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整体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整体设计

篇1

关键词:滨水建筑;滨水区域;滨水区域设计;

1引言

在不同的地区,城市滨水区域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达成目标是不同的,但谋求滨水建筑与建筑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的方向是一致的,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控制,以达到最优化配置空间的目的。本工程就是以厦门航空港物流园北部的办公区为例,详细剖析滨水建筑与整体环境协调设计的细节问题。

2工程概况

厦门的航空港地处厦门岛海、陆、空三种交通相结合的中心点,南与高崎国际机场相邻,西接东度、象屿港区,交通条件及其便利和优越。本工程涉及的地段是商业金融用地,位于厦门集美大桥西侧、厦门岛北部,毗邻大海,对面即是集美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3场地情况

该滨水建筑地段形状大致呈狭长形,底面平整,具有很强的景观效应。该地北侧即为可观赏的滨海景观路,两侧各有15m宽的绿化带,且在设计之初就已预留了公共开放空间。因其在航空高度的限制下,建筑的高度和总体外形变化的机会较小。

4主要设计思路

4.1整体思路

建筑与集美区隔海相望,已形成的建筑群高低不一,错略有致,整体上看,是一种巧妙的空间链接,打破原有线性布局的封闭感,将滨海建筑、集美南岸和天空在空间上融合成一个整体,成为进出厦门岛的第一道靓丽风景线。

4.2地块之间的融合

在设计构思阶段考虑划分的各地块之间整体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和兼顾了各业主的独立性和不同的需求。在地块相对狭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设计把平面延展,尽量减少各地块在总体布局中的差异性,开发建筑群内的观景资源,增强观景条件,同时适当调整地块之间的楼距,有效提高了整体构思的连续性。

图1:总平面效果图

4.3建筑造型

采用“纸船”造型为设计的出发点,以对角线切分形成的菱形和梯形做为总体布局方案的基础,勾勒出总体的韵律感和空间形态。从总平面效果图上不难看出,三角形体量的应用,让该建筑区具有活泼动感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滨海城市的独有特色。

4.4屋顶设计

建筑屋顶采用三角形体量,这让屋顶具有了不同角度的倾斜,从而巧妙的隐藏了屋顶水塔、电梯间等建筑物,使建筑屋顶设计统一而又不单一,形成独特、简洁、统一的第五立面。

5建筑物功能布置及设计

单体建筑物与商业裙房独立而统一,从整体布局角度看,二者相互融合,但从功能分配的角度二者又相互独立。裙房主要适用于商业,利用海景资源的同时沿街布置,从功能使用上激活商业需求,提高裙房的商业职能。而单体建筑的应用主要是企业办公楼或酒店等。

5.1环境交通

通过功能区的划分布置,将商业人流与办公人流区分,办公区、酒店独立设置主出入口,人员流动不冲突、不交叉。为每栋楼体设置疏散通道,每间店铺都有两个楼梯,保证紧急事故发生时的安全转移。办公区、酒店配置独立门厅和垂直交通,且直接通向车库、门厅、酒店、办公区,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安全、高档的超一流专业服务感受。

5.2平面设计

任何一种楼体的设计都是从平面设计开始入手的,因为滨海建筑的特殊性,水体的加入使得滨水建筑的空间自然的出现了与环境的和谐宜和统一。主楼层的平面布局采用板式结构,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采光。利用滨海的特性,将南北面楼体面积增大,除了能够主动增加南向的采光面积和光照时长外,更主要的是将北面观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酒店的平面设计多样化,用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办公楼体主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设置大、中、小型及特大户型,尤其是特大户型的增加为广大商户所欢迎。特大户型可根据经营规模的不同,重新划分办公区域和其他职能区域。建筑内的廊道采用直线型,大大减少了楼体内廊道建筑面积的占用;在电梯与廊道衔接位置的宽度大于廊道宽度,便于疏散,使人们通过廊道快速便捷,节省公用资源。

图2: 墙体立面

5.3立体设计

使用动态的设计手法,在建筑表面使用玻璃幕墙与横向金属幕墙组合,强化建筑的横向连续性。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现代清晰、大方别致。选用浅色幕墙材料,使建筑色彩与附近的建筑、环境统一、和谐,抛弃深色系减少突兀感。建筑群色彩统一,与自然的立体空间融为一体。

5.4外墙设计

根据各地块功能的不同,对窗尺寸、窗间墙壁等细节进行了美化和细化。外墙设计是建筑外部景观的集中体现,追求简洁与活泼的结合,用抽象的海浪图案组成的梯形横向线条作为建筑立面的基本单元,充分利用滨海景观的优势,以白鹭、海浪等厦门特色的图案进行抽象处理,形成富有动态感的横向流线型线条。

6自然景观与环境

该工程项目北邻大海,楼体已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海景资源的利用,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然景观。工程内合理设置了绿地,设置地下停车场,节省空间和绿地。种植绿地、景观带、景观点,铺设硬质地面等元素的应用,有效营造宜人、宜居的城市面貌。

7结束语

滨水设计是建筑企业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滨水建筑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传统、地方乡土、民俗等责任。滨水建筑设计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要从周围环境出发并作为中心点,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周围建筑、城市主题和文化背景等要求和影响,将建筑与环境互相统一、互为补充。我国的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多数的滨水项目建设目的大多出自塑造城市形象、市场空间快速扩张的需要。因此,应该在不生搬硬套国外经验的前提下,发掘自身城市特点,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滨水区域设计理念,才能逐渐引导我国滨水建筑设计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何阳鹏,徐定炎.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1(5)

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安全;学校;过度化管理;责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5

