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和意义

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城市园林出现病虫害的原因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义

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自然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通过改进园林绿化植物的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及其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而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发展的环境,直接、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三、防治原则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强调安全为主的原则,要注意对人畜,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尽可能地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的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 物理、 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 经济、 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要用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控制病虫害,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定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地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以下的范围之内,杜绝扩大蔓延。

四、城市园林出现病虫害的原因

1.外来物种的引进

由于城市绿化需要和美化环境,会从其他地方引进不同风格和种类的植物,让城市园林建设的配置和方式更加的多样丰富,但是伴随着异地植物的迁移,也带来病虫害,会对植物造成危害,降低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破坏园林生态平衡,严重的会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增加了园林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园林绿化植物的变化频繁,会导致主要病虫害种类的更迭,比如主要的害虫有:蚜虫、蚧虫、螨虫、粉虱等;由于周围生长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病害,比如溃疡病和枯病等。总的来说,一些固有的病虫害严重影响城市园林和草坪的建设。

2.对园林病虫害控制需要加强

有些地方片面的追求绿化进度,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很容易导致随着外来植物带来的新病虫害,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形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由于生态原因,外来病虫害的蔓延;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对植物的生长造成频繁的干扰,使得园林植物种植结构失调,生长的空间狭窄以及环境不断恶化,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天敌不断减少;还会导致园林区域调控能力降低,加深了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和长期危害。

防治的难度不断增大

随着园林规模的扩大和植物种类的丰富,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止难度和成本也不断的增加,从而造成教的危害和损失,有些害虫生命力较强,适应力较强,不同的药物难以真正消灭;而且有的的植物的病害还具有传染性,给园林病虫害的防止和处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增加维护的成本。

4.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首先,农药质量的不容乐观。对农药市场进场检查之后可以发现,“老药新名”“一药多名”等农药大量存在,其中除了假冒伪劣以外,还存在过期农药的问题。其次,农药选择不对口。有时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胡乱施药,这种见虫就杀虫、见斑就杀菌的随意用药行为不仅不能“对症下药”,还会耽误最佳防治时期,间接把植被原本的免疫能力破坏掉,反而给病虫提供了入侵的机会。最后,落后的防治手段。

5.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不强

由于负责病虫害防治的相关部门不清楚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存在“应急防治为重,化学防治为主”的问题,而且没有合理利用农药、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得防治时间不统一,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用药量不准、用药不及时的问题,费时费药又造成污染,导致了不理想的防治效果。

五、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多样化来保护和增殖天敌,抑制病虫害。一般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较固定的侵染对象,即寄主谱。寄主谱之间的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栽植树木时根据寄主谱规划栽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针对本地区多发的病虫害种类,绿化时选用抗性强的树种。

2.引进和输出种苗,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植物检疫法和有关规章制度。从外地引入苗木、花卉、草坪及绿化材料必须先经植保专业人员检查,确无检疫性病、虫、草害,才能种植,若有其它严重病虫害必须经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处理后方可种植;本地苗圃出售苗木、花卉、草被及绿化材料,严禁附带病虫原出圃;对有检疫性危险病、虫、草害原的进口园林植物,必须在隔离温室或隔离区观察或处理,经一年以上确无危险病、虫、草后才能繁殖或定植。

3.应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长期和短期的防治计划。

4.发现危害严重,且大面积发生的,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

5.必须对本市园林植物危害既普遍又严重的各类蚧壳虫、蚜虫、叶螨、粉虱、天牛、木蠡等害虫,以及炭祖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进行综合防治。

6.园艺防治

加强养护管理,夏、秋生长季节应适量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禁止施用未腐熟的堆肥、厩肥、饼肥和植物残体,做好排水工作;删除病、虫枝,挡风、遮光徒长枝;对病叶、病枝、病根、病株应及时集中焚毁;结合中耕(冬耕)除草,消灭地下害虫;有土传病原的土壤,应及时消毒。

