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展览馆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展览馆设计;美学;智能化;融合

随着时代的更新和发展,展览馆的设计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艺术,如何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加强审美与智能的结合以开辟新的设计道路,是展览馆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美学元素与智能化的融合,为当代展览馆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

现代展览馆承载着启迪智慧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文化作用,成为新时代人类互相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新技术与新媒介的组合运用,产生了以声、光、像、色组合的智能展示模式,丰富的视听效果令展览活动交互性、虚拟性、创造性和共时性更强,大大拓宽了展示空间的可塑性和表现力。同时,随着这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展览馆设计理念和展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更为注重展示主体的内心感受,实现了“以物为主”到“人物结合互动,人高于物”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突出主题、注重体验的综合性展览形态,更加强调受众从真实的感受和互动中接受海量化的信息。因此设计师就要在形式和内涵上找到创新突破的载体,以个性化审美为切入点,融知识性、趣味性、科技性、互动性于一体,将展览内容做到全面、精细和新颖,以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高新材料和技术的融入为当代展览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而另一方面,当代展览馆可以说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的科技水平、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展览馆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是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还是城市的一大景观,它所凝集的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本质所在。技术作为手段始终是为艺术服务的,当前多媒体、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智能化科技的全面融入,都是为了让展览馆的主题更为凸显、审美更为丰富、参观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智能化科技的发展,促使展览馆设计从传统单一的展示形式向科技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转化,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多维动态的信息传播模式,譬如墙面、地面、天花都可以作为展示面,让展览信息充满了整个空间,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得到加强,展览的主题风格和美学内涵也更能实现准确的表达。同时,参观者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更为积极地参和互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思考,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成为展览活动真正的主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审美观念不断转变,将智能化手段注入展览馆设计之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大胆的审美想象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必将为当代展览馆设计拓展更为广阔的美学空间。

二、凝集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的设计风格更能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展览馆设计成功与否,关键之一在于美学风格是否独特,能否让人产生回味,简而言之,就要依据一定的设计理念,通过造型、材质、色彩和光照来构筑独具魅力个性和美学价值的展示空间,让观众在欣赏不同文化风情的同时,感受不同的美学体验。这涉及到展览馆的主题、品位、风格、情调以及氛围等因素,因此设计必须具有敏锐的艺术觉察力和美学鉴赏力,善于捕捉新的设计思潮和趋势,以保证在构思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实现观众审美的深化和文化的诉求。展览馆设计在一定时期内,若缺乏时代精神就会难以引起人们视觉的共鸣,而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给予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的人们以理想的交流空间。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展览馆设计面貌趋于雷同的问题日益明显,许多设计一味抄袭已有的优秀作品,缺乏本土特色和自身个性。地域特色和文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具体而言指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综合积淀,自然环境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气候条件、大气水土、动物植物等,而人文环境则包括一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是当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一个地区区别于另一地区的显著标志,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展览馆设计的发展,体现展示空间的社会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展览馆的展示设计理念和构思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视地域文化的体现和传递越来越成为设计考虑的重点。在当代展览馆设计中,只有把握地域文化的本质,挖掘其中的审美内涵,激发地域特点的文化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个性魅力的设计形象,加深内容的新奇感和丰富性,进而深化出富有新意的造型、样式,让设计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当代展览馆的智能化设计是时代特征鲜明的发展新方向

智能化是现代高新科技的结晶,伴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而产生,现代展览馆设计正发展成为一种注重体验,具有主题和剧情的综合性展示空间,强调观众的真实体验和人机互动,面对这样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展览馆设计理念显得捉襟见肘,而融合了高科技元素的智能化手段带来了展览馆设计在概念、审美、思维以及方法层面的提升,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信息展示方式的出现,指向展览馆设计新的未来,如:设计人性化、体验参与化、即时互动化、信息网络化、虚拟现实化等等。同时展览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智能化技术通过拟人、联想、象征、夸张、隐喻、幽默等手段让展品“活”了起来,能够以自身来叙事,实现当代展览馆的活态发展。智能化已渐入人心,为当代展览馆的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颠覆性的变化,但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应该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回归文化和审美本质,让技术应用与内容表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1、视频动态化展示。

视频展示对于展览内容的承载范围非常广,其主要方式有普通投影、多通道融合环幕投影、全息幻影立体成像等,而目前最为先进的是4D展示,也叫四维电影,即由三维立体电影和环境模拟组成的四维空间,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展览方式,能给观众以电影内容相联动的刺激来增强现场感的效果,当观众在观看4D展示时,能顺着展览进程的变化,实时感受到诸如风暴、雷电、下雨、撞击、水雾等模拟仿真的效果,营造一种极其真实的环境,这种展示方式形象直观,活而生动,既能提高参观者的兴趣,更能增强他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声、光、电等视频技术的应用,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视频展示形式,有助于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听觉、视觉等,让他们从多方位感受展览信息,同时,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视频展示形式,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让整个展览活动形式流畅、富有层次,引导观众充分体验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构成完整的感观体验。

2、多媒体数字化展示。

多媒体数字化是一种以电脑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主要指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将展览内容的预想效果和细节处理以数字化模式表达出来。数字化表达通常借助三维图形来研究、推敲和检验各个展览表达环境的观赏视线及效果,对展示空间做出科学评估,如使用俯瞰等角度来全面审视展览环境的空间效果。它将CG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控制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数字技术完美结合,营造出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逼真虚拟环境,将参与、感受、互动、体验等手段,整合应用到展览活动中去,更为直观的评价和预示了展览的效果。如互动翻书系统、互动点播系统、互动舞台系统等等,而且在每一种展览项目中,都能够深入分析展览的特点,明确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方向,让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所表达的展览环境之中,实现画龙点睛,可以说是创意、文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完美结合。

3、综合高效化展示。

当代展览馆集文化交流、商品展示及会议合作等功能于一体,在文化和流通领域,国际和国内合作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设计理念不仅仅顾及环境、功能、艺术或技术某一方面的因素,更要注重综合因素的全面考量,社会功能需求的提高,展示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文化审美的追求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都在不断推动着当代展览馆发展的更新和进步。要建立综合高效的展览系统,确保展品、观众、陈列、环境以及馆务等信息的实时、全面和准确整合,并实现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的收集、分类、统计和管理等功能。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搭建一个高效通畅的智能化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来建立各种信息传播和存储的展示通道。由于展览智能化系统是多技术、多学科的综合集成,因而高效性的可互操作系统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从各个方面加强协调发展,建成一个完整统一、高效可靠的智能化体系。

4、人本情感化展示。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展览馆设计的要求更高更细,其未来发展将朝着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展览活动更加真实生动、充满活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参观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服务观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让展览的主体与客体更好地贴近、接触、交流以及融合。最大限度的实现展览馆的智能化功能,让其成为过去与未来、物质与文化相互交流的平台和载体,以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表现出人类的普遍情感以及生命的共同形式,如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导览、自动讲解系统、交互式展览知识系统、虚拟陈列系统、网络展览馆系统、VOD点播系统、综合信息系统(LED屏、PDP屏)等方式和手段了解展览内容,成分激发对展览活动的参与兴趣和了解欲望,获得感官和情感的全方位刺激。

5、即时交互化展示。

现代展示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主体)与物(展品、展览环境)之间的关系,其追求的宗旨为力求达到信息的完美交流和沟通。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超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丰富了展览馆设计的技术手段。当代展览馆的即时交互设计可以说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完美实现现代展示传播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与传统的信息单向度展示不同,展览馆的即时交互设计的关键在于倡导民主与开放,尊重与互动的无障碍沟通。这一概念中包含了互动(interaction)、沉浸(immersion)与想象(imagination)三个方面,以观众为主体实现角色的转换,打破了单一的静态展示、有助于创造积极和令人偷悦的展览环境,这一发展方向在国内外都不乏非常成功的案例,如北京故宫的三维建筑模型交互展示,英国丘吉尔博物馆的交互年表等。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展示活动要以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式与人们进行交流与互动,让观众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去认识和了解事物,把握时代的脉搏。

结 语:当代展览馆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涉及广泛领域且不断更新的课题,要实现人们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为观众提供一个舒适、高效的展览服务环境,需要审美理念和技术因素的不断的磨合,文化事业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这是设计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朱淳.展示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4.

