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普通高职院校 太极拳 教学方法 公共体育课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52-031 前言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后同门打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在同外传播,引发了一股太极热。同时太极拳尤其是简化陈氏、杨氏太极拳在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一方面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无论是内容、技术、还是技术动作需要较多的经验和体验作为保证,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练过武术的基础,有的本身对武术也没有太多兴趣,为了学分而选择武术的大有人在,有的则是带着浓厚的兴趣而来,因此学生的动机各不相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引导。文章主要是对普通高职院校常用教学方法、教学顺序、教学时机进行探讨,以期为普通高职院校教师太极拳教学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培养对太极拳进而对武术浓厚的兴趣,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以太原学院、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等三十四所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的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以这三十四所山西省高职院校的武术老师为调查和访谈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以“太极拳”、“教学方法”、“套路”、“教学时机”这四个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经过筛选,选择15篇期刊论文4篇山西省有关太极拳教学的硕士论文,查阅了太原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同家图书馆等有关足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书籍,为文章的撰写打下来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提供了方向和撰写角度。2.2.2问卷调查法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编制了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专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对各大高职院校的太极拳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统计,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教师学习太极拳的途径进行统计,第三部分是对太极拳的评价体系进行统计。然后对山西五所普通高职院校的太极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回收和电子邮件调查相结合方法,问卷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6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借鉴。2.2.3专家访谈法在问卷调查之后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疑问对太极拳领域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访谈,根据存在问题和疑问制作访谈提纲,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问,并对访谈进行记录和总结,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 研究结果3 1山西省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60位太极拳教师中有15位女教师,45位男教师,;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3名,讲师16,助教19名;博士6人,硕士10人,学士44人;执教年限在1-5年的有35人,5-10年的有13人,大于10年的12人;40人为非武术专业出身,20人为武术专业出身。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中女老师教学人数较少,教师中副教授以上占20%以上,硕士以上占30%,执教年限五年以上的占40%以上,这说明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执教年限不是很长,教学经验基本能够胜任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更大的问题是在太极拳教学的教师中有40人并非武术专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3.2教师太极拳获得途径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就是武术专项的老师占据33.33%,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占66.67%,其中向他人请教占据16.67%,通过培训班和自学的都占25%。这表明专业的太极拳教师比较少,主要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是太极拳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的项目,如果没有专业的经历就体会不到其中的精髓,往往只重视动作的外形,对于各种奥妙并不能系统的理解。一方面不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养成,另一方面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学到太极拳的动作,学不到其中更深层次的东西。3.3常用教学方法3.3.1完整和分解法

所谓完整法是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没有进行分解,完整的进行练习的方法。通过各种影响设备将太极拳的动作完整呈献给学生,让学生整体上把握简化太极拳的动作,此时教授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大脑中只能形成模糊的表象,动作迟缓不协凋,错误动作较多,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动作的主要环节或者学生主要的错误动作进行讲解或示范,不应过多的强调动作的细节,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形成动作概念。

分解法是指将动作分解为若干环节,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依次掌握所有的环节,例如在教授左野马分鬃时可以将动作分解为: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这三个部分,可以将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这四个部分,这主要针对于动作十分复杂的情况或者学生学习技能达到分化阶段时,这时学生做动作比较流畅,错误动作减少,动作协调,能够基本正确的完成所要学习的动作。完整法和分解法并不是两种方法,不存在动力性,完整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最终完整的掌握动作,因此分解法可以视为完整法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要注意两者的交替使用,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3.2想象法和表像法

想象法就是在指在进行动作学习前,让学生对动作技术要领进行想象,进而在大脑皮层留在正确技术动作的痕迹,然后再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从而可以使得技术动作完成的更加顺利和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应用比较多,是指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技术动作,同时要和各种感觉融合起来,把头脑中的想象变成运动器官的操作性活动。表象法是指在做动作前学生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和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教学方法,通过表象尤其是多次的表象,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象再现和表象记忆能力,能够加速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促进其正确技能的快速形成。3.3.3示范法和讲解法

