定期查杀毒。计算机已经感染了病毒,一般我们都是买来象江民、金山毒霸等查杀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查毒、杀毒。如果比较顽固的病毒杀不掉或病毒破坏了硬盘分配表,我们也可以用对硬盘重分区,重格式化,重新安装软件方法处理。

2 硬件故障的维护方法

学校计算机硬件故障最常用的维护方法:

(1)替换方法。替换法是是通过将判断有故障插件板“拔出”,“拔入”待替换它的器件,是检查处理计算机硬件故障一种有效的、常用的方法。每换一块插件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若系统正常,则故障就在该插件上。若换了所有插件板后系统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在主板上,换上一块无故障就可以了。

如果电脑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硬件故障,往往会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我们也可以通过查阅一些文献资料,根据错误信息的提示,直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并最终做出准确处理,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62-02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管仲就曾提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思是说霸王今天这样的成就的初始,是他将人民作为根本。有良好而正确的本,国家才能有巩固的根基,如若这个本是混乱或者错误的,国家就会陷入危乱。虽然管仲讲的是君臣关系,然而对于我们的班级管理并非无益。

现代以人为本理念的起源来自于19世纪的人本主义哲学, 而我国第一次将人本主义作为一项原则提出是在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内涵。至此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开始在各行各业被普遍应用,尤其在管理行业的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小学教育又是其中尤为基础的一个部分,如何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与班级管理更好地契合,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深思的问题。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教育最本质的意义在于“立人”,也就是说教育要去激发去充实学生的生命,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完整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所需要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这个世界完好地生活下去。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生活是他们一生成长之中的的社会初探,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对于他们漫长的人生画卷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小学的年龄段里,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容易去模仿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对于老师的言语行为等下意识地遵守甚至模仿。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普通的教与学,更是在许多方面互相影响。班级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基于以上,班级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会是一种适宜的管理方式。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含义

时展至今,以人为本大约是最受欢迎的管理思想,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将人作为独立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满足人的需求,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受益,使集体能够积极、愉悦而有效地共同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认为教师是管理的权利掌握者,将学生对教师管理的程度作为评判班级管理是否有效地标准,即学生越听老师的话,班级管理就越成功。然而事实上,对教师决策亦步亦趋的学生最容易丧失自我个性,丧失成长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社会从不缺少盲目的执行命令者,多年前的钱学森之问如今仍振聋发聩,要解答这一问题,大至国家之教育,小之班级之管理都需要反思,而这一反思正是对于教育之中学生主体性的思考。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一方面是要使学生得自由而非被束缚,是要使学生得发展而非被灌输,另一方面是要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而高效的氛围,无论教师或者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这亦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含义之所在了。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之所以需要单独论述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原因在于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心智、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等的发育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同时自制力弱,行动欠缺考虑,常容易带有感彩。因此小学教育更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管理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切实地体会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同时提高自身修养与专业能力,才能将班级管理运筹帷幄之中。

三、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1、以人为本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重视个体独立性与自主性的以人为本理念下,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来,如此,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和肯定,能够与教师平等地相处,从而激发出自我的主体性。

2、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可以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回应的积极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教师单方面的管理,忽视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自然容易适得其反。而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在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之后,会有相当的自尊,因此也会对班级的管理作出积极地回应。

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并寻求适合他们的发展之道,反对无意义地填鸭式教学,而是尊重学生独特个性,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去发展学生的潜能,并不单单指他们的学习能力,成绩高低。事实上,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与心灵的健康、美好的追求、良好的修养与习惯、广泛的兴趣等是更为重要的。

四、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深切认识以人为本的内涵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光靠喊口号显然是不行的,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包含许多含义,对它了解得愈多,就愈能有深刻的体会,就愈能得到班级管理的启发。班主任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而鲜活的个体,需要去体味和探索他们独特的内心活动,才能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实践和探索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2、实践出真知――构建以人为本的班集体

