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保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保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保障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快了和谐社会发展步伐。但是,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蒸蒸日上,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情况也备受关注。现阶段,许多部门借用职位的便利性,挪用社会保障资金,使得原投入到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不能及时下放,影响到社会保障高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专项资金被挪用、贪污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制止,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保障已经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层面,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形成。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国家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投入越来越大,社会保障资金量不断增多,社会保障资金有没有落实到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中去是民众比较关注的问题。然而,许多部门借用职位的便利性,挪用公款、中饱私囊,造成社会保障资金成为了个人专项资金,进而影响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社会保障工作的财务管理的目的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防止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和不当使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可以降低社会保障资金风险的发生,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工作,为民众谋福利,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参照的法律依据主要是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现正在不断完善,与社会保障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以至于相关部门在落实相关社会保障工作时没有参考性,不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另外,我国社会保障养老事业、医疗各自分家,还没有达到五险的真正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

(二)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范围已经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需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庞大,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上还有待于扩大,如果不能真正落实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就会造成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农民越来越穷,恶化“两极化”现象,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社会保障资金支付能力较弱

现行社会形势下,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必然会加重我国财政负担,使得财政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就目前来看,我国用于社会保障事业上的支出还比较小,社会保障资金支付能力相对较弱,由于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社会保障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三、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提高认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资金是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合理利用,社会保障事业才能取得良好发展,为民众谋福利。而财务管理是社会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高校开展,相关部门就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社会保障的财务管理工作,将社会保障工作的财务管理提上日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从而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

(二)加强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比较特殊,且专业性强,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水平和素养。因此,要想提高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就必须强化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法治观念和道德的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其次,强化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社会保障财务管理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再者,要落实责任制,将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相关责任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作为财务人员,更要报纸谨慎、积极的态度,

(三)完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依据和保障,只有加快完善相关制度,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实际,完善相关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如监督制度、核查制度、责任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等,以健全的制度为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提供保障和依据。同时,要明确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流程,规范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推动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加强社会保障资金财政风险的防范

在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中,财政风险防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要做好财政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首先,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征管,确保资金目标顺利完成,在社会保障资金收缴征管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政策,统筹安排社会保障资金收缴征管[5]。其次,要优化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结构,明确社会保障资金支出范围,减少非必要支出,集中资金用于社会保障。

(五)加强社会保障财务预算

在社会保障财务工作中,预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做好财务预算,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利用率。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社会保障财务预算的重要性。首先,健全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监管;其次,要善于借助法律手段,以税收形式代替现行的缴费形式,开征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从而早日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保障”这一目标。

(六)促进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协调发展

首先,做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规划和素质协调。其次,借助法律手段,明确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再者,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财税支持政策,适当提高保费税前列支比例,进而更好地利用社会保障资金,服务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加强社会保障财务的监管

监管是提高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社会保障财务的监管工作。首先,要安排专业部门、专业的人附着社会保障财务监管工作;其次,要不定期对社会保障财务工作进行核对、抽查,检查是否存在、贪赃枉法的现象存在,从而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另外,要全面跟踪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要知道社会保障资金的具体明细,确认社会保障资金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社会保障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对社会保障财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想。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是实现社会保障资金高效使用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只有做好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梅.浅析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的新思路[J].科技与企业,2012,(10):8-9.

[2]张泗军,刘利.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战略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2006(12):38-39.

[3]冯舒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的困境与突围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5(33):178-178.

[4]王江欣,李健.财务管理和服务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1):123+125.

[5]高战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J].财税与会计,2001,(08):17-18.

篇2

关键词: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近年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不断完善福利保障,保障房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程,对维护社会稳定,缓解人们的购房压力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我国在建设保障房时经验不足,或管理水平不高,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房建设中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因此,需加大对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力度,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现从以下几点探讨。

