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艺术中专、语文教育、意义

当今,随着我国艺术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艺术工作者地位不断升高,国家对提高艺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更高层次的艺术类人才越来越重视。促使我国艺术类专业学府如雨后春笋般激增,目前艺术类学生规模非常庞大。而语文作为艺术学校文化课教育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校文化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艺术学校学生文学素养与语文技能的好坏,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未来艺术骨干的文化层次与精神面貌,甚而关系到我国艺术事业能否更好的发展与建设等问题。具体而言,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如下三大方面:

一、对学生目前的意义

当今艺术中专学校等同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高级中学,学生毕业后自愿参加高考,升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学习,或直接就业。而艺术生高考与普通高中生高考有所差异,艺术生需要参加两次考试,首先参加高等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合格后,取得文化课考试资格,再与高中毕业生一同参加高考。如所考取文化课成绩符合考生所在省份的艺术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同时符合报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则可顺利升学深造。

而在近些年的艺术类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艺术考生因文化课成绩未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而遗憾落榜的例子屡见不鲜。许多专业优秀的考生,都因为文化课成绩的缘故而与大学挥之交臂,高等艺术类院校的一些教师也为此深感惋惜。但即使考生在艺术专业课加试中名列前茅,若文化课分数未达到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会被广大高校拒之门外。不难发现,高校目前对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艺术中专学生来说,每天忙于专业课的训练,相对与普通中学学生来讲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而语文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的精华,是我们的母语。艺校学生学习起来,要比学习数理化英语等课程容易很多,是艺术类考生在高考中抓分的关键。艺术中专语文教育的好坏,对艺术中专毕业生的升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艺术学校学生加强语文教育的学习,迫在眉睫。

二、对学生未来的意义

2007与2011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变得异常困难,高学历者越来越多,不仅本科生遍地都是,甚至连硕士都变得不再抢手。艺术中专毕业生是通过系统专业训练出来的专业型人才,大多通过高考升入高等艺术院校,小部分进入专业性艺术团体、文化事业单位或业余艺术学校任教。单就教师这一职业而言,艺术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在社会中本应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在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在某种状态下,还不如“半路出家”的半专业教师占就业优势。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要求特殊,教师的专业性不是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教师更重要的是自身修养与文化内涵。而由于艺术中专毕业生语文素养与文化水平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学校对其望而却步,认可选择专业性较弱,但文化内涵相对丰富的非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于艺术中专毕业生来讲,升入大学也会有毕业的那一天,进入艺术团工作也会有退役的那一天,然而在当今这种优胜劣汰社会中,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单位对员工的岗位要求都非常全面。目前看来,只有具备语文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方有竞争能力。同时,作为艺术工作者,艺术中专毕业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研究艺术理论,从事文艺创作以及艺术教育等工作时,都需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这关系到他们的工作能力、未来的发展前途等大问题。

三、对国家、社会的意义

有学者明确指出,中等艺校“艺术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未来发展。”首先,艺术人才的文化底蕴,关系到我国未来艺术骨干的精神面貌。其次,艺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影响着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在目前,虽然艺术类专业性学校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促使我国艺术类专业人才的整体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但就文化素养而言却不比老一辈艺术家。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建设,艺术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当今我国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面向国际、面向世界,去传播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而我国艺术事业建设的未来走向与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年轻艺术工作者。艺术中专的学生们,是祖国未来在国际艺术舞台中能否得到更好地位与成就的希望,艺术院校也是为祖国艺术事业培养注入新鲜血液的摇篮。艺术中专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大可能成为未来我国艺术舞台上的佼佼者、领导者与艺术类教育事业的实施者,传播者。因此,艺术中专学生文学素养与语文技能的好坏,将会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艺术骨干的文化层次精神面貌,关系到我国艺术事业在能否在未来更好的发展与建设等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对广大艺术生的目前和长远发展来讲,还是对国家的文化艺术事业而言,语文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从哪儿个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全面展开对艺术中专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分析艺术学校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以认真调查总结原因为基础,根据艺术学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出一些针对艺术学校学生的新型教育观点,为艺术学校的学生量身定做一项针对艺术学校学生的艺术学校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得法的语文教育与学习,首先会使中等艺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程知识,使其在高考中提高成绩,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其次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长远发展;因而也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展开对中等艺校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深入全面地调查中等艺校语文教育现状,查找其中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中等艺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摸索出一套适合艺术生的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宗海、沈穷竹:《略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新课程(中学版).2009(7).第43页.