7.人工防治

摘除休眠虫体,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体和建筑物上的越冬虫茧、虫囊和卵块、卵囊并集中焚烧;直接捕杀个体大,危害状明显的害虫,有假死性或飞翔力不强的成虫(天蛾、尺蠖、蚱蝉、天牛、金龟子、叶甲);刮刷枝干虫体,要注意刮刷干净,不要损伤枝干皮层。刮除枝干病斑时尽可能不损伤树体,病斑的伤口处应进行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升汞消毒),然后涂抹保护剂(波尔多液浆:硫酸铜0.5公升,加水7.5-10公升)。

8.加强技术培训,对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的大力推广

这需要增强植保技术服务手段,以讲座、热线电话、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对负责各地区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部门进行技术指导,使传统的施药理念在根本上得到改变,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提高,帮助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学会安全、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对植物自身的安全进行保障。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是有广大市场的。要把农业、生物、物理三种防治技术和生态控制技术综合运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从而保证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篇2

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我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10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陆续增加,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地区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数量在再增加,直接经济损失达增多,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过去,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由于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地,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四)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制约我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篇3

关键词 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问题;原则;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48-02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树木生长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森林资源利用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随着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实际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选择有效方法及策略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对当前社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就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1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重视,防治意识较差

长期以来,在森林病虫害工作防治方面,我国均处于较差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经费,并且缺乏充分的重视。近几年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病虫害防治水平虽然有一定提升,然而其提升幅度相对而言比较小,未能够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控。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比较落后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地区仍未能够广泛应用无公害防治方法,大部分地区仍选择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于这种防治方法而言,其不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林区内生态环境,会导致病虫抗药、耐药能力有所增强,最终对病虫害防治开展会产生严重影响。

1.3 森林病虫害发展速度快,在预防及治理方面存在难度

随著当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尤其在干旱及暖冬情况下所出现病虫害,因其具备较好的繁殖条件,即便越冬,病虫死亡率也比较低,往往在越冬之后会出现大面积暴发。另外,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人力、财力及物力方面投入仍不够充足,在治理大面积病虫害方面仍有较大难度存在,很难有效进行防治及控制。

1.4 森林病虫害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森林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商品贸易全球化、物流频繁,外来病虫物种不断侵入,致使我国森林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并且所导致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导致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损失[1-2]。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其工作开展是处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所以必须要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相关规律,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各项相关工作。另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人执行,因而具备非森林生态系统特点,所以应当对相关尺度进行合理把握,使自然利益和社会利益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合理平衡,从而较好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对于综合防治工作而言,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应当以森林自身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对森林、病虫及其天敌三者之间所存在相关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开展相关工作。这三者和周围环境之间共同组成完整生态系统,而对于综合治理而言,其主要就是在培育、转移以及养护植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相关成分进行选择性调节,从而使周围环境能够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病虫繁殖及生长,从而使病虫发生能够控制在系统允许范围内,同时不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从而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二是利用综合治理,倡导尽可能少使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利用大自然各个方面之间所存在的彼此牵制功能,使绿色、环保、安全、无公害防治模式能够得以实现,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性能较温和的一些高效药品,从而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率能够得以增强,使各种资源能够得以节约。

三是就经济学角度而言,防治病虫害的标准就是不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当合理制定病虫害防治标准,明确需进行治理的规模,然而对于一些以绿化及观赏为目的的园林模式而言,这一观点并不适用,因而应当灵活掌握,不能够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其最终效应产生影响[2-3]。

3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3.1 强化森林保护意识

对于各地区森林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应当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使人们对森林保护重要性具有充分认识,对森林病虫害所产生危害有充分了解,进而保证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所有民众均能够积极参与,有效阻断森林病虫害传播途径,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而有效进行防治及预防。另外,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而使人们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使有关工作人员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为森林病虫害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2 合理实施营造林设计规划

