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俗话说得好“小富在术、中富在智、大富在德”。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要不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就要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传承,才会有创新,才会能到发展。
(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操控技术和管理的是人才,人才是商业银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发挥人才潜能。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
商业银行产品不能仅仅作为单独的产品,对于客户或消费者来说,还注入了这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当代银行业,金融产品俯拾皆是,如果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产品推出之后就会消失的滚滚溶流之中,不仅客户很难会购买,恐怕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认识模糊
一是对企业为文化建设不重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员工的文化生活。使企业文化建设边缘化。
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理解模糊。只注重对行徽、行标、服装、装修风格等方面,重形象轻内涵,不注重把企业精神表现在经营活动和职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
三是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混淆。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思想工作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但是企业文化站位更高、包含面更广。企业制度、思想工作是内外结合解决员工工作、生活问题,企业文化能给员工以引领,为其发展指明方向。
四是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品牌文化体现出来,但不是唯一的体现方式,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更多的是在营销建设、制度建设、员工培养等诸多方面。
(二)商业银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认识不足
如果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那么企业家便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尤其是企业文化形成初期,总会带上企业家个人色彩。如果他们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做秀、赶时髦、走过场的误区内,会直接阻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企业文化缺乏个性,模仿抄袭现象严重
缺乏个性,模仿抄袭,创新能力差,是目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通病。基本是你开展什么项目,发展哪方面重点,我拿过来换称自己的名字,盲目照搬知名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做法,就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了。盲目的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多快好省”地建立起来。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对策
(一)科学的制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首先,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博采众长,指定企业文化发展计划。结合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同时借鉴吸外国优秀银行发展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立足于自身银行传统,制定适宜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发展计划。
其次,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优秀的银行企业,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要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环境,企业文化不能雷同,必须突出本身的特点。
(二)领导带头身体力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是整个企业的带头人、模范、榜样、准绳,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大到整个集团的领导、下到每个分行的负责人,都是企业文化的领导者、执行者、贯彻者,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高站位、放远眼光,发挥本企业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筹规划、系统实施。将企业制度建设、让员工培养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等等方面全部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中来,追求效益的同时,更要寻求企业文化的发展。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良好可信的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必须管住到企业形象之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身上。宣传推广企业职工的闪光点,使升华、渗透于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
篇2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任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哲学,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商业银行员工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习惯和行为规范必须体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必须体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既要追求自身经营效益,又要追求社会效益;既要追求业务发展数量、速度,又要追求业务发展质量、效率;既要追求高额任务、指标的完成,又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肩负社会责任。商业银行的一切业务运作,特别是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调整,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运作都要围绕这个总要求进行。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诚信行业属性
商业银行是信用机构。诚实守信是商业银行文化的本色。各家商业银行,虽然业务经营有所不同,但诚信始终是大家信奉的宗旨和恪守的原则。诚信,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员工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行业、职业信誉,讲信用,守承诺,忠诚老实,对国家、人民、股东和客户高度负责。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商业银行要建立公平对待客户机制。要坚持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文明规范原则。要大力倡导商业银行主动践行市场主体应尽的商业和社会责任,为客户提供文明规范服务,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推动银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客户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从具体业务环节来看,各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营销理财产品时,应客观进行风险提示,要反对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各商业银行要忠实履行与客户的合约,保障客户获得相应质量的服务。商业银行同业之间也应大力提倡文明竞争、和谐竞争。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文明规范服务作为重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就是服务文化。文明构筑和谐,规范促进发展。自2005年0月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布《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系列活动。随后,中国银行业协会又相继颁布了《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中国银行业柜面服务规范》、《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服务规范》等系列服务规范,各家商业银行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为深入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系列活动,首先,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其次,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文明规范服务工作的领导。各级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树立“商业银行靠服务吃饭的思想,重温“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名言,视优化服务为“饭碗工程,把文明规范服务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勤研究、勤部署、勤运作、勤督促、勤检查,力求服务兴行、服务强行。各级商业银行要把文明规范服务工作纳入行长经营绩效考核,并设置较高考核分数进行考核。再次,各商业银行在各级管理人员晋升时要把是否重视文明规范服务、抓文明规范服务是否有成效作为决定晋升的重要依据。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员工工资收入与服务文化建设挂钩的力度,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优化各岗位、各渠道、各环节的金融服务,提升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稳健经营要求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各级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稳健经营的管理文化。稳健经营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业“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的基本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就是靠大力加强“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来实现。要达到稳健经营目标就必须做到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国内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严峻的挑战和影响面前,我国各商业银行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稳健经营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本保障。稳健经营要求商业银行对国家、人民、股东、客户、社会和员工高度负责,坚持审慎的会计原则,当规范、合格的企业公民。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资产安全。所谓稳健就是稳定、理性、适度、有序、健康、安全。各家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形成各具特色的风险防控文化,让中国银行业以稳健的雄姿立于世界同业之林。
五、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创新铸造卓越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路径选择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寒冬,如今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但还未消除,而且正在继续深化。在这场由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遭遇严峻考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一大重要因素,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它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思维方式、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是独具金融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普遍性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商业银行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且各行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在经营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企业文化不是商业银行中的某些人所特别享用的,而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多样性
