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主要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的主要方法

篇1

关键词:地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12-01

初中地理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里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教会学生“会学习”的关键,初中地理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均属逻辑思维。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那么,如何培养地理逻辑思维呢?

一、丰富感性认识,为逻辑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赋予学生对地理知识以认识上的深刻性,从而使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更为灵活,联系更为广泛。因此,在中学地理教中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逻辑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知识和扩大思维活动的基础。

二、运用阶梯设问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刨根问底,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阶梯设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自然资源”一节,关于“自然资源”概念的形成可用此方法法得出。授课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本“自然资源的利用”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问:粮食生产需要什么?答:土地、阳光、水。

问:制造汽车的钢材来自何方?答:铁矿。

问:电灯照明需要什么发电?答:煤炭、石油、水力。

问:建筑所用的木材来自哪里?答:森林。

总结以上问题:这些生产、生活中所需东西有什么共同特征?答:存在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最后概括出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阶梯设问,层层深入。

三、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巧妙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逻辑思维方法渗透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初中地理第一册“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各地气候的差异”一节。当讲影响气候因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地理纬度,海陆关系,地形、河流和大气环流这几个方面分析。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各因素联合起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特点和表现,得出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在整个的教学中,学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为主线,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重点分析,推理、综合逻辑思维方法的学习融合于潜移默化之中。

四、通过课堂示范和练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初中地理第四册“中国工业基地”一节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教师可重点分析“辽中南地区”的工业特点,作为示范,其余三个工业区让学生练习了解。

授课开始,教师先指导学生看“辽中南地区图”找出工业城市、大连、鞍山、本溪、沈阳、辽阳。分析这些工业城市的工业构图,得出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对其工业结构归类,都是重工业。接着指导学生重视概念。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重工业: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四种。

1.比较与分类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

篇3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 千克海水能够制盐 2.5 千克,那么 50000 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 2.5.6 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 ,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几种。

1、比较与分类。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的,在形成概念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改造,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对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总结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与传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50-01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过于死板,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堂沉闷,枯燥乏味。而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改革重点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得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承上启下,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仅能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而且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承上启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另一方面,初中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办事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逻辑思维兴趣

学习和生活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孔子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和生活是相互影响也是相互促进的。逻辑思维不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领域,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用生活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学寻找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有趣的现象,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要尽可能的带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逻辑思维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教学当中,为数学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利用抽象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念的引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给学生概念,然后再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学习懒惰的坏习惯。而抽象概念恰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抽象概念指的是教师并不直接的教给学生新概念,而是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慢慢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的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要从整体上掌握和监督课堂教学进度,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通过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

思维基本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首先,要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确的细致的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此外,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负面的例子,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选择判断能力不仅对学习很重要,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同样重要。换言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选择判断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判断并做出选择。这种学习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方式,不论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它都能够帮助你解决一切问题。

3、通过加强解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加强解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比如,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其他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某一类型题的训练。老师将同一类问题的所有典型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该类型题的思维方式。第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难题的训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身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 2012(05):32―35.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方法对于其教学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以后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思维是具有意识的,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以及能动的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运用正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与逻辑思维方法的意义

地理课程分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这两个部分,其对于学生拥有必备的相关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也是人们去科学的观察、发现以及揭示与理解相关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在理论的教学中探讨研究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逻辑思维方式的良好训练,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2.1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

分析是把客观的对象的整体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一定的单元或者要素评价认识的思维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的认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客观对象的统一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构成地理学科的体系的是事物的空间联系以及空间运动与演变的规律,有一定严谨的逻辑关系。各个基本的知识点即相互的独立,又会交叉组合新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的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从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上,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最终的在整体上掌握其地理的林论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不能只对基本的概念单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还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想整合,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只是注重综合,而缺少了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相互的转化和渗透。

