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一般规律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一般规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一般规律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学校重修实验室,买了82块地砖,付出4000元,找回了一些钱。估计一下,学校买的是哪种价钱的地砖?(

A

.

每块41元

B

.

每块49元

C

.

每块56元

2.

(2分)能简算的要简算

4.6×3.7+0.46×63=(

A

.

B

.

1000

C

.

D

.

46

3.

(2分)3.75×28=37.5×(

)。

A

.

28

B

.

2.8

C

.

280

D

.

无法确定

4.

(2分)下面各式中,商最大的是(

)。

A

.

2.8÷0.1

B

.

2.8÷0.001

C

.

2.8÷0.01

D

.

2.8÷1

5.

(2分)下面各题中,(

)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乘法。

A

.

110-20×5

B

.

110×5-20

C

.

(110-20)×5

6.

(2分)计算(+)×21=×21+×21是运用了(

)。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结合律

C

.

乘法分配律

7.

(2分)1(

A

.

的倒数是

B

.

的倒数是1

C

.

没有倒数

D

.

的倒数是0

8.

(2分)下面各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

.

48×25=6×(8×25)

B

.

48×25=12×(4×25)

C

.

48×25=40×25+8×25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9.

(2分)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10.

(2分)35×37+65×37=(37+65)×35

11.

(2分)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一定不变。

12.

(2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3.

(2分)判断对错.

8.4+1.6÷0.4×2.5

=10÷0.4×2.5

=10÷1

=10

三、填空题

(共8题;共21分)

14.

(3分)请从简算的角度去填空:8×23×125=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分)508.2÷7=_______

16.

(4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01×101-1.01=_______

17.

(2分)如果y>0,那么y×

和y+

比,_______比较大.

18.

(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0平方千米_______2999公顷

6500÷500_______65÷5

85万_______850001

120×50_______12×500

19.

(1分)推算.

(1)18×50=_______

(2)18×500=_______

(3)180×50=_______

20.

(1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80×52÷4_______80×(52÷4)。

21.

(5分)在横线上填上数字,在圆圈上填上符号。

56×5×20=

×(

×

)

1800÷45=1800÷

(25+11)×

=

×25+

×4

169-(69+25)=169-69

25

125×88=125

四、计算题

(共3题;共15分)

22.

(5分)用递等式计算。

(1)

(2)

(3)

(4)

23.

(5分)我来算一算

780+220=

900-459=

36×40=

425-273-127=

4×13×25=

420÷70=

25×44=

36×99+36=

24.

(5分)连线。

五、解答题

(共6题;共35分)

25.

(10分)用递等式计算:

(1)1042﹣384÷16×13

(2)4.1﹣2.56÷(0.18+0.62)

(3)

(4)3.14×43+7.2×31.4﹣150×0.314.

26.

(5分)按运算顺序读出下列算式.

(5.3+3.9)×4.5-0.9_______

12.48+21.48÷7.6×3.1_______

27.

(5分)根据运算律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8×2.5×12.5×4=(

28.

(5分)妈妈的化妆盒长5cm,宽5cm,高12cm,兰兰想把4个这样大小的化妆品盒包成一包.

(1)兰兰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

(2)最节省包装纸的是哪种包法?这种包装方法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29.

(5分)张阿姨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收购回一批苹果,经过挑选把这些苹果分成了甲、乙两个等级,质量比是3:5,乙等只能以0.7元价格出售,张阿姨要想获得25%的利润,甲等苹果每千克至少应卖多少元?

30.

(5分)小红买了5本相册,每本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红家大约有1000张照片,5本相册能装下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9-1、

10-1、

11-1、

12-1、

13-1、

三、填空题

(共8题;共21分)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19-2、

19-3、

20-1、

21-1、

四、计算题

(共3题;共15分)

22-1、

22-2、

22-3、

22-4、

23-1、

24-1、

五、解答题

(共6题;共35分)

25-1、

25-2、

25-3、

25-4、

26-1、

27-1、

28-1、

28-2、

篇2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及内容,反复进行身体练习,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认识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借助于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通过自身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形式,认识了技术动作的本质和规律,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概念,但这也并不等于教学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把它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要在已形成“概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并运用这些技能、技巧锻炼身体。为此,在深化学校体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我认为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 感知教材,形成动作表象

动作表象是指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这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使学习对象形成表象,为进一步建立动作概念打基础。教学一个新动作时,必须熟悉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感性知识,开始时要领先教师正确的动作表象。为此,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必须把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为使示范动作的效果更好,要指导学生对感知对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认识动作的整体和轮廓,然后观察动作的各个阶段和细节,最后观察动作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总之,动作表象是形成动作要领的基础,动作表象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使动作表象逐步概括化,再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思维活动,即转化为概念。

2 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教材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这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动作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形式。

比较的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便于使学生认识对象的异同点,从中区别出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来,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动作规律时透过现象的东西,而抓住本质的特征。比如,教学挺身式跳远时,引导学生和以学过的蹲踞式跳远相比,启发学生提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得出挺身式跳远的要领,区别与蹲踞式跳远的主要特征是完成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形成挺身姿势。

