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式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学习 类型 程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48-02
一、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在教师巧妙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具体环节如下:
1.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探究性学习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探究内容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探究学习活动的问题。
2.作出假设 假设应该建构在以往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具有可行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可以完成的,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对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
3.实践探究 我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设计一个实践探究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并解答提出的问题。实践探究方案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①可行性原则。②重复性原则,实践探究的结果与结论能经得起重复试验。③简便性原则,探究所需的条件容易构建。我们根据以上原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实施操作、完成探究活动。
4.分析与结论 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探究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与结果,反馈探究活动中亮点。教师总结阐述探究成果与探究过程的得失,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过程的经验教训,要将实践探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并结合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归纳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评价与交流 探究活动要有阶段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层次的不断提高,形成性评价就是对整个探究活动整体宏观评价,将探究成果做成书面形式的论文报告或者是实物形式的模型等进行成果展示。最后将探究活动成果与其他兄弟学校或组织进行交流探究,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
二、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学中应采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及机械性训练的现象。
三、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
1.文献资料型探究
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因特网和化工厂资料室等收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对各种文献资料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处理和有效利用。
2.化学实验型探究
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能力。只有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利用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发现、演示操作并大胆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到结论。
3.调研采访型探究
通过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来探究有关化学现象和知识。
教学片断:例如在学到 “空气和水 ”时,组织学生到附近化工厂和环保部门调查了解本地区空气和水质量的有关问题,特别是寻找污染源、探究解决污染的途径,最后分几个专题形成调查报告。
4.生活实践型探究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重视探究过程。在化学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将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还应开发一些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实用价值。
5.学科综合型探究
引导学生把化学学习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解决化学问题。
四、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教学程序
1.问题情境阶段
由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即提出问题及相关背景。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所提问题的探究价值和意义,给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不同的课题研究小组,并讨论和制定研究方案。
2.实际探索体验阶段
本阶段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实验操作与观察、了解生产生活实践等对课题进行实际探索、研究和体验,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教师则在学生遇到特殊困难和障碍时给予指导或帮助。
3.集中研讨交流阶段
本阶段学生要对归纳整理出的课题研究结果进行集中研讨和交流,一是共同分享成果,二是互相提出质询和补充。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研讨交流,让学生学会科学分析和辩证思考,学会善于说服别人和有效沟通。
五、课堂上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个体潜能开发
因为学生在讨论交流之前经过独立思考,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其独特见解,提倡问题解决途径的多样化,也只有多样化的思维、多样化的见解才能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2.讨论交流,分享成功
交流即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思维方法、解题思路展示给同学和老师,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以汇报形式展示成果。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激励性的评价。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若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赞许,他们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使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3.教师必须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学生要解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须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意见的倾听者、困难的帮助者、成果的分享者,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组织、参与、服务、帮助的作用,只有有扶、有放,做到扶放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只有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也才能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篇2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关概念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指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主动探求,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以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为特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四个步骤组成的。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探究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良好的课堂的把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不少问题。如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探究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分析
