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的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数字化;传统文化;黎锦图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232-0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Redesign Under the Digital Background ― A Case of Hainan Li Brocade Pattern

ZHOU Yu-ping1, LI Yi2, LIN Ming1, LUO Zhi-gang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2.College of Fine Art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ve forward constantly. Digital technology is also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A digital world is quietly go into our cultural life,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worl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to preserve and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be more attention.Through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digitize Li brocade pattern and li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Hainan Li brocad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make use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o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t the information age.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bout the study of Li brocade pattern and the research of digital technology.

Key words: digitization;the traditional culture;Li brocade pattern

1 引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度便捷和快速传播,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普遍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必备条件,一切都建立在电子信息应用的基础上。现代化行业生产也逐渐的在依赖数字科技的高度便捷而运营,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传统模式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传统手工艺生成方式随着新兴技术生产方式的崛起在不断受到挑战。海南黎锦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其精美的图案令人赞叹不已,然而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渐渐走出我们的视野,传统的黎锦技艺正在濒临灭绝,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情况。

如今传统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的削减。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正视传统行业的现状,寻求新的出路,使传统行业和民族文化得以延伸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为此,我们应该引入或创造出适合传统手工艺技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技术,依托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技术,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 传统文化的潜在危机

在现代化浪潮的推进中,我们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变化的冲击,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正在改变,这使得我们容易淡化或慢慢遗忘我们的祖先所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技艺,特别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后辈子孙正在面临着对这些传统文化的遗忘。因为现代化的生活文化语境在发生改变,传统的、真实可触摸的物质世界和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之间的界线慢慢变得越来越模糊。垃圾文化的泛滥直接导致人们文化的低幼和难以分辨事物的好坏,人类的发展总是伴随文化的不断演变和沉淀。

互联网快速发展使得地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时间概念变得狭小和缩短,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的生存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冲击,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去保护和继承本土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来看,传统文化的整理挖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中记述了在2003年对黎族居住区的考察中只有10%左右的妇女继承了黎锦一部分的传统手工技艺。现如今,真正全面懂得黎锦纺织技艺和黎锦图案设计的人则是寥寥无几。黎族的民族陶制工艺基本失传。除此之外,只有少量的长者才了解黎族织锦的传统工艺和织锦纹样的含义。显然传统的黎锦工艺在慢慢地淡出黎族人民的生活。黎族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快速缺失的一小部分,中国华夏民族传承下来几千年来的文化,在全球融合的大环境里怎样才能保存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反省的。

日本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纵观历史,自汉唐以来民族大融合,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发达的文化水平迅速波及周边国家,使得古代日本向古代中国学习汉唐文化并且继承和演变了我们的文字、书法、建筑、茶道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汉唐辉煌的文化在中国没有发展下来,但在今天的日本却还可以一窥汉唐时的辉煌,日本国内的传统建筑、书法、茶道、等都保护和传承的非常完好。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深刻地反思。

3 黎锦

黎锦即是黎族织锦,据《广东通志》记载“黎锦出琼州,以吴绩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丝线,成人物、花鸟、诗字,浓丽灿烂,可以为袁褥嶂幕,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海南棉纺织技术就通过调征的方式输入宫廷,多自宋朝以来就远销内陆,黎锦的技艺精湛、工序复杂、颜色鲜艳、图案新颖、做工精良、品种繁多。且与蜀锦、苏锦齐名。

3.1黎锦图案简述

黎锦图案指织绣在黎锦上的图案,黎锦图案作为黎族历史的见证和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黎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黎锦是海南黎族妇女手工织绣的一种传统工艺锦布,因其图案精美并记录了黎族人民历史生活和审美的演变而广受关注。据《中国黎族》书中统计,黎锦纹样共有。目前常见并能解读的也只有几十种了。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历史超过3000年,被称为黎族的“甲骨文”,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由于黎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黎锦图案无疑是本民族文化主要的记载形式之一。黎锦图案的传承,都是通过母女相传、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的,这种以人为载体的传承特点是艺随人走,而且在口头传承过程中会出现记忆偏差。致使目前许多黎锦包括黎锦图案都出现了失传状况。现在有了很多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手段可以将这种失传程度降低,如:利用计算机将黎锦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不失为拯救濒临失传的黎锦技艺的最好办法,也是记录黎锦图案的最佳的选择手段。

黎锦图案纹样主要分为人形纹、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自然现象、汉字符号等几大类。黎族按照语言服饰、习俗、地理位置的不同把黎族分为五大方言区即哈、杞、润、赛、和美孚方言区。各方言区的黎锦图案都有其特色,可根据黎锦图案的异同来区分各个方言区。黎族纹样主要用来装饰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品。如:筒裙、龙被、头巾、腰带、挂包等。

3.2黎锦图案的特点

黎锦图案中人物纹样运用的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母子纹、大力神纹、生产和生活场景图等纹样,其形态抽象、简洁、夸张;动物纹也是黎族人民较擅长用的纹样之一,多为鱼纹、蟹纹、鹿纹、鸟纹、牛羊纹、猫狗纹、龙纹等多种纹样,动物纹常表达黎族人民对生殖的崇拜,寓意多子多福。表现手法也是利用几何形式勾勒出动物的抽象形态其造型语言简洁生动。植物纹通常多为族系标志元素,植物纹一般与动物纹、人纹搭配使用,如:竹叶纹、滕子纹、棉花纹等。几何纹样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纹样,是通过直线、方形、平行线、三角形、菱形、波浪线、锯齿线等组合构成连续的纹饰,利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的方式重复排列。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类纹样之一,它的构成形式感非常强,语言抽象简洁,符合当下设计语言的特点。汉字图案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主要将福、寿、喜、等吉祥文字用到黎锦图案中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其中有一些较为古老的经典图案其中包括:渔猎农耕图、祭祀图、丰收图、婚礼图等这些图案都是记录黎族人们农耕、祭司、丰收、婚嫁等一些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黎锦图案颜色主要以红、黄、棕、绿、黑为主要色彩,主要是利用动血、植物汁等经过加工制作而印染成的。在黎族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含义,黑色代表吉祥、永久、庄重、驱邪逐妖之意。红色代表人的尊严、权贵,可以赶走恶魔,谓之仙人之色。黎族人民认为最美就是金黄色,是龙的象征,象征着男性的健美和刚强的性格也有富有之意。绿色象征人的生命,黎族人民大多居于山区,他们认为绿色是生命之色。妇女多在袖口绣两道白色的线,白色代表女性的纯洁,吉祥如意。

