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创医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护理模式的作用,更好地应用整体护理工作程序。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任务之一。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使教育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在分组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学生们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病例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考虑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选题难易适当,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突出临床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时教师既要认真听取和及时分析学生的发言,全面了解、掌握各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讨论,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能驾驭和控制活跃课堂气氛,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以胜任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病例讨论课,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步的实践证明,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上受到学生欢迎和赞成。
篇2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硕士研究生较本科生培养更加注重独立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医学专业人才形成的关键阶段。为了适应医学飞速发展的形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加速医学研究生成长,首都医科大学探索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养并轨制度。新的培养模式将使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基于这种新培养模式的转变,作者提出了包括招生遴选、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多样化、研究生学习方式转变等7方面的教与学的建议,期望对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医学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硕士研究生较本科生培养更加注重独立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医学专业人才形成的关键阶段。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终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其从事的职业神圣,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毋庸置疑的是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时至今日我们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仍然存在局限性。在医疗实践中,医疗模式也随着临床及科研的不断进步而发生转变,我们经历了从过去的经验医学模式到现在的循证医学模式,未来的医疗模式将转向精准医学模式。诊疗模式的更新以及人力对疾病认识的进步迫使医学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医学生们尤其是研究生们,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及日新月异的诊疗技术,其成长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很显然,医学人才的成长是在无时不刻地更新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逐步成熟的。医疗人才之路真可谓“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内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着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培养形式包括3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考研)、7年制(本硕连读)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要具有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毕业后获得毕业证及学位证。为了适应医学飞速发展的形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加速医学研究生成长过程,尽早担负起临床一线工作,正在试行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即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养并轨模式[2],通俗讲就是在3年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要按住院医师培养大纲及研究生培养大纲要求,除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外,尚需完成相关的临床科室轮转,并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最后获得研究生毕业证、研究生学位证、医师资格证书、3年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即所谓“四证”),这种培养模式的初衷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素质、临床与科研并举的复合型人才,有效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紧缺与巨大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可想而知,较之过去的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将使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将承载更大的压力与挑战[3]。对于教学管理部门,也需要出台全新的培养方案,譬如研究生课程设计、临床轮转表的制定、毕业论文的要求、考核及奖惩制度的建立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效监督及科学评价。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时间相当紧张,既要顾及理论知识学习,又要重视临床实践及毕业论文工作,应充分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处理临床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应对各种考试等等。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与研究生一起讨论科研的时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将必须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从事科研工作时间,对研究生临床工作的指导必须见缝插针。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探索比较适宜的教与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圆满完成培养工作是颇有裨益的。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期望为这种新模式的顺利实施献言献策。
第一,加强入口管理,提高招收门槛。为了减轻研究生在陪期间的临床工作压力,应该对有报考研究生意向的本科生,在毕业前一年实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的预适应训练,适当增加临床实习强度,实现本科生培养向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过渡。研究生入学考试也适当增加“三基”培训内容考核,这样将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基础的本科生入选,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生培养期间的压力,在面试阶段应重点考核临床专业能力,并增加心理抗压能力的测评,以测试考生适应高强度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管理部门要精简基础理论授课内容,将部分理论授课内容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之中。根据专业需要,精选必修课项目,尽量压缩理论课学习时间,部分课程可通过网络学习,完成考核。应关注学习的实用性,充分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应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能力培养,避免只会看书、不会看病的弊端。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1,4],为研究生提供全天候、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手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通讯功能,扩展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未来的“互联网+”将在研究生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应充分利用手机的互联网功能,大力开发用于研究生学习的APP软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外自由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延长学习时间。同时应制作各种视频课件,便于研究生在线学习,增加学习的直观性。
第四,研究生应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新的培养模式要求研究生在基础理论、临床、科研之间统筹安排、均衡发展,这就要求研究生一定要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分清主次,保证按计划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深刻领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
第五,临床学院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讲座。内容涉及临床及科研的各个方面,不拘形式,简明扼要,易懂易学。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各种临床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建立恰当的培养及考核方案,构建以导师为核心的指导团队,实施教研室负责制。增加考核的频次及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扬长避短,促使研究生的培养向个体化“精准”模式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第七,研究生导师应实时监测研究生培养动态,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生毕业课题。由于研究生在临床轮转阶段任务重,导师与研究生交流时间减少,导师很难及时掌握研究生学习动态。为了加强与研究生沟通,导师应尽量多找研究生谈话,了解研究生学习动态及存在问题,并给予适当心理疏导,还可以与研究生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为了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的临床工作能力,应让研究生尽量抽时间参加导师所在科室的教学查房,并与导师一起出专家门诊,这样有助于快速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导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研究生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以便开阔研究生科研视野。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时,应尽量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课题,并充分考虑研究生完成论文所需的时间及工作量,确保论文的进度及质量,使研究生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综上所述,研究生培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师队伍、研究生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既要兼顾临床能力的培养,又使科研素养的训练不被偏废,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星虎.关于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61,481.
