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轮作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种植轮作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种植轮作的好处

篇1

合理的栽培制度应该是体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的优化方案。合理的栽培制度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品种选择

1 品种选择的原则。品种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对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在作物和品种间应注意茬口与季节衔接。多熟制地区,应选择熟期适当而高产优质的品种;茬口早的宜选择耐寒性较强、适于早播的品种;茬口晚的应选择耐迟播的品种;间套作地区宜选择早熟高产、株型紧凑、秆矮抗倒的品种,以便早腾田,有利间套作物生长发育,发挥各季作物生产潜力,提高全年总产量。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各地的气候、土壤和生产水平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当然有所不同,要选择抗御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和与当年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品种。如生长季节短的地区,应选早熟、耐寒性强的品种;土壤瘠薄、施肥水平较低的宜选耐瘠、适应性强的品种;地势低洼或盐碱地区,宜选择耐盐碱力强的品种;土壤肥沃或施肥水平较高,宜选择耐肥、抗倒的品种;在病虫害严重地区,宜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等等。随着生产水平和良种选育的提高,品种应不断更新。

2 品种合理布局和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和搭配是按照一定区域范围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栽培制度、栽培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推广品种,同时选择一定数目的各具特点的品种搭配种植,避免品种单一化,这样既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又可充分发挥各个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提高总产的目的。

二、耕作栽培

1 轮作 轮作是一项传统的农业技术,实行合理的轮作,有利于实现作物持续高产稳产、降低生产成本。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个麦+玉米3年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轮作由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称为复冲轮作,如油菜~水稻+绿肥~水稻+小麦棉花+蚕豆棉花4年轮作。我国东北、西北、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地区,气温冷凉,无霜期短,多采用一年一熟轮作方式。一般种几年粮食作物,种一茬豆科作物或休闲以恢复地力,在豆科作物或休闲之后种植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长期连作,土壤中病原物逐年不断积累,使病害逐年加重。轮作要全面考虑,既要减轻病害,又要符合生产要求。首先要考虑用哪些作物轮作,不能用病原物的寄主作物来轮作。其次考虑轮作的年限,要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定,有的2~3年即可,有的需要4~5年或更长的时间。根据生产的要求,一种作物不能多年不种,所以一般都是进行较短年限的轮作,达到减轻发病的程度即可。

轮作还可以改变土壤的条件,使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促进土壤中颉颃微生物的活动,抑制病原物的滋长。

2 播种期 播种时的气象条件对作物和病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影响,因而与病害的发生有关。

播种期的气象条件,有的主要影响作物,例如水稻是喜温作物,所以水稻早播容易引起烂秧;有的主要影响病原物,例如小麦叶锈病菌要求较高温度,所以冬麦早播的秋苗叶锈病重;有的影响病原物也影响寄主作物,例如低温有利于小麦腥黑穗菌冬孢子萌发和侵染,不利于小麦幼苗生长,所以冬麦晚播或春麦早播就延长了病菌侵染的时间而发病重。

不同的真菌的孢子萌发要求的温度不同,例如谷子白发病菌的卵孢子萌发要求较低的温度,而谷子粒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所以春谷早播的白发病重,晚播的黑穗病重。

3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与病害消长的关系很大。

合理施肥包括肥料的种类、数量、比例、施肥方法和时期等,应因地制宜地处理好。

在肥料种类上,氮、磷、钾应注意配合使用。一般磷、钾肥有减轻病害的作用。例如增施磷肥有减轻小麦锈病的作用,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对小麦全蚀病,增施铵态氮可减轻病害,增施硝态氮则加重病害的发生。

在施肥量上,氮肥过多,往往加重稻瘟病、稻白叶枯病、小麦锈病等发生;氮肥过少,往往加重稻胡麻斑病的发生。

在施肥方法和时期上,如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足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

田间缺水或积水过多,都会诱发病害。例如稻田缺水,胡麻斑病重;麦田缺水,叶斑病重。在地下水位高和排水不良的田里,小气候湿度高,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烟草黑胫病等发生。

篇2

我们无从考证在79万年前,非洲旧石器时代阿舍利早期文化中,火应用的实验者的身份,到底是谁发现、控制,并使用了火。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快速氧化反应技能,是使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下去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一位名叫尼拉?阿尔彼森・阿菲尔的以色列考古队员表示,这是人类有能力制造并支配火的最早证据。