为了能够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应当从生产方面入手。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土壤情况合理选择树苗,尽量做到适地适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植树造林达到较好效果。本地树木在经过长时间栽种之后,在防治本地区病虫害方面可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森林病虫害对于当地树木的依赖性比较强,因而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可选择林木混交方式,积极引进外来树木品种,使其与本地区树木共同种植,从而使树木自身抗虫性能够得以增强。然而,虽然自身抗病虫害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够忽略对外来病虫害的防治,仍然应当结合有效方式防治病虫害。此外,还应当进行封山造林,应当防止非工作人员向林区内进入,以避免外界细菌感染树木,最终使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3.3 强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预测预报工作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预测预报能够提高森林病虫害发现率,这在及时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属于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合理进行预测预报,对于树木所出现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观察,并且应当进行正确判断,从而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对于这一方面工作而言,需要专业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执行,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专业人员知识培训,从而使林区管理人员能够依据森林树木所出现的变化情况对树木所发生病害进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学会对天气情况进行观察,与当地测报点相结合,从而及时掌握病害发生情况及动态,为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应当积极建立森林病虫害测报点,并且不断进行完善,从而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当地发病特点及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能够有效进行防治。这些不但对先进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并且需要先进设备作为指导,应当建立相关数据库,不断进行记录及积累相关资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实施监测[3-4]。

3.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各级林业部门均应当积极贯彻落实“谁经营,谁防治”责任制度,依据国家政策及地方相关政策,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应当在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中纳入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应当增加基本投资,并且应当建立适当奖惩措施,从而使各个相关部门能够增强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可利用专项资金加强相关基础设置建设,对相关基础设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建设,配备相关专用设备,从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提高防治能力及水平。

3.5 e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够得到比较显著的效果,并且其作用比较持久。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害虫天敌一旦将自身种群建立,则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便能够使食物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这种方法所达到的效果而言,利用化学药物很难实现。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害虫天敌是将害虫消灭及进行限制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应当为害虫天敌提供充足生存空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实施全方位管理,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从而使生物防治能够达到最优化状态。在当前很多发达国家中,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建立植物保护管理基站,对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最终使生物防治零污染得以真正实现,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对林业害虫进行较好治理,并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3.6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

化学防治所指的就是农药防治,对于这种防治方式而言,其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抵抗林业害虫,对森林资源进行较好保护,然而若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不但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并且还会对土地造成一定污染,最终会对林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运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方面,只需在病虫害比较严重时适当运用对病虫进行控制即可,尽可能不使用药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另外,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不可使用单一药物,应当混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防治,在喷洒时尽量缩小范围,尽量选择有效施药方法,从而使污染能够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此,应当对化学农药施用方法进行改进,使农药利用率得以提高,使农药所产生危害得以降低[4-5]。

4 结语

森林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项重要资源,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森林资源保护也得到了较好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6-7]。作为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必要任务,在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清楚了解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要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相关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森林保护意识,合理实施营林设计规划,强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药物等方式,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对森林资源进行较好的保护[8-10]。

5 参考文献

[1] 张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12.

[2] 陈建相,吕照光.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技术及方法探讨[J].农家顾问,2015(4):172.

[3] 廖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展望,2015(34):68.

[4] 王庆海.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6(7):229.

[5] 檀月,吴巍.掌握综合防治原则 科学治理森林病虫害[J].吉林农业,2016(16):88.

[6] 骆社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与研发[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7] 王国治. 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1.

[8] 党立波.基于GIS的县级病虫害信息系统研发[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问题及对策

引言:我国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林业资源,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大,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加之林业病虫害的影响,使我国林业资源的质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林业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仅对我国林木的质量有着很大的破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工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管是站在环保的角度,还是站在资源的角度,要想保护好我国林业资源就必须要先解决好林业病虫害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有效地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

一、病虫害的特点

1.1面积大、危害大、防治难度大

我国森林资源面积较大且集中,由于过去滥砍滥伐对于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林区的植被以及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病虫害,通常情况下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加之林权制改革,导致森林经营出现了分散的局面,使得统一组织的难度加大。因此,我国病虫害具有面积大、危害大以及防治难度大的特点。

1.2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比较严重

由于交通的便捷,导致很多的有害生物伴随着人员以及资源的流通侵入我国,对我国林木植被造成了严重得破坏。加之这些有害生物在我国没有相对的天敌,很容易就扩散开,最终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1.3本土有害生物危害严重

