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雕刻艺术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厨房雕刻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厨房雕刻艺术

篇1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2.03

籍贯:山东烟台

就读院校(专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学院2011级中西面点专业;2014年6月毕业

实习经历: 2012年9月选拨为交换生在韩国彗田大学学习

技能特长: 中西面点制作

技能水平:中式面点师(高级)

获奖情况:国家奖学金,青岛李沧区“青岛钢铁杯”烹饪大赛 西点组第二名

学习感悟:经过了两年多的专业学习,我更加喜欢我的专业。为了掌握更多面点知识,我来到韩国留学继续学习我喜爱的“面包制作”。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中西面点的制作技能,争取制作更多人喜爱的点心。

姓名:王恒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1.11

籍贯:山东济南

就读院校(专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学院2011级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2014年6月毕业

曾实习酒店:大连亚惠快餐公司

技能特长:中式热菜、食品雕刻

技能水平:中式烹调师(高级)、公共营养师(三级)

获奖情况:青岛李沧区“青岛钢铁杯”烹饪大赛 食品雕刻二等奖

学习感悟:在实习中,我把厨房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老师。这段时间我的技能有了质的飞越,让我懂得了烹饪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更是我的生活。我会在烹饪这条路上坚强地走下去,我喜爱烹饪带给我的所有。

姓名:陈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3.12

籍贯:山东青岛

就读院校(专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学院2012级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技能水平:中式烹调师(中级)

特长:中式热菜、食品雕刻

曾实习酒店: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厨房

获奖情况:全国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热菜金奖、青岛中职学校烹饪大赛热菜金奖、亚太城市大学生旅游竞技大会城市烹饪比赛金牌

学习感悟:经历了近五年的烹饪专业学习,逐渐体会到了中式烹调的博大精深,西式烹调的精致典雅。通过我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期待有一天能做出一道道惊艳的菜品。

姓名:王吉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06

籍贯:山东青岛

就读院校(专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学院2011级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技能水平:中式烹调师(高级)

曾实习酒店: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厨房

技能特长:中式热菜、食品雕刻

篇2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只馒头一块糕,宝宝闭眼快困觉,醒了以后吃糕糕……”这是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江南民谣。张觉民的收藏,正是民谣中做“糕糕”的模具——糕模。

在江南乡下,不少地方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有用米粉做糕点的习俗。收藏这些制作糕点的工具,原因很简单。“希望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除了西式糕点,我们的先祖也曾做过如此精致的糕点。”

从橱顶找到古玩市场

取油杂木、紫檀木、白杨木等,经锯板、打眼,再以浅雕刀法,或细刻精雕,或粗犷精炼,刻出模板凹面呈梯形,以便于操作、脱模爽快、不粘粉垢。这,便是糖糕模板,俗称糕模。

鱼米之乡的嘉兴,每逢春节、中秋、结婚等喜庆日子,农民就会巧手精制各种糕点,年糕、糖糕、方糕……糕模,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或者因为太不起眼,或者因为太普遍,收藏界绝少有人关注。张觉民的收藏,也是一个偶然。

1992年春节,张觉民随妻子回嘉兴王江泾乡下的岳父母家过年。除夕这天,岳母找出糕模准备做糕点。张觉民被四块糕模吸引,双鲤鱼、如意、寿桃、双龙,雕刻细腻,十分精致。自此,他才知道,岳父做糕模已经二十年,这些均出自岳父之手。想起儿时随奶奶做糕模的情景,他“软磨硬泡”带走了4块旧糕模,由此,开启糕模收藏之旅。“岳母知道后,让岳父做了许多新糕模,把邻居的旧糕模换给了我。”张觉民笑。

此后,他就成了嘉兴农家后院的常客。借文化馆工作便利,每次下乡演出搭完台,他就挎着相机,穿梭在周边的村庄,寻找糕模。久而久之,摸索出一条规律:直奔厨房看橱顶,一瞄一个准。“农家习惯把糕模放橱顶,与厨具放一起,用时方便,不易丢失。”

随着各种糕点小吃逐渐丰富,民间糖糕日渐冷落,寻找糕模越发困难。张觉民“转战”古玩市场。每个周末,一大清早他便来到古玩市场“淘宝”。久而久之,古玩市场的老板都知道,有个收藏糕模的老张。每每收了好货,特意给他留着。“做古玩生意的人去乡下收,比我寻觅范围更广。”他从古玩市场淘了不少好东西:从3眼、4眼到10眼、30眼,应有尽有。

渐渐,他的收藏从嘉兴到江南,再到北方,全国各地糕模都有收藏,一些别人看不上的破损糕模,他也照单全收。“没有必要收藏全新的。”他很严肃道,“糕模本就是生活器物,只有被百姓使用过,方才珍贵。”

雕刻时光的甜蜜

有时候,无法到手也是收藏的另一种乐趣。五年前,张觉民听说冯家港村一户农家还在做糕,糕模已经传了三代,很有特点。他立刻背起相机,兴冲冲赶了过去。果然,那几块面板开裂、被铜皮包裹的老旧残板雕工极好,花纹也非常独特。但主人不肯出让,他只好拍照留档,怏怏而归。“多去几次,或者能打动他呢?”面对提议,张觉民摇头,“这些宝贝在农户手中还能发挥使用价值,何尝不是一种庆幸呢。”

“这几块糕模是从台湾带回来的。”粗朴的工艺,简单的图案,这些漂洋过海的糕模,并无特别之处。说起它们的来历,张觉民兴趣盎然。2009年他受邀参加两岸书法交流会,赴台湾之前,做足“功课”要去当地一家糕模馆转转。然而时间紧凑,无法脱身。直到活动结束,他启程回家,负责接待的一位女士四处托人,找了几块独具当地特色的糕模,直接送到登机处。“糕模虽不是巧夺天工,但意义深远。”

对他来说,每一块糕模都有一份特殊的文化记忆。比如嘉兴糕模,都是用新嫩的白桃木雕刻而成。“你看,它比其他地方模具刻印更深,笔画雄劲,连板面的轮廓都显得特别大气。”面对一字排开的糕模,目光不由自主就被那线条流畅、雕工细腻的白桃木吸引,闭上眼,便记起儿时的荷花糕味,带着外婆的体温,软糯、香甜。

收藏糕模的同时,张觉民也致力于民间制模手工艺人的发掘。“相比逐渐隐退的吃糕制糕民俗,他们才是濒临灭绝的‘国宝’。”有一次,在庙会上他发现一个提着篮子卖糕模的老太太,由她牵线发现一位民间糕模制作者。闲暇时,他就搬张凳子在一旁看他刻模,拉家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糕模无声,看着雕刻的过程,总是会想到旧时乡间灶台旁磨粉制糕、白气升腾的喧哗景象,那一阵阵清香,那一丝丝期待,铭刻于心。

吃的艺术

如今,嘉兴秀洲区北部部分村镇仍会在逢年过节,做应景糕饼。但乡村不断变迁,越来越多农民丢弃了昔日的传统,头也不回扎入城市洪流。“在我的记忆里,糕点是幸福的缩影。可到我女儿这里,各种派、饼干、薯片、冰激淋才是他们的最爱,这些古朴民间器皿中的韵味和乐趣他们不能理解,也不愿意去体味。”对此,他无可奈何,唯有尽自己绵薄之力,坚持走访乡间村户,收集民间糕模,希望将这古老而精致的吃艺术重新引入生活。

二十年过去,张觉民已经收藏了1255块糕模。可以说,嘉兴本地糕模已被他“搜刮殆尽”。每一块糕模到手,他都先拍照,再按地域分箱保存,进而研究其特点。平日他也会找出几块,或做一番清洗,或同类图案做对比,或同地区对比,由此揣摩它的使用时间、年代、雕刻手法……

