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改革大势愈加明显,现代化的教育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基于体育本体论而言,“快乐体育”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体的体育本体教育方式,注重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推动体育本体教育的教学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优良成果,本文将介绍其教学理念,并进行反思,以帮助“快乐体育”教学更好的实施。
1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和日本,强调通过情感教学入手,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从而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对我国解决体育厌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相较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悟体育学习的的乐趣,从而领悟体育的魅力,培养他们自身的体育能力与个性。
2体育教学本体论
体育教育本体论指的是体育教学的本质,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实践的理论认知系统,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新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从而引?l人们对体育教学本质的思考。体育教学本体论是一切体育教学的根本,只有明白体育教学的本质,才能够充分地实施体育教学。笔者认为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本职工作,体育教育理念是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国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自身的特色,我国注重青少年教学,认为身体是革命之本,体育教学对学生锻炼身体有着显著影响,故而体育教学本体在本文中的定义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教会学生体育运动从而强身健体。
3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就体育本体论可看出,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本职工作,而体育教学理念是为了体育教育而服务的理论工具。自我国上世纪从日德引进“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以来,为了能够有效的实施且改善我国体育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对“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许多调整与改进。究其本质而言,快乐体育注重的是在快乐中进行体育教育,这就说明体育教育是有快乐与不快乐两面的。总的来说,体育本体与“快乐教学”教学理念是一个矛盾且统一的对立体。
4基于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
4.1体育乐趣与意志
人们通常都会说寓教于乐是让孩子学习的最佳教学方式,快乐体育也是看中如此,讲究将体育学习的乐趣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体验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但实际上,体育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教授他们运动技巧,让他们能够明白体育精神,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诚然,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出色的,但却忘记了体育并不是一门充满乐趣的课程,体育更注重的是身体的锻炼以及精神的陶冶,而且其学习过程也是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而乐趣只是一时的,就体育乐趣而言,还不足以能够让学生坚持长久艰苦的训练。体育教育更应该注重意志的培养,坚毅的意志才是体育教育应该贯彻给学生的,这一点无论是在运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都比乐趣来的重要。乐趣能够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但时效并不能够保证。而坚毅的意志却能够持久,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精神层面上的提升,更能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而这恰恰是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中所不具备的,却是教育者需要明确教授的!
4.2教与学的颠覆――精神传承
现代教育改革中,不断地提升对教师的要求,却放松了学生,对学生更加照顾。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体育教学最后的结果,必定是愈加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只有感兴趣才学,那不感兴趣的是否就不学了。这与体育教学本体相反!体育精神中最注重的就是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建议向前,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下的教育方法,根本无法将这些传承下去,学生更注重情感层面上的满足,又怎么能明白体育精神的内涵,如何领略这些精神的魅力。此外,体育运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需要经过长久训练的,快乐体育注重乐趣的体验必定难以让教师进行教学传授,这更加颠覆了教学。
篇2
【学情分析】
绘本以简练的文字,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绘本以图画的方式讲故事,符合孩子们的欣赏习惯:绘本以风趣活泼的风格,表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逃家小兔》绘本“读写一体”的教学对象定位于二年级下册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已近1500字,基本跨越了文字障碍。因此,从绘本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并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绘本语言表达,就显得大有可为了。
【绘本解读】
《逃家小兔》这部绘本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玩语言捉迷藏游戏的故事。小兔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兔妈妈不离不弃的追随,让这个情节简单的小故事,温馨而充满情趣,被誉为图画书中的经典之作。
《逃家小兔》的语言别具特色——妈妈与小兔之间的对话以“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贯穿整个故事,想象奇妙,诗意盎然,极富韵味。
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对小兔与妈妈之间对话的品读与剖析,发现对话形式上的秘妙,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一特色句式创作儿童诗。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想象说话,感受小兔想象的丰富奇特和妈妈母爱的温馨执著。
2.学习运用绘本语言——“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句式创作儿童诗。
3.通过品读一部绘本,推荐一组绘本,激发学生走进绘本世界的兴趣和欲望。
【课前准备】
《逃家小兔》绘本;PPT;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听片段,猜题目,激发阅读兴趣
1.讲述片段,竞猜题目。
教师讲述《逃家小兔》故事片段,让小朋友猜故事题目,引出课题;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有意思的题目。【板书:逃家小兔】
2.激活记忆,重温故事。
(1)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主人公是谁。
让我们一起把小兔和兔妈妈请到黑板上来吧!【板书:小兔妈妈】
(2)请读过此绘本的小朋友说说这个故事中印象深刻的片段。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个有趣的故扣巴!
