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美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美学的作用

篇1

平面设计具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通过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中组成新的图案、图形。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尤为重要,随着平面设计领域的不断完善和体系的形成,色彩的运用和审美不断提升,色彩美学也逐步被更具体化、现象化的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平面设计作品是通过色彩的传达方式给观众第一印象和感觉,而不同色彩的不同效果能够对平面设计的主题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色彩表现出作品的设计初衷,就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点。

平面设计和色彩设计的联系

1.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先导性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文字和图像三元素必不可少,但是人们直观面对一件平面设计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设计的色彩,其次才是文字和图像内容。因此,色彩的先导性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色彩体现平面设计的设计内涵,引起观看者的审美体验。

2.色彩在平面设计的不可替代性

由于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代表着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寄托。所以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色彩的借助表达出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唤起观者对其的审美联想[1]。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大背景下,为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感受,需要在设计作品的色彩运用过程中,使观看者得到美的体现和感受。因此,色彩美学的准确、合理使用,成为平面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色彩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色彩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心理认知作用

颜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从色彩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知效果,即就是对色彩本身所代表的含义的心理反映和感知。因此,作为色彩美学的重要一环和理论基础,就要求在色彩本身的含义和人们的审美效果之间,搭建起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作品的主题要求,选择合适的主色调对设计主体加以表现和完善,这也是色彩美学在设计中的重要范畴。对色彩美学的心理认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颜色的存在状态,既是事实存在的自然现象,又是人们心理反应的具体表现。例如,在看到某种颜色时,会本能反应联想到自然界和生活的具体相关物件。看到红色,会想起红旗、鲜血;看到绿色,会想起小草、绿地;看到蓝色,会想起天空和海洋。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色彩还具有抽象的美学意义和表达。人们看到某些颜色,会联想到高贵、忧伤、黑暗等某种抽象概念,这也是平面设计中色彩美学的重要参考。

2.色彩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作用

色彩美学作为审美表达主要工具,应该遵循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整体的色彩构建和架构。在平面设计中,要合理使用对比、冷暖、粗细、明暗、主次等色彩美学的表达技巧,完善平面设计的美学表达,也是色彩语言创作的重要内涵之一。色彩的对比、粗细和冷暖调和的搭配,主次结构的调节,通过这些元素构建出明确的色彩语言结构和视觉表达效果。在平面设计中,根据色彩选择的平衡原则、色彩关系的搭配原则和色调的和谐原则,形成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达效果。这也使得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作用不可替代。

3.色彩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表达作用

用粗犷的图形化色彩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增强、解释和定义主体的作用。对于平面设计作品来说,色彩的传输速度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平面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深刻的视觉表达内涵和突出的表达效果。这也对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把握能力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视觉传输中,充分利用色彩内涵、突出的视觉表达效果,要通过醒目、突出快速的色彩美学设计加以实现。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视觉表达效果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色彩美学的强化,使得平面设计的效果事半功倍。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色彩的合理搭配在吸引人们眼球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色彩搭配,设计者向人们展示设计所要表达的内涵,也体现和表达了平面设计的美学艺术价值。因此,作为平面设计的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色彩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将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与平面设计的实践工作相结合。这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了解色彩的构成、搭配和含义,把握设计的大方向,通过各方面的完美结合,设计出符合时展潮流、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优秀作品。使作品能被人们所接受,从而达到平面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山水美学理念

山水美学理念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引进要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西方,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升,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态破坏严重,人与环境的矛盾的日渐突出,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如何实现城市环境的整治与维护成为时代大背景,因此“山水田园美学”理念第一次被提出,随着理念的完善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实践的深入,“山水田园美学”理念在我国逐渐发展成熟,并指导着我国的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其旨在追求一种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为先导或基础,实现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与自然山水意境相融合,具有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理念的新型城市环境设计理念,最终实现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的山水融合与人文彰显。

二.山水美学对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模式的形成作用

1.山水美学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山水美学在我国古代就具备了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意蕴,在汉代时期逐渐走向成熟并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中国城市园林的建设。山水美学对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指导,奠定了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思想基础。我国山水美学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这与古代文人思想中的“君子比德”“士气为尚”有着深刻的渊源联系,是我国古代文人性格特点的体现与审美情趣的流露,这种思想体现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就是追求对自然的保护与尊重,实现天人合一。从山水美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的山水便自成一道风景,是人工山水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山水美学理念在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融合时便倡导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对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来说要尊重自然意味着充分发挥自然山水对城市环境的优化作用,山水美学中强调无论山水大小都具有自身特有的完整形态,展示着自身独特的美学内涵,如果城市环境建设中一味追求科技与创新,对城市原有的自然形态肆意破坏,城市的基本生态美学遭到破坏,也使得原有城市的生态环境失衡,影响人居。在城市环境设计之初对山水的布局与形态进行分析与研讨,不论山水的形态如何,大小如何,均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有所体现,并原汁原味呈现其自然特征,在环境设计时更注重自然山水形态组合对于城市环境所带来的生态价值,立足整体,实现山水自然形态与城市环境设计的融合。

2.山水美学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改造自然的思路

山水美学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这从我国古代成熟的园林设计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尊重自然并不是一味地承袭自然,而是有所改造有所创新,纵观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尤以苏州园林为胜,其在设计上既注重对自然的保护与利用,也体现着“天人合一”,人对自然环境利用并改造的痕迹,亭台楼阁,蜿蜒设计,长廊荷花,绕水盛开,这种城市设计美景都得得益于山水美学。对于自然山水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提炼与加工,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与整合,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一方面既展现了静观美景,另一方面在人工参与下具有了动的展示,置身其中,宛如画中,是自然美景的浓缩也是人工创造的奇迹。这些空间的组合与人工的设计为我们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与思路,亭台楼榭与建筑设计等完全融入城市原有的山水形态中,两者的结合十分巧妙自然,无丝毫的堆砌加工痕迹,使得城市环境充满着自然的生机与韵味,城市环境设计不仅仅是景色的集合,更是人们放松心灵,宜居乐居的场所。

3.山水美学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意象延展的指导

我国山水美学强调“物有尽而意无穷”,这是城市环境设计的一道独特手法,山水美学中将虚实、灵动等贯穿其中,营造出流畅变化及丰富自由的设计作品,这在我国山水画中体现最为深刻,我国古代画家借助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对有限的物体进行空间的无限意象延伸,通过层岩叠嶂与曲苑画廊等实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效果,景中景,园中园,形成一种视觉与意象上的延伸与扩展,在自然美的烘托映衬下完成了自然曲折意境的构建。对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来说,通过对虚实的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建筑的相互映衬,用水来延伸视觉空间,用山来提升视野范围,巧妙的人工搭配、刻意的雕花长廊等将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意蕴特色来,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设计体验感,这对于有限的空间内的城市环境设计具有突出的意义。

