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健康课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防范;传统健身;乐疗歌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校体育教改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需要。因此,应继续研究和扩大体育的教学范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然对学生的教学安全有所重视,如把掷铅球换成了掷实心球,有些项目铺设了塑胶场地,设了围栏,增设了一些社会流行项目,如跆拳道、国标交际舞,但这些都是较狭隘的安全教育和课改。我们应该从宏观方面来看待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知识,让他们在社会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真正学会躲避危险,保障安全,增进健康。应将《体育与健康》教课书中增加安全教育、医疗保健、乐疗歌曲等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知识技能纳入体育课的教学中去,丰富与完善体育课的功能,切实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体育与健康安全课程的设置应按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学制和开设学习项目,体育内容应本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而且学会处置应急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应把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做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宗旨和方向。
一、各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一)小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应以跑、跳、投项目和体操、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双扛、游戏、武术基本功及其套路为主,以球类、棋类为辅,也可以增加滑板,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树立体育强身健体的理念,在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置防煤气中毒,防雷电、防触电、防火、防震、交通安全教育与陌生人的交流与防范知识技能,掌握一些歌曲,突出校园特色和儿童、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爱国主义歌曲,音乐教育由学校的音乐教师具体实施。
(二)初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应在跑、跳、投、武术基本功等简单基本技术上,增加难度技术的练习,棋类、舞蹈也可增加难度,同时应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武术套路和体操技巧的学习,增加跆拳道、剑道、柔道等。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学会易燃易爆的防范处置,学会防空知识、防洪知识、被毒蛇和狂犬咬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自救和学会灾情报警的方法,乐疗应掌握几首优美动听、陶冶情操的校园歌曲和奥运歌曲。
(三)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应主要开设以球类为主(篮、排、足、乒、羽、网)的课程,让学生接受跑、跳、投的高新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学习武术的器械、擒拿、散打等,也可增加台球、交际舞等。在安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保健、按摩、拔罐、刮痧、穴位理论等基本医疗技能,学会救护病人(脑中风、骨折、溺水、中暑)等技法,并且应该组织逃生演练,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另外,在高中阶段应继续提倡学习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可以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
(四)大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大学阶段应主要让学生学习医疗气功、太极推手、养生保健、舞龙舞狮、武术器械、传统套路、健美操、《五禽戏》、《易筋经》以及球类的高难技术和实战战术、规则等。音乐方面应掌握乐疗歌曲和流行歌曲。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预防艾滋病,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行车安全的知识。在教学方面,可以把应激事件和音乐医疗的预防制作成电子版的VCD,这样比较直观,容易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让学生有直观的正面了解,初步掌握处置危险的方法技能。还可以在体育课上由体育教师详细介绍并演练,把每种情况应该运用什么的方法和怎样去解决运用到实处,让学生确实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从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谈谈认识,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体育课程中加入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与医疗的关系
体育与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防病,而医疗的作用在于治疗顽疾,使人健康,如果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将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会对恢复病人的健康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在我国有很多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值得继承和运用,比如医疗气功、医疗按摩等。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演练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人的健康作用却是非常明显而有益的。比如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道家“养生内丹功”,孙思邈创编的“六字决”少林秘籍《易筋经》另外,还有一些医疗保健操,比如目要常运、头要常梳、齿要常叩等等,这些小动作通过练习,往往均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这些医疗保健技能演练不仅简单,而且也不用购置器材。占用空间很小,有些原地就可以徒手练习,有些采用坐姿即可。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而且一旦学会将终生受益,即使毕业后也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大力推广和普及这些易学易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约束的保健医疗技能对于学生的终生身体健康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些穴位的锻炼也能起到治病、防病或减轻痛苦的作用,比如按足底的涌泉穴对人的健康很有益,鸣天鼓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迎香穴对于治疗和预防感冒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看起来简单朴实无华的穴位按摩手法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益处,可谓小动作大健康,是对学校体育项目的有益补充。所以,在编排教程时,应该关注这些简单实用的手法、动作。
(二)体育与音乐的关系
体育能带给人健康,而现代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音乐的作用恰恰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心灵,所以对于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治疗作用。比如在四川地震灾害中,有许多的歌手都为四川地震灾区谱写了很多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有些是歌颂灾区救援人员的,给人以力量和鼓舞。还有的是鼓励灾区人民的,这些歌曲使人们有了生活信心,不再悲伤、消沉,使人民充满了希望和重建家园的勇气,所以对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给予了很好的积极的治疗作用,对帮助灾区人民克服恐慌、建立自信,及早从灾难中解救出来,积极面对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音乐不仅有利于智力开发,还通过演唱可以增大人体的肺活量,锻炼肋间肌肉。另外音乐还就是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促使人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增强细胞活力,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消除精神障碍,从而陶冶情操,祛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目的。
体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可以选择能提高自信的乐曲,如《步步高》、《命运进行曲》和集中注意力的巴赫的《恰空舞曲》、李斯特的《冥怨》、傅彪西的《月光》以及忘掉烦恼的歌曲《门德尔松》等。
(三)体育与安全教育的作用关系