[2] 吉星,赵飞.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篇2

中国会展业现状

从调查收集到的中国会展行业数据来看,中国会展行业现状呈现出四大不同特点:(1)展览数量增长,数量扩张明显;(2)展览馆建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设施;(3)展览的主办多由政府主导;(4)展览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具体表现为:

1.数量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近几年来以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发展,与展览项目的国际化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一个真正的“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无论规模与项目的品牌都有待提高。就及展览所带来的国际影响而言,我国的大型专题型展览还需提升自身品质。

2.展览馆建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的展览场馆建设往往从发展会展经济这一板块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单单是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通过对城市举办各类专业会展活动,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与大型会展中心以提升城市形象为主题。

3.展览的主办多由政府主导

各项展览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为促进各类化交流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实物载体,因此,我国的众多展览活动大多由相关机构主办,随着多元化展览特征的出现,我国的会展业活动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势头。所以说,更希望这一些主办机构可以作为主导给会展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近年来更多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参与其中,为会展业的兴起贡献力量。

4.展览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拥有自己的展览场馆,也都会举办相关的会展活动,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经济。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大型城市,三者的会展综合竞争力完全已是世界会展业的百强城市;而且这几个城市在国内的的会展行业也最具影响力。这也就集中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这要求会展行业不得不面临急需转型与调整模式的现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会展行业的兴起对中国展馆设计的积极影响,中国馆“东方之冠”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与中国符号,运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的设计理念。作为本国世博会的标志性性建筑,独特的造型审美,能够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使得这个庞大建筑体摆脱了压抑感。将空间设计的运用与人文气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动感”的视觉效果,独立的前倾斗拱又传达出了一种力量的感觉。合理的布局,使得整座建筑极富中国特设设计。将传统的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发明创造,向世界人民传达了一个中国设计的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修养。

放眼其它国家场馆,也是各有千秋,如:沙特阿拉伯馆。沙特馆是唯一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的外国自建馆,两年前,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带领的设计团队,通过国际竞赛层层选拔,最终在全球八个国家的四十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夺得设计权,而今面对沙特馆的超高人气和赞誉,这支中国设计团队最自豪的是在这次规模宏大的国际建筑秀场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建筑师清晰和悦耳的声音。这是一次中国设计的精彩展示,这是一次中国智慧的闪亮登场。这就向世界证明了我国会展行业的逐渐兴起对展馆设计的影响,能够做到更节能,低碳,安全,不仅外型美观,内在更加注重细节,这和我国的会展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将来对展览场馆的要求更高

我国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展览馆资源丰富,在数量和规模上均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从省、直辖市的层面看,浙江、山东、辽宁、江苏、河南、陕西组成了2009年全国展览业二级省份展览会市场,年经贸类展览会数量50个以上或是展览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国经贸类展览会总面积的23.08%。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将继续领先全国展览行业,中西部地区则继续紧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经济上将会有较快平稳的发展,会展业随之发展,今后中西部的会展场馆的建设将进一步的增加,会展企业及行业的规模还会进一步的扩充,功能上将朝着综合性、功能性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会业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日趋完善,已涉及到各个不同行业。以成都新会展中心为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成都地标式建筑群其建设规模、配套设施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这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会展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展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极大地拉动其他文化及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市场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然而,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

1.会展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展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宣传推介等能力。会展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会展行业现有的人员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组织、策划、管理与服务等实践能力,同时我国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体制。这就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发展,一定要从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树立展会的品牌。

对于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具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对会展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都至关重要。我们应学习发达城市在会展业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制订高标准的会展专业人员资格评定体系,也可以在相关艺术高校设立会展相关专业,进行本土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和行业资源整合的双重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意提高学生在理论素养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训,为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以增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后劲。

2.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许多国际大型会展在中国举办,由于展会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语表达及沟通能力,还要掌握会展业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展览场馆在高校的实践应用

由重庆科技学院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的生态文化协同创新项目:包含艺术实验中心、档案馆、校史馆三馆设计方案是实施正是展览场馆走进校园,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展示设计艺术走进校园、为学生服务的一个实际案例,即满足了该校艺术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场地,又为工科院校背景的其它专业学生提供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好的平台。方案的规划设计是由四川美术学院著名设计师潘召南教授主持设计,他将生态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之中,以中国艺术的自然主义精神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一展馆的设计打上了生态建筑特色的烙印。相信这一展览场馆的投入使用不仅仅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校企间的各方面合作,企业的产品、形象展示走进校园,开拓学生的视野。这些都将有利于学校自身文化的展示,类似专业平台的搭建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总体鸟瞰

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宏观上分析:现代会展场馆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产业经济需求,然而,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需求才是展览馆建设的最主要动力,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会展行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平稳期,对展览场馆修建的需求增长也会进入平稳期。

总之,我国会展行业的兴起对中国当代展馆设计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会展行业兴起的逐步深入,我国展馆设计将会更加完善,更合理化,朝着综合性,功能性,高档次迈进,让我们放眼未来会展行业,相信它的兴起能给我们展馆设计带来新的迹象。

篇3

【关键词】太原市 会展旅游 现状 对策

一、太原市发展会展旅游的现状分析

1.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太原素有“锦绣太原城”之美誉,其景观资源的突出特色和独特价值,在于其历史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审美价值高,吸引力强。从远古的文明史到2500年的建城史,太原的历史文化够得上博大精深,尤其是其地域的永恒性,历史传承的长久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中都是罕见的。太原市有晋祠、天龙山石窟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永祚寺、纯阳官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可以说,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社会旅游资源,为太原市发展会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太原市在区位上是连接东西的结合地。太原及周边地区,地处山西中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古代沟通中西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晋商的发迹地和中心城市,现在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太原火车站是同蒲、石太、京原等6条铁路干线的中枢,是华北最大的煤炭编组站。

3.有一定的会展基础设施及配套的服务设施,但较为落后

太原市现有的会展场馆,场馆设施较为齐备的主要有两个:山西省展览馆和煤博展览馆。然而,山西省展览馆和煤博馆的总建筑面积还不及邻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四分之一,可容纳的国际标准展位不及郑州国际会议中心的三分之一。与会展业相关的旅游餐饮业的发展,相对来说正逐步走向成熟,太原市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和旅游星级饭店基本上能满足展会人员的接待需求。但是,在其他方面如礼仪、翻译、专业展览和会议组织公司等,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不能适应现代会展业的发展需要。

4.会展业市场参与机制不成熟,会展业和旅游业没有实行良性对接

太原市的会展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属于政府进行市场培育期,表现在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上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着脱节现象,会展活动将参展商、与会者和观展人员推向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滞后接待、被动受益;旅游部门在整体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旅游业对会展活动的支撑效果不明显。如太原市所举办的煤博会,其中为煤博会服务的酒店、旅行社都属于指令性指派,旅游企业参与会展业外围服务(如参展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吃、住、行、游、购、娱)的热情不高。

5.会展专业人才缺乏

会展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展专业服务人才的缺乏,目前太原市真正受过专业培训为会展提供服务的专业人才极其紧张,真正符合国家策划、设计会展资格的人才几乎是空白,更别说形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了;其次是会展的招展人才几乎空白,一些企业获得会展业务多数都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等待客户上门,或是依靠政府的指令性指派,会展业务的拓展能力不强,从而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发展太原市会展旅游经济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形成市场运作机制

太原市要发展会展旅游,首先要形成健康成熟的会展业市场运作机制。市场机运作机制的前提是形成市场,市场的培育和管理都离不开政府。对于会展业来说,政府培育会展业最直接的手段一般就是政府直接组织国内会展或出国办展。然而要促进会展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需要转变行政职能,由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具体办展转向总体导向、市场监督为主,各级政府部门不再办展,不再干预和具体参与展会的经营业务,而是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为会展发展提供政策、服务和信息支持,并监督市场主体的运作角色。

另外,会展业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会展企业的参与,对于太原市来讲,在全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太原市的会展企业也有少数几家,但是并不成熟。因此,太原市要发展会展业,一定要积极扶持会展专业公司的发展,让这些会展企业真正成为市场参与的主体,并且建议政府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良性对接

会展旅游作为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迫切需要会展业和旅游业实现良性对接。在这里,可以让行业协会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在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对接上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让会展部门和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会展业的运作。太原市于2008年4月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会展行业协会应该和旅游协会合作,让旅游企业真正参与到太原市的大型展会中来,让旅游企业全程参与展会,在展会中如展会人员的接待、餐饮、娱乐、旅游等方面让旅游企业真正发挥所长,从而也可以提高展会的质量。

3.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会展品牌定位,创建国际品牌展会及地区特色旅游节庆文化活动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将太原市煤博会办成国际品牌展会,并以全国煤炭订货会和世界煤炭博览会为契机,发展煤炭、焦炭及其延伸产品的会展,在太原加快建设重型机械设备、不锈钢及其制品、新材料等产业的全国性会展中心。以太原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出地区旅游文化节庆品牌活动,如太原市举办晋商文化活动周等,并以这些节庆文化活动为依托办一些相关的展会,真正促进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带动作用。

4.完善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

太原市要发展本市的会展旅游,首先应着重于对已有场馆的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提高原有场馆的利用率,在会展服务这些软件上下工夫。当会展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现有场馆无法适应需要时,再考虑营建新的大型会展场馆。至于优化城市环境,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为了办好在太原召开的煤博会,提升道路承载能力,改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太原市政府近期对市区的迎泽大街、滨河东路、南内环街等11条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扩建,太原的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5.培养高级专业会展人才

太原市可以考虑在一些高校的旅游专业中开设会展方面的课程,或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会展专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造就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会展行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有关会展组织设计、经济管理、服务理念方面的讲座,或选派相关人员到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城市进行学习、培训。

参考文献

[1].会展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9.

[2]戴光全,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案例·策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9.

[3]傅光海,邓玲.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4. 

[4]王春雷.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J].旅游学刊,2002,(2).

[5]王保伦.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J].旅游学刊.2003,(1).

[6]周春发.苏州会展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1,(5).