示范法在体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太极拳的形意结合,柔稳适度,动作细腻的特点也决定着在学习动作的初级阶段也应该以示范法为主,教师领做学生学习,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教师要以优美、自然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太极拳的动机,让学生对正确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讲解法就是教师根据动作的结构和顺序,分环节讲解太极拳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能够加快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分化阶段,采用分解教学能够促进分化抑制的形成,便于纠正错误动作,促进巩固话阶段的提早进入。3.3.4音乐伴奏法和口诀教学法

音乐伴奏法是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播放有关太极拳的音乐,让学生踉随音乐的节奏去做动作。开始阶段可以播放带有提示音的音乐,音乐速度较慢,让学生能够逐渐熟悉自己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加快音乐播放的速度,促进学生动作的巩固,最后阶段可以将提示音去掉,让学生根据音乐结合自己的动作节奏进行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动作节奏。口诀教学法是指教师可以将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路线、连贯与过渡编制成顺口的便于记忆的口诀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尽快记住动作,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贯拳绕打前臂绕打前臂旋,顶头竖脊身勿偏,两臂撑圆沉肩肘,收吸击呼气力添这就是简化24式太极拳双峰贯耳的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有动作要领,又有动作路线和技术要点。3.3.5及时反馈法所谓及时反馈法就是在学生做完动作后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动作。随着高科技手段的产生,如高科技的手机大都具有摄像和视频的功能,将学生做动作时的过程进行录制然后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及时的看到自己的动作,找到自己动作的优缺点,进而有利于错误动作的改正和正确动作的强化。3.3.6镜面练习法所谓镜面练习法是指让学生在舞蹈房内,面对镜子,通过视觉器官对自己的动作形成印象,然后观看其他同学的动作,将自己的动作和其他人的动作进行对比,然后互相纠正和学习,一方面能够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动作,另一方面便于相互观察和指正。4 研究结论

(1)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的太极拳教师职称、学历等不合理,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限制和阻碍。

篇2

关键词: 动作示范 体育教学 运用

1.引言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定型。

2.在教学中常用的示范类型

2.1正面示范法(镜面示范法)。即教师面对学生做与学生相反方向的动作,使学生看教师的动作像照镜子一样,方向完全一致。它普遍运用于示范者意图清楚体现动作。例如,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而它的特点是教师必须会做相反方向的动作,这样就加深了示范的难度,使教师便于观察学生的动作,以及练习的程度。

2.2背向示范法。即示范时背向学生站立,使学生在判断动作的方向上与教师动作完全一致,有利于学生同步进行练习,但往往教师身体遮挡了体前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教师体前的动作细节,它普遍适用于左右方向的动作。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2.3侧向示范法。即教师身体侧向对学生进行的示范。一般用于前后方向运动的动作,如跨栏跑的“摆动腿”上栏动作和“起跨腿”后蹬,提拉动作,等等。

2.4整示范法。适用于新授教材的教学,新教材技术动作概念的建立,必须是在完整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了解完整的技术环节,特别是有些动作本身不能分解时,必须做完整的示范。例如:体操教学中的上下法、田径教学中的腾空动作,所有的转体动作等都是无法分解示范的,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看清技术环节的连接。

2.5分解示范。即把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动作环节来进行示范。在教材内容的动作技术环节较复杂和动作结构可分解的情况下,由易到难进行分散的教学,如短跑技术可分为起跑、疾跑、途中跑、最后冲刺。分解示范法适用于复杂的教材,且必须与完整示范法相结合,依赖于完整示范法。