体育的目的是使人健康,而如果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还能健康吗?所以人健康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人也就没有了健康。据调查,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仅受到过紧急避险的集体演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就是空白,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①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安全教育用处不大;②学校组织困难,受制于学校的环境场地设施等因素困扰;③没有真正懂得紧急避险和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士;④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认识问题,即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高度,心中存在漠视、侥幸和麻痹大意,没有把人的健康、安全放第一位。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如果能在体育课中多交流开展避震救灾的方法和演练,也许就会把生命损失降到最低。
之所以把安全教育放到体育课上,这主要是由体育跟安全的结合最紧密,体育教师跟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另外,体育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演练和调动队伍驾轻就熟,而且需要广阔的场地,体育老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虽说比以前在安全教育方面有所重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安全教育的需求,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和演练,应该让全国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避险抗灾的实用知识和方法,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功课贯穿在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将普及安全教育的活动写进体育教科书,应该使《体育与健康》课变成《体育与健康安全》课,这样受益的人群才会是空前的。
笔者还认为应在大学本科阶段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与社会密切联系并且实用的体育项目,因为他们今后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如果学习内容不能切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那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就会受到影响。不能把正确的实用的体育健康安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赵之心.运动养生精华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吕韶钧.小动作大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 张鸿懿.音乐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1).
篇2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3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同想、再现,以便能同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他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是当前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得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运用而生。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即形成一种体育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不但许多运动技能需要改造和创新,而且许多游戏方法、练习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创新,学生探究和创造出来的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更受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3.4
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学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既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去,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必须真正尊重和信赖他们,否则,新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得到实现。
篇3
一、体育实践课教案常见错误
1.教案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
很多教师的备课看上去写的形式比较花哨,内容也比较丰富,但遗憾的是教案却远离了体育实践课的实际,对于新课程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法,虽然在备课中与教学目标结合的内容很多,但是,在实施中由于教案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往往收效甚微,作用不大,真正达到的目标不多。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师的教案中似乎也不乏诸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等等时髦的字句,但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的却微乎其微,那些教案似乎影响不到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表现出远离教案,教、学背离的现象,这也是教案实际操作性不强所导致的。
2.教案形同虚设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一些可行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案不断产生,但是这些教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甚至教案形同虚设的现象普通存在,很多教师使用学校统一格式备课本,教师备课的目的之一是把表格里面的内容填满,完成一节课教学的第一项环节,目的之二就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领导的检查,有的教案甚至是产生于体育实践课之后的,补教案的事在体育教学中时有发生。教师在填写教案时,大多是根据自己以往教学经验来填写的,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没有创新的教学策略的探究,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形同虚设的教案对于教学来说也就没有多少可利用的价值了。
3.抄袭教案
由于当前网络的普及,网上上传的体育实践课的教案也很多,这就给体育教师抄袭教案提供了方便,因此,导致目前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教案有很多是抄袭而来的。这些被抄袭的教案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值得的关注的是有的教案已经严重滞后于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实际,还是被体育教师抄袭使用,完全不去考虑教案脱离当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其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这样的教案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存在诸多错误,以此来指导体育实践课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体育实践课教案常见错误的对策探究
1.教案管理的科学化
教案管理的科学化体现在体育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学校对教案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管理不要太过于表面化,要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的差异,对教案侧重点、详细内容和简要内容等做出不同要求,对于教学经验少的体育教师,应该要求其将教案写得详细、清晰、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等,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结合其熟悉教学内容,对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能够把握有度的特点,提倡他们的教案编写突出多样化、提纲化的特点,学校对教案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表现在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过于追求僵化的形式主义的规定是没有实效的。
2.教案预设要留有空间
根据对一些优质体育课的分析,学生在45分钟的课时中,真正活动的时间大约都在15分钟之内,这对于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在时间上显然是不能满足的,新课改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的兴趣培养、选择性、创造性等等,旨在通过体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因此,在教案的预设中,要给予学生空间,在体育课实践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可取之处,对其进行鼓励,教师在备课时,尽量为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充分展现自己,勇于开发自身潜能,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不会因为课时的多少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
3.结合新课改改革教案
在教案的设计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案要精心预设,注重实际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在体育实践课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彻底克服那些缺少可操作性、形同虚设、抄袭教案的错误,从教案改革开始提高教学质量。
