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体育教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体育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文章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内容设置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相应的内容设置构想。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在高校体育院(系)中,武术被列为专项选修课。①1961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国体育院校本科武术讲义,1977年在对它进行补充修订后,正式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武术教材。②此后,在1983年、1988年、1991年等不同时期,相关部门对武术教材作过修订。武术教学对武术进入学校,武术形式的统一化、标准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人本主义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到来,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教育学著作、武术文献资料和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2)专家访谈法。就相关问题访问教育界、武术界专家和体育院校学者。(3)教学测量法。本课题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级立项课题,考评组为除立项组成员外的民族传统体育系的教师和教育学任课教师;实验测量对象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共48人,女生18人,男生30人,均分为2个班)。以新课程内容为实验条件进行教学实验,由考评组对实践结果进行考评记录,并做出期末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和成绩评估。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多且形式单一,学习乏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有其专业特殊性。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上,相对于体育院(系)武术专项教学,其内容难度较小,学时分配也较少;相对于非体育高校武术普修或选修教学,其内容较为丰富,学时安排也较多。纵观多年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其用于技术上课时间大约为每学期60课时。内容以初级套路为主,学生主要学习一套初级长拳、一套长兵和一套短兵。
2.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武术按其运动形式期,可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功法运动。③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功法为基础,套路为形式,搏斗为目的,要求三者均衡发展互相补充,任何在习练过程中出现偏重都是不科学的。在高校武术普修课教学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很难向套路以外的传统武术形式拓展。第二,教师不具备散打、擒拿搏斗知识和功法训练的基本知识。第三,教师对套路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理解不够,不能把技击攻防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3.注重套路形式演练,忽视学生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动作、了解武术运动的历史,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和武术教学能力。其中,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只有重视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才能胜任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但现有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生的套路形式演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的设置原则
武术普修课教学是培养体育师资,培养学生武术专项基本技术和武术教学能力的过程。其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武术的整体性,在继承和发展前提下使学生全面地接触和学习武术。首先,应淡化套路形式,套路作为记录优秀传统搏击文化的载体,认真学习和掌握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全部的上课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套路的学习和演练上,对武术的理解和学习则过于狭隘。其次,应还原和丰富武术的内容,增加散打和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的内涵。
2.技击性原则。即充分考虑武术的根本属性——技击属性,通过武术普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本领,提高学生的攻防格斗仪式。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技术教学,特别是散打实战技术。在讲解内容上,突出套路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应用时机。在练习内容上,注重队攻防格斗技术动作的练习。
3.健康性原则。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终身体育项目的培养和形成,适当增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项目形成的套路,如八式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木兰扇等。
4.综合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在培养武术专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图自学自练和课堂教学能力。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岗位,从事多种体育项目的组织和教学,而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武术识图自学自练能力、课堂组织与教学能力。
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构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实验结果发现,试验对象学习积极性提高,运动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反馈较以往有明显转变。考评组在对实验对象考评结果中发现学生的武术基础知识、运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通过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构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武术礼仪、武术套路技术、功防格斗技术、擒拿与解脱技术、教材与教法五方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法、课时分配和考评方法。
1.武术礼仪。主要包括抱拳礼、抱刀礼、持棍礼、持剑礼等。采用随堂授课方法,共2个学时,最后采用组期末终结性评价。
2.武术套路技术。内容为初级三路长拳和长短兵各1/2,或者太极拳和长短兵各1/2。采用课堂授课,共38学时。考评组对学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
3.攻防格斗技术。内容为摸肩游戏、定步徒搏和散打基本技术。采用课堂授课,共12学时。对学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
4.擒拿与解脱技术。内容包括腕部(金丝缠腕、跪地求饶),肘部(压肘、搬肘、托肘),头部(推、搬及锁喉等),裆部等擒拿与解脱技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共8学时。教师随堂考评。
5.教材与教法教学。主要有中学武术教材识图自练及示范讲解(组织教学)。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布置作业,共4学时。同学自评与教师考评相结合,随堂考评。
以上课程设置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武术礼仪首次作为技术内容考评指标,强调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二是武术套路主要内容分为1、2类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学内容。三是学时分配为理论数据,可根据具体教学加以调整。
总而言之,教学内容在教育实践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主要存在内容多且形式单一;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注重套路形式演练,忽视学生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应注重整体性、技击性、健康性、综合发展等原则,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
注释:
①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98.
