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属镁冶炼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属镁冶炼技术

篇1

【关键词】 连续浸没式微滤 反渗透 超滤

【abstract】 in th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wastewater as a source of water, with the continuous immersed microfiltration (cmf-s) technology, when the backwash effect and long running period,membrane element with long service life.“multi media filter technology + the microfiltration technology(cmf-s)”, this technology combination as the pretreatment of reverse osmosis, in a modular set,so covers an area of small and space saving. the microfiltration technology for porous membrane, and the membrane pore size of 0.1μm, compared with ultrafiltration technology is not easy to be blocked, when the backwash effect is good, and long operation cycle

【key words】 continuous immersed micr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ro); the ultrafiltration technology (uf)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淡水资源的紧缺及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多数工业行业企业普遍存在废水排放量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低及污水资源化程度低等现象,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

邯钢充分意识到了污水资源再利用,资源化的重要性,在2004年就成功引进了“负压浸没式超滤 +反渗透”的水处理技术,利用冶金废水再利用的中水制取生产所需的软水及精脱水。该技术由于工艺需求,需鼓风曝气、抽真空动能消耗高;且负压式超滤的膜通量低,占地大,存在设备的一次性投资高等缺点。而管束式超滤由于膜材质限制,膜丝脆,不如浸没式超滤膜丝韧性强,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反渗透预处理工艺的研究和探讨,在二软水的建设中,选用了由西门子的cmf-s连续浸没式微滤替代超滤的方案。根据多年的运行管理经验,供水车间通过方案优化最后确定采用“多介质过滤器+cmf-s连续浸没式微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来水水源为以冶金工业废水回用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深度处理再利用,生产出满足生产需要的软水、脱盐水。

2 原有工艺技术组合

2.1 “负压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的水处理工艺技术

2.1.1 工艺流程

以冶金工业废水为水源,在邯钢第六、第七软水站采用负压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1.2 该系统的不足之处

(1)该工艺预处理系统采用负压浸没式超滤的膜通量较小,工艺设计要求膜使用量大,占地大,工艺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高。(2)负压浸没式超滤,由于工艺的需要,需对该超滤系统的膜丝进行不间断的鼓风曝气和抽真空,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耗较高。(3)超滤系统反洗过程的鼓风曝气为膜丝外曝气,膜面污染物去除率低。(4)负压式超滤采用的是膜箱组合,膜丝直接与进水接触,容易断裂,且断丝测试必须请专业人士。(5)膜元件损坏时,无法确认破损膜束及无法进行完整性测试。

2.2 “管束式超滤+反渗透”的水处理工艺技术

2.2.1 工艺流程

以冶金工业废水为水源,在邯钢第三软水站,采用管束式超滤+反渗透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2.2 该系统的不足之处

(1)该工艺预处理系统采用的加压管束式超滤,工艺要求的跨膜压差高,能耗高,同时膜的使用寿命短。(2)加压管束式超滤,膜元件材质为pes聚醚砜材质,膜丝脆,韧性不强。(3)加压管束式超滤,其膜孔小,易堵塞膜孔,运行周期短。(4)

膜元件损坏时,无法进行完整性测试及单支膜束的确认。(5)超滤进水采用“澄清池+无阀滤池+多介质过滤器”的组合占地大。

3 改进后的工艺技术

3.1 工艺技术流程

以冶金工业废水回用水的中水做水源,在邯钢第二软水站采用“连续浸没式微滤(cmf-s)+反渗透”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减小占地,延长运行周期及膜使用寿命。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2 工艺特点

由于该系统的水源为冶金工业废水经过初步处理后的产品水中水。冶金工业废水经过初步处理后的产品水中水,其悬浮物、硬度、大分子颗粒及有机物经过一定的去除。但是,由于冶金工业废水的特点,水质变化大,细菌、有机物含量高,cod含量及氯离子含量高,源水水质对设备的抗污染性要求高。管束式超滤存在膜元件韧性差、抗污染性差,同时由于运行压力高,膜元件的使用寿命相对时间短等缺点,而负压浸没式超滤存在产水通量低、一次性投资高、能耗高、清洗污染物去除率低等缺点。我们通过方案优化,决定采用“连续浸没式微滤(cmf-s)+反渗透”的工艺组合。  根据中水水质的特性,总结多年我们对双膜法运行积累的工作经验,对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系统进行了多次改进。经过反复论证,方案优化,最终结合目前三、六、七软水站的工艺技术,确定了最终方案。将在三软水设计中的絮凝剂、石灰乳、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方式取消,并在七软水的浸没式超滤设计上增加了多介质过滤器,去除细小颗粒、胶体等杂质,避免堵塞微滤膜。

由于邯钢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工艺已设计了絮凝、沉淀、过滤的工序,并投加了相关的药剂,因此,二软水在设计中去除了相关的设计,减少投资费用。而为了起到对微滤膜元件的保护,避免生产水中偶尔出现的大分子颗粒及杂质对膜丝堵塞及损坏,在微滤进水前设计了多介质过滤系统。

连续浸没式微滤(cmf-s)由于采用的是微滤,因此运行跨膜压差小,能耗低,同时由于膜元件在低压状态下运行,运行寿命长,一般cmf-s的膜元件使用寿命为7~10年。连续浸没式微滤(cmf-s)的高密度填充,使之占地小,节省空间。由于采用的是微滤,为多孔膜,且膜孔径为0.1μm(超滤为非对称膜,膜孔径小于微滤膜),因此在运行中,微滤相比超滤不易堵塞,反洗时效果好,运行周期长。

4 使用效果

通过在2010年,在邯钢二软水站采用西门子的连续浸没式微滤(cmf-s)作为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工艺技术,目前岗位已运行将近4年,从运行数据分析,微滤安全经济运行,设备运行平稳。微滤技术可去除颗粒大于0.1μm的固体颗粒,去除水中的胶体、细菌,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进水sdi≤3,浊度小于0.2ntu。反渗透系统运行周期平稳,段间压差增长速度曲线平稳,污堵情况同其他软水站情况相同。

5 结语

邯钢引进西门子的连续浸没式微滤(cmf-s),由于此工艺技术占地小,高密度填充,适合应用于大型水处理水站,这为邯钢今后建设提供了管理的经验及技术支持。二软水是邯钢东区初次使用微滤技术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系统,为双膜法岗位的工艺技术优化与改进提供了方向及借鉴。

参考文献:

[1]任建新.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郑领英.我国反渗透、超滤、微滤膜技术的现状.水处理技术,1995.

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问题;思考

鹤壁因煤立市,因煤兴市,是河南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鹤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试点市的机遇,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主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大力发展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了产业聚集、协同发展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被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并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如何实现由试点向示范升级,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层次,是鹤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1 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做法

近年来,鹤壁市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政策、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做法,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1)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全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鼓励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突破循环关键链接和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比如研发产业化了玉米芯提取醣清、玉米秸秆提取低聚木糖、鸡血提取生物活性蛋白等一批新技术。

(2)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围绕产业链延伸和资源循环高效利用,重点培育了3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在企业层面,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和原料能源循环高效利用,形成企业小循环。在园区层面,编制了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建设规划,推动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促使企业间耦合共生协调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循环经济企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建设了92个循环经济重点补链和延链项目,总投资达112亿元,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不断突破。通过示范项目、企业和园区的建设,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顺利推进。

(3)综合利用,延伸链条。鹤壁市围绕主导产业,着重强调产业链的补链和延链,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推动产业集聚,共生耦合,重点打造产业间相互衔接、物料近距离转运、“三废”集中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了以煤电化材、金属镁等为主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种植养殖、农畜产品深加工、畜牧产品下脚料高值利用、粪便生化处理生产有机肥、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为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煤电化材产业方面,围绕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煤矸石制取无机纤维、煤矸石烧结砖、矿井水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发电。围绕煤炭的转化升值,发展坑口电站和煤化工。围绕煤炭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粉煤灰、废渣等固废做混合材生产水泥,建设粉煤灰蒸氧砖和烧结砖。同时,利用水泥煅烧和烧结砖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建设发电项目。