4.研究和借鉴优秀教案
很多体育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感觉比较茫然,虽然渴望写出优秀的教案,但是却感觉无从入手,因此,不妨采用借鉴优秀教案的方式,通过对优秀教案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选择合理的教案模式作为设计的参考,实现高质量教案设计的目标也就难行能行了。
三、结语
篇4
关键字:高效课堂;教案结构要素;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42-02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们必须在备课中下功夫,不断优化教案结构要素及规范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析教案结构要素的取舍。
一、教案结构布局的改进
1.表头内容的规范
体育与健康教案一般是表格形式,在主标题下面首先要写明本次授课班级、课次等基本要素,这些内容也可以设置在表头分格栏内显示(表1)。作为参赛教案或优质课课时计划还可以加上单位名称、指导教师等栏目;作为平时授课教案要加上周次、人数等栏目。切记不要过于烦琐,要根据具体课型决定好教案结构要素。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模块名称和单元位置等新要素的设置。总之,这些要素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准备,虽然叫法有些不同,但不会影响教师的理解,在撰写时必须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2.结构要素的布局
首先要写时间、地点、对象,这些要素应该放在第一行,意在明确本次教案的概括。然后再写授课的教程等相关内容,放在第二行,让人们看了能清晰地知道本次授课的目的。第三行的内容主要是制订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渗透情况罗列出来,要注重本课特点,不能样样举到。
3.表尾内容的改进
表尾的主要内容是场地器材、预计负荷、课后反思等(表2)。场地器材也可以写作教学准备,有时上课还需要一些教具的准备,比如说录音机、教学挂图、小黑板等,这些并非是场地器材范畴,大家一般写教案都是归类在场地器材栏目内。预计密度可以以图表形式做成曲线图,还可以直接写出预计的两次较高脉搏次数区间。课后反思也可以写作课后小结,根据授课内容和上课情况写出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反思,有利于以后教学的高效完成。
二、教案主要部分的分割与权重
首先要制定表头分隔栏及要素填充(表3)。第一列写课序或教学过程,第二列写各阶段授课时间分配,因为一节课教学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其授课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所以这一栏必须写在课序的后面,有利于授课安排和听课人员的侧重关注。其次是教学内容栏目,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这栏必须写清楚本次授课内容及相关动作要领和授课形式,为整个教学过程做引领。运动负荷这一列主要包括运动的次数和强度,运动时间在前列已经提过,时间安排是个大概念,没有必要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点的时间都做详细设置,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挥。最后三列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来分设的。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作为重点放在一栏分步实施教学;将组织和要求以图表、照片和简练语句形式对应写在教与学活动栏的后一栏;教育渗透栏目主要是针对情感教育而设立的,新课标要求课堂上要给学生渗透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知识和能力,使其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一定的情感目标。
1.开始与准备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一、二行分别编写教案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的相关内容,开始部分主要是课前常规,教师们都做得很好,这里就不用多谈。下面主要针对准备部分的导入内容做一强调,准备活动要紧贴授课内容,注重专项热身,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导入新授课内容,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适应新授课教学的实施。
2.基本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三行主要编写学生的复习内容或导学内容,根据不同课型决定不同导入方式,这个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栏目中分步引领,然后在教与学活动栏内填充对应的导入方法和手段,这一栏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次衔接是否顺畅、专项技术动作导入是否合理、对学生进入新授课学习是否适应等问题,所以应该作为关键环节来设计。
表3课序中的第四行主要编写课的基本内容,即新授课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应的各个栏目都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栏目要写明教学步骤中各环节内容,在教与学活动栏目中要把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写进去。对于主要的组织方法要用图示或照片形式展现出来。
3.结束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五行主要编写放松练习和课后常规等内容,注重放松练习里的具体做法,采用何种形式放松等。这一部分的组织教法相对简单,不宜写得较多,简明扼要地表达清楚即可,值得重视的是回归器材中的安全教育。
三、教案内容的详略取舍
1.教学内容栏
该栏的内容较多,主要是参考教科书对理论知识、动作技术要领、分层分步教学等相关内容的编写,应该注意的是动作技术要领描述要精练,分层次教学步骤要清晰。根据授课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图示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动作要领口诀或间接语句表达出来。不能长篇照抄书本知识,不能把部分组织教法写入这一栏,也不能把纠正错误动作和评价学生情况写入本栏,那样会显得凌乱。
2.教与学活动栏
这一栏主要编写教师如何实施教学和怎样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这些都是需要详细阐述的内容。针对不同项目的教学,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练为主进行设计,教师的教要上升到导的角度。要注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组织策略来提高教学的精度,避免存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免影响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
3.组织与要求栏
组织与要求栏相对来说就比较清晰明了,大多数需要通过图形来表达其含义,显得更加简明易懂,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表述,但做图要清晰详细,能够充分展示该教学过程的人物、路线和转换方式,几个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法相同时可以用一个图示代表。教学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即可,没有必要对每个知识点的共性问题逐一写明。对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提出单独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育教案;收集与利用;最大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6-01
一、收集的窍门
1.以体育教研课的主题方向进行收集和整理
从研讨主题角度来收集公开课的教案。例如1:2008―2011年近三年的杭州市江干区,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案如1:小学五年级《支撑跳跃》为主教材,以“跳上成跪撑-起立-向前挺身跳下”为教学内容,突出体育课堂技能教学,挑战教材难点。主题是“阅读体育课堂,提升教学技能”。如2:《跑:曲线跑》《跑:折返跑》《跑:障碍跑》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手段。
2.以体育单元教学思路进行收集和整理
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教师理清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抓住课时重难点。
例1:主题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如水平一《跳跃单元教学设计》、水平二《耐力跑的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例2:问题解决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如水平二技巧类教材《侧手翻单元教学设计》《前后滚动单元设计》《跪跳起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等。从不同练习手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收集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案、第三课时教案等等。
3.以教材内容系统性与学段间的衔接进行收集整理
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特点,决定了同一个教材,在不同年级、水平、年龄、个体差异,在各个学段间教学策略是不同的。如何开展不同水平阶段教材内容的衔接和系统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例1:2012年杭州江干区进行以中小学教材衔接与系统教学为主题的研讨课,如一年级《前后滚动》、三年级《前滚翻》、七年级《远撑前滚翻》、八年级《鱼跃前滚翻》。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系统教学为主线进行收集不同水平,类似教材的教案进行研究。例2:选择相同教材不同内容研讨课,如篮球从小学到初中有梯度的展示课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五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七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4.以校本教研特色活动进行收集和整理