2.2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是根据大量的已知的事实进行概括所得到了一些结论,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是预知一些未知的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两种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而演绎也经常的作为归纳的前导。所以在地理进行实际的推理时,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是综合应用的。所有的归纳和演绎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2.3培养学生的对比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对比是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种型式的物质中找到差异,在同种求异,联想的从不同本质的东西中找到其相同点,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对比和联想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部分的地理公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比,就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共同的特点,这样既加深了对于地理学科本身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自然的规律有普遍的认识。教师在讲地理现象基本特征的时候,要灵活的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

2.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是根据辩证逻辑关系中对立的原则,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两面是相反相成的,从反的一方面来思考问题,不会破坏了事物的矛盾统一性,而且这种方法还能是很多的难题得到解决。逆向的思维一般运用在很难从正面来论证的问题上,从反面来得以逆向的论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其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自己也可以进行论证,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实施的相关建议

比如在选修教材的第十二单元第一节的活动里,要求学生搜集学校所在城区的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对该城区的发展条件进行有效分析。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之后,得出所居住地区的区位条件、交通以及经济腹地、劳动力、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对其进行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从而为城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判断与依据。

对于实际教学而言,讨论是运用知识以及学生进行实践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讨论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通过讨论、比较以及鉴赏与评价是其具体要求。这主要由于当前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各个地理事物彼此之间都有独特的发展变化规律,拥有比较复杂的空间联系,与此同时其演变的结构也各有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有效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增加学习的效率,良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容.《科学》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4(04):59―60.

[2]秦克铸,庞云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2003,11(6):76-77.

篇6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实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发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先有一个具体的思维框架,最后经过互相讨论和交流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实质,好多学生遇到比较复杂难懂的应用题就望而生怯,读过一遍题干之后,就以“不会做”、“看不懂”等字眼搪塞过去,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遇到比较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实质,对问题进行层层分析,采取有步骤、有条理的解决方法,可以针对问题自我提问,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应该分为几个步骤?这个数字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与进步。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逻辑思维的养成

1.熟读题干,细化问题解决步骤

要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学生做题思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问题的题干,弄清问题的实质,之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中,分步骤解决问题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把问题实现模块化的处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增强。例如:6×8×5=?这样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特性,可以先8×5得出十的倍数,再进行计算把问题简单化,再进行计算,这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加强习题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加强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习题训练,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相关原理习题的演练,而且在课后作业及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适量的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的力度,之后对问题进行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694+2606=?这样的题目,按常规方法是直接相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题目进行拆分,694+6=700,700+2600

=3300。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提高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3.实现练习难度阶梯式变化,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对练习的难度进行阶梯式的变化,根据由易到难的变化规律,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调整,在不同题型、不同难易程度的的习题训练过程中,逐渐的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的差异,设计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使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问题一个又一个的得到解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可观的提升与强化。例如:在传授角、线知识时,可以先利用教具进行传授,再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有这些知识特性的物品。比如,地面与门都是直线,那形成的角就是直角。不断的以趣味性的知识,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强化学生逻思维。

三、注重个体差异,启发不同的逻辑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注重个体的差异,启发不同层次的逻辑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每个班级由几十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组成,由于个体的差异,使得学生对教学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较大,一种问题往往有多种解答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和理论时,要因材施教,不能局限解题的思路和模式,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对问题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最终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巩固和深化逻辑思维

通过以上的习题训练、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众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形成了一套逻辑思维,为了促进思维习惯的养成,使逻辑思维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做到瞻前顾后、合理规划、认真落实。所谓瞻前顾后,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新课程之前,要带领学生去温习和回忆上一节学过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再联系本节课要讲的理论知识,使得课本的知识实现紧密的串接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够促使学生灵活的应用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规划,指的是教师要对上课的内容和习题的设置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把知识内容模块化处理,使知识点以直观、简便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益于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落实,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任务及课外习题演练能够认真、严格按照正确的思路完成,单凭课堂的45分钟,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全部掌握和消化,对于一时难以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措施

一、前言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为促进学生和谐、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当切实的遵循和掌握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心态和心理规律,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重点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此外,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学生也能够得以发展与进步。其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和归纳是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是由特殊或者个别的数学知识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推理归纳概括出来的。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两个加数彼此互换位置相加所得的和不变这一例子进而将结论推导总结出来。

