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策略与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策略与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有效;体育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32-02
有效体育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使得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学最终目的。
一、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教学主体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是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基础与保障。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教师读懂教材,构建科学、合理、适当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讲解、组织、反馈、评价等教学行为的保障。体育教师的专业品质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因此,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基础。
2.教学过程
体育教师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是实现互动与生成的途径。师生的互动往往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来实现。生生的互动与合作需要通过小组的合作与探究、讨论与评价来实现。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当地使用合作与探究的形式,实现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与合作。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在容量上是适量的,在内容上是与教学对象认知水平相适宜的。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依据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水平,构建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推动的作用。“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这句话也说明了教育的互推性。因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习者投入到学习中。
二、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1.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策略
体育教师如何看待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决定了体育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由于教学理念不同,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体育教师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专业品质
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下,教师才能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与站位,才能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领者的角色完成教学设计,构建适宜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如:江苏省南通市顾晓尉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课,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学习特点,安排了原地单手持球;行进间单手持球;正面、胯下、腿后三种姿势拨地滚球;坐姿运球;跪姿运球;模仿站姿运球;听不同节奏音乐站姿运球;体验合作运球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以生为重”的学生观。教师以“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是学习暂困生”的理念进行课的设计,通过逐步推进技术,学生练习感知,教师适当引导,发展学生能力四个教学环节引导与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教材内部,才能创设适宜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运动技术;才能确保学生快乐而幸福地完成学习任务。
(2)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丰富教学目标
正确地理解体育教学应以学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体能,实现育体与育人的融合。深度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的三个侧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规避目标缺失、目标越位、目标错位的现象,才能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丰富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如:湖北省武汉市赵晨老师在执教八年级双杠,跳上成支撑,前摆成外侧坐,越两杠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遵循着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同时,采用引导启发法,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掌握外侧坐,外侧坐越两杠下的关键技术环节。学生通过思考如何解决收腹举腿高度不够;怎样克服对双杠的畏惧心理;为什么越两杠下时,臀部会蹭到杠面等问题。知晓了这些知识与方法就可以利用皮筋斜拉,在同伴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收腹举腿,移重心两手换握双杠。这些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掌握,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强化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的站位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与学习形式;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构想与设计。当教师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站位进行设计时,势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路径与适当的教学环节。因此,强化教师教学设计意识与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如:浙江省金华市陈京来老师在执教高中跨栏跑第一次课时,以跨栏跑易犯错误动作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跨栏时学生容易出现直腿攻栏与跳栏的错误动作。因此,该教师将摆动腿提膝伸腿与异侧手臂前伸协调配合作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创设了“导在先,启铺垫,帮为主,评诊断”的教学过程。“导在先”是教师连续跨过5个栏架的示范动作为导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启铺垫”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获得摆动腿攻栏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初步感知动作,掌握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帮为主”体现在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用皮筋替代栏板,学生通过完成摆动腿提膝前伸跨过皮筋的练习,掌握“提、伸、压”的动作。又通过用标志线控制起跨点的距离,帮助学生体会起跨腿充分蹬直,摆动腿提膝前伸下压,异侧臂前伸,上体前倾的动作。再通过在栏架两侧加软杆,学生完成上步攻栏的练习,提高动作质量与身体协调能力。最后,由走动中过渡到慢跑中完成5个攻栏动作练习,进一步巩固与提升摆动腿攻栏动作。这些学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评诊断”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即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通过调整皮筋的高度,在栏侧增加软棒等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诊断。这些诊断都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诊断的能力。
3.优化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帮助者、引领者的角色。教师的讲授、提问、组织、反馈等行为都能够影响、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1)有效体育教学的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如:辽宁省大连市姜伟老师在执教跨栏跑教学中,利用刘翔跨栏动作的图片,导入了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跨栏的动作。以刘翔夺得110米跨栏跑金牌的现场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2)有效体育教学的讲解策略
教师的讲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讲解要富有激情,声情并茂;内容精当,具有启发性。重要的知识需加重语气或重复进行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如:赵晨老师在双杠教学中,利用动作挂图,讲解动作要领。同时,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启发式的讲解与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双杠外侧坐越两杠下的动作要领。对于关键的技术环节,教师通过加重语气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3)有效体育教学的提问策略
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答案获得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与进度。
如:上海市郑旭忠老师在执教弯道跑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获得跑速与身体倾斜角度的关系;圆周直径的大小与身体倾斜角度的关系;直道进入弯道跑的动作要领等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优化了教学过程。
(4)有效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组织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三种学习方式是相互关联的,合作学习中包括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组织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调控者,通过观察、指导、提问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教师通过螺旋跑,切圆跑,旋风跑等练习内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合作与探究,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动作。教师以跳高杆为练习中介,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俯卧撑握手等发展体能的练习。这样的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激励与影响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练习潜力。
