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重点知识

篇1

2021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共同阅读2021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请您阅读!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

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河蚌,乌贼 , 石鳖、扇贝、文蛤。

3、贝壳是由

外套膜 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用 足 运动,用 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

,大多有 贝壳 ;②运动器官是 足 。

节肢动物

5、蝗虫的身体分为

头部 , 胸部 , 腹部 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 3个单眼, 1 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 气管 呼吸。体表有 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

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

1对触角,一般有 2 对翅, 3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 ; 身体和附肢 都分节。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

等。

二、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

脊椎动物:体内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

5 种 7 片,分别是 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

雌 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 雄 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能在水中呼吸;

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

尾部 和 躯干部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

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

水中 2、体表常有 鳞片 覆盖3、用 鳃 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初中如何学好生物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二、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

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学霸分享的生物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仔细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课后复习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篇2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1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2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7、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二、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

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

7、体温调节

8、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特点比较

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3一、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异养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会数食物链条数)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食物链三原则:①以生产者开始;②箭头指向捕食者;③存在客观的捕食关系。

4、功能: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

d、能量的传递效率:10%—20%

e、能量金字塔:处于最底层是生产者,以能量或质量表示

f、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①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4一、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

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四、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如:2、4-D奈乙酸。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5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计算方法:逐个计数 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的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

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昆虫:灯光诱捕法;

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a、数学模型:(1)

Nt=N0λt

(2)曲线(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数量)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三、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四、群落的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教育

今天的幼师生是未来的科技基础教育导师,将担负着用人类创造的先进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对儿童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重任。因此,幼师生自身科技意识的树立和科技知识的掌握,决定着未来的科技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着一代代新人的健康成长。“从娃娃抓起”,“从教娃娃的老师抓起”,这些思想已经成为当今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思路。许多科学家都预言,21世纪,生命科学将是自然领域中的带头科学,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对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能源、资源、环境和健康等许多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生物技术将成为跨世纪技术革命的主角。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近年来,我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物技术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革生物学教材。完善课程内容的科技结构

改革和加强自然科学课程是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要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的需要,及时反映基础科学、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和由于现代生产带来的新问题而形成的新学科。而现行幼师生物学教材是1986年1月编辑的。无论教学体系还是教材内容都明显沉旧落后,教材学术知识过多。轻知识应用,缺乏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改革生物学教材,调整内容,优化结构,删减陈旧、繁琐、重复的内容,增加一些现代生物技术知识的含量,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化科技、文化教育发展趋势,体现师范教育特点的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体系。如,在讲植物类群时,删减各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在菌类植物部分,增加了利用“基因工程由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内容;增加利用“基因工程的发酵工程由大肠杆菌、酵母菌生产蛋白质、氨基酸等食品原料”的内容,补充现酵工程的发展状况。经过这样的调整。扭转了重理论轻技术,重知识轻应用的现象。幼师生物学教材可以联系现代生物技术知识的内容很多,介绍这些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看到科技知识的力量,由此唤起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激发她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课堂教学是渗透生物技术知识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阵地,采用恰当、易行的方法,寓科技内容与教学中,树立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她们的科技兴趣,造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情操和科学素养的未来的科技启蒙教育教师。

1.结合教材内容,明确渗透目标和内容

生物技术知识的渗透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本学科的科技含量,选准结合点,增加一些科技新知识和新成果,也就是要明确科技教育目标和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科技教育目标和内容如下表:

2.坚持渗透的经常性

教学中时刻不忘把现代生物技术及其新成果寓于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要追踪最新科技信息。不断丰富自己对科学技术的最新进步的了解,尤其是那些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新技术进步以及对这些技术进步的科学原理的了解。也就是要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举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生物学的发展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表示促进、推动)。

3.突出渗透的自然性

生物技术知识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中,使知识传授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水融,切忌牵强附会,喧宾夺主。如在将遗传和变异时,讲到遗传病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同学们正在憎恨遗传病的残酷、无助时。及时补充介绍现代高技术“优生遗传工程的尝试”,用实例阐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根治遗传病真正实现优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不久将逐渐变成现实。生动的实例。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使学生在掌握遗传、变异等知识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生物技术知识,培养了科学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进行渗透

篇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特点 高职学生 五种意识

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无论是在校生人数还是院校数量均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教育迎来,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的坚强支柱,它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它培养的人才处于社会人才中的较高层次,而他们活动的领域更贴近实践,又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和技能型人才,它能够独立成为一种教育类型。

与普通的高等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应使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技术应用能力强。高职教育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技术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结构,以真实产品的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实施教学,促使学生的职业技术更专、更强。

第二,职业素养高。职业教育既要“使无业者有业”,又要“使有业者乐业”。技术只能使无业者有业,素质才能使有业者乐业,使有业者得到持续的发展。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一线工作。

第三,岗位适应快。高职教育要倡导教学设计与职业岗位的对接,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上岗就能工作。