近几年,学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学生在学校中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间依次为体育课、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全校集体活动、上实验课或劳动课等[1]。因此,很多学校出台了通过减少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等多项措施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危险项目”被取消了,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温柔”了,学生看似安全了不少,但学生的体质下降了,适应性下降了,回避危险的能力下降了,这样的安全究竟换来了什么?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自己也喜欢从运动中体验快乐,而“安全”一词却成为一道阻碍三者结合的墙壁。换个角度看世界,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换个角度对待安全问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本文主要从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环境问题,并结合实际对其整体设计。

一、注意安全——家长对孩子的嘱咐

孩子的成绩和安全是家长最关注的,而由于这些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经验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等决定着学校意外事故发生在所难免。这就形成家长的高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孩子面前家长似乎都失去了理性,意外的发生令家长把几乎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到学校。新闻媒体的介入使得问题严重化,同情弱者的天性也使大众把矛头指向学校。教育部门领导的斥责和大众的指责迫使学校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然而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为了避免出现伤害事故,很多学校减少体育活动,取消了体操、田径跨栏等“危险项目”。体育活动减少了,学生变得安全了,但学生的健康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回避危险的能力也同样下降了。为了身体的安全却损失了更多,这也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究其源头,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无论是体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还是规章制度、应急预案都需要学校有效的管理,由于学校本身的大意、懈怠或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安全问题是学校的责任。但从法律上说,学校对学生不承担监护责任,只承担保护责任,因而学生的安全事故不能全部由教师负责[2]。而相对于学校而言,家长又需要负什么责任?父母疼爱孩子,这是天经地义。但缺乏理性的疼爱就是对孩子的间接伤害。家长只考虑孩子目前在学校是否安全,忽视了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

通过与十几位学生家长谈话,笔者深刻体会到父母对于孩子的疼爱。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希望从事危险的运动。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及体育舞蹈成为家长喜欢的运动项目,课后定期送孩子去俱乐部练习。家长是知道体育运动的价值的,但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安全,担心从事危险运动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伤害。家长害怕危险的这一意识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但学校以前的管理不善也应该对此负责。

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理念

“称道安全,同时不断警告要注意危险,这就形成一种深切的反人类智慧和意识形态的机制。它不停地要求社会及其成员克制他们的抱负,限制他们的行为……名义上是保护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免受危险的威胁,从而对实验加以各种限制,实际上是消散人类的潜力。”[3]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校有为他们提供安全环境的责任,这既体现出人文关怀,又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但这种安全的环境不能以限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为代价,并且这种代价是学生负担不了的。由于对伤害事故的认定缺少法定规范,学校对此需要背负巨额赔偿和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学校逐渐换上了“自闭症”。体育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学校对课外活动的时间也作出严格的限制,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束缚。吴康宁教授指出:“学校之所以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就校长和教师自身而言,说到底是利益驱动使然。也就是说,校长和教师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或者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才不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4]诚然,学校的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有悖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目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人们便会对其产生路径依赖,若要改变制度的“锁定”,就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5]。我国的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及“公民”等,关注的是国家的社会需要,这为学校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学校正在努力培养人才,但这些人才却没有健康的成长,身心偏向畸形发展。社会给予学校极大的期望,同时也有巨大的压力,但压力并不是学校不负责任的借口。学校是神圣的,教师是伟大的,也只有负责、不惧危险的学校才是社会需要的。

三、体育活动要充满活力——中小学生对学校的请求

喜欢体育运动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课后的运动也成为孩子们释放自己的方式,但由于安全因素的困扰,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受认知能力和经验的限制,中小学生很少意识到运动时的危险。当询问到“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时,很多学生都回答道“有挑战性的体育课,好玩的体育课”。不可否认,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文明”的体育课的确不是他们喜欢的。但从现实考虑,充满激情的运动无法在学校开展,这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矛盾。德国哲学家费希特(J.G.Fichte)曾言:“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6]体育课要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体育课,要唤醒学生的潜能,而只有成为充满活力的体育课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四、以人为本——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践理念

学校的各种安全制度和措施在防止学校体育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约束,也影响到学校正常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杀,身体素质下降,回避危险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于学校这种过度化管理的行为,专家和学者有过批评。强调学校的管理应彰显人文关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不仅要成为‘有效率的学校’,更应该成为‘有德行’的学校”[7]。在这样的体育活动环境里,学生失去了自我磨砺、学会面对挫折的机会,“因噎废食”的管理措施也使得学生很难适应现实的世界。

五、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的整体设计

1.与家长的沟通——培养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有一定危险性体育活动的意识

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实施体育教学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即使采取最佳安全措施,发生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安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学校要与家长沟通,摆正体育活动的正确位置,说明参与带有一定危险性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家长关心孩子的安全,分析问题难免有失理性。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是大人。只有在家长的关心、理解支持下的体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才是国家需要的教育。学校应从场地器材到课堂教育都要贯彻一种大局观,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2、学生回避危险能力的培养

“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习惯的最好途径。”[8]活跃的运动项目虽然比一般的运动危险性大,但这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参与这些运动,既锻炼了身体,也获得了经验。通过这些经历,孩子们可以培养回避危险的能力,开始学会保护自己,甚至是保护他人,也可以避免更大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丢掉这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孩子无法真正学会逃避危险。在上课时有体育老师的看护,但课后孩子自由活动及遇到突发事件后孩子能自己照顾自己吗?能力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经历过才会进步,这条原则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小孩同样适用。

3、安全教育的重视

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对于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安全教育也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但在学校的落实情况不是很理想,通过调查和查找资料发现学校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很少,体育课就成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体育实践课是激活学生的身心,而体育理论课要激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自救的能力。学生主观上的重视可为伤害事故的减少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隐性和显性安全环境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在提高教师安全责任意识的基础上,配备安全设施,定期对体育器材检查,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把出现事故的几率降至最低。当伤害事故发生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受伤部位进行处理,及时联系学生家长,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总之,一个健康的学校体育活动环境必须要有安全的体育设施,要有具备安全责任意识的教师。但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体育活动环境是必须要改善的,学校的这种过度化的管理方式必须得到反思。与家长及时沟通,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并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环境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艳虹,顾定倩,张树东.八省市学生对学校安全问题认知的调查报告[M].教育学报,2006,(6):41-52

[2][8]尹晓敏.学校安全管理的人文关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6(8):32-35.