[2]雷笑瑜,张勇,黄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65-67.
[3]张毅.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带来的困惑与挑战[J].医学教育管理.2015,1(3):205-207,210.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研究生培养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明确将医学学位划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并决定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试点。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确定首批试点单位。相关政策要求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为目标;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应侧重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目标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医师[1]。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时间较多安排在临床,可获得较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当今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及社会竞争压力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亦需要既有较高临床诊疗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立足于研究生培养点的角度,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能够通过研究总结规律、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困惑,并回过头来指导或调整临床实践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研究生难以独自承担科研任务,亦不能在临床工作中有较快的进步[3]。笔者从“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的角度出发,探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获得成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
传统医学往往由经验主导,临床诊疗过程以个人经验为主,缺乏大量可靠的临床证据;20世纪80年代,学者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概念,发展至今,EBM已成为目前临床与科研工作的主流思路[4-5]。目前较多临床工作者过分的追求循证,却往往忽略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较多临床研究往往盲目地选取观察指标,通过单纯的数字统计分析草率地得出结论。比如,血尿素水平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尚缺乏相关临床资料及证据支持,盲目地分析血尿素水平与血管畸形的破裂风险是缺乏科学性的。尚不谈有限的样本量所得的结果是否科学,其结论对临床是否有指导意义,往往研究生在分析过程中遭遇“阴性结果”而手足无措。循证医学本是从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代医学更应强调两者的结合,应持续倡导在临床工作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再探寻科学依据,将有效证据及可靠结果用于解释、分析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工作,切不可为分析而分析、为科研而科研。研究生在初期往往缺少临床经验,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首先应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路及思维方法。可由高年资带教医师根据自身经验提出问题,由研究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并通过整理相关临床或基础资料总结规律。比如,针对脊髓黏液型室管膜瘤的综合治疗,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尤其对于全切除术后是否放疗具有较大争议。虽然国外神经外科中心资料显示放疗后控制率较高,然而根据我中心的临床经验,手术全切除可保证治愈率。针对该问题,高年资带教医师通过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提出该主要问题,由研究生深入分析问题,不断分解科学问题,从术前表现、手术方式、术后改善率、复发率等角度探索细节,该训练即是对其提出临床问题的科学思维的高效训练。
2在专科训练中树立青年医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整体观”
国内的本科后高端人才培养多以专科训练为主,缺乏全科医学的综合训练。临床上所面临的大部分疾病并不仅仅是局部病变,应强调树立青年医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整体观”[6]。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疗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直观,各专科疾病往往累及多系统,涉及较多专业学科。临床医师切不可仅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其诊断治疗过程往往以偏概全。比如,白血病既可以表现为全身血液异常,亦可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占位。如果临床医师仅从神经外科角度制定诊疗方案,疑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而计划手术全切除往往牺牲重要的神经功能。针对该问题,引导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及科学问题凝练,经过综合分析后试用局部减压后再以白血病的化疗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在保留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完全缓解。研究生亦在该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对影像学表现异常的该类疾病,进行脑脊液涂片检查可发现血液学方向的标志性肿瘤特征Auer氏小体。树立疾病的整体观,有助于在临床中凝练科学问题,并在科研过程中反馈促进临床诊疗水平。
3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
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往往在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分配尺度方面做法过激,或将大部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放在基础实验室,或因软硬件条件不足而完全忽略基础实验理论及应用能力的训练,两者均不可取。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考虑到研究生有限的培养周期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要求,虽不硬性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基础科研技术,但应强调了解基础研究热点领域及相关理论内容的重要性。研究生需要了解各种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目的、所需材料、操作流程及规范。比如,在外科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需要保存标本,然而取出标本后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冻存技术影响到标本的后续使用用途,如果将肿瘤标本置于福尔马林中固定或在-4℃条件下保存,会导致标本不能用于后续免疫组化分析,而应采取液氮速冻技术。研究生应了解各种基础科研技术是做什么的,怎么做,是什么水平的研究。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各种肿瘤分子标志物的临床研究意义亦逐渐凸显,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亦显得尤为重要。
4讨论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抓住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互促进的关键点,争取“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实现临床、科研同步双向发展,高效率、高质量地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朝晖.浅谈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5):526-528.