企业文化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它既有有形的部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独特的品牌形象等;也有无形的部分,如广为流传的企业口号、员工的言行举止等。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企业文化蕴涵着商业银行自身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既来自于银行本身,也反映了社会、时代乃至历史的变迁。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贷等业务的特殊行业,其企业文化还具有风险文化和信用文化的特点。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而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世代相传,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积累完善。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凝聚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劣关系银行的长远发展,涉及员工的个人利益,且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员工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员工自觉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全行员工拼搏进取,起到了内部向心力的作用。
(二)增强商业银行的行业竞争力
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竞争的主要目标。在全球金融不断革新的形势下,许多银行在常规业务以外拓展了许多延伸业务,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而面对众多银行经营业务大同小异的情况,企业文化成为了商业银行可另辟天地的重要部分,是商业银行竞争差异化的来源,是商业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认同度
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已置身于一个更为活跃、更为开放的环境中,企业文化内涵能为银行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也更符合人民不断增强的人本生活思维。有些商业银行成为了上市公司,其品牌知名度更会影响投资者的喜好。
三、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演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观察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可以发现,企业文化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弱项。现今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体系还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管理方面大多测重于业务的经营质量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扩展延伸,在文化建设方面虽有涉及,但多停留于表面,不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也存在误区,不少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娱活动,做一些外在形象的包装。有些银行甚至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使文化建设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高效率
我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于制度和理念,常常是提出容易、实践难,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之后,并没有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总结经验,引导企业文化向前发展。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监督文化建设效率的机制,也缺乏对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意
银行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银行自身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很多商业银行不注重创新,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银行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银行的发展,甚至会阻碍银行的发展。
四、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制度内涵
只有正确、适宜的制度内涵才能对企业文化起导向和渗透作用,才能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并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此基石上进行的。因此,赋予企业文化明确的核心与丰富的内涵,是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础。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奠定构建优良文化氛围的基础。
例如,十多年来,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从原来的13.8亿达到现在的1万多亿;利润由原来几千万的水平到现在上百亿的税前利润;分支机构由刚开始的独门独店到现在的400多家……这一切都源自于民生人对信念的执着追求。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表示:“我们的信念就是要把民生银行办成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好银行,既要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也要建设我们的物质家园。每一个民生人都需要一个梦想。”
(二)改革成员观念
1、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观念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最初创造者,他们的观念与抉择将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方向。管理者不能只从领导者的意愿出发,应明确银行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其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企业文化的实践意义是为了增强银行实力,而不是仅为了取悦员工或顾客。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又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学会用自身的优良品德去赢得人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鼓舞、引导全行成员。
2、商业银行员工的观念改革。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对于企业缺少主人翁意识,不利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银行管理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没有大家的关心与参与,银行的发展是不可能充满活力的。因此,管理者应该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都得到长远发展,还可通过建立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增加管理决策的透明度等方法,来改变员工对银行陈旧的观念。只有对每位员工的成长都给予关心和重视,才能换取到员工对银行的真诚付出。这样,全行人员才能万众一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例如,作为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银行将个人对财富、声誉的贪婪与野心成功转化成了真正的团队精神。在高盛,只有“我们”,没有“我”。这种团队精神让高盛不向任何人保证将在未来数年中,给予多少薪酬,也不按交易员赚取的利润给他们提成,而是对所有管理者和员工一视同仁,而不像别的公司那样纵容个人,即便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个人。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而高盛银行最后却能逆势而起,与它深远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三)坚持人本理念
1、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人才,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重视人才培养,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向多元化发展;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银行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才是核心竞争能力的载体,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目标。
2、留心客户的切身需求,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须知以客户为基础才是银行长久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商业银行所关注的不只是利润,还有与客户建立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为其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例如,我国的招商银行在致力于制度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了企业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印发了《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管理师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基层员工参与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和关爱客户,发现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期待与梦想。
(四)构建富含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生成、扩展、进步和更迭,其核心价值观念时刻受到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冲击,员工的行为不断受到来自不断扩展的市场的驱策。金融危机以后,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受到日益强烈的挑战,员工普遍的思想行为也受到反复冲击和砥砺。这就更加要求商业银行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员工的行为更加适应变革的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例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其企业文化的升华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花旗银行在微观方面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组建金融集团,积极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主动挑战风险,从风险中挖掘市场,盈得利润和发展空间。另外,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郭淑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14).
2、陈华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周杰.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
4、王玉珍.应对金融危机践行社会责任[J].中国金融电脑,2009(1).
5、马蔚华.文化之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理论与招商银行实践[M].华夏出版社,2007.