目前,我国常见的本土有害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森林鼠,杨树蛀干虫和松毛虫等。其中危害最大且历史最长的有害生物是松毛虫,这种危害虽然经过处理得到了控制,但是在某些地区仍然会出现周期性的爆发松毛虫灾害,而这些虫害是林木生产建设领域最大的障碍。

1.4其他特点

在我国过去,就像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等病虫害一旦出现,就会很难得到根治,一旦出现监测不及时的现象,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病虫害除上述特点以外,还有顽固难治和时常爆发等特点。

二、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保障不充足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所用的资金并没有确定的来源,对于基础林业企业以及森工企业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资金的投入很少,在林业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年份,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目标。除此之外,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受资金限制,不能够采取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相关措施以及设备,导致林业病虫害在多种条件下不断的蔓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淡薄

由于一大部分的林业企业以及森工企业只是片面的追求眼前利益,一味地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忽视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以及养护工作。因为相关企业对于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养护的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以及实施力度没有达到要求,导致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出现了较多的历史陈欠,所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高发的趋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遏制。

2.3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的林业部门的最大特点就是选择以自上而下的纵向的行政管理体制,而选择这种管理体制在行政命令的下达和上传具备着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各个林业部门之间也缺少协调性。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在没有协调好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不能够控制的蔓延的现象,并且还大大的增加了森林病虫害的影响范围,导致森林病虫害对于林业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想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保证林业企业以及相关人群都能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实行全民预防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对策。其次,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都要进行大力宣传,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与危C意识,使人们牢记森林病虫害防治政策。再次,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与了解,提升人们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最后,应该继续开展森林确权,以便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够找到实际的负责人。

3.2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体系

各个地方的林业机关与林业企业都应该成立自己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小组,并且将此工作列入日程中,摆上重要的位置,并且要加强领导,明确其任务。同时,各林业单位和林权所有者应该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进来,并且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取得明显的成效。

3.3扩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的来源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中,资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才能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很好开展。为了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能够足够的资金,首先应该继续争取国家和林业部的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的资金,并且建立起完善的资金流动渠道。其次,要督促地方政府增加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所投入的数量,对于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实行综合性整治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再次,在县级政府以及各林业单位中也要开辟出一条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来源的渠道。最后,应该团结一切力量,借助群众以及社会的力量,选择既经济又生态的手段来调集社会上为环保与林业投入的资金,从而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3.4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以及预报质量

针对辖区内的森林资源病虫害要实时进行监测,对于森林病虫害动态要保证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的进行监测,要能够做到及时的发现灾害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

3.5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该加强高科技的应用,在防治工作中应用早期预防技术,加强森林的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6加强森林病虫害放置的管理力度

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存在问题防治措施

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㈣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一)建立建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测报网络,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通过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境外危险森林病虫害侵入和国内危险病虫害的异地传播,运用现代化的防治手段,增强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减轻灾害的损失,实现森林灾害可持续控制。

(二)发挥科技在森林灾害控制中的作用。在实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加大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使松材线虫、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天牛、松树蛀干性害虫和森林害鼠等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尽快得以控制,实行科研、生产、管理的密切集合,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械等问题。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3s技术生态控制等高新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使防治工作加速向预防工作转变。

(三)重视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建设,提高森林群体的抗病能力。由于生态系统恶化,造成的森林病虫害具有明显的生态灾害的特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灾害,有效的方法则有赖于生态的恢复和建设。以保护蛇、鹰类治鼠类;保护鸟类治虫害的生物工程,充分发挥病虫害的天敌作用,实现无公害防治,既做到了生态平衡,也达到了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四)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防灾减灾贯彻到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要想从根本上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制定造林规划和重大林业工程的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在森林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在林业检疫、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采伐等各个生产环节上都要认真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在林业生产中,抓好适地适树,运用本地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尽量减少单一林,营造混交林。在管护上做到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管理,清理病虫木以减少损害的扩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林分整体对生物灾害的自控能力。

