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就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就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设计就业规划

篇1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业;就业;能力培养

一、环境设计专业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概述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而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逐年减少,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这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复杂交叉学科,涉及到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美学、环境生态、人类工程等多领域的学科,其知识范围较广,实践技能应用较为宽泛。环境设计本身也是一门实用艺术,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整合并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视觉审美及功能使用需要。从其内涵及功用来说,环境设计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加之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室内装饰、景观设计、园林、装饰装潢、城市规划等极其广泛的专业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及较广的创业服务范围,因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视为创业的基础。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切实以创业为驱动,研究切实可行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其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真正体现教育服务于创新国家的举措。

二、以创业为驱动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一)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虽然近几年中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和环境设计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因此,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首先要完善环艺设计的理论体系,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并以实践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背景,跨学科构建双创实践平台。这样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以操作技能和工艺实习等为主要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中学习创新的知识,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的方式又为下一步的实践提供了新思想和智慧。最后,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与一整套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是把过去以班为单位的封闭式教学改变成现在的以工作室为基础的方式,每个工作室有清晰明了的专业工作方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以自主地进入工作室灵活地学习,这样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开展,有利于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有利于解决学习时间有限性和学习内容无限性的矛盾,有利于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融入创业就业教育。新生入学阶段,进行始业教育,向学生详细介绍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现状及前景,适时为学生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意识。在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为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就业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学中,利用专业优势,将极具实用性的环境设计项目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师可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优秀案例及成果,剖析这些案例及成果的背景及运用,师生在项目学习中加强沟通交流,热烈讨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的运用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专业相关的信息材料和案例实例,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切实领悟接触到真实的专业设计产品从创意到发展成熟,应用到实际的一系列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思想来源,并为其今后的创业就业夯实基础

(三)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及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是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设计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项目牵动,构建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平台。跟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服务,充分运用企业在培养方法、培养理念、培养时机等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创业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预先了解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感受到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满足学生的创业及就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此外,将多个企业组织起来,将企业的培训内容集成到线上平台,实现多企业、多内容的企业实训,使学生能通过线上平台充分了解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创新学生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的企业和岗位,也为企业物色到合适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机遇。环境设计专业可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在校内举办相关主题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或是鼓励学生参加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创业就业热情,展示其创业实践成果,使学生在参加创业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提升其实操性、实战性能力,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东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D以三峡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4(01):153-156.

篇2

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企业预期的人才,就要在环境设计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我院对动漫游戏设计类专业进行了“教学做思一体化”的环境设计的研究,并期望在相关课程加以拓展,使动漫、游戏类相关课程都能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动漫专业;教学做思一体化;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本着提升学生就业需求的原则有针对性进行教材创新

为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素养,我主持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3dsMax动画制作案例教程》教材,基于环境设计要求,我们动漫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集体努力,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专业优势,反复斟酌,科学设计,最终圆满完成了教学环境设计的一系列工作,为环境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最近几年教材的使用和环境的探索,学生也更有兴趣去跟教师分享学习的成果,教师也更有动力去企业锻炼和提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也为学生的成才,就业提供保证。

二、“教学做思一体化”环境设计的含义

高职教育就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特别是动漫、游戏专业的学生,学生高薪、对口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学为重点,教学的重点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教学做思一体化”的环境设计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高端实验基地,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思,理论、实践和反思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设计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通过这样一种环境设计,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老师也能更从容的授课,在这样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油然而生,会更有动力去渴求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能上升到另一种高度,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企业对学生的期望值,为学生的成才就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做思一体化”的环境设计落实

(一)理论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始终

通过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完善,合理的分配了教学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减少理论的涉及量,增大实践量,但是理论贯穿始终,这样学生在用中学,老师在学中教,师生可以更融洽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更舒服的授课,学生可以更有精力和兴趣去探讨和研究,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在应用中也掌握了需要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但提升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学中做,重操作