形成动作概念还需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要学生把学习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其每一部分的特征,并区分哪些是本质特征,哪些是非本质特征,综合是要学生把学习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譬如,要使学生形成跳远运动的要领就要分析跳远各技术环节的特点,分析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环节各自的特殊性。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教学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动作概念。

归纳和演绎也是形成动作概念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从许多个别现象中对一系列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找出其共同的、本质的要素,排除其本质的要素,从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性的要领或原理。演绎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是从已确立的原理和规律出发,研究与之相应的具体事实,从而推出个别思维的结论。比如,在铅球教学中,通过原地侧向推铅球比原地正面推铅球推的远,滑步推铅球还比原地推的远的许多个别事例,说明加长工作距离,有利于做功,有利于推铅球的成绩。从而推理得出,超越器械动作是最后用力推球前的准备动作,这是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等。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过程,经常是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3 反复练习,形成动作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动作表现和动作要领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不等于教学的结束,体育教学的特点是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的。所以在形成学生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反复练习,以形成动作技能,是体育过程中又一个重要方面。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课堂心理气氛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像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且容易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分类及特点

1.积极性这种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情绪高昂,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观察示范认真,动作技术掌握效果较佳。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乐于参与练习,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理智反应增多,动作准确率高。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多,相互观察学习机率频繁。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有度,宽松与严谨有机协调,课堂有效教学时间比值很高。课的密度,练习强度均能达到预计水平。都是与学生意图、观点和情感能连结起来,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2.普通型这种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情绪平衡,无。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持默许态度。评价一般,动作技能的掌握一般,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突出,不时有个别学生出现烦闷状况,注意力不集中,但也不扩散。

3.消极型这种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绝大多数学生精力分散,对教师的讲解,反应冷漠,不希望接受教师技能,技术的指导,对动作技术的练习无兴趣,不想参与,十分被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较为紊乱,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和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课的有效时间降低,学生练习密度达不到通常的要求。

二、从素质教育的特征谈优化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有三个特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这三个特征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得越强,我们体育教学就越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今天,仅从现实意义出发,针对素质教育的特征,来谈谈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教学全体性与课堂心理气氛优化

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是使体育属于全体学生,它是所体现的主体性不仅使全体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基本的教育还包括:

1.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和锻炼。而不是一些学生学的,练的多,而另外一些学生,学的,练的很少。

2.承认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具有并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评价方面,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主人中得到新的目的和动机。

3.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不能因为我们教学的一律性和强制性使一部分学生获得乐趣,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则品尝无意义的失败和苦涩。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应过多批评,指责,而是多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中他们互相帮助、鼓励,在课堂上充满友谊和快乐,他们不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焦虑,而能始终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育的全面性与课堂心理气氛优化

教育的全面性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往只限于技能、体力,而对原理的理解,成功的愉悦,情感的体验方面明显缺少。鉴于这种情况,对教师来说,应采取好以下措施:

1.老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严格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水平,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启发学生动脑及动手,使其从活动实践中认识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逐渐掌握其干什么,使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活动过程。

2.教师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即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的形成规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不仅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而且有助于防止学生运动损伤,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心理,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教师必须有好的课堂设问,根据学生生理,年龄特点,设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与技术有内在联系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把握教材的技术特点、练习方法,尽量使课堂协作、竞争并行存在,还要注重品德、情操的培养。如学单个篮球技术,可以通过几个小组教学比赛,使得技术教学和情感体验都不偏废,有些时候要把场地、器材改变一下,不能墨守陈规,多多采取鼓励教导而不能责备求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主动性和课堂心理气氛优化

提倡教育主动性,一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唤起,使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锻炼方法,从而更好的从事身体锻炼。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36-01

随着21世纪我国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和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魄、使学生掌握基本锻炼身体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使他们能拥有旺盛生命力的职责,然而我国体育教学由于体育课程的历史和现状仍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学职能,需要结合新课改理念探索相对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我国体育教学存在的一般问题

我国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理论知识零散片面等问题,没有系统完善的体育理论做教学指导。第二,体育师资力量缺乏。学校体育教师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低于其他科目教师,主要是我国传统教育整体学科间师资力量分配制度所致。第三,体育教学方式落后,体育教学片面强调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体育教师单向灌输体育知识。第四,教学观念片面。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技术教学观念和竞技运动教学观念为主的教学观,缺乏新课改的快乐体育教学等素质教育理念。

二、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对体育教学的指导

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有着自己明确的理念:转变传统的课程结构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转变课程设置过于重视以学科为本的局面;转变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单向的灌输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探究。并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目标:即获取新的课程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同时完善学生评价体制,改变传统的主要的应试选拔的功能,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评价。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开展,新课改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一,启示体育教学不应以单纯的应试为教学目标,而应该注重培养体育上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教学与新课改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样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体育教育也要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体育的全面发展。第二,启示体育教师学会转变自身角色。体育教师也应该不再把自己定位为高于学生的知识灌输者,应该把自己定位体育课堂中学生的朋友,平等地交流合作,体育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而自己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第三,启示体育教学要开放式教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学习,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进行适宜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结合新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理念指导,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差异化兴趣化探索教学,不断进行体育教学理念创新并用于指导体育教学。

