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总结

篇1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通常出现于急性中毒的第2~4天,个别出现在7天之后,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出现呼吸麻痹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引起死亡。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严密观察与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岁,均为口服中毒,量约50~400ml,在出现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后,均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时间2~11 d,平均7 d,24 h专人护理直至脱机,22例病愈出院,3例死亡。

2 观察与护理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应用氯磷定、阿托品、东莨菪碱、氟美松等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2.2 心理护理 因患者神志清醒,对机械通气有恐惧心理及不适,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交流,掌握其心理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让患者认识到不适是暂时的。同时在家属的配合下,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重视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体温、尿量、血氧饱和度、通气时胸廓起伏幅度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等,每日常规检查血胆碱脂酶活力,以配合临床治疗。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努力把痰咳出。(2)要注意观察病情,如听诊出现痰鸣音,以及患者示意有痰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或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咳嗽、脉率加快或呼吸肌的吸气峰压增加,出现高压报警时,要及时吸痰。吸痰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要硬度适中,过软易被负压吸扁影响吸引,过硬易损伤气道黏膜,成人一般用10~12号吸痰管,长度在40~50 cm,太短吸痰不彻底,吸痰管要有侧孔数个,以减轻负压,减轻黏膜损伤,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s,吸痰时要迅速,动作要轻柔。吸引时负压不能超过-50 mmHg,以免损伤黏膜,如痰液粘稠时,可在吸引前滴入生理盐水3 ml以湿化稀释痰液,然后再吸引。(3)加强气道湿化,采用蒸汽吸入、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药液等,在药液中加入糜蛋白酶及抗生素等药物,起到痰液稀释湿化气道的作用。

2.5 加强呼吸机使用管理 (1)专人管理呼吸机。要掌握呼吸机性能及使用方法,根据病人情况选用合理通气模式,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2)观察气管导管是否固定,避免导管或套管脱落。呼吸机各管道是否连接紧密,各管道是否有脱落或扭曲,观察呼吸机各部件运转情况,是否运转正常。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有无人机对抗,出现报警及机器故障时及时排除。(3)观察并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如肺不张、肺与纵隔气压伤、通气不足与通气过度等。(4)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可观察撤除呼吸机,撤机宜在上午,撤机后应继续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床边备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等抢救物品及药品,以防不测。

2.6 加强营养支持 应记录24 h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能进食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每次150~200 ml左右,每日1500 ml以上,并可行静脉营养支持,适当补充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2.7 预防感染 (1)严格管理,设置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一定温度与湿度。(2)每日应用紫外线消毒3次,每次30分钟。拖把固定使用。使用消毒液清洁地面,每日4次。(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4)呼吸机管道中冷凝水及时清除,防止滋生细菌,呼吸机管道持续使用48 h后,应予以更换消毒,呼吸机湿化器中蒸馏水及时更换。以减少细菌污染。(5)气管切开病人每日换药,保持气管切开部位清洁,定期更换气管内套管。

篇2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尖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据卫生部门2005年疾病死亡构成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4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其他因素,使国内外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非常有必要。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屏障,与外环境接触最密切。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粉尘,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蛋白变应原、尘粒及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和肺引起多种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原发性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原发性感染以病

毒感染多见;吸入各种变应原可致外源性哮喘及外源性变应性肺炎;吸入生产性粉尘可致尘肺,造成肺纤维化;吸入水溶性高的刺激性气体会发生急、慢性呼吸道炎和肺炎;而吸入低水溶性的气体,可损害肺泡和肺毛细血管发生急性肺水肿。

2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人们每天吸入大量细菌的空气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颗粒、道路扬尘、花粉等组成的颗粒物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被吸入后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可引发许多疾病。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细颗粒物可引发心肺疾病降低肺功能。研究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肺的毒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接受最小粒径颗粒物的大鼠受到了最大的伤害,有病的大鼠的肺损伤最严重。即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物别敏感。在国内开展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气颗粒物具有负面健康效应。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环境,然而随着现代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更新,室内装饰材料、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显示室内新装饰的材料甲醛等到超标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室内潮湿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通风差的地下室,因潮湿易滋生霉菌,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群,慢性咳嗽和哮喘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室内煤烟或油烟也可引呼吸系统疾病。

