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

篇1

(一)陵园景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

现代殡葬倡导的是文明,提倡的是美德,颂扬的是精神。陵园的功能决定它不仅仅是安放死者骨灰的地方,同时也是为活人祭奠死者的活动场所。这种祭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陵园的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渗透着与之相关的文化气息,设计创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才能使人们更好的感受到纪念情怀。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陵园装饰都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文化元素,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建筑样式(图1)与雕塑(图2)等。图1中的入口为中国传统的门牌坊样式,同时旁边的一尊佛像又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具体表现。图2中的雕塑就是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这些建筑样式和雕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孝道、仁道为主题的景观设置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一种宣扬。陵园景观的设计过程就是文化表现的过程,文化提升品味,是陵园景观设计的精髓和内核。陵园中的景观是中华传统文化表现的重要载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二)陵园景观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西方科学技术与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认为人死后是升天回到上帝的身边,那里阳光明媚,不像大多数中国人对墓葬充满了恐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陵园应该是给人一种阳光灿烂的感觉。因此,陵园的景观设计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主要体现在墓葬形式、墓碑样式以及植物选择与配置上等。目前中国陵园景观中艺术墓碑的设计、休闲化功能分区的设计以及植物色彩上的变化等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具体体现。下文以福州市陵园景观为例作出了有关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总结分析。陵园景观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展示的重要窗口。

二、福州市陵园景观设计中文化

理念运用的现状笔者通过对福州三山陵园、福州皇天陵园、福州圣泉生态陵园、福州妙峰山陵园四个陵园进行实地调查,进而对它们从文化视角进行景观分析,找出陵园景观中文化融入的不足。

(一)福州市4个陵园的概况

通过对福州4个陵园进行调查,得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和周边环境概况。

(二)福州市陵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理念的运用

近些年,福州市陵园景观在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定改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区分的休闲化

在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受西方陵园游憩休闲功能的启发,福州市一些陵园在功能分区上设置了供人们游憩放松的休闲分区。例如福州圣泉生态陵园的休闲区,若干健身器材的设置不仅仅丰富了陵园的功能性,而且极大程度地缓解了人们对陵园的恐惧感,给人们以舒适感。

2.墓葬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福建墓葬形式是土葬,即将棺木放入山上的墓穴中,有些还将墓穴周边用大量石头浆砌成太师椅型护坡,导致大量山地被占用。随着文化的发展,中国迎来了火葬的殡葬改革。此后,陵园、公墓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直接提高了墓葬用地的利用率。但是墓碑葬依然没能彻底改变固化土地的危害。在先进文化盛行的今天,把先进文化与陵园建设规划理念进行不断结合,在对西方陵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认草坪葬、树葬、壁葬等节地葬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中国未来陵园建设的发展趋势。这些新兴的墓葬形式,能使陵园最小程度的影响山地原有的生态性,使自然环境与陵园建设和谐共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缓解人们心中对陵园的恐惧感,是先进文化在陵园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福州市4个陵园在这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例如皇天陵园的草坪葬区,书形的墓穴不仅最大程度的缩小了殡葬所需用地,符合先进文化中保护生态的要求,而且很大程度的消除了人们心中的恐惧感,同时使墓穴本身成为了一处景观。福州圣泉生态陵园的树葬区,在异叶南洋杉的基部安放死者的骨灰,把对死者的精神寄托到树上。树葬形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小很多。

3.硬质景观的人文化

出于对名人效应和营造人文气息的考虑,福州市陵园都在陆续地引入名人雕塑景观。其中福州皇天陵园最近开始引入了部分名人,相应的设计出了名人园。目前皇天陵园建成著名越剧演员尹桂芳(1929-2000年)雕塑,此处雕塑小品的设置使尹桂芳的忠实观众在福州皇天陵园对她有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为皇天陵园增添了人文情怀,增加了文化底蕴。

4.植物配置的彩色化

早期的福州市陵园在植物配置方面较为侧重的选择了常绿树种,有苏铁、塔柏等树种,这些树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缺少彩色植物的配置只能更多的增加人们对陵园墓区的恐惧感。近年来,在新文化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解放思想,陵园中的植物配置也开始丰富起来,彩色植被在陵园的植物配置中越来越多。目前福州市陵园已采用了亮叶朱蕉、红叶石楠、香石竹、一串红、三角梅、翠芦莉、双夹槐等具鲜艳色彩的植物。其中福州皇天陵园还设置了以杜鹃、玫瑰、茉莉等为主的专类墓区,极大的丰富了陵园的植物色彩种类,增加了美感,淡化了陵园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

5.墓区的专类化

为满足当今个性化文化的发展要求,福州陵园在墓区分区的设置方面也更加细致。其中福州皇天陵园从早期的墓区只设置皇天园,到后来细化出了基督教教徒墓区、以及专门为老师设置的园丁园墓区和专门为五保户设置的爱心园区等专类墓区。细分后的分区更加人性化、专业化,更好地适用于特定的人群。

