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消费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消费前景

篇1

绿色食品是食品消费的新潮流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农业革命的序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如替代农业、低投入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于是相应地出现了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名称。世界各国的称谓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即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限制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的使用,而尽量以高新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公害食品,以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并成为食品消费领域新热点。发达国家市场调查表明,美国5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无污染的果蔬,即使付出较高的价格;英国有6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付高价购买无污染的果蔬食品。由于市场需求强劲,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极大地影响了政府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20世纪90年代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形成三点共识:一是绿色食品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因而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发展显示出稳步上升的广阔前景;二是绿色食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三是绿色食品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因而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尽管目前绿色食品生产量和消费量还小,但不久的将来规模必将迅速扩大,将人类食品消费引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绿色食品的定义和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其包括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农、牧、水产等初级品以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国际上与我国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绿色食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称为“绿色食品工程”,其注重生产基地、环境、食品检验、市场运行和科研教育等各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联系。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国家对各项标准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在参照国外绿色食品标准的基础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结合国情将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两类。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我国以往制定的食品标准根本区别在于:绿色食品生产以高新科技为手段,以净化环境为基础,培育高产、优质、无病虫害的动植物品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无污染质量控制。这样既保证了食品产量又保证了食品不受污染,可以有效改善公众的营养水平,促进人类的健康。

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组成了严密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是参照国家、部门、行业有关标准并综合各部门、各学科专家的意见而制定的,普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部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标准直接接轨。从综合质量标准来看,绿色食品整体质量代表了我国食品质量的最高水平,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标准对包装材料的选择设计等方面,均有明确和规范的要求。

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绿色食品的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的核心是将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农艺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具体的生产和加工操作规程,指导、推广到每个农户和企业,落实到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改变以最终产品的检验结果为评定产品质量优劣的传统观念。这是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新质量观。

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是全世界通用的区别不同产品特点或产地的手段,如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标志、我国的“真皮”标志等。我国绿色食品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行规范的标志管理,即通过对合乎特定标准的产品发放特定标志用以证明产品的特定身份以及与一般同类产品的区别。绿色标志作为质量认证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注册,将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紧密结合,使绿色食品认定既具备产品质量认证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又具备了商标使用的法律地位。

高度的组织网络。为了将分散的农户和企业发动起来进入绿色食品开发行列,我国建立了三个组织管理系统:一是在全国各地成立了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系统地承担绿色食品的宣传、发动、指导、管理、服务工作;二是通过全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到每个农户和农场,以保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向基地化、区域化发展;三是委托全国各地农业环保机构和区域性食品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产地质量和食品质量检测。这个独立于管理系统之外的质量监督保障网络不仅保证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公正性,而且增加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科学性。

篇2

【关键词】包装设计 绿色设计 发展前景

包装设计,是作者智慧和精神的体现,随着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包装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需要发展绿色包装设计,把绿色环保理念和包装设计巧妙的结合起来。

1 什么是绿色设计

基于对现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反省,以及为了节约资源的考虑,人们现在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在绿色包装设计上,就需要设计师们有创新灵活的思维,制造出对人体无害、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装材料。狭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理念为基础的产品包装设计;广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原则,注重物品的重复利用,是可持续回收的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对保护当前生态环境以及环保理念的倡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2 绿色包装设计的特点

绿色包装设计和传统包装设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传统的包装设计注重外观、商品的保护,而绿色包装设计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重复利用。从传统包装设计到绿色包装设计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下面具体阐释一下绿色包装设计的特点。

2.1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通过回收再利用,使包装设计的材料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在选择包装材料时,会有目的的选择能循环利用的材料。

2.2 提高了包装产品的使用寿命的长度

绿色包装设计不同于传统包装产品从使用到废弃的规律,而是使用之后被回收而后再利用,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使绿色包装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包装的原材料可降解

绿色包装设计的原材料大部分选的是能够降解的材料,避免了不能降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麻烦。

2.4 绿色包装设计的材料对人是无害的

绿色理念包括很多,如同绿色食品一样,绿色包装设计的材料也应是对人体无害的。

3 绿色包装设计的原则

(1)要突出环保理念、节约再使用原则。一定不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制作成本最少。

(2)要有整体考量的思维。在每一阶段确立目标是我们完成任务的―个很重要的方法,在绿色包装设计中也是如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每部分的目标,把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进来。

(3)绿色包装设计应符合绿色消费的观点。绿色包装设计对人体无害且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完全符合绿色消费的观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反过来能使绿色包装设计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在选择产品时,优先考虑的会是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并且可再生利用的产品。

4 绿色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4.1 绿色包装设计与循环利用

绿色包装设计的目的是降低资源消耗率,使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做到和谐统一。是以最少的材料投入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危机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消费。绿色包装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下,其设计产品的零件可以最大程度的循环使用,是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既节约了购买新材料的成本,又贯彻了环保的理念。

4.2 绿色包装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设计者们在开始时会将一些可能带来不利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将节约资源回收利用以及绿色理念作为设计的首要原则。同时又要考虑包装产品的质量和可回收利用的程度,这种绿色包装设计减少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体现了人们对绿色包装设计的信任。

