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监测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监测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虫害监测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效益;对策

0.引言

目前,我国虽然国土辽阔,具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森林病虫害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在逐年递增,人工美化造成的单树种的过多和过密集种植等现象,在遭受病虫害时其受害程度和受害面积无法估量,十分严重且不断加剧。病虫害的发生也与局部地区的气候问题有关,森林所在地的温度、适度、天敌数量、人为因素等,也是造成受害地区和受害程度的差异。经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造成灾害的病虫害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原有虫害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目前害虫已达到50多种,不同的病虫已经对部分传统防治措施具有了相应的抗性,传统防治措施已难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获得较高效益的对策来解决病虫害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分布

我国疆土辽阔,不同气候错综分布在国土上,因为地势变化较为多样,所以森林资源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从北往南依次为常绿针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不同气候影响下的不同森林资源具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虽然有所差别,对地区的生态调节的影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森林资源非常庞大,这就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严重的考验。

2.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现状

由于我国存在大面积的森林资源,随着近几年病虫害问题的加剧,受害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增加的主要地区不光包括天然的森林资源,还有很大一部分为人工植树造林所产生的森林代。而后者相对于前者在发生虫害时,受害面积更大且受害程度更为严重,原因是人工造林的树种较为单一,植被覆盖率更低。其次,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原因,我国温度相对上升,冬季温度也较高,这就给病虫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很大的环境和机会,病虫的冬季死亡率下降了很多,造成病虫危害逐年上涨,灾害面积不断上升。因为防治手段较为单一、效果较差。虽然现阶段,对于现有的虫害的防治措施还较为有效,但是害虫的种类在不断增加,足已造成大量危害的害虫已经达到了上百种,且国外入侵的害虫也在不断增多。原有的害虫也在不断变异进化,如松毛虫等害虫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防治病虫害的现状不容乐观,病虫害防治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我国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对我国森林资源存在最大威胁的病虫害是部分虫害的潜在威胁,在上个世纪之前,我国虽然存在病虫害问题,但是危害相对较小,采用相应的措施就能控制住虫害的扩大,但是这种生态相对平衡却因为国外病虫的入侵而被打破了。近年来,多种不同的害虫已经入侵我国一部分林区,为了防止产生的危害,我国相应单位已经采取了一部分措施来解决和防止外来病虫的侵入,虽然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外来病虫的潜在危害确是不容忽视的。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进行预防。

其次,病虫的顽固性、抗药性、和复发性较为严重。存在一部分病虫,虽然在当时治理时存在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复发性较强,每年或者每个地区都反复遭受此种虫害,而且一部分的病虫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和抗药性。在爆发初期,喷洒农药等简单措施较为实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药性不断增强,同种农药或者措施很难在起到相应的效果。病虫对药物性防治具有选择性,长久下去,新型的抗药性病虫就会产生并产生更大的危害。

最后,就是监管力度不够,很多虫害在发现的初期就进行防治,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损失较小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在虫害监管和发现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传统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做的应有的检测,而缺乏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实地检查,这就导致了在病虫害发证的初期并不能有效地检测到,从而错过了其最佳防治时期,因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导致了相应技术无法推广和应用,而现有的喷洒农药等技术不能彻底的防治,却存在加重问题的效果。所以我国病虫害防治问题较多且比较严重。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还不能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发展。