篇6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13-01

林业的发展对林业的生态效益与国内农业的发展都带来积极的意义,在国内的生态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病虫害使得林业的生产质量遭受较大损失,也对林业经济效益带来了损失。目前,国内林业建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待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而林业病虫害技术比较落后,其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使得林业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在渐渐扩大。因此,必须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实现林业建设与生产的水平提高。

一、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分析

首先是林业病虫害的常发性。如今林业病虫害现象越来越频繁,林业受害面积也在日益扩大,甚至林业病虫害的整体趋势在不断上升。其次是林业病虫害的偶发性,人们难以预测大面积爆发的林业病虫害。因此,当林业病虫害爆发时,难以采取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使得林业建设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损失比较严重。然后就是林业病虫害的危险性,其扩散和蔓延的速度十分快。当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会直接威胁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再者,林业病虫害是多种次要害虫。人们往往对次要病虫重视不足,从而使得次要害虫渐渐成为主要害虫。最后就是经济林病虫害。近些年来,经济林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对山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影响。同时,经济林病虫害也对林农脱贫致富进程造成很大影响。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1.营林防治技术分析

首先,应该在育苗阶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因此,在这个阶段,第一步即选择良好的苗圃地,避免地势低湿或者土壤粘重。如果苗圃地没有选择好,很容易导致苗木的苗枯病或者猝倒病的发生。第二,在播种之前,应该对种子或者连作的土壤进行潜在病虫害的消除,以铲除病源以及虫口密度。第三,应该进行圃地休闲轮作,从而防治病原物与害虫等繁衍。第四,应该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应该适当充分。第五,应该保持苗木圃地的清洁卫生,对杂草、病株残体和枯落物进行及时的清除,从而减少病虫侵染来源。第六,可以将一些害虫喜欢吃食的植物种植在圃地的四周,从而将害虫引诱到一处,再进行集中的人工捕杀或者药剂防治,以有效地控制林业病虫害。

其次,是造林防治。在这个方面,主要是营造混交林、适地适树以及选择可以对抗病虫害的品种。然后就是通过抚育管理来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进行中耕除草、整地施工来减少病虫害来源,增强林木的树势,从而实现其抗病虫害能力的提高。对一些受到病虫害的林木枝叶进行及时清除,也应该落地病叶、病枝和病果等及时清理干净,并且将其集中起来烧毁,以防止病虫害。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一些受到严重危害的树木进行及时清除,从而实现对林内卫生状况与通气的改善,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治病虫害。

再者,应该对下木比较多,而且林木比较稀疏的林地进行封山育林,为林下植被提供保护。禁止对这种类型的林地进行开荒或者采伐放牧,给予林地以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来恢复。同时,可以采取补植补播和天然更新等人工措施恢复森林。除此之外,还应该培育阔叶树种以渐渐实现对林分结构的改变,从而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2.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第一,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很多昆虫体上,有真菌和抗生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另外,苏云金杆菌的各种变种制剂可以实现多种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第二,可以利用病虫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在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天敌昆虫防治技术非常重要,也十分有效。因此,可以通过引进、移植或者助迁等各种手段来增加森林中的天敌种群,以有效控制病害虫的密度,并且维护生态的平衡。

第三,可以利用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比如啄木鸟、山雀和灰喜雀等。鸟类一直都是昆虫的天敌,而且以虫为食。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工作,而且还不会污染环境。应该对益鸟的巢和卵进行保护,并且人工挂鸟巢以引来益鸟,促进益鸟的繁衍,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

3.化学防治技术分析

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消灭虫源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在国内,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森林面积占据了整体的70%左右。因此,应该在搞好预测预报的情况下正确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获得较佳的防治效果。而化学防治包括杀虫剂和杀菌剂,杀菌剂包括保护剂、铲除剂和内吸剂。其中,常用的杀虫剂包括爱福丁、锐劲特和呲虫啉,常用的杀菌剂包括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和粉锈宁。