一、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1.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其他公司的财务管理不同,保障房建设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满足人们申请购房的需求。一般来讲,保障房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以下几个:(1)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在建设保障房时,所有付出的资金都要监督、管理,不能浪费任何资金。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资金的安全使用,杜绝资金随意挪用。工作实践中,要严格执行资金的申请、付款程序,严格按合同进度支付资金。针对付款的申请材料,审核内容的合法性、完整性,认真审核项目负责人是否签字确认。(2)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因为保障房建设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国家财政,因此,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预防贪污。要想保证政府、国家利益,必须预防资金挪用现象的出现,保证每笔资金都透明。(3)保证工程按时竣工。和其他工程相比,保障房建设有着相对严格的质量、时间要求。保障房建设后,需按合同规定时间推进建设。并且,财务部门要统筹各种资金,针对财务管理中的突发状况,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尽最大限度的避免资金支付不及时带来的影响。此外,保障房的财务管理还要满足建设部门要求,通过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来保证建设质量。制定保障房管理规定,针对申请保障房的家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维护保障房建设管理单位的社会形象,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2.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意义。财务管理工作多指企业财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管理财务,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想提高利益,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保障房建设时,由财务部门参与到决策中,科学的预测投入成本。通过有效的管控项目成本,降低项目成本,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总之,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财务监管工作,确保保障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房市场建设竞争形势日益严峻。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控制结果直接影响着保障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保障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当前的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看,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融资管理问题、资金营运安全问题等,限制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融资管理方面。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较广,所使用的渠道也比较多,例如:银行贷款、财政资金等。因此,在对融资进行处理时,极易出现各种问题:无法保证财政资金的到位时间;银行对保障性住房贷款资金的使用有很多限制,如抵押标的物的选择、抵押金额等。而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保障建设方融资需求。这些情况的存在,加大保障房建设融资管理工作难度。另外,保障房建设收益也存在系列问题,比如:保障房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收入处于中低阶层的群体,企业盈利并不是终极目标,保障房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因保障房工程的审批环节过于繁琐,使资金的回收速度较为缓慢,降低保障房建设效益。总之,住房保障建设管理单位,在资金的到位上存在很大的困难。2.资金营运方面。实际工作中,为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性,各融资单位需要签订资金的使用协议,对于自己贷出的资金,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其只能用于特定用途。这种特殊约定条款,导致保障房建设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应对财务违约风险。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因各种突发问题的存在,导致资金的还款来源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资金链断裂现象频发。与此同时,保障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调用资金解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多数单位未从资金使用效益出发,资金管理过于懈怠,造成资金浪费。3.预算管理方面。从本质上看,保障房建设具备公益性,特别是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时,都需要依赖财政的专项拨款。当前,随着保障房建设规模的扩大,需要的财政资金越来越多,间接加大对资金的管理难度。一般来讲,多数保障房建设期间,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仅将财政预算纳入管理机制中,对于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并未纳入管理机制中,无法均衡资金收入、支出。因此,需要加强建设资金预算管理。除上述问题外,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相关领导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单纯地将财务管理用于项目的决策、设计阶段,降低财务管理质量。

三、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保障房建设期间,需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便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保障房建设业务发展。实际工作中,需加大财务管理的宣传力度,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充分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鼓励其积极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保障房建设业的市场竞争。财务人员应通过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房建设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相关领导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规范性的培训方案,按时或不按时地培训管理人员。同时,还可借助讲座、培训等途径,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为优质的工作人员。2.融资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对于保障房建设的财务管理而言,要想有效解决融资管理问题,必须提高自己的资金存量。但从实际看,即便多数承建商已倾尽全力,也无法满足该需求。另外,因保障房建设时间限制和公益性特征,很难从源头上解决融资难问题。财政资金、保障房租金、销售收入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可将其作为单位资金的重要部门,并灵活的用于保障房的建设中。一方面,加大对保障房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保障房政策体系;另一方面,住房保障部门还要和合作银行建立良好关系,达成长时间的合作意向,让银行为保障房购买者提供贷款,增加保障房购买家庭的购房能力。以上措施,加快资金的回收速度,快速收回建设成本,保证资金安全,减轻建设资金使用压力。3.资金营运问题的解决措施。保障房建设中使用营运资金时,政府的资金监管部门、银行等机构作为提供资金者,需加大对资金使用程序的监管力度,强化对资金账户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同时,银行、政府也要加大对保障房建设可行性的分析,在建设项目可行性比较高的情况下,允许各单位在不超过规定的资金时,来解决经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灵活使用。对于保障房的建设范围,极易出现缺乏资金管理的现象,资金提供方可按要求发放款项,不能在工程未竣工前发放资金,预防资金滥用现象的出现。保障房建设单位内部,也要制定相对严格、规范的权责划分机制,使各部门相互制约,在强化自身监管能力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针对财务核算,各单位要分别核算建设单位项目,并及时和银行对账,保证资金余额、银行账户余额的一致性。4.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完善保障房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时,相应单位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保证预算编制、监控、执行等工作的环环相扣,从而实现高效管理预算的目的。编制预算管理机制时,要做好以下几点:(1)保障房经营中的收入,特别是保障房出租的租金收入;(2)保障房建设中的支出,比如,材料费、设施费等。相关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时,可同时编制项目预算书,使财务预算形成相对具体的工作总结,为日后的财务预算编制提供保障。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民生保障事业被提到更高的高度,而保障房作为国家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和商品房一样,保障房建设同样需要足够资金支持,特别是公益性保障房建设中,因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研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保障房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管理问题多体现在融资管理、预算管理、资金营运上。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意识,并从预算管理、融资管理、资金营运方面强化财务管理,在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的同时,推动保障房建设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基于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财会学习,2017,15(1):70

