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62-0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自2012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旅游学概论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可带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提升,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也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后续开设课程的了解及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等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将该课程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不仅可以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新生系统了解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全面认识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也可以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其他课程的改善和提升。
一、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标准体系不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通过对高等院校申报课程的审批而立项的,目前存在三个级别的类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在申报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应级别的标准进行规范建设,确保各项内容符合建设标准。笔者所申报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级别上来讲是院级的(独立学院),但是在课程建设时要求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中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这样使得初次申报的教师在具体的建设中要面临重重困难,在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时有几门课程的负责人认为当初申报是院级的,课程建设执行时却要按照国家级的标准建设,在实际进行中难度较大,所以在中期检查后经审批同意后取消项目立项。
(二)课程建设资源较缺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核心,丰富的资源可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和保障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建设进度,主要表现在缺乏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及答疑系统等。
(三)课程组的师资队伍梯度不够合理。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的建设都要通过师资予以开发和实施,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团队。精品课程申报时,笔者所在教研室总共只有4名教师,当时一起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到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项目中,但是在项目开始不久,其中有一名老师就辞职,而另一位老师则转岗到行政部门,致使项目组成员减少,就算剩下的两位老师也均为刚进校不久的职称为讲师的教师,而此时又没有适合的专业教师来补充,这就导致项目建设的难度再次增加,而且也缺乏有经验的和高职称的教师来做引导,无法实现师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更谈不上多样化的教学。
(四)课程建设项目中教学方法单一。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缺乏灵活性同样是影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主要是依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
二、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策略
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中虽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有相关建设成果,如课程网站的完善、《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出版、建设中经验的积累等,这些都将为申报高一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基础条件和经验帮助。后期建设质量具体提升如下:
(一)明确申报标准体系,规范课程建设和发展。由于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下次在申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级别的标准指标,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投入,避免建设中出现手忙脚乱,确保各项内容按照标准要求建设。在项目获得批准后,从专业师资、建设资金等方面对原先已经建设好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确保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二)丰富课程建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丰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主要是补齐原先缺失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必需资源,如推荐书目、前沿和热点问题等;开发能反映旅游学概论课程特点,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系统、答疑系统、互动交流、本土化教学资源等。其次,实现校企合作,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一是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拍摄教学视频;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进入旅游企业进行理论讲解,拍摄实践学习视频,逐步建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电子教学视频资源库。二是可借助桂林市旅游局或旅游协会的力量,通过旅游企业项目委托或邀请旅游专家进行讲座,以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收集桂林市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和本市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