4.物理防治分析

第一,可以采用铗鼠、蛹茧或者人工捕杀等手段进行病害虫的成虫与幼虫的捕杀。第二,可以通过扎塑料布、上胶环和捆毒绳等方式来阻隔害虫上树。第三,可以采用高温处理方式来对害虫或者病原菌进行消灭。比如,可以将林木种子曝晒在烈日之下。第四,可以在秋冬季配置涂剂对林木进行涂干,以防止林木害虫产卵,有害虫的时候可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没有害虫的时候可以达到防止其他病害的目的。

结束语

如今林业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必须对其防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控与严格的管理。相关人员应该随时做好检查工作,结合营林、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防治技术与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吴登存.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J]. 科技传播,2012(10):25~26

[2]王艳丽.综述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0):37~38

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是通过各种措施控制病菌侵染和害虫繁育,使之在一定的措施下,还长,中断或停止,最后达到消灭的目的,尽一切可能提高林木抗病虫性能,从病虫种源方面着手,能通过各种措施控制病虫的侵入和传染。

1.林木病虫的危害

由于林木枯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时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病害和虫害,病虫会侵害到种子,苗木,幼树或成林,轻的能够降低林木的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的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重的能够使大片森林,幼树或苗木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1)林木病害会有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病害,并且能够传播蔓延,侵害到其他的健康森林,属于非传染性病害,而这些具有传染性病害的主要发生原因是,林木本身生长的具体情况,病害菌的数量,及林木生存的周边环境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2)林木虫害的发生主要是林木所生长的环境和林木的品种。

2.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毓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瓣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期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虹,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4.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原则

(1)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的原则。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5.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适度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6.解决问题的措施

(1)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惩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物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学适生寄虫。

7.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以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蓄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4)改进农药施用技术。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人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库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

8.结束语

我们在对森林虫害进行治理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绿化树种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1.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防治主体单一

绿化树种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作为全县绿化树种病虫害的组织管理部门,肩负着全县绿化树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组织开展绿化树种病虫害的调查,主要绿化树种病虫害预报,编制主要绿化树种病虫害防治规划和预案,组织、指导、协调重大和突发性绿化树种病虫害的除治,森林植物检疫等事务工作,同时《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也确定了“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1.2防治措施滞后

具体表现在:一是不科学的造林营林方式。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生长势的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二是不科学的造林方式形成不合理的林分结构,使人工林过度纯化,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灾害有能力下降。

1.3发生面积增加

虽然近几年开展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一些地方的病虫害发生有所控制,但由于面积基数增大,发生病虫害的威胁增加。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退耕还林地中经济林木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1.4发生种类增多

随着外调苗、进出物资的增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开始进入务川县,危害生态系统安全,如天牛、柑桔煤污病等病虫害均是在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引种过程中传人务川县。同时,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云南松毛虫、侧柏毒哦、松叶蜂等常发性害虫没有得到有效根治,隔几年又会局部地区发生。

1.5潜在危险增大

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相继在务川县周边省、市、县发生,给务川县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桃战。虽然务川县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进行防控,到目前为止未在务川县发生,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务川县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且树种结构是以马尾松、葵花松为主,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务川县大面积的松林在短期内毁灭,严重威胁务川县的生态安全。

2.主要对策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依法防治

结合森林工程、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工程,特别是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在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过程中,强化“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动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实现“群防群治”多元防治主体的局面。

2.2加强监测预报,推行综合治理

①县级森防站要真正参与本地区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在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以及造林项目的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森防科技人员的影子,做到没有病虫害预防措施的造林设计不予审批,达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项目不予验收。②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应的种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要尽量减少调运种苗的数量,从采种、育苗、调运、造林的各个环节落实预防措施,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③在林业生产建设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营造多树种、多林种、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别是要发展乡土树种,引进优良品种、树种林种配置、林网结构调整等方面多做工作。④在现有林地中,有约20%的低效低产林、不健康林分,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危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⑤对病虫害常发区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抚育间伐等,增加树木的生长量,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2.3注重检疫御灾.严格控制源头