篇3

小小少年爱雕刻

2000年,14岁的马建国跟着当厨师的叔叔进入成都永乐宫大酒店的洗碗间,成了一名洗碗工。那时候厨房有一个美工部,里面有两位师傅专做雕刻、面塑。在厨房里,美工部厨师上班最早,他们要在开餐前雕好大部分作品,而洗碗间上班最晚,要等客人吃完饭后撤下盘子才有活干。马建国瞅准这个空档,找到总厨问:“我能不能去美工部给师傅们帮忙?等撤下盘子后我再来洗。”就这样,他每天可以在美工部待1-2个小时,看师傅们雕花、刻龙凤、捏面塑,晚上下班,他自费购买萝卜、南瓜等在宿舍里练习。一年之后,本职是洗碗的他已经雕得有模有样了,总厨见状将他调到了美工部。这样,15岁的他正式成为一名雕刻师。

马建国说: “当时没有想过往热菜、凉菜发展,我感觉美工和热菜、凉菜等都是并列的工种,在厨房里的作用都很重要,而且她是我的兴趣所在。”

做糖艺不需要耐心

2006年马建国经朋友引荐,来到大连一家五星级酒店。该酒店美工部刚刚请来了韩国著名的糖艺师郑城焕。这样,马建国获得了一个免费向韩国大师学糖艺的机会。

接触糖艺后他遇到了两大困难,一是双手难以忍受糖团的高温,二是糖团很容易变冷,以自己平时做雕刻、面塑的速度根本吹不起糖体。熬好的糖团要在冷却到100-120℃时开始揉搓,但未经训练的人双手难以适应这个温度,会被烫起水泡,那时候马建国的手每天水泡不断。过了半个月,手慢慢适应了这个温度,再操作时就容易多了。另外,糖团离开糖艺灯5秒之后就会冷却,如果不熟练,还没等你反应过来,糖团已经变硬了,此时插入气囊根本吹不出造型。由此马建国发现,雕刻、面塑与糖艺虽说都属于食品造型艺术,但工作节奏截然不同。前者要求你是个慢性子,要有耐心,慢工出细活,而糖艺则和炒热菜差不多,需要眼疾手快、干净利落。

跟韩国大师学雪碧配方

在大连,马建国从郑城焕那里学到了一款颇具特色的雪碧配方:

用料:300克雪碧饮料、500克韩国幼砂糖。

熬糖方法: 将雪碧倒入净不锈钢锅,放到电磁炉上,烧至60℃,倒入砂糖,将电磁炉调至800瓦,不停搅动至白糖完全溶化,擦掉锅壁上生成的水珠,放入温度计测温,等糖液温度达到160℃时停火(此时糖液不再冒水泡、呈透明状),起锅倒在不粘垫上即可。

马建国说:“雪碧配方在国内很少见,目前中国的糖艺师傅常用的配方是幼砂糖加糖稀和纯净水。”

国内通用配方:

用料: 韩国幼砂糖500克,纯净水250克,葡萄糖稀125克。

熬糖方法:不锈钢锅内倒入纯净水,烧至60℃,下入幼砂糖,将电磁炉调至800瓦,不停搅动至熬化,加入葡萄糖稀搅匀,擦掉锅壁上生成的水珠,放入温度计,至温度上升到160℃时停火(此时糖液不再冒水泡、呈透明状),倒在不粘垫上。

韩式熬糖光亮 中式熬糖柔韧

添加雪碧或糖稀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呢?马建国说:“幼砂糖是碱性的,雪碧和糖稀都是酸性的,砂糖内添加雪碧或糖稀起到了酸碱中和的作用,所以熬好的糖液透明不返沙,如果单用砂糖和清水熬制,糖液会返沙,又回到砂糖的状态了。”

哪一种方法效果更好呢?马建国说:“我感觉雪碧配方与通用配方各有千秋。雪碧配方熬好的糖特别亮,闪闪发光,吃起来口味清凉(糖艺作品均可食用),有雪碧的特殊味道,而且保存时间长(室温24℃下可以保存3天不发乌、不融化),但糖体比较脆,柔韧性不足,所以更适合制作小件作品,如花朵、线条、小动物等。中式通用配方熬的糖亮度略差了些,但比较柔韧,适合制作“大件”,其保存时间略短,室温24℃下两天后表面就开始发乌、发粘,此时若想继续使用,可用糖艺打火机燎烤一遍,再吹干,使之重新变得透明。如果不想用了,可放入少许清水,再次上锅熬化,重新操作。”

加入葡萄糖内酯 复烤糖团不返沙

在近期的教学过程中,马建国发现,很多初学者按通用配方熬好的糖在糖艺灯下长时间烘烤后仍然会返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又在通用配方中添加了几滴葡萄糖内酯溶液,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葡萄糖内酯常用来点豆花、豆腐。使用前要先将葡萄糖内酯加入60℃的温纯净水融化(10克纯净水加10克葡萄糖内酯),然后装入滴管。在熬糖时,500克幼砂糖滴入3-5滴葡萄糖内酯溶液(内酯溶液与葡糖糖稀一起加入即可)。

闲逛大雁塔 发现四把软陶刀

目前的糖艺操作中,小鱼、小海豚等作品只能通过硅胶模具来制作,成品线条比较粗,而且用模具灌出来的糖艺作品是实心的,很重很费糖,成本比较高。另外,糖团接触硅胶后颜色会变暗。

马建国有一次去西安大雁塔步行街闲逛时,发现民间艺人用四把软陶刀给软陶或泥人刻画眼睛、嘴巴。他想,糖艺和软陶、泥塑有共同之处,都是在原料柔软的状态下塑造成形的,这四把刀的尖端为不锈钢材质,不粘糖,既然能用于软陶、泥塑,一定也能用于糖艺。他当即花30元钱买了四把软陶刀。

带回来之后,他反复实践。一开始,他用刀尖在吹好的糖体上压线条时,发现力度大了糖体会碎,力度小了线条又不明显。原来,按照普通方法吹好的糖体壁太薄,刻画线条难度较大。在接下来的试验中,他将糖体吹得略厚2毫米,然后在上面刻画纹路,如此一来操作容易了很多,而且刻画出的线条更有深度、力度。

如今,马建国可以像做雕刻一样在吹好的糖团上刻刻画画,做出惟妙惟肖的作品。他说: “一个用模具灌好的实心作品在我手里可以吹出5个同等大小的空心作品,我再用软陶刀给它画上线条,外观看上去更自然逼真,由此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大大丰富了糖艺的创作空间,让作品更具个性。”

1号刀

这把刀两头形状是一样的,只是一头宽、一头窄。将其在酒精灯上烧红,可以在吹好的鸟身上烫出一片片羽毛。操作时可根据作品大小来选择宽头或窄头。

2号刀

作品粘接处表面不光滑,可用这一端来抹平接缝。另外,此端还可用来刻画动物的肌肉纹路。

这一头比较尖,可用来刻画细小的线条,如马腿的肌肉等。

3号刀

这把刀用来给动物、人物刻画眼睛、开嘴等,该刀两端都是圆形的,下端比上端扁平一些,要根据作品大小来选择端头。

4号刀

可用来压出小鸟爪子底部的掌心等,突出肉感。在做马、龙时,可以用它戳出鼻孔。

可用来开小鸟、人物的眼睛。将其摁压在软糖团上即成一个圆珠。

Tips

刻画线条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糖体变硬速度特别快,稍有迟疑就刻不上了。因此糖艺师在操作之前要先构思好作品的形状,把糖体烤软后迅速刻画,不要边画边想。初学者可以在吹好的糖体上用铅笔勾勒出线条,烤软后沿着铅笔线迅速刻好,以节省时间。

个性路线:精雕糖艺

有了这四把刀,马建国确立了自己精雕糖艺的路线。何谓精雕糖艺?传统的糖艺作品多为线条简单的小花、天鹅,以及模具灌出的卡通小鱼、小鸭等,马建国在这些作品基础上,增加了形态复杂的龙、凤、马、锦鸡、寿星等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糖艺作品,类似雕刻。这些作品蕴含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吉祥寓意,如“马到成功”、“龙凤呈祥”、“锦上添花”、“万寿无疆”等,把这些吉祥的作品用于宴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制作精雕糖艺作品时,制作者要提前研究、观摩实物的突出特征。其次,无论多么复杂的作品也是由主体和配件组合而成的,因此要分部制作。一般来说,作品的腹部可用气囊吹出,其他部分手捏成形,最后用软陶刀刻画线条,组装、喷色即成。