(三)完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建设的效果也依赖名师高效的教学质量,更要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合理完成,才能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持续发展。一是合理配备教学团队人员,完善教学团队结构,在提升现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同时,既要为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提供去旅游企业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进修,参加相关教学会议和学术交流,掌握旅游学概论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了解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由知名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和师范作用,定期召开教研室活动,共同研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交流教学心得;也可与优秀旅游企业人士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共享共建,将其吸纳加入课程团队,形成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旅游企业、行业专家为补充的高度复合型教学团队,增强团队综合实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相差悬殊。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在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要开发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趋于最佳。一是举办讲座,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对旅游业现实和热点问题、行业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指明方向。二是项目教学法,可以尝试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可以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完成项目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材料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课堂内容多样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旅游学概论所处地位极其重要,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虽有得有失,但既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任课教师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也对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秋莉.独立学院“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鲍富元.论《旅游学概论》本科精品课建设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王纯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3年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013JPK05)
篇2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绿道网建设的重点将由前两年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转变为绿道功能的综合开发和科学管理运营,绿道网建设的内容也将更加多元化。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绿道网的综合效益,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2年4月27日在京召开了第一期“广东绿道讲坛”。来自美国、法国和北京、上海、香港、广东等地的著名专家已及北京、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四川和广东等省市建设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余人共济一堂,通过主旨报告、专家解析、互动交流等方式,共享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共析绿道的问题与困难,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许瑞生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期讲坛。
许瑞生副省长在致辞中指出,如今绿道网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生态廊道,可有效舒缓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又可使城乡居民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对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率先建成了贯通珠三角、服务几千万人口的两千多公里绿道,表明了广东人民对对更高品质生活和幸福感受的追求。
仇保兴副部长为讲坛作了主旨报告。他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在绿道网建设工作方面的成效,认为绿道建设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共赢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实践。
篇3
(一)全力推进园区路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田林路一期已于5月1日竣工通车,辅助工程将进一步完善;田林路二期a标已完成了设计、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路网一期全线正在进行路基土方工程。田心大道已完成方案设计、项目建议书。藏龙路已完成初步设计。田红路已委托设计。玉龙路已完成初步设计及项目立项。目前,igbt、磁悬浮、新民b、“555”项目场地平整已全面完成,并向企业交地。时代大道北辅道已完成了初步设计,立项、环评、土地报批、方案设计和道路施工图设计,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井龙安置小区已于5月底完成桩基工程,7月份开始主体建设,整个项目逐渐向快速有序的方向推动,确保在十二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二)扎实抓好城市提质,不断提升城区品质。一是提升老旧社区环境品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排水不畅等民生方面投诉,我局牵头做好协调和服务,对全区所有无人管理小区的排水问题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目前正在对香樟园小区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预计本月底完工。二是继续推进小街小巷改造,方便居民出行。目前新民路改造工程已完工,报亭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财评,预计9月完工。 (三)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升环境质量。按照创卫复审、创文、创森工作要求抓好全文秘站:区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养护重宾及精品参观线路绿化,启动秋瑾故居绿化建设项目,协调服务田林路、联诚路、igbt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做好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区域绿化管养水平。
(四)加强日常综合管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一是做好道路市政维护工作。半年以来,我局市政维护队修复柏油路面1200平方,水泥路面500平方,清理下水道8000座次。二是全力备战创文明检查。作为我区“创文”城市建设发展专业组主要责任单位,我局行动迅速,对创文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及时督促工作进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创文工作任务。三是做好汛期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我局成立了防汛抗旱工作小组。进入汛期以来,因暴雨导致部分低洼小区和住户发生内涝。我局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协助当地居民抢险救灾,并对排水管道进行抢修、疏通。