黎锦图案经历了千年文化的沉淀其独特的纹饰在织锦文化艺术中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黎族织锦技艺精湛,自商州以来黎族织锦作为朝贡品。例如“龙被”和“广幅布”都是当年朝供的物品。黄道婆当年在海南崖州(现三亚)学习黎族的纺织技艺,后来也被广为流传到全国。对全国的纺织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是吉贝(棉花)的原产地,它属热带气候盛产这种棉葵科野生植物。海南黎族棉花的栽培和棉纺技术当时在宋朝时期已经深入全国各地。纺织技术发是海南黎族人类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不管是从黎族织锦的纹样还是其工艺都有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4 黎锦图案的数字化处理

对黎锦图案进行图形图像处理及再设计,既要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要加以创新再设计。中心思想是要保留黎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黎锦传统图案,对其进行分割、裁剪、边缘化处理,结合PhotoShop技术提取图案中的纹样主元素,对于图案主元素的生成采用图像抠图技术、颜色拾取、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图案特征进行提取,之后加以平滑处理。下图为设计前黎锦图案原始纹样(图1)与数字化处理后新黎锦图案元素图组图(图2)。再使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得出的图案元素加以处理,可提取出图案基因,图3为得出的四个黎锦图案基因。

4.1黎锦图案的再设计分析

黎锦图案多以抽象几何为主,由于受到经纬线编织方法制约使得黎锦图案纹样的结构都是以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折线组成,大多由简单机械的几何图形为主。其图案语言形式简洁明了是黎族妇女对大自然形态的高度总结和概括。黎族织锦图案大多以平视构图法画面只变现一个主体没有固定的焦点,有一些重复纹样会利用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的方式来表现。黎锦图案的夸张变形,是对自然物态有秩序、有目的的概括和变形,使得其变化的形象更具现代化形式美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从整个黎锦纹样来看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其设计以夸张变形和强烈的形式美感为其主要特征,这种简练、几何的造型语言恰好符合了设计的抽象化原理,传统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简单几何造型语言能更好地让我们来运用黎锦图案语言来创作。我们可以通过再现、再构、再造等方式来打散重组来组成新的图形语言。把再设计的图形加以利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不仅保护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有民族情感的作品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民族认同感。

4.2黎锦图案色彩的再设计分析

黎锦色彩搭配和使用非常讲究,虽然黎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文化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黎族人民还是有自己的色彩观。黎锦主要以红、黄、棕、绿、黑主要。但在其搭配上还有其本民族的特色,黎族人民有其理解的色彩特征,他们创造出的色彩艳丽的黎锦图案、黎族龙被早以闻名遐迩。黎族织锦大多以黑色或棕色做底色,黎锦在色彩上注重搭配补色关系的对比,同时又注重同类色和邻近色的使用。图案用青、红、黄、白、绿等颜色相匹配,使黑色和白色产生明暗的对比、红色和绿色产生互补色的对比,在色彩的调上,以红色和黑色等纯度相接近的色彩进行搭配,使其色彩产生明度、纯度的基础上,又有强烈的补色对比,所以黎锦图案的色彩给人鲜明跳跃的色彩互补色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黎锦的色彩语言鲜明只要加以提取利用,其色彩语言容易使其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

黎族织锦经历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才得以形成,体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把具象的物态抽象成简洁的几何语言来表达不仅体现黎族妇女的智慧而且也体现了黎锦图案可被挖掘的巨大潜力。保护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做出扬弃,黎锦图案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只要我们加以利用把海南本土的黎族图形语言加工再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让传统文化焕然一新,给予黎锦一个新的生命。黎锦图案不仅是民族传统艺术,它承载的是黎族人民几千年来的文化和发展,是黎族人民历经艰辛难得的宝贵财富,是黎族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民族艺术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它淳朴又现代的造型语言符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变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带来了新技术、新手段。但同时传统文化若不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拯救民族文化,那么很多古老黎锦文化也将面临灭绝的危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让逐渐面临消失的黎锦技艺再度辉煌起来。数字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与原生态的生活也在慢慢交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在相辅相成,双收并进。2009年黎锦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前对黎锦的保护、继承与发展成为了民族文化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黎锦图案的研究与数字化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 林茜.黎锦图案分类比较[J].大众文艺,2011(21):210-212.

[2] 王学萍.中国黎族[M].民族出版社,2004.3.

[3] 罗文雄.解读黎族织锦图案艺术特点与风格[J].琼州学院学报,2010(6):16-17.

[4] 焦勇勤,孙海兰.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 中式餐饮品牌 传统图形再设计

中式餐饮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中国传统饮食特色的餐饮,是有民族属性和浓烈的地域特征,更是一种国家概念。通过一种饮食文化认识一个人的性格偏好、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认知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精神。中国中式餐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中式餐饮品牌通过多年的发展,开始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中式餐饮品牌走出去的设计思考

中国餐饮让世界认知到了什么?中华民族的性格?素养?文化?精神?信仰?还是国家的经济、政治?我们可以通过中国传统图形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餐饮成为一种中国概念,因此中式餐饮品牌形象与中国传统图形息息相关,从传统图形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创造、包装和营销来进行再设计。这需要我们在对传统图形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传统图形巧妙地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表达出来。

中式餐饮品牌形象走出国门,使世界认识中国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就象“可口可乐”使世界认识了美国的文化,美国的品牌,那么“中式餐饮”也使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品牌和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式餐饮品牌已逐渐从单纯的照搬西方的现代设计中走出来,并把传统图形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合理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潮流的中式餐饮品牌形象。在设计不能忽略自身的民族特质与民族个性,这也是丰富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传统图形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设计理念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课题。

二、传统图形再设计与中式餐饮品牌形象的融合

再设计是当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设计形式,就是将社会普遍认同的某种事件或公众普遍熟悉的形象,经过再度改造进行内容的转换,赋予设计作品以新的生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一概念。传统图形再设计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照搬,而应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图形,这越来越受到国内设计界的高度重视。国际餐饮知名品牌的大举进入,大打西方文化,高举品牌和文化的武器,在中国攻域略地,大获成功。面对激烈竞争,由于中式餐饮差异化低,品牌规模小,使中国餐饮在发展为国际化品牌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品牌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差异性的品牌竞争力,中国优秀的中式餐饮企业高举中国文化的品牌大旗进人国际市场,被各国消费者喜欢和接受。品牌形象制胜的关键就是需要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中式餐饮品牌,设计出具有中国独特文化的中式餐饮品牌形象识别。