[3]富里迪弗兰克.恐惧[M].方军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52.

[4]吴康宁.为什么学校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J].教育研究,2007(12):21-25.

[5]傅沂.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8(3):63-70.

[6]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5:50.

篇3

关键词 自闭症机构 环境创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1 环境创设的概念

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基础。环境有两种概念。一种是指物理环境,即环境的外部表现形式,如班级的墙面装饰、区角设置、挂饰以及其他的设计属于物理环境。另一种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社会性环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对人的心理、意识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体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与变化。①在教育环境中这主要是指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要素的总和。环境创设无疑是对环境的创建设计。

2 环境创设的目的及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自闭症机构环境创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儿童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环境,更好地利用墙饰和区角与儿童互动,帮助儿童学习、游戏。而且是为了适应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发展他们从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增加与同伴交往互动的机会、熟悉社会情境与交往技能、参与社区活动、提高适应社会能力、预防继发发生等。有利于进行良好的干预。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在自闭症机构中,儿童们大多数时间是进行康复训练或者接受教育。特别是在寄宿生占绝大部分的机构,机构可作为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创设在机构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相对来说,自闭症儿童更需要依托环境创设这一特殊方法来辅助矫正,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尽管自闭症儿童不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是早期的干预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自闭症机构环境创设的研究。并且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自闭症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减少自闭症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环境创设在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个性上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②

3 自闭症机构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闭症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教师和周围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感,为他们创设一个最少受限制、安全、有效的外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一些必要的问题。

3.1 环境创设的安全性欠缺

自闭症儿童是缺乏自我保护的弱势群体,考虑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但在诸多私立机构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种是隐性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塑料、甲醛等化学制品的污染。这些都是我们放松警惕的,平时孩子们感受不到他们的危害,但众所周知,这样的污染会使儿童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另外一种就是显性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布置上,桌角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窗户没有防护栏;地面的防滑措施做得也不到位。

3.2 环境创设教育性原则不尽如人意

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很多机构的环境创设单单只是形式,尽管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多数只是为了美观,而未考虑到它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结果导致环境与学习主题大不相符,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并且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缺陷的特点,这样甚至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使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在某市的多数自闭症机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室的教育性未体现出来。教室内布局比较混乱,室内狭窄,没有设置区角活动。墙面布置以学生照片为主,参观者来教室看墙上学生的照片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就随之分散起来,影响了课堂秩序。部分教室有简单的卡通贴画,布置基本与课堂内容无关。并且这样的环境长期不变,对儿童的发展的作用适得其反。

3.3 环境创设参与性不足

环境创设的另一种参与形式就是家长、儿童和老师共同参与创设。家长的参与和老师的带动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意义重大,共同参与环境创设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儿童的亲子关系,还可增进老师和儿童的辅助关系以及儿童和儿童之间的协作关系。部分自闭症机构从墙面布置、区角设置,到材料提供都由教师设计、制作。教师的独立完成,使儿童失去了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更没考虑到家长的参与。这就影响了自闭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削弱了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功能,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例如: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某自闭症康复中心见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室的墙面布置和区角的布置都是由教师“包办”,墙面的贴画都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布置的,机构为了节约时间,完全不让孩子和家长参与其中,缺乏互动性。这样会使环境创设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无法体现出其重要价值。

4 自闭症机构环境创设的策略

4.1 营造一种“绿色”的环境

安全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心理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机构进行安全教育的前提就是为儿童创设安全的环境。材料的安全性对儿童的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机构应为儿童的训练多购置一些安全、无毒环保材料的教学用具,环境的布置所用材料也应首要考虑到绿色的、健康的、生态的。不仅如此,机构的桌角以及其他边角区域应该用特殊柔软的材料包好,以免磕碰导致儿童受伤。机构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同时,窗户的防护栏应牢固并定期检查其安全性,地面布置也应选择防滑材料。③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儿童营造一种绿色的环境。

4.2 创设与教育目标一致的环境

环境亦是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一部分,环境应该为教育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大体的环境应与教学主题相匹配,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长短期康复教育计划,对预期的环境创设制定一个细致的环境计划表,这样才能保证环境创设的条理性,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达到教学目标。机构是自闭症儿童的天地,充分合理运用每一个角落十分重要。例如:教师在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案带同学们一起布置一下自然角,把秋天的特征布置在自然角内,落叶、果实、丰收等。创设一个温馨的“收获乐园”,教育目标与环境完美融合,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认知。

4.3 鼓励儿童和家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让儿童有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环境当中的主体,有主体意识。并且共同参与环境创设可以增加儿童的合作感。家长和教师也应认识到机构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家长能与儿童建立亲子关系,老师将家长和儿童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共同对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通过儿童集体构思和家长参与制作等过程,使教师由单纯的参与者变成了观察者、合作者,儿童由单纯的享受者变成了制作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④更重要的是针对自闭症儿童交往障碍这一特点,增强了儿童的合作意识,还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良好的环境创设是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接受教育、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顺利地参与集体生活的基础。安全性、一致性和共同参与是关键性因素,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自闭症儿童教育。自闭症机构环境创设需要机构、家长多方面的合作,从不同方面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才能改变现存的问题,促进儿童更好地康复与发展。

注释

① 汝茵佳.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

② 周念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8-12.