金属镁产业方面,发展深加工产品,打造金属镁—高纯镁—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件—镁合金型材和板材及多种专用产品产业链。利用新型水煤浆冶炼法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等先进冶炼工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利用金属镁冶炼废渣生产高性能新型陶瓷滤料和新型墙体材料。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型、种养加复合型、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利用型、农产品深加工资源最大化利用型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产生的下脚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了利用动物羽毛、内脏、血水、骨头等废弃物生产蛋白酶解生物饲料、血源性生物活性蛋白、骨素等项目,建设了玉米胚皮综合利用项目。围绕种植业废弃物利用,建设了秸秆生物发电厂,利用玉米秸秆提取低聚木糖,玉米芯生产糠醛、开发新型有机肥。围绕畜牧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生态链。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和大型养殖基地建设“养殖基地集中制沼气,沼气发电,沼渣沼液集中制肥”农业循环示范项目。

(4)完善功能体系,构建循环城市。积极推进社区回收站点和区域集散市场建设,加大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力度,形成了“以社区回收为基础、回收市场为中心、加工利用为目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加快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和分类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中水会用率,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利用水泥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不断推进循环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2 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问题

篇3

1.1国外镁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之前,西方国家原镁-镁合金-镁加工产业优势突出。进入21世纪后,世界镁产业格局变幅巨大,主要表现为:中国替代西方国家成为原镁主要生产国。2000年之前,电解法是世界主要的原镁生产工艺,世界原镁产能大国有美国、加拿大、挪威和法国等国家。随着低成本硅热法(亦称皮江法,由加拿大人皮江于1942年发明的)在中国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国外原镁生产逐步萎缩。2000年,国外10个国家的原镁产量合计32.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01-2004年美国西北合金公司、法国普基镁厂、加拿大诺兰达曼格诺拉镁厂、澳大利亚镁业公司(AMC)先后停产、破产,到2011年,国外仅有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和美国5个国家仍在生产原镁,总产量1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7%左右。根据工艺加工工艺划分,镁合金可分为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2大类;按应用领域划分,可分为通用合金和特殊合金2大类。从目前研究现状看,欧美国家一直走在镁合金技术开发的最前沿,取得了重要成果。通用合金主要包括ASTM标准的AZ/AM/AS和AJ系列,重点应用在镁压铸件,如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壳体等领域。然而,欧美镁合金生产企业在镁锭重熔成本和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因此,欧美企业开始逐步放弃普通合金的生产转而依赖从中国进口。特殊合金主要用于军工产品,例如WE系列合金和Elektron21合金等,比如Elektron21是由英国NicholasJeal公司研制的,是一种含杂质极低的高纯度合金,不含有任何主要的强化元素,只含有适量的Nd、Gd和Zn,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硬度,并能保持到200℃的高温条件。美国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直升机首先使用了Elektron21。

该类合金需求量逐渐增大且附加值大。欧美国家此类合金产品的生产企业通常与军工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产品销售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与其他合金相比,航空航天使用特殊镁合金,效果非常明显。B-36重型轰炸机每架用4086kg镁合金簿板;喷气式歼击机“洛克希德F-80”的机翼用镁板,使结构零件的数量从47758个减少到16050个;“德热来奈”飞船的起动火箭“大力神”曾使用了600kg的变形镁合金;“季斯卡维列尔”卫星使用了675kg的变形镁合金;直径约1m的“维热尔”火箭壳体是用镁合金挤压管材制造的。欧美日是镁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消费的主要市场。镁加工技术不仅涵盖了镁合金的铸造、锻造、焊接和防腐处理等各个方面。例如,炼钢脱硫使用镁粒的脱硫效果比碳化钙好,虽然镁的价格比碳化钙高,但其用量仅为碳化钙的1/6~1/7,镁脱硫总费用较碳化钙经济。使用镁牺牲阳极进行阴极保护,是一种有效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镁牺牲阳极广泛用于石油管道、天燃气、煤气管道和储罐;港口、船舶、海底管线、钻井平台;机场、停车场、桥梁、发电厂、市政建设、水处理厂、石化工厂、冶炼厂、加油站的腐蚀防护以及热水器、换热器、蒸发器、锅炉等设备。镁合金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和3C行业,欧美国家、日本分别是汽车、3C行业开发的领先者,镁的轻量化、导热性和本身的金属属性比铝要更好,成为未来轮毂的主角;其高端零部件的主要消费市场亦在欧美国家。

1.2国内镁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至今,我国镁合金和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原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产能过剩、国内消费不足,与产业结构设置有很大关系。追溯至1995年,国内原镁产业突然进入了快车道。2000年,我国原镁产能31万吨,产量19.5万吨。2011年,我国原镁总产能接近16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比例为85%,产量约66万吨。但原镁产能超过需求,产能利用率较低,并呈降低趋势。2011年,原镁利用率仅为4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镁加工技术的进步,国内原镁消费量逐步增长,镁产品不断涌现,但与产量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可见,2011年国内原镁消费量仅为27万吨左右,远低于2011年原镁产量(66万吨)。国内镁合金产量逐年增长。2004年国内镁合金产量13.5万吨。到2011年,已增长到23.9万吨,有5家镁合金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1万吨。镁加工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我国镁加工产业集群地区分工初步形成,珠三角和太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3C电子产品生产区域,长三角、长春和重庆地区是汽车零部件和电动工具的主要生产地区。

1.3陕西镁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陕西镁产量为25.05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38%。2012年陕西镁产量为31.6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3%,成为中国最大的原镁生产省。截至2011年底,陕西省共有涉镁企业51户,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府谷、神木两县。目前,榆林市已建成的原镁生产线超过50万吨。截止2011年底,榆林市原镁产能已达到8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左右,成为我国原镁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被国际镁业界评价为“世界镁业在中国,中国镁业在榆林”。2011年榆林市镁产量24.2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6.6%,被誉为“世界镁都”。

2国内外镁产业发展趋势

2.1国外镁产业发展趋势

(1)原镁产业

西方国家注重环保,相关法律极为严格。因此镁企业不可能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硅热法大规模生产原镁,中国仍将是世界原镁生产国。

(2)镁合金产业

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以及国防产品的保密性要求,国外不会完全依赖别国供应特殊镁合金,国外镁合金生产企业仍会占有较高比重。

(3)镁加工产业

镁加工产品主要作为汽车和3C行业产品的零部件,欧美日等国该类产业的研发水平仍将处于领先地位。

2.2国内镁产业发展趋势

原镁产业向煤炭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目前,原镁产能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宁夏三省区,山西镁企业数20家,陕西镁企业数38家,宁夏镁企业数6家。2011年,山西省镁产量全国第一,但陕西省原镁产能已超过山西,产量差距正在减少。国内各地区2011年镁产能产量,陕西与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随着镁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投资,国内原镁生产企业向镁合金生产领域拓展,国内市场对镁合金的消费需求逐步会增长,消费量亦将不断增加,最终超过出口量。随国内镁合金冶炼技术的改进和镁加工产品生产工艺的提高,出口的镁终端产品数量将持续增加。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外镁加工企业将在我国建造生产基地。

2.3陕西镁产业发展趋势

已经开始谋划镁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力争在10年内将我省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元的镁业基地。依托神府现有基础,打造金属镁冶炼和镁合金压铸件基地;依托关中高端制造业发达优势,规划建设镁合金深加工生产基地;依托我省科教和人才优势,推动涉镁企业和科研等建立镁合金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还将在省内的汽车、航空航天企业积极推广应用镁合金。