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餐饮企业意识到通过将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识别融合,将帮助企业打造品牌文化特色和品牌差异化竞争力,但许多设计师和餐饮企业对其的理解仅局限在对传统图案标识的应用,使餐饮品牌识别设计过于简单,缺乏系统化,形成不了独特的整体品牌形象,进而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和认知度。

三、传统图形在中式餐饮品牌形象识别中的再设计

品牌形象的核心视觉识别是指能反映品牌基因诉求的基础元素,它规定了品牌的属性和个性特征。包括品牌标识、专用色和标准字体等。还包括广告语、辅助图形、产品、包装、展示、环境装饰等视觉识别。在体验经济时代,餐饮品牌尝试赋予品牌以生活的意义,努力为消费者创造真实的幻想。通过经由有形的产品、包装、售卖环境等的具体认知而诱发的,创造一种可以认知的无形的想象、情感和意境。对于餐饮品牌,不仅要做好核心识别设计,更要重视其视觉扩展识别的设计。品牌的有形识别与无形识别进行整合性设计,使消费者的感受也更真实立体,这是一种全方位式的品牌体验,更是通过产品、服务与消费者的有意义的完整的体验构建起来的。所以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的品牌识别系统需要我们从核心识别开始,到扩展识别,从文化定位开始,到品牌形象全面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品牌战略中。

中式餐饮品牌的打造必然需要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这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再设计这一设计形式挖掘传统图形中更多的设计应用价值,使再设计后的传统图形在中式餐饮品牌文化的传达上更加准确和生动,为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注入新的生命,也使得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交流沟通与发展中得以继续传承和演变。  (一)、传统文化与中式餐饮的品牌文化定位

在中式餐饮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中,我们首先需要寻找中国餐饮的饮食文化和独特品牌定位。许多中式餐饮品牌文化是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同时代表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中国不同饮食文化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化以及餐饮个性形象的总和。中式餐饮品牌形象中的文化突出了品牌外在的整合优势,将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文化内涵的深厚与否,决定着品牌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当今消费者选择某个品牌更多的是对这个品牌文化的认同。

(二)、中式餐饮的品牌核心识别与传统图形再设计

在演绎中式餐饮的品牌文化需求下,中国传统图形正焕发着魅力,吸引着更多的关注。那么中国传统图形如何和中式餐饮品牌的融合设计?在创造中式餐饮品牌形象中文化时中国传统图形无疑是很好的艺术文化原形。“宝相花”是多种花卉的综合体等,这些传统图形是大胆的形的分解,也是巧妙的图形重构,是超于现实之上的新生命。随着中式餐饮品牌的时代化,日趋国际化,事实上具有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图形,如果被巧妙的运用,给中国品牌的设计能带给我们一份惊喜。当然把传统图形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叫“绝”并非易事。就设计者而言,应具有敏锐独创的触觉力,悟其实质,提炼传统图形与餐饮品牌核心识别巧妙结合进行创造性造设计。

美国学者Wolfram Eberhard这样说过:“中国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光彩,它于表层意思之外,还在深层隐含着另一些意义,运用起来十分灵活,使人有奥妙无穷之感”。广告设计也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化的运作,是有目的、有计划设计思想形成完美结合的命题的实现过程,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图形的特殊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中式餐饮的品牌扩展识别与传统图形再设计

将传统元素应用于中式餐饮品牌的传统识别中进行视觉扩展识别设计,挖掘传统图形中选取能够与餐饮定位诉求点相契合的视觉元素进行再设计,通过应用到品牌有形与无形的识别设计上,形成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通过平面、立体、空间等多维设计,全方位的地诠释中式餐饮的品牌。

我们发现,有些国内品牌成功的将传统元素融人品牌识别的设计在品牌文化定位,核心识别设计和扩展识别设计。

国内设计师为“俏江南”餐饮品牌设计的具有独特脸谱形象,也从更深的文化层面,对其传统图形与中国气质给予了精彩的诠释。这一脸谱取自于传统图形四川变脸人物刘宗敏,脸谱面门正中眉心处黄色的“人”形,角两侧到额头的“如意”图案,图案又如同一个金元宝,代表着俏江南的吉祥如意,兴隆盛世;生意兴旺。此品牌形象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予以继承发扬和革命式的创新,实现了中国传统饮食和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餐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前文的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的设计案例,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图形在中式餐饮品牌识别系统设计中的运用。

四、新丁香大酒店餐饮品牌形象识别的设计案例

温州新丁香大酒店是地处江滨路,是一家以中国古典风格为主题的中式餐饮酒店,对望“中国诗之岛”之称的温州江心屿,环境幽雅,人文景观丰富。该餐饮品牌形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融入传统饮食文化与艺术,很好的运用古玩、古书、古琴、古纺车等来点缀空间,呈现出文人雅士的志趣与爱好。透过这些古典的元素,使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这些正是人们骨子里所向往的,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

(一)中式餐饮新古典风格的形象定位

新丁香品牌定位为中国古典风格为主题的中式餐饮酒店。餐饮以中国的多姿多彩、风味独特的饮食风味的精华和温州瓯菜系为特色,构成了色、香、味、形具全的特色餐饮文化,新丁香酒店将“中国新古典风格”作为品牌形象识别的载体,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中式餐饮和现代典雅服务是酒店的核心诉求。在酒店建筑及环境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新古典风格的文化风格:“古文” “雕花纹”、“传统花纹”、“古文”、“诗句”、“对联”等是新丁香大酒店视觉识别设计的核心元素,诠释其独特的形象定位主题。

(二)品牌核心识别

中国传统图形丁香花花纹图形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有的文化转化为视觉语言,已经成为“古香古色”和“韵味”的象征,这与酒店要打造的经典中式餐饮的核心诉求非常吻合,所以以中国传统的图形“丁香花纹”来作为酒店的品牌形象的识别载体,非常合适,并且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品牌核心识别的设计结合了酒店的特色,以丁香花花纹图形以原形,运用具有雕塑感的线条和充满灵感图形,既体现出酒店古香古色的韵味和现代典雅、华贵的气魄,同时挖掘企业最有价值的内涵与特有的文化转化为视觉语言。使新丁香大酒店品牌核心识别突显“融入典雅、华贵风格的中国现代新古典风格”的设计理念。