2.6放慢速度示范法。按正常动作速度放慢的示范,使同学们看清动作细节及瞬间完成的动作而做的慢速度的示范,但其示范必须是在动作技术环节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的。如铅球技术中最后的用力时物指拨球,只有在放慢动作速度时才能便于同学看清手指横向外展拨球的手法,只有放慢速度才能使学生们清楚了解动作技术,启发他们追求动作整体性节奏感,以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2.7错误的动作示范。当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确切了解时,教师可使用做模仿错误动作的示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错误动作的所在之处,以便改正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2.8对比示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进行正确的示范时,有时也可用错误的动作做对比。学生往往只能看到老师的正确示范,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通过动作对比,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掌握动作的情况,有利于改正错误的动作,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

以上几种不同示范方法,是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但往往不单一使用,而是根据动作的运行轨迹不同和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灵活动用。

3.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1注意示范与讲解的结合。示范与讲解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不同的教法手段,示范要求合理性、有效性,讲解应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使之有效结合,如在高年级垒球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针对低年级学生应语言生动、生动形象、突出重点、通俗易懂,使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起来,精讲多练,提高课堂质量。

3.2示范的位置。根据所授课的内容及人数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位置来给学生做示范,以便学生更清楚每个技术动作环节,而不当的示范位置会影响示范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在示范途中跑技术必须距离学生5米以外,这样才能看到动作的完整形象,而体操内容则最好让学生站在2米之外,武术示范应在学生密集队形三角形的顶点。总之,教师示范位置应根据教学内容而选择方位,目的是让学生看得清楚看得准,以便组织教学。

3.3示范的次数。要根据教材的难易而定,但原则上宜少不宜多。体育课的学生以多练为主,一般情况下,在开始练习之前必须做好示范,建立正确概念,了解动作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练习,发现学生对概念或技术环节出现错误或模糊时,教师可以以示范的形式指出技术动作存在的模糊点。但特殊情况下,如有的动作技术较复杂或者某个动作的一次示范不能完全展示它的全部过程的时候,可适当增加示范次数,但不宜太多。

3.4利用学生做示范。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做示范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让学生做示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学生示范的速度及动作形式和多数同学掌握动作情况比较接近,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再加上老师提示、分析、指出同学中完成动作的类似情况,可以起到较好的示范效果。

综上所述,示范教学法是体育教学法中最为普遍,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不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动作素质,力求提高示范的质量、示范的准确性,动作要熟练、优美,给学生一定的感染力。

4.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提出体育课程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志等理念。因此,要使体育教学的目的更全面、明确,示范动作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那么学生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就会受到力的鼓舞、美的熏陶,自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安平.速记动作要点的方法.中国学校体育,1994,(4).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3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多样化教学 教学研究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一直较为单调,课堂中,教师大都采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这种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完全围绕教师被动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激情受到抑制,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求,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样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多样化的初中体育教学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新型教学设施、教学器材、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模式,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爱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学习体育,从而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体育素养。

3.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多样化、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体育游戏渗入到体育活动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二、体育多样化教学策略

1.讲求实效地选择方法

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种教学方法都达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不同类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相应的方法。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观察模仿为主,老师以直接指导为主。中学时学生以自主练习为主。其次,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相应的方法,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方法,武术和球类的教材教学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再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方法。基础较好的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对比学习方法为主。最后,可以根据教师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不要好高骛远,有的教学方法很好,但是教师素养没达到可以熟练运用的标准,就不要盲目应用以防适得其反。

2.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根据多样化教学的原则,按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内容的充实和综合分类,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一堂课中可以安排多种球类项目(如: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和踢毽、跳绳、呼啦圈等项目。每一堂课采取一个主课程和多项自选化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巡回观察和指导,把部分课堂时间安排给学生自己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交友状况等随意选择场地、项目、器材和伙伴,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和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厌学”为“乐学”。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要合理多样兼自选,尽可能与学生不同的年龄段、能力、兴趣等相适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全面锻炼身体。