收集校本课程教案,主要目的是研究探讨和挖掘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本区域体育特色发展。例如:二年级《短网:正手挥拍》、三年级的《快乐活力板》、四年级《短网:双手反手击球》、五年级《羽毛球》、七年级《花式跳绳》等教案。这些教案相对来说,属于教学设计比较陌生、也不经常上课的教材。所以收集校本课程的教案具有借鉴作用。
5.以体育专题研讨内涵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过体育专题研讨的途径,发掘教材的内涵,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例如: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的教案。研讨了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目的性及适用性、评价标准的确立等,重点对单元课时之间如何衔接、课时安排是否合理有效进行探讨等。如《前滚翻成直腿坐》《后滚翻接跪跳起》《立定跳远》《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下》教案分别进行研讨。
二、使用的妙招
1.妙用设计之思路
收集整理研讨课教案,对各个教材进行分析,探讨研讨课设计思路,理解上课老师如何进行教学意图的设计,给我带来怎样的启发。例如,去聆听专家、听课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引导大家对教材的理解,从中学习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会什么等思路问题。
2.采用方法之原理
从教学设计中,先了解教案中教学方法、练习手段是如何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再理解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反思在实践教学中,看方法、手段对目标达成的效果如何,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如何处理等,这就是从优质的教研课中要学习的资源。
3.改造为我所用
收集利用研讨课教案时,先认真听课,边记录,边听专家的点评、写听课反思。回来后,可以按照研讨课的教案与自己的听课反思相结合进行上课。课后再次反思,修改教案,再创新进行上课。将研讨课中好的东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体会。对收集的教案应该理解、感悟、内化,并付诸于日常教学并创造条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借用目标与过程和谐统一思路
收集优秀教研教案,认真学习和观摩上课老师对教学目标是如何设置、如何分解、分层落实的。学习在教学中预设目标与实践操作中产生什么矛盾,教师如何解决,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突破等问题。
篇6
Abstract: The report through literature, field visits surveys, questionnaires, statistics and other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rural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关键词: 体育教学;现状;农村中小学;陕西省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the status quo;rural schools;shaan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50-01
1开设体育课状况
调查显示陕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基本达到了100%,大多数学校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只有少数城镇学校每周上3节体育课;几乎没有学校一周上4节体育课。90%的学校男女混合授课,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许多学校在上体育课时都进行的是 “放羊式”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学生都是自由活动,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由于多方面的不重视,体育课往往还会被挤占。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学校能够有条件的履行国家关于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的规定;第二,重智育轻体育思想普遍存在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心中,在农村地区人们都认为文化成绩好才是好学生,使得大家更不在乎体育课;第三,农村中小学实在缺乏体育教师,学校为了保证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学不得已而舍弃体育课。
2推行新课程标准的状况
陕西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总体偏低,城乡差距大,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分别为77.5%和90.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分别为72.1%和52.6%。由此可见,新体育课标在陕西农村地区实施的情况很不好,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新课标落实情况就更差了。
陕西省城镇中小学有97.7%的中学和97.3%的小学有体育教学计划,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教学计划,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是多年前制订的或制订较为粗略,不便于实施;而在农村地区有30.1%的中学和46%的农村中心小学制订了少量体育教学计划,78.1%的乡村小学没有体育教学计划,即便有体育教学计划的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很好的依体育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教学。
造成陕西农村地区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低和体育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还较为贫困,基础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专职教师尤其是专业体育教师,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条件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和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第二,各级教育主答部门对于体育教学并不重视,监管和督察力度不够。
3体育健康课程上课状况
在教材使用方面:67.4%城镇中学和73.2%的小学,64.1%的农村中学和62.5%中心小学及30.7%的乡村小学完全依照国家或省统编教材进行体育教学;7.9%的城镇中学和7.1%的小学依照自编教材进行体育教学;有35.9%农村中学和37.5%的农村中心小学、69.3%的乡村小学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教材。
调查显示陕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总体偏低,且城乡差距大。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分别为72.1%和66.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书写教案率分别为农村中学62.8%、农村中心小学70.8%和乡村小学78.9%。教案书写率与学校级别成正比,中学好于小学,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有完整教案的体育教师中有部分教师的教案往往只是用于应付检查。
教师职业素养高低是使用教案情况好坏最为主要的原因,在陕西农村中小学缺乏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理论和知识,不知如何备课。其次是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城镇中小学对教学文件的管理相对要严于农村中小学,所以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使用教案情况好于农村中小学。
4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非常有效的延伸,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力保证。然而,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力,学生的课外活动被其他的学科占用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用来补文化课,多数学校让学生自由活动。调查显示各级中小学每周每班上4次或4次以上课外活动的班级比较少;各级中学每周每班上2次课外活动以上的只占三分之一;各级中、小学也有不参加课外活动的现象都存在,中学不上率高达12.3%,小学有3.6%。
从学生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上看,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非常少;小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至30分钟内的占78%左右,加上早操、课间操的时间,这部分学生每天活动时间基本能够保证达到1小时;而大多数高中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30分钟内,达不到每天1小时的锻炼。