三、对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1、创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一般指的是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系列过程和方法,主要分为教法和学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体育教师为主体,侧重技术教学,强调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机械训练,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传统讲授发和复习法,教师承担着主要的教学职能。而相应地根据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应让学生变成学习主体,而体育教师则是学习主导的角色。体育教师应教学相互结合,在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合理的开放式学习方案,对学生进行恰当地教学策略引导,完成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教学策略开放并且灵活多变。教学策略一般指的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使用的系列方法和手段的总称。主要有传统封闭式灌输教育策略和开放式自主合作教学策略。为贯彻新课改理念,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更多尝试采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等不同教学策略,在不同的体育实际情景和运用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地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

篇5

【关键词】韵律操 初中 体育教学 推广

新课程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韵律操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韵律操活动进入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体育老师的重视,并经常被应用。

1.韵律操的特点与作用

韵律操把武术、舞蹈、音乐融与一体。能够充分舒展身体的各韧带,是一种能增强体质、培养正确姿态、健美体形、发展素质、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其特点与作用有五:

1.1 可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韵律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人体感受器在多次受到刺激后,一个对音乐节奏感受力较差的人也会自然地调节功能,以适应节奏,提高感受力。教学实践证明:节奏韵律感差的学生,只要通过十几节课的练习后,就能熟练自如地跳一二套完整的韵律操。

1.2 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韵律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意运动,此时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根据音乐特点,情绪随意发挥,尽情欢跳。一套韵律操动作编排一般要求较高,它要求成套动作素材多样化,还不得多次重复某个动作,音乐选配要与动作性质、节奏及人的性格情绪统一。在韵律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经常进行整套韵律操的训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想象创造力。

1.3 能提高人的注意力。

韵律操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有较强的刺激。可减肥美体,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故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人在短时间内即可将注意力集中到韵律操运动上来。韵律操的动作灵活多变,小关节动作多,不对称的动作多,节奏快,变化大,多变化的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注意转换。实践证明,经过韵律操训练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容易从课外事物转移到课堂,注意力也较集中、稳定。

1.4 能练就翩翩风度,陶冶美的情操。

韵律操对人体姿态有一定要求,对动作类型、技巧有要求外,更强调美感。韵律操对形体美、动作美的严格训练中,参加者对形体美有了正确的认识。在韵律操教学时,一般要求身体保持收腹、抬头挺胸的姿态,经过严格训练,许多人改掉了含胸驼背的不良习惯,形成了健康、风度的正确姿态。

2.韵律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选择与应用

2.1 韵律操教学内容的选择。

2.1.1 音乐的选择。

新生儿、儿童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尽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儿时已过分熟悉的音乐风格开始逐渐对其失去了吸引力。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为韵律操活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种类。

2.1.2 动作的选择。

韵律操的动作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般生活动作、律动模仿动作、舞蹈动作。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跃、点头、弯腰、屈膝、屈伸、摇摆手臂和手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动作。律动模仿动作主要是指学生自己用动作对外界事物进行的模仿、象征性表现。舞蹈动作又可再分为中国的和外国的、儿童的和成人。舞蹈动作是人类舞蹈文化几千年发展的结果,如果不通过成人教育的传递,孩子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来自行获得的。所以,韵律操教学考虑逐步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性比较明显的动作。

2.1.3 内容的选择。

根据韵律舞蹈文化的发展历史,全世界许多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中都含有有类似的自由展示个人运动技巧的韵律舞蹈片段或称“炫技性韵律舞蹈片断”。这种韵律舞蹈的主要价值在于鼓励人们挖掘自身的体能潜力,如少年韵律舞蹈表演《少林小子》。因此,韵律舞蹈内容选编当中,也应该注意追求熟悉与新颖的和谐。

2.2 韵律操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2.1 培养骨干,互教互学。

韵律操的内容相对复杂,变化较多,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培训体育骨干,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帮手,这在进行集体韵律操教学时尤为重要。

课前,教师在各班中挑选几名协调性好,接受能力强,态度大方的学生集中培训。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教会他们,使他们能在音乐的伴奏下熟练地表演,做到动作正确、姿态优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分3步进行。第一,全班同学学会伴奏歌曲;第二,观看教师助手示范表演,初步了解韵律操的动作;第三;教师讲解韵律操动作时,助手配合教师讲解,进行示范表演,全班同学跟着模仿练习。助手还可以分散到各组进行辅导,最后大家一起随音乐欢快地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教与学相得益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2.2 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备课,掌握教学规律。例如,韵律操教学,可先让学生熟悉伴奏曲及基本节奏,掌握动作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分节教与练,最后进行整体衔接练习。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场地器材。教师应考虑到教学时学生排成什么样的队形便于教学。如:集体韵律操《旋转木马》排成双圈套容易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心那些接受能力差、乐感差的同学,多作一些个别辅导,使他们能跟大家一起练习,品尝成功的快乐。

2.2.3 合理安排,灵活运用。

韵律操的教学可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教师要根据新授或复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如:在准备部分可用律动和脚步做队形变换,用复习韵律操做准备活动,在结束部分可安排轻快的韵律操进行放松,在基本部分教新动作时,要与其他教材的教学密切配合,注意课的适宜密度和运动负荷。

3.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进韵律操的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能锻炼,增强学生的团结性、协调性、柔韧性、力量性,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审美情操和艺术才干,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认真做好系列广播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北京 中国学校体育,1998.3.