(点评:以故事片段的讲述导入,激活阅读体验,让孩子们带着对童话的美好记忆,步入美丽而又温情的童话意境)
二、分角色,读绘本,发现对话奥秘
1.分发绘本,人手一份。同桌分角色朗读故事。
2.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兔宝宝和兔妈妈是怎么说话的?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
3.交流兔妈妈和兔宝宝对话的秘密:兔宝宝和兔妈妈都喜欢说——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 )。【板书这一句式】
(点评:《逃家小兔》情节简单,一读即懂.故阅读伊始便直指表达形式,略去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形式的秘妙,删繁就简,去芜存菁。)
三、据文意,练表达,感受温馨母爱
1.看图说话。
PPT依次播放绘本中的无字彩图,请小朋友用上述句式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想象说话。
小兔这么调皮,它还会变成什么呢?兔妈妈又会怎样变化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帮小兔和兔妈妈变一变吧!
3.感悟母爱。
小朋友们,你们说,小兔是真的想离家出走吗?其实,它在跟妈妈玩着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游戏呢!【板书:捉迷藏】
无论小兔变成什么,兔妈妈都会千方百计地、不顾一切地找到它。这还只是捉迷藏吗?【补充板书:爱的捉迷藏】
(点评:想象说话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为下一环节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爱的捉迷藏”这一主题的凸显,即为童诗创作找到了生发点。童诗者,以情为根,以诗为枝叶,情动而辞发,根深则枝繁叶茂)
四、化绘本,作童诗,表现童真生活
1.绘本蛮身音诗。
看,老师还把这个绘本变成了两首诗呢!诗的题目是——《爱的捉迷藏》。
(点评:绘本变身儿童诗,教师这一改编一举多得——既梳理了绘本内容,又深化了绘本爱的主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童诗创作提供了范本,实现由读到写的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2.朗读诗歌,探寻奥秘。
多种形式朗读,讨论这两首诗是怎么变出来的。
PPT演示: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请小朋友当一回小诗人,学着上面两首诗的样子,从孩子和妈妈的角色中任选一个,想象写话,创作童诗。
4.童诗展示,互动点评。
(点评:在语言转化上,以PPT动态演示绘本语言如何变身童诗语言,清楚明了在角色选择上,给予学生以选择的权利,鼓励自主表达:在童诗创作上,由教师提供格式,由扶到放,创作篇幅不拘长短,高度自由)
五、淡作者,荐绘本,鼓励自主阅读
1.简介作者。
文:(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图(美)克雷门,赫德
玛格丽特和克雷门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他们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2.推荐阅读。
(1)玛格丽特和克雷门合作完成的另一部绘本《月亮,晚安》。
(2)有关兔子的其他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我的兔子朋友》《海盗兔子小亨利》《兔子先生的麻烦》《再见,小兔子》……
3.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还学会了写诗,成了一位位小诗人。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呀!
