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证医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仔细数来,芪苈强心胶囊的众多研究已相继发表于《细胞免疫学》、《心血管药理学杂志》、《美国高血压杂志》、《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等国外杂志。多项芪苈强心胶囊研究的发表,打破了国际医学领域鲜有来自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及证据的尴尬现状。事实上,这些年通过医药同仁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中医药已经逐步走上国际化舞台。
中医药循证医学探索崭露头角
长期以来,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和诊疗模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难以提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说,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水平尚过多依赖临床经验的积累。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防治对策和方案。而问题主要纠结于科研设计存在缺陷、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元保证、缺乏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缺乏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
循证医学研究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兴起的一种最权威、最科学的医学研究方法,以大范围、多样本、随机、双盲为特点,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可得出国际公认的具有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学术发展。中医药的循证医学研究得到不断发展。但应该说,国内中药极少开展循证研究,因为对已上市的品种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不仅投入巨大,更冒着一旦研究结果不佳则产品市场将面临巨大打击的风险。
随着中医络病理论的发展,在脉络学说指导下,以岭药业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这不仅仅体现了勇于探索的胆识,更展现了以岭药业对于中医药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坚定信心。
中医药临床研究已叩响国际化大门
参松养心胶囊初战告捷
最早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是参松养心胶囊,其早在2008年即完成了“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该研究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36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参与的医学专家多达500余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对照药物,治疗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西药慢心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西药心律平相当,并且对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这标志着通络中药在某些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堪比西药甚至超过西药,尤其凸显长期用药安全优势。
以岭药业中医药循证蓝图
心脑血管病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牵头,国内30余家三甲医院参与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胶囊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本项目已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注册。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为主要研究者发起的“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TISS)”,拟在国内60余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计划入选2000例患者。本研究将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评价其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改善程度,综合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的临床疗效。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国家“973”子课题,研究已于美国Clinical trials.gov登记注册,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张澍教授担任研究顾问,黄从新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全国60家三甲医院参与。主要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衰伴室性早搏患者可有效治疗室性早搏的同时保护心功能,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窦缓伴有室性早搏患者可减少早搏次数,提高心室率。
肿瘤
“养正消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循证医学研究”由山东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和北京肿瘤医院王洁教授牵头,在全25家三甲医院开展。该研究旨在评价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疗效。
篇2
关键词:循证医学;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
胸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三级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临床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又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枯燥,难度大,难以掌握,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而在临床实践中,难以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得情况。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必须更新教学法和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注意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临床医学模式,循证医学倡导以“最可靠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其目的足为患者提供现代医学证实的最理想的医疗服务。本文拟探讨将循证医学理论运用到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医学院学生的循证医学水平。
1 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整合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患者价值观,从而形成最适合的诊疗措施,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和生活质量[1]。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临床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客观证据。也就是说,临床医生所做出的任何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定,医学专家们所制定的各种诊疗指南,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卫生决策,都要依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进行。
循证医学的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模式[2]。这就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与患者和同行间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计算机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基础科学应用于医学实践的能力,在处理疾病时会考虑社会有关因素的能力,学会在工作中考虑医学伦理和专业精神相结合的能力,具备衡量所获得信息正确性的循证医学的能力,感知自我能力和心理状况的能力[3]。
2 胸外科临床培养带教中体现循证医学理念
循证临床决策需要医患双方权衡治疗方案的利弊,医生必须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患者希望决策的方式等。因此要强调学生要查房的重要性,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首先,要与患者交流,真实地体会临床医生的神圣与责任。其次,查房前认真阅读病历,仔细了解患者病史,熟悉患者各种相关检查,仔细为患者做好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修正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在查房过程中,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并应勤于思考,善于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新的知识,而且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医学生在学科实习中要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4]。
胸外科解剖结构复杂,相应并发症多,不能把胸外科手术看做简单的基本操作,而是要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查房也是是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5]。
3 寻求“最佳”证据,制定“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的手术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强调获取可靠的科学证据。在决定手术方案时,由于胸外科疾病多病情复杂,有时可能缺乏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医疗原则,治疗指南,应强调可靠的科学证据,即“最佳证据”,真正做到“有据可循”。要根据各种文献,找出可靠的根据。要正确处理好最佳证据同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关系, 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合理合法的医疗服务。带教医生既要传授给学生临床经验,也要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并培养其过硬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患者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物质基础,而临床医生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具备:①较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知识和技能;②一定的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基础;③较强的协作和交流能力;④专业技术的继续发展和提高。因为医学研究非常活跃,很少永恒不变的“真理”。现代临床医生应终身学习,随时更新知识,跟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才能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所熟知和应用,才能对诊治产生有利影响。因此,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利用实习阶段打牢医学实践基础。并在考试中加大实践内容,以此来巩固临床实习内容。
5 尊重患者权益
患者的参与医生的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通过病人的接受和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如果病人不广合作和接受是不可能奏效的。循证医学的实施是要求医生充分地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权和正当权益,与患者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有效的诊治措施取得病人的高度依从性,从而产生最佳效果。在临床课程设计中,一定要灌输这种理念。比如在选择胸外科手术方案时,告诉患者各种方案的利弊,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患者,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兼顾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最让患者满意的方案。
总之,在胸外科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引入循证医学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仅要巩固理论知识,也要提高临床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方式,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继懋.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意义[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5,7(4):41-43.
