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电子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电子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大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由于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资源丰富,对于热爱阅读的读者来说很方便。电子阅览室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这是图书馆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也为图书馆赋予了新的内涵。电子阅览室改变了以往读书的方式,也改变了读者获取资源的方式,并且也为读者开辟了更多的获取资源的途径。在新的时代要求下,电子阅览室将逐渐增加自身的功能,从而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阅览室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阅读资源的电子文献场所我们通常称为电子阅览室,由于是由光盘文献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组成的电子型文献,所以可以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检索、阅览等一体化的服务,在光盘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的支持下,运用远程网络对下数据进行检索,为读者提供多功能的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也可以认为电子阅览室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集电子化、数字化为一体的一种信息资源系统,标着这图书馆电子化的形成,是电子技术更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具体体现。

与传统形式的图书馆相比较,电子阅览室从内到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阅读形式还是阅读内容都与之前不同。利用计算机改变了以往藏书机构的阅读模式,能够更为准确、快速的为读者找到需要的阅读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网络技术更广泛的收入了各种内容的阅读文献,馆藏资源更加丰富。以往的图书馆只能为读者提供书、报、刊登内容的读物,但是电子阅览室能够在此基础上增加网络上的出版物和世界各地的网络资源信息,虚拟的馆藏内容比之实际的更加广泛和丰富。

(二)读者在传统图书馆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时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虽然图书馆对馆藏书籍进行了分类,但是相比较电子化的计算机检索来讲还是比较慢的。计算机的应用使检索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具有快、准、新、全的特点。

(三)电子阅览室改变了以往的阅读环境,由计算机、显示器等电子化设备组成的电子阅览室具有更为优越的阅读环境,很多电子阅览室都配有空调,具有很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安静舒适。在进入电子阅览室后,读者可以任意的进行阅读,改变了以往借书还书的给读者带来的困扰。

(四)由于网络具有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读者的范围大大的扩大,读者不仅有来图书馆的读者还有在网络上进行访问和在网上阅读的读者。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内容、手段、方式等都具有新的内涵,赢得广大读者和用户的喜欢和重视。

三、电子阅览室管理现状

(一)图书馆电子资源在利用上存在问题

电子阅览室一般采用收费管理,导致一些读者由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少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很少使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这些问题主要存在在国内外全文数据库等方面。此外一些读者在进入电子阅览室后并不是进行资料的查阅,而是上网玩游戏等,将电子阅览室作为网吧,把时间花费在休闲娱乐上,导致网络资源的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一些电子阅览室和网吧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制定了收费系统后,就派一个管理者进行多台机器的管理,这就使得管理者只能完成相应的值班任务,对于读者在利用资源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指导。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者也不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利用计算机的水平,所以也不能为读者提供有效地资源利用的指导。

(二)电子阅览室的学习环境的管理

一些读者在进入电子阅览室后不能认真的遵守相关的规定,在阅览室中大声交谈或者发出很大的噪声,破坏电子阅览室的阅读环境,给其他的读者的阅读或者写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电子阅览室采用收费的方式,对于读者的管理也相应的放松,对于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不能给予读者正确的指导。

从上面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目前电子阅览室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很低,不能充分的发挥它对于读者的作用;一些电子阅览室由于环境比较差,对于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都不利;加上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管理水平,也给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电子阅览室优化管理方式的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制定电子阅览室的规章制度上要保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读者应该严格遵守《保密工作条例》,由于军事机密等是国家级机密,为了防止危害国家的分子窃取网络上的信息,这些内容严禁在网上讨论,在网上要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认真阅读并遵守电子阅览室的规定,为了保持室内卫生,不应乱扔杂物等,保持肃静也是维持电子阅览室阅读环境的手段之一。读者要保护好计算机等设备,对于管理者提出的管理要求要遵守。

对于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者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管理者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报修,以保证设备的良好使用的功能;在开放时间应该进行巡视和对于机器的监控,防止读者阅读不健康的内容,还能为读者提供及时的服务,为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如今的计算机病毒盛行,为了方式数据的丢失,要对重要的数据进行每日备份;及时对于违背相关管理条例的人员作出处理;做好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不能擅离职守。

(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在读者进入电子阅览室后,要严格遵守相关条例。为了防止造成计算机频发故障,也为了防止病毒的入侵,读者不能使用U盘之类的移动载体,或者私自从网上下载资源或者其他的信息,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正常的运作,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这样也能使计算机的寿命得到保持。

(三)电子阅览室的安全管理

电子阅览室应该安装病毒防御系统,避免病毒入侵网络系统现象的出现,管理者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从而能够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更为安全的使用环境。电子阅览室应当安装全面的摄像头,从而实现对于阅览室的实时监控,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还能通过监控设备查找依据。

(四)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要培养出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管理者,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整体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他们在阅读方面的愿望。其次,管理者要提高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技术水平才能为读者解决在阅读时遇到的各种上机问题,从而使读者充分的利用电子阅览室中的丰富资源。此外,管理者还要对阅览室中的各种设备的特点或者使用方法都熟记于心,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

五、结语

作为图书馆进入现代化的标志,电子阅览室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广泛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为了加强对于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优化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是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进一步创新和加强,才能帮助读者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还能给读者提供舒适优雅、信息量大、安全可靠地阅读环境。加强对于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对于热爱阅读的读者来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使阅览室的作用更为有效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焦易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2,13(2):90-92.

篇2

【关键词】工程设计 图纸档案管理 数字化管理

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者最为重要的交流手段,它是设计者思维想法的结晶,是设计者与施工者沟通的桥梁,是工程公司重要知识财富,立足之本,竞争之器。充分分析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高效进行图纸档案管理,更好的为设计人提供服务、为企业生产提供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冶京诚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多年来非常重视图纸档案管理与再利用,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本文基于中冶京诚公司图纸档案多年来管理实践,介绍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并根据自主摸索的图纸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思路,对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为工程公司图纸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

传统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保存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需要借鉴前人优秀设计,所以再艰难的情况,也要保证档案的保存,在此基础上,工程设计图纸档案存在以下的特点。

1.1 专业性

工程设计图纸是根据建设工程的需要而设计的,在工程设计图纸中有不同的需求,每一种需求都是要不同的专业设计,在共同约定的条件下相互联系,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图。在工程设计图纸的保管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分类,必须能够按照项目、专业进行筛分。拥有专业性知识又愿意做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十分的少,这导致了档案管理的困难与问题。

1.2 通用性和重复利用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每一处景色似乎都不一样,但是它们存在着共同处。在设计中,虽然存在着千千万万的对象需要设计,但是在许多方面,它们存在着共同处,存在一定的通用性。通过参考已经完成的优秀设计,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利用已经设计好的图纸,可以加快设计的速度,缩短了设计的周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大大的降低了设计成本。