5 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前景

绿色包装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简单的设计,比如环保购物袋,比如环保口罩等等,它带来的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一种消费理念的催生。绿色包装设计的材料中,众所周知,纸是最环保的绿色包装设计的原材料,在未来,纸制品的包装设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未来的绿色设计将会向“简单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设计应遵循绿色包装设计的原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减少设计的成本。结语

人类以前对大自然的残酷掠夺,现在自然在用它的方式来向我们讨回公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注重环保,环保是当今世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不应该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人们不再只注重设计的外表,越来越注重包装设计的节约化、简单化,注重生态保护,通过绿色包装设计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绿色设计理念,将会督促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篇3

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2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篇4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优势;技术推广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含义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指为消费者生产更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更科学的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要求在于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比传统农业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破坏,能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必须将健康环保的生产观念贯穿始终,谨慎施用肥料和农药,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作物的基本需求。

2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相比,对农业环境更友好。通过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有效规避滥用农药、化肥的问题,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其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收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更健康的绿色农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价格比普通农作物要高,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再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农业品牌的建设。绿色农业提供的产品更安全、健康,产品质量更高,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肯定,有利于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品牌效应;最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于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更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在当前农业技术水平范围内最大程度利用已有的农业资源,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

3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

我国有着广袤的领土,资源丰富,环境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同时,我国又具有漫长的农耕文明和充沛的人力资源。因此,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有着肥沃的土壤,具备很多独有的优势。要想更好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就必须对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推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3.1我国领土面积广阔,拥有丰厚的农业资源

我国国土面积排名全球前三,纬度跨度很大,拥有丰厚的农业资源。我国不仅具备广袤的耕地面积,林业资源、草地资源、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和林地,拥有大面积的领海[1]。丰厚的农业资源可以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能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

3.2我国拥有多样的农业资源

我国国土贯穿南北,各个地区的环境条件都存在差异,南北之间气候差异更是悬殊,这孕育了我国种类多样的农业资源。多样化的农业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各个地区都可以找到具备地方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保障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

3.3我国拥有充沛的人力资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同时又具有漫长的农耕历史。因此,我国农业人口占比较大,大都具备一定的农业经验和农业技术,人力成本较低,能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这种优势已经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在新的时代将以更好的方式参与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中来,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3.4我国国情和政策

一方面,我国非常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在各个地区建立了大量绿色农业实验点,也在不断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研究的投入,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完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和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局限,农业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我国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在基础建设和政策上都有一定的倾斜,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很多便利。

4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建议

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和世界上一些农业大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农业的发展模式由以追求产量为重心转移到以追求质量为重心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更健康环保的种植技术,能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农作物品质的提升,对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4.1加强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让消费者充分了解绿色农业,知晓绿色农业产品和一般农业产品相比独有的优势,引导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绿色农业产品,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在农户中普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农户意识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好处。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派遣专业人员的方式,让农户迅速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同时,也可以通过印发小册子、建立试验田的方式让农户切实看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加快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

4.2提供政策支持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传统的农业技术完全不同,不仅地方政府在推广和普及中需要大量的投入,农户在实践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时也需要付出更多成本。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中容易遇到重重困难,农户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也不太热衷。因此,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既要减轻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为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也要为农户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提供政策支持,可以有效为绿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农业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3参考国外成功经验

在很多世界农业大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农业技术水平也更为先进。而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进行了建立绿色品牌、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等尝试[2],但比起一些世界农业大国,取得的成果仍然略显不足。我国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时,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落地于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真正适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4.4加大研究投入

农业技术水平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因此,提高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对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大相关研究机构的资金投入,推进新的更高效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研究进度,让先相关研究机构能更快地拿出研究成果;其次,可以通过建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实践基地的方式,让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快速得到应用,让农户看到新技术的优势,有利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最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人才支撑,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培养专业性人才。

4.5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势必会让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风险、暴露一些问题。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不仅能保障绿色农业产品的质量,也能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一方面,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需要更严格的质检,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维护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一些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打着绿色农产品的旗号以次充好,在消费者心里建立对绿色农产品的信心。只有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绿色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篇5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开拓东北亚市场;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好的市场、法律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指投资及产品的产销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市场信息畅通及交易条件良好;法律环境是指对投资人的财产和投资行为的合法保护及对其正常经营的合法保护。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学科技园区、海归人员创业园区等为载体,实现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从而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篇6

【关键词】电子产品;发展趋势;前景;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信息行业为了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心理,也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新的电子产品,促进消费。本文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从更强大、更省电、更环保及更小巧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究,并对电子产品的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一、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趋向微型化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产品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便于人们携带,更轻、更小巧、更薄的电子产品是人们的向往,同时也是电子信息工业设计所坚持的信念,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和美观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小而美一直是大众所追求的,像现在超薄的手机就是一个体现。