4.山水美学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带来文化底蕴熏陶

山水美学在注重景观别致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底蕴的打造,对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来说,文化底蕴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城市的名片与展示窗口,这就要求环境设计者首先要构思城市环境设计的蓝图,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注重意味与意境的体现,通过分析原有山水、建筑的位置,进行适当地调整与加工,借助文人的题字、文化典故的由来、历史故事的传说、名人诗句的映衬等达到文化底蕴的构建。文化底蕴的熏陶与构建并不是随意而为之,需要遵循当地的文化客观实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利用,空穴来风的文化装饰只是会让城市环境设计更肤浅,更庸俗。山水美学所强调的文化底蕴要结合城市实际,借助当地的文化名人进行文化底蕴与文化元素的深入发掘,形成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文化迁移与复制,使得城市原有的文化底蕴也丧失殆尽。对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来说,只有自然风景与人文底蕴的交相辉映才是成功的城市环境设计体现。

5.山水美学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意境的灵感

山水美学强调意境,强调“天人合一”,而这些则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所倡导的绿色人居环境不谋而合,这种对自然的返璞归真就是城市环境设计的灵感体现。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源与山体特色,引入入城装点城市,美化环境。借助山体特色,在城市中进行修整开发,提供人们融情山水的空间。意境的营造更可以借助植被来完成,通过城市绿地的营建,城市绿色观光园的设置等为城市人居提供绿色长廊,在自然的引进中实现意境的构建。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美术;创作课;课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35-02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创作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新型人才对于全面发展的要求十分明确,未来的人才培养更需要美术创作课的启蒙。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美术学科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以及教育网络平台来收集教学素材,从而保证给学生传递先进的审美理念和完善的美术信息,为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美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触及学生的美术求知欲望,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进一步实现小学美术的教育目标。美术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来说,更需要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以及信息传达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各种能力的培养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增加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逐渐成长和进步,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条件。

小学美术创作绘画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美术素质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创作能力的培养才是绘画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真正体现。小学美术绘画创作在美术课堂上属于重点和难点部分,而且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弱项,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尤其在想象创新环节,大部分学生对画面虽然比较熟悉,但想象思路狭窄,表现出来的画面也是比较单调的,与创新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必然联系,教师的知识水平、讲授方法以及创作课程的设计都会影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创作课型设计对于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可以迅速扩大学生的进步空间,让学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够真正打开思路去想象,最终达到表达内心意境的目标。小学美术创作绘画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来进行更好的解决,所以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

2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创作课型设计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联想创作课中的应用 联想创作课改变学生按照范图进行临摹的传统方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片去联想其他的画面,并将自己内心的意愿和情境表达出来。事实上,美术课堂的内容十分繁杂,相对来说课时比较少,在教学节奏上需要进行合理掌控和调整,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为教师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教师的备课内容,甚至课外更多有价值的图片,这样就为教师节省了更多讲解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创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以原始图片为例,展示出教师的联想过程和展示结果,将联想的步骤更加突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路,赋予学生更多的信心,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联想。最后,在学生完成自己的联想作业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筛选出相关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联想的含义,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不断的练习和训练中打开思路,认识到创新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2]。

联想创作课是小学美术创作课型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和丰富,为教师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让学生在摸索中找到创作和创新的乐趣,为其他深层次创作课型的设计埋下伏笔。

信息技术在记忆创作课中的应用 记忆创作课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察一个绘画对象,可能是实物、图片或是某个故事情节,甚至是某个活动场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掌控观察的时间和次数。这种课型设计相对于联想创作课来说需要更多的教学素材,比如教师需要准备具有明显特征的图片、简单有趣的动画图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视片段。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这些教学素材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放在同一个课件当中,从而更好地来把握流畅的教学节奏。多媒体设备可以帮助教师选择相应的时间进行图片和影片的播放,帮助学生记忆,并将学生进行绘画的过程储存起来。在学生进行记忆创作课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片中的重要元素为对象,进行“找茬儿”游戏,让学生明确图片的观察方向和重点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图片的关键部分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更好提高形象记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教学资料,同时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握和学生良好的观察和记忆习惯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知识综合创作课中的应用 知识综合创作课是将美术学科中学到的绘画知识和技能与其他的学科进行融合和联系,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知识综合过程中语文学科所占的比例较大,比如与古诗词的结合。除此之外,还有“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些语言描述,都可以作为绘画创作的素材。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将古诗词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资源平台下载名人的朗诵进行播放,比如濮存昕、王刚、汪涵等人的朗诵片段,以明星效应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的展示,通过多媒体来实现更多信息的结合,更顺畅地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诗句进行创作,使语文知识和美术教学实现无缝衔接,让知识结构更加系统,能够用形象的画面来展示诗句,也能用诗意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创作。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创作课型设计中的应用,在知识综合创作课上使多媒体逐渐成为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桥梁,为学生的绘画创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思路[3]。

3 结论

总之,多媒体教学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现代小学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对绘画创作方面的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创作课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创作课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起积极作用。只有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提高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才能真正帮助教师搞好小学美术课堂的创作课型设计,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以及创作能力,为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浩.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的整合[J].卷宗,2015(6):46-47.