(点评:从一部绘本,到一组绘本;从一个主题,到多个主题;从一位作者,到多位作者,阅读推荐,打开绘本阅读的大门。)
【总评】吕叔湘先生曾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风趣地形容为“三七”开,课内仅占三成,课外则占七成。这句话强调的是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孩子阅读兴趣很浓,阅读量很大,但语言表达却显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们的阅读只停留在表面,内化积累效果甚微,值得深思。
此课例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指向“读写一体”的设计,探索出了 条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高效路径,意义非凡。品读设计并观课之后,我觉得此课有三点值得肯定。
1.选择了诗一般的文本。当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很广,教师平时推荐的课外书也不少,但因时间原因,教师能选作课内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选书很重要,这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甄选出有价值的来开展教学。《逃家小兔》中小兔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兔妈妈不离不弃的追随,情节简单,充满情趣,人物语言更是充满诗意。刘老师不仅科学合理地选择了这文本,而且又进行了一定的“变身”,更使诗情洋溢,诗意盎然,让孩子们习得语言变得触手可及。
2.表现了诗一般的生活。孩子的天性是真和美,所以他们看到的世间的万事万物也是美的,对事物的表达也是美的、真的、善的,这是诗歌最重要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所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把《逃家小兔》送给孩子,让他们读完以后,也来说说、写写,真乃诗意的生活,美丽的邂逅。
3.确定了诗一般的愿景。我们平时看到的阅读课多数以阅读教学为目标,刘老师看远步,以践行语言表达为目标,寄寓了教师以读促写、以写悟读的高远追求,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堪称诗般的愿景。这样一次当小诗人的高峰体验,有助于实现孩子“对写话有兴趣”的教学目标。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缺失 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教学专业化的持续推进,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优秀的体育人才发掘和培养也要依靠高校体育教学,所以重视和强化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的现代化教育中,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比较大的缺失,比如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技术的单调等。为了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综合效果,积极的进行教学缺失的分析,并就缺失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一、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缺失
(一)教学的统一性较强
目前,高校教学统一性较强是教学缺失的重要体现。从体育教学的实践来看,由于个体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所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体育项目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潜能,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但是目前的统一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体育潜能的发挥受到了影响。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所以部分学生的真正体育特长得不到发挥。可以说,统一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不仅有碍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对于我国体育项目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不足
教学理念的更新不足也是目前表现较为突出的缺失。高校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实践为主要方向,但是理论教学不可忽视。而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需要一定的理念指导,这样,教学的发展才会更具方向性。由于时代在变化,教学方法和技术也在改变,所以教学理念要做好时时的更新,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其更新速度远远滞后。正是因为理念指导的落后,所以体育教学的动力以及科学性会出现问题。
(三)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不充分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也是目前表现较为突出的高校体育教学缺失。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更新的速度明显的加快,而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体育教学是非常重实践的学科,所以需要不断的进行实际赛事的分析,学生的认识和技术才会有明显的提升。而要想获得最新的体育讯息资料,就需要借助网络媒体。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变得十分必要。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应对高校体育教学缺失的措施
(一)积极的改变教学的观念
积极的改变教学观念是应对高校体育教学缺失的重要措施。教学观念的改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继承工作。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虽然说并不全都适合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但是其中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时,这些积极因素一定要充分的继承。第二是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某些方面会限制现代化体育教学的模式改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对这些失去活力的理念进行积极的剔除,从而结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针对性理念的打造。将传统积极理念和全新的现代化理念进行结合之后,具有积极作用的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便会产生。
(二)打破统一化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过去的体育教学,实行的基本都是一对多的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具有抑制作用,所以为了应对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缺失,可以实现学模式的打破,进而实现因材施教。进行因材施教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对于兴趣爱好的热爱注入到教学中。第二就是针对项目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强化具体训练的开展。通过理论和训练的配合,因材施教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三)在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
在教学中积极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也是应对体育教学缺失的重要策略。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的突出优势:第一是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的改变则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第二是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体育老师专业上的不足,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专业化提升。在具体的利用中,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赛事视频的分布讲解,使学生们对体育训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视频教学来提升教学的专业程度。简言之,现代化技术的利用,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课堂,更加强了教学的专业性。
结束语:体育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学中依然会存在一些缺失。这些缺失严重的影响了体育教学成绩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积极的分析这些缺失,并针对缺失进行补救措施的探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意义重大,对于提升高校综合教学质量意义同样重大。
参考文献:
[1]俞达.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教书育
人(高教论坛),2015,03:92-93.
[2]赵启全.大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缺失与回归[J].山
东体育科技,2015,01:88-92.
[3]黄汉升,吴燕丹.普通高校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
的路径――基于体育院、系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思考[J].
中国体育科技,2011,05:116-127.
[4]丛灿日,付冬梅.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归因及应对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引发的思考[J].体育
学刊,2015,06:93-98.