通过压缩单纯的理论课,在学生上机时,再讲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有目的的去掌握理论内容,举一反三,带着问题去学理论,强操作。通过这种形式,教师授课轻松了不少,学生反而也增强了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可以带有创新性的思维去完善作品,也会从各种角度去看待小组其他同学的作品,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点评,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中做、重操作的目的。

(三)做中思,会反思

通过说清楚本次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完成的效果,让他们在课堂照着流程做,每一个小任务要求用固定时间做,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观察及经验分析难点,演示讲解,学生再继续做,在此有学生会反思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完成任务,达到他们认为的理想效果 “教学做思一体化”的环境设计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体现在相互交流多、相互学习多、相互评比多、相互要求多,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多措并举,共同提高

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做一遍案例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而后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思考、自己创新,更有利于学生完成高质量、富有欣赏效果的好作品,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实现考核精细化

“教学做思一体化”环境设计以过程考核为主,常规检查为辅的原则,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具体构成如下:(1)常规检查:包括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创新思维等。(2)过程考核:由平时作品和大作业综合鉴定。

五、小结

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环境设计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面

地方高校在我国占有一半比率,所以,地方高校专业教育能力的发展,显著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社会市场分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不仅是经济市场对专业教育的要求,还是高校为社会发展所需进行的社会职能定位。依照地方高校社会职能定位,能够认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地方高校的价值所在。

一、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设计行业发展较快,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所需逐渐提高,每年由我国各高等院校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尤为庞大。可是在社会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不能令他们满意,设计教育无法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标准,通过分析各个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专业教学将理论知识摆在主要位置,设计课题不够新颖,学术型比重过大。设计综合市场实践方面较少,脱离对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术化状态的发生。并且,实践教学在硬件方面不足,对实践课程的实施造成影响,有悖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也影响了专业教育的整体思维。

2.师资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

当前地方高校在设计专业教育中,由众多美术专业老师进行授课,通过非设计理念形式培养设计师。并且,专业老师过于注重理论方面,如此只会令学生的专业思路过于模糊,专业技术能力较弱,无法在走入社会后立足于设计师工作。

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首先,老师在课堂中为融合市场所需与变化,仅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较空。如此形式的教学只会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不利。并且,未运用好社会良好的资源,未将社会的高级技工、民间艺人引进校园为学生讲学,令学生欠缺职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无法深入感受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中,一直依照陈旧的教学方式,实践内容与目前专业所需融合程度不充分。如写生考察当中,过于关注写生绘画的表现,而忽视建筑装饰、民族文化、空间布局、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考量,过于注重展示效应而忽视调查报告总结[1]。

4.实践教学环境支持不足。

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未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未从学生应用所需出发,众多实习基地属于应付检查。令学生在实习中目的性不充分,欠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乐趣,专业设计应用能力脱离了社会所需。欠缺专业实践基地。学生能够实践的场所较少,无法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设计实践当中,欠缺了解企业的设计流程与施工管理环节。如此则无法令教学与实践紧密融合,阻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二、探索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1.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与社会的所需,仅透过改革教学模式,令学生多元化发展才可以令社会对人才的所需得到满足,令学生的求知得到满足。课堂当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进行体验,在体验当中感受和展现才华,找到创作的乐趣。透过这一体验方式让学生有所感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对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有利。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受益良多,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乐趣。

2.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以便面对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学校应当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任务,透过不同形式培养符合社会的人才。对学校而言,学生就业状况对学生招生具有较大影响,所有高校都希望每个专业可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从而需要学校迎合社会所需培养人才。学生希望在学校学习一些真正的能力,而非乏味的文字,因此应当培养社会、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2]。

3.建立实习基地等不同形式进行教学实践。

对于打造实习基地而言,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与不同企业签署实习协议,培养企业员工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让更多实习生在企业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融入设计当中。参考日本设计专业经验,通过工作室制度让学生投入进去,参与到实际设计当中,带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上加强动手操控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就业资本。