[2]李翠平.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6,36(16):17-18

[3]周仕逵.保障房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5(17):158-159

[4]程瑶.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9(14):181-181,182

[5]刘广平,陈立文.基于住房支付能力视角的保障房准入标准研究———思路、方法与案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6,10(4):67-72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重要性;问题;对策

电力企业的资金问题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资金属于密集型产业,正确、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企业资金,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不断壮大以及企业效益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在企业中开展精细化的资金管控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自身。

1电力行业资金运营特点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网建设发展速度稍有滞后。为此,电力企业应适当加快电网的建设速度。供电公司的业务职能主要包括买电卖电以及电网建造维护。前者是一个显性的资金运营系统,类似于商业企业模式;后者可理解为生产运营环节,实际上也可认为是资金投资使其升值的资金管控过程。

2资金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降低财务风险

任何企业运行都有其存在的风险,为降低资金运行的风险性,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评估,使其降至最低。随着国家对电力建设的不断重视,电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企业的风险归根结底回归到资金财务的风险,为此,企业管理者应当足够重视财务问题,防止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危险可能,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保障。

2.2促进市场化改革

电力能源是国家的基础能源,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而电力企业是其生产与营销的本体。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与营销模式逐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国有化特点的逐渐减小,企业正迈向市场化的需求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资金的管控方式也得以改进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3保障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涉及的范围广泛,企业本身的基本资产庞大、数量多、流动性也很大。电能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对象,属于能源范畴,这决定了电力企业具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属性,相对于其他各行企业来说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更大,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为此,必须保障电力企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3电力企业传统资金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监管问题

企业的运转靠资金的流动,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应注意其监管问题。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资金损失或流散,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出现资金流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资金的管理过于松散,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起到约束作用。虽然有些电力企业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很多监督监管措施,但是在其执行过程中由于对财务信息掌握不足等原因,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3.2资金管理问题

受电力企业自身特点的限制,目前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粗放,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决策。企业内部的账户类别较多,缺乏统一的、集中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决策者不能获取准确的资金信息,导致决策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发生误判断。个别企业缺乏对企业的有效判断和对能力的评估,盲目进行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4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4.1健全资金组织机构

为了完善财务组织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的机构设置是必要的。关闭电力企业在外的开户权,使结算中心能够清晰地划分整体和细化的财务情况,同时设置收入、支出的项目,保证资金流动的透明性以及做到有据可查,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合理调度,防止闲散资金的丢失。此外,还应加强资金的循环使用,提高效益,形成高层决策者与相关管理层的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进行及时监控,提高决策层对电力企业资金的把握、协调和监督能力。

4.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资金运行的基本保障。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需要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规范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财务平稳运行。财务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的每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是财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可以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管理活动之间保持融合、贯通,保证企业优良运作。

4.3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为了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的计划管理,需对资金的定额进行合理核定,编制资金定额流动计划。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平衡的调度,对流动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明确企业的物资状况,对资金的报销制度设置支取的标准和报销制度,确保相关人员在进行资金使用时可以参照一定的制度进行,促进资金的有效循环。另外,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资金的流动情况也需做出相关的要求,确定资金的清算方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尤其是电费收入款项。通过实时划转和压缩存量资金的方式,促进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促进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