篇4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发展 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49-01
本文从科学发展理论出发,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从高校体育教育体制与外在环境两个角度入手,研究了体育教育机制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并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应承担必要的责任,推动体育教学实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高校体育教学要坚守传统教学发展模式还是要创新发展,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需要重点分析与解决的问题。所谓坚守模式,即按照中国传统体育教学基本理论进行现代化体育教学,通过分析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体育教学并没有科学清晰的发展体系,更多的是按照一种习惯性经验延续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是要维持传统教学模式,还是要不断创新思维以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是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公平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势必要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继续进行,因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来自于社会,这种外在的社会压力并不能完全左右教育机制自身的张力,因此教育模式依然会按照传统教学来进行。而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进步,则需要从教育机制自身出发,研究出能适应社会要求与机制自身改革完善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此种模式也正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 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的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与教学基本目标均体现了终身体育与技能学习的发展目标,这种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可以理解为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的方法来推动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这种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单纯体育教学来讲具有了一定的改革意义,但这种改革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克服此种局限性,实现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要实现充分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四个层次的完善:
1.不断确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与教育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教育的意识与习惯,进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训练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品德的目的。
2.明确体育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课程主要是以对学生的身体训练为基本手段的,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实现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文化科学、生活技能等方面能力的提高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突出强调学生心理、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以全面增进学生的健康程度、实现增强体质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本质出发点,同时也是其根本目的。另外,终身教育理念现阶段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体育发展的共识,因此应逐步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将体育教育教学融入到大众教育范畴中,提高体育的终身教育属性。
3.强调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要发展体育教育,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体育教育理念、强化素质教育模式。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能力,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与创造能力,扩展大学生的自利与学习空间,以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并完成技术动作,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进而提出符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体育价值观念与情感发展特点的新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与模式,以更好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
4.突出体育文化教育
体育文化教育作为体育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只有充分重视体育文化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体育教育内涵与体育教育环节。体育文化教育能够较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素养,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突出文化教育,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来学习体育文化,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充分重视体育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与健身知识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身体健康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充分满足自身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高校体育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并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良好结合,需要充分认清体育教育内在发展机制与外在发展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确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目标体系,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现新的发展。
篇5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管理学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其既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也要坚持管理原则,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研究对象上讲,其包括宏观上的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与微观上的各级学校组织系统;从研究内容上讲,其既包括教育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等;从研究范畴上讲,其主要包括了活动、体制、机制、观念四大范畴。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1.1活动
活动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从衍生的时间上看,活动一般是先于机制、体制产生的,一般规律性的事物往往先是从有毫无控制的活动开始逐渐地系统化与完整化。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中,要深入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现象,并透过现象了解活动的规律与内在特点,有些教育管理现象在活动产生之前已经出现了运行机制与观念,甚至存在于体制之中,但有些现象在活动出现之后,才形成制度化与理论化,这就需要依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微观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其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被限定在体育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范畴内,需要依照高校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规范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深入研究其上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2体制
体制在学术界是一个用途十分广泛的词汇,在阶级社会中,体制的意义重大,其是一个社会规则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中,体制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其是教育组织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是对教育实施管理的规制体系与组合方式。“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体制。”[1]教育体制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上至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规范,下至学校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等,从中央管理体制再到地方管理体制,其涵盖了教育领域内的不同管理系统与规范。这表明教育体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在高校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只有明确体制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1.3机制
机制就是事物内部各组织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组合方式,在教育领域中,是指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育管理是对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管理,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厘清其内部运行机制,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特点,进而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创新管理方式。机制在教育管理领域内属于纽带性质,其往往随着活动的产生而不断的完善,并在运转中逐渐衍生出体制与观念,同时体制与观念也能够指引机制的运行,不同的研究范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子系统,深入地研究其运作机制,便是掌握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其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
1.4观念
观念是意识层面的要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产生各种认识的集合,它开源于具体的活动,并不断地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并最终凝聚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活动的发展。观念对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指导与引领,促进各种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成为机制优化的重要指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观念的价值与意义重大,科学的观念能够指引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体制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但从根本上来讲是观念的创新,推动管理要素的不断发展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观念,更新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这也体现了观念作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的重要意义。
2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活动问题
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实施与落实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理论引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多是以实践性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间接性管理经验,开展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模式,选择管理方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差别,体育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兴趣,而过于陈旧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让体育教学过程缺乏新意,难以符合时展的趋势与日新月异的体育新形态,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细化理论研究较少,而在国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经验借鉴方面也难以为继,这无疑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难以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
