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32-02
一、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
1.体育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对于学生探究学习来说,什么因素是必备条件,那就是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储备,他们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能力。如果这些知识与能力不足,那么,探究学习实际上是很难有效地进行的。下面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体育知识和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呢?一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讲授指导。在探究学习实践中,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与体育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2.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学习中面临的“目的虽然明确但怎么才能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当学生在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契合、不匹配时,疑难问题会成为学生急切必须解决的心理困境问题。所以,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首先是要给予学生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学习内容,然后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机,继而是开发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新问题的创新性解决能力等。合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根本在于必须合理地进行问题设计,严格来说,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问题的探究学习,是对学生没有产生一定心理困境的学习,探究的意义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问题会经常地出现,同样也会降临到许多老师和学生头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发觉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把它提出来,这就是老师和学生都存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差异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敏锐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当然由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学习是比较多见的。探究学习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深度、有一定难度的,一般来说是从记忆性问题开始,其后向理解性问题过渡,最后向创造性与批判性问题推进,所谓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就是这个意思。
4.探究学习时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最重要
问题提出之后,如何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体育教师要考虑下述一系列的问题,如确定探究学习的进度;预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明确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明确体育教师指导的重点,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怎样指导才算充分;及时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适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适时指导学生向其他人或同学求助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在探究学习中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也充分表明了探究学习时体育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5.探究学习的及时反馈与总结不可少
探究学习的及时反馈与总结必不可少,探究学习中,体育教师的理解更深刻,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更高,在探究学习与指导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在不受众多背景性知识的约束下,可能会有更独特的视角,因此,在探究学习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应加以鼓励。探究学习中,学生可能并没有找到应该有的答案,可能有一些对问题的不同于常理的理解,也可能因学习能力有限、知识准备不足而没有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体育教师要思考不同情况出现后的对策,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二、探究学习的问题类型
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要能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探究意义与价值的问题。那么,探究学习的问题都有哪些类型呢?常见的问题类型有以下几种,我们以体育老师在抢篮板球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为例,对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叙述。
1.“是什么”类型
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指出或确认某个经验事实。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同学们现在看一场篮球比赛录像,我们观察到,投篮命中率高的球队一般投篮命中率可以达到60%~70%的比率,而投篮命中率低的球队一般投篮命中率却只有30%~40%,那么,60%~70%与30%~40%之间的比率差距是怎么造成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60%~70%的球队比30%~40%的球队抢到篮板球多。”“很对,这说明抢篮板球的学习是不是很重要?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与掌握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用探究问题做课的导入很成功。
2.“为什么”类型
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寻找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从而对某个或某类经验事实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或者针对某种理论提供一层比一层深的理论解释。如看录像中,体育教师继续提问:“下面注意观察,抢篮板球成功技术实际上只占20%,如果几个人抢篮板球,怎样才能有效地抢到篮板球?”学生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然后选了一名学生进行回答:“要想抢到篮板球,我们感觉要先站好有利位置进行卡位。” 体育老师说:“回答得很好,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内容。”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3.“有何用”类型
可以从事物或现象的应用方面提出问题。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同学们注意看,我做两个不同的示范动作,这两个示范动作不同点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抢先回答:“一个动作有转身,一个动作没有转身。”“很好。”体育教师进而追问:“转身为什么呢?”学生不太坚定地回答:“为了寻找起跳时机。”另一名学生赶紧接着回答:“还是为了有利于快攻。”这个问题链对抢篮板球后的快攻路径交代得很清楚,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导到体育教师想要的答案上。体育教师继续问:“抢篮板球时,双手和单手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单手高。”很实用的问题一下就让学生理解了单双手抢篮板球的不同意义了。
4.“如何做”类型
篇2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物理实验;操作平台
物理这门学科,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践行方式。物理实验让学生有了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与能力。物理实验的特性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物理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物理教学领域中的师生都是通过“验证性实验”来验证前人已获得的知识,重复已经咬烂的残羹剩菜。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必须变“验证”为“探究”,让学生想学、愿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本人就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验发表几点看法:
一、物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法是一颗最闪烁的明星。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筛选整合信息、研究探讨等活动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以“问”开始,以“问”作结,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产生探究、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物理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石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教学不变的真理。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仍然要让实验成为生动而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让实验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块奠基石。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设计一个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利用一台手摇交流发电机,首先让学生取下永久磁铁,快速转动线圈,看看小灯泡发不发光;再装上永久磁铁,转动线圈,再次观察小灯泡发不发光。这样,使学生在实验中主动参与、仔细观察、探究科学真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
2.物理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员
物理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一个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即问题)和研究目的,然后运用某些知识和手段,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探索研究,并不断学习完善,最终得到真知的过程。因此,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一员。学生能在实验中动脑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亿万年来,人类不断探索、不断演进,探究似乎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命脉。新生代的学生正是处于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年纪,要让他们提出疑问,让他们探索发现,求得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有问则好,学生无问,老师就得“激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环节,是创新的起点。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详细而周密地安排好,甚至连结论也预先说给学生听,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地被动做实验。这样学生失去了对实验的探索欲望,思维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果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出发,先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探究性学习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针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经过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和深入思考,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假设或猜想。例如在演示“完全失重”实验中,教材设计的是在容器的侧面开小孔,做完这个实验后,有些学生提出了问题:①在容器底部开孔,将其竖直抛出,水是否流出?②在容器底部开孔,并让其自由下落,水是否流出?③将容器朝开孔的另一侧水平抛出,水是否流出?