[2]陶军,杨天德,刘禹莲等.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3]秦孝智,关立克.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9):1314-1320.
篇3
临床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其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教学与实践,这也是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临床思维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将来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教为主”,即教学的进行是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但是这一教学模式限于有限的授课学时,教师仅能做到传播知识,少有机会通过深刻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这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发展为改变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2000年,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达维德•萨克特(DavidSackett)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2]。短短的半个世纪,循证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医学的主流,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而且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也正在逐步融入临床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教育模式。首都医科大学已经开展了循证医学教学,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医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了有关循证医学的调查,以了解目前神经病学教学中师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和实践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和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授课教师和见习指导教师。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自填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及实践的态度,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技能,临床指南的使用等。每项问题为5分制,分别依次为否(1分)到是(5分)。分别为问卷调查在神经病学教学结束后2周内进行。
1.3统计学
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建立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库。所有资料分为3组,分别为七年制学生组、五年制学生组和教师组,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教师组:13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9人;年龄:43.31±6.68岁(35~58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3人,硕士1人,博士9人;技术职称:主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任医师5人;临床工作时间:19±6.44年(10~33年)。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组:27人,其中男性13人,女性14人,年龄21.19±0.83岁(19~23岁)。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组:34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20人,年龄22.38±0.95岁(20~25岁)。
2.2循证医学及实践的态度调查3组对循证医学的态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认为循证医学是必须且必要的临床实践。
2.3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技能3组在循证医学实践的技能掌握上存在差异。教师和七年制学生对循证医学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如熟练地使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对专业文献作严格评价方面较为自信,而五年制学生则相对信心不足(P<0.05)。
2.4临床指南的使用情况3组在临床指南的使用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当前医学研究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的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问世,使知识的更新更快。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对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应用于临床,在这一方面,循证医学模式为我们指出了新的道路[3]。循证医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距今不超过半个世纪,但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而且随着临床实践还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中,而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同时也在改变着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因此,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转变授课教师的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与再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工作后自我知识的更新[4,5]。
循证医学应用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授课教师和学生。从问卷调查表1师生对循证医学应用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基本上没有差异,均认为循证医学是必须且必要的临床实践。这一点是循证医学能够顺利应用于临床教学并获得成功的前提。从表2可以看出师生在循证医学实践的技能掌握上存在差异,教师和七年制学生对循证医学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如熟练地使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对专业文献作严格评价方面较为自信,而五年制学生则相对信心不足。这可能与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有关。“熟能生巧”,“一事通则百事通”,这提醒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实践,以达熟能生巧的地步,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
篇4
2•循证医学教育: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循证医学已纳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全科医生(开业医生)及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接受循证医学的继续教育,通过挖掘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循证医学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得以应用,如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等过程实施循证实践,从而有力促进了临床医疗质量和水平。据笔者接触和了解、很多医生掌握了网上文献检索、数据库查询、文献评价的方法。如果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碰到不能解释的问题,需要寻求研究证据和答案,也可求助于“临床疗效中心”(CenteforClinicalEf-fectiveness),中心根据医生需求可提供诸如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系统评价及研究课题、项目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如该中心曾为政府部门“水质量与处理研究”项目提供技术咨询。由于中心由州政府部门和所在大学医学中心提供经费,向全州医生提供服务,均是免费的,用户只需通过电子邮件(或信件)发往该中心,可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所需服务。
3•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目前,全世界有3万种生物医学期刊每年发表约200万篇文章,其中仅1%文章科学性正确无误,医学干预文章仅15%~20%得到肯定的科学证据支持(引自BMJ编辑Smith,1991)。繁忙的临床医生如何从浩翰的医学信息海洋中获得所需证据,这就是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至今,有关防治研究效果的大型数据库有Cochrane图书馆,为一年4期的电子光盘杂志,如1999年第3期录有228篇系统、253篇系统评价的指南(Portocol),13万篇对照试验注册目录等信息;“BestEvidence”是类似的另一本电子光盘杂志,它收集其他杂志已发表的临床试验;此外,以下期刊杂志也提供循证医学的重要信息,包括:Evi-dence-Basedmedicine、ACPJournalClub、ClinicalBMJ、JAMA、Lancet、AnnlnternMed、OnlineJCurrClinTrials等,以上电子杂志和期刊在澳州各大医院和医学中心图书馆已广泛使用,如安在因特网上进行文献检索,MEDLINE和EMBASE为循证医学的重要信息资源。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编制的指南也成为循证实践的信息来源。如澳州普通在临床使用的“最佳实践临床治疗指南”(BestPracticeClinicalManagementGuidelines)和“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