篇4
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指导思想、经营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法、道德价值观念、企业历史积淀的传统行为准则和习惯意识,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可以对内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量,对外可以塑造完美的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商业银行的文化架构
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物质形象的塑造和经营效益两个方面的内容。抓好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增强商业银行实力的必然要素,也是商业银行开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以塑造良好的物质形象为基础,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为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发展平台。
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有限的资金做到物质建设的整齐、朴实、统一性。按照总行统一规划的标识,进一步搞好营业网点建设,突出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提高科技水平,搞好电子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做好广告宣传,为塑造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突出经营业务重点,抓好业务经营管理,无论在哪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业务经营这一核心工作。抓好存、贷款工作,尤其在贷款工作方面,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放谁收的原则保证清收责任目标的落实。
行为文化建设。它是企业文化的第二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作为商业银行的主体,其广大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企业整体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因此,塑造员工的群体行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主要包括:
1、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激励员工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通过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而使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提高,使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与时俱进。
3、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要使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进而在共同的积极气氛下,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文化建设。企业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具体分为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一个成功的银行要靠企业精神凝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要用适宜的严格的制度管理、约束员工,规范经营行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良好、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必然的。主要包括:员工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等级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等等。把制度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各项管理工程有章可循,使商业银行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证其他文化组成部分的顺利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商业银行精神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内容和文化理念。它主要包括企业理念、经营战略、经营目标、行为准则、企业道德、员工格言和企业价值观等等。
企业文化体系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员工从进入商业银行开始,就不断被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所熏陶、影响,在经过同化、内化等过程,逐渐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趋于一致,并最终将企业价值观融合为自己本身的价值观,使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企业价值观优良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核心凝聚力的结成及员工归属感的形成。进而使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绩效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构建是一项长期过程,需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同样,它给企业带来的
效益也是长远而巨大的。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
核心文化的构建。核心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和经营发展战略。价值观主要由银行精神、银行经营宗旨、银行哲学、员工信条、职业道德等构成。银行精神是整个企业及其员工精神风貌的总体反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银行哲学是银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职业道德是调整员工与银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员工信条是倡导员工行为的标语或口号;经营宗旨是银行经营的最终追求。构建好核心文化,一是要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多年来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经营宗旨、哲学、精神。二是要对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经营效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构建出具有导向、激励、规范、聚集、渗透五大功能的核心文化。
动态文化的构建。动态文化的性质类似于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性质。动态文化基本由内、外两大部分构成:一是银行内部系统,主要有内部机构的设置、员工培训及员工行为准则;二是银行对外系统,主要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产品和品牌创新等。无论是内部还是对外系统的构建,都必须符合核心文化的构建原则。构建行业银行动态文化,应该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的特色、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机制、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内部管理体系。构建涵盖业务规范、服务语言、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手段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篇5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1-0072-04
战略发展是“硬实力”,企业文化是“软实力”。硬的为实,软的为虚,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走过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创始之初的临深履薄到今天各项发展战略的紧锣密鼓,已将自身推向了市场注意力的漩涡地带。然而由于文化对于战略发展的滞后或者缺失,相对于整个风生水起的中国银行业改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仍旧显得有些“窘迫”。建设以战略发展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各项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已经刻不容缓。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是着眼于发展的谋划。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发展战略是统帅企业经营行为的“上位”概念,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系统谋划,其最高境界就是通过完成各项战略部署来实现企业发展的使命愿景。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发展战略。[1]具体到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起点低,包袱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一开始,其发展战略就有别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是其发展战略的“最强音”。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一个城市、一块地盘的金融蛋糕无法满足时,这时候业务扩张则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主旋律”。
2.企业文化是城市商业银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有两层涵义:企业文化是一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的价值理念,它经过反复凝练,挖掘升华,最终会移植和内化为企业员工的气质和精神;企业文化又是一种比其它任何类型文化更注重实践的价值理念。[2]它以企业管理运行为落脚点,通过改变企业员工的思维和行为,平衡企业内外部各种利益关系,来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纵观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过程,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或者是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其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强调意识形态与经营实践的统一,即概括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更为具体一点,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既体现一般性银行文化的本质规律,又突出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迥异的地方银行文化特色,这是由城市商业银行特殊的市场定位所决定的。
3.城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应具有高度匹配性。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相当于“目标”与“手段”的关系。一般而言,发展战略是指导企业该“做什么”,而企业文化则告诉企业“怎么做”,它通过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来影响战略的制定,又通过影响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来影响战略的执行。只有战略但企业文化模糊的企业,即使目标清晰,往往会因系统不够协同而导致战略执行不力,难以落到实处。[3]就如不同的目标应采取不同的手段一样,“变则通、通则达”的权变思想一样体现在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相互匹配关系中。因此,处在战略发展上升期或转型期的企业,其文化也应该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更高形态的演进或升华。特别是对于正处在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内部机制体制转型所带来的挑战比以往任何发展阶段都更为严峻。城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必须在保证原有文化核心价值观延续性的前提下,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变、银行战略发展的调整,来进行整合、再造、提升,在传承和发展中,实现向更高平台更高境界的嬗变,这是城市商业银行追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模式及相互关系
面对监管的要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基于战略发展的改革创新一浪高过一浪。如北京、宁波、南京、上海等一些资质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先引进战略投资者,后跨区经营或上市,来壮大发展实力;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则通过先“联合重组”组建省域股份制银行,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和吉林银行,然后再谋划引进战略投资者、跨区经营、上市等战略;还有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采取区域内“业务联合”的方式来实现业务扩张的目的。[4]此类一行一策的战略发展路径,推动着整个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发展态势。
在整个城市商业银行群体战略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当前可供城市商业银行选择的具体发展战略主要有引进战略投资者、跨区经营、上市、联合重组、业务联合五种模式(见表1)。