5结束语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陕西虽然在经济、文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地域、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还很比较落后,在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城乡差异巨大。目前,在陕西广大农村中小学中体育健康课程已被边缘化,体育教学现状堪忧,虽然广大学生十分喜欢上体育课,但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相应的体育器材。制定合理有效地体育人才制度,吸收有体育专业技能的来广大农村任教;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和体育器材的补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督促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是优化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
篇7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而定,因此,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本课还利用篮球与呼啦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娱乐性的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的难度和趣味性。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②90%以上的学生明确本目标。
(2)技能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②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5.教学方法
(1)复习原地运球:①原地运球:蹲、坐、站;②原地高、低姿听信号运球;③原地高、低姿看信号运球。
(2)学习直线运球:①听口令直线运球(注视目标,慢速移动);②看手势直线运球;③直线追逐运球。
二、教案编制技能水平的判断
该案例的编制者基本了解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整个过程和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教案的基本信息较为完整,有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方法等,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前教案编写教学技能,但在整个教案编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主要问题:学情分析思路不清,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总之,该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案编制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案例问题分析
1.单元教学课次不明
众所周知,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时计划编制的依据,该课虽然指出“复习篮球原地运球,学习篮球直线运球”,但没有具体说明“复习原地运球”是第几次课;“学习直线运球”虽是第一次课,但共需要几次课完成这个教学内容并不明确。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在观看体育课教案时,不知该课的起点、重点与课次过程。
2.学情分析不到位
该教案在学情分析中指出“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并没有结合篮球这个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这句话属多余。“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这句话并没有具体指出与分析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属于空谈;“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这是教学重难点,不应放在学情分析之中。
3.教学目标表述不够清晰
第一,该教案把“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这个有关体能的目标写入运动技能目标中是不妥的,这说明该教案在格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运动技能目标中的“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表述不够到位。运动技能目标应结合具体的运动技术,说明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两个有关“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具体技术要点,而该教案只是笼统地表述了整个技术(掌握某某技术),这种现象在很多的教案中也是常见的,这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笼统,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第三,从百分比来看,“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那么还有15%的学生呢,你不是要因材施教吗?你的教学措施呢?课中没有任何体现。第四,情感目标显得空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这节课需要“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吗?需要“想象能力”吗?如果需要,课中有具体的措施吗?这些问题都是含糊不清的。这说明在表述情感目标时只是随意地从《体育课程标准》中拿来几个相关的词语,并没有结合篮球运球和接力跑游戏这两个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四、教案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明确单元教学课次
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写明单元教学课次不仅是编写者编制体育课教案的依据,也是为了让观摩者了解教案编写的基础与条件,有助于学术交流与经验探讨。在具体写法上,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的总课时、该课是第几次课。在很多教案中,有的老师为了“简便”,往往只说这是新授课(第一次课),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模糊了单元总课时,而且不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单元总课时不同,各课次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各异,如篮球运球单元教学3课时与2课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手段与方法的安排上是不同的,因此,在教案中既要明确单元教学总学时,也要具体说明某课的课次。为了简明起见,可用4-2表示,4代表该教材单元教学总学时,2代表第2次课。
2.明确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
从学理上分析,学情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性别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性;学前运动技术基础;班级课堂教学氛围等等。结合该课教案,学情分析的内容应为:第一,该校高一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与篮球教学、接力跑内容有关的素质,如弹跳力、灵敏性、速度、反应能力);第二,该班级男生对篮球运球与接力跑教学内容的兴趣情况,如对接力跑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在安排教法时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手段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该班级男生原地运球的基础(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最了解的,因为是复习内容,上了几次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这是体育教师理应熟知的)。
3.进一步规范教学目标的格式与表述
首先,教学目标的编写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布鲁姆目标分类方法为依据的“三点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另一种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四点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目前在基层体育教学中,以上两种格式都比较常见,笔者认为,若以第一种编写格式,那么应增加一个“体能”目标,这是体育学科所特有的。
其次,要不断提高编写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说明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是一个课前准备,因此,体育老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编写并不十分重视,流于形式。所幸的是,近年来有关如何较为科学的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不断增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与观点。
篇8
1、终身体育、体育意识基本内容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指人在出生至死亡之间的有生之年,应不间断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终身体育应贯穿人一生的主要内容,而中学体育健康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所谓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且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
2、合理运用学校现有条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锻炼环境