4.4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已进入尾声,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市场化的企业管理给企业带来了新鲜活力,包括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传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提高和进步,这就要求财务相关人员和负责人对整个企业的资金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强化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运转和流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企业的稳定运转提供良好的基础性保障。

4.5实现资金合理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支付手段的不断更新,线上资金管理应用得越来越多,给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便捷。但是,对线上资金的使用应做好严格的管理,并通过网上银行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及在线监控,使资金的管理趋于透明化,做到网上结算有效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的实时流向,使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更具操作性与可控性,对资金侵占贪污和货币挪用等现象做到有效安全防范,杜绝部门个人直接接手资金的行为。

5结语

电力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资金动向,资金管理的负责人应清晰明了地掌握企业资金规划。在了解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规范,科学地进行预算、控制风险,并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不断改善,通过宏观和微观调控促进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系统更加进步。

作者:张家欣 王琳琳 单位:国家电网

参考文献:

[1]史晓坤.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18-19.

[2]祁伟菁.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J].科技与经济管理,2015(11):185-186.

[3]檀万玲,李雅婷.浅析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J].能源电力,2016(6):45-46.

篇4

一、充分认识继续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对农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强化保障支撑作用。

二、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原则

(一)政府引导。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保费补贴等调控手段,协同农业、水利、气象、宣传等部门,引导和鼓励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积极推动农业保险试点业务的开展,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二)市场运作。财政投入要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保险业务以经办机构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经办机构要重视业务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自主自愿。农户、龙头企业、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各级政府等有关各方的参与要坚持自主自愿。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可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四)协同推进。保费补贴政策要同农业信贷、其它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以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农业、水利、气象、宣传等有关方面要对经办机构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防灾防损等工作给予积极支持。

三、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一)保险品种。种植业为水稻、玉米;养殖业为育肥生猪、能繁母猪、奶牛。其中,育肥生猪保费补贴政策待省政策下发后另行下发。

(二)保险金额和费率。水稻一般灾害险和旱灾的保险金额分别为300元/亩和100元/亩,保险费率分别为5%和10%;玉米一般灾害险和旱灾的保险金额分别为292元/亩和100元/亩,保险费率分别为5%和10%;能繁母猪的保险金额为1000元/头,保险费率为6%;奶牛保险金额为5000元/头,保险费率为5%。

(三)保险责任。种植业和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责任执行2007年政策。

(四)承保规模。保费测算时,各县(市、区)财政分别按种植业40%、能繁母猪100%、奶牛100%的承保面计算保费,并据此安排预算资金。

(五)保费补贴政策。各扩权试点县按川财办〔2008〕22号文件规定的补贴标准执行。非扩权试点县种植业保费分担比例为中央35%,地方财政40%(其中县级财政承担10%),农民25%;能繁母猪为中央50%,地方财政30%(其中县级财政承担10%),农民20%;奶牛为中央30%,地方财政30%(其中县级财政承担15%),农民40%。

(六)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继续执行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所有品种的县(市、区)财政保费补贴资金从财政部门开设的中央特设资金专户划入市级开设的中央特设资金专户,由市统一拨入保险经营机构开设的“农险资金专户”。

(七)风险控制和管理。2008年风险管理和理赔支付办法按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达市府发〔2008〕35号)规定执行。

篇5

出纳是财务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不仅涉及现金收付、银行结算、转账支出等日常工作,还对财务的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反馈作用。本文从出纳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总结归纳了出纳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方法,以提高财务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

【关键词】

出纳;职业素质;重要性;培养路径

引言

出纳作为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完成资金、票据、货币资金的收付、保管和核算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出纳工作零碎、任务多、数据量大,所以对出纳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充分保障会计出纳工作质量,本着对财务管理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把出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作为财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有效方式和多种途径有效提高出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保证财务工作的准确无误,从而为财务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管理提供良好的监管作用。

1出纳人员职业素质重要性分析

出纳作为财务岗位的直接执行者,在财务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的法律法规、专业技能,还要熟练使用各种财务办公软件,并将专业的财务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同时,出纳人员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受理财务的经济活动,不仅要保证票据和资金的安全,还应对财务数字的计算准确无误,及时发现数据中的问题,并予以更正,避免出现金额方面的错误。因此,对会计出纳人员首先要明确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工作要求,对其职业素养进行有效提升。