[7]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篇4

关键词:虚拟现实; 3D建模; 贴图渲染;影视合成

1.前言

在全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舟山市正在打造大桥文化,通过大桥景观工程塑造舟山城市特色文化形象,提升舟山城市的影响力,推进舟山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背景下,本项目借助计算机网络和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舟山连岛大桥全景漫游系统,充分利用连岛大桥这张名片扩大宣传舟山力度,对全面推动舟山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本项目研发,建立舟山连岛大桥全景漫游系统,并借助Internet网络展示连岛大桥景观,提升舟山城市魅力,弥补景观工程的局限。其次,连岛大桥全景漫游展示技术,可以直接推广到舟山各个旅游景点全景漫游系统制作,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服务的提升,促进舟山文化产业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1.连岛大桥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2.连岛大桥模型建立以及完善;3.连岛大桥全景造型开发;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连岛大桥全景漫游系统。本系统主要采用 3ds Max 基础建模以及 After Effects 后期影视制作。利用3ds Max 软件建立舟山连岛大桥模型;以大桥模型为基础,利用After Effects 制作大桥全景漫游视频。

2.舟山连岛大桥全景漫游展示系统关键技术

2.1 舟山连岛大桥实地考察以及图像采集

互联网是当今最便利的信息获取平台,因此,项目组先通过互联网查找舟山连岛大桥相关图片。并通过Photo Shop 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

互联网现有的有关舟山连岛大桥的图片可以给出大桥整体的轮廓,从宁波到舟山依次分桥为: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桃夭门大桥,响焦门大桥,岑港大桥。通过图片,项目组也可以初步了解各座大桥的基本模型、架构等等,给建模带来一个整体的构想。

先前项目组从互联网上的图片信息粗略的了解了各做大桥的基本构图,接下来项目组要进行更加精细的调查,因此,项目组派图像采集专题小组亲自坐车前往各做大桥。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拍摄了许多大桥的图像,主要用于对大桥的更进一步的分析。还有拍摄了许多大桥周围的地势,有利于我们大桥建模后期环境的构造。

仅仅凭借图片带来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项目组所有成员前往金塘的舟山连岛大桥展览馆。在舟山连岛大桥展览馆内,项目组成员首先便看到了大桥的实体沙盘。然后,成员们观看了大桥建设时期的相关视频,体会到大桥建设的宏伟。展览馆里放置了各座分桥的物理模型,这对于我们建模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因此项目组成员便对各模型进行仔细分析,以及图像采集。最后还拍摄了相关大桥的各个零件的模型,比如:桥墩、路灯、线缆等。

数据处理小组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为建模小组提供大桥的数据以及图片。

2.2 舟山连岛大桥模型分析 

舟山连岛大桥总共有五座大桥,模型非常多,因此建模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细致的模型,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将大桥从上到下,从大到小,逐层分解,明确各个模型的总体把握,如图 1;模型分清重点,命名要规范统一,最好以英文命名;

各人分工明确。

图 1 桥梁的基本结构

2.3 舟山连岛大桥建模过程

在图像采集专题小组以及数据处理小组工作期间,建模小组在短时期内学习了3ds Max ,掌握了初步建模基础。建模小组以项目推动学习,在建模过程学习、纠错。

大桥实体建模。建模是一件考验建模师耐心的事情,因此建模师要一步一步来,逐个建模。对建好的模型进一步优化工作,不如尺寸、棱角、整体效果。

2.4 舟山连岛大桥贴图及渲染

3dsmax的2D贴图,就是指材质贴图中的两维图像或图案。2D 贴图是二维图像,它们通常贴图到几何对象的表面,或用作环境贴 图来为场景创建背景。

渲染一般出现在三维软件的主要窗口中,和三维模型的线框图一样起到辅助观察模型的作用。很明显,着色模式比线框模式更容易让我们理解模型的结构。

3.舟山连岛大桥效果图

金塘大桥

4.结论与展望

在我们的项目中3dsmax 完成场景建模和贴图任务之后,要使用一定的影视处理方法,用摄像机镜头记录我们要展示的东西,配合一些影视常用的镜头方法,反映出我们所需要表达的展示主题。的来讲,整个后期合成制作分为两大块:视频采集(即3dsmax场景动画的渲染);视频片段的合成(即AE将分散的展示片段合成到一起)。

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能够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 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许多在这些行业的做作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现在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合成软件:AE、Combustion 、DFsion、Shake、premiere等。本项目主要使用AE来完成合成任务。AE全称After Effects,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个视频剪辑及设计软件,用于高端视频特效系统的专业特效合成软件。

从大桥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   大桥模型建立 大桥贴图及渲染 后期视频合成这一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学习并运用了许多软件,例如:Photo Shop 、3ds Max 、Affter Effects 等,主要运用了3ds Max软件,3ds Max是一种三维建模软件,具有二维建模、几何体建模、挤压建模等多种建模技术,利用这些建模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虚拟大桥中各个对象的三维模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舟山连岛大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技术员们深有体会,不仅提高的自身的自学能力,而且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对于将来的就业也带来深远的影响。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也提高了团队精神和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菁     . 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2] 尖峰科技 . 3ds Max 2010 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2.

   [3] 亓鑫辉   . 3ds Max 2011 火星课堂[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

   [4] 谢中元   . After Effects 7.0 特效合成完全实 例教程[M] . 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12.

   [5] 王海波   . After Effects 插件影视特效[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6.

   [6] 杨雪果   .3ds Max 高级程序贴图的艺术[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5.

   [7] 陶利,佟凤义等. 3ds max9三维动画制作典型案例[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8] 亓鑫辉,周光平 .3ds max 影视特效火星课堂.流体烟雾篇[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8.

   [9] 亓鑫辉,杨晨 . 3ds max 影视特效火星课堂.PF高级案例篇[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8.

   [10] 薛燕妮,李有生,欧阳慧. Photo shop CS5从入门到精通:创意案例版[M] .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5.

   [11] 李敏杰.虚拟场景建模关键技术研究[J].研究与开发,2009.11.

   [12] 郑付联.3D MAX 建模技术及其优化技术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0.2.

篇5

[关键词] 水文化 形象策划 水韵扬州

我国江淮之间多为富水地区。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文化,不失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条好途径。今试以扬州为例进行分析,并为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一、水资源与水韵策划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南临大江,运河之水贯通其间。城区内除了京杭大运河、古运河、瘦西湖等经典水系外,还有些零散河道遍布于城区范围。其中,环绕城区的水系主要有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潮河、七里河、沙河等;内城河水系主要有小秦淮河、北城河、玉带河、西门二道河等;西北部有瘦西湖水系。

现今,国内的水资源开发则主要集中在观光型的静态旅游活动上,对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开辟较为欠缺,且集中在几条经典水系上,而针对如何整合城区内零散水系的课题研究较少。扬州作为一个具有城区水域优势的城市更具有开辟水文化的优势,加之丰富的历史背景及优美的人文景观,足以利用现时的商业契机来发展城区特色“水文化”旅游。为此,水韵策划可做如下宏观思考:

1.要加强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水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扬州旅游业的主打产品。科学定位,加强促销,发挥整体优势,打出水文化旅游品牌。

2.扬州水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领略扬州水岸风景的魅力、欣赏扬州丰富的水系历史文化、了解由古至今的河系开凿历史情况、发展水上休闲旅游项目以及体现参与性的旅游发展趋势。

3.进行必要的水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的力度,改善水景艺术与水景观的水质,建设优质的生态景观,为打造休闲品牌提供良好的水源背景。

二、形象策划与创意

1.水域环境形象

(1)改善水环境,实现城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要进行源头截污,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利用活水工程加快水体更换速度;实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可回用于工业、市政、清扫和绿化;活用生态护坡技术,用干砌石、木桩等天然材料护岸,同时改变护岸砌筑形式,采用植物多样化措施。

(2)明确整治目标,提高河道的安全美观度及通达性。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应注重亲水河道的建设,适当降低河坎的高度,营造亲水氛围,把城区内的水路做通、做活,依照水域地理纹路,构建意象图案,与扬州古今文化形成对应与补充,做好地理性铺垫。

(3)创新融资渠道,建立河道整修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要树立运营城市的理念,依靠民主决策,通过有效开发城区水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城区水利建设。还可利用诸如“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广扬州“水品牌”,发挥城市品牌效应。

(4)提高整体品位意识,融合城区河道整修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扬州城区的景观建设,有必要地拓宽水面。对河道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性但不失个性化因素。此外,河道及其周边建设应以自然为本,多植树少铺草坪,节约用地空间及成本,增强河岸景观的透视效果及居民的认同感。

2.城市文化形象

(1)“水――水”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具体项目如:

桥梁建筑群:随着城区河道整治工程的开进与水文化品牌的打响,我们更应该注重桥梁建筑的建设与创新:建桥形式多样化,如单孔桥、双孔桥、洞桥、弓桥等;建桥材料多样化,如木桥、石桥、水泥桥等;桥体命名多样化:可以形状、颜色、名人、历史、诗词等命名。

河心山石生态群:充分利用城建弃剩资源,把拆迁改建中的砖头瓦砾及碎石泥土用来造河心假山,从而建成河心休憩岛屿。岛屿上可以修路道、建凉亭、造戏台、立名家雕塑、刻诗词碑等。同时,利用四季之韵布置河道空间,增置漂浮植物和浮体陆生植物以净化水质。

水上休闲项目:利用包括琴船、书船、戏船等特色水路交通工具,在观览沿岸风物的同时更让游客亲身体验扬州的民间文化艺术;开展参与性表演项目,让游客参与民俗工艺制作过程,如雕版图书、玉雕、漆器;举行夜间“扬声”艺术活动,定期举办以水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水上游线项目:“水上私庆项目”,包括生日宴请等私人化庆祝活动。“水上节庆项目”,包括 “二分明月”文化游等主题活动。“水上商务项目”,可针对有关公司及部门等非严肃主题的会议来安排。“水上游船项目”,将完善城区河道网络,游览线路遍布全城。