[2]郭璐璐:《艺术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5月.第1页.

[3]李春林、孙维增:《教育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美育――中等艺校语文教育改革探究》[J].党史文苑.2007(16).

[4]门革西:《中等艺校语文教学初探》[J].陕西省中等艺校.成功(教育).2012(6).

[5]李星婷:《教育部拟从2014年起提高艺术类招生文化课控制分数线》[OL].出国留学网.2013年2月.

[6]邹慎.浅谈中等艺校的语文课程教学[J].黄梅戏艺术.2008(3).

篇2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的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推行知识经济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培养优秀创造型人才意义重大,我国已逐渐认识到人才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而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在幼儿4岁时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因此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对幼儿进行美术专业培训,让幼儿用个人情感和想象力表达对未来的想象,并用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美术专业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发了幼儿智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顺应社会发展,更是顺应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个体的发展,是幼儿自我价值的展现。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幼儿有隐藏在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背后的巨大潜力,通过幼儿美术教育的培养能够让幼儿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幼儿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从幼儿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助于实现幼儿的自我价值,特别是一般幼儿的创造能力随着幼儿的生活推理和语言能力的运用而逐渐降低。因此,从幼儿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角度看,有必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加入美术教育活动,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以提升幼儿的整体能力发展水平。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误区

(一)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开展中,很多幼儿园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确保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为有效培养幼儿创造能力,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但很多幼儿园教师满足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创造性的教学工作热情不高,有些幼儿园老师甚至认为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会给她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幼儿园教师缺少创新观念,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师要做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幵拓工作,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推广的关键环节。

(二)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由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创新性的要求较高,很多幼儿园教师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目标性不强。在教学活动中,教育的目标是教学取得效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培养活动的组织工作,制订合理的美术教育目标,帮助幼儿提升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既要实现美术教育目标,还要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也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改革重点所在。

(三)缺乏灵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方法的拟定工作,要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习惯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很容易让幼儿产生模式化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方法上也需要做大量的创新,可引导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美术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要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新教师观念。让幼儿美术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幼儿美术教育发挥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树立正确目标激发幼儿创造性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幼儿艺术水平,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来自于幼儿园日常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学习生活中通过激发学生生动的情感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提升幼儿艺术修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充分尊重幼儿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力,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他们的想法,营造一个积极上进、传揺正能量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培养幼儿美术艺术修养。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表达个人的喜好,增加创造力。幼儿园教师通过目标导向让幼儿有良好的学习动力,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鼓励他们表达想法,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文化,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让幼儿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对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的大胆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努力消除孩子的恐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改变教学方法实施特色化教学

幼儿教育不同于高年级教学,由于孩子的个性特征,使得其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利用画笔诉说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采取多样化、更具乐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策略,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利用新颖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通识教育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体验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把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的帕卡德教授,他认为大学应该给青年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其后美国的哈钦斯的通识教育理念奠定了现代通识教育基础。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和西方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艺术教育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是“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越要强调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一、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艺术教育能引导一个人自觉地完善道德、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并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创造力。从狭义的概念来说,艺术教育主要是艺术知识、艺术技巧、艺术鉴赏与创作的教育。通识教育的对应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单纯的专业教育把人的知识和能力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通识教育针对专业教育的弊端尤其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而强调广博性、共同性,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学者巴赞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豪瑟尔与另一位著名艺术家贡布里希不约而同地认为:“伟大的艺术对生活所做的解释,竟然能使我们更为成功地应对混乱的事态,能让我们从生活中汲取一种更令人信服的现实意义。”①技术时代的后果就是:生活世界的文化贫困化和自由丧失。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即注重潜能的开发、人性的丰满、人格的完善与人生意义的充盈,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代,艺术教育可以让人重温人类的可能性与成就,让人重新确立自信与希望。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认为:艺术是使一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爱因斯坦指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②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所以在通识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艺术教育的首要价值是培养人的情感