篇4

2009年2月开始我市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全市所有乡镇在原有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统一规范,建立乡(镇)行政服务中心,把涉农部门及其有关站所统一集中在一起办公,对涉农便民审批事项原则上下放到乡镇实施,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次性收费”,为群众提供审批办证及公共服务,形成了群众办证的“绿色通道”。

同时,我市还加快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市、县两级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可延伸至乡镇,实现全面对接、上下联动,建立涵盖市、县、乡三级所有审批事项的全方位一体化网上审批系统,达到全市行政审批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并逐步实现市、县行政审批事项从申请到受理、审核、批准等全过程的电子实时监察、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建立现场监督和电子监察相结合的现场监督平台。

行政服务虽然推行了镇(乡)便民服务“一站式”服务形式,开通了行政审批快速通道、开展审批代办服务工作及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加快了之前的服务效率,但手续的办理及审批处于“明进暗不进,审批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状态并未改变。网络平台下的行政服务还处于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状态,并为从根本上解决“明进暗不进,审批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状态,达到“受理程序清晰、审批明确快速、收费合理民主”的状况。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与传统的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具有以网络系统作为主要服务平台、积极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服务内容的高度集成、服务流程得到优化、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服务成本降低和服务效能提高等特点。并且推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优化政府内部管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流程的优化

2、 方便公众充分享受行政服务

3、 促进电子化民主进程

4、 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

5、 有助于树立廉洁、公正、高效的政府形象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行政服务绿色通道” 具有以网络系统作为主要服务平台、积极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服务内容的高度集成、服务流程得到优化、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服务成本降低和服务效能提高等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主要以行政服务部门网站为基础,开通网络环境下的行政服务模式,能够将行政服务的服务厅搬到网上,完成”网络一站式“的服务,使公众在网络上充分享受行政服务,在网络上完成行政项目的申报、审批、和缴费等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上银行的作用,使行政服务收费更加透明、廉洁,使服务效率更加公正、高效。

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便捷、高效的优势,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市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多项举措,拓展网上审批。一是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保证网上审批平稳运行。按照“制订方案、设计流程、开发软件、调试运行和全面推广”的工作步骤,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工作。二是因事制宜设计流程,三大途径实施网上审批。以外网申请、内网办理、内外互通的运行模式办理网上审批。现有三种形式开展网上审批:直接式、延伸式和预审式网上审批。

⒈直接式网上审批,即客户通过网络申报,直接在网络上获得批准,不需往返中心。

⒉延伸式网上审批,即通过网络将审批事项延伸到基层(站、所、分局、便民中心),客户在基层申报,并取得认可文书,减少往返路程。

⒊预审式网上审批,即客户通过中心网络平台申报,经预审通过后,带齐相关证明材料到中心领取认可文书,以减少申请人往返次数或等候时间。三是积极推进阳光审批,努力提高审批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审批平台,加强部门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集中协同作业,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公开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打造优质高效的电子政务环境。

主要难题在于电子商务特殊模式下的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外网间安全的数据交换

2.网络域的控制

3.标准可信时间源的获取

4.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加密

5.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考虑

篇5

关键词:环艺设计;美学特征;美感

近年来,出现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形式,即,环艺设计。环艺设计在很多领域应用颇广,涵盖了人文、地理、社科等各个领域,且与人们的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其在推进社会进步、引导艺术设计走向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艺设计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形态,综合了外界环境与人的审美,将美学体征应用在环艺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设计艺术魅力,同时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求,有着双重意义。

一、环境艺术概述

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是环艺设计包含的两个部分,主体部分是环境设计,突出环境的价值,设计对象本身与周围的事物均是包含的内容,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艺设计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指人工创造的环境,同时也是核心职能。

而艺术设计则是一种衬托与辅助手段,就是指利用大众的审美需求,依据设计人员的能力与文化内涵调整设计对象,M而统一环艺设计的个性与共性。

二、环境设计中美学特征体现

(一)环艺设计整体美的体现

整体环境意识是环艺设计的核心与灵魂,是指对整体环境关系的表达与感悟,在当今社会,城市不断发展使一个城市的美感不断减少,且城市美感并非某个区域所能决定的,而是透过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由内而外体现出的一种整体性的美学想象,由此,在对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比如公园的特点、广场特点、建筑特点等,要整体上把握,单从某个要素入手容易出现偏执的设计之感。比如,环艺设计时,需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关系,由众多的单独建筑可以组合成建筑群,这时候,建筑就是一个整体,美感也就自然产生。环艺设计的灵活是自然体关系的综合表现,《释名》中称:“美者,和异类共成也”。单一的局部形态共同形成了城市环境,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对于一个单独的艺术品也需要从整体上评价,体现一种整体环境的协调之感。

(二)人为性与自然美

对自然的改造是环艺设计的一个根本手段,可以表现出环艺设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且环艺设计体现的美学特征中,对自然的尊重表现的最多,由此可以体现出一种自然亲近的感觉,烘托出自然色彩,很多环艺设计中都充分运用了自然因素,且体现出了自然规律,与美学体征互为影响。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是人为行,在设计环境中,不仅需要与自然规律契合,同时需要善于改造自然,这也是人为美学设计的一个必要手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设计者的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体现出来,在环艺设计中有人为因素,就有人的思想与审美,显示出人文特征。

(三)审美性与实用性

美学在环艺设计中不仅是供人们欣赏,满足人视觉上对美的需求,不是一种观看艺术,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欣赏价值与设计实用性的结合,同时也是美学价值的直接体现。环艺设计审美目的不仅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更需要满足的是精神需求,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才能更好的体现环艺设计人与自然统一的初衷。

(四)绿色生态美

生态美学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能够综合体现出科学的生态观与普遍性的伦理观,是一种更加倾向于绿色的设计。与过去的仅在乎形式设计与风格设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绿色生态设计更多的是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上,对如何更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节约利用自然环境有重点的考虑。城市建设中,在环境理念下,生态美学观念得到了认同,设计者需要对人工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把控,协调好两者间关系,借助自然之景营造生态景观;在广场、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可以将绿色景观保留;也可以在城市周边保留大面积的生态景观,努力达到生态平衡。

三、结语

总之,环艺设计中审美体征体现在整体美、人文与自然美结合、绿色美等方面,把握好这些审美体征可更好的推进环艺设计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冉临春.探讨环艺设计中的美学特征的体现[J].科技风,2016(12):171.