二、党风廉政执行情况
(一)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防腐拒变能力。认真学习十报告及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各类理论知识体系,紧密联系自身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及时更新现有知识体系,努力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步提高,切实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和能力。于此同时,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班子战斗力。 (二)牢筑道德纪律防线,作廉洁自律的模范。建设领域面临的诱惑较多,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清廉自守,就极易走向错误的方向。一直以来我要求自己做到清正廉洁,特别是在人、财、物等敏感问题上,始终做到坚持原则、洁身端行,保持清醒头脑,不做任何谋取个人私利的事,没有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和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不收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礼品。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将带领城乡建设局一班人,继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完善老旧社区、小街小巷提质改造,提升市政、绿化养护水平。
(一)推进路网建设步伐:加大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力度,力推项目进展。完成联诚路、凌鹰路、田林路二期a标一批道路建设,推进石峰区路网建设步伐。
(二)推进小街小巷、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报亭路改造工程,逐一解决老旧小区的排水问题。
(三)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按期按质完成今年农村公路20公里建设任务。
篇4
一、调研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以优美的山水环境为发展依托,以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海阳为目标,按照“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通过三年实现城市功能品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使“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景观特色更加明显、城乡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怡人。远期(至2021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质、形象优秀、品质优越的“美丽中国”示范县。
二、调研时间及内容
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工作要求,至2021年,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补短板”:2019年,启动并完成一批需求急迫的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问题。
“两年强基础”:2020年,按照任务分解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有实质成效。
“三年上台阶”:2021年,全面完成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任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形象实现大变样。
三、调研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地貌,围绕“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建设,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动,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城绿相生、城景共融,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紧贴民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老百姓最关心及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得到群众支持,获得群众认可。
(三)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城市人文品质。
四、调研具体举措
(一)提升城市景观。
(二)完善城市功能。
(三)优化城市交通。
(四)整治违法建筑。
(五)推进新区建设。
五、调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牵头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及完成时限要求,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加强项目管理及进度控制,强化各项任务推进的统筹组织及协调。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切实做好配合工作,确保城市提升各项任务有序、协调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各有关责任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平台公司要做好相关融资工作。
篇5
【关键词】 乡村规划 理论研究 对策研究
一、我市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1、乡村农业基础深厚,规划建设行为众多。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单体基数多、规模大,乡村建设行为日渐增多,群众对乡村规划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急需规范和指导。
2、缺少专业的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团体和机构。我市重视乡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住建委、规划局、各乡镇政府都有乡村规划主管机构,但规划建设行为在基本管理流程上是顺利和清晰的。但是村庄规划建设活动还缺少系统理论研究和综合的考核评判标准和机构。
3、发展契机良好。几年来,我市先后进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乡镇改貌工作等,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乡村环境和乡村居民思想意思都有很大提升。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契机,将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形成直观的条文继续深入指导乡村规划建设活动。
二、做好乡村规划、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
1、缓解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压力。我市正在进入城市建设的快速通道,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高,快速涌入的城市人口使得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压力相当大,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使人民群众在不背离乡土的前提下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减少城市公共设施压力。