(三)全方位的扩展识别

新丁香大酒店品牌识别以丁香花花纹图形以原形,运用具有雕塑感的线条和充满灵感图形,既体现出酒店古香古色的韵味和现代典雅、华贵的气魄,同时挖掘企业最有价值的内涵与特有的文化转化为视觉语言!如花纹、古文、诗句、对联在形象、包装、台历、餐具、菜单等的扩展识别设计,还将“叠水”、“涌泉”传统图形贯穿酒店内部的环境识别设计。

在环境空间的识别设计上,设计以中式新古典中高档餐饮空间经营特色及气氛要求为前提,通过设计元素现代性运用,在文化传统上,空间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浙南风格)。以寻求传统文化为贯穿素材,以精致的特定加工的形形的传统石雕、石刻、仿古画、仿古家具、传统的木雕刻板、窗校等作为加强地域文化气氛的重点。设计上形成店内外装饰以中国古典风格为主,通过紫色的内置灯光、现代材料的应用,结合雕花纹、古文、诗句、对联、陶瓷等传统工艺与传统图形,环境上古韵很浓,还透露现代典雅的气息。同时,以这种传统图形的色彩、纹样、构图作为基本品牌基因识别在设计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印象,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的设计手法中得到延伸。

在这个设计案例中笔者挖掘了与中国古典风格有关的其他代表性的视觉元素,进行置换,中国传统图形的应用使顾客很容易地联想到中国文化。通过统一的理念、统一的识别,使之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餐饮文化大国开出多家新丁香品牌的中式餐饮连锁,让世界人们坐在“古典、优雅的中国风情”文化形象盛宴中享受中国美味,此设计得到很好的社会传播效益,呈现了中国璀璨文化和中国传统图形在再设计的独特魅力。

篇3

关键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产品设计

放眼20世纪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和由此而来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巨变,直接催生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绿色产业、文化制造业更具优势:低能源、低消耗、低成本、低排放、无污染和高利润。对现今多元化和开放性的世界来说,中国文化元素将会是一种必然的流行趋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国崛起之路,伴随思想文化的创新、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国人不断意识到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反映、代表着一个民族、社会的整体意识和倾向,以及个性化差异设计对占领世界市场的战略性地位。

1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元素

1.1 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概念,是对昨天的艺术、思想、风俗、生活方式等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有形、无形的文明成果的体现。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历史 “原汁原味”的底色,都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和重要的根基,所以,我们不能总是一提到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早已把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是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不能被遗弃的、急切需要我们去保护并传承、发扬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上下五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出的“稳定为目的,家庭为核心,修养为前提”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以仁治国,形成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风俗人情,无论是衣着服饰还是绘制工艺,都以其独特的内在和外在特质,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美,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例如,在梅兰芳的演绎中,京剧的表现方式是中国元素;在吴冠中的画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国元素……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标志。除此之外,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中庸之道首先提倡的是适度、合适、合理、人类的造物行为也应有度、守道。继而产生了当今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的,以自然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设计全球化的今天,“民族化的设计”应该迎来她的“春天”,由过去的“中国化制造”转变为“中国化创造”,使设计反映文化,创造文化,让中国元素活跃思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2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

现代设计文化除了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同于传统文化之外,最主要地是增添了许多功能与审美、科学与艺术、经济与理念、社会与文化上的交叉渗透。

2.1太极八卦思想的应用

(1)拥抱精灵调味瓶。

这款创意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打破了以往单纯套用传统符号的设计,极微妙地诠释了“古板”与“古怪”两种不同风格的搭配。两个可爱的小精灵,一黑一白亲密地抱在一起,无论是从颜色上还是形态上都贴合了中国味的黑白太极符号,更为神奇的是创造者在设计时把动物的生动表情与使用功能结合,黑白精灵分别装的是胡椒和盐,黑色精灵的眼睛设计地比白色幽灵的大一些,这样可以让胡椒粉轻松倒出来,极大方便了人们在烹制食物过程中对调料“度”的把握。就这样透过黑白色组成的趣致平衡的图形,传达着一种温馨、轻松、自由、舒适的意境。(图2)

(2)太极核磁共振设计。

这是在华人创新设计大赛中的一款优秀获奖作品,此创意对太极符号“阴阳鱼”加以诠释,淡雅的蓝黄白色相搭配,线条柔美,简约得体,别具一格又不失大方灵活,令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图1)

(3)德国“红点”设计大奖阴阳椅。

这款由Elements设计的沙发在外观上大胆采用中国特有的太极元素,将传统意义上的“阴阳平衡”用色彩与形状和谐交织的方式极好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尚美观,突显了德国人一贯严谨精致并擅于引导潮流的作风。其独特之处在于在人机和功能上的完善,简练的“阴阳”把青铜与白金色纤维与凹凸有致的表面恰到好处地嵌合,实用大气,无论是湖边抑或沙滩,都会感觉到别样的舒适和放松。

2.2 其他元素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设计师不断讲求形态设计与材料、功能的结合,步步高推出的I6手机以中国传统的青花瓷图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在我国,青花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给人以素洁、清雅的优美形象,手机前后盖的下半部分印有青花图案,高贵唯美,展现时尚与传统巧妙融合。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上模块化插座的设计,考虑到办公桌电源的使用状况,经常需要使用很多电器,有时插口不够用,有时插口之间距离非常近,导致插口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等等。而设计这款模块化插座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书桌摆放器具——文房四宝,造型简洁美观,使用方便,大大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集创新、制造、成本、人性、文化、技术为一体,是一个划时代的新设计[3]。TCL女性品牌蒙宝欧(MBO)“旗袍”系列手机,是意大利设计团队专门为中国女性打造的,以古典民俗的旗袍元素为核心,集合了灯笼、折扇、中国结、窗棂、丝绸等其他古典元素,女性化特色十足。手机的背面还采用了旗袍上面的盘扣式样,很是新颖独特[7]。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国内广泛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中西合璧之风亦将会引领设计行业的新风潮。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泛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过多关注简单的表面堆砌、杂乱无章地乱用中西元素、为了迎合竞争无限产出等等,最终导致表面化、形式化、单调化,本末倒置,市场反应平淡,用户视觉疲劳,毫无创意可言。因此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结合产品本身的性能和特点,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从而进行自然真实化情感创作。

