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绝大多数网络工程专业都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通信技术等专业分化出来的,基本没有跳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老专业的框框,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比较盲目,或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课程体系构建,造成毕业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和工程部门要求。对照培养目标,我校根据市场调研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合,在学校工科学生培养的框架内删除一些陈旧课程,删除一些课程中的陈旧知识。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新整合的网络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是一些大学生必备的工科课程,如“大学英语”、“数学”等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有“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模块:主要涉及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一些专业课。
专业群组课模块:是一些对于学生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很有技术性的课程。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只开设了两个方向:网络设计与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专业选修课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好开设一些比较前沿的课程。限选课模块: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些文科课程,如“大学语言”等。同时以英语、语言、网络技术和实践环节不间断这四大主线,不间断贯穿大学四年,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c语言”、“java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导论”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三、四年级有“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网络协议编程”、“企业级JAVA开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与技术”等网络专业课程,保持大学四年中语言和网络知识的连贯性,具体如表2所示。
实践体系的构建
在大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较突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困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上机学时不够,实验和课程设计进行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认真,教师不仔细,导致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设备不全,有的课程实验难以开展等等。根据培养目标和本校实践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建设、保障措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
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中采用“点”、“线”、“面”立体化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层次模式,设置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开放实践等。“点”就是某一门课开设的具体实验。在“点”的选择与设计上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片面强调教学内容覆盖度或技术细节的面面俱到。在有限学时内,学生学精通的所有应用点或所有技能点既无必要也不现实。“面”是对应教学内容的功能线所进行的划分,实践能力的功能构成是主要依据。相应地,实践教学内容分成网络设计与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两个“面”。“面”主要包括一些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线”是由一些“点”组成的,即某一类相关课程组成“线”。“线”主要包括一些课程设计和大型实验。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建设和利用好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教学方法改革具体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师制。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跟随教师做工程项目,解决学生学习盲目、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能学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工程师的角色。第二,校本仿真实训。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以开放办学的形式,将企业的技术骨干、主流技术、项目规范和工程项目“请进来”,由企业技术人员同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实践训练。第三,顶岗实习。“走出去”,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从而解决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四,联合定制就业,开展人才定制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与成长性好的IT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就业。在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更多学生提早进入职业规划阶段。
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考核,采用以工程为主线的过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对学生能否完成项目流程设计的内容进行监控与评价,阶段之间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内容的完成情况由任课教师讲解、指导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主要环节内容、进度、考核点进行监督。与此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包括企业团队成员对教学流程进行评价、监控与指导并参与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院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分年进行试验室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学生要求。把实验室建立成真正为学生服务的开放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开放管理制度、教学指导方法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学生在实验室能自主地进行综合创新性开放式实验。坚持从一年级就开设网络技术前沿系列讲座。#p#分页标题#e#
从二年级起实行导师制,及早发现有潜能的学生并给予专门指导,使他们尽快进入科研训练,学生也可自己提出研究型项目方案,学校给予资助。成立网络工程小组、网络软件开发小组、网络安全小组、网络攻防小组等各种兴趣小组。在不同年级开展各种比赛,一年级开展程序设计比赛,二年级开展网页制作大赛,三年级开展网络设备配置大赛,四年级开展网络系统设计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 网络教学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17-01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校园的围墙正逐渐消失,学生在网络上的虚拟学校中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已悄然兴起,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实现向“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1 系统解剖学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学好系统解剖学是学习其它后继课程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形态学课程,名词、概念多、各章节间缺乏连贯性,如果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同时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气味难闻,使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产生恐惧厌烦之感,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各个高等医学院校在解剖学的教学中都率先进行了多媒体理论课教学,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动态、直观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随着近年来的扩招,解剖学教学承担着更重的教学任务,加之解剖实验标本来源匮乏和价格的攀升,使解剖标本相对减少,为了解决这一双重矛盾,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将系统解剖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2 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2.1 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形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大量教学辅助设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大量的挂图、幻灯、解剖标本等教具进行讲解。