艺术作品是自我价值观的主观反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艺术情感又是自然情感的提升与超越。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指出,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在于培养感情和精神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和谐,使审美教育具有独立的地位,这种认识强调了审美教育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

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的,读懂艺术就懂得生活,艺术的秘密也是生活的秘密。在生活中的情感真挚诚恳,人们的人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会有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嵇康这样中国艺术史上一流的艺术家。达·芬奇是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家,除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外,在科学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功告诉人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种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洞察人生及人的行为模式,用这种艺术的眼光去观照人生,才能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真正体味生命所赋予人生的特殊含义。

三、艺术教育强调人生教育

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一、艺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艺术基本概述

艺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主观能动地反映,是人们表达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形式。艺术的重要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提供和谐优美的精神盛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完美地呈现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人们通过艺术欣赏从而可以获得美感,陶冶个人情操,放松心情,提升生活品位。同时,艺术还具有让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使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欣赏一场优美、成功的戏剧,或者是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会对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出奋发向上的人生动力,不断开拓进取,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使其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二)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多为中等偏下水平,部分家庭也比较贫困,且多数是普通高中的落榜生。由此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对职校生活和学习热情不高。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

(三)开设艺术社团,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富活力和吸引力。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树立学生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增加艺术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为了使艺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开设了艺术社团课程,我们有合唱队、戏剧社、街舞社、铜管乐队等等团队,每年的社团文化节、艺术节,我们的艺术社团就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生们舞台上的表现,是学校靓丽的风景线,队员们刻苦训练和每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在第二课堂开设社团课,使校园总是充满歌声和欢笑……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我校的校风、学风风气正,学生精神焕发、朝气蓬勃。既培养和挖掘了一批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同时在舞台上展现了艺术之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段多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锐,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他们多数有爱唱、爱跳的本性,非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张扬、宣泄和倾诉他们的热情和困惑。

(二)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艺术教学,主要以优美的旋律,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在职校三年中,学生们正是处在个性形成、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净化他们精神世界,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知道,艺术作品的内容广泛,有表现重大社会题材的、有反映风俗习惯的,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的,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得以增强

前面我也谈到,职校的多数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存在厌学情绪,作风散漫,视野不够开阔,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些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在艺术教育中的“艺术表演”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方式。

三、艺术特长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篇5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高职教育

论文摘要: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地方,以培养思想素质好,“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把艺术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中,从而提高和加强对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使艺术教育在培养高职教育中的起到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把艺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大学生中,积极发展艺术教育,使其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

学生的教育素质不仅包括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更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诸如思维的能力,联想、想像的能力,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自控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也包括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目的。

高职教育以来的科学研究发现,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智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们都在把艺术教育引进到课堂教学,构建一种多元素,主体式的教学模式。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学院的学苗大多数都是以不高的分数考进我院,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已成为重中之重,我院开展一系列的大学生艺术节活动,如:成立了百人女子军乐队、仪仗队、合唱队、舞蹈队、武术社、诗歌社、美术社、广告设计展等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选修科目。并在参加省市级的各种大型活动受到专家、领导的好评,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展示自己的亮点,提高了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学院特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好的铺垫和自信心。

2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在艺术教育中,教师通过组织艺术选修课,如音乐欣赏课、美术鉴赏课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艺术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例如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森林狂想曲》、《梁祝》《摄影》等优秀作品,借音乐、美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 转贴于

3 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科学实践证明,艺术教育中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学生的负担较重,专业课开设的比较枯燥,大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样会导致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爱好,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4 艺术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人在面对危急时引起的恐惧感,看到丑恶事物时引起的憎恶感,欣赏完美的艺术时所产生的愉悦感,对美好事物产生的爱慕感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即是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最有力量地推动着人的行动。如:当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会让人感觉精神振奋,产生庄重、严肃、重任在肩的情感;当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会给人产生从困境中站起来的精神;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还有《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人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人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这些作品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唤起人们对高尚、健康、向上精神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的效果是其他教育类别所难企及的。