3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我国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61.01%的成年男性和7.04%的女性吸烟。到2025年,世界每年因吸烟致死将达1000万人,其中我国占200万人。烟雾首先进入呼吸道,长期大量的吸烟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或损害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故呼吸系统受害最大,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是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人们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

长期的吸烟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卷烟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与促癌物质。通过吸烟,这些物质就可以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最后导致癌症。肺癌与焦油含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入体内的焦油含量以与吸烟的数量、每支卷烟吸入口的多少,以及吸进肺部的烟量有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烟雾还污染空气危害他人,使被动吸烟者发生肺癌和COPD的机会增加,国外一些调查表明,丈夫吸烟,不吸烟的妻子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夫妻均不吸烟的2倍,其危险度随与丈夫吸烟量增加而增加。

4 气候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气候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尤为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季节变化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其发生的季节性极为明显,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较少。由于气候变化,作为调节吸入气和气体通道的上呼吸道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温度等改变而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是受凉或温度变幅较大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制:冬季一般寒冷于燥,鼻黏膜容易发生皲裂,病毒易于入侵;鼻腔局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特别是鼻腔内局部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时,鼻腔局部温度也降低从而适合病毒繁殖生长;这都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因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在寒冷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降低,以致清除细菌的能力大为减退。这种变化使上呼吸道环境中实验动物经过一个时期,甚至可以看到气管的病理改变,如上皮增生和白细胞浸润。夏秋季由于空气中花粉密度增高,哮喘的发病率增加。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繁,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该地区处于高原高寒地带,生活水平低下,气候及生产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也提高,但并不是使发病增加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还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与人们对疾病防治的意识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保护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不必然,关心和防治老年病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老年病人住院率正逐年上升,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加强老年病的防治,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是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因此,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加强环境保护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积级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篇3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回顾。

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8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56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9.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创口、无痛苦和方便、快捷的特征,医疗费用很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训练呼吸系统疾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康复医学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呼吸训练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能够协调患者呼吸肌功能,增加胸廓活动,使患者肺活量和吸氧量得到增加,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时,呼吸训练具有便捷、易于操作、无创伤和开支小的特征,患者和家属容易接受。本文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呼吸训练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为27岁至51岁,平均年龄为29±2.9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1.6±0.6年。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患者为肺功能不全或门诊行通气、换气,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治疗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畅通、增加心功能和恢复活动力。腹式呼吸训练指的是延长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使用腹腔进行较慢、较深和规律的呼吸,实现患者的自我调节,腹式呼吸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膈肌的收缩效率和能力,避免胸式呼吸的缺点,关键在于协调腹肌和膈肌的活动,呼气时,收缩腹肌,松弛膈肌,使呼吸潮气量增加,吸气时,收缩膈肌,松弛腹肌,增加吸气量,减少辅助呼吸肌产生的无效劳动,保持其处于松弛休息的状态,减少呼吸消耗,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现象。保持呼吸道畅通指的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中草药辅助,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的无效咳嗽,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咳嗽。提高心功能指的是患者因劳动强度减弱,会使肺功能水平无法与患者活动能力相适应,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健化程序。

1.3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会对社会群众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保障人体的新陈代谢,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呼吸训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价值很高,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护理中十分常见,为有效性较高的干预手段,合力开展呼吸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患者服药数量较多,缓解患者产生气短、气促等症状,转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其工作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水平,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理解期老年量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篇4

关键词:内科呼吸系统;抗感染药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17-02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近年来,随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快速提高,其抗菌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新型抗生素药物的研究变得十分迫切,头孢类抗菌药物便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此之外,诸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也得到了比较多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种类的增多也带了药物选择的不便,若选择的抗生素药物不合适,不当无法达到抗感染的目的,反而会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因此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合理的用药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性回顾分析。对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类型、用药周期、用药量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1.2方法

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典药物明细分类标准,对我院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对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量、规定的每日使用剂量、药物使用周期、药物总共使用天数、药物合理使用指数、药物总花费等指标进行详细统计。其中药物使用周期=药物使用量/规定的每日使用剂量;药物合理使用指数=药物使用周期/药物总共使用天数。若得到的药物合理使用指数大于1,则可判定药物使用比较合理有效;若小于1,则说明药物使用不合理。