4.如何有效地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就要摒弃传统的大面积喷洒农药的行为,切实有效的开发一整套实用的措施,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1)加强森林防虫害意识,提高有关人员的防害重视程度。组织相关人员和成立相应的机构来关注和研究分析各类虫害的产生和防止,虫害虽然没有其它自然灾害的迅速,能产生大量的直接性的损失,但是虫害自身具有危害面积广、破坏性大、反复性较强等特点,能对森林造成大量损失,而森林资源的损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从而较好的做到控制,防止在发生时手足无措;(2)要加大相应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对虫害的高科技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防止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大面积农药喷洒,而是要拓宽防治的手段,对于不同的病虫,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来治理。传统的治理方式单一且成效不强会造成害虫具有很强的抗药性难以治理,新式的治理方式应该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新的生态化森林系统害虫的防治应该以增加天敌数量等这种环保方式进行,尽量杜绝农药这种危害较大的方式;(3)要提高害虫的提前防治,设立相应的检测和报警系统。病虫害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孕育时期,在这一时期,病虫害已经出现了相应的危害情况,且治理相对较为简单,成效好。如果错过这一阶段,等造成大面积虫害时,治理难度也就大大上升了。所以要设立相应的报警和预测系统,在病虫产生初期或者潜伏期就开始治理。要想提高防止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就必须在以上几点做出相应措施。

5.结语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病虫害问题始终困扰着森林资源的正常发展,大量病虫的危害每年都使森林资源遭受极大地损失。在我看来,要想防治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科学、生态的方式,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采用积极合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问题,是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森林的开采达到了最大化,所以在开采砍伐过后,所要关心的不光是补偿种植,还要做到分类多样化种植,防止过于单一的种类,同时也要做好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为我国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保障。 [科]

【参考文献】

篇2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是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加快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方针,积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培育健康森林,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

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能增加林农收入,而且能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助推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问题

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薄弱,还不完全具备及时准确的掌握虫情并预报的能力;②病虫防治手段落后,缺乏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现实中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③林业建造、管理培育、规划等部门间缺乏协调,缺乏强有效的预防监测机制,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④检疫工作问题,检疫跟不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未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致使蔓延;⑤防治投资力度不够,经费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防害抗灾能力低。

2.2对策

2.2.1森林建造、培育、管理方面。森林植造时遵循适地适树的原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抗病虫力强的树种,植物配置乔、灌、草结合,植物种类要保持多样性,避免单一结构、单一树种,增强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性能力;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增加天敌数量,减少人、畜对植被的破坏,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保护好害虫天敌;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林,禁止乱砍乱伐、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一切行为。

2.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坚持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完善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要对辖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气象气候等状况全面掌控,确保前期森林病虫害动态预测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做到早发现、早除治。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2.2.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提倡生物、物理等手段治理。坚持林业生态科学发展,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对病虫害的防御和自控能力。严禁不合理的农药使用,提倡利用微生物、天敌昆虫、益鸟、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防治。加大科研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利用光、温度、生物物理技术、放射能和电离辐射、人工和使用器械机具捕杀等手段进行防治。

2.2.4增加经费支持,完善基拙设施建设,加强领导。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来完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1.1保障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庞大的森林体系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与自然条件,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强些,但是这种调节对于病虫害的发生还是无法完全抵御的。所以,将病虫害控制在可排除的范围内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任由病虫害蔓延下去,林业的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威胁。

1.2有利于树木质量的提高

病虫害的发生会破坏森林中树木的生长,致使很多树木质量不达标,无法砍伐为人类供应木材。从另一个视角来说,如果因为病虫害不能从所种植的林木上获取木材,这将导致很多树木被残忍砍伐,破坏了林业的整体生态环境。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能保证林木的整体质量,提升林木使用率,也同时能够提高森林承载力。

1.3间接降低其他森林问题的发现概率

防治病虫害就是森林观测的过程,观测人员还要长期收集并分析森林内的每一项数据。通过这样的观测,观测人员对森林的进一步了解,对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有更多掌握。在进行病虫害监测时,需要做化验分析,得出的数据会提供相应信息,进而显化出森林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可降低森林问题概率的发现。

2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2.1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教育普及工作

生态林业的建设是为了国家林业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完成林业建设目标,就需要加强森林的养护,在整个过程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就特别重要。每个部门都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真正意识到病虫害给树木带来的伤害。切实做好林业教育的宣传,有关部门也要全力支持林业部门的工作,呼吁大众主动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减少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损害。