1.跨区域经营战略。摆脱先天不足的单一城市地域限制,享受与股份制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是城市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5]跨区经营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技术、内控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南京、宁波、北京、上海等11家城市商业银行都通过异地设分行的方式实现了跨区域经营。此外,众多城市商业银行还通过设立县域支行和组建村镇银行,为跨区域经营积累经验,探索“管理输出、人才输出、文化输出”的成熟模式。自全国首家城市商业银行县域支行――长沙市商业银行浏阳支行成立以来,截至2007年末,全国12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72家共设立了347家县域支行。另外,从2007年开始,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包头、吉林、南充、福州等8家城市商业银行组建了村镇银行。
2.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包括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早在2002年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增资扩股时,民营资本便入股城市商业银行,许多上市公司也参股了城市商业银行。其中,“浙商行模式”是城市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一个成功的例子,从2003年开始,包括杭州、温州、宁波在内的浙江8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已经基本完成了民营资本进入的过程。在民营资本最活跃的温州,至2006年末,国有股仅占8.6%。同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更是城市商业银行最首当其冲的重要选择。外资不仅可以带来资金,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最稀缺的核心技术和管理能力。上海银行是我国首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之后南京、宁波、北京、杭州、西安、天津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
3.上市战略。上市不仅可以改善资本结构,还可以扩充资本金,建立持久的资本补充机制,用更高的标准规范银行经营,以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全球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上市也加大了通过资本市场完成收购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南京、宁波、北京3家城市商业银行在A股成功上市。上市后,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业务发展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紧随其后,上海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重庆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备相关上市事宜。
4.联合重组战略。银监会鼓励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和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发展,从而突破单个城市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徽商银行是我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的商业银行,继安徽之后,江苏和吉林两省也通过联合重组组建了省级区域性银行江苏银行和吉林银行。另外,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探索在省内以一家资质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对符合条件的其它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分步吸收合并的联合重组模式。
5.业务联合战略。这是比较松散型灵活型的合作,基本上不受限制,适合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较为成功的范例是2005年成立的“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织”,由6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在银行卡业务、信息化建设、经营管理、国际业务、跨行交易清算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还有长沙市商业银行牵头的湖南省内“五行一社”(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岳阳、邵阳)“芙蓉卡六市联合发卡”、上海银行牵头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等等,最低限度地降低了区域限制,提高了基础性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商业银行的各个具体发展战略并非完全排斥、互不关联,它们之间可以互有交集、相互促进,如图1所示。
比如,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有利于为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创造优越条件,还可以通过外资战略股东为跨区经营解决IT系统、内控制度等相关的技术难题。上市则可进一步补充资本金(如上市后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到近25%和17%),有了充实的资本,至少能满足未来2-3年间内增长的需要,从而为跨区域经营、兼并收购或参股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等发展战略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如上市后,南京银行获准进入2-3个城市,北京银行拟1.275亿元参股廊坊市商业银行。另外,从已经上市的深发展、浦发、兴业、招商等几家股份制银行来看,目前都已通过资本市场的企业债券或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说明上市对于银行来说,将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反过来,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后,将业务越做越多,经营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各方面经营指标也将得到更大提高,更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从已上市的三家城市商业银行来看,上市前北京银行在天津、西安,南京银行在泰州、宁波银行在上海、杭州都已经异地设行。而业务联合和联合重组本身就是对区域化发展的推进,同时业务联合往往能通过城市商业银行业务间的合作为联合重组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只要处理得当,各项发展战略可以在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大发展、战略大突破的热潮中齐头并进,共同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模式的影响因素
由于规模和质量上的差距,整个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呈现出“中间鼓、两边扁”的分化前行格局。对于城市商业银行个体而言,必须充分考虑整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及各种潜在的可能性,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发展战略(如图2)。少数优质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等财务指标均已跻身于中国银行业优质水平之列。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或上市或跨区域经营已成为这些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壮大发展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处于改革困境中,其改组虽然已经有所进展,但仍然困难重重,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发展战略可谓遥遥无期,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向下扎根,力争成为良好社区银行。而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属于中间层次,这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占比最高,目前还不具备上市或跨区域发展的条件,这类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并重组或业务联合来搭建城市商业银行互助平台,从而提高自身经营实力,在达到相关监管条件后,再实施上市、跨区经营等发展战略。
四、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战略发展为导向
现阶段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约束情况,来建立以自身发展战略为导向的企业文化。[6]根据各发展战略的特质和要求,不同等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所选择的发展战略不同导致了其企业文化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满足各项发展战略条件的优质城市商业银行,应以战略发展为导向强化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兼容性及开拓性;对于其它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则更多的是注重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拓性。
1.建设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主要对象是实施“上市、跨区经营”发展战略的城市商业银行。就上市而言,建设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意味着城市商业银行要适应上市后的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上市后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将会得到更大的扩展,品牌效应将会提升。上市也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更高,由被动监管上升到主动披露,由地方银行上升到公众公司,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迈出关键的一步。就跨区经营而言,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也应注重适应性。通过跨区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打破原来的“单一城市”壁垒,将业务扩张到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市场环境,原来的那一套管理办法、市场拓展策略、风险防范机制、内控机制、激励体制机制能否适应当地的水土,这些就必须注重提升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推动的作用。面对上市及跨区经营两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具备适应新规则,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的发展平台的特质和能力。
2.建设以“兼容性”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主要对象是实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联合重组及业务联合”发展战略的城市商业银行。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言,企业文化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不同资本的融合可能带来的文化冲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外资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股东,根据其参与程度,或多或少会给管理理念、价值理念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企业文化就必须具备兼容性,吸纳国外先进文化,将本土化和国际化进行很好的融合。就联合重组而言,其本身就是对业务、管理、文化、机制等是众多方面的重组改造,重组后的新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能兼容重组前银行个体文化中的精粹优秀成分,有效推进资源整合、协调发展。就业务联合而言,更多的是在银行卡业务、信息化建设、人员交流培训等一些具体业务方面的合作,如果合作双方的企业文化具有足够的兼容性,那么就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增强联合各方的整体竞争力。
3.建设以“开拓性”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主要对象是以良好社区银行为战略方向的城市商业银行。这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尚未成长稳健,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中业务发展较好、经营实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还处于创业阶段。市场定位于社区银行后,细分市场、差异化服务、目标客户群比以前更深更细,业务经营、市场营销、金融服务、客户结构相应有别于以前,因此,“开拓性”应是这部分银行企业文化的重点。[7]同样,联合重组及跨区经营发展战略也具有同样性质。联合重组是对新银行个体的重新组建,跨区经营是对另一个地区的市场拓展和开发,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时着重考虑开拓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
[2]吴剑平,张德.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巴曙松.掘金城商行[J].资本市场,2008,(3).