2结果

通过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最为频繁、其次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也非常多。具体用药情况见表1。

3 讨论

通过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表明,在抗感染性药物中头孢在一年之中的用药量以及金额是位于病区首位的,头孢类抗生素的抗菌用途较为广泛,并且抗菌的效果非常明显以及服用之后出现过敏的情况较为少见。在本病区治疗中,服用的主要是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头孢,例如:头孢呋辛、头孢三嗪、以及头孢唑肟和头孢曲松等。在全国的医药市场中,头孢类的抗生素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调查显示,在每天的平均消费中,头孢类抗生素的消费金额位居第三,金额数目为26916元。呈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家近期在不断的降低抗生素的价格,目的是为了从医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病区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倍他内酰胺类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与阿莫西林等。这一类的药物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杀菌能力强,临床的使用效果也非常好。但是这一类的药物还是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皮试检测。

从现在医学药物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也是不断的加紧步伐,而且此类药物的第四代药品已经开始在临床上进行使用。在本病区中,此类药物主要使用的有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它们分别是第三代药品和第四代药品。这两种药品具有用途范围广、药效稳定、使用便捷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也十分的便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此类药品的患者的经济负担。尽管如此,此类药品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的反应,例如:肠胃道反应、疼痛反应、静脉炎反应等。由于这些不良反应的影响,所以护生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参照标准进行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

窄谱抑菌剂包含了大环内酯,其主要生产的药物只有阿奇霉素。因为大环内酯的品种较少,所以在药品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少的。但是如果从单一的用药品种来看,阿奇霉素在药品中的用药频率已经到了345110,并且在药品总使用量的第四位。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阿奇霉素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林可霉素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克林霉素也是属于单一品种,因此它在使用过程的用药频率以及总量与前三种药品相比较,都低于它们。同样的,它的抗菌范围没有阿奇霉素广泛,并在在治疗支原体、军团菌以及衣原体方面的效果较差,所以它的用药频率以及总量也是低于阿奇霉素的。

在众多的药品中。氨基甙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它在临床的使用中是较为稀少。同样的,医护人员在选择此类药品时,也是非常的谨慎,从而导致了此类药品的用药频率以及总量都偏低。但是,因为现在抗生素的运用非常频繁,导致了其他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都提升了,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普遍选用的是耐药性较为低的药品。由于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氨基甙类药品的使用频率与总量有所提升。但是此类药品的价格非常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希望有关的政府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药品的价格,减缓患者的负担。抗真菌类的药品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它在临床治疗中的用药遭到了限制。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此种药品的价格也是较为昂贵的,所以也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价格。

4结束语

总的来讲,对于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抗感染性临床治疗,并且引起患者的感染性病原菌等情况的出现,所以医护人员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同样的,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需要控制好药品的用量,避免大剂量的采用。如果患者的致病菌是明确的,则在使用药品是可以适当的配合头孢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本文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在治疗内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时候,头孢类药品的使用频率及总量都是高于其它药品的,并且它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长时间的服用此类药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菌的抗药性,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中还是需要控制好此类药物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朱丽清,李庆端,张惠文.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防治[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4(06)

[2] 马宁,苑春莉,盛辉,刘为平,李瑞云.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06)

[3] 乔丽雅,田可歌,王若薇,张宏珍,范敏,赵爱华.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08)

[4] 蔡平生,王宁霏,赵小迎. 妊娠中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08(06)

[5] 刘健,贾琳钰.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15)

篇5

【关键词】 X线诊断;呼吸系统病变;体会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38-0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也是越来越加的关心。为了提高对于疾病的诊断率,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被发明出来。X线的出现,使得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更加的容易。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然发现的,它能够穿透一切可见光不能穿透的事物,并且能够通过激发荧光物质从而产生荧光的射线,因为当时人们对于这种射线并不了解,因此命名为X线。一些医学专家们发现了这种射线的特点,于是在第二年,X线就被应用在了医疗领域。

一、X线的特点

X线是一种可以穿透所有的不透光的物质的,同时可以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射线,在诊断一些人身体内部的疾病时,应用X线可以有效的诊断,提高对于疾病的诊断率。X线具备的特点是:

1、穿透性:X线是一种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一般情况下,它可以穿透所有的可见光不可穿透的物质,同时,在X线穿透不同的物质时,它们对于X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影像可以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衰减。

2、荧光效应:在使用X线这种射线照射一些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时,可以通过激发这种物质而使得它产生荧光。

3、感光效应:X线具有感光效应,在X线照射一些感光材料时,可以产生光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使得感光材料感光,并且潜影。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可以在X线胶片上形成黑白的影像。

4、电离效应:在X线穿透一些其他物质时,是可以被吸收的,而被吸收之后,X线可以使组成这种物质的分子电离,分为正负离子。X线在通过体内产生电离效应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方面的改变,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效应。

在应用X线诊断呼吸系统病变时,主要是应用X线的前三个特点。由于在呼吸系统中,气管、支气管和肺内存在着气体,这些气体和周围的组织对于X线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应用X线检查,可以明确的气体与周围的组织区分开。呼吸系统的许多的病变都可以通过X线诊断出来。

二、应用X线检查呼吸系统病变的技术

(一)胸部透视

在应用X线检查呼吸系统疾病时,可以选用胸部透视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应用胸部透视检查时,常常采用站立的。然后多方位的观察患者肺部的结构、有无病变等。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肺野、肺门、纵膈、心脏、大血管、横隔等,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呼吸运动,膈肌的活动以及心脏的跳动。但是应用这种检查方法,对于一些细小的结构济南发现,而且患者在检查时常常会受到大量的辐射,因此不可多用。

(二)胸部摄影

由于X线检查,辐射过大,患者不宜多次采用,但是在诊断疾病中常常会需要到X线的检查结果,因此,人们选用胸部摄影的方式,可以永久的将当时观察到的影像保存下来。一般情况下,选用胸部摄影多是采用正位或是侧位,有时,为了能够更好的病变部位的情况保留下来,还可采用一些其他的,如斜位,前弓位等等。不宜站立的病人还可采用卧位照射。

三、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

在对患者应用X线诊断呼吸系统病变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病灶的部位,只有明确了明早的部位,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指导,在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确定时,常常选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多摄片,而另一种是透视下深呼吸。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是一个立体的,在对于人身体内的病变部位的确定过程中,单单是选用正位的摄像确定是十分困难的,常常还会需要侧位片。如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过程中,仅仅是选用正位篇,常常会出现误诊的可能性,因为肺门渗出性病变有时会与这一疾病的正位摄影是类似的。为了更加明确的诊断这种疾病,常常要求在摄影时,选用多种。而在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对于肺内部的病变和胸壁的病变是不容易区分的。这是让患者深呼吸,如果该处的病变是随着肋骨移动的,那么就是胸壁部的病变,而如果病变随着肺纹理移动,则表明此处的病变是,肺内部的病变。

四、确定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病变的数目

在应用X线诊断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时,一般情况下,X线可以观察到患者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数目。病变的大小一般表明病变的时间,如果病变大的话,那么久多是晚期,而如果病变小的话,则很有可能是结合瘤。而在对于病变形态的观察过程中,病变的形态往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变类型其所具有的形态是不同的。像周围型肺癌多是深分叶、细短毛刺。对于病变数目的了解,有助于之后对于疾病的名曲治疗。

五、确定病变的的新旧

在应用X线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时,可以通过对于影像的观察了解疾病的新旧。一般情况下,刚刚出现的较新的病变多是渗出性的,病变是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的。而一些存在时间相对较长的病变,多是该处组织增值、纤维、钙化,是病变缓慢发展的过程。

六、总结

对应用X线观察呼吸系统病变时,可以观察到许多有利于疾病诊断的东西,所以在进行摄片时,一定要认真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摄片。但是有的时候,在应用X线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同样的影像,或是相同的疾病的影像不同,医者在诊断时,不能简单的就下诊断,应该多方面的考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用X线检查,减少误诊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患者可以尽早的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苏丁绪,周崇安,李明波.浅析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2):12 -13.

[2]祁吉, 高野正雄.计算机 X线摄影[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

[3]于凤珍, 陈静, 刘卫东, 等.CR摄影在骨骼肌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 9(3):195.