(2)“水――陆”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具体项目如:

基础性建筑与设施:适当添建微型泊船码头、亭台、临水长廊、名人塑像、诗词碑林、河滨散步道、娱乐健身器材等建筑与设施;注重沿岸灯光的建设与组合,从审美的角度控配好路灯与彩灯的比例;可在沿岸绿化丛中设置音响,增添夜景的视听觉美感。

博物馆与展览馆:在微型停泊码头附近修建“综合性”博物馆与展览馆――体现扬州多元文化,包括城址文化、园艺文化、盐商文化、工艺文化、烹饪文化等诸多方面。此外,还有“专题性”博物馆与展览馆――“水文化博物馆”、“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玩具主题乐园”。

“绿色型”商业市场:“传统工艺美术品”――刺绣、玩具、柳编、木偶、剪纸、名人字画、古代工艺品、玉漆器等。“土特产与名优产品”――竹草编制品、花卉盆景等。“美食沐浴产品”――特色饮料食品、名菜名点和沐浴休闲文化等。

河岸“广场文化”:绿树衬鲜花,喷泉配塑像,戏台连长廊;配套健身设施与娱乐项目,调制广场夜间灯彩与音响;开展露天的广场音乐会、广场商品特卖、广场美食展等聚集游客及居民,促进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

3.商业经济形象

(1)把城区内水路做通、做活,要求水路的交通达到便捷标准,可考虑建设商业性水运码头。

(2)联合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城区内必要的整治水环境工程,开拓“活水源”,在树立并宣传品牌的同时挖掘沿水地区“绿色商机”,以文化优势与水陆交通优势引导国内外企业的加盟来开展商业贸易与休闲文化项目建设。

(3)并重“景观水道”和“运输水道”的开发建设,同时考虑效益成本与回收期。此外,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招商引资和民间筹资,以高效的商业利润回收投资成本。

三、品牌的打造

品牌意识也极为重要。运河是扬州也是我国许多其他城市独特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打造品牌。

1.资源开发所需优化的空间范畴

古运河沿岸旅游资源较为集中,但多数不是旅游单体,其整合度还不高,没有从点-线-面的链条模式进行系统开发,形成完整的资源链条。有些真正有价值的资源在古运河整治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体现原始风貌的护坡改建成直立式驳岸;绿化带时而挡住沿岸景点的观赏视线,开发时没有从旅游角度进行合理化测量,如吴道台宅第;名人骚客经由古运河时所留足迹未被深度挖掘出来,名人故居时而因整治不合理而遭损毁,如汪中故居。

2.“嵌套式”开发模型的构成

“资源等级因素”:按资源本身的丰富程度将旅游资源分为核心资源、重要资源和一般资源三个等级。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该兼顾三个等级资源的合理搭配,把开发和整合的重心放在如图中的阴影部分(即两者或三者的重合部分)。

“开发等级因素”:根据三个等级资源的合理性搭配,并考虑开发的先后性与主次性因素,把资源的开发等级分为核心性开发模式、重点式开发模式和辅开发模式这三个层次。这是一种对资源组合综合考虑下的不同开发模式,其互为联系并相互作用。(如图)

图 嵌套式开发模型

3.“嵌套式”开发模式的解析与运用

(1)核心开发模式:即品牌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出古运河南北精品线路――“邗沟-瓜洲古渡”,形成古运河“北有邗沟,南有瓜洲”的水文化旅游品牌。

①针对古邗沟:保护古邗沟遗址的基础上策划建立古邗沟遗址公园;构建“时空再现”的互动模式,虚实结合,借助高科技手段营造邗沟过去的开挖场景。

②针对瓜洲古渡:打响“春江花月夜”品牌,采用现代高科技营造情景组合;利用节庆文娱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定期策划水上诗歌咏诵会、水上休闲参与项目等;复建古瓜洲繁华往昔出来,展示出古运河旁的古镇街市风貌;设立运河博物苑,强化文化景观的可游览性和项目的可参与性,同时可设立博览苑标志性牌楼和望运楼。

(2)重点开发模式:以品牌化旅游线路――“邗沟-瓜洲古渡”为基点,挖掘并开发线路“两端(邗沟和瓜洲古渡)”旅游资源的同时,构建古运河品牌线路中间段的建设方案。重点式开发模式主要是融合观光游览、参与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逐步向参与休闲型偏重。其包括河面水利建筑群(桥梁、闸坝等)的复建与展示、河中山石生态群(河心假山、刻诗词碑、植绿栽红等)的建设与保护、河岸文化系统展示群(水文化展示、盐文化展示、博物馆等)的构建与宣传、水――岸休闲参与群(古运河广场、工艺展销市场、水休闲娱乐项目等)的创意与策划。

(3)辅助开发模式:主要指资源开发整合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完善问题和客源市场开辟。

①基础设施的完善。前古运河游览线的配套基础服务设施还不够到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因此我们需增加水上游船的数量与种类,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增加古运河经典游览线的旅游质量。

②客源市场的开辟。古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导向,以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因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选择开发重点。针对周边近程旅游市场,如上海、浙江等地的“水文化”品牌促销,扬州应把宣传重点放在本省及周边地区;针对中远程市场的“水文化”品牌促销,扬州应积极寻求同南京、镇江等周边城市的合作,组成宁镇扬联合促销团,面向华北、华南、华中及东北等地区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③品牌打造的效果评价。加强宣传促销动,把城区内“水文化”品牌宣传促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城区内“水文化”品牌的旅游信息化工作,落实城市“水文化”标志体系;改善居住条件,营造投资环境;创新筹资理念,依据整治后会提升沿河土地价值的市场要素,积极采取以地低资、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市场上多方筹资;拓展城市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城区河道的整治为新区的建设和旧城的保护,为城市框架的拓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城区河道整治是打造“水韵扬州”品牌的前提,而“水韵扬州”品牌的打造又是整治工作的拓深,两者正好构成了扬州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在对“水韵扬州”综合规划时树立高起点,紧握“和谐”理念,除全面考虑城区水环境整治外,还结合考虑城市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因素,从而完善“水韵扬州”旅游品牌的打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成: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扬州:扬州市社科联

[2]《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扬州:扬州市旅游局

[3][美]约翰・A・奎尔奇 [新]梁绍明洪瑞云陈振忠:营销管理与战略案例(杨建华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5]薛庆仁夏泽民等:扬州市志[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6]吕为龙闫伟:扬州碧水工程建管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5,(9)

篇6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为此,本栏目邀请业内专家撰写了三维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现在的博物馆更注重参观者的用户体验,无论是复原文物、展览文物还是网上浏览,应用了三维数字技术之后,可让参观者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作为一项最新的前沿技术,三维数字技术也可应用于博物馆,并在博物馆的展览、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载体,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文物、文化资源以及结合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这是博物馆顺应时代潮流,拓展博物馆未来发展空间的必然举措。

虚拟中复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如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的“数字故宫”项目、浙江大学开发的敦煌石窟虚拟漫游与壁画复原系统、秦兵马俑博物馆与西安四维航测遥感中心合作的“秦俑博物馆二号坑遗址三维数字建模”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使用了一个核心技术――三维数字技术。三维技术对于文物的展示有着比传统照相技术更直观的特点,而三维扫描也具有传统人工测绘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大型遗址或者建筑的测绘与展示项目中。

传统博物馆理论将保管、展示、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最基本的三大职能,其中保管既包括文物安全,也包括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文物修复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科学的文物保护分析和文物修复理论基础上开展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但也不能是永生的,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现代技术最大程度地维持文物的状态,无限延长其寿命。对于文物保护分析的研究,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文物包含的原始信息,在这点上,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且具有巨大潜力。

由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测量、扫描速度快、点位和精度分布均匀等特点,在工艺精细、形状复杂的单件文物保护领域也有很多应用和成功案例。国外最为著名的有斯坦福大学的“米开朗基罗项目”,该项目将包括著名的大卫雕像在内的10座雕塑数字化,其中大卫雕像模型包括2亿个面片和7000幅彩色照片。

参观者通过触摸屏了解文物。

首都博物馆的网上展览页面。

三维激光在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如下。

在器物描述中发挥作用

器物描述是文物保护分析和修复的第一步。三维扫描得来的数据是文物最原始的精确尺寸数据,在图像中可以测量器物任意位置的长度、面积,并且可全方位地了解器物形貌特征。这不仅是传统照相及绘图技术无法实现的,而且对原器物不会造成二次破坏。同时,对于文物病害的展示,也是最直观的方式。

对文物复制的帮助

在传统方法中,文物的复制往往是在原器物上进行翻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器物的表面造成危害,特别是一些脆弱的器物容易在翻模过程中发生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状态下为文物建立数字模型,并通过成型技术得到高精度的复制品,这样大大简化了文物复制的程序,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会对文物进行任何破坏。

文物虚拟修复试验

利用三维处理软件对已建模的器物数据进行模拟修复,可以预览修复完成的形貌,这对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模拟修复还可以避免由于实际修复操作过程中反复比对、拼接对文物造成的二次破坏。例如破碎瓷器的修复,可以预先经过建立碎片的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拼接复原,还可以对缺失部分进行模拟修补,恢复器物原始形貌。当然,这些操作要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和大量识别算法的基础上,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