但这些教具的使用和相互间的转换都比较繁杂,还存在教具损耗大、查找不便等不足。在使用多媒体授课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文字清晰规范,图像清晰。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活体、标本、录像融为一体,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和记忆。它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对人体结构进行立体演示,将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和微观的内容,以文字、图象、声音等载体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显示出强大的优势。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以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要求,解剖学课堂教学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方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由多媒体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构成的系统解剖学课程网络课程体系为素质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这个系统使教学时空变得有效而广阔;学生个性发展有了属于自己驾驭的空间,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增进交流,教书育人有了联系的纽带。它为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效率、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教学资源必须围绕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2.2 主要目标
弥补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源匮乏,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解剖学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培养现代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学科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构建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结合传统教学优点,利用虚拟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依托的新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有利于实现向“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系统解剖学教学体系和手段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系统解剖学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3.1 网络资源的选择和重组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幻灯等素材及各种课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最新的信息或远在国外的相关资源、实验、活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课堂里,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而素材往往分布零散,需花大量时间人力查找整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视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高效则用,低效就不用,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运用。解剖学专业资源库由多媒体素材库、模型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等构成。经过多年的教学,人体解剖工作者们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声像资料、动画,加上虚拟人数据库等。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将它们分类到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利用资源库中的数据库检索功能,就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查找和调用,同时还能通过使用资源重新整合出新的资源。
3.2 资源的设计与使用
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体系既可支持网上教学和科研,为网上备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又能进行在线交流和答疑,方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还可直接用于远程教育,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信息的表达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处理者,居主导地位,也可以说是教育过程中的枢纽。教师必须充分分析各章节的内容,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班子组织教学内容、素材、典型例题,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寻找一些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查阅参考,让学生通过教育资源的收集学会去分析、理解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对各种资源一定要精心策划,灵活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达到“双向交流”的最佳境界。
总之,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一切都为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系统解剖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和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适应现代化教学、培养更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畅渠,曾满红,张德兴.营造人体解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网络环境[J].解剖学研究,2004,26(3):231-232.
[2] 赖红,吕永利,赵海花.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5,27(2):159-160.
篇3
>>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探究 金融事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地方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中等职业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究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2]杜瑞颖,张焕国,王丽娜等.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3.
[3]靳慧云.地方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探究[J].技术研究,2011(10):78-79.
[4]佟辉,齐莹素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1),84-86.
[5]曹金璇,张建岭.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4):63-65.
[6]李瑞生,王秋云,金涛等.公安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3(7):74-76.
篇4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兴起,高职院校将传统课堂转变为网络课堂、传统课程体系转变为网络课程体系成为教学改革与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某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毫无疑问的是,高职院校构建网络课程体系不仅是满足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而且能够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优质高效”教学。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体系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在构建该课程体系时也不能丢掉传统课程的核心原则――职业化导向。基于此,文章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为例,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体系中如何把握与应用职业化导向原则,为提升该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效提供思考。
