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

篇1

一、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所开展的训练工作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是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有效性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均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工作时,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相应的也要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分别进行考虑。

首先,在生理方面,小学生的免疫力较低,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在开展小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时,就应注意要合理的施加训练因素,让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始终处于超量恢复原理的控制之下,以确保小学生健康素质的顺利高效提升。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机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较高,蛋白质的含量较少,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训练工作时,就应以动力性的练习为主,以克服学生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的练习为主,以爆发力的训练和协调性的训练为主,尽可能避免负荷过高的力量练习,以免出现骨骺提前骨化的问题或是引发骨骺炎,影响到小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训练工作的成效,降低训练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严格控制小学生体育训练的强度。对于小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来说,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则应放在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之后,切忌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训练成效,采用高强度的训练,让体育训练成为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

其次,在心理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乏味或是厌烦情绪,以至于影响了训练工作的有效性,这一点在田径等较为枯燥的项目训练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工作时,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就应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小学生感兴趣的训练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小比赛或是体育小游戏来开展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自觉性,以此来促进体育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注意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形象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实现对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培养。例如:教师对训练工作的热情,往往会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热情,而教师对训练工作的态度,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传达给学生,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待训练活动的态度。所以,教师在开展训练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形象,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注意学生良好的运动体验的积累,利用成就感来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自觉性。良好的运动体验,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进行体育训练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开展训练工作时,就应注意通过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成就感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来促进良好的运动体验的积累,让学生产生继续训练,完成训练目标的动力。例如: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信心,或者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方法,提高学生在训练中获得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等,均属于利用良好的运动体验的积累来培养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有效措施。

最后,应注意发挥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巩固和促进学生的体育训练的自觉性。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和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训练活动中的发挥,提高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此来实现巩固和促进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目的。

三、要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

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工作时,教师就应根据本校现有的训练资源和训练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

首先,训练模式。根据体育运动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知,科学的体育训练应该是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发展的,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体脑并用”的训练。分层合作、小群体训练以及探究式、发现式等训练模式均符合上述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时,为了实现这一点,在选取训练模式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年龄、现有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基础以及爱好特长和训练人数、学校现有的训练条件和训练资源,合理选择,灵活运用,以改变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提高训练有效性。

其次,训练方法。教师应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训练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条件来开展越野跑训练以弥补运动场地狭小或是缺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如自制沙袋开展田径训练,自制杠铃来练习手臂力量等等,以解决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等等。

篇2

学校体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对于增强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我国整体运动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学校,组建和创办了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也活跃了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我校以多年来开展小学生体育竞技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小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

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与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我校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2、2、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2、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2、2、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一般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3、1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

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3、2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

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3、3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四、结论与建议

4、1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

例如我校在选取乒乓球优秀苗子时,依据拟选形态、机能、气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发展潜质诸多方面,科学制定好各种选材测试量化标准。作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必须是身材匀称,素质全面的,有符合专项要求的神经类型,智能好,有悟性,对乒乓球运动有兴趣的人,并从一年级就对他们进行跟踪启蒙训练。在启蒙训练过程中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校访和家访,建立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身体情况及文化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参加训练的态度及积极性。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乒乓球的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乒乓球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乒乓世界冠军曹燕华影响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八年来,我们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业余训练中表现出对乒乓球有着强烈兴趣和爱好的运动员。

4、2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校内,我们有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及校级比赛。校外,有校与校之间的对抗赛,有教学块级比赛,有区级比赛,市级比赛,有与外省市学校的友谊比赛及全国性杯赛,也有与外国俱乐部之间的邀请、互访赛。但是不能用比赛成绩作为评定运动员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抓好全面扎实的基础训练。

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八年来,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3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把上级的每一分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4、4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堂教学。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着较大区别的。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一些有一定业务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体育教师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传统项目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运动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运动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基础理论。

4、5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关系

篇3

关键词:业余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75-01

在业余体育训练中,由于大量的人员其身体素质较差或者运动的方法不当,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损伤的种类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如果在训练中能够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出现损伤后能够及时的治疗,就能够避免或者减轻运动损伤。参加体育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训练者自身的身体素质,保证身心健康。如果不注意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就会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

1 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主观因素在运动损伤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如果参加训练的人员没有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既不重视预防运动损伤,也不在受伤后分析调查,总结教训,就会导致损伤的发生几率稳增不减,影响了锻炼的效果和练习的积极兴趣。