2.2做好森林养护工作

做好森林养护工作,首先是对要种植土地的土壤进行检测,针对需要的土壤环境来改良土地,逐步改变土壤里的化学成分,进而减少虫害。需要时还可以给土地翻整,方便清理地上杂物,为树苗生长创造优质的土地环境,为绿化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树木生长初期,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各政府部门都要对幼林的养护工作给予重视。加强对幼林生长环境的关注,监测幼林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定期进行幼林的清理,为幼林创造好的生长条件。作为政府部门也要全力支持绿化,积极宣传植树造林政策,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使幼林的保护工作能高效实行。有关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也要强化植树造林的主要意义的宣传,结合现实要求,增加树木品种的培养与林地种植。定期开展养护人员的有关培训,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保护和生长的专业知识,学会科学护理绿植,从而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运用科学护理法来进行植树造林的抚育管理,这样做能提升林地的效率和整体造林质量。

2.3做好监测工作

树木生长时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严重的会引起树木死亡,因此,一经发现病虫害就要把握时机去治理。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能够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红外观测测出不同森林区域的病虫害。因为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不一样,树木发生病虫害之后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一些树木叶子遇到病虫害会变黄,甚至是没有光泽,同类树木在不同阶段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遥感技术还能判断树木中的病虫害是发生在哪个阶段,按照病虫害的情况分别去治理。迅速控制好病虫害,防止灾害扩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林木的损失。

2.4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更新

为了预防树木染上病虫害,多数人都会使用农药来喷洒,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农药用多了没办法降解,就会直接渗入到土壤,对地下水或河水造成污染。因部分地区滥用农药,使土地被污染,肥力下降,致使植被大量减少,水土容易流失,带来自然灾害。所以,要更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大生物防治法的运用力度。

2.5采用混交林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

混交林技术也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一个种类,由于以往人工纯林种植可选的树种单一,食物链形成简单,如发生病虫害就会传染给整片森林,使经济林大面积受损。所以,在进行人工林栽培时,应该根据本地区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植物,形成相对复杂的混合林,从而形成的食物链也会比较丰富一些。当病虫害发生时,可以让工作人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反应,迅速控制病虫害的继续蔓延。

篇4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所以,保护好森林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年林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关键。

1.防治病虫害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病虫害的面积不断加大,防治难度大。因为近些年持续干旱和冬季气温普遍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越来越低,导致虫害面积有所扩大。当前,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种类的增加,病虫危害更加严重。因为人力、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防治难度加大。

1.2 病虫种类增多,损失严重。我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增加到近五十种,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其中有些是由外省慢慢传入的。有的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常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害。

1.3 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暴发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我省对森林造成危险的害病虫害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目前并没有造成大的灾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如果发病,就有可能在短期内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遭到破害。

2.制约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因

2.1 林业管理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产生了造林的只管造林,育苗的只管育苗,引种的只管引种,在做造林规划设计中,有些地方甚至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做十分被动。

2.2 检疫工作不彻底,缺乏检疫检查站,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到位。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掌握虫害情况,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2.3 防治手段落后,缺少科技力量。现有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研究的推广力度不足,在防治时因大面积重复性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伤害了天敌,结果形导致恶性循环,因资金所限生物防治因技术不能广泛推广。

2.4 经费短缺,具体表现为缺少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导致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下降。

3.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提高防治认识,加强领导

具体表现在:首先,提高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提高生态建设的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次,提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第三,提高减轻虫灾危害损失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森林病虫害的造成的严重损失,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同时还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检疫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首要前提。森林防灾工作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要明确对象、确定专人在固定地块定时调查,使用指定方法、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加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同时建立起数据库,不断积累基础资料。不仅要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和气候气象条件,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

加强林木检疫,防止传入危险性病虫。森林植物检疫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的进行预防性工作。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以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3.3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采用先进防治手段