(三)调查地陵园景观设计文化融入的不足

通过对福州市陵园景观的实地调查,笔者发现在这些陵园中,景观的文化表现仍然不足。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理念上文化融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域性文化理念融入不足。福州市陵园总体设计上,地域性文化融入不足,本土文化特色表现不足,不能适应人们对地域文化的需求,很难起到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例如,陵园入口的设计样式单一,千园一面,不具有本地文化特征,另外陵园中雕塑所表达的故事传说基本上都不是本地的故事传说,不具有本土地域性文化特色。第二,生态文化理念融入不足。目前所调查的陵园开发形式多为高密度的墓穴开发。例如福州皇天陵园中的皇天区。形成墓碑集群紧密罗列,极大破坏原有的生态景观。受生态文化的影响,通常陵园中墓穴所占的总面积一般不应超过陵园总面积的1/3[5]114-115,然而目前福州市陵园墓穴所占的总面积仍然占陵园总面积的1/2左右,不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同时,陵园中的乔木所占比重较小,导致其生态效益较差。

2.陵园公园化文化融入不足。据调查证实,中国陵园目前公园化程度不高,距离发挥其作为旅游圣地的职能还有很大差距。只有极少数陵园的设计中融入了公园化元素,造成中国陵园设计在功能划分上离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还有一定差距。

3.硬景建设文化应用形式单一。除了部分陵园设置雕塑小品外,陵园中相应服务设施的文化性融入不足。例如福州市陵园中的洗手间、娱乐设施、指示牌、垃圾桶在设计上没有很好地融入文化的元素,这些服务性设施在设计上文化表现力亟待加强。

4.植物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目前所调查陵园中的植物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种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常绿性植物,它们通常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如塔柏、苏铁等。另外一种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多彩性植物,它们通常能缓解人们心中的恐惧感,如亮叶朱蕉等,这些是文化影响的结果。但是却少有通过植物组团的方式来展现文化内涵,对植物本身的文化属性挖掘不够,导致植物的文化表现无力。

三、文化视角下陵园景观设计的思路

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无论在何种类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文化都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特殊的园林景观设计,尤其是考虑到其人文的特殊性要求,陵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文化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陵园更好的发挥其纪念性园林的功能。对文化的思考主要包含了对传统文化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的取舍。优秀文化在陵园景观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符合国家对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表现。通过对福州市陵园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其文化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对策来表现。

(一)陵园景观设计理念上融入文化的因素理念是设计的灵魂,因此在进行陵园景观设计时,首先要从设计理念上充分融入文化的因素。陵园景观设计中主要考虑对传统文化理念、地域文化理念和生态文化理念的融入。中国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发展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把地域文化融入到陵园入口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是对中国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易于从小接受本土文化教育的当地人接受,使人们有地域性文化的归属感。例如,在入口处设立当地文化传说故事的小品景观,或者设置能够介绍当地民俗的宣传栏等,都能很好的把地域性文化表现出来。在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陵园作为园林的一个分支,其绿化水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扭转陵园设计师的思想观念,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深化环境的重要性是改善陵园生态性的重要举措。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大陵园绿化率,同时提升乔木的比重,注重其设计成果对生态性的影响指数。

(二)陵园功能划分上实现公园化文化的融合在欧美,陵园是公园的一个分支,著名的陵园是旅游圣地。如巴黎拉舍神父公墓、华盛顿阿灵顿公墓、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柏林多罗顿公墓、维也纳中央公墓,都是旅游热点。中国陵园的公园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应吸收西方丧葬文化中的合理内核,逐步加大对陵园公园化的建设力度。使其不仅仅是逝者安息的地方,同时也应发挥其公园的功能。这需要设计师们在功能划分方面进一步探究多元文化融合的设计方法,把多元文化全面地融入到陵园设计中去,使中国的陵园景观真正的适应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洪流,为中国的文化建设起到支持作用。理论源于实践,为加快中国陵园公园化进程,探究人们对陵园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设计师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人们对陵园公园化的观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归纳出一套既能适应广大中国人民的心理活动,又能全面的实现陵园公园化要求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三)陵园景观要素上体现主题文化的倾向陵园的文化主要是通过景观作为载体表现出来的。每一处景观的设计都应当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文化是陵园景观的内核,是陵园景观的精髓,有文化的景观才有了灵魂和神韵,才更富有现实意义。因此塑造建筑、雕塑精品的过程,实际就是增强文化表现力的过程。在雕塑景观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说故事,尤其加大对本土文化的考虑力度,通过园林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寓教于乐,既增强了陵园雕塑景观的观赏性,又丰富了陵园的文化内涵。陵园的服务设施是陵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洗手间、标识牌、宣传栏、垃圾桶等服务性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都要注重其与文化的融合。这些服务性设施,在陵园的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分布于陵园的各处,因此,注重服务性设施的文化设计,能够使陵园景观的文化表现更全面。