2、稳定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良好地乡村建设实际,可以更好的留住村民,配合相配套的产业规划,可以使村民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减少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现象的出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相当意义。
3、提高生活品质,争强乡土凝聚感和自豪感。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收益的不仅仅是区域农村居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涉农休闲项目也是城市居民向往和乐于参与的。更重要的是,良好地乡村建设可以打造起聊城乡村的品牌效应,将聊城乡村作为对外推介聊城的一张名片。
三、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水平的建议:
1、加强乡村规划学术研讨,提高规划建设的理论水平。乡村建设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缺乏统筹协调,仅由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单独编制乡村规划,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建议由政府组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政府职能部门、设计院所、科研机构成立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学会,专题研究我市乡村规划活动,提高理论创作水平,实现乡村规划的多元融合、多规合一。
2、做好舆情宣传,让乡村规划科学化、理想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我市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上已经付出了相当努力,取得了相当成绩,应联合宣传部门做好舆情宣传。对内让群众干部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好处和作用,积极提供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对外向省市兄弟城市展现我们的工作成绩,扩大在本项工作中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帮扶。
3、加强村民参与,重视乡村居民的实际感受。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简单由城市的规划院所编制乡村规划的做法,往往忽视村民参与和需求,造成村庄规划脱离实际。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把村民商议和同意规划内容作为改进乡村规划工作的着力点。要建立村民商议决策、规划编制单位指导、政府组织、支持、批准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4、创新乡村规划内容。乡村规划的内容构成照搬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内容繁杂,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明确目标、统筹全域、落实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区分类提出村庄整治指引。村庄规划应遵循问题导向,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重点,本着实用的原则简化规划内容。坚持简化、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主,落实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确定的主要内容。分散型或规模较小的村庄可以只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一些条件不具备的村庄只以文字规定农房建设管理要求的,经批准后也可以作为村庄规划。一般村庄在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还应提出村庄整治项目。美丽宜居村庄、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庄等特色村庄应在上述基础上依据实际需求增加相应内容。
5、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工作
四、总之
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建设也开启了新局面。以城区为中心的建设正加速向城乡协调建设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更加迫切,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和向往的家园。规划建设好广大农村,推进美丽聊城建设,既是“十三五”时期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市建设的战略任务。
篇6
2009年,佳木斯市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交了晋升国家园林城市的申请。2011年,经住建部专家组全面考核,该市多项指标尤其是园林绿化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其他个别指标不符合要求,建设部没有批复。
2012年佳木斯市进行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整改部署工作,特别是年初以来把创建园林城市整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周密部署,相关部门同时动作。园林处在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下认真履行牵头职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和住建部《关于国家园林城市评审意见的函》(建办城函〔2012〕138号)的具体要求,研究出台了《佳木斯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整改实施方案》和《佳木斯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整改工作计划》,扎实有效推进各项整改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40.4%、38.9%和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比整改前提高了4.37个百分点,绿地率比整改前提高了5.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整改前增加了1.32平方米。2012年11月10日-11日国家园林城整改验收专家组对佳木斯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再次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对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2013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佳木斯市为“国家园林城市”。2013年5月于长海副市长在北京参加国家园林城授牌仪式,5月18日《中国建设报》中国园林版11版刊登了题为“北国新天府 美丽佳木斯”的文章,对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工作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提升了佳木斯市的知名度。