3结语

(1)与其他金属相比,金属镁拥有资源优势、性能优势、环境优势等三大优势。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重庆、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青海、长三角、珠三角和青岛等多个具有特色的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但是在镁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镁特性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镁及镁合金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亟待加大投入,寻求突破和创新。

篇4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均来自于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速率已达到“零”增长,有的已实现负增长。国外钢铁企业高炉采用喷废弃塑料、余热余压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不仅减少了污染,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维理念,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未来一个时期内,国内投资和消费都将对重化工产业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力,在能源资源不足、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二、从本地实际出发,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具体到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资源产业各具特色,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地确定本地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鹤壁市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主导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特征。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资源与生态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近年来,鹤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建设生态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标准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鹤壁市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即以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为先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效益为中心,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即依托老区大力发展煤、电、水泥、金属镁等产业,建立资源型产业基地;依托两县大力发展种、养、加工循环产业链,建立优质食品加工基地;依托新区大力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环保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为方向,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五大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依据总体思路,以全社会的循环为目标,以产业延伸、互补、配套为主线,从城市、产业、行业、园区到企业不同层面,建立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框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初步探索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资源生态型转变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增强经济实力、提升产业档次上来。在具体实践中,鹤壁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围绕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全力构建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产业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篇5

为了更好地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按照科学规划、长远发展的原则,县委、政府提出“因域制宜,一园多区”的发展思路,即以“宁夏盐池工业园区”为核心,围绕全县资源分布特征,规划在惠安堡(萌城)、高沙窝、青山、冯记沟等乡镇构建产业聚集、结构明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一园五区”工业发展新格局。

――县城功能区:位于县城东环路以东,307国道以南区域,一期规划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化、建材(石膏精深加工)、制药、农副产品(皮、毛、肉、小杂粮、甘草、蜂蜜、饲草料、蔬菜等)深加工、物流及石油钻采配套设备制造、技术服务和机械维修等产业。

――惠安堡功能区(分为A、B两区):位于盐池县惠安堡镇区境内,规划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炭开采、加工,煤焦化、金属镁冶炼、水泥建材及PVC、烧碱、电石循环经济产业。

――高沙窝功能区:位于盐池县高沙窝镇宝塔,规划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煤炭开采、煤化工、电力等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机械设备制造、维修及煤炭加工、物流产业。

篇6

矿产消费大国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是其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保护、运用好这些优势的战略资源,必要时做为我们的战略武器,换取更多我们需要进口的资源。

尽管我国铁铜铝等大宗矿产资源严重短缺,能源矿产资源危机逼近,但根据笔者两年多来对矿产资源勘探和研究进程的跟踪,在很多稀有金属方面,我国仍有优势。在已探明储量的54种金属矿产品中,我国储量占世界第一位的竟有30多种,加上储量占世界第二、第三位的锰、钼、铅、锌、锂、铍、汞矿等,则占前三名的达40多种。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也占有优势。这些优势矿产中有很多是在高新技术、尖端武器中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原材料。必须严厉整顿近年来各地乱采滥挖,浪费糟蹋矿产资源的严重现象,珍惜、保护和运用好这些资源,使这些优势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优势。

金属矿产方面的优势资源

金属矿产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以及分散元素金属矿产等。

――黑色金属矿产包括:铁矿、锰矿、铬矿、钒矿、钛矿。

我国钛钒储藏量居世界第一, 占全世界70%左右。锰矿保有储量达5.6亿吨,占世界第二位。

黑色金属中,我国只有铁矿和铬矿相对短缺。铁矿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我国铬矿富矿少,远不能满足需要。

――有色金属矿产包括: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镍矿、钨矿、镁矿、钴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和锑矿。其中,我国钨矿、镁矿、锡矿、铋矿、 锑矿储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钨矿的储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产量也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锡产量占了全世界的30%以上,锡矿基础储量占世界锡基础储量(770万吨)的24%.

镁,我国储量第一, 菱镁矿为提炼金属镁的主要原料, 世界菱镁矿储量的2/3集中在中国。

中国铋储量至少占世界总储量的18.2%以上。其中,湖南省郴州市金般塘矿区勘探储量累计估算锡铋资源量82万吨(包括铋10万吨)。而世界铋储量不到8万吨,使我国成为世界铋的绝对优势国家。

截至1999年底,中国钼金属总储量为833.6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汞总保有储量8.14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我国的铜储量已占同年世界储量基础的12.1%,居智利和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三位。

铝土矿总保有铝土矿储量矿石22.7亿吨,居世界第七位。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

我国镍全国总储量只有784万吨,居世界第九, 2004年我国年产镍6万吨,消耗14.5万吨,需要大量进口。

我国钴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约有半数需进口。

――贵重金属矿产包括:金矿、银矿和铂族金属(铂、钯、铱、铑、钌、锇)。

中国金矿资源不算丰富,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七位。

中国银矿资源中等丰富,总保有储量银11.65万吨,约处世界第六位。

铂族金属:自然界铂金的储量比黄金要稀少许多,仅为黄金储量的5%。中国铂族金属矿产资源稀缺,储量不及世界储量的1%,只有310多吨,而我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一铂消费大国,年消费量达40多吨,占世界总产量近一半,主要依靠进口。

――稀有金属矿产包括: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和铯矿。

中国是世界上铌、钽、锂、锶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中钽矿总保有储量Ta2O5 8.4万吨;锂矿保有氯化锂储量1667万吨,氧化锂237万吨。铌矿的工业储量660万吨,居世界第二;而根据新的勘探成果,中国铌矿储量占世界的91%,可能已跃居第一位。铍矿总保有储量BeO 23万吨,占世界第二位。

截至1996年底,我国共保有天青石(SrSO4)储量3290.86万吨,折算成金属锶为1513.80万吨。而世界锶总储量为680万吨。

中国的铯、铷矿也居世界第一。现今国外已探明氧化铯资源量一共为12万吨,我国资源量则约5.3万吨。

我国锆矿分布较广,储量居世界前列,仅广西肇庆就有锆矿3.09万吨。

――稀土金属矿产包括:钪矿、轻稀土矿(镧、铈、镨、钕、钜、钐、铕)、重稀土矿(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

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品种全,分布广泛,号称“稀土王国”和 “永磁材料王国”。稀土矿储藏量是世界各国总和的4倍以上。

目前,全世界的钪储量约2000万吨,全世界每年生产钪的氧化物尚不到一吨,而我国仅红格、攀枝花、白马三大矿区的钪的储量即可达3.869万吨。最近在江西稀土矿中又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富钪矿床。钪的价格每公斤高达50万元以上,数倍于黄金的价格,是迄今为止最贵重的金属之一。

――分散元素金属矿产包括: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硒矿和碲矿。

我国稀散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保有储量:锗3055吨,镓9.83万吨,碲1.3395万吨,都占世界第一位;硒1.6888万吨,湖北恩施市硒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铟1.3014万吨,约占世界探明铟储量的2/3;铪与锆也居世界前列。

――原子能能源金属:主要为铀矿和钍矿。

中国的铀矿资源不甚丰富,但是可替代铀作为核燃料的钍矿则资源丰富,居世界前列。并且我国已经探明的铀矿和钍矿按其蕴藏量的能量计算,是所有石油、天然气、煤等燃料化学能的20倍。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核燃料,对于化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上述金属都是小矿种,储量都比较小,总量还不及铁、铜、铝等常用金属的任何一种,但都极其珍贵。在高新技术中应用广泛,身手不凡。

例如:钛被人们称颂为“太空金属”、“空间金属”、“新型金属” “生物金属”,成为宇宙航行的重要角色。钒与钛并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金属。