[2]程雯,杨敏京,王以新,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67-368.
[3]苏海,苏祖禄,张毅,等.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4):561-562.
[4]何榕,孙丽杰,张福春,等.临床与科研并进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16-19.
[5]蔡行健,刘振全,贺祥.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3):239-240.
篇4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15-02
自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一方面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科研、教学、临床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高层次骨科人才。而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本文就高质量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相关报道较多。[1]我院中医骨伤专业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建设专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以下结合中医骨伤学的学科特点,就我们在该学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
医生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这种特殊性职业定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应具有严谨、诚实、负责、谦逊的品德。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群体,而且应成为大众信赖的高素质群体。作为我国医学生教育的未来方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研究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相当发展,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他们大多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荣誉感重,都希望早日成才。但是由于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差异,研究生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普遍的问题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尽人意。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有的研究生被物欲所驱使,为物利所躁动,对待患者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作懒散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不可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其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更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2]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集体合作的态度以及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十分重要的,[3]加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医学研究生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处于从事医学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足。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应在加强对其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研究生查阅资料的技能、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其能够从本课题出发,进行本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领域以及不同领域知识的获取与融合,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创新研究。
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
要做到对临床专业硕士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医学理论与知识。
1.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
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本学科的一大特点。在诊断技术方面,CT、核磁共振等的临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骨伤科学的临床进展;在治疗方面,传统骨伤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局限,或争议很大,近年认识有很大变化,如骨科脊柱多种疾病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争日益激烈;骨水泥、钛笼等先进器材的应用都极具挑战性。而教科书或专著往往只能起到基本培训的作用,在新进展方面明显滞后。为了使研究生能了解到本学科最新进展,特别是学会临床知识的更新能力,同时也为了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我们采取导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座(每周两次)。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展的方法。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导师为学生指定精选阅读参考书目,由导师指定学生所要阅读的本专业参考书、本专业的杂志期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式小论文等。
2.边缘交叉学科理论的掌握
科研知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临床专业研究生要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有所突破,首先要充分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它是进行医学科研所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由于骨伤科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故而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的目的也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研究生还要掌握诸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让科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研究生要具有对医学科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掌握医学科研的专门理论,了解医学科研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更好地保证医学科研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的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将来的研究生将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也意味着高级医学人才教育的重大失败,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 肖 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47~49
篇5
关键词: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医学工程专业创建与发展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块。全国各地的教育体制要做相应的调整,我省也不例外。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给我省原有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一个高的起点。因此,我省应看准这一时机,抓住这一机遇,在保证卫生专业的 前提下,首先在现有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医学工程系(或开设医学工程专业),力争取得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与支持。下面就此谈一点想法:
1 全国医学工程专业的情况
1.1 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根据湖南医科大学仪器培训中心在近几年对百余家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一般性医院的医疗装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调查报告来看,当前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愿望和要求。
1.2 医学工程技术队伍人才建设的现状
1.2.1 人员缺乏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不管是拿一级医院都反映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有的基层医院甚至没有维修人员或由总务科的电工兼管,这主要是与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晚,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少,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赶不上社会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1.2.2 水平偏低
人员编制比例低“半路出家”和学历偏低者在哪一级医院都存在着相当的比例,虽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由于基础差、知识较陈旧,外语水平低,因此对新设备、新科技接受较慢较难,维修水平明显偏低。有的毕业分配到医院后,技术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长期不能独立胜任工作,这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经验有关,也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实习、实验条件有关。还有个别学生在校学习时绳属是混文凭。
