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丰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植保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做好大面积病虫草鼠防治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土蝗、草地螟、小菜蛾、地下害虫、马铃薯病害和农田鼠害等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达到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重大病虫害不爆发成灾,安全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农药使用量逐步降低。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病虫的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责任制

今年我县多种病虫预计为偏重发生,土蝗、地下害虫、小菜蛾、马铃薯病害较重,防控任务艰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植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控”,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要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和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加大重大病虫防治指挥和组织协调力度,确保“防治责任、虫情监测、防治经费、应急物资、监控技术”五到位。为保证防虫工作顺利实施,成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信息报送及人员技术的落实等日常事务的开展。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病虫防治信息

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调查工作,增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查清达标地块,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和防治适期,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准确中短期预报,制定防治方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各乡镇要做好病虫防治动态、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等情况的收集,及时向植保部门报告,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

(三)做好防治技术指导工作,确保防治科学有效

植保部门要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导的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防治科学、安全、有效。

(四)大力推行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

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和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的主导作用。一是对土蝗、草地螟重大害虫全面开展应急防治,坚持“政府扶持、专业管理、统防统治”的原则,由乡镇村委会组建重大病虫应急防治队,进行统防统治;二是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扶持、技术指导、联防连治”的原则,从植保机械、植保技术、病虫信息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积极扶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区域内及县乡间跨区域的专业化防治;三是全面开展群防群治,坚持“政府动员、农户参与、群防群治”的原则,组织动员农民开展统一防治,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培训,确保病虫害防治安全有效。

(五)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防控物资供应

农资部门要根据防治需要,组织供应高效对路农药,要做好农药、药械、防护服等所需物资调运和储备工作,保障物资供应;工商、质监、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格禁、限用农药管理,依法对制售假劣农药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加强农民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做好自我防护。

四、技术措施

(一)土蝗

防治指标:田边草滩10头∕㎡,农田5头∕㎡

防治适期:3龄盛期

药品选择:90%马拉硫磷油剂、75%马拉硫磷油剂、4.5%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

(二)跳甲、芫青

药品选择同土蝗

(三)小菜蛾

防治指标:1头∕株第一次防治。每隔一周再防一次,连防2—3次

防治适期:幼虫3龄前

药品选择:阿维·高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药剂。

(四)地下害虫

防治指标:0.5头∕㎡

防治适期:2龄幼虫盛期

防治方法:

1、在有萎蔫苗或枯心苗的植株周围泥土中挖出幼虫处死;

2、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喷施植株下部或灌根防治;

3、将麦麸炒香,40%毒死蜱乳油按药:水:麸皮=1:20:100的比例制成毒麸,于傍晚在每隔一段距离堆施。

五、安全防护措施

篇2

超前谋划部署,及早制定防治工作方案

年初,市农委为全面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召开由各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负责人参加的专项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务,提出了重点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控、防治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随即全面深入展开。

准确预测预报,指导科学病虫害防治

市农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活动状态、气象条件和实地调查情况等综合因素,组织技术人员及时中期、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指导。3月21日,市农委根据各测报点数据、相关气象条件、历史工作资料等综合分析,向全市“2011年吉林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发动作用。4月28日,根据水稻育苗期间的天气特点及农民育苗时存在的共性问题,了“关于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作的通知”。6月21日,根据测报点提供的信息和实地调查,在粘虫低龄期及时了“我市部分农田发生一代粘虫为害”的指导简报,引起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得这一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的害虫得到及时控制。7月6日,根据水稻二化螟的发育进度,适时了“积极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准备工作”的指导简报。此外,市农委还在病虫害发生期间,把周报与即时上报相结合,将调查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指导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召开现场会,实施大面积统防统治