4.改良教师结构,创建“双师型”团队。

老师是保障培养人才品质的重要所在,过去地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大多通过西方引进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双轨制的方式进行教学,此类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置于相同位置,对应用型与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现实意义。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范畴为了不断适应本土教学状况,而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构成艺术教育独有的双师型师资结构,令当前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较易实现,对老师提出更高标准。对于“双师型”构造而言,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老师需担负授课老师、设计师、技师的角色。其次,聘请社会中的设计师、技师,通过岗位培训,而担当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除却通过调整“双师型”团队,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二部制”老师团队组建形式,则以固定教师编制为基础,添加一些专家学者、设计师、技师等,一同担任课时任务。而固定老师担负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且两年轮岗一次,并且,此类老师的教学课时设定不应过长,通常为1到3周[3]。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当从当地、该校的实情出发,制定适合实际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把优秀的社会资源带入实际教学当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完成高品质、高标准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任务及目标,以此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鲁超,杨金林,姜亚男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科技资讯,2014(26):178.

篇4

一、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近年来,随着贵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截至2015年,贵州省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等七所高校设置并已招生环境设计专业,其它还有一些高校,如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安顺学院等高校在美术学或设计艺术学专业下设置环境设计方向。从贵州省近三届高校毕业生美术获奖作品展上可以看出,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获奖作品整体水平与我国中东部地区高校学生毕业设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现象缘于诸多因素,如师资队伍方面的不健全,课程设置的不完善,教学设备的落后等都是阻碍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因素。同时,笔者调查了贵州省一些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果并不乐观,大部分毕业生已改行就业。一些毕业生是在市场营销、培训教育机构、行政服务等部门工作,真正从事环境设计行业的很少。事实上,贵州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速度全国领先,建筑装饰业、景观规划业发展势头喜人,之所以出现环境设计专业一些毕业生改行就业的情况,大多是因为其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一些设计公司的要求,而装饰设计行业负责人往往抱怨每年毕业季在招聘会上很难招到公司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课程设置分析高校学科专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高职称教师科班出身的很少,虽然每年高校在教师引进方面注重招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任教,在专业实践以及项目管理方面没有经验,从而也不能完全满足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二、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师教学管理措施,导致一些教师上课随意。虽然有些教师有了一些设计实践经验,但是忙于社会设计实践活动,导致教学成为副业,而对教学没有重视起来,在课堂教学上只是形式性地传授知识,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贵州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这样以来就违背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在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方面,根据贵州省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我们从中选取了省属及地方7所设置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做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为艺术设计理论、人体工程学、环艺制图、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建筑设计史、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专业实习等。个别高校开设模型基础、家具设计、设计管理、装饰工程预算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对设计文化、灯光照明、园艺基础、空间测绘、环境心理学等专业性强的课程没有开设。在高校教学设备不完善的条件下,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校没有专业实践机会,只有个别好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校外参与公司的设计实践,所以长期以来导致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社会设计人才的需求。

三、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对策

构建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贵州省高等院校必须理性地思考,千万不能盲目照搬外省的教学体系,应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之上联系贵州本省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应自身的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加快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每开设一门专业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首先,在高校教师招聘方面应适当考虑专业特点,不能仅以学历将专业优秀的人才拒于门外。其次,要对在岗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定期选拔一些优秀专业教师去国外或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高校、设计公司进修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经验以运用于本校的专业教学。同时要让进修回来的教师给青年教师传授学到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带动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技能的提高。最后,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应采取有效的奖励机制,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为高校培养优秀师资队伍提供精神动力。

(二)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强调社会性、实践性、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及应用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设计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成果,其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也相关;同时工程学、物理学、地质学、地理学、力学、热工学等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对其也有影响。调查发现,目前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健全,因此尽快完善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加快贵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目前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对课程设计结构进行有效调整,适当开设环境设计文化课以及相关交叉专业知识的课程势在必行。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特殊的专业实践性,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依然仅复制了纯美术的教学内容而对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课程的设置少之又少。对此,张道一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撰文明确指出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他说“在工艺美术的领域里,长期以来就经常出现一种‘画画’的主导思想,去取代设计观念”。由此可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高校的设计教育违背了设计学科的教育方向和目的。