(一)注重保护原生态,以绿色为底蕴,打造特色精品街路。按照“尊重自然,整体协调、景区分明、特色分明的思路”,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拓路保绿”的原则,在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中,特别注重原有树木的利用和保护,把原有的行道树纳入新建道路的绿篱建设中,坚持扩大绿量和实施绿化精品工程并举,本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原则,一方面抓重点、抓特色,把城市主干道绿化统一按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重点对和平街、保卫路等行道树品种不统一的路段的树木进行了调整,在坚持应用本土树种的同时保持了各街路的特色。注重加强主干道与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协调建设。在长安路、友谊路、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营造四季有景的特色景观片林,结合街旁游园建设,使园林向乡镇延伸,促进城乡绿化有效链接,进一步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抓景观、抓亮点,充分考虑树木品种的适生性及树木规格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等,注重品种引进和选择搭配,着力丰富道路变化层次,提高道路绿化标准。在滨江路打造沿江绿化特色景观,构筑与松花江景观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带,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加强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在科技大道和安庆街实施精品化工程建设,依靠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采用多层次种植模式,形成了乔、灌、花、草结合,以绿促美的道路绿化格局,打造了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生态功能明显的精品街路。如今,杏林大道,杏花飘香,各种花灌木按季相分布,依次开放;长安西路,色彩斑斓,植物造景高低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成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大道。
同时,把各种环境因素对树木生长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病虫害的发生的时间及防治措施做好详细记载,为及早防控防止蔓延提供依据,使养护管理工作达到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
(二)注重利用原生态,以文化为底蕴,打造特色滨水景观和园林景点。在园林城市建设中,佳木斯市坚持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结合,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生态利益。确立了“原有生态绿地、树木要保护好,原有山水资源、地形要利用好”的绿化建设理念,利用军队的废弃靶场,在保留原有地貌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了以“军民共建”为主题的双拥公园;利用废弃的水源地,建设了以环保生态为理念的绿云公园;至2012年底,全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840余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分布合理,大小适中,管理规范,每座公园都有各自的文化内涵。
佳木斯是一座依江而生、依江而建的“带状”城市,蜿蜒秀丽的松花江从佳木斯城市身边轻轻流过。沿江景观带就是依江而建的开放式公园,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佳木斯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本着“防洪可安、岸绿可闲、景美可赏”的理念,几年来,对沿江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经过精心打造,一条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构思独特、品位高雅的“十里景观带”已然形成,园内植物丰富多样、郁郁葱葱,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功能完善,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中融入了一组组蕴含城市历史文化的主题雕塑,“杏坛孔子讲学”、“抗联英雄”、“东北小延安”、“知青下乡开垦北大荒”等公园景观,文化内涵深厚,地域特色鲜明,体现了博大深远的中国历史,也体现了佳木斯这座城市前进发展的足迹。这既是防洪工程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完美结合,更是一项融合水与城市文化内涵的滨水工程。全长7.6公里的沿江景观带, 在打造滨水城市秀丽风光的同时,也成了佳木斯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三)注重迎合原生态,以地域特色为底蕴,凸显北方园林景观。为迎合北方城市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特点,市政府通过打造地域特色的节会,凸显北方城市园林文化,春季举办以杏树、杏花为主题的“三江杏花节”,夏季举办以繁荣三江文化,展示城市魅力为主题的“三江国际旅游节”,秋季举办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三江知青节”,冬季举办以北方冰雪文化为主题的“三江国际泼雪节”,在园林城创建中,以四季节会为特色,着力打造“春有杏花吐芳、夏有荷莲怒放、秋有菊品飘香、冬有冰雪雾凇”的北方景观,并以此开展“春赏杏、夏观荷、秋品菊、冬戏雪”特色活动,全面提升了城市园林景观品位。
同时,为了丰富园林文化内涵,佳木斯市已连续几年着力打造了具有新时代主题特色的五色草景观造型,由于工艺精细、生动形象,已成为佳木斯市各种园林景观中宣示文化的一抹亮点,为美化城市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四)坚持以人为本,拓展绿化美化空间,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了丰富城市三维绿化空间,按照“林荫化、园林化、景观化、特色化”要求,全面推广立体绿化。组织推进了沿江路、长安路、友谊路、光复路、站前路、红旗街、和平街等街路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商家对其所辖沿街立面实施立体绿化工作,鼓励沿街居民阳台绿化、盆花出户,并加强对长安立交桥、中山跨线桥、光复跨线桥、西林跨线桥等处桥体及挡土墙立面实施立体绿化,加之公园、街路节点处布设形象各异的五色草立体造型、箱式花卉景观,进一步丰富了城市三维绿化空间,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触景生情的城市绿化格局。
坚持道路绿化与街旁游园建设并重,进一步提高老城区绿化环境。在推进国家园林城市整改过程中,根据评审意见的要求,结合城市综合治理和危旧改造,加大市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绿化重点工程。在做好道路绿化建设的基础上,先后建成悦园、骥驰游园、学府游园等街旁游园19处,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3万平方米,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全面改善了老旧城区人居环境。
同时巩固“双百工程”成果,进一步推进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进程,对于新建庭院和居住区的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强调大绿量、高品质的标准,突出植物造景,画龙点睛,建设宜居环境;对于正在改建的单位绿化和小区绿化,抓整治、抓完善,进一步提升单位和小区的整体绿化水平,标准化庭院绿化和花园式住宅小区渐次形成,充分改善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
佳木斯市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东北重镇,佳木斯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历年来对整改意见各级领导都能亲自部署,整改措施得力,使得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护树木的意识突出。无论新建、扩建、改建的街道还是公园绿地、居住区单位庭院原有的大树都给予了很好的保留并做到了很好的保护。充分体现出了广大市民对城市绿化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高;城市绿化非常注重原有生态的保护包括山体、水系做得非常到位。双拥公园能够利用原有的山体为依托,王三五河结合河道治理保留了原有水系的同时打造了具有游憩功能的公园;道路绿化具有特色,突出了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街路各具特色的街道绿化景观;养护管理到位。制定了佳木斯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标准,做到了绿篱修建整齐、草坪养护到位,全面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和引种驯化工作。每年园林绿化都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适当引进树木新品种。立体绿化是佳木斯市城市绿化的新亮点;如墙体、围栏、立交桥桥体的攀缘植物种植、灯杆、挂花特别是立体五色草花坛的应用特色突出、景观效果良好。