(四)陵园植物配置上展示花文化的内涵植物不仅仅能改善生态环境,也具有文化属性。中国花文化历史悠久,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兰花象征高尚人格;以竹象征气节;以荷花象征清白的高贵品格。另外还有取其植物谐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如柳树有“留”之意,槐树有“怀”之意。这些具有文化意义的植物通过与其他彩色植物搭配,通过塑造组团植物景观等多种配置方式,提升陵园文化品味。经过对福州地区多个陵园的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它们无论从规划分区上,还是植物配置和园林小品的设置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墓地在东方给人灰暗的形象已经长达数千年,陵园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充满了孤苦、凄凉,给人萧瑟感。这种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短时间内是无法彻底改变的,怎样在不违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前提下,吸取西方陵园的发展经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融入到陵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去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研究过程。这要求园林设计工作者在进行陵园规划设计时要围绕一定的文化理念进行设计,在功能分区的设置、景观小品的设计和植物配置上都要充分考虑对传统的文化、地域文化和部分西方先进的文化的融入,这样才能提升陵园景观的品味,使其富有神韵。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今天,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陵园作为特殊建设项目,其规模逐渐扩大。

篇2

一、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师生在校园范围内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精神以及制度等方面。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关键部分,其是对校园文化的微观反应[1]。一般班级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与校园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师生支架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目标缺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明确,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班级缺乏凝聚力。在开展各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没有全面清晰了解到活动的本质,无法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二是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仅仅只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师的一项任务,导致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支撑,流于形式,难以对班级管理产生映射作用。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导致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无法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全面开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难以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将自身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合理设计和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

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基础,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学生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自身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加强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

篇3

关键词:外宣翻译;人才;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059;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09-03

河南地处中原,在华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崛起,河南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省份又在新的机遇下焕发了勃勃生机。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的中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尤其是欧美人士的青睐。如何让中原经济区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热爱中原文化,作为国际文化宣传重要平台的外宣翻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地方历史再悠久,文化再博大,风景再优美,人情再朴实,如果离开了与其他地方的交流合作,最终都会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与其他地方的交流自然离不开宣传。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民与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普遍。在这个文化加速交流融合的时代,要想融入其中,就必须在秉承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抓住历史新机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原经济要想腾飞,也必然要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规律,在这“一引一进”之间,自然离不开外宣翻译。

一、什么是文化及文化产业

汉语中的文化最初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撰的《易经》中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事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含义也随之慢慢发生了变化。著名学者钱穆在《文化学大义》中指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之总和,而人类生活则指多方面各部分之配合。”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文化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而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其中既包含了显性文化,也包含了隐性文化,是大文化的集合体。

就河南而言,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大省。在5000年的华夏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有200多位帝王在此执政。中国古都河南就有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就有8个,中华姓氏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就有170多个。借助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正健步走在一条文化产业前进之路。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已形成规模。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可以说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建设既兼顾了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和隐性的制度文化建设,同时还强调了心理文化的建设。其既是对物质文化产业的提升,也是对制度文化产业的深化和心理文化产业的引导。

二、外宣翻译的定义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例如,一个企业若要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更要辅以对象国所用的文字对该产品进行使用明,这才能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化。事实上,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为是这个企业的外宣翻译过程。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了定义。如“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对象的交际活动。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前提下,外宣翻译可以从广义的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其中,“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这就是人们常的‘大外宣’的观念,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都要做外宣工作,就都需要外语”。

以河南为例,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河南的声音,使他国人民能更加了解感受中原文化。对于河南来,今天的外宣翻译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要,更受关注。过去不需要翻译的地方,现在需要;过去不需要翻译的东西,现在需要;特别是河南省的快速发展需要把大量的材料翻译成外文。大到政府文件、经贸洽谈会,小到街头标牌、广告、电视、报纸,都需要外宣翻译。用英语、法语及世界其他较通用语言将中原文化翻译出去,才能更好地扩大河南省的对外影响力。

篇4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充分渗入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等的阐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建设途径的探寻,来更好地确立并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构成要素 重要性 建设途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企业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无疑需要多重保障才能得以实现。其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无疑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驱动力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其渗透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也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这一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并通过此将企业员工吸引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以此来保障企业顺畅、有序的经营,促进企业员工之前公平的竞争、和谐的相处,从而推动企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

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要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环境。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环境可以氛围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的外部环境通常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形象等,而内部环境则倾向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也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外界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创设良好的企业环境,也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信奉和遵从的基本目标和信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的行业竞争中,只有真正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确立“以人为本”都能人本主义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企业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关怀,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归宿;三是企业的精神。所谓的企业精神,通俗地将就是企业的服务宗旨、观念、目标等综合的体现,是企业精神面貌的展示。四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任何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当前管理情况下的条例制定,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制度、领导体制以及组织机构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制度文化,为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也是企业代表人物的行为文化的保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制定和管理,使其更加全面、系统且协调、有效。

二、现代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因而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将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与其他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区分,企业文化能够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真正的成为企业的灵魂力量,它可以有效的传达企业的理念,运用独有的企业形象去进行有效的宣传,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物质富足,经济发展较快,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力量,逐渐的正在日益被重视,这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追求差异化的有效体现,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让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努力建设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进而提升其服务质量,增强客人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并最终帮助企业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当然,落后的、不适宜的企业文化也会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更有甚者还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探寻