“锦上添花”制作:

1、取一块烤软的糖团,插入气囊,边吹边捏,塑成葫芦状。

2、将“葫芦”小头的前端捏平。

3、用剪刀剪开,成锦鸡的嘴巴。

4、用软陶刀开嘴、压出嘴角。

5、用软陶刀开眼。

6、撕出一片糖,粘在锦鸡头顶。

7、将软陶刀烧红,在锦鸡脖子上刻画羽毛纹路。

8、从糖团中撕出鳞片状的“金钱羽”,粘在锦鸡背上,用拉糖法拉出翅膀上的长羽毛,一片片粘合起来组成翅膀,粘在锦鸡上,再拉出尾巴、舌头,粘在相应的位置,喷色即成。

花好月圆

制作流程:

1、从烤软的白色、黄色糖团里拉出长条,缠在一起,弯成圆圈。

2、取烤软的绿色糖团入模具压出叶片。

3、取烤软的粉红色糖团撕出花瓣,粘合在一起,搭配黄色花心做成花朵。将叶片、花朵组装在圆圈周围,点缀不同颜色的糖条即成。

蝶舞翩翩

制作流程:

1、熬好的糖液冷却到120℃,用勺子舀起,淋在不粘垫或锡纸上,成蝴蝶形,冷却后取下。

2、取烤软的粉红色糖团撕成花瓣,黄色糖团拉丝,卷曲后成花蕊。

3、将蝴蝶、花瓣、花蕊组装粘合,最后点缀糖丝即成。

篇4

 

关键词:皖南; 建筑装饰;以人为本

置身于徽州古村落中,那里风光秀美,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它们采用了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了幽雅的生活环境,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般在皖南古村落的村子入口,祠堂前的广场,建筑的大门,室内的厅堂等,这些人们的视线最易停留的地方都作重点装饰。如款县棠越的7 座牌坊群,径县茂林的14 座牌坊群等,它们都以赫然醒目的姿态立于村口,形成独特的村口标志,同时也张扬着本村曾有的荣耀。另一些则利用门楼、古村及其特有的自然风貌来构筑村口空间。如径县桃花潭镇的万村,以“义门”门楼、彩虹桥和溪边古杨树,形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还未进村,以浓浓感受到家的气息,村的灵秀顿显无遗;而水东翟村的“踏歌岸阁”门楼屹立于桃花潭东岸,与古道石阶、大夫第和银杏古树相拥而成的空间则气势磅礴,异常突出。牌坊群、门楼这些具有装饰性的建筑物所营造的各种氛围的空间不单纯是为了界定村落的起始点,更重要的还是村落个性最好的反映。

逢时过节,祠堂前的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人最多,人们逗留的时间也最长。所以皖南的祠前广场常设有高大的旗杆石、万年台(古戏台)。人们在古树的浓荫下看戏聊天,形成一个较开阔的集会场所。万年台是广场的中心建筑,多用重檐翘角,相当耀眼醒目。舞台又是戏台的中心,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采用各式的藻井装饰,来突出演员的活动空间。如祁门珠林余庆堂的戏台,正中为弯隆式藻井,台面前檐斗拱、额仿上精刻有人物、花卉图案,装饰性极强。还有则在梁仿和檐拄撑拱上雕刻戏曲图文。

大门是出入的咽喉,它对宅第的规模、气势起着不可忽略的暗示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贫富,大门都是装饰的重点。皖南民居喜在门洞上方饰以立体的砖雕门罩。门罩雕饰繁富,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历史故事、地方风情等,但都突出吉祥寓意的主旋律。它不仅美化了大门,而且表现了主人的情趣;同时,门罩本身又是一幅奇妙的艺术品。还有一些地区喜用满饰有纹理的磨砖贴面来装饰门墙,以衬托门头所镶的反映不同门第的嵌方。这种简洁的装饰手法更突出了大门的雄丽、威严。作为集会的重要场所— 祠堂,它的大门是采用石鼓、阀阅、铺首和匾额来装饰。

皖南居民的厅堂,是接待亲朋好友和办红白喜事的场所,也是人来人往最多的地方,作为居住空间序列的,更是重点装饰的对象。用屏风、匾联和天棚界定了一个面对大门、天井的半开长敞空间,是其大而敞,堂而正。在屏风前八仙桌坐定的宾主目及的地方,如厅堂大门的墙背面和天井左右的侧墙,讲究的都用磨砖拼花贴面。如径县茂林的滋树堂其天井即采用有暗八仙纹理的花砖侧墙。稍次的也用砖墙粉白,再饰以墨线彩画。厅内的柱础、石墙裙和石踢脚通风口,都有表达主人情趣的雕刻。花好月圆、五富捧寿、松鼠葡萄等表达美好生活寓意的是寻常人家喜用的装饰。而文人雅士则多用能表达自己情操、气节的图案,如琴棋书画、鱼樵耕读、梅兰竹菊等。每户带堂名的挂匾,更是主人的家风和志向的直接表露。今天,一些厅堂条案上还摆着“老三样”:东瓶西镜,中间自鸣钟,寄寓着家人对外经商亲人“永远平平静静”的希望。

交通性质的街巷,辅质的廊厢,从属性质的边屋杂院,在装饰及加工上都大大减化至适用的程度。如街巷铺地的石材,只是中间推独轮车的一条,选用较大的条石或卵石,根本不像天井铺地那样割拐拼缝;廊厢的石柱础也是最简单的复盆础或方形刻线础;厨房边屋的梁架,更见不到月梁和雀替,就是檐口撑拱,也是形式最简单的,绝对不会使用复杂精美的木雕;杂院围墙更不见装饰性的檐口砖雕或墨线彩画……正是由于这些辅装饰的简化,衬托出主体空间中重点装饰的细密与精致。如街巷平铺的卵石,与民居前有各种吉样图案的卵石铺地形成对比,使得人口更加突出。主次空间的不同装饰,不仅加强了空间性质的区分,也在加工时省工省时,节约了开支,真正做到了装饰的有的放矢、恰倒好处。

人们的视线容易停留和挑剔的地方是传统建筑中空间的转换处。如径县桃花潭镇“踏歌岸阁”门楼,既是渡口的交通要道,又是接连村内外空间的人口标志。它高大的体量形态在宽广的水面显得格外醒目,透过二层明间的雕格漏窗观桃潭风光,碧波烟云,如临仙境。每户厅堂和卧室厢房之间的天井横门,如今门头上还存有垂挂珠帘用的桃形吊钩或石雕的凤颈钩眼,这种今日看来装饰性极强的横门,过去十分有效地界定了每户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进一步是闺中绣房,退一步是会客厅堂。不论是主体的屋顶、屋身和台基,还是地面局部的梁、柱、拎;抑或是檐口、门窗洞及墙的转角,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如屋顶与屋身之间用雕刻精致的撑拱和柱间坐斗作过渡;屋身与台基地面则以石雕柱础和浮雕墙裙来连接;室内地面和窗洞四周都饰以圈边。屋面檐口的瓦则做成云头和滴水状。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所作的装饰处理,其细微考虑更是令人叹服,如木柱落在石柱础上的柱脚底端,其垂直交叉的中心线上,都挖了一个如意头形的孔槽,看上去十分好看。实际上每个柱脚底端垂直交叉的四个孔槽,是施工时校正柱子垂直度用的标记,同时也是防止柱脚受潮腐烂的通风孔。只是匠人们将其艺术化了而已。这种兼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装饰处理,很值得现在借鉴和学习。

篇5

本案设计风格,设计师定位为现代+中式元素的混搭风格。崇尚自然环保主材,采用实木原材、局部装饰造型,家私以现代风格为主,辅助中式元素装饰手法及现代饰品摆件,营造舒适的人文居住环境气氛,突出设计之特色。