篇2
关键词: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享受课堂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生本理念组织体育课堂。在生本理念下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使高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体育能力。
一、以生为本,教师要有效把握高中学生的体育基本能力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体育能力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高中生学业紧张,一些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得过且过,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教师要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考核确认学生的体育能力,即:以生为本,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2.以学定教,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高中体育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要以学定教,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要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而对于基本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既娱乐了身心,又强化了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游戏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教师要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适合学生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应组织方法简单易行、形式生动活泼,并具有一定竞赛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增强对高中体育学习的兴趣。如:在高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拔河对抗赛等游戏,让学生积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
2.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活动首先要从准备活动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负荷量,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强调以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还要教会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的习惯。教师在学生对准备活动参与不积极的时候,要能做好学生的情绪调节,让学生参与一些提高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反应能力的小游戏或者让学生完成提高协调能力的徒手操等。如:在高一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器械,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准备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编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徒手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高中体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生本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是使体育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的最佳操作平台。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要借助网络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并不擅长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动作示范规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如:在高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体育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用校多功能教室进行播放。这样学生在欣赏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的时候,学习热情也会大大增强,对于体育技能的操作也会跃跃欲试,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化交流。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动作的兴趣增强,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制作教学网站,让学生欣赏到逐帧慢动作技术以及相关体育知识,效果会更加地显著。
三、生本走进体育,让学生享受课堂
生本理念使生本走进体育,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更加享受课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将生本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生本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亲近体育,更加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中练习体育。生本教育不仅让学生乐在其中,也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多地从趣味性、情境性、激励性入手进行快乐体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努力营造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对体育课堂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并延展到终身体育练习。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但更加喜欢上高中体育教学,并因此对终身体育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汪云星,胡哲纯.浅谈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篇3
摘 要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系统科学地对临洮县一中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得出:临洮县一中缺乏专业健美操教师;提升对健美操教学开展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克服因场地设施及器材不足,上好健美操课。
关键词 临洮县一中 健美操教学 现状 建议
健美操是一项融形体美、健康美、节奏韵律美、构图美以及诗性内涵等为一体,及艺术与体育运动为一体,是力与美的结合,是培养气质和文化修养的运动项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临洮县一中高一、高二和高三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交流访谈。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走访、电话等形式向敦煌市一中10名体育教师进行交流访谈,了解临洮县一种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的相关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临洮县一中健美操教学师资状况
通过调查得知敦煌市一中体育教师共18人,健美操教师2人。
2.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通过调查临洮县一中体育经费投入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严重的支持与投入,多数学校领导在不同的程度上轻视体育教育。
3.体育课开设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临洮县一中体育课每周每班2节,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临洮县一中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可知,全校几千多名学生仅有两位专业的健美操教师,而且没有专业的场馆及教学设备,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加大对学校器材场地等设施的资金投入。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临洮县一中缺乏专业的健美操教师。
2.临洮县一中缺乏开展健美操课程的场地器材等设施。
3.学校领导对健美操教学不够重视。
(二)建h
1.临洮县一中多引进专业健美操教师来承担健美操教学。
2.增加对学校体育器材、场地等硬件设施的投入。
3.学校领导应重视健美操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15.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01-02
随着中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被提上日程,体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结合进行分类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基本都是球类的项目,像篮球、羽毛球、排球等等,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对于体育课程失去兴趣是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态度的一个首要的因素。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体育教育受到冷落,学校领导不是特别重视这门课程。此外,对于高中女生来说,影响其体育课程学习的因素还有认为体育课程更适合男生,还有的女生认为体育老师的教学态度不好,而对于高中男生来说,会认为教学内容毫无新意,枯燥无味,还有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跟自身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认清现在的教学状况,在教学内容编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导向,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二、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