4•澳大利亚Cochrane中心:居于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干预效果需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的认识,在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ne的倡导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Cochrane协作网于1992年在英国注册成立,开展对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并将结果予以传播。由于对该组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欧洲和北美纷纷相继成立了协作网之下的Cochrane中心,澳州政府的“国家医疗卫生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初出资在阿德莱得大学和南澳弗林德大学共同成立了澳大利亚Cochrane中心,次年该中心又得到新西兰卫生部的资助。中心致力于制作、更新和传播医疗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通过应用而促进临床实践。通过参与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工作,将政府机构、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用户(病人)联系起来,训练系统评价者和系统评价的使用者,促进有效干预措施检索、评价和推广应用,并开展系统方法学研究,澳大利亚Cochrane中心在循证医学领域已开始显示其重要地位,在卫生行政决策、新药开发、促进临床实践、改进医疗质量、医学教育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国家医疗卫生研究委员会正在制定实施要求所有临床试验都先在Cochrane中心注册,以推动循证医学在澳大利亚的进一步发展。
中心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临床决策和决策支持系统;(2)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影响的评估;(3)社区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4)创新的循证健康促进;(5)医疗卫生决策中用户的权利;(6)医疗干预的费用效益和经济模式分析。新近成立的Monash公共卫生与卫生服务研究所更将循证医学推向宽广的领域,从临床医疗扩大到社区三级医疗网,从疾病治疗扩大到预防和健康促进,从传统医学扩大到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Medicine),通过医疗、预防干预的费用和效益系统研究使卫生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篇5
“循证医学”从文字的表述上可以认为指的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围绕着什么是“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利用“证据”?“证据”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循证医学讨论的焦点。
(1)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个人的优良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最佳的临床证据的完善结合基础上[3]。从系统研究中所获取的证据,也称之为“外部证据”(Externalevidence)。个体的诊疗知识、经验与技能来源于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同时必须在不断地学习和利用外部证据时得到充实与更新。从这一角度看,实施循证医学是医护人员终身自我学习的过程。为了改善对病人的诊疗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不从系统研究中获取最佳外部证据,诊疗水平无法提高,旧的、无用甚至有害的诊疗方法无以摒弃,新的、有益的诊疗方法无以应用;没有以个人的诊疗知识、经验为基础,易为外部证据所左右,因为即使是最佳的外部证据,也不一定适合某一具体病人。循证医学是“科学治病”(临床决策科学化)的医疗模式。
(2)系统研究包括基础医学研究,但更主要指的是临床上有关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康复、预防措施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循证医学强调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上述的研究,以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基础上,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可应用价值。对于防治措施的效果的评价,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所获取的证据被认为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强,而来自应用Meta分析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综合结论对比于单个的随机对照试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下述关于证据的真实性级别的评定在国际普遍被采纳*。证据级别的评定(其真实性依次减弱):Ⅰ级,证据来源于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Ⅱ级,证据来源中至少有一个试验应用了正确的随机对照设计。Ⅲ_1级,证据来源于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但未用随机方法。Ⅲ_2级,证据来源于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尤以多个中心或多研究组的为佳。Ⅲ_3级,证据来源于多个时间序列,或有干预或无干预措施;无对照组但效果显著的试验亦包括在此级中(如1940年青霉素治疗的结果)。Ⅳ级,有威望的专家基于临床经验的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意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临床研究课题都必须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可应用的设计。例如,评价诊断方法的价值,通常应用的是横断面研究(Cross_sectionalstudy)。
(3)临床流行病学强调临床研究以人的整体作为对象,而不是人体的局部,更不是动物[1]。基于这一观点,循证医学认为从临床试验中获取的证据必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将病死率、致残率、生存期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的重要临件如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猝死、心衰加重等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Primaryoutcome),并十分重视对病人主观感受、功能状态、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和卫生经济分析(Economicanalysis)的评价,而单纯的生物学指标包括实验室理化检测和体征发现诸如血脂、血糖、血压升高等被视为次要指标(Secondaryoutcome)或替代指标(Surrogateoutcome)。次要指标只有在被证实与真正重要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并确定是由于治疗所带来的结果时才具有意义[1,5,6]。实践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这一理论,对推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4)循证医学强调诊疗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益(Efficiency)的统一。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ne正是因其1972年发表论著“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反映”[4]而闻名的。自该文首次提出关于在健康服务中如何才能达到既有效果、又有效益的命题以来,对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广泛的革命性影响[7~10]。Cochrane在该文及随后的著作中,强调随机对照试验的重要性,提倡开展进行系统性综述(Systematicreview),指出系统性综述在临床研究结论和卫生健康服务的结果这两者间的连接中所占有的关键作用。1987年,也就是Cochrane去世的前1年,他提到有关孕妇和新生儿的医疗保健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性综述是“在随机试验研究的历史上和卫生健康服务评估中一个真正的里程碑”,并且建议其他专业也应遵照这样的做法[1]。Cochrane主张,这些有用的资源应该合理地被应用于卫生健康的服务中,担心这些资源不能为那些需要用它来进行决策的人们所利用,并猛烈抨击质量低劣的研究和过时的研究对健康服务决策带来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后,Cochrane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推动着世界范围内临床医学的许多重大变革,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到普遍重视。国际性的医学文献系统性分析合作网络已经形成[9,10,12];不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的防治方法得到重新评价,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之上的新的研究结论正在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了患病人群的预后[13~15]。获取最佳的外部证据,并与个人诊疗经验相结合,其最终目的在于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改善病人的诊疗结果,取得疗效与效益的统一。