[5]张吉光.城市商业银行十年风雨路[J].银行家,2005,(6).
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
《道德经》中“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告诉我们:“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一个具有璀璨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生命力必然是强大无比、仄仄生辉,璀璨的企业文化犹如神奇的魔力,使其员工在其金色闪光下游刃有余、不遗余力的工作,使企业与其合作伙伴拥有“义结金兰”、攻不可破的合作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张华丽明信片成就魅力无穷的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唯有高扬品质高雅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1]”。各省农村商业银行于2012年改制成立,要使农商行在在众多同行业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构建独具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农村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之解读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他们时刻都要有一种文化来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规范和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协调和激励,协调机制着眼于职工自身的能动性,则赋予人们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思维、行为方式,是一种柔性的潜移默化的协调;激励机制在社会责任、企业的目标支持下为职工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提供了手段。
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之所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先进的法人治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经营管理,是为了紧跟时代节奏,适应发展要求。但是农村商业银行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以“农”为基点、以“农”为核心又包涵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这一特色是由它最初创立的目的是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决定的,其经营网点主要遍布于中国广阔的农村,主要客户是被看成弱势群体而又是刚刚崛起的新时代农民。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着农村与城市之间主要金融业务往来。开拓创新企业文化精神是使它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柱。
二、构建意农村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农村新形势呼唤农村合作银行拥有新的企业文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功,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经营逐渐展开,农村的信贷业务骤增,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以良好的“法人治理”现代企业文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第二,激烈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更需要我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第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后身,既继承了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历史责任,也保留了农村信用社单纯、封闭和乡村化的“企业文化”[2],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员工是不堪一击的、老化的、没有战斗力的,因此,我们必须塑造一种新的企业文化来做为农村商业银行全体员工的最高行为标准和规范,为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构建独具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金融时报》的记者在2003年对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所做的短评已经指出:对深切体验着金融改革与开放的带来的文化大震荡的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对于进行公司治理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企业文化还像一只芳香扑鼻、色泽诱人的大苹果,想吃却不知如何下口[3]。十几年探索之后,中国的金融企业文化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们农村商业银行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但只靠借鉴远远不够,事物各有千秋,关键我们自己还要据实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一)“爱”字当头以人为本,“农”字为中心扬职业道德,培育诚信文化,树我农商行良好信用形象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以人为本可浓缩为三个字,那就是“要爱人”。常言道“大爱无疆”,爱是一切困难的软化剂。对于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爱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爱我们的客户,融入乡村文化。招银较早推出了“客户是上帝、也是亲人”等理念,要求员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农商行之所以以“农”字为品牌,是因为它服务三农,形象定位于百姓银行,区域定位农村市场,客户定位于广大农户;品种定位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4]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大多是农民朋友,通常人们对具有斤斤计较、爱贪便宜的小农思想的农民报以很大的偏见,难缠、愚钝、无知是对农民朋友的惯有的评价。理解农民,消除偏见,做好农民的理财管家,把当地的乡村文化融入我农村商行企业文化里面,这是农商行特色文化的一个方面。小额的品种贷款更需要农商行的员工耐心、细致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爱员工。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60%以上设置在经济、文化等落后的农村,相对于繁华的城市,农商行的员工的心理极为容易失衡,呈现出心情浮躁和情绪波动的状态。要守住员工的“心”,就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知识竞赛、歌唱比赛等,其次为员工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形成“你追我赶、能者多得,兼顾大局的和谐文化氛围,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二)“改”字推进,完善经营制度管理,引进人才,培育创新文化
美国经济学家科特研究表明要使企业长寿并使业绩持续增长,必须建立与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是银行基业长青的秘诀。首先、创新始于改革,农商行企业文化改革就要革掉脏乱的旧环境与精神面貌、粗暴的旧服务态度、封闭狭隘的旧思想观念,创立因地制宜的科学管理制度,如制定详细的卫生管理制度、与时俱进的礼貌礼仪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等,以优美整洁的办公环境、员工整齐的仪表仪容、文明友好的态度服务于客户。其次“因您而变”,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起个性化特色形象,亲民便民利民,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如中行凭借丰富的外汇经营经验和完善的全球网络,成为外汇业务的首选,以此为鉴,要使“农民发家致富就找农商行”成为农民的口号,我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凭借覆盖中国99%农村经营网点及企业雄厚的实力把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办成独具特色、不可取代的金融产品。
企业培育创新文化,重中之重是“引进人才,培育人才、重视人才。”首先,培育杰出的银行家,《创造卓越》一书指出领导者应具备应变力、敏感力、忍耐力、远见力等品质,既是战略策略思考家,又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在花旗发展历程中,先后有10多位总裁为花旗的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农商行因主要在农村经营信贷业务,容易被“与农民打交道不需要什么高深的谋略”的想法所蒙蔽,新时代的农民需要理财能手,并会自主的选择理财能手,因此农商行也需要具有“农民”思想的银行家作为领导者,这样农商行才能有绘声绘色的创新理念;其次,着力打造人才平台,疏通人才通道,构筑人才高地,彰显人才效应,这就要求农商行敞开胸襟、不苟一格加强、保持对外交流,引进专业金融与企业管理人才,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以“稳”字求可持续发展,培育农商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任何企业的未来目标都不是单纯追求规模无限扩大,而是追求规模与效益之间最好的平衡。实践过程中逐步培育成“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农商行的生存发展之计。作为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农商行,由于它的起点低、底子薄弱、人员素质较低、受农村经济影响大等先天不足,在目前其经营形势良好的情况下,更要放眼未来,注重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使风险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每一个员工日常行为中。首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适时改善经营管理制度,调整发展方向,形成独具“农业”特设的风险防范管理文化;其次,加强法治化建设,使农商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国家的法律规章密切接轨,把法治理念融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中。最后,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切实做到为农民客户“量体裁衣”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以便产品适销对路,防范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浅谈农商行企业文化.http:///newsinfo.asp?/=248.