(1)确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对班级的管理形式、内容和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而富有生气的管理目标能够带领班集体越来越好,如果目标设置不符合实际,违背人性那么班级的管理就会陷入困境。所谓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目标,应当是将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即这个目标最首要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个体独立性。这一目标以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之体现。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是要帮助班集体能够良性运转,这需要管理目标具有激励的作用,惟其如此,才能对同学们形成吸引,积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

(2)确立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

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小学生往往容易沉湎于自我的感情而不分对错,因此仍然需要适度的制度来对他们的行为作出约束。我们说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它是有别于传统班级制度的。传统的班级制度要求学生全部在同一的规范里,这样会抹杀他们个体的独特性,并使他们对班级管理感到反感。良好的制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同时保护他们的个性。

(3)确立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承载着班级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班级文化包括软文化,即非显性的文化环境、制度和理念等;硬文化包括可见的班级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譬如黑板报、班会和班级活动甚至是桌椅摆放等。班级文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班级文化环境是有人情味的,具有人文情怀的,能够让学生自由发展其兴趣才能,积极拥抱班集体的。

参考文献:

[1] 佟 瑛.“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淮海工学院.2009

篇8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1.1 人生价值观的混乱与冲突

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发展道路上的指南针,它是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人们做出判断和选择的重要指导。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应,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危机就是因为形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多元现象,严重地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及价值取向。部分大学生在对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选择、过滤整合的过程中,会对以前接受的“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价值观”产生困惑,甚至怀疑、否定。面对着社会人才的竞争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感觉到迷茫,对于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等一系列的问题难以形成清晰的思路,在面对金钱实惠与理想追求、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知识才能与道德品质的冲突面前不知道怎么去权衡,从而导致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变得扭曲。

1.2 人际交往适应不良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与教师不易达成心理沟通,在同学中也难以找到知音,出现孤独、苦闷、缺乏关爱等痛苦感受,烦恼无人倾听也无处倾诉。跟高中相比,每个人都承担着多元化的角色,大学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和复杂,其中既包括与老师间的新型关系、同学、舍友之间的交往以及与异性间的关系等。面对这些新的人际关系问题,心理、为人处事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处理,他们往往只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沟通技巧。一方面,他们怀有很大的期盼,希望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这种期望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受阻,因为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有的学生为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屑与人交往或者由于性格内向而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或者害怕承担自我表露带来的风险,导致他们希望了解他人又不想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

1.3 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方法不适当。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法往往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们的参照物,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以后的成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家庭成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使很多家长采取应试教育的方法,在子女考大学之前不把子女性格塑造放在首位,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教育方式不恰当。要么专制粗暴、强迫压服,忽视孩子自身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孩子,各方面的要求超过子女的实际承受能力;要么溺爱娇惯、放任自流,对孩子听之任之,无限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一些家长忽视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放在提供经济支持上,忽视了对孩子的教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也得不到家庭给予的支持、引导,任孩子自由发展。这些消极的教养方法最终造成一些大学生出现面对新的环境时难以适应,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依赖性比较强等性格上的偏差。

2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防范措施

2.1 构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在心理危机的防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占有主要地位。通过构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可以起到一个安全阀的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危机的爆发,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2.2 重视家庭的作用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跟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子女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温馨的家庭氛围还能够为身陷心理危机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去面对危机,最终战胜危机。因此,学校平时应该注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强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督促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2.3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和条件,任何思想品德都是在其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能够纠正学生对于心理危机认识的偏差,教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式,从而增强帮助自我以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将心理问题所引发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篇9

关键词:古典微观经济学;4P;4C;4W;渊源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41-01

1 营销的4P理论

营销理论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其基本的营销观念受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指导和规定。美国营销理论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第九版《营销管理》中认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下列一些核心概念: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商品、服务与创意);价值、成本和满意;交换和交易;关系和网络;市场;营销者和预期服务。”这里不难看出这些核心概念也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从时间上看,在1890年左右,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以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和单个行业作为分析对象,构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是其理论的基石。“准确地说,4P存续于187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间上的巧合性,不是偶然的,正是经济学理论对营销观的影响和启迪的结果。而从经济形态来看,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从19世纪后期到1929年全球经济过剩危机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的主流是短缺经济。4P代表了销售者即生产者的观点,即卖方用于影响买方的有用的营销工具。4P理论的出发点是以生产者为中心,4P理论的时代背景是卖方市场,是短缺经济时代下的产物。4P理论的目的是以企业或生产者的利润为目标。

