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医疗保障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19 15:4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医疗保障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春节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春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做好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医疗和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京卫医字【2011】314号)和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相关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 组织结构
成立春节期间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成立春节期间医疗保障工作救治专家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成立突发医疗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上报组
组 长:XXX
组 员:XXX
院前急救小分队
队 长:XX
队 员:XXX
三、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节日期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严格实行24小时带班制度。
2)专家组负责相关抢救工作的业务指导,对集体讨论的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作出决策。
3)信息上报组按上级要求,及时准确的上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程度、处理方案等相关内容。
4)院前急救小分队是应对大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储备团队,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的储备团队,随时服从上级领导及120指挥中心调度。
四、医疗救援应急处理方案
1)临床如遇突发紧急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及燃放烟花爆竹致伤、致死等事件,应及时报告院总值班(外线:8599XXXX,内线XXXX)。
2)总值班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组织当班医务人员展开积极救治、通知院前急救小分队到场,同时上报带班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接报后,根据事件的性质、级别、影响程度,调用相关救治专家组成员和应急梯队成员(见附件)。
六、工作要求
1、医院各相关部门要把春节期间医疗安全应急保障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把这项工作提升到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高度来看。
2、相关临床科室,应加强值班力量,做好急救药品、物品、器材准备,急救小分队、救治专家组、应急保障梯队成员应确保信息通畅,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救治,合理分流并妥善安置病人。科室负责人在春节期间不准离京,有事要请假,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
3、各科室做好急救物品、器材的储备工作,安排好科室排班、值班,必要时应增加值班人员。节日期间应严格执行、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不准脱岗离岗,不准酒后上班,上班期间不准会客。
4、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应予积极治疗,不得推诿、拒绝,实行接诊医生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应当及时、准确、详细、完整的书写病历,保障生命绿色通道畅通。
篇2
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已有79个城市作为流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并计划在近几年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这是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宽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医保是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城镇居民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过程中
由于参保人员大多为老人、小孩、并轨转制企业的弱势群体、失业或无业人员,因此社区医疗服务便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眼下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呈现处“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场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较多的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缺乏信心。胜利街道居委会的xx主任告诉我们,居民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医术不高,设备简陋,生怕在社区就诊“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对全科医生持怀疑态度。
第二,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堪忧。其中有不少用药遭到患者非议。园林街道人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孟大夫称,虽然现在社区医院的医疗药品范围放开了许多,但还是没法满足患者要求,好多就诊的大爷、大婶们都要两头跑:在大医院就诊、看完病、拿着针剂药品到社区医院点滴。有些疾病需要作CT、彩超、X光片的。社区医院不具备这些设备、患者只能先在大医院就诊。这也是大多数岁数比较大的患者怕麻烦不来社区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第三,调研还发现,现在社区医疗卫生的定位非常笼统,大多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没有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疾病治疗和疾病防止加以区别,没有细致考虑各地医疗资源现状,发挥作用不够、机械地按统一标准划分社区卫生机构。
(二)社区医保管理平台建设滞后
职工的医疗保险平台是单位,城镇居民医保的组织实施网络则可以依赖社区。实际上,每一个街道、社区都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但是省市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负责具体操作;社会保险部门又不能隔着锅台指导街道、社区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这一块业务,这样街道社区机构等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虽然,国家召开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也有规划。但是社会保险法规、医疗保障政策还不完善、需要细化,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障难以操作、街道社区无法律依据,对参加养老保险、登记缴费、审核、监察、责任的追究没有章程、缺乏措施、政策法律建设不健全,难以震慑和阻止违法行为、处罚乏力,难以维护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监察办案机构等等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的工作效益。街道社区医疗保障管理平台目前是硬件不硬、软件太软。
二、街道社区医疗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推开,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向全民医保、完善目标关键性的一步。但勿庸讳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加紧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的构思、根据城镇居民的特点和医疗需求、以及街道社区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开展养老保险扩面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居民医疗保险扩面行动,避免城镇居民因大病造成的养老和健康风险,为城镇居民稳定构筑双保险机制。
(一)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基本原则
第一是低水平起步原则。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门诊的大病医疗需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试行医疗费用统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险的受益面,确保医疗保险的长足发展。
第二是确保自愿原则。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市、选定2—3个城市启动试点,明确确定地方进行试点的自愿性,充分尊重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城镇居民可自愿缴费、参加医疗保险,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作为后盾、建立财政辅助制度、引导和帮助居民参加医疗保险。
第三,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国家、省、市、县的责任,国家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确定具体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以有利于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优势。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的工作职能,贴近基层、和谐社会,从长远考虑要积极探索适合城镇居民特点的医疗保险办法,大力实施“低费率、保大病”的政策,鼓励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而社会保险,将城镇居民完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第四,统筹协调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医疗保障相关工作基本政策、基本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保证城镇居民保险试点的顺利进行和医疗保障各类制度的协调推进。
(二)构筑预警、监管、处理三大网络体系
1.建立欠费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建立居民参保缴费监控预警体系,由街道(镇)、村、社区、劳动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关对欠费居民实行直接监控,每月对辖区居民缴纳保费情况进排查,督促参保居民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医疗保险费。
2.按经济情况对参保居民建立分类监管网络体系。对老、幼、转制、合并病残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综合性等级排队评价;对经济收入比较稳定家庭居民的缴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存在欠费的要限期补交、不按规定缴费的要降低其信用等级。
3.完善参保关系监察、争议调处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市、(县)镇、街道、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机构专兼职人员到位,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条件好的可以聘请为社会保险联络员、成立街道(社区)调解组织,形成四级监控、争议调处网络,实行网络式管理,随时掌握辖区内的举报投诉、争议情况,维护参保居民合法权益,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对参保当事人及时、满意答复,确保不出现恶性有争议案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建立执法、维权机制。