[2]范英健.浅议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9(8).
[3]胡迎春.国内外优秀银行企业文化借鉴与启示[J].2006,ADF第1期.
篇7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问题;对策;三农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前身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其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员,对“三农”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已经逐渐形成。农村商业银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其必由之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业务范围过于集中,风险突出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主要针对该县(市)的产业和行业进行配置,这种单一的地域经营模式,一方面导致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面临的产业风险要远远高于其他银行。另一方面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其突出表现为:农村商业银行结算渠道不畅通,当资金跨地区流动时,就超出了其业务能力范围,从而造成客户流失。
2.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业务品种较少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依靠存贷款的利息差,缺乏业务创业和开发能力,在知识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高的中间业务上没有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发展相对滞后,中间业务投入大,收入低的状况较突出,使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内控管理尚待加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较为迅速,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不能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内控机制滞后,制度条文不严谨,可操作性不强;内控执行不力;“三会”制度未严格执行,存在越权行事情况,权力制约失衡;没有明确稽核部门的独立职能和权力,造成稽核职能弱化,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另外,长期以来,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4.人才储备不够充分,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商业银行人才储备不充分、队伍老化、弱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目前,银行队伍普遍缺乏整体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同时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开发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应对内外部的经济变数的信息反应迟缓,行动力不佳,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灵魂”,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建设和探索。
二、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1.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基于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服务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扎根于“三农”,为三农服务,走差异化战略。为减少产业风险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防范为基础,以资本回报为目标,以发展速度为途径”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广大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为业务发展主体,做实做优小额农贷,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信贷投入规模和结构,满足该地区中小企业及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2]。同时结合自身特点,适当参与到本地主流经济规模型工业经济中去。应允许农村商业银行跨县(市)域经营,通过购并、充足等方式,优势互补,实现规模和资本的扩张。
2.积极开发业务品种,拓宽业务空间
就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来看,单纯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创新金融业务和品种,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展个人金融业务,重点加强电子金融产品的推出。在三农集中的地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加强对乡镇社保体系、医疗保险、农村富裕资金多元化投向、中间业务、业务等的参与,针对农户进城经商开展农村工商户小额信用贷款。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与其他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组合业务,适当开办投资、证券、保险、典当、房地产信贷、资产评估等业务,逐步增加非资产类业务的盈利途径,创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和项目,从而为农村商业银行多创效益提供基础。
3.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因此银行应着力构建制度、流程、系统“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全流程管理机制,夯实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制度内控措施实现流程化,强化内控管理核心抓手;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创新业务内控管理,形成内控管理有力支撑,将内部控制贯穿于银行活动的全过程。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理念,以风险度量为基础,运用以定价覆盖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的配置两大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4.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多种模式选拔聘用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全员技能目标要求的总体方案,技能与工资挂钩,促使银行员工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即建立“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文化,建立企业行为文化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建立企业形象文化宣传农村商业银行,密切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联系。
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为求得发展,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引入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特殊性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落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合理开发和利用所有的经济资源,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定、良性、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素质差别分析。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一般认为包括制度、文化、经营战略、技术等方面。作为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分析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各商业银行之间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素质差别,从而找出并且提升符合本行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否则,撇开区分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素质差别来讨论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很难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的。
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素质是指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基本内涵,以及这些内涵在市场竞争当中与同行业或者同类企业比较所体现出的本质上的特色和差异。考察核心竞争力要素在每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即要看哪些要素的素质对每个商业银行来说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这样有助于找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要素所在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首先在制度方面,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看,国有商业银行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商业银行将建立起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架构的公司治理结构;从内控机制看,各商业银行都有来自于内部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内控制度,同时,还有来自于央行和银监机构的外部监管等等。制度方面对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在经营战略目标方面,各商业银行都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经营战略定位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并全面开拓和发展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在经营战略方面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最后在技术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有商业银行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各类金融产品进行包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支撑前台业务,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技术水平上也没有大的区别,形不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对商业银行来说,在行与行之间核心竞争力要素唯一有区别的只能体现在文化方面,每家商业银行都在创建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团队精神,以团队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绝对优势,商业银行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文章,发挥绝对优势,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培育和形成企业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可和在企业理念支配下对企业发展壮大贡献智慧和劳动的动力。
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障碍分析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存在思想误区。首先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特别是对各级分支机构来说,还处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阶段,应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上下功夫。
对提升核心竞争力要素定位不准。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往往以各家商业银行共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相对优势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没有找准区别于其它商业银行的绝对优势,注重了相对优势,放弃了绝对优势,有失偏颇。 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践重视不够。反映在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总结、探索研究不够,没有形成能够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这也是观念误区产生的效应。
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选择