2.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体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是维持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体系与框架,由管理组织结构与各项管理制度组合而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制度的规约与组织的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便无法得以顺利开展,也就无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与结构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体制在规范活动的作用发挥方面有所欠缺。在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化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健全,许多陈旧的制度不能适用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体育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被激发,体育课程设置的形式及成绩考核的方式在制度设计环节上也略显陈旧。在组织管理机构上,以二级体育学院及系、部为主,虽能够直接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工作,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在学习、获取教学管理经验,革新教学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机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是在管理体制的框架内,各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及运行状态。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如机制运行不畅,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受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运行机制是调动各相关要素,发挥其最大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激发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与“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在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的基础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机制创新,也没有凸显出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弱化了管理的隐性价值。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持续性的、稳定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的效能,并不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
2.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观念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便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接受体育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无法科学指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一般只注重教学任务的本体性目标,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把体育课当成普通的活动课进行,缺乏系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意识与精神层面达到教学的目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体育教育一般是在体育设施不完全齐备、体育师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完成的,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恰巧也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另外,管理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师只是完全的被管理者与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教师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并无实质性的话语权,但却成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操控者,这就导致一言堂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单一化的状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技能与情感培养,这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偏差导致的连锁现象。
3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
3.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便是通过管理调动体育教学中的各大要素,发挥其有效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激活各大要素的重要方式,而真正实现创新必须规范管理活动,提升管理活动的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与首要环节,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器具等各要素必须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中,活动创新需要调整的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某一要素有失规范,管理效率与力度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创新难度进一步增大。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与外部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彰显时代的价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已提出了要培养观念、知识、素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最终要将体育活动内化为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大学生必然要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就必要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赋予管理的时效性。
3.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可以说是管理规则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力求能够以更加有效的体系实施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完整性是指各项管理内容都具有制度的规约,避免出现制度空缺的现象,造成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混乱,做好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工作是重要的方式。科学性是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顺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与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制度约束力。在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更是要明确三大基准。其一,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弱化管理的权力意识,符合高校“去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充分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率价值。其二,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与使命,将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享有主体权益,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这是管理体制创新的灵魂。其三,充分下放基层体育教学的管理权限,适当赋予学生部分管理权限,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自我管理,并针对体育教学活动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解放了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创新。
3.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新管理机制已成为重中之重。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体制的创新不同,其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进行,从根本上说就要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管理是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重要的内容便是控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托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活动中各管理要素都要有序完成自身的职责,即各司其职、各领其责,不能超越管理权限开展活动,也不能消极怠工,约束机制建立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而是规范。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激励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增强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成绩激励等。“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3]丰富了管理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
3.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将体育精神与文化注入学生思维中的重要方式,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则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本身,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背景,坚持面向现代体育教学、不断激发求知创新能力、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对学生新的评价理念,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看到点滴进步所带来的希望,帮助大学生重新觉察自己,使大学生内在自我潜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面向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理念符合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终身化’已是大势所趋。”[5]激发求知创新能力的管理观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调动管理要素,形成利于体育知识创新的各项条件,激发教师与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管理领域的延伸,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观念,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为社会造就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的创新必须引入终身教育理念,把对每个学生能力的锻炼,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中,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8
[2]于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83-184
[3]章璐璐,黄世伟.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体育学刊,2014(11):72-73
[4]孔凌鹤.基于复原力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58-60
篇6
一、终身体育教育内涵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
终身体育,指的是人们具有终身接受体育教育与进行体育活动的观念,认为体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体育教育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维,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排解压力,提高其社会交往的能力。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要想使得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需要将生活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得学生们真正领会到体育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单元,体会到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同时还能影响人们生活的品质。所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们设置生活的情景,使得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更加贴近于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起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体育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的基本特点,而且还要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一方面,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课程计划的设置应以学生顺利就业、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