1.加强与工会、民政、工商、税务、公检法、银行等部门的互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对恶意欠费群众,严重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团体、机构,加大联合处罚力度,取消其信贷款、社保、民政,劳保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该强制执行的从速处理,该依法处理的决不手软,并在新闻媒体上、社区街道及时曝光,使一些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机构或居民受到严重处罚。
2.建立突发性应急机制。专门编制医疗保障关系专项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因医疗保障关系、医患矛盾而引发的突发性,明确应急的工作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分工预警机制、信息、应急保障等内容、全面提升事件处理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完善医疗保障应急周转金机制。建立市、县、镇三级应急周转金制度,对短期内无法按正常途径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影响医疗保险声誉的,先由街道、社区专项资金垫付,当街道社区无力支付时,启动市、县级应急周转金,确保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1.全面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在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建设中,要有医疗保障工作责任,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在村(社区)建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确保医疗保障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下延。
篇3
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都具有事发突然、难以预测、危害严重、影响面大、救援紧急等特征。因此,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治病救人是当务之急,各级各类医院都有紧急救援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就近医院要首当其冲,就是远离灾区的医院也责无旁贷。医院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据其职能、规模和任务,平战结合、常备不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高效救治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学习、参考与借鉴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理论、知识和组织构成,结合医院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管理实践体会,提出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建立一支反应快、灵敏度高、机动性能好、救治能力强,全时空、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救援力量,即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
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上述要素,科学编配是基础,组织指挥是关键,具体预案是前提,技术队伍是根本,规章制度是手段,药材装备是保证。组建快速机动医疗队,是一项实用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即要更新观念,有超前意识,从长远出发;又要切合自身实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满足最大限度的卫生保障和医疗救援需要。
1 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
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和卫生保障编制方法,压缩精简机构,实行合并兼管,统一调配使用的方法。建立“一部六组”,即队指挥部、外科组、内科组、护理组、医疗保障组、生活保障组和分类后送组,总编员额30-40人为宜。考虑到医疗队外出异地工作,且执行特殊任务,建议成立临时党支部,以保证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2 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
队员从医院编制内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并具有一专多能的骨干兼任,以青年为主,中青年相搭配;以内、外科为主,有关科室相配合;以中级人员为主,高、中、初级相结合。选拔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精干,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医疗队领导。医疗队设队长1人,副队长2人。由于医疗队人员较多,且外出执行任务时间难以把握,致使大批业务骨干暂离对医院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因此要做好人员替补轮换的准备工作。
3 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快捷应急救援的基础,预案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具体。预案制定,应立足于全方位、多样式的应急救援需求;着眼于最复杂、最艰苦、最困难情况下的保障对策。如执行不同任务的人员编组、行动方法、开进路线;药材物资的配备、保管和携行;现场救治的组织、展开与分开;对各种问题的处置方法和措施等。预案应体现出反应快捷、组织严密、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管理效能。
4 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
首先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将其纳人经常性和规范化训练轨道,实施急救知识和救护能力的强化训练,提高队员的自身素质。其次,注重整体合练,每年进行1一2次模拟性演练,以近似实际的环境和条件,按照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各种复杂的训练科目,从难从严要求,提高整体救援水平。尔后逐渐提高训练层次,抓住训练重点,重视训练考评,提高训练效果。
5 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
要严格执行上级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规定和要求,加强战备思想教育,提高战备意识和战备水平,保持常备不懈。进一步完善和严密救援保障工作的各项制度,如战备教育制度、卫勤演练制度、应急医疗队人员管理制度、战备值班制度、装备管理制度等,克服无章可循的随意性和自由化,增强快速保障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加强战备物资管理,做好药品器械的储备、保管、更换、补充或维修。
6 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
篇4
与春意共舞,和春风同行。明媚的春天是幼儿园亲近大自然的最佳时节,为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一、幼儿春游的时间:XX年4月23日上午7:30----下午15:00返回幼儿园。
地点:游玩xx园
人数:亲子:85人
教师:7人
租旅汽公司2辆旅游车,家长一同前往。
二、 春游组织单位:由幼儿园统一组织安排。
三、春游领导小组及应急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xx
领导小组成员:xx xx
四、人员安排:
总指挥:xx
分管负责人员:各班班主任
各班教师准时到岗到位。
五、安全第一原则。
春游前对幼儿进行春游专项安全教育,园外活动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园内外环保教育等。
为应对春游期间的突发事故,成立了春游安全领导小组,春游全面协调人xx,医疗保障xx负责、紧急处理xx负责、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出行时园长带队。
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总指挥及分管人员报告。由总指挥根据情况作出决定,严重时立即送往医院,并立即通知家长。
(二)在组织应急抢险过程中,以保证幼儿安全为首位。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三)一般性事故,分管人员可根据情况自行进行解决,并进行记录。重大事故,应立即上报给总指挥,同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安全应急具体措施
(一)安全常规措施:
1、随车安排在班教师。
2、所有教师、工作人员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各班教师要清点三次幼儿人数(在出发前清点一次幼儿人数、到达目的地清点人数、在整队返回时再次清点人数)在出发前制定幼儿春游花名册,通讯录,确保幼儿及教师的安全。
4、分年级和分班活动时,要求班上教师认真组织幼儿,在组织活动时,要求幼儿与家长一切活动都在教师的视野之中,不要个别行动,教师在组织时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二)车辆故障处理:
1、活动前要求车方检查车辆车况,车况不良必须更换,否则不得发车。
2、中途车辆故障:
(1)带队跟车老师及时把故障情况上报园领导。
(2)故障为影响安全的,一律停驶,紧急调车改乘。
4、幼儿在行车时,教育幼儿的头、手不能伸向车窗外面,行车时不在车内高声大叫,更不能在车上随意走动,领导及带队教师维持好幼儿秩序,严禁下车随意走动,尤其应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四)、幼儿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1、师幼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随车带队领导立即联系总指挥,视轻重由保健老师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2、师幼在活动时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联系总指挥,视轻重由保健老师作处理、或送医院诊疗。
(五)幼儿走失处理:
1、教师必须三次清点幼儿人数。
2、如发现幼儿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幼儿最后接触的同伴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立即通知总指挥,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六)、交通事故处理:
1、在春游期间如有严重受伤立即拨打120、122,并立即组织抢救。2、迅速报告教育局事故情况。
3、保护好现场,指挥教师及其他幼儿撤离至安全地点。
4、安定幼儿情绪,询问、检查幼儿受伤情况,受轻伤幼儿送医院检查、诊治。
5、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三、本次要求:各班教师要提前做好春游前的安全教育与计划,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认识大自然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要求孩子注意环保,自备塑料袋,不乱扔垃圾。不攀爬树木,不摘花草,老师要有序的组织,分组带领幼儿游玩,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能力,文明春游。要求孩子的活动始终在教师家长的视线内活动,确保本次活动的安全。
XX年4月22日
幼儿园防汛应急预案幼儿应急预案(2)
一、人员的疏散组织与指挥
1、总指挥: xxx(查看水情,组织全园教职工,按各自的职责进行疏导幼儿)
广播组: xxx(拨打报警电话,向上级及时通报险情)
2、内部疏导引导组:xxx(根据汛情优先选择最佳的疏散的路线通知各层具体负责人组织人员安全疏散)
各楼层具体负责:
外部疏散引导:xxx帮助各班班主任把幼儿带到安全部位,让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上报园长。
警戒救护组:xxx负责联络工作并组织受伤人员救治工作。
2、正确选择疏散路线
各班负责人:班长负责左面两排的幼儿在前迅速撤离,另外一名教师负责右面两排的幼儿在后迅速撤离。
3、疏散方案:
特长班教师迅速组织学特长的幼儿清点人数,按照疏散路线从出口快速撤离。
非特长班教师按照自己的职责在领导的指挥下迅速带领本班幼儿按照疏散出口撤离。
午睡时间:带班领导迅速查看险情,即使报警并发出警报,值班教师迅速组织幼儿,清点人数选择就近路线快速撤离。
二、疏散时注意事项:
1、根据现场的实情,优先选择最佳疏散线路。
2、全园教职工迅速到位,通过广播对被困人员的情绪做好组织和引导疏散工作,维护好疏散秩序,防止拥挤踏伤。
3、要清点人数,对救出的人员进行清点,看是否全部救出。
4、水灾严重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按原有疏散路线向楼层高的地方转移,集中等候救援。