佳木斯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后,园林处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及材料,配合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电台“包罗万象”、电视台新闻综合、三江晚报等先后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报道。为了展示近年来佳木斯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化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园林处积极组织开展“爱绿护绿,共建绿色文明城市”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印发爱绿护绿宣传单、在各大公园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园林绿化成果图片展”等巡展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爱护园林,共同保护美丽家园的热情。同时,为更好地保护商家门前树木,园林处与重点路段的商家签订了“城市绿化门前包保责任状”,并对门前树木认养挂牌。动员商家和市民做“义务护绿员”,积极参与爱绿护绿活动,共同保护绿化成果。
篇7
一是进一步摸清既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建立项目储备库。2021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0个,改造户数19357户,改造栋数786栋,改造面积174.4618万平方米;二是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1700户;三是做好城镇脱贫解困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工作,对中低收入家庭实施租赁补贴实施提标扩面;四是全面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安装工作;五是全面完成农村房屋安全排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以绿道提升三年行动为代表的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等重大项目工作,助推城乡建设步伐。
立足我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组织部署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我区城市绿道建设提升行动,启动南大道延伸段绿道、南大道绿道、中大道绿道、村至观音禅院绿道等17条路段共计24.76公里绿道改造提升。打造功能完善、衔接有序、连通便捷、惠及民生的绿道网体系。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品质一流、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三)加强行业管理,提升“妈妈式”服务水平。
一是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重点抓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二是打好建筑市场监管提升攻坚战。深入开展招投标行业整治工作,加强标后监管。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监管全覆盖。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重点查处建筑工程领域出借资质、资质挂靠、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打好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攻坚战。切实做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改革再深化,完善系统建设再升级,监实现管服务再强化;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推进审批管理系统延伸应用。四是加强工程规范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住建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储备技术人才,为顺利承接质监等新职能做好准备。
(四)启动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做好我区人防疏散基地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为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我区人防疏散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篇8
【关键词】城乡规划;存在现状;原因分析;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84-01
一、引言
为加快两化互动,顺应城乡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发展,城乡规划工作应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和实施制度,不断的创新新的途径,正确处理好城乡建设与局部利益、与经济发展、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真正有机融为一体,实现后期地方城乡管理更能体现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的优越性。因此,笔者凭借多年城乡规划工作经验,在此对目前规划工作存在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概要性指出,并提出了肤浅实践对策意见,供同行参考交流。
二、城乡规划目前存在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尽管《城乡规划法》颁布出台,近年也促使规划工作取得实质性进步,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现状与产生原因如下:
1、城乡规划统筹理念深入不够。目前,地方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郊区和农村地区规划远不及城市规划到位,编制指导思想和实施过程都需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表现在对乡镇规划管理上,规划人员常用城市规划思维习惯性去解决农村规划发生错位,也尚没形成对农村地区规划建设有效管理方法,还由于人手单薄,对规划农村地区的生活形态与经济发展方式等调研不够深入充分,导致规划定位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现状与发展规律等。
2、规划面对资源与环境的考验。构建生态环境已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一个地区的城乡生态环境是否优美与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们享有高质量的良好生活环境,也对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大多地方都是原有遗留问题还没得到基本解决,规划产生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致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恶化。
3、城乡交通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在城乡道路规划上,综合协调性差,实施建设重复性多,常有实施的规划道路被移位或取消,从而无相应规划执行技术要求与规范,也与周边生态环境关系不协调、不配套,为后期城乡建设留下隐患。