1.3 数量多

工程设计图纸是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单位,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中间要进行大量的设计,最终所设计出来的图纸数量非常多,并且,每年的工程设计图纸数量在逐年增多,是其他类档案无法相比的,这些庞大的工程设计图纸的保存对于图纸档案管理人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2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保存方式的弊端,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相对于传统方法,数字化管理有着以下的特点。

2.1 可以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长时间保存

由于工程设计图纸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纸质工程设计图纸在保存过程中的使用,会使图纸变脏,容易损坏,导致内容不清楚。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将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保存在存储介质当中,保证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长期保存,这将极大地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解决纸质文档难以保存的问题。

2.2 提升了工程设计图纸的管理能力

工程设计图纸存在数量大、类别多、专业性强的显著特点,在以前的纸质化管理当中,如何对数量庞大的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分门别类是个难题。

(1)需要大量的人员对图纸进行管理;

(2)需要管理者具有专业知识进行分类;

(3)需要一个庞大的库房对文档进行保存。

这些问题在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后都能有效的解决,对于数字化以后的图纸信息,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中进行管理。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存储介质中保管大量的信息,并具有比纸质更高的安全性,保存时间也能够大大的延长。上传者在上传过程中,添加好图纸的属性类别,管理者就能很简单的对图纸进行分类查询,这些都将极大地减少工程设计图纸保管的费用与精力。

2.3 工程设计图纸能够进行快捷的网络应用

在现在的网络中,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到天南地北的事情,这一点对于工程设计图纸同样的适用。公司如果建立一个服务器,将工程设计图纸保存在服务器中,在异地的其他成员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就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公司的服务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快速的查询到所需要的图纸及资料,使各个地方的设计人员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设计图纸的检索效率。同样,各个地方的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工程设计图纸快速的传输到公司的服务器中,方便快捷的解决了资料库扩充的问题。工程设计图纸网络化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

2.4 加强了工程设计图纸的变更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图纸的修改、补充或直接替换,这是设计图纸难以避免的问题。基于图纸档案数字化网络管理,设计者在异地可以直接远程对存储在服务器端的图纸进行及时的修改,修改日志和不同图纸版本都会自动保存,解决了现场图纸变更不可控这一难题,确保了终版图的留存。

2.5 工程设计图纸数字化能够带来潜在经济效益

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能够方便设计者对前人设计的优秀作品快速的查阅,方便快捷的交出一份优秀的设计图纸,提高设计的质量。一份优秀的工程设计图纸,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投资,建造出最优秀的工程建筑,满足用户的需求。工程建设的投入非常庞大,建造出一个优秀的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方法

3.1 提供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需要的硬件设备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需要的硬件设备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包括了图纸扫描仪、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3.2 提供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管理软件

图纸档案管理软件是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备工具,可从专业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进行选型。中冶京诚公司工程图档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SQLServer数据库平台的综合性档案管理软件,基于客户端操作便捷、系统维护及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系统采用了标准的Client/Server结构与Browser/Server结构相结合的架构形式,系统共分为六个模块:档案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库体安装模块、升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和Web查询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3 录入往年工程设计图纸档案

录入往年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是所有步骤中最为繁琐的一步,它的任务量取决于公司往年保存的工程设计图纸的数量与完整性。想要完成这一步需要大量的人员对往年的档案进行录入,并且必须保证录入的速度远远的大于每日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增加量,否则将大大的增加这项工作的时长。这一项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可以将任务分散化,通过庞大的互联网络,交给有一定技术的人员进行录入,然后通过多级管理人员进行审核收集,返回给公司,就能较为快速的解决问题。

3.4 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虽然数字化管理能够大幅度的节约人力与资源成本,但是它仍然需要专人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它包括了工程设计图纸审核人员、硬件设备维护人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和图纸档案管理人员等。

3.5 培养专业图纸档案管理人才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与以往传统的简单存、取模式已大为不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培养专业图纸档案管理人才,加强其业务和计算机操控能力,同时还应培训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熟悉企业图纸档案管理方式和流程,甚至能够在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向提供更合理、更高效的管理提升意见。由此可见,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蓝图规划和设计者,应该是专业的图纸档案管理人才。

4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方向

4.1 数字化管理的业务一体化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单一图纸档案管理系统将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的要求,与业务相结合,建立统一协同工作平台,将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中所有信息档案进行集中、有效管理,实现从设计,经审核,到出版的全过程数字化信息档案的管理,是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趋势,只有实现设计、档案管理业务一体化,避免中间过程的人工操作,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知识产品归集管理,降低企业的知识成果外泄风险。

4.2 数字化管理的决策能力

数字化管理能够从根本上判别图纸的有效性,在未来的庞大数据库中,计算机能够从各种信息中构建设计图纸中的设计方案,通过庞大的计算能力计算出设计图纸中的不足部分,评判设计图纸的有效性。从而尽早一步的认识到工程建设中需要更改的部分,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减少在工程建设中遇见的问题。

4.3 企业的国际交流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现在,与国际的接轨无法避免,通过与国外知识的交流,可以扩大企业的能力,有助于世界的发展。通过网络,我们能消除语言的障碍,更加容易与国外进行交流。使企业进行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企业的未来做更多的准备与规划,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

5 结束语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企业能够从中获取巨大的效益,它包括了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材料资源,这些资源的节约能够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中冶京诚公司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已初见成效,初期就实现了包括历史图纸档案在内的所有图纸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已扩展到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图书期刊、标准规范等各类信息档案的管理,实现了常用信息档案的收集与集中管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这些资料的检索效率,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相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些沉淀、积累的知识财富会成为公司大数据级应用的宝贵资源池,未来提高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提供更快捷、更有效、更准确的数据服务,是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丽平.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及数字化管理[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02):46.

[2]徐彦华,张彦昌.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管理方法[J].黑龙江档案,2008(02):42.

[3]姚婷婷,于雪菲.规划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网络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35.

作者简介

徐海燕(1978-),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现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古籍文献 电子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人类利用文献的方式正朝着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文献的电子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图书电子化的今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电子文本书籍,借助电脑等数码产品随时随地地阅读。古籍文献作为高校图书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建设,更好地利用和保存这些文献,是当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古籍电子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高校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

古籍文献是我国历代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瑰宝,反映了我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我国历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中国古籍文献指始于先秦,止于清末,不论是抄写本还是刻印本,都流传至今的各类文献。在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中。造纸与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使我国文化典籍的丰富性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由于时代久远、战争、水火、社会变迁,以及文献载体的有限存放期等原因,绝大多数典籍都未能保存下来。按照我国近年来的整理统计,目前我国现存古籍约有七万种。这些传世典籍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与总结,能够充分反映我国历代先哲的聪明才智与经验知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除了文献内容所蕴涵的巨大的价值之外,仅纸张、印刷技术、版本模式等方面的文物价值就无法估计,孤本、珍本、善本更被视为传世珍宝。由于其本身的文物价值,这些不同版本的古籍文献大都深藏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查询起来甚为不易,这给文献本身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研究者都未能很好地利用这批古籍文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深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势在必行。