2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学科。临床流行病学一词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临床流行病学发展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确立了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原则,以期全面、准确、系统地获取临床研究中的信息,并应用概率论和严格的逻辑推断,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推导研究结论,使研究结论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回答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中,应用严谨的科研设计、合理解释研究结论,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同时也十分重视临床医师对医学文献的批评性鉴定(Criticalappraisal)能力的培养。这些原则与方法都为循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谈及循证医学的时候,往往无法离开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3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防病治病方法和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似可从下述几方面加以概括:
(1)在临床实践中提出并检验假说是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式。对于假说的检验,以至于理论的产生、方法的形成都主要通过在人体身上的医疗实践而完成。因此,临床实践在整个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构建和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点与西医学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的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直接的临床研究结论避免了结论外推过程中从动物到人的种属差异,但同时由于研究因素不似实验研究中易于控制而可能增加人为的误差,也由于医学伦理的原因,有些从临床观察中提出的假说无法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学的临床研究和中医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以疾病防治与养生保健的方法、理论为重要内容。“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水平,是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证候”是疾病(泛指非健康,不是单指西医学中的“疾病”单元)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映,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组合,是从整体观出发对疾病内在变化的概括。抓住“证候”这一关键环节开展临床研究,有可能带动临床其他领域的进展,并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然而,由于证候的判断(辨证)乃以症状、舌象、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或定性指标为依据,并很大程度上还有赖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因此,证候研究的客观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仍有待于科学方法学的应用。
(3)中医药临床实践,历来重视人的禀赋、体质、心理活动(七情)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中医临床不仅是以“病”为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以患病的“人”作为对象,这就决定了“个体化治疗”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医疗模式,同时也决定了中医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规律,临床治疗学(例如,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复方的应用)等具有多维的性质和丰富的内容。因而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衡量、治疗反应的评价上不应仅限定于生物学发病机理微观指标的改变,更应重视其自身整体功能的调节及对于环境(自然、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难度与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向现有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4)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概念化等,也有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试错法等,也有自身独特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雏形或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却是劣势,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正确地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发挥中医药学的固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4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
循证医学和中医学分别形成、发展于不同年代,并且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和方法。它们之间是否互相冲突?抑或互有联系,或可相互为用和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能否应用于中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4.1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的若干共同特点
从上述关于循征医学基本特点和中医药学临床研究基本特点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门学科有着许多共同点,可能也应该可以互用。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循证医学无任何新意可言。虽然这个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但新东西仅仅是收集资料的标准、分析资料的工具以及资料得以使用的社会背景[7]。事实上,人类社会自从有医疗实践以来,就一直在寻找有关证据以揭示疾病与健康的规律,寻找和发现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中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在获取临床证据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思辨。中医学关于证候的理论和实践就是明证。“证”是“证据”、“证明”,“候”是外观、是表现。从四诊获取信息、证据,进而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学还十分重视医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并强调历代医著在理论、实践上的指导意义。这和循证医学强调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循证医学着重从人体对于干预措施的整体反应去选择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和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观,其思辨方式则几乎是一致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循证医学的兴起,其目的同样在于提高诊疗水平、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两门学科之间无法互相渗透。有学者认为,循征医学和传统医学并不是相互对抗的术语[16]。事实上,国内外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循征医学的方法开展传统医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在提示和证明包括中医药、针灸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面做了极有意义的工作[17~21]。
4.2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各个领域。从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环节看,下述有关领域的研究,循证医学方法的应用显得特别重要。