[2] 于长镇.试论韵律舞蹈与学校体育 成都 成都体院学校,1999.5.

篇6

根据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论断,可得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在了解“什么是体育教学美”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学者们对“教学美”的界定。学者汪刘生认为“教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同样具有美的本质属性,成功的、卓越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是美的,因为这种教学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学者薛晓阳认为“用意义审美主义来审视教学,教学美就是意义呈现的过程,意义越丰富,审美性越高。审美性,教学正是要突破传统教学在意义领域韵封闭性,教教学正是要突破传统教学在意义领域韵封闭性,教学美不能局限于韵律、节奏、匀称等外在形式的美,而是一种内在的美,本质的美”;学者邵晓枫认为“所谓课堂教学美是指以学生的审美心理为基础,教师运用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美来表达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的内在美,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达到美的境界”;学者李如密认为“教学美是教学与美的统一,教学美属于美的范畴,但又是属于教育活动领域中的美,它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美。因此,教学美既有一般美的特征,也有自己的独特表征,体现着一般和特殊的结合和统一”。据上述学者的认知和理解,折射出教学美宽广的视野,综合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认为体育教学美就是师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环境等所共同创造的审美元素和美感效应综合而形成的意境。

2、体育教学美的体验

2.1 体育教学的节奏美。体育教学节奏看起来似乎不可捉摸,但实际上它常给人以美的感受。有规律有秩序的教学,结构紧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条不紊。教师能够把握教材的特点,不拘泥于固定的课堂结构形式。做到既要精讲多练,又要精讲多思。教师能积极主动地教,学生能生动活泼地学,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错落有致,有张有弛,给人以和谐、美好的感受。

2.2 体育教学的内容美。内容美是体育教学美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有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中的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和科学美的内容,也有教师和学生加工改造之后而共同创新的具有美的特征内容,如运动技术中,每一个身体动作都在洋溢着美的因素,健美操、武术、跑、跳、投掷及球类运动等众多项目中有一个共性即全身协调一致、敏捷灵活、矫健多姿,富有融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绽放出形体美和精神美的高度统一。可见,体育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且可引起学生强烈的美感。

2.3 体育教学的语言美。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位体育教师亲切、和善、动听悦耳的语言表达,会给学生带来平易近人的感觉;清晰正确的口令语言会给学生以驱动力;清晰流畅的讲解、生动有趣的比喻、朴实精炼的要求、激越的赞扬、舒缓的批评;整个体育教学在抑扬顿挫或激昂或低缓的氛围中铺陈,学生被教师的语言美所吸引。

2.4 体育教学的体态、动作美。曹植在《洛神赋》中写下:“(宓妃)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育教师具有与众不同的姿态美,往往是学生的关注点,因此体育教学中传授者运用自身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不失为一种美举。体育教学会教授许多动作美的运用如篮球、足球、排球的动作不光显示了力量,还展示了敏捷、和谐的美;健身操、乒乓球等显示了柔和美和力量美。因此,体育教师的娴熟技术和潇洒的动作就成为体育教学中体态动作美的源泉。

2.5 体育教学的意志美。古诗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体育教师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意志美”。自主(独立)性方面,伴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第一,但由于部分知识、能力的欠缺,有时不能真正独立处理好事情,此时,体育教师应在课上提供充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在运动锻炼中享受到“自主(独立)之美”;果断性方面,学生由于独立的需要,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常常决心很大,但意志调控能力不够,容易在行动上迟疑不决,摇摆不定。体育课中活动和游戏的及时性,是最能培养学生果断性的因素;坚韧性方面,体育课上,教师会给学生一种社会心理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社会迎接他们的并不都是微笑和鲜花,更多的是困难和荆棘。通过模拟的场景,让学生意识到“优胜劣汰”的社会现实。要想战胜困难,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努力付出代价,去取得最终的成功。例如,在进行中长跑运动练习时,学生需要耐力、恒心去达到目标,萎靡不振和松懈无力的行动绝对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2.6 体育教学的创新美。李商隐在《无题》中写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体育教育是众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同其他科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教师可以抓住千丝万缕中的“灵犀一点”,通过具体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这灵犀的一点,让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创新美”。文体之美,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性感,通过直接的感知能更深刻的体会想象的美。结合这一特点以及体育教材的特性,在注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时,将游戏与生活连接成面,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可以达到寓情、促质的效果;音体之美,体育课中容入音乐的元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运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和锻炼,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而音乐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一定的节奏、速度和音调对人起到镇静、兴奋、镇痛、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艺体之美,古往今来以体育为题材的绘画和图案举不胜举,展示了体育的深层魅力,美术能促进学生对灵巧稳健、平衡协调的健康美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有人曾经说过智育是火车箱,体育是火车轮,美育是连接火车箱的纽带。体育教育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对体育作品的欣赏和向往的习惯。