(二)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意义。

古籍的电子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解决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古籍文献书保管与利用的矛盾。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最实用的信息服务,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样板工程,而且可以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解决古籍文献保管与利用的矛盾。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文物保管单位,还是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都视古籍文献为珍贵文物,使用管理非常严格,读者借阅很不方便。古籍的电子化能解决这一矛盾,为师生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次,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通过古籍的电子化建立古籍数据库,再与中外各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联网提供可以全面检索的文字、语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利用者可以在屏幕上打开多个窗口对不同的文件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通过超链接从一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跳转到另一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还可以在阅读时联机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再次,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样板工程。古籍的电子化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球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而言,建设中国古籍数据库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重点数据库和样板工程,有利于占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领域,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影响,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籍文献电子化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古籍电子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古籍整理方式,有着传统古籍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保存了原书的风貌,保证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随着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以及与图书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古籍数字化已不再是梦想,国内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图书馆已率先进行了古籍数字化的探索和尝试。例如,上海图书馆已经启动“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采用图像形式录入光盘,既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又保证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高新技术开发和古文献保护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古籍文献向数字化图书馆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工程1997年10月正式立项,计划用5到6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善本古籍的全文数字化,目前已有20种善本进入了国际互联网。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开辟了新的通道。南京图书馆也先后建立了40多万条古籍书目数据库,为用户检索古籍书目信息提供了方便。该数据库建立有书名、著者、分类及索引目录等,计算机用户可采用任何一种检索途径查找古籍文献。

(二)容量大、易于保存。

电子化古籍文献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设计电脑程序,可以把电子古籍资料编制成功能强大的古籍数据库。电子化的古籍主要有图像版和文本版两种,图像版相当于影印本,文本版相当于排印本。比起纸版古籍,电子图像版具有便于保存、便于使用和便于普及等优点。电子文本版更进一步,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检索书中的字词文句,转瞬即可查找出使用者需要的典故出处。古籍电子化是一种新型古籍整理方式,代表了未来古籍整理的趋势,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古籍数据库不仅可以供人阅读,进行各种人力所不能为的复杂检索,而且可以添加各种实用的工具。附上字典、词典和其他有用的资料,满足使用者随时查阅各种工具书的要求,并可以像处理文稿一样对内容进行各种编辑加工,打印成格式整齐、版面清晰的书页,免去繁琐的抄写之劳。近20年来,人们作了许多电子化的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袁林等人的“二十五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全唐诗网上电子检索系统、尹小林的“国学宝典”、北京书同文公司开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及即将推出的《四部丛刊》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等。

三、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推广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了一系列的要求。高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古文献的准确性。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指通过对所有馆藏文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要求,电子化古籍要发挥最大的功效,须在形式上不缺字、不错字,并且图文对照,在功能上要通用性好、检索方便、输出灵活、传输通畅、辅助研究。

(二)利用现代手段。

在数字图书馆中,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同其它各种类型文献的加工整理工作一样,都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子系统,古籍整理工作实际上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工作中来。虽然古籍整理工作的对象是传统古籍,但它的工作方法却是与新的科学技术密切相连的,从汉唐时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文献缩微技术的应用,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图书中的进一步应用,古籍整理工作也需引入这一先进的技术。

(三)尽量保持原滋原味。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古籍以其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手段有着不同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要求――尽量保持原貌,实现这种技术要求,是中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四)保存与开发利用并重。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生存环境;功能定位;综合服务商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搜索引擎的迅速出现,人们信息文献资源的获取方式开始发生改变,电子化、多媒体、便捷性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文献资源供给服务的重要标签。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信息文献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大,提升信息文献资源的传输效率成为各类信息文献平台载体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海量信息文献资源的图书馆来说,更是头等大事。

长期以来,图书馆凭借其信息文献资源的优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渠道,但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猛烈冲击着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霸主地位,谷歌、百度、中国知网、万方等信息搜索服务商迅速崛起。虽然,许多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也正在从传统手工管理的服漳J阶呦蚣扑慊网络化管理,但是其服务观念、模式、方式没有在根本上转变,由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逐渐与大众需求所脱节。由此,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环境与功能定位进行研究,以期助力图书馆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环境面临的挑战

1、用户信息文献资源获取方式发生改变

随着网络信息工具的应用,传统的信息文献资源获取的方式存在不便捷、时滞长、成本高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人们越来越不利用图书馆这类“阵地式”信息服务载体与平台,更偏好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的信息文献资源服务。以高校未来,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来说,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更多是一个大型、高端自习室,而其信息文献资源的供给功能因为实用性低而慢慢被忽视。

2、用户信息文献资源获取途径显著增多

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文献资源获取途径显著增多是图书馆面临的核心挑战,也就是说图书馆从以前的具有一定垄断优势的信息文献资源中心逐步变为一个普通的信息服务提供商。互联网的普及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式选择:第一,电子杂志、网络数据库逐步增多,削弱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文献资源优势,且由于电子杂志社与网络数据库的更新速度快,图书馆与其相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第二、谷歌、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迅速发展,其便捷性远远高于图书馆。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环境面临的机遇

1、计算机普及化与网络搜索技术优化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计算机普及化与网络搜索技术进步在给图书馆带来调整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带来机遇,具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网络数据库的合作,实现信息文献资源的丰富,不断拓展其服务内涵与外延;第二,加快自身组织结构的转变,加强自身信息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程度,协调、优化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的构成比例,强化便捷性;第三,更新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提升其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信息服务。

2、数字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文献资源的输出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纸质文献为重点,由此其信息文献资源多为文字,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文字信息文献输出方式慢慢被抛弃,而网络数据库与搜索引擎采取的彩色图片、音频、音影等形式更加符合用户的审美与需求,这也是传统图书馆信息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关键性原因。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

(一)转变发展观念,图书馆服务观念由“守株待兔式”向“通权达变式”整体转变

转变发展管理,要放弃从前守株待兔的服务观念,必须主动去探索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一,提升图书馆信息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能再守着丰富的信息文献资源不去服务;第二,主动探索信息服务新模式、新途径、新方向,满足用户持续发展的信息文献资源获取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力、竞争力,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观念由“守株待兔式”向“通权达变式”整体转变。

(二)加速技术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由“固定阵地式”向“网络拓展式”正式转型

技术是核心生产力,信息文献资源服务领域也不例外。未来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固定阵地式服务,全面利用网络工具去实现延伸,具体方式包括:第一,以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合作;第二,图书馆自身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发展,不断优化自身资源的比例。最终图书馆服务模式由“固定阵地式”向“网络拓展式”正式转型。