5、幼儿园属人员集中的场所,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这就对我们的教职工加强思想道德观念,认真负责,平时要对单位的情况熟悉,加强自身的安全措施和应急能力。在需要时要有于献身的精神。
高职学院附中、幼儿园应急预案幼儿应急预案(3)
附中、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危害,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以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指挥中心,以附中、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组织机构见附图。
(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四)适用范围:附中、幼儿园。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决策机构:指挥中心,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决策及指挥。
2、工作机构:应急工作组,负责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
(二)组织体系框架:见附表1。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学院及附中、幼儿园的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二)预防预警行动
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预警支持系统
校园网系统、电话通讯系统。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的报告顺序是:发现人-——部门负责人——单位领导——学院职能部门——学院主管领导。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突发事件的信息按报告顺序进行传递,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确认,分清事件的等级,由决策机构进行决策处理。
(三)通讯
张**:136********* 孙**:137******** 刘**:137*********
黄***:138********** 李**:130********* 李 春:138*********
(四)指挥和控制
由指挥中心进行指挥,由工作组进行现场控制。
(五)紧急处置
处置队伍由指挥中心统一调派,分突发事件类型落实处置措施。
(六)救护和医疗
学院卫生所负责事件的现场救护以及医疗防疫;对轻伤人员进行处置,并协同运输组将重伤人员护送到上级医院。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对可能涉及的应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卫生防病、饮食安全等方面的自防、自救教育,明确安全防护的工作流程,同时提供必要的防护器械。
(八)群众的安全防护
引导和教育学生按照日常行为规范行事:有序出入,分批离校,不聚集,遵守交通规则;建立课间、课外教师值勤制度,加强对学生假期安全的教育;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不打架、不骂人。
紧急情况下的学生疏散撤离由带班教师及学院专门人员统一组织。
(九)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密切与社区、家庭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结合的安全工作网络,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
(十)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检测与后果评估
事件发生后,由学院保卫处负责事件原因的调查工作,学院安全保卫领导小组负责事件的检测与后果评估,并形成处理意见。对发生的重大事件,学院配合公安、消防及其他专门机构的工作,对事件进行调查、检测与评估。
(十一)新闻报道
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发送事件的相关信息,以警示他人,防微杜渐。
(十二)应急结束
事件处理完毕,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五、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保卫处负责通信系统的维护,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并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相关信息。
(二)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机构、人员名单参见附表1;
救援药品主要有绷带、消毒水、止痛药、消炎药等;
学院车队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急救车辆;
医疗保障主要有上级医院的帮助;
学院保卫处和当地公安机关的提供安全保障;
由学院财务处的提供财力支持。
(三)技术保障
牡丹江消防支队、牡丹江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牡丹江市医院、温春派出所、牡丹江市公安局等。
(四)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预案、报警电话在校园网上共享,同时在必要地点张贴;同时定期进行安全常识讲座。
2、培训:由人事处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可能涉及的教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应急自救与互救教育。
3、演习:保卫处组织、实施各种突发事件的演习。根据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场所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散演习、应急救援演习等。频次要求每学期不少于二次。
六、后期处置
(一)对在突发事件中受伤的师生员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对在事件中伤情较为严重的,学院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对污染物的处理按照国家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
(二)发动学生捐助,同时向社会广泛求助,得到的资金由财务处统一管理。
(三)为应急人员办理保险业务,且及时理赔。
(四)做好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应急经验的总结,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七、附则
对在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事故的责任者给予纪律处分以及依法追求其刑事。
本预案由***********制订与解释,由学院保卫处备案。
八、附件
《***********学生大型活动安全工作预案》
《***********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附表1: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报 警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
通讯组 安全保卫组 人员疏散组 后勤组 运输组 救援组 医疗组
篇5
优势
“其实我们在SARS的那次应急指挥平台招标上中标,看似偶然但是却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望海康信的总裁及董事段成卉向本刊记者表示,“除了占尽天时之外,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到市场的需求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尽管东软、长软、中软在软件行业内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显赫的业界地位,但是它们在医疗行业内特别是对于应急指挥方面并没有相关的经验积累,而且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和应用知之甚少。相形之下望海康信尽管当时只是一个成立了不到三个月的新生企业,但是却刚好以疾病预防监控和应急指挥平台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面对众多行业内的“巨人”企业能够力排众难,最终取得标书夺魁也是无可厚非的。“目前在中国国内,这个领域中还没有信息化的公司,没有人关注,也没有成熟的方案。”段成卉表示,“专家在评审我们的标书时表示,我们的标书中有三分之一是他们熟知的,有三分之一体现出我们对行业的深刻了解,还有三分之一他们基本上看不懂。”
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个领域已经相当成熟了,然而在中国却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走在了国内行业最前沿的望海康信就成了“矬子里的大个儿”。望海康信的整个疾病预防监控模型,包括标书中的应急预案库都是由美国CPC(产品协同商务)领域的专家主导的,是望海康信公共卫生领域产品线的重点。望海康信以对行业的了解为基础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判断,对其产品定位十分新颖,即能够满足市场所需,又做到了行业中的先行者。对市场的把握主要取决于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只有深刻了解行业才能够看到行业的本质,才能够抓住行业的动向,才能够拥有商业敏感性。“其实我们的发展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和大环境有关的,市场已经看到了,但政府能否快速地响应也是相当重要的。”段成卉表示。
随着望海康信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现在公司已经开发了集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一体的“CARE”医疗产品系列。“目前国内这个领域是一片空白,望海康信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医院后台运营管理的的公司。”德丰杰龙脉基金的执行董事李广新表示,“对于国外公司来说,可能会在流程管理、后台评判、技术架构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中国的政府认可标准、具体操作模式以及使用习惯等也只有望海康信这家国内企业才可以深刻体会到。”
模式
望海康信的CARE医疗产品系列,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三条产品线,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对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很多产品都走在了市场需要之前。以望海康信在其基本医疗保障类的产品为例,从2003年就开始做社区类的医疗保障体系,并于2004年在天津红桥区进行试点,而中国卫生部在2006年才正式将社区收支两条线作为社区医疗保障推广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此外,望海康信在创建公司不久就将整个新兴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完成了,而中国的新兴农村合作医疗近两年才刚刚成为发展重点。目前在望海康信所服务的客户中,有200余家医疗机构,其中三分之一为三级医院,另外还有大量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学术组织也都与望海康信成功合作。在其HBOS(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中,针对不同的用户望海康信设计了不同的管理建设流程,分别从会计、成本、物流、预算四个不同角度切入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之中,并提供固定资产、工资、绩效等共七个体系的方案。
篇6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海在应对SARS、H1N1、手足口传染疾病、H7N9 等突卫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提高了卫生非常态化管理的整体能力,综合形成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大体系与四大支持系统”的应急管理格局。
关键词 :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一、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三大体系”
1.法律保障体系