4、公众参与规划广度拓展不够。虽然近年一些地方对城乡规划通过积极探索,让公众参与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与的形式也是多样,但是,一方面公众对规划了解不深,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未能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时有矛盾发生,反而给城乡规划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规划上吸引公众参与的操作上规范程度还不够,对公众意见不能及时有效加以吸收,同时在实施中监督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
5、专业规划人才出现短缺匮乏。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基层规划部门和乡镇更为突出,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有规不用,有规乱用,甚至不会用。
导致上述现状的因素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城乡规划管理不得力,一些地方对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不舍得投入经费,一些软件投入如制度订立与执行不到位,或者实践操作不科学,不严谨,未能发挥出有效监督效能;二是城乡规划社会舆论导向差,虽然大多规划方案都吸收有公民参与,但因宣传不到位,参与公众对涉及自己利益的,出于私心杂念争论不休,对不涉及的,表现出参与意识不强,忽视整体与长远协调,导致矛盾层出不穷,问题不断出现;三是规划机制管理不科学,许多规划部门配置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中统筹引导地位差并在管理手段上缺少创新,执行难以到位等。
三、新时期下城乡规划实践的对策措施探讨
城乡规划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城乡规划人员要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建设总体目标指导下,面对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产生原因,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两化互动” 要求实践途径,确保城乡规划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需要。
1、提高城乡规划统筹能力,盘活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特别是农村规划工作,重新梳理评价现有规划实施体系,构建起总-分或总-分-再分层次分明体系,将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一并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整体编制,体现在一张图纸上,。要认真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改革规划内容与成果形式,将城乡用地布局、空间管制和城乡功能发展作出安排,在按照规划公共政策向农村福射、倾斜,设施向农村延伸,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引导控制,突出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地方特色,放眼目光,因地制宜,不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尊重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农民意愿,进一步深化完善功能布局,促进城乡间前后连贯,基础对接等。并对编制好规划方案,经反复论证后方才进入到建设实施阶段,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2、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利用,保护城乡自然与生态环境。根据区位用地规模及交通等条件,加强城市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积极鼓励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力争建成“疏、高、退”空间模式,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广泛吸引各方投资,盘活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闲置资源,发展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相协调新型工业园区;要在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布局上,集中以城区为核心拓展城镇辐射,进一步整合乡村选址布局、空间资源和生态要素,尽量依托自然生态格局实现城镇空间发展。同时以城区充沛交通网络为基点,强化周边交通走廊配套建设,实现与市政设施“一盘棋”。
3、健全法律制度建设宣传,畅通渠道公众参与和监督。在《城乡规划法》纲领性指导下,一方面加快对城乡法律配套法规出台,完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建设出更多合理、科学、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城乡功能。同时加大对城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对规划工作重视并积极参与,树立起《城乡规划法》法律观念,牢固法律意识,并严格遵守。另一方面要形成良性互动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和拓展公众参与深度,保持公众参与方式多样化,参与途径扩大化,除原有规划草案公示,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外,进一步通过听证会或互联网手段,让公众参与活动渗透到城乡规划中来,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并对信息后的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每一过程增加透明度,提高除常有监督机构外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篇9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物业服务项目星级评选活动,促使物业服务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企业服务意识和服务品质,打造一批服务水平高、管理标准高、人员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实现物业服务规范化管理,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深化侯家塘街道试点工作成效,以星级物业服务项目评选活动为依托,通过全面推行物业服务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使全区物业服务项目达到“服务贴心、安全放心、维修省心、环境舒心、和谐同心”的最终目标,实现全区优质物业全覆盖。
三、组织机构
成立长沙市区物业服务项目星级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环科园、区维稳办、区文明办、区城乡建设局、区局、区城管局、区城管执法大队、区计生局、区消防大队、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科,由邓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星级物业服务项目评选工作的组织实施、宣传报道及工作协调。
四、试行时间及范围
试行时间:年7月至2012年12月
试行范围:辖区范围内物业企业进驻满一年(新开发项目以交房为进驻时间),且物业管理面积在5万㎡以上的住宅型物业服务项目和2万㎡以上的商务楼宇型物业服务项目。
五、考评办法及实施步骤
(一)考评办法
星级服务项目考评分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次,其中五星级名额占参评项目总数的5%,四星级占10%,三星级占15%,根据分值排名确定。考核打分采用100分制,考核标准参照《区住宅型星级物业服务项目评选细则》和《区商务楼宇型星级物业服务项目评选细则》。评定标准为:
三星级:考评总分85分以上(含85分),公示期间无异议,业主满意度调查达85%以上;