森林防灾工作需要科技的支撑。结合黑龙江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不相适应的现状下,防治虫害的方法需要大力改进。首先,加大科研技术的开发和技术推广的力度,研制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积极推广使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的技术,加强对松毛虫、美国白蛾、小蠢虫类等监测技术。其次,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下,逐步禁止使用杀虫眯、除草醚、草枯醚等能够带来剧毒及高残留的农药,大力倡导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和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第三,坚持搞走生态林业的道路。坚持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做到造林要坚持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和适地适树,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的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增强森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4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防治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人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人,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人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测报、检疫对象普查,防治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篇5

【关键词】病虫害;防止

前言

林业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林业病虫害的含义

林业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2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2.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业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是在它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遭到各种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病虫害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经济林病虫害,保证树体健壮,是取得好的效益的关键。

2.2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实践中,群众防虫防病,多有盲目性。一是有虫有病不认识,病虫混淆;二是不对症用药,人家喷药咱喷药,不知防的何虫何病,防治目的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加强经济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更大。

3.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目前的32种左右。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害虫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0m3,直接经济损失达70多万元,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3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局部地区有的几乎年年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4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5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林业虫害的防治起初是通过在林区喷洒化学药剂来达到防治林业虫害的效果。在初始阶段,使用很少量的化学药剂状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药剂使用量加大,虫类产生了抗药性;后来人们尝试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防治森林的虫害。物理防治的方法有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生物防治方法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等。以虫治虫是利用天敌昆虫或有益螨类控制害虫;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能使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以鸟治虫就是利用鸟类控制害虫。不同的病虫害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因而其防治方法和时间各异。就对一种病虫害来说。受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防治时间上也有差异。这里不单独讲某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而是以时间为顺序,就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作以介绍。

5.1冬防

时间在上年11月底到本年2月底,病虫害休眠、越冬时期。冬季的病虫害不再危害树体,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很大,且冬季是病虫害休眠和越冬时期,病虫害多钻入树皮、树洞、土壤或果园树下的枯草中,不活动,也较集中,容易消灭;树体休眠,抗性强,可用高浓度的药液。因此,通过修枝、刮皮、深翻、清园等措施,可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剪枝,剪除树体上的病虫枝,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数;刮皮,主要是刮除老树皮、粗树皮,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深翻,在封冬之前或早春,对全园进行深翻、深犁,可翻出在树冠下越冬病虫害,使其冻死或被鸟、禽啄食。清园,枯枝落叶、杂草、烂果等是一些病虫害越冬场所。

5.2春防

3月上旬到4月上旬,病虫害苏醒、活动期。树干涂毒环、涂白,杀死上树害虫。土壤药剂处理,杀死出土虫害。

5.3夏秋防治

4月中旬到10月底,是病虫害发生、危害、猖獗期。

6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1)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坚持全年管理,把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林业防治等方法相结合,以减轻,避免病虫的危害,确保经济林树势健壮。

(2)病虫害化防治应及时,准确、有效、有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准确地掌握防治对象,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时,在同一时期会有几种害虫同时发生,这就要以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作为主要防治对象,选用能兼治其它害虫的药剂。如在防治蚜虫时,常伴有桔潜跳甲、蚧壳虫等,防治时,要选用既能防治蚜虫,又能兼治伴生害虫的农药品种;适时用药,一般防治病害时,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未流行之前进行,防治虫害时,应掌握在幼虫幼龄期进行;适量用药,药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或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上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适法用药,合理采用喷粉、喷雾、涂抹、根施等,对的病虫,在树上的危害期采用喷粉或喷雾;对土壤越冬的虫害,在出土期则选用根基部撒施;对于隐蔽性害虫,采用涂抹法;适位用药,病虫害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防治的部位不同。

篇6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要点

0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漫长的生长周期内,它会遭到火灾、病虫害、雪压、冻害、干旱、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乱砍滥伐、肆意毁林开荒等人为因素的破坏,使森林资料大幅度消减,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并使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其中,病虫害对林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着重讨论一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1 导致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因素

1.1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80年起至2010年,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42%。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35%,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3 人为传播加剧