(三)完善环境设计专业硬件设施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硬件设施在专业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省高校对环境设计学科硬件设施投入经费很少,全省来看目前只有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相对领先。其他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硬件设施根本满足不了专业教学需求,就图书来讲更不达标,很多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士只声称有多少册美术类图书,但具体到专业就很少,况且很多是过时的图书。想要真正办好环境设计专业,那么高校就应在经费无法满足需求的条件下,再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只有先完善像环境设计资料室、灯光实验室、家具设计车间、模型制作实训室、装饰材料实验室、设计实训工作室等相关设施,才能支持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师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互动,从而才能真正完全摆脱以往的“纸上谈兵式”的设计教学模式。(四)有效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包豪斯曾宣誓要让设计回归到“手工业时代”,这开启了设计教育的革命,我国今天的设计教育是有必要借鉴包豪斯教学体系的。贵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适应本专业发展特点的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实践。将“工作室”作为培养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者与应用者,教师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与设计实践的引导者,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样,学生课堂作业也可以转变为设计实践。“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高校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同时为社会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贵州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现状以及发展策略的探讨,贵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是当务之急,规范专业发展方向是为了推动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贵州高校只有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完善专业教学硬件设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加快实现贵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注释:

①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环境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学习阶段学科的专业称谓。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研究组著.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夏燕靖.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问题探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编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余玢萱.浅析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问题和改革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1,(07):66.

篇5

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开端,对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从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的设置,文章借鉴建筑学设计基础课程经验,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特色和专业内涵,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展开论述,以期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环境设计;设计初步;体验式;分组讨论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初,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环境设计专业最初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化而来,而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则是数十年的事。1977年,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室内设计随之步入发展正轨;1983年后,许多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了室内设计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制定的历年本专科专业目录,环境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环境艺术可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称谓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同时,工科类院校也设置艺术类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的基础课程至今还沿袭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模式,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要求和学科的发展既区别于建筑学专业,也不同于传统美术专业,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反思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并且环境设计专业与院校特色专业相关(表1)。工科院校设立环境设计专业大多以土木建筑专业为特色,依托建筑学与土木为学科背景,环境设计专业最初也依照建筑学建制设置专业课程。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也由建筑学、环艺、视觉传达、城市规划等专业构成。依托建筑学设置的环境设计专业有以下优势:宏观上体现了环境设计的学科定位,以建筑学为学科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被打造成更注重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中观上体现了教学的学科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以建筑学优秀的学科为支撑,其专业设置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微观上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建筑学特色专业的引领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基础,通过教师分析案例、讲述设计方法和学生做快题设计练习等程序安排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比较扎实,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其毕业生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明显具有艺术专业的一些特质,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审美具有独特性、感性思维丰富等。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存在一些区别: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与工科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建筑学这类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具有逻辑思维,而环境设计这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具备感性思维。建筑学作为工科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具有很大不同之处。以环境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它一方面是理性的,必须适合工程设计的基础条件和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注重感性表达,审美、风格、形式都是社会艺术思潮的展现。而艺术设计创作有时候更加强调个体行为,强调主观认识与主观表达。

三、教学探索研究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性质与学生思维方式,笔者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着重引导并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师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将实地考察、亲自体验优秀设计案例纳入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即将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学生大有裨益。学生分组通过实地测绘,感受空间尺度,对设计要素进行初步了解,并在体验中认知常用景观植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校园中选择基地测绘,认识非常熟悉的树木、台阶、座椅等,感受校园的空间构成与尺度感;其次带学生去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慈恩寺遗址公园等大型场地感受人文历史气息,让学生在认知最基本的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感受深层次的设计主题式场地文化;最后学生分组交流沟通,选择尺度适中的小地块进行概念设计。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体验式教学不再局限于小空间的教室,而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到大自然中感受尺度、氛围、景观并发现美和自我。