本套居室的设计意图是让空间显得通透、干净和纯粹,让居室在某种意义上获得更大的空间。所以在前期的户型分析上做了一些调整。

此户型的原有结构有几个问题:

入户走廊较窄,没有入户鞋帽给的位置。

厨房较小,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次卫面积小,使用不方便。

主卫进出方式不合理,导致衣帽间太小。

因此本案的设计在户型结构上作了适当的调整:

拆除次卫生间与入户走廊、主卧室相衔接的非承重墙,缩窄了主卧室走廊的宽度,减少了浪费面积,增加了入户鞋帽柜;次卫生间单独淋浴区。

拆除了书房与厨房之间的非承重墙,从新做了分割,一半为厨房增加了冰箱及冷餐操作区,另一半在书房增加了一个暗藏式收纳柜,以解决家居的收纳问题。

拆除西侧阳台原有的门联窗,采用碳化板作为墙面装饰,改造成餐厅的休闲区,以扩大整体空间的延续性。

在材料的选择与颜色的运用上,也相对单纯。水曲柳罩色擦银与仿皮革装饰的大面积运用,带来了空间的大气与宁静感。灯光处理上则采用了区域点光源装饰,主光源为辅的手法。

为了使空间不至于单调,在细部上也进行了着重的处理。整体空间既有统一,又有变化。这种变化赋予空间情趣感,例如入户走廊因为空间较窄,木质颜色较深,所以墙面上采用了大面积的暖色仿皮革软包装饰,地面也采用了以浅色仿大理石砖为主的铺贴方式,通过以上浅色柔和材质与深色木质的对比,使改造后的走廊既有实用功能,也给人感觉高贵大气,而不是拥挤的感觉。

客厅与餐厅因为在一个区域,而餐厅的一面墙又有两个房间门,稍显凌乱,所以将两个房间的门做成了造型隐藏门,朝向客厅的一面被做成了红色布纹软包,与墙面的米色仿皮革、地面的黑色串边形成对比,既有功能上的意义,又让视觉得以变化,空间更显多变。餐厅则是采用居中摆放的方式,上方的吊顶为圆形石膏板顶,取天圆地方之意,原始顶面镶嵌了一组木质雕花刷白处理,以中式元素为基础并按照现代风情改良的白色雕花,与白色玻璃的圆形餐桌共同勾勒出一个充满文化情调,但又不失时代气息的温和空间。而且原来墙面上的暖气也改到了两组酒柜的中间,用镂空的实木雕花做了隔挡,既有功能作用也有装饰效果。

客厅因为是一个异型的房间,所以通过顶面的石膏板吊顶做成了一个长方形,并在原始顶上压了一圈带有中式元素的回龙格装饰,进行了空间调整,从视觉上尽量淡化房间异型的感觉,影视墙则采用了隐有山水感觉的天然爵士白大理石,以迎合中国的风水之意,并与地面浅色仿大理石砖进行遥相呼应,与沙发墙的啡镜刻花及深色实木雕花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客厅的主视点,精致的白色纯皮沙发,一盏水晶吊灯用布艺围合,为整个客厅空间增光添色。影视墙的银色云纹雕刻,又是那么的相得益彰。环顾客厅,大幅啡色镜面雕刻的荷花,表达的是主人的艺术品位。在这里或是一家人饭后品茗聊天,尽享天伦之乐;或是三五知己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总之少不了的是亲情友情,感受到的是书香门第。

主卧室背景墙,因为主卫的进入方式已调整,主卫、衣帽间与卧室相接的墙面采用了布艺软包的处理,这使它看起来像一面墙。而两侧的造型,则分别可开启进入主卫及衣帽间,而门闭合时就是一道墙。这种设计,与目前流行的以透明玻璃做隔断的手法也大相径庭,其目的在于使空间更显纯粹,隐匿视觉不雅之处。

主卫生间内部由于马桶位置不太合理,所以通过地面垫高的方式改造了马桶的位置,与洗手台柜、浴缸连成一体,使其空间更加合理,顶面摒弃了现有市场常见的铝扣板吊顶,而采用了防水石膏板与防水乳胶漆进行装饰,以此淡化卫生间瓷砖与卫浴冰冷的感觉,与卧室形成一个完整的舒适空间。

篇6

智者知日短,目光亦放远

笑意盈盈的陈博,言谈时条理极为清晰,有意无意地“精算时间”。陈博说:“我常常告诫厨师们,业余时间不要喝酒打牌,时间不要轻易浪费。”陈博更是自律,不仅拜师屈浩钻研厨艺,还去北京科技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如何做个好的管理者。正是这种“知日短”的时间把控,让他在餐饮界迅速崛起。

陈博学徒时主攻食品雕刻。15年前食品雕刻很流行,但并不是每个餐厅都有专门的食品雕刻师,所以陈博常受邀去帮厨。对于所学专业受热捧,陈博除了有些小庆幸之外,并没有停在食品雕刻上。他说:“做事应该眼光放远,厨师不仅是制作与传承,更要钻研开发新菜品。”所以陈博认为主动学习很重要,他说:“不要等着公司送你去培训自己,一定要主动学习。”

师从屈浩,学艺重德

屈浩大师的面塑国际闻名,陈博说:“我最初是因为崇拜,所以拜师屈浩大师门下。在屈浩大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厨艺,更重要的是对厨德有了深刻的了解。学艺立德,才是根本。”陈博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遵从师训“敬上爱下,睦邻克己”。

在厨艺学校进修时,陈博不仅努力刻苦,而且踊跃参加各项活动。优异的表现,让屈浩大师对他青睐有加,经常在朋友和学生面前表扬他。老师越是表扬,陈博越是加倍努力,不敢有丝毫怠慢,也因此他22岁就当上了行政总厨。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学习食品雕刻、面塑、冷菜、热菜……年纪轻轻的陈博放弃了娱乐,业余时间都用来自我进修。陈博并不相信幸运,因为机遇与挑战是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总是相携而来。陈博更相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用扎实的厨艺来迎接挑战!

22岁那年在师傅的推荐下,成为获麒商务会所的行政总厨。会所的老板是纪晓岚的后裔,所以菜品定位为文化创意养生餐。陈博把中餐的官府宴与西餐的营养学相结合,推出紫竹宴。尤其在烹制春竹和竹中菌类时,采用官府菜的烹制手法来煨竹中菌类。清淡中有官府之魄,品餐中又可食补。紫竹宴包含 “竹菌佛跳墙” “竹胎儿焖鹿肉”“虫草松茸炖全竹汤”等菜品。其中,备受推崇的“竹菌佛跳墙”,采用“竹菌”为原料,使粗纤维和高蛋白完美结合,除去了佛跳墙中肉类的高脂肪、高胆固醇。 “虫草松茸炖全竹汤”,则是以精致原料用80摄氏度的水温炖制12小时,让动物蛋白质水解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加入高档食用菌,使之达到了养生的效果,是一道不错的营养汤品。不仅菜品营养美味,而且摆盘独具匠心。“竹胎儿焖鹿肉”是用含有铁、磷、钙、维生素等多种成分的竹胎儿,配以鹿肉富含高蛋白质、无机盐,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含有能够提高人体代谢强度和抵抗力的滋补功效。

“紫竹宴”推出后,食客慕名而来。陈博更是凭借高超厨艺在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协会烹饪大赛获“烹饪艺术家”称号。

锦上添花的喜庆文化宴

蓝调庄园是占地千亩的亚洲最大喜庆文化中心,陈博服务蓝调庄园已经过超过5年,他用烹饪艺术打造的喜庆文化宴,更是美食与创意相结合,为沉浸在幸福中的新人,喜上添喜、锦上添花。