在业余体育训练开始前没有做准备活动。由于训练人员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内部器官没有更好的动员起来,导致肌肉缺乏伸展性和适应性,容易受伤。

部分业余训练者不顾自己的身体承受力,选择和自身不合适的运动项目,导致损伤现象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例如,少年时期过度的负担力量练习,导致骨骼的损伤和运动神经的损伤。因此,锻炼者应该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项目进行业余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的时间过长,运动频率过高,运动量过大等都会导致过度训练的发生。运动损伤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度训练,过度训练就是训练者接受和身体条件不相符的运动量。过度训练导致自身肌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发生运动损伤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训练的节奏和时间,就会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场地和自然环境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简陋的运动场地,地面不平或者地面上会有很多碎石或者障碍物,运动器械的安装不牢固,或者器械的设备条件不符合训练者的承受条件等这些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另外,下雨天或者光线不足、气温过高等自然因素也同样会引起运动损伤。

业余体育训练者自身的条件不好,身体有病或者处于病初愈但没有足够休息的时间段,都会造成运动损伤。训练中互相嬉闹,动作不合乎规范等行为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事故。

2 业余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业余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种类有很多,运动项目的不同导致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伤害也不同。业余锻炼的运动损伤多是慢性伤,较严重,规模小,其原因是运动员在急性损伤后到不到休息和恢复继续进行训练造成慢性损伤。由于业余体育训练者经常患急性损伤,所以预防措施很重要。

业余训练者对体育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训练过程中麻痹大意,就容易导致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就要加强业余训练者的安全教育指导力度,如在场地周围贴一些温馨提示的标语,或者集体培训,来提高业余训练者对于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避免损伤事故的发生。

锻炼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照要求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但可以升高基础体温,增加自身肌肉中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应激性和关节的柔韧性,让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处于适宜的状态,很大程度的预防损伤的发生。

业余训练者也要注意进行全面的放松活动。放松活动是指在训练后通过放松的方式使得体温、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肌肉的应激反应恢复到训练前的正常水平。从预防运动损伤的角度看,这与准备活动的作用相似,对预防运动损伤同样重要。放松活动中做些准备活动中的牵引练习,将因训练导致紧张的肌肉进行恢复,恢复到平稳状态,减少因无氧训练产生的乳酸含量,以至于活动后不会出现肌肉酸痛的感觉。

业余体育训练者应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训练者除了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放松活动外,应该知道和了解初步处理锻炼后出现关节不适、肌肉酸痛的方法。肌肉的酸痛可以进行温水浸泡或者自然按摩。如果疼痛仍旧继续或者有加重的趋势,就应该及时的去医疗机构进行会诊。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身体反应,及早的发现运动损伤的症状,以便于及时的遏制运动损伤的加重趋势。

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保证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对于运动器械要定期的进行检修,保证器械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于篮球场或者足球场等场地要及时进行打扫和修整,保证场地的平整和卫生,为体育训练创造舒适的环境。

加强对容易损伤部位的训练,强化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相应的适应强度,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防止踝关节损伤,可以多做些提踵训练,加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强度。

预防的关键在于专业人士的辅导。教练传授正确的动作,才能保证训练的过程中运动损伤的程度最低。所以,教练需要对训练项目进行专项研究,了解该项运动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正确的指导。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练要对训练人员进行必要的保护,不提倡训练人员之间进行相互保护。业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确保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上,训练中出现损伤问题就会违背训练的理念。在业余的体育训练中,训练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教练需要指导训练人员进行体育训练,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教练和训练人员要非常重视业余体育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问题,分析调查事故的原因,然后进行有效的避免。另外,教练要引导训练人员正视自己的运动负荷量和正确的认识运动损伤问题,指导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促进训练人员身体素质的提高。

3 结语

在业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分析和调查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重视运动损伤的严重后果,运用正确的预防手段,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在训练人员的具体训练中,提高训练人员和教练之间的防护意识,做到训练的规范化、标准化,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宋晨.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恢复方法[J].才智,2012(7):263.

[2] 高峰.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研究[J].科技通报,2013(1):62-64,70.