2 营销的4C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个性化、人文化、多样化特征日益突出,传统的4P理论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茨和劳特明教授为代表的营销专家认为:企业从事营销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此他们提出了营销组合的4C理论,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 Cost),沟通(Communication)和便利性(Con-venience)。4C理论的提出对传统4P理论冲击很大,传统4P理论是一种企业导向而不是真正的顾客导向,以4P为核心的传统营销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经营思维,本身带有销售观念和以生产为中心的痕迹,而4C理论的经营理念则刚好相反,它是一种由外向内的经营思维,是市场观念的具体体现。

4P到4C是营销观念的变革。传统营销理论强调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要素。这种4P理论认为,企业只要围绕4P制定灵活的营销组合,产品销售就有了保证。

3 营销的4W理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既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又是后者的方法论基础,营销理论无论是4P和4C理论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在4Ps和4C之后,人们提出诸多营销新理论,来刻画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理论创新,如社会营销、关系营销、生态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等,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确实有创新,但它只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理论创新的某一特征,具有启发性但也具有片面性,因为它们均是对实际营销现象的经验总结,缺乏相应的经济学理论的支撑。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理论也不断发展,一些学者通过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纯生产者与纯消费者的两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生产――消费者全新的分析单元,提出了4W理论,有的学者甚至认为4P是第一代营销理论,4C是第二代营销理论,而4W是第三代营销理论,4W是4P和4C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

笔者认为,如果从营销学的主要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来看,或者从4P和4C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务来分析的话,4P和4C理论在本质上是属于同一逻辑结构中的同一论,即4P和4C的理论基础都是新古典经济学。4P和4C理论两者最大的共同点,都是以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来观察市场营销,4P以生产者的角度来演绎出一套营销理论,4C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来发展出一套营销理论。这也是4Ps的营销近视症和4C理论的营销远视症局限性存在的原因,这一原因的存在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致命缺限是4P和4C理论局限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4P和4C存在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目前流行的微观经济学著作或教科书的流行写法,是以马歇尔对需求和供求的狭义解释为基础。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在1890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利用供求、边际分析和局部均衡方法对古典经济学加以形式化,形成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该框架有三个基本的假设:第一是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之两分;第二是马歇尔对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的狭义解释以及他对这两个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核心地位的强调;第三他用规模经济概念替换了专业化经济概念。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两分法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奠基石,它使得“边际学派”得以兴旺,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理论与方法上构建了较为厚实的基础。两分法是分解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体现与应用,被当作微观经济学分析柜架的标准构件,新古典经济学及其现代形式成就卓著,但由于其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之两分这一致命缺陷,从而导致4P和4C理论存在相应的理论局限性。如果我们采用一种接近现实的框架,用消费――生产者代替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其中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职业,这就决定了他买和卖什么。在这种框架里,在选择不同职业的个人之间,消费者-生产者的地位是对称的,因此,不存在纯消费者地位与纯生产者地位之间的不对称。

从经济学的理论发展的逻辑来思考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第一代营销理论(包括4P和4C)应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的营销理论,或称为单赢营销理论或优化营销理论,第二代营销理论(4W)称为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营销理论,或称为共赢营销理论或博弈营销理论。笔者将之概括为4W营销。4W并不否定4P、和4C,而是在4P和4C基础上的总结和扩展,4C比4P进步的观点有二:一是观察市场营销的角度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这意味着“获胜的公司必将是可以方便地满足顾客需要,同时和顾客保持有效的沟通”,与4C相比,4W是从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政府、生产者――供应商、生产者――环境四个范畴来全而审视市场营销,4W认为获胜的公司必将是可以方便经济地满足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环境、供应商的需要,同时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环境、供应商双赢的结果。总之,4W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它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磋商、共赢、合作、参与、学习、分散、柔性。4W是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其与4P与和4C相比,它更符合建立在市场规则,公共利益认同之上的合作这一新经济观。