我国医院一般在300万元以上医疗器械设备资产的配1人,而发达国家的医院配置的比例是每100万元医疗器械设备资产配备1人,可见人员编制比例明显偏低。
1.2.3 职称晋升难、留住人才难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因在医院和卫生职业学校都误认为不是主要学科,得不到重视。例如:部分医院(其中包括三甲级医院)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化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代管;学校把从事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人员化归数学物理教研组。同等条件或高于临床医生和临床教学教师晋升条件,他们能晋升而从事医学工程专业的却不能晋升。而那些学历低没文凭、外语应试和口语能力低、基础理论知识不系统,写论文困难的维修人员晋升就更困难了。由此引出留住人才难。具有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员到了医院或卫生职业学校认为屈才,除了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称、住房等不公外,还有更大的抱负,有的到了科研部门,有的到了国内外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有的考了研究生。
1.2.4 人员来源不一、知识结构不一、人员所在的学科不一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致由经过医疗器械设备培训班培训(1980年前工作)的工人、相近专业(自动控制、无线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改行和80年以后毕业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组成。因此他们只能根据各自的情况来从事不同难度医疗器械的维修。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化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造成人员所在的学科不一,这样很不利医学工程队伍的发展。
1.3 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基地的现状和矛盾
80年代后期,卫生部在全国五所医科大学(北京医大、上海医大、华西医大、中山医大、湖南医大)建立了五个仪培中心。五个仪培中心的创办和开展,为我国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状大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近几年虽然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一军医大学、四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陆续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或医学装备工程专业的本科班。但这些学校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其毕业生不乐于从事维修工作。而湖北省荆州卫生学校、云南省卫生学校、南京市第二卫生学校、杭州市第二卫生学校、河南洛阳市卫生学校、陕西咸阳市卫生学校、湖北咸宁地区卫生学校、湖北恩施州卫生学校、湖北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医疗器械维修中专班,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其毕业生只能对低、中档器械进行维修,对高、精、尖的大型器械又不太胜任。鉴于上述情况,高职教育方可解决这一问题。
湖北省荆州卫校自1986年开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到目前为止,共有14届。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12届,在校就读和正在实习的2届。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生源及毕业的学生共分布在广东、福建、河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和我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表现很好,已成为主要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仅这个专业就说明了该校已经培养了不少的初级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作出了一定成绩和贡献。这为湖北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医学工程系(或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各自为阵、办学分散、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和实验室等种种问题,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导致湖北省开办的此专业远远不敌云南、江苏等省办的中职水平。
1.4 发展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当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取决于工程技术进入医学领域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已把几十门学科汇集一体。80年代以来,在医学诊断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医学成像技术(X线、同位素、超声学),内镜技术、核医学技术、生理工能检测技术、免疫诊断技术、人工脏器等先进技术。正是有了这复杂且相互渗透的先进技术和相应设备,才使现代医学发展如此之快。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靠谁利其器?靠技能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现代医院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必然进入医院,因而发展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1.5 医疗装备水平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量标志之一
医学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为了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都把最高、最新、最精、最尖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高、新、精、尖的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给医疗卫生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飞跃,全国的医疗仪器装备近十年来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医疗仪器装备的优劣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等级评定的主要标准之一,装备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6 医学工程的发展给医学工程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表现为:现有医疗仪器装备的功能开发没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有的仪器设备的应用只占其全部功能一半,甚至只有全部功能的五分之一,造成仪器装备的极大浪费,仪器装备的安装和使用达不到仪器装备的基本要求而造成人为的损坏;维修力量缺乏,有的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坏了无人修,或越修越坏。所以,提高全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质量是全国医学卫生事业建设的需要。 2 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医学工程系应解决的问题
2.1 办学力量问题
1991年我第二次应邀参加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高、中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医疗器械维修”等专业的大、中专教材编写会议时,了解的全国六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情况条件都不太好。十年后的今天,基本照旧。只不过是有的生格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我建议:我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医学工程系时应吸取原先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时的经验教训,应集中精力在全国有代表性、有一定基础的省市开办几所,把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投进去,把此系或专业办好。
2.2 专业名称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实际上就是医学工程专业。“维修”一词给人的印象或一般看来就是修修补补,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此名称招生时就不吸引人,毕业后就业也难。据我对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办此类专业情况的了解,其名称均为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电子技术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样,只是专业课作一下调整就行了。建议医疗器械维修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应改为“医学工程”专业。
2.3 课程设置问题
医学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使诊断工程化。当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取决于工程技术进入医学领域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已把医学、药学、数理化、电子学、机械学、分子生物学、精密仪器、激光、超声、射线、遗传工程学、材料工程学、信息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汇集一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综合学科,其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医学的认识范畴。因此,医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的是非电专业教材是极不合理的。专业课的名称也过于陈旧。例如“常备”、“医电”。“常备”原先讲的是钳工、电氧焊接、显微镜和581光电比色计一类简单分析仪器的内容,而现在的内容全是现代的医用检验仪器,所以应改为“医用检验仪器”。“医电”实际上是大学的一门专业,而不是一门课程。它是“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胃电图机、肌电图机、心向量图机、超声诊断仪、核医学诊断仪”等医用电子仪器的总称。如果课程名称和课程设置不改,这将会给招生和学生毕业后就业带来不利。