博物馆创新性地将三维扫描技术应用在文物复原领域,是三维扫描技术应用推广的一项突破。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工作有重大意义,也为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方位展览

当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博物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采用何种方式来普及传播博物馆知识、文化,同时又让受众体会到乐趣和观赏价值。大部分参观者,尤其是本应作为博物馆核心参观者的年轻人,对博物馆惯常沉闷的表现方式感到厌倦。同时,如今的展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了,它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展示,要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展示主题,运用多样的展示手段和方法,深化展览主题。但是,一些珍贵文物出于安全和保存条件的限制,不允许参观者从任意角度观摩实物。因此,很多博物馆在面对以上问题时,采用了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对比其他多媒体技术,三维数字技术在文物展示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如同在文物保护研究中一样,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尺寸最为精确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模型优化、纹理匹配等技术手段将文物逼真再现; 同时,可以多角度、高清晰地展示参观者在展柜旁无法观赏的任意角度和精度的文物细节; 其次,这种方式为非接触式的,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文物的展示能吸引普通观众的兴趣,但由于陈列手段的限制,许多展品只能观赏器物的一面,不能看到全部,特别是器物的底部和细节部分。因此,利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和单位建模技术,把部分文物进行完全复原,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在屏幕上自由欣赏文物,任意旋转文物从各个角度欣赏,还可以放大文物观看细节; 在丰富展览形式和内容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丰富了观众参与的互动项目。

文物高精度三维展示项目,需要对所展示的文物进行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纹理匹配、艺术加工等多道程序。文物复原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展示效果。

但几个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如下。

模型优化

文物模型的高精度、高准确度与程序、机器设备、制作速度的承受能力的矛盾决定了模型优化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和技巧性。

复杂的双曲面文物模型对贴图匹配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模型网格进行良好的优化。这种优化虽然耗费时间,但会极大提高后期制作的速度和品质。

在制作中需要将百万面甚至几百万面精度的原始模型进行优化,要保障程序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要保证有足够的细节。

纹理匹配

在虚拟现实器物制作中,双曲面模型难度最大,贴图与模型的映射关系也最为复杂。纹理匹配是工作中最为复杂和繁琐的工序,佛、玉石、陶瓷、青铜这些文物几乎都是这类模型,要保证高品质的展示效果,以人类当前自动贴图匹配技术是达不到的,这样就需要技术娴熟且对文物熟知的工作人员手动完成制作。

文物的高还原性决定了纹理匹配的难度,在色彩和纹理校正、无缝拼接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艺术性

文物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对制作也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在质感、布光、视觉表达方面同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同质感的文物需要不同的布光设置、反射环境、实时渲染设置。

经过技术制作和艺术加工的文物精品高精度三维展示作品,以触摸屏为载体,被设计在博物馆展览的展线中,它不仅是对实体文物展的一个有益补充,也为博物馆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现在观众可以在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展厅里,通过触摸屏轻松地浏览文物的各个角度、充分欣赏文物局部、仔细观看文物表面的纹理。

一件件文物精美绝伦,它展现了前人高超的技艺,凝聚了古人卓越的智慧,虽然饱经风霜,历经时间的洗礼,但经过博物馆能工巧匠之手,将其修复成原样,并重现昔日光芒。如今,我们又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其虚拟展现,不仅是给现场的观众一个近距离接触和观赏的机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其拓展到更为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人受益。

网络互动展示

虽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文物信息、展览现场的数字化展示方式不能取代实体博物馆,但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更广泛的宣传和公众教育,是实体博物馆无法比拟的。

首都博物馆率先在互联网上推出文物三维展示体验栏目,这在国内文物展览展示领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为该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网络展示手段多种多样,相对于其他多媒体技术,三维数字技术对于文物的表现力更为逼真。技术人员通过对博物馆展线上的文物高精度三维展示节目进行技术加工,使其适合网络环境,便于观众在互联网上用普通电脑观看,让不能亲临博物馆现场的观众,同样有机会领略博物馆的艺术珍品。

此外,以三维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虚拟现实,可以从展品拓展为展览场景的展示,让互联网上的观众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此一来,观众就可以使用家用PC机登录博物馆网站的虚拟现实频道,进入虚拟空间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人机界面形式,这种模拟,通过视觉、听觉、动感等若干通道,进行人机交互,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人机通信方式,给用户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表明,虚拟现实将成为继网络之后,对未来信息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技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的各种展示项目,并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加快和计算机硬件的进步,利用互联网科技来呈现实体博物馆展示内容,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Web3D是在互联网上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国内外有关Web3D构建的多用户虚拟展览馆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Web3D虚拟空间的开发和Web3D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随着技术的提升,应用层面也更为广阔。国内外有很多利用Web3D开发的虚拟展览馆,如虚拟的网上世博会、虚拟爱尔兰美术馆、上博的虚拟青铜馆、首博虚拟的长江文明展览等等。

Web3D的虚拟现实展馆为观众打开另一扇博物馆大门。人们只需打开浏览器,即可直接徜徉其间,领略博物馆的建筑风采,近距离观赏文物展品。虚拟的博物馆内还设有讲解员,VIP客户可在自己专属的讲解员引领下按最佳路线畅游博物馆,并倾听自己感兴趣的每件文物的详细讲解,体验自主式的游览。

网络三维实时交互技术的特点如下。

拟真性

观众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当访问者移动鼠标时,虚拟环境中的图像也实时跟随变化,而且还可以听到三维仿真声音。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一切感知都是那么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交互性

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观众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操作,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探索及发现。

便捷性

观众只要会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就可以浏览网上虚拟世界,操作简单,上手容易。很多平台都支持无限大场景,实时加卸载技术能够保证浏览的永久流畅。观众可以通过视线切换、推拉镜头、超媒体链接等动作实现更多功能。

实用性

虚拟现实网上互动项目可以彻底打破空间的限制,大到宇宙天体,小至原子粒子,甚至可以进入这些物体的内部进行观察; 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的变化过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观众,这为一些科技类博物馆实施社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历史人物、名人等各种人物形象,创建一个人性化的浏览环境,使观众能够在自然、亲切的气氛中进行浏览。如在虚拟的博物馆大厅中,用户可以与虚拟的讲解员一起交流、讨论、了解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品内容。

分享性

多用户虚拟现实即分布式虚拟现实,观众可以共同分享一个虚拟空间,一起体验虚拟经历,使虚拟用户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如此一来,在同一个区域内的观众之间也可以彼此交流沟通,畅谈参观感受。

博物馆已经逐步意识到互联网在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具大优势,并顺应时代步伐加快虚拟现实博物馆建设,三维文物数字化建设,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网络三维化,这项举措将有助于文博行业推广科普宣传,让更多的观众借助博物馆这个平台,学习、感受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这将成为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展示教育的里程碑。

链 接

三维数字技术的四大意义

三维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古老的文物散发光芒,使新时期的博物馆更具魅力。

1.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博物馆的展览脱离实体展品,摆脱展品不足的束缚,方便传播,拓展了博物馆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2.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传播方式更为生动直观,将很复杂的科学问题、历史事件用数字技术手段加以再现,让观众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篇7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芒福德、中国地域建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地域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如其他学派那般,经过某个时期的改革或是基于哲学或语言学的基础慢慢顺利成章的发展而来,地域主义的崛起经过了不断的探讨、被遏制,最后崭露头角,被世界所认可。

地域主义的起源

在古代希腊文明中,古希腊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建筑方面,希腊建筑包含诸多形象模型,例如经典的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象征着人的本质。希腊城邦的辉煌历史并没有随着其灭亡而消散,光辉灿烂的文化影响着古罗马人。古罗马的建筑继承了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并且包含着地中海地区的建筑特色。马克·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这位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工程师所着的《建筑十书》全面而丰富的叙述了罗马这个时期的建筑学的基本情况内涵和基本原理。他用罗马文详尽的描述了各式各样的“地域”建筑。

地域主义的发展

地域主义之后又经历了如画地域主义、浪漫地域主义的发展。

所谓如画地域主义正如中国的山水画,展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和心理上映射的对风景的美的审视。在这个发展阶段,“英国式”的建筑风格,其忠于那些不被雕饰的自然,他的人民不畏异族势力左右,不附和专制主义。

这种如画地域主义运动仅仅是地域主义的开端,此后,德国继续深化了这个进程并进一步演变成一种运动,一种主义,也就是浪漫主义。也因此地域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之后一度地域主义作为商业宣传的手段,运用共同的对待场所的处理方式、共同的空间序列特征、共同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细部来描绘那些被包围的领土。

三、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

地域主义是指在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而芒福德在他的著作《棍与石——美国的建筑文》(1924年)所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所描绘的是基于特定的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并采用适宜当地的技术经济法则所设计的能体现地域建筑价值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更符合全球性的要求。芒福德的这一提法,将地域主义不再受制于商业和沙文主义。

批判地域主义的争论

关于地域主义的争论激化始于刘易斯·芒福德1947年11月10日在《纽约客》杂志“天际线”专栏发表的一片文章,芒福德就这篇文章质问建筑师抛弃现代主义建筑的初衷,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国际风的代言人亨利—罗素·希区柯里的人格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的理论家西格弗里德·吉迪恩的新纪念主义。最终导致了建筑理论上的一场新争论——圆桌会议。这场论战由阿尔弗雷德·巴尔、MOMA主管和亨利—罗素·希区柯克号召,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几乎召集了所有当时知名的美国建筑师,这些建筑师聚集一起来讨论这个在芒福德的文章《现代建筑出了什么事?》中提到的问题,并且对地域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此为国际式的现代主义做了辩护。