1.1出纳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不仅包括基础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还涉及到票据和印章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和规范出纳工作,提高出纳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出纳人员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执行者。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原始票据的处理、现金收支、业务款项结算和现有资金的统计与整理工作,都是由出纳人员一手汇总和收集的,最终形成会计总账。因此,作为财务经济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1.3出纳人员有效保障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的正确实施。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中,出纳人员可以有效监督和落实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避免出现财务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从而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合理、合法和合规,为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的正确实施。

2.出纳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路径分析

2.1大力推进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由于出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每天收支的财务金额巨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财务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防止在财务资金方面出现舞弊行为。首先,应明确出纳人员的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意识,以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财务管理部门应对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得出纳人员树立正确的爱岗敬业意识,保证严谨、科学、细心的工作作风,有责任心的开展出纳工作的各项业务。

2.2之优化出纳人员的知识结构。出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还应具备现代化的财务办公水平。由于出纳工作繁琐、涉及企业经济活动范围较大,所以一定要保证出纳人员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对出纳人员进行必要的会计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具备开展出纳工作的基本技能。其次,充分结合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发展水平和会计电算化要求,培养出纳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的账目记录和票据处理等财务工作。最后,强化出纳人员对业务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再教育工作,尤其是经济法、民法和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我们通过对出纳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来保证财务出纳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端正出纳人员的工作态度。出纳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财务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方法,还应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因此,我们除对出纳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能力培训之外,还应端正其工作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纳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其从事财务出纳工作时,精力集中、有条不紊,做到账目票据和收支计算的准确无误。所以,我们通过引导出纳人员树立正确、端正的工作态度,来提升出纳工作的整体质量。

2.4提高出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出纳日常工作涉及企业众多的财务经济信息,主要包括:资金、票据、结算凭证和银行信息等。所以,为了充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我们必须提高会计出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首先,组织出纳人员进行必备的财务安全知识培训,使其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安保意识,保证企业财产和物资的安全可靠。其次,在工作中对经手的支票、凭证、记账单等重点业务,进行细致的审核,保证业务资金的合法安全。最后,对财务部门的电源、门窗、保险柜的管理等,要按照财务财产安全管理办法认真落实。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管理理念不断升级,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这就对财务出纳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保证企业资金和财产的安全可靠,规范财务的各项经济活动,我们必须把出纳人员的职业素质作为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系统、科学、全面的培训教育方式,使其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业务水平,养成遵纪守法、工作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

作者:刘晶 单位:长春市审计学会

参考文献:

[1]陈秋宏.浅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纳工作重要性田.农民致富之友,2012(14).

篇6

一、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重视。很多部门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导致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十分落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维护,使得农民感到十分不公平。

2.缺乏资金投入。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当地政府对于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是阻碍目前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日益增加了农村保障项目和档案管理的扶持资金,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村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需求。对于很多农村来说,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所需资金是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拨款的,如果社保机构资金短缺,便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难以跟上时展脚步,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缓慢。

3.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参加养老保险,很多农村的养老保险日益得到普及和覆盖,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不断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然而,几年来,由于档案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很多档案管理没有法律规范和制度依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部门在制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相关政策和文件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舆论监督机制,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二、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1.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县级以及乡镇级多个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共同管理和安排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引入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县级档案局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并对其加强监督和指导。其次,无论是人力资源部门,还是社会保障部门,都应该将档案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打好基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第三,对于乡镇级农保处来说,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组织一个农村养老保险档案部门,将具体的档案管理事宜安排到日常工作中去,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收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和保管,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能够有效顺利的开展。

2.制定管理制度。目前,针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国家对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制定严格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行为,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其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妥善保管和处理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发挥档案作用。