4.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的策略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策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融洽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积极地情感投入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乐于与教师沟通、交流。如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鞭策的话语,学生都会心领神会,感受到教师情感的关怀和沐浴。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民主、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2)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策略
篇2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39-01
对于教学的界定,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描述,但一般来说,教学可以描述为: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姚利民教授对“有效教学”的界定:所谓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1]。所以当今学术界所提及的“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教学”而言的“高效教学”。作为目前国际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一、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经过对现行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将教学成效低下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陈旧、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一些教师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地位,反对学生对自己产生质疑,只强调教师对学生关系中的绝对权威,要求学生的全面服从。
(二)因材施教观念不强导致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发展。现今许多学生通常表现出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习惯于随俗从众、缺乏开拓创新,恐惧竞争等现象,这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严重地削弱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通过学生主体思考、独立判断、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去发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能动性和自觉性。
(三)应试教学现象广泛存在,厌学情绪表现明显。在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影响下,课堂教学往往是偏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只要最后能够考出好成绩,过程的痛苦可以忽略”,有一些教师认为“精讲不如多练,多练不如测验”的现象广泛存在。
二、提高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般的教学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都可以有相应的策略与之相对应。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和大纲有相当熟悉的了解,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上出一节好课。课前准备阶段的策略可以归纳为:
1.精彩的导入。精彩的导入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的状态。2.创造性的组织教材。上课绝不能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再创造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其他材料中筛选的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深化对教材的理解。3.精心设计板书。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好坏直接决定这节课的质量,板书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一份好的板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有利于掌握重难点和关键知识。4.画龙点睛的小结。一个好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总结,系统深化所学内容,利于整体把握系统掌握。
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课堂管理和教学艺术两个方面。
1.科学管理课堂秩序,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合理的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为了顺利实施教学计划的前提。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管理和课堂紧急情况的处理,课堂常规管理以预防性管理为主,课堂应急管理以应对性管理为主。通常所指的课堂管理即是指课堂紧急情况的管理。
恰当的课堂常规管理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条件,教师预防性的课堂常规管理主要包括课堂环境设置、教师的教学准备以及切实可行的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规则的数量和范围依赖于师生之间所选择的相互作用的风格[2]。
2.恰当运用提问艺术,做到能够举一反三。提问题是教学活动中运用最多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从教师角度来看,“好问题”应当有可控性。从教学内部结构来看,问题要具有可生性、开放性。
教学评价阶段:
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评价,而应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整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检查教学效果,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评价,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2.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当中。3.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
教学的“有效”是以评价角度选择、评价工具取舍为转移的,其相对性、合理性永远是一个值得质疑和探究的问题。因此,对评价的评价、对“有效”观的反思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又一方式。为此,我们认为,有效的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的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体现着无数教学工作者对“好教学”的不懈追求和不停探索,它也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决不能放松对现有教学“有效”性的检视和质疑。
参考文献
篇3
教学改革学术英语分科英语一、现状
最近几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声连绵不断,外语教学也引发许多的争议,原因何在?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是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紧密相关的。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可以通过英语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可以与外籍同事和领导讨论工作。想要在国内继续深造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阅读专业文献,撰写专业论文,在国际型专业会议上发言。出国留学的学生需要通过出国的一系列考试,在国外可以听懂专业课程,可以提问发言,完成作业。而现在英语教学的现状却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在高中阶段已经达到自学标准,原来需要两个学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才能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现在只需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就够了。而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时间过长,大学英语一直不提出打语言基础的目的,不提出使用英语的具体目标,学生越学越迷茫,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在为打基础而打基础,结果,大学英语沦为一个只为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当前英语教材选材、英语课侧重于人文方面(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语言和知识过于狭窄,并没有为学生将来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提供语言基础。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改革的方向与定位
2001年教育部颁发文件,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一年后,教育部又制订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A级标准学校专业双语教学的开设门数应不低于8%。根据这两个文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和双语专业课课程。两者的区别在于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身取之于双语课程教材,即课文选取专业教材,只是后者比前者更专一点,或更系统一点。一定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目的和教法上有所不同,专业英语更注重语言,从专业词汇、句子结构和篇章特点上分析:而双语课程则主要是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是不能不以词汇、句子和篇章为基础的。
但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双语课程都对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句型、文体等要求很高,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并不能满足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需要。所以现在的局面是基础英语的教学本应该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的,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想要为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但却没有从大学英语课上获得。
对于开设双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感觉从基础英语一下子进入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全英语课程,往往无所适从。他们反映有三大问题:一是不习惯全英授课,听课抓不住要点。二是原版教材和文献阅读太慢,专业方面的词汇量不够,句子和语篇结构不熟悉。三是期末考试的思考题用英文回答,尤其是英语小论文有困难。因此他们呼叮在上这种全英语课程前最好有一门过渡性的课程让他们学习如何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的技能。
三、具体的措施与策略