因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以下五种意识的培养。

一、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习意识是指个体在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状态和特点、自身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效果等的认识与评价。在心理学上,指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个体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社会性三个特点。换言之,指个体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以知识、概念、思想等观念形式在头脑中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份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供,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的重要观点,并指明了终身学习通过四大支柱实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也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支柱。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毕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按照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非常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相对系统性,办学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教学必须达到高等教育的水准,并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意识,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成功。

二、强化实践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高职学生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高职教育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技术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结构,以真实产品的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实施教学,促使学生的职业技术更专、更强。高职教育要倡导教学设计与职业岗位的对接,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按照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促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更加吻合,最大限度地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只要上岗就能工作。

为此,高职教育要使高职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经受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志愿者活动,对课内所学知识会有更直接的实践感觉、实践把握,从中会发现更多所在专业领域内和其他领域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虚心学习、不怕吃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三、强化企业文化意识,实现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30多年初步发展和近十年快速发展后,规模发展很快,院校数与在校生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规模的快速扩张之后。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应该看到,在内涵建设中,高职教育的文化建设刚刚起步,且尚未形成自觉,这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节点所在,而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如何使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有机融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高职教育与产业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从最初的学徒制来看,职业教育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产生,职业教育才逐渐从企业中分离出来,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职业院校虽从企业中独立出来,但与企业的协作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产教结合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看,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和建设上下功夫。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属性和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教育应坚持以行业(企业)文化为本,自觉将行业(企业)文化或地方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吸收到教学内容中,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这实际上就要求高职教育做到使产业文化进教育,把产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和优良传统充实到教育体系之中;使企业文化进校园,工作文化进课堂,把相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文化理念,如制造业的精细、金融业的严谨、会计业的诚信等,自觉地渗透到相关专业课程中去。

实现大学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应成为高职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需要研究、探索、凝聚、积累,更需要设计、系统规划、不断推进。

四、强化团队意识,发挥集体潜能

所谓团队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意识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意识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意识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意识。

职业活动中不仅需要竞争,而且需要主动合作精神,竞争与协作相伴而生,相离而失。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职业活动,总是与一定的职业群体相联系,离不开同行业的支持与协作,特别是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过程更趋专业化、社会化,需要加强联合。产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也要求一个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必须团结协作。

五、强化职业意识,体现职业教育本质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即“职业性”。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看法;择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职业意识是约定俗成、师承父传的。职业意识是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章制度、企业条文来体现的。职业意识有社会共性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它是每一个人从事工作的岗位的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高职教育中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始终,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毅.职业学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我所任的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课程。因此,针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我想就我个人的意见谈以下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因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现阶段文化科学素养方面,除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科学精……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应该重视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因为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由此,就可以见出课外实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这里提醒我们广大的教师朋友,请你们不要忽视了这一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比如新教材中的初一教材,就血液和呼吸系统这两章节一共就有好几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新教材中的实验多实际上就给我们的老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就不知道实验的方向性、侧重性、以及实验中的重难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好自己本身的教本工作的同时,还要把课外活动实验做为一个重要的课程来对待。

下面我们就生物实验中的比较办法选一个来做一下讲解,比如,生物实验中长用到的一个实验方法叫做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一般是用在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比如说在实验《活动与脉搏的关系》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将一个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部分,在实验的结果出来之后,我们再有针对性的把几个组的实验数据收集到一起,针对与实验结果,再对比的比较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除此之外,还可以找两个同学,把他们统计的安静数据以及活动后的脉搏数据进行比较,又或者可以把男生和女生的脉搏数据以及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数据统计在一起,然后又进行区别对比,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忆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别切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

篇6

关键词:优质无烟煤 掺入 灰分 挥发分 比电阻

一、无烟煤性质、分类及碳素材料物化指标

1.无烟煤性质

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且少烟,不结焦。无烟煤固定碳含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且无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

2.无烟煤分类

煤化度是表示煤化作用深浅的等级,泥炭向褐煤、烟煤、无烟煤变质过程中,煤化度逐步提高,中国煤炭分类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煤化度指标。中国国家标准GB5751-2009“中国煤炭分类”将煤分为12大类,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0%的煤称为无烟煤,并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daf)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的大小,将无烟煤分成无烟煤1号、2号、3号,分别代表变质程度较深(年老),中等变质程度、较浅变质程度3种无烟煤。分类指标见表1。

3.碳素材料物化指标

经过实验分析检测,焦炭,兰炭及无烟煤的物化指标见表2。

二、电石生产中碳素杂质的影响

1.电石生产的主副反应

2.电石生产中碳素杂质的影响

碳素原料中主要杂质是灰分,全部由氧化物组成,在电炉内生产电石的同时,灰分中氧化物同时被还原,氧化物被还原时既消耗电能又消耗碳素,且还原后的杂质混在电石中,降低电石质量。灰分含量高,会导致电量增大,炉料每增加1%的灰分则多消耗电能约50~60kw/h。焦炭中灰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在炉底被碳素材料还原成硅,一部分在炉内生产碳化硅沉积于炉底,使时炉底上抬变高,另一部分与铁反应,产生硅铁,硅铁会破坏炉壁,出料嘴及电石锅等设备。二氧化硅含量对电石发气量也具有影响,其含量越高,电石发气量越低。所以为了降低成本,要求碳素原料灰分控制在(兰炭8%,焦炭12%)以内。