为加快推进全市城区生物防螟工作,指导农民掌握正确施放赤眼蜂蜂卡,7月5日,市农委在船营区大绥河镇柴家村,组织召开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现场会,来自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等四个城区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和近百名农民代表参加现场会,全市生物防螟工作正式启动。全市68个乡镇的285万亩进行了赤眼蜂防螟,平均防效达到70%以上,挽回虫害粮食产量损失率7%左右。7月中旬,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会同农祥专业技术合作社,在昌邑区孤店子镇举办了稻瘟病防治现场会,会上展示了WPH-62型低空无人直升机喷施药剂,农技人员向农民群众详细讲解了稻瘟病严重危害性、稻瘟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开展统一防治的根本原因和有效方法,为打好稻瘟病防治硬仗奠定了基础。

篇3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有机农业种植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时常会遭受病虫害的侵扰,给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很大阻碍。

1有机农业

对于有机农业而言是在相关的农业生产标准指引下,最大程度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使农业种植以及养殖等得以协调平衡,通过现代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种植水平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有机农业现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领域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其经济发展与农村稳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发展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扰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怎样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成为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重中之重。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2.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对于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而言,主要是通过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改善单一种植模式不利的生态条件与资源条件,给病虫害的传播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而采用这种种植模式,主要涉及时间以及空间上2方面的多样化种植,前者主要是指要科学地把握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后者主要是指扩大植物种植的品种数量以及地理空间和采用多样化的土壤条件等。利用打造多样化的生态条件,扩大益虫的繁殖与生长,进而有效抑制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2.2对生产过程进行强化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概率

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应当首选抗病性的品种,对转基因品种进行绝对禁止,并有效处理好种子,充分进行晾晒,通过温水浸泡,最大程度去除带虫源的种子。制定科学的栽培制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避开虫害高发期进行种植,待益虫与虫害处于同等水平时再进行种植,也可在病虫害发生的不利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并配合虫害药物进行均匀播撒,消除虫害的根源。当树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合理修剪,去除虫害枝枝桠。加强田园卫生建设,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为达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对生态系统自我抵御病虫害能力及其自我修复能力进行充分计算,并设置有效的预警装置监测病虫害,发出预警,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倘若虫害的发生较小,不存在大面积扩散的情况,可通过生态自我调节进行有效预防,避免过多的经济投入。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对防治方案进行优选,最大程度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采用综合手段进行防治,如生物与物理的手段,减少环境污染,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农技人员,必须要加强责任心,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获知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突出问题,并向其传授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自己的防治经验,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成病虫害防治的小册子,对农业种植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对于农技人员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向种植人员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其应对病虫害发生的防治能力。

篇4

1 植保工作是?r业增产的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增长水平,由于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生长时期,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都会发生不同的病虫害,因为病虫害发生的性质不同,所以在防控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植保工作贯穿于整个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是直接影响农作物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的强化植保工作,让农民拿握病虫草害发生的特征,综合应用科学的农业防治技术进行处理,才会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及生长有所帮助,以达到使农业稳定增产的目标。

2 对农作物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通过对农作物进行检测预警等技术,通过采取有效的生物或物理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生态、安全的防治目标,与传统的防治措施相比,不但可以节省生产成本,也确保农作物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3 加强植保工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的基本前提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实现人类对农产品供求平衡、满足人类对农产品需要,并实行技术变革维护资源平衡、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方式,是把质量、产量、环境等综合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而农产品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紧密。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农产品也通过进出口贸易逐渐走出国门,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外来物种的侵入提供了机会,由于害虫的发生有不确定性和迁移性,导致我国的病虫害频发,农户大量使用农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地,但是农药的使用,不但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也损害了自然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植保工作,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有效途径。

4 加强植物保护工作的策略

建设生态农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植保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植保工作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本末倒置,重治轻防,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4.1 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调查,并在植保工作的技术方面进行更新,按照绿色植保的要求,规范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大力提倡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技术如:杀虫灯、色板诱虫、杀菌灯等。