4.2.1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性分析(Systematicreview)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是医学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对指导临床医学的治疗决策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自1992年英国Cochrane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国际上对临床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国际性的合作研究网络。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卫生部的支持下,华西医科大学已加入该合作网络。我国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文献的系统性分析工作可以说还处于初始状态。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不同于传统的描述性综述(Traditionalnarrativereview)。它是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的定性分析,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论文加以综合,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Meta_Analysis),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研究结论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为临床决策或者为未来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的文献综述是一种叙述性综述(Narrativereview)。其最基本的弱点在于没有规定系统的方法以获取原始数据或综合其发现,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这样,综述文章的质量和结论就无法得到恰切的评价;另一方面综述者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当发现相同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的结果时,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22]。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的系统性分析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至少将在下述几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①全面了解中医药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②对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也可为患者、卫生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及药品研制者提供有用的信息;③对未来的临床研究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④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提出指导性意见;⑤由于合理的治疗决策及研究决策的推行,将极大地提高对卫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提高卫生经济效益;⑥由于文献系统分析法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有利于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关系统性分析、Meta分析的具体方法与评价在此不作赘述。
4.2.2探讨建立具有相对“黄金标准”的证候专家量表,推动证候的标准化和客观化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是中医学有别于西医学的特色和优势。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学的辨证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临床实践和治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一定标准对于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的思辨、分析、度量和归类的过程。从真正的科学意义上说,作为度量客观事物的标准,必需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特点。然而,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历史的原因,中医学的证候标准在上述的两个特性上仍有相当的距离。5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中医药界在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这一工作的难度和研究方法学上的不尽成熟,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选择若干中医学的“基础证候”或“基本证候”,在广泛分析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设立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家咨询(“老手法”)。并经过严格的数理统计分析,从效度(Validi-ty)、信度(Reliability)和反应度(Respon-siveness)加以评价[23~25],将有可能建立具有相对“黄金标准”的证候专家量表。证候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不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国际医学界认识中医学证候的客观存在,对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有重要的作用。
4.2.3中医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直至目前为止,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仍然为医学界所公认是对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提供最有力支持强度的研究方法。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中医药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具有同样的价值。近年来,随着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在中医系统的引入,国家《新药审批办法》的公布与实施,中医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逐步得到重视,试验设计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其应用范围仍相当有限,方法学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加之中医药治疗特点给研究带来的难度,以至不少中医药疗效评定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盲法的一般原则,同时必须结合中医药的理论与临床特点,进行专业设计,尤其是对重大疾病的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评价,对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的辨证论治规律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具有无可置疑的价值,将使中医药有效性的评价建立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并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篇6
(一)理论考试评价
统一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与传统教学比较,P<0.05
(二)开题报告评价
对两组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不合格表示。与传统教学比较,P<0.05
二、讨论
(一)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GreenML将循证医学描述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教育因为循证医学的出现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教育时,会提供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其基本的解决步骤包括:依据临床病历资料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寻找最好的临床证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最好的成果应用于病人的诊断及诊疗决策中。循证医学可为多因素疾病的预后及有效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众多研究者认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模式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方法。1969年Barrows教授首先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PBL教学法。循证医学和CBL教学都强调:寻找发现问题、查找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循环式学习方法。因此循证医学导向下采用CBL教学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仍然沿用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再临床实习,最后直接接触临床”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它循序渐进的道理,但是却忽略了理论和实际结合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目前我们的教材大多落后于实际医学前沿发展,传统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接受医学最前沿发展动态对于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知识才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性这也是目前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神经外科专业而言其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很快,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那将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和独特的见解。因此而对于神经外科研究生来说重要的是要学会查阅并运用最新的医学证据来验证并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而不仅仅是对传统经验积累的思考。这正符合循证医学的理念和要求。而对于导师,也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运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CBL、PBL等教学法进行授课,这样才能“授之以渔”。有学者在本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说明了循证医学对于医学教育得重要性。而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在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引用CBL教学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更易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篇7