钨是坦克动能穿甲弹弹芯的材料,是战略资源,美国缺这个,所以才采用贫铀弹芯。

铋是制造铋系高温超导材料的重要原料,未来则有可能成为取代铀的新的核能源,更具有无可估量的前途。

稀土资源更是我国独霸的战略资源,目前稀土元素的应用已扩展到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尤其现代一些新型功能性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稀土元素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原料。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重要资源。

非金属矿产方面的优势资源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91种,主要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大理岩、花岗岩等。我国在很多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下面仅将我国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一些主要非金属矿产品简列如下:

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石膏矿储量600亿吨以上;菱镁矿总保有储量矿石30亿吨,且资源潜力很大,据预测,尚有菱镁矿资源80亿吨;石墨矿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物1.73亿吨;萤石(CaF2)储量达2.6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3强,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各国萤石储量的总和;芒硝矿资源,总保有储量Na2SO4 105亿吨,;重晶石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3.6亿吨,全国资源总量已超过6亿吨;;膨润土矿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24.6亿吨;硅灰石,总保有储量矿石1.32亿吨。

居世界第二位的有:磷矿资源,全国总保有储量矿石152亿吨;硫矿资源,总保有储量折合硫14.93亿吨;硅藻土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3.85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居世界第三位的有:石棉矿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物9061万吨;滑石矿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2.47亿吨;云母矿资,总保有储量云母6.31万吨。

世界硼矿储量2.95亿吨,我国硼矿探明储量4908万吨,处于世界第五位。另据新的资料预测,中国硼矿的资源总量已达1亿吨,则可能跃居第一、二位。

此外,中国玻璃硅质原料、陶瓷土、高岭土矿、水泥灰岩、大理石和花岗石矿储量都极为丰富,可以满足需要,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篇7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技术高度密集、更新换代快、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保密性强、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具有强烈的国际性、产品的质量与特定性能在市场中具有决定作用。

综观全世界,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各个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4000多亿元,由新材料研究产生的新技术和由新技术制成的新产品则有着更大的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产业波及效应逐步提高,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国家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长治市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白云岩、镁、铝、铁等矿产储量非常丰富,仅黎城县已探明的铁矿储量就有7000万吨,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全铁品位达30.6%,磁性铁平均品位22.79%,矿石主要成分国内稀有,被专家称为“黑色金子”,经北京科技大学和长沙矿冶研究院检测表明,各种元素含量均符合生产超纯精矿粉要求,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粉末冶金原料。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治的新材料产业已有建设的基础。其中镁及镁合金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纺织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铸造用环保材料已顺利启动,粉末冶金材料、精密工程结构陶瓷材料已具有相当规模。

着眼新材料发展要求,围绕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长治重点建设“以长治钢铁集团H型建筑钢、常平集团高速线材为龙头的铁矿-炼铁-钢材-高炉煤气余热发电和冶金矿渣综合利用-材链”、“以黎城粉末冶金、亚瑞粉末冶金、华特公司钕铁硼永磁材料为龙头的铁矿石-精矿粉-粉末冶金-压铸件和磁性材料链”、“以武乡同翔镁业、晋王镁业、潞城大祥金属镁为龙头的白云石-镁-镁合金链”、“以霍家工业公司等为龙头的石灰石-电石乙炔-PVC链”、“以开发硅矿-工业硅-多晶硅一单晶硅链”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并逐渐成为长治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铁-钢-材-特种钢材产业链。重点推动以长钢为龙头的6+1方案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联合建设1080高炉,加快长钢中型H型钢、长信150万吨新线、常平100万吨高线、兴宝线材等优势产品的建设和生产。并支持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发电、污水回收利用和冶金渣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建设,推广炼铁、转炉炼钢煤气作燃料和喷吹煤技术,形成冶金循环产业链。

矿石-精矿粉-粉末冶金-压铸件产业链。重点围绕黎城古寺头40万铁矿、黎城粉末冶金10万吨还原铁粉、沁县亚华20万吨还原铁、开发区福万达1万吨粉末冶金零部件和平顺亿通10万吨铸件项目建设。

硅矿-化学级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依托平顺、黎城丰富优质的硅矿资源,以潞安集团、天顺达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山西潞安多晶硅项目,依托天脊集团建设5万吨级甲基氯硅烷等有机硅单体项目,抓好高新区高纯硅工业研发中心建设,形成以平顺、黎城硅矿资源地的工业硅园、潞安集团东古电化工的多晶硅园、高新区集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件系列的光伏工程园以及潞城店上有机硅材料园等四个工业园区。

白云石-镁-镁合金-制品链。重点支持郊区润德镁制造有限公司镁铝合金型材、武乡镁业有限公司2万吨扩能改造、山西华宝集团利用焦炉煤气建设1.2万吨镁及镁合金等项目建设。

石灰石-水泥熟料粉煤灰(矿渣)水泥-水泥制品链。加快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扶持日产45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60万吨以上的水泥粉磨站项目。重点扶持华泰水泥熟料有限公司100万吨水泥粉磨站、75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黎城上海国大集团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沁源康厦公司60万吨粉煤灰水泥等项目。

钢铁龙头企业长钢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尾矿、高炉渣、钢渣、粉煤灰、含铁尘泥(灰)等,过去废弃堆积,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和污染源。近年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这些昔日的“垃圾”已成为当前宝贵生产资源。对高炉渣,采用INBA水渣处水处理系统处理,通过建设120万t/a矿渣水泥生产线,每年利用水渣44万吨、煤矸石8-5万吨。对炼钢尾渣,则通过钢渣加工业三种方式再利用:建设制砖生产线;冶金渣微粉项目基地:用钢渣做路基回填料。

襄煤集团不仅是长治煤电循环链的龙头企业,更是新材料产业循环链的示范性企业。在该集团总投资24-8亿元人民币,年产能6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项目的建设工地,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成套的设备已经整齐的排列在广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搬运机械、安装设备,整个工程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集团安矿长介绍说,该项目由天津渤海集团化工规划设计院设计,工程采用先进的离子膜电解工艺、塔式气提脱析氯乙烯技术、70立方米聚合釜等温密闭进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项目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且生产工艺全国领先。

当前一期投资9-98亿元,建设年产聚氯乙烯20万吨、年产离子膜烧碱20万吨,再过些天,这里就可以投入试车生产,届时煤炭生产的下游产品和一些废料就可转化为洁白如玉的聚氯乙烯。项目完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3-5亿元,并使企业形成以“原煤-精煤-发电-冶炼-化工-建材”为主的新型产业链条。

由于襄煤集团已在煤炭下游建成了电石、发电企业,而且生产聚氯乙烯的蒸汽也可由企业自给,该项目具有明显的成本比较优势,也成为襄煤集团实现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并被列为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园区形成大循环,公司形成小循环,建设成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襄垣煤矿集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国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资源条件优越、需求旺盛,长治坚持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方针,在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与生产模式,加强产学研联合,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长治未来新材料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长治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扩大粉末冶金生产规模,引导企业向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粉末冶金零部件行业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粉末冶金零部件生产基地。

篇8

关键词:碳;石墨;石墨烯

1. 绪论

20世纪50年,大规模工业生产高品质单晶硅对于计算机通讯系统、传感器、医疗设备、光伏器件、卫星、宇宙飞船等都有重大影响,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德州仪器公司、欧洲的菲利普、西门子和瓦克等全球大公司抓住了机遇成为初期的硅生产厂家。