3.借助游戏和比赛进行体育教学

游戏和比赛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这些活动在初中体育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竞争和合作意识、集体主义情感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游戏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机会,恰当运用和组织游戏教学。如:在进行篮球传球教学时,可以设计传抢球的游戏训练学生的传球能力,这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游戏前,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带领几位学生进行预演练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何时进行直线传球,何时进行弧线传球,等等。这样学生进行游戏训练时就会有的放矢,效果就会大大强化。游戏结束后,师生适时总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进行练习。这样,不断练习,不断总结,学生既掌握了技术要领,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比赛中篮球的传递方向该如何控制,球的落点该如何把握,如何同其他人进行默契配合,等等,这些都要靠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训练中自己思考并领悟。

总之,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疲惫、厌倦,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要多探索、多实践、多发现、多总结,不断丰富教学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轻松、愉快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冯明祥.浅谈中学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2).

篇4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能胜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要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及发展方向和水平,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个性的生理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教育训练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生活的社会环境则是能力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身体运动能力是指有效地完成体育运动的心理特征,它通过运动能力可分为心理运动能力和身体熟练的运动能力两大类。体育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身体素质方面能力、心理素质方面能力、“五自”能力。即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接轨。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身体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学生在体育课中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中的学习,形成体育强身健体的自我意识需要,开展体育锻炼和娱乐身心的一种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完成体育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和心理的综合品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是发展学生体育课中实践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获得知识、技能提高的重要条件,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发展又不是同步和平衡的,教师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和实现情感的转化,才能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较好地完成动作要求。

现在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本文针对体育课不同项目所进行的单元教学,试从采取不同的教法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以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即符合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判断性、叙述性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或“为什么”等,由于这种提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设问、思考、自己练习最后老师讲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富有创意多、新的答案,使学生达到自主练习的效果。如:在中长跑单元教学中,第一次课时采用板书内容有:1、中长跑主要练习人体的哪项素质?2、中长跑的技术包括哪些方面?3、弯道跑技术包括哪些?4、中长跑的“极点”“第二次呼吸”是否有过?是否能克服极点?让学生对中长跑技术有初步的了解,进行练习时,提出几点要求:强度上不做任何要求,不给学生以任何压力,只要求全班每个人尽可能跟上集体,跟不上集体的就是走也要走到底。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过去中长跑枯燥、厌烦情绪,结果学生在好强和自尊驱使下调动了最大的积极性,由于长跑运动必须持续较长时间,常常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由于“极点的出现,生理上的痛苦比较强烈,心理上的厌烦情绪也随之而来。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感受到“极点”所带来的痛苦之后,还没有体会到“第二次呼吸”所带来的快乐,练习就已结束,所以在学生心理映象中留下的只是痛苦。而在中长跑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启发式教学,针对中长跑教学来说,从中长跑对身体的作用、意义和技术、技能及意志品质,在学生练习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练习中从中悟出中长跑的各项技术要领,特别是弯道跑技术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的向心力,为什么道路在转弯时路面外高里低,飞机在转弯时,内侧机翼比外侧机翼相对水平位置要低,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是克服转弯时的向心力,弯道跑具有同样的原理,具体到学生练习会怎样做呢?我在弯道跑技术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游戏竞赛法。让学生先看小黑板上的弯道跑技术,包括摆臂、步伐、重心等,在田径场中,画半径为7米,相距5米的两个大圆,将人数分为均等两组,每组报数,依次绕圆做跑的接力比赛,负队由胜队提出处罚办法进行实施。这样可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从中体验弯道跑技术,对跑动中如何克服向心力,提高速度进行讨论,再进一步加强练习,接着成一路纵队沿两个圆绕成“∞”字跑,在跑的过程中两臂伸直,模仿飞机转弯动作,然后加快速度,体会身体重心的内倾,或在两圆外任何一处画一点,再进行“∞”字跑比赛或在跑道上进行200米或400米接力跑,进一步体会弯道跑技术。通过由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进行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术的掌握程度,使学生亲自体验到弯道跑技术,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学期的中长跑练习,中长跑技术和成绩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