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而比较则是用于确定研究现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的方法,比较是人类展开想象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分类和比较融汇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3.综合与分析法

所谓的综合方法指的是将所认识对象的所有部分全部都联系起来,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对象的整体来对对象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的方法指的是将所研究对象适当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对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别的研究,进而获取对象的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比如,让学生认识数字5,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五个桃子分别放置于两个盘子当中,进而得出四种具体的分法,即2和3、3和2、4和1、1和4。

4.概括与抽象法

概括就是将同一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全面的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抽象则是从诸多客观事物当中将非本质及个别的属性舍弃,抽出本质和共同的思维方法。比如,共有45道10以内的加法题,初学时学生都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数学的组成来加以计算的,而如果数学教师帮助学生一一地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数学规律,那么学生就能够灵活的掌握这些数学计算。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具备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思维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且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相符合。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逻辑思维,并且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若是缺乏必要的逻辑方面的训练,便无法有效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教育教学界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重视的课题。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些数学知识如合数、质数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以及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再比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不能将其列为一项主要的教学目标,但是讲解一些与旧数学知识有密切关联的新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1.重视问题的引出

所有的思维全部都是通过问题所引发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师发展与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想将数学课程教好,那么数学教师就应当积极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的引导。

通常小学数学的教学都是借助于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只有通过问题教学才可以有效地培养以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想要使得学生灵活、牢固与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部都搞清楚,并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那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以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精心的对每一节数学课程加以设计,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生动、形象和有趣。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激发,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过去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进而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比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也形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割补法以及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归纳总结出来。

3.针对学生特点,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能急于解题方法的讲解,应当切实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寻找解题的各种方法。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当及时地对教学的严密逻辑性加以解释。数学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数学的思维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方法和思维形式,应当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4.适当的设计练习题的难度

数学练习题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设计出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要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的思考将问题解答出来,加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学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2.付敏.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7).

3.韩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

4.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1).

篇8

一、会计逻辑思维的涵义

会计专业在我国一直是热门专业,其涉及的领域较广。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在学习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会计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会计逻辑思维培养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需要大量的逻辑思考。如果思路不清甚至逻辑混乱,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必然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就如同一个在沙漠中迷路的人,在茫茫戈壁中不知所措,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会计逻辑是由会计和逻辑构成的。通俗地说,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律或逻辑规则。会计逻辑思维是按照会计逻辑规律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例如,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操作,对经济业务相关账务处理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二、会计实务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

1.实务教学中逻辑思维运用的必要性

在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很重要。我校会计专业针对目前的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企业视角的专业建设,引进一款针对各类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而设计的仿真实训平_――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实训,受训者可以熟悉财会及相关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这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

2.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实例

在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工作中,逻辑学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支票的连续背书业务为例,我国《票据法》规定背书应当连续,违反规定的、不连续的背书会引起票据权利的争议,给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带来不便。

票据背书的连续性,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背书形式上均为有效;背书的记载顺序具有连续性;连续的背书须具有同一性。《票据法》对背书连续性的要求是指前一背书的被背书人是后一背书的背书人。例如,在第一次背书中(A转让给B),背书人为A,被背书人为B;在第二次背书中(B转让给C),背书人为B,被背书人为C;在第三次背书中(C转让给D),背书人为C,被背书人为D。此时,D作为最后持票人,该票据的背书即属连续。如果第一次(A转让给B)的背书中,背书人为A,被背书人为B,而在第二次(B转让给C)的背书中,背书人为C,被背书人为D,则第一次背书与第二次背书发生中断,背书即为不连续。

在具体的实训业务中,学生对背书的概念没有完全弄明白,导致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在业务操作中的关系混淆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思维及归纳逻辑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其处理全盘账务的信心。