[3] 陈振伦.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及康复手段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21-23.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14-01

在对年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点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法;榜样激励法;弱项刺激法;分组对抗刺激法,希望能给特长生的训练带来帮助。

一、因材施教法

中学特长生的运动水平高低不齐,专项也不同,运动经历也不同,所以在平时的训练时要注意对每个特长生,采取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我们所必须做的就是如何对他进行特殊照顾,也称之为 “开小灶”。 这其中,额外加量训练法便是我们最熟悉和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比如在力量训练中,我们一般安排大部分队员的起始力量练习是50公斤,而对于体育特长生则应该根据他的能力大小将起始力量增加到55~60公斤,或者更大;在安排队员的最大力量训练中,我们给体育训练特长生的力量安排更可能要高出其他队员10~50公斤不等,甚至更多。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在训练中使他能够“吃得饱”、“吃得好” ,决不能让他 “饿肚子”。 提高训练质量是搞好课余体育训练的工作关键,训练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的训练水平,在于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在于好苗子的不断充实 一个好苗子,是任何一位教练都梦寐以求的 因此我们经常到那些师资力量不够,办学条件较差的周边学校选苗子,以便为训练队不断补充好苗子打下基础,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对这些个体特征进行归纳 总结,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他们一起完成各个阶段训练任务。

二、榜样激励法

体育特长生在训练队中运动能力突出,我们大多会安排他作为训练队的队长,在平时训练中管理其他同队队员的同时,更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这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个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当他训练懒散时,我们完全可以以队长的帽子 “压”他,让他知道他是队中的 “老大” ,是大家行为之模范,行动之楷模,他应该做得最好,也必须做得最好。 当然,体育特长生的榜样模范作用是我们的初衷,以此带动同队队员,也激励自己。 比如体育训练特长生的篮球打得好,故在安排篮球训练时,我们可以拿体育训练特长生作为榜样,让他多做示范,示范中更应该多肯定他的优点,给他以优越感,从而提高他的训练积极性,同时也可树立他在训练队中的威信。 当然,我们对他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必须及时地进行指点、 分析并指正,以防止队中其他队员类似错误的发生。

三、弱项刺激法

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能力比较突出,大多情况下指的是他的综合运动能力较强,而并非他每项运动都非常好 都能拿第一,他必然有自己的弱势项目和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对他做好弱项刺激是值得我们训练老师 教练员深思的 由于体育特长生综合运动能力比较强,长期处于优越感中,当他面对自己的单个弱势项目时,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屈服认输的,这对我们训练老师教练员来说是个挑战,但反过来说则更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即如何运用弱项刺激法,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动力,从而提高他的弱势项目的运动成绩,更使其运动能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升 比如体育特长生的弱势项目是足球,故在足球训练中,可以拿足球比他好的队员跟他进行比较,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更让他感受一下弱者的感觉,适当时候还可以用语言刺激一下他,以唤起他不服输的精神,提高他的训练热情、积极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但在比较、语言刺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更要注意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四、分组对抗刺激法

训练队员中大多成员都具有不服输的精神,他们都有着桀骜不驯的韧劲,因此分组对抗练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方法,因为这种训练方法非常迎合不服输队员的心理,这种训练方法不但可以较快地提高队员的运动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体育特长生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激励方法,甚至可以说是更适合于此种队员的训练方法 比如当我们安排分组接力比赛时,我们就可以按队员的实力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但在搭配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就是尽量做到体育特长生队实力小于另一队队员的实力,因为这样对体育特长生来说才可能形成考验,也是个挑战,这样也更能够起到对抗刺激的作用,激发体育特长生的动力,从而充分挖掘他的运动潜能。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训练方法对我们的日常训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做到更好便是我们教练员和训练老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日常训练中,对待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以上四种方法都是我们所常用的,但在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什么项目、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我们大多的训练老师和教练都一直在努力地尝试着。当然,要搞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进取的,我们不但要认清在素质教育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新形势,还要了解本地区 本校的情况 城镇中学有其自身优势,亦有不足之处,如:学生能吃苦,身体素质较好;学校开展的其他活动不太多,为体育训练能争取出时间等。

参考文献

[1]李玉芬.浅析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01)

[2]章继录,林光.对高中课余体育训练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1).

[3]付国青.谈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关系[J].新课程(教研版), 2009,(07).