3 结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张果老倒骑驴,骑在驴上向后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形,五花八门,在比较中鉴别,在现象中归纲,理出一条思路,驴儿驮着往前走,走向新的时代,不是固守于旧的迂腐不化,而是创造者去开拓新的未来。”传统文化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新旧交融,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生存内涵和价值意义,拥有独立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传承民族精髓,让中国的设计走向多元化、独立化、世界化。

参考文献:

[1] 杭间. 设计道[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菲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 安徽文学,2008年第10期

[3] 世界华人设计学术协会,华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工业设计案例解析——华人创新设计华典奖作品集[J].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张夫也 孙建君. 传统工艺之旅[J]. 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5] 彭艳芳 陈波. 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 科技促进发展,2007,(04)

篇4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图形概念,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向人们展示传统图形的深刻内涵,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文化神韵。以传统图形为载体,综合考虑环境特点与人们的审美需求,借助图形的不同组合排列与色彩的变换,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服务于人的初衷,给人们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使得人们获取愉悦、舒适的生活空间。比如上海经贸大厦的设计者在兴建此建筑时,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情感需求,受到西安大雁塔的建筑启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功典型案例。

(二)以隐喻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多采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意境,这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谋而合。具体来说,无论是外景还是室内设计,均可以通过文化图案的陈列或者自然器物的摆放传递文化情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一方式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承载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三)以形神并举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需要以现代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解读,使传统文化富有现代的气息和生机,在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意境升华。以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为例,其中既包含了传统文化元素,又包含了现代感十足的中国特有山水结构和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错落有致的别样风景,成为形神兼具的别样风格环境艺术设计典范。

(四)以充分应用自然实物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人们长时间处于高纯度的单一颜色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应用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实物,把握好色彩的搭配与自然实物的有机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使人们在获得视觉美感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正所谓,自然的才是最惬意和真实的。例如,自然界中的树木即使再笔直也多少会有弯曲的地方,这些弯曲之处不但不是树木所存在的缺陷,相反,更能使树木的自然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以嵌入式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大部分房屋建筑的屋檐结构均采用流线型设计,利用流线线条这一具有亲和力的方式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另外,檐柱末端的上翘设计展示出建筑的完整性与平衡性,这种嵌入式的环境设计模式将自然元素与建筑完美结合,设计的巧妙之处可见一斑。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效仿这一成功经验,以嵌入式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六)结语

篇5

中国传统元素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因此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人民的传统观念和审美方式,与任何时代的中国人民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潜在联系。中华儿女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是潜移默化的,而这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不断转变,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我们的审美标准和取向也正发生着改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文化领域的不断冲击,中国传统元素、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结合能重新燃起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共同感,从而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此二者的有效结合也能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识并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近年来,包装设计在经济领域和商业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传统文化在国民当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新生,更能够刺激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就是把传统的文字、图案、色彩、材料以及艺术形式等方面运用到设计领域,通过一定的统筹设计和规划令包装整体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韵味,赋予包装设计全新的文化意义。在诸多中国传统元素中,与现代包装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主要是传统艺术形式、传统图案和传统色彩三个方面。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被灌注了相当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中国书法远远流畅且内涵异常丰富,自中国汉字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书法的强大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使现代包装设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体现品牌魅力。我国很多白酒企业的包装上均采用书法题字作为品牌的字体,例如:五粮液、茅台、西凤等,白酒本身就是中国特有的酒类饮料,书法字体在包装上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这些白酒品牌的历史传承感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传统图案较传统艺术形式而言更具有美术话的倾向,我国的传统图案例如云龙纹、如意纹、饕餮纹等代表了中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在包装上的运用能够使产品洋溢着更为浓厚的传统气息,常见的传统图案多运用于月饼、等民族物品的包装上。相较于前二者来说,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则更为广泛。在我国,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情感、思想、文化、精神,如黄色代表皇帝权威,红色代表喜庆。我国的著名白酒品牌“汾酒”采用传统的青花色彩,既体现了白酒品牌的悠久历史,又展现了儒雅、大气的品牌文化,这种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3结语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融合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actual examples , analyz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ight expression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fusion

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上;不仅要认识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更要把握符号的内涵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价值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进步与变化,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文化中腐朽的、封建的元素而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建筑符号语言才能在不断再生中使文脉得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才有正确的表达方式。

1.建筑界的设计现状

1.1 “标准化模式”带来的危害

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被大量建造,不加选择的运用甚至滥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当这些雷同的建筑刚刚出现在城市中时,一度被视为是时髦、进步、现代化的标志。但当社会日益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再审视这些建筑,却发现它们似乎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并不再那么和谐。它们已不能表达其所在的这个城市和国家独特的性格。而在充斥着如此建筑的城市之中,文脉被抹煞、本土的文化符号被遗忘,历史正在一点点的被丢失。

1.2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我们对国外的理论往往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其中就包括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是起源于平面设计的一种设计风格,其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风格的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在发展后期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另外,由于内部需求的快速扩大,大批适用性的房屋在短时间内被批量建造以满足使用需求。从城市总体规划上看,布局缺乏整体的计划;从建筑单体上看,建筑缺少自身的特色。由于对数量的追求,建筑的品质和特色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就形成了在许多城市存在的“兵营式”住宅区和杂乱无章的商业区。在这样的建筑身上,找不到一点本土建筑的影子,建筑的结构和形式被完全的功能化和模式化,楼与楼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1.3 初步解决问题的设想

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建筑师对抗建筑“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之一。早期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核心思想多在于强调建筑是科学技术的反映,而对于建筑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缺乏关注。而要想做出“中国精神”的建筑,就必须进行地域性的设计,民族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外界的文化环境,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适合的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建筑。

2 成功运用传统文化表达的案例

2.1 指导思想

崔恺认为:在当代,建筑的美观已经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单纯的“美观”是难以表达地域文化的,而且美观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用“文化”取代“美观”,因为文化是通过演进积淀而成,非僵死的。而当代文化也是文化,能表达某地当代文化的建筑同样能很好体现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创作态度,观念和意识,它应该深深根植于建筑师创作的每个阶段。在当代的建筑设计实际中有一些建筑便很好的运用了传统文化符号,为建筑带来了独特的东方魅力,要学会“在文化的积蓄中找到新生的力量”。