面对小学数学教师在探究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只有针对自身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数学思想融入探究活动当中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的课堂模式,自由轻松的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因此在探究学习之前老师要创作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另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如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2、合理的提问,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对与小学数学来说在知识体系上明显得到提升,抽象性和数理性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兴趣较低。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探究学习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探究性学习当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在预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如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3、注意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
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活动安排,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探究学习当中往往唱独角戏,没有发挥探究学习的应有效果。
篇3
关键词:学习 方式 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其中的自主学习环节,是合作探究的基础,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都来源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准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尚未形成,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精心培养,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注重自主学习实效的检验,促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目标,学有乐趣,学有收获,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可能。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激励自主学习方面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一、以自主学习为主线,找准课堂定位,优化教学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追寻的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放羊似的走走过场,而应该是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下,学生积极高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围绕着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在备课时,把语文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自主学习阶段;二是合作探究阶段;三是尝试运用阶段。
自主学习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学生调动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资料,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将学习资料与文本接轨,通过圈点批注,对知识进行梳理,进而明确已知和未知的知识。为课堂交流探究和课堂展示自学成果做好准备。
合作探究阶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文本的深入感悟阶段。它以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为特色,既包括每个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进而推出小组代表班内交流,也包括教师引导下的重点难点探究和知识系统梳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通过充分的展示得到认可,自主学习中的困惑得到解决,知识体系建构得到完善,基本达成。
尝试运用阶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将新建构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化为能力的过程。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训练。或遣词造句,或模仿描写,或借鉴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务求学有所用。
二、以突出自主学习实效为目的,强化圈点批注
学生手中丰富的学习资料,确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但凡事总有两面,这种条件也给不少学生滋养了懒散的学习习惯,他们因为手中资料充足,便自以为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了。学生拿来主义思想的泛滥,致使自主学习常常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如何将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料,转化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让知识搬家,激活学习资料的办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时备课。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所拥有的知识资料,通过圈点批注与文本接轨。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只能使用教材中的文本进行交流,不允许学生拿着资料照本宣科。从而促使学生对手中的学习资料进行积极的梳理,有效地避免了自主学习中的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同时,学生收集在文本中的知识越是充实,其课堂展示的欲望便越是高涨,从而,为课堂合作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展示学习成果为手段,激励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只有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认可时,才会反过来激发起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热情,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课堂展示。教师要为学生科学设计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平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而且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以使自主学习勤奋者受到鼓励,也使自主学习懒惰者感到压力。
因此,我在备课中,我把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部分:合作学习部分、深入探究部分、拓展运用部分。
首先,抓合作学习环节,夯实学习基础。我将合作学习环节分成了学习小组内部展示交流活动和全班展示交流活动两部分。
学习小组内部展示交流活动,是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以达到知识上相互补充,疑难问题共同化解目的。同时,推选出自主学习优秀者担当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全班展示交流活动,是各学习小组推选出的代表,集合小组所掌握的知识,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又进一步要求学生,尽量将知识问题化,用问答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解,也可以请同学讲解。力求实现知识上的进一步相互补充,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时收到对自主学习优秀学生表彰,对全体学生激励的效果。
其次,抓探究学习环节,深化自主学习成果。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的精彩之处。从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真善美中受到教育,提升境界;从文本成功使用的表现手法方面,获得借鉴。其中,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至关重要。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为基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研究,直至问题解决,获得共识。整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准备的越是充分,合作探究的过程就越是顺畅,对于文本的理解就快,认识就透,把握就准,继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04-03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让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它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主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探索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训练策略。