篇4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美术教学设计;作用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其与科学主义相对的形态出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影响了社会的诸方面。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目前教育界比较认同的教育理论之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摒弃了那种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间的联接的传统观点,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学习者的潜能、情感、价值观、学习品质等因素上,使其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有着区别于其它教学理论的理念及其深远的意义。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及其深远的意义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刺激反应间的机械联接,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指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这种学习,要求学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情境,学生不应该经受那种因升留级制度或统一规格的考试而带来的失败感。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一)意义学习的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都参与学习的活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动机来自外部的,学生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仍是来自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

4、学习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学生最清楚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明了自己原来的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二)意义学习的原则

1、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才能发生。

2、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3、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

4、涉及学生整个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5、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时,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6、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义学习的方法

1、构建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的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

2、提供学习资源。关注促进学生学习而不是教学功能的教师,不是把大量时间安排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及讲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提供多种信息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消化学生在利用资源的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3、同伴教学方式。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有好处。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同伴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

4、分组学习方式。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

5、探究性的训练。探究性学习(即发现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成为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方法。

6、交友学习小组。交朋友小组学习方法是一种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个人经验,其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参与学生面临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彼此之间进行自由、直接和自我沟通,这种方式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更直接的效果,大大增加对自我的理解,使个体更真实和更独立,以及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美术教学设计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美术教学设计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自我实现

罗杰斯认为,为了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目标,要以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自我感知为基础,适当应用外部力量,最终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自我选择和判断能力的人,成为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为了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罗杰斯主张把下一代培养成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罗杰斯把这样的特征概括为: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现实中是可信赖的;作为恰当并能适应社会;具有创造性;能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经常在自己身上发现新的东西;自尊也尊重别人。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将更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但是许多老师往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批评往往多于鼓励和表扬,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学生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因此,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帮助学生自由发展

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中不断释放内在能量的过程,而自由发展是实现释放先天能量的最好条件。在自由发展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教师细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是挑剔指责、讽刺挖苦,而是首先肯定大胆的设想,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行解除学生担心失败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只有在心理自由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才可以完全自由地想像和自由地感觉,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向着凡是能构成他的创造力的一部分的知觉、概念和意义广角度地敞开。课堂气氛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气氛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纪律、自我感觉和人生态度等有重大影响。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师作为宽松、和谐的环境的创造者,作为开展创造性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必须懂得如何创设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的根本原则是对学生的真诚的信任

罗杰斯认为,要使学生在自由发展中做到自我实现,教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去掉“假面具”,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学生充分信任,相信学生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立的自身价值,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洞察学生的情感及其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能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去充分实现自我。重视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气氛,并不意味着它忽视认知教学,而是强调应该创造一种包含认知学习和情感发展的框架,让不同的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的课堂教学作出不同的心理反应。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真诚、信任和理解是教学的根本原则,这一点无疑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好的启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基础。

(四)教学的方法是对学生的“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认为,在意义学习中,应采取非指导性教学。所谓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种学习的发起,不是依赖教学艺术,广博的知识和授课计划,而是依赖存在于教师和学生彼此关系中的某些态度。”然而,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鼓励学生学习和产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个人经验,以及把学生的选择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因为单纯的自我选择容易使学生缺乏成功感和竞争感。这种非指导性教学,必须使个人沉浸于学习之中。非指导性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是自我发动学习,无组织方式。在非指导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作为和态度。非指导性教学是根据学生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激励思考,重视接受学生,这样便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无疑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在经历自选材料、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将得到充分发展,“自己选择”并不是让学生进行毫无目的的个人选择,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个人选择,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同学间的竞争。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多地注意自我评价而不是依靠他人评价时,独立性、创造性、自力更生等因素才会产生有效作用。

三、利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美术教学设计

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就构成了人本主义学习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美术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强调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是从做中学,这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际问题,是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可通过设计各种学习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探索,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正在从事独立的研究探索。例如,在欣赏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这幅作品时,学生一看首先感到新奇:一个个挖山者,赤身,并且勾勒的线条有粗有细,这是为什么呢?教师不讲解,让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通过交互作用,最后得出:画家之所以用来表现,主要是体现人的力量,而线条的粗细变化,主要是突出人体的结构。学生明白了这幅画主要是表现“力”的作用。

只有当学生自我进入到学习情境之后,学生才会积极地深入实际的学习活动,才会自我促进学习,使学生的整个身心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都参与进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兴趣有利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兴趣是美术教学成败的关键。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呈现内容的形式及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时,这种好奇心会驱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掌握这些学习内容。例如在开设素描之前,若把中国西汉的画像《荆轲刺秦王》用文学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先不必说画像是什么,艺术特色是什么,先讲内容,可从荆轲怀才不遇,到与太子丹信誓旦旦,到易水送别,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义凛然的气魄,还可引用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寒》,并可把荆轲死后,高渐离(荆轲好友,音乐家)矢志不移,处心积虑,以瞎双眼和断双腿的代价去接近刺杀秦王,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讲给学生,九方臬和田横五百士也可讲给学生,随意性很大,但更重要的是把严肃的感情渗透、输导给学生。这样,学生听得认真、感兴趣,在学生被故事感染打动的时候,像递进式地讲了画像和历史人物,更不忘讲徐悲鸿,学生可明白这是绘画,而绘画自然的对他们构成了诱惑,然后可讲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色彩和造型的特色,学生的感情培养起来了,这样也就会主动地聆听了。

一个对美术学感兴趣的人,他的认识就会优先指向与美术学有关的事物,并且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而且这种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还应该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使学生能够保持这种注意力。所以在美术教学设计时要使用丰富的激感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使用不同的、最适宜的呈现手段;或者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美术教学中应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适时给予学生“人情味”的关注和鼓励,尊重并适当肯定学生的错误。例如,在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素描观察能力的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任何所能看到的形体均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这就决定了素描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更完善的整体”。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个观察方法,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若失去整体,导致所画的形不准。这是学生在素描练习中普遍存在的毛病,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再如,一堂素描课可以这样设计:把一个花盆端在讲台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花盆五分钟后,就把花盆端到教室外面,学生凭记忆画花盆,并每组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花盆的高度比例失调,把花盆画成桶状或盘子状。另一种是局部变形严重,部分学生可能把花盆口画得很圆,而盆底则简单地处理成一条直线,花盆变成了上圆下扁的形状。十分钟后,学生基本上画结束,再把花盆端在讲台上。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画的花盆,然后教师可对画在黑板上画进行讲评,不要责怪学生画得不好,要用表扬的话鼓励学生,让课堂充满“人情味”。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建立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达到人本主义崇尚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四)实现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人主动利用环境和现有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而较少依靠他人评价时,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才会得到发展。因此,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美术教学设计,可以从基于问题求解的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问题空间的设计及问题求解过程的引导控制等多方面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空间。例如,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利用视频投影仪将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作品的不足通过大屏幕将弱点放大,便于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而学生面对自己被展示出的作品,会异常兴奋,情绪高昂,然后可将具体环节交给学生自己鉴评,并展开讨论、交流,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对自己的作品能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对他人的作品增加了理解,取长补短,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相互理解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仅仅用分数来评价,而应提倡自我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责任去追求特定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这样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权利。学生的自我评价,可通过现在与过去的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已有成就与不足之处,进而明确下一步行为的目标。当然,自我评价如同人本主义本身一样需要与他人磋商才能更全面、更深刻,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仍需与教育者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Intemet网络、通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设了条件。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在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经验的产生,不直接或轻易呈现结论,并留出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学习。