建议应设置为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医用物理学、普通物理学、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电工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与脉冲电路、计算机原理(注:这五门必须是电子专业的课程)、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课:生物电测量仪器、超声诊断仪、医用检验仪器、X射线机原理、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应用、制冷设备等。选修课: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音响设备原理(VCD、DVD)、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必须再根据设置的专业再定)。如果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医学工程系”,这些专业课可开3—5个专业。
2.4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内开设医学工程系,除了专业名称、课程的设置要改,还必须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视和建设。即要有一支精兵强将(工学博士、硕士、学士各种知识结构齐备和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工程师、讲师)组成的专兼教师队伍。在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把原有从事医学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过渡一下。同时该专业的教师必须和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的教师一样,均属于主科教师,而不应该附属数学物理教研室,应单独成立医学工程教研室。其教师的专业职称应是“医学工程”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可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并调动其积极性。
2.5 实验室建设问题
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时,教育部、卫生部计财司应和地方财政联合起来进行扶持。可以事先把医学工程专业的几个实验室的计划提出来,力争开办医学工程系时和它所配套的实验室能够一起建起来。医学工程专业应装备五个实验室,用以解决“医用电子专业”和“医用检验仪器专业”专业基础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微机”等几门课程开设多项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而对临床医学仪器(内含X线影像专业)中几门专业课的实验应建一个“临床电子仪器实验室”;对制冷设备专业还要建一个“制冷设备维修实验室”。在财力不足的初期,后两个实验室可在临近有实力的医院内医学工程科(器械科)作为实习基地,而后逐步过渡。
2.6 教材建设问题
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专家、教授不少,但著书立说的不多。据我了解情况是正式编辑出版此专业书籍的有:大连第一疗养院的师宇东等人编著的《医用诊断电子仪器与技术》(上、下册);原武汉军区总医院的陈智文等人编著的《进口心电图机原理与调试》和《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南京大学电子系以甘心照等人编写的《常用医疗诊断电子仪器》、《医用B超与超声多普勒系统》等七本书;湖南医科大学徐栋国等人编著的《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技术》;雷元义编著的《心电图机原理与维修》、《A型超声诊断仪原理与维修》和《单导心电图机使用与维修手册》、与甘心照等人合作编著了两本书、独著的《中外心电图机实用技术》(这六本书一直都是全国二十多所高中等院校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计量人员的教科书和参考用书)。其它的人编著出版发行著作的很少,这不利我国医学工程队伍的发展。建议卫生部科教司应组织全国从事医学工程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和技术人员一起合作编写一套此专业的书籍。其理由是抓好教材建设是办好这个专业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对我国开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工程系的一个支持。
2.4 生源问题:
篇6
1.1实践教学模块
一是医学人文学习领域;二是基础医学学习领域;三是临床医学学习领域;四是能力拓展学习领域。
1.2实践教学环节的布局及各环节课时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临床医学专业行业的特点,制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实施过程:①入学第一、二周进行军事训练教育,第三周到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体验,初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②第一、二学期开设的公共人文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在校内实验室及学校的模拟医院完成,约342学时。③寒假学生到当地医院见习两周,体验临床的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暑假统一安排到医院集中见习两周,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诊疗过程。④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由校内实训操作、模拟医院见习和教学医院见习(其中一周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交替进行。第四学期开设一门临床诊疗综合技能课程,在实习前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实训。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约545学时。⑤能力拓展学习领域的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约86学时。⑥第三学年到医院临床实习约98时。⑦实习结束毕业前进行一周的毕业职业素质教育。
1.3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共138学时。四大学习领域的课时分配为:医学人文理论课298学时,实践课206学时,总课时504学时;基础医学理论课31时,实践课136学时,总课时455学时;临床医学理论课417学时,实践课1534学时,总课时1951学时。能力拓展理论课时94学时,实践课86学时,总课时180学时。临床医学专业总课时3090学时,理论教学1128学时,实践教学1962学时,实践教学课时占63.5%。
1.4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有校内实验和校外(医院)的实训,科学进行校内、外的实践教学的交替,把学校搬到医院,把课室搬到实验室。
1.5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采用情景模拟、病例讨论、医院见习和实习训练,并强化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技巧、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②体格检查采用学生相互检查、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见习和实习训练。③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采用技能操作训练、医护同场情景教学和计算机虚拟教学。④外科基本技术在模拟手术室使用模型、离体组织、动物手术进行训练。⑤辅助检查操作和判读采用技能操作训练和TBL教学等。
1.6编写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校内教材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要求,各门课程制定系统的、可靠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指导教材,以介绍实践理论、实验方法、实践技能为主,以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并介绍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思想、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实践教学管理
2.1校院共同管理的长效管理体制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统筹安排课程上课时间、地点和课时,系部为主要责任人和项目管理协调者,专业负责人为项目具体实施组织者,实验中心负责各实验平台建设、监管和保障,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由相关教研室的专业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实施,分工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校外实践教学实行校院共同管理,由学校统筹安排实践教学项目,医院协调管理及组织实施项目,各临床科室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依靠学校和教学医院的力量,检查、督导实践教学过程和考核环节,达到有效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
2.2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①水平测试:检测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②能力测试: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医学基础课实验考核侧重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能力,以现场操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为主。医学专业技能实训考核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制度。按照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的要求和形式,对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影像诊断等课程开展多站式考试。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的多站式考试形式,按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临床类)考试大纲进行。同时把人文关怀、职业态度列入评价内容中。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工学结合,校院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院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按照“真实设备、真实情境、真实工作过程”情境建设,基本实现实践教学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校外实训基地(医院)是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评审的“教学医院”,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3.2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把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兼职兼课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建设中,通过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聘请行业专家,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3各项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