(三)注重方式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由“单一化文字”向“多元化载体”全面转换

多媒体技术的告诉发展,满足了人们利用多种感官综合认识事物的多种属性的需要,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过去单一的文字获取方式。由此,必须注重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充分运用,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文字方式扩展到各种载体、各种类型(如文本、声音、图片、影像、动画或其混合体―多媒体),进而为用户营造全新的网络信息环境。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方式由“单一化文字”向“多元化载体”全面转换。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信息服务必将进一步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图书馆必须在不断提升信息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的便捷服务功能,并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因此,必须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加速技术变革、注重方式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观念由“守株待兔式”向“通权达变式”整体转变、图书馆服务模式由“固定阵地式”向“网络拓展式”正式转型、图书馆服务方式由“单一化文字”向“多元化载体”全面转换,最终成为高效率、多元化、便捷型的信息文献资源综合服务商。

参考文献

[1]周欣平.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评估标准[J].图书情报工作.2001(04)

[2]范并思,胡小菁.论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学的影响[J].图书馆.2000(01)

[3]尚长珍.“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

[4]张亚宏.图书馆推行“5S”管理模式的探索[J].情报探索.2010(04)

[5]文淑君.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才智.2015(15)

[6]全国部分公共图书馆功能布局一览表[J].当代图书馆.2008(03)

篇5

关键词:高校 复合图书馆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56-01

1 复合图书馆的涵义

复合图书馆,又名混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是由英国图书馆学家S.Suttion在1996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

目前,在国内外对于复合图书馆的理解主要有两方面:

一种认为是传统图书馆与自动化图书馆的复合组成了复合图书馆。其实这种认识主要说明了复合图书馆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将会被数字图书馆代替,传统图书馆终将消失。

另一种认为是,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传统化与数字化共存互补并有机地结合。复合图书馆并不作为一种过渡,而是传统和数字化的结合的新的图书馆模式。

2 高校复合图书馆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1 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图书馆的电子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高校图书馆方面,主要是电子图书和期刊地不断增加。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在价格上的优势尤为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今后的时间里,电子资源在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仍将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和地位。

2.2 传统图书馆的优势

虽然电子资源的优势是明显的,但高校图书馆在印刷图书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这种状况即使在积极推荐无纸化办公的美国也同样存在。近些年来,电子资源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例如,版权、资源的保密性以及用户习惯等等,而这些不足却恰恰是传统图书馆的优势所在。另外,并不是需要将所有的纸质资源都要进行数字化,如一些非常有收藏价值的图书以及孤本等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就没有了其意义[2]。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快更好的发展。

3 新时期下高校复合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3.1 馆藏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文献资源的电子化

在合理配置馆藏资源方面,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要侧重与学校和院系的科研需求和专业特点,因此,要重点收藏专业性强的知识文献,并且要有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学生和教师都需求馆藏资源呈现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馆藏资源建设要吸收各个学科的文献收藏,包括中外文学作品等领域。

另外,高校复合图书馆还应加强馆藏文献的电子化。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馆藏资源的电子化可以保护珍贵的纸质文献,提高其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馆藏资源的电子化可以在高校图书馆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电子资源。

目前,针对国内的复合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实际情况,馆藏资源的电子化主要包括:对本图书馆收藏的相关文献进行重新开发,建立拥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并且要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购买和引进各类型地电子图书和学术期刊数据库;加入国家甚至世界图书馆联盟,加强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并且逐步扩大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等[3]。

3.2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的变革

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复合图书馆是一类全新的图书馆形态,因此,也就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三类模式:

3.2.1 大采编模式

目前,各高校的财政经费明显紧张,为了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选择纸质文献和数据库时,复合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各高校在建设复合图书馆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复合式的管理和采购模式,即“大采编”模式。

3.2.2 大流通格局

复合型图书馆是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综合服务的图书馆,毋庸置疑的是,它可以为读者提供可以同时检索本地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网络的纸质图书、期刊、数字化期刊以及电子文献的功能。因此,复合图书馆的流通阅览模式就包括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全面提供、网络浏览、下载利用等综合利用的“大流通”格局。

3.2.3 大参考格局

因为有了电子文献以及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所以传统图书馆中繁重复杂的参考咨询工作就可以得到大大的解脱。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网络的使用对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也有了更好的拓展,线上用户也成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显示,随时就可以检索图书馆相关资源,搜索引擎也将在第一时间迅速地将检索结果传递给读者,形成一种“大参考”的格局[4]。

3.3 专业人员素质的优化

高校复合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这种变革也要求图书馆的从业人员角色要发生变化。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优化自身素质,掌握现代电子信息和技能,并可扮演信息工程师或者顾问的角色。另外,图书馆还有必要承担其读者的培训工作。因此,图书馆员还要起到资源导航员的作用。图书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馆员的知识更新和人才的培养,鼓励员工学习新的只是,这样,图书馆员将被塑造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复合图书馆的需要[5]。

3.4 注重高校复合图书馆文化环境的建设

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首先,要与本学校的校园文化相互协调一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比图书馆硬件环境建设难度更为大的是图书馆馆风以及先进文化理念的培育。一个优秀的学习型馆风和先进理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第三,复合图书馆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传统图书馆的部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应该加强[6]。

4 结语

近些年,我国高校复合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带来一些新的气象和新的理念。随着复合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问题也随之而现。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地努力,提高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开辟新的领域和内容,才能不断满足包括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广大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宗忠,王晓燕.论复合图书馆与图书馆发展趋向[J].图书馆论坛,2002,22(10):6-11.

[2]谭玲.论高校复合图书馆及其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29-30.

[3]杨冬梅.高校复合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策略[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2(3):8-11.

[4]杨爱君.论高校复合图书馆的建设[J].甘肃科技,2005,21(7):193-195.

篇6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建设迅速普及。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多方面信息。 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首要解决的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之间相应的建设,使读者、知识和服务之间形成高效率的联系。 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不再是传统图书馆所涵盖的内容,其海量、快速、便捷、不断更新等的特点,使读者对数字图书馆更感兴趣。馆藏图书的大量增加、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建设,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怎样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怎样让师生员工在海量的文献以及数据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科学、高效、优质的服务,这些都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当前,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优势电子资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图、文、声、像并茂、成本低、效率高、查询快速方便、创作、发行容易的特点,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多样性、动态性需求,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方便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自己所用. 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不足之处。 由于读者群体的素质不一样,大多数读者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认识不清楚,不到位,有时还会产生误解.其实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包含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点播,电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具体又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根据文种可分为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每一个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都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员应该及时报导新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并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介绍资料投放到网页上,及时宣传更新。

电子化网络化图书馆建设应采取的措施加强电子立法在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法制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从根源上保护网络下的版权,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空白。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立法、司法、执法的力度,依据我国实际,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制度和手段,及早解决我国存在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对于已过保护期的作品或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信息(如国家的法律法规),可当作公有信息自由地进行数字化,但对于那些仍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要特别慎重,须考虑是否取得著作权人授权许可,是否要支付报酬,注意尊重著作权人的应有权利;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逐步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道德观,合法地利用数字图书馆以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