4.2 植保工作是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保障,是为实现生态安全、优质高产的农业生产。通过建立高标准的重要作物病虫防治区,在科学先进的施药技术、实施中,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污染与残留,杜绝对作物或者人畜造成影响。因此,在这过程中,必须加强药械、农药、施药过程研究、推广力度,通过增强落后机械、高毒农药、施药技术的更新,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

4.3 在植保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和农业。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加大业务培训、学习的同时,强化植保系统建设基础,并且设置先进的设备仪器,保障植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应该增强农民培训工作,在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乡村植保工作。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丰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植保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做好大面积病虫草鼠防治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土蝗、草地螟、小菜蛾、地下害虫、马铃薯病害和农田鼠害等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达到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重大病虫害不爆发成灾,安全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农药使用量逐步降低。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病虫的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责任制

今年我县多种病虫预计为偏重发生,土蝗、地下害虫、小菜蛾、马铃薯病害较重,防控任务艰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植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控”,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要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和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加大重大病虫防治指挥和组织协调力度,确保“防治责任、虫情监测、防治经费、应急物资、监控技术”五到位。为保证防虫工作顺利实施,成立武川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办公室主任:(兼)。办公室负责虫情监测、信息报送及人员技术的落实等日常事务的开展。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病虫防治信息

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调查工作,增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查清达标地块,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和防治适期,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准确中短期预报,制定防治方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各乡镇要做好病虫防治动态、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等情况的收集,及时向植保部门报告,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

(三)做好防治技术指导工作,确保防治科学有效

植保部门要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导的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防治科学、安全、有效。

(四)大力推行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

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和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的主导作用。一是对土蝗、草地螟重大害虫全面开展应急防治,坚持“政府扶持、专业管理、统防统治”的原则,由乡镇村委会组建重大病虫应急防治队,进行统防统治;二是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扶持、技术指导、联防连治”的原则,从植保机械、植保技术、病虫信息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积极扶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区域内及县乡间跨区域的专业化防治;三是全面开展群防群治,坚持“政府动员、农户参与、群防群治”的原则,组织动员农民开展统一防治,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培训,确保病虫害防治安全有效。

(五)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防控物资供应

农资部门要根据防治需要,组织供应高效对路农药,要做好农药、药械、防护服等所需物资调运和储备工作,保障物资供应;工商、质监、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格禁、限用农药管理,依法对制售假劣农药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加强农民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做好自我防护。

四、技术措施

(一)土蝗

防治指标:田边草滩10头∕㎡,农田5头∕㎡

防治适期:3龄盛期

药品选择:90%马拉硫磷油剂、75%马拉硫磷油剂、4.5%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

(二)跳甲、芫青

药品选择同土蝗

(三)小菜蛾

防治指标:1头∕株第一次防治。每隔一周再防一次,连防2—3次

防治适期:幼虫3龄前

药品选择:阿维·高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药剂。

(四)地下害虫

防治指标:0.5头∕㎡

防治适期:2龄幼虫盛期

防治方法:

1、在有萎蔫苗或枯心苗的植株周围泥土中挖出幼虫处死;

2、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喷施植株下部或灌根防治;

3、将麦麸炒香,40%毒死蜱乳油按药:水:麸皮=1:20:100的比例制成毒麸,于傍晚在每隔一段距离堆施。

五、安全防护措施

篇6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艺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粮食需求量地增加,社会视角更多地转向农业生产技术,当下为了更好满足粮食的需求量,有必要提高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运用水平。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促进农业工作的开展,应大力探究农艺技术应用措施,以此实现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技术化以及高水平方向发展。

1农艺技术的有关阐述

1.1农艺技术的内涵

农艺技术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出的农业发展经验,是对农艺技术技术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农艺技术是农业工艺的体现,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较为科学的管理,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质量。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迅速,农艺技术也在不断完善,随着农艺的进一步发展,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致力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1.2农艺技术在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艺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足依旧存在,这也证明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1.3农艺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一是,在农艺技术下实现合理安排农业农作物种植间隙,促使农作物的有效生长,农作物的间隙距离不合理,可能影响农作物的授粉以及光合作用甚至产量;二是,运用农艺技术实现科学施肥,进而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施肥利于农作物生长,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三是,运用农艺技术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适当改变外部因素,促使其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四是,运用农艺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并大胆尝试将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应用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以此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1]。