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实施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方法
循证临床实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①提出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就该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对于临床上遇到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同时又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针对病人的状况,可相应提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否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是其危险因素,如何预防?老师“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②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科学依据。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万方数据库、PubMed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的证据,尤其注意检索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和系统评价;③严格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指导学生参照循证医学方法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适应性,并结合具体病例,阐述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思路;④将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作出临床决策。指导教师组织学生集中进行点评和小结,提出最终的临床处理原则;⑤对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出后效评价。密切观察和随访患者,及时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评价已经进行的临床实践。
为评估上述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教学的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循证医学教学是否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否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等。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满意,认为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提高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实施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体会
首先,在实施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时,要处理好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关系。我们认为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其更加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是循证医学教育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育,而是对既往传统医学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在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可以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循证医学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新的高效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4]。
其次,循证医学教学能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回答,答案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证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立足于学科前沿;而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查找资料探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循证医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收集有关的最新证据,更新总结教材中尚未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治疗新技术。如通过检索文献发现长期使用NSAIDs患者内镜下溃疡发生率可高达40%,有系统评价对前列腺素类似物(PA)、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米索前列醇800μg/d比400μg/d预防内镜下胃溃疡的效果好,标准剂量的H2RA仅减少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的发生,PPI和双倍剂量的H2RA对两者均有效[5]。因此,通过对如何预防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循证医学教学,可指导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更新知识体系。
篇8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开设9周,2学时/周,共18学时。
1.2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结果
2.1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并做相应记录;
(2)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每名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课堂纪律良好,互动效果良好,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病案,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装订成册,于学期结束前上交,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4周)内完成,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和自由式(即开放性问答题,学生自由回答)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92%的学生认为优秀,7%的学生认为良好,1%的学生认为一般。关于教材,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第2版,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
3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实践的新模式,Naylor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临床学科设置尚需完善,高层次临床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尤需加强,建议临床与其他学科协作,提倡循证临床,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课程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它传播一种理念与技能,通过以问题为基础、自我教育式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学校医学教育为传播循证医学思想提供理论课堂。循证医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尚未单独开设该课程,只是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进行简单介绍,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尚在探索之中。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教学评价作为评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普遍关注。循证医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科学衡量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提供参考和导向,以进一步提升循证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激励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改进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学生自我评价量表,或者通过理论考试,或者对医学文献评价能力进行考核,或者对循证医学技能进行考核,或者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制定循证病案评价方案,或者通过立项科研课题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终结性评价提出的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它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质量。平时表现评价是督促学生出勤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学生自我评价中提到,这门课程虽不是专业课,也不是考研课,但是他们没逃过一次课。