[2]耿美云,刘丹.探究环艺设计中所蕴含的美学[J].芒种,2015(5):195-196.

[3]顾小玲.试论城市景观植物设计的科学与艺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5):63-66.

[4]徐明.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J].城市建筑,2016(35):351,356.

作者简介:

篇6

在不断变化的现代化城市中,各种高楼矗立在喧闹繁华的道路两旁,特别是在技术与经济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各种形形的建筑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其中异形建筑就为当前现代化建筑设计的代表作。异形建筑的整体造型不仅能够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技术与经济的体现,甚至已经成为了政治地位与文化的象征,其中包含的每个元素均包含有不同的气息,其中埃菲尔铁塔就是异形建筑的鼻祖,从埃菲尔铁塔中我们就能够直观的看到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难度,其不仅为艺术家自身的奇思妙想,还需要保证异形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性价比也称为了异形建筑在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包含的主要方面

2.1异形建筑整体造型建筑设计

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建筑设计为异性建筑的空间环境构造设计与组合设计,解决的为建筑物的美观、经济、技术及功能等相关的问题,该项的设计难度要大于其他类型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异形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得到建筑自身的功能需求,还必须将自身所具备的美学内涵等方面表现出来,这就导致异形建筑整体造型建筑设计的难度较大,同时,正是由于设计的难度较大,才促使了很多建筑设计人员不断的涌入到异形建筑整体造型建筑设计中,充分的释放自身的才华。这里需要指出的为,因为异形建筑自身的特殊性,其外墙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外墙设计中的幕墙设计已经成为了外墙设计的重点。

2.2异形建筑整体造型建筑结构设计

异形建筑整体造型多呈现为不规则建筑体,其实际的受力情况要远远的复杂与其他普通型的建筑,尤其为建筑所受的外界力量会随着其形状的变化而针对性的变化,例如各个时段异形建筑所受的风力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异形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方向的风力及风力的大小充分的考虑清楚,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确定出具体的结构设计方式及强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异形建筑结构受到外界力影响的程度,增强异形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例如其抗震能力与抗风能力等,所以,在进行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时,其结构设计为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其技术的实际要求要远远的大于普通型的建筑。

2.3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备设计

每个建筑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在异形建筑中亦是如此,异形建筑也必须有电气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等,因此,在进行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时也需要全面的考虑其中的设备设计,其总体的功能性需求与普通建筑没有较大的差别,但由于受到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影响,其设计的难度要超过普通型建筑的设计难度,这就需要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人员,在进行异形建筑设计时,充分的权衡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既能实现异形建筑的功能,又能实现异形建筑的造型。

3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影响因素

3.1技术因素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带来的影响

在进行异形建筑整体造型时,设计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异形建筑的外观、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当前的异形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仅将异形建筑设计出来,还必须保证能够将异形建筑建设出来,所以,在进行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技术因素。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前进,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设计软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质量,降低了设计的难度,但与之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与材料也不断的出现,设计人员应充分的考虑设计想象与设计材料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保证最终的设计能够得以实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计的层面之上。

3.2环境因素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带来的影响

环境因素直接的决定了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其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为自然环境因素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影响。我们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有着非常密切关系,不同时代的建筑直接的反应了不同时代的自然环境。对现代异形建筑而言,其必须更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这就需要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充分的考虑环境与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融合程度,其次为文化环境。自古以来,文化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已经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各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直接的决定了该地区建筑的主体,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需要充分的借助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环境,才能更好的使设计的异形建筑更好的融入到当期的大环境中,才能更好的被当地的人们接受。

3.3功能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带来的影响

不论在现代还是将来,建筑功能直接的决定了建筑的造型设计,因此,功能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带来的影响是最深远、最全面的。例如,多数的歌剧院、体育馆均受到自身功能的影响,其整体的外观多以椭圆形为主,这些设计必须满足建筑最初使用的功能。还有各个城市的酒店、写字楼的设计,在进行其造型设计时,除了满足其自身的餐饮、办公需求之外,其外在还需有吸引外界目光的内在功能需求,这对于建筑本身的整体造型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这类建筑往往具有高端大气、时尚独特等特点。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金融中心等。这类异形建筑往往象征城市的经济及政治地位,也会成为该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地标。

4结束语

综上分析,影响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环境、技术等相关的方面,因此,异形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整体造型设计时应当全面的考虑影响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采取出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提升异性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效果,促进城市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刘振宇 单位: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碑,张建华.商业街景观与建筑风格一致性的运用———以上海美罗城五番街为例[J].上海商业,2013(02):33-37.

[2]徐卫国,罗丹,叶扬,等.“数字渗透”与“参数化主义”———关于“数字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访谈与对话录[J].世界建筑,2013(09):17-35.