数字化图书的建设,能根本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努力形成服务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图书馆活动当中的重要资源,这点可以从人对知识的驾驭程度和所带来的创新看,图书馆加强对于数字化的管理以及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职能,而且转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由原先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办馆,使被动的服务转换为主动的服务。 而且,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重视主体性,强调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等,都达到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高度。 这也要求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中,要提高对人的关注,注意释放人的能力以及能够实现与读者互动。 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努力打造"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办馆理念。 在科学办馆的理念下,开展服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层次服务活动。必须重视数字图书馆服务标准的统一。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成长轨迹,转化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优化高校传统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体系。但是,目前不少高校的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发展困境,由于熟悉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不少人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和转化。 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标准的建设,可以帮助传统的图书馆人员走出技术与心理的困境,帮助图书馆员工学习运用虚拟形式,组织编制馆藏的文献。这是促进现代管理型图书馆成长的科学方式。图书馆先阶段可实施的建设项目包括:

1、基于GPS的图书定位是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检索到感兴趣的图书后,由手机GPS导航快速引导用户找到需要借阅的图书位置,有效减少图书搜索时间。

2、个性化图书分类是在中图分类法基础上根据用户需要扩展个性化的分类方法。是当前一个活跃的科研主题,可以预见诸多科研工作者需要检索该类图书,如果将相关图书单独编目为一类,而且记录读者对该书的评价和反馈,将十分有助于科研资料的检索。

3、个人数字图书馆是个人或团体根据自身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平台,将数字信息建立专题数据库储存,自己创建、维护和使用,以实现个人信息贮存、检索、传输和优化功能的知识集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化、网络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做为信息中心,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辅助机构,是信息、知识与信息技术利用的最前沿,不仅为广大师生博览群书提供保障, 更为教师及科研人员探索科技前沿、追踪学术动态、了解研究进展、申报科研课题、改革教学方法等提供支持。因此,未来电子化、网络化的完善与普及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模式。基于网络的图书馆实现了真正的减负,可降低图书馆IT基础设施费用,减少图书管理软硬件安装和维护工作,使图书管理员可专注于知识加工和整理工作,而且可借助于普及、强大网络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电子阅览室 服务 管理 文献资料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更快、更全、更准、更新的信息服务,并以新颖的电子化资源、先进的设备和舒适优雅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是高校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直接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1]。要做好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化电子阅览室服务体系的建设

1.培养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培养和提高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提高操作的规范性,提高设备利用率。业务人员应具有现代化管理技能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必须熟练掌握现代化检索工具的应用,能够使用各种基础设备;掌握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简单对部分软件、硬件进行维护;并且学习一些网络知识,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正确检索和查询。外语能力上,应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这样可以使管理人员顺利完成软件安装、应用等,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2.加强图书馆主页的管理

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图书馆也不例外。所以,图书馆的主页要反映出图书馆自身的现代化水平,要为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优质、快速、方便的文献信息服务[2]。图书馆主页信息要反映出图书馆的简介、各项规章制度、馆藏结构、馆藏资源的使用方法(如电子资源的使用及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利用等),以及图书馆各部门的联系方式等,要有自身个性,重点突出图书馆特色服务项目。网页主页设计上,内涵要完整充实、层次清楚、布局和内容要简单,能与其他信息机构和精选的网上资源相链接。为确保主页正常运行及主页内容新颖,主页要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维护,内容及时更新。

3.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电子阅览室作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部分,图书馆员如何利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处理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应及时处理种类繁多的资源、狭窄的网络通道、迟缓的网速等。图书馆员要坚决承担起文献中各种信息的评估、筛选、组织和传送等工作,依据老师和学生的要求,综合老师和学生特定的教学科研工作,有选择性地筛选一些网络信息,建成数据库,作为图书馆的馆藏虚拟资料。网络上各种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信息无处不在,所以,图书馆员应该认真鉴别,将健康、文明、科学的信息传递老师和学生。另外,图书馆可以建立“镜像”服务器,通过各种方法在网上把有用信息合理合法地备份下来,把重复且冗余的信息删掉,建起各种专题数据库,供老师和学生重复下载。这样可以避免读者重复在网上搜索,为老师和学生节约大量时间。

二、加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和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电子阅览室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严格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因此,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保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行,主要有图书管理人员职责、读者入室规章制度、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开放时间、室内环境的保洁、计算机等设备使用的操作规范等。为规范老师和学生的上网行为,需要制定电子阅览室阅览制度。首先,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部分垃圾信息,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各种设施,从技术上对师生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其次,针对网上不健康信息带给学生的不良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网络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学生上机管理办法,可以针对性地对超出合理范围的时间的学生提高收费标准,或采用限制上机的办法等,约束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并且倡导或教育读者自律,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使电子阅览室建设实现和谐发展[3]。

2.管理系统的管理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不仅要靠各项制度,还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样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人工管理不能实现的功能。如管理员能随时将用户操作状态及时反馈到服务器的监控屏幕上,当用户违反操作规范时,管理员可锁定计算机,使用户不能执行任何操作,点击某一台读者机,还可获得读者详细的上机记录。借助这项功能,管理员可随时掌握读者当前全部打开的程序及电子阅览室的上机状态,如哪些机器已登录使用,哪些机器空闲,哪些机器损坏需修,一目了然。同时可向读者发送简短文字或消息,如闭馆前提醒读者准备下机,或余额不足等。此项功能使管理员全面掌握系统的各种状态,方便进行控制管理。

3.病毒的防范和清除

因计算机与互联网联通,所以防范计算机病毒入侵是电子阅览室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有的计算机安装了硬盘还原卡,被保护的逻辑硬盘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感染病毒。但是,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还是应该安装杀毒软件,并且使用计算机时要养成查杀病毒的习惯,及时删掉有可能已经感染的病毒,必要时应安装防火墙。为了计算机很好地运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让杀毒软件在线自行或手动上网升级,以避免出现不可预知的病毒[4]。图书管理员需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计算机病毒能破坏各种计算机数据、干扰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程序,这些程序如果侵入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中,尤其侵入到网络服务器的计算机中,那将对整个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甚至让整个计算机系统陷于瘫痪状态。因此,图书管理员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确保电子阅览室整个网络系统顺利、正常运行。

4.有效管理文献资料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所藏文献资料非常多,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光盘就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占整个馆藏文献的绝大部分,不仅可以存储影像、声音等,还可以借助其他辅助设备,让读者在阅读、听音乐、看动画中丰富知识。尤其随书光盘的内容大部分是图书精髓和补充,读者结合光盘的使用能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掌握图书的内涵,起到补充教学的用途,颇受大家的欢迎[5]。

电子阅览室的文献资料与其他纸质文献相比,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管理中,存放电子文献资料有很多麻烦,如光盘容易被挤压、划伤,经不起长时间强光的照射等。因此,电子文献资料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密封、防尘土、没有磁场的地方,也不能让其互相挤压。另外,电子文献资料在管理上要有专门的制度,如电子文献资料归还回来以后应及时分类和存放,便于读者查询,便于管理员管理。光盘只能在电子阅览室查阅,不得外借,既避免光盘因外借而损毁或丢失,保证光盘资料的完整性,又给条件不具备的读者创造阅读条件,让电子阅览室文献资料发挥更有效的作用[6]。

电子阅览室突破了图书馆的传统观念,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它的建立与功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图书馆电子化的运作方式和发展前景,对图书馆电子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英.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J].情报探索,2006,99(1):81-82.