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1.4 不合理使用农药

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2.1 全面提高防治成效

认真总结杨树蛀干害虫、森林鼠害等防治经验,研究制订防治技术方案。组派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防治第一线,解决防治难题,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力争每个工程在关键技术上都有新突破,在治理成效上有较大提高。按照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防治投入和责任新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森防行业特点的防治责任新机制。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组织力量开展松材线虫病预防工程及杨树食叶害虫、松蚧虫等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的筹备工作。实现以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为龙头,分层次大力推进森林病虫害的工程治理。抓好面上防治工作,防止没有治理工程支撑地区其他病虫害的大发生。要宣传推广工程治理项目的成功经验,指导面上的防治工作。

2.2 建设监测预警体系

加大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执行病虫情联系报告制度,适时辖区内的病虫鼠情预报。加强测报数据的质量管理,保证数字的准确性、传递的时效性。提高对危险性、潜在危险性和外来病虫害的监测,完成制订杨树食叶害虫等主要测报对象的测报点监测办法;组织制定森林病虫害灾害类型、灾害分级标准。

2.3 查找不利因素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害生物疫情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增加了林业病虫害防控的难度,当前,资金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财力投入机制和重大疫情资金储备机制还不够完善。专业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广大农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虽然前期主管部门已组织过多期培训,但与基层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学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制剂和天敌应用面积虽在逐年提高,但因资金保障不足、生产规模小、成本较高,影响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林间天敌种群没有完全形成,还不能形成自然控制力,特别是在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建设方面,由于受到资金不足、市场运行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功能和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预测预警网络有待进一步延伸,远程监控预测手段缺乏,现有装设备的预警、监控能力还仅限于某些重点区域,并且有些设备科技含量低、预测效果差。

2.4 创新防控机制

抓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不仅是保护林业资源、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而且对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部门要把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建立和完善防控兼备的体制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从当前主要的防控手段来看,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仍是一项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在防控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白蛾的战役中,形成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防控局面。加强专业培训,不断壮大基层专业骨干队伍。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它们的生物特性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手段也不一样,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就容易出现病害和虫害不清、杀虫剂和杀菌剂混淆、防治时期不当等问题,甚至会因擅自使用剧毒农药造成树木损伤和环境污染,特别是更会造成大量生物天敌的死亡,严重破坏自然界的生物链,对今后的虫害防治留下隐患。由此可见,加强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要把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作为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好落实。坚持科学防治,充分发挥生物天敌繁育基地的科研功能。在诸多虫害防治措施中,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由于具有生态防治特性,已在各地广泛运用,如天敌防治、黑光灯诱杀等,都是利用了害虫的某些生物特性来灭杀害虫,不仅解决了农药喷洒带来的污染问题,而且成本低、用工少、效果好。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并扶持生物天敌繁育基地搞好后续建设,充分发挥其宣传、教学、防治、科研等多项功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要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从调节生态环境入手,将林业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起来,以病虫害监测为基础,有机地协调林业措施、抗病虫品种、检疫、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手段,将病虫害的发生长期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以期达到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防治措施,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减轻森林资源损失、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对策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湟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据湟中县森防站统计资料来看,2000—2008年,病虫害发生面积以每年6 666.67 hm2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再加上退耕还林户只领补助款,不重视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致;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8种增加到10多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湟中县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桦尺蠖、鼢鼠、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生长量下降,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黄斑性天牛侵入湟中县,由于对其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还有桦尺蠖和鼢鼠,如果不加大力度防治,很有可能对湟中县大面积桦树林、青杨林、沙棘林等造成毁灭性危害。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鼢鼠、桦尺蠖,加上新侵入的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的单位和个人搞育苗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极为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1],以保护青海省及湟中县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县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2]。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本县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湟中县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县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湟中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3]。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等都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防治病虫等监测技术。

3.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湟中县的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干线公路路口加大检疫检查力度,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三是加强源头管理[4]。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6 666.67 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湟中县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入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长期没有经济收益,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4参考文献

[1] 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2009(12):41.

[2] 袁晓庚,刘伟各.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7.