2.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学生选择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内容或者设计内容进行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比个体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更高,不同思想的交换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多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素质。在考察调研课程中,教师应根据调研内容如基地概况、气候、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最后总结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内容中,小组成员分析基地现状优势与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前期的讨论研究,方案的前期分析研究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提出基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景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环境设计是一门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

教师除了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之外,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环境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理论,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收集相关的基本数据,如学生的艺术基础、艺术素质、智商、天资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的评价等,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四、结语

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传授课堂知识,还要进行体验教学与分组教学的设计,并具备极强的课堂掌控力,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优秀案例,并能对课堂分组讨论适时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为学生进行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乃至进入设计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岳邦瑞,段德罡.高等建筑教育.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06(3).

篇6

学校全称:安徽农业大学(10364)

学校性质:全日制、公办、省属重点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影响广泛的省属重点农业院校。2011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共建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

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026亩,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58亿元,图书馆藏书245万册。学校下设18个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0753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445人。现有教职工1660人,其中专任教师923人,教授、副教授56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90多人;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

学校现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特色专业;2个教学团队,2门精品课程、1门视频公开课程。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11年,学校获批为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和教育部“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12年成为农业部“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艺术类专业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4个专业。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出发点,注重实践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出版教材多部,师生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艺术设计大赛上获多项荣誉。

2014年我校设计学类本科专业计划在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江西、安徽6省共计招生160人。

二、专业简介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通过图形图像的形式来传达设计信息。培养在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装饰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二维电脑设计、三维电脑设计、构成设计、版式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企业形象设计、装饰设计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企业、广告传播领域,从事高层次的教育、策划、创意和设计工作。

2、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环境设计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中高级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培养具有专业设计与表达能力、项目承接和组织实施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制图﹑手绘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基础﹑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初步、办公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雕塑、景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就业方向:可在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科教机构、各类设计公司、房地产、园林和装饰工程公司、美术场馆等单位从事设计、施工、预算、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3、产品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专业重点学习造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主要培养在现代造型设计领域,具备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务实的实践设计能力及一定的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构成设计、艺术设计概论、产品设计表现、制图CAD、人机工程学、二维电脑设计、三维电脑设计、陶瓷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玩具设计、民间造型工艺、家具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新产品开发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从事产品造型、展示设计、广告等相关的教育、管理、创意和设计工作。

4、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服装设计领域具备较好的服装设计能力及理论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构成设计、二维电脑设计、三维电脑设计、图案、时装画技法、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材料学、立体裁剪、女装结构设计、男装与童装结构设计、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设计学、服装工业制版等。

就业方向: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

三、招生计划及学费标准

专业类

专业名称

层次

科类

招生省份

招生计划

学费标准

设计

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文理

兼招

河北

山西

江苏

山东

江西

安徽

160人

7000元/生·年

环境设计

篇7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2000年6月,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领域培养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各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2008年经吉林省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获得学位授予权。校园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规划别致,设施一流,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学院现设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教学系(部),3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工、管、文、艺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制四年,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由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学院现有省级重点立项建设二级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教研项目6项,省级教研项目6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创新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全国第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中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均获多项大奖。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定“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目标,贯彻“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始建于2003年,是学院首批创建的教学系(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艺术设计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艺术设计系现设有环境设计等五个专业教研室,视觉传达等五个设计工作室,并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同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担任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和风景园林五个本科专业。

艺术设计系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工作,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省级优秀课程三门,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五十余篇,公开出版《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四部。公开出版高等院校教材六部,其中四部为全国“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教学中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系学生与教师在国家、省举办的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得艺术创作奖三十余项,省级艺术创作奖一百余项,优秀组织奖八项。其中2013届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中荣获组织奖和佳作奖;2013年第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有25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和入选奖项,7名教师荣获中国高校名师奖,我院被授予团体一等奖。2014年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9位同学获一、二等奖。2015年“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9位同学荣获一等奖,28人荣获二、三等奖。艺术设计系已经成为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摇篮。