通过分析,在制度、文化、经营战略、技术四种因素中,作为商业银行只有在文化方面才能形成与同行或同业之间的素质差异,一家商业银行一旦形成了区别于同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并使员工能在企业文化理念的支配下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奉献,也就形成了该行的绝对优势,这是一种独特的其它银行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既要发挥制度、经营战略、技术等相对优势,更要发挥企业文化这个绝对优势,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是形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经典作家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执行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效益的出发点和归宿。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赋予“以人为本”理念具体的内涵,建立起以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个人价值“双重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文化理念,让员工心里感到在银行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一旦人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不去主动发挥个人智慧才能,即便有好制度、宏伟的经营战略以及较高的科技水平支持,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都将是一纸空文。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薪酬分配制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是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要使商业银行员工能够在企业文化理念支配下充分发挥潜能,就必须赋予“以人为本”真正的内涵,空洞的、口号式的文化内涵等于企业文化的缺失。我们认为,目前在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必须从用人机制、薪酬分配制度上下工夫。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没有真正发育成熟,还没能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选拔人才的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内部培育和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为人人要成才、人人能成才、人人会成才创造良好环境,使每个员工树立起成才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就感。否则,在人力资源市场还未发育成熟,通过市场机制选拔人才不现实的情况下,放松和漠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人才缺、走人才”和“走人才、缺人才”的恶性循环状态。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在内部分配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都在作有益的探索,但普遍存在的倾向是注重各级管理层级的薪酬提升和绩效分配比重,而对一线经办岗位和经营人员的薪酬激励比重偏低或保持原有计划体制下的薪酬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为银行直接创造价值的经办岗位和经营人员的积极性。银行业是有别于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在公务员工资和优势行业的工资呈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分配制度没能使员工的薪酬得到提升,反而呈下降趋势,这也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之一。商业银行薪酬
分配制度的改革,应该追求达到一种状态,即各级管理层薪酬的改变,并不会使员工的岗位薪酬待遇下降,也就是说提高各级管理层级的薪酬待遇,就必须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否则,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员工因薪酬待遇的不公影响创造力的发挥。商业银行应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改革和激励约束制度改革的路子。
关心和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提高福利待遇,是调动员工价值创造力、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银行的宏伟蓝图、经营战略和营销计划、效益、价值创造等等都要依靠员工的辛勤工作来实现。如果员工感受不到来自银行内部管理层对其后顾之忧的关心,感受不到除劳动价值创造外的福利(福利金和技能技术的培训、考察休养等等)回报,仅仅以考察绩效兑现货币收入作为对员工创造价值的回报(这种回报是理所当然的,是纯粹意义上按劳分配和按价值创造分配),必然会让员工对以人为本的理念产生怀疑。员工感受不到有别于其它银行或优于其它银行的福利、个人价值需求回报及温暖,不但增强不了员工对本行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且原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受到损害。因此,关心员工的后顾之忧,给予员工价值创造之外的福利回报,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篇9
1、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主要任务是培育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对内,公开上市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公开上市可以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合理化,使各方参与主体都能对经营决策进行权衡和选择,对银行的经营层起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股权社会化,有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借助外部力量,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随着更多的社会股东参与其中,将对银行的经营决策形成更大的制约力量。目前,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已有5家在国内上市,剩下的几家也在做上市的努力。对外,可考虑引入外资分散股权。允许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持股,可以直接学习和借鉴国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促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2、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西方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一种典型的分类是墨兰德给出的“二分法”,是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型治理模式和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型治理模式。美国花旗银行是以外部人监督为主的市场型治理结构(典型的英美模式),这种治理结构以高度分散型的股权结构为基础;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德意志银行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其公司治理结构以内部人监督为主。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鉴于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银行经理人市场空白和市场信用制度缺失的实际情况,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选择应当以内部人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起点,同时借鉴外部人监督模式中关于股权分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做法,逐步创造条件,向外部人监督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转变,进而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使股份制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一方面,要确保依法产生董事会。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带有地方色彩,地方政府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插手或干预银行高层人员的选任工作,这十分不利于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构。因此,相关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观念,摒弃“党管干部”的惯性思维,保证股份制商业银行依法产生董事长、监事长和总经理(总行行长),而非行政指派。另一方面,要调整董事会构成,推广独立董事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强化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切实加强董事会对经营层的制约和监管。
3、妥善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成本。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集中反映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监督评估机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错位、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的竞争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内部人控制的负面绩效从外面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成本问题。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界定资源配置权力边界,明确各级经理人员(行长)的权能定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严格实行分级授权、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经理人员(行长)年审制度,完善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使之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推行经理人员(行长)决策失误责任制度,使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对称统一,完善高级管理人员换岗审计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必须充分注重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保护,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相当的剩余索取权。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加强津、补贴管理,取缔工资外非法收入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考核,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对一般员工实行与实际贡献挂钩的岗位工资制,拉开个人收入分配的档次。三是完善内控机构,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在严格遵守金融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有高度独立性、权威性、管理严谨、运作规范、垂直领导、直接向法人代表负责的内控约束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各种内部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稽核(审计)和会计监督。
4、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再造策略。根据对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和层所指范畴,结合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自身特点,可以把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分为理念文化、风险文化、营销文化三个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可或缺。下面,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微观再造。