篇5

关键词:少儿体育;训练;问题

体育训练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有益的影响,应该从少儿开始抓起,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父母以为孩子创造安逸的生活为己任,少儿饮食方面存在着营养过剩的问题,少儿肥胖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加上父母不希望孩子吃苦受累,因此忽视了体育训练,少儿体质弱,抵抗力差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对少儿的体育锻炼加强认识和进一步落实,对少儿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少儿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但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阻碍了训练质量和效果,需要改进方法,寻求适当的策略使少儿体育锻炼真正发挥作用。

一、 少儿体育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受到升学率的压力,在教学和学习中过分重视了文化课,而没有对少儿的体育训练投入精力,导致了少儿体育训练质量不高、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的局面。我国目前已经普及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认清素质教育的本质,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国家的教育制度处于一种应付的境地。而且,义务教育阶段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以应试为主,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分数而奔波,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迫,教师为提高升学率,也重点抓学生的文化科目的学习,而对体育训练置若罔闻。家长也是如此,只关心学生的文化科目学习,对少儿的体育锻炼也没有重视,这些原因使少儿的身体机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而体质较差,在疾病面前缺乏应有的抵抗力,健康问题频出。另一方面,学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对少儿进行体育训练,但是体育课堂教学比较松散,学生的训练态度并不端正,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对于体育训练的各个项目并不能认真对待,更不必说落实到行动上了,因此,学生也是以一种应付的心理对待体育训练;实际上,少年儿童的自控力是很有限的,心理方面很不成熟,缺乏主见,因此,体育训练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很大一部分是由体育老师决定的,如果体育老师能够科学适量地安排教学内容,以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训练,那么学生必会热衷于体育训练,并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通过有效的训练来使自己的体能体质得到有效增强。

二、 少儿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分析

少儿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应该针对体能训练的不同方面分类进行,比如,耐力训练要有耐力训练的策略,力量训练要有一套科学化的方法等。

(一)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主要通过田径运动的方式进行,首先应该选择有氧运动的项目进行,比如跑步、游泳等,其中跑步的种类很多,变速跑、越野跑、公路跑、场地跑等都可以选择,当然运动方式的选定还要考虑少儿训练主体的运动基础和体质状况,进行定时定量的练习。耐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少儿的心肺系统的技能,使呼吸的深度更深,耗氧量不断提高,扩大肺活量,进而提高耐力水平。

(二) 力量训练

所谓力量训练就是指肌肉的承受力和爆发力。我们都知道,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在田径运动中,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速度上;在举重练习中,力量则体现在人的臂膀的上举力;适合于少儿的力量训练方式很多,主要是强度的设定。不同的运动对人体器官的力量训练是不同的,比如,俯卧撑依靠的是臂力和腰腹力,跳绳重视手脚的协调能力,双杠依靠臂力,杠铃也是依靠臂力等;力量训练强调两个基本点,即力量和速度,因此要求少儿做力量训练时要讲求快速和动作到位,不能忽视任何一方;训练时,少儿的起步速度要快,然后进行多次的练习,才能逐渐出现成效;另一方面,运动的主动肌群和被动肌群是有分别的,两者要协调配合,适度用力,尽量降低能量消耗以便可以使肌肉延长工作时间而不至于过早进入疲劳状态。

(三) 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的第一步是要选对运动项目,其中,体操、健美操和跨栏跑都能起到伸展肌肉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训练则要求在复杂的情况下进行身体的练习,学会变换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一个动作,要在训练中逐渐找到平衡感,发挥小脑的调节作用,使身体更具有协调性。

(四) 采用多样化的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少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注意力保持长期集中的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只进行一项练习,采用一种运动项目,少儿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体育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建议采用不同的训练项目,并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样学生的训练兴趣才能有效地被调动起来;老师要认真辅导,使少儿的动作都能到位,对于他们训练取得的一些成果,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保持持久的训练动力。

在训练项目的选择上,田径运动、球类运动都要有所涉猎,另外,考虑到少儿爱玩的天性,可以运用体育游戏的项目形式,体育游戏既能激发少儿兴趣,安全性高,同时少儿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在游戏的玩乐中训练了各项体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三、 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

哲学上讲,意识能够指导人类的各项活动。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并加强后,才能够自觉将体育训练落实到实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是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在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中,要学会保护少儿已经建立的体育兴趣爱好,然后培养新的体育兴趣,毕竟,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体育锻炼当做一种真正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另外,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够培养少儿正确对待挫折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对于意志力的磨砺,对于少儿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用的。