一、氛围影响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气氛一方面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的刺激,使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使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另一方面学生的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参与度高,全班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良好学习方式”的认知氛围,赢得学生从主观上对将要进行训练的学习方式产生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明确努力方向,在班级形成“比、赶、超”的学习风气,使接下来的学习方式训练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
教师可以采取“班会讨论”“故事渗透”“经验介绍”“名言鞭策”等策略营造良好学习方式的认知氛围。如围绕“聪”字展开班会讨论: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越来越聪明?可以围绕“聪”字编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达成良好学习方式的认同;还可以请班里或校里的学优生进行经验介绍,让学生在吸取学优生的学习经验中达成对良好学习方式的认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训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在师生共同达成良好学习方式的认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收集关于劝学方面的名言佳句张贴在教室里、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无声鞭策的效果。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倾听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等。
二、专课训练策略
学生有了参与学习方式训练的主观愿望和兴趣后,教师就可以分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这是学习方式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借鉴孟照彬教授EEPO,即有效教育学习方式训练模式,采取“训练课”的策略指导学生展开训练。训练的步骤依次是:约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速度质疑创新,每一个步骤大约需要一个课时,也可以视具体情况在一个课时内同时完成几个步骤。训练时要注意四点:一是要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能为训练而训练;二是训练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明确的训练要求;三是训练目标的制定要合理,并在追求实效上下功夫;四是训练要具体细化,教师的指导要到位。
(一)约定
约定是指师生之间为了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一种默契的课堂常规,如击掌、数数、打手势、口头语言等。约定可以简洁明快地调控教学活动,有次序地调控动静转换,快速地进行流程检测,有效地强化某种特定内容。
约定的内容要以实用为目的,班内或校内应该大同小异,且不宜太多,主要有课堂回归的约定、是否明白的约定、判断对错的约定等。约定的方式应该简单明了,有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方式,如:课堂回归的约定可采用“击掌”的肢体语言形式:教师击掌“x x xxx”,学生回应“xxx xxx”,并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也可采用口头语言形式:教师说“白日依山尽”,学生说“黄河入海流”,并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或教师说“1 2 3”,学生说“3 2 1”;教师说“哆来咪发唆”,学生说“唆发咪来哆”等,具体约定方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而定。另外,是否明白的约定和判断对错的约定可以用肢体语言形式,如:掌心向前表示“我明白”,手背向前表示“不明白”;正确答案的手势“√”,错误答案的手势“×”等。
训练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约定的意义及作用,然后视教学需要进行具体引导训练。约定的内容和训练可以随时调整、添加、动态使用,不能为了约定而预定。
(二)倾听
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会倾听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为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倾听”的训练。训练策略主要有:明确要点、示范引领、情境训练等。
“明确要点”指的是课前与学生共同明确倾听的要求。如我校对于“倾听”的要求是:倾听时首先要安静,然后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安静”,即听的时候嘴巴不能发出声音,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或老师停顿的时候才能大声地发表意见;手和脚不能动,包括手和脚管理的文具、书本、桌子、椅子等都要静悄悄的。“耳到”,即听清说话人表达的意思,找准关键词和主要意思;听说话人的语气与态度,体会他们的思想与情感。“眼到”:听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说话的老师或同学,让说的人知道对方在认真地听。“手到”:需要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把听到的要点记下来。“心到”:边听边想“他讲的和我想的一样吗”,当听到自己赞成且精彩的地方,可以点点头,微笑表示认同;听到不同意的观点可以皱皱眉,或者轻轻摇摇头表示不同意或者有不同见解。
“示范引领”是指教师身体力行或现场指导一两名学生对如何认真倾听做示范。
“情境训练”是指教师创设学科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实践中体会和掌握认真倾听的要点。
(三)表达与交流
一些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表达与交流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在课堂中要么不愿意开口说话,要么开了口又不知道说什么,往往东拉西扯抓不住要点;同学之间不善于进行学习交流等。为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模式引导”“模拟对话”“正反辩论”等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训练。
“模式引导”,即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启动、推进、终止交流的话语形式。如表述意见和建议时使用的表达模式:“我猜想应该是这样的……”“我有一个问题要与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我认为……”“因为……所以……”“……是因为……”补充修改时使用的表达模式:“我同意XX的观点,但我还有补充……”“我不同意XX的观点,我认为……”等。
“模拟对话”就是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创设“长得高好还是矮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骆驼和羊利用上述“模式引导”方式进行对话等。
“正反辩论”,即教师选定一个特定的论题,组织两组学生围绕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学生在辩论中培养了辩析能力与语言能力。如组织学生围绕“学生上网好不好”进行正反辩论等。
(四)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通过借鉴学习和实践操作,笔者认为“科学分组、合理分工、任务驱动、以评促训”是训练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科学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由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人数为4~6名,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一旦分好小组,就要在一个学期内保持组内成员的稳定,这样较有利于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形成合作习惯。
“合理分工”是指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设召集人(即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建议让学习能力相对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召集人,而且在合作未形成习惯之前不轻易更换;记录员、汇报员可轮流更换。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由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为此,教师布置的任务既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探究性、发散性的任务;或是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问题等。