①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②积极探索警检结合、路检结合等执法模式。③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和综合消毒站的作用,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禁带疫植物进入务川县。④加强产地检疫,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2.4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人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务川县的森防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下更尤为重要。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不断拓展投资渠道。要严格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整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加大自筹资金比例,转变等、靠、要思想,实现防治资金以林主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2.5加强森防体系建设

在全县范围内多方面、多层次开展森防培训工作,力争每个镇乡、村都有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人员,提高预防意识,加强森防技术力量。

篇9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森防

雷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在国务院1989年颁布《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简称《条例》)开展的。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雷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经过森防人员20多年来的辛勤工作,摸清了本地森林病虫害及天敌的分布情况、种类、特性,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探索出了符合本地森林环境的防治措施及办法。但与国家提出的创立生态较好的森林环境还有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发挥本地森林优势,如何搞好雷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雷波森林病虫害及天敌分布概况

雷波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大凉山东侧小凉山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03°10′55″,北纬27°55′至28°45″。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306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2.2%,有林地面积6311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6%。

雷波县森林以亚热带阔叶林为主,高山暗针叶林次之。全县地形高差悬殊,森林垂直分布线明显,上部为针叶林带,中部为针阔混交林带,下部为常绿阔叶林带和次生阔叶林带。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形成多种小气候类型,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繁衍着异常复杂的森林植物和种类繁多的竹类,灌木及矮小植物,随之而生成种类繁多的森林病虫及有益的天敌种群。

每种森林病虫及天敌的自然存在总是占有一定的具体区域即分布。它们的分布即与它们的种系历史相联系,又受环境即植被、土壤、地形的影响,也受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森林病虫及天敌的分布是一种包涵时间、空间的自然现象。对它们的研究为科研、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雷波森林病虫及天敌的分布与森林植被分布基本一致。可分为水平地理分布和垂直地理分布。

1.1 水平地理分布

根据雷波地形气候森林植被,把森林昆虫地理分布为:

(1)干热河谷区。沿金沙江河谷,溜筒河河谷、西苏角河谷,以散生经济林为主,主要有油桐、乌桕、板栗、核桃、桤木、青花椒、脐橙等。其主要虫害是与之有食物链的乌桕毒蛾、云斑天牛、象甲、核桃叶甲、介壳虫、蚜虫等。其病害也是与寄主有必然联系的病菌,如油桐角斑病、叶枯病、叶痂病、白粉病等。天敌有孪瓢虫、异色瓢虫、奇变瓢虫及中国虎甲。

(2)西宁、马湖天然阔叶林区。该区海拨800―2000米,年均气温高,无霜期长,雨量丰富、温暖潮湿、云雾多。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林间竹类丰富。森林植被种类丰富,构造复杂,昆虫种类也多。由于植被种类丰富其构造复杂,而昆虫种类繁多且相 制约,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病菌也是相同的道理。

(3)黄毛埂原始森林区。该区雨量充分,气候温和,植物生长期长。海拨2200米以下为中山常绿阔叶林带,以丝栗为主,落叶树种槭科为主,海拨2200―2500米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树以油麦吊杉、冷杉为主,阔叶树以槭科为主。该区因生态环境好,只有人工营造的落叶松林有轻微蚜危害。

1.2 垂直分布

根据雷波地势、森林植被特点,可把森林昆虫垂直分布为:

(1)干热河谷病虫垂直分布带。海拨400―800米间,与干热河谷区重叠。

(2)中山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带。海拨800―2500米间。该分布带是雷波的主要林区,以西宁、马湖天然阔叶林区及拉咪针阔混交林为代表。该区天然林比重大,有病虫但无灾害。只有人工林有轻度的危害。

(3)亚高山针叶林病虫垂直分布带。海拨2500―3200米,以冷杉、云杉、铁杉为主。该区为天然林。

2 雷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问题

自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雷波的林业工作重点由采伐天然林转变为以保护天然林为基础,大力营造人工林。全县将原来的伐木场转变为林场,将原来的伐木人转变为种树人。这一转变也使雷波的“森防”工作日显重要。通过这些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马湖乡2000年发生的大面积天然罗汉竹林暴发的淡竹毒蛾虫害,暴露出有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还不能被全社会所认识。很多人认为雷波森林生态环境较好,未发生过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局部地方发生的病虫害也会自生自灭。