艺术类专业介绍

1、环境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建筑装饰理论、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空间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设施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等工作。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传统平面媒体、现代数字媒体、网络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出版印刷、品牌与广告设计基础理论及设计项目管理等知识,受到视觉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企事业传播机构、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平面设计史、视觉传达概论、包装设计、书籍整体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CI 设计、商业摄影、网页设计、交互信息设计、视觉识别与应用、品牌设计与媒介应用、广告策划与应用、展示设计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

3. 公共艺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公共空间设计及视觉展示设计的理论和知识,受到艺术设计创造思维和艺术表现技能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公共艺术概论、空间形态与视觉传达、装饰基础、材料与工艺、展示设计、陈设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动态展示、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影像图形处理、视觉形象识别、公共空间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规划、建筑部门及各类会展中心与博物馆及展览馆等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创作、设计、策展、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

4.动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动画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动画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导演分镜头研究、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设计、Flash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3DMAX、三维动画软件MYAY、三维动画软件扩展、动画项目设计与项目创作、动画短片策划实践、动画短片创作实践以及动画周边推广实践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学校从事动画教学工作。

考试报名

(一)招生计划和学费标准 2016年艺术类招生专业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共拟在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500名,学费标准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专业18000元/学年,实行文、理兼招(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各专业学费以吉林省物价部门审批为准)。

(二)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三)报名 报名时间和地点:我院承认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艺术类专业考试文件要求进行报名。

(四)考试

1.专业考试 凡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专业考试。

2.文化考试 考生凭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

(五)录取

1.专业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

2.文化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

3.录取办法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取得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的考生,按照考生所在省招生部门录取时投档的文化课成绩的60%与专业课成绩的100%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以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有等级要求则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等级相同或无等级要求,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素描成绩再相同或无专业课单科成绩,则比较文化课单科成绩:文科依次语、外、综、数;理科依次:数、外、综、语。(有关省招生部门有明确录取规定,则按该省录取规则执行)。

(六)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甲6路 电话: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传真:0431 –81865507

艺术设计系网址:http://yssj.jlucc.edu.cn

篇8

关键词:“以赛促教”;环艺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1-02

2015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培养动手能力强和专业应用水平高的学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首要方向,“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深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现如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客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上许多企事业单位却招不到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甚至出F了“用工荒”现象。“就业难”和“用工荒”普遍存在,环境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动手实践能力弱,缺乏技术性的知识环节,不能毕业后立即进入岗位角色。环境设计专业应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培养出了社会认可的高水平的毕业生,才能提高专业影响力,办出特色专业,使环境专业得到发展。

二、“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是以仿真性职业情境训练为依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赛的具体项目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开展专业教学,以竞赛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基础,又要求学生具有完备的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当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实践之间产生了断层,导致毕业生不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磨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与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是相符的。

2.“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常规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着重于创新意识的训练过程,但创意若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是不够的,只有把意识化的概念转化为有形的设计方案,或者实施完成具体作品,才能将劳动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整个创作工作才算全部完成。应用型人才是同时具备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的人才,应当具有能把创意思维转换成具体方案的综合能力。在“以赛促教”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修改和完善设计创意的过程中,综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提高了其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一致的。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专业的竞赛,锻炼了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动手能力。在成绩考核中,教师考核和评价方式也从曾经的期末考试,调整为多重考核,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4.“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从单一理论转向知识与能力并进,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层发展。在以设计竞赛为主的教学中,学生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融合别人,最终融入社会的开放平台。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和不同团队的选手之间相互交流,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又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向更优秀的选手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

5.“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激励了教师与时俱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反作用于教师教学过程,使学生被动参与转变为师生互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由于长期专注于教学和科研,缺乏成熟的方案实施和设计项目业务运作经验,对目前市场上最新的设计材料工艺和前卫的设计案例不甚了解。“以赛促教”教学模式迫使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竞赛内容与具体的授课方案紧密相连,学、练、赛一体化,调动学生的兴趣,既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创作团队的指导水平。