上海应对突卫事件依照和遵循的法律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以外,上海市也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结构状况制定和实施了上海卫生应急预案及法规规章,《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上海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上海市处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预案》《上海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项预案》《上海市处置突发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上海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上海市手足口病工作预案》《上海市处理污染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规预案已经实施执行多年。还印发了《上海市应急预案汇编》,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上海市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突卫法律规范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也依法执行食品安全、动物疫情、流行疾病及植物疫情等应急预案及规范,从市区到街道、居委(村委),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控部门、卫生医疗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及预案的要求进行预警监测,把政策规范落到实处。
2.全民参与体系
自从SARS发生以后,上海市不断强化信息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功效,通过加强疾病预防和疫情信息的方式,不断重视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日常化引导。特别是H7N9疫情以后,上海市立即启动突卫事件应急预案,及时进行疫情分析和研判,在最佳的时间段把疫情信息和处理情况通过新闻出版、广电及公告张贴的形式准确传递给市民,减轻市民的担忧和恐慌,通过疫情知识宣传和疾病预防教育的方式经由媒体告知与。上海市自2003年制定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通过社区定期应急演练和群居地应急培训的方式,加强市民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提高应对卫生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综合运作体系
(1)完善应对机制。上海市有比较完善的卫生应急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区县应急机构,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决定和部署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市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厅。17区县应急机构在应急委和应急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他60个政府职能机关及国企单位承担应急日常管理工作。上海市自2003年以来不断建立健全完成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控制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医疗救助管理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应急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科研系统等7大公共卫生系统。
(2)应急救援机制。上海市及区县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总共有3896所,是我国医疗中心城区之一,医疗资源丰富。上海市不仅有瑞金医院、华东医院、长海医院等一大批集疾病预防、救治、检验于一体的救援队伍,还在社区安排有专门的疾病咨询、支援、防治窗口。另外很多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传染病防治单位、疫情专职定点机构、综合性应急医疗部门等可以充分发挥医疗救治体系功能。
(3)监测预警机制。上海市通过加强预防控制系统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市、17个区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为一体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突卫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风险信息采集,对医院、学校及核心商业区进行常态化监测和卫生信息抽取,把疾病防范和预警放在首位,及时疫情信息,通告疾病发展态势。在H7N9疫情发生前,市疾控中心、17个区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肺科医院及部分三甲医院及时进行相关禽流感疫情的,把监测的信息和疫情影响因素及时上报归类,及时参与相关工作。
(4)卫生监督系统建设。为了更好地监控和防控突卫事件,上海市建立从市到1各区县的卫生监督科研机构,建立健全具有垂直管理特征、横向协调协作的卫生应急监控体系,更好地配合政府机构、疾控部门、区县应急办预防和处理突发卫生事件。
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四大支持系统”
1.应急演习和训练系统
上海市卫生局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有关培训演练,内容包括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反恐救治药品使用培训、批量伤员院内救援培训、世博会后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培训、输入性及新发传染病临床诊疗能力培训、核化生医疗救治培训等。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市卫生局每年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参与由其他单位主办的演练、突发卫生事件批量伤员救治演练、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演练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模拟演练和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救援的实战演练,参与了反劫机演练、“浦江4号”反恐演练、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演练、特大桥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等全市性的综合演练。通过一系列演练和培训,全市卫生应急队伍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明显提升。
2.科学和技术设施支持系统
上海应对突卫事件有着自身独特的科技优势和先进的设备仪器。2007年在世博会之前,上海就先期投入一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被认为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系统控制卫生疫情和传染疾病蔓延的“中枢系统”,该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和手足口病、H7N1 及H7N9 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利用先进科技做支撑,在全国首先建成了疾病预警(病例报告)、医疗救治、流程化处理、远程诊疗、全方位展示等一系列联防联控突发卫生事件的信息化管理。
3.资金准备系统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不断加大应急事件经费和资金投入力度。除了固有的应急基础性投入、卫生医疗机构运转经费、公共卫生人员经费投入以外,上海市从2003年SARS发生以后,不断借鉴国外应急管理和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将应急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范围内,鼓励和支持17区县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应急资金,以备突发事件的蔓延和危害。通过政府的宣传动员和社会舆论导向,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吸纳社会捐赠,加强市民的防控应急意识,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购买意外保险、健康保险。
4.人力资源准备系统
上海市有21.78万卫生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疾控专业人员以及卫生应急科研人员约2.6万人。首先,上海市致力于开展卫生应急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区县应急机构等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应对卫生危机和卫生风险的宏观驾驭能力、事件应对水平;其次,不断加强奉贤、金山、崇明、青浦、嘉定、浦东(原南汇)、宝山等郊县区域应急人员的专业培养和培训,不断强化基层的应急综合效能。第三,上海市建立应急专家咨询库,通过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形式,强化卫生应急的理论提升和研判,有力促进了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最后,上海市卫生局也努力提高医疗卫生部门专业应急人员的管理水平,定期考核应急人员的技巧和能力,强化危机安全意识,科学规制应急流程,提高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篇7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零陵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火灾。或者其它影响重大的火灾。
二、指挥系统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
成立零陵区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区长任指挥长,分管消防工作的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区政府办、区公安局、区消防大队、区委宣传部、区监察局、区卫生局、区气象局、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法院及武警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火灾现场指挥由消防大队大队长担任。
(二)火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1、指挥中心及其办公室组成
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区政府应急办,由主管消防工作的副区长任主任,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安监局局长、区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及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任副主任,区委宣传部、区监察局、区卫生局、区气象局、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法院及武警等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指挥中心及其办公室职责
(1)指挥中心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履行下列职责
①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火灾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②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迅速启动预案,统一部署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③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事故救援结束后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④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⑤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⑥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⑦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予以公布。特大事故通讯报道,由区委宣传部负责,通讯报道稿件须经总指挥审查后。
(2)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按照指挥中心的部署和要求,具体负责应急救援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应急救援小组组成及职责
指挥中心下设警戒保卫组、灭火指挥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工作组等五个小组,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1、警戒保卫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由区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交警、武警负责人任副组长,乡镇办事处负责人、辖区公安派出所为成员。其职责是:
(1)及时封闭或半封闭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
(2)管理交通,保障抢险救援车辆及运送物资人员车辆畅通无阻;
(3)组织疏导事故现场人员,疏散物资,维持现场秩序;
2、灭火指挥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由区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任组长,区消防中队干部为成员。其职责是:
(1)负责制定具体救援方案,部署各参战力量,指挥火灾现场扑救;
(2)了解掌握火情,调集扑救力量;
(3)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火灾评估并提供技术支持;
(4)负责各参战部队(单位)之间的临时无线组网,确保救援部队之间及现场与相关单位的通信畅通;
(5)组织抢救事故现场人员、物资财产;
(6)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3、医疗救护组人员组成与职责
由区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市第二中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中西结合医院及其卫生院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医疗保障;
(2)负责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4、后勤保障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任组长,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和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交通、城管、卫生、通信、供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是:
(1)负责调集抢险所需物资、装备,确保抢险所需器材、药剂、材料、食品等物资的供应,其中救援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由消防大队及事故单位负责供应;
(2)及时准确地将抢险所需的各种车辆、器材调往现场;
(3)根据需要在现场架设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保障整个救援过程中的通信畅通;
(4)快速修复损坏的供配电、供水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供水,架设临时供水、供电管线,保障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
(5)安排好参加救援人员的饮食和休整。
5、综合工作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由区政府办主任任组长,区公安局、区安监局、区监察局、区总工会、区宣传部、区法院、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乡镇办事处、事故单位及其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是:
(1)协助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3)组织新闻、消息工作;
(4)做好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通讯联络
1、区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区政府),值班电话为
2、区火灾应急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值班电话:(消防大队)、119(消防支队指挥中心);
3、区公安局值班室电话:110;
4、区安监局值班电话:;
5、区卫生局值班电话:。
(二)事故报告
1、火灾发生后,区公安消防大队在迅速出警的同时,立即报告区政府值班室、区公安局。区政府值班室立即报告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区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统一逐级报告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2、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救援的要求。
(三)现场保护
事故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当地公安部门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搞好现场保护。
四、事故应急救援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首先应启动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救。指挥部根据报告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立即按本预案组成指挥中心赶赴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指挥中心下设的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单位立即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成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事故抢险救援的需要,指挥中心可以请求区政府调集社会各界力量和驻地部队的支援。
(二)应急救援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三)应急救援工作
1、建立警戒区。由灭火指挥组协助警戒保卫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侦察检测,为事故处置划出警戒范围,由警戒保卫组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2、紧急疏散。由警戒保卫组配合灭火指挥组指导、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迅速撤离出危险区域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同时做好自救与互救工作。
3、抢救人员和物资。由消防大队灭火指挥组选配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组成救生小组,深入内部搜索救人,抢救物资;同时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指明逃生方向。医疗救护组密切配合,积极抢救受伤人员脱离事故现场,进行救护。
4、火灾扑救。设立火场警戒,成立火场指挥部。根据火场需要,组成火场供水保障小组,合理选择供水路线,保证快速不间断向火场供水。火灾扑救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灭火剂和灭火阵地,合理部署兵力,并根据需要实行排烟等措施。
5、进行火场拍摄。对火场的拍摄内容要尽可能详尽,各环节要衔接有序,对建筑物以及火场中出现的各种险情和力量部署要认真拍摄,以备查考。
6、清理火场。火势扑灭后要认真清理火场,防止复燃,清点人员、器材,做好现场的移交和保护,做到有序、安全撤离。
(四)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1、各单位集结后至到达救援区域前,注意联系方法和方式,确保行进中各单位车辆间的联络畅通。救援力量到达救援区域后,由火灾扑救指挥部规定统一通信联络信道,确保联络畅通。火场指挥车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方式,保持指挥部与火灾扑救指挥部的联络畅通。
2、所有参与救援人员在进入火场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以及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3、在进行灭火和抢救人员编组过程中,每组不得少于两人,并应留有机动人员及时进行替换,以防深入火区人员长时间战斗或装备长时间运行而发生危险。
4、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火场,对进出人员必须进行登记。
5、火灾扑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火灾现场原形,为火灾原因调查创造良好的条件。
6、灭火剂的选用应根据燃烧物的性质决定,防止选用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效果不明显的灭火剂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7、对疏散确有困难的物资,可以就地保护。
8、坚持“科学施救”的原则,尽量减少水渍损失。
9、对进入有毒区域作业的人员、车辆、器材装备,战斗结束后要进行彻底的洗消。洗消污水在经环保部门检测达标后方可排放,残留液体要及时回收处理,以免造成次生灾害。
五、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演练
(一)公安消防部门是火灾应急救援的第一力量,区公安、城建、供水、供电、交通、医疗救护等单位为辅助力量,由消防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协助火灾扑救行动。
(二)区消防大队负责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制定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日常训练原则上由区消防中队按计划安排,全区应急救援演练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篇8
1.1编制目的
指导和规范各类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统一、快速、高效的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药品安全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2编制依据和事件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结合部门实际,制定本预案。
药品安全事件是指因药品质量原因或药品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影响公众健康的群体性或连续性事件。包括以下情形:
(1)因药品质量原因造成人员死亡,或连续性或群体性出现严重不适反应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事件。
(2)因药品不良反应造成人员死亡,或连续性或群体性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事件。
(3)因群体性接种疫苗或服用药物造成人员死亡,或出现严重不适反应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事件。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域内,超出事发镇(乡)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大(Ⅰ级)药品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一旦发生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大(Ⅰ级)药品安全事件,经确认后启动本预案,同时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县的药品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县人民政府依照本预案组织、管理全县各级各类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类药品安全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1.分级
根据药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我县药品安全事件分为四级,从轻到重依次为:
(1)一般药品安全事件(Ⅳ级):是指在一个镇(乡)内发生或可能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未造成人员死亡,连续性或群体性出现严重不适反应人数超过5人少于30人的事件。
(2)较大药品安全事件(Ⅲ级):是指在一个或多个镇(乡)内发生药品安全事件,出现人员死亡,或连续性或群体性出现严重不适反应人数超过30人少于50人,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3)重大药品安全事件(Ⅱ级):是指在一个或多个镇(乡)内发生药品安全事件,造成人员死亡超过5人少于10人,或连续性或群体性出现严重不适反应人数超过50人少于100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4)特别重大药品安全事件(I级):是指事件造成人员死亡超过10人,或连续性或群体性出现严重不适反应的人数超过100人,社会影响恶劣的药品安全事件。
1.5工作原则
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分级负责、常备不懈、反应快速、统一指挥、整合资源、群防群控、公众参与的原则。
2、组织机构
2.1指挥机构