二、逆向教学法

逆向教学法是指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采用由后向前的顺序,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逆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其好奇心,有着积极作用。如:在篮球单元教学中,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先进行各单项技术练习再进行篮球的技战术组合,到完整的全场技战术组合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缺点是学生对篮球运动认识不深,而单项练习兴趣不大,认为太枯燥,没有比赛兴趣浓,结果造成学生篮球基础差、动作不规范的后果。逐步引导学生,使其懂得篮球运动是一项心理活动,身体素质、熟练技巧、高度智慧浑为一体的高速度,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篮球意识是练习者对篮球比赛和篮球运动的反映。这种意识很难精确地描述,它通过练习者在比赛中的行动表现的,篮球意识是练习者技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练习者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瞬时决断能力的表现。所以本人在篮球单元教学中对学生着重强调了篮球意识的重要性。采用的逆向教学法是先通过观看98年NBA总决赛芝加哥公牛队对尤他爵士队的比赛,进而进行篮球的“五对五”“四对四”分组循环比赛,然后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运球传球,行进间上篮单项教学。再进行篮球比赛,经过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这样逆向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篮球运动的较完整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篮球练习的浓厚兴趣,进而通过学生的实践满足其对篮球的好奇心,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进一步提高自己水平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再引导到基本技战术上来,通过多种游戏比赛方式,达到基本掌握练习基本技战术组合的目的。例如:在复习和进一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接上篮的技术中,(基本技术就包括了运球、传接球、行进上篮等)教法是:两人一组每组一次性投进两个球后才可交换到下一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可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做出眼花缭乱的动作,也可按基本动作完成投篮、传球,给练习者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然后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议。篮球运动是集体配合的项目,就需要参与者具备一种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用舆论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从而使学生养成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如:集体意识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为什么篮球比赛中忌讳单打独斗。通过讨论、评议和实验,进一步考证。在反复的练习比赛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模仿式教学

体育教学中模仿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在教学中这只是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许多项目中,都非常有局限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肌肉的感觉和空中概念。如:急性跳远、跳高、三级跳远等。田径中的急性跳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急性跳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较为抽象,因为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可能做动力定型,完成一次动作时间也仅十几秒钟,急性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可归纳为快、短、高、大。即:助跑速度快、起跳时间短、腾空高度高、动作幅度大。对于起跳、腾空但是瞬时完成,动作要求学生在模仿练习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世界着名跳远运动员的录像片段,对于起跳、腾空动作,录像中已做技术处理,慢动作多次重放及定型,蹲踞式跳远跳起后收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空中成蹲踞体前倾,边观看边讲解。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蹲踞式跳远的概念,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掌握跳远的速度相对传统教法要快,效果要好。又如,篮球的各种假动作行进间上篮,通过观看录像,对高水平运动员如醉如痴的欣赏,然后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创造力、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在身体素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高难度的各种动作,这样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又如:对于武术单元的教学中,动作复杂变化多,不易掌握,容易出现各种动作不到位。但学生也意识不到,为纠正错误动作,教师往往要进行技术上的正误对比分析,以便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此时教师若能及时模仿大部分同学易犯错误演示动作,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正误技术的对比,得到及时反馈,正确动作得以强化。在体育教学中,模仿式教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上,可少走弯路,相对其他教法,有着无可代替的优势。

四、分层教学

篇5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目的性及必要性出发,研究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多样性;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8—0081—02

收稿日期:2014—03—12

作者简介:张泽宇(1991— ),女,吉林通化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联系紧密。语言的超凡魅力以及丰厚底蕴都来自于文化的内容,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这种非常重要的介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二者之间的依存性更加突出。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方面的教学,但更是一种文化方面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文化导入其中对国外友人了解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在走向国际,让国际了解中国也是我国的发展大势,如何将我国的文化导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文化导入的目的性及必要性