在碳素原料中,挥发分若增加1%,生产1吨电石则需多耗电能2.3~2.5kw/h,而且挥发分靠近反应区,形成半融粘结状,使反应区的物料下落困难,容易引起棚料现象,使热损失增加。碳素原料挥发分中,一般含有20~30%的氧,它在电石炉内要与温度极高的烧结电极反应,使电极消耗增加。同时挥发分超标会造成烘干,输送,料仓储存等过程中着火,对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危险,还会造成碳素质量下降,导致配比不准,影响炉况稳定和电石品质。

碳素原料中杂质含量过大,如果炉温低,杂质不易随电石排出,造成杂质在炉底沉积影响炉子寿命,其杂质含量宜控制在:二氧化硅≤1.5%,氧化镁和氧化铝≤1.5%。氧化物超标,会造成电石质量下降,炉底升高,而且,出炉时,会烧坏炉舌,严重时造成炉眼位置上移,造成电炉操作条件恶化,故应严格制。

三、电石生产中添加无烟煤的影响因素分析

1.无烟煤杂质含量低

优质无烟煤固定碳含量较高,杂质含量低,固定碳含量一般在 90%以上。

2.无烟煤比电阻高

无烟煤的比电阻一般约在 350~750Ω/mm2,而焦炭和无烟煤的比电阻与其粒度的关系为:

焦炭比电阻与其名义粒度的关系:

ρ=46~59/B0.5

式中:B-名义粒度或平均粒度(毫米)

无烟煤比电阻与其名义粒度的关系:

ρ=62~90/B0.286

式中:B-名义粒度或平均粒度(毫米)

两式进行比较,无烟煤的比电阻比焦炭的比电阻大。

根据电石炉生产中炉内操作电阻的关系式:

R操=(R池×R料)/(R池+R料)

式中:R操 - 电石炉内操作电阻;

R池 - 电石炉内溶池电阻;

R料 - 电石炉内炉料电阻;

从上式可知,提高电石炉内炉料电阻就可以提高操作电阻,而炉料电阻与炉料的比电阻成正比,因此提高炉料比电阻就可以提高操作电阻,使电极更好地插入炉内,做到闭弧操作,提高热效率,提高电石质量。

四、结论

1.生产实践证明,在电石生产中碳素原料掺加一定比例的优质无烟煤是可行的。

2.掺加无烟煤后,要加强炉面操作管理,勤疏通炉料,增加透气性。

3.掺加无烟煤后,炉况得到改善,并使电石成本降低。

参考文献:

[1]熊谟远.《电石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M].1985.1;

篇7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 多反应监测, 同时检测, 有毒生物碱, 血液

1 引 言

天然结构生物碱是中草药的重要药效成分,而与此同时,因不当治疗、临床用药过量、误食、蓄意投毒等而导致的剧毒生物碱中毒的案件也时有报道。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中毒样品中痕量生物碱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含有毒生物碱的植物分布极其广泛,在各科各属中均有分布,如毛莨科的草乌、附子等含有乌头碱;马钱科的马钱子含马钱子碱、士的宁,钩吻含钩吻素子;茄科的洋金花,曼陀罗等含阿托品。这些生物碱的结构复杂、类型多样,毒性大,中毒剂量很低(如:乌头碱小鼠经口LD50为1.8 mg/kg,对人的中毒剂量(口服)为0.12 mg,致死量为3~5 mg[1]),在中毒病人体液中含量极低,中毒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这些特性使得有毒生物碱的分析鉴定成为一个难题。

目前,对于体液中有毒生物碱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4,5]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6~14]。HPLC检出限通常在100 μg/L以上[4,5],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毒物鉴定的需要,且仅以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存在不足,目标物浓度低时基质干扰严重、选择性差,易出现假阳性结果;GCMS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而生物碱大多为高沸点化合物,需要衍生化后才能进行分析,操作繁琐。LCMS具有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并且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结构碎片等信息,其多反应监测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与选择性,在中毒样品的痕量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利用LCMS技术检测生物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分析的大部分研究仅限于对某一种或来源相同的某几种生物碱的检测[6~12],对来源不同的多种有毒生物碱检测的研究很少[13,14],并且存在覆盖范围不广[13],以及提取回收率低的不足[14]。本实验建立了同时对人血中多种来源不同有毒生物碱的LCMS/MS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回收率、稳定性、重复性等进行了验证。此法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避免漏检,已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应用。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1200 RR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仪、6410B Triple Quad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XK96A快速混匀器(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AS 3120超声波发生器(Auto Science公司); TDL40B离心机(Anke 公司);HGC12氮吹仪(上海欢奥科贸有限公司)。

马钱子碱、士的宁、喜树碱、硫酸阿托品和硝酸毛果芸香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乌头碱、钩吻素子和盐酸麻黄碱(天津一方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均>95%,用分析纯甲醇配制成100 mg/L标准储备液,储存于4 ℃冰箱中。甲醇(色谱纯,SK Chemical公司),甲醇、氨水和乙酸铵(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二次蒸馏水(自制)。