如何能够满足人们对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是电子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当下,缩小电子产品的芯片体积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但随着集成化的发展,芯片的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在芯片制造中,合理控制封装大小和封装密度,才能控制芯片的体积;封装技术也不断发展,封装的密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封装的尺寸也有所缩小,进而有利于提高封装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电性能和稳定性,这也是在保证电子产品性能的条件下,有效缩小芯片体积的保障,例如:KINGMAX推出的超棒系列闪存盘,采用的是PIP封装,具有防水、防尘、耐高低温等性能,其体积也极为轻薄和小巧,但内存可达8GB多;三星公司也在为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而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改进手机MP3等产品的闪存芯片封装技术,将圆片的切割工艺进行改善,提高闪存容量,使电子产品更小更轻薄,但却拥有更大的内存;苹果公司在电子产品工业设计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公司生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可称为微型化之作,像之前生产的世界上最薄笔记本电脑,最薄处仅为4mm,创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工程师们将机器内部元件进行最大化优化布局,为该款电脑制定了特殊的处理器芯片,采用的是CPU是小型化版本的酷睿2处理器,并采用了特殊的封装方式,使其CPU比传统的版本减少了约30%的体积。

(二)发展趋向节能、低耗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对电子产品又提出了节能、低耗化要求,就是在保证电子产品各项性能的同时还要达到降低能耗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移动型、携带式的电子产品,长时间的待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达到节能降耗的功能,不仅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符合世界节约能源的发展潮流。

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当数英特尔推出的双核心、四核心酷睿2系列处理器,它是采用比较先进的45nm、高K电介质制程工艺,不仅提升了性能,还降低了功耗,单位频率性能及电力性能都得到了提高,远远优于前代65nm的工艺产品,达到了低能耗的目的;另外,Atom处理器及平台是面向超小型笔记本电脑等终端CPU产品,运行时具有较低的功耗,因此,非常适合应用在小型电脑及其他掌上对媒体设备中,Atom处理器及平台的推出,也使得各大厂商推出上网本,其中运用几乎都是Atom处理器。它满足了节能低功耗的要求,即使运用在PC平台上,也依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发展趋向环保绿色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世界比较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因此,体现在电子产品中就是要尽量保证产品的环保绿色化。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造成每年报废的电子垃圾数量之大,因这些电子产品中含有有害物质,报废后或丢弃后,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污染环境,这一现象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因此,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也开始研究环保绿色的制作工艺,将环保绿色作为生产电子产品的重要目标。

如何做才能达到环保绿色化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一,禁止采用含铅的有毒金属,尽最大努力将铸模混合物含有的毒卤化物去掉;其二,制造电子产品的外壳和包装时,要使用可自然降解的环保材料;其三,在集成电路生产线上采用无铅焊料。现阶段也有很多公司使用无铅焊料进行生产,并将其运用在电脑和手机产品中,作为销售的亮点进行宣传,可以对性能、外观、体积进行宣传,突出绿色环保的特色,主打环保绿色品牌,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注意,提升绿色环保电子产品的知名度;随着环保绿色的大力倡导,各个电子厂商也开始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例如:利用玉米等可自然降解的材料制造笔记本电脑的外壳,采用回收率100%的特殊材料制作手机外壳等,避免了传统塑料外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四)发展趋向跨界融合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跨界融合也将成为发展的趋势。现阶段,在电子产品中进行跨界融合的典型就是手机,手机不仅融和了PDA掌上电脑,还融合了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是经过有效融合的产物,对于融合度较低的音乐播放功能,手机早已可以完全取代,但并不意味着便携式的MP3会消失,相反,还在持续发展着;手机跨界的领域还有GPS导航,GPS芯片的集成度提高,发热量大及耗电量大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其尺寸更大、显示效果更佳,液晶屏幕也用在手机上,为GPS导航中的终端显示效果和数据处理提供了条件,如今手机导航已经成为手机里必备的一项内容,可见,手机的确是跨界融合中的典范;电子产品的跨界融合对基础设计、制造工艺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电子产品具备更多的功能,就要提高内部芯片的集成度和多功能化,这也是跨界融合的关键,同时,对封装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行高密度的封装,对其稳定性、热性能、电路运行效率等将更加严格。

二、电子产品发展前景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发展异常迅速。近年来,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攀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如此的背景下,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极大的促进了点被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电子产品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电子产品也逐渐向着高频化、微型化、低功耗、高精度、多功能、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随处可见电子产品的使用,本文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从微型化、低耗能、环保绿色及跨界融合融合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可以看出,电子产品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利.当前金融电子产品行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西南财经大学,2011(02).

[2]魏培敏.浅谈制约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问题[J].华章,2011(32).