参考文献

[1]况姗芸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课件开发[J]中小学电教,2001,(9)。

篇5

论文摘要:利用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设计集“看、听、模仿、练习”四位一体的人机互动式英语音素教与学模式。展现FLASH技术创作“学习英语音素”课件的探索,把英语48个音素发音的口形、舌位、声带的运动过程与教师的发音要领讲解、发音示范通过动画手段同步展示给学生。课件还设置了“跟读演示”和“单词练习”键,人机可互动交流。另外对在FLASH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注意事项加以说明,为使用FLASH软件丰富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资源,提供帮助。

一、创作目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意义

学习英语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语音,而语音的基础之一是音素。好的语音无疑为学生未来从事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社会活动或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大一学生入学时的语音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多数学生发音错误较多。究其原因是他们对音素发音原理模糊不清,发音时无据可依,发音器官不到位所造成的。这些错误现象,入学后虽经教师反复纠正,仍收效甚微。

目前在一些高等院校中,语音教学仍是延续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教学方法。教师仍是通过课本上“死”的口形和舌位图,来讲解发音的要领和方法。在音素学习中,怎样让学生即能看到教师口形的演示,又能看到发音器官、舌位变化、声带振动的演示呢?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上好语音课,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呢?

为达到优化音素教学的目的,本文作者应用Flash动画效果,自创“学习英语音素”音像课件。该课件创造性地将48个音素通过真人发音口形和绘制的舌位、声带变化与教师的发音要领、发音示范、单词读音同步用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课件还设计了练习功能,人机互动,边听、边看、边跟读、边练习。学生可自主学习发音理论,纠正错误的发音,规范发音的正确性。同时减轻教师繁重的嗓音劳动。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语音氛围,主张“自主、愉快学习英语音素”的理念。这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语音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音像课件的简要介绍

“学习英语音素”课件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媒体人机互动式英语音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于2010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予以结题。课件于本年8月荣获由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组织的“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并由山东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下面对课件做以简要介绍:

本课件在片头结束后,进入“选择界面”,“选择界面”由50个按键组成。

1.“发音器官介绍”

“发音器官介绍”按键被点击后,进入该界面。在界面的图上介绍了各个发音器官示意位置及它们的名称。如:当鼠标滑入“上唇”这个名称或示意位置时,名称和示意位置会同时改变颜色,特别醒目,点击左键会听到该名称的读音。共有17个按键来标示器官的位置和名称。点击播放键还可听到教师对英语音素知识的讲解。

2“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按键是介绍各音标界面的按键使用方法。下面结合音标界面来介绍。

(1)每个音标对应一个有音标名称的按键,以音标为例。当点击按键,该界面的黑幕打开后,在画面中有音标的名称、口形图和舌位图,下方有10个按键和1个播放条。

点击“播放”键时会播放教师的讲解。讲解时口形、舌位、声带与声音同步动画运动,讲解播放完后,紧接着3遍发音的动画演示。点击“跟读演示”键一次,就会演示发音的动画过程一次。学生就可以边听、边跟读。点击“返回”键,会返回“选择界面”。点击“发音练习”键,进入单词练习界面,界面中有10个单词和它们的音标,当鼠标滑入到一个单词或音标时,它们会字体变大,颜色变红,点击左键会发出该音标的读音。(其他键略)

(2)学习英语音素常常遇到发音近似的音素,利用这个课件可进行对比学习:

打开“选择界面’,,改变界面尺寸,使它小于显示屏的一半;再打开课件,形成一个新的“选择界面”,分别点击需比较的两个音素,如:一个点击〔f〕进入其界面,另一个点击〔s〕进入其界面。

比较有两种方式:1)静态比较拖动播放条的滑块,使口形和舌位变化来比较,图中是发音时的最大位置,可明显看出不同:2)动态比较有“播放”、“跟读演示’,、“单词练习”三个状态。通过不同音素的三个状态,可进行多次反复对比,认真辨别容易混淆的音,掌握发音要领。

三、音像课件创作的实践与探讨

1.准备工作

(1)撰写文字稿件,使其标准、精炼、明晰、正确。

(2)声音录制:首先录制了本文作者英语48个音素的读音、发音原理与发音要领的讲授、器官名称和480个练习单词的读音。声音录制是采用“Cool Edit pro 2.1”软件完成的。要求是“MPIG lager-3 128kbps 44100Hz 16-bit”格式,使用美国产的调音台和话筒录音,以保证录音质量。录制好的声音经过“Cool Edit pro 2.1”软件的“去噪音”、“音量均衡”等功能处理,使声音更清晰圆润。制作好的声音存储为“MP3"格式文件。

(3)唇形照片拍摄: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本文作者的闭合口形和每个音素发音时的口形。这些数码照片输入计算机,使用“ACDSee 10 Photo Manager”软件进行制作,对每张照片进行色度、亮度、对比度的调整,并剪辑大小尺寸,以达到课件制作的要求。将处理好的图像存储,以备调用。

2.逐帧动画制作

逐帧动画绘制方法:选择“插入”>“新建元件”。在弹出的“创建新元件”对话框中输入音素名称(如:“音标”的名称为yp7),把“类型”设置为“影片剪辑”。将编辑状态的图层命名为“舌位”,选择时间轴第1帧点击右键“插入空白关键帧”。在视窗的适当位置绘制一幅平常状态的舌位图。

在图层第2帧处“插入关键帧”复制前面的图像。使用 “工具”栏的“选择”工具项,修改图像舌位的线条,在修改处鼠标箭头下方出现一个弧线,就可拖动线条进行修改。通过一帧一帧的复制修改,使舌位到达发音的最后位置,从而形成舌位在平常状态向发音状态的运动。将这个运动过程的所有帧选中,点击右键选择“复制帧”,在后面空白帧处点击右键选择“粘贴帧”,就有两段相同的运动帧。选中刚粘贴的所有帧,点击右键选择“反转帧”,选中的帧就会逆序排列,从而形成舌位在正常位置逐渐变化到发音位置,在发音后逐渐变化到正常位置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为了使动画流畅,可使用“洋葱皮”的“绘图纸外观轮廓”功能,能使几个帧的轮廓同时显示出来,每一帧的位置一目了然。对逐帧进行精细修改十分有帮助。