(一)文化导入的目的性

教师以及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对于来自国外的求学者来说,其首要基础是掌握我国的语言,因为交际交流的基础就是语言。[1]然而,仅具备语言交流这一能力并不能有效实现交流,语言与文化又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联系,所以,要提高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其汉语交流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汉语的对外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其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外来求学者的中国文化内涵的培养与熏陶。

(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词汇系统、语音系统以及相应的语法往往可以将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反映出来。语言的基础是文化,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言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学习汉语思维,进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在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在对留学生教授汉语的同时应该让其适应、学习我国的优秀文化,这样就可以加深其对我国文化的敏感程度,而这种敏感度的增加更能拓宽其中国文化的知识层面,使其更好地学习并运用汉语。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及原则

(一)文化导入的内容

汉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其范围非常广,汉语言教授的主要内容有:1.让其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留学生来说,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其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2]有许多外国友人之所以会选择学习汉语,是因为他对汉语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是其工作与汉语相关,因此,让其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是非常有利的。2.让其学习中国人的心理观念及特征。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汉语的学习过程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了解的过程。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汉语,就一定要了解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心理特点等。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因为我国的文化非常广博,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所以,在汉语言的教授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度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汉语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综合地制订教学计划,实施中国文化的导入。

2.当代与传统文化同时教授的原则。[3]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多来自于电影、书本以及多媒体等,与中国人的真实交往很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我国的文化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因此,要加大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共同推广,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与汉语。

3.实用性原则。留学生之所以要学习汉语,是因为其在学习工作中切实需要,所以,汉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实用性这一原则。也就是说,要根据教材及教学计划选择性地教授一些实际意义较大的知识,以利于其对汉语的运用和理解。

4.尊重文化差异的原则。汉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文化的差异教授。通过将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学习,更有利于其理解与学习。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问题

尽管文化的导入在汉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国的一些高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少地对日常文化以及一些新文化现象进行实践学习[4]

通过了解,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开设的课程有太极拳、古筝、书法、武术等,这些都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但是,我国的文化正在不断地发展,而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等较少涉及,出现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二)文化导入的方向与实际有偏差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课程开设了中国地理、历史以及民俗等,这些课程可以说是一些单独学科,对语言系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追求的导入的文化是一种实用的交际文化,这些文化对其日常交流以及交流过程中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

(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文化的导入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进行单纯的语言教学,给学生讲授的是单调的句法、词汇以及语法等,教学比较机械,对于学生而言,课后也是死记硬背,效果不明显。总之,对文化的导入这一部分在理论上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四、文化导入过程中应采用的方法

(一)完整性与分散性相结合

分散性的教学方法就是指将文化因素的教学分散到一些成语中,在讲授的过程中将一些代表性词汇挑出来加以重点讲解,或者是设置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讲解。[5]等到学生对汉语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系统、完整地对一些中国文化进行讲解,比如我国的一些风俗习惯、名胜古迹以及饮食文化等等。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开始对汉语言的教授应该视学生的汉语掌握情况而定。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若是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则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讲授的深度,这样循序渐进,不仅可以使学生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增加其汉语学习的兴趣,使其汉语言的掌握程度逐渐提高,这样更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

(三)导入方式要多样化

课堂讲授是汉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但除了用这种方式也就是用学生的母语对其讲授汉语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对于一些成语、俗语进行解释时,若是学生不能理解,可以用其母语进行讲解,也可以设置一些语境让其领会、体验,或者是对背景文化,如四合院、胡同等进行讲解时可以配以图片来完成。

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可以加深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这样也可以化解文化冲突,使学生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更好的了解,培养其适应新文化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在一个陌生的语言中寻找归属感,更快地融入新文化。总而言之,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更要了解中国文化,这样,他们对中国文化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对汉语言的学习也就更容易。对外汉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因此,对外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更好的汉语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王魁京.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问题的多面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3]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