篇7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水足迹

1.1水足迹概念

目前,水足迹的研究以量化为主,同时将水足迹概念推广到政策层面以及企业和市场层面。水足迹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地理区域的水足迹(国家、流域、省市),产品水足迹(产品供应链、企业和具体产品)以及个人水足迹。水足迹的量化方法主要包括:自下而上的核算方法,投入产出(IO)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

水足迹概念首先使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源头是人类的消费活动。正是由于人类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从而增加了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负担。通过进一步调查可以建立水足迹消费和水足迹生产的关联。例如,秘鲁的一个流域因向英国出口芦笋而导致其水资源紧缺。换句话说,英国消费者的“水足迹”来自秘鲁。类比碳足迹核算中的消费者责任原则,许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紧缺应该负有一定责任。

其次,通过核算可以帮助消费者明确哪些产品是高耗水产品,即指出对哪些产品的消费导致了水资源大量消耗。目前公认最大的用水户是农产品,占据了全球约70%的水资源消耗。所以,对大部分地区来说节水的关键是降低农产品水足迹。从这个意义来看,水足迹并不是碳足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有效补充,如农产品往往具有较低的碳足迹,却有很高的水足迹。总之,水足迹的研究扩展了以往水资源研究的范围和内涵,为建立跨行政区、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以及市场体系提供了研究基础。

1.2水足迹的测试【2】

在测试水足迹的网站中关于世界各国水足迹列表上,美国成为黑名单的头号上榜者,水足迹为人均每年约2483立方米。在美国之后,意大利成为排名第二的耗水大国,人均每年约2332立方米。中国则为人均每年约702立方米,排名135。也门则以人均每年约619立方米,成为人均水足迹最少的国家。

想知道你每天消耗了多少水足迹吗?看看下面的数据,应该就有个大致轮廓了:

食物 水足迹

1个100克的苹果 70升

1杯200毫升的苹果汁 190升

1公斤大麦 1300升

1公斤牛肉 15500升

1公斤鸡肉 3900升

1杯咖啡 140升

1杯250毫升的啤酒 75升

1公斤玉米 900升

1升牛奶 1000升

1个汉堡 2400升

1.3水足迹的分类及其内涵

与生态足迹和碳足迹概念不同,水足迹的特点体现在其独有的分类中。

按照用水的类型划分,水足迹可分为蓝水、绿水和灰水。蓝水和绿水代表人们消耗利用水资源的两种类型:蓝水是人们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绿水是雨水落入农田土壤中而蒸发的水资源量。以往的水资源统计只考虑蓝水,忽略了绿水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世界上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蓄水层中的“蓝水”只占世界淡水资源的40%,在干旱地区更少。因此,研究绿水足迹对干旱地区的水安全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完全利用绿水,即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为水源而种植农作物就是所谓的“雨养农业”。灰水则表示人类的排污活动对水资源的间接消耗,通过使水质达到允许标准所需要的稀释污染物的新鲜水量来表示。灰水足迹也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将排污转化为一种变相的水资源消耗,从而将水量和水质统一起来核算。对于水质型缺水地区,河流水质的改善实际上是变相增加了水资源,在管理方面具有实用意义。

按照用水部门的区别,水足迹可以分为直接用水和间接用水。所谓直接用水是商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用水。间接用水则是指除了产品加工用水以外,生产这一产品所需要的所有中间产品的用水。例如对于薯片制造企业来说,直接用水是薯片在工厂加工中所用的水,间接用水则包括:种植土豆用水,其他配料生产用水,包装袋的加工用水等。通过区分直接和间接用水,水足迹的核算可以覆盖整个产品供应链,从而帮助企业和消费者了解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各环节的用水情况。

按照用水的地域区别,水足迹又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水足迹。内部水足迹是指本地生产用于本地消费的产品所需的水资源。外部水足迹是指本地消费的进口产品生产所需的水资源。外部水足迹又可以称为进口虚拟水。外部水足迹的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产或消费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2.水足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水足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区域或流域水足迹的核算及评估,水足迹概念可以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水足迹概念在环保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主要是以对企业和个人的水足迹核算为基础。水足迹未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绿色供应链核算

企业一般只关注自身的运营水足迹,很少考虑其供应链水足迹。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供应链水足迹远远大于其自身的运营水足迹。随着可持续消费理念不断深入以及环保政策导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表现出对整个产品供应链中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的兴趣。目前报道的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部分是因为企业上层供应链发生了问题,例如“染色馒头”、“三聚氰胺”等事件。这也迫使企业加强其供应链的管理。

水足迹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其整个生产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用水量,从而帮助企业识别出水足迹增加的原因。例如,2010年可口可乐公司就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计算并评估了其饮料产品的水足迹。通过核算发现:1瓶可口可乐中约有2/3是生产甜菜所需的蓝水和绿水足迹;运营水足迹只占其总体水足迹的1%。作为零售业的沃尔玛在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的环保责任清单中就包含了用水方面的数据。

尽管如此,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以及核算仍然是以节能作为主要标准,重点行业企业,如食品加工企业将是实施水足迹的先锋企业。同时可以看到,有实力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一般是跨国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控制其供应链水足迹的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政府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在政府采购、环境标志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

2.2环境标志认证

环境标志是由政府或者评估机构向企业颁布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图形标志。多数情况下环境标志是一种对企业产品的认可性的标签。中国环境标志,即通常所说的“十环标志”,是环境保护部授权颁发的对产品环保性能认定的证明性商标,是目前国家绿色产品的权威性认证标志。它表明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能源等环境优势。目前可认证的产品分类包括:办公设备、建材、家电、日用品、办公用品、汽车、家具、纺织品、鞋类等。