3.口形图的导入

在“yp7”编辑状态,增加新图层命名“口型”,插入“空白关键帧”,将导入的平常状态的口型照片元件拖入视窗,增加新图层命名“遮罩”,用画方块工具在适当位置画一个尺寸合适的方块,移动照片使方块遮住口形部位,在“遮罩”图层上点击右键,选择“遮罩”,同时锁住“遮罩”和“口形”两个图层,“口形”图层就会位于“遮罩”图层的右下方,方块变成一个窗口,照片会显示在窗口内。在“口形”图层需发音的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调入“O:”的发音口形元件,调整位置使闭合口形和发音口形的图形不要出现大的变动。还可以使用“任意变形工具”稍微压扁发音口形,制作一些过度帧,使其具有动画效果。

4.声音的导入

在“YP7”编辑状态,增加新图层命名“声音”,插入“空白关键帧”,选择“属性”栏的“声音”项的下拉键选择导入的所需声音文件名,“效果”项为“无”:“同步”为“数据流”;“重复”为“1"。点击“编辑”就进入编辑界面,通过剪辑键选择声音的长度。通过音量选择线选择声音的音量。确定后声音就加到时间轴中了。由于声音的“同步”为“数据流”,所以帧数要大于声音的波形,否则声音不能完全播放。在声音波形结束处,设定“同步”为“停止”。回车后可播放声音。

5.动画和声音的同步调整

拖动播放头来找发音起点和终点,并可看到整个发音有多少帧,拖动“声音”图层的声音波形,将发音的起点对准舌位的发音位置,在“舌位”图层,选择发音位置用F5“插入帧”,直至发音终点帧。将插入的帧选择“转换为关键帧”。通过拖动播放头检查、调整使声音和舌位动画同步。对于声带振动的音标还要使声带在发音时处于振动状态。比较难做的是双元音,因在发音过程舌位的变化、口形的变化、声音必须相吻合,来保证同步,需多次调整。

6.按键和播放条的制作

课件中使用了大量按键,除了普通按键外,还有一些特殊按键。现介绍特殊按键和播放条的制作。

(1)特殊按键的制作

“发音器官介绍”按键的制作:

“发音器官介绍”的界面是由器官图和器官按键两个图层组成(见图2)。选择“新建元件”,在名称处填入“图像1 ",类型为“影片剪辑”,在编辑状态绘制“发音器官”图。右键点击“图像1”元件进行“直接复制”,名称处填入器官部位名(如:上唇),类型为“按键”。在“上唇”按键编辑状态的时间轴上有“弹起”、“指针经过”、“按下’,、“点击”4帧的图层,将图层命名为“按键”。在“弹起”帧插入“插入空白关键帧”。在器官图中保留“上唇”器官位置,其余全删除。在窗口的适当位置打上“上唇”两个黑色字。

双击库的“图像1”元件。增加一个图层命名为“按键”,在第一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将“上唇”按键调入,双击按键进入按键编辑状态,利用“选择”工具选中“上唇”器官位置,利用移动键使“上唇”器官与发音器官图的上唇位置重合。再选中“上唇”二字(注意:只能选中文字。)利用移动键将名字放在适合位置即完成了“弹起”帧组装。在制作时一定注意不要同时移动名称和器官位置,防止产生错位。

点击“指针经过”帧按F6“插入关键帧”,将“弹起”帧的内容复制过来,选取“上唇”文字,打开“属性”栏。使用“属性”栏的“高”、“宽”选项放大字体。利用“颜色”栏将字的颜色变为红色。用“墨水瓶”将上唇位置的图形变为淡红色。

点击“按下”帧“插入关键帧”,复制前一帧。点击“点击”帧“插入关键帧”,复制前一帧。用“工具”栏的“方形”绘图工具在“上唇”两个字上绘一个方形,大小覆盖两个字。这样红色的“上唇”两个字和器官位置就是按键的响应区,按键就做好了。

加入声音:在按键编辑状态的时间轴上插入新图层,名称为“声音”,在新图层“按下”帧插入空白关键帧,选择导入的所需声音文件名,在“同步”项选择“开始”。“效果”选“无”。进入编辑界面对声音进行剪辑。确定后,声音就加到按键里了。

单词练习按键的制作:

单词练习按键的制作和“发音器官介绍”按键制作基本相同,使用Flash工具栏的文字工具“A”打出单词和音标做为按键。同样使用“属性”栏放大字体。颜色变为红色。将声音加入按键。所有单词练习按键完成后,组装成单词练习界面。

(2)播放条的制作:

为了在播放时显示播放的位置和实时的移动播放的图像,需要制作一个播放条(见图3)。首先插入名称“Ct mC"的“影片剪辑”新元件,用绘图工具绘制一个浅色长条图形;再插入“yd_mc”新元件,绘制一个与长条同色的竖条图形,作为移动条;插入与t me”新元件,绘制一个同色方块图形,在图形里添加一个向右的黑色箭头。

回到“YP}”编辑状态增加新图层为“播放条”,点击该图层第一帧将“ct me”拖入窗口的适当位置,在“属性”栏的名称处填写“ct mc";把“yd_mc”放在长条上的左端,“属性”名“yd_mc":把‘`jt me”靠在长条的右边,“属性”名"xh mc"(向后);再拖入一个箭头块‘`jt mc",用变形工具使它水平转180度,靠在长条的左边,“属性”名“xq_mc"(向前),播放条就组合好了。

7.使用ActionScript2.。计算机编程语言添加高级的互动作用

(1)按键控制语言的编程

采用ActionScript2.0语言进行编程。在“YP7”编辑状态的“时间轴”上添加一个新图层,并命名为“编程”。在“编程”图层1帧处,选择“插入空白关键帧”,再打开“任务”>“窗口”>“动作”,在出现的“动作”栏内填写ActionScript2.0语言即可。

程序略为:

1 stop

2 bf btn.onRelease=function(){

3 to=true;

4 p1ayQ;};

5 tz_ btn.onRelease=function(){

6 gotoAndStop(1);

7 stopAllSoundsQ;};

8 Ix02一tn.onRelease二function(){

9 _parent.gotoAndPlay(844);};

第一项写入“stop",停止在这帧。第二项写入的程序bf btn是播放键的“属性名称”,onRelease是单击释放鼠标的动作。第四项写入的是“播放”项。" tz一to”是停止键,程序gotoAndStop(1);是到达第一帧并停止。stopAIlSoundsQ ;是停止全部声音。Lx02 btn是练习2键,_parent.gotoAndPlay(844);是到达844帧并播放。_parent是控制的路径。在动作面板的“路径”键,选择“相对路径”要到达的位置“确认”即可。