宴会菜与众不同的是,各地的食客聚集一起。所以,陈博精选了菜系,同时注重菜品的便捷性与保温性。以“庄园荷香鸡”为例,这是一道用三黄鸡做主料的菜品,借鉴叫花鸡的做法,先腌制后烹饪。出品时,先包裹一层绿荷叶,外面再包上一层黄色牛皮纸,然后盖上火红的喜字。和餐品相搭的还有一小杯干冰。烟气氤氲下隐约可见火红喜字,绿荷叶遮不住热腾腾酥烂整鸡的扑鼻香气,这一切都引人垂涎。陈博说:“绿荷叶、黄牛皮纸与火红喜字的层层包裹,不仅增强的视觉感染力而且有助于菜品保温;同时,荷香鸡是一个便捷出品的菜品,可以几十桌同时上餐;酥烂的整鸡,不仅寓意好,而且老少咸宜。牙口不好的长辈,喜食香甜的儿童都可兼顾;同时,食客解开层层包装的时候,也增强了与菜品的互动性,让就餐气氛更加其乐融融。”陈博在创作菜品的时候,会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他认为每一个消费者都值得尊重,要用心对待。

最朴实的职业道德观

从最初管理拥人7个人的后厨,到现在摩下有百多人厨师团队,陈博从不认为“管”很重要,他认为“敬人克己”才管理之道。所以,与陈博充满创意的菜品相比,他的职业道德观却很朴实,他恪守着 “敬上爱下,睦邻克己”这句师训。

陈博说:“在公司也好,在家也罢。长者、行家、上司都应尊重,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是‘敬上’;关心弱者,培养下属,让他们通过企业平台,学到技艺、职业道德,同时为企业做贡献,这是‘爱下’;‘睦邻’擅于用通达心他人交流,现代企业各部门间的配和度尤为重要;‘克己’是这几个里面最难做的。管理好自己,远离不良嗜好,用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生活和工作。”

篇7

他留人入主他留山之前的民居情况,《乾隆永北府志》上说“多用板屋”,就是用栗划柴搭成的黄板房。民间流传的“棚子”(他留语“阿各”),可能就是用栗划柴搭的黄板房,称为“棚子”,是他留人原始的居室。随后进入土木结构的茅草房阶段,至迟在清朝初年就住上了瓦屋面房。

他留人接受汉文化较早,民居建筑跟当地汉民大同小异。我们所能寻觅到的民居建筑踪迹是古城堡、大德寺和现存民居三个部分。

古城堡在十九世纪中叶毁于战火,现仅能从遗址上勾勒其轮廓。从遗址上的民居院落痕迹来看,属土木结构的汉式建筑。土墙瓦屋面,一家一户的简单四合院(又称三坊一照壁),每院占地面积约二三百平方米,分为正房三间,石脚偏高;两侧为对面厢房,一式三间;中间是天井,又叫院坝;正房对面是照壁。有的是对面房,一式三间。正房侧一幢的正中为大门间。正房与厢房拐角处为后门,后门外是菜园、碓房和厕所。十户或十五户左右为一群落,形成一个土围子,古城堡即由若干个土围子组成的城堡。属于有军事性质的土练村落。古城堡规划设计布局比较严谨合理,土围子之间都铺有石阶路面,一般都为五尺道,四通八达,便于人们出行、活动,消息传送,做到一有军事行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令行禁止,止之即散。山上设有哨岗和烽火台,一有情况,升烟为号,一见烽烟,土练们就依令而行,处变不惊,井然有序,忙而不乱。说明他留人是训练有素的土练。

民居是古城堡毁于战火后,逃散在古城附近落脚的他留人逐渐建起的村寨。有代表性的是一些能体现其风格的仿古建筑。在他留山乡现能找到尚存的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半个世纪间的仿古建筑共有十一所,其中有六所已经改造,面目大变,仅有部分痕迹,尚有五所保存较完好,可供世人观赏考究。这十一所仿古建筑中,最早的两所在双河二村,也是他留人离开古城后最早的民居建筑,现保存尚好。

最早的一所是现在的房东陈学开家的祖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即古城堡被毁后的第三年即已建起。东西向,南厢房为厨房和储藏室,后门外是碓房和菜园,北厢房东一间为大门间,有两间是青春棚,正房对面一排畜厩房。正房山墙须弥座正面镌刻的是鹦鹉学舌,两侧为兔子衔灵芝图案。

其次,是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比陈氏祖屋晚建九年的蓝氏祖屋。蓝氏祖屋是历经130余年来保存最完整的标准的四合院。此院四面皆为一式三间的两层楼房,每幢房长三丈六尺,平均每间一丈二尺,进深一丈八尺,其中每幢正中一间留出坎沿,空间一丈一尺,房子内空为八尺,两侧以京柱隔成二间,院坝为长宽都是三丈六尺的正方形天井,用方石板铺成。四幢房子的外拐角处各有两间平房,分别用作厨房、客房、厩房、储藏室。这个四合院除大天井外,四角的平房处各有一个小天井,故称四合五天井,以一层计算,就有二十间。从大天井到小天井,各有一道小门。此四合院大门向南开,南面一幢中间为大门过道。正房板壁雕刻的图案有童子献寿桃、乌鸦戏青蛙、马鹿摇金铃、玉兔衔灵芝、喜鹊采梅花、金鱼做游戏,每种图案有两幅,是左右对应的。技艺精湛、活灵活现。正房堂屋门上方刻的是双鹿朝阳,珠嘴雕刻为鹰(有人认为是凤凰)。两侧山墙基座须弥座石上镌刻的是鸳鸯戏水、耕牛向月、玉兔衔灵芝。山墙上的屋檐下一线为古装的山水、花草画。工艺精湛,雕刻细腻,堪称古艺术精品。由于此四合院结构牢固,保护完好,虽经130余年的沧桑巨变和风雨洗礼,依然风貌犹存,是研究和观赏他留民居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此院主人是他留人的世代头目。建房者是在“红白旗闹事”中殉难的他留酋长、千户长、五品军功蓝华的次子、乡长、六品军功的蓝发茂。现在的房东仍是建房者的后裔蓝金寿一家。

篇8

一、沂南北寨汉墓的墓室结构

墓葬坐北朝南,墓道后端与墓门连接处有一个平面,上面铺设有砖。墓道东西两端砌有挡土墙,现已倒塌。

墓室分前、中、后三主室,还有东西侧室(东三室,西两室),墓室的东北角还设有厕所。墓室长8.7、宽7.55、高3.12米,整个墓室材料均为石料,共计280块,各室地面也是用打磨平整的石材,但发现一个件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后室及各侧室地面比前室、中室高出0.29米,留给人们很多的遐想。墓室带有画像石材42块,达73幅,画像面积达44.2平方米。面积之大、内容之丰富、刻画之精美,在同类汉墓中是罕见的。这些画像分别安置在墓门、前中后墓室内壁、中心立柱和隔梁等处。

墓门中间的立柱把墓门一分为二,墓顶是抹角结构的藻井。室与室之间相互连通,墓室前有停车场,可以停放多辆马车。跨过门槛进入前室,前室相当于院落,前室中间有八角形石柱支撑,顶部用石条构成方形重叠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从前室进入相当于客厅中室,两侧是厢房,用于仆人居住和车马停放。墓室东北角有一个和今天差不多的现代化厕所,可见汉代时期就已达到一定文明程度。后室即是安放棺木的地方。墓室封顶的石块结合相当紧凑,所有石料都按一定尺寸预制,然后安装成整个墓室,充分反映当时先进建筑技术和劳动人民聪明才智。

二、沂南北寨汉墓丰富精彩的内容

整个墓室的画像主要分布在墓门、前中后室的内壁和中室立柱上及横梁上,东西两侧室则未见画像,可以看出,不同位置装饰着内容各异的画像。墓门门楣上横梁是一幅胡汉交战图(图一A,B),画像中间有一座桥,桥下有人划船、打鱼等生活场景,而桥上是胡汉交战的场景,仿佛象征墓主人坐着战车指挥战斗保护百姓安居乐业,威武的将军率领千军万马打败侵略者。芝加哥大学巫鸿先生认为汉画的内容是“特殊历史现象和象征主义的解释”,还有人认为具有特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这个历史背景和事件应该是指汉朝和匈奴之间近百年的战争关系。信立祥先生认为“生活在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被认为是‘胡人’,使人联想到守卫幽冥两界之界河桥的冥军是由胡人组成,这就是图中桥上胡人军队和墓主人汉人军队激战的原因,墓主人在地下世界仍然和生前一样拥有强大的势力打破冥界的严格限制,随时可以接受子孙后代的祭祀”。