[2]林美香.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特色服务之我见[J].专业视窗,2010(7).

[3]张雅伟.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方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0(17).

[4]赵宏伟.略论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代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0(7).

篇8

【关键词】  中医药信息 古籍数字化 中医古籍

古籍数字化是当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热点。中医古籍传承了数千年中华医药文化,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再生性保护这些珍贵的中医古籍,而且为更加便捷地开发和利用古籍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古籍数字化尤其是国内中医古籍数字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近几年来在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保护及相关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的解决方案。旨在介绍一种实现无缺/错字、图文对照、通用性好、检索快捷方便、输入/输出灵活、读者互动交流、辅助研究性强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该系统具有电子化编辑、压缩、上传、存储、图书分组管理、读者分组管理、读者-图书授权借阅、网络在线阅读、原文图像浏览、图书需求信息分析、计费电子借阅、古籍学术论坛、短信互动平台、准确快速检索等功能。其科学、便捷、安全、高效的古籍资源管理,将进一步实现古籍阅览由传统方式向电子/网络方式的重大转变。

1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

1.1  中医古籍编辑平台

   

中医古籍编辑平台提供对数字中医古籍的编辑处理功能。我们开发了《古籍编辑器》软件,用来对古籍图片元数据进行标注和压缩,输出电子书。

   

中医古籍电子书籍一般包含的信息有:①置标信息,古籍中的主要知识点,如病、证、方、药等;用于全文检索和浏览古籍图片;②原扫描图像,保待原图原貌,用于与文本信息对照使用;③书目的元数据信息,如分类、书名、成书年(出版年代)、作者、版本、馆藏地、内容提要、书籍特征、保管措施、复制状况等;④书的章节信息,用于划分清晰的书籍层次结构。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古籍的卷、章、节可以灵活分级管理;②支持对图片的标记和编辑,不会改变原始图片,可以搜索图片信息和图片的标记数据;③支持缩略图方式浏览章节中的图片,支持鼠标放大/缩小图片和旋转查看,图片能自动播放和根据显示器分辨率调整大小;④依据中医古籍总目的分类标准归类书籍。

1.2  电子古籍系统

   

电子古籍系统用于将中医古籍编辑平台输出的电子

古籍上传、解压、导入并存贮到阅览系统中。系统会根据古籍分类信息自动归入正确的分类位置并建立索引,以树状形式展示,且在树的每个层次上显示该层次结构下的总条目数,与原有书库无缝集成。

1.3  电子古籍阅览系统

     电子古籍阅览系统实现了用户在线进行图文阅览,并可以记录用户在线阅览古籍的种类和时间信息,从而分析读者对各古籍的借阅和需求信息。同时,电子古籍阅览系统具有网上计费借阅功能,以便于珍贵古籍的保护和有效利用。计费借阅方案灵活,主要有按时计费(按实际借阅时间、包月/年等)、按书籍计费、按会员级别计费、按流量计费和综合计费。

1.4  古籍信息搜索平台

     搜索平台具有简单查询、组合查询和全文搜索功能。对于中医古籍涉及众多生僻字的问题,平台建立了中医古籍的繁简字体对照表,增加繁简字体关联互检功能,提高搜索准确率,同时提供基于内容的高效检索和对知识的准确挖掘功能。

1.5  学术论坛即时通讯

     古籍学术论坛和即时通讯平台提供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中医古籍管理员之间进行互动古籍学术交流和即时通讯功能。

1.6  辅助软件操作平台

     辅助软件操作平台提供了字数词频统计、历史年表、古今纪年换算、干支/公元纪年换算、六十四卦表等辅助功能,为古籍研究者对古籍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提供方便,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友好性。

2  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考虑到基于java的web应用技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基于j2ee的struts和实现数据持久化的hibernate框架的mvc设计模式所具有的优良特点,本文采用了该架构来构建高内聚、弱耦合、可维护和可扩展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数据库采用oracle 9i,数据搜索采用oracle text技术。下面对其中一些关键技术予以介绍。

2.1  mvc设计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是一种著名的用户界面软件开发设计模式,最早由xerox在20世纪80年代为smaltalk-80语言发展提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mvc设计模式把应用程序分成了3个核心部分,将应用程序进行了分层,视图和模型通过控制器连接,从而减少了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之间的耦合,使程序设计更加清晰、灵活,也提高了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克服传统web系统的不足之处[2]。

2.2  struts框架

     struts框架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体现了mvc设计模式的特性,遵守了j2ee的servlet、jsp等技术规范,同时根据j2ee的特点做了相应的变化和扩展,是j2ee体系架构的一种轻量级实现。作为一款优秀的java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框架,struts框架凭借其清晰性和灵活性,成为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轻量级java web开发框架[3]。

2.3  hibernate框架

     hibernate框架是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工具(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是一款基于java环境的优秀的对象持久化开发框架,根据o/r(对象/关系)映射技术思想,对jdbc进行了轻量级封装,使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一种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操纵和管理关系数据库,所以从技术本质上来说该框架是一种提供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服务中间件[4]。

2.4  oracle text搜索技术

     oracle tex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搜索技术,内置于oracle数据库中,其提供的开发api使软件设计人员能轻松实现功能齐备的内容搜索应用程序,可用于搜索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档,是对sql通配符匹配技术的补充。oracle text支持使用基本的布尔运算符(and、or、not、near等)将多个搜索条目组合到一起,同时具有更高级的功能,如soundex和模糊搜索以及结果排序等。该技术支持数百种文件类型,包括microsoft office和pdf。

2.5  中医古籍中生僻汉字处理

    古籍生僻汉字问题是中医古籍电子化工作的一大障碍。目前很多电子化古籍系统采用偏旁相加的方法来写,看起来非常别扭,而且如果遇到无法用偏旁相加的方法来输入的汉字,表达起来会更为麻烦。本系统通过对中医古籍电子化中遇到的生僻汉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生僻汉字进行分析统计后,对其进行编码、造字,建立繁简字体对照表,增加繁简字体关联互检功能,从而有效提高了搜索准确率。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相近的简化字或者生僻汉字的模糊发音,即可进行生僻汉字有关的查询搜索。这种简单易用的方法实现了古籍电子化中遇到的生僻汉字的存储、检索和显示,较好地解决了古籍电子化中遇到的生僻汉字问题。