1970年前后,多晶硅被用于各种类型器件的制作中,如雨硅技术中所使用的其他材料的兼容性、超过1000度的温度稳定性、易于掺杂和氧化以及能够产生等角台阶覆盖;1970年~1976年,采用冷壁大气压反应炉进行多晶硅沉积,硅栅PMOS和NMOS集成电路成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半导体市场的主角;1976年,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被用于沉积多晶硅薄膜,从那时起lpcvd系统一直是用于集成电路多晶硅沉积的主要手段。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由铸锭多晶硅生产的太阳电池被认为是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转换效率损失不太大的唯一现存工艺。铸锭技术必须用便宜的原材料,因为在切片过程中将损失60%原材料。由于上述原因,光伏产业一直在使用微电子工业的不合格材料,目前光伏市场的增长比微电子市场快,原材料的成本翻了3倍,其结果是硅原材料称为最严重的问题。随着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在21世纪,我们找到了更好的硅替代品――石墨。

2. “碳”的发展

作为碳元素最常见的矿物――石墨,与我们的生活中息息相关,普通人最常见的是铅笔、干电池碳棒等。但石墨在军工、耐火材料、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用途。

2010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这对师生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两位学者制备出了石墨烯材料,并发现它所具有的非凡属性,向世界展示了量子物理学的奇妙。石墨烯这种材料仅有一个碳原子厚,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可望在高性能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气体传感器及能量存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晶体学质量,石墨烯蕴含了丰富而新奇的物理现象,为量子电动力学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至此,石墨烯迅速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的研究与发展必将21世纪带入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

3. 石墨的传统应用领域

石墨是重要的战略矿物,具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特性:比如石墨的金属特性是热电的良好导体,非金属特性是耐高温,具有高热稳定性、化学惰性和性,其用途十分广泛。目前,各国主要应用领域有:

3.1 耐火材料

在冶金工业中,作耐火材料,用作钢锭保护剂。由于石墨及其制品具有耐高温、强度高的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用来制造石墨坩埚,炼钢炉衬里、保护渣及连铸等。

3.2 冶金铸造工业

钢铁和铸造:石墨用于炼钢工业的增碳剂。

在铸造方面,石墨用于铸造、翻砂、压模材料:由于石墨的热膨胀系数小,使用石墨作铸模涂料,使铸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减少铸件的裂纹和孔隙,成品率高。另外,石墨用于生产粉末冶金、超硬合金;生产碳素制品等。

3.3 化学工业

石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经过特殊加工的石墨,具有耐腐蚀、导热性好、渗透率低等特点,利用石墨制作石墨管道,可以保证化学反应正常进行,可以满足制造高纯化学物品的需要。

3.4 电气电子工业

用于生产微粉石墨电极、电刷、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的正极导电材料、阳极板、电棒、碳管、石墨垫圈、电话零件、整流器的正极、电磁屏蔽的导电塑料、换热器元件以及电视机显像管的涂层等。其中以石墨电极应用最广,用于冶炼各种合金;此外,石墨用于电解金属镁、铝等的电解槽的阴极。

目前氟化石墨(CF,GF)大量用于高能电池材料,特别是CF0.5-0.99的氟化石墨最适合做高能电池的阳极材料,并使电池小型化。

我国已经引进显像管石墨乳和柔性石墨纸生产线;而且近年来,在石墨深加工、微粉石墨、氟化石墨和超微细石墨的生产及石墨制品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3.5 原子能、宇航和国防工业

石墨具有高熔点、稳定、耐腐蚀以及良好的抗α―射线和使中子减速性能,用于核工业方面的石墨材料叫核石墨。有原子反应堆用中子减速剂、反射剂、生产同位素用的热柱石墨、高温气冷堆用的球状石墨、核反应堆热构件密封垫片和堆体砌块等。

石墨用于热中子反应堆,也有希望用于聚变堆,在热中子反应堆中可作为燃料区的中子慢化剂、燃料区周围的反射层材料,以及堆芯内部的结构材料。

另外,石墨还用于制造远程导弹或者航天火箭推进器的材料,宇宙航行设备的零件,隔热材料和防射线材料,制造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尾喷管喉衬等,用于生产航空电刷,以及航天器上的直流电机以及宇航设备零件、人造卫星上无线电连接信号和导电结构材料;在国防工业方面,可用于制造新型潜艇的轴承,生产国防用高纯石墨、石墨炸弹、隐形飞机和导弹的鼻锥等。特别是石墨炸弹可瘫痪变电站及其他大型电器的运行,并有极大的气象影响作用,可用于军事目的。

3.6 机械工业

石墨广泛用于生产汽车刹车衬里等部件以及机械工业耐高温的剂;石墨在加工成胶体石墨和氟化石墨(CF,GF)后,在机械工业中如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高速运转机械中,常用作固体剂。

3.7 石墨产品及用途

(1)镁碳砖

在冶金工业中,鳞片石墨被大量的用在生产石墨坩埚和镁碳砖。

镁碳砖对石墨的质量指标要求一般包括粒度(目)、固定碳、灰分、挥发份、水分。高质量的耐火砖趋向于使用含碳量高和性能优于土状石墨的鳞片石墨,含碳量为90%~97%的中碳和高碳产品,粒度80~+200目。发展趋势是使用更细的粒度级别和含碳量高的鳞片石墨。提高石墨的纯度,即提高了镁碳砖中石墨的添加量,可以提高镁碳砖的强度和抗氧化能力。

(2)石墨坩埚

石墨坩埚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有着较长的历史,是采用天然大鳞片石墨和优质碳化硅为原料,以黏土或炭质为结合剂加工而成,其中石墨在坩埚原料配方中的比例占到40%~50%之间。

石墨坩埚对石墨原料的质量要求

[固定碳 C(%)\&挥发份(%)\&氧化铁(%)\&水分(%)\&粒度50~80目(%)\&>85%\&

(3)高纯石墨

纯度上通常要达到高纯度,如科技部“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讨论稿)中,高纯石墨材料对天然石墨材料而言,鳞片石墨为C≥99.9%。某些特殊领域如用于核能、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则要99.99%甚至更高。

(4)柔性石墨

柔性石墨由于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耐辐射,导电,导热,安全无毒,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自粘性和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在柔性石墨密封材料上与国际水平的主要差距是高档产品少,品牌效益差,不同企业产品良莠不齐。发达国家对不同用途的柔性石墨有不同的品牌、技术标准,如通用级、核能级、缓蚀级、高纯级等。而国产材料缺乏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这与市场研究不够有关。

(5)可膨胀石墨

小颗粒的可膨胀石墨用于生产阻燃涂料;高起始膨胀温度的石墨用于工程塑料和橡胶的阻燃;低起始膨胀温度的石墨用于生产防火密封条;微膨胀石墨作为高能电池材料。

(6)胶体石墨

广泛用于导电、电磁屏蔽、抗静电、锻造、铸造、拉丝、、仿佛、密封、丝网印刷线路、彩色显示器制造等领域。

(7)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成熟应用的主要是碳石墨材料,其他负极材料基本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近期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天然鳞片石墨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要经过颗粒球化及表面包覆处理。球化技术主要是利用专门的粉碎整形设备,使不规则的石墨微粒通过气流冲击下的相互碰撞,发生卷曲和包裹作用,使颗粒成为球形或近似球形,即通常所称的球形石墨。球形石墨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及堆积时容易达到取向均匀,从而提高材料性能。表面包覆技术主要针对天然石墨颗粒表面活性点较多,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的缺点,在石墨微粒表面覆盖很薄的一层结构稳定的无定形碳,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8)各向同性石墨材料

各向同性石墨材料(核石墨)产品是指以天然石墨和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等静压成型的细结构和超细结构石墨,产品为块体状的人工石墨制品。其产品主要为:高温气冷堆用石墨反射块、高温气冷堆球状反应堆用石墨球、核级石墨垫片、高温气冷堆用电极石墨粉。