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师资水平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体育锻炼必要的器材,学生怎么能够搞好日常体育锻炼,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要充分依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开发学校体育资源,包括器材自制、场地合理规划和使用,使得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在资金容许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学校的体育两个条例工作,筹划款项支持体育器材场地建设,多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建立一支优良的体育师资队伍。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师的教案设计,组织教法的好坏,直接造成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态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头到尾贯穿整个中职生涯,学生哪能不厌烦,很多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体育活动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课堂设计简单,课堂教法一般,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无法因材施教,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在课堂教案的设计上,深入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设计教案呢?一堂好课,不是因为规范而成为好课,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才是好课。学生喜欢了体育课,才会接受运动,才会自觉地参与终身体育锻炼。而教师只有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才能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自我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5、体育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是主导方面,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教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质精神,掌握精髓,将之运用到现实的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其次,每个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不同,涉及知识面广泛,教师必须拥有一专多能的知识体系。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最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篇9
一、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我校从2004年起着手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校体育设施、师生情况等因素,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我校的体育课程总目标,进而将总目标有机地进行切分,形成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根据学期目标以及运动项目的内部规律,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在构建我校体育课程体系时,强调以大单元学习为基本模式,以球类运动为主线,加强体操、武术内容的学习,将发展身体素质、田径项目有机糅合到基本教材中,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内涵建设,提升体育的育人功能,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保障整个教学有章可循。
二、强化体育教研组的研究指导功能
体育教研组,顾名思义,首要的是进行教研活动,不管是日常学校体育的管理安排,还是对于具体教学的研究,都要以教研组为核心,群策群力,共同谋划,整合整个组的力量和智慧。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与坏的关键所在。体育教研组既要对常态体育课的内容搭配、场地安排做好指导安排,又要对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还要修正变更常规项目,指导和组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三、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构建规范化体育课程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评价体系构建时,除了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之外,重点要在系统化上下功夫。要站在学段的高度上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明确该学段以什么为主,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第二,在涉及到具体学生的评价时,我们主张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在客观评价上,学生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的情况;在主观评价上,我们用评语肯定学生的优点,点出其不足之处,指明今后的努力目标。
四、重视基本技能学习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尤其是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促进健康成长为宗旨的学科。技术技能学习是体育特有的属性,是体育课程的根本所在,离开了技术技能的体育教学,就不能称之为体育。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在参与中了解,在实践中提高,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保持下来。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真正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说女生对体育没有什么兴趣,比如让她们自己活动,这个时候很多女生往往就开始三五成群地聊天或者做其他事情,而不是去运动,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们没有切实掌握某项运动,无法真正体验运动的乐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落实一到两个运动项目,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五、制订严谨、切合实际的学期教学计划
我们的学期教学计划除了规范之外,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条件、教师和学生情况,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每个内容安排几课时等等;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有轻有重,明确哪些是必修的,哪些是选修的,对于考核的内容,一定要制定好严格科学的考评标准,并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起到促进和鼓励的作用;第三,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有预见性地进行统筹安排。我们知道,体育教学基本是在室外进行,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使各项内容都能学好,并发挥最大的效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统筹规划。以我们无锡地区为例,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一般是二三月份,这个时候还比较冷,可以考虑安排中长跑、武术(室内)、足球等项目;到四五月份,这个时候气温不冷不热,雨水也很少,是一年中锻炼的黄金时期,一个学期的主要内容应放在这段时间,尽快安排下去;到了五月底六月初,天气变得炎热,而且进入了梅雨季节,周期长的教学内容就很难进行了。这个时候可以安排排球等技巧性活动。
篇10
关键词:体育研究生教学能力 培养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103-0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生源的不断加大,无形中给未来的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国家和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之外,必须提高研究生自身的能力,为就业打下好的基础,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研究旨在检验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培养效果,促进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质量的提高,以期制定一个符合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针和有效策略,为今后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方案做出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同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查阅和收集资料,对有关“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进行详细查阅。与本文有关学术期刊30余篇,以及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1.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自编《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64份问卷,回收62份,回收率96.88%,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60份,占回收问卷的96.77%。发放专家问卷10份,回收9份,回收率90.00%,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为100.00%。