2.2案例一

北京大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世界所关注,位于北京中心轴线两侧的“鸟巢”和水立方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在它们的身边矗立的一栋龙形的建筑更是夺人眼球,光彩不逊于前者。这栋龙形建筑就是北京大观。大观的建设者,将龙形这一艺术符号付诸于建筑之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龙”是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人自古将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精神意义,它代表着威严与神圣,吉祥和幸福。在古代,龙是君权的代表,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集商业、办公、旅馆、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如此复杂的功能就要求建筑外观的大气统一。建筑抽象的龙的造型,既气韵古雅又线条流畅简约,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和谐的组合。大观正是用最简单的线条、颜色和材质,成功地彰显出东方文化隽永悠长的质感。

2.3 案例二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从一个“洹”字,衍生出建筑的形态,然后结合国家对遗址保护的规定和对地域景观的考虑,对建筑空间进行了各种处理,让参观者产生走入历史的感觉。建筑平面借用殷墟甲骨文字来构成建筑空间,“洹”字形象反映了当时商城依洹河而建的特点,所以展厅平面以回字形为主线,与东侧的洹河构成了甲骨文中的“洹”字,寓意巧妙。殷墟遗址本因出土甲骨文而著名,所以采用甲骨文这一文化符号可谓浑然天成。建筑主体完全沉入地下,既使建筑很好的融入了环境、贴合了建筑的功能性质,又符合甲骨文字深沉、古老的文化性格,两者相辅相成,完美的表达了建筑的内涵。

2.4 案例三

浙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坐落于西湖之畔,犹如从西湖边“生长”起来的江南水墨,日日与西湖对话。错落有致的浙江美术馆就像一幅墨笔山水,带有浓郁的江南气质。浙江美术馆建筑错落有致,完全融入周边的西湖山水中。程泰宁注以“粉墙黛瓦,坡顶穿插,黑白构成,江南流韵”“钢、玻璃、石材的材质对比,方锥与水平体块的相互穿插,使建筑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巧妙地借用了粉墙黛瓦的感觉和水墨画的意境。美术馆像一幅水墨画采取了白墙黑瓦的色彩构成。材料上选择了玻璃,就是为了产生又透又不透的效果,像水墨画,有浓淡。作为一座展示美术作品的建筑,它既呈现出时代特色,又富含古典韵味。浙江美术馆本身就成为了西湖山水中的一幅水墨佳作。

3.反面例子

现代的建设中,也有一些建筑过于直白的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带来了反面的效果,建筑不仅没有表达出原有的寓意反而令人感觉怪异甚至丑陋。位于北京城郊的天子大酒店,外表完全照搬“福禄寿三星”的形象,体量庞大外表十分怪异。关于它自身的介绍单上,赫然印着“其设计为世界首创,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具有使用功能的象形建筑,现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真正能把中国的传统如此直白的表露、历史文化如此的夸张、把建筑的“表”与“里”如此清晰准确而又大胆的反映的,这座天子大酒店实在是前无古人。大酒店的外型是彩塑“福禄寿”三星像,高41. 6 m,借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吉祥符号。然而,这种文化符号运用的太过直白和露骨就会给人带来怪异的感受。首先,建筑的体量与借鉴元素的体量特征不符。“福禄寿三星”在传统文化中是具有人的外貌的三位天神,而大酒店建筑体量庞大使用人形的外观必然会显得比例失衡、尺度失真。其次,吉祥符号运用过于直白和建筑内涵不协调。并且建筑一味的追求表皮造型,忽视了其对于使用功能的影响,“福禄寿三星”的形象完全是通过在建筑表皮之外加盖装饰壳,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室内的采光通风,这对于酒店建筑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

4.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界由于部分建筑师对国际主义风格的一味推崇,及业界和政府对建设数量的片面追求造成的机械化大生产使得大量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缺失,自我风格的泯灭成为了众多中国现代建筑以及建筑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书画艺术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而水墨更是不可忽视的构成元素。把水墨作为一种艺术元素提炼出来运用于现代设计,应该说既具可观性、又有可塑性,当然在具体操作中既要做到挥洒自如也要做到严谨有序。传统的写意水墨绘画精神中,蕴含着深刻的禅道思想,有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样式,历经百年形成了诸如“计白当黑”、“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等等美学观点,而这些观点恰恰契合了现代平面设计的简洁概括而又意境深远的美学追求!

中国画创作讲空间、气韵和境界的究虚实相生,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绘画中的述求。中国艺术史上,许多文人画家抛开了自然物象真实形态的束缚,崇尚写意、意在笔先的即兴创作理念,在画面里追求清静虚无的庄禅艺术境界。庄子用“以神似而不以目视”精辟地概括了文人写意绘画创作所追求的未可规划、不可言喻的创作意境;六祖慧能有一谒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这种禅意精神被引入创作以后,写意水墨画更加倾向于文人画家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成为文人画家们表达个人生活体验与感悟的通道,每一幅作品都成为显现创作者心灵感悟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中国写意水墨画的创作同时还讲究线条的流动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和精神境界的宁静高远。写意水墨作画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感和符号,而写意水墨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性,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体验,它不单传达了传统文人绘画创作的艺术精神,也体现了中国人艺术创作追求永恒的内在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所以在当下艺术创作过程中,写意水墨依然是一个极好的载体。而且,传统的水墨写意画与现代平面设计,两者对于黑白两极色彩的合理运用、虚实空间的正确表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通性。

时至今日,中国当代的绘画精神具有了更多的包容性,而且这种精神被延展应用到其他的诸多艺术领域。这种包容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是显而易见的,设计师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和形式元素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这些作品往往体现出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深层次的文化修养。当然在当代许多设计案例中,也有不少设计师把民族的艺术元素只做简单符号化、概念化、肤浅化的运用,停留在对形式的表面化处理,没有真正把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作品的核心思想来体现。因此,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在精神恰当地融合到现代设计创作中来,是目前许多设计师正在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追求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在现代设计作品中的融合运用,一定会涉及到传统艺术表现元素的选择,书法绘画、建筑雕塑、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等等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都进入了现代设计师视野。在倡导传统文化、艺术回归的今天,各个设计领域都有其钟爱的传统元素,而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国传统的写意水墨绘画以其有别欲西方传统绘画的语言之精练、意境之幽远而广泛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在构图的虚实变化、用色的谨慎概括、创作技巧的细致多变等方面,传统的写意水墨绘画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创作具有许多启示。