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人们创作出具有科学的生存环境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美学内涵蕴藏在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空间之中。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设计,努力地使空间环境具有美的时代感是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人们运用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来愉悦身心、美化生活。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体现是设计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通过色彩、景物造型、特定的装饰等来体现环艺设计中的美感;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混合或者相互反射,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引起人们的联想,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有效、积极的心理审美反应。例如,绿色让人感觉清新,红色让人感觉热情,灰色让人感觉忧郁,橙色让人感觉明媚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不同的装饰能够突出不同的景物特点,增强设计的表现力,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能够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不同的美学特征。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完整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表现具有完整性。“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环艺设计的重要核心理念就是环境整体意识的确立,通过整体意识的综合表现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诸如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都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求的美感是能突出各类空间的艺术特征,又能将其统一于环境艺术空间的整体之中。此处的“完整性”不但是指单个设计的完整性,还要求它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每个设计构成建筑组群,同时又是作为该组群的一部分而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总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整体的美感大于各个部分之和。因此,只有从完整性的角度来对美学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美学特征。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生态美

生态美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之一。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是我们现代生活的现实环境空间,所以随着我们周围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美的体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自然生态美的视角下,美学观是科学的生态观,是普遍的伦理观和美学观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共同体现。体现这种美学观的设计可以称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在具体的设计中,这种生态美体现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通过自然环境来增强人工环境的美感。随着人们生态环保观念的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美越来越有突出的体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展现出自然而然的生态美的美学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

四、环艺设计中的美学特征的特色美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包括特色美。设计是环境艺术中的重要一环,极具特色的设计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整个设计的感染力。在城市风景设计中,每个风景都代表着城市的特殊韵味,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它原来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表现元素。对于一个城市的设计改造也要遵循该城市的特色,从而显示出设计的特色美。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体现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建筑群的构造体现城市的现代美等,这些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的美感和魅力。

五、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整体美、生态美、特色美等都是设计的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美,缺少了美的展现,设计也失去它的价值。总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努力提高设计的审美情趣。(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鹏.《环境艺术浅谈》[J].《东方艺术》2014年5期.

篇8

关键词:室内设计;灯光;美容;SPA;环境设计;应用

灯光是室内设计整体效果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渲染空间范围的有效手段[1]。美容SPA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具备自然的舒适感,又要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因此,可以将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运用原则及方法,合理运用在具体的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利用有限的灯光元素,创造出更加完美的SPA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美容SPA体验。

一、灯光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元素在整体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室内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环境,在具体的设计中,室内灯光环境的巧妙运用可以强化室内空间之间的界面关系,有效改变界面对室内环境空间的限制,使室内的环境空间更加合理。另外,室内灯光环境的营造也可以强化室内整体的环境氛围,体现室内环境的整体格调、意境。针对不同的室内空间的功能,运用不同的灯光元素,可以体现不同的空间情趣和风格,使整个室内环境具有新鲜感。在此基础上,也能强化室内空间的序列层次,增加空间环境的方向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突出室内环境的视觉效果。室内设计中对灯光的有效运用还能丰富空间内容,有效改善空间的比例关系,限定某些空间领域[2],为室内设计整体效果的呈现创造一定的条件,而室内的灯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性,能增加室内设计的内涵,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总之,在室内设计中,灯光对整个设计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氛围的营造上,还是在空间内容、空间领域、环境氛围等方面。当然,影响室内设计中灯光运用的因素也很多,如光源的形式,室内的空间布局、家具的陈设、装饰格调、整体色彩等,都会对灯光的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光和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布局,形成一定的空间效果。利用灯光改变整个空间设计的界限,是空间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二、灯光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室内设计中对灯光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变空间效果,使不同的空间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具体的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灯光,同样可以为整个SPA环境空间营造不同的氛围,帮助美容SPA的体验活动更好地开展。但是,灯光的运用并不是简单无规律的,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整个美容SPA场所的需要,运用灯光为整个空间增添亮点。美容SPA的环境设计有特殊的要求,符合消费者对养生的追求,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上寻求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有效结合[3],追求自然舒适的体验环境。因此,结合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对灯光的运用,室内设计中灯光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

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灯光元素在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性原则可以让人更好地适应美容SPA环境中灯光照明的设计,达到人们在SPA体验时的心理需要和一定的视觉效果。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选择不同的灯光设计,保证一定的亮度,考虑到灯光的角度、色彩的表达以及灯光的数量,适当提高背景的亮度或加强灯光的对比度,都能改变SPA环境设计,体现出整个环境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二)美观化原则

灯光的设计和应用是装饰与美化空间的重要手段,在美容SPA环境中更是不可缺少的美化体验场所的重要手段。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灯光要成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不仅要起到照明的作用,也要具有点缀环境、平衡整个空间布局、增加SPA环境艺术感的作用[4]。使用精巧、美观的灯具,与美容SPA空间布局中的建筑造型相结合,利用灯光的效果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美观、宁静淡雅的SPA体验环境。

(三)安全性原则

灯光在美容SPA环境中的设计应用一定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保证整个灯光引用的安全可靠。基本的照明都来自于电源,因此,在任何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安全地使用电源,科学合理地设置电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美容SPA环境设计中会涉及到更多元素,电路的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对灯光的设置也相对较多,一般的电量负荷较大,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会影响到灯光设计的安全性,因此,在具体的美容SPA环境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在保证美容SPA体验场所安全的同时,也能使整个环境更加和谐。

三、如何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灯光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确地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室内设计的灯光设计,能够提高美容SPA场所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遵循功能性、美观性、安全性等基本的设计原则,在具体的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元素,创造舒适和谐的SPA环境,具体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层次设计

室内设计中对灯光的应用常采取分层次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满足空间的特殊照明要求,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非常重要。SPA环境设计中对灯光的要求是为具体的空间提供整体的照明,针对不同的体验功能设计不同的灯光。在对灯光进行分层次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光层次和重点照明层次,以及必要的装饰照明层次。环境光层次是为了在美容SPA场所中能有一个整体的视觉效果,完善空间的布局,填补空间布局的某些不足。重点照明层次的设计要针对美容SPA环境中起强调作用的物品,如艺术品、装饰的细节、商品的展示等,在一般的情况下,采用重点照明层次手法对其进行布局设计,突出美容SPA环境的特点。而装饰照明层次主要是为整个SPA环境提供空间装饰,在整个环境主体的营造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容SPA环境中的灯光设计应注意:灯具本身的空间造型以及具体的照明方式[5],色彩以及光影的变化所产生的环境效果,灯光与空间的材质相配合产生的整体效果以及特殊的灯光,对美容SPA环境与众不同的影响等。