二、坚持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目标
构建以职业化为导向的网络课程体系要求高职院校坚持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目标。显而易见的是,能力本位目标并非是网络课程体系所独有的,而是与传统课程体系“一脉相承”的,不仅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且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就业诉求。
三、构建内容充实的课程内容
构建以职业化为导向的网络课程体系还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内容充实的课程内容,而充实的课程内容必然需要坚持开放式、互动型网络资源共享模式。第一,开放式意味着网络课程体系并非是一个“闭环”,相反需要达成一个“开环”,即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教学合作,从而弥补不同院校、不同教师的教学“弱项”,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与网络体验。第二,互动型意味着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摆脱了“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桎梏,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通过留言、视频、语音等形式充分交流。
四、丰富网络化教学形式
除了需要重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作用,构建以职业化为导向的网络课程体系还要求高职院校丰富网络化教学形式。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型和授课型两种:其一,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使用Web技术,按照一定的教育技术规范来编写的多媒体课件,其学习内容及形式都比较丰富灵活,适合于学生使用网页浏览器自主学习。其二,授课型网络课程类似电视教学,通过播放音视频内容,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展示。不可否认的是,以上两种教学形式并非是相对立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Java语言时,学生如果单一学习教学课件(PPT等)或教学软件往往会遇到语言识别、程序编写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如果能辅之以视频讲解、远程帮扶的话,那么就能够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职业技能掌握程度。
五、完善?n程评价体系
构建以职业化为导向的网络课程体系还要求高职院校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构建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的根本目的并非是仅仅检测课程建设的优良,更重要的目的是寻找、发现学生在哪方面还存就业薄弱环节,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因此,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原则为差异化与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评价体系,避免“一刀切”、“唯数据论”等不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相反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最为根本的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兼顾网络课程的构建细节与实施步骤,另一方面需要有全局视野,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作用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企业发展输送全面的人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主要可以发挥如下两点作用。
1.1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岗位
在对相关网络企业进行调查之后,可以发现: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师和其他相关的各类岗位。而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本专业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融入岗位建设的过程中。从而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1]。
1.2更好地联系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
从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来看,在工作中,只有认清工作职责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能帮助专业人员对要从事的工作的职责右更全面的认识。所以,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体系变得尤为重要。例如,作为一个专业的网络管理员,不单能够进行日常网络管理,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进行网络建设,在之后还要熟悉网络设备的设置去有效地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在学习阶段如果能为学生建立好的实训课程体系的规划与构建,对其今后的就业来说,能对他们的工作祈祷极大的帮助作用。有了这些基础和知识体系的认识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在就业后根据企业实际的需求来对网络架构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2]。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考核和实践评价体系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内容有其独自性,通过整体的规划将其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加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4]。
2.2连续性原则
只有对学生所需的技能进行连贯的教学,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来看,本专业学生主要要掌握的技能包括网络维护能力、局域网技术、网络工程实施、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等多项内容构成。要规划好先驱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秉持着连续性原则建设。
2.3独立性原则
对实践教学进行独立性的考评设置,才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相关的实践课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主要由纵向的“三层次”和横向的“六模块”组成。“三层次”主要是由认知感性层次、强化训练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组成。“六模块”主要是由职业基本训练模块、课内实验模块、岗位综合实践模块、专业综合实践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和生产实践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是相互独立的。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3.1开拓和加强实践教学新途径
在实际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方具体特点来构建合适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在之后形成系列化、工程化和应用化的新格局。在实践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机制,最终全面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和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在实验、实习、竞赛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零碎的和不成体系问题。
3.2优化实践教学新机制
设置符合时代需求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有效地优化实训条件,将之前对实践内容认识不深、师资队伍配置不强和实验设施较为陈旧等一系列的问题加以解决和改善。
3.3加强实验教材的编写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可全面规划本专业的教材、鼓励教师多编写优秀的实践教材,必要时可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制作媒体教材和电子教案。
3.4全面实施融入式的职业资格认证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对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能有效地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不但能够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并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3.5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考核
只有有效地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课的教学。通过有效地考核,老师可以得知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全方位地考查自身的职业技能。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环节,企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来有效地评定。学校可以根据这些考查的结果,给学生在毕业时进行个性化的工作岗位的就业推荐,同时也可激发高职学生对实验课教学的认真程度,促使学生们对实验课的学习更加认真。