综上所述,4P,4C,4W营销组合理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这样理解:它们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完善和发展的关系,它们都有深刻的微观经济学的渊源。由于企业层次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市场及企业营销还处于发展之中,因此企业在了解、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把三者结合起来指导营销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微机室;管理制度;硬件;系统软件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微机课教师,感受了农村小学微机课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农村小学机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就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存问题

一是微机室的建造简陋,大部分的微机室都是

在原来的教室基础上改建的,很难符合微机存放管理的要求;二是微机课教师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毕业

的,一般都是找略通电脑使用的老师任课,现在的大部分教师都只具有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能力,而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缺少专门的知识,有的连简单的系统重装都不会,所以对微机的管理使用维修都很难胜任;三是现在虽然大部分学校微机少,学生多,使用频率高,维修工作量大,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不规范。

二、几点建议

第一,针对简陋的微机室,希望学校能重新对地面、窗户、屋顶进行彻底的装修改造,主要是防潮、防尘,我校就有好几台微机因为在暑假期间教室潮

湿,造成内存条被损坏。第二,对微机课教师加大培训的力度,特别是专门的进行微机维修的基本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维护,不至于小毛病弄成大问题,影响教学工作,现在各级进行的微机培训基本上都是软件的操作方面的培训。第三,加强对微机室的管理工作,制订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微机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三、机房管理应注意的具体事项

微机室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抓好常规管理,不能谁都可以随便进,啥时候都可以进,一定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只有管理员才可以打开微机室的门,就是责任到人。

微机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计算机的软硬件的维护,学校机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机房电脑进行测试、检修。做好记录,及时总结,这样才能避免或者减少故障的发生。下面就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写一点微机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体会:

1.系统软件的管理

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教学软件。当然可以用一些软件来管理,比如,金山毒霸、360等杀毒软件,也可以用影子系统、冰点等等,还可以用一键还原,不过我发现由于病毒防不胜防,还有就是学生、老师的“暴力”使用,比如,他们可能会删除系统文件,经常地硬启动等,或是用网上搜来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改变系统,改

变其他教学软件,造成电脑软件的损坏,所以我觉得用还是目前计算机机房维护中比较好的是硬盘保护卡,硬盘保护卡大多数是为PCI总线设计的,但也有为ISA总线设计。可以作为硬盘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有效地防范病毒、误操作及有意无意地破坏;另外硬盘保护卡的网络拷贝功能还避免了同样机器重复安装的麻烦;大大减少机房维护的工作量。硬盘保护卡的安装和使用较为简单,进行一定设置后,就可以定期还原硬盘中的重要数据。另外用诺顿公司的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这个软件的优点是系统恢复速度快,操作也较为简单。我们学校都是用的联想的学生用机,都带有联想硬盘保护系统,系统可以很好地保护计算机的系统分区,设成每次还原就行了,这

样只要是重新启动系统就会恢复原样,联想硬盘保护系统支持网络同传,可以方便地给所有的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注意一般主板应该一样)。

2.计算机的硬件管理

教师首先要尽量减少学生对微机的有意无意的破坏(比如,可能开机时无意间乱按键盘进入COMS,并胡乱修改,由于好奇也可能会拆开键盘鼠标看看,系统有问题时乱拔接插件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把每台计算机都编号,学生固定使用的计算机,教师使用要严格登记,用后及时检查计算机是否损坏。其次管理人员要经常的对键盘、鼠标等易损件精心维护,理顺机房里面弄乱的网线、电线等等,另外还要定期对机房除尘。

四、一些常见故障的简单处理

1.启动故障

开机无声也不能进入COMS,可能是因为电源线或是其他插

接线松动造成的,也可能是内存条插接不好,我的经验是以内存条接触不良为多,特别是在暑假开学后因为内存条不能启动的计算机非常多,因为暑假湿度大,农村的微机室防潮效果不好,所以后来我都是每周都要到机房打开所有的计算机一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