“以评促训”是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佳合作小组”竞争评比,荣获“最佳合作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获奖励,连续五次评不上“最佳合作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要接受惩罚。这种荣辱与共的小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五)速度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习也要讲求速度,如果学生学习速度太慢,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其以后的成长阶段,很可能因此受困。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回归、思考、表达与交流等速度的训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定时训练、快速听说、即兴训练、以赛促训”是较为有效的训练策略。
“定时训练”就是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任务完成就可以得到奖励。时间的限定和任务的量必须科学搭配,比如完成练习题的任务要参照教师用书上的建议,如数学教师用书中“有余数除法”单元教学结束时的速度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8题;到期末时的速度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快速听说”就是教师读一段话或说几个词语,让学生快速默写出来,做到说得快、默得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即兴训练”,即通过即兴讨论、即兴演说、即兴答辩等形式,使学生快速思考,迅速表达。
“以赛促训”,即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速度的提高。如:比一比哪个小组回归座位又安全又快速;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快又对等。
(六)质疑与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尝试创新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能创新。学生质疑与创新的学习方式训练可以采取“言传身教”“做开放题”“启发训练”等策略。
质疑和创新从模仿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如围绕“32÷4”,教师编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解答:“①32是4的几倍?②多少个4连加等于32?③32里有几个4?④4除32,商是多少?⑤把3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⑥被除数是32,除数是4,商是多少?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2,其中一个因数是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⑧32比4的比值是多少?⑨32位同学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人?”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在解答过程中形成质疑的意识。
开放题具有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结论不确定的特征,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实践证明,利用开放题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如“36( )>36( )>36( )”这样一道填空题,学生可以从数字、计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不同角度思考解答,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新能力。
“启发训练”,即教师启发学生质疑,或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后再组词:请 ( ),护 ( )。”当学生想出一个答案后,教师给予启发:还能换别的偏旁吗?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再如:“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那么,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当学生得出一种解法后,教师再予以启发:“除了用比例方法解,你还能用分数方法解或用整数归一方法解吗?”
三、儿歌强化策略
儿歌具有形式活泼、韵律优美、简单易背诵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笔者进行学习方式训练课后,将良好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做法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利用儿歌的独特形式和风格,以歌促学,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倾听”的识记儿歌:“面向发言人,专心把话听;边听边思考,我也能说说;有选择吸取,为同伴喝彩。”或将所有的学习方式整合起来:“1 2 3,快坐好;课堂发言先举手;掌心向前我明白,手背向前不明白;正确答案手势√,错误答案手势×;拇指向上我真棒!你发言,我倾听;我发言,向大家,谁发言就看谁;二人小组面对面,四人小组聚一起;你说我应互交流,分享思想收获多!遇到问题动脑想,此路不通换角度;如有不懂多提问,大家一起来解决!”
教学可以将儿歌作为课前歌,也可以将儿歌张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让学生边学边做。实践证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强化识记,学生很容易接受,很快就能记住良好学习方式的要点和做法,有效推进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四、榜样引领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有上进心等特点,因此,教学中可通过榜样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榜样引领包含教师榜样示范和同伴榜样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一面镜子,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倾听时目光紧随发言人”,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就要微笑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不时给予积极回应;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创新”,教师就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善于创新,变“教教材”为“活用教材”。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外,学生最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具有良好学习方式的学生,及时将其树立为班级学习的典型,使学生有具体的、真实的可模仿的对象,激励学生按照榜样的良好习惯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
五、评价激励策略
适当的激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内心渴求成功,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在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训练中,教师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善于寻找学生在训练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评价激励,让学生不断收获被肯定、被赞赏的喜悦,朝着期望目标不断成长。在评价激励中,教师要经常使用这样的激励语:“大家看,××同学不仅听明白了,还补充了自己的想法,他真厉害”“你能边听边思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倾听能力”“你发言的时候能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明白你的想法,真棒”等。
激励性的评价除了语言激励,还有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低年级学生可以奖励小红花,高年级学生可以给予印章,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换取写有“教师寄语”的图书、漂亮的书签、成长笔记本等。荣誉激励就是在每学期期末评选出“学习榜样”,获得在校园展板展出的荣誉机会。
六、学科协作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科教师统一思想、共同训练,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学科教师没有统一思想,各自有一套训练要求,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因负担过重滋生厌学情绪,甚至造成认知混乱,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如:训练“倾听”时,甲老师要求学生如有疑问或异议,要先听完再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乙老师要求学生可以善意打断发言者,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异议。此时就会造成认知混乱,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做才是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影响训练效果。