少儿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家庭和学校是主要的两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少儿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要想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家长必须对体育训练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付诸于对少儿训练的行动支持。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分数极其重视,甚至到了一种极端的境地,这也容易理解,毕竟各种升学考试是根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取舍的,考试的分数与“成才”直接挂钩,体育课程处于“副科” 地位,考试中不做具体要求,家长并不重视;实际上,家长并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学生学习的保障前提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应对各种强度的用脑和学习;另一方面,体育对文化科目的学习具有调节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加重劳累,还能使少儿疲惫的身心获得休息,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家长必须看到体育训练与学习文化课不是冲突的,相反还有辅助作用,以此认同体育训练,并给少儿制定体育训练的计划,保证少儿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促进少儿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少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体育课,离不开体育老师的教学。学校开设的体育课能够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体育训练,而体育老师掌控着体育课堂,安排什么样的训练项目,应该如何把握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是由体育老师决定的,因此少儿体育训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老师的影响。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体育老师也对少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缺乏认识和研究,在体育课上没有严格要求,也没有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得过且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体育训练中体现的个性以及心理状况,体育老师也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很多的体育课堂就是学生“随便运动”、“随便玩玩”,体育训练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针对这些问题,体育老师应该对少儿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认识,在体育训练的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合理选择训练方式,有计划地展开训练,使少儿的体能和体育素质都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少儿健康发展。

总结:

以上分析了体育训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启发,重视少儿体育训练,并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庞毓恩,屈红林.试论运动选材的遗传因素与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2]秦卫斌.对学校田径业余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04)

[3]满仕彪,袁季风.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分析与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2009(05)

[4]官立勇.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7(07)

篇6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篇7

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全组教师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体育即将成为主课更要抓好学生体育素质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应做以下几个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地形式。通过阅读大量地书籍,勇于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为了上好课,我课前认真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动作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动作前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听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让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嬉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有效的完成一节课的内容训练,时常与学生为主体,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智二年级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

在工作中,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并积极做好摘记,撰写好。每年征订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杂志2本以上,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谦虚的向老教师学习。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抓好农村小学课余特色项目》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上;《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一节校内研究课》;《奇妙的绳子》分别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参加市(南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获片壹等奖;参加市基本功比赛获市叁等奖。

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备战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篇8

【关键词】小学足球教学;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41-02

足球运动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古时称之为“蹴鞠”,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队员间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引入足球项目,对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小学生体育锻炼有着重要意义。

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与教学意义

1.“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

“快乐体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运动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该理念强调在体育中培养个人兴趣和创造力,不以教学目标为教学重点,对突破我国被动、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学生对运动的偏向性决定了他们在体育中体验快乐的不同。“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体会到快乐。另一方面,“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我国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体育需求,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二、小学足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1. 足球教学课堂程式化

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由于是专项教学,教学内容比较统一,教师会强调教学组织纪律和规则,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纪律、规则缺乏认识,在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能一味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足球表演,使得足球教学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教学设施应用不足

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小学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田径教学,球类运动教学反而得不到有效发展,足球教学亦如此。很多小学生喜爱球类运动的程度远胜于田径运动,足球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小学生学习,符合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要。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校足球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体育器材的更新速度比较慢,足球的更新节奏更是缓慢,陈旧的体育器材难以调动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小学足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表现为两点:第一,教学方法重视技术化。很多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以让学生掌握足球运动中单个动作为重点,一遍遍重复对某个动作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无法真正体验到足球运动的快乐。第二,足球教学考核比较单一。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进行足球训练会采取分数考核方法,但这种分数考核偏重于学生一时的体育表现,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具体进步,不能及时反映学生足球学习的综合专业水平。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极易挫伤学生足球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体育专项发展。

三、“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1. 创设轻松、快乐的足球教学氛围

足球运动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集体运动,小组竞争激烈,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在足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持精神状态饱满,适时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节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倦、烦躁等情绪,为学生足球学习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让学生快乐学习。对胆小、羞于表现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培养其大胆、果敢的精神;对课堂中的活跃分子,要巧妙地点化。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足球训练的快乐,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 合理分组,提倡“互助式”学习

在足球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分组,让同组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不断地磨合,既可以让学生在这种磨合中弥补自己自身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例如,在足球教学进行分组教学时,每组安排一名学生为小组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组成一支小小的“足球队”。在足球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中,让小组学生通过分组“互助式”学习,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有效进行足球水平的锻炼。