(一)强化企业形象打造,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之于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化竞争中,企业文化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在竞争中“软实力”的强弱,也关系着能否调动起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而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首要任务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同抢占制高点,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企业形象的打造,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这个基础,离不开企业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企业文化建设好了,就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定义企业的主要功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实现企业良性运营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运用“企业文化力”的作用实施经营管理。

(二)完善企业制度管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问题

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是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制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和社会地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目光投向制度建设方面,并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将其完善。总的来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建设承载着员工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更符合人性化,这是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硬件之一;二是利用企业价值理念对员工的文化约束力,通过强化这种约束力效果,就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创新载体落实,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让员工学习接受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历史、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内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保障力量

“以人为本”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纵观国内外企业,大凡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十分重视以人为中心。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必须要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指企业的员工,又指企业服务的对象。然而,在众多标榜着“以人为本”的企业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因而,企业要想长久地立足,长远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做到对员工实施“人本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以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结语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风雨砥砺,如今我国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最强有力的策略军。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面临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因此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自修,练好内功,努力建设符合现代化且科学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并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效用,使企业以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朝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宿舍精神 文化建设 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59-01

大学校园里,宿舍是集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是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场所,也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宿舍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宿舍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在宿舍文化中,精神文化尤其重要,是宿舍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校园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为宿舍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

一 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个人才艺凸显,班集体的概念被逐渐淡化,宿舍成了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和交流场所之一。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利用好宿舍这一重要场所,走进学生宿舍,走到学生身边,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交流等各方各面的需求。以宿舍精神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既有效地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2.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宿舍精神文化和校园文化是一脉相承、目标一致的。做好学生宿舍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精神文化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美的宿舍环境可以调适人的情绪,温馨的宿舍氛围可以唤起学生心底的情感,大学生们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爱的感染,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这些也正是校园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同时在以宿舍为组织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重要一角。

3.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宿舍精神文化渗透在宿舍的一切活动之中,主导着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整洁、舒适、温馨的宿舍环境会给人以精神力量,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无形中受到文化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宿舍这一平台,通过积极引导来影响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们进行更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和表达,养成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是课堂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延伸,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1.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宿舍精神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宿舍空间之内,其内涵更多地存在于宿舍之外,宿舍作为一个媒介承载着传播校园文化的责任之一。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团结上进、创新进取的校园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满足学生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和重要的前提保障。目前学校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艺术类的活动,学生在校期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很快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在宿舍精神文化建设中,需要在传播校园文化的同时,开展更具宿舍特点、体现宿舍内涵的活动。

2.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注重活动的品位和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发挥自己的特长,活跃学习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3.注重宿舍公共区域微文化建设

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潜移默化地激励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一些公共区域进行微文化建设,将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和学校主导思想融入宿舍文化,将优秀学生代表、优秀班集体的事迹融入宿舍文化,将优秀学生作品、优秀活动影像融入宿舍文化,在传承学校文化、创新宿舍文化形式、美化宿舍环境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还需要和宿舍物质文化建设、宿舍制度文化建设以及宿舍行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而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整个宿舍文化的层次,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德静.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1)

[2]戴湘文.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6

摘要:会计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具有文化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就是会计文化,会计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标准和文化方式,也是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会计文化不仅是对原有的会计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体现,还对在会计中体现出文化学和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渗透,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凸显出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建设会计文化对于会计实践活动是一种充分的体现,也能为今后的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 :会计文化;建设;必要性;路径

一、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发展会计文化对于我国文化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可以在今后的会计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促进管理职能的发挥。会计工作人员通过长久的工作时间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定的会计文化,这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与会计管理共组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分支,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根据会计实践的经验来说,会计实务中的报表、账簿以及凭证等属于物态的文化,也是会计文化的载体。法律层面的种种规定及章程等属于制度文化,对于管理活动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和约束。与人员活动相关的会计实践则是行为文化,主要包括有监督核算等会计活动。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变化、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则属于心态文化,这种心态文化既可以是群体的内心活动又可以是个人的内心活动。

第二,会计文化对于我国的会计管理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会计文化受到我国的经济以及政策影响都非常大,并且在会计管理活动中融会贯通,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有着务实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于会计政策以及规章制度等的制定也能看出这需要会计人员有着公正谨慎的态度。如果会计人员没有受到会计文化的熏陶,没有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底蕴以及价值观,就不能对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加不能处理好企业与财务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发展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保证各项管理更为科学,同时能够保证企业文化的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第三,会计文化在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核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会计文化是个人会计与企业会计相融合的体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也体现出别的国家对我国会计经济的印象,因此国家必须重视会计文化的建设。第四,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必须从个人文化建设着手,个人文化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没有个人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的建设就是空谈。在进行个人文化建设时,个人的知识体系必须全面完整,对于会计知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指导何为会计,怎样做会计等等,成为会计行业的专才。当前社会中,在会计实践工作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同时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感,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有职业操守并且积极发挥其创新性和自主性。