(2)循环语句的使用

课件设计要求为:按“播放”键播放音标讲解的内容后,使用循环语句来让这一段动画帧循环三次,有三遍发音演示。按“演示”键只播放一遍发音演示。如:[O:]这个音标,它的发音演示的动画帧从235帧开始,到264帧结束。在“编程”图层1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在“动作”栏写入:

1 stop

2vari:Number=1;

3 bf btn .onRelease=function(){

4 to=true;

5 Play;};

6 ys少to .onRelease=function(){

7 to=false;

8 gotoAndPlay (235);};

第二项是将i赋值为1;当第三项“播放”键被点击,第四项“to”为true(真),第五项播放;第七项“演示”键被点击,第八项“ta" false(假),第九项转到235帧并播放。

为了使程序正常运行,在264帧的“编程”图层的“动作”栏写入如下程序:

1 if (ta){

2 if (i

3i++;

4 gotoAndPlay (235);

5}else{

6 gotoAndStop (1);

7}

8 J else{

9 gotoAndStop (1);

10};

使用了两层判断语句,第一层,通过判断to的“真”“假”来区别点击的是“播放”键还是“跟读演示”键,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循环。第二层,在确定需要循环后,完成循环播放动作,从而达到设计的要求。

(3)播放条控制程序的编写

在“编程”图层1帧处“动作”栏,把播放条程序写在最上面。

var td:Boolean=true;

var ydgd:Number

=ct me·一(yd_mc.一eight-ct me一eight)/2-6;

var ydz:Number=195.2;

var ydy:Number=195.2+ctes mc.- width-yd_mc _width;

var ctzc:Number=ct_mc -width-yd_mc. width;

yd_mc.onPress=function(){

td=false;o=true; stopDragQ;stopQ;};

yd_mc.onRelease0utside=function() { td=true;

stopDragQ;stop(); } ;

onEnterFrame=function(){

if (td) {yd_mc-x=

195.2+ctzc*_ currentframe/_totalframes; }

Else

{ gotoAndPlay(int(_totalframes*(yd_mc -x-195.2)/ctzc)); } } ;

xq_mc.onPress=function(){prey Frame;};

xh_ mc.onPress=function(){next Frame;};

通过以上步骤的制作,一个音标的影片剪辑就完成了。其它的音标制作只需建立新影片剪辑元件,把制作好的剪辑时间轴各帧复制到新剪辑中,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

8.音像课件的

影片的测试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设置:“文件”>“设置’,,进入设置窗口,一般在“格式”项选择“Flash”和“HTLM"。在“Flash”项“加载顺序”设为“从下而上”,“选项”选择“防止导入”、“压缩影片”。“防止导入”是防止他人进入你的原始文件,盗用原始资料。

注意:由于声音使用的是“数据流”,对“音频流”、“音频事件”两项的“设置”,都选择“压缩”为“MP3 ",“预处理”的“将立体声转换为单声道”前的“勾”去掉、“比特率”的设定在90K以上,最好是128K,“品质”为“最佳”。设置后点击“”,后的影片用Flash Player 8来播放。

四、“学习英语音素”音像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收效

“学习英语音素”课件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中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它体现在:(1)集“看、听、模仿、练习”四位于一体的教与学模式。(2)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音素自主学习模式。(3)人机互动式选择学习模式。使用该课件,学生可找到自己的错误发音所在,认真学习、进行自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4)人机互动式对比学习模式。(5)课下延续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把课件下载到可视手机或MP4上,随时打开课件进行学习。创造宽松、充分的课余学习空间。

“学习英语音素”课件的使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普遍认为该课件对学习音素发音知识,纠正错误发音,改善语音状况很有帮助。并能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该课件的使用教师也是受益者,它打破了机械枯燥的教学常规,减轻了教师授课和纠正学生发音时繁重的嗓音劳动。并为长期以来语音教学费时、低效的困扰提供改善与帮助。

五、结论

篇6

关键词:美学;美学修养;园林景观设计;景观美学

1概述

1.1美学修养与园林景观设计

美学为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如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也可以认为美学研究的是审美活动,因此美学又被称为“美的艺术哲学”。美学只是一个泛称,它可以指建筑美学、景观美学、音乐美学、美术美学等等。文中“美学修养”为狭义上的概念―一设计师对美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特别是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及自然美学。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人士有意识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站在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其对园林景观设计需求有:功能性需求、经济性需求、低碳环保性需求和美的需求等。这些需求中首当其冲的应为合理的设置功能,但是从感官上讲,任何一种功能都将会以一种特定的形式出现,多种功能在一个空间内组织,对各种功能的表现形式进行美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便形成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有的视觉语言,将其归为景观美学。

1.2美学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古今中外,园林设计都受到了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美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景观美学观念及景观设计手法的形式语言,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专业教学的学科,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2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美学修养

2.1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等平面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自然美学、生态美学及环境美学。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并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2.2掌握园林景观设计中美学要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美学。平面构成的几大要素为:点、线、面、视觉要素及关系要素,其中关系要素为视觉要素的组合形式,概念要素是意念之中感受到的概念。平面构成在景观空间的平面和立面形式及空间氛围营造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形式美法则作为在人类创造美的形式及过程中对美的规律的总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包括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主次、对比与调和。

自然美学以自然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的重要分支。禅宗的境界极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也在日本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生态美学,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美学理论形态,从新的审美高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生态美学在景观上的运用应遵循设计结合自然、文化承载、生态可持续发展3个原则。

环境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及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工业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如近几年被发现并肆虐横行的“雾霾”。环境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在自然实用的角度让周围的环境不仅可以优美,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需要追求低碳环保的工程技术及营造生态自然的宜居环境。

3园林景观设计师美学修养在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设计师的美学修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景观空间疏密关系的组织、材质搭配、色彩构成、植物空间立体构成、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案创作阶段,设计师的想法最终将落在一张景观平面图之上,景观平面图也是整个景观设计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景观平面图运用形式美法则由点线面组成。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施工图阶段,绘制土建施工图时,应依据环境美学及生态美学采用环保新型材料,材料之间的机理、色彩等搭配也需要依据形式美法则等;景观照明系统依据环境美学应注重低碳环保,并考虑光的艺术营造的视觉语言;植物种植须依据空间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并注重植物的高低错落及疏密关系等。