(二)环境陈设照明的表现形式

在美容SPA的环境设计中,对灯光的应用要考虑到环境陈设照明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的灯具或灯光会对环境陈设产生巨大的影响。SPA场所殊的环境陈设需要相应的灯光表现形式[6]。外在形式上有独特风格的灯具在SPA环境陈设中的应用,会突出空间的设计特色。亲近自然,力求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养生美容环境,需要极具特色的灯具来体现。不同的特色灯具及其灯光表现形式的差异,为整个SPA环境营造不同的氛围。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要注重发光体的造型特征,保证在造型上就能为整个空间提供不一样的环境陈设氛围。其次,在灯光本身色彩以及光晕的装饰上要格外注重,利用灯光不同的色彩和光晕达到SPA环境中对于光影的追求和照明的需求。

(三)使用调光器改变SPA环境氛围

固定的灯具难以制造出不同空间区域的气氛,因此,在SPA环境设计中利用调光器来改变空间的氛围,可以选用不同的灯罩变化SPA环境中不同功能区域的氛围。

(四)利用局部灯光制造SPA环境中的微小光区

亲近自然、舒适安静的环境是SPA场所追求的环境氛围,利用灯光完全可以实现这样的需求。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应用灯光制造微小的光区,可以是一张桌子上的一盏小台灯所发出的光,营造安静的角落环境,也可以是环绕的灯带,制造斑驳的类似水波粼粼的光区,让人们获得接近大自然的享受,也可以是落地灯,在适当的位置营造一种小范围内的舒适氛围,制造SPA环境设计中的需要,达到一定的空间设计效果。

四、灯光元素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灯光元素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具体的美容SPA环境设计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灯光设计为整个SPA环境提供不同空间布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容SPA的发展更加迅速,因此,对其环境的设计也成为室内设计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在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元素可以通过巧妙的嫁接引用在美容SPA环境的设计中,不断优化SPA环境。未来的室内设计会衍生出更多的设计领域,其中,美容SPA环境设计的发展会在灯光应用这一点上更加突出。首先,灯光元素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会更加多元化,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会为SPA环境的设计提供不同的理念,灯光作为其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元化的灯光元素能为整个环境的设计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其次,灯光元素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会更加生态化和人性化,满足现代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除此之外,美容SPA也会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优化美容SPA环境设计的细节,创造更好的SPA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结语: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应用能为美容SPA场所的环境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使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完善美容SPA环境的设计。灯光在美容SPA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要遵循功能性、美观性、安全性等基本的应用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合理利用灯光,在整个环境的设计中合理应用灯光,打造具有特色的SPA环境,促进美容SPA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斌.《室内设计中的“灯光语言”》[J].《艺术品鉴》.2014年11期[2]付广磊.《浅谈灯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6期

[3]王谦,谭智.《浅谈室内设计中灯光的合理运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4年18期

[4]赵忠超、杨维菊.《浅析灯光在餐饮空间中的作用》[J].《照明工程学报》.2011年4月

[5]孙香虎.《灯光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6期

篇9

关键词:环境设计;艺术理念;阐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愈发提高,这就要求设计者做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两个类型,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的生存条件很差,面临着诸多的生存危机。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们开始想法设法对环境加以改造,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在不断地探索中,人们的居住环境也从洞穴发展到了建造房屋。随着人类建筑知识的丰富,人们的建筑思想也由简单的物质追求发展到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随之出现了古典园林,使得田园式的环境艺术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固定的造型外,人们开始注重建筑的颜色、布局、构架结构、民俗特色等因素,影响建筑的各种因素在人们的思想中融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审美体系。之后,出现了唯美艺术思潮,艺术美学成为建筑的艺术设计基础。到了工业化时期,人们对建筑有了功能、经济、技术等新的要求,实用性成为人们的主要要求。近代以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理念各不相同,以当地的文化为基础,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有着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严谨的手段,以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使人类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可以理解为对环境的艺术设计,并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美的需求。按狭义的概念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是人工环境中的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诠释建筑空间,通过对室内外建筑的专业定位,来进行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的出发点是人的主观意识,其中的艺术理念是人类对其的感悟,来满足人类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使得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和谐共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理念,存在于人工建筑之中,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反映着人类对美的诉求。

3.现代环境艺术的特征

地域性、时代性、整体性、参与性是现代环境艺术的几个特征。环境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艺术风格。环境艺术还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的人们对艺术都有着不同的需求,环境艺术都要与时代相适应。环境艺术还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考虑不同空间人的共存、共生、共享情感。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要让广大用户参与到艺术创造中。好的环境艺术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到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的环境设计艺术,已经做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科学性的环境设计,能够带来空间环境的新体验,带来舒适、高效、安全、合理的感受;同时,艺术手法的运用,结合设计的结构、工艺、材料,使得设计的作品产生艺术上的美感,这是环境设计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在重视设计艺术性的同时,也要重视设计的科学性,使得艺术性与科学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撑起环境艺术设计的脊梁。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环境设计艺术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更多的审美需求。而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会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促使环境设计与当时科学技术的结合。

当代环境设计中的科学性方面,设计人员在进行了观念上进行改变;同时,在表现手法与设计方法上,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设计者确定建筑的物理与心理环境的好坏,已经运用了较为精准的科学方法。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广泛用到了计算机设计与绘图,在设计之初就能通过三维视觉技术来查看艺术效果。对于建筑的高情感与高科技问题,设计者能够在运用先进物质手段的同时,注重对美学原理的应用,把人们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与建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从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多角度进行考虑,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审美与需求的艺术环境。