篇8

关键词:当代农业;绿色;植保技术

近几年来,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社会纷纷报道了不合格的、污染严重的粮食问题,各种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超标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而植保技术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解决此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一、如何更好的推动当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运用

1、积极建立病虫害预测警报系统,对其实施全面动态的掌握

积极建立病虫害预测警报系统,对其实施全面动态的掌握,这是实施植保技术的前提,只有准确的掌握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病时间,才能够有效、正确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病虫监测点的建立和运行,可以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分工合作,对每种病虫害的检测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最后,综合汇总每种病虫害的详细信息和数据,进行研究和总结,掌握全面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和发病时间,能够准确的进行警报预测,从而可以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损失,提高效益。

2、全面提高植保技术的宣传力度

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植保技术的应用,这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广泛告知农民朋友们植保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帮助他们全面的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基本信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区,综合利用会议召开、电视讲座、发放传单以及短信的形式,及时的相关病虫害的发展动态以及信息,提高植保技术的技术性指导,真正的帮助农民群众进行得当的防治,提高其对植保技术的积极性,有效的控制、治疗各种病虫害。

3、专业化植保防治队伍的建立,进行有序工作的开展

要想真正的推广使用植保技术,单纯的依靠病虫害监测点和大力宣传这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化植保技术防治队伍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有序工作的开展,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更加贴心的服务。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农民群众成立自己的植保队伍,通过对这只队伍的全面培训和技术指导,让他们深入到田间、农田去更广泛的指导植保技术的应用。

4、积极采用多种防治措施

积极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有效减少农产品中的毒物残留。为了更好的展开农药减量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广泛的推广使用新型的高效、低毒类的农药,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的开展多方面的防治工作,比如说,加大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展,物理防治措施的开展,生态防治措施的开展,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的开展。在进行绿色植保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综合的利用多种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发挥植保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5、积极提升植保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宣传

积极提升植保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宣传,一方面,对于综合防治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宣传,重点对物理防治措施的开展、生态防治措施的开展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的开展进行宣传。一方面,需要积极的使用和推广植保机械,全面的提升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和施药水平。另外,加强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宣传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全面推动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

二、关于当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运用的几点思考

1、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植保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来说,植保技术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比较大。究其原因,地方性政府的态度与支持力度不够,不重视植保技术的推广,经费的有限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开展植保中的各个环节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困难,不能够深入、及时的进行工作的开展,致使现在农业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植保技术的应用,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关键。

2、植保队伍整体水平比较低,不能够全面的进行宣传

对于植保技术来说,其宣传的都是新型的理念和技术,而现阶段的植保队伍的人员组成中,年龄普遍较大,因此,其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程度比较缓慢,自身所具备的技术和知识比较老化,又缺乏正规、全面、专业的培训体系,因此,对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解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保技术的发展。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植保技术的应用,必须全面提升专业队伍的建设。

3、检测手段相对落后

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支持和资金的落实,致使很多地区的监测工作还处在初级的阶段,采用比较原始的手段,缺乏标准化的病虫害观测场和完善的检验检测实验室,仅依靠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缺少科学性和时效性。在这样的监测手段下,无法得出准确、全面的资料信息,不能够真正的促进植保技术的推广。

篇9

关键词:甘蔗高产;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甘蔗是一种无性繁殖的多年生作物,由于在国内的甘蔗产区内其轮作区域较少,由于长期的连作种植模式,使得甘蔗的虫害问题逐年累积,愈发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甘蔗主产区的黑穗病和花叶病发病率高达20%,甘蔗螟虫为害节率高达30%,这对甘蔗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成本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甘蔗产业的良性发展。加之,在防止甘蔗的虫害问题上主要依靠农药,在控制虫害的同时,也杀害了虫害的天敌。经过实践的积累,虫害天敌数量减少,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使得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加不易进行。并且滥用农药对于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都是不好的。因此,甘蔗虫害的科学防治研究工作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提出了专业化的虫害防治理念,并对“凯米克”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原则、形式、目标进行了介绍,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发挥出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1 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1.1 农民滥用药物