2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1无线传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种植业中,无线传感监测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以大棚为例,使用大棚进行蔬菜种植时,需要严格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如这些工作由人工来完成,难以避免操作过程中的误差。人工监控难以实现全天不间断检测,这样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且人工进行监控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无形中加大了种植成本。但是通过使用无线传感监测技术将很大程度上降低上述问题发生几率,并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实时监控大棚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从而实现及时地调整,进而实现大棚种植经济收入的提高[2]。该系统的传感器实现对监测数据的上传,判断当前环境是否符合大棚种植要求,在无线传感监测技术的支持下将最终实现农业种植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

2.2可视化操作系统的应用

可视化操作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以此获取视频图像信息,工作人员对这些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植方案。由于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病虫害、机械故障以及操作失误等,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可视化操作系统将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通过监控录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进而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农业经济创收。

2.3农艺与农机的有效结合

农艺与农机相互结合实现促进彼此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结合农业的实际情况,将农艺与农机密切结合,采取机械培育的方式提高农作物育种水平,这样将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2.4科学把握各个环节的要素

农艺技术涉及内容较宽广,主要涉及从农作物选种到病虫害防治的各个环节。因此,科学把握各个环节的要素,有效提高这些环节的农艺技术水平,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4]。如选苗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征来选择种植的品种,并注意科学施肥,实现有机肥和化肥平衡使用。

2.5制定农艺技术运用规划

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特征,制定农业发展目标,按照农业生产需求,进一步研究机械设备,并加快生产技术的研发。要保证农艺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的适应性,确保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可以通过节约肥料、节能以及节水等技术,来发展绿色生产,并制定农艺技术运用规划,以降低经济投入,进而实现农业生产创收[5]。

2.6推进农艺技术标准的融合

当前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便是标准化。农艺技术标准融合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为实现农艺技术作业在统一标准下进行,要加快农产品执行标准化的制定和修改。其次,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做到有主次之分,分步骤推进农艺技术与农业生产标准的融合。农艺实现与农机的要求、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的结合,这不仅符合当前农业作业的要求,也将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篇7

[关键词]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04-01

运城市地处山西省的南部,古称河东,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远源流长。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形成粮、果、菜、畜、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并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实现农药减量增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

1 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2015年,全市果树栽植面积249.82万亩,总产53亿公斤,其中,苹果面积136万亩,总产33.3亿公斤,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在我市临猗县,更是农业支柱产业。临猗县从2009一直以建设全国一流的果树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为目标,狠抓各项绿色防控措施的配套到位率。整个示范区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果树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增产。

依据实施方案,示范布局分为综合示范、单一试验区、药剂示范、三叶草示范、黄板示范、捕食螨示范等六大片区。在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上,做到 “六统一”即统一灯杆、统一灯架、统一布线、统一布局、统一灯高、统一管理;在性信息素的使用上,做到了 “六统一”,即统一诱捕器、统一诱芯、统一布局、统一高度、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农药的使用上,做到了“四统一”, 即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统一调查。经验证,示范区绿色防控到位率达80%以上,防控效果达9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5%以上,病虫害为害率控制在10%以内,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示范效果更加明显。

2 取得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示范区比非示范区相比,平均亩增产150公斤,亩增收375元/亩,考虑病虫害防治投资亩增效30元,及为害损失增效186.55元,亩总增加效益591.55元。

2.2 生态效益

示范区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取统一防治,利用生物控制技术,保护了天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数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2.3 社会效益

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立,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社会各界认可,加快了果树绿色防控记得推广应用,截止今年我市共扶持建设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16个,示范面积7.6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5万亩。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绿色防控意识不足