2.1.1成立*县人民政府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作为我县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临时指挥机构。当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时,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协调。
2.1.2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局、县交警大队、县民政局、县监察局、县教育局、县文广局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2.1.3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县有关应急机构和县应急办的决定,负责组织、指挥全县性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全县特大、重大和较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向市有关应急机构和县应急办报告药品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承担市有关应急机构和县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2.2办事机构
2.2.1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药品安全应急办”),负责办理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和我县特大、重大和较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工作。
2.2.2县药品安全应急办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2.3县药品安全应急办主要职责是:负责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全县药品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指导各镇(乡、街道)编制、修订药品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负责全县药品安全事件的监测、预测工作,指导、协调各镇(乡、街道)开展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承担市有关应急机构、县应急委和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咨询机构
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建立药品安全事件专业人才库,在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提供处置药品安全事件的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指挥部的相关工作。
3、运行机制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处置、善后工作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部门分别由县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承担。各部门在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一旦启动,各相关部门在预案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随之自动生效。
3.1部门职责
(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药品安全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负责药品安全事件的日常监测及监测报告,及时掌握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发展动态;负责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做好经常性的培训工作和演练工作并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负责药品安全事件的调查、裁定、处理等工作。
(二)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药品安全事件的宣传报到,及时、准确、全面报道全县药品安全事件控制的措施及处置情况,正面引导群众,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工作。
(三)县发改委:负责将药品安全事件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处置药品安全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借机哄抬物价的单位和商家。
(四)县财政局:负责将药品安全事件预防、监测、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保证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五)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和心理救助工作;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和裁定工作。
(六)县质监局:负责药品生产领域相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和裁定工作。
(七)县工商局:负责药品广告监管;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和裁定工作。
(八)县*局(含县交警大队):及时封锁现场,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药品安全事件处置的车辆、工作人员迅速抵达事发现场;对不予配合者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措施;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工作。
(九)县民政局:划拨一定的救助款项和物资,对药品安全事件致病的贫困人员或死者家属提供救助,对实施应急处置和医疗救助的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十)县监察局:负责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在造成药品安全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并做出处理决定。
(十一)县教育局: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配合,组织实施学校发生药品安全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
(十二)其它县直有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单位实际,建立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2监测与预测
3.2.1县药品安全应急办要有计划地开展全县药品安全隐患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工作。重点要加强对放射性药品、危险化学药品、品、、易制毒化学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疫苗、血清、血液制品等高风险品种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品种的监测、预测工作,全面掌握全县药品安全状况、发展事态。
3.2.2必要时,县药品安全应急办可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监测到的各类药品安全事件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危害等。
(2)事件的危害程度,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等。
(3)事件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3.3信息报告
3.3.1报告主体
县、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是受理药品安全事件报告和向上级报告药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
3.3.2报告责任人
(1)县、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药品安全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县、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3)从事药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4)消费者。
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发现)后,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药品安全应急办及有关部门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县药品安全应急办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药品安全事件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3.3县药品安全应急办通过预测分析或接到报告,可能发生特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药品安全事件的,应立即向市应急办或同时向省有关应急机构报告,并立即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
3.3.4药品安全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件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危害程度,存在隐患,采取的措施及请示解决的问题等。报告分为基本情况报告和后续情况报告,基本情况报告要做到快速、准确,后续报告要做到系统、全面。
3.3.5各部门之间要建立药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在可能发生或已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时,除另有保密规定外,要及时互通情况,通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3.4预警
3.4.1县、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通过监测、得到报告或专家分析,可能或已经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根据该事件可能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及等级,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定药品安全预警公告。
(1)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根据监测得到和接报信息,可能或已经发生一般(Ⅳ级)药品安全事件,在2小时内报请镇(乡、街道)Ⅳ级(一般)药品安全预警公告。
(2)县药品安全应急办根据监测得到、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可能或已经发生较大(Ш级)药品安全事件,实地了解情况后,在2小时内报请县人民政府Ш级(较大)药品安全预警公告。
(3)县药品安全应急办根据监测得到、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Ⅱ级)药品安全事故,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在2小时内报告县应急办,县应急办向市应急委报告并按照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Ⅱ级(重大)药品安全预警公告。
(4)县药品安全应急办根据监测得到、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I级)药品安全事故,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在2小时内同时报告县应急办和市应急办,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报请国务院I级(特别重大)药品安全预警公告。
3.4.2预警公告的内容包括药品安全事件的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
3.4.3预警公告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机关应及时变更公告。
3.4.4药品安全预警公告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通讯网络等方式。
3.5应急响应
县内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根据事件级别,由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级负责处理。
3.5.1先期处置