三、“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依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企业的用人标准为脉络,根据基础课、技能课、专业课、职业规划四层递进建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在增加实践学时比例的同时,采取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模式,强化课程传授内容与提高就业能力的联系,保障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质量。

从教学实践上,以设计竞赛的具体要求为实践训练的主干,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将专业竞赛作为一个单独教学模块穿插在日常的教学中,因势利导,服务于日常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整理出一套适合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学科的训练方法,促进全班每个同学的发展进步。同时邀请权威设计专家和前沿设计师开展教学讲座,实时安排设计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参赛积极性,也提高了参赛的起点。

参赛后及时总结经验,以团体小组为单位,就比赛中的创意设计、方案表达和项目实践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书面报告,取长补短,瞄准自我的不足,将总结经验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归纳出新的设计趋势和方向,为下次参赛做积极的准备。

2.培B“双师型”教师队伍。参赛学生的创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以高职称、高学历的知识型教授为主,现阶段教师中具有丰富的一线设计项目工作经验的人数比例不高,因此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和措施。一方面加强自有教师团队的培养,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前沿行业的培训,到大型设计公司参观学习,提供教师到设计单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之快速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针对教师结构不完善的板块,广纳人才,从企业、设计院、事业单位聘请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导师来校任教。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课下学习小组,强化参赛的意识,提升参赛的稳定性、积极性。如创立专业竞赛社团,区别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普通娱乐兴趣社团,主要由专业教师设计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和专业方向直接相关的专业性社团,配合专业教学。学生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加上竞赛的经费的支持,就会在竞赛中百舸争流,自然就全情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

4.制定奖励政策。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奖励,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奖励办法,如在相对应的设计课程中实行“以赛代考”考核模式。学生在比赛中的设计方案和作品,可以作为学生的考核作业进行测评,把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作为课程考核成绩之一;甚至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竞赛成绩都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针对教师的奖励制度,则需要对指导教师降低日常教学工作量,对在竞赛中获得成绩的教师给予鼓励。具体措施很多,如建立教师参赛专项基金制度,为教师的创作和指导提供专项经费,另外也可以把教师的参赛成绩与其年终考核和教师推优等荣誉评定相挂钩,鼓励专业教师踊跃加入到专业比赛中,提高教师的参赛意识。

四、结语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既加强了教学理论内容与职业实践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又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完成比赛的过程建构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是积极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the Teaching with the Gam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DONG Qiu-min,ZHANG Huan

(Wuhan College,Wuhan,Hubei 430000,China)

篇9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是在职业教育中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用人单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因符合职业教育“产教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而受到高度重视。

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难题凸显。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以精英教育为主,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就显得非常关键。

三、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新颁高校本科专业中艺术学门类下新调整的专业之一。环境设计的工作范畴很广,涉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等一系列技术与艺术问题。环境设计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修养,也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更有利于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和新型实用人才。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大多非“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且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表现为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强,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范畴的复杂性以及较强的操作性,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借鉴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验,根据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践基地

第一,环境设计专业所在院系通过与对口设计公司、设计院所的联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积极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训。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连续两个月在企业接受继续教育,了解市场需求、企业工艺流程、企业管理文化等,拓宽视野、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加快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第二,有能力的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撑。如编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项目预算书、撰写方案策划书、向评审办汇报预期成果等,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业务来源。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2.产教研结合,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和工作室

校内实训场地是教师参加实践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训场地几乎形同虚设。要么只是一个空壳教室,缺少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要么有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但又缺少实训专员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导致设备无法启用,最终成为应付教学评估的闲置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场所还需要校方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支撑,使实训基地成为教师参加定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

开展工作室模式也是对实训场地建设的一种补充实践形式。学校应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组建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一方面,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实践项目,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为工作室创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借此平台与外界沟通,随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要求,并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3.导师“传帮带”,培养科研素质