大部分果农和基层技术人员对绿色防控的概念理解认识不够,有靠政府吃饭的想法,认为绿色防控是政府行为,是用非化学农药的措施控制病虫害,没有真正理解绿色防控意义,需要继续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

3.2 植保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病虫害的不断出现,果农和基层植保技术人员技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如生物农药的使用、天敌的释放易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果农不易掌握,应多提供新技术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

3.3 绿色防控经费严重不足

绿色防控作为一项新技术,投入成本高,或者因为技术复杂需要投入高质量的劳力,使大部分农民难以接受。造成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希望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扶持力度。

3.4 推广机制单一

近年我市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机制大部分是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的示范展示,重在技术示范,资金来源也是以农业部门为主,而绿色防控使用主体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不高,虽然有一些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参与,但整体来说推广机制比较单一,难以发挥效益,导致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带动力度不够。

4 对策措施

4.1 建立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逐步引导广大农户积极主动参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

4.2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绿色防控认识

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另外,我们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门培训,利用大学生村官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对绿色防控的认识。

4.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人员专业水平

强化宣传培训,科技服务到县、乡、村,走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讲解,下乡调查指导农户、植保科技人员,发动他们及时进行科学防控,并制作图文并茂的版面,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农民进行绿色防控,提高农民绿色防控技术。

4.4 绿色植保增产新技术

2015年,根据农业部、省植保总站安排,临猗县庙上乡吉令村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枣树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这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示范区之一,核心示范总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1万亩。经过植保技术人员严格按方案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

篇8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精细农业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17-01

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IC-CDC)关于GIS的定义及概念框架, FIC-CDC认为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二、精细农业

精细农业是综合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以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传感器及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器及变量执行设备等信息技术,对大田作物生产实施监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GIS在精细农业方面的应用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8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1.GIS在农业土地地块等级分类中的应用

利用GIS设定农业用地的取样位置,对农业用地的营养成分的抽样采集或者农业用地的年平均产量的数据整理,在Arcmap中借助于SQL语言的编辑筛选功能,从而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以达到农业土地地块的分类分级的效果。

2.GIS在农业病虫害防治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主要是利用GIS与GPS、RS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把该区域内的农作物的长势情况以图像数据的方式传输给GIS,通过GIS软件对于图片强大的分析系统,分析出病虫害的传播、迁移、扩散规律和种群分布空间动态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和环境关系,对病虫害进行全方位、立体掌握[1],根据GIS图像数据的颜色值变化趋势从而能够准确的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状况做出判断,适时地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3.GIS在农产品估产方面的应用

GIS与GPS、RS相结合,通过遥感技术(GPS)采集清晰的图像信息,全球定位系统(RS)进行精准图像定位,通过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输出地面的要素资料,获得实况信息,再利用GIS对于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高精度提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遥感估产区划,估产产量分布图的生成与输出[2]。在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等多种农作物已经用到遥感估产。

4.GIS在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方面的应用

在GIS中,通过对农产品集聚地和农产品运输道路的分布,利用ArctoolBox,建立消费群体和运输距离的缓冲区以及消费目标领域的地区分布等级,还可以利用ArctoolBox中的叠置分析,添加农产品销售和运输条件限制以及与其他农产品竞争力的权重系数,GIS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限制条件的叠加可以发生地区颜色的变化,从而可以很直观地分析出农产品的销售最佳途径。

四、国外精细农业发展现状

精细农业首先出现在美国,而法国对于GIS在精细农业方面的应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联合收获机产量图生成以及质量测定、施肥机械及电子化植保机械利用GPS和GIS系统进行变量作业已经成为现实[3]。法国在实现精细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还经常与其他国家经常进行精细农业这方面的科研和合作交流,在实现精细农业推广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五、GIS的前景展望