5 艺术教育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趋于完美

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艺术教育是重要手段之一,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艺术教育是国家实施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只有切实把艺术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能培养出思想素质好,“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语言艺术;英语教学;课堂氛围;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英语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信息,而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获取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工具。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所表达的各种语言又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本身。因此,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语言的表达,使教师的教学用语做到即精练又生动。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也能够直接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自身业务素质。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如果清晰而精练、准确而优美,那么学生就一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听懂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动听,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力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用语一定要简洁明了,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浅显易懂,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如果教师的教学用语过于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就会渐渐失去对知识学习的耐心,久而久之,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第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要优美,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力求做到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之中也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用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调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上,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学语言的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地创造出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

篇7

一、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

包豪斯建立世界最初的设计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学科,奠定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在《包豪斯宣言》中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认为设计教育应该是重视技术性的基础,加上艺术式的创造的合一,强调技术性、逻辑性的工作方式,逻辑性的,理性的教育的根本,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提倡在学校当中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是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培养了众多的设计人才,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高校还未达到包豪斯当年取得的高度。从现在国内各院校设计教育看,学科建设及教学大纲还是几十年前的年级制和专业严格划分制度,学生专业学习方向单一,知识结构单一,就业出路单一。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能解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入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性

艺术设计类学生往往在毕业时,甚至在毕业前,就已与社会、与市场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校期间就已经有了不少的从业经验,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这种教学与实践、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结果,正是我国当代设计教育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具体体现的一部分。它不但是个别学生,而且是所有学生都应当参与进来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了艺术设计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是能改变人类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引导生活方式,指导消费导向的实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项目教学是综合实践教与学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社会、企业、市场的联系。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企业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的设计项目作为课题纳入教学中,使教学与企业的订单或设计项目相结合。这种教学客观地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也主观地解决了目前高校设计教育出现的某些不客观现象,为今后的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

枥析久美子曾说,比设计更珍贵的是设计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创意的产生,与客户的交流,对市场的考察,实际问题的解决等会让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动手,普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也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会为别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当下在校受到的教育,更是未来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正如著名设计师张达利,他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要不断地抛弃自己,不断尝试新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他认为就是不断地探索、尝试和体验的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对设计领域,对未来有所贡献。

为了学生长远发展和设计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培养他们面对客户和市场尤为重要。“很自然,当你与客户交往时,你当然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图像设计,你与之交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相互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才是明智之举,尽量详尽的了解对方的市场情况,并向他提供你的最佳方案。”(史伦斯旺,英国平面设计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学校是不存在客户的,但我们可以到外面引进客户。学校是教学场所,没有市场,但我们可以走入市场。把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应随时代而变化,即有利于学校发展,也利于学生成长。

篇8

【关键词】“真善美”;高校艺术教育

艺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特点。怎样搞好艺术教育,这是一个长期值得探索的问题。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学生总是偏重于技艺方面的获得,而缺失了对“真善美”的认知,或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生“真善美”的引导。固不知,“真善美”对于艺术教育而言,犹如空气之于生命,土壤至于种子,是不可缺失、无可替代的养料。

一、从艺术教育中的“教”谈“真善美”