目前我国正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推行在环境标志中加入碳足迹的认证标志。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环境标志中还很少有加入水足迹这一指标。随着全球水问题的加剧和企业用水成本的提高,可以预见水足迹指标也将与碳足迹一样加入环境标志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准备开发出一套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企业水足迹标准ISO14046《水足迹要求和指南》,为产品、过程和组织的水足迹的测量提供原则、要求和指南。对于水足迹来说,环境标志可以是关于这一产品的水足迹量值。但仅仅标识出用水量还不足以表现企业在节水方面所采取的努力,还应建立评价标准以评估该产品的水足迹对于水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2.3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宣传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驱动了生产的扩大,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继1987年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可持续消费的概念于1994年经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提出。自此,可持续消费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逐步认识到推广可持续消费理念的重要性,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我国来说,可持续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是驱动企业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向“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型的必要手段,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结

可以预见,水足迹将与碳足迹和生态足迹一样,对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宣传和实现将起到重要作用。总的来说,推动可持续消费应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消费者自愿的一项全社会的行动,可分为意识(宣传)、意愿(标志)和行动(激励)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意识方面,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将发挥主要的作用。通过水足迹概念和内涵的宣传,使企业和消费者了解高耗水产品的类型和减少水足迹的方式方法。例如,肉类食品具有极高的水足迹,是我国居民水足迹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可以提倡居民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对肉类食品的消费,宣传健康的饮食习惯;意愿方面,政府通过对企业的水足迹进行标志认证,使企业产生减少水足迹及消费者产生购买低水足迹产品的意愿;行动方面,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和津贴等手段激励企业生产低水足迹的产品,另一方面则从自身做起,通过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统一的《政府绿色采购指南》等推动可持续的政府绿色消费。在对绿色采购企业的选择中,应加入企业水足迹指标的核算和评估程序,即列入政府采购指南清单中的企业必须是在同行业中水足迹较小的企业,从而激励企业生产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低水足迹产品。

参考文献

1. 陈俊旭,张士锋,龙爱华,等.基于水足迹核算的北京市水资源保障研究[J].资源科学,2010,32(3):528-534.

篇8

利用柑橘、柚等鲜果的果皮进行糖煮加工可制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果皮糖。利用果皮、果渣、落果、损伤果等可制成水果甜粉,用甜粉可制作水果饮料、食品调味添加剂。从梨、苹果、柑橘等果皮中可提取果皮香精油。山楂、核桃、葡萄、橄榄等水果种核均可加工保健食用油或药用油。山楂核油,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麻疹、神经性皮炎、婴儿胎毒等多种皮肤病有较好疗效。

果香草深加工商机巨大

香草植株有浓郁香气,经加工可大量用于食品、烟草业及化妆、卫生制品,国际市场前景良好。美国向我国大量求购香草精油,供需缺口大。香草深加工,如香草蔬菜、饮料加工、香草精提取等有良好的利润前景,而将其加工后制成香囊、香枕等系列产品推广上市,蕴涵了更大的商机。

野生水果市场看好

据了解,人们为了追求自然品质,对野果的消费渐热,使得生长于荒山、荒沟、沙地中的树莓、刺莓、酸枣、桑枣、刺梨等野生水果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类野生水果内含物质天然独特,营养价值高,口味也不错,且无污染,被誉为“天然绿色水果”和“健康绿色水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野生水果的出现将给水果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消费理念。

核桃油开发“油水”大

核桃是我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对核桃进行综合加工可生产出核桃油、核桃粉、核桃壳等产品(核桃醌、活性炭)。核桃仁有极重要的营养保健及药理作用,含油量很高,一般在40%~65%,有的高达80%。核桃油除主要用作营养保健油直接食用外还可在制作糕点和营养食品中作添加剂用。目前,我国核桃油的开发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鱼腥草市场前景广阔

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省区,是近几年流行的保健蔬菜。除食用外,又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清肿、止血等功效,可治疗肺炎、痢疾、急性气管炎、淋病、湿疹、痈肿、痔疮等多种疾病。它以嫩茎叶和地下嫩根供食用,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2.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及丰富的钙、磷、铁等。鱼腥草种植3个月后既可分批采收,亩产3000公斤左右。

异型笔袋走俏市场,商机巨大

在琳琅满目的学生文具市场上,笔袋所占的份额已逐渐增加,花色品种繁多的笔袋正在施展它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笔袋,又称铅笔包、拉链文具袋。它功能是文具盒的延伸,又有文具盒无法达到的妙处。深受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青睐。既可以把它用来放笔,也可以在笔袋中放置化妆品、手机等物品,市场前景十分宽广。

宠物标本走俏市场

近年来,宠物及各种动物标本工艺品开始在国内市场走俏。这些栩栩如生、充满动感的动物标本工艺品与植物盆景结合用于家庭装饰、办公摆设,形成一幅生机活力的风光画。不仅可以提升主人的艺术品位;而且能镇宅辟邪、美化环境,已成为人们家庭装修热、送礼热、旅游热的抢手产品,同时也成了一些投资者致富的好项目。