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各项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
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效果及面临的问题
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效果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三年制高职高专是五年制本科压缩版的传统观念,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构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可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水平。二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临床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
4.2构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篇7
1.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管理队伍,不管是指导老师还是学位的任课老师,都是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重科学、轻技术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这就造成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行,所以,研究生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教学的方式,要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应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的人才。
2. 灵活安排教学课程。
将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在临床实践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来安排学习时间,缩短六个月的学位课程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学位课程时间,以保障临床课程的时间需求。
篇8
关键词:临床医学;临床型研究生;创新能力
一、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
(一)抓好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物质基础。要选拔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组建优秀的学术梯队,制订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科学研究(研究方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等) 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等。
(二)抓好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要注意改善导师队伍的结构; 加强指导教师本身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教学能力、科研素质的培养, 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 加强对新上岗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并做好导师队伍的动态管理, 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复审制度, 对不符合招生培养条件的指导教师分别予以停招或缓招, 以促进研究生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导师当好参谋
教授协助研究生选好基础课,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我们既考虑到了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需要,又兼顾了他们以后的可持续性。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设置也在不断调整之中。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等4 类。其中,公共必修课有公共英语和自然辩证法等8门,基础必修课有分子生物学等4 门,这两类课程是各个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的重点。研究生在选课之前,要对课程体系有充分的了解,导师帮其选择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结合将来课题研究的需要来选课,虚心接受导师的建议和指导。
(四)导师对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导师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导师指导研究生选好学位课程;协助抓好学位课程的学习和辅导;指导研究生选题并做好开题论证报告;指导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的实施,启发式地引导研究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所以,应该全面提高导师素质,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课题研究的质和量
(一)提倡学术交流,鼓励创新意识。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即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还可拓宽研究生知识面,促进创新思想的萌发。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就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选好研究课题。要完成好这一步,必须对所要研究的课题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准目前仍然没有解决的主要问题,选准突破口。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倡导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把握学生的科研工作进展,使学生互相交流与切磋学术问题,从不同视角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
(二)注重选题内容,保证课题质量。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做好研究生选题,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阶段是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更是一个有效的检验。按照有关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并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研究生入科前进行岗前教育。医院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集中授课,讲述选题方法和定题依据,研究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与其有关的课题内容与导师切磋,医院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帮助研究生了解医学前沿及学科进展。对有课题研究任务的导师,研究生应围绕导师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献,选择导师的课题分支或重新选题,以促进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养成。在确定课题后应组织开题报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集中评议,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对未通过开题论证者,不允许其实施课题研究,且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四)注重论文撰写与答辩。运用科学的分析、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导师要及时修改并争取让社会承认研究成果,这同时也是研究生答辩和申请学位的一个基本条件。从我科毕业研究生论文情况看,大多数质量达到优良水平。但在论文修改阶段,还是存在着与其他学科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让他们端正学风,打好基础,对论文反复修改。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反复试讲来修改多媒体,锻炼演讲能力,保证答辩中表达准确、流畅。
(五)杜绝抄袭等不良行为。临床型研究生在临床时间短,了解和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理论学习、轻视临床操作和机能的思想问题,解决并引导研究生树立理论和临床机能并重的思想,干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开发科研思维,建立求是的科研设计,踏实的论文写作,不剽窃他人的成果和不复制他人的科研论文。掌握本专业的先进的理论和先进技术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并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指导实习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的工作,能熟练地掌握儿科基本功,独立从事临床工作,在处理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能诊断处理疑难病及危重病人的能力。
三、研究生的规范与管理
(一)规范临床研究生的管理