“双师型”教师应该是从生产科研一线挑选出来的,既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又具有新颖的知识结构,是科研型教师。①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培养青年教师“双师”素质采用“导师制”,是快速有效的途径。可以采用双向选择或学校指派的方式为青年教师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导师,导师则要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从文献检索、项目申报、论文写作、课题带动等方面进行多途径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管理部门也要制定“导师制”规定并定期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青年教师的盲目性,缩短培养时间。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学校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应给与一定奖励,如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或优先评定职称、企业实践补助等激励措施引导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②另一方面,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校内评审机制,对于在科研及实践能力方面突出的“双师型”教师,每年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根据需要划拨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可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现有教师形成良性竞争。

结语

目前正值地方本科院校酝酿向职业教育转型之际,应用性较强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就更加迫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应多样化,如刚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宜采用几种模式结合的方式;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则应以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为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学校必须结合实际,多角度、多方式、多途径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

[注:本文为2013年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董君,齐琳.关于建设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09(20).

篇10

学院座落在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15.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资6000余万元;学院现有2个图书馆,2个电子阅览室,馆藏纸质图书37.68万册。学院拥有苹果模型实验室、模板装潢材料实验室、动画制作实验室等80多个实验室,建有金工实习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另有专业写生基地、艺术设计实习基地等6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

学院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精良,建有体育场、体育馆、篮排球专用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校史馆、美术馆以及浴池、洗衣房、美发厅、书屋、健身运动中心、超市、校医院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

学院设有光电科学分院、光电工程分院、电子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语言文学分院、传媒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大学体育教研部等11个教学单位。

学院开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等30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理、工、文、经、管等学科门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240人,35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达60%以上。学院常年聘请吉林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具有博士导师身份的资深教授、教学名师来院任教,28名资深教授受聘为学科专业带头人(特聘教授)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及青年教师培养,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雄厚的师资保障。

学院实行全日制本科教育,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700多人。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现已与国内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就业基地。

截至目前,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14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1046余名毕业生先后考取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学制四年,招生全部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从参加国家统一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学生入学后,在相关专业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学士学位。

如今,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正向着建设成为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特色明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知名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宏伟目标迈进。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院

传媒分院 咨询电话:0431-86903888

广告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系统的广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系统掌握广告学、媒介经营管理与传播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广告法规,了解国内外广告现状、媒介经营发展现状和媒介经营规则,能在新闻媒体广告部门、广告行政管理机关、专业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创意与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广告策划、创意与制作、市场营销和实施能力等业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广告综合业务的工作能力,具有广泛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适合岗位:适合新闻

媒介的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和信息咨询行业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设计制作、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教学等工作。

环境艺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环境设计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能从事环境规划、空间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环境艺术规划设计人才。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特点,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专长,选择相应的建筑、景观设计院、室内设计机构,设计咨询公司、环境监测评估机构,以及景观规划、技术咨询、空间环境评估、设计教育等领域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或者高等院校就业。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设计创新思维意识方面的训练,能清晰的表达设计思想,熟悉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型设计和创新性设计。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具备良好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艺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技术以及各种材料的施工工艺;

3.具有独立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4.掌握环境艺术设计表达需要的相关技能与方法;

5.熟悉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前沿知识、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7.具有一定的学科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等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室内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设计艺术学、人体工程学、环艺模型设计、装修设计、工程施工、项目预算、三维效果图表现、环境艺术制图(CAD)、居住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相关课程等。

适合岗位: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筑设计院所、装饰装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管理及项目研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集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掌握文学、艺术设计学、大众传播学、设计与创作、教学与研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要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创新时代创意为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是完善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模块中建立起一个体现这个培养方向的正确指导思想,即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创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美学和技术能力。

2、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专业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设计不仅要有个性化,更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行为和作品与人沟通、与市

场和社会沟通。

3、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除了已确定的本科专业知识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工学知识,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有条理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用、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其中,设计创意、设计实践与应用、文化产业研发等为专业核心能力。

主干学科::美学原理、设计学、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企业形象策划、品牌形象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