根据学生们的呼吁,我们觉得改革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以蔡基刚老师为代表,倡导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一个是基于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分科英语。具体说来,学术英语主要是训练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回答问题或做作业所需要的组织材料的写作能力,鉴别和防学术剽窃的能力,引用资料为自己观点论述的能力,运用适合学术文体的结构和词汇的能力,学术阅读和记笔记的能力,学术小组的讨论能力,做演示和陈述的能力,有效听学术讲座的能力,开展项目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区别事实和观点的学术批评能力和符合学术规范的能力,等等。所以,在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方面,学术英语可以为双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英语语言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训练方面的过渡和准备。
同时,分科英语是以内容为导向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即通过学习和学生专业大背景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目的清晰,体现了学习英语的工具性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是需要语言基础的,我认为这里的语言基础应该是一些基础学科方面的语言基础,例如初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比如生物化学专业可以学习数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英文知识)。学生应该掌握了这些方面的语言基础才可以更好地学习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虽然我国的一些中小学在这些科目上也开设了一些双语课程,但由于师资和升学的压力,效果并不明显。而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之前,学生对这些基础学科的英语表达都不知道,可以想象学生之后学习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如果只是在课本内容方面选取几篇与其专业相关的几篇大文大理或科普类文章并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双语专业课方面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的要求,而且内容方面也不够系统化,学生通过英语获得的知识还是碎片化的。这些内容虽然在抛开语言层面的知识面上学生都已掌握,但对于语言表达方面却是知之甚少的,所以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师掌握理科的专业英语非常困难,即使是最简单的专业科普类文章,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备课量也很大。但这些基础学科方面的语言和知识比双语专业课程的知识要简单,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起到桥梁的过度作用。而且现代自然科学大部分起源于西方,这些知识通过英语获得更加直观,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更难的专业知识。
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相结合,以基础学科英语为内容,体现学术英语的表现形式,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J].外语教学,2010,(11).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思考与实践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我国基础教学的重点对象,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小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就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知识和能力,其中数学知识是重中之重,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小学学生升学与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小学学校要勇于屏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加强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的运用,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小学数学问题的突出特点
1、现实性。小学数学问题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其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觉到亲切感。比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问“哪位同学能够将教室门口那个大树主干的横截面积计算出来”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当问题提出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认为必须将大树砍到,然后测量大树的半径,而有的同学则反对砍到大树,不能为了计算大树的横截面接就将其砍死。学生与学生经过这样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测量大树的周长,得出半径,再根据面积公式来计算大树树干的横截面积。在课下,学生便纷纷去测量大树的周长。这样具有现实行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他们全面、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2、开放性。数学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更不一定有终极答案,尤其是一些设计性的开放性试题。比如在长宽固定的长方形空地里种植花草,怎样布置花草的面积使得化和草的面积各占一半,而且效果美观大方。这个问题是在进行平面图形的教学时涉及到的,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以后,得出了许多种设计方案。这样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能够使教学过程灵活多变,而且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想像空间。
3、生成性。所谓问题的生成性是指老师有意识地创作一种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特定的情景中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构成教学情景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问题解决策略教学的突出特征。老师涉及到的情景问题多来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直观,而且非常容易勾起学生的想象。在特定的情景中隐藏数学问题,使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进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主要途径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问题解决策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强化师生对教学实践的认识和感受,而且需要保证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适宜的教学环境。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想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方法的应用,老师要必须要有足够的爱心,如果数学老师没有爱心,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实践证明,老师与学生只有建立起了平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老师正常教学的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营造成功的气氛。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让学会通过解决问题感觉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能够快乐、积极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往往是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才会有继续探索下去的乐趣。好奇心能够使人对其他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对新出现的事物做出迅速的反应,一旦发现问题,会追根溯源,并积极创新。对于小学生好奇心的强化,要注意到以下两点:首先要给予学生的个性差异足够的尊重,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想象空间,其次不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约束,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的提问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料。
3、构建认知结构。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非常快,知识老化的速度也不断提高,假如学生的知识仍然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学生势必不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小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零乱的知识不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建立认知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数学基础的讲授与巩固,进而帮助自己的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4、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小学生要想具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需要良好的认知结构,更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数学知识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朝着多角度的方面发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小学数学老师要能够根据数学教材的知识,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老师在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会被激活,进而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能够想出一些创新性的答案。因此,老师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提出更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总结
小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完善不仅是学生升学的需要,更适应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学校只有不断研究、尝试新的数学的教学方法,改进数学教学的模式,提高对数学教学的重视力度,强化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理念,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2]黄凤扬.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论析[J]
篇5