墓门两侧和立柱上各有一幅画像,西立柱(图二)上面有一只踏着神兽的翼虎,翼虎下西王母坐在山形座上,西王母两旁有捣药的玉兔;中立柱上的画像(图三A,B)是上有一口衔长剑的蹶张,中间有羽人托着一只虎,虎下是张开大嘴前肢开胯的翼虎;东支柱(图四)画像上刻一仙人左右怀抱人首蛇躯的伏羲女娲,下面东王公端坐,两旁有羽人捣药。西王公和东王母常出现在汉画像石中,且居于画像的重要位置,捣药兔、蟾蜍、羽人以他们为尊组成次生图像,这三幅画像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为组合形成一个结构层次分明、独立的画像,中间羽人与神灵异兽嬉戏,羽人伴随在东王公西王母旁,其职能是向凡人提供长生之术所需的仙药,反映汉人“羽化登仙”、“灵魂升仙”的观念。《论衡・无形第七》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诠释出古人羽化成仙的封建迷信思想。

前室贯穿于东、西、南三壁横~的是一幅场面庞大的吊唁图(图五A,B),吊唁祭祀是乡间最重要的礼仪,墓葬特别渲染了吊唁的场面和活动。首先是官员们的祭拜,在前室东西两壁安排有两组吊唁活动,一是进入庭院的吊唁,14位官员分成6排,并携带着小祠堂模型鱼贯而入;一是在祠堂前进行悼念活动,22位官吏们在丰盛的祭品前,或跪伏在地,或躬身施礼,听凭主祭者对死者的悼念致辞。其次是南壁祠堂周边的礼拜活动,众多亲友们或驾着车,或牵着羊,捎带着酒、食和成口袋的粮食,来到祠堂进行吊唁祭祀,祠堂两边大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种礼品沿途摆放。

由此可见,墓主的地位有何等显赫。另外前室东西北三面墙壁和中心立柱又安排了33幅纯粹辟邪的画像,其中既有和墓门一样的“蹶张、怪神”,也有能够辟邪的“青龙、白虎”等“四神”图像,还有中立柱上的武器库和捧盾图,有意用此来表现死者的身份,这些都是主题画的从属画。

画像内容最为丰富精彩的为中室,四壁和横额内容多于人物有关,东壁上横额(图六A,B)有乐舞百戏图,众伎艺人表演飞剑跳丸、走绳、车马戏、七盘舞,配以敲击钟、磬、笙、鼓、琴等乐器吹奏,可见墓主人生前怎一个享乐了得;南壁上横额(图七)有生活气息浓厚的丰厚享宴图,雕刻有粮仓、满载粮食的牛车,主人督促奴仆装粮入库,另有厨房师傅杀猪、宰羊、酿酒、切菜、烧灶等,反映出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西、北壁上横额(图八A,B)展现的长幅人物车马出行图雕刻的尤为精妙,描绘出墓主人其官宦身份和地位。画境中,众多亲朋奴仆在宅院前恭迎车骑队伍,从宅院建筑形式和车骑队后方没有送者,可知墓主人应该是刚出游归来;这些画面应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个缩影。

另外,在横额下四壁(图九A,B)上设置有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画像人物榜题“仓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人物姓名12处28个字,其中,既有司空见惯的反映忠义思想的“周公辅成王”“苏武留胡节不亏”“荆轲刺秦王”和“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人物故事,也有褒扬礼贤下士品德的“孔子见老子”、隐居山林的高士如“仓颉”等古圣先贤榜样,还有批判鞭挞昏君如“晋灵公加害赵盾”的场面。荆轲刺秦王在汉代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从中室客厅再往后就是主人的寝室,左右两间,中间虽有间隔,但相互间可以自由往来。安排在这里的画像,除墓室最深处的辟邪题材外,主要是有关墓主起居生活的内容(图十)。画面中刻有家居、酒杯、兵器和端着洗漱用品的仆人以及捧着镜匣的侍女,一只狗正在弓着身子捕捉浑身战栗老鼠的场面,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厚。整个墓室画像思想明确,各室主题也是内在联系而不单独孤立,这样安排更深化主人万年永固的精神和长眠墓葬的寄寓。

三、沂南北寨汉墓

均衡饱满的构图

构图,在古代又称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构图过程又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沂南汉墓石刻壁画也是如此,所涉及各种形式法则,主要继承传统的平面散点和分层布局法则,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散点布局方式,其焦点不止一个:有纵向升降展开的高远法;有横低展开的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深远法。如沂南汉墓前室南壁上横额、中室南壁上横额东段和中室南壁上横额西段(图十一)均表现墓主人庄园生活,采用鸟瞰散点透视的办法,使画面井然有序,富有层次感。在中室西壁上横额,中室北壁上横额东段、西段(图十二)图中车马出行时的盛大气势时,采用多视点组合的方法:单独表现一辆车、一匹马时采用平视散点透视;用正视横列的方法表现出车马的位置,较好解决大队车马的纵深,这种透视法强化了画像石的装饰性、增强其画面的美感。

此外,还遵循分层分布的格局,按上下层次安排形象,左右关系获得空间。沂南北寨汉墓中室画面简洁,内容清晰,整幅画面采用连续的形式,这是中国早期连环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沂南北寨汉墓构图巧妙恰当地运用变化统一的形式美规律,布局多而满,但富于变化的局部又服从于整体统一的结构,相互交错,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如中前室南壁上M额、中室东壁上横额。又如后室靠南壁的承过梁的隔墙的东面、后室靠北壁的承过梁的隔墙的东面,其不仅运用多层分割,就是一个分层内,画面也是满的,运用飞翔的小鸟、飞动的气云纹或空白处填补一个小人物,打破了画面的宁静,使空间运动起来,画面虽然饱满均衡,但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四、沂南北寨汉墓力量感和夸张精炼的造型

汉代石刻壁画造型显著特点是以石为地,以刀,线是人类最为古老的造型语言,线条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形式美感是线艺术最基本的表现等征,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简练性,便利性和直接性,所以人类最早的造型行为选择其线的语言形式。如在前室西壁南段、北段中(图十三),苍龙腾空而起,昂头摆尾,身体呈一条弯曲的长线,仿佛一曲音乐徐徐缓缓,悠然自然。

汉代艺人通过对自然的感悟,摆脱其自然物象正常比例的束缚,达到超越自然而又可以从图像造型中找到自然物象的原形,有些雕刻造型神韵无穷,精彩无比。引起中外艺术家的倾慕、追求与探讨。沂南北寨汉墓中人物的夸张变形画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墓中墓门中支柱、前室过梁西壁、后室过梁东壁、西壁中的“羽人”,羽化成仙。羽人是汉人丰富的想象与夸张变形的结晶,富有浪漫色彩。

总之,无论是线刻还是剪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拘泥于形似而注重传神,同时运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抓住事物最精彩的瞬间,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其内在的神韵,凸显其浪漫主义气质,使之散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沂南北寨汉墓中,可以随处能感觉到“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表现在运动形象的刻画上。在前室北壁正中一段位置(图十四)其神圣如虎而立,头顶上竖立着三根箭的弩弓,手持短刀,足持短剑,短刀、短剑与上竖的箭两力相背,力感十分劲健。前室东壁北段中人物胸部呈椭圆形粗而壮,两脚细而小,整个身体重力下冲,而双脚踏的弓却向上与身体形成强烈的对冲力,充满蓄势待发的力量。