篇7

通过对传统美学与设计的探讨,研究出其发展规律,对于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乃至预测人类社会为了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伦理道德观;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59-01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

美学分为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两种,而传统美学又有西方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之分。西方传统美学是指公元前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以清王朝的结束为分界线。中国的传统美学是一种审美活动,而这种审美活动是从实际出发,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活动,把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抗争中累积下来的艺术心理与审美意识的结晶。

1、民族性——中国传统美学具有很强烈的民族性的,朝代是易于更替,但是种族却是稳定的。而美学便是在种族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它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形成了不易抹去的历史传统。

2、政治性——最初,美学是由西周的礼乐文化转变而来的,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对于这种礼乐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升华,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框架。即歌词诗赋要与政治相结合。

3、情感性——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都淡泊、纯朴、自然,反对过度修饰、矫揉造作,而在国家政治要求下,中国传统美学都融入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儒家思想,具有一种崇尚淡泊的情感特性。

4、全局性——事实上中国的传统美学是追求一种自我超脱,当面对自然的强大时并没有表现出敬畏,而是妥协。此外它追求全局观,宁愿牺牲一些功能来为全局服务。而且它喜欢运用一些修辞方法等表达方式,以此来增加读者品味的过程,期望给人带来较长的审美进程。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全球语境下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经济、技术等发面的显著优势,企图在文化上占有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的低位,把其价值观渗透到不发达国家的艺术创作中。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场所也绝非主流,但这并不是代表了艺术的优劣之分。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不同国度和不同的民族间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文化传统与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主要是有孔孟思想导出的,而中国传统美学下的和谐之美的审美思想具有当代性的意义。同西方美学“个体”与“局部”的审美思想的不同,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整体”,也就是“以和为美”。这种对整体、对自然的综合把握,是对“美”深刻认识的反映。而在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就主要体现在功能与形式向结合。这种“和”的思想使设计品在造型与装饰上体现多样化,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型,使其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和谐统一。

在低迷的全球艺术环境下,东方美学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美学应是能引领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艺术。中国传统美学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进中的积淀,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力量。我们应重视传统继承的问题。设计师在创新的同时,应注意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切优秀成果,将美学传统与现代意识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设计艺术的创新。

三、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人的传统美学观念

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一部分是吸收了国外的美学思想,但中国还是具备了相当强的主体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学。这种传统美学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反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被广泛关注和应用。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被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熏陶着,人类的设计伦理观念行动也逐渐被纳入自然界和人的循环体系中。同时,在全球价值体系重构的今天,继续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设计美学理念,对于摆脱对西方现代设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设计师应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视为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运动,应当让造物文化取于自然并回归自然,而不是以垃圾的形式抛回自然,切实做到天人合一。因此发掘传统美学观念中的精神内涵并将之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可以使设计品达到物质美与精神美的完美结合。我们应当学会保护本土的传统文化,传递设计伦理观念,谨慎修葺我们的传统设计,保护我们前辈留下的文化设计遗产。

篇8

【关键词】室内设计;美学;理念

一、室内设计与美学的基本概念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艺术结合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三、美学原理在室内造型中的应用

(1)室内造型的整体性。室内造型是一个完整的而相互和谐的整体。在同一室内空间中,天花板的造型、墙壁的造型、家具的造型,要有统一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假如同一空间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假如同一空间的造型缺乏完整的和谐良好的比例,合宜的平衡时,必将使室内效果繁杂零乱。(2)室内造型的类别。室内造型分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结构性造型主要是以建筑物的构架为主要范围的造型,以及装饰结构中所需要的造型。如为了将建筑物中的梁柱等结构遮挡起来的造型,以及装饰间隔等所需的造型。通常这一类结构性造型多数都处理成较为简洁的形体。装饰性造型是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增加室内的装饰气氛,而在吊顶面、墙面、以及室内的视觉中心处设置的格调、有韵律的造型体和面;或者以家具、固定设置和摆设为主要对象的造型。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继续、充实和加深建筑设计的内涵,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 实践性 多学科性 系统性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15-02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范畴,是指“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艺术设计是与大工业的社会基本实践相关联的,艺术设计还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电脑网络系统,设计理论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其中不仅包括一般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还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在方法论层次上,不仅运用传统的哲学理论,还引进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这一切都使艺术设计理论作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代表了美学发展的方向,对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艺术设计理论的实践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因为与大工业相联系,使其理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现代艺术设计的诞生就表现出强烈的干预社会生活的愿望。其最早的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的艺术理论家、画家、诗人和政论家罗斯金,就密切关注艺术和技术相互作用的伦理方面,从道德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罗斯金在牛津宣称,在各种艺术领域中,从高级的艺术到低级的艺术(指衣服、器皿、家具等产品的制造),艺术的健康方向首先取决于它在工业中的应用。他认为,工业艺术、日用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而这些艺术的基础是天赋、美和效用三位一体。罗斯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罗斯金的观点涉及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美学、艺术和生活三者关系。传统的美学基本上是建立在纯艺术上的,由于在文明社会,社会的分工决定艺术与其他社会实践的距离和艺术家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角色的不同,就使得传统美学非常强调审美意识的“非功利性”,康德对美学定义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或不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的对象就是美的。”康德美学的定义在美学史上往往被当作经典而制约着美学的发展,尤其对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影响更大。西方分析思维的特征决定其思想家相互之间各执行一端相互补充,因此,康德的理论受到后世的不断置疑和否定。而国内理论界由于特定的学术背景,对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过分重视德国古代哲学,对康德美学的部分结论过分重视。

艺术设计理论与传统的艺术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种理论直接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相结合。艺术设计理论的核心是明确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功能性特点,完全否认康德美学的“非功利性”原则。美学理论是对审美经验的总结,是对各种艺术理论的概括,但在特定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艺术美类为基础,问题是这样以某一种艺术美类为基础的理论是否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矛盾,是否揭示美的本质,有没有普遍意义。从当代文化的角度看,康德美学的理论不仅内部结构不完整,甚至在阐释纯艺术时都不完全适合,更与艺术设计等当代审美经验相矛盾。而以明确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艺术设计理论却能够揭示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历史和逻辑是统一的,事物的本质在历史的过程中展开。