篇6

关键词:急诊;重症;死亡因素

本研究分析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急诊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1318例临床资料,根据以下5项条件进行筛选: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必须依靠特殊设备或药物维持的循环功能衰竭者;②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或已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或应用呼吸机的患者;③酸碱严重失调及水电解质严重紊乱者;④采取心肺复苏术急救的患者;⑤受其他死亡危险因素威胁需要紧急救治者,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共计571例,其中死亡168例。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n=217);按病变类别分类:循环系统病变162例(28.2%),神经系统病变159例(27.6%),消化系统病变93例(16.2%),呼吸系统病变72例(12.4%),肿瘤30例(5.1%),血液系统病变27例(4.6%),泌尿生殖系统病变16例(2.8%),中毒7例(1.3%),其他疾病5例(0.8%)。

1.2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其诊断全部符合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为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疾病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并收集患者各类信息,例如: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循环、肝肾、凝血等功能是否存在障碍,格拉斯哥昏迷及慢性健康状况和急性生理功能评分情况,探讨可能影响急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疾病谱及基础疾病与病死率病关系 571例患者中死亡168,死亡率为26.4%,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在总死亡构成比中占较大比例,达到70%以上,与危重症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亦为神经系统疾病(29.63%)、循环系统疾病者(28.07%)、消化系统(25.24%),急诊中出现该系统疾病时提示医生应进行密切观察。

在此次研究的571例患者中出现伴随基础疾病共814例次,其中伴随高血压16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9例,糖尿病10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97例,脑血管疾病73例,肝硬化24例,其他83例,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急诊重症患者多发的伴随疾病主要为: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及COPD三种。出现伴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患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

2.2急诊重症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采取单因素法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状况、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及循环、肝肾功能,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急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产生一定影响。分析显示,呼吸、循环、肝肾功能障碍三项因素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影响较大,属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40~60岁年龄段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疾病谱的分析可知,急诊重症患者的疾病构成比例中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对不同预后患者分组进行调查发现,在总死亡构成比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70%以上的比重且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脑卒中为主,而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为主。神经系统疾病与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两大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急诊中的常见疾病,针对此类疾病的紧急救治需从优化急诊科医务人员结构和新技术引进两方面着手以提高业务能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对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多因素分析可知,40~60岁年龄段患者死亡率较高,提示急诊临床工作者对该年龄段重症患者给予重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各器官功能衰退较严重,为抢救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因此,应针对老年患者急救进行更系统专业的专题讲座与培训,完善老年患者急救流程,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医 特色优质护理 临床实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1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85-01

2010年卫生部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全国各地医院纷纷响应,体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护理服务的高度关注,优质的护理服务必须“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在护理领域的优势,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2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5.1±1.9)岁;神经系统疾病23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免疫系统疾病5例,其他疾病9例。对照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5~81岁,平均年龄(45.4±2.2)岁;神经系统疾病23例,消化系统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免疫系统疾病4例,其他疾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实际开展常规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护理,平衡营养供给,保持皮肤及衣物、床单被褥洁净干燥;用药前查看药物名称、保质期及用药量,帮助患者正确用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帮助其翻身、扣背,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呼吸,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2]。

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①强化沟通交流。护士需正确看待护理工作,微笑服务,以诚恳、关怀的态度向患者介绍环境与工作、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对不愿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患者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客观认识病情,配合治疗与护理[3];②开展中医护理理念为基础的全面优质护理服务。以“望闻问切”的规范搜集患者资料,从中医角度分析患者健康状况,从而有依据地制定中医护理方案,并为方案留下一定的变动余地,以在需要之时调整护理方案;③优质辨证护理。根据搜集到的患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之后,进行疾病证候定性,并依照护理方案和病情实际灵活选择异病同护和同病异护的方式,同样是感冒患者,可能是不同病症,因而需要采取不同护理方式;胃下垂、子宫下垂等虽为不同疾病,但病机相同,均是中气下陷所致,因而护理以补中益气为主;④饮食护理:根据体质与病情制定饮食方案,将食物分为湿热寒凉几类,进食何种食物都以阴阳平衡为主,虚寒体质患者可进食鲫鱼、羊肉、生姜以温补,热性体质者则进食清淡食物以燥热[4];⑤情志护理:充分使用温和话语、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调节患者情绪,从而和谐脏腑之气,有助疾病康复。