篇3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本节课笔者创设情境,播放不同乐器演奏不同音调的乐曲,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要有所发现。有的学生发现乐曲的音量时大时小,有的学生发现二胡演奏的音调时高时低等等。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中有的提出:“为什么不同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提出:“声音为什么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有的提出:“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等等。问题的提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猜想推测
猜想与推测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笔者根据之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推测,并为他们的猜想铺设了下面的台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源的振动有时快,有时慢,振动的幅度有时大有时小,你们从中领悟到什么?有的学生猜想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可能与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声音的高低(即音调)可能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也有其他不同的猜想。这样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领导者。
三、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笔者以“扶”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也就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步骤,提出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控制什么因素,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从而进行正确的实验探究,少走弯路,避免漫无目的、不知所措地去做实验。
四、实验探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本节课笔者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探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五、归纳交流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应用步骤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83-1
探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发现问题、展开实验与调查、相互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得到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培养创新与探究精神。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把握探究方法,得到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增加实践经验。那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笔者从如下方面加以论述。
一、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前提——精心设计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之前,教师应精心准备,如设疑立题、合理分组、问题预见等,为体育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合理设疑,科学立题。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依据教学需求与学生能力水平,确定适宜的探究目标,科学立题。同时,探究结论可由报刊、网络等渠道中找出,且难点适中,便于同学收集资料。如篮球基础战术中 “快攻与防快攻”的探究学习,教师可明确探究课题——“快攻与防快攻”方法探究,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资料查询、网络搜索、观摩运动队训练、咨询教练等,收集与整理有关资料。
第二,合理分组,组长负责。教师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并选出组长。对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不同。课题有兴趣,则积极性高,反之,则参与性不高。所以,教师可把同学划分为若干大组。若一些课题学生兴趣不高,则会出现偷懒现象,因而可把同学多级分组,可在大组中划分小组,然后进行分层负责,以互相督促。由较高责任心、较强组织能力的同学来担任组长一职,协作教师工作,整理归类学生们所搜集的零散信息,并记录好组员探究性学习情况,而后教师可根据所记情况来对同学们进行过程评价。如篮球基本战术“切、传配合” 应用的探究学习,学生较为有兴趣,于是积极参与,教师可将同学划分为4大组即可;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探究中,个别同学有偷懒现象,教师则可把学生划分为4大组,每一大组又可分为若干小组,同时大组与小组长可分级整理与管理信息,以调动全员参与,并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结果。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各式各样的,不少还是老师未预想到的。因此,教师需正确预设,剖析教学,释疑解惑,恰当评价,避免对生成性问题束手无策。如探究篮球进攻基础配合,在相互交流中,学生会提及“双能卫”、“挡拆”等概念,教师对这些应有所了解,以有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实施探究
1.探究课题宣布,合作探究
在教学之前,教师可先宣布课题,表明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目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分析学习步骤。同时,依据学生特长来分组探究学习。如探究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战术时,教师可让有擅长信息技术的学生负责网络信息的收集;擅长运动技能的学生则负责学习成果的验证、展示与演练;喜欢文字的学生,则可收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特殊资源生则借助特殊资源,如观摩现场比赛、运动队训练等来搜集资料;擅长课件制作的学生,则把探究成果做成课件,以交流与演示;而其他同学则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这一方法,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探究成果交流
在探究性学习中,信息收集整理是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制作为课件或其他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学生进行成果交流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愿意交流。在课堂上,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性的,如课件演示、语言汇报、技能演示等。而交流人员可由小组选取,也可组员轮流交流,以让每位同学自我展示,尤其是平时开口较少的同学,更应鼓励其多发言,以增强学习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相同的成果,则简单说明与补充。而对那些有创造性的探究成果,则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同时,对于学生交流后的不同反应,教师应适当引导与调控,对同学们的探究应予以肯定,以激励为主,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在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背景下,我们的化学教材也紧跟潮流,在每一版块的知识内容之后,设置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资料或者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类的内容,这样的内容设置对于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对于那些偏爱化学的拔尖生来说更是如虎添翼,能够更好地展示他们在这方面的学习天赋与才华。故而,我们高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一定要强调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事件,在高中求学阶段不忘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探究意识,为未来在化学知识领域能够任意驰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1.问题性
让学生能够围绕所给出的某一主题,可能是一个知识点,可能是一项发明创造,可能是一项技术运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网上资料的查询,同学间的互相询问与帮助来解决这一难题。
2.开放性
这一性质具体表现为时间的开放性,可能让学生一天解决,一周解决,哪怕是高中阶段解决了都行,哪怕是在学生的未来工作与研究中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此外,还体现在空间的开放性上,即学生可以在课堂自习上进行探究,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探究,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进行探究等等,极具开放性。
3.主体性
客观来讲,完成一项探究性课题,不要说对于一名高中生,就是对于一名多年的研究人员来说都极具挑战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的学习环节其根本目的还在于能够透过学生间的合作,包括与同班同学、同校同学、同校老师,还有网上的网友等人的合作,体现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好。当然能够让学生完成这个探究的课题更好,但我们的着眼点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能力,还有就是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钻研兴趣与学科意识。
二、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其中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抑或是学生间相互合作完成的。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角色意识应该停留在对于学生的正确引领中,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方向把控,并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给他们以一定的方向点拨与技术支持,然后让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能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2.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研究过程中,学生及学生的合作者一定要正确处理模仿与创新间的关系,就是说,要成功利用前人已有的成功经验,无论是知识领域还是方法方式,都要成功借鉴。但还要大胆跳出前人的窠臼,在适当的时机中大胆创新,这也包括无论是知识领域的创新,还是在探究方式的创新。