一、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于教育总结道“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明德。也就是说,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单单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品质,使学生的德行加以彰显,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教育人才的重任,在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长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升,以文明、优雅的姿态来生活和学习,这对于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有很大帮助;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促使能够理解和感受各种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生活或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努力向前,良好的发展;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掌握社会能力,为使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更好适应社会,有效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创造条件。总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体育教学目标中体现人文精神。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入改革的当下,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此种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如此可以改变传统单纯的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模式,优化落实体育教学,促使体育教学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力、素质、意志等,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对于体育教学目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则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师范学院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人文精神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明确适当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的引导教学方向,并促使人文精神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
1、体育教学中端正学生人文态度。态度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态度可以使学生端正的、投入的学习。对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应当注意端正学生的人文态度,促使学生受人文态度所影响,认真的、专注的、投入的学习。其实,体育运动是一项特别注重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拼搏理念的运动。要想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的特点,并展现人文精神的作用,则应当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良好的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教授来渗透人文精神,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品质,强化学生的素质。例如,在网球课程教学活动中,分组进行网球竞赛活动,要求每组成员按照规定的跑道持拍行进间颠球做一次往返跑,在传递给另一位组员。最终获胜的小组为用时最短的小组。通过此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得以提升。
2、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师范学院培养的是教育人才。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人才,则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技能、较高的素质、优秀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中应当在教学内容穿插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在落实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成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创造条件。
篇6
关键词:实效性;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0-01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加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生源的整体质量较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成为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根据实际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可改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低
在高职英语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不高,英语基础较低。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英语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学习动力,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英语,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不积极参加,课前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进而英语教学内容更不理解。
2、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
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参差不齐现象,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再加上,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学习兴趣也不高。传统教学形式下,其教学教材与方式均较为陈旧,与现代学生的学习思维不相适应,与基础薄弱学生的课程进度也不相适应,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到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足,高职英语教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学实效性也就难以提高了,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3、高职英语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在实际高职英语教学当中,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比较多,其中,英语考核机制的完善性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多数高职英语的考核采取单一传统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考察,这种单一性的英语考核,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英语实用性与听说能力。
二、关于高职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
1、因材施教,辅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高职学生入学之后,需要一段熟悉大学生活与学习的时间,英语教师可辅助学生树立起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能够有的放矢,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将每位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全部英语教学活动均以分析与满足英语学生需求作为出发点,要求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对学生所关心与感兴趣的英语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教学任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内容的学习。
2、合理运用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支撑,高职英语教学需要采用多样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率。如小组合作型的学习模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与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等,其中,小组合作型的学习模式具有小组间的合作、个别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个体对群体及小组内部协作等,这种学习模式内容多样,涉及学生知识、情感及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高职学生互相交流、支持及优势间的互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类型也很多样,如角色扮演、问答法及决策法等。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及多向的教学模式,可分成两阶段,师生交互阶段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注意与兴趣,而学生交互阶段,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同伴交互,加深英语新知识理解。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将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导入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主题及目标,对人物执行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进行预测,避免小组成员有的活跃有的沉默现象的出现,该教学模式的类型也挺多的,如举例型、启发型、问题型及比较型等任务,执行当中,教师为辅助者,起引导提示作用,不要干预学生自身活动,防止影响学生进度。
3、注重英语教学实用性,完善英语教学的考核机制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中,英语教学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实际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在考核当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考核,并对其日常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价,不是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平时英语应用能力与综合考试分数进行评估,获得更真实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实用性,需要教师明确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让学生结束高职英语课程后,能够具有独立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同时,开展英语交流,满足社会对英语实用性的需求,真正地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性。
4、加强英语教学法的创新,增加课外活动