3.5.1.1发生或可能发生药品安全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划定事件级别之前,由事发地的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后,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先期处置。
3.5.1.2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同时,事发地镇(乡、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要对事件的性质、类别、等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县药品安全应急办报告。
3.5.1.3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达到一般(Ⅳ级)药品安全事件标准的,乡(镇、街道)药品安全应急办应报请当地人民政府迅速启动本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告县药品安全应急办。
3.5.2本预案的启动
3.5.2.1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事发地镇(乡、街道)和县药品安全应急办报告的情况,达到较大(Ⅲ级)药品安全事件标准的,县应急办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同时成立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应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及市有关应急机构详细报告事态发展情况和事件处理情况。
3.5.2.2上一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本预案随之启动。
3.5.2.3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评估预测,药品安全事件达到重大(Ⅱ级)、特别重大(I级)药品安全事件标准的,立即报请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先期处置。
3.5.3现场指挥
3.5.3.1本预案启动后,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要立即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研究部署各种行动方案,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
3.5.3.2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到达事发地后,要认真了解先期处置情况,根据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处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研究制定各种应急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1)对应急行动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2)指挥、协调现场救援、救治工作。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保障和支援。
(4)开展发生事件原因的调查及裁定、处理工作。
(5)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态发展情况和处置情况。
3.5.3.3现场指挥部可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以下工作组:
(1)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和心理救助等工作。
(2)应急保障组:由财政、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交警大队、教育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组织、筹备医疗救护的器材、药品及应急所需的相关物资,做好应急处置的经费、物资、治安和交通保障工作。
(3)事件调查处理组:由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监局、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调查事件发生原因、过程,核实相关技术鉴定结论,分析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法对造成事件的违法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决定。
(4)综合信息组:由食品药品监管、宣传、文广、报社、卫生、财政等部门及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人员病、亡和财产损失统计,信息报告及新闻报道等工作。
3.5.4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部确认突发药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应在相应范围内指令,解除预警或应急措施,转入正常工作。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应急结束的信息。
4、后期处置
4.1善后处置
应急结束后,负责事件应急处置的机构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发生药品安全事件的现场进行清理,使事发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并对潜在隐患进行监测和评估,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4.2责任追究
对在药品安全事件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3总结
负责事件应急处置的机构要总结经验,将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并整理,形成书面材料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为今后妥善处置药品安全事件积累经验。
5、应急保障
5.1信息保障
县药品安全应急办建立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信息报告系统,由县药品安全应急办负责承担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工作。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县药品安全应急办要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向社会药品安全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应当经县应急委同意后,方可向社会。
5.2医疗保障
药品安全事件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部门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5.3人员保障
各级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专家参加事件的应急处理。
5.4技术保障
药品安全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或鉴定机构承担。当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时,受县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委托,相关检测或鉴定机构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实施检测或鉴定,为药品安全事件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5.5物资保障
各级政府应当保障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5.6演习演练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演习演练。
县药品安全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指导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组织全县性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其它县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本单位开展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5.7宣教培训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开展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药品消费,防止药品安全事件发生。
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6、附则
6.1名词术语
(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连续性出现药品不适反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不同患者使用同一药品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与用药有关的不适反应。
6.2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县人民政府审定,*县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乡、街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篇9
1、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1.5%逐步扩大到15%,保障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标准达到3240元,月人均领取补助金由现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总人口的8.6%达到11%,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现在的年870元达到1200元,人均每月领取补助金额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在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现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县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现在的707张达到15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对于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养的基础上,再以村或连村为单位建立五保供养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在全县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3、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老龄化趋向日益严重。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45793人,占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比例将会更高。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在县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两所建议建在北辰路和察哈尔大街(建议规划部门进行具体规划,预留空地),可安置360张床位。此外,继续完善“三院合一”(光荣院、儿童社会福利院、县敬老院)的供养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民政局光荣院西侧再扩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张,主要解决孤老孤残孤儿群体、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在县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置建议由规划部门安排),设置管理人员6人,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救助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解决,救助能力达30人。
5、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险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资金来源主要靠民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救灾、救济
1、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再建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用于储存救灾物资。加上现有的528平米,救灾储备库可达到808平方米。每乡镇自建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救灾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