1.“3S” ( RS、GIS、GPS)技术的集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建立基于“3S”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实现系统各部分间利用管理实时化、一体化、空间化。例如:利用GPS精确定位系统,在小麦或者玉米的收割过程中,均匀分布产量测试点,收集产量测试点的产量数据,把收集来的数据输入到GIS中与其原有的数据(土壤的PH值、土壤成分表等数据)进行汇总叠加,从而分析出农业用地中各种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带来的影响,进而及时有效地做出解决方案,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

2.GIS与专家系统(ES)结合组成的智能GIS系统将成为未来解决农业领域空间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

利用GIS作为有效的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建立成熟的基于GIS的数据自动采集和数据分析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智能型的GIS系统来解决精细农业中复杂难题。

3.GIS系统的发展将促使“3S”系统的快速集成

“3S”系统将为精细农业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处理和应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3S”的集成度,推动精细农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六、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人均国土占有面积却很少,精细农业的优势在于既能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人力物力,因此精细农业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GIS在农业上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精细农业的发展,只有把GIS和GPS、RS相结合组成的“3S”系统,甚至与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相联系应用到精细农业,参与到农业气象服务、农产品估产、采集和销售等领域中,才能实现农业数字化、产量化和规模化,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同时又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宇鸣、李淑斌、肖植文、刘振环 GIS在农业病虫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农机化研究,2011

[2]饶卫民、章家恩、肖红生、胡月明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

[3]张晓辉、李汝莘 法国的精细农业研究及应用现状 农机化研究,2002

篇9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园地;构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34-02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园地构建于2010年5月,为无障碍全开放的实践教学园地,旨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干,以干促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1-2]。实践教学园地现有建筑面积96 m2,试验田6 660 m2,下设农药展览室、植物病虫害培养室、植物医院、昆虫工艺标本制作室、植物病虫害防治队、农业技术宣讲队、有偿技术服务队。现将具体构建与应用效果作一介绍。

1 实践教学园地的构建

1.1 农药展览室

为使学生能够经常、方便地观察了解农作物上常用的农药,构建了农药展览室。本室的展品为学生从田间地头捡回并洗净的农药包装袋(瓶),摆放在农药柜中。依据以下原则分类摆放,根据农药的性质分别摆放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营养剂等专柜中;根据农药的防治对象分别摆放在防治蚜虫、防治蛴螬、防治蝗虫、防治螨虫、防治食叶虫、防治白粉病、防治霜霉病、防治锈病等专柜中。农药展览室全天开放,学生随时可以进入参观学习。

1.2 植物病虫害培养室

为了使学生能够不受季节的限制观察识别农作物上常见的病虫害,构建了植物病虫害培养室。植物病虫害培养室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制造的半人工气候室。该室由不锈钢架及双层透明耐力板制成。利用自然光及人造光源解决室内光照问题;利用空气调节器调节室内温度;利用加湿器及除湿器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利用单片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可根据植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需要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的自动调节。该室分期种植小麦、玉米、黄瓜、番茄等作物,在作物上人为接种多种病虫害供学生观察识别。

1.3 植物医院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病虫草害的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知识,熟悉植物医院的工作流程,为毕业后创办植物医院奠定基础,建立了植物医院。植物医院备有植物病虫草害诊断及防治常用的显微镜、体视镜、图书资料、农药、植保器械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此轮流坐诊,对送来的植物病虫草害进行诊断,并开防治处方、销售农药[3]。

1.4 昆虫工艺标本制作室

昆虫工艺标本室为昆虫爱好者和具有设计、制作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室内备有制作昆虫工艺标本所必需的捕虫网、展翅板、标本夹、标本盒、过塑机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捕捉蝴蝶、甲虫、蛾类等昆虫,拿到昆虫工艺标本室进行整姿、保色、包埋等,配上花草装入精美的标本盒中,制成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蝶翅贴画等,将昆虫及花卉在自然界中最美的姿态定型,对外展示、销售。