3、小结

篇7

体育风险在学校中出现是较为常见的,有大量证据表明,增加体育活动的可用性,可以在体育教学上更具吸引力的前景.在这个意义上说,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如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以吸引儿童和青少年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然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考虑到体育风险的存在,尤其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隐性风险的出现.时下,出现一种误区,则是由于担心体育教学风险,而放弃部分体育教学,这是极不可取的.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实用性,不能因体育风险而取消.而是,在课堂前或教学中进行设法进行防范或规避,才是根本的解决方式.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过度和密集对个体体育爱好者进行短期培训,有竞争力的体育爱好者,可以作为履行教育和学术追求运动者,进行体育竞争,以获得更高级别的体育比赛的获胜.然而,应该给予提出的是,这类体育爱好者对体育竞技的参与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以防出现意外.体育教练甚至家长帮助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训练,几乎全职专注于自己的运动追求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前提下对体育爱好者提出要求.而体育爱好者则是业余进行,要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培训专业人员和体育教学人员进行多种方案的认知.教练和体育教师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充分激活他们的训练与学习.

2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知

关于体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持整体观、系统观来分析.把体育过程说成是单纯的体育教学过程,或者把体育过程说成是单纯的运动锻炼过程,或者把体育过程看成是不能健身的等等,这些观点都是不妥的,颇偏激的.体育由体育人、体育中介二者共同来实现的.体育人应该是喜欢运动并擅长运动的,不懂时尚运动的体育人是不受欢迎的.体育人如果能够用优雅、娴熟和高超的运动技术来打动体育学习者的心,对提高体育效果肯定是有好处的.体育中介则是体育实现所需要的软件和硬性条件.对体育过程的认知,前提是对体育概念的认知.体育概念包括体育的内涵与体育的.众所周知,体育离不开健身,但健身不等于体育.体育包括运动健身、增进健康的过程,健身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说所有的健身都是体育,完全个人自发的健身活动,就不好说是体育,所以,体育与健身有着明显的区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游戏的价值观都有过精辟的论说,心理学家说,游戏是渴望竞争、争取荣誉的本能和需要.在一些发达国家,娱乐、休闲在教育中占有重的地位,如美国,体育、卫生、娱乐、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需要对体育规律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握和实践体育的过程.体育的一般规律,可以归结为,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说,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纵观人类史上的三次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催生了体育的三次飞跃,即古希腊产生了古奥运,工业经济代表英国催生了户外运动(如足球等).现代的美国催生了休闲体育足以说明问题.主体性规律是指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体育兴趣.体育实践要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体育手段就要与体育目的相一致,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如现行各类学校以运动为主的教学体系,学校以传统运动项目、田径、体操、各种球类,技战术安排教材则是违背了这一规律.同化优势规律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惟有在相对保持同化作用占优势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适度的运动负荷的规律实践证明,为了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必须保持适度的运动负荷,适度的运动负荷的规律有着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学的依据.对于体育规律要持科学和态度,在认识和应用体育规律时,一要反对惟意志论,否认体育规律的客观性.二要反对宿命论,认为在体育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尊重体育规律,按照体育规律办事.二要积极利用体育规律,根据体育规律确定体育方针、政策来指导实践.

3体育权利的忽视与实现

对体育教育权利的呼吁与推行,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中,而具体实践情况并不乐观.近期,部分体育法规和条文的出台使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教育的后续保障.大批国家纷纷出台了有关的国家政策来提供身体教育在学校或者社区的体育权利,甚至还出台参与国际活动的国家文书,政策使在世界各地的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与理论要求缩短其现实之间的差距.体育作为一种权利来实现,运动和体力活动与体育教育都服务于个体的教育与生活.许多国际和国内政策强调儿童体育发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方面的法规的出现,如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权利,参与,表达自由和权利参与“自由运动的作用文化生活和艺术“(儿童权利的联合国公约所列).这使得体育不仅要考虑作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基于‘需求’的角度看),体育,娱乐和游戏被视为同等的权利.并结合体育教育和儿童及青年发展的行动,来指导体育应该如何具体实施的,使娱乐和游戏可以作为一种权利的必要性和被视为必要.实践1959年发表的儿童体育宣言,儿童权利宣言”是把体力活动和教育孩子说,”孩子应当有充分机会发挥和娱乐,这应该是教育的相同用途的第一个国际文书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牵头机构,也把体育教育和运动以及与有关体育教育的政策,在1978年后陆续的出台.它宣称,”每个人都有获得体育教育和运动,这是他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在身体教育存在的严重下滑时,紧急召开在1990年的体育教育发展的两个世界峰会.这些举措彰显国际政策重视水平,认识世界各地的政府和行动,促进和发展体育世界各地的后续调用.联合国机构间特别工作组提出对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主张,并利用体育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体育成为第二个千年发展目标,旨在普及初级教育.该工作小组承认教育是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篇8