1.体育分类教学观念。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一部分教师不是特别重视分类教学,或者是在进行分类教学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打个比方,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认真地备课,也没有认真地制定教学方面的计划,就可能导致体育分类教学形式化,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这就需要转变体育分类教学观念,作为体育教师,要立足于现状,找出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教师不但要具备体育运动的机能和基本知识,还有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项目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进行分类教学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跟学生进行了深切的交流,才能明确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实施分类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样能够增加学生跟教师之间的默契程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分类优化那些学生不太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增加体育教学效果。
2.体育分类教学模式。(1)思想。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向学生提供一些体育学习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来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教学。要立足于现状,体育教师要明确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缺陷,引导学生去学习相关的体育技能。实施分类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个人特长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让体育锻炼不只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要是高中学生生活中的一方面。高中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进行分类教学之后,能够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把健康的体育观念和运动观念带到了家庭中、社会中,使得学校和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要注重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顺利的沟通才能加深学生与体育老师之间的关系,这对教师实施分类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体育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行优化分类。(2)类型。在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先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合适的校本教材,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一般来说,体育教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几种大的类型:健康体育和基本的体育知识,武术、球类、体操等,在这几大类型中,还要细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必修课就是基础的体育知识和健康方面的知识,其他的一些诸如球类运动和武术运动等为选修课程。以球类项目而言,主要分为集体类和个人类两种,集体类就是排球、足球、篮球等,而个人类就是乒乓球、羽毛球等等。而体操类就分为艺术体操、绳、健美操等等,武术就是剑术、太极拳等等。(3)方法。可以选择一起上体育课的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合并,这几个班级的学生对这些武术、体操或者球类运动项目进行选择,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项,体育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进行重新分组,根据这些重新分组之后的成员编成新班级,实施分类教学。教师根据每个新班级的具体选项,开展这个项目的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进行分类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的引导性,打个比方,有的学生如果不了解所要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塑造一个体育偶像,利用这种偶像的力量让学生进行体育分类学习,针对学生自身实际状况的差异,实施模块式的分类教学,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体育学习方式,更好地发展学生在这类项目学习方面的投入性。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可以穿插多种教学模式,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技能的训练,可以运用多元化相结合的方式,这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体现。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育分类教学的时候,要重视那些需要反复练习的技术动作,因为这些动作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比如在进行排球分类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安排人员把排球分配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机械地进行技术训练,估计几分钟下来,学生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把这样的动作设计成课堂游戏,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些乏味、枯燥的练习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游戏环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就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游戏“扣球接力比赛”,这样就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让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动作要领。(4)作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班级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的缺点,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的体育项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跟爱好,实施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实现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之间的统一。此外,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由形成期向稳定期转变的关键时刻,通过实施分类教学,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汇集在一起,不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团结,利用共同爱好增进友谊。学生的喜好能对体育学习产生很好的效果,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处在一个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和体育教师都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分类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让传统的体育教学转变为欢乐的体育教学,让死气沉沉的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培养其思维和创造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晋,邓日桑,王素珍.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2,(04).
篇5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n 292 students of Ouhai Second Vocational School,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 club are established. The setting up of PE club is not only good for the cultivat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 awa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iddl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but also could satisf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
Key words: PE club;school PE;lifelong PE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203-01
1研究目的
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随着体育本身的功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中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奠定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角色之一。随着体育教育日益注重“学以致用”,我在学校中开展对高中学生体育俱乐部功能,作用及效果的研究,探索学校体育俱乐部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影响,充分挖掘学生体育俱乐部潜在的积极作用,使中学体育教学向“课内外一体化”延伸,将体育教育融入到中学生的生活之中。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瓯海区第二职业学校参加中学体育俱乐部已经毕业的152名学生。未曾参加中学体育俱乐部已经毕业的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法,与体育俱乐部会员进行直接访谈、问卷调查,了解相关信息。②专家访谈法及资料法,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③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出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3 创建体育俱乐部的做法
将体育课程理解为体育课堂教学和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除每天安排一次二十分钟的课间操外,每周将原有的课外活动和体育课改为体育活动课,每天安排一次体育活动课,每课时为40分钟,即课内外一体化,课的内容分为两类,即基础体育课和俱乐部选项课。