3  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的实现

     从2002年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公益项目《1 100种中医珍籍秘典的抢救整理》、《中医药珍贵典籍的保护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通过自主开发的《古籍编辑器》、《古籍系统》,已经完成了1 500种中医古籍的书目元数据信息编辑工作,850余种的数字中医古籍的编辑工作;建立起的中医古籍阅览管理系统,实现简单检索、组合检索、全文检索、模糊检索、精确检索,实现了用户的分级管理,图书分组管理、读者分组管理、网络在线阅读、原文图像浏览等功能。可检索信息48多万条。系统功能正在逐步的建设和完善。

     在系统建设中我们也碰到很多问题,如据根项目支持的经费,我们尚不能对数字化的中医古籍全文本化,那么如何实现阅读的检索呢·我们采取了对原书图标注的方法,通过标注,基本能实现古籍中主要知识点的检索。标注的度是达到检索量的要点,标注度过细,会大量增加工作量,标注度过粗,又会遗漏主要认知点,为此我们制定了标注的基本原则。数字古籍的图像,保待了原图原貌,除海外回归古籍是缩微胶片扫描完成外,原书扫描都是彩色储存。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储存的量,使图像的处理、图像上传及网上阅读都出现了速度慢的问题,为提高检索和阅读的速度,我们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多次优化和设备功能的提升,基本上解决了速度问题。速度问题随着数据量的加大,可能还会出现。

4  小结

     本研究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多年来在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保护及相关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和web网络技术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就解决方案设计了技术路线和系统架构。该方案已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电子化研究项目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电子古籍阅读需求的变化,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是在不断发展,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如:古籍中同药异名、异药同名,古籍中的病证和现代病名问题,这些目前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建立起关联词表,将为中医古籍的阅读检索提供更加便捷的支持。

     电子古籍生僻汉字问题的研究。传统的计算机二字节编码技术只能处理2万多个汉字,对古籍中大量的生僻字、俗体字、异体字、通假字、避讳字无能为力。龙语瀚堂典籍数据库采用unicode四字节编码技术解决了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生僻汉字数字化的瓶颈,完善了汉字信息网络化的平台。

   

提供人性化的电子中医古籍阅读方式也是一个值探讨的问题。新加坡电子书系统有限公司推出的e-book systems pte.ltd.解决方案,其用户界面将传统浏览的多媒体内容如数码相片、文字、音乐乃至动画等表现形式通过三维翻页界面以虚拟翻书页的方式呈现出来,将自然贴切的真实书本效果带入电脑及网络世界。如何将其技术应用到中医古籍电子系统中,我们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符永驰,孙海舒,李 斌,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103-104.

[2] steve mcconnell. code complete[m]. washington:microsoft,2006. 101.

篇9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必须面向现代化。所谓图书馆的现代化,是指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实践,遵循其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与管理图书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各项任务。笔者认为,图书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和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无疑,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也应遵循这样的目标取向。本文,笔者就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现代化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就是要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使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各种常规业务工作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图书馆工作方式、服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方法的现代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在图书馆建设中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

这主要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各种常规业务工作之中,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虚拟化。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具体包括:①使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包括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多媒体资料等的网上服务。②通过各种电子通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连接各种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包括国内和国际的。③利用各种新技术,如光盘存储、超媒体技术等,进行较大型的数据库管理、检索等。④当用户在联机查找遇到问题时,能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干预(即电子参考咨询),为读者解决问题。

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将会根本改变传统的图书馆各种常规业务工作的手工作业模式,节省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还将改变传统的图书馆对服务对象的服务模式,通过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处理实现对服务对象的自助式服务,使服务对象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供应功能,促进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快速发展。

2.实现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

这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在完成建设校园网、开通互联网和家庭计算机上网的基础上,使数字化的大学图书馆进入馆外网络系统,形成一个以数字化图书馆为前提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型服务体系。实现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在技术层面的先决条件主要是:海量信息的存储(含超大容量数据的存储介质、管理软件和长期安全保存的手段);高速、宽带的网络(网络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动态、灵活的边界控制);新型的应用系统(含对海量信息的加工处理、智能化搜索引擎、多媒体信息表达、电子商务工具、新型统一的用户界面或平台、多语种多媒体自动识别实时处理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含各类信息的描述、压缩、存储、编码转换、标引、互连诸多方面的格式、协议、规范等)。只有通过这些网络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才能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将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仅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可以在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乃至宿舍里随时随处方便灵活地获得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大学图书馆资源将进入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之中,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源,为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实现大学图书馆之间的馆际链接

这是指通过网络技术,使大学图书馆之间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馆际链接。网络化是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献信息资源的馆际链接,将会突破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地域界限和部门隶属界限,促进大学图书馆之间协调藏书、合理布局藏书结构、突出藏书特色,促进馆际互借、取长补短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在各馆购书经费紧张和文献数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学图书馆之间的馆际链接,必将大大发挥大学图书馆网络协作协调的整体功能作用,扩大大学图书馆网络的整体服务规模,提高大学图书馆网络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大学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上述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属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的硬件方面的建设。但是,仅仅把图书馆的现代化归结为物的现代化,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还应包括图书馆中掌握和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能力、素质和观念等方面向现代化目标的迈进和转变,而这种转变要通过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去实现。

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是极为必要的,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特别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将给图书馆原有的结构体系、文化氛围、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使传统的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只有同时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才能适应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现代化的要求,并更大程度地推进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应当从图书馆的人员因素(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学校图书馆员队伍作为坚强后盾)、社会文化限制(含读者观念的转变、阅读心理的定势、阅读习惯的改变、对传统图书馆学习氛围的依恋以及读者信息认知能力等)、管理机制(即要有一整套新的适合于网络化数字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模式,含新的数字信息生产、机制、版权保护的合理方案等)、经济许可(含大量的数字化资源的转换代价、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用户对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的可承受能力等)等多种方面进行考虑。

从人员因素来看,首先要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现代化。它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图书馆现代化相适应的观念、知识结构并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的技能。由于观念的变革、知识结构的改变、计算机技能的熟练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必须在物的现代化之前就着手进行。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远不能达到要求,管理者必须重视和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对职工进行资本投资,这主要包括职工的教育、培训、管理以

及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使用与调剂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运用,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力求人尽其才,才尽所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的措施:第一,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对完成学历或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的职工进行适当的奖励。第二,制定培训计划,将图书馆中年龄适当、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在图书馆职工中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员送往重点院校进修。第三,请专家和学者制定出科学的标准和要求,在职工中定期开展业务工作技能大赛。第四,制定工作人员业务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对有业务研究成果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定期在馆内召开学术研讨会,并对学术论文进行评奖。第五,安排专业人员参加专题和学术研讨会等等。