2.2 样品前处理

取血液0.5 mL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1 mL乙酸铵氨水缓冲溶液(pH≈9),充分混匀,加入2 mL甲醇,涡流混合2 min,超声10 min,45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45 ℃下用氮气吹干,加入1.0 mL起始梯度流动相V(甲醇)∶V(100 mmol/L乙酸铵)=∶1溶解,过0.22 μm微孔滤膜,待分析。

2.3 色谱与质谱条件

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50 mm× 2.1 mm, 1.8 μm);流动相:10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流速:0.3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1 min, 20%~35% B; 1~4 min, 35% B; 4~5 min, 35%~60% B;5~6 min, 60%~70% B;6~7 min,70%~20%B。柱温:30 ℃,进样量:5 μL。

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干燥气温度: 350 ℃,干燥气流速: 9 L/min,雾化气压力: 275.8 kPa,毛细管电压: 4 kV。

3 结果与讨论

3.1 提取条件的选择

血液样品含有蛋白质,直接加入有机提取溶剂会导致样品中蛋白质沉淀,提取溶剂不易渗透进样品中;且生物碱一般具有碱性,在碱性环境下可游离出来,易溶于有机溶剂。本实验在提取前加入两倍量的碱性缓冲溶液稀释样品,在提高分散程度的同时可使生物碱游离出来,加大在有机相中的分配比例。针对各生物碱的性质,考察了以乙醚[14]、乙醚二氯甲烷(1∶1, V/V)、乙酸乙酯、氯仿、甲醇为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其回收率分别为41.6%~73.9%, 57.5%~93.8%, 44.4%~86.6%, 46.9%~95.5%, 81.0%~103.0%。可见,只有用甲醇提取时,8种生物碱的提取回收率都能达到80%以上,故选择甲醇为提取剂。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考察了以0.2%甲酸水溶液、10 mmol/L 乙酸铵溶液和20 mmol/L 乙酸铵+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和乙腈为流动相B的分离效果。实验发现,以10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A)+ 甲醇(B)为流动相可使各组分得到较好的分离和较好的响应。采用0.2%甲酸水溶液(pH≈3)与采用10 mmol/L 乙酸铵溶液(pH≈7)时,各组分的出峰顺序发生改变。A采用前者时出峰顺序为毛果芸香碱、麻黄碱、士的宁、阿托品、钩吻素子、马钱子碱、乌头碱、喜树碱,采用后者时出峰顺序为麻黄碱、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士的宁、马钱子碱、钩吻素子、喜树碱、乌头碱,说明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会影响溶质分子与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它们的保留行为。这8种生物碱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碱性,在pH较高的流动相中会更多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疏水缔合作用更强;另一方面,喜树碱、毛果芸香碱含有内酯环结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有杂环酰胺结构,在pH较高的环境中易开环形成羧酸盐,降低与键合相的疏水作用,改变保留状况。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各组分的保留值随pH的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改变出峰顺序。

3.3 溶剂效应的影响

样品吹干后用甲醇溶解进样分析,进样2 μL以上时,峰展宽现象很严重,峰形不佳;改用梯度洗脱中间段的流动相(60%甲醇)溶解,效果有所改善;用起始梯度的流动相(20%甲醇)溶解,效果明显好转,进样10 μL仍能得到较好峰形。3种情况下进样5 μL的MRM色谱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用不同溶剂溶解对先出峰组分的峰形影响较大,后出峰的组分几乎不受影响,这种情况是由于溶剂效应的影响所致。

A: 甲醇(Methanol);B: 甲醇(Methanol)∶10 mmol/L 乙酸铵溶液(Ammonium acetate)=3∶2(V/V);C: 甲醇(Methanol)∶10 mmol/L乙酸铵溶液(Ammonium acetate)=1∶4(V/V)。 1. 麻黄碱(Ephedrine);2.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3. 阿托品(Atropine);4. 士的宁(Strychnine);5. 马钱子碱(Brucine);6. 钩吻素子(Koumine);7. 喜树碱(Camptothecin); 8. 乌头碱(Aconitine)。3.4 有毒生物碱的结构特征及质谱碎裂特征

8种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中,除麻黄碱以外,N原子均在环上,在ESI模式下各组分均易得到一个H+形成准分子离子峰[M+1]+,用二级质谱扫描各组分的质谱图如图2所示。根据图2总结各组分的主要碎片离子及其归属如表1。