二、建设会计文化的路径探究

1.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水准

提高教学水准首先要求有优质的教学方法为指导,高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结合各种实例,进行讲座或者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模式,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或者陈旧的教学方式上,而是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角色的演练或者辩论会等形式进行锻炼,保证会计文化能够充分渗透进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触动,在教学环节就提高学生对会计文化的认识。另外,对于会计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决定会计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思想品德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学生将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地用严谨、诚实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再者,高校应当跟政府财税或者律师事务所等产生直接的联系,请专业的资深人士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增强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与认识。除此之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会计文化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也能为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土壤。高等学校在开展这方面教学时,必须采用多途径和多模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的成长,从而引导学生会计文化的形成,为其更为优秀的会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创造价值观念来教育和引导员工,摈弃落后的观念并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促进和带动,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长久影响力,会计人员才能更为高效的完成好会计工作。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作为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会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力。当前的实际状况显示,我国的会计人员在其职业道德水平上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就应当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为主,并且借鉴先进的会计工作管理经验,完善法律建设的力度,促成会计企业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3.引导并培育会计人员建立先进的会计观念

人的行为是其生物特性决定的,更大程度上是由其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决定的。广大会计人员通过长久的实践形成一定的会计价值观念,这是财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能体现会计人员的个人才能与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培养会计人员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培养会计人员要有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种凝聚力,培养其数理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行为规范的会计人才。不断增强会计机构的活力,培养起先进的思想,促使整个会计机构能够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保障会计机构能够平稳运转。

4.锻炼会计人员养成先进的会计精神

会计精神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属于上层建筑,也体现出会计文化深厚的底蕴。这是会计人员思想认知以及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的体现。会计精神的形成对于企业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帮助会计人员形成完整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会计人员身上形成极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会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将会被有效推动,并对会计人员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对维护会计人员形象都将产生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会计精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现实意义重大。

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工作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建设会计文化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引导,同时还要求从业人员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这对于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会计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我国会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经济问题要采取必要手段进行解决,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以深化,带动我国会计工作的新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乔焕莹.关于当代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会计,2013(22):147-149.

[2]何雪霏.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谈中国会计文化建设[J].新会计,2013(23):246.

篇7

关键词 班级文化 高职教育 文化育人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其核心是班级发展理念和社会贡献能力。在“生源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着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把文化育人落实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方面面,使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双管齐下,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1 学情分析——有忧也有喜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生源除了政府订单培养、企业合作办学等途径外,通常都属于第五批次(注:一本、二本、三本、高专、高职),因此,由于高职教育低门槛,导致生源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有待加强,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能力素质差。①目光浅短、功利性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心胸狭窄,妄自尊大;感情用事,缺乏理智;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等。②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妥善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也是高职教育从一诞生至今就扛起来的责任和使命。幸运的是,高职学生可塑性很强,每一个活动都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他们而言是极好的锻炼提高机会。③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班级文化活动,着力推进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其意义不容轻视。

2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大致途径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建设。无论如何,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象当然是学生。对于刚入校的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思想上十分放松,纪律上惯于自由,行为上难以自觉,管理上难度较大。因此,新生入学后,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很必要也很重要的。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袁贵仁部长曾说过: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的。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是整个大学的事,是和校园文化分不开的。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促成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感,为职业发展固牢基础

职业价值感是指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成就的估计,对社会回报的满意程度。现代职业价值包括个人认同、自我价值、个人成长和成就感、人际交往、经济价值、安全价值、伦理价值等方面。高职学生在内心深处极其需要外界对他们有一个平等、客观、尊重的认同和评价,他们畏惧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低门槛”的事实,或者说他们内心不够自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视觉(环境文化之类)、听觉(语言文化之类)、行动(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之类)、心理感化(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之类)等诸多方面帮助高职新生隐藏高考的失落感和对理想大学的落差的调适,从而较快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因而,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恰当的评价,要正确看待职业的地位,正确看待职业的待遇,正确看待职业的苦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身到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环境中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力,为职业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班级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的发展理念④和学风上,而体现专业特征的班级建设理念和学习风貌,无疑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标志。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动力是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如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学习毅力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学习能力是由前两者直接驱动而产生的学习新知识并付诸实践的智力。先进的班级发展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造就优秀的学习风气,优秀的学风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磨炼成锋利的“宝剑”,凝聚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内涵。班级规章制度既可约束学生行为规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大学生学习力;班级文化氛围以一种柔性的、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凝聚大学生学习力,⑤有组织、有特色、有朝气的班级文化活动是提高学习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诚然,学习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的夯实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积累“资本”,从而达到构筑大学精神高地,冲出生源门槛洼地。