教,《说文解字》上记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教,在艺术教育中,包括两个方面,学识和技术。学识,即修养。在艺术领域是很难用一个明确的东西来衡量,但达没达到,教的主体、学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是很容易识别的,艺术作品的精神传达上可以证实这一点。故,学的主体如果修养不够,那单是技术模仿的精湛,是不能有所突破。那如果修养够高,技术糟糕,也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在艺术教育中,教育指的是,教技术,育德行。往往,在现在普遍的高校艺术教育中,二者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主体教师方面自身懈于施德,疲于传技。在经济利益站在充斥一切前沿上,限于生存之本能,不单自身不能自顾,哪能发扬师德。德行在艺术教育传承中频繁陷于无人问津之地,仅仅在冠冕堂皇的教科书上呈现,不能将学识给予他人。或许教学主体的教师修养较高,也愿意育德,那艺术教育中的德行有哪些是可以传授的?是属于教育范畴,哲学范畴,人生观的问题,又与艺术有什么关系?艺术,创造美,传承美的学科。美,即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外在形式表现。德行的教,就是育人真善美,并上施下效。其二,技术的教,也不是像数学公式,或英文单词那样可以直接传授,如果学的主体不能基于一定层面的理解,他是万万不能领会的。技术的教,并非那么简单,要有选择性。对学的主体的遴选,没达到这个台阶上,没有一定基础的,先不要来凑热闹,你不会明白。对于过了这个台阶的主体,也不必浪费时间再来受教。教,没那么简单,要有选择性,像木工做家具,先得选材,不是什么木头都可以。也不是用最好的木材做一个垫脚的凳子那样大材小用。现如今,艺术教育在这个教和育的主体和客体上是有些混乱,大不如前,不能相互选择,良莠不齐,使教的费劲,学的没劲,或教的高明,学的吃力。这种当代,为何教育不出人才,不能与此无关。陈丹青曾屡次感慨教育的应试选拔体制,但制度也无动于衷。每每念及,常思念民国教育之遗风。教育制度开明,人才选拔与任用没有定式。那时涌现了仅几百年里的多少文艺人才。个个学术通透,个个德才兼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想想,那种盛况,不可求了,时代不同,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身后的大环境已经不同,应建立相应更科学与发展的艺术教育选拔机制,才能适应艺术教育的目的。

二、从艺术教育中的“育”看“真善美”

谈到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如何求学,如何看待学,如何自学,是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艺术教育应先普及,再以专业划分,不然如何美育大众。大众蒙昧,不得开化,故在当代社会产生以丑为美,各种不美的事,例如在文物古迹上刻字到此一游的,毁坏文明的事,整个时代在钱的压力下,浮躁不安,丑态百出,此现象说明美育有待普及大众。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是社会的大事。美术教育包罗万象,传承文明,但是一直以来,总被认为是雕虫小技而被忽视。片面认为,是一门艺术学科,认为是少数人学习研究,没有得以重视。反而是一些实用学科日渐重视,文化日渐衰退,不得不引起深思。学,怎么看待。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亦”。艺术,对于大众而言,都应学而知之。不要等整个社会思想发生困惑再回过头去学,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一个时代不是造就人,就是毁灭人,哪有中间的路可选。现在受艺术教育的专业学生,不知“学”也。艺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道。不是简单的书写,绘画,那些只是表面的现象。美首在于心,心中有美,则是大美。次于表达,形成书画作品。更次于美育,传达于他人。从里到外,是美的历程。但艺术教育只能从外及里的教育,别无他法。如果学生再不能明白此中道理,则进展缓慢,最多是技法上的模仿,谈不上创新与发展。心中有美,固然好。那没有美,要学而知之。艺术史的传承,重点在于传授美的案例,假借外物来讲心中的美。现在看来,不直接,不明确。绕了那么大一圈,讲了狭义的美。而不能言明大美,故艺术人才经历比其它专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自己的创新,不得不说是不是艺术教育在时间上或次序上,还不够准确,起码有待商榷。其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较好,网络发达,知识得来容易。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习,久而久之,没有好奇心,且依赖心理严重,自学能力滑坡。现成的知识都要饲养式的灌输教育,不仅没出创新,连继承也令人担忧。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连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那样的人才盛况,孔子都如是说,我辈汗颜。现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有这样觉悟的人也少之又少。不仅如此,连教育的主体能达到这样的,也少之。这样的情况,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正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缩影。一代代人才,慢慢的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名词,怕都被时间所磨灭。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渐行渐远渐无,这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三、艺术教育中的“真善美”