情境一(一般的转账支票业务):A企业开出一张支票给B企业。

B企业凭支票办理收款业务(出票人是A,收款人是B),B企业在支票背书人处盖章并注明“委托收款”字样(如图1、图2)。

情境二(背书转让转账支票业务):A企业开出一张支票给B企业,B企业不办理收款业务而转让给C企业。

根据背书连续性的要求,B企业在支票背书人处签章并在被背书人处写上C企业名称后交给C企业,C企业在支票背面第二栏背书人处签章,同时注明“委托收款”的字样(如图3)。

情境三(连续背书业务):A企业开出一张支票给B企业,B企业转让给C企业,C企业转让给D企业。

C企业在支票背书人处签章并在被背书人处写上D企业名称后交给D企业,D企业在支票背面第三栏背书人处签章同时注明“委托收款”的字样。D企业再转让给E企业,以此类推(如图4)。

在具体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分别请学生扮演A、B、C、D企业的出纳人员,指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思维及归纳逻辑思维,鼓励其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票据转让背书业务中,形式上的背书人就是转让人,其转让时须在背书人处签章;

(2)形式上的被背书人即为受让人,受让人如果要办理收款业务,即应该在背书人处签章同时注明“委托收款”的字样;

(3)第一种形式称为转让背书,第二种形式称为委托收款背书。

在上面的例子中,背书是票据的收款人或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名或书写文句的手续。这一内涵就可以得到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在这一业务中的关系。运用逻辑学的逻辑法,比如限制和概括、定义、划分等方法,学生能够明确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不同的角色关系,以保证在实务操作中不滥用概念,混淆身份。

三、如何培养逻辑思维

会计理论结构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系统。会计逻辑思维主要依靠人的大脑对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加工整理,由表及里,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建构判断,进行推理活动。培养逻辑思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学习逻辑思维的运用需要平和、耐心的心态。学生如果期望过高,当感觉达不到期望时就会变得心浮气躁,进而失去耐性;如果抱有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指望立竿见影,就会忽略思维状态的改善。所以,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如何驾驭逻辑思维并应用于会计实际业务,可以在工作中增添思维或精神的愉悦感。

2.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思维习惯

(1)应当秉承循序渐进的方法。会计学是由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基本原理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会计核算业务内容之间存在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会计理论及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真正掌握前期内容的前提下再开始后续内容的学习,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态度,否则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习过程也会变得难以为继。

(2)养成逻辑思维习惯。在实训业务中提高业务能力就应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而良好的逻辑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要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结合具体的思维实际,对会计业务中的综合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由表及里,逐步把握会计理论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建构判断,再进行推理,最终养成经常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习惯。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生活中,学生应多观看演讲或辩论节目;在工作或者学习中,要经常用逻辑的眼光读书或者学习。如此长期坚持,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篇9

关键词: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的优化制控与调节,是大幅度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入门、证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一、克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记忆结论,解题时硬套模式,这样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这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思维定势,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切忌把数学学习降低为对类型、套解法的过程,切忌用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取代对定理例题的理解。例如绝对值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数和数轴的定性来建立起“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的概念。又要通过非负数来定量地认识“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接着再用算术平方根定量的认识绝对值的代数表示,即:

这样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提示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又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对分解因式解方程很熟练,但往往都是仿照教师讲的一种程序式解法,没有意识到这种解法本身的意义是降次,即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这一实质性的规律,因为抓住降次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更重要的要为以后学习高次方程的解法打下伏笔。从上面解法的过程中可知,教师要启发学生变被动地记忆结论为去主动地揭示方法的思考过程,这有利于掌握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开阔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人皆有之,它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比较片面,思路狭窄、呆板等方面。在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的思维定势较为严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总是打不开思维的闸门,这阻碍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问善问,因为问题是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无论是学生的设问还是教师的提问都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特别在解题训练中进行一题多问,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求异性,这对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讨论所表示的曲线,指出曲线的特征,并画出略图。就参数k的不同取值进行讨论,这本身就含有多个问题,事实上,字母讨论题是训练思维机智的好题材。

解析:根据二次项系数可进行如下分类讨论

(1)当时,原方程变为

(1)