(1)理念文化再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念文化,应该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理念体系,这些理念包括价值观、风险、人才、创新。在这个体系中,成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是其他理念得以存在的基础,价值观是核心,风险是关键,人才是保障,创新是催化剂,这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念文化。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理念文化建设中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尝试拓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外部的金融环境,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指导依据,并将它的价值观贯彻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中去,同时通过企业精神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富有凝聚力的风险文化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统一全行上下的思想认识,带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有理念、有审慎工作习惯的员工队伍,这对于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信贷风险,保证和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一流的银行源自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服务源自一流的员工,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把聘用、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长期的基本的政策。
(2)风险文化再造。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企业,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风险文化再造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培养自己风险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本国国情和本行的实际情况,更要积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本行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理念的一部分,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制定正确的信贷政策,并把它植根到银行员工的理念和实际行动中去,从而保证健康风险文化的形成。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还要重视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重视前后台人员的交流,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努力在全行形成统一的风险文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培养其对银行的高度责任感和忠诚度。
篇10
【关键词】农信银行 企业文化 全方位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金融新常态下,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行业挑战,农信银行如何继续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发挥好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服务优势?核心在于高起点、大力度地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浙江农信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过程。以浙江金华成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成泰银行)为代表,其积极按照省联社和金华办事处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具有浙江农信特色的企业文化,凸显“成人达己,泰定民生”的核心经营理念,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打造了受广大客户群体欢迎的“当地人民自己的银行”,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个核心:定位明确,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农信机构扎根农村,立足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成泰银行为此不遗余力,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信贷资金优先满足“三农”需求,资金再紧不紧“三农”。为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成泰银行多年来结合农民实际,量身定制,相继推出“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来料加工经纪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十余个支农产品,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重点,大力扶持现代型农业、集约型农业,打造农业示范带和种养业基地。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简化贷款审批程序,致力打造小企业专项贷款等扶企品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为减轻企业负担作最大让利。截止2010年底,成泰银行纯农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6.54%,小型企业贷款占到47.35%,辖内90%以上的农户贷款由成泰银行发放,金融资源得到合理、公平的有效配置,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了将自身价值提升和社会效益凸显的有机结合。
四大抓手:多管齐下,重塑企业整体形象
完善法人治理,新班子焕发新活力。2016上半年,成泰银行按照一级法人治理框架要求,对所有股东代表、董、监事会成员重新组织推选,组建新一届股东代表、董监事会以及新一届领导班子,并进一步明确班子各自的分工和职责,法人治理更加完善,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按照总部建设扁平化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由原先5家改为19家支行的直接考核和扁平化管理,缩短了管理链,充分调动了支行积极性,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建设合规文化,发挥管理约束功能。合规文化是规范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和规范职工行为的总称,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确保安全经营的前提。为此金华成泰商业银行,从内部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理顺内控管理整个体系,牢牢抓住内控重点,提出了“引进来 走出去”的合规文化建设思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培育起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同时,细化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操作程序,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朝着有序、规范和法治的方向发展。
注重行为文化,着力提高员工素质。企业行为文化是职工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通过开展全省性的各类教育活动和业务技能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首先,坚持每年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其次,持续不断地开展岗位培训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以提高职工技能、增长职工才干、实现职工自身价值,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并直接与职工岗位工资系数、用人选拔、聘用挂钩。
民主评议行风,树立企业崭新形象。2015年以来,成泰银行根据各级部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总体部署,上下重视,全员参与,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暨“转作风 提效能 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统一思想,深入动员。召开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把活动要求贯彻到每位员工,在全行形成“人人了解行风评议、人人参与行风评议”的良好氛围;二是活用载体,做好宣传。通过营业网点摆放宣传展板,内刊设立专栏,电子屏滚动播放活动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开展评议活动的目的、意义;三是畅通渠道,接受监督。在每个网点公布投诉电话,设置举报信箱,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形式多样,广征意见。开展银行建设金点子征集及行风活动问卷调查等活动,积极动员行内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成泰银行建设 ;五是标杆固化,有效推进。在去年标杆网点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外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明查暗访并组织培训,巩固效果,树立标杆,对网点建设和员工标准化服务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使各网点整体环境和员工形象焕然一新。
两颗红心: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大力扶贫助弱,帮助弱势群体圆梦。一是为贫困学子升学铺路搭桥。作为占金华市本地95%以上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成泰银行十分重视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积极组织信贷人员走千家访万户,掌握辖内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和助学贷款的信贷资金需求,让更多的困难家庭享受到国家的信贷优惠政策;二是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保驾护航。成泰银行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新推出了“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认真将“排民忧、解民难、助民困”三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下岗职工真正带去了福音;三是做低收入农户致富的坚强后盾。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扶贫小额贷款业务,以财政扶贫资金为支持,以银行发放贷款为主要方式,按照“小额流动,有偿使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和增加收入。
打造绿色银行,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高度关注国家关于“双高”行业的贷款投放政策,坚决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信贷资金投向、投量监管要求,把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信贷支持的重要标准;二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信贷进入,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实际行动拒绝不利于环保的客户资金需求,积极引导客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是结合实际制定内部节能措施,严格控制公车使用,推行办公用品循环使用,规定空调使用频率和温度,大力倡导勤俭节支之风,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一个坚持:营造氛围,培育良好信用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银行业稳健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作为一个“服务社会、服务三农”工作的农信机构,建立诚信文化既是基本工作内容,也是一种荣耀。多年来,成泰银行一直致力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信用的制度和举措。例如,每年开展大规模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评定工作,通过对乡镇、行政村及村内农户整体和个体的综合还贷能力、道德品质和信守承诺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重合同守信用的乡镇、行政村和农户。对评为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辖内农户,提供贷款和利率优惠政策。
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中,要求别人诚实守信,自己也要身体力行。在每个服务网点,开设意见箱、举报电话,欢迎社会监督;对登门办事的顾客,第一接待人必须无条件的给予解答或帮助指引能够办理的人;对违规的人和事,及时处理,绝不姑息养奸,给职工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信用创建工程的深入开展,成泰银行进一步优化了地方信用环境,为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浙江农信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新路子,今后的发展,需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提升,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农信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作者为浙江金华成泰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生物技术知识点
- 下一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