教育是分彼此的,教育是两个核心概念,教与育,通常大家把它们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教,与,育。既然是两个进行时,那么就应该有先后。看教育这个词,显然是先“教”后“育”。教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育才,育是教的结果。这是一个狭义的理解。教是手段,育是目的。通过教知识来育人,对艺术教育而言,这明显是片面的。因为美是教不来的,没法教。因为美是一种德,在心中。靠的是育。不能靠教。所以,认为美术教育,应该是先育后教。心中先有美,才可创造美。心中有美,不会表达,需要指导,这时才需要教。如果心中无美,再教,也无济于事,还容易逼出丑来。故艺术教育应德育在先,美育在后。现在艺术教育通常是教育一把抓,也就是边教边育。结果是往往学生很困惑,不了解什么是美。也不完全掌握造美的技术,而只是半机械模仿而已。当学生离开教师,自己心中无数,可能是美的继承,也说不准是丑的诞生。德育在先,可让人心中有美,再传授表现美的技术,加以时日,美的作品就诞生了。反过头看中国美术史,会发现那些大师,无不心中有美,他们的作品,都是德与美的化身。一个人心中有美,眼中有美,手中出美。反之,一个人心中无美,眼中找不到美,手中怎么可能有美呢。宗白华曾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教育以育为先,以教为辅。美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攻心为上,善莫大焉。只强调技术的传授,是只出匠人,不出大师的。技术很多人都具备,但心中无大美,这也是这个时代为什么不诞生大师的一个原因。宗白华所述:“真、美比如光线;艺术,比如物体,距光愈远得光愈少。所以大艺术家最高境界是他直接在宇宙中观照得超形相的美。他所创作的艺术不过是这真、美境界的余辉映影而已”。艺术中包含着真善美,艺术教育中更应包含着“真善美”的教育,这是三位一体化的综合概念。在美术教育中,不能顾此失彼,片面施教。艺术教育应该在真善美的思想指引下,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有的放矢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

篇9

关键词: 教学艺术 英语课堂 重要性

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可以应付,但作为事业就需要不懈地追求,作为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大舞台,教师就像导演,不仅要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还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更需要“演员”的精彩“表演”。

1.注重备课的艺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精心地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本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材料。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必须熟练地掌握该单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结构,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的语言点。此外,还需查阅相关的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以便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文的同时还不应忘了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中学生无论在个性上、学习兴趣上还是在情感上和初中学生相比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2.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与潜能,为课堂的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1以旧带新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比,以旧带新,既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和恐惧感,又能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可依据教材文本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从原先学习的知识中寻找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内容,以此来作为学习的突破点。

2.2直观教学引导法

直观教学引导法就是利用具体、生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和手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起到训练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有挂图、投影仪、实物、简笔画、图标和小黑板等。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挂图和投影片、生动具体的实物、幽默风趣的简笔画、清晰明了的图标和查漏补缺的小黑板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3创设情景导入法

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用特定的语言艺术,运用言语传递特定的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客观环境和创设情景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在高中英语教材里,课文相当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教室内现有的设施,创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一些口语交际就会发现自己在语音、语法、听力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环境之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认真地听讲,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交际活动中。

3.注重课堂讲解艺术:利用体势语言、简笔画等方法,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3.1运用体势语言

体势是一种形体语言,简明易懂。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体势语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要求学生依据外国影片中一些经典体态语言进行模仿,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风貌。由此我们可建议学生按照教材文本的内容作模仿表演,以满足他们的“表演秀”心理。实践证明,体势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

3.2发挥简笔画的作用

我们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不同内容来画简笔画,让学生能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比较,让他们从中寻出彼此的联系与区别。这种简笔画简单易画,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学画来缓解学习的紧张心理压力。这样,不仅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3创设课堂情景

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如同导演,应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实物、电教设备、体势语言、课堂游戏等设置情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舞台让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其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方式方法,做到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

4.1引导式提问

用挂在黑板上的挂图,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现在的英语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挂图,这种挂图往往是课文知识点的重要体现和流露。教学中利用这些挂图可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

4.2启发式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在知晓学习的要求后一定能够从教材文本中寻出答案,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消化吸收。这种启发式的提问一定要注意紧扣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