我们的体育俱乐部:根据中学生各个时期生长发育特点和教育目标的培养方向不同,我们将体育教学活动课分为体育基础课和单项运动技能兴趣培养课(以下简称俱乐部选修课),由专项老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在教学中以兴趣培养为主,专项运动技能发展为辅,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不仅让学生在学习只是技能的同时,还养成一种自我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找到运动本身以及运动背后所能给人带来的愉快。
4感受与分析
4.1 中学生体育俱乐部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但不是唯一环节,而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依靠中学体育俱乐部活动养成的。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能够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 有利于满足中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在被调查的292名学生中,有67.1%的人对中学生期间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感兴趣;对中学生体育俱乐部一般和不感兴趣的学生有96人,占32.9%。说明中学生体育俱乐部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这主要是由于中学生体育俱乐部能体现出因人而异的课程结构,并且具有较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项目,通过中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加对体育的兴趣。
4.2 中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中学生在参加体育俱乐部时,是自愿参与的。在活动过程中,没有硬性的组织调动,一切活动完全由中学生自己把握,活动的内容、运动负荷、具体形式以体育俱乐部内部的协商一致为准。活动内容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养成习惯后,终身受益。在毕业后,仍然有大部分的人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中学期间未曾参加中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人中,毕业后能够坚持一周参加5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6人,占4.3%;一周参加3-5次的人数为23人,占16.4%;一周2次以内的为53人,占37.8%;一周一次都没有的为58人,占41.5%。中学期间曾经参加过中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人中,毕业后仍能够坚持一周参加5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9人,占12.5%;一周参加3-5次的人数为42人,占27.6%;一周2次以内的为76人,占50%;一周一次都没有的为15人,占9.9%。因此我们比较可以得出参加过中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大部分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习惯成自然,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而且表示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体育锻炼。
5结论与建议
5.1 创建中学生体育俱乐部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体质,消除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心理健康和承受力,有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他适应当代中学生的体育运动的需求。
5.2 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可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受胜负的挫折,可提高学生的抵抗能力和情绪字我调节能力,可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5.3 单项运动俱乐部的教学形式,可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长,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一技之长,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在校、区等各个层次上都有条件建立各自的运动代表队,推动学校各种运动竞赛活动的开展,也可锻炼学生组织竞赛的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
5.4 我们在实施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中注意到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体育基础的不同,认知能力的不同,教师指导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及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我们在高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的安排上应注意基础性,高二、三学段的学生则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实行选择制,采用单项运动俱乐部的教学。
5.5 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里学到了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这也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建立中学生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陈泊啸.高中学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3).
篇6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水平
新的体育课程可借鉴的经验不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的理念,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为此,备课组制定了理论学习的具体内容,如学习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校教研室下发的教研文摘(第二十二期),从而提高备课组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能务实进行,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按学校的部署,实施体育课程
实施体育课程是一件全新的工作,我们大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制定课程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有:课程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开设;下发学生选项通知书和开设游泳课的家长通知书;教学进度表(含必修和选修内容)和备课组活动计划及行事历表,备课组老师人手一份,使备课组的各项工作做到条理清晰,有章可循,内容充实.其次是对学生的填报情况(篮,排,足,乒,羽5项球类)进行分类统计,提出调整的方案.通过家长回条,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游泳(或其他体育运动)的学生另行安排学习内容,严禁他们下水游泳,杜绝可预见的安全隐患.
2,中期过度阶段
从第三周选项表收回后,选项开课的前期工作一直就没有停止.由于客观原因,选修课在前12周暂未能开设,我们就以上游泳,田径的必修课为主,统一学习的要求和进度,并结合选修课的内容进行各种教与学的探讨.同时广泛征求各班学生选项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使选修课的实施方案内容更加充实可行,为课程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后期实施阶段
实施选修课程第一件事是把报乒乓球,羽毛球的700人中调100多人到其它的选项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对学生做了细致的解释和教育工作,使被调整的学生都乐意参加到其它的选项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投诉事件.第二是要随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备课组的教师相互团结,共同努力,出谋献策,协调解决.如温洪仁仕老师能主动协助管理场地器材员工布置好乒乓球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场地,器材等问题能及时建议学校解决;在本级遇到的个别学生随意流动学习问题;小组学习器材,场地分配问题;选修项目的考核没有规定的标准模式,如何设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问题.总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招集商讨解决的办法,使选修课程得到顺利的实施.
注重选修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面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组的老师能利用
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由于乒乓球和羽毛球教材内容少,关小元教师自购VCD光盘进行学习.老师们参加听课的次数较前多了,集体备课也认真多了,使高一的体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例如在改革课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中,初步探索"准备运动——基本技术技能学习——小组教学比赛"的模式(形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选修课程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以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为载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能力,灵活选择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学期的对外体育公开课受到外校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就我校体育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具体实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多方面的了解和座谈讨论,备课组的其他教师都能对答自如,此种教学探讨,实属多年不见.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高一的体育课程虽然顺利开展,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名教师同时任两个选项的教学,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
个别班学生选项学习人数的调整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由于忙于其它事务,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次数少.