篇9
关键词: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循证医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接班人,在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引入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我院妇产科实习2009级的助产班学生160人。
1.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在玉林市卫生学校实习的助产班80人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 名实习生,采用循证带教法带教。循证带教法带教的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临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利用既往病案资料、典型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对学生进行临床诊疗和思维的训练。而对照组80名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传统带教方法:采用传统医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临床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经验讲授为主,教师凭靠着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指导学生从事日常的诊疗活动,每周集中进行小讲课1次。两组间的学生在性别、年龄、专业基础学习成绩方面及两组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评价指标:1)问卷调查:实习结束后对教学满意度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2)成绩评估:实习结束后进行终合考试,题目为病案分析题及相关理论知识,分为相关理论笔试、病案分析口试及临床技能操作三部分,采用双盲法评阅考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比较:观察组的笔试分数(89.50±1.25)分、病案分析口试分数(87.250±2.35)、临床技能分数(88.70±3.55);对照组的笔试分数(71.10±2.55)分,病案分析口试分数(70.50±1.25)分,临床技能分数(88.70±3.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实习生出科成绩的比较( 例%)
组别
理论笔试分数
(分)
病案分析口试分数
(分)
临床技能分数
(分)
观察组
对照组
89.50±1.25
71.10±2.55
87.250±2.35
70.50±1.25
88.70±3.55
69.55±2.10
2.2 两组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96.25%,对照组的教学满意度72.5%,两组的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例%)
组别
例数(n)
教学满意例数( n ) 教
教学满意率(%)
观察组
对照组
80
80
77
58
96.25
72.5
3 讨论
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 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太过注重书本上知识和自己经验的传授,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地记笔记, 被动地接受教育,没有养成思考、探索的习惯。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 盲目地听从上级医师的意见来处理病人。学生只机械地接受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但不知所以然,事实上患者不是按着书上的症状、体征生病的,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轨。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 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是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的有机结合,即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仅仅依靠临床经验是不够的,应当给予当前最佳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病人对治疗的选择、关注和期望,此即所谓的循证临床决策[1]。循证医学强调证据,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循证医学实践的实施步骤[2] ①依据有关( 预防、诊断、预后、治疗、病因等等) 的信息需求,提出相关的问题; ②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收集资料,寻找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③评价证据的可靠性、缺点和可用性; ④应用最佳成果,指导临床决策;⑤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对传统医学模式挑战的循证医学,使现代医学从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方向发展,而妇产科教学也应该转变医学教育观念:由传统教学模式走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循证教学实践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3]:从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出发,提出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根据提出的问题查找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 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 使临床专业知识与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 将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应用于自己主管的患者的诊断、治疗决策中。妇产科学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和实践性,要求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必须通过临床实习把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妇产科接班人。因此,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运用循证医学教学,以问题为中心,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在临床实习的学生每天都会面对患者,遇到各种疾病的诊疗, 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的证据, 指导他们如何能了解到更新、更有益的诊疗信息,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循证医学, 做到从具体的患者具体的病情出发,以人为本,为患者量身定做安全、有效、最省钱的理想治疗方案。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学收集典型病例, 组织解剖图片、病理标本、各种影像资料等,将循证到的证据作为教科书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将妇产科领域最先进的理念呈现给学生,使教学从死板的课本变得生动、真实,充满活力与新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亦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推动医学的不断前进。
本研究表明,在妇产科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詹思延.循证医学与循证保健[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89
[2] 曹文艳,朱有森,曹明宇.我校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
篇10
1.1儿科实习共4周实验组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第1周:由固定的教师进行循证医学基础知识讲座和示教,对一实际病例操作演示、分析、讨论,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提出临床问题;②检索回答相关问题的最佳证据和资料;③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简单讲述Meta分析方法,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重要性;④应用研究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病人的选择解决问题,指导医疗决策,在临床上实施结果;⑤评价实践后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再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外文PubMed、中文维普和CNKI检索系统),让学生熟悉、掌握网络医学技术。授课时间为周二、周四晚上7:00-9:00,每次共120min。第2周:每位学生结合其分管病床的病情提出一个主要的临床问题,按查阅的中、英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查阅,然后对被查阅的文献作批评性评价,寻找相关证据并进行小结,经多次接触临床病例,结合查阅的相关信息和有效的临床信息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判断,观察效果,写出心得。第3周:重新提出新的临床问题,同第2周。每周1次(周三晚上),共2次,每次120min。第4周: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效果评价和考核。包括学生出科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病历书写能力,病案分析能力,与病人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其文献检索能力包括Pub-Med运用,查阅中文资料能力,查阅英文资料能力,批判性评价,对Meta分析了解);学生问卷调查,专门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开展各组教学方法的态度(赞成、不赞成、无所谓),对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无帮助、不清楚),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帮助、无帮助、不清楚)。对照组按LBL教学法带教,不另外进行上述活动安排。第4周考核评价同实验组。