为了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改变旧教学方法,不知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还应加入有关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范围,增加一些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学生英语课文朗读的时候,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导学生,避免学生错误发音的出现,也可做些电影视频及PPT教案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信息,调动学生的视觉及听觉等系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同时,为了缓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应用平台,合理开展课外活动,如英文知识竞赛、英文话剧等,以提升学生英语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英语的实用性越来越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是必要的,尤其是职业类学校,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可有效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要提升其英语水平,需要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高职学生英语的应用力。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将会对普遍的体育教育模式产生极大变革。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性。当然,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学策略 知识管理
有效的运用体育教学策略将会给体育教学质量带来直接的提升,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系统的做出有关教学策略方面的知识管理。有研究表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并不熟悉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对教学策略运用的程度也比较低。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建学习型的体育教学方法
新型的体育实践文化对开展教师教学知识及教学智慧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学习型教学使体育教师喜爱学、善于学习,为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与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营造出快乐的体育教学文化氛围。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积极寻找体育实践教育中的有利方面,提高自主学习的欲望,把积极的体育实践文化教育糅合到传统的体育教育文化之中。
(二)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
金字塔状的层级结构是传统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1],这不仅阻碍了体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更是影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进行管理,将会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转变在传统教学活动管理制度中的等级差别,建立平等的教学管理理念并突出学习的核心地位,这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积极性,也能够及时得到体育知识所需要的帮助。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
通过知识管理体育教师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创新体育教学策略过程中,不断搜集和分享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技能,丰富自身专业修养。体育教师从最普通的教学策略掌握中最终实现多种体育策略的综合运用,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及专业素养。
二、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知识管理途径
(一)搜索与整合体育教学策略相关信息
体育教学策略相关信息的搜索与整合是体育教师实现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首要步骤。这也是为了确保指定教学任务的更好实行,使体育教师能够快速解决教学活动。我们常见的体育教学策略一般来自教师自身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学者的意见而制定,虽然这部分信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但会缺少精准性,有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看来,搜集整合体育教学策略知识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对于体育教学策略的搜集整合,一般可以使用谈话记述研究或纪实等方式收集信息。另外,也可让体育教师通过说课的形式将自身采取的体育教学策略表达出来。搜索整合得到的教学策略知识,应当筛选出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二)分享与传播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第二步便是分享与传播,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在该步骤中,衡量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成功性标准是能否更好地加快教学实践进程,能够让外在化的体育教学策略转化成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是否实现科学的合理运用。现今,经验传授与参加培训是体育教学策略共享的主要方法。
1.经验传授是指有着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自身相关的教学经验,在特定的情境内与别的教师进行探究与反思,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2.参加培训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它将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策略知识装订成专门的培训用书,供体育教师参考学习[2]。当然参加培训可能也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所学习,一般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知识。
(三)创新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教学的多种策略与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应对,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了解体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律,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模式,确保教学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知识的管理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策略创新与运用的最终目的。主要方面涵盖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体育教学策略知识,也包含了体育教师在学习分享后进行的一些教学策略知识管理实践。
三、实行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一)培养发展型体育教师
有发展空间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职业素质的教师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型体育教师,这一方面的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和发展能力,具有自我完善能力,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能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活动思考自身发展,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并以此做出自我反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让其对自身的发展怀有憧憬,更要使其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最后体育教师要审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改正提升自身发展空间。
(二)展开体育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为提高体育教学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自觉性的体育教学理论,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也要对体育教学理论的特点及使用范围进行研究分析。
1.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自身理论素养欠缺的部分以及存在问题的教学时间,积极果断地处理未满足的需要,并产生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愿望。
2.为了高效处理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批评反省自身教育理念的错误之处。
3.体育教师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不断地尝试总结在实践中发掘的体育教学策略知识。
(三)共享性体育教学
知识的共享性是知识管理的关键之处,知识共享是否成功与创建知识共享文化程度密不可分,创建共享性的体育教学文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体育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强体育教师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能力,使体育教师自身所有的教学策略转化为公共产业[3]。与此同时要积极寻找新办法、新途径,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策略之中。体育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避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加强体育教师间的协作能力。创建共同向前的愿望,这既推动了教师共同学习的动力,也成为体育教师共同建立共享性教学的一股力量。当然,体育教师具有的自觉性是通过严格的考察与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最后,体育教师应克服教学活动中的不正之气,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各个体育教师间的合作能力,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加入知识管理这个队伍之中。
(四)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所存在的现实影响
知识管理通过分享的形式快速展开行动,能够有效的获取知识。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搜集与整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实现隐性教学目标的外在化,二是保证外在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实现传播,三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策略的创新性[4]。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下,体育教师的发展将会有重大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就需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体育实践理论的学习。当然,创建共享性的体育教学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多种条件的共同努力与支撑下,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定会在体育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中带来积极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龚强敏.新课程背景下贵阳市普通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 赵进.体育教师合格专业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8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交互式教学策略 实施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全面提高学生健康运动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创造、社会交际的能力及体育竞争精神。这些都是传统体育教学无法实现的,而交互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有效达到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质的飞越。