篇7
关键词:体育考试 素质教育 导向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对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围绕“健康第一”的思想,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优秀品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人才,就必须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即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一、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全国60%以上的省、市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
二、如何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考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用考试这一杠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紧紧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契机,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分工协调,才能使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加强社会、家长和考生对体育考试工作的正确认识,从而使学生克服忽视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弊病。体育教师要培养、诱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要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情趣,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锻炼和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仅在校期间有健康的身心、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为以后从事繁重、复杂、艰苦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只有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来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3.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创新精神。
当代社会“优胜劣汰”,体育竞赛、体育考试,其竞争意识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吻合的,体育竞赛、体育考试要战胜对方,赢得胜利,只有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超过对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训练难度、强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战术水平,科学训练,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褒奖“冒头”,培养尖子,表扬先进,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大纲、教材和进度安排,结合场地器材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基本技能、自练能力及优良作风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氛围上,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锻炼,发展身心。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考试,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人才。
4.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超越自我能力。
体育锻炼、体育考试要提高健康水平,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施,为学校体育争得了用武之地,体育教师要珍惜这个机会,合理运用体育考试机制开展创造性工作,把握好这个契机。当然,体育考试要取得好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优化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吃苦,学生不吃苦就不能完成规定动作,体育考试就不及格,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只有苦练,百折不挠,战胜自我,克服自身惰性,才能成为体育合格人才,学生这样的苦吃了,今后在工作、生活及人生旅途中,遇到其他艰难困苦,也就知难而进了。体育教学中要逐渐加大运动量,适当给学生一点“苦”,给学生施加一点压力,鼓励他们战胜自我,超越对手。特别是对素质较差,不喜爱运动的学生,不必急于求成,要帮他们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地加大自己的运动量,要让他们苦后有乐,其乐无穷,这样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只有这样,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才能逐渐磨练出来,体育成绩上去了,学生的拼劲也就养成了。
5.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控能力。
体育锻炼、体育考试,与其他活动一样,可以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优美的形体,健康的体魄,刚毅的性格,这是人们为之努力达到的,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可以在锻炼中“强筋骨,增意志,调情感”。只要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可以作一番表现,大自然优美的环境是每个参加体育锻炼者表演的最好舞台,何乐而不为呢?体育教学有它独特的规律,学生边学、边练、边思考,流了汗,也受到一次品德教育。参加竞赛就要遵守规则,就要尊重对方、尊重观众、服从裁判,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篇8
1.1构建以、技术、知识、能力为一体的健美操教学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健美操的教学应该采取构建技术、知识、能力为一体化的教学理论新模式,充实体育教育的内涵,让体育教育从单一的教学变成集社会、心理等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要突出教体育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功能,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对人、事物、情感、意志力方面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具备进入社会、与人友善交流、适应工作的环境、和现代化生活节奏的能力,在健美操教学的新模式下,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所学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学习态度评价、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等综合信息的评价,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教师评价的信息,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全自由、广旷的思维空间。健美操的新模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并且要将健身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具体的措施结合到健美操的教学教学理论体系中,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中的功能问题,让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着综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扩大教学的功能,将健美操的教学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2构建以健康育人、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健美操教学的新理念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最深层的应该就是对人文理性的研究,它的核心和实质都是在研究健康育人,就是在教育人体的同事教育人的人文理念,所以,健康育人、人文科学在搞笑的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中,扮演着提高思想水平、和教育层次的角色。以前的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注重一套动作应该如何练,一个健美操动作应该怎样教、怎样学,就忽视了教学中怎样全面的培养一个人,怎么样通过健美操来提高一个人的身心素质,也同样的忽视了体育教育对人性的探索,不可否认,它很重要,但是健美操真正的作用在于培养教育人,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体育就是对人身体的教育,它的功效就在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等等,健美操的教学实践证明,艺术系祥和教育给与学生最深刻、最丰富的印象,学生们的表现效果就越来越好,这个本质就是将健美操重新上升了又一个高度。科学和人文这两个是有相关性的,健美操教学结合这些,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还以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当做教育的基础,构建健美操教学以人文、科学基础为主体的新思想,这些对改革传统的健美操教学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由心理、身体、社会三者结合到一个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过去的健美操理论教学侧重于研究人的身体,从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和社会,所以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全面的理论。
2.构建健美操教学新模式,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慢慢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只有当学生身处在这种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让他们产生互动的行为,而且只有教师真正的和学生进行互动,才能改变原有的教师侧重于教,慢慢的转变成侧重于学生的转变,这样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中学生能构建自己,同时也构建了老师。新课程的目标就是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基础的技巧,要强调学生主动地参加、多动手、多动脑,这是时代对学生们的客观要求,这也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自身的主题性的构建。
3.总结
篇9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多班合并 分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27-02