皮革激光打孔设备市场需求大

从皮装、皮鞋流行趋势可以发现,很多款式运用了皮革打孔工艺。这些类似于蝴蝶形、方形、菱形的孔都归功于激光打孔设备。目前,市场上较好的激光打孔设备都是进口的,但也有部分国产设备开始在国内市场悄然上市,并抢占了一定的市场销售份额。据了解,由于皮装、皮鞋款式的不断变化,需要对皮革进行打孔的服装和制鞋厂家越来越多,所以皮革激光打孔设备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绿色可食性蔬菜纸有市场

目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绿色可食性包装产品由于其营养价值高,便于储藏保鲜和运输,且是一种很好的休闲食品与高级食品包装材料,因此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与开发前景。如蔬菜纸(也称纸菜)就是一种具有可食与保鲜包装双重功能的新型蔬菜深加工产品。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以胡萝卜素为原料,添加适量的增稠剂、增塑剂、抗水剂,利用胡萝卜素天然色泽制成的可食性彩色蔬菜纸。这种产品可用作盒装食品的个体包装或直接当作方便食品食用,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

日本流行“酶浴”

看着有点儿像把人埋在沙子里,其实这种“沙子”是由日本柏树枝做成的沫、稻壳和60余种不同的水果和蔬菜的酶混合而成的。里面的自然温度达70摄氏度。人躺在里面做15分钟的“酶浴”,就能使酶渗入到人体内,加速人的血液循环,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并且还能治疗背痛和肩痛等多种疾病。这种“酶浴”在日本目前很流行,在国内还没听说过,市场空间应该很大。

纸箱预印成新宠

作为一种全新的工艺,预印技术引起了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不少企业纷纷采用该技术,期盼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商机。相关人士认为,生产预印纸箱市场潜力很大。主要原因在于预印适合大批量的生产,成本低廉,还因为预印不单可以印彩箱,还可以印牛皮纸箱,印牛卡、白卡纸等,印刷效果好。

水生蔬菜前景好

莲藕、芋头、茭白、水芹、菱等是世界公认的水生蔬菜,只有我国和周边国家栽培,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种植,故被称为中国特菜。水生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较少,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水生蔬菜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大多数可直接食用、被称之为“回归型农产品”。近年,纯天然无污染的水生蔬菜产品在国内大、中城市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篇9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产出收益[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包装产品,不难发现其具有使用量大、消耗原料多、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尤其对塑料包装产品来说,回收非常困难;再看包装产业,包装产业一方面为其他产业服务,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促进包装产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高我国包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包装是一种新的包装理念,体现在包装产品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能实现循环利用,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改变了原来“发展——包装——消费”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能够抑制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是包装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绿色包装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关注,并已成为发展的热点。特别是对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的我国而言,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2绿色包装概述

2.1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是指遵循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包装。欧美国家提出绿色包装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关系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切身问题。也可以说绿色包装包含包装制品从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和生产到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

2.2绿色包装的特征

产品包装的目的在于保护商品、方便商品的储存运输和促销,作为绿色包装,无疑首先也要具备以上三个属性。其次,绿色包装还应当具备如下三个特征,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安全卫生是指使用的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然,不同的商品对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程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食品、药品之类的商品来说,安全卫生标准往往要求很高。环境保护是指包装材料在“原料获取—生产加工—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的全过程中,都不会危害环境。节约资源指节约物资与能源。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的包装就是绿色包装,否则不能称之为绿色包装。

2.3绿色包装的识别

我们可以应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判断一种包装是否为绿色包装。所谓“生命周期分析”,是指包装材料从原料获取,到生产加工、使用,再到废弃物的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如果在这整个过程中都符合绿色包装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要求,就可以称之为绿色包装。否则就不是绿色包装[2]。

绿色包装要求我们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全流程,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路子。绿色包装产业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传统包装产业进行改进提升,走出一条与环境共生型的新的发展之路,它注重与环境和谐相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包装产业发展理念,实现了废旧包装物资的回收再利用。

3我国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尽管我国包装工业发展在不断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但是,包装产业资源能源利用率还比较低,据统计,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这与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包装工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但消耗大力的资源、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了解,我国目前包装废弃物已占城市生活垃圾的1/3左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废弃物还在快速递增。特别是那些由发泡塑料等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废弃物形成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3]。

具体来说,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人们对绿色包装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生产者角度看,过度包装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多年来屡禁不止的月饼、高档烟、酒和营养品等商品的过度包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于制造商和销售商基于谋取暴利而采取的商业手段;另一方面,也在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不健康造成的。据统计,目前我国50%以上的商品都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以北京为例,每年产生的500多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有150万吨,其中有10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因过度包装造成的垃圾处理费每年就高达3亿多元。