3.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可以说,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没有失败者的,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你敢于尝试探究性学习,并付出了一定的坚持,就已经是成功的了。即便在探究过程中遭遇了失败,但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以后的化学学习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同时对于学生的各种良好的人文品质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无论从成功还是失败的角度,探究性学习都是值得提倡,值得赞扬的,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三、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抓好课本上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是化学教学认识的主体,引导探究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包办代替,一讲到底。对于新教材中增加的探究内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倾向于将探究的步骤省略掉,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增加一定的探究难度。改变方式后,所有的步骤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通过自己努力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喜悦之中,并通过推导、猜想、设计实验、交流评价、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自主活动来确定他们想要寻求的答案,将所学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学生在愉悦的探究过程中,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达到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合作和分享是班级集体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在上课前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通过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职责,然后开展合作式的教研活动。这样通过不断的分析、讨论,分享信息和创意,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维碰撞,让大家获得了除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利用图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自己服务。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知识深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并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团结合作能力与集体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加强探究性习题训练,巩固探究性学习成果
篇6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课程标准理念 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的主旋律应当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理解“探究性学习”内涵,把握探究方向
生物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探究,“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使探究性学习取得实效,教师必须理解“探究”内涵,把握探究方向,首先要深刻认识探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从具体的学科问题出发,寻找答案并验证答案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与“探究性学习”二者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不过“科学探究”是解决科学上的问题,而“探究性学习”是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讲究科学的教学策略,摒弃以往“填鸭式”的、灌输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抓手,指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相关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作出解释,并通过有效方式对解释加以验证,最终形成结论,实现对问题的圆满解决。
三、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遵循探究思路,开展探究活动。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探究的基本思路重新认识和整合教学过程。例如,面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限于学校实验设备有限,采取的“捷径”是把重点内容标画出来,生硬地让学生背诵;或把这个实验当做验证性实验组织实施,先指导学生选择理想的实验材料,然后按部就班地遵照实验步骤,最后得出正确无误的结论,即算大功告成。而如果从探究的角度设计这个实验,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即物质鉴定的颜色反应;然后选择待测样品,对待测样品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假设,根据假设的化学成分选择鉴定的试剂并预期相应的结果;再按照实验步骤严格进行实验检测,观察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对比,得出实验结论。这种做法不折不扣地遵循了探究的思路,体现了探究的理念,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探究能力的发展。
2.做好活动设计,提高探究效率
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还要解决好探究时间与课时总量不足的矛盾。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探究性活动内容。首先,教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一定要引导学生探究,新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学生需要完成的多项实验和探究活动,这些活动是必做的;而“活动建议”中所列出的实验是建议性的,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进行选做,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师和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其次,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解决时间总量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探究过程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将探究的结果指向概念的理解。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如水分渗透的概念、基因的染色体学说等。总之,只有进行通盘考虑,做好活动设计,才能提高探究效率。
3.设计探究主线,呈现探究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探究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内容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例如,在“水分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实验中,笔者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顺序,设计了探究的主线,清晰地呈现了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选择什么材料、用具?”“先制备装片还是先加入试剂?”等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细节进行启发、讨论、交流,促使学生领悟到实验探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同时,注重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可能的假设,在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结果后,再帮助学生建构质壁分离及原生质层的概念,理解质壁分离的原理,帮助学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4.实施目标整合,增强探究效果。
四、结语
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测量、实验、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及科学观点的形成。教师要注重发挥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在科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进行改进,并充分整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扎实地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属于学生必学科目之一,而物理这门课程本身对于学生思维就有着一定的要求,而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己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去发现物理学习中所存在的一些知识点以及规律,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有这种作用。为此,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其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之下启发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再按照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用按照教师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能够按照自身步骤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学手段更加的灵活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手段也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按照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这样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进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3.