一、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交互式教学法最先是应用在语言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引进和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具有新的教学意义,是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僵化局面,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老师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在遵循中学体育教学的相关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有效加强师生在知识、精神及情感层面的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中学体育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影响、生生之间的交互影响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并最终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而中学交互式教学法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环节的双向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两大课堂元素的重要作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结构的创造性。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进行教学结构的创新,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是明确的教学目的。中学体育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落实交互式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主要实施途径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运动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普遍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高中体育教师要有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专业化能力和技巧。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贯彻“点到即止”的原则,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符合现代网络信息社会对教师应有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适应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而在中学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也开始重视将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结合起来,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的指导。因此,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教”为“学”服务,在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生体育意识,即发挥他们的自觉主动性,不仅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体育运动,还要尽可能地将这一运动习惯保持终生。所以,体育老师在安排体育课程的时候,要从学生生活的需求出发,重视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层次的发展目标的实施。
2.合理地进行教学对象的设置和分配。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因此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势必与教学对象的人数有很大关联。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条件比较差,往往一个班的人数都在五十人以上,这就加大了交互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课堂实施的难度,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实施男女分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男生和女生在体能、技能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将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可以提高老师因材施教的质量与效率,方便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二是小班化教学。在师资及体育设施等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体育小班教学,为交互式教学策略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三是落实专项体育技能训练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专项的体育技能训练,如篮球特长班、体操舞蹈班、排球班、武术班等,这样不仅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
篇9
【关键词】 体育 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是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教育目标的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有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教学价值实现过程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必须依据一定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认识和解读,以学生为本,对整个教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来满足学校体育的要求。
一、体育教学设计应有系统观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多种变量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涉及到学生主体的需要,主体的学习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等等,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形成一定的结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我们对体育教学已有的基本认识。因此体育教学设计的系统观就是要求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分析体育教学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对整个系统的结构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力求使个组成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朝向特定的目标,达成最理想的整体功能。
二、体育教学设计应与体育教学实践协同
体育教学设计必须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来付诸实施。学生的身心、知识、能力、品格和方法的改善与提高,必然要求在实践中采取与其现实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设计与体育实践协同一致,从而实现学设计目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状况、体育知识的教育和体育文化的熏陶、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才能使体育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实践比较协同。
三、体育教学设计应要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越少,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不要过于封闭和陈设化,而是体现内容上概括性,形式上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留有一定空白,以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的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境留有余地。使体育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发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适应新情境,实现动态生成。
四、体育教学设计应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提倡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对学习方式的强调,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正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靠学生自身,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探究学习,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行为,是教师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于学习对象的教学策略,有计划的引导的结果。绝不是学生想当然、随意的“探究”,无目的的“自主”和任意的“合作”。教学行为是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手段,但对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不能基于教师,而应以学生的成长为依据,因此,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是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传统“灌输式”、“强制式”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设计上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五、体育教学设计要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时,最困难的是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必须采用整合的观点,亦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来选择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同一维度上的三种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应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到把问题解决
六、小结与思考
体育教学设计式从教育规律出发,应用系统观点和分析方法,客观的考察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解决,与体育教学实践协同,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争取理想的整体效果。但然,体育教学设计仅仅是一种追求“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有效手段,它最终结果是依赖于其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协同,体育教学设计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得到修正,得到调整,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5.245~246.