篇7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友邦保险见证了中国保险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成长过程,与中国经济共同经历了“入世”、逐步开放市场、政府机构监管制度的逐步加强和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越来越趋向正规、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家“源自中国”的公司,友邦保险很荣幸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就目前的保险市场来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又是经济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保险市场规模巨大。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渗透率低,人均拥有保单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因此市场潜力巨大。商业保险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社会保险日常管理、减轻政府压力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企业年金和团体福利等方面,能够弥补社会供给的不足,丰富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今年8月,保险资产已经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从去年底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大部分保险业务中的投连险业务也受益其中。作为目前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2006年5月,经保监会批准,友邦保险中国区资产管理中心在上海投入运行,负责集中管理和运作中国区七家分支公司的保险资产和保险资金。目前所管理的投资资产规模已达人民币262亿元。我们是继中国人寿、平安等成立的九家资产管理公司外,唯一一家获准设立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求保险资金运用必须依据保险负债特性主要配置风险较低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对于以直接和间接形式投资到股票和基金市场的比例,目前控制在20%以内。我们严格遵循政府监管机构和AIG内部对保险资金的管理要求,秉持长期投资理念,争取为我们的保户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并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目前,友邦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比例约为总资产的5%,我们会经常审核这个比例,结合我们产品的特性和股票市场情况,做出及时调整。我们认为,资产配置是投资组合管理的首要考虑因素,但是单个股票和基金的选择同样重要。投资5%的总资产于股市,是一笔为数不少的资金,我们非常慎重地选择长期绩优的股票或基金进行投资,而不仅仅追求短期的盈利。

篇8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以及重要性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各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了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老问题将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农村居民生产方式分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转移。我国正处于从农业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加。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模式改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老人已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且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老人典型的老龄社会。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困境的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农民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然而现如今却产生了“政策微效”的现象,即政策结果距离政策预期有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政策微效”的结果呢?许多研究者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或是具体操作层面寻求制度萎缩的原因,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发生偏移。

社会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但社会公平一直是核心问题。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要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面对城乡收入的逐渐扩大和当前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边缘化和弱势化的进一步加深,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投向了城镇居民。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变迁

目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变迁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出现分化等。这一系列变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鉴于此,政府积极探索为农民养老建立正式制度安排。可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但却又未能很好地适应并促进这一变迁过程。

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实施对策建议

1.为纯农业人口(以经营土地为生的农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在已经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最重要的是改变“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政府给与政策扶持”的原则,政府应该给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定的财政投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投入一部分纳入到社会统筹基金,农民个人缴费和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纳入划入个人账户,国家投入要偏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鼓励建立由集体补助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式的商业养老保险。

2.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农民工是一个流动不定、庞大而且复杂的群体。因此,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有一定困难的,但鉴于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客观上已经走上了非农化、城镇化的不归之路,并必然会因各种生活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平等意识的觉醒而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诉求,应该从现在起开始起动建立这项制度,并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同情况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

除了通过发行国债的部分收益和部分国有资产的部分收益进行融资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另一条新的融资当道,就是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转化为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但是,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之后,只能得到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按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如果把这仅有的补偿转化为养老保障基金是不现实的,对于建立养老保障基金也是杯水车薪。因此,今后应该提高征地补偿,从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障基金。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把这笔资金用来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基金。如果认为谁的土地被征用谁得益的话,这样又会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因此,征用土地的补偿应该为全体农民甚至全体城乡人民分享。

篇9

【关键词】医院;财经统管;经费管理;效益

一、引言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而财经统管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着医院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医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其发展过程中,其服务质量在逐步提高,此时,对财经统管的要求日益增多,财经统管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控制医院的成本,保证医院的效益,因此,本文研究了医院财经统管在提高经费管理效益中的重要性。

二、医院财经统管创新了工作的理念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医院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创新了理念,提出了财经统筹。

1.降低了资金的使用风险

财经统管实现了对资金使用风险的规避,主要是由于医院财权下放后,虽然激发了各个部门工作的主动性,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多。新时期,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利用专门的管理机构展开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财经工作的有效管理与高效调控,同时财经风险也将有所降低,重大决策失误也将得到杜绝,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保证了资金的管理效率

财经统管实现了对资金的高效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两方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医院资金的管理具有了公开性、透明性与均衡性,对重大的投资项目进行了研究,提高了投资的效率,同时财经统管的依据为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财经违规违纪的情况逐渐减少,并且运用了公示制度与监管机制,使重大资金的开支管理更加科学、透明与高效。

财经统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保障,在工作中,相关的规章制度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医院理财的主要依据是规章制度。同时,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来自于规章制度,具体的制度包括医疗设备采购的规定、财务管理的规定、器材药品采购的规定及物资采购的规定等,在此基础上,医院经费的管理更加规范,财经统管的作用也愈加显著。