1. 麻黄碱(Ephedrine); 2.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3. 阿托品(Atropine); 4. 士的宁(Strychnine); 5. 马钱子碱(Brucine); 6. 钩吻素子(Koumine); 7. 喜树碱(Camptothecin); 8. 乌头碱(Aconitine)。由表1可见,各组分的碎裂有以下特点:(1)共轭环中的N上不易发生碎裂,非共轭环中和不在环上的N则易发生碎裂,如毛果芸香碱中碎裂不易发生在N上,而士的宁中m/z为264.3、阿托品中m/z为93.2、麻黄碱中m/z为117.1的碎片均是N上产生中性丢失所得。(2)含有酯结构的组分易发生氢转移,断裂丢失羧酸分子,如阿托品中托品酸、乌头碱中乙酸和苯甲酸的丢失,而当含有内酯结构时,则易产生中性碎片CO2或HCOOH丢失,如喜树碱中CO2的丢失和毛果芸香碱中HCOOH的丢失。(3)含有羟基和甲氧基的组分易以水和甲醇的形式产生中性碎片丢失,如麻黄碱和乌头碱中H2O和CH3OH的丢失;而氧杂环则易开环以醛的形式产生中性丢失,如钩吻素子中HCHO和马钱子碱中C5H4O·的丢失。表1 8种有毒生物碱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及其归属,碎裂电压和碰撞能量

C6H5COOH]+2503842a为定性离子(Qualitative ion (m/z)),* 为定量离子(Quota ion(m/z))。 选择碎片离子中丰度较大的2个离子作MRM模式,以响应值较高的离子对作为定量离子对。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定性离子、定量离子、碎裂电压、碰撞能量如表1所示。

3.5 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检出限(LOD)

取空白血0.5 mL,加入8种生物碱标准液混合,配制血中麻黄碱、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和士的宁浓度为0.01,0.05,0.1,0.5,1,2,5,10,20,50和100 μg/L,钩吻素子、马钱子碱、喜树碱、乌头碱的浓度为0.05,0.25,0.5,2.5,5,10,25,50,100,250和500 μg/L,在优化的条件下测定8种生物碱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出限(以S/N≥3计)、定量限(以S/N≥10计),结果如表2所示。

3.6 方法稳定性、回收率和精密度

在空白血液中加入8种生物碱标准溶液,分别放置0, 4, 12, 24, 48和72 h后按上述方法提取并分析,测得RSD

在空白血液中添加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混合,按上述方法提取并分析,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3种添加浓度的回收率在83.1%~104.0 %范围,日内RSD

参考文献

1 Zhang HongShun(张宏顺).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2: 114~115

2 Liu QingYan(刘庆艳), Zhang ZhaoHui(张朝辉), Chen Bo(陈 波), Ma Ming(马 铭) .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分析测试学报), 2008, 27(1): 26~29

3 Wang ZhaoHong(王朝虹), Guo DeAn(果德安), Hu ChunHua() .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色谱), 2003, 21(4): 382~ 384

4 Yan YuLing(杨玉林), Wen YiMin(温忆敏), Rui ZhenRong(芮振荣), Shen ZhaoYe(沈朝烨) . Chinese J. Health Lab. Tech.(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4, 14 (3): 272~273

5 Wang ZhaoHong(王朝虹), He Yi(何 毅), Zhang JiZong(张继宗), Hu ChunHua(), Guo DeAn(果德安). Chin J Forensic Med.(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3, 18(3): 145~146

6 Chen HuaiXia(陈怀侠), Chen Yong(陈 勇), Han FengMei(韩凤梅), Du Peng(杜 鹏).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7, 35(1): 61~ 65

7 Zhang HongGui(张宏桂), Shi XiangGuo(史向国), Sun Ying(孙 莹), Zhong DaFang(钟大放), Zhang HanQi(张寒琦).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 44(2): 284~286

8 Chen HuaiXia(陈怀侠), Du Peng(杜 鹏), Han FengMei(韩凤梅), Chen Yong(陈 勇). Chinese J. Pharm. Anal.(药物分析杂志), 2006, 26(10): 1369~1371

9 Du ZhenXia(杜振霞), Sun ShuQi(孙姝琦) .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分析测试学报), 2007, 26: 61~63

10 Wang ZhaoHong(王朝虹), Xing JunBo(刑俊波), Wang ZhiPing(王志萍) . Chinese J. Forensic Med.(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8, 23(5): 226~ 228

11 Xu Y Y, Si D Y, Liu C X.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9, 49: 487~491

12 Hattori H, Hirata Y, Hamajima M, Kaneko R, Ito K, Ishii A, Suzuki O, Seno H. Forensic Toxicol, 2009, 27: 7~11

篇8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微生物的催化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基本构造与普通燃料电池类似,如图1所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通常选用导电性能较好的石墨、碳布和碳纸等材料,阴极则大多使用载铂碳材料。保持阳极池无氧,阴极池有氧,两池之间的阳离子半透膜使h+自由通过,氧气不能通过。连接两极的外电路中串联电阻器或其他电子设备[1~3]。

图1 微生物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

与传统燃料电池不同的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反应是靠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机物(底物)而产生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导线传递到阴极,质子通过半透膜渗入阴极池。阴极池中,氧气、质子、电子反应生成水。常用葡萄糖作为底物,反应如下[4]:

阳极反应:c6h12o6+6h2o6co2+24e-+24h+

阴极反应:6o2+24e-+24h+12h2o

电池反应:c6h12o6+6o26co2+6h2o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制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过程可分解为5个步骤:(1)底物生物氧化:阳极池中,底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产生电子、质子及代谢产物;(2)产生的电子从微生物细胞传递至阳极表面;(3)电子经外电路传输至阴极;(4)产生的质子穿过半透膜,从阳极池迁移至阴极池,到达阴极表面;(5)阴极池中,电子受体(如氧气等)与迁移来的质子和电子在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通常,前2个步骤是限速步骤,即电子的产生与传递效率是影响mfc输出功率的最重要因素[2,5]。

2.1 底物生物氧化

2.1.1 产电呼吸代谢[5,6]

微生物在无氧的阳极池中会发生产电呼吸代谢,即通过呼吸代谢过程产生电子、质子及代谢产物。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决定电子与质子的流量,它与底物有关,而阳极电势也对它起着决定性作用。

阳极电势较高时,微生物经呼吸链进行代谢,电子和质子通过nadh还原酶、辅酶q及细胞色素进行传递;阳极电势较低,且存在硫酸盐等其他电子受体时,电子会在这些电子受体上累积,而不与阳极反应;当不存在硫酸盐、硝酸盐和其他电子受体时,微生物主要进行发酵,代谢过程也会释放少量电能,同时醋酸等发酵产物可被某些微生物继续代谢,释放电子。

2.1.2 阳极微生物

阳极微生物的种类决定阳极的电子传递方式,如表1所示。理论上各种微生物均可用于mfc,但由于细胞壁中的肽键等不良导体的阻碍,大多数微生物产生的电子不能传出体外,因而不具有直接的电化学活性。通常采用添加可溶性氧化还原介体作为电子传递中间体的方法,实现电子由细胞内传递至阳极表面。此类mfc称为间接mfc(或有介体mfc),其工业化应用由于介体大多有毒、易流失、价格较高而受到很大阻碍[2,7]。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能产生一些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这些物质称为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一些微生物能以产生的h2、h2s等初级代谢产物作为氧化还原介体,例如harbermann等设计出利用desulfovibrio desulfurcan菌种生成的硫化物作为介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该系统不经任何维护连续可运行5年,其电池反应如下[1]:

2+2h2o2co2+8h++8e-

代表有机燃料

so2-4+8h++8e-s2-+4h2o

阳极反应:s2-+4h2oso2-4+8h++8e-或8/3s2-+4h2o4/3s2o2-3+8h++8e-

阴极反应:2o2+8h++8e-4h2o

有一些微生物(如绿脓杆菌)自身能生成易还原的次级代谢产物,影响电子传递。次级代谢产物指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的,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多种不需介体就可将代谢产生的电子通过细胞膜直接传递到电极表面的微生物——产电微生物。此类微生物以位于细胞膜上的细胞色素或自身分泌的醌类物质作为电子载体,将电子由细胞内传递至电极上,这种mfc称为直接mfc(或无介体mfc)。

2.2 阳极还原[2,8]

阳极还原指电子由微生物细胞内传递至阳极表面,是电池产电的关键步骤,也是制约产电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阳极电子传递方式主要有4种:直接接触传递、纳米导线辅助远距离传递、电子穿梭传递和初级代谢产物原位氧化传递。前2种属于生物膜机制,后2种属于电子穿梭机制。2种机制可能同时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产电过程。

a直接接触 b纳米导线 c氧化还原介体d还原态初级代谢产物原位氧化

图2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电子传递机制示意图

2.2.1 生物膜产电机制

生物膜产电机制指微生物在电极表面聚集形成膜,通过直接接触或纳米导线辅助作用而转移电子。这是一种无介体电子传递机制。

直接接触传递指与阳极表面接触的产电微生物菌体可通过细胞膜外侧的c型细胞色素,将呼吸链中电子的直接传递至电极表面,如图2a所示。该方式只是紧靠电极表面的一单层微生物可传递电子给电极,因此电池性能受限于电极表面这一单层微生物的最大细菌浓度。

近期研究表明,某些细菌的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可导电的纳米级纤毛或菌毛,起到电子导管的作用,依靠这些纳米导线辅助,可进行远距离电子传递。这些表面纤毛的一端与细胞外膜相连,另一端与电极表面直接接触,将细胞外膜上的电子传递至电极表面,实现电子转移,如图2b所示。这些菌毛可使电子传递到离细胞表面更远处,进行较远距离的电子传递,从而可形成较厚的具有产电活性的生物膜,提高电池性能。

2.2.2 电子穿梭产电机制

电子穿梭产电机制指微生物利用外加或自身分泌的电子穿梭体(氧化还原介体),将代谢产生的电子转移至电极表面。根据介体的不同,有介体电子传递可分外源介体的有介体电子传递、还原态初级代谢产物原位氧化传递、微生物次级代谢物为介体的电子传递。

篇9

【关键词】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58-01

电力工业关系着国家能源的安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在今天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采取各种策略来加强营销。而在电力营销中,企业要想获得政府及社会的认可,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就必须加强优质服务。

一、电力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抢占一定的份额,就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有所创新,开展更优质化的服务。所谓的优质服务就是指,在营销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和更高效的服务,使电力企业拥有更高的信誉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优质服务是电力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营销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1 优质服务是企业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