除了学科老师之间统一思想,家校也要形成训练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将良好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家长沟通,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让家长加入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式训练的队伍,增强训练的效率。
篇5
一、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的、生硬粗暴的、冷嘲热讽的态度。著名教育艺术家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而他是成功的,他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强。
二、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争做自主学习主人
语文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预习的程度确立学习的内容,可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探究练习、个人资料及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自主学习的方法上进行指导。
三、明确合作学习意义,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遵守合作学习规则,指导合作学习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五、懂得探究学习意义,掌握探究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学生自读,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
篇6
1 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引导音乐教育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指导广大音乐教师实现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全面发展,重统一规格教育向着差异性教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教学的模式化向学生的个性转变。同时也解放了音乐教师贩思想,为教师施展才华,师生资源共享,培育创造性音乐教学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条件。也为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相关文化素质的发展。使音乐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尊重学生的体验,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立志学好音乐知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和认同音乐的多元文化融和。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愉悦学生的身心,体验音乐的快乐,深谙音乐学习与理想追求,使音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 探究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
2.1 运用现代学习方式挖掘音乐资源。运用现代学习方式挖掘和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打好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所知:音乐教学的特点是听觉艺术,教会学生会听、能听、愿意听、把全部教育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引导学生听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要求我们在听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学生的音乐探究过程,从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使学生很自觉地去参与音乐课的亲身体验,去学好演唱、演奏、识谱和创造,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来实现音乐课程的目标理念与要求。在实际音乐课程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器乐的体验,培养一种情感的同时,要求学生去探究音乐知识、技能和表现方法,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供条件,让他们去认识音乐世界,使音乐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出一首革命歌曲引领着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动听的旋律会给学生心灵美的享受,启发学生心智,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
2.2 运用现代学习方式促进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使音乐“生活化”,是当前音乐教学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老师只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从原来索然无味的文本教学中走出来,选择学生喜欢学的生活化音乐素材,与课程标准指定的教学内容有机取舍和结合,再配以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学习方式方法,为每个学生的探究创造和发展提供机会。启发学生从实践中探究学习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3 音乐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改革。学生是音乐课学习的主人。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实践,音乐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发展下去。首先要探究音乐课,教学形式要个性化。根据不同的音乐题材、内容和编排结构、艺术风格特点等设计出个性化的组织形式,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例如:音乐课学生的座位座席的变化及排列方式体现出了音乐演唱和表演的特点,学生会亲临其境、耳目一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布景,构思模拟“舞台”,尽量贴近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激活学生上好音乐课的欲望,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再把现实生活中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方能在音乐课上尽情展示、拓展和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其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
篇7
一、合作探究的保障――充分准备
在学生自主探究开展之前,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准备好探究的情景、探究的材料和探究的问题,营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氛围,给孩子一种发现和能胜任的学习环境。为此,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在授课中,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教学中的配角转向“舞台上的主角”。这样就将教学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注重个性,肯定鼓励,以激起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只有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渴求者、探究者,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中《艾滋病小斗士》的一课中,先让学生观看艾滋病的相关录像,接着补充艾滋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艾滋病是绝症,谁感染上这病就意味着死亡,再让学生观看恩科西的生活,创设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恩科西不平凡的生活,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并在文中点点、划划、写写,从文字中感受到恩科西的顽强。教师在身边只给予鼓励与提点。自主探究后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学生就会没有束缚,心境开阔,那么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合作探究的催化剂――适时的指导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既可以表现为过程的组织者,又可以表现为学生思之结、疑之惑的开启帮助者,具有随机应变的作用。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限度的,还不能完全脱离于教师。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教师要适时穿针引线,为学生的下一步探究做好铺垫,遇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行为持续进行。当然,随机应变还包括学生积极的一面。如学生突然有新念头、新想法时,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并把学生的这种想法、念头引导到真实的探究轨道上来。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如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时,教师的引导显然是关键。在组织学生默读2--6自然段时,我提出三个“任务”进行了分步引导:第一步,理清内容,完成“蝙蝠实验”表格;第二步,品词析句,感悟科学精神;第三步,读写结合,领悟详略有致的写法。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填写“蝙蝠实验”表格的时候,要求用“简洁的词语”,可是不少学生从课文中摘录了太多的语句,显然概括能力存在问题,经过点拨引导,学生应该是心领神会了。