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教师做出教学引导,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而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物理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上升。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指导,为学生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实践方案,自主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师天花板上方悬挂一根细钢丝绳,并且在其下方悬挂一个1kg的铁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球拉开一个角度,同时将其贴近自己的鼻子,之后再让铁球自主进行摆动,而自己则需要站在之前的地方,等待铁球的返回。”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不如你们猜一猜铁球会不会撞到我的鼻子?(2)如果我将铁球用力推出去,并且赋予其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但是,为什么离开了原位置,这是为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应用物理规律或者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将其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发挥出来,实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这一阶段,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物理规律以及概念,也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于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规律以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以下的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讲解一些物理规律和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弹力》这一物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想引导学生对弹力相关概念进行一个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相应的案例,并且让学生使用弹力知识去对其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弹力这一知识点,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
3.应用物理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一些物理小实验,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物理小实验中,而学生一旦参与到实验组中,其自身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物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物理小实验:“在一个气垫导轨上,用一个小质量滑块去碰撞另一静止的大质量滑块”,然后让学生去观察这个实验会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滑块速度变小,静止滑块速度增大”这一物理现象;在进行物理小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假设:“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会有什么规律?”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掌握相关内容,并且找到答案,以此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同时其物理实验能力也会随之上升。
4.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和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自行车所受阻力的方案,并且应用其自己所设计的方案估算一下同学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时受到的阻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由此可见,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探究性学习模式价值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意识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出发,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其教学方式也十分地灵活多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杏.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6):140.
[2]余长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5,(02):79.
[3]罗燕斌.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3,(07):85.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施;原则
就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而言,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以及学生的要求,因此,必需对原有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方式作一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在自主参与学习中,感受生物课堂的乐趣。探究式教学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这一点,不能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探究式教学的原则概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探究式教学的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二、探究式教学原则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落实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就探究式教学原则来言,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是重中之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创造一些条件引导学生融入到生物课堂中,进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综合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高中生物学的特点,寻找一些高中生喜欢和关注的话题,在教师备课时,较好地将这些内容与生物课程的重点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生物课逐渐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二)创造良好地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
良好地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活跃的生物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首先,生物教师要确保课堂环境的和谐性和民主性,在此基础上,将游戏、视频、语音等手段应用到生物课堂中去,为学生创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此外,教师还要确保生物课堂的轻松性,让学生愉快,没有压力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多用鼓励性语言和行为,引导学生学习
“鼓励为主”是高中生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又一种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进行某一问题的探究时,不免出现错误的过程和答案,此时,教师不应该以责怪的口吻对学生展开问题的解答,或者对学生进行处罚,这种行为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去接触自主学习,让学生对生物课程充满厌倦的心理。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行为是正确的,只是在探究问题时用的方法或者解题过程出了错误,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还能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找到自身价值。
(四)加课外活动的召开,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生物课程是一门回归生活的学科,只有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对生物课内容的理解,才能不断吸引学生融入生物课堂,从而对其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作为高中生而言,依然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多召开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一个发现者的身份出现,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课外活动的召开次数,有助于学生不断发挥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利用自身的生物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打破传统的课堂中学生“被动聆听”的地位。