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对东北师范大学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并发放问卷,在两周之后对20名调查者发放同样的问卷;经重测检验,学生的问卷信度系数R=0.913,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1.2.3专家访谈法为了本研究的需要,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发邮件和谈话等形式对有关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和请教,并收集相关资料,为本文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1.2.4数理统计法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运用数理统计软件MicrosoftExcel 2007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现状分析2.1.1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准备能力是全日制体育硕士的一项重要教学能力,本研究主要从全日制体育硕士的说课、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几个方面针对调查对象的教学准备能力进行研究。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大部分同学参加的实践活动次数比较多,只有一少部分不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经常参加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同学的教学能力要高于不经常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同学。全日制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只有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院在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同时还需鼓励学生进行小团体的微格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2.1.2教学组织能力
本此凋查主要从全日制体育硕士组织体育类比赛、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和组织课堂教学几个方面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教学组织能力的研究。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一少部分同学没有组织过体育类比赛、学生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大部分同组织过体育类比赛、学生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在人数方面,组织过比赛的人数要高于没组织过比赛的人数。经常组织比赛的同学的教学能力要高于不经常组织比赛的同学教学能力。全日制体育硕士未来就业,大不部分面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做为体育教师组织体育类比赛、学生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是必备的能力。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建议学院应该多组织类似比赛,让学生来参与组织比赛,为学生创造组织比赛的机会,来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组织能力。2.1.3教学创编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中提到,倡导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要求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健康知识的运用。
通过调查,有45.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设汁能力很强,有26.6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教案设计能力很差,有28.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力一般。关于现在能熟练掌握几套广播体操,通过调查有20.00%的学生不能掌握广播体操,有31.67%的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广播体操,有48.33的学生能够掌握2到3套广播体操。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创编能力有一少部分同学还很差,大部分同学创编能力较好,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创编能力还有待提高。2.1.4教学评价能力 本研究主要从对自身运动技能满意度、对自身理论知识满意度、根据自身表现能做出正确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评价能力研究。关于全日制体育硕士评价能力情况调查,对于“我对自身的运动技能非常满意”一题,有15.00%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的运动技能不太满意,有66.67%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非常满意,有一少部分18.33%的学生表示一般符合。对于“我对自身的理论知识非常满意”一题,通过调查有16.66%的学生对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满意,有65.00%的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非常满意,有18.33%的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程谦虚态度。对于“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一题,有74.67%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增强自身的能力,有26.33%的学生不能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自己的不足得不到改正。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全日制体育硕士对自身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还比较满意,能够对自己平时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但是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上,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反思,自我反思问题有待提高。2.2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分析2.2.1体育硕士教学准备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全日制体育硕士的说课、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少部分的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时问和次数比较少,然而实践教学能力是全日制体育硕士最主要的教学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那么未来培养出来的体育硕士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在日后就业和社会生活中难以有更好的发展。在对全日制体育硕士访谈中,有关“你的教学能力怎么样”这一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能力还是很自信的,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教学能力还不够好。可以看出,全日制体育硕士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大部分同学非常优秀,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对教学实践能力还是很盲目,教学能力还应该加大重视程度。2.2.2体育硕士教学评价能力存在的问题体育硕士对自身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比较好,一少部分不能准确评价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什么样的水平上。通过访谈“你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是否能够用来教学,运动技能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应用、”“能否做出正确的教学反思”等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还可以,少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还不够,因为没有真正走入工作岗位,缺乏锻炼的机会。关于教学反思,当对访谈者问道“你平时是怎样做教学反思的”大部分访问者表示一般情况下很少做教学反思,只有在出现教学问题的时候才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方式比较单一,总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反思,但为时已晚,全日制体育硕士应该在教学的前期中期和教学后期都要做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全日制体育硕士需要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才能全面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2.2.3体育硕士组织创编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全日制体育硕士教案编写能力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教案编写能力很差。在对全日制体育硕士访谈中,提到“你平时是怎样编写教案的”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访问者的回答是“根据教材来编写”“根据具体上课的项目来编写”“根据别人的教案或网络上的教案来编写”。有少部分的访问者回答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和技能能水平”“在网上收集相关的游戏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效果”添加调节气氛的音乐等”。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在编写教案时是根据固定教材和参考资料来编写,没有重视到学生上课的效果和影响课堂质量的等等因素,在未来的教学中,对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各项因素都要重视起来,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案编写能力还需要提高。2.3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2.3.1从体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观念出发