艺术设计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形式附丽于功能到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和功能的内在统一的过程。功能并不是人类文化要排斥的属性,而是人类文化要加强的属性,对功能的深入研究表明,功能也是审美文化的核心。产品的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在艺术设计中,无论是材料的利用、结构形式的选择、造型形态以及功利的处理,都不能离开产品的功能这一核心。它可以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性,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但产品的功能是多样化的,不仅包括产品的物质实体功能,而且包括产品的形式特征所具有的美感特点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以及产品与环境的协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工业设计的实践表明,艺术的形式不是从外面加到产品中的,而必须从产品本身的功能中引申出来。如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设计,就模仿了自然界的有机形态,利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艺术形式和功能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内涵。现代美术的诸多流派有些是和艺术设计相关的,如风格主义的简单而富有感染力几何形式、未来主义的动感形式造型等。

艺术设计理论中功能和形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这一基本观点对美学具有普遍意义,把这一基本观点加以引申,说明审美意识没必要排斥功利性,而是要扩张功利性,就是扩张审美意识在整合人类心理、协同人类关系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特定社会文化功能,在形式和功能的辨证关系中,各种艺术理论都可以统一起来,给美学理论奠定基础,使得美学理论可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刻揭示审美意识的实践性本质。

二 艺术设计理论的多学科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理论具有多学科的支撑,这是其优越性所在。在美学理论的大框架中,艺术设计理论作为形而下的艺术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现代特点,在各门艺术理论中,艺术设计理论所涉及的学科面最广。在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1966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已经涉及众多的学科,如人体工程学、20世纪文化史、控制论、方法论、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设计理论、结构几何、设计技术、技术物理、视觉交际学等等。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得艺术设计理论能够超越任何一门科学的局限性,更深入地揭示审美意识的本质和揭示艺术活动的规律。

艺术设计理论体现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从来没有一门科学像艺术设计理论这样有如此多的学科在统一研究对象中协同起来,有如此大的学科跨度。艺术设计产品要具有物质实用性,技术、工艺、经济的可行性,形象的美观性,环境的协调性,真正实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仅仅在造型规律上,如在数学上就不仅运用到传统的几何学,还运用到现代模糊数学、突变数学、拓扑学等等,在物理学上运用到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等;在技术上运用到仿生学,在美学上运用到各种理论,这种多学科的写作,可以揭示艺术思维的规律性。通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协同,使个体的多样化精神追求与社会的规律能够统一起来,使得非理性的本能、直觉、情感、意志与社会的理性和普遍性的文化统一起来,体现审美意识的文化整合功能。

三 艺术设计理论的系统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理论的最大特点是系统性。在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1966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就把当时刚兴起的控制论理论作为方法论基础。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关于“质料、形式、动力、目的”的四因说就说明了以目的为指向的事物从潜能到现实的运动过程,由此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有机结构的形式特征,这也是美的特征。这是那个时代的天才思想,与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系统科学有着内在一致性。系统科学认为说明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系统内部不同层次、要素发生非线性的相干作用,随机涨落,各自的自由度受到整体的约束机制的控制,发生自组织的协同效应,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艺术设计理论本身是多学科构成的系统,其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结构,形成形而上的理论与形而下的理论的协同;高层次的方法论与具体操作的实体性学科的协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艺术设计的对象是要(人)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内部要素构成的有机结构与外在形式的协同;艺术设计的核心功能是一个以主体(人)的多层次需要为价值指向的有机系统;艺术设计的语言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社会文化媒介,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系统;艺术设计的最终产品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同。

总之,艺术设计理论揭示了自然结构、人的生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一致性,使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揭示了美的内在本质是实现和谐性社会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人们长期所处的空间,室内空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相应地室内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美感。技术美与室内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现代生活中,  技术美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室内设计领域内。因此,需要对技术美与室内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以达到利用技术美实现室内设计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概述

1.室内设计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室内设计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对自己的起居场所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布置,让其达到功能的实用性和环境的美感,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时期。

室内设计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使用功能和视觉感受的需求的特殊目的,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加工、布置的一种活动,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一种再创造。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要实现装修设计材料的最大化应用,突出经济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艺术美感。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的结果,它可以分为居家空间和公共建筑空间两大类,它泛指能够在室内建立的所有物件,例如:墙体、门窗等原有部分,还有灯光、视听设备空调等后期添加的部分。室内设计所涉及的专业术语有空间、照明、功能、色彩等等。

2.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以研究技术美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现代美学应用学科。它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后来得以在设计领域广泛应用。技术美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还涉及符号学、文化学、建筑美学、工业美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关系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建构之中,并在逐步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现在建筑特别是室内设计能否达到既定效果,越来越取决于技术水平。

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特征

室内设计是通过对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应用,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综合艺术。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其基础是技术性,同时在设计风格和式样中展现出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所包含的功能美和技术美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技术美学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和根本目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1.技术美中的功能美

功能性是设计的本质要求,是设计的目的和基础,没有功能性的设计就不具备设计的本质特征。功能美能否实现是衡量一项设计成败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使用功能的室内设计作品,是没有使用价值的设计。因此,具备功能美是设计成功的基本要求。在室内设计中,功能美是体现技术美学的主要内容,同样,功能美是人类设计目标的现实化。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使用者的体验和对使用者的关怀,突出人性化,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功能性的必然要求。

2.技术美中的艺术美

在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技术往往不够成熟,相应地产品也与人们的希望相左,其使用功能大打折扣。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设计中,与之相伴的是许多设计作品中开始呈现出艺术美的特征。功能性是功能美是设计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几个具有相同功能的设计产品中进行选择的话,人们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具有艺术美感的设计。可以说,艺术美是在功能美上的另一个更高层次。

3.技术美中的形式美

形式是表现技术美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满足了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设计产品的外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形式美在产品审美构成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被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中,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技术美学。

1.结构中体现的技术美

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对玻璃和钢结构运用较多,设计风格也注重简洁、精密。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室内设计的美学手法融合了结构形式、光影塑造、材料质感等内容,其中,室内设计以有机结合结构为重点,让技术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90年代以来,室内设计师着意通过对构造进行精致的设计,力求在视觉上达到轻盈、精致的美感。同时,注重对金属材料结构和构造的设计,大量的金属网状结构被运用到室内装饰中,很好地展现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技术美感。

2.材料和工艺中体现的技术美

材料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会不可能有设计。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材料的更新,新的材质在表现设计作品的技术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装饰材料的增加,运用适当的工艺来展现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并表现美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之一。现代室内设计,材料和工艺越来越成为设计的精髓。设计师通过因材施法和因质施材,将装饰材料通过相关工艺加工,呈现出技术美感。

3.形式美中体现的技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