虽然这场争论极端的反击了地域主义,但是地域主义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心中种下了坚实的种子,他们更能了解芒福德的意图。

此后的五年中,MOMA、CIAM,以及东海岸的建筑师协会仍是建筑界的主干力量,他们对当时的地域主义继续进行着无情的打击,甚至刻意忽略地域主义建筑师的贡献。1951年,希区柯克更是利用纪念他和菲利普·约翰逊的现代建筑国际风格建筑展25周年,举办了名为“20年后的国际风格”的建筑展,借此来再一次批判芒福德。1952年,希区柯克和MOMA建筑展览馆的馆长举办了一次展览,由约翰逊为其作序并出版了展览目录,这次展览题为“美国建筑”,该题目正是1944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有关地域主义建筑的展览会的名称,那次展览由伊利莎白·莫克协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而1952年的这次“国际式”展览简直就是菲利普·约翰逊在为他自己和希区柯克大唱赞歌,极力的反地域主义。

尽管约翰逊和希区柯克对于自己的国际式的风格进行不停的辩护,但是进展的不尽人意。1952年的那次建筑展的作品目录出版时,建筑师们对其态度已经有了大幅度转变,很多建筑师对国际式持失望的态度,指责它是名不副实的,几乎倒闭的国际式风格。

而芒福德此时正继续为地域主义进行辩护。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芒福德在旧金山市政艺术博物馆举办“旧金山海湾区的本土建筑”展览,有力的抨击了当时的国际式风格,他认为国际式只是限制的、空洞的和所谓公式化的模式,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发展

芒福德对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批判性”不仅是批判现代主义,也是对原有地域主义的批判。是他第一次发现了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共存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地域主义不仅局限在本地区更是全球流的通道。芒福德也是第一个对地域主义进行重新辩证思考的理论家,他采取一种融合的概念,而非隔离。

当今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现状及在中国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保护本地区和民族文化刻不容缓,从批判理论的角度讲,这就需要重视对地域文化培养,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这一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当代建筑师的肩上。

批判的地域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国际式风格,反对仅仅关注经济利益,单纯的被视为以消费为目的。要看重的是地域间的不同文化、气候、人文、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并时刻持有批判的态度。

自此,世界各地不断的进行着批判地域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并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

在中国建筑领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开始有学者注意该理论介绍到国内,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中国批判地域主义。虽然在很多方面与西方还有些差距,但是对于建筑的探索还在不断进行。

当代中国的建筑实践诸多,吴良镛设计的北京的菊儿胡同主要是对类四合院建筑形式进行运用,是延续旧城文脉更新的重要案例,对如何在大城市中体现地域性进行了探索;上海的方塔园中的建筑对江南民居的建筑进行了合理的运用和转换,并且将地域性融入其中,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景观园林概念;北京香山饭店和苏州新博物馆,继承和借鉴传统园林和民居建筑中的庭院以及院落和室内空间的融通性,立面处理上则借鉴江南民居的外墙形式;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转塘校区,这组建筑群就像中国的山水画,有大大的院落,而其中的小塔则保证了山色、天光、人心的和谐等等。这些例子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关注建筑同地区自然、文化、社会、技术的关系,努力实现中国地域建筑现代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不断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我们要重新审视这些新老建筑,通过对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好的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2004(5);45-55

2.陈少武、刘兴浅谈对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解华中建筑2011.05;12-13

篇8

学校名称: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12882

办学类型:公办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历史: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天津市艺术学校共同组建而成的国办全日制综合性艺术类高职学院,隶属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办学条件: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天津文化副中心地带,毗邻地铁9号线的一号桥站,交通便捷。学院行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人才培养:学院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形式:学院成立以来,为局所属的各级各类院团、展览馆、博物馆、天津大剧院、华夏未来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现已成为与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招生专业介绍:

1、表演艺术(曲艺表演)  专业代码:670201 所属院系:曲艺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相声、快板、评书、小品、魔术、鼓曲演唱、曲艺伴奏等多种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的基本理论和表演技能,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从事专业曲艺表演和承担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曲艺表演专业基础课、曲艺作品欣赏、中国曲艺史、曲艺概论、曲艺作品选讲、相声(鼓曲)写作、戏剧理论等。

2、表演艺术(幼儿艺术方向)  专业代码:670201 所属院系:学前艺术教育系

培养目标:依托我院艺术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为适应目前幼儿艺术教育岗位人才紧缺的市场需求,培养能够在各类幼儿园、艺术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音乐、舞蹈、主持及中国传统艺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及培训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台音乐剧创编、幼儿钢琴辅导、幼儿舞蹈编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艺术概论、舞台化妆等。

3、音乐表演 专业代码:670202 所属院系:音乐系

专业方向:(1)声乐 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

(2)器乐 包括中国乐器、西洋管弦乐器、钢琴、电声乐器演奏。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音乐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有较强的音乐演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和学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与音乐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及丰富企业文化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演唱、演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基础、民族民间音乐、曲式、指挥基础、合唱与合唱指挥、乐器合奏、形体、台词与表演等。

4、舞蹈表演 专业代码:670203 所属院系:舞蹈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舞蹈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舞蹈编导能力,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专业院团、群众艺术团体及演艺公司进行舞蹈表演、编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芭蕾舞基训、中国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民间舞、身韵、剧目、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鉴赏、乐理等。

5、模特与礼仪 专业代码:670208 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艺术修养,能在模特经纪公司、影视广告传媒机构等企业,担任平面模特、礼仪模特、产品形象模特等,同时可从事公关接待、航空乘务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模特气质与修养、化妆与造型、服饰搭配、形体、台步基础、静态展示技巧、接待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等。

6、文物鉴定与修复 专业代码:660113 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物鉴定、修复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部门的相关工作岗位,从事有关中国文化与历史文物的鉴定、修复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文物保护技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勾描彩绘、线装古籍修复,文物摄影、考古测绘制图、文物修复实训等。

7、人物形象设计 专业代码:670105 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在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艺术院团等相关单位从事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化妆造型等人物形象设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服装设计基础、化妆造型设计、艺术甲饰、发型设计与制作、美容技术、化妆品制造与应用、美容医学基础、人物形象设计实践等。

8、舞台艺术设计 专业代码:670119 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舞台技术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舞台艺术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类舞台设备及舞台道具、能够在各演出团体的舞美中心、各类演出场馆和广告传媒公司从事舞台设计、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舞台设计、舞台灯光基础、舞台音响基础、布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绘画、汇景、摄影摄像基础、舞台与影视道具制作等。

9、主持与播音 专业代码:670307 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礼仪庆典活动市场,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能承担各种庆典活动的策划与主持工作,并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节目策划主持、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播音基础、庆典策划与主持、台词表演、语言训练、广播电视编导、电视专题制作、形体、配音艺术等。

10、导 游 专业代码:640103 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旅行社管理及导游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策划、研发新的艺术旅游线路和项目,在旅行社、 旅游景区从事经营管理和导游接待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旅游心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行社经营管理、艺术形体、艺术表演、语言训练、考证培训(导游员)等。

11、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专业代码:660115 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 培养熟悉文化市场,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技能,能在艺术团体、文化艺术场馆、演艺公司等相关产业单位从事文化市场营销和承担经纪人事务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演出案例、演出经纪人、社会主义文化方针政策、文化市场学、文化法规等。

12、会展策划与管理 专业代码:640107 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实际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与会展相关的各种活动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能够在会展策划服务公司、会展中心、旅游文化产业、旅*政管理等部门从事会展策划、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市场营销、会展制作基础、会展英语、会展财务管理、会展礼仪服务等。

13、摄影摄像技术 专业代码:670302 所属院系:文化市场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较强的影视制作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具备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能力,能在各类文化广播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拍摄、影视广告制作、摄像、编导及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技术、相机实用技艺、摄影色彩构成、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美学、影视照明技术、数码相机使用实训、摄像技术、广告摄影摄像等。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所有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联)考测试。凡所在省市统(联)考测试未涉及到的专业,考生可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同时我校也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如遇不允许我校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的省市,考生必须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

我校表演艺术(曲艺表演)专业只承认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合格成绩。

校考专业测试:

考试地点: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考试时间:2015年3月21日(初试); 2015年3月22日(复试)

考试内容:

表演艺术(曲艺表演):语言能力测试、无实物命题表演、才艺展示(曲艺、魔术、模仿类优先)、曲艺常识问答。

表演艺术(幼儿艺术方向):专项测试(考生可选择声乐、器乐、舞蹈任一方向参加专项测试)、即兴语言组织表达、色彩与简笔画、职业心理测评。

主持与播音:形象气质展示、语言能力测试(自选内容,体裁不限)、即兴语言组织表达、才艺展示。

音乐表演:专项测试(分声乐、器乐,考生根据自己专长任选一门作为专项参加测试)、乐理测试、音乐素质测试(听音、视唱)。

舞蹈表演:基础项目测试、动作模仿、即兴舞蹈、舞蹈剧目片段表演、节奏测试。

模特与礼仪:形体测量、形体观察、T台表现(音乐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才艺展示(舞蹈、健美操)、语言表达能力。

报名办法:

1、考生须先登录学院网站的招生就业专栏进行网上预报名。

2、完成网报的考生可于2015年3月2日起至考试前,到学院招生就业处现场办理确认手续,同时审验报考资格、缴纳报名考务费、发放专业考试准考证。

3、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携带相关材料。

①户口本(原件、首页及本人页的复印件);

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一寸蓝背景免冠照片四张(每张照片背面注上考生姓名);

④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生提供);

⑤带有以“15”开头的14位考生号的各类准考证(复印件);

4、若考生进行了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现场确认的,视为无效。

5、如遇特殊问题的,及时将情况反馈至我处。

录取原则:

一、学院院校志愿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即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当各省、市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再录取第二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依此类推。实行平行志愿省份,录取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二、学院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可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无男女生比例。

三、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对于组织艺术类统(联)考测试的专业,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总和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对于院校自行组织专业测试的专业,在考生专业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成绩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如有调整,以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为准。

四、符合有关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择优录取。

收费标准:

按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艺术类学生8000元/年,普通类学生5000元/年。

学院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咨询电话:022-58911913、58911936

学院网址: arttj.cn

篇9

关键词:全景摄影;公共空间信息;创新设计;交互性

通过对空间交互信息设计研究,使新媒介和新技术在人与信息的对话中不再拘于平面化,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全景摄影技术的出现给了设计师实现这一想法的机会。全景摄影将会改变以往公共空间信息的传播方式,使得公共空间资源被更好的利用,而且在信息视觉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于以后的公共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1全景摄影概述

全景摄影(Panoramic Photography)的定义是利用相机环拍360度所得的一组照片,再经过专业软件拼接处理成为一张全景图像。全景摄影的概念起源于爱尔兰画家罗伯特・巴克创作的爱丁堡全景画。在过去的20年间,数字化从创作理念、设备与技术、传播等方面逐渐地、完全地重塑了摄影。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为了避免一般平面效果图视角单一的不足,摄影师正在寻找摆脱传统二维空间的拍摄手法。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公众更渴望冲破照片看到照片背后的内容。众多的摄影师正谋求一种新的拍摄方法来满足以往二维图片信息呈现的不足,因此产生了新的摄影手法――全景摄影技术。

2公共空间信息交互

导致公共信息空间的阻碍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信息终端掌握在极少的部门里,这就使得这些部门要编辑数以万计的信息,所以一些信息难以及时为大众所获取,这就造成一些惠民利民的公共空间信息受到阻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文化风气所致,门户网站推送的信息多以博人眼球为主,实际应用为辅,对于一些公共空间资源宣传针对性弱,地域性不突出,而且宣传力度小。现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机械性,用户被动地接受信息,主观能动性降低,造成参与公共事务热情降低,导致空间资源的浪费。通过以上论证,提取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得知,用户需要一种新的信息形式,从而改善公共空间信息交互,所以全景式公共空间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

3全景式公共空间信息交互设计

设计不应该只是为部分团体组织、精英阶层或商业服务,设计技能和思维应该开放给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全景式公共空间信息交互设计与以往的空间信息交互设计相比的优越性在于更加真实的交互,让信息更加真实全面。用户可以从360度全方位进行信息的获取,这种设计将颠覆用户以往接收信息的概念。全景式公共空间信息交互设计分为两个方面的设计:一方面是全景资源的构建;另一方面是公共空间信息平台的设计。然后将两者相融合成为一个系统,利用传统显示终端和移动显示终端的两种方式进行推广。

(1)实时性全景摄影技术。新技术的出现,让大众创作的摄影作品样式急剧增多,也出现了许多反摄影传统的行为。2015年初台湾师范大学研发出“全景摄影系统”,该系统利用光反射到曲面镜并投射在影像传感器上的成像原理,未来可搭配应用程序运用于智能手机等设备。该系统已初步成型,利用光反射到曲面技术在传感器上成像,其成像质量没有普通相机成像质量高,但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人员。但由于拍出的图像效果色彩宽容度小,不易做过多的艺术处理,因而不利于追求公共空间艺术感。这种全景摄影系统更适合一些公共空间及时性活动等信息的拍摄。随着全景摄像系统的普及,这种拍摄素材将会占全景资源中很大一部分比例。

(2)公共空间平台的体系建构。重视研究受众需求及其感受成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公共空间平台的体系应该满足以下功能需求:第一,支持全国公共空间的定位与同城信息交互。第二,跨平台交互技术。第三,全景信息导航。第四,公共信息服务收费体系。交互系统中用户界面的架构上的极简主义,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最终用户的终端,用简单的元素来实现必要的复杂性。

(3)公共技术平台搭建。在一个城市巨大的空间尺度内,它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信息是否清晰可读,是衡量公共平台信息的重要标准。而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是平台信息传播的基础。公共技术平台搭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安全管理、数据处理、信息交互。安全管理是指审核与过滤信息。对于交互性公共平台,信息内容的安全与健康是重中之重,这项功能将对平台信息和用户上传信息进行内容规范,对不健康或带有错误导向信息将进行处理。然后再把安全的信息进行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处理是指对于线上线下传送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格式转化。平台同样支持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用户可以用定位系统加载附近的人进行信息的二次传递。最后技术平台可以分析用户对平台信息的互动值,如果互动率较差,后台将纠正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内容。

(4)跨平台交互技术。创新的设计不单是设计一个美观的造型就可以实现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参与使用产品的用户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创新概念。在信息化大潮中,如何避免一个平台在信息化的海洋中昙花一现,是众多平台设计者苦思冥想的问题。在数字化社会中,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就会被用户所接受,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优秀的平台信息要实现数字共享,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多种客户端平台进行服务。例如,在展览馆中信息传播可以放在触摸大屏上,供参观者在屏上与平台进行交互。网络用户登进展览馆官网进行网页式的交互。对于平台的种类,大多是都是基于互联网开发,以电脑、手机、平板等常见数字载体。只要在早期的数据库构建时期选择好相互兼容的编程语言,就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这种跨平台交互可以使公共空间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同时网络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他交互软件进行分享与收藏。

篇10

1、景观休闲型

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色节庆为引领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1.1、规模取胜,通常大面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形成视觉冲击;

1.2、景观塑形,通过地形设计、人造花卉雕塑、花卉人文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

1.3、节庆助推,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

1.4、服务配套,立体交通观赏、养生美食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案例:加拿大Butchartgarden

加拿大国宝级精致园林,实现四季皆有景的多彩风情园。

1.5、简介:坐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岛,占地20 hm2,是利用一个荒废的采石坑修建的,层次鲜明,四季可游,融汇世界园艺精华的精致花园。

1.6、策略:利用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从单调园艺走向主题园。

1.7、产品:玫瑰园、日式庭院、意大利花园、低洼花园、Butchart家族陈列馆。

1.8、配套设施:游客中心、停车场、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餐饮厅(dinningroom,blueroom-温室餐厅,咖啡店)。

1.9、盈利模式:门票+餐饮消费+纪念品出售(见图1)。

2、科普观光型

这是一种以科技观光为引领,以四季花卉为特色,以考察、科普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2.1 注重科技导入,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

2.2 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

2.3、创意景观设计,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2.4、其他功能导入,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英国EDEN伊甸园

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2.5、概况:1994年英国人提姆・史密特首次提出要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的想法,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这里目前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 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是一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它是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

2.6、经营状况:伊甸园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目前已接纳访客超过900万人(见图2)。

2.7、运营模式:

2.7.1、注册慈善信托基金。信托基金下O一个全资公司,代表信托基金掌管伊甸园工程的全部事务;

2.7.2、成立伊甸园基金会。基金会主要代表伊甸园工程的对外形象,负责与政府、企业、学校和NGO等机构建立联系,帮助伊甸园工程建立一些专项项目(如废物零排放项目),以及寻找伊甸园工程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2.8、创意理念及重要项目设置

2.8.1、特色项目

体验类:话剧、研讨会、艺术类、园艺论坛、音乐节和儿童节目。

观赏类:两大温室、三大展览馆。

教育类:每年1月和9月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

2.8.2、生态教育

创意建筑:

伊甸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整体外观如蜂巢的巨型球体,被世人称为:“吹气泡泡的建筑”,世界第奇迹。

2.8.3、展馆设置:

种植10万种以上的植物,为全球最大植物保育场的所在地;

以主题方式分别设计“潮湿热带馆”、“温暖气候馆”、“凉爽气候馆”;三大展区共6个“大温室”,分别展示6个不同国家的植物。

3、生态度假型

兼顾花卉的特色观光和优美环境功能,以花造景、依景度假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3.1、明确用地组合,注重农业用地与旅游度假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关系,兼顾景观性、私密性与经济性。

3.2、丰富度假产品,基于花卉田园等打造花田运动、花汤养生、美食体验、花丛住宿等特色度假产品;

3.3、完善配套设施,以建设"花境"绿道为重点,以特色交通体验为特色,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案例:成都石象湖

以生态休闲、鲜花节事为核心驱动,激活相关产业的综合性生态休闲示范区。

3.4、区位:位于四川蒲江县,距成都86 km,距双流机场国际机场77 km;

3.5、规模:20平方km,2 000 hm2区域;森林覆盖率60 %,湖面133 hm2;

3.6、特色:

3.6.1、以湖景旅游为核心结合花卉产业(郁金香、百合花)整合优势,将石象湖打造成为国际复合型度假区;

3.6.2、园区由生态文化主题辐射出国际休闲度假园、国际会议中心、未来人居生态环境示范区及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等。