(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又一方法,就以往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实验而言,主要是依靠生物老师的讲解为主,部分老师甚至直接省略了实验的过程,对实验步骤进行简单的讲解,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记住实验的结果即可。探究性教学方法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毋庸置疑,原有的实验教授方法与之相违背,同时,也违背了当下的教育理念。在探究性教学方法指导下,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时,要让学生对实验的方案进行自主设计,同时,实验前不予讲解实验的步骤,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归纳,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实验课程中,让学生的生物课理论知识具有实践性,而不是“纸上谈兵”,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出现误区或者方向把握不准等问题时,教师要用引导性的语言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在探究性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生物课程中的内容,教师也能够更深入地重新审视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于教学方式运用越来越关注。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原则,教师在遵循其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些可利用条件,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情景模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式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手段,不断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而恰到好处地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生物课程的教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主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主题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问题,它应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主题就是要使学生明确干什么。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主动地获取在网络上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探究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学习、处理、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二、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设计。
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1、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主题必须符合科学,不能任意杜撰。
(2)生活性原则。设计的主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探究性原则。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
(4)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不断探索。
2、主题设计的目标定位。
主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尤其突出情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保护青蛙,电脑画图》。
情感目标:体验用电脑处理信息的快捷;感受大自然的美,陶治情操;渗透“保护青蛙、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体验灵活运用画图工具产生奇妙效果的成就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运用画图工具巧妙制造效果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选取、取色和喷枪工具;学会图块的移动、复制和剪切;学会改变图块的大小;学会使用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或按一定角度旋转图块的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着重在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方法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教学设计的组织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群体学习等几种。我们发现:小组学习要远远优于传统的个别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采用学生自愿组合,每组3~5人。各合作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互帮互学、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在研讨交流阶段,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和意见,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选定主题。
如:环保主题——保护母亲河、绿色家园等。
爱国主题——我的中国心、中国制造等。
学生参与后,让其自行组织成各个活动小组,选定本组的研究主题、研究方向,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
(2)收集信息,围绕主题,研讨问题。
学生通过搜索到的信息,要进行检索与分类,并能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使他们感受到网上收集信息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可以在bbs上留言,自己的观点等形式。
(3)制定课题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课题方案,提供相关的学习参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制作成文字或课件。
(4)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可以按照收集到的资料(实地考察访问、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课题研究。如:《母亲河——水污染的调查》等课题。让学生通过更多途径获得有关知识。
(5)撰写课题报告。
确定主题报告的框架和所需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和活动体会,上传给老师请求指导。
(6)结题与总结评价。
报告展示,讨论评价,小论文答辩,表彰推荐。
3、教师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1)以“主题”为任务的驱动模式,并对“主题”学习中作适当任务细化,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策略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3)基于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
筛选、处理、传递学习资源更需要教师作为网络知识海洋的“导航者”。(4)加强“异生”指导。“异生”指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的个别指导。
四、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过程,轻成果;重发展,轻现状。评价体现在合作过程中,激励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力求凸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探究中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体现在方法上,体现在个性中,特别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可以用多种角度、不同方法来对这些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2、多元评价:我们采用多元评价,能更好地让学生体现成功的喜悦。学习过程中给定不同的几项指标,从内容的价值性、作品的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应用性等方面来评价。
篇10
一、解读课标,倡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积累知识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提倡科学探究,必须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打破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本位内容体系,强化学习的过程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
二、守住课堂,把握阵地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开展课题式探究,首先应由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课题,然后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查阅资料,独立设计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交给教师审阅,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的学生进行演示,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留有思维的空间,并能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
三、深挖素材,把脉信息
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情境素材,深挖教材内容,以身边的物质为切入点,为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实际上,教材中许多演示实验和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如在学习用双氧水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时,若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学生根本观察不到木条复燃现象。为什么?难道真的没有氧气放出吗?如何改进这个实验?通过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有较大难度,但在教师指导下完全可以得出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开放实验,自主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探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实验探究的开放性。如在学完O2的性质后,提出问题: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非得红磷吗?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要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必须将O2去掉或将N2除掉,而不引入新的气体或引入新的气体又能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即时除掉。经过点拨,学生的思维空间迅速打开。
- 上一篇:小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 下一篇:资金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