三、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
1、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县30万人口的规划,搞好县殡管所硬件建设,在现有两个告别厅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告别厅。
2、在县城西部筹建公墓一处,占地面积达3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
3、“十二五”期间,建议取消火化费,火化费基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解决,每年政府预计出资100万元。
四、优抚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医疗救助补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引发的稳定问题。
2、进一步加强苏蒙烈士陵园的基础建设,打造我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厅,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员的用房,三是把现有的石头围栏改成铁艺围栏约4000米,四是对烈士塔进行整体修缮,五是在原有单一绿化基础上,栽植部分观赏树种。以上规划需投资500万元,由县政府和争取省厅支持解决。
五、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由现有的12个社区扩大到16个社区。每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应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用具。
篇10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温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由于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洪水泛滥时,水沙泥石在推移、沉积的过程中,构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地质结构。黄河滩区属极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为27-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在3-15米;清风岭地带属较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3-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因地下水过量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埋深15-40米,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清风岭以北地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增多,岩性偏细,该区属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6-2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埋深极深,严重影响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我县组织对全县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温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全县农村人口38.4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1.12万人(高氟区人口7.01万人,苦咸水人口4.11万人),占28.96%。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乡镇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直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地质变迁或爆破、开挖等生产活动,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6、其它原因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体系
为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县政府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县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局、广电局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技术组,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业务副局长任技术组组长,办公电话*技术组由县水利、气象、建委、环保、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
各乡镇政府和县自来水公司及有关供水企业也相应成立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饮水安全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
(3)修订完善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县饮水安全日常应对工作;起草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收集、分析、整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技术组的有关工作;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报告执行情况;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技术组职责:
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成员单位职责:
(1)县发改委: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2)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负责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3)县财政局:保证应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及时安排下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4)县民政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村镇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5)县卫生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饮用水源的卫生保障。
(6)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做好区内水源地保护工作,负责制止向水源地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7)县*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8)县广电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
5、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辖区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乡镇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报告事件情况;指挥协调本辖区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6、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预防及预警
(一)预防
1、监测单位及报告制度。县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为解决好供水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及时报告突发性事件。
2、预防工作。增强群众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做好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检查维修,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维修物料,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组织建设。
(二)预警
1、预警。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为标志进行预警。
一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
二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至2万人饮水不安全;
三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至1万人饮水不安全;
四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1至0.5万人饮水不安全。
2、预警。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县应急指挥部在主流媒体上。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六、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重大饮水安全事件和跨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乡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应急、抢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要立即向乡镇应急领导机构或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一)一级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一级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
(1)抢险救灾。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二)二级响应
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三)三级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会商后报县应急指挥部。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四)四级响应
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四级预警,启动四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五)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应急指挥部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动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2、物资保障。县*、消防、城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区内集中供水工程,要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从距离最近的饮水井调水。井灌区在浅层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时,就近从深井取水。
4、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期间,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消防、交通、城建等部门,承担居民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5、医疗保障。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治安保障。*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后期处置
1、调查与评估。应急结束后一周内,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原因、发展过程、造成后果、采取措施和效果等。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 上一篇: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 下一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