从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尚不明确,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上有待提高,进而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增强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第三,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计划,导致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不能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水平,最终很难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坚持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高职院校应把握总体教育方向,在教育思想和体制上多下苦工。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应充分发挥学校本身的领导力量。首先,高职院校应更新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树立起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更新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将原来的侧重于单纯讲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理论与方法的传授。其次,高职院校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相应的体育教学配套设置。高职院校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增设竞赛环节、课外活动等,来配合教学理论内容的讲解。再次,高职院校还应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分数”的考试机制。高职院校应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号召每个学生选择几项爱好的体育运动坚持练习,引导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并养成日常的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评分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日常的锻炼表现,并结合运动动作技术水平与运动最终效果来进行打分。通过这样的体育教学形式与手段,培养了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热爱,激发了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并为自身奠定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还要由相关教育领导部门来支持,努力在全社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教育与锻炼的氛围,使得人们在获得全面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探究式;学习模式;实践
中学体育课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中学体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不同形式的中学体育活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探究式教学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究式教学是指学习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以下将针对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地阐述。
一、探究式教学及应用特点
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有小组合作讨论、小组调查、团队竞赛等。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探究式教学。虽然对于探究式教学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定论,但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并非把几名或一群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就能称为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以小组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基本单位的,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小组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了这个目标组员结合在一起。(2)组内分工责任到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责任和义务。(3)合作共享成果: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人,遵守行为规则要求,并且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分享成功。(4)集体评价小组成效: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如果没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没有合理的分工安排,没有良好的合作技能和素养,没有形成良好的积极互赖,没有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探究式教学就只能东施效颦,形似而神不似。
二、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现状
传统教学理念下加强中学体育课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忽视了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教学的地位不断下降,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中学体育课教育的发展。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探究式教学理念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学习而学习公开课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分组讨论,体育情景剧表演,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很多体育课堂气氛活跃,场面热烈,探究式教学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是不是给个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给个主题小组表演一下,就叫做“探究式教学”呢?很多体育课上探究式教学出现的频率极高,然而细细看来有时却缺乏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合作讨论活动展开的时候,经常出现人声鼎沸,甚至学生上蹿下跳的混乱局面,教师无力驾驭,课堂缺乏应有的教学规范和秩序。学生探究式教学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差别极大,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和基本素养。探究式教学成为了花架子。因此探究式教学法是初中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设中学体育课教学,帮助学校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哲学上强调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虚无主义。我们知道,建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理解。但事物有其复杂的一面,也有其客观的一面,事物的某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达到共同理解的。所以,我们在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避免陷入非理性主义的陷阱。例如,学生在中学体育学习时,可以结合情境创设,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对中学体育学习的情况下,将一些情境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探究式学习中更直观。
三、探究式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探究式教学理念交流
教学阶段的划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确定教材的教学时数和教材内容在进度中出现时机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关于体育,人们会有多个角度、不同层面的理解重心与阐释思路。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教育活动过程。它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国家所要求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要想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精心、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
2、开展实训游戏活动
实践训练对学生学习中学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明确的分组,有了明确的探究式教学任务和分工,而且在探究式教学之后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与反对方进行有趣的游戏,这些设计促使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合作分享,共担责任,分析学生的讨论状况,如论据是否完善,论证的方式是否得当,评价的标准是否正确等,但绝不要就辩论内容下唯一性的结论。
3、教学任务要明确化和具体化
学生在进行中学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不能盲目的去死记硬背,这样肯定是记不长久的,要想能够真正掌握概念,就需要与文学作品学习结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与课外搜集的资料进行对照,让书本知识自然而然地消化。运用教师导学的知识转向自主探究,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也要分清楚概念间的区别,使得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互动为主线,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进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探究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提升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承. 小团体反思式学习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等职业教育,2009(08)68-69.
[2]王亚建,李玲.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J]. 科技资讯,2009(05)102-103.
篇8
关键词: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享受课堂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生本理念组织体育课堂。在生本理念下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使高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体育能力。
一、以生为本,教师要有效把握高中学生的体育基本能力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体育能力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高中生学业紧张,一些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得过且过,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教师要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考核确认学生的体育能力,即:以生为本,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2.以学定教,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高中体育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要以学定教,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要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而对于基本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既娱乐了身心,又强化了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游戏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教师要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适合学生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应组织方法简单易行、形式生动活泼,并具有一定竞赛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增强对高中体育学习的兴趣。如:在高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拔河对抗赛等游戏,让学生积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
2.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活动首先要从准备活动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负荷量,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强调以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还要教会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的习惯。教师在学生对准备活动参与不积极的时候,要能做好学生的情绪调节,让学生参与一些提高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反应能力的小游戏或者让学生完成提高协调能力的徒手操等。如:在高一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器械,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准备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编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徒手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高中体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生本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是使体育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的最佳操作平台。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要借助网络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并不擅长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动作示范规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如:在高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体育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用校多功能教室进行播放。这样学生在欣赏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的时候,学习热情也会大大增强,对于体育技能的操作也会跃跃欲试,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化交流。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动作的兴趣增强,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制作教学网站,让学生欣赏到逐帧慢动作技术以及相关体育知识,效果会更加地显著。