1.2文献检索示范病例小儿长程发热的诊断、激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小儿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
1.3循证医学实践教育的部分内容①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发展;②循证医学三要素。医师技能、患者需要、最佳证据;③重视POEMs(针对患者的证据)文献,避免DOEs(针对疾病的证据)文献;④循证实践的五个步骤: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全面查找证据,严格评价证据、综合分析证据,用于决策,后效评价决策效果;⑤举例检索。PICO检索(P:patientorpro-blem,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导航检索、临床查询;⑥文献分级。系统综述、荟萃分析(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一般综述、多中心试验、评价研究、有效性研究、对比研究、临床试验、临床指南、病例报告、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同行会议共识、基金项目。
1.4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从四方面进行:学生出科考试成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①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各占50分,满分为100分,理论试卷每轮从儿科试题库中抽样出题,技能操作按儿科实纲要求抽考,每轮学生难度一致;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三项,每项满分为100分。病历书写按实纲要求评分,分值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病史小结、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病例分析从病例特点、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评分。医患沟通能力从给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详略、要点、逻辑性、语言表达及沟通效果等方面评价;③文献检索能力从查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Medline等数据库运用、批判性评价、查阅中文资料能力、查阅英文资料能力、对Meta分析了解等方面逐一评分,满分100分。上述每一项成绩的评定由同一位教师客观公正地进行,该教师未参与授课和带教,且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在盲态情况下评分),以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其中,优:90-100分;良:80-90分;中:60-80分;差:60分以下。最后比较两组各项成绩的优良率,即成绩为优和良的人数比率;④学生问卷调查。专门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开展各组教学方法的态度,对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比较两组的赞成率和有帮助率。
1.5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按照课题设计和安排,该研究过程相对较顺利。实践运行中,每年年底(第29-40周)学生由于考研复习、报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找工作、春节放假等原因请假,使此期间儿科实习时间不足4周。但实验组所有学生基本完成了第一周循证医学讲座和示教环节,第二周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一个主要的临床问题,课后按查阅的中、英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查阅环节,并初步学习了通过多次接触临床病例,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收集有效的临床信息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判断。
2.1两组实习学生出科考核情况比较儿科实习结束后考核结果显示,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优良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3.3%∶91.5%,P>0.05),两组比较,病历书写优良率(100%∶80.0%)、病例分析优良率(100%∶72.9%)、医患通优良率(86.7%∶66.1%)和文献检索优良率(100%∶0),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实习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对该教学方法全部持赞成态度,而对照组对该教学方法的态度24人(40.7%)赞成,18人(30.5%)不赞成,17人(28.8%)无所谓,赞成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全部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对照组14人(23.7%)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帮助,41人(69.5%)认为无帮助,4人(6.8%)表示不清楚;55人(93.2%)认为对自学能力的提高无帮助,4人(6.8%)表示不清楚。两组学生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率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PBL教学法作为促进医学教育的措施,已被教育界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认同[4]。而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活动,是PBL教学模式的深入。它不仅教给学生技术,更教给学生科学治病的概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5]。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能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病案诊疗实践,将医学知识、科学思维、各种技术操作、创新能力与发现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6]。临床实习中,病历书写和病案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与病人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有利于疾病诊治的顺利开展。因此,学生的病历书写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和与病人沟通能力能综合反映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资源的丰富为实现循证医学教育提供了条件,而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能反映其一定的自学能力。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科实习中应用基于PBL教学法的循证医学教育,与LBL教学法相比,对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例如:激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两组学生首先查阅了第七版《儿科学》教材,采用的是2003年修订的GINA方案,而目前国内采用的最新方案为2008年修订版,第八版《儿科学》教材已进行了修改。实验组学生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针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结果发现,Bousquet等的meta分析,Zhang等的RCT研究结果均显示增加吸入激素的剂量并不能增加中重度持续哮喘的疗效。因此,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通过查阅文献,自学了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知识的难度。在书写病历和分析病案时内容自然就更全面,质量和水平也就更高。同时在与病人家属沟通时显得自信,也容易得到家属的信任,沟通效果自然会非常好。同时,循证医学的医疗模式也是人性化的医学实践过程。它有效地融合了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选择,使医师不仅要关心疾病能否治愈,生存期有多长,还须关心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重视治疗的全面合理性[7]。例如:科室曾收治两名leigh综合征患儿,实验组学生查阅文献后,全面了解了该病的治疗方法。该病为线粒体疾病,无根治办法,以对症保守治疗为主。
- 上一篇: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
- 下一篇: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