(9)高导热石墨材料

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和高端电子工业器件等逐渐小型化、结构紧凑化、高功率密度化引发了散热问题对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严峻的挑战,从而对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强化导出与放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般的散热材料所使用的散热片基材(如民用高端电子器件、LED用芯片材料、工业装置用换热器等)几乎都是铝合金,由于其自身导热系数(237W/m・K)的局限性,已很难满足要求,且该类材料质量较重、热膨胀系数也较大,从而大大地限制其作为电子器件封装散热材料的广泛使用。鉴于此,研究和开发导热率高、轻质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的新型材料对于实现部件的小型化、装置轻量化和运行高效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导热石墨材料的研发成功为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由于该类材料质量轻(仅为传统金属导热材料的1/2~1/5),导热率高,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在前述需散热的器件上取代传统金属材料,不仅有利于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微型化和高功率密度化,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器件的重量,增加有效载荷;同时用于我国的高端电子器件设备,亦可高效散热、使用安全、寿命长(主要是其抗腐蚀和氧化能力强)。

(10)铸造工业用石墨

用石墨作铸模涂料,增加铸件的光滑度,减少铸件的裂纹和孔隙。对石墨原料的要求一般粒度74μm,含碳量为70%~80%。

(11)电气工业用石墨

利用石墨制作电极、电刷、碳棒、碳管、阳极板、石墨垫圈、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对石墨原料的要求为粒度43μm,含碳94%~97%。

(12)氟化石墨

氟化石墨是(C2F)n、(CF)n的10μm-12μm超细粉体材料,主要生产和消费国是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主要用途:固体剂、氟化玻璃脱模剂、高能电池材料、氟石墨纤维材料、计算机与集成电路存储器材料。

4. 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

4.1 石墨烯研究成果及应用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由单层蜂窝状网格的碳原子组成。这种透明的、柔性的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例如,它的强度是钢的100倍,并且导电和导热性能极佳。现在有很多工作致力于探究石墨烯的应用。包括用于柔性、可穿戴电子学和天线、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医学和仿生生物技术、超强复合物、光伏和能量存储领域。

对于石墨烯的研究涵盖了与其相关的其他材料或其他结构,从聚合物到金属,水泥,传统半导体材料等。石墨烯只是上千种单层材料中的一种。希望能够加速实验室技术到工业转化的脚步。尤其让人激动的是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单层材料叠加一起从而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材料,得到想要的性质以用于特殊的领域。这些复合层材料还可以与其他纳米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强某些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力学、热性能和光学性能,被称为“万能材料”。

(1)石墨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将未经处理的石墨烯与神经元连接起来,并且还能保持整个活性细胞的完整性。该工作是利用石墨烯制作用于控制大脑的脑深部移植物的第一步。该工作是由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教授Prato完成的,他指出他们正在致力于将石墨烯最前沿的技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石墨烯薄片与复杂的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机制之间的关系。

(2)石墨烯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手持设备,如果将目前的传感器膜换成石墨烯膜,可以使传感器尺寸减小,并且极大提高灵敏度和寿命。该工作的第一作者Robin Dolleman来自于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为系统建模,最终才确定了压缩模压力传感器的想法。压缩模压力传感器由31层石墨烯组成,比硅基传感器灵敏度高了45倍,器件尺寸也降低了25倍。目前该工作采用了单层石墨烯,也能够取得相似的结果。

(3)无摩擦石墨烯

研究人员发现了石墨烯纳米棒在表面上滑动时展现出来的超性质,与纳米棒尺寸和弹性有关。这一重要的发现显示了纳米石墨烯用于无摩擦涂层的潜力。

(4)石墨烯皮划艇

西班牙汽车内饰专家Grupo Antolin SA与罗马皮艇合作研发一款创新型的皮艇,在其热固性聚合物内加入石墨烯材料。采用石墨烯和相关的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强度和刚性,并且改进皮艇某些危险部分的耐破损能力。在九月份举办的皮划艇马拉松世锦赛中,罗马皮艇采用了K-1皮艇,该皮艇中就采用了石墨烯。

(5)生产石墨烯――厨房搅拌机法

石墨烯旗舰项目的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石墨烯,采用的是一个旋转工具将液态的石墨片分离开,类似于厨房中的搅拌机。该方法可以提供生产石墨烯的速度,并且得到的二维材料具有多种用途,从印刷电子学到能源发电领域。

(6)柔性显示可以放进口袋

FlexEnabl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柔性显示屏,其像素背板采用了石墨烯材料。与电泳成像胶片结合起来就能得到一个低功率的、耐用的显示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这种显示器具有极大的潜力用于诸如可穿戴领域和互联网等领域中。

(7)采用石墨烯极大提高光纤数据传输量

石墨烯旗舰项目中的一组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高性能光探测器可用于红外光纤通信系统,系统采用了石墨烯晶圆。这可以在减小器件尺寸和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传输信息量。

(8)石墨烯用于可充电电池

石墨烯旗舰项目下属的几个不同的研究组都在研究可充电电池。有一个小组发明了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类型的电池用于手持电子设备中。石墨烯主要用在电池电极上,以包含石墨烯纳米片的涂抹墨水的形式,可以提高20%的能效。另一组研究人员则研究得到了高能量密度、效率和稳定性的氧化锂电池。电池的效率超过90%,可充电超过2000次。氧化锂电池电极是多孔、蓬松的,加入了石墨烯和其他添加剂可以改变电池中的化学相互作用。

5. 石墨资源的保护

据USGS2013年数据统计,目前探明的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为71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77%,居世界首位。欧盟委员会在分析41种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和供应风险的基础上,将石墨列为14种“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之一。

然而,同样占全球储量的70%以上,同样是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石墨却并不如稀土那样受到重视。我国石墨产业并不理想,长期处于产业链条中的原料供应者。石墨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比稀土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层面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产业的转型升级。石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是军工与现代工业及高、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石墨应用范围广泛。

根据我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石墨出口量约为58.55万吨,进口量为7.6万吨。这样的进出口格局已经持续了近30年。黑龙江省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约有近千家石墨企业,石墨资源滥采乱掘、采富弃贫、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开采和加工呈现无序化状态。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最多20年,国内已探明的石墨资源将消耗殆尽,届时中国将从国外高价进口石墨,由石墨大国变成石墨贫国。

与此同时,更多的乱象也发生在销售领域,由于大多为原料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相互竞价成为常态,致使资源低价流失海外。要确保石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借鉴稀土资源管控模式,从全国范围内调控石墨产能,鼓励科技研发,统筹规划石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石墨产业扶持、统筹规划石墨产业,保护性开发石墨资源是当务之急。

6. 结束语

天然石墨将是未来的稀土,它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于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2010年石墨烯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发展与应用必将掀起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所以,21世纪将是石墨的世纪。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河南省 产业结构 挑战 对策

低碳经济要求改变原有的高能耗、高消耗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走低能耗、低消耗发展模式。河南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的阶段,资源初加工型和原材料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围绕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着力发展高效低耗产业,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问题分析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三大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至2009年,进一步发展为14.3:56.6:29.1。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三次产业构成层面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严重偏低。2009年河南第一产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说明河南仍是一个农业大省;第二产业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较低;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而且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中部地区最低。从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与全国及相关各省相比,河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最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最低。

2、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

在河南三次产业内部,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构成仍然偏重于农业,林牧副渔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第二产业内部层次不高,2009年河南能源、原材料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中位于前5位的均为传统产业,且按规模以上统计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9%,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3.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这五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一直达45%以上。

二、低碳经济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1、河南省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河南省正处于由新兴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阶段,但工业经济结构中能源、原材料及初加工等产业占较大比重,主要产业中有色冶金、钢铁、化工等均为高耗能产业,同时高碳产业水泥产能规模大。自2000年到200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已接近10%,其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90%。这种严重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的产业结构,不仅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持续下去。