1.3 评价标准。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了解患者对护理环境、操作技术、教育指导、心理舒适、生理舒适满意情况,5项全部满意为非常满意,3~4项满意为满意,2项及以下满意为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见护理意外,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27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9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48例、满意12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本次研究在充分认识到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不足的基础上,开展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摒弃错误的护理理念,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并将人体看作有机整体,充分将局部病变与全身阴阳、气血及脏腑盛衰联系起来,并以辩证疾病表里虚实、轻重急缓作为护理方案制定和实行的依据,在强化沟通交流的同时开展中医护理理念为基础的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将中医阴阳平衡的理念引入饮食护理之中,注重营养均衡的同时区分食物的湿热寒凉性质;以调理脏腑之气为目的开展人性化情志护理,通过温和话语、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调节患者情绪,也尽可能了解患者忧虑、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出现激烈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维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扶正祛邪[5]。

在全面的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下,观察组患者无1例护理意外,且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48例、满意12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服务(P

参考文献

[1] 郑朝晖,张娟,陈成等.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创建特色优质护理病房的经验总结[J].中医药导报,2011,17(12):94-95

[2] 王红梅.中医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特色优势[J].北京中医药,2012,31(12):951-952

[3] 马勤,吕洪范,赵雪勤等.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助推中医特色优势发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01-401,403

篇8

[关键词] 健康宣教; 健康体检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32-02

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改变了有病才去医院的旧观念,如今主动去医院体检的个人、团体逐渐增多,健康体检也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我院2008年242名领导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对各项检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疾病谱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胃肠道疾病、骨质增生等慢性非传染病,为本次体检排前几位的疾病。因此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健康宣教,传播卫生知识,对提高群众预防疾病的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来我院参加体检的242名领导干部,其中男214例,占88.9%;女性28例,占11.5%;年龄45~60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前 要求每一位体检人员在检查前3d忌食油腻食物、禁止饮酒、慎防感冒,不能劳累,检查当日晨空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2.2 常规体格检查 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头颈、口腔、耳鼻喉、内外科系统检查、妇科检查。

1.2.3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便常规、血糖、血脂分析、血液黏稠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乙肝六项、肿瘤标记物。

1.2.4 医技科室检查 数字X线胸片、心电图、颈颅部血管检查、腹部B超、心脏B超、泌尿系B超、胃肠镜检查。

1.2.5 体检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2 结果

本次体检的242名受检者都不同程度地查出患有某些系统脏器疾病或异常疾病,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检出率为100%。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21例,占体检人数的50%。其中高血压41例,占16.9%;心电图异常25例,占10.3%;脑血管异常55例,占22.7%。

(2)消化系统疾病158例,占体检人数的65.2%。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占13.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12例,占4.9%;肠息肉8例,占3.3%;十二指肠溃疡9例,占3.7%;慢性胆囊炎22例,占9%;胆结石18例,占7.4%;脂肪肝57例,占23.5%。

(3)代谢性疾病76例,占体检人数的31.4%。其中糖尿病及血糖偏高15例,占6.1%;血尿酸偏高24例,占9.9%。(4)泌尿系统疾病39例,占体检人数的16.1%。其中尿路感染9例,占3.7%;前列腺增生23例,占9.5%;肾结石3例,占1.2%;肾囊肿4例,占1.6%。

(5)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体检人数的2.4%。

(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7例,占体检人数的2.8%。

3 讨论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不佳,患病率较高,慢性非传染病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按系统分布情况看:消化系统异常者158例,占总人数的65.2%,居第一位,其中主要疾病是脂肪肝、胃肠道疾病、胆囊炎,说明领导干部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不规律。其次是心脑血管异常者121例,占总人数的50%,居第二位,其中主要疾病是高血压、脑血管异常、心电图异常。居第三位的是代谢性疾病76例,占31.4%,其中主要疾病是血糖高、血尿酸高。这次体检的领导干部年龄在40~60岁,平时劳动较少,社会活动多,应酬频繁,摄入高油脂、高糖食物多,吸烟、饮酒,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血尿酸高、动脉硬化,是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的危险因素。居第四位的是泌尿系统疾病39例,占16.1%,其中主要疾病是前列腺增生,与年龄有关。居第五位的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2.4%。看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最少,不是危害领导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

综上所述,排在前几位的疾病成为影响领导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对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责任重、压力大,容易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工作时间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生活规律差,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频率高,缺乏一定的运动和锻炼。进行健康教育:对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应给予高度重视,为领导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让每个人对自已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传染病的预防。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坚持体育锻炼,提高人体环境适应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的生活饮食干预,不吸烟、不喝酒,发现疾病早治疗,达到健康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建华. 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1):667-669.