五、沂南北寨汉墓艺术的写意特征

写意,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在沂南北寨汉墓中,重新找到对“写意”的自信。汉代石刻壁画无论是立意、造型还是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在“形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与“意”的表达,追求“意象”。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与激情融于作品之中,更具浪漫气质与情怀。

汉代石刻壁画吸取我国民族绘画特点,在雕刻基础上,充分运用中国画以线造型特点,以及采用中国写意画造型中不求外形肖似而在于内在精神、本质的体现,追求“不似之似”的创作形式,更好地体现雕刻者的创作意念与审美情趣。如中室东壁上横额中为表现舞者幽美飘逸的舞姿,艺术家把舞技的腰身刻画的纤如细线;为了显示飞剑跳丸、戴竿之战人的彪悍,把人物的双肩和胸膛描绘的异常粗壮。

又如,前室过梁和八角擎天柱上的散斗、拱与蜀柱的东面、西面(图十五)和中室过梁图和八角擎天柱上的散斗、拱与两旁双龙的东面、西面的动物造型中,雕刻者精心构思,整体人手,巧妙运用多种雕刻语言,并融合中国民族绘画特点,力求外形轮廓的清晰,突出特征,刀法洗练,概括、单纯、奔放,集中表现动物庄重雄强,强化内在精神的体现,充分体现汉代人那种鲜明个性和对“意”充分夸张的表露。

篇9

【关键词】餐饮空间;徽州建筑;符号;设计

徽州自古就有“无山无水不成居”的说法。与水为伴,是徽州人在生产与生活上的选择,也是诗情画意的精神追求。“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徽州自然地貌的形象概括。徽州富足的石木资源为徽州雕刻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丰富了徽州建筑的装饰工艺。徽商的涌现更是为徽州的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程朱理学以及儒学对徽州的影响,同样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其逐渐成为徽州人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建筑与人文风情。本文以徽州建筑图形元素为例,深入探寻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之路,希望当代设计师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与设计风格。

一、徽州建筑图形符号与装饰要素

(一)马头墙。马头墙(图1)是徽州建筑中最常见的标志之一,其起伏感与走向是由徽州独特的自然地貌、建筑高度以及粉墙黛瓦凸显的轮廓感三个因素决定的。马头墙中间高两边低,层层叠落,呈折线状,拱形曲线与水平直线相结合富于变化,呈现出韵律美。(二)门楼。徽州建筑的门楼(图2)分为门罩式、八字门楼式、牌楼式。整体布局设计大方庄重,以前是用来驱魔辟邪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门面的饰品,并成为徽州建筑图形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三)天井。由于徽州建筑墙壁又高又厚,窗户又小,采光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井应运而生。天井由四面屋顶围合而成,屋檐倾斜到院内,正对着天井的庭院四周有一圈青石凹槽,雨水从天井流入凹槽再排向室外,这种设计叫“四水归堂”。徽州人认为聚水如聚财,寓意着“肥水不外流”。(四)色彩。徽州人崇尚自然,追求朴素、淡雅、自然的居住环境。白墙、黑瓦是徽州建筑的主色调,俯瞰青山绿水花丛中,黑白相间的老屋若隐若现,就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随着时间的流逝,墙壁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却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韵味。(五)雕刻。徽州雕刻(图3)指木雕、石雕、砖雕,主要运用在民居、祠堂、牌坊、家具等处的装饰,是徽州建筑装饰中的精华。在梁架、门罩、漏窗、槅扇、雀替、斗拱、栏杆、柱础等地方随处可见精致的镂雕装饰,雕刻的图案题材丰富、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徽州木雕是徽州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用于对建筑物和家具的装饰,有着沉雄、奔放、古拙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徽州木雕直接或间接受到徽州版画以及新安画派的影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其在构图、艺术形式上更具审美价值。徽州石雕大多应用于石牌坊、漏窗、门罩等地方,利用镂空、加强虚实疏密对比等艺术手法,给人视觉上营造出一种轻松、优雅的感受,以达到减轻石质材料笨重感的目的。徽州砖雕是徽州建筑重要的构成元素,来源于汉代画像砖,主要应用于徽州建筑上,增强建筑物典雅、庄重的气质。

二、空间设计与餐饮空间分析

空间设计包括办公空间设计、家庭室内装修、文化和休闲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具体设计项目包括空间结构规划、水电设计、灯光设计、软装等,特殊的空间体内还需要道具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项目。

(一)餐饮空间分类

根据消费水平、消费人群、品位档次、经营模式的不同,可以将餐饮业大致分为高档餐厅、中高档餐厅、特色餐厅、普通餐厅。设计师通过将不同材质、家具、装饰进行组合,凸显出高档餐饮空间的品位、意境、个性等众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餐饮空间的性质

1.商业性。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餐饮空间也不例外。要想获取利润,必须要有能够吸引顾客的手段,可口的菜品、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理想的环境都是重要因素。设计师要了解餐饮空间的商业特点,通过美食与环境氛围的融合,带给消费者良好的印象,实现经济效益。2.文化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是形成餐饮文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将地域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餐饮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餐饮环境文化、餐饮品牌文化、餐饮器具文化等。3.社会性。餐饮空间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还具备商业洽谈、娱乐聚餐等各种社会活动属性。因此在设计餐饮空间时,设计师要不断挖掘空间环境的潜力,将空间功能最大化。

(三)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共空间、就餐空间、厨房空间和辅助空间共同组成了餐饮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师应依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其进行合理、有效划分。在设计餐饮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到顾客的外部需求和心理精神需求,使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对就餐环境留下深刻印象,满足其味觉、视觉和心理需求。另外,在灯光氛围的营造与降低餐饮空间的噪音上,设计师也要做相应的考虑。1.门厅门厅是整个餐饮空间最能体现餐厅文化、形象的区域。门厅一般分为接待台和等候区两部分。接待台最主要的功能是收银、查询和引导,根据营业形态的不同,有些餐饮空间的门厅还兼具订餐、寄存等功能。等候区主要是为暂时需要等待就餐的顾客所准备。为了避免顾客长时间等待而产生焦躁情绪,餐厅可以在等候区提供免费书籍杂志、餐厅菜单、免费无线网、茶水等服务,既能为顾客提供方便,又能提高餐厅的档次。2.就餐空间就餐空间包括吧台区、散座区以及包厢区。吧台区一直是餐饮空间设计的亮点,一般设在门厅或就餐区域内部。根据餐饮空间经营模式的不同,吧台区有些只起到酒水饮料销售、社交等候的作用,但有些则兼有餐饮制作、储存物品等功能。散座区(图4)在平面布局上要井然有序,避免杂乱无章,但在注意整体统一时也要掌握其灵活性。对于较大面积的散座区,在设计时应避免呆板的排列式布局,可以通过增加特色装饰物、地面抬高等各种形式对空间进行分隔,既给顾客提供半隐私的空间,又能突显餐饮空间的文化特色。包厢区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环境优雅的就餐空间,根据包厢大小的不同,空间布局设计也有所不同。3.卫生间卫生间已不仅是供人们方便的空间,还是客人整理妆容、衣物的地方。卫生间是餐饮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设计师不但不应该忽视,还应纳入设计的重点范畴。细节决定成败,在设计卫生间时,应全方位考虑到交通的流畅性、活动空间的延展性、使用的舒适性等方面,在不影响服务线路的前提下,将使用面积最大化,提高利用率。