此方程表示中心在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当,它所表示圆心在(-1,0)半径为1的圆。

(2)当时,类似可得中心在实轴为x轴的双曲线。

(3)当,原方程变形为:,此方程表示定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轴,开口向左的抛物线。

(4)当,原方程变为:它表示y轴所在直线。

(5)当时,,

此时方程(1)表示中心在,焦点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椭圆,当时方程(1)表示圆心为(-1,0),半径为1的圆。

一题多问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思维,促使他们克服了思维定势,向多向思维发展,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对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克服学生消极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尽管我们承认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偏好弃差的导向,就会从小抑制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可否认,学困生也有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佼佼者。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充满信心,使其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与必胜的信念在数学领域中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只要积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探索,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明,王之涣.初等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逻辑意识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已经得到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听力占35%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却由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实际成效不大。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英语听力文本中考察逻辑关系识别、逻辑推理等相关知识较重,而大多数学生却在听力理解中没有逻辑意识,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对本院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阐释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二、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离不开思维,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表达,另一方面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学者们做了探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中的作用。如张孝军在其文中提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差异问题要“融入”思维差异教学,采取不同方法,挖掘深层思维差异,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应深度挖掘英语逻辑思维,以期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有所帮助。郭剑虹则提到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他认为逻辑思维在翻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义的确定,句式的选择,以及篇章内在关系的判定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还对创造性的翻译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抽象概括出明确的概念,选择正确恰当的判断,达到译文最优化。董晓民倡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他认为大学生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词汇量匮乏、语言基础能力薄弱,尤其是文章重点不够突出,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听力教学应成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较有效的切入点。

大多数外语教学者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研究却较少。事实上,逻辑思维的运用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本院学生逻辑意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情况和学生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以及便于作者后期进行实证教学研究的可行性,笔者对自己所授课的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3级两个非英语专业本科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初期实施。问卷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多项选择题,设置问题围绕学生接触英语听力课程的时间,对英语的兴趣,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及对提高英语听力的信心等进行。

针对学生对英语听力中逻辑思维的认识和了解设置了7个问题,其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听力还是感兴趣的,并且认为其很重要,但是对于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逻辑关系不是很清楚,在听力中运用逻辑推理的频率也很低。虽然所有学生都认为在听力理解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对在英语学习和英语听力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不了解。这一现状说明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多探索,贾赛桃提到了激发听力学习兴趣,树立良好心态;强化英语基础知识训练;适时进行听力技巧指导;强调听与写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刘向红强调运用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提高输入质量,实行英语听力分级教学。(二)增加输入数量:通过阅读增加文化输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重视输出活动,(视)听说结合、(视)听写结合。林玲建议变“听力教学”为“视听教学”或“视听说教学”,丰富课外作业。这些方法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基于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不好,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应该继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尝试。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我们就必须清楚听力理解的实质,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各种因素,诸如语言、认知、文化、心理、社会认知等。1997年,G・Brown在对听力理解的性质总结中提出:“理解每一个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及与邻近单词的关联,理解一个句子中构成主语和谓语的那些词汇,并理解指代成分所指的人或物;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知识和背景来理解语篇内容,并对语篇中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因果、和意图关系作出正确的推理。”这些都说明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其实包涵运用逻辑思维的实质要求。

事实上,在大学英语听力素材中,不管是短对话、长对话、短文还是复合式听写,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听之前的选项预读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更好地听懂内容,还可以让听力方式由被动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有针对性地听。在听的过程中,更应该理解所听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在短对话的考查中有许多涉及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特别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而在长对话中,能主动把握对话者交谈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短文听力中,清楚篇章的逻辑结构能全面整体地把握篇章的理解,这在复合式听写中尤为重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大致推测出空缺单词的含义。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研究不仅能探索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将这一研究延伸到对“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学生逻辑意识培养的研究中,全方位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孝军.逻辑思维与英语阅读技能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3]郭剑虹.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4,06.

[4]董晓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08.

[5]贾赛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7,12.

[6]刘向红.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琼州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