三、生本走进体育,让学生享受课堂
生本理念使生本走进体育,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更加享受课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将生本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生本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亲近体育,更加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中练习体育。生本教育不仅让学生乐在其中,也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多地从趣味性、情境性、激励性入手进行快乐体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努力营造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对体育课堂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并延展到终身体育练习。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但更加喜欢上高中体育教学,并因此对终身体育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汪云星,胡哲纯.浅谈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篇9
通识教育起初是在欧洲广泛使用的教育模式,其含义实质古希腊自由民的教育,也就是所谓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而主要注重培养公共事务能力,探索世界真理。通识教育一词来源于“generaleducation”,也可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和通才教育。其特点主要有三:其一,通识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本”为宗旨的人性化教育,强调把受教育者当作“全人”来培养,要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二,通识教育是非专业的非功利的全方面素质教育,提供给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其三,通识教育是一种思维方法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通识课程的共同学习,帮学生树立与社会民族利益相符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我国著名学者李曼丽曾对通识教育有这样的表述:从性质上来说,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非专业性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从教育目的方面来说,通识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全面人才为核心目的,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最后从内容方面来说,通识教育是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态度技能的综合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识教育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目的的宏观性,使学生能够实现多方面发展。
二、通识教育和大学生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问题。
首先,传统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教授,忽视学生自身能力和心理状况,这已无法满足培育新时代学生的要求。其次,现在大多体育教师是以自己为中心,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注入式”教学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再者,体育课程开设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枯燥,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年限设置有误,我国各大高校基本是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而三四年纪则取消了体育课,这使得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能持续。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通识教育的联系。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很多地方都要运用通识知识。现在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而通识教育是基础教育,预备教育与整合教育的融合,目标在于将大学生培育成为优秀的全面型社会人才。由此可见,通识教育思想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基本一致。适应通识教育思想是大学生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通识教育下的大学体育改革策略
(一)深化通识教育理念。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思想理念,使各级领导与教师都能以通识教育思想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团队树立了将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深化大学教育体系改革,加速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体。
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主体,以育人为本。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面对的是所有大学生,应该注重学生的不同要求,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行体格。
(三)完善教学方式。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乐于参与,又有非凡的教育意义,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此次体育课程中获得颇多感悟,优化学生性格品质的独特教学方式。
(四)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如今大多高校只对一二年级设置体育课程的现象,在大学生体育改革中应予以纠正。我们的体育课程不仅在教学质量上需要提高,在教学数量上也应该增加。高校体育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更重要的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需要长时间的教育指导,而不是形式上的课程。因此需要对三四年级增设体育课,并增加体育课的数量。
四、总结
篇10
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第一,基本理论缺乏。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上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也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理论上的缺陷,这是影响到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大因素。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还是缺少一个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基本理论,相对于这种基本理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更多是盲目引进的各种概念与新术语,甚至有些是各种杜撰而来的组合代名词,这种理论问题的存在,使得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无法指导实践,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混乱。第二,体育教学观念落后。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大学体育教育,而且也是加大了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资金与师资的投入力度,但是,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步伐还是太晚,原先积累的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短时间内改变,尤其是“体质教育”教学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将学生体质体育教学最为关键的内容,直接就忽略了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第三,课程设置陈旧。众所周知,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是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大学生大学体育教学的关键,目前来看,在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中,很多内容与课程较为陈旧,形式上呆板单调,直接缺乏科学性、时效性与健身性,使得大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直接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极为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二、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探究
(一)加大体育教学理论创新高校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理论改革力度,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理论改革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力度,从而不断指导体育教学理论改革的深入开展。体育理论教学不应该是零碎的、随意的,甚至是盲目的,二是具有系统性的、理论性的。在实际的体育理论理论教学改革过程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是高校加强对于哲学的研究,将哲学思维运用到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当中,掌握体育理论理论教学改革的方向,积极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的改革当中,从而在实际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寻找新的体育理论教学规律与新的指导,从而不断在创新中,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家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对于体育教学的注重程度,甚至已经将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列入到我国高校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政策与指导,逐步抛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观念,改变原先那种轻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观念,从政府、学校、老师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好改变,将高校体育教学与我国学生实际相结合,更多的注重体育教学实践,加强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改变那种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尽量更多的尝试其他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深化课程设置,积极引导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得大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多地向着趣味化、情趣化以及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体育教学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合理设置大学体育课程合理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的时效性,而且可以还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的时效性,不仅仅要注重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而且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学生特质,使得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可以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大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认知,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大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还需要尽量的体现出时代性以及多样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以及不同爱好的需要,从而形成符合当地大学生身体与心理需求实际的课程设置。另外,在实际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更加的注重计划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 上一篇: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 下一篇:贫困学生资助申请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