三、艺术理念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造型的整体性

在进行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明确整体性的理念。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其他建筑构成整个人文环境的整体。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附近其他建筑的艺术风格,并考虑整个建筑区域的整体艺术风格,使得本建筑的艺术风格与整体的建筑风格即城市的风格相一致。例如,在设计建筑时,要考量本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的艺术设计要与城市的总体风格相统一,更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以免造成突兀、不协调之感。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造型设计时,更要明确整个空间是一个完整而又相互和谐的整体。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居室内,墙壁的造型、天花板的造型、家具的造型、地板的颜色等,风格要统一,给人一种有内在联系之感。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室内空间以黄和红作为主色调,反映着封建社会皇权的权威与凝重的气氛,形成和谐与统一的一个整体。假如在一个空间内,没有完整性的造型,颜色也搭配得不好,就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之感,没有和谐良好的比例,造成了环境的失衡,破坏了环境整体性之美,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理念便得不到很好的表达。

2.建筑造型的类别

整个建筑的造型分为结构性造型与装饰性造型两种。结构性造型就是建筑物的构架造型,以及为满足装饰而设计的造型。在整个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做好结构性造型的设计工作。结构性造型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理念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结构性造型,装饰性造型的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丑陋的结构性造型很难设计出美轮美奂的装饰性造型。同时,室外的环境艺术设计也要做好装饰性造型的设计。装饰性造型设计属于室外环境设计的点睛之笔,设计时要考虑整体环境与建筑的风格,使得整个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而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要做好结构性造型的设计工作。为了显得简洁、明快,可以将建筑中的结构性造型如梁柱等,做简洁化的处理,能够有效节省室内空间,有利于装饰性造型设计的开展。在进行装饰性造型设计时,要根据设计艺术理念,根据人们的实际要求,对吊顶面、墙面等进行统一设计,做到整体环境与家具、固定设施的和谐,使得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

四、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科学,其中的艺术理念是环境设计的灵魂所在,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科学、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被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明确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理念,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知识体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和谐、优美的社会环境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冬.心理因素与环境艺术设计[J].绥化学院学报.2006(03)

篇10

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联性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每个设计项目都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壁画处于不同建筑空间环境时,既要与空间环境合理相融,同时也要体现本身的固有艺术性,如果不这样的话壁画的存在就毫无价值了。当壁画在不同建筑空间环境里,我们不能仅仅认为只是对比和整合关系,而是要保持以自身特性为出发点,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可以通过它们的不同之处得到它们的相同点,创造出更好的空间环境。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的之间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对比去处理两者的关系,壁画与建筑空间实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特点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壁画艺术因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使观众不管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很大的吸引,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壁画不仅在空间环境中产生了作用,同时把壁画在空间环境中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另一种是以整合的方式去相互融合,壁画特性可以对空间环境存在的不足的地方加以整合,使空间环境更加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以达到空间环境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

壁画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不只是一方与另一方之间的适应和影响,而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这才是壁画与空间环境协调在一起的意义所在。

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协调作用

1. 壁画内容与建筑空间的功能相契合

建筑空间能很好得为壁画提供所需的载体和空间环境。由于建筑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这就需要壁画创作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功能、环境特点上而进行不同的设计。壁画设计既要考虑到建筑功能特点、空间环境相融合,同时要注意构图的整体塑造要与建筑空间环境整体达到一致和谐的效果。好的壁画设计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要与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相统一,既要满足人对建筑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对建筑的精神需求,因此壁画内容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建筑空间环境的限定。

2. 壁画构图方式与建筑具体的空间形态相结合

随着建筑空间向多功能、形式自由、造型简洁、人性化的趋势发展,在这种状况下驱使建筑的空间环境形态也呈多样化改变。壁画已成为建筑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壁画设计创作必然会受到建筑风格造型、功能特点、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现在建筑空间造型结构的多样化,使得壁画构图方式的与建筑空间形态结合也产生了不同的转变。为了让壁画与建筑空间更加完善的融合在一起,壁画在建筑设计与艺术观念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表现形式向自由简单、抽象化转变。

3.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优化与扩展

通过精心设计的壁画可以对原有的建筑空间环境进行优化,使存在不足的空间在人的感官上得到了调节。在限定的建筑空间内,通过壁画创作来体现建筑设计师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虽然壁画在建筑空间实体上不占什么位置,但是壁画设计的不同,使建筑空间中人的感受也存在这差异,因此壁画设计应更趋于人性化,把人作为另一个重要的主体。壁画对建筑空间有着扩展的作用,可以给人带来不仅仅是建筑墙面的感受,还有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整体扩展和延伸效果带来的感受,所以壁画设计既要突破在墙壁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还要通过构图形式,色彩空间,材质表现等给人在视觉上造成空间的维度感,使建筑空间在感官上得到延展。

4.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性格的整理

由于建筑的空间环境,层次结构,功能形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建筑具有不同的空间性格特点。不同的建筑性格特点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所以在壁画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空间之间性格的不同,把壁画与建筑之间性格更加的整合。规整简单的几何空间,使人简洁、平稳肃穆的感觉;不规整的空间,人会感到自由、活泼开阔;封闭空间是内向、静谧、惬意的写照;开敞式空间则给人爽朗、自由、阳光的印象;大空间给人开阔宏伟之感;低矮的空间则使人温馨;动态空间表现为活跃的、开朗的。生活中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给予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

5.壁画追求建筑空间环境的整体美感

建筑空间环境为壁画提供了创作所需的环境与设计方向,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不管是在功能特点、材质表现、还是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通性。建筑出现了多风格、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不同功能的建筑也有不同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空间的多样化使壁画为了与建筑更好的融合,而进行改变。壁画设计应充分结合整体的建筑空间风格特点,通过壁画对其的作用使建筑空间环境加以协调与延伸,同时,壁画家与建筑师,环境设计师在想法上应该达到一致,通过壁画和建筑空间环境的和谐融合,来达到建筑空间整体统一。优秀的壁画设计既要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同时还应彰显空间的独特性。壁画创作在整体风格上与建筑空间保持一致来达成在建筑空间的整体美。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