1.5 植物病虫害防治队

为了使学生掌握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组建了植物病虫害防治队。该队又分若干小组,每组4~5人。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校内园林植物或校外农作物上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根据所学知识确定防治方法及最佳防治时期,防治后5~7 d调查防治效果,根据防治效果制订下一步的防治措施。

1.6 农业技术宣讲队

为了传播农业新技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建了农业技术宣讲队。5~6人为1组,每周集中活动1次,活动前各自查阅最新的农业技术资料,撰写讲稿。集中活动时先在小组内互讲互学进行宣讲训练,再与农资经销商结合,利用周末或假期给农民讲授农业新技术或农资新产品。

1.7 有偿技术服务队

组建有偿技术服务队旨在使教学与市场经济接轨,将学生的劳动转化成经济效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就业、创业打基础。有偿技术服务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分为田间试验服务组、室内试验服务组、仪器维修组等。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偿承担校内教师科研或校外企业的服务项目。

2 应用效果

2.1 农药展览室

结合生产实际,更新展品,全天开放农药展览室,方便学生随时进入参观学习。在农药分类专柜中,学生可以很清楚地区分杀菌剂和杀虫剂,识别其标识,了解其主要成分和防治对象。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专柜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上常见的病虫害应该用哪些药剂来防治。在除草剂分类区,学生可以很清楚地区分玉米田除草剂、小麦田除草剂、花生田除草剂等。此举可谓一举两得,一是农药包装袋(瓶)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二是让学生对农药的认识更加直观、形象。1年多来,来该室学习了解农药的分类、成分及作用的学生约1 800人次。

2.2 植物病虫害培养室

植物病虫害培养室是一个半人工气候室,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可人为控制。1年多来,在此室种植的小麦、玉米、黄瓜上接种了全蚀病、锈病、大斑病、小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在此室种植的番茄、甘蓝上养殖了白粉虱、烟粉虱、斜纹夜蛾等。学生能够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地识别这些病虫害,观察记载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在此过程中,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掌握了多种病虫害的接种培养方法及其发生规律,提高了实践技能。

2.3 植物医院

1年多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植物医院轮流坐诊470人次,对其他学生和农民送来的植物病虫害、田间杂草进行诊断360余次,开病虫草害防治处方120余份,销售农药280余份。植物医院坐诊是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首先要根据《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杂草学》等知识确定病虫草的名称,再结合《农药学》等知识确定使用农药的种类及方法。若不能立刻确定病虫草的名称,或不能及时开出防治处方时,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太少了,进而促进其以后努力学习。另外,通过在植物医院坐诊,学生熟悉了植物医院的工作流程,为毕业后创办植物医院奠定了基础。

2.4 昆虫工艺标本制作室

昆虫工艺标本制作室为昆虫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从标本的采集、展翅到方案的设计和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目前,该室已经制作出蝶翅画9幅、真蝶真花标本49幅、压膜标本100余张,由绿营科技服务公司代为销售。学生周末到郊外采集昆虫,晚上进行展翅、整姿,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出精美的昆虫工艺品,不但掌握了昆虫工艺品的制作方法,认识了很多昆虫,而且充实了其课余生活。

2.5 植物病虫害防治队

植物病虫害防治队的学生根据校内外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按照植物医院开的防治处方及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病虫害的防治。1年多来,先后对校园内观赏植物上的草履蚧、球坚蚧、蚜虫、柳毒蛾、红蜘蛛、白粉病等进行了调查及防治,对校外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上发生的玉米螟、粘虫、麦叶蜂、蛴螬、玉米小斑病、玉米褐斑病、小麦白粉病、花生茎腐病等进行了防治。该项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多种病虫害、掌握了农药安全使用及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

2.6 农业技术宣讲队

农业技术宣讲队旨在传播农业新技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1年多来,该宣讲队在校内进行宣讲训练50余场,利用周末与农资公司结合到农村讲授农业新技术、推广农资新产品2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病虫草害防治13次。宣讲前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学到了在课堂上不想学或学不到的知识[4-5],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给农民讲课及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7 有偿技术服务队