火的发明让早期人类拥有了恐怖的震慑武器――燃烧的火把,以保护自己和弱小的后代免受食肉动物侵袭。同时火也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在温度骤降时能够借此御寒。另外,火还能把生肉、蔬菜烤熟,为人类提供了更丰富的饮食,避免了营养不良。也许在所有的发明中,火是令人类能够在地球繁衍生息的最重大发明。

火的另一个用途是使食物变得香甜可口。通过烘烤、煎炸、蒸煮等方法,难以下咽的食物在远古大厨们的手中脱胎换骨,吃东西已经不仅是果腹,更是愉快的享受。就像2008年阿尔彼森・阿菲尔接受《科学日报》采访时说的那样:“火这个强大的工具的发明,让远古人类更自信,使他们脱离早期恶劣的生活环境,并最终在新的陌生环境中定居繁衍。”

火给猿人带来的其他好处也极为重要。由于猿人多居住在洞穴中,火可以驱散洞穴中的潮湿,因而减少了疾病,降低了死亡率。用火照明给黑暗的洞穴内带来了光明,也给晚间的烤肉、分配食物、准备第二天的活动等带来了方便。守护火种是猿人生死攸关的大事。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不用围在篝火旁啃食大块烧烤的兽肉,但使用能够生火的燃料的能力仍然是确保人类继续生存的关键。没有火,将难以烹调美食,更难以在寒冷地带生活。而且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通过双手砸开和打磨石头,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用具。毕竟,在30万-40万年前,是火使穴居人发展冶金术成为可能。

农作物

如果我们没有农场种植粮食,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采集山间野菜和围猎动物以维持生计,过着像12000年前原始人那样的采集和狩猎生活。狩猎和采集并不见得是一件十足的坏事,例如,这两种方式都非常灵活,可以使人类合理利用周围的可用资源,而且不会像现代文明社会那样肆意破坏生态系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只能在相对狭窄的社交群体内活动。在现代明文社会中――从军事到工业再到购物商场的繁荣――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显然不切实际。这也是为什么对人类的生存来说农业发展如此重要的原因。

农业的进步确保我们衣食无忧

农业发展实际上不是一项科学发明就能推动的,而是一系列科学和科技成果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并应用的灌溉技术、轮作法和肥料。然而这一切都始于人类从采集的野生植物中找出可食用的植物种子,并种植、照料它们,最终收获。通过分析现代食品的DNA,那些“基础农作物”的由来――像小麦、大麦、鹰嘴豆、扁豆、亚麻等等――可能要追溯到9000年-10000年前的亚洲西南部地区。

水净化

许多到发展中国家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被病原体污染的饮用水会导致胃痛、腹泻等一系列疾病,不得不急忙赶往当地的医疗诊所。但是患上与水污染有关的疾病可不仅仅会毁了美好的假期。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在世界范围内与水污染有关的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罪魁祸首,每年都有340万人因此而丧生,这一数字远远高于战争、恐怖袭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夺走生命的总和。特别是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小孩,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其他压力导致免疫系统虚弱,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每天有大约4000条生命丧生于肮脏的饮用水。

在过去,这种情况更糟糕。几个世纪以来,即使在发达国家,通过水传播的霍乱总会离奇的周期性爆发,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直到185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斯诺发现这种疾病是由被污染水源中的肮脏微生物所致。于是他想到一个好主意,即把氯稀释在水中以杀死微生物,这种疾病的患病率因此骤降。从那以后,更多的化学和过滤技术应用到饮用水净化中,从而保证了我们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抗生素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人都会面临因感染细菌性传染病而死亡的风险,这些疾病有时会蔓延至几大洲。例如腺鼠疫,又叫“黑死病”,仅在十四世纪就夺走了大概2亿人的生命。

十九世纪20年代末,伦敦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的内科医生,尝试研制一种抗菌剂时发现,培养皿中被污染的细菌抑制了他正在观察研究中的病原体的生长。亚历山大于1929年发表了关于这一发现的科学文章,他的一个学生塞西尔・潘恩最终成为第一个证明青霉素作用的临床医生,青霉素也来自于一种霉菌,能有效预防人类感染细菌类疾病。从此以后,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大规模传染病的死亡率。例如,在瑞典,一种婴儿生殖道感染的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从1911年的千分之一降到1970年的十万分之一。

食品保鲜技术

我们厨房里的水果或蔬菜罐头等食品,虽然看似毫不起眼的文明进步,但民防官员却建议大家保持这种保鲜食品的习惯。为什么呢?因为无需冷藏设备也有保存食品的能力,可以确保人们在遭遇自然或人为灾害时继续生存,一旦灾害中断我们的电力供应,将难以获得新鲜的食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