三、合作探究的导火索――适当质疑
在探究的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是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之后所获得的。教师应该认真地倾听学生的看法,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不过,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决不可以包办代替,简单回答了事。此时,教师对提出设想的几位学生以及提出问题的同学要加以表扬,使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敢于质疑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羡慕有加,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
如《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紧紧抓住莫泊桑三次拜师展开,在教学莫泊桑第二次拜师时,我让学生先质疑,看看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疑问。结果发现,学生的问题还真是很有研究的价值,如:“既然莫泊桑真诚地拜福楼拜为师,而且,从前文我们也读出莫泊桑的心情是那么迫切,福楼拜为什么不把写作的技巧一股脑都告诉他?”“面对他的学生,福楼拜说了九个问句。如果我是他的学生,还真有点受不了。我想知道福楼拜此刻为什么用这样的语句和莫泊桑说话?”我想:只有充分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生发出一个又一个惊喜。这样的质疑,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想证实自己做法的欲望,从而进行探究验证活动。
篇8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师生教与学,把课堂作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交流,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享受探究、发现的乐趣,它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阅读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对联“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提问:这里“一门三父子”指谁?
明确:苏洵、苏轼、苏辙
2.出示课题、作者。
3.简介教学步骤
(投影:了解性阅读一理解性阅读、品赏性阅读*迁移性阅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
L.了解性阅读,自生发现问题
(1)了解背景
①学生口述:我所知道的相关背景。
②教师点拔:苏轼生活在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写该词是在四十五岁时,已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充团练副使。
(2)整体感知内容
①诵读全词
生听读,感受意境
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课件:“滚滚江水东逝水”)
B、师范背,生体会感情
C、生诵读,了解大意
②整体把握
小组讨论,列出提问(教师巡视,适当提示,然后投影)
上片:所见 大江、赤壁 所想 淘金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涌现多少豪杰
下片:所忆 雄姿英发 所感 功业无成
风流潇洒 人生如梦
才华横溢 早生华发
B、师生讨论,完成提纲(投影)(见上图小字部分)
2.理解性阅读
(1)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用较有文采的语言口头翻译
(学生四人一组自主发现问题、讨论,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2)讨论后提出问题,可能出现的疑问句 师整理,投影)
①风流:英俊的、杰出的;
②樯橹:樯,桅杆;橹,桨。代指船;
③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④华发:白头发;
⑤酹:以酒洒地,以示凭吊;
⑥乱石穿空:乱,险怪;穿,高峭;
⑦卷起千堆雪:卷,狂澜奔放;雪,纯白色的浪花。
3.品赏性阅读,小组合作讨论文流,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讨论,研讨以下几个问题:
(1)生回忆描写“水”的诗句
示例:孔子:“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讨论:词的开头三句与以上所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总结)
提示:同学所举各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江水态肆。而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面对江水发出感慨,抒发对往昔人物的无限怀念。
(3)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惊”“雪”几个字的妙处,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点拨)
提示: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水石相击力度之大;卷:狂澜奔放;惊:汹涌;雪:白色浪花落。铺写赤壁雄奇液阔的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争中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4)讨论:下片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深刻含义?(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提示:美人衬英雄,表明周瑜年轻风流;小乔大乔关系,周瑜得孙权信任,能建功立业,这是一个方面。
(5)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所体现的情感?(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小组间交流,最后教师点拨)
①学生讨论可能形成观点:
观点一:诗句含消极成分,与前文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诗人在身心遭打击时的之词。
②教师点拨: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矛盾,貌似自解,实乃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洒脱、旷达)
还可以联系苏轼、周瑜两人不同的年龄、外貌、婚姻、职位、际遇等方面思考,不求唯一。
4.迁移阅读,深入探究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诵读全词,归结该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提示:从思想的积极、乐观,意境的高远、壮阔,风格的奔放、洒脱等方面去思考。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篇9
新时代的教师不单要研究如何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学习前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积极培训,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首先,印发资料,指导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要点,为何探究?怎样探究?其次,召开班会集体动员,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章可循。第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探究式学习的好处,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信心,端正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积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气馁,不放弃。