[2] 徐英俊,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中职;体育与健康;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新课标的落实和实施,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但是,教学效率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特别在一些中职学校还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课时少,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再加上学生纪律性不强,不喜欢体育课,想方设法逃课,要完成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这是一个具有条件限制的,局部需求的,针对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性策略问题的研究。
一、对“有效教学”和“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内涵的理解
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后,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方面获得的实实在在的进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树立科学的现代教学效益观。即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真正起作用的有效教学时间的值。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面质量观,取代单纯的技术动作掌握为目的的片面质量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应当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中职体育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同时又体现个体差异的不同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如果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一个文字表述,笔者的表述是: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二、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根据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1.依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
①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中职类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实效性。考虑男女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男生身体素质整体较好,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要考虑到女学生的身体特点。中职女生由于生理原因,不适合进行耐力和力量性的大运动量的练习,选用的教材要搭配一些女生适宜的教材,比如健美操、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瑜伽、健身操、排舞等。
②承认中职生间的个性差异。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各个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整齐划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根本不愿上体育课。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在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个体需求、个人优势、学习风格、思考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大胆张扬中职生的个性。
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由于先天享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素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中职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并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他们个性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对其进行强化。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克服,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积极的补偿,扬长补短,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其信心对自己的缺陷加以克服。
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是追求时尚和潮流,关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东西。所以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诸如形体、瑜珈、街舞、排舞等的动作元素,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整合创优教学理念的策略
①改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中职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1)分层次分段教学。体育实践课通常在操场上进行,具有的空间大,外界的干扰因素多的特点,而体育教学只有组织得十分严密,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才能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2)按技术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3)按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4)按体形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体型大致可分为矮小型;肥胖型;瘦高型。学生不同的体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动作行为特征。体育课的教学应对此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②学生分层教学。对教学对象的层次划分主要是依据他(她)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同时也考虑心理发展需要。主要采用教师指令分层法(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和学生选择分层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教学前通过问卷调查、查看有关学生体育档案资料以及咨询相关班主任的途径进行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的情况的了解,目的使分层更加合理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层次的称呼上采用隐性法,即:名号暗层。根据心理需要分为挑战(尝试练习、感受体验)和拓展(提高难度、培养信心)两个层次。
③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做法是教学目标层次划也是采用“名号暗层”的隐性方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的、变化的可变的观念对学生技能和掌握知识的水平定期的检测,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④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参与积极性。笔者的做法是分层评价,因为其特点是评价者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标准的评价。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下学生的自学、锻炼情况,方法注重了学生平时的评价内容加大了综合评价的力度。从而使评价更为合理、公平。经过试验尝试和总结分层评价得到了完善和补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得到了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练习、尝试的勇气。经过实践尝试又将评价方式调整为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三个评价途径。同时加以“课堂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袋”两种课堂管理策略,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公平性,两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的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突显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
中职体育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为学生就业后的适应力和稳定性着想,采用适合专业需要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胜任职业岗位提供身体保证。
①围绕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中职职业门类繁多,分工精细,各具特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分析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有哪些体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专业特色的身体训练,重点发展相关部位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就能获得适应职业的身心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
②预防劳动损伤,进行职业保健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增加相关职业与健康有关联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同职业和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养生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由于长期职业习惯导致身体损害的职业病预防及锻炼方法,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及保健手段,来有效地预防某些职业疾病的发生。
4.充分利用本校场地器材设施,大胆整合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学。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体育条件,设计出各种特色的适合当地学生的设施,不仅解决了体育场地设施的问题,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而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开发、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要牢牢把握这个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更需要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中职体育教学的问题,是局限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和谐和稳定永远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而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克服问题,勇于探索,研究认识和制定实施一个更好的、更有效性的体育新课程教学策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健,韩照明.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07(5).
[2]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2005(10).
[4]樊绪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发,2010(12):35.
- 上一篇:村级河长制工作总结汇报
-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概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