由于对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全日制体育硕士自我教学能力的意识淡薄,这直接影响着对体育硕士培养的实施,违背了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应该认识到下面几点:
(1)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培养年限短,学位的开设年限也很短,而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是在2009年才开始招生的。可以看出,对体育硕士的培养教育我国才刚刚开始,经验不是很丰富,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学能力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加强对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从自身出发,去找问题的原因,把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体育事业人才,为了我国后续体育人才的培养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的脚步。
(2)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学准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组织比赛能力、体育器材制作能力,还包括专项运用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体育保健能力等。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各项能力都应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3)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培养观念,注重细节的培养,为全日制体育硕士提供更多锻炼教学能力的机会,完善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2.3.2从体育硕士的导师培养质量人手影响研究生培养教育最直接的人就是导师,“导师指导水平的高低是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导师指导学生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养成和专业探索创新精神等。”但是有很多的导师一般是学术型的,遵循传统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在以前,评定导师水平的标准,要看学术研究成果的多少只有硕士生导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在传统的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自己打造成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硕士导师,才能够培养出教学能力突出的学生。这样会给导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这需要各学校通过各种关系,来鼓励双导师制度,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应聘请教学经验、实践能力丰富的教师或者教练员来长期合作,共同提高体育硕士的培养。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指导工作,重点突出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校外导师制度,充分利用校外导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便利的实践机会,与校内导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为打造社会需要的体育专门人才共同努力。2.3.3从体育课程设置与编排的实际出发
长期以来,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是很清楚,导致了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了实践知识的教授。一个优秀的体育硕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应该遵循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并保持与培养目标一致,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相关部门对体育人才的要求相衔接,努力追求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实用性人才。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大胆的尝试创新,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敢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培养手段,实践和理论两者共同发展,提高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加大术科课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提高术科课的教学质量,在注重必修课的同时,增加实践课的比重,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兴趣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以全日制体育硕士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目的,开设更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并借鉴其他学科课程设置的经验,大力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2.3.4提倡“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离不开努力的去学习,更离不开自我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能力,而反思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思;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全力作出纠正,这样就,可以在自我反思中清醒,在自我反思中明辨是非,在反思中变得有睿智。所谓:“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反思自己所处的境况,并努力地寻找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能全力以赴去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脱胎换骨,成为能够巧妙运用能力与思想,直至获得成功的智者,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有利于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提高。3 结论与建议3.1结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标准制定,学科建设合理,基础教育特色鲜明,有利于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运动器材掌握能力方面相对较好,能够完成和保障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3.2建议建议加强和完善导师责任制,强化校内外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导师要多与研究生交流和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全面提升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完善教师梯队的建设,从多层面对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培养,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卓越的人民体育教师;加强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反思,找寻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1]王宪平著.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2]教育部著.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杜放,郑洪才,罗鹏,等.“建构主义”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解读[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63-65.[4]陆小聪,曹祖耀,陈静.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体育科学[J].体育科学,2010(8):24-26.[5]刘尚礼.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J].体育学刊,2007(6 ):11-13.[6]杜放,张守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审视与考量[J].体育文化导刊,2014(7):141-144. On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Sports Postgraduate and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Chen Siyu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