2.多渠道开展探究式学习。(1)课内探究。这既是最重要又是最常用的一条途径,因为课堂是开展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一般说来,每堂课只适宜设计1-2个主要问题来探究,问题多了,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反面探究不深入,学习效果不好。(2)课外探究。各科教材,每课都有探究类内容,其中的问题绝大多数在课内无法完成,必须放在课外进行。因为需要学生先查找大量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和总结,才可得出结论。(3)课内外结合探究。课堂内有的问题较为复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牵扯到的学科知识多,背景深,需要借助有关课外资料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完成,这样就有必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二者密切结合,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3.教师要科学设计问题,突出重难点。教师备课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过程,准确把握教学方向。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要把备课的重心从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高效学习转变,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投入更多精力。①教学目标、重难点。②检测知识点,采用什么形式去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哪些知识;检查哪些学生。③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凸显对于各个知识点的处理: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哪些知识需要学生合作探究;找哪个组的哪些学生展示、点评;哪些知识需要精讲点拨,如何点拨。④教学设计要符合主体性、导学性、创新性的原则。
4.教师课堂指导探究式学习程序要规范。课堂教学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在此基础上可衍生出三种探究式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一―研读文本――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交流成果。这种程序适宜于问题不太难的简单文本。(2)提出问题――研读文本――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得出结论――交流成果。这种程序适宜于问题有一定难度的精读文本。(3)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归纳――撰写文章――交流成果。这种程序适宜于开展综合性的文本学习。
篇10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双语教学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很难产生较高的教学效果,进而被全新的教学方法所代替,并且主体的教学观念也由简单的知识教育变成了当前的素质教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下,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迅速涌入了当前的教学课堂当中,诸如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益。但是在新疆的双语教学当中,想要采取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却十分不容易,首先便受到了教学语言的直接影响。在很长时间的教学当中,新疆地域的教学方式都是统一的教学,虽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但是并不能切实地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提升,尤其是语言能力,与普通话形成了最为直接的差距,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但是如果要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其中,又该如何开展呢?
一、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新疆的双语教学当中,首先可以选择运用最为普遍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整个教学课堂完全地交给学生。而在新时期的双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因而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对汉语的直接教授变成一种视频传授,即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汉语视频,使学生对汉语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学习。虽然汉语与新疆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汉语,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手机视频当中,都有一定的汉语信息。因而教师可以运用视频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学生所掌握到的汉语发音并不是那么准确,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联系,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而促使学生的汉Z学习能够产生较为优越的效果。此外,教师应当注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将教师课堂完全地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应该过度地干涉,否则很难产生直接的自主学习效用。
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当前的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仅仅通过自身的努力,并不能完全掌握汉语的发音和相关内容,而且很多时候会由于缺乏汉语训练的对象,导致双语教学的成效十分低。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适当地运用到其中,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汉语方面的对话交流。以“今天你过得如何?”“我感到挺好的,每一天都是这么美好”为例,新疆的学生对于“好”的发音,一直存在模棱两可的状态,有的发一声,有的发四声,导致汉语学习效率十分低。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其中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迅速发现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并加以纠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很多的汉语问题,学生都能够进行细致讨论,并快速地找出答案,不需要再向教师请教,不仅活跃了整个双语教学的课堂氛围,还带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够促使班上的学生对双语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努力掌握更多的汉语发音。
三、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践
对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开展,教师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明确的主题,即探究的主要方向,可以是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话题,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探究方向。在实际的双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些问题:汉语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多音字,如“还”就是一个多音字,那么这些多音字在句子当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接着可以让学生对多音字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寻找一些多音字,并针对每个多音字的发音和用法做出相应的查询,之后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每个多音字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享给其他的学生。由于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有些时候,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如汉语当中有哪些词可以表示开心呢?表示难过的又有哪些词呢?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中,我国新疆的双语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和优化,而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其主要的优化方向,教师应当正确看待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施与转变,结合双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对这些学习方式加以积极的优化和完善,进而科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优化学习效率,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汉波.关于双语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