2、河南省外贸依存度低,对高能耗的中低端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压力增大

河南“高碳”经济结构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但是,从目前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看,我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却是当年的欧美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增长相对较慢,后续乏力;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明显;随着外需萎缩,结构调整十分急迫。当前,转变以往“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发展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3、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制约更加显现

河南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欠发达,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目前河南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高耗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量大。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4、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从本质上说,低碳经济不排斥工业化,它是一个涉及多层面的产业体系,其中提高低耗能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是一个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措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未来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的压力增大。

5、低碳经济对河南省传统农业生产提出了挑战

河南省农业地位突出,但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为主。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如,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等等。用碳经济的要求来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改变高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是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而河南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三、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1、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提高第三产业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河南省走低碳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河南省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依赖。

2、着力提高工业经济中低碳产业比重

(1)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业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力度。以产业集聚区、“双百”重点企业为载体,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和建设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综合采用产业政策、差别电价、税收调节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电力、水泥、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存量调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着力提升重点企业现代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增值能力,提高汽车规模化生产水平和零部件集聚配套能力。加快发展高精有色合金及深加工、高强优质钢和高端化工产品,提高产业链中高端产品比重。切实加强原料基地、优势品牌建设,提高冷链食品、基地型深加工食品的竞争力。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省产业布局优化。

(2)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积极培育战略先导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低碳产业领域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强化技术创新支撑,加大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和后端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推动电动汽车、节能

环保、新型电池、创新药物、非金属功能材料、软件及外包服务等产业化,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选择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

(3)加大高碳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其一,电力行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电源电网结构,推进火电基地建设。坚持上大压小,鼓励单机10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建设,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的集中供热机组建设;鼓励开发应用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技术,支持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采用流化床锅炉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加快发电机组脱硫和综合利用机组节能改造。积极利用水电,有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燃气电站,推进核电建设。其二,化工行业。逐步改善产品结构中基础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的局面,形成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三个产业较为均衡、高端石化产品比重较高的化工产业体系。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甲醇、醋酸、尿素、聚氯乙烯、烧碱等主要产品的骨干企业产能超过80%,重大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超过全省化工行业的80%。其三,钢铁行业。明确产品工艺和技术突破路径,推动产品向“高、精、专、深、特”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机械用钢和高强度建筑用钢,适度发展冷轧板、H型钢等短缺产品,重视发展钢铁深加工,限制发展产能过剩产品,形成高、特、专、精、深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其四,有色金属行业。做大做强煤、电、铝、加工产业链条为主线,进一步优化铝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整合,集约化发展氧化铝,提高电解铝生产集中度,大力发展铝的精深加工,基本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的转型。加快发展金属镁深加工。优化铅锌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合金化。全面提升钼钨冶炼和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线切割和喷涂钼丝、钼板、含钼钨催化剂、硬质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发展高精度铜板带、精密铜管等高技术产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废旧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实现再生原料与矿产原料并重,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其五,建材行业。坚持总量控制、上大关小的原则,重点支持日产5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日产8000吨以上生产线,全面淘汰普通机立窑。支持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渣、污泥和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做好余热利用和粉尘收集。

3、着力发展高效节约型农业

(1)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高效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型生态农业,推广普及节水灌溉和低排放的高产栽培技术,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进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转变,走绿色化、生态化农业的发展之路。

(2)坚持优质化、产业化的粮食生产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集中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旱作农业、植保工程和沃土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实行“种、养、加、销”四业配套,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发展“五节约”高效农业。通过发展节约高效农业,提高其在河南省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和规模。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全面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普及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控制氮肥施用总量。大力推广节约型施药技术,推广新型植保器械和低容量喷雾技术。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节能增效农机设备、技术,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

4、着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

篇10

转型,急不可待。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监管,仅2009年,全州就关停铁合金焦生产企业87家;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已形成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和320万吨煤焦化生产能力;“强中间,带两端”,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9年的36.7∶33.1∶30.2调整为2009年的18.1∶37∶44.9,实现了较大飞跃。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深处的黔西南州在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跨越之路上阔步前行。

基础设施建设:

提速形成平面发展平台

汕昆高速公路的工地上尘土飞扬,运土车、挖掘机来回穿梭,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我们的总投资概算9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将近60亿;今年计划完成39亿,目前完成30.5亿。”汕昆高速公路板江项目办主任朱国庆告诉记者,汕昆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内第17横线中的一条,从广东汕头经广西、贵州,直达云南昆明,贵州境内的127公里全部位于黔西南州境内。从目前工程进度来看,2011年可实现通车,将比交通部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

“之所以有这么快的速度,是由于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板江项目办、总监办分设,科室资源共享的‘板江模式’,实行了全项目网络同步办公等有效措施,极大地加快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朱国庆说。

“我们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把立体的地形地貌,形成一种平面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与中部地区乃至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上的差距,在硬件上处于一个相同的发展平台。”黔西南州州委书记陈敏说,汕昆高速公路只是该州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着眼破除发展瓶颈,黔西南州的交通建设有条不紊。截至200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2119.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达82.9%,行政村通公路率86.6%,行政村通铺装路面率达35.5%。

镇宁―胜镜关高速黔西南段已建成通车,望谟―册亨―安龙高速即将开工;晴隆―兴义高速、汕昆高速(黔西南段)、惠水―贞丰―兴仁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十二五”期间,黔西南州8个县(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航运扩建工程贵州段航道整治基本完成。该工程竣工投用后,可由贞丰县白层港直抵广东磨刀门进入南海,将真正实现通江达海,成为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

预计到“十一五”末,该州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80亿元,比“十五”时期的38.8亿元增长近5倍。

“占有水,就能占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认为。

在这种思路的影响和推动下,黔西南州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通过实施以大中小型水库工程为主,辅以“三小”(小水池、小水窖、小水塘)等微型水源工程,黔西南州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条件进一步改善,“盘江灌区”、打鱼凼水库开工建设,水车田水库、柘仑水库两个中型水库建成,新增水库总库容2600万m3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6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35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1.66万亩。

然而,贵州水资源开发率只有9.6%、人均供水量仅252立方米,比全国水资源开发率平均水平24%、人均440立方米明显偏低,黔西南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开发率仅为4.56%,人均仅为145立方米。“今年大旱,就充分暴露了水利短腿的突出矛盾。”从国家水利部到黔西南挂职的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建明说,“没有水资源的支撑,工业很难发展起来。像内蒙古鄂尔多斯、陕北榆林等地,就是在解决了水的问题之后,工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刘建明说,下一步,黔西南将重点围绕已上报的24个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盘子”;按照“大水源、大水网”的理念,编制全州供水管网规划,建设供水管网,坚持水资源的“高海拔高用,中海拔中用,低海拔低用”。

招商引资:

领导上门,诚信服务

当我们赶到河南煤化集团贵州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宏化工”)采访的时候,由州委书记陈敏带队,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邓修宇等人组成的招商引资小组正在河南煤化集团总部商谈金宏化工二、三期投资的相关事宜。

回忆起当年招商引资的情况,安龙县委书记周玉仁仍记忆犹新。元宵节的前一天,时任县长的周玉仁听说一个投资团在邻县考察投资事宜,但屡遭冷遇。他二话不说,驱车邻县,约见投资团成员,洽谈招商细节。县长亲自上门招商,一“冷”一“热”。投资团一位成员说,他们之所以来到安龙投资,首先就是感动于县长的热情。

后来,安龙大旱,金宏化工生产极度缺水。为尽快修复供水系统,周玉仁现场办公,将修复时间从“一个星期”缩短至一天。

面对采访,周玉仁这样解释:“财政收入的钱哪里来?从纳税人那里来。纳税人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搞好服务。”