组建有偿技术服务队旨在用经济利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创业、就业打基础。1年多来,田间试验服务组承担了“小麦抗全蚀病新品系的筛选”、“玉米新品种对6病1虫的抗性鉴定”2个有偿服务队项目,目前已完成了第1年的试验任务。室内试验服务组承担了“辣椒疫病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花卉浸渍标本保色技术”2个有偿服务队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仪器维修组有偿维修温箱、烘箱、灭菌锅、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教学仪器50余台,申请国家专利9项,其中降温水杯、基金捐款箱、菌种管、整体装片标本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授权。虽然有偿技术服务项目难度较大,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完成了部分任务,学生得到了较丰厚的报酬,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3 结语

1年多来,来实践教学园地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约2 700人次,在校园内外防治植物病虫害30余次,制作昆虫工艺标本160余幅,到农村讲授农业新技术、推广农资新产品20余次,承担有偿服务项目4项,有偿维修教学仪器50余台,申请国家专利9项,其中4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授权,涌现出了一批学生领军人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实际操作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实践教学园地也应不断改进与完善。

4 参考文献

[1] 刘广林,于长志.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4):3-6.

[2] 张滢.强化研究性学习意识,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J].中国远距离教育,2006(1):25-27.

[3] 朱蕾,陈昌贵,艳,等.基于广东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99-101,118.

篇10

关键词:植保服务;植保技术;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S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60

1 现行植保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植保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政府部门未充分认识到植保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及相关领导干部对植保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尤其是基层乡镇地区,未将植保工作当作农业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凭几个植保技术人员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及预测,不仅人力严重不足,而且技术设备手段落后,无法保证植保服务的有效性。植保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经费短缺。由于政府部门对植保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植保工作的开展经费严重短缺,很多基层植保站,甚至县级植保站都没有专门的植保工作经费,导致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成后,由于缺乏经费而无法正常运行。很多基层植保服务人员经常要深入田间调查,缺乏经费保障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人力匮乏;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缺少一个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带头人,植保服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熟悉植保技术,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更好的与农户沟通,做好植保技术的推广宣传,但是基层植保部门这类专业管理人员十分短缺;聘用机防队员困难。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基层植保单位无法聘到机手,现有的机手年龄偏大,这些均是制约植保服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2 植保服务体系的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植保服务体系: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植保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人力等各个方面促进植保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各地政府财政预算中纳入植保服务经费项目,并设为专项经费进行管理,在各个基层站点配置农作物病虫害检查工具及应急防控设备物资,完善植保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日常管理经费、设备维护经费等,从资金上支持植保工作的开展。及时更换老旧设备,在出现大病虫害疫情时要能及时拨付解决资金问题,从硬件上、软件上支持植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加强技术培训

基层植保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要为其提供更多接受培训的机会,提高其技术服务水平。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虫监测。基层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收集病虫信息,向上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提供准确的预报信息,为其制定专业的防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基层植保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要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树立其爱岗敬业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植保技术的培训指导,包括施药机械的喷洒、维护、保养,农药的安全使用等,促进植保专业统防统治持续、健康的发展。

2.3 加强植保队伍人力资源建设

要成立专业化的植保领导小组。植保服务单位需要一个协调能力强、组织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领导班子进行统筹安排、协调组织,以保证植保服务的效率及效果。可以成立一个专业化的植保领导小组,其中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其它分管主管担任副组长,基层植保单位相关人员则为小组成员,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全县范围内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并加强各项政策的宣传及落实。针对基层临时人员聘任难的问题,可以采用长期聘任制,以提高聘任队伍的稳定性。提高聘用人员的薪酬福利,从物质、精神等各个方面给予其更多激励,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将承包的防治田再转包给要防专业队或专业的防治作业组,这种模式可最大化降低病虫害防治的风险,并且可有效解决临时聘任人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