(2)由于专职检疫人员少,检疫设备简陋,检疫手段及技术落后,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还做得不够,特别是对危险性病虫的种类、分布情况、危险状态等基本情况不够清楚,工作不能有的放矢。

(3)检疫队伍不稳定。由于检疫人员接触有毒有害时间频繁,有关的津贴、补助等待遇没有享受到,一些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检疫工作,使检疫人员工作不安心,影响了“森防”队伍建设。

(4)当前全县全面开展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核桃产业工程,大量从外地调进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从品种、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把关不严,就有可能使新的病虫传入雷波。县境内人工林面积越来越大,由于人工林多品种单一的纯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远不及天然混交林,这使“森防”工作难度更大、更严峻。

(5)森防资金严重不足。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全县“十三五”期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增加防治经费是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3 对雷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针对雷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思考。

3.1 建议和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认识水平,改变“森防”工作的被动局面。“森防”工作是项新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是等下执法又是技术要求高,要做好这一工作,不仅需要得到林业系统听支持与合作,还必须得到水利、农业、运输、邮政、医药以、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开工宣传“森防”检疫工作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法规,使人人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唤起人们自学遵守《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以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

(2)狠抓法规落实,制订工作程序,确定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办法。由于林业工作重点转移,现有法规的执行不到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森防”检疫工作,妨碍了森防效益的发挥。

制定由林业员、护林员为基层情报员,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的情报网络,作好疫情预报,使疫情早发现、早治理。

确立林业系统内部的协调合作关系。确定“森防”检疫专业部门与各林场、林业公安、资源、营林、天然林保护、护林防火、退耕还林等部门间的地位、作用、义务。在平时应加强互通情况,在疫情期防治专业部门应处于主导,指挥的地位,其他部门应积极配合其工作。

严格按林业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上(林业部分)》检查,办理入县内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外调的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在调运前应向当地森检机构申请调运检疫,持《植物检疫证》确定无危险性病虫后,才准予进入县内,将危险性病虫害拒之县外。

(3)搞好普查,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及天敌的普查是搞好“森防”工作的基础。每年应对我县生产的种子、苗木、其它繁殖材料等,进行产地检疫。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要求,“地方各级森检机构应当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森检对象普查”,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加强技术、科研工作。雷波县的检疫工作,应以县森林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互通情报。

(5)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森防”工作技术性强,需要有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而又稳定的队伍来不懈地工作。各级领导、各部门应大力支持“森防”检疫工作,认真落实检疫人员的各项待遇、工作条件、科研设备,以稳定检疫队伍,同时对不符合条件者予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队伍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2 加强各方面工作力度,搞好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的发生和危害与林业生产活动直接相关,要从种苗工作抓起,大力抚育抗病虫品种,加强种苗生产基地的病虫害防治,严把种苗关。植树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营造混交林和封山育林,充分发挥生物调控作用。重点林业工作建设,必须把“森防”纳入其规划设计,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制度。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增强“森防”工作的科学性。预测预报是加强“森防”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建立没报信息档案数据库,定期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的预防性措施。要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合格证》制度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制度,切实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定期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森防”资金的投入。“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对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林木发生病虫害,由林主自查、自报、自治的办法来解决。对国有林要进一步提高“森防”经费在天保管护资金支出中的比重,使之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森防”工作的投入。

篇10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1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2 东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吉林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1.9万hm2,1981年上升到45.0万hm2,1991年高达77.7万hm2。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吉林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30.2万hm2。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01年吉林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35.3万hm2。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吉林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吉林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吉林省,由于吉林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吉林县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的适生区。这2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东丰县,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吉林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2.4 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3 制约吉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3)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4)检疫工作不到位,有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5)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4 东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主要对策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4)从保护我国及吉林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加入WTO,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及吉林省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做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

    4.2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2)在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分布区外围及与辽宁、山东、山西毗邻地区相关的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省界。

    (3)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4.3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6.7万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

    (1)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