从人员因素来看,还要重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图书馆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员原来所熟悉的工作环境开始消失,而人们所不熟悉的新环境开始出现。人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与认同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对于新出现的一些现象如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方式.人们往往存在着一种认可、认同、不安、沮丧、抗拒、尝试的复杂心理状态。人们对于自己在未来图书馆中的具体处境难有十分的把握。这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加上可能性的风险,就会使处在现代化过程特定阶段的人们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焦虑情绪。再加上这一时期还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直接对图书馆员原本正常的工作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进而加重焦虑的程度。现代化图书馆必须与现代化管理相匹配,现代化的管理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核心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为此,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心理素质的培养,第一,引导馆员转变观念,树立高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增强馆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第二,引入对图书馆员工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由读者评选的“我喜欢的图书馆馆员”等活动,向读者发放调查问卷,设立读者信箱、馆长信箱等,把读者评选的结果和意见公布于众,并作为馆员和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三.营造和谐、舒畅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氛围,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和改善,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每个人自身的潜质,以适应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现代化的要求。

从社会文化限制方面的因素来看,当前主要应当加强对图书馆服务对象使用信息和网络资源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一个图书馆是否能实现网络化,还要看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网络化,它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必须具备与图书馆网络化相适应的知识观念和技能。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虽然基本上能够进行图书馆网络化的技术操作,但与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的要求仍然相差深远,因而加强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信息能力的培养目前重点应着眼于培养服务对象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对服务对象的信息操作技能的训练来实现。这需要服务对象在一定的信息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操作的反复训练,最后才能形成信息操作的技能。信息操作技能的训练,具体地说包括进行计算机检索技能的训练、网络利用技能的训练等训练内容。有一些服务对象信息网络技能严重缺乏,无法进行独自操作获取网络信息,因此,对服务对象的信息技能训练仍有待于加强。对服务对象信息技能训练的指导可采取多种形式,诸如课程培训、知识讲座、网上信息、随机性指导等等方式。从而使服务对象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自觉的训练,信息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从管理机制和经济许可的因素来看,关键是建立一个新的适合于信息化、网络化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模式。如果图书馆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图书馆的体制仍然是传统体制,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进程将会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体制的制约造成图书馆成员的行为、观念等方面的不一致性、不连贯性,甚至造成图书馆机体的非整合性。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结构必然要发生大的变动,如由于信息技术的引进引起业务过程的重组和集成,将导致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成员中的利益结构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如信息技术将引起权利的再分配,这些变化必将引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将面临着与读者、出版商、合作伙伴、信息系统、工作流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整合。可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也必然要出现一个大的转型。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即是对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包括图书馆的成员之间、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也只有建立一个新的适合于信息化、网络化的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模式,才能更大程度地推进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永刚:《浅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理念》,《津图学刊》,2002.1。

2.孔华、张永彬:《以人为本――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4。

3.向林芳:《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信息素质教育》,http://lib.edn.cn/sztsg/ac2.htm.

4.张淑花:《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与建设》,http://lib.edn.cn/sztsg/ac2.htm.

篇10

关键词:图书流通率;开放型;图书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图书流通率是检验图书馆工作水平、衡量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流通率的高低,可以说明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的实际情况。各个图书馆应当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提高图书流通率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笔者试从图书馆、图书和图书管理员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图书流通率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重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人民群众到图书馆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我们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破除图书馆“重藏轻用”的旧观念,努力建设开放型的图书馆。

1.扩大图书馆开放程度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图书馆某些馆藏仅对专业人士开放;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制;对图书借阅的册数有限制。因此,要尽快扩大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切实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一是要实现图书馆的全开放。一些特色图书馆往往有着诸多限制,这就使一些读者明知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哪里,却无能为力。事实上图书馆是整个社会的财富,不能人为设置读者阅读、学习的门槛。

二是要切实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特别是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些人的上班时间可能和正常作息时间不同。因此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前提下,应该考虑24小时全天开放制度,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图书馆更应该尽量开放。

三是放松对图书借阅册数的限制。图书馆将图书借阅册数与押金的数额相衔接的做法,事实上增加了借阅者往返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在我国已经实行身份证制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引入征信体系,从而取消押金,进而取消册数的限制。

2.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阅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随时随地的习惯,因此要尽快加快力度建设数字图书馆,将馆藏信息数字化,通过网络给读者提供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服务。

一是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科技的发展促使着当今社会的知识总量迅速增长,各类出版物不断涌现。任何一所图书馆都没有能力、也没有资金,甚至也没有必要做到独立收全所有的出版物。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到资源的共享及互补。

二是尽快实现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图书馆的馆藏已经由过去的纸质图书发展到了现在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的状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图书电子化的进程,当前要加大纸质图书向数字图书的转换力度,尽快实现馆藏图书的全部数字化。

三是加强对用户的电子化管理。要发挥和利用好网络,为图书馆的注册读者的在线阅读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让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阅读图书馆的数字化藏书,使图书馆的资源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二、加强图书的流动管理

只有不断探索图书管理的做法,提高读者对图书借阅的兴趣,让图书馆里的书“活”起来,才能真正让图书的流通率得到提高。

1.让图书“立体”起来

通过图书数字化进程和资源共享,使图书在读者面前变得“立体”和触手可及,让读者真正面对一个知识的海洋。

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馆藏图书很大一部分出版年限较早,没有电子化,经常借阅不仅不利于图书的保存,同时也给喜欢在线阅读的读者带来困扰。同时,图书更新速度过慢,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文献阅读的要求。这都需要我们加大资金投入,让馆藏图书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是扩充图书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要让读者随时都可以通过图书馆查询到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电子信息资料、数据库等现代化信息资料,从而实现读者的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同时也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

2.把图书“推销”出去

图书馆应该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把图书“推销”出去,延伸服务触角,完成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从而使教育充溢民众生活中,让读者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

一是提高图书的吸引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多渠道、多方位了解读者对书籍的需求,让读者广泛参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来,尽量及时向读者提供所需求的专业书刊;同时,图书馆也要加强与出版社的交流,增强了图书馆采购工作的互动性,使图书的购置更具针对性;而举办图书讲座也是提高图书对读者吸引力的一种尝试。比如,可以根据历史、法律、健康等不同类型的书籍,或者根据前教育需要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阅读辅导,提供知识大餐,从而让读者有兴趣借阅图书或上线浏览。

二是增加图书的见光度。由于馆藏图书数量众多,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增加图书的见光度,让读者尽可能详细了解馆藏图书的数量和特色图书,进而引发其阅读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将特色图书或者将每周每月借阅次数较多的图书,加以精练描述,在馆内的液晶宣传栏内滚动播放;也可以统一制作成展板,在图书馆显眼地方展出;还可以用通信、网站、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和读者交流,热心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提供他们需要的相关资讯。

三、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

即使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讲究效率和拥有训练有素的图书管理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因此,要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就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