其次,从消费者角度看,人们对绿色包装的消费需求不足。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一般来说,由于技术含量较高、研发成本较大,因此售价相对会高一些,普通消费者在选择时基于价格的原因往往不会购买。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绿色餐具年产量大约为60亿只,其中有8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仅有20%的产品在我国国内销售,而在快餐业,绿色包装产品由于价格原因推广难度更大[4]。这就会直接制约了绿色包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最后是人们的绿色包装概念还比较模糊。把绿色包装材料等同于降解材料,而不管生产过程是否产生污染和浪费,以及是否可再生利用。例如,在对包装材料的选择上,有人提出“以纸代塑”。众所周知,纸、塑料、金属和玻璃等包装材料各有其优点,塑料作为一种包装材料对包装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它有防水、防潮、容易加工、耐用且成本低等优点,曾经被广泛使用,但是,塑料也具有一些致命的缺点,比如说,由于其不可分解性而导致的“白色污染”。尽管如此,只要做好回收降解工作,塑料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包装材料。纸制包装虽然能够降解,但一方面,由于我国森林匮乏,导致造纸原料缺乏;另一方面,造纸污染严重,如果完全以纸代塑,可能导致污染更严重。因此,判断一种包装是否为绿色包装,必须分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环节。

(2)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提升。

相对而言,我国出口型企业涉及绿色包装的时间较早,对绿色包装的理解也较为深入,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包装企业则涉足较晚,对绿色包装有待进一步提升。就地区而言,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中西部则未得到足够重视,发展缓慢。总的来看,我国包装产品的使用和回收及处理系统还不完善,很多国外禁用或限用的包装材料仍在我国包装行业中大量使用,由此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必须重视绿色包装产业,进一步提升绿色包装发展空间。

(3)我国绿色包装前期投入有待加强。

绿色包装因为需要采用先进技术等因素,实施绿色包装其前期需要加大成本投入,因此其生产成本可能比一般包装要高,短期内与传统包装相比无明显优势,因此,很多企业不愿加大前期投入,以至于绿色包装发展缓慢。因此,我国应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以促使企业实施绿色包装。另外,我国在绿色包装方面的人才方面的缺乏也制约着绿色包装的发展,在包装技术及管理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我国也需要加快人才方面的前期投入。

(4)对包装回收的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方面虽然在“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规定,但相关的“办法”和措施没有配套,责任不清,奖罚不明,回收利用率较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包装回收利用网络系统。对于包装回收的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德国、瑞典、法国、日本都重视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法规比较完善、严明,相应的措施也得当、有力,包装废弃物回收效率高,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4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包装产业既包括包装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制造,也包括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及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包装制品几乎参与到各个行业以及货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对使用后的包装产品进行妥善处置、合理回收和利用是包装工业无法回避的责任。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推广绿色包装产品,从而做大做强绿色包装产业,需要企业、政府与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面将分别从每个层面进行阐述。

4.1企业方面

4.1.1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革命浪潮[5]。作为包装产业的微观主体,包装企业应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包装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把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产出”核心理念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

4.1.2大力培养和引进绿色包装人才

包装企业要充分发挥校企结合的平台作用,大力培养或引进绿色包装方面的技术、管理,以克服我国包装产业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掌握高端技术的人才,通过他们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改善包装产品的质量,使我国包装产业逐步摆脱“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弊端,实现包装产业由传统包装向绿色包装的转型升级。

4.1.3合理选择包装材料

合理选择包装材料是包装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关键,也是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最大难点。作为包装企业,在选择绿色包装材料时应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同时又能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及再生利用。

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当遵循“3R1D”原则,即:(1)减量化(reduce)。是指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既能实现包装保护、方便、促销等基本功能,又符合适度包装的要求,降低包装成本,节约包装材料消耗,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国外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2)回收再用、再循环(reuse、recycle)。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是包装材料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环境,促进包装材料合理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3)可降解(degradable)。是指包装材料使用后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行降解消失,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目前,在包装材料中,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植物纤维,如蔗渣、棉秆、谷壳、稻草等。由于这些包装材料不仅来源丰富、可再生利用,而且具有无毒、无臭、通气性能好、使用后能够自然降解等优点,是理想的绿色包装材料[6]。

综上所述,包装企业在选择包装材料时,要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包装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为原则。在后续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中要进行全面的绿色评价,对不利于环保的环节要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大力发展成本低廉的绿色包装产品。如以纸、竹、玻璃、麻等为原料的包装产品。在塑料包装方面,要改进技术,研发成本低、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材料。

4.2政府方面

发展绿色包装单靠包装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级政府和包装行业协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法规与制度。具体包括如下几点:(1)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如从资金、政策上对环保程度高的绿色包装企业予以奖励和扶持,在项目的审批、市场的准入、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如通过减免绿色包装产品税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支持绿色包装企业的发展;此外,要鼓励传统包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改善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政府要制定有效的约束制度。例如,通过环境保护法以及排污收费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包装企业的行为,重点关注包装过程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惩罚措施,控制包装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责令相关部门对污染环境的包装企业进行整改;(3)把是否采用绿色包装作为企业绿色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促进产品销售和提升产品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如果把其产品包装是否为绿色包装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考核,将会促使这些企业竞相使用绿色包装材料,