3.实现了资金的高效利用

财经统管主要的工作便是将资金进行集中利用,从而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与高效的利用。当前,医院资金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规模性,此时,资金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权的分散性,导致资金存在闲置的现象。通过财经统管,将医院的经费进行了合理的、科学的运作,从而促进了资金效益的提高。

三、医院财经统管完善了工作的制度

1.财经统管机构的成立

医院为了实现对财务的高效管理,设置了财经统管机构,该机构具有专门性,主要是对医院经费进行统一的使用与高效的管理。财经统管机构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其作用主要是对医院经费进行控制与预测,该机构的设置有着积极的意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利于财经统管工作专业性、高效性与科学化、合理化的实现。

2.财经统管制度的健全

医院财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主要依据为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财经统管的具体特点,健全相关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工作的方法、责任与措施等,同时财经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此制度为依据,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财经统管制度要不断创新与发展,进而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使财经统管的成效日益凸显。

3.财经统管监督的完善

财经统管的监督机制也要逐步完善,根据其统管的行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财经统管的工作才能够具备合法性、合理性与高效性。同时,利于不当行为的减少,利于统管问题的处理。财经统管工作中涉及着众多的人员,要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激励机制、惩罚措施与工作方法等,让相关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财经统管的工作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医院经费管理的效益将不断提高。

四、医院财经统管革新了工作的方法

医院财经统管对于经费效益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财经统管工作的方法需要创新,在科学、合理的方法作用下,不仅满足了医院经费管理效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医院稳定发展的要求。

医院财经统管工作主要负责的部门为财经统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其公开化与透明化,借助不同的途径,如:网络、报刊等,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公示,让医院内部人员与人民群众掌握医院经费的安排与利用,此时,也利用对自身工作的监管。

同时,医院财经统管要注重民主参与的重要性,通过民主的参与,利于重大决策失误的避免,利于提高财经统管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此基础上,财经统管工作将更加合理与科学,医院经费管理效益也将有所保障。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医院的稳步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医院经费管理效益,要积极发挥财经统管的作用。在医院财经统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创新工作思想理念、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监管机制,相信,在此基础上,医院经费管理效益将不断增多。

参考文献:

[1]孙利平.军医大学教育费保障管理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 企业; 会计政策; 选择; 建议

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会计政策的选择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选择会计政策成为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关键工作。本文主要从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出发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分析

(一)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选择

随着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其会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企业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充分重视会计工作。当前,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实施有效的会计工作的必要选择,能够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会计和财务等方面的保障,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水平。

(二)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

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企业重要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花费较大的成本用于强化内部控制方面。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政策是当前企业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能够使得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财务和会计管理等措施来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能够使得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部控制措施的修正和完善,使其可以逐渐提升对企业财务及会计工作的要求,为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为企业的发展解决内部问题,为其更好地迎接市场竞争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资金使用效率是指企业对同一笔资金的应用程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节约企业的发展成本,并提升其资金的周转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保障。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可以通过完善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资金的周转率,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企业的每一笔资金,使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能够实现对资金的高效应用。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为其发展解决资金方面的难题,这同样是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建议

(一)根据所处的行业进行选择

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实施,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考虑其所处的行业。一方面,要对其现有的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采取及时有效的会计政策,便于自身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以此保证企业在其所处的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在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企业现有会计政策的不足之处,根据当前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时调整其会计政策,以便于修正和完善其会计工作,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完善的会计制度保障。

(二)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选择

由于各方面原因,企业的发展目标各有不同,因此其在会计政策方面应该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基础进行选择。一方面,有些企业已经具有完善的内控政策和会计工作,因此其可以选择现代化的会计政策,不断提升其会计工作的效率,不必太过于考虑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而主要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并将其视为主要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措施相对缺失,因此其必须要通过完善的会计政策来强化内部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完善的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措施作为保障。

(三)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

企业的会计工作事关企业财务、资金、内控等多个方面,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要借助于合理的会计政策来避免其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实现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转变其原有会计工作的实施思路,使其现有的会计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不断实现对会计工作的优化,保证其会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这样就能够使得我国各行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节省会计工作的成本,提升其效率。

三、总结

如前所述,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应该主要从其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等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以便于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会计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格格,张复生.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