电力企业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维护电网稳定,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更要注重服务,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需要增大服务成本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而优质服务则是电力企业承担责任的保证。

1.2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只有内外兼抓,保证内部管理的同时做好服务,才能在外面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让客户满意。

1.3 要想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优质服务

企业要想降低企业成本,有效地减少电网事故,就必须注重优质服务,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电力营销中优质服务存在的问题

现今,电力营销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服务观念淡薄,服务手段落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得到生存与发展,必须为用户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但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服务意识不够、管理手段不够现代化、服务设施不够先进、营销人员素质低下、不重视用户提出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都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要赢利、要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注重服务,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将客户奉为“上帝”,开创优质服务的新天地。

三、提升优质服务的创新研究

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思想观念。以服务为宗旨,在抓好生产与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使客户最终达到十分的满意度。电力企业还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丢弃传统的“大一统”观念,鼓励员工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要实现电力服务由被动应急型向主动服务型的转变,力求在电力市场营销中处于有利地位,最终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社会的满意度。

3.2 培养提升职工素质,创优质服务

电力企业营销中优质服务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了高素质职工队伍,才能创造出最优质的服务。所以,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营销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加强营销人员对有关供电法律法规的认知。在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培训员工一些关于市场营销学、客户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最终使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营销队伍的知识结构得以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市场。

3.3 加强电网建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

电力企业提供优质电能以电网为基本物质基础。而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输送、安全可靠的用电设备、安全运行等都是其不可或缺的条件基础。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严格做好隐蔽工程、各种施工纪录查、箍工资质以及竣工等各项检查。只有保证中间环节不出问题,才能使电力设备在生产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的过程之中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最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3.4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供电服务承诺

电力供应服务等的最新消息可以通过网站、电视台及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不断宣传电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多多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平台,通过互动使电力企业不断了解用户用电的各种疑问,然后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服务体制。还可通过馈赠促销活动向客户宣传科学消费电能的新思想。近几年来,供电企业一直在不断改进供电服务承诺,这便是供电企业不断提高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最好见证。当然,企业的服务承诺要符合当前的市场形势以及自身的实际能力,同时还需兼顾社会利益,承诺要适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好。

3.5 推行新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驱使下,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实行现代化服务管理。建立95598语音客户服务系统,时刻为客户提供故障报修、投诉举报、咨询等业务。建立远程抄表和监测系统,对供电设施的电能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发现任何异常时能够做到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还可以把查询、缴费等服务功能实行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建立对外营销信息网站,定期通知、公告、用电知识及电力消费情况等。利用计算机存储功能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将每一个客户的用电情况备案,然后有针对性的实行高效的优质服务。

3.6 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对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先进的服务设施和技术手段的同时,加快开发营销信息系统的步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最需要做的。实施营销业务电子化,将营销与服务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客户服务功能,以求满足客户对电力的最大需求。设置客户服务中心,及时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客户的需求反馈给电力企业管理部门,然后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只要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良好的营销服务管理系统,就能稳定消费市场份额,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篇10

关键词 栽培方式;对比试验;节点渗灌有机生态无土槽培;畦地种植

中图分类号:S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27-02

1 试验内容

“节点渗灌有机生态无土槽培有机生菜”与“畦地种植有机生菜”对比试验。

2 试验依托技术

1)有机生态型无土槽培技术。这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改进形式。采用电热栽培槽(ZL201120064408.7),能够在环境安全型温室智能化控制装置(ZL201120154863.6)或通用型温度控制器的调控下,通过热传导和辐射的形式,提高槽培基质的温度从而提高作物根际温度,使其始终保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槽的单体长度为6米,槽边框高15~30厘米,依保护地棚室建筑状况、栽培作物不同,槽宽一般制成48、72、96厘米三种规格。相邻槽体对接粘合在一起,槽体沿长度方向的开口处与底部设有集液坑的端口封槽粘接,构成一个长度为5~30米,周边和底面封闭,上部呈开放状态加防虫网,能预防飞翔类及土传病虫害的实用槽。其特别不同的是,沿槽体长度方向的边框对应两内侧面嵌有石墨/铸钢电极板,能实现栽培槽内基质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使植保操作更方便、可靠、安全。

2)节点渗灌节水技术。节点渗灌节水技术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常规的PVC、PE为材料、自行研制特殊打孔工艺,用特制的打孔器按作物的株距打出具有单向出水特性的渗灌孔,达到出水效率高,出水均匀,功能强的目的,同时解决普通渗灌管易堵塞问题。在环境安全型温室智能化控制装置 (专利申请号201120154863.6)的控制下,实现适时适度的农作物灌溉,系统排出液循环使用,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增产增值,又可避免保护地养份流失污染环境,彰显出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试验过程

1)地块选择:①取普通旱地面积0.2亩,土壤质地为紫红壤,瘦瘠,土壤坚硬,种植前地面长满茅根草。人工开挖,沟宽97厘米,沟深25厘米,按节点渗灌有机生态无土槽培新技术要求配置生产设施,按比例配制好基质基肥,等待移栽植菜苗,作为实验组。②取相邻同类旱地面积0.8亩,人力开挖种植沟,沟宽97厘米,沟深25厘米,即与节水节能栽培槽尺寸相同,按比例配制好基质基肥,采用人工浇水,等待移栽植菜苗,作为对照组。