中西方在绘画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上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西方传统绘画通过严谨细腻的明暗色调变化来表现空间的层次,追求写实、华丽的装饰效果;而中国传统的写意水墨绘画,强调画面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注重虚实变化的“意境”之美。传统写意水墨化的创作者通过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将线条的穿插、对比运用得挥洒自如,这种创作方式以及相关表现元素在现代设计作品中被采用以后,很容易与当代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产生共鸣。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水墨绘画的写意精神被赋予了承载民族文化传播与承继的重任!而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回归,成为在国际化趋势下保持本土文化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现代平面设计对于传统写意水墨绘画的借鉴,表现在几个方面并各具特点,如标志设计、海报招贴、产品包装等对传统写意水墨绘画的借鉴各有不同。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近几年公开发表的设计年鉴或是商标设计类书籍中,运用传统写意水墨绘画表现元素的表现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人研究过,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标志图形设计中运用传统写意水墨表现元素的作品还比较少,而目前则已占到总数的1/4左右。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或者是文化全球化趋势下保持自身民族文化个性的需要。

图一是2008北京奥运会中的几个标志:自愿者标志、火炬接力标志、环境标志和文化标志。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焦墨飞白的效果勾画出心形、火焰、绿树和灯笼的形象,只是把黑色换成象征中国吉祥的红色和绿色,笔墨浓重、苍劲有力,热情奔放、寓意深远,传统艺术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跃然纸上!

图二是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以文房四宝为主题的设计作品。在这几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水墨挥洒自如的飞动与文房四宝的静谧相映成趣,现代感的构图简洁、严谨,而自由流动的水墨痕迹赋予了作品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靳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通过计算机的现代图形处理技术,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着大写意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美感,又有现代设计严谨有序的审美品质。

篇8

创客教育是把“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协同探究”的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模式,提倡“做中学”“体验学习”及“项目式学习”等开放式学习方法,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技术原理、人文内涵等。本文以杭州StarLab创客空间自主研发的创客作品“皮影戏”为例,探究创客教育如何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电子皮影,现代化的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光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一种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传统皮影戏的制作需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等八道工序,这个过程汲取了中国帛画、画像石、壁画等手法与风格,将皮影戏精妙的制作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个过程太复杂、费时费力,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能够掌握的人非常少,可复制性弱,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StarLab创客社区制作的电子皮影盒子结合激光切割套件、电子编程等数字化工具,简化了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序和操作要求,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可复制性强。

电子皮影通过三维建模和激光切割技术,使用亚克力作为制作人物的材料,真实再现了皮影人物的姿态神韵,而且大大简化了加工工序和加工时间。电子皮影戏的舞台部分采用木质框架,通过榫卯结构进行安装固定,可快速搭建出皮影戏所需的舞台、灯光、幕布等。同时,激光切割结构件能够与电子元器件进行结合,通过编程就可以实现皮影戏表演。

电子皮影进课堂,科技与传统的和谐统一

在电子皮影戏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三维建模、激光切割等技术。通过参与到皮影戏道具制作、皮影戏人物角色的制作以及皮影戏舞台框架的搭建,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及演绎过程。

传统皮影戏需要表演者通过手部的精准动作控制角色,对表演者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并不是人人都能参与;而电子皮影采用Nova电子元器件和图形化编程软件,使皮影戏人物动作、灯光、音乐等实现智能化操作。同时,加入示范操作使观众能够通过旋转电位器设置动作路径,参与到皮影戏表演中来,增加了皮影的互动性。

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使用,通过编程设计实现皮影戏表演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从传统皮影戏中单纯的“看戏”心态,逐渐转变为参与皮影戏道具制作、编剧、表演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性。

跨学科知识融合,渗透传统文化

电子皮影戏的制作包含了美术、文学、音乐、电子、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中国皮影戏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了解其表演形式、制作过程、艺术特色、代表作品等。同时,还需要学生结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挥创意,自己设计人物角色、形象、动作和故事情节,选择背景音乐,布置舞台效果,完成一整的皮影戏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视频等,以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展示其综合素养。

通过学习皮影戏复杂的制作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艺术经典。电子皮影戏的功能原理,让学生能蛄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理解生活中的科技,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篇9

一、意象图形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意象指的是以人的感情来对客观现实进行改造,在由人为因素的基础上保留其一定的形态,最终形的艺术效果。传统图形不仅仅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在形态,更是作为中国人精神客观化的形式具有一种蕴含着传统精神和象征意义的力量而使得千百年来的人们对同一个图形反复地进行描摹。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庄之道注重“天道”、孔孟之道注重“人道”,而天道与人道中的天与人是相通的,即成为了“天人合一”,以此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形式视觉造型。

如回纹、盘长、太极、如意纹等图形,这些造型都来自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但在提炼之后,舍弃其具体外在形象,留其内在精神寓意,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由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纹样演变而来,以一条盘曲不断的线条盘绕而成,寓意通达团圆、团结友好、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吉祥意义。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传统意象图形是其创意设计的重要部分。将传统意象图形和现代标志设计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技法结合,使其在充分汲取传统意象图形的“意”的基础上,将对图形的物化表面层面的设计拓展到精神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研究,这样更有助于形成中国设计的民族特色,也更容易引发观赏者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二、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篇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而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濒临消失的严峻考验。本文以铜文化的背景和历史为依托,对铜在家居产品设计中进行创新研究。探讨铜在家居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为铜在产品设计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设计出立足于传统文化而具有时尚风情的家居产品,将传统铜文化与工艺融入产品设计当中,以现代的视觉理念全新阐述铜文化,从而起到传承和发展铜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

铜文化 传统文化 传承 产品设计

铜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体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渗透,铜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使得很多人抛弃了本土文化的精髓,让铜文化慢慢地消失在了人民的视野当中,铜似乎成了我们儿时的记忆,严重打击了中国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绿色,传统材料的日益向往和怀旧情感加剧,这为“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也为铜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1.铜文化与家居产品的关系

1.1铜文化与家居产品的释义

铜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关于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象征着高贵、权利、地位和财富。铜文化最基本的物质表现形式就是铜雕,铜器等载体,这些器物都凝聚着当时传统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并且每个时期都有一段自己的发展印记。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器就大量使用,并创造出一个个世界青铜之最,如“青铜人立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号称“铜像之王”,在其后的朝代里,铜文化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货币、建筑、天文、气象等,陕西皇陵的铜马车,甘肃威武的马踏飞燕,以及长信宫灯,无不例外地把青铜铸造技术推向另一个高峰。家居产品与人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与家居产品打交道。家居产品从用途上分类可以分为观赏性家居产品和实用性家居产品;从材料上又可以分为陶瓷、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的家居用品;从类别上进行分类,家居产品叉可以分为家具、床上用品、厨卫用具、室内配饰及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总之,家居产品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离不开社会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家居产品的深层内涵应该更贴近消费者的心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这种文化需求才是现代家居产品前进的主流方向。