一、 心理负荷及其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负荷是指心理负荷量和心理负荷强度。心理负荷量一般指心理负荷的时间长短,心理负荷的强度一般指心理紧张的程度。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时间的长短和运动的强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对于生理负荷,我们有充分的认识,可对于心理负荷,我们却缺乏足够的研究。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心理负荷所包含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和调节心理负荷,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主要因素包括兴趣和意志。

1. 兴趣及其作用规律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倾向,与肯定的情绪状态相联系。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他就把心理活动趋向于某一事物,表现出积极主动地感知有关事物,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情绪高涨、记忆力增强等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如对体育有兴趣的人,无论在体育场观看体育表演或收听体育广播都会全神贯注,有时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2.意志及其作用规律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的作用。前者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活动,后者则是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行动。学生的意志是通过克服各种困难的行动表现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其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多个方面。譬如,当学生面对肌肉工作强度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意志力表现为越强;当学生出现疲劳和厌倦的时候,学生的意志对机体工作能力会有所减弱;此外,当面对全新的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要作出意志的努力。因此,我们既要了解它的变化规律,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注意及其作用规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程度。一切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进行。任何心理过程的活动效率,总是表现为有注意参加才能实现。注意还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它们两者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

二、 心理负荷不适现象存在的原因

心理负荷包括了多种因素,我们只有对各种因素都进行认真、合理的把握,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能以自己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将自己的注意力与所要完成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所安排的内容和任务成为学生的一种合理、有价值的负担,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既活跃而有效,从而完成课的任务,促进技术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由于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师自身的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畏难情绪,对体育学习产生压力感和厌恶感,从而引起心理负荷的不适现象,由此会使课堂的气氛缺乏生气,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导致心理负荷不适的现象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合理把握心理负荷的三点建议

在我们对心理负荷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和造成心理负荷不适的现象进行剖析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心理负荷的合理把握进行针对性和策略性分析。

1. 合理把握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关系

体育课的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者互为影响,互相作用。一堂课的生理负荷的预计和实施要考虑心理负荷的变化规律。首先,我们要考虑兴趣的特点,使练习时间、休息和恢复的间歇的安排,既能使学生能保持对练习本身的兴趣,又能以完成课的任务作为自己的目标,保持对练习的持续的兴趣。其次,生理负荷的量和强度,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是学生的意志努力所能完成的,否则,过重的生理负荷会成为的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畏难和逃避心理,从而影响了课的进度。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反应、情绪等进行观察。

2.根据心理负荷的变化规律,有效设计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从中可以看出,课的结构主要指教材内容安排序顺、组织形式、教法和时间的分配,因此,课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对心理负荷的把握,是课的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顺序上,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当前的需要。根据年龄特点,我们要注意对课的内容的趣味性和技术性的分析。尤其是对待基础较差的同学,一定要根据项目的特点,使难度逐渐提高,慢慢过度,运用好辅练习,尽可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和恐惧心理,能顺利完成教材每一阶段的目标。

第二是教学方法。现在据我在实际中观察到,教师更多的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诸如,教师的讲解法和示范法、学生的练习法。教师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出发,采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诸如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9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61-03

随着国际、国内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学校体育要明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开展要尊重师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要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要利于学生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兴趣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持有的积极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因素。与兴趣一致的运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没有兴趣而被迫进行的运动会扼杀求知的愿望和参与的热情,最终望而却步。体育兴趣是积极探索体育活动的倾向和对其产生浓厚的情感,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体育的兴趣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既要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又要利用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同时也要加强体育目的意义教育,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义务和责任感,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真正认识并亲身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价值。

1.课程教学中影响因素分析

1.1学生直观需求

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具有的特征(如趣味、竞技、健身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心理,进而想探究的一种愿望。一旦有了这种体育的直观需求,就会对该项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与参与热情,这也是参与运动的首要因素。

1.2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技能往往会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程度越深,其学习兴趣也就越强烈,反之,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或消失。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于动作技能水平掌握的程度,程度越高,越易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越能体验动作内在的魅力,享受运动带来的幸福感。

1.3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练兴趣。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运动的舒适感。积极的情绪体验,其中包括经受一定辛劳后的快乐体验,如教学比赛通过竭尽全力获得胜利时的心理体验。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身体练习过程的愉悦时,才能喜欢学,乐于练,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1.4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能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营造严肃而又活泼的课堂气氛,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发挥教育者的引导、帮助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研究的主人翁作用,对学生的自发兴趣,要给予尊重和满足,他们通过系统的练习,既促进身心发展,又培养了浓厚的体育兴趣和独立的锻炼能力。

2.教师、教材等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影响

2.1教师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文明的教育方式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

此外,教师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讲解,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变“乏学”为“乐学”。教师饱满的热情、抖擞的精神、准确且优美的肢体示范,势必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跃跃欲试。

2.2教材特点

愈具有吸引力的教材,愈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一般而言,趣味娱乐性和竞技性越强的教材(如体育游戏、球类),越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因此,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材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2.3授课方式

所谓授课方式是以“教”为主还是以“练”为主,这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教”为主等同一般文化课的讲授,区别仅在于室内外之分和动静之别,过分强调一般教育学的理论,歪曲体育教育自身规律和原则,使教学过程复杂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抑制作用。而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个性发展,遵循了体育自身的规律,在正确运用一般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遵循和运用运动训练原则与方法,使体育课有别于文化课,从而使教学过程简单化。