4.3层次式提问

篇10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109-02

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要求以及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音乐艺术教育一直被看作高等院校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很多学校自高中以后就不再开设音乐课,导致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非常薄弱,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有人在高校里做过一项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爱音乐,认为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非常必要。然而,他们中能够认识简谱的仅占总数的2%,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只有1%,而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求与实际生活中音乐教育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在教育体制方面,我国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分数决定命运,而且是一分定输赢,造成家长、学生只注重文化课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很多学校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音乐课,初中二年级就开始积极备战中考,高中也不开设音乐课。有的学校即使开设音乐课,在中考、高考面前也只能为文化课让位。因为音乐课程不参与中考和高考,教师自然而然就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学生也就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进入大学阶段,音乐艺术教育同样被忽略,只是在某些师范院校开设一些简单的欣赏课程,没有形成系统的音乐艺术教育。音乐艺术教育普遍被认为是艺术类学生的“专利”,非艺术类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则是“不务正业”。理工科及非艺术专业院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参加选修课,没兴趣的同学将它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用它来挣学分。

(二)社会大环境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忽视

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内音乐艺术教育未能普及,更是少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民众的音乐艺术素质得不到提高,院校的学生也没得到系统的教育,民众和学生只能从流行歌曲和各种娱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而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格调低下的媚俗艺术形式。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也缺乏高雅艺术的引导,形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并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民众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审美素质低下。

(三)对家庭教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管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顾孩子的天赋秉性,更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一味地逼迫孩子学唱歌、学乐器,一厢情愿地想要将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歌唱家、钢琴家等,使孩子没有在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反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有的家长只让孩子埋头学习文化课,认为孩子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艺术是不务正业,甚至将这种观念不断灌输给孩子,使他们的艺术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发达国家音乐艺术教育状况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形成完满的品格而建立基础,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美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齐齐哈佩尔博士也曾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和娱乐,更为了训练人的头脑,发展其身心,在这方面音乐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将其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

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多次邀请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高校学生访问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中外青少年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分伯仲,但就音乐素质而言,外国学生明显比中国学生高,他们在演唱、演奏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欣赏领悟能力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内学生。我国的学生,包括一些非艺术类名牌大学的学生,除了能唱一些流行歌曲,个别学生会弹奏一两件乐器外,其音乐方面的素质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功能

(一)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

音乐艺术教育是由音乐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乐曲中加入创作者的情感经历,欣赏者在欣赏时亦加入自己的情感经验,并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例如《二泉映月》这首二胡独奏曲,描写了平民艺术家阿柄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他生活在底层的艰辛。这首乐曲凝结着作曲家崇高的精神,它能感染人,同时也能激励人。欣赏整首乐曲可以引发人的深思,从中获得意味深长的教益。

音乐艺术教育不应该只是作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而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其特殊作用和优势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音乐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智力水平。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多种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学习相关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可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操的熏陶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举世闻名的侦探福尔摩斯,他不但有一流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有着极高的音乐造诣,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可与专业演奏家相媲美。每当他探案遇到麻烦时,总要静下心来拉一段小提琴,让自己暂时沉浸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而当他享受完这种精神陶冶之后,必定会重新找到思路或线索,进而最终破案。由此可见,音乐艺术的熏陶的确能活跃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判断能力,促进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音乐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有人做过调查,高校中部分学生因诸多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表现为过度兴奋和紧张,有的表现为过度压抑和消极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在高校中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培养稳定而健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学习心理的发展。

(三)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个性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音乐艺术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容易被人接受、最富于感染性的一种艺术教育形式,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使人受到美的熏陶,自尊、自信和意志等品质得到锻炼。《音乐学科智力与情商教育实验报告》一书谈道: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分别负责语言、思考和音乐、绘画的功能,而音乐艺术可以有效地开发人的右脑,即形象思维的发展。因此,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我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重视音乐艺术对人的精神陶冶。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人格的培育与完成,离不开音乐。而我国古代“六经”之一就是《乐经》,可惜战国时失传。商代有了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音乐理论,以及专门用来记载乐谱的琴谱。《晋书・ 乐志上》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才子、大家闺秀都要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排在第一的就是琴,即对音乐的造诣,这足以看出我国古代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音乐艺术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起崇高的审美理想,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启发心智、完善人格、开拓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在各高校积极实施音乐艺术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齐易.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管建华.音乐人类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