现任金宏化工副总经理的李奎,系安龙县经贸局副局长,受政府委派专职为金宏化工服务。

“县里领导在引资企业中任职,全职为企业服务,这在黔西南州尚属首例。”金宏化工副总经理陆涛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公司获得节能技改奖励资金600万元,按照一般程序走,一般需要4天时间才能申请下来,但这对于急需资金的金宏化工来说,时间太长。后来,李奎亲自出面,在不违反工作章程的情况下,只花了22个小时,资金即全部到位。

“企业找政府办事很耽误时间。为了让企业争取时间、创造更多效益,我们将到农村基层挂职延伸到下企业挂职,向企业派驻政府官员任职,为企业进行零距离服务。”周玉仁说,这项举措,他们将继续坚持下去,并将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要拼硬环境,安龙,乃至贵州都不及东部地区。我们看重的就是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和这里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陆涛说。

随着西部大开发投入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以及“西电东送”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黔西南州突出比较优势,重点招商选资,外来投资者逐年增多,外来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2001年至2009年,黔西南州共建设项目768个,到位资金294.5亿元,其中,省外协作项目442个,到位资金152.5亿元;省内协作项目326个,到位资金142亿元。利用外资1.29亿美元。一批国际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该州,有力地拉动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总盘子还将扩大到1500亿,主要是重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充实、完善。”黔西南州发改委总经济师张云说。

新型工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在论及“四大关系”时,陈敏认为,黔西南州“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确保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让经济发展循环起来。”陈鸣明指出。

位于安龙县的金宏化工为全国19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也是贵州省七大产业基地之一。走在金宏化工厂区,一改对化工企业污染严重的印象,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绿色。

据陆涛介绍,金宏化工是这样“循环”的:利用原料氯化钠和水,生产出烧碱、氢气、氯气,烧碱用于提炼金、银等重金属;上一轮生产的“废气”(氢气、氯气)加上用电石生产出来的乙炔,经过一系列加工、聚合,生产出聚氯乙烯,其间产生的“废渣”(电石渣),则用于生产水泥(电石渣制水泥项目一、二期工程完成之后,将形成100万吨的产能);聚氯乙烯(PVC)则用于开发下游耗氯、耗碱产品及高压电力电缆套管生产线。

“这样循环起来以后,仅电石渣一项,即节省废渣厂建厂费用2000多万元、运渣费约200万元/年。”在该公司的管材生产车间,陆涛指着一排白色管材说,“项目建成后,金宏化工将具备20万吨/年烧碱、20万吨/年PVC,配套40万吨/年电石,40万吨/年水泥熟料,耗氯、耗碱及PVC下游管材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将初步形成产业链合理、上下游配套的重化工基地,为实现清洁生产和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在贞丰县龙场循环工业园区,贞丰县100万吨焦、3×15MW电清洁型焦电工程总指挥、总工程师黄临生也给我们算了一笔循环经济账:

产品铁合金焦用于生产铁合金时,比冶金焦每吨要少用2500度电,节约约100公斤铁屑,合计冶炼每吨铁合金要节省约1350元;同时,炼每吨焦可发电500千瓦时。下一步,该项目还可用于炼铁合金,进而生产金属镁、水泥等系列下游产品。

“预计,园区年创收将达60多亿元,远景创收100多亿元。”黄临生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黔西南州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已形成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和320万吨煤焦化生产能力。

水电开发有序进行。北盘江上的光照电站,2008年建成,装机容量达到104万千瓦;2009年,董箐电站88万千瓦的装机建成,2010年4台机组全部发电;马马崖电站正在做前期工作。南盘江上,现有天生桥二级、鲁布革、平班等水电站。

生物能源利用方面,黔西南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先行试水,发展小油桐(俗称麻风树)种植基地1.3万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了产业链。

石漠化治理:绿了荒山富了家

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黔西南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10月20日,刚进入贞丰县珉谷镇坪上村,我们就看见几个农民背着树形金银花上山。

村支书肖忠介绍,珉谷镇从河北巨鹿金银花苗木购销责任有限公司引进树形金银花“巨花一号”,在坪上村启动了100多亩、30000株“树形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坪上模式”向前发展。

“人均耕地不足0.5亩,荒山两万多亩。坪上,是个‘只长石头,不长粮食’的地方。”说起“坪上模式”,该镇党委副书记杨胜斌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在石头缝里种金银花,在石旮旯平地种李子、砂仁,不仅治理了石漠化,而且发展了农业,发展了经济”。

杨胜斌介绍说,1998年,贞丰县选定坪上村作为“石漠化治理示范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开发,联合种植金银花1000余亩。2000年金银花正式投产,亩产干花高的达70公斤,产值2100元。在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的同时,群众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充分利用喀斯特地形的空间,创新性地采取了“金银花+李子+砂仁”的立体种植模式。

由于大旱,2010年金银花、李子的产量都较往年减少了,但减产不减收。肖忠告诉记者,今年200~300垄的金银花,为他家创收一万多元。而有着30年金银花种植经验的村民李招文家,100垄左右的金银花也创收3000多元。

坪上村在种植金银花后,大部分农户增收上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过去的5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元。目前,全村635户中,10万元以上的5户,6~10万元的13户,5万元以下的20多户。同时,“坪上模式”还带动了全县推广金银花种植面积5.5万亩,涉及6个乡镇共7000多农户。石漠化治理后,贞丰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万多人减少到2008年的3万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翻了两番。

近年来,通过“星火计划、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培育,以“五个培育”为抓手,切实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黔西南州还探索形成了高海拔喀斯特山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低海拔喀斯特山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09年年底,共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61.2平方公里,坡地过度开垦治理28.18万亩。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4亿元,增长4.6%。

“坪上石旮旯,地上是李子,石上金银花,银花硕果好风景,绿了荒山富了家。”一首打油诗道出了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生态农业的精彩,也写出了农民心中由现代农业带来的喜悦。

旅游开发:掀起“黔西南热”

“有文化的旅游才是有底蕴的旅游,与体育融合的旅游才是有激情的旅游。”这是黔西南州始终倡导的旅游发展理念。

交通条件的逐渐改善,使黔西南不再偏僻遥远。近年来,黔西南相继举办马岭河峡谷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首届中国山地运动会、万峰林登山和越野长跑赛、坡岗峰丛大穿越等赛事,特别是2009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陈鸣明介绍,“十一五”以来,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拉动效应日益增强。2007年至2009年,全州旅游业连续三年占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左右。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3亿元,旅游从业人数从2005年的0.4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万人,2010年上半年达3.5万人。通过发展旅游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州商贸、运输、餐饮、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面貌的改善和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

近三年来,已涌现出投资1500万元的安达旅游车队、投资2.8亿元的金州溶洞温泉度假村、投资4.2亿元的未央半岛休闲度假区、投资2.5 亿元的双乳峰景区及配套设施、投资6000万元的黔西南旅游车站、投资 1.6 亿元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皇冠大酒店、投资2亿元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富康国际酒店,布谷鸟民族服饰有限公司、黔西南多彩文化公司、顺风车站(户外俱乐部)等一大批新兴旅游、文化企业。社会资本已成为该州旅游业发展投入的主渠道、生力军。

2011年,第六届贵州省旅发大会将在黔西南州举行。

业内人士分析说,黄果树、荔波、西江、遵义、铜仁,历次旅发大会的实践证明,贵州旅游将掀起一股“黔西南热”。

“十二五”:

增大总量 拉小差距 推动跨越

生产总值确保实现660亿元,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实现3000美元。这是黔西南州“十二五”经济加速增长的奋斗目标。

黔西南州决策层达成共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够快的基本州情,决定黔西南必须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大,三次产业不发达、发展都不协调”的发展趋势,决定黔西南必须加快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