[2] 包家明,霍杰. 护理健康问答[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3] 黄津芳,刘玉莹. 护理健康教育学[M]. 北京:科学与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6-95.

[4] 郑修霞.护理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3- 58.

篇9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5-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我科所收治的49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盐、喉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患儿,年龄40d~12岁,平均年龄6.1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静脉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雾化吸入均在5到10天治愈出院。所选雾化方式为主要为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优于超生雾化疗法等优点。[1]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作用、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年长儿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或示范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向他们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年纪小,不配合的患儿可以用年长儿来示范带动。并加以放音乐和玩玩具的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顺从性和配合性。

2.2 雾化吸入的方法

我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雾化治疗时的患者、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以及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①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幼儿横隔肌位置高,胸廊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雾化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采用坐位或侧卧位雾化,以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②雾化液温度的选择:冷空气急剧进入气管可使支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加剧,患儿不易接受。采用30℃左右雾化液雾化,减轻了因冷空气而引起的副作用。③雾化配置液的选择:以往我科用0.9%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大部分患儿吸入时表情痛苦,拒绝吸入。年龄稍长的患儿说味道不好,经过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还有一种很怪的味道,后改用无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儿也易于接受。④雾化量的调节: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⑤雾化后的处理: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加之病情重,痰液不易排出,每次雾化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⑥危重患儿或痰液粘稠的患儿做完雾化后可能发生痰液膨胀,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痰液稀释后发生痰涌导致误吸。故危重患儿和痰液粘稠的患儿做雾化时应专人守候,并在雾化后给予拍背,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避开双肾区及脊柱,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在患儿吸气末适当用力拍背,必要时吸痰。

2.3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做完雾化后应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将雾液喷入眼睛,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使眼睛不适。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3 小结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几十年了,但由于操作不当,再加上小儿的顺从性差,不配合的因素,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发现,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干预提高小儿的顺从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恰当的药物对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院前急救 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1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jor disease spectrum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Neijiang C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level. Method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ing 4347 case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recent two years and categorizing them by disease spectrum. Outcome Of all the cases, the ratio of men and women was 1.28:1 and those aged between 20 and 39 constituted 57.19%.The first six diseases of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included trauma,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various poisonings, accounting for 84.93% of the total cases. Other diseases in relation to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ediatric, and ENT department, and mental diseases ranged from 2.05% to 2.48%. Trauma w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spectrum, which occupied 42.51% and was mainly caused by high frequency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 first four causes of death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were traum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neurological system diseases and all kinds of poisonings.Conclusionspatients with trauma, ,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or various poisoningswere the major targeted objects for prehospital first aid. Meanwhile, it more frequently happened to the age group of 20 - 39. Therefore, enhancing technical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erms of first aid for th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emphasized. Additionally, in view of the 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calls at different time, arrangement of human and physical resources should be balanced and rational within 24 hours.

【Keywords】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针对我院急救中心2009年1月到2010 年12月院前急救并有完整资料记录者共4347例进行疾病谱分析,现将内江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如下,以了解内江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院前急救中心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院前急救并有完整资料记录者共4347例。

1.2方法

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病例所属病种、年龄、性别及每日时间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制成频数表, 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及性别分布 4347例中男性2443例,占56.20%,女性1904例,占43.80%,男女之比为1.28:1;以20~39岁最多2486例, 占57.19%;除40~59岁年龄组男女差别不大外,其余年龄组均男性多于女性见表1。

2.2院前急救病人疾病分类构成及排序 院前急救疾病排在前6大类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12大类疾病中男女构成比均有差别:心血管系统、各类中毒、妇产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其他类疾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他7类疾病性别显示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创伤男性1233例,占该疾病66.72%。见表2。