所谓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节课安排同一个年级的3至5个班的学生进行合并;同时安排4至5名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分项,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体育课教学模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掌握体育锻炼中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知识与方法。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到两项体育专项技术。建水六中体育课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的提出,将有利于我校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运动兴趣及良好心理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一、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概念的界定。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节课安排同一年级的3至5 个班进行合并教学,同时安排4至5 个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分项,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2.“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的操作体系与实施方法研究。在分项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选项时要求按照个人爱好顺序选择一到二个运动项目,并且每班实行限项报名。即,篮球10人左右、排球8人左右、足球8人左右、羽毛球8人左右、体操和武术10人左右、田径8人左右、网球4人左右。报名结束后以班为单位汇总,汇总后再调整人数,在调整时按选项进行,当人数不平衡时,征求学生意见,按选项调整,最后确定各项名单后再合班为一体,按开设的专项进行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申请课题立项。首先提出申请,后经红河州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及红河州教育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建水六中体育组的课题《高中体育课在同年级实施分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获准成为红河州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并获立项。
2.选项评价体系的研究。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纲要求,建水六中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中,每15至18个课时为一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得8学分,高三年级得3学分,其中田径必修模块在高一上学期进行学习,体育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必修模块分散在三年中学习。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需修满11个学分且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才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3.分项模块教材的研究。在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模块教学中,根据建水六中的师资情况在水平五、水平六的基础上,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网球等9项运动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再按技能动作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例如篮球模块:基本技术模块一,学习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变向、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传接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等。基本技术模块二,篮球组合技术,传接球与投篮、运球、传球、抢球、打球、断球等。基本战术模块一,二打一、三打二、三打三、半场人盯人、全场人盯人 及区域联防等。基本战术二,半场和全场教学比赛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所作的要求与规定。
三、引导学生选择运动项目个性化,培养多元化的运动兴趣爱好
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实验一年,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转变非常的大,从实施前的45.6%增加到实施一年后的86.8%;这充分说明了“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学习的兴趣,促使学校对体育改革的大力支持。学生的运动训练也将会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四、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在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实践中,我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健身意识、体育锻炼习惯、体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一学年下来,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自学自练能力、组织班级赛的能力、担当班级小教练的能力、部分裁判工作的能力及制定锻炼计划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五、对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的总结
自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以来,由于体育组全体教师贯彻方案比较彻底,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比较充分,学校的体育活动有了新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体育艺术节的比赛内容与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连周末很少有人光顾的运动场现在参加体育活动与锻炼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生会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参加的班级与人数都比以前有所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艺术节上,所有比赛项目的裁判中,都能看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裁判员。
篇10
关键词教学方法 太极拳 气息 路线
1 学习理论,了解太极的健身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
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动作连贯,分清虚实
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按照起吸呼落,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又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太极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在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太极,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通过我们的长期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运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进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比较适合它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运动技能掌握得好。
3.1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感觉到学好太极拳是那样的轻松、流畅与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中,运动路线方向要清楚明了,对于极个别特难的动作还应该强调其攻击作用,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9页)
3.2 录像教学与演示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应该紧跟步伐,充分地应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录像,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如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慢放或重放,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摄象机,录下学生的错误动作,然后放给学生看,跟教学片里相比较,自己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3.3 口决教学与分步讲解相结合
简化太极拳共二十四个动作,分八组,每组里又有几式,一式里又有几个动作,学生在记动作时难度的确很大,此时我们可以用口决来帮助解决,如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来回有几次,动作也多,如用口决将动作一一分解:丁小右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上—纠步分手。这样将动作口决化,学生更易记忆,也更易理解。
3.4 音乐教学与口令教学相结合
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要用口令进行教学,因为此时学生对动作不熟,有些动作有几个回合不太清楚,此时教师必须用口令来指导学生,让其慢慢完成。如果刚开始用音乐来教学,学生会丢三甩四,破坏动作的完整性。等到学生掌握一组动作后再配上音乐,一组组地慢慢将音乐配上去,有时学生听到音乐,有种放松感。如一直用口令指挥,教师也累,学生也烦,所以恰到好处地利用音乐教学效果会更好。
4 注重简化太极拳方式方法,推广练习太极拳
(1)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当熟练后,不论快慢,但要求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正常一遍5~6分钟。
架式要平稳:初学或体弱都架式可稍高一点,但在起势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
(2)运动要适量: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姿势,重心不断地转换,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下肢的负荷,所以每一个练拳都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适当掌握运动量。
(3)练习要恒久:练习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否则不仅不能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得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
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太极拳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切不可急于求成,应一步步地学习,打好基本功,真正发挥太极拳治病健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