2.3 有利于磨炼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正能量

开展一系列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建设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班集体,营造一个催人奋进、促人成长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的主旋律。没有特色的班级不叫有文化,没有文化熏染的班级不叫大学生班级。班级作为大学 的重要组织,就像家庭一样,孕育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种子。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大学生个性才华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才。⑥紧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不同专业自身特点,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概况有所认识,增强职业方向感;举办职业问题辩论赛(如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或演讲赛,让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开展个人作品设计挑战赛、墙体文化创作赛(如教室、寝室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各种主题班会、参观革命先烈陈列馆等等,如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文化中熏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在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文化中成熟,在技能性职业文化中成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身心得到锻炼,个人才华得到施展,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得到升华,胆量得到壮大,表现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铺平道路,为高职学生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积累正能量。

2.4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个人未来发展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表现在就业率这个“数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和对口率这个“质量”上。只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毅力、有恒心,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能够创造出自身满意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成绩,这就是个人未来发展力。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上述一系列活动,学生选择性参与,不仅可以发挥个人特长,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学校宽松的大环境和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具有创新才华的班级辅导员。没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全力支持,没有学校大环境文化氛围的衬托,班级文化建设也缺乏后劲和活力;没有善于创新和思考的辅导员,班级建设就失去了导航,更谈不上什么文化;没有善于管理和纳才用贤的辅导员,就不可能组建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队伍,不可能形成特色的制度文化,不可能组织开展有系列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文化活动。

2.5 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和建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副部长曾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须分三步走,大约到2020年形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无疑在技能方面成绩显著,连老百姓都明白“在本科学知识、在职院学技术”的道理。而且也有不少职业院校学生成为社会佼佼者,比如2004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赵鹏,2007年7月成为全球首位考取H3CIE证书者。2005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阳作为全国唯一一名专科毕业生入选“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等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骄傲和自豪。不过,职业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2012年全国12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近1000万人,职业院校硬件、软件(如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条件又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呢?当然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做的不错,那毕竟只有200所。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已经连续几年出现高考生投档人数远远低于招生计划,甚至“零投档”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满足于“不出事”,学生安全第一、发展第二,结果天天强调安全,安全问题却屡现不止;“文字功底很高”各种创新提得很响,实际工作却做得很差或者说实际工作做得很多但不切实际;校园活动开展不少,学生却是被动或被迫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很少,学生为应付检查使然……

如此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再不能关在笼子里,必须面向学生主体不能(由管理者)一厢情愿、必须面向学生实际不能高调空谈、必须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力不能急功近利。基于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学生)自身特点,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专任教师队伍(从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型问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造就一大批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用深厚实用的专业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孕育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就必须在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学生自觉、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渠道通畅的发展与监督共存体制,形成“事有人做、善始善终;事有人管、科学高效;人事共管、重在管事”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把学生的职业价值感、学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远期发展潜力作为教育与学习全过程的着力点,突破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性管理、结构性紊乱和功能性错位,构建科学和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满足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L芑鹣钅浚?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相关性研究”(编号:12QN001)

注释

① 周春丽,李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于对策.世纪桥,2011.11:90-91.

② 田茉云.人文精神·人格魅力·人格化管理——高职院校班级主体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21-24.

③ 冯丽.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校园文化.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96-97.

④ 肖文冲.用先进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4-45.

篇8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

1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各行各业从技术生产到目的设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方向性的转变。尤其是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龙头产业,建筑产业的转变尤为明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号召下,我国的建筑产品从结构的定型到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程度的转变,尤其是就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是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方向的,在现今我国人口数量剧增,如何更好地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及成效,如何让建筑产品在不断地转变中得到完善,如何更有效地相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设计业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做好这一项工作也是凸显我国各地文化、让建筑产品的建设工作更为有效地响应现代化建设号召的一个主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环境融入到建筑产品、把文化融入到建筑产品、让建筑产品拥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前瞻性以及文化素养,认识起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本土的地域性为依据,将其合理、可行地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去,从根本上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2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特征

在环境艺术工作中,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来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更是直接主导着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成效的:地域性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独有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别类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是否能够取得相应成效的关键点。

2.1 地域性特征中的目的性

任何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就必须确定工作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样,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对设计的目的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这不仅仅是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之所以要进行环境设计工作,就是为了突显出建筑产品的地域性特征,就是为了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让建筑产品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让建筑产品能够在充分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美的同时弘扬地域文化。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目的性,设计人员必须依照建筑产品所将要坐落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优势,开展可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通过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相影响的方式,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把建筑产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倚靠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建筑产品和自然环境两者互相映衬,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2.2 如何在环境设计工作中体现出地域性特征

2.2.1 设计人员自身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以及认知度的提高

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和认知度是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一项职业素养,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对从业者的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良好的环境观察力和环境认知度是主导着设计人员对地域性特征的了解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找到设计方向,能够让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工作的要点。要想充分地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地域性特征,这两项职业素养则是缺一不可的。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设计人员在不断参加设计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适时地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争取地域性特征能够在下一次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2.2.2 文化元素与环境整体的和谐