3. 创新足球专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

在传统足球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锻炼技术、培养学生配合默契,让学生掌握足球学习的要领,而“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不仅如此,还要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要对已有的陈旧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指导学生掌握技术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同时,更新足球教学的考核标准,将学生平时的训练成绩和训练过程纳入考核标准当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也能有效提升小学足球教学质量。教师可在足球教学后,适当地组织班级足球比赛,以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足球训练,对学生在训练中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4. 走出课堂,多方面提升小学足球教学水平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地贯彻“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把好玩的体育项目变成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将喜欢加以训练成为擅长的体育项目,实现“玩”和“教”的有效统一。

【案例】组织学生观看足球赛事。教师在足球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最新的足球赛事,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足球运动员的体育表现和体育精神,结合当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激情,感受到竞赛和运动的快乐。

四、总结

“快乐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当下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从玩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热情。通过创设足球教学氛围、合理分组教学、创新足球专项教学方法以及走出课堂等多方面教学,全面改善小学足球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足球教学当中,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足球教学课堂和足球训练课堂,贯彻“快乐体育”理念,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特长,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保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更好地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锴.“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应用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15,(05):54-56.

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 大众艺术体操课 影响

一、大众艺术体操课对小学教学体系的影响

1.1大众艺术体操课在小学的开展,是对体育传统教学的冲击和创新。相对而言,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要么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要么又对学生过于开放。因此,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开设,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内容提供了有效补充,同时为小学体育教育方式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小学体育教学必定会出现更多的路径。

1.2大众艺术体操课在小学的开展,为小学整体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当代教育理念要求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进行培养,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常常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不得要领。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开展,为小学体育乃至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即采用活动教学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二、大众艺术体操课对小学生的影响

2.1对小学生内在素质的影响。小学生的内在素质主要受到在其人格或道德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诚实、真挚、勇敢、向上等都可以被纳入学生内在素质的范畴。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主要是师生之间共通过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模仿的结果。一个长期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其精神状态必定表现得较为旺盛,对身边的人或环境都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大众艺术体操课在小学的开设,使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将思想和情感宣泄出来,同时又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合作互助的关系。这种开放而和谐的环境下,学生的发展将不会受到过多的制约和束缚,继而不断返璞归真,趋向纯洁。

(1)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开设,使学生在一般教学之余获得了放松,以一种新式的教学过程舒缓学生的神经。这种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能够吸引天生好动的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枯燥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学习之余,获得了活力的还原,进而展现出小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乐观的特性。(2)通过大众艺术体操课,学生能够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时间,经过教师的跟踪辅导,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不断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及友善、互爱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通过大众艺术体操课,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美的元素,譬如:形体美、意识美、艺术美等,这些元素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观产生着影响。在一段时间的熏陶之下,小学生将会树立起分辨美丑、善恶的基本意识,这种意识也将反作用于学生本身,使学生学会如何优化自己,注重自身素养的养成。

2.2对小学生外在素质的影响。外在素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体型结构和外貌特征等,是能够通过视觉观察和审视的学生的表面形态的综合。大众艺术体操课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项目,让学生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身体锻炼当中,从而减少其身体所承载的多余脂肪,使学生的骨骼更加强健,肌肉更加匀称,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全面的塑造。通过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作更加流畅,刚健有力的同时又不失优雅和灵敏。因此,大众艺术体操课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形态,使他们发展得更加良好,突出其健康和阳光的特点。

三、大众艺术体操课广泛影响力的运用策略

3.1加强基础训练,塑造形体美感。现代学生应当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这主要通过学生外在的形体美感而得到体现。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长期的锻炼,因此,要对小学生多开展艺术体操训练,强调学生对于身体器官的协调,对某些身体机能的强化锻炼,促进学生的身体成长。

3.2投入真实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一般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而改变。譬如学生的而学习态度、教学关系的好坏、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性等,均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元素。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要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同时“促进学生自主、互动、探究”式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实的情感,与学生之间进行和谐的交流和互动,以此带动学生的普遍提高。

3.3运用多种元素,广泛熏陶学生思想。首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展兴趣教学法。其次,多与学生进行交谈,关心学生实际情况之余向学生传达教师的关爱,用温情和真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最后,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区别评价、区别辅导的方式。同时尽量多开展鼓励性教育,以此保障和促进小学生的普遍综合提高。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开设大众艺术体操课,是新时代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基于传统教育现状下的教学革新。当今时代是一个具有相当的艺术性的时代,在色彩斑斓的艺术时代里,小学教育也应当做出艺术性地创新,不仅要添加一系列的艺术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内在素养得到提升,还应当注重将教学活动本身设计成为富含艺术性的事物,不断推动教学活动走向成熟和高深。

【参考文献】

[1]邱华伟. 浅谈青少年艺术体操的基础训练 [J]. 少年体育训练,2007.