2.4课程设置

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无疑是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但应把增强体质及教育目标立足于发展学生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服从于终身体育的需求上,确定“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体育教育者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人手,分层次进行教学。同时,应从实际、实效、实用性出发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并充实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3.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1从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入手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效,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体育特长,了解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在强有力的兴趣指引下,充分考虑教学大纲,采用合理的组织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2明确教学目的

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端正认识态度。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有当教师本人对体育教育的目标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手段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逐渐形成求知的期望,形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产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思想情绪。

3.3掌握学生兴趣的心理规律

掌握学生兴趣的心理规律是指导学生学好体育课程的前提条件。体育教师要利用好体育教学中思维与身体练习相结合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认识体育,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组织教学。通过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理论上得以提高,从精神上获得快乐,促进体育兴趣趋于稳定。

3.4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

体育的价值是实现身心的健康和愉悦,使人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校体育也应该起到此效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容易使学生有一种激动愉悦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而不乱,张弛有度。如果学生长期在体育课中能够始终产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很自然地对体育课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5加强艺术性教学

教师作为引导的角色,即便是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它特有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所以在体育课中加强“规范”化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生理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又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提高体育活动兴趣的关键所在。

3.5.1语言表达要规范

讲解的规范化,要求教师必须仔细钻研教材,真正弄懂动作原理,掌握动作实质和规格,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坚持“科学、严谨、生动、练达”的原则,把每个动作讲清楚,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有理论的依据。

为此,就要求体育教师平时就要多触接其它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做一个道德、情操、文学水平、专业技能都过硬的好教师。

3.5.2肢体语言要丰富

体育教师要准确合理地利用肢体的教育技巧,借以达到吸引学生,强化教学效果,培养体育兴趣的目的。体育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语言表达)、示范(肢体语言)的表达,肢体表达方式更直观、更形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准确的手势、目光、面部表情等组织教学,并与其它教学艺术手段相互结合,赋予体育教学艺术的生命和活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愉悦,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

4.结论

体育兴趣的培养,既是一项十分细微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做诸多方面的准备。

篇10

关键词:平板电脑; 体育运动技术;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05

前言

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技术的示范与讲解完全由体育教师来进行,教学的方式单一,学生在观摩技术动作时往往只能依靠短时记忆来对动作进行复制和模拟,而在动作形成初期的认知定向阶段,是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和理解动作来进行的,因此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学生掌握程度相差较大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不断推行,而平板电脑也逐渐融入到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之中。运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平板电脑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示范动作难以控制时间和速度这一难题,而通过平板电脑的慢放、回放、正误对比等录像观察功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对运动技术进行学习,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

1平板电脑教学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的对比研究

1.1 “以学生为中心,使每个学生受益”理念的贯彻

在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技术的学习时需进行示范和讲解,其讲解的速度和进度是统一于整个教学群体的。这种教学具有普遍性和教条性,不同水平的学生所观摩的示范动作都是同样的,然而理解力、记忆力以及模仿能力的差异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结果的差异,可以说,在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使每个学生在教育中受益”等理念很难实施,体育教学想要调动学生,尤其是水平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对困难,针对性教学难以开展;而平板电脑所带来的示范动作,为自由化学习带来了可行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观摩和练习。平板电脑的应用,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所有学生受益,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先决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

1.2 示范动作的可逆性和可调节性

对中学生而言,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学习是通过观摩教师的示范动作并模拟来实现的。在传统教学中,示范动作来自于体育教师的示范,而这种示范是短时间的,其在时空上具有不可逆转性,即每次示范都无法保证动作的完全一致,而且是无法回放和在连贯的基础上慢放的,这样的教学示范具有直观性、独特性,不可复制和不可逆转等特点;而通过平板电脑进行示范动作的联网搜索或者是对教师示范动作的录像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示范动作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各种调整和回放,学生的观摩会更有效率。

1.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听看练改,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时时进行监控和调整,使教学效率相对有保障,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时空的局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往往只会死板地跟着教师学习,课余自主学习和练习的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对中学生来讲,身体和心智的发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尚未成熟,其学习能力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平板电脑引入到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来,可以带来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通过小组观摩、讨论、模拟,练习来学习技能再通过展示,由教师检验学习成果并予以指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

1.4 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平板电脑的应用是对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力举措。从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规律来看,任何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都要经历概念认知――初步掌握――熟练掌握――应用自如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突破都需要学习者进行大量的练习。平板电脑的引入,在学习阶段可以通过反复观摩重难点来强化学,而在练习阶段,平板电脑的应用可以帮助中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动作练习,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练习方式中容易形成错误动作习惯的情况出现。

1.5 直观了解自身技术动作掌握程度

在传统的运动技术学习中,学生对自身动作掌握程度直观性的认识不足,难以明确自身的水平如何以及问题的所在,随着平板电脑引入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学,其多媒体的功能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录像、摄影等方式将自己的动作表现进行拍摄,继而直观地了解当前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优势点,弥补不足之处,为运动技术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反馈,从而促进技能的发展。