设计师在做环境没计前,必须认真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母体设计原创理念与建筑文化元素语言内涵及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功能要求,寻找建筑与室内空间的通俗简练的文化元素语言表达定位,如庄重、宁静、欢快、温馨、跳跃等等。比如一个酒店大堂的审内设计应该服从温馨、亲切、尊贵等文化元素语言,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元素设计中,如艺术品、图案、色彩、灯光、造型、材料肌理等都应按上述文化元素语言原则去设计与营造。如果文化元素定位偏离了建筑功能的文化语言,如过分严肃,或色彩偏冷调都将使其空间显得低沉与压抑,达不到建筑功能特定的文化语言要求。

2.2.3 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元素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国自汉代后,由于佛教传入与唐代丝绸之路兴盛,成就了历史上大最外来文化元素在中国绘画、宗教、建筑、雕塑等文化领域的广泛交融和应用,远到敦煌壁画、云冈石窟……近到北京十大建筑、南京中山陵及上海等城市建设,无不是中两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利用而不加以提炼,只能是作为“孝子”对家业的保守与继承;努力学习外来文化而忘记自己是一中国人,只能是一“浪子”,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优化发展,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事实证明,仁性与知性、道德与科学相互融会贯通,即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本观点,是人性之整体,合之双美,离之两伤。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中华文化元素合璧,要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吴萍,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的思考[J],艺海,2009(4)

篇9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现状;重要性

建筑方案设计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建筑方案的现状和建筑方案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方案设计的优劣不仅仅可以体现建筑工程的自身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人文文化的延续。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建立良好的管理去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只有正确地理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提高设计水平,才能设计出好的项目。基于此,以下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建筑方案设计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建筑设计水平。

一.建筑方案设计涵义及其现状分析

建筑方案设计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空间环境建构过程,是一种运用图示思维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其本质是生活设计。图示思维即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一面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面就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

建筑设计作为一个项目的基础部分,是项目建设之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据资料显示,建筑方案设计对施工效果的影响作用占到整个施工过程的70%以上,但是有些部门和建筑单位均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方案设计对于工程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因为市场管理极不规范,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断加剧,部分设计单位以及施工方对方案设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很多不成熟的施工方案出台,使得有些建筑的施工极不规范,这不仅会对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今出现的资金短缺、专业人才不足、工作周期短等问题。对建筑方案设计的不重视会导致建筑在施工使用后存在很多使用方面的问题,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年限,对建筑的安全也构成潜在的危险,所以就需要认真地做好建筑方案的设计。

二、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建筑方案设计不等于整体项目的设计,它只是对工程设计、工程方向定下一个目标的轮廓。建设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位置,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的生活和生产习惯,这些建筑资源整合后的历史和文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出对开发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因素。因此,建筑方案设计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建筑方案设计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建筑方案的设计与建筑项目的建设虽然决定了建筑的位置、结构、外观,但要尊重整个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积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要认识到建筑设计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城市的人文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文文化的进步。例如,广东博物馆新馆,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建筑,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中汲取营养,挖掘我国文化和岭南传统的建筑艺术表现。以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从岭南传统工艺珍品象牙雕、砖雕、木雕的层层透雕工艺中,提炼出建筑表皮的肌理特点。经过对立面构图的反复推敲,确定了如镂刻透的门窗和墙面的精细比例,采用了我国传统漆器常见的红、黑二色作为建筑立面的主题配色,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和岭南历史文化的神韵。

2、对生态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建筑方案设计要考虑到建筑周围的环境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附近的人的习惯,之后合理确定建筑物和地面之间的关系,再对空间环境、休闲景观进行设计。一个好的设计能让人感到快乐、令人振奋,有利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舒缓精神以及心理疲劳都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失败的设计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聊,不利于身体和精神健康。

3、对建筑空间的好坏,舒适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规划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方面,一开始就会确定下建筑的布局以及建筑的高度,之后就不会再做更改。在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尺度,设计人员还要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设计建筑的空间舒适性。

4、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面貌有直接的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城市中轴线,与周围的建筑元素的空间关系,使尽可能多的建设工作适应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突出城市特色,还要对这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进行布局和风格设计,最终达到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整体外观具有美的效果。

5、是设计项目的灵魂的塑造过程。建筑内涵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融会贯通到方案的设计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设计和对建筑的抽象提取及具象表现,最后形成具有个性、反映性能,能看出施工方和用户固有的精神面貌与形象,最终反映出建设单位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在建筑的塑造过程中建立起项目的灵魂。

6、对城市交通有直接的影响。城市交通组织以及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在设计过程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良好的方案设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它可能会造成交通的衔接处理不当,增加城市交通压力,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设方案设计中,道路系统主要由南北向二条,东西向二条城市高速路和主干道构成,西侧为华南快速路,东侧为科韵路,东西向道路南侧为新港东路,北侧为环岛北路。场地内设置内环路不与城市干道交叉,物流交通由东西两侧进出,人流交通由中部交通走廊和东西侧人行天桥进入。人流与车流全部立体交叉,形成高效运作的交通系统。。

7、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建筑方案设计会合理的确定结构形式和立面材料,在结构允许、合理预算的范围内进行体量组合和精心的设计,使普通材料达到好的整体视觉效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结构问题,控制建筑成本。