篇6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网络营销 课程体系
一、影响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主要模式
日新月异的网络营销活动,促使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实践活动,同时伴有新的理论诞生。不成熟的理论在教学领域表现为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多种模式并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构建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不仅要遵循市场营销理论及原理,还要考虑到网络营销方法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学科的交叉性,可以将网络营销归纳为营销战略、策略、方法、工具等。目前,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主要模式包括营销组合延伸模式和网络营销职能模式,二者差别甚大。前者主要指为占领目标市场而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大营销策略配合协调使用的综合策略。实际上是以传统市场营销组合框架体系,将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融入其中,是传统市场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延伸,在课程内容编写上不影响传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而在高校教学领域被广泛使用。
二、目前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国内对网络营销实践的研究颇多,但是网络营销理论尚不成熟,尤其是对网络营销系统性研究较少,且缺乏独到的见解。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教材选用不当
在高职教材的选择中,实用应作为第一宗旨。就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一般是高职规划教材,而这类教材有些教学目标不明晰、专业知识特点不明显、连贯性不强,而且未配备相应的辅助材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使用这种教材很难达到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教材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不配套的教材会导致学生陷入学习困难、应用更难的尴尬窘境。
(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上课仍然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自身要求,照本宣科,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被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做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全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数都是在应付中完成任务。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对于理论和实践有着双重要求,在强调实践教学过程中务必进行教学改革。而案例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都是网络营销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还应遵循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多种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三)实践实训环节薄弱
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实训场所,校内缺乏真实的公司进行实际操作。一方面,校外的实习场所及企业不愿无偿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赢利,而学生却不能给其创造效益;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长期稳定的企业合作关系,这也成了学生实践道路上的绊脚石。即使学生通过各种关系或途径找到实习单位,却很分散,不便于学校管理,实习质量也难以保证。加上学校对市场营销的教学实践工作投入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发展。
三、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基础
和市场营销一样,在网络营销活动中,营销的主体同样是企业,客体是顾客,基本的市场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核心任务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企业的网络营销活动应该遵循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领域的延伸。随着网络市场的出现,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主要是为两类顾客服务。一种是网络市场的顾客;另一种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网络营销的服务对象为实体市场的顾客。因此,构建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应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
(二)体现网络营销方法的独特性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在方法、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网络市场和实体市场也存在很大差异,网络营销活动也不同,它并不是传统营销活动简单地向互联网环境延伸。因此,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应考]到其独特性,把网络营销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主体。除了将网络广告、Email营销等传统营销手段移植到网络营销中,还要不仅仅局限于如搜索引擎优化、网络会员制营销等,在方法上更应该力求创新。
(三)呈现网络营销学科的交叉性
网络营销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
四、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一)从实现目标上来看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结合网络营销的课程特征、网络营销环境,围绕网络营销教学创新和改革思路,开发切实可行的案例、资料和方案设计,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所用。精细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使网络营销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更具科学性,实施细节更具完整性,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以及系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从内容设置上来看
第一,构建案例教学体系。收集最新案例,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总结其特点、寻找其规律,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结合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这样学生可以全程参与网络营销项目,通过撰写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实施方案,评估营销效果,切实落实营销方案并严格执行。
第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部分,设计更为精细的体系,在充分调研网络营销教学领域的基础上,重排所有的实践设计系统,并且进行有效的分析讨论,筛选出经典的实践内容,重新设计该内容,这样能有效提高课程实践的精细度和有效性。
第四,建设实训平台。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表现出来的问题,编排经典案例库、组织案例教学方案及实验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案,设计网络营销实训平台建设等工作,不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还应找到解决对策,切实推进,使其具有实质性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从保障措施上来看
一是组成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团队,以教学行政单位为依托,成立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研讨小组,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加强人员联络;二是设置任务目标,实现课程教学改革,汇编案例、方案、应用平台等相关成果;三是定期开展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研讨会,建立正规的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学生实时评教和反馈等。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熟练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应不断对课程内容体系、知识框架和实践管理等进行扩展和丰富。
(作者单位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代桂勇.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
(6).