表1 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及性别构成[n(%)]

2.3 院前死亡病人病因及排序 院前死亡68例,其中创伤34例,占50.00%,男性24例,占该病因70.59%,远高于女性。其次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及其他病种。

2.4 院前急救病人呼叫出诊时间分布特点06:00-09:00呼叫人数最少,0:00~03:00,12:00~21:00呼叫出诊病人多,两时间段呼叫出诊病人占全天就诊人数84.22%。

3 讨论

内江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6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各种中毒疾病,占总救治人数的84.93%(3692/4347),我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国内有关报道[1~4]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各地院前急救疾病谱有相同之处,这为全国制定院前急救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组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在20~39岁者最多,2486例占57.19%,这与青壮年群体是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外出流动及从事高危险劳动机率较大,并且此群体就业及创业、工作压力大有关。男女之比为1.28:1,低于国内有关报道[5]的2.23:1,这可能与内江地区男女从业提倡男女就业平等,女性就业率提高有关,40~59岁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此期处于围绝经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栋梁。上有老,下有小,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她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她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还在岗位工作及自身身体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此期女性为家庭、事业及个人身体操劳过多、心理压力大有关。

表2 院前急救男女病人疾病分类的构成比及排序[n(%)]

随着交通及工业的发展,等,创伤占院前急救病中很大比例,本组病例创伤1848例占42.51%(1848/4347),院前死亡68例,男性占58.82%(40/68)。这与我市位于川西南成渝交通中心地带,交通发达。城市建设加快, 城市扩建,大修高楼,拉动内需建设基础设施,郊市区机动车、摩托车及人口大幅度增多,醉酒驾驶、我市许多郊县地区交通要道路况由于大力修建损坏造成道路差、加上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使得交通、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有关。本组病例中因交通事故呼叫174次,且以创伤最为多见,创伤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构成巨大威胁,也是城市发展期间带来的负面结果,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积极积极进行安全教育、改善交通道路路况积极维修养护道路桥面、严惩醉驾、加强交通治理等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院前急救水平,对急诊急救的医护驾以及交通警察、119救护队员等进行团队协作的培训,提高创伤的综合反应及高质量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本组病例表明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心理卫生疾病的呼叫出诊也占有一定比例, 共有385例次,因此,在院前急救的人员配备和技术培训上,要培养全科系统的急诊急救专业医师,不定期到相关转科轮转培训,培养为急诊急救专业的医生,固定急诊急救专业技术人才,并得到医院领导重视,稳定急诊急救专业人员队伍,熟悉各科急危重症的院前处置抢救流程,与交通警察、119救护人员多方共同协作,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根据统计分析呼叫时间规律,为排班提供依据,我院院前急救每日呼叫出诊时间呈不规则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这符合急诊急救的专科特点忙闲不均,因此只能大致推测院前急救出诊的时间段规律,院前急救的医生、护士、驾驶员、担架工的排班只能根据出诊量、出诊的半径、危重病人抢救量进行弹性排班。并且与院内急诊的人力相互协作,院前、院内各方人力在紧急情况下要相互补位,互相沟通照应,强调急诊急救人力必须有团队协作共同应对的精神,才能弥补因连续出诊时段人力安排的难题,并且随时与“120”急救指挥中心作好人力在岗在位的信息沟通,在全市各家医院急救站协调人力,全力保证因为短时间连续呼叫出诊造成某急救站人力相对不足,影响出诊速度。

综合上述特点,我们内江地区应重点加强对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各种中毒的研究,将其作为院前急救重点建设,培养更多的急诊急救专业化合格人才,来提高我们的院前急救队伍整体素质,使院前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并且要加强对40―59岁的女性的健康维护早期干预,为此期妇女减压,并进行心理疏导。因急救时段分布不规则,要合理作好人力、物力、弹性排班管理工作,并积极与“120”呼叫中心沟通人力信息,在全市进行人力资源协调,才能保证原前急救安全

参考文献

[1]姚照华,李维义,洪建芳.泉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分[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6):445-446

[2]邹向阳,张晓明,张桂玲,等.西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963-964

[3]李平,聂少良.衡阳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8(35):58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