由于无法对农民用药进行监管,所以植保部门的监管工作很难进行。现有植保制度的强制约束力度很低,对农民用药的监管根本起不到作用。但是植保部门可以及时向农民宣传各种虫害的防治方法,并对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汇报。植保站可以对较好的药物进行推广,但并不强制。由于我国的农业制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自主性,农民可以进行自主的种植和对农药进行选择。但是使用农药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就是造成农药的滥用,从而引发了农药中毒、农药残留以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1.2 植保部门职能弱化

在我国,植物保护站不论级别均是非营利性的行政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贯彻实行,并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在指导农业生产时,要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辅,结合化学以及生物防治技术对甘蔗的虫害问题进行防治,大量数据经验表明,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几种植物进行轮作、黑光灯诱杀、黄板引诱等措施均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且其效果也比较不错。由于植保部门并不能强制对某种措施进行选择,所以植保部门的作用不断被弱化。自主性较强的经营模式下,农业防治以及物理防治逐渐被忽视,为了方便以及攫取利润,农药公司几乎放弃了利润很小的农业以及物理防治措施,而化学防治地位却很高。

由于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的都是农药企业的营销人员,对于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逐渐变成了农药的销售。大大偏离了“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而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根本无暇顾及。由于高毒的农药效果迅速以及成本较低,所以农户滥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1.3 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脱节

病虫害随年份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爆发的现象,所以对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从总体来讲,我国现有的生物检测以及预报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农民对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在“治”,不见虫子不打药。使防治效果不是很明显。监测与防治脱节,就会使监测失去意义。

1.4 资金投入少,专业人员良莠不齐

有害生物的防治从属于公益事业,需要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我国现有水平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标准是0.2元/667m2,此项数据是世界平均水平额三分之一。

从事此工作的人员待遇很低,植保队伍不稳定。即使国家有相关政策,对于农林院校的学生会给予一定的照顾,但毕业生工作的大环境没有被改善,许多毕业生宁可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这使得植保队伍的技术人员短缺。

2 “凯米克”甘蔗病虫害防治体系

2.1 原则

在原则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要方针,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为主要理念,经过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带动,使防治公司更加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以及市场化。同时,还要推进与社会上的防治组织的合作,使立新型的防治体系尽快建立起来。

2.2 组织形式

在经营上要以蔗糖产业为基础,寻找更多的经营模式。要以政府政策为依据,相关单位为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组织提供技术支撑,寻求有良知更专业的农药企业提供优质的农药产品,然后植保部门整合资源后,以专业化的服务将信息提供给蔗农,并对蔗农进行一定的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种植大户,要为其制定专业的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使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更加安全、高效,使蔗糖生产效益增加,投入与产出比得到优化。

2.3 防治目标

实施甘蔗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服务,不管是对于企业、蔗农、政府,还是社会都是有利的,该体系的构建能实现糖厂、蔗农、相关组织以及政府的共赢。糖厂为蔗农统一提供农药,在降低蔗农用药成本的同时也使得甘蔗由于专业化的防治使其产量和品质都有提高。从而使糖厂的利润有所增加,效益有所提高。农药企业为甘蔗病虫害防治提供优质的产品,由专业人员进行用药防治,一是避免了蔗农因被骗购买假货带来的风险,二是科学用药保证了安全,也提高了防治效果。使得蔗农的甘蔗稳产、高产,经济收入增加,最终达到惠农强农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同样是为政府分忧,大大减少了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几率,减轻了政府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糖厂的增产,也给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税收。最后就是由于用药安全,使得蔗区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使蔗农创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使农村大环境更加安全、高效和谐。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广西地区的虫害防治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对“凯米克”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原则、形式、目标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我国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跃彬.中国蔗糖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分析[J].甘蔗糖业,2004(5):49-53.