篇7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课程
一、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真实的网络组建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项目实践的形式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教师先讲解网络组建的基本理论,说明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教师演示操作,最后学生动手进行实际网络组建。
二、教学设计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网络组建与管理能力为课程核心、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具体做法是原来的实训教学内容,即:网络的架构、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子网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网络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IIS配置、DHCP配置)等通过组建小型对等网、中型局域网和局域网接入广域网的项目形式,把各知识点融入在项目中,通过项目学习达到专业技能的训练目标。
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把抽象的理论用具体的项目结果呈现,加深了学生对抽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其效果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反复训练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积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进行讲解。那么对于难点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尽可能地让学生想像出来的,通过容易想像的案例进行描述,对于当前学生一时掌握不了的,那么通过实践让学生理清认识,同时还有一些课外活动,专业规定每一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中的参与,最后还有相关的课外活动,对于有些内容,比如有一些相关的综合布线的知识,它既不作为我们的专业课程,同时这门课程我们也不太容易在课堂上进行阐述,那么当前只要对学生安排适当的一小部分的课时活动,安排在一些实训场合,让学生知道整个的流程是怎么实施的,通过课外活动让大家进行参与。最后就是考虑学生的就业,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行业信息的更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局域网知识及局域网的组建技术,了解广域网络及无线网络的相关知识,掌握交换和路由技术知识,熟悉网络应用及网络接入技术,能胜任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管理和网络维护工作。同时使学生养成对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应用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施过程
(一)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法
所谓“三位一体”教学法就是在实训课中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二)运用基于范例的学习方法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部分是多方面的综合技术,各部分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为了教学的需要,如果肢解各部分内容,变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这样,当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往往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更无法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开发多个适用于教学需要的网络实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举实例均以逐步展开,学生将不知不觉地走入一个实际系统之中。课程结束以后,学生除掌握基本方法外,也学会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
(三)建立基于问题的实训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一个相应课题,尝试和感悟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课题可以来自选题库,也可以通过社会调研获得,但都是围绕着真实的实际工作,所有课题均需教师进行结构性评估。题目确定后,学生将带着问题一边学习一边做自己的课题,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完成自己的课题。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对学生的训练切实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引入多元教学法
经过反复探索,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将讲授课、实验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多元教学方法就是首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作和总结提高这4个步骤,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网站
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内容包括:电子版教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网络工程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等,各行业网络典型应用案例和网上答疑系统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教学网站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全天候、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六)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材以电子版全部上网,并配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演示幻灯等。本课信息全部上网,并配有网上论坛,师生交流也可采用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151-0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实践为主线,集教、学、做于一体,使学习和实践直接对接,实现了教学与工作岗位间的“无缝连接”。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一两门课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有很多,但如何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贯穿到整个专业,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还是专业建设待研究的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确定
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是专业需求分析的重点,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本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企业的市场调研、顶岗实习学生反馈意见及毕业生回访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如图1所示。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
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在总结归纳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召开由企业专家、行业领导、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专业老师和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建网、管网和用网”,提炼“建网、管网和用网”的典型工作任务,探索该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形成相应的学习领域,从而得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跟踪,找到与企业需要存在的偏差,进一步修正课程体系。
(三)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确立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的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在该步骤中,确定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便对该职业进行准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通过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项目经理剖析各自的职业成长历程,总结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再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
(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划分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它是对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和归纳。以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结合我院特点和实际,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致可以分为13门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作如下划分(见表1):
(五)以项目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从企业的某一个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教师采用诸如行动向导、任务驱动或项目引领等教学方法,实现任务的制定、相关知识介绍、相关操作的演示、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下面以Windows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介绍(见表2)。
总之,积极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命线和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1]莫足琴,梁铭,夏德洲.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庄城山.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樊伟,王从局.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1年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
篇9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64-02
一、网络与新媒体内涵
网络与新媒体就是借助Internet实现以多媒体为表现形式、以数字媒体为传输特征、以交互为传递方式的媒体传播。新媒体是Internet在实现了媒体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播等数字化过程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创新性、实用性、低成本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新媒体让信息传播不再是记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虽然新媒体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因其进入传播领域时间不长,新媒体教育、工作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而经过专业培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缺口巨大,这为本研究建立了基础和环境。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现状分析
根据IT业界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2010年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整体上升势头。据职酷网后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全国互联网、计算机类人才新增职位需求为339154个,其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类职位排名前三的是销售类、设计美工类和编辑类,手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类人才需求量也很大。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认为,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体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媒体能力和素养,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现在分析能力往往还不被提及,但我认为以后它会受到重视。将来现场采访已经不够了,用新媒体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包括数据库的使用将会变得很重要。”