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根本保障。临床医学是一门技能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技能的提高和发展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 如何让临床研究生时时得到有效的指导、评估及管理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成立临床研究生指导小组, 采取集体指导方式, 具体指导、监督、评估、考核临床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 使研究生无论在那里均有导师组对其进行指导、考核。只有加强过程管理, 才能使临床能力考评贯穿于临床研究生的整个轮转培训过程, 这样不仅能使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更扎实, 也会使考核更有效。
四、临床技能的培养与管理
(一)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新理念
对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研究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导师一起讨论、研究,从而制订出自己的培养方案和研究课题。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也要避免贪大求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实践来看,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经过多次思考和论证,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和补充,才能逐步完善。但有的研究生,将开题论证视为多此一举,嫌麻烦,从而错过了接受大家帮助的一个良好机会。论证时,除本专业专家教授参加外,我们还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教授指导。
(二)定期课题检查,强化质量管理
研究生在确定课题之后,导师与研究生处联合组织和检查研究生课题实施情况。在课题研究期间,医院教育科采取不定期随机抽查、集中检查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实时掌握研究生课题研究进展和临床训练情况。此外,医院还督促导师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困难,多方面、多层次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临床型研究生的综合测评
(一)研究生综合测评
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其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质量。临床学位研究生存在着课题选题时间短,临床负担重,医院事务性多等不利因素,这样容易导致学校生源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没有经过系统本科学习的应从研究生入学后着重培养实践,因此,把好招生关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个关键。
(二)实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在阶段考核中, 应进行临床的综合能力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是全面反映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考试, 也是对临床研究生临床技能的最后检验。对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应包括教学能力、医德医风、临床操作技能、病历质量评估、临床病例答辩等。考核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并且也有利于对各临床教学医院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质量进行比较, 以利于各研究生导师就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经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临床技能考核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玉梅, 田宝鹏, 王拥军.浅谈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9.
[2]咸春艳,等.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2006 ,(25)(3)39.
篇9
关键词: 创造性 思维 训练 艺术 设计 思维导图 循环联想 逆向思维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设计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比较具体的事物元素或者是通过对一些抽象词语的利用,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散,尽可能地把学生传统的惯性思维打破,把学生的灵感充分地激发出来。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用来启动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是能把放射性思维进行具体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对于思维导图的思考过程来讲,它其实和发散性思维的扩散过程是差不多的,两者都是通过放射性思考的方法来进行的。客观事物之间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象、意义、性质、感觉、相似以及对立等的方式实现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就是联想的纽带,对于联想这一过程来讲,在思维出发点的选取上,可以从相近、类似以及对比等方面来展开联想,在设计创作当中,设计者所能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横向知识都是有限度的,而通过联想,可以把每一个点的知识逐渐发展成为纵横相交的知识网络。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比较具体的元素或者是抽象的概念,以此作为中心,让学生按照这一中心,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这一联想的途径可以是从形状、材质、概念、文字以及功能等等分类实行一级扩散,并且可以把每一个扩散点再作为中心,让学生继续进行思维扩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联想。
二、通过循环联想进行设计训练
在艺术设计当中,虽然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连续性以及灵活性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学生也可能会出现思考的结果和主题相偏离的现象,因而使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能够建立起一种逻辑性的推理方式,这一方式是把逻辑思维作为基础,围绕这一基础和中心来实行排他法的取优论证,这一方法也就是循环思维联想。所谓的循环思维联想,它主要是把逻辑思维作为基础的,并在概念之间实行转换,通过一系列的推演,能够最终回归到原来的设计当中。
那么,在循环思维联想这一训练环节当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之上,并且要把默写式的智力激励法也灌注于学生循环思维的联想设计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法来把设计完成好。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敏捷,也可以使个人思考当中容易出现的思维定势现象得到避免,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在彼此的相互激励当中,促进交流和合作。学生在思考所要联想的范围的时候,可以结合原有设计当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充分地考虑,并给小组当中最后把任务完成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回到原位的联想空间。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将班级所有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在做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思维过程口述出来,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得出作品方案。而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方案的联想过程,相互取长补短,吸收他组精华,结合自己的方案,进行二次加工,经过这样反复的思维联想形成最终方案。
三、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设计训练
对于逆向思维来讲,它是把正向思维的规律予以打破,并在此基础上从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形态的反方向不断地观察,并展开思考,把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彻底地打破,让学生的思路反其道而行,这样,通常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要想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最简单的反义词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从反义词的训练当中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相对性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设计创意的时候,把逆向思考的方法也纳入到自己的思维范畴当中,从而不断地设计创新。
教师可以从课题的设置入手,之后再进行词组概念的分析,在词组概念分析完之后,根据这一概念来对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那么,学生就能够按照分析的范围,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有机结合,来展开具体的形象联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所联想到的形象来讲,应该让他们把词组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所设计的图形来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设计创意的时候,能够更多地站在事物的反方向的角度上,能够从矛盾的对立面来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设计所表达出来的意义更加生动形象。