篇10

关键词:黔东南林业;技术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59-1

黔东南州是国家重点林区,然而,茂密的森林存在大量的病虫害,主要有萧氏松茎象、松蜗天牛、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松毒蛾、马尾松赤杭病等。林业技术防治法就是根据林木病虫害发生条件与林木栽培管理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整个森林培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直接或间接抑制病虫的目的。林业技术防治法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旦病虫害大发生,必须配合其他防治措施。

1 育苗措施

在选择新的育苗基地时,要尽量满足建立无检疫对象种苗基地的要求。除考虑环境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规划设计之前,要进行土壤病虫害及周围环境病虫害的调查,了解其种类、数量,如发现有危险性病虫或某些病虫数量过大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符合要求才能使用,否则需另选基地,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圃地选好后要深翻土壤,这样不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以消灭相当数量的土壤中的病虫。施用的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要合理轮作,避免连作,特别是根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圃地。选择育苗种类一定要慎重,一方面要根据土壤条件、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要选无病虫、品种纯、发芽率高及生长一致的优良繁殖材料,这样既利于管理,也利于减少病虫危害。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间苗,保证苗木密度适当;要合理施肥,适时适量灌水,及时排水,尽量给苗木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苗木抗性。苗木出圃分级时,应进行合理的修剪;有条件的应对出圃苗木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消毒时,可用密度为1.028-1.036(波美4-50)的石硫合剂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1%浓度的升汞液,将苗根在药液中浸10-20min,同时用药液喷洒苗木的地上部分,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处理苗木虫害可用氰酸气熏蒸法,具体为:将硫酸倒入水中,再倒入氰酸钾,人立即离开熏蒸室;然后密闭熏蒸室;熏完后打开门窗,毒气散尽方可入室。熏蒸落叶苗木,每100m2熏蒸室用300g氰酸钾、450g硫酸和900ml水,熏蒸时间为60min;熏蒸常绿苗木,用250g氰酸钾、450g硫酸和700ml水,熏蒸时间为45min。

塑料大棚或温室是一个人为控制的特殊生境,要经常通风透光,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防止苗木徒长,必要时喷施保护剂和促进苗木壮实的药剂,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在育苗的各个环节中,要落实防治病虫害的各项措施,培育健壮优良苗木,杜绝带有病虫的苗木出圃。

2 造林措施

造林时适地适树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与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造林树种;否则林木生长衰弱,容易遭受病虫害侵害。要避免在多种病虫害可能流行的地区内种植感病树种。营造混交林时,合理地安排树种搭配比例和配置方式,对提高森林的自然保护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落叶松与阔叶树混交,可以减轻落叶松的落叶病;杉、檫混交,可以减轻杉木的炭疽病和叶斑病。另外,在锈病流行的地区营造混交林时不要配置锈病的转主寄主。

3 抚育措施

适时间伐,及时调整林分密度,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出材率,预防和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如松落针病在密林中容易发生。抚育间伐一般结合卫生伐,清除病虫发生中心,伐除那些衰弱木、畸形木、濒死木、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受机械损伤及感染腐朽病和有蛀干害虫的林木,以便将病虫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防止其蔓延扩展。及时修除枯枝、弱枝,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减弱雪压和风害,防止蛀干害虫和立木腐朽病的发生和蔓延。修枝切面要平滑,不偏不裂,不削皮和不带皮,使伤口创面最小,有利于愈合。要预防山火,禁止放牧和随意削皮砍伐,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减轻林木腐朽病和溃疡烂皮病的发生。

4 采伐运输和贮藏

成熟林要及时采伐,以减轻蛀干害虫和立木腐朽病的危害。采伐迹地要及时清理伐桩、大枝丫,以免害虫滋生蔓延。在木材的运输、贮藏中也应搞好木材的防虫、防腐工作。采伐的原木不宜留在林内,必须在5月份之前清除出林,或刮皮处理,防止小蠹虫等蛀干害虫寄生。

5 选育抗病虫树种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利用遗传学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特别对那些还没有其他有效防治措施的病虫害,抗病虫树种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但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