四星级:考评总分90分以上(含90分),公示期间无异议,业主满意度调查达87%以上;
五星级:考评总分95分以上(含95分),公示期间无异议,业主满意度调查达92%以上。
(二)实施步骤
1.项目申报:申报时间为年7月。具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项目所在地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进行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星级物业项目申报表》,项目概况,营业执照、资质证明、物业服务合同复印件,商务楼宇需另提供证明其建筑用途的相关报建手续。
2.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申报项目及企业进行资格审查。
3.动态管理:考核期内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街道将对参评对象进行不定期的暗访或抽查(含市、区文明创建督查及文明指数测评情况),对暗访或抽查情况较差、工作不重视、不配合、整改措施不落实的物业服务项目及物业服务企业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记黄牌警告。动态考核情况作为验收考评的参考依据,考核期内累计三次黄牌警告的,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4.考评验收:2012年11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各街道、社区组成交叉考评组,对参评对象进行考评打分。考评采取听取自查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查和业主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自查汇报:验收之前,各申报企业要对照标准,认真开展自查,写出“星级物业服务项目”创建自查工作汇报,打出自评分。
查阅资料:重点检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电梯运行、保养、维修记录、电梯年检标志;业主投诉、回访记录;车辆出入记录、保安交接班记录、外来人员登记记录、门禁、监控和定期维护记录、小区巡查记录;员工培训记录;消防设施设备检修记录等。
现场考察:重点检查企业管理项目的环境、小区或楼宇的卫生管理、绿化养护情况;各类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情况;小区车辆、人员出入管理情况等。
业主满意度调查:由项目所在社区以发放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30户业主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是否到位以及服务质量情况。
5.综合评定:召开区物业服务项目星级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并结合相关成员单位意见确定星级物业服务项目名单,并将结果上报区人民政府。
6.结果公示:考评结果在区政府公众网、区城乡建设局门户网站及重要媒体上予以公布,并由所属街道在所申报物业服务项目的小区内显眼位置以书面形式向全体业主公示15天,公示期满且群众无异议的方能评定为星级物业服务项目。考评结果抄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7.表彰奖励:2013年1月召开全区物业管理大会,总结、推荐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对通过验收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物业服务项目进行表彰,授予星级奖牌。
(三)一票否决
参评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
1.在国家、市、区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中扣分较多,严重影响长沙市或区文明指数测评成绩的;
2.发生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业主委员会因矛盾激化引起或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3.发生违法生育或漏报、瞒报被计生管理部门查处的;
4.动态考核期内累计三次黄牌警告的。
(四)结果运用
1.未评定为三星级以上的物业服务项目,不能申报创建市、省、全国优秀物业管理示范项目。
2.考评结果作为市住建委、区城乡建设局进行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年度审验时的重要依据。
3.对评定为四星级、五星级的物业服务项目,市、区、街道将联合向市、区新开发建设的小区开发建设单位、业主推荐项目服务企业。
篇10
成绩与荣誉的取得绝非偶然,重在实干。2013年以来,郫县按照省、市发展要求,结合县域实际,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四大提升工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力推进成都西门口卫星城建设。
科学规划精雕“成都西门口卫星城”
根据成都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郫县定位为七大卫星城之一。按照“一年出形象”、“三年出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到2018年,郫县20公里城市中轴形态基本展现,形成以犀浦、郫筒为核心的2个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基本设施显著改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四态合一”的现代卫星城初具雏形。
为推进建设实施,郫县将打造“一轴两心五区”。“一轴”,是以老成灌路20公里城市中轴,成为城市生态景观廊道、高端商务聚集带和城市会客厅;“两心”是以郫筒、犀浦为重点的两个城市中心;“五区”分别是创新科技和智慧产业功能区、郫筒行政文化商务功能区、犀浦红光现代商务商贸功能区、安靖湖滨湿地和高端商务旅游文化功能区、德源生产业功能区。
从总体规划上看,至2020年,成都西门口卫星城主要包括郫县县城以东,包括郫筒、犀浦、红光、安靖、德源5个镇(街道)城市规划区域,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将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创新驱动构筑“产业新城”
为不断强化产业支撑,郫县以“两园一总部”(小微企业创新园、智慧科技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总部基地)为抓手,与原有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川菜产业园一道,形成“三园一港一总部”的区域产业布局,打造新型高端产业载体,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以此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金融、物流、商务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千亿工业园区和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并按照“产城一体、智能高端”的原则,着重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3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打造成都智慧产业高端聚集区;率先将德源新城建成全市、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
按照“集中集群集约”和“环保、低碳、科技、高端”的发展思路,郫县将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平面工业向楼宇工业转变,园区企业从传统加工制造型向科技型、总部型转变,形成高端产业聚集区。预计到2015年,成都现代工业港将建成一个经济总量过100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培育两个产值过200亿元产业集群。
民生为本打造“生态之城”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学有良教、病有适医、人有普保、老有颐养、住有安居”成为郫县建设卫星城的民生目标。
-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
- 下一篇: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