2)育苗:3月25日播种育苗,品种为生菜。

3)定植:5月3日条播定植,行距25 cm,株距30 cm。

4)施肥:用桂林漓丰生物有机肥6000斤/亩,与现场开挖深层原土(紫红壤)比例适量搅拌,作为实验组栽培基质。现场开挖深层原土(紫红壤)深碎,均匀加漓丰肥然后用土覆盖,作为对照组菜畦及一次性底肥。菜苗定植7天,补施沼气液800斤/亩、10~12天再施沼气液800斤/亩,直到32~35天采收。

5)除草:种植后及时用人工除草,栽培槽杂草很少。

6)水分管理:定植菜苗后即时进行淋水定根,以利菜苗成活生长。生菜生长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地块湿度保持在25~45%范围内,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涝。

7)防治病虫害:物理技术形态综合防治飞翔类及土(气)传病虫害技术,主要是通过栽培槽内基质电处理技术预防土传病虫害,科学使用防虫网预防飞翔类虫害,生菜的生长期不施用农药、激素。

8)适时收获:根据市场行情32~35天必须收获。

4 成本投入

“节点渗灌有机生态无土槽培有机生菜”栽培技术,实验组每亩总投入27140元,费用分摊6780元/年,1356元/茬;对照组费用1124元。成本构成见表1。

5 节水节肥(能)实验对比情况

1)在实验组、对照组面积各0.2亩作灌溉对比试验。实验组采用栽培槽种植生菜,从5月3日种植菜苗到6月6日收获,需浇水4次共500公斤。对照组为传统方法种植生菜,从5月1日种植菜苗到6月7日收获,需浇水6次共1200公斤。

2)实验组需要用水量为1亩÷0.2亩=5*500公斤=2.5吨/茬・亩,12.5吨/年・亩。

3)对照组需要用水量为1亩÷0.2亩=5*1200公斤=6吨/茬・亩,30吨/年・亩。

4)从实验组栽培槽与对照组沟状地种植蔬菜节水实验结果对比看,实验组用水量仅为比对照组的41.60%,节约用水17.5吨(30吨-12.5吨=17.5吨),如与地面起垄种植方式用水对比,实验组节水量会更大。

5)从节水的情况看,实验组比对照组节水节近60%。其主要是栽培槽内基质水分不能侵润流失,白天太阳大晒干的基质表层有阻碍水分蒸腾的作用,晚上气温下时槽内基质水分又会侵润均匀,栽培槽内基质湿度小范围变化,可以保持7~10天。

6)从节肥(能)的实验对比(见表2)情况看,实验组比对照组基质(肥)投入少20%,追肥(沼液)投入少56%,浇水量投入少58.3%,而采收量仅少4%,节肥(能)显著。主要是因为实验组采用的栽培槽使肥水不能往深土层下渗流失和杂草争肥。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无公害生菜超市市场价10元/公斤(有机菜价更高),按地头批发价4元/公斤计,换算茬・亩产量2200公斤,产值8800元,按产值的80%计算毛收入,扣除生产物料成本分摊1356元,纯收入5684元。每年可种植5-6茬,按5茬计算,年纯收入可达28420元,是常规生产模式的7倍。详见表3。

6.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节点渗灌有机生态无土槽培有机生菜”所引入的智能控制节点渗灌技术节水节能技术与“畦地种植有机生菜”对比,节水节能(肥)防病防虫效果显著,如与地面起垄种植方式对比,效果会更大。从节水的情况看,实验组比对照组节水近60%,由此将减少土壤(基质)内有机物、肥力等流失从而减少成本投入和减轻农业面源对环境的污染,大幅节水节能(肥),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推手。

1)社会用水紧张和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节水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研发推广节水节能减排、土地增量增质及水土保持、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保护地生产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要再上新台阶必然从强化水肥管理入手,当前保护地土壤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衡、土传病害加剧等都与水分管理有关,而只有引入新的灌溉方法与技术才能破解现实难题。

3)滴灌、渗灌等新的灌溉方法虽然已被引入到了保护地作物栽培中,而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灌水技术体系仅初露头角,其普及应用必然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帮手,推动节约型农业跨越式发展。

4)解决贫瘠的干旱、半干旱、红壤和石(荒)漠化地区可耕地开发,土地复垦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甚至可使作物生产摆土壤的约束,极大地扩展农业生产的可利用空间,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之间的矛盾。

5)为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保护地生产,实现集约化经营,优质、增产、增收、降耗,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也是设施农业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

6)构建具有桂林特色的节水节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菜。

7)为桂林市目前100多万亩干旱丘陵坡地的拓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节约农田和耕地,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为实现桂林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十二五”突破10000元赶超全国平均水平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艳丽.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蔬菜无土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16).

[2]冯炯鑫,伊鸿平,王登明.甜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