1.2铜的优势分析

从铜的分类来看,我们大致把铜分为黄铜,红铜(叉称紫铜),白铜和青铜,从它本身的物理属性来看,它在锻、铸、刻等加工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纹理美,并在氧化、涂饰、焊接时会反映出质地感和视觉感,它的颜色及其丰富,是集富责、庄重、环保于一身,适合于各种场所。基于这两点,为铜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现实发展空间和丰富艺术创造的可能。

从文化承载来看,铜文化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铜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它具有澄黄闪亮的光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贵气的色彩,不像别的金属那样让人感到冰冷,相反,它看上去很温和,能更好地融入不同的家居环境,另一方面,铜材质容易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所以,它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和可持续设计的思潮,在家居产品设计中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1.3国内研究情况

中国的铜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各位学者们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几十年来在海内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多部独著与合著,如:《青铜器简说》、《中国青铜器发展史》、《新铜器新时代》、《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等等…一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青铜文化,工艺设计以及对铜雕大师朱炳仁一些作品的研究。有些论文已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或获奖,研究内容也相当广泛,如2010年,在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为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关于《铜在家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国内关注度相当匮乏,对于“铜家居”这方面理论著作的关注度还是不太高。因此对于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起前瞻性的作用。如何在铜文化的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如何将铜艺与家居产品、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设计师应该考虑和深思的问题。

1.4铜文化元素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1.4.1铜文化元素在家居产品形态中的应用

家居产品的形态是营造产品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是通过产品造型的尺度,形状,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构成关系所营造出来的一种产品氛围,这种形态会使人产生一种不同的心理情绪,如夸张、趣味、神秘。具有象征性意义,在产品形态中融入铜文化元素,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认知和心理感受,如青铜时代的司母戊鼎,将其四平八稳、雄伟庄严的形态运用到家居产品中,其精细神秘的饕殄纹和雕饰也会给人以大气但紧凑,不乏精致的感觉。当然,在家居产品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形态模仿,而是应该把铜文化的这种内涵和心理感受通过设计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地将铜文化元素的形态语义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

1.4.2铜文化元素在家居产品色彩和机理中的应用

色彩是家居产品中最抽象化的语言,也是最直接的表现手段,是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在家居产品设计中,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象征性,这种色彩所带来的视觉感受,深刻地影响着产品的文化内涵,作为铜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铜材质的色彩是及其丰富的,如青铜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是锡)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称为青铜。黄铜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基合金制成,耐磨性好。它的色彩不仅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且非常醒目,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动感和心理反应,白铜呈银白色金属光泽,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让产品看起来更简洁,更时尚。所以,将铜这种丰富的色彩运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可以让铜从金属的生硬变得柔软起来,并使得铜锋芒的现代感和温婉的历史感得到了最后的交融,它特有的美感、生命力、艺术品质和环保性,切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

2.铜在古代家居产品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2.1长信宫灯案例分析

在古代,从铜的开采与冶炼,到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再到与青铜文化相关的信仰等这些都是铜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体现,汉代的长信宫灯就是古代青铜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具,是古代设计中的精品,集审美、实用、科学于一体,对现代家居产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该灯具高约48厘米,高约44厘米,整个造型是一个宫女呈跪坐直腰姿势,惟妙惟肖。她一直手在下面拿着底座,另一只手往上护灯,整个产品无任何装饰,所以显得整洁干净,作为一件日常用品,它保证了其基本功能,最值得一提的是,此灯具的灯罩和灯盘都设计得非常合理,使得光照效果和角度能进行调节,为了方便使用者更好地操作灯盘,制作者在灯盘的外缘设计了手柄,使用者可以转动手柄从而控制光照的方向,整个产品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充分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和结晶。长信宫灯除了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外,还具有科学性,当宫女呈跪着的姿势,断开的中空右臂与灯罩相连所形成的空管会使烟雾从此处被吸入宫中腹腔,为了更进一步吸收烟雾,我们可以在灯具的底部盛满了水,而且,在宫女的腰及腿的连接处设计了一个转角,使得未被吸收的烟雾被挡在内部而不致于迅速回流,符合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总之,长兴宫灯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瑰宝,无论是它的工艺还是它的功能,都对现代家居产品产生深厚的影响。

2.2被中香炉案例分析

被中香炉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又称“香薰炉”,这里所提的香薰炉是以铜材质为主的,它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在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同心圆环。在炉体的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可以自由转动。同样,内环和外环相互支撑,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导致它不论球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由此可见,被中香炉是古代一种先进技术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铜文化在家居产品上的科学应用。

2.3古代铜家居给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启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让铜文化重新回归到家居产品设计中,将铜文化与家居产品设计相结合,将其古代铜家居的美学思想运用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炼铜文化中的精髓和灵魂,用时代的角度去认识传统,创造出独特的、优秀的现代家居产品。

3.对未来铜家居的展望

现代的家居设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基础之上,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结合起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家居产品。以下几点是我对未来铜家居所寄予的创新与展望。

第一,将铜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达到和共生的整体生态观。即铜及铜艺与其他材质或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出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又具有文化底蕴。如在2015年的米兰设计周,由杨明杰设计的新手工艺之屏风系列――中国画的三围解构。利用紫铜跟亚克力结合,整个造型简洁叉不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铜艺的再发现、再思考、再设计,利用传统工艺,结合当代的设计手段,让由传统的工艺演绎而来的创新产品具备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与生活方式,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

第二,将铜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来渲染家居产品,使家居产品更加具有文化魅力。铜的颜色是及其自然与丰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黄铜、紫铜、白铜等进行不同的搭配,使其家居用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将不同色调的铜与其他文化结合,如将国画,太极、旗袍等中国元素运用在铜家居中,用来表达设计理念,彰显民族个性。

第三,铜文化与家居产品的结合,更利于有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虽然铜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但随着环境的破坏,人们对传统材料的渴望让铜在家居产品的运用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发展铜文化,在2013年3月,在北京798艺术区朱炳仁艺术馆举行的“铜与家居”创意设计大赛(亚洲赛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比赛吸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参加,使得铜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