8、对设计单位能否顺利开拓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案设计,会给项目单位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这将有助于双方下一步的沟通,为以后在工作中的相互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即使设计单位可以参与到一个好的项目的设计中,但是由于设计方案不能让项目单位满意,肯定会使项目单位对设计方失去信任,怀疑到设计单位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到设计单位在行业中的口碑。

三、结束语

建筑方案设计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目前有很多方案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设计水平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划分与研究,并考虑建设项目设计中的多种因素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润仲,初步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篇10

关键词: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文化表达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文化的元素就比较重要,这是对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在文化融入下能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在具体化的设计中就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在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层面要能加强,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设计目标的实现。

一、主题公园的特征以及景观设计建设重要性分析

1、主题公园的特征体现分析

主题公园自身的特征比较突出,在集仿性的特征层面就比较鲜明的呈现,也就是能够让游客在主题公园中欣赏到不同景物以及主题,在主题公园的建设中,会对一些有着代表性的建筑进行模拟建设,所以能够在集仿性方面的特色上充分体现。在主题公园的主体性特征层面也是比较突出的,这也是主题公园的灵魂所在,是公园的自身个性的展现[1]。再者,主题公园自身的特征还体现在教育性层面。主题公园的比较重要的特色就是有着寓教于乐,这是和一般公园有着不同的地方。在主题公园的观赏下,能够带给游客轻松愉快的感受,并能够从中对丰富的文化内涵加以体会,对地域的风情能得到充分的领会学习等。在主题公园的独立性特征上也比较突出,也就是在主题公园的建设方面和车市环境有着很大差别,这样就形成了独立性的特征。除此之外,主题公园的特征还体现在参与性的特征上,在主题公园的建设应用中,游客的参与度也会加强,在一些互动性的设计层面,对游客的主动参与情绪有着调动。

2、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建设重要性分析

主题公园的建设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城市休闲娱乐需求的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适合生态环境有着紧密联系的,在主题文化公园的建设下,就能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得以积极改善,对城市的主体休闲娱乐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建设是对城市文化宣传以及认知需求的满足,文化作为城市的灵活所在,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文化的表达,就能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2]。主题公园能够对城市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进行全面的呈现,对城市的认知度进行有效增加,从而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

二、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文化表达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实施

1、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文化表达的原则分析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对文化的表达要充分注重相应原则的遵循,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利于设计的科学性。在整体性的规划以及统一协调的设计原则方面要加强重视,公园景观的设计中,要注重整体性的把握,对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要能综合性的考虑,在整体布局上能科学化呈现。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文化表达的地域性原则要充分重视。不同的地域在文化层面也是有着不同的,而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就要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地域性原则的遵循。持久魅力的文化在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融入,才能提高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在特征上才能鲜明呈现。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要能充分重视可持续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的遵循。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可持续性,将文化价值能充分的融入利用,发挥文化价值作用,注重文化内容的创新性运用[3]。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科学性才能有效保障。

2、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文化表达方法实施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方法实施,要充分重视方法的科学化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文化表达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应用下,就能有助于景观设计的科学性。1)注重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地域文化的融入。随着城市化的大发展,对主题公园的建设需求也有着增加,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充分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入就显得比较重要,在不同的区域以及文化的主题公园建设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发挥,有的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是时尚文化为主的,而有的是历史文化为主的[4]。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就要充分注重和当地的地域文化优势紧密结合,对地域文化要能充分的挖掘,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和科技文化等综合性应用,在设计中在每个景观设计的环节和文化内容的结合上科学化呈现,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优势。2)加强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文化形象展现。在对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过程中,文化的表达要注重文化形象的良好树立,在文化的独特性层面能充分重视。主题公园的设计中,景观设计是重要的内容,景观设计质量的优劣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一方面景观设计是主题公园的重要特色呈现,另一方面在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层面也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5]。所以在文化形象的良好树立层面就比较重要,在景观设计中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及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得以妥善处理,在景观设计中错落有致的呈现。3)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文化表达,在传承和创新层面要注重方式应用。传统的景观设计有着其独特之处,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借鉴应用,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小中见大以及精在体宜有着重视,在对借景以及框景等设计手法方面比较有特色。将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方法应用在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这对文化表达也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以及文学诗歌的物化等,能够将景观设计的人文性增强,对人的美的享受也有着积极意义。在对象征以及隐喻的手法应用下,对文化进行表达也是比较重要的方式,通过空间环境的联想以及意象化呈现,对不同文化的精髓呈现就会对人产生共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由于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和一般的公园设计有着不同,在设计的复杂程度上有着增加,以及在对设计的要求上也比较严格,在对文化的表达过程中,就要和多种设计方法相结合,充分展现主题公园的景观文化功能,促进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何昕.城市公园景观符号设计[J].中外建筑.2016(08)

[2]姚罗昕.浅析都市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营造——以长沙市隆平中央公园为例[J].花卉.2016(12)

[3]张云龙.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营造[J].现代园艺.2016(08)

[4]丁丽娟.浅谈旅游景观设计[J].明日风尚.2016(08)