[2] 胡雪.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的研究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

[3]王健珍. 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形式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篇10

关键词: 体校文化教学 学训并重 新型评价体系

体校的文化课教学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无论学校学习的氛围,还是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都让教师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在体校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长期作用造就了体校文化教学消极的现状。

(一)体校教学的双轨性与义务教育的单轨性。我国现行“举国体制”的体育管理制度为我国的体育强国之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苗子要从小发现,从小培养。所有小队员在小学阶段就必须进行艰苦的专业体育训练,同时还要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双轨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免顾此失彼。面对着同样的学生,教练要训练,教师要教学。训与学,孰轻孰重,若不能取舍,又当如何并存?这个矛盾注定了体校的教学就是一个难题。

(二)体育训练的单一性与文化学习的多唯性。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在方式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体育训练是单向性的。无论是基本体能训练还是专业的比赛技能训练,所有一切都是围绕这一方向有目的地单一性地进行。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夺冠。但是文化学习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是全方面知识的学习。几门课程同时进行让很多不善于学习的孩子精疲力竭,无力应付,所以不能同时胜任几门课程的学习,并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继而产生厌恶,严重的就选择了放弃。两相比较,许多孩子更习惯于简单直接的体育训练,而舍弃比较复杂的课程学习。

(三)体育训练的运动性与文化学习的课堂性。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喜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善于思考,喜静。初中生情况则相对复杂,表现在两种情况并存。自古技能训练讲究熟能生巧,苦练出成绩。对于体校学生而言,每位学生更习惯于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无需思考的学习方式。长时间静坐在课堂上听教师传授课堂知识,对于他们来讲,无疑是枯燥难熬、费力艰苦的事情。倘若教师所授课程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那么课堂组织教学就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会取得一定的效应。与之相对,如果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于比较枯燥,那么无论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还是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会存在着更大的困难,根本不可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体校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重振体校教学呢?综合以上三点矛盾,再结合自己在体校的工作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学训并重意识。新型的体校教学模式要一改以往的重训轻学的模式,本着为学生未来着想,对学生负责的原则,重训重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的模式要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才能在师生教练员中强化学训并重的意识。彻底改变传统的师徒式的训练模式。教师和教练在学生的面前同为师长。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学生负责,希望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为了能更好地做到这点,双方应该加强沟通联系,全方面地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避免偏听偏信,争取达到教师、教练、学生关系的最佳化,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是最有利的。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回归本位。体校的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专业体育,但是说到底他们这样的年龄段正值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段。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对于这些孩子也不例外。尽管学生心里都明白,得冠军远远难于考大学,但是他们仍然想逃避学习。原因很简单,就是怕吃苦。虽然每个学生心里都清楚,现在这样的对学习的放松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但是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学习的动力,他们还是不能回归自己的学生本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帮助他们荡涤内心的浮躁,更需要成年人的警示,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平静。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如听讲座、看影片、请真人现身说法等,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确立自己的阶段目标,找到初中学生应有的理性和智性,回复内心本来的宁静,挖掘出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回归学生本位。

(三)研究生情实况,努力创设高效课堂。学生来到体校学习,原因多样。有的确实有体育专长,想在某一项目上有所发展;有的是因为文化基础太差,在普通中学继续跟进存在着难度,而体校相对对文化要求低,所以到这里来就读。无论是哪种情况,体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创设高效课堂,对于每一位体校教师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那么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走进课堂。包括备好课(准备好一堂课的知识点,要精练,尽量减少学生记忆的负担),备足课(知识点的讲解配备充足切实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备全课(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后练习,备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一种连贯的学习体系中)。其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乐趣,从而减轻厌学情绪,自觉回归课堂,与教师协作,共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