2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冲突及发展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较具有空间开放、身心结合、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等特点,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堂融合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平板电脑在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也给传统的体育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新的教育教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使着教师不断去适应新的技术带来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教学的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课堂的控制以及教学模式的应用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这也是信息化教学与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方式的冲突重点。

2.1 平板电脑融入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2.1.1 课堂秩序的管理

理论上来讲,在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平板电脑的应用会为学生的观摩和练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来看,随着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实践使用,体育课的课堂秩序相比较传统教学略显混乱,这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从心理角度来看,中学生尤其是初级中学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正处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阶段,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性有所发展,但尚不成熟;平板电脑作为便携式的多媒体终端,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在进行示范动作的观摩时,很容易被其他内容吸引注意力或是主动地去点击无关课堂的内容,从而出现走神、进行无关活动等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2.1.2 相关体育教学的app软件资源不足

信息化教学技术是近些年来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的,而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是为时尚短。在这种情况下,与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相关的APP软件并不多见,平板电脑的应用还远未达到其应达到的程度。

2.1.3 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的时间分配

无论是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还是信息化手段教学,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落在“身体练习”这一基本点上。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般以“三分讲七分练”为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分配标准,教学的根本点在于“练”,而随着平板电脑的应用,在一些教学实例中,“练”被“看”取代,一堂体育课结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观摩上,平板电脑以工具的身份成为了课堂的重点,这并不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平板电脑的初衷。平板电脑的应用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身体练习和技能练习,从而掌握体育运动技术。

2.1.4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遵循着教师“示范――指导――纠错――反馈――评价”和学生的“观摩――练习――接受指导――调节动作――继续练习――接受评价”的规律进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单一;在平板电脑与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结合以及教育方针和理念的改革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平板电脑的应用使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所改变。从当前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来看,依据平板电脑而设计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较少,如何合理地应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设计,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

3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平板电脑应用的策略研究

3.1 体育运动技术学习规律与平板电脑的应用

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其特殊的学习规律体现在运动技术形成规律上――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三个阶段:粗略掌握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与运动自如阶段。

从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来看,无论是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方式还是将平板电脑的应用,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跨阶段进行的。

从图1中对平板电脑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内,平板电脑各有其独特的用处。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即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平板电脑能带来的最大帮助在于提供可调节的、标准的技术动作示范。在这个阶段内,学习者要完成的任务是通过观摩和模仿,在脑中建立基本的技术动作表象。平板电脑作为便携式多媒体终端,可以通过提前下载(无网络连接)或者是在线搜索观看(有网络连接)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全方位的标准示范动作,有利于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标准化的动作表象。

在运动技能的改进和提高方面,平板电脑是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效果反馈的重要工具。在这个阶段内,通过平板电脑的摄像功能,可以记录学习者的练习结果,方便与标准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练习过程中出现疏漏或者错误的地方,从而实现练习效果的反馈,提高运动技术学习的效率。

在技能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内,平板电脑除了能够通过摄像功能帮助学习者对技术动作进行细节雕琢之外,还能通过联网、视频等其他功能来使已经巩固并能熟练应用技术动作的同学依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进行自主的拓展学习,对提高学习者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体育技能的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体育教学与平板电脑的应用

在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平板电脑,应将平板电脑的利用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理由多媒体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教学设计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即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课程的设计平板电脑的应用方面如图2所示。

从整体来看,平板电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和基础部分三个板块。

课堂常规一般是每节课上课时的考勤、整队、热身活动等内容。在这个阶段内,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里的点名软件进行考勤,在省时省事之余方便了解学生的请假等情况;而热身环节作为体育课堂常规内容之一,利用音频软件伴随学生的热身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热身积极性,促进体育课堂的安全保障。

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是一节体育课最重要的内容。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这个部分也是平板电脑应用最关键的部分。首先在进入教学内容之前,通过视频软件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短片或者比赛视频,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对照平板电脑上的示范动作进行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集体讲解之后,依据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继续观摩或是进行实践练习;而在练习的环节内,平板电脑的摄像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审视自己的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异,从而进行改正,实现动作的标准化学习。

3.3 “微课”等新型化教学模式对平板电脑的需求

“微课”是一个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随着微课教学的兴起,平板电脑在现代化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

4结束语

平板电脑虽然有着各种强大的功能,但归根结底其在教育中应用时其所有的功能都是为教育服务的。如何合理利用平板电脑的功能,在本着“以人为本”和“健康先行”理念的前提下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是在信息化时代里进一步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健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粤教云”计划专项2015年度一般课题2015yjyy043)

参考文献:

[1] 何静.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在中学生中的传播现状研究[J].

体育师友,2007(06).

[2] 陈霞明.对中学生接触体育信息传媒进行体育休闲、

娱乐的思考泉州市区中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J].安徽

体育科技,2007(02).

[3] 徐向军,吴华芳.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初探[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4] 王慧琳,闫伟,刘全昌.大学生媒介体育信息需要与体

育兴趣的关系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5] 毛毅钢,赵培禹,徐涛.基于平板电那的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