四、结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必然要求,掌握创新设计思维的方法也成了艺术设计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研究,希望能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抽象观察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对设计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意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8-02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在实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科学对接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都和微生物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由于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内容抽象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难理解与记忆。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合理的应用在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中,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即为具体应用与体会。
1 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应用
1.1 案例设计
首先,应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应该寻找具有代表性、可讨论性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并且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便于问题的提出与讨论。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再充分结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能够对其灵活运用,并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依据案例选取合适的问题,应该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关键知识与较难理解的知识,对此提出问题[1],例如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肝炎病毒的基本结构、抗原组成、致病特点、临床检测方法等。从而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以期解决问题。
1.2 课堂总结
首先,设定案例与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阐述以后,应该将案例合理的加入到各论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借助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巩固其所学知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其它知识的兴趣。在各论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再提出一些和此案例有关的问题,之后给予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听课的同时对问题给予深入思考;其次,讨论与总结问题。教师在完成讲解后,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首先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回答,其他学生可对此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之后教师给予总结。最后梳理本节课所讲解的具体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对此病原体的基本特点给予总结分析,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其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起点,围绕案例展开教学,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为归宿,经过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服务临床的使命感
通过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立克次体”时,可以先介绍立克次体是由美国著名的病理学专家立克次在1909年对落基山斑疹热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次年,立克次因感染斑疹伤寒而为科学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1934年,中国著名科学研究人员谢少文首次运用鸡胚成功培养出立克次体,从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学生感动于诸位科学家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伟大事迹,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
2.2 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充分结合目前疾病流行的现状,有效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医学人才。例如在讲解艾滋病毒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当前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基础上,列举典型的艾滋病例,详细的介绍感染方式、实验室防治与临床症状等知识,从而借助一个案例,就可充分传授艾滋病毒的防治、生物学性状等知识,同时实现了临床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有效缩短临床以及理论彼此间的距离,为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与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2.3 拓宽学生知识面
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涉猎到其它医学相关科目,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学科。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一章中,提供给学生一患者体征、病史、检测结果、治疗药物史等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了解了结核杆菌的基本知识,还了解到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将各个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拓了学生视野,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2.4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高效开展案例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本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课堂引导以及组织能力,并要了解其它相关医学知识,如此才能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临床病例,科学完成案例的编写以及设计。案例选择也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保证选取案例更具有前沿性和启迪性,能够反映出教学的新知识、新动向。在应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反复的分析案例内容与相关的问题,随时解决授课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所有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不断的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虽然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多优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3.1 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挑战
为了获得深厚的临床知识,教师不但要认真的备课,要掌握丰富的资料信息,同时还必须要进行临床实践,但是大部分基础课的教师都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难以充分把握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系统的点评,这些都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2 学生面对的困难
由于学生还没有进行过临床实践,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识,所以难以理解案例中涉及的一些体征以及症状等问题,同时也难以理解这些内容和本课程的关联,无法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这要求教师应及时的鼓励学生不畏艰险,战胜困难;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有关信息进行查看,从而更快的找到所需信息,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且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采用辩证的思维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3.3 课时限制
由于教师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案例中包含的临床知识,同时也必须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的总结以及讨论,所以就会导致教学课时出现紧张的状况。为此可以采取提前将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的对有关知识进行预习与讨论,从而减少课堂占用时间[3];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精心备课,有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不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结合教学现状,寻找有效措施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双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佩,卢颖,吴学敏.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1(8):22-23.
- 上一篇:对水利工程的理解
- 下一篇: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