从而促进绿色包装产业繁荣。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绿色包装是包装产业发展的方向。尽管在我国刚刚兴起,基于成本较高的原因,绿色包装产品尚未大规模生产并形成品牌效应。但是,作为政府部门,应当看到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抢抓机遇,合理配置资源,为实现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4.3消费者方面

包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们每天都要与包装产品接触。既然包装在人们生活中充当如此重要的角色,发展绿色包装必然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和配合。以前,人们在面对月饼、营养品等过度包装问题时,往往把责任都归咎于制造商和销售商。其实,消费者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是导致过度包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广大消费者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其逐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要符合“3E”和“3R”原则,“3E”即消费要追求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平等(equibr)三个原则,“3R”是指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媒介,向广大群众讲解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意义,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公众进行教育引导,唤醒全体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欲望,不断增强其自觉性。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即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包装产品。只要消费者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绿色包装产品自然会形成巨大社会需求,从而绿色消费也会成为时尚,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将大大加快。

篇10

1.杂粮生产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人们饮食逐步讲究营养化、保健化、卫生化的新形势下,杂粮生产具有独特优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杂粮属于无公害绿色粮食,使用价值极高。农民对杂粮产量不刻意追求,极少使用农药、化肥,是一种消费者公认的靠“天收”的无公害绿色粮食。

(2)杂粮具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价值,倍受青睐。杂粮由于无污染,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的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的天然绿色食品,倍受食品界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前,不仅在我国还是世界,食用杂粮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

(3)杂粮品种繁多,易于加工转化增值。杂粮不仅在世界上,而且在我国品种也比较繁多。同时,还易于加工转化,特别是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我县当前杂粮生产现状

梨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在农作物结构上除了种植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之外,杂粮面积相对较少。我县种植的杂粮品种主要有高粱、谷子、向日葵、红小豆、蓖麻及绿豆等。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玉米价格逐年攀升,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高涨,面积逐年扩大。相对而言,大豆、花生、杂粮无论是原料还是其制品市场低靡,价格低位徘徊,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面积逐年下滑。我县农作物耕作面积418万亩,据统计,梨树县2007年种植杂粮作物面积为5.85万亩,2010年杂粮种植面积仅为4.5万亩。随着杂粮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供需十分紧张,多数依靠外进。2010年下半年以来,杂粮价格一路攀升,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新高。所以,抓住机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抓好杂粮作物的生产发展,调整好区域优势结构,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发展我县杂粮生产的优势

近几年,玉米的效益出现了稳中有升的势头,因此,一些杂粮作物的面积相对减少,但从栽培上看,杂粮产业还是优势产业。杂粮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种植杂粮作物,有利于合理轮作,做到土地用养结合。

3.1适宜的土壤条件是种植杂粮外在基础

梨树县的林海镇、刘家馆子镇、沈洋乡和四棵树乡部分地块土壤类型以风沙土和淡黑钙土为主,比较贫瘠,漏水漏肥,种植主产作物玉米,只有加大投肥量,才能实现高投入高产出。即使如此,玉米的产量和效益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干旱年份,效益明显降低。而杂粮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对瘠薄风砂土适应性强。

3.2杂粮抗灾能力强是栽培的内在因素

一些矮秆作物如荞麦、谷类、芝麻等,不但抗旱,而且抗风、抗雹;豆类、向日葵等对轻盐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抗旱是最关键的一方面。2009年在林海镇的绿海村,砂岗地在完全没有水浇相邻地块的玉米不足1米高,几乎绝收,而种植黄金谷的地块公顷产量可达5500公斤,这充分证明了谷子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优势。

3.3杂粮的效益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

从近几年的生产上看,杂粮的效益总是高于玉米,并且随着面积的减少,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杂粮价格上涨使杂粮的效益更好。

3.4杂粮还有省时、投入低,与主产作物不争工、轮作养地、出钱快等很多优势,增加了杂粮发展的必要性。

3.5种植杂粮有利于我县生态农业建设

杂粮间套在主栽作物中,可以增加对地面的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杂豆类作物都有生物固氮的作用,固氮量最低每亩可达2~2.5公斤,高的可达 8~8.5公斤。

4.杂粮生产发展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杂粮已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相当比重,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专家近期提出了杂粮经济新概念,表明杂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抓住良好机遇,结合地域特点,做大做好杂粮经济,变杂粮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杂粮特色产业,势在必行。

4.1要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和产量

针对目前生产上存在的杂粮品种退化、新技术更新慢等问题应以品种为突破口,加强对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抓好种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多用途品种,以满足人们不同需求;同时,抓好杂粮配套高产新技术的普及。

4.2抓好示范基地,推进规模种植

杂粮产业化开发需要规模种植,需要建立生产基地。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优势,做好杂粮区划,有计划地建设各种杂粮基地。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发展优势产品和市场需求旺的产品。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绿色优质杂粮,特别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指导农民生产优质、安全、卫生的杂粮。

4.3突破加工利用,提高杂粮档次

要针对有些杂粮适口性较差,家庭直接消费不方便,消费量有限等特点,发展杂粮生产应在加工利用上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