3.7、游客量:年均30万人次

3.8、空间布局

4、主题游乐型

以花卉景观为环境特色,以花田游乐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见图3)。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4.1、花卉景观设计,通过不同种类花卉搭配种植,形成多彩花田景观;

4.2、运动娱乐导入,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

4.3、特色交通规划,结合地形特点,设计车行、人行等不同景观道路。

案例:日本芝樱公园

欣赏浪漫芝樱+体验花田赛车,世界独一无二的芝樱卡丁赛车场。

4.4、概况:位于日本北海道东藻琴村藻琴山,芝樱数目达120万枚。同时,山下设置亲子游憩设施,并提供野餐等场地。

4.5、面积:10 hm2。

4.6、主题活动:“芝樱祭”系列春日活动、“东藻琴芝樱公园摄影比赛”等活动。

4.7、芝樱花色:五月花季,紫、白、红、粉红、淡粉、雪青6种花色同时开放,花期长达3个月。

4.8、建设内容:卡丁赛车场、大地艺术景观等。

4.9、开发启示:独特的赛车体验,多彩的芝樱花田。

独特的赛车体验:世界唯一的芝樱卡丁赛车场,体验芝樱环绕下的赛车感受。

多彩的芝樱花田:通过不同花色的芝樱种植,拼出独特的“小牛”大地艺术景观,形成景区著名地标之一。

5、产业博览型

集花卉苗木种植、交易、展览、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式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5.1、产业资源,必须具备或能整合花卉苗木的组培、种植、研发、管理等人才、企业和花卉苗木资源;

5.2、链式开发,基于产业种植基础,从组培、种植、研发延伸拓展到展览、交易、花卉衍生产品生产与销售、花卉观光休闲等,以产带旅,以旅促产;

5.3、功能空间,主要功能一般包括花卉科研区、花卉展销区、主题花海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等,功能组合和空间布局上需兼顾产业要求和旅游需求,既不影响生产种植,又能满足游客体验。

案例:上海鲜花港

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典范(见图4)。

5.4、核心特色:320万株郁金香花海&36万m2玻璃温室。

5.5、开园时间:2007年。

5.6、占地面积:主景区66 hm2。

5.7、投资方: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5.8、所获殊荣: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5.9、游客量:郁金香画展期日均1万人次,年游客60万人次,门票:100元。

6、空间解析(见图5)

7、旅游产品及游线解析(见图6)

8、农家花乡型

以“花田”为背景,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花卉乡村”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8.1、注重风貌整治,以大面积花卉景观围绕,建筑、景观等凸显乡村风貌,营造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貌;

8.2、融入乡村文化,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主题文化景观,设置手工艺、民俗及农事体验活动,并结合花卉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

8.3、化农家休闲,注重农家美食、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休闲产品,以花引客,以闲留客。

案例:四川成都三圣花乡(见图7)。

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8.4、概况:距市区15 min车程,面积16.8 km。

8.5、定位: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8.6、规模:农家乐266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24家),高档会所及高、中、低档乡村客栈40余家。日均客流20 000人(周末35 000人以上)。

8.7、周边:城东副中心,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千亩天鹅湖公园。

8.8、五朵金花:

9、经营管理:

(1)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

政府主导。在财政、税收、信贷上向农村和农业倾斜,投入8 300万元,用于搭建融资平台,撬动吸引民间资金2亿元;

吸引社会资金介入。按照政府合作经营、先行投入再溢价退出的方式,引进了成都维生、上海大地等花卉龙头企业和北京金港赛道等知名企业入驻。

集体资产参与。村集体通过将集体土地、堰塘、荒坡等资产出租,将获取的租金用于“五朵金花”的打造。

(2)规划建设:农村化布局,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

采取“农民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将农居改造景观化。

增加湿地、绿地使景观打造生态化。

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

(3)景区管理:5A要求,4A标准,精品提升。

引导景区内的经营者对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对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使其与景区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相协调。

开展“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干部入户、文明到家”等活动,帮助经营者提升经验理念和管理水平,使其摆脱传统“农家乐”的低水平经营,真正体现“五朵金花”4A景区品质。

10、产品打造

10.1、文化主导,主题经营

以文化润色农业、营造环境、提升经营;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形成五个主题景点。

10.2、多元发展,提升转型

由单一的“观光+休闲”(农家乐)向“文化+休闲+商务”(精品乡村商务酒店、高级会所、体育公园等)的中高端多元化产品提升转型。

10.3、节事营销,产业支撑

以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和花博会为契机,以花卉产业为支撑,营造四季花卉节事。

10.4、4A标准,品牌塑造

以申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承办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为契机,进行环境整治、设施改造、经营规范,树立“五朵金花”品牌形象。

(摘自山合水易研究中心,2014-5-13)

休闲旅游小镇开发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休闲小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模式。休闲小镇更具象化,可以落实到休闲产业上,是以泛旅游产业为主体,在33~333 hm2的架构上进行城市化聚集的一种模型。如何成功打造休闲小镇。

1 休闲小镇的概念

休闲小镇,是指依靠某类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以旅游服务和休闲产业为主的小城镇,也是一种以商业街区为主要形态,休闲聚集与居住聚集混合的小镇旅游策划综合开发项目。如休闲古镇、旅游小镇、温泉小镇、艺术小镇、时尚小镇等。

2 休闲小镇的三个要素

休e小镇是由旅游产业聚集带动的城镇化的一种主体模型,任何一个休闲小镇都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核心基础:

2.1 核心吸引中心,其中吸引核不一定是观光,有可能是休闲,有可能是娱乐,也有可能是游乐。

2.2 休闲聚集中心,不仅让人来,还要让人住在这里,只有住下来才会形成消费。因此以居住为核心的多业态休闲聚集,实际上是休闲小镇发展的核心。一个休闲小镇能不能成功,核心取决于休闲业态。

2.3 是延伸发展中心,休闲聚集可以延伸出养生、养老、娱乐各种各样的消费结构和各种各样的产业业态。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旅游引导休闲聚集形成的休闲小镇发展模式”。

3 休闲小镇的打造要点

3.1 吸引力和游客量是休闲小镇打造的前提

3.1.1 吸引力的打造是前提,休闲产品/项目的设计是关键,是形**流的必备条件;

3.1.2 游客量与游客滞留时间是重点,决定了休闲小镇的规模。

3.2 休闲聚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模式

3.2.1 休闲产业聚集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基础。

3.2.2 游客的水平、层次、消费模式以及滞留时间形成的人均消费水平将会形成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

3.3 休闲聚集下的泛旅游产业整合和延伸发展

休闲聚集下的商业物业延伸出一系列产业和产业带动的地产,在这一结构下同时形成城市化本身的配套,由此形成休闲小镇架构。

4 休闲小镇的发展架构“吸引核+聚集核+地产延伸”

休闲小镇是一个景区,有风貌、有特色,还能起到示范作用。

休闲小镇也是消费产业聚集区,是由消费聚集形成的产业园区。

休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区,需要解决人的城镇化。

由此,风情小镇构建的12个重要方面:

4.1 风貌吸引力:古镇、艺术、创意、西洋。

4.2 广场吸引核;激光水秀、篝火晚会。

4.3 餐饮吸引与聚焦:一招吃遍天。

4.4 酒吧与夜间聚集:留客的关键。

4.5 创意客栈聚集:客栈酒店及公寓房地产。

4.6 创意工坊街区:百工坊、百艺坊。

4.7 娱乐游乐街区:演艺、洗浴、养疗。

4.8 街区与商业房地产。

4.9 就业与本地居民第一居所。

4.10 大城市与周末居住第二居所。

4.11 远客与度假居住第三所。

4.12 养老居住。

5 休闲小镇规划六要素

5.1 规划基础:泛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旅游产业是旅游小镇发展的基础,是集聚人口,形成就业的关键。在城镇化体系架构下,应以泛旅游产业体系为构建重点,发挥传统旅游产业的联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泛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旅游业态及要素规划并为政府及企业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从而形成一整套产业发展规划,为休闲小镇的建设奠定产业基础。

5.2 规划要点:特色旅游吸引核的设计

旅游吸引核的设计对小城镇建设来说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对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进行本体价值与开发价值评价,选出既可产生市场需求又具有辨识度的资源,作为核心吸引力构建的基础。进而围绕这一资源,进行产品设计、业态设计、游憩方式设计及功能布局,最终形成吸引游客前来的关键因素。

5.3 规划关键:双重功能的项目策划

小城镇,不仅要服务游客,更要为当地居民服务。因此,小城镇里的项目策划不同于单纯的景区,需要具备小城镇和旅游双重功能。

5.4 规划落地:特定功能开发及其布局

产品及项目策划完成后,落地下来就是依据功能的空间布局。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多,休闲小镇的功能布局也由单一化走向了综合化,往往具有观光、休闲、度假、游乐、夜间娱乐、居住、集散、养生、运动等多种功能。当然,不同资源类型主导下的小城镇,功能也不尽相同。

5.5 规划特色:风貌规划

特色风貌是休闲小镇的吸引力之一,休闲小镇风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城镇的建筑和景观方面的因素,还是城镇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软环境方面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

建筑主要集中在民居、客栈、酒店、商业建筑、景点建筑;

景观主要集中在商业街景观、滨河/水景观、道路景观、绿地景观、休闲广场景观;

软环境是对当地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生活风俗等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从居民与游客的需求出发,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与制度保障。

5.6 规划价值:政府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