三、徽州建筑图形符号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一)借景造景的设计手法

徽商在装饰宅子的时候喜欢另辟蹊径,通过拟人、借喻、双关、借景、框景等手法将自然景观引入庭院内,形成景外景的空间。在餐饮空间中运用这些设计手法,可以丰富整体空间的层次感以及视觉延伸感。在较为有限的餐饮空间内,设置过多的景观装饰往往不太可能。因此,可以在隔墙上挖出一个圆形漏窗,透过漏窗增加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此外,也可以利用餐饮空间大面积落地窗,将窗外美景引入室内,为顾客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例如,一位徽派茶楼设计师选择用简洁的几何设计手法,将马头墙巧妙融入楼梯扶手中,效果含蓄而内敛。大理石、玻璃、镜面、砖雕、绿植、小桥、流水等元素情景化的方式,在茶楼中再现出徽州的江南风情,同时又充满着现代气息,增加了餐饮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性。瓦是徽州建筑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图形元素,除了有遮风挡雨的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装饰价值。在设计就餐区时,设计师通过提取徽州建筑瓦元素,利用新材料、放大尺等表现手法重新诠释瓦的涵义。瓦不再只是室外遮蔽风雨的建筑材料,在这里起到了装饰与隔断的作用。清新淡雅的白色瓦片稀疏有序地垂挂在两侧玻璃内,摇曳的瓦片在灯光照射下若隐若现,浅青色的玻璃如流动的江水,为顾客营造出灵动的就餐环境。徽州建筑文化中的色彩也是最能吸引人们视线的元素之一,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设计师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应准确把握整体的色彩基调,根据不同空间的需求进行恰当的色彩搭配,提高整体空间的设计品位。例如,徽商公馆(图5)的整体设计风格以黑白灰色调为主,白色的墙面、灰色的地面青砖、简洁的黑色楼梯扶手与墙体线,共同增强了空间的韵律感。局部用木质家具和槅扇的黄色点缀,组成一幅徽州黑白风景装饰画,更营造出浓厚的徽州韵味,让整个餐饮空间的色调延续了徽州建筑色彩的清新、淡雅,传统而又富有现代意味。

(二)营造意境的设计手法

园林意境的营造主要靠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元素组图4餐厅散座区图5徽商公馆成。在餐饮空间的设计中合理运用园林意境,能够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得到视觉和精神的享受,并提升餐厅的整体品质,引导顾客进入餐饮空间。在过道的端景处设置层层叠落的山石,流水顺流而下,几株绿植、一只水鸟、一扇漏窗、一座中式石灯,这种情景式的造景手法再现了徽州江南水乡的美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空间界面装饰与陈设艺术的融合,可以打破顶面造型的沉闷与单一。徽州风格的建筑图形符号元素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空间的亮点,或实或虚,延伸空间感。一幅写意的中国画、几株翠竹、具有韵味的中式家具、几本书册、一盏香炉、唯美纱幔等,一些看似随意摆放的陈设品能为餐饮空间营造出雅致的人文内涵,用情景化的设计手法,能够增强顾客的参与感和亲近感,展现出餐厅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完美融合。不同社会时期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也自然为餐饮空间设计带来不同的格局。徽派风格是以传承徽州文化为理念,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追求徽派风格的神似,而不是文化符号堆砌的形似。例如,深圳皖厨餐厅以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徽风皖韵的浪漫情调。古朴的灰砖墙面上镶嵌着精致小巧的木雕和砖雕,质感十足的水泥墙面上手绘着充满童趣的孩童,为空间注入活力。整个空间没有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抓住徽派风格的精髓,营造出雅致的氛围。粉墙黛瓦、一轮弯月、枯枝鸟儿,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徽州风情。

在人文、社会、环境、技术、空间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餐饮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关注。怎样在不影响餐饮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做到形神兼备,需要设计师坚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营造出餐饮空间的延展性和文化性。

作者:朱华 郑卫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2]周致元,皖南古村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 德江;傩面具;审美;造型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18-01

一、德江傩面具概况

德江傩堂戏之所以影响较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傩面造型独特,种类齐全。面具在傩堂戏中的地位是极高的,端公只要带上了面具,也就变成了神,是不能乱说话和乱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面具架起了人和神的桥梁。另外,在傩堂戏表演中,是以面具的不同来区别所扮演的角色,所以一但离开面具,傩堂戏也就不成戏了。

德江傩面具从1979年准备开始挖掘整理,时值刚结束不久,政策不够开放,很多人仍然认为傩堂戏是迷信,是四旧。据介绍,有一批傩面具被没收后,拿到厨房准备当柴火烧掉,刚好遇到厨师的父亲懂傩堂戏,便把傩面具藏在一大推柴火里面,这批傩面具才得以幸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1984年省政府来人点名要看傩堂戏,在这次演出之后,由德江县政府牵头,才开始对傩面具全面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据黎世宏师父介绍,德江傩面具一共有80多种,每副有3张造型,一共240张左右,但是截止到现在,还有40张傩面具流落在民间没有发掘出来。

据黎师傅介绍,德江傩面具制作有20多道工序,材料主要是当地柏杨树,其工艺流程为:选料、采料、下料、开坯、放线、粗开脸、粗雕刻、粗打磨、细打磨、刮灰、上白底色、底色打磨、上底颜色、文开脸、描脸谱、熬桐油或生漆(土漆)、上底油、上面油、上亮油,凉干后,栽胡子或眉毛。

二、德江傩面具造型分析

德江地处巴楚文化交汇处,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得德江傩面具在造型上兼收并蓄,神态各异,种类丰富。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其表现手法主要是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彪悍、凶猛、狰狞、威严、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从戏剧角度讲,面具具有艺术代言体的功能,什么角色一般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

傩面具的各种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功利目的、民俗意象等等,都因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异。按地域来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潮底、长保、稳平为代表,这类傩面具更现代感和喜色成分更多,另一类是地域更加偏僻点的,以高山乡为代表。这类傩面具土家味更浓,原始味更重,神秘感更强。

按人物角色可分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丑角、牛头马面五类,不同的角色在傩堂戏中是代表着不同的神灵,有些角色是后来随着傩堂戏的发展加进去的。

正神和历史人物面具:都是五官端正,年长男神一般都扎有胡须。正直善良、威武、凶悍、怪异,而容黝黑发亮,眉毛上扬,眼球突出,呲牙咧嘴。雕刻粗放概括,奇特骠悍的面目,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粗犷的美。如开山莽将,头上长角,眉毛似火,面目狰狞,两眼凸出,龇牙咧嘴,傩面具制作艺人对牙齿的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其上齿咬着下唇,强烈突出上齿两个獠牙,称为“天包地”,使面具给人以彪悍、粗野和勇猛的感觉;而下齿反咬上唇,则被称为“地包天”,给人一种威严、憨厚和刚正的印象。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威武与神勇,一般的家庭将开过光的开山莽将面具悬挂于门楣之上,起到威慑、辟邪、镇宅的作用。关爷面具,普遍认为其造型形象应是红脸、凤眼、卧蚕眉、美须的伟丈夫等等。但是,由于德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民间傩面具制作艺师仍能从这些传统的规范中,通过内心的直觉感应和真诚的审美体验把人性与神性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傩面具中人神造型的形象流露出应有的性格特征。

世俗人物面具,如牛高明先生面具,是个慈祥和蔼,面带微笑的老年人形象,头戴宋代差人帽,额头凹陷,眉弓、眉毛及眼角往下拉耸着,嘴唇微笑张开,上唇几乎成一线,下唇成方形,面部结构上具有老年人的显著特征,是世俗人物的典型代表。

丑角,如软童面具,突出表现一个戏曲化人物的特征,传达出该角色的幽默诙谐。在造型上,制作艺师采用非对称式的手法故意将其五官,面部肌肉扭曲化,面部狰狞却传达出一种诙谐的意味。制作艺师并不刻意突出其眼神,偌大的眼眶里面只有一小点的眼球。嘴部的表现更具幽默性,裂开的嘴唇只露出两颗兔牙咬着下嘴唇,一副刁钻滑稽、聪明伶俐的样子,特别引人注目,人见人笑,更加突出了面具的戏曲性效果。

牛头马面面具,既像牛、马等动物,又像人,三分像人,七分像牛像马。牛头面具,突出牛角牛耳牛鼻牛眼,马头面具突出马耳、马脸、马眼、马嘴,突出神兽和善、人性的审美特征。

由此可见,造型各异的德江傩面具造型其实就是人们的心理愿望与信仰需求的综合表现,其造型符合人们敬仰神灵的审美需求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