随着新媒体人才备受关注,国内许多高校都推出相关专业,并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新媒体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英美等热门留学国家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综上所述,新媒体岗位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内容的策划、编辑与传播、新媒体技术与方法、虚拟产品营销等方面,特别强调复合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新增特色专业,2013年28所高等学校经教育部获批办学,吉林动画学院成为首批高等学校之一,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秉持吉林动画学院现代化教育理念,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学、研、产一体化道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人才,旨在建立一套相对健全完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吉林动画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注重新媒体产品项目的研发,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建立紧扣专业特色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建设专业特色突显的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力图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目标,突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专业建设特征。
三、吉林动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突出特色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评价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突显以“瞄准前沿、紧跟发展、强化基础、文理兼备”的培养思路,实现“懂管理、会实践、能研究”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新媒体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开设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内容宣发与运营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后者侧重新媒体产品运营与推广,掌握新媒体内容营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用户体验、内容管理系统应用等相关知识,规划社会化媒体市场策略,策划并执行推广活动;社会化媒体的运营维护,包括内容输出、活动发起、用户维系等工作流程的设计。分析公司各媒体平台运营数据,并根据运营数据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方案;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熟练掌握主要的社交媒体运营的管理工具与平台。根据两个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建立紧扣课程内容的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构建理论加实践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完成完整的产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依赖考评学生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依托综合训练成绩、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各种竞赛等级、独立作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本研究以此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与思考,进一步优化和成熟实施方案。
(二)核心课程的确定与思考
目前设置的核心课程有网络技术基础、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融合与创新等,并已完成对核心课程的设计进行评估、课程内容确定、教材选择等基础性工作,由于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在核心课程中选择增加一定比例的当前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教学内容,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度动态调整。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评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理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在物理环境建设方面设置了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新媒体工作室,主要承担Office、Photoshop、Dreamweaver等常用软件与开发环境、PremierePro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实训任务,主要进行新媒体策划与产品设计、编辑与推广营销等项目实训,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从事新兴媒体的内容管理、活动组织、话题策划以及文案撰写等岗位工作能力。
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平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掌握教学内容。工作室主要通过项目需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和执行营销策划方案,负责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营销的策划、组织、执行、跟踪、总结,负责与文案配合创作各网络传播渠道所需内容,负责项目具体需求对接,通过项目分析把控制定推广计划及实施等工作。本工作室主要针对以上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方式和手段内容的综合实践训练。
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实现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实习全过程覆盖。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方面,分别设置了网络新闻专题的采编与实训、新闻图片的采编处理与制作实训等内容。下一步的研究主要立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和综合性上,对其设置的合理性和学生能力的生成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方面,根据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设置组建了相对应的课程组,分别为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宣发运营。师资队伍的建设突显专兼职结合和双师型教师占比,设置合理的年龄层次、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学缘结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继续培养社会新媒体机构、门户网站、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图片视频编辑整合及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锐度、较好的媒体营销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熟知消费者心理以及良好的媒体职业素养与团队精神,能够胜任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设计、采编、制作与传播、项目运营、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河,刘琳琳,王芳菲.新媒体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36-40.
[2]尹章池,等.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4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Network and New Media
WEN Li-jun
(Television and New Media School,JilinAnimation Institute,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篇10
【论文摘要】文章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应用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近几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为例,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可在各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外资企业、电力、电信、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科研等各个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各类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页制作、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工作。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网站设计与开发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
首先,通过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工学结合、“双证”课程的融合。
通过市场调研与毕业生访谈,我们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三个核心岗位: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和.NET开发人员。上述三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可参加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要进行行动领域分析,必须先了解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他们的职业发展历程,以进一步明确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从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一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net开发人员、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这几类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凋研.汇总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
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方法、对象、成果相似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及子任务,进一步分析技术人员或工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能过归纳,可划分出网络技术专业的行动领域,进一步划分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职业能力目标,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织起来,形成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于某些学习领域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各个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工作,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境由一些任务或项目作为载体,老师应该对实际的工作情境非常熟悉才能完成相应工作。因此,要做企业情境分析:了解职业能力;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企业生产对象、流程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变动.应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以《局域网网络组建》学习领域为例,我们通过分析,将其划分为三个子情境。分别为:办公室局域网组建、中小型公司局域网组建、校园网组建。
确定学习情境以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选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本文推荐以行动为导向的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教学时,可以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班组”。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造成的管理困难。而小组工作方式则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不仅达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加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评估时,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仿真与现场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相结合等。
总而言之.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我院要继续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带动专业